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现状与对策建议

时间:2019-05-12 16:09: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现状与对策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现状与对策建议》。

第一篇: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现状与对策建议

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现状与对策建

《现代经济》2008年第10期

摘要: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现状,并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说明了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低下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出了若干对策。关键词:工商管理类专业;就业竞争力;对策建议

据国家人事部的统计资料,由于高校持续扩招,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接近600万,加上往年毕业而未能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大军高达1000万人。而当前正值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作为我国高校中开设最普遍专业大类之一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其毕业生就业状况同样不容乐观。除了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外,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短板集中体现在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竞争力。因此,根据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实际要求,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就业竞争力现状以及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在此基础上探讨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对于改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工商管理类专业主要包括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等专业。该类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一般包括国家和省市各级经济综合管理部门或行业管理部门;大中型工商企业为主的内资企业;外资或涉外经营的工商企业,以及国际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其他类型的咨询服务等中介企业;银行、证券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等。本研究调查发现,当前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普遍不强,主要存在着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1、工商管理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达不到工作岗位的要求。现在的企业及其它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包括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专业在内对人才的需求量极大,然而,让人遗憾的是,面对如此巨大的岗位需求很多毕业生居然只能“望洋兴叹”。究其原因,工商管理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达不到工作岗位的要求。例如,很多应聘人力资源岗位的工商管理类学生缺乏与人沟通的技巧,团队合作的意识也不强。在频繁与人打交道的人力资源岗位上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很好的融入整个团队,从而处处碰壁,无法胜任人力资源岗位的工作。再如,一些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往往不愿从基层做起,从基础的销售工作做起。即使愿意从事基层销售工作的学生也往往因为缺乏必要的销售技巧实战训练(如销售语言、心理培训,销售人员外形设计包装等)而在实际的销售工作中难以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这样的毕业生自然因就业竞争力不强而遭到淘汰。

2、工商管理类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受到跨专业求职者的冲击。受到专业课程设置的限制,作为一门一级学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往往忽视专业分支的差异性,导致在人才培养上同质化,工商管理类学生虽然广泛涉猎了各方面的专业知识,但在专业纵深上知识技能的积累却远远不够。大部分学生虽然按照培养计划大纲完成了所有的课程和实践环节,但在求职的时候,往往感觉自己什么都会又什么都不会,人力资源、财务、会计、投资策划几乎所有部门的工作都能胜任,但具体到某一个部门某一个工作岗位的时候却又无所适从了。作为偏“文”专业的工商管理类学生由于没有理工类学生那样拥有一门具体且实用的专业技术,而且在求职过程中由于岗位设置的门槛比较低,常常受到其他跨专业求职者的冲击,使得工商管理类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面临的竞争异常激烈:不仅要面对本专业同学的竞争。还要接受其他专业同学的挑战。

二、基于人才培养角度的就业竞争力低下的原因分析

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就其本身定位来说,是从事企业管理,策划,咨询,教学和培训,面向国际,国内人才市场需求的高级管理人才。然而在当前的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实践重“量”不重“质”、教学内容和手段更新慢、高素质师资匮乏等诸多问题,这些与当前人才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甚至错位的现象。

首先是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而是处于一种混沌转型期,旧的人才培养方案没有完全淘汰而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也没有完全形成。其次是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作为工商管理类专业,如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等专业单独分离出来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这种专业的细化对于人才的培养是一种进步,但这些专业的课程设置并没有脱离原来工商管理作为一个大类专业时的桎梏。很多专业在课程设置以及实践环节上大同小异,并没有根据专业的不同性质特征以及对人才培养的不同要求来设置相应的课程。再者,学生实践环节缺失。工商管理类专业在培养环节中普遍缺少对实践环节的投入和重视,再加上随着近年来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学校的实践教学场地、设备、人员以及经费等跟不上学生人数的急剧膨胀,有限的教学资源与实践环节的矛盾日益突出,导致每位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实际实践环节时间比计划要求的大大缩短。

三、提升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明确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就业普遍存在困难的情况下。高校要想培养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工商管理类人才,首先得明白当前社会需要什么类型的工商管理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化使得以管理为主要职能的工商管理类学生在工作中不可能仅仅是各司其职,独当一面,而必须密切协作,协调管理。这就对工商管理类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校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上就应该树立培养以扎实的专业能力和素质为基础,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的应用型、创新型的可持续学习发展人才。在学生的培养模式上分两步走:第一步横向培养,在基础课程的学习上尽可能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广泛的接触和学习中了解自己适合什么专业方向,自己的兴趣在哪一方面,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第二步纵向培养,在学生自主选择工商管理专业方向后进行专业的纵向深化培养,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和积累,提高工商管理类学生专业技能和素养水平,增强学生在具体工作岗位上独当一面的独立工作能力。经过这样两大步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具备立体知识结构的工商管理人才,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提高工商管理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结构是提高工商管理类专业就业竞争力的基础。可以在前两年实施工商管理学科大平台教学,主要安排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旨在提高学生的宽厚专业基础知识。后两年在安排专业必修课的同时,提供大量的专业选修课程和相关辅修专业课供学生自主选修,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该课程体系有助于淡化专业意识、丰富基础知识,打破专业壁垒,实现专业

间的知识交叉与渗透,构建“厚基础、宽口径”的合理知识结构。与此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可以开设系列论坛,如经济论坛、企业家论坛、创业设计论坛、经济论坛等。通过聘请国内外著名的学者来校作讲座,介绍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扩大学生的视野。同时,在课程设置中,应考虑设置工商管理类专业特点的课程,如增加情景教育课程。由于管理是一种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最后一种知识在管理活动中非常重要,而且这种知识只有通过实践积累才能得到。因此,在管理教育中,就要以这种知识为核心,构建管理活动情景,让学生在“管理中学习管理”,培养管理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如,案例教学、职场模拟、小组讨论、团队作业等教学组织形式。在课程设置中,还需要注重“个性发展”,培养多样化人才。在专业选修课方面逐步形成系列课程,在专业方向模块的基础上设置任学生选择的限选课程,借此扩大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空间,同时,逐步形成专业教学的特色,增加专业方向,以培养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3、加强专业实习与实践,增强工商管理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加强工商管理类学生的实践环节是提高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在硬件上,学校应尽可能的加大实践训练实验设施的建设,引进高素质的实践环节授课老师,努力使学校的硬件条件与学生人数增长相匹配。软件方面,在学校的实践课程设置中,不仅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实践学习机会,更重要的是保证学生在实践环节的学习质量,定期对学生的实践环节进行考核,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反馈评估,不能因“量”废“质”。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还应该走出校园,密切学生与校外企业的联系与交流,使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实习锻炼。例如:有志于从事市场营销的准毕业生们不妨根据自身的职业定位和兴趣爱好,选择某一行业的某家领军公司切入,深入研究该行业的销售模式、销售渠道以及经典的营销案例等,有目的地培养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有心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准毕业生们不妨善用学校的实习安排,尽量争取到一些大企业的人力资源部见习,熟悉招聘、考核等日常工作流程,以及一些简单而实用的工作技巧。

蒋天颖,程聪

第二篇: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摘要: 随着1999年我国高等院校扩招以来, 劳动力就业压力的增大以及国际金融危 机的负面影响, 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本文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实际情况, 阐述了高 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分析了就业难 的原因,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以期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一点借鉴。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现状分析;对策探讨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

由于高校的扩招, 导致了中国高等 教育从 精英化 进入 大众化 阶段。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 一是毕业生人数增加, 就业签约率下降。据调查数据显示, 2010 年的就业大军高达 1000多万人。2009年的 611万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 率仅为 87% , 形势不容乐观;二是企业效益下滑, 失业人员逐渐增多。中国社科院报告称, 中国城镇失业率已经攀升到 9.4% , 中国已有 67万家小企业被迫关门, 约有 670万就业岗位蒸发, 使失业人数远高于官方统计的 830万;三是劳动力供大于求, 工作岗位竞争激烈。金融危机加剧了求职者之间的竞争。有记者采访招聘会了解到, 今年办公文员岗位的竞争最为激烈, 一个岗位居然有40多名求职者争抢;四是国家公务员考试, 招录比例再创新低。被称为 中国第一考 的公务员考试人数创新高, 2010 年有 79万人参加 国家公务员考试, 比 2009参加考试的人数多了 14 万。招录比例与往年相比, 竞争尤为激烈;五是农村剩余劳动力, 争夺大学生就业机会。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人员增加, 扩大了劳动力过剩造成的就业压力, 出现了 农民工与大学生争夺就业机会 的局面, 加剧了就业的供需矛盾。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 社会就业形势不断发生新的变化, 竞争上岗、人才流动和再就业已成为普遍现象, 经济增长速度减缓, 就业弹性降低, 加重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负担。

(一)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

不少大学生观念上还停留在 精英化 时代, 自身定位不准, 理想与现实脱节。一是在求职择业时喜欢与同学攀比, 出现了 高不成、低不就 的局面;二是有些大学生自视甚高, 将目光聚集在国家事业单位、国有大企业上, 不愿到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三是有的大学生消极自卑, 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四是一些大学生自立意识不强, 依赖父母和亲友;五是部分大学生一味追求所学专业与工作对口;六是有的大学生缺少创业的意识。这些观念如不转变, 势必使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

(二)劳动力市场的供需不平衡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源于市场的需求。一是近年来我国高校不断扩招, 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 致使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严重失衡;二是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 使得企业间竞争加剧;三是外资企业的进入带来了高科技与先进设备, 产生了人力资源的排斥效应和替代效应;四是由于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不合理, 以及美国次货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直接影响到我国实体经济, 企业普遍采用保守的发展战略与紧缩的财务战略;五是企业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大幅减少。这些都是加大就业难度的原因。

(三)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不匹配

高校设置专业与社会需求不匹配, 造成供与需之间的矛盾。一是在快速的发展中, 培养模式市场定位不准确, 导致了高校专业设置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 部分专业、课程设计脱离了社会的实际需求;二是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缺乏对毕业生的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就业渠道、就业信息不畅, 没有给予毕业生足够的专业技能的训练。

(四)实践能力弱, 知识结构不合理

高校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 忽视了他们的实际动手与操作能力。因此, 大学生有知识储备而不会灵活运用已成为普遍现象, 致使理论与实际脱节, 缺乏实践技能。虽然有些高校开办社会实践课,试图让学生所学到的课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但是安排的时间太少, 或是去实践的单位很少提供好的实习机会, 实践效果并没有达到, 导致了大学生缺乏实际动手能力。

(五)就业相关政策的不完善

随着大学生就业市场由 卖方市场 转为 买方市场 , 国家虽然为鼓励和吸

引人才 到中西部和欠发达的地区发展或者支援农村教育, 实行很多优惠政策, 但是资金投入相对较少, 对这些毕业生支援国家服务期满后还缺乏相关的引导;同时国家还没有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具体保护政策, 对就业中的性别歧视还没有相关有效措施, 某些地区还存在户口、档案限制, 这势必会影响人才的自由流动, 加上用人单位提高了招聘的条件和要求, 门槛越来越高,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

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 需要社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高等学校和毕业生多方面共同努力, 营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 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有效解决就业难的现实问题。

(一)摆正心态, 认清就业形势, 树立科学正确的就业观。

大学生劳动力市场是一个独立的市场, 特点在于人员素质较高, 市场范围较大。面对现实, 正确认识自己, 既要看到自身的优点和特长, 又要看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 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在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发挥聪明才智。通过各种渠道, 尽早获取相应的就业信息, 及时掌握国家为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而发布的相关帮扶政策。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投身到就业求职的大潮中, 主动推销自己,树立 先就业, 后择业 , 先基层、后高层、先服务, 后管理 的就业观念。

(二)提高综合素质, 注重 能力培养, 提升就业竞争力

文化素质是基础, 每个在校大学生都要珍惜大学里学习的宝贵时光, 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一切机会, 刻苦学习, 勤奋钻研, 努力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 为以后的就业打好基础。特别是在课余时间, 要充分利用学校搭建的平台, 积极参加学生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 全面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 不断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工作经验及动手能力等, 为今后在就业市场上战胜竞争对手, 提升就业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就业服务与就业指导, 有效促进就业公平

就业指导是学生进入社会的一个必要环节。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择业观, 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建立完善就业指

导服务机构, 开设就业指导课并作为必修课程, 提高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能力。大力发展适合高校毕业生求职特点的互联网就业服务, 加强对网络招聘市场的监管。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组织专家开展一次就业政策咨询和职业指导活动;提供一本就业手册。加强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后管理服务工作的衔接,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强化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 促进就业公平。

(四)鼓励学生面向西部和城乡就业, 磨练意志,服务基层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可以看作是大学生就业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实践证明, 西部计划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有效途径, 改善了大学生就业状况, 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在广大高校毕业生中产生了积极的示范导向作用。同时, 选择到基层建功立业, 是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也是毕业生健康成长的最佳成才道路。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条重要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发展现代农业, 已为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服务、任职、就业与创业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让高校毕业生到农村 基层锻 炼, 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五)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 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大学生创业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就业形式。创业是就业的基础和前提, 大学生实现成功创业, 不仅解决了自身的就业问题, 而且还可以创造出数倍于自身的就业机会。高校要把创业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来抓, 通过创业竞赛、邀请创业家作报告等活动, 形成尊敬创业者和动手创业的浓厚氛围,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鼓励具备创业素质的大学生自主创业, 有所作为。

(六)继续深造, 提升学历水平, 避开毕业生就业锋芒

金融危机之下, 整个就业市场处于低迷状态, 考虑继续深造考研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一是继续深造可以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 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二是加强考级、考证培训, 增加求职砝码, 提高综合素质;三是可以参与国家公务员考试, 致力于 西部大开发 战 略, 展现出青年大学生 敢于担当责任的优秀品质;四是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国外继续读书 深造 , 从而有效避开就业锋芒。

(七)大力拓展科研项目, 吸纳优秀毕业生就职

继续实施和完善鼓励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有关政策,进一步做好科研项目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作为研究助理或辅助人员, 参与重大科研项目研究在户口、档案管理、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工作, 并完善组织管理。鼓励大型企业科研项目吸纳高校毕业生作为研究助理或辅助人员。通过参与科研项目, 有效减小就业压力。

(八)深化 高等教育体制机制, 适应 市场 经济改革

高校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大学科和专业结构调整力度, 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一是加强对就业能力框架进行研究, 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 增强其适应社会变化的主动性;二是通过政策指引, 强化就业能力理念, 推进高校面向社会办学, 提高其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三是以政策建议要求培训业和高等教育实现课程对接, 加快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训的路径建设;四是以考虑出台相关辅助性支持政策, 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制度和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制度, 使高等学校掌握社会特别是地方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通过学科和专业结构的调整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相脱节的问题, 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总之,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与进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需要国家积极促进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 加强高校就业工作的理论研究指导和树立大学生个人正确的就业观念, 摒弃 等、靠、要 的 消极就业心理, 着力培养 专业素 质扎实, 非专业素质过硬, 个性特长突出 的成功学子,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技能素质和心理素质, 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 帮助学生选择那些能够发挥自己特长和潜能的职业, 让学生学以致用, 增强就业竞争力, 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不断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发展与进步。

[ 参考文献 ]

[ 1 ]张玲 玲、张 芝 萍.大学 生 就 业 指 导 [ M ].北京: 科 学 出 版社, 2004.[ 2 ]丁敏.金融危机背 景下高校 提升大 学生就 业竞 争力的 对策[ J].教书育人, 2010(3).[ 3 ]张媛媛.当前大 学生就业 现状分析及 工作指导 [ J].考 试周刊,2009(28).[ 4 ]伊远标.浅谈大 学生就业 难的问题与 对策 [ J].吉林省 教育学院学报, 2008(12).[ 5 ]姚慧文.大学生 就业困难 的原因分析 与对策研究 [ 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12).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discuss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 With the 1999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our country since the enrollment, labor force the increasing pressure for employment and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machine negative effects,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faces a severe challenge and become the focus of concern the whole society.How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mployment is important and urgent.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the current soci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high school graduates employment situation, analyzed the causes of the difficulty of employment,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so a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Key words: college graduates;employment;analyses the situation;strateg ies for solution

第三篇:关于高职专科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就业现状与对策

关于高职专科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就业现状与对策

肖斌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河北 承德 067000

[摘要]近几年来,高职高专的教育正在朝着大众化教育的方向转变,艺术设计类专业就业形势随着毕业生就业人数的急剧增加显得严峻。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必须把握艺术设计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信息和校内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这两方面的因素。高职教育要保证对人才文化知识体系、专业技能、职业综合素质全方位的培养,并且在企业和学校之间架起互利互助的桥梁。使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的专业健康的成长,为社会培养出适合现代化工业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 艺术设计类专业就业现状职业综合能力就业渠道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高职高专的教育正在朝着大众化教育的方向转变,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就业工作的形势随着毕业生就业人数的急剧增加而面临着种种挑战。在众多的专业中,艺术设计类专业在校生的增长幅度更显得突出,加之市场需求的变化使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我们要看到,我们的学生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承受着心理压力和选择的矛盾,面对这样一个具有开放意识、追求较高人生目标的新生群体,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把握住机遇,实现美好的理想。根据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把满足劳动力就业市场的需求作为发展的动力,把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作为改革的方向”的原则,“以就业为导向”将成为今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宗旨。就业工作将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我们的教育工作要把握艺术设计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信息和校内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这两方面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在这种严峻的择业形势下有信心面临挑战。

目前,我国高职专科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就业形式有以下特点。专科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初次就业率在近几年来状况良好,但是,起薪总体水平呈隐性下降趋势。专业对口就业率相对较低。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基本对口就业率都没能超过60%,而专业完全对口率则很低,一般不超过30%。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就业渠道

稳定率不高,企业满意度和学生满意度总体上一般。社会整体认同度还有待改观,个人职业拓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不足,创业水平严重落后。

现在要求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高技能人才,从教学模式的定位、高比例的实践课程到学生的综合文化基础看,体现的都是技术培训状态下的教学体系。这导致高职毕业生因素质和内涵不高而在岗位发展中,很难向高级技术和项目管理领域拓展。这说明,高职人才培养中忽视了技术、技能向职业转化过程中素质和人本的决定性作用,使毕业生在就业中出现有技术能力而缺职业素质和人本品格,从而影响其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根据多年来对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和就业形势的分析,我们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深入企业或人才市场进行专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为新的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进行探讨和论证。在人才培养计划中重要体现出明确的专业岗位及岗位群的指向性、岗位职业能力及素质体系、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以及人才培养的预期目标。一个专业教学的成败重要的是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该计划的制定要客观,要从多个方面去调研、论证,作出最合理可行的方案。而且要在运行过程中不断的根据社会的发展进行调整,保持相对的先进性。

第二步就是要贯彻实施人才培养计划。根据我国高职高专课程建设的建议,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开发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合理教学手段。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专业是一个发展迅速的专业,是已经完全跨入现代工业时代的艺术设计。而这样的专业必须掌握一系列现代化的专业技术和艺术表现方法。而目前我国的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专业大多还都是依附于教育部门专属,企业介入的不多。于是就产生了专业师资的匮乏,专业实践条件较差或根本没有。因此,我们要加强校企合作办学的意识,通过各种形式请企业的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或讲课,让老师们到企业中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聘请企业专家作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成员,参与专业建设,为企业接纳学生到企业实践做好铺垫。积极鼓励老师参与社会实践,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职业生涯是学生努力的目标,只要有一支业务素质较高、在社会上颇具影响的教师队伍,那么学生自然就会努力学习,目标也会更明确。而且,这样的教师队伍会很容易将学生带入职业人的角色。其实,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式并不是高职高专的专利。在很多院校里,大三大四的学生就开始过起了给教授“打工”的生活。所以说基于工作过

程的教学方式必须展开,这是最适应市场竞争生存的教学方式。另外,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精神。资料显示“德国于1998年就业开始提出,大学应届毕业生创业率提高到20-30%。美国大学毕业生创业率也在20-30%之间。数据说明,我国高职毕业生创业率远远落后于许多职业教育发达国家。”根据我国的国情看,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由于专业实践经验不足,对企业的发展经营也没有信心。如何使学生们对专业的学习充满自信,在这方面需要高度职业化的教学团队成为榜样,帮助他们进行论证、指导。况且我国现今出台了大学生创业基金扶持的政策,可以说现在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好机会。

第三,是从艺术设计类专业新生入学开始,就着手对他们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我们都知道“机遇只眷顾那些有素质、有准备的人”。我们要想使自己的职业生涯能获得成功,首先我们应该明白成功的一般规律。美国人安东尼·罗宾斯曾经提出过一个成功的万能公式:成功=明确目标+详细计划+马上行动+检查修正+坚持到底。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我们要想成功,必须明确我们的目标并制订详细的计划。我们在职业生涯领域也是同样,首先要选择一个最适合我们发展的行业和工作,然后确定我们的具体目标,同时对我们的整个职业生涯进行初步规划,然后付诸行动,并且经常的对自己的目标和计划进行检查修正,最后坚持到底。一切要早做准备,目标明确,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要培养自己的多重素质和性格、完善自身的业务素质,对求职应聘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第四,学校要打造好就业的平台。学校要构建起最畅通的就业信息网络,为同学们提供就业信息,为企业提供人才服务的通道。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就业与大多数专业有所区别,他的需求量形式分散。大多数公司只有少部分设计人员,个别的动漫企业或新建公司有时会一次录用多人,但是,这样的公司又都愿意在不同的院校挑选学生。所以,分散就业是艺术设计类专业就业的一个特色。因此,去公司联系就业显得不太现实,而网络在这方面的优势就显示了出来。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招聘会邀请函,介绍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成果。在学校的网页上展示学生的艺术设计作品,支持同学们参加企事业单位组织的各类艺术设计大赛,扩大自身的知名度,展示学生的专业素质,展示专业的教学成果。让企业了解我们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职业方向的能力。

近几年来,本科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走低而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有所提升的事实说明,高职教育取得了一些成果,也取得了一定的社会认同度。但是,这并不能证明高等职业教育本身的相对优势已经得到了全面的发展。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因为规模扩张过快导致办学条件无法支撑内涵建设而出现质量下降,因不重视特色而形成千校一面,因个别高职就业率造假而导致信誉危机等等。还有,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后,面对岗位和职业进一步拓展的问题等等。综上所述,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形势复杂。我们要谨慎处理教育教学和就业指导的每一个问题,使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的专业健康的成长,为社会培养出适合现代化工业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

作者简介:肖斌,男,出生于1966年。籍贯河北承德,现为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美术副教授,2009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

参考文献:《我国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分析》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作者:冯俭

第四篇:试析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现状

试析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现状

【摘要】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应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入手提升学生的整体就业水平。本论文主要分析了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优势和劣势。

【关键词】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4-230-01

近年来,专科毕业生的数量在持续增加。专科毕业生的规模激增使其在高校毕业生中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学历层次。越来越多的高职毕业生涌入就业大军之中,使得原本就很严峻的就业形势更加突出。面对这样的形势,高职院校必须合理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本身的办学层次,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会具有竞争力,才会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彰显出自身优势。与此同时,也会发现自身的劣势。高职学生只有扬长避短,才会实现顺利就业。

一、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优势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出的学生与本科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在就业方面的能力不完全相同,有着其自身的优势和弱势。

(一)高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优势

高职院校学生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优势。我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本科院校注重强调理论的系统化,而忽视知识的实际应用,所以本科层次的学生很多眼高手低。而企业缺乏的是既懂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又强的应用型人才。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育模式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培养的是“理论知识够用,有比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二)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优势

我国的高等院校更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培养的是领导者与管理者。高职院校设置的专业与社会和企业的需求结合比较紧密。高职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在企业一线,因此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更强调“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近两年,许多高职院校提倡和鼓励年轻的教师到企业一线、到毕业生未来的岗位上参加实践锻炼。每个专业都会开设不同形式的专业实训课,目标是从用人单位对职业岗位的知识与能力要求开设课程,知识结构中把基本技能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培训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毕业生在就业岗位用得上,留得住,知识少而精,全面更新。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就是就业教育,这样的毕业生受到各用人单位更大的欢迎。

(三)高职学生的心理预期优势

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也已经不是天之骄子了。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劳动力价格由市场形成,人才密集必然导致人才市场中用人单位占主导地位,也就是由企业确定劳动力价格,“买方市场”导致劳动力价格偏低。大学生在求职时期对月薪的希望值偏高。而目前大学生的劳动力价格与劳动力的实际市场价格的差异正在日益加大,这就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困难。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高职学生一般比较务实,心理预期接近市场,很少有好高骛远的想法,能就业、能基本专业对口,就心满意足。在就业大军中,高职学生愿意到基层和中小私营企业去工作,因此当本科大学毕业生还处于犹豫状态时,高职毕业生早已确定了就业岗位。

(四)社会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的需求优势

目前企业除需求少数高级专门人才外,绝大多数是需要普通岗位的技术应用人才,正如企业所希望的是用得上、用得起、留得住。所以,同一职位不同学历层次竞争上岗时,企业往往淘汰高学历,而在低学历的高职毕业生中选择优秀的。从学历上看,高职学生与本科学生相比的确没有优势,但是作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强项,正是本科学生中的许多人不具备的。我国正处在经济腾飞发展时期,许多单位缺少的正是熟练的高级技术人员。高职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要上,这也就是社会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的需求优势。

二、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弱势

(一)学历弱势

中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接受高等教育,这在提高全民素质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困难。201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727万,这意味着更多的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学生将涌入人才市场。现阶段存在人才高消费现象,很多企业认可高学历,认为学历就等于能力。即使是高职学生能够胜任的岗位,用人单位也愿意招聘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学生来工作。这对高职学生来说,专科学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为“弱势文凭”。

(二)文化知识基础较差

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较低,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差。来自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更加不重视文化课的学习,整体水平更低。升入高职后,也缺乏系统的人文知识和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得高职学生对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视,导致整体素质不高,理论掌握不够扎实。到工作岗位后缺乏继续学习的基础知识,终身学习能力不强。这成为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弱势之一。

(三)自我约束力较差

按照高考的录取分数线划分,高职学生的分数最低。这虽不能说明高职学生的智力很低,但这至少说明高职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且高职院校招生来源多样,有高中生,也有中职生,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在校期间的表现较为散漫,时间利用率不高,主动学习性较差,沉迷网络、逛街等现象。由于缺乏自我约束力,很多学生浪费了时间,没有珍惜宝贵的在校学习机会,掌握应有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使得在就业竞争时处于不利地位。

参考文献:

[1]杨志伟.关于培养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120-123.[2]李璞.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体系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2010(3):122-125.

第五篇:高校工商管理本科生就业竞争力问题及提升的思考

高校工商管理本科生就业竞争力问题及提升的思考

【摘 要】当前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近几年中每年都会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在这一形势下,当前我国高校务必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大学生自身也要不断加强其专业素养,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本文旨在从高校工商管理本科生的角度出发,分析他们当前的就业情况,并根据现状,从多个方面提出一些利于提高他们就业竞争力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工商管理本科生;就业竞争力;提升

一、当前我国工商管理本科生就业竞争力总体概况

当前,随着教育领域的重大变革,我国本科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加,这就使得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现在社会中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毕业即失业”。因此,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本科毕业生在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这一现象在工商管理专业中表现的就更加明显。当今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是到企、事业单位或者政府部门从事管理工作或者是进入学校从事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其就业前景还是比较广阔的,但是当今我国各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却普遍存在就业竞争力较弱的现象[1]。这一现象可能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共同造成的。

首先,学生自身的竞争力太弱。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积累,使得他们自身并没有较强的技术职称,因此,就为他们的就业造成了极大的限制。其次,工商管理类岗位就业门槛比较低。当前,我国工商管理类岗位普遍存在着就业门槛低的现象,这些岗位往往对于就业者的专业、年龄、学历等方面没有太多的要求,因此也就得到了大量求职者的青睐,从而更加加剧了此类岗位的竞争压力。在这种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在缺乏工作经验积累的情况下就丢失了很多竞争力。这就造成了当前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竞争力普遍不强的问题。

二、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显著弊端

(一)高校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

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展现出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一点就是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2]。高校对学生进行培养就是为了使学生掌握该专业的一些理论知识和专门技能,从而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但是,当前我国高校在培养学生时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实践,这就使得学生在毕业后缺乏就业竞争力。

(二)高校缺乏合理的课程安排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出现了很多问题。首先,该专业的课程安排非常多,既包括了经济学还包含管理学等方面的课程,课程数量的增多必然会影响课程教学的深度,这也就使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所获得的知识质量得不到保证。其次,高校在设置课程时还存在过于重视理论课程,缺乏相应的实践课程的问题,也就使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学习到知识之后得不到练习,使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地锻炼,在这一情况下,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必然也相应的得不到提高。

(三)高校缺乏校企合作精神

学生的学习一方面是为了是自身获得提升与发展,另一方面就是为了更好的就业。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走入企业,因此,如果高校加强与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将会为为广大学生提供较好的就业机会。但是当前我国大多高效的校企合作意识不强,这就使学生不能深入到企业之中去增加自己的实际工作经历,必然就会使毕业生在应聘的过程中四处碰壁[3]。

三、提升高校工商管理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一)高校明确培养目标

针对工商管理?R当究票弦瞪?就业竞争力不强的问题,我国高校应该明确自己的培养目标,积极采取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其就业竞争力。首先,学校可以创新自己的考核制度,出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查之外,也要重视起实践能力的发展。其次,高校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大学生只有各方面协调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之中占据优势。

(二)高校合理安排课程

当前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大多都存在着重专业知识、轻实际操作;重广度、轻深度的问题。因此,要想切实提高学生得就业竞争力,在设置课程时,必须要同时兼顾课程的数量与质量、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两个方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最佳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中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三)高校积极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具体的工作过程就是利用理论知识进行实践的过程,因此,当前大学生要想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就必须要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就必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加强对着一方面的认识。首先,可以设置一些具体的实践课程,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实践经验。其次,高校可以丰富自己的评价体系,通过对学生时间能力的考查来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4]。最后,高校还可以加强校企合作,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来为本校学生提供一些实习机会,使他们在实习过程中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

四、总结

当前我国高校中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就业竞争力普遍不高,这一现象可能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例如:政府对就业形势的积极引导、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大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这一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进程。因此,当前高校必须要雕工各方面的协调作用加强对大学生的培养以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本文对当前我国高校工商管理本科生的就业竞争力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见解。希望在今后的发展中,我国高校可以积累经验,为人才培养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邵继红.论我国高校工商管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时空,2007;(20):24-25.[2]韩玉志.我国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培养模式改革取向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4;(11):80-81.[3]金国峰,董富华.高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方式与就业渠道探索[J].理工高教研究,2005;(1):91-93.[4]独之秀职业顾问.工商管理各个专业就业形势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7):47-49.

下载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现状与对策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现状与对策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论文

    论文摘要:大学生要把握就业的主动权,提高竞争力,就必须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及观念的转变;同时大学生就业工作已成为各级学校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已成......

    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现状与对策分析⒇

    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现状与对策分析礼 广 成( 沈阳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136)[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愈加严峻,本文从毕业生人数逐年增......

    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从 1999开始, 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

    提升艺院学生就业竞争力对策探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艺术类学生就业竞争力论文摘要:随着近几年艺术类院校的扩招,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压力与日俱增。本文从艺术类学生自身及就业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本站推荐)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枢纽环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农业的物质装备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到......

    关于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分析及对策建议(合集5篇)

    关于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分析及对策建议摘要: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与建议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与建议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以及得到全面的发展,我国的高校数量比以前也有了数量上的增长,面对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我国的高校发......

    高校学生党员信仰教育现状浅析与对策

    独立学院学生党员信仰教育现状浅析与对策 何谓党性修养?党性修养是指党员在自己的思想上、行动上自觉地按党性原则办事,是党员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党性修养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