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清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工作组成立
长清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工作组成立
近日,长清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工作组成立。该中心工作组办公室设在乐天中学,由区教体局教育科科长潘霞任组长,杨明、曹志荣任副组长,七名取得国家三级以上心理咨询师资格的老师任成员。
该工作组在区教体局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担负着研究制定全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及科研规划,指导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开展面向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全区中小学开展专门的团体心理辅导和个别心理咨询与辅导等职责。
组长潘霞说,“我们成立工作组的目的,是集合全区心理教师之力,商讨适合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措施,分享咨询个案,定期举行咨询师工作坊,携手并进,促进师生共同健康成长。”
(刘应阶)
第二篇: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心理健康教育讲师团资料库
(一)师成(按姓氏笔划为序):
推课容
1.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咨询人员:
2.针对学科教师:
3.针对班主任:
4.针对学校领导:
5.针对家长:
6.针对中学生:
第三篇:博兴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工作条例
博兴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工作条例
第一条:本条例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并结合博兴县中小学实际情况而制订。
第二条:学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必须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统筹、协调、管理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由一名校级领导分管,中心主任属学校中层领导,中心主任需逐步接受博兴县以上业务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指导中心由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室和心理辅导室组成,中学和600人以上小学设专(兼)职心理辅导老师2 名以上,其他小学设专(兼)职心理辅导老师1 名以上。
心理健康教育应列入学校总体工作计划,并保证必要的经费。学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应有详细的学期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第三条:学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要因地制宜,设立心理辅导室作为辅导基地,并按《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心育行动计划”的意见》的有关规定,选择合适的位置,配备相应的设施。心理辅导室应配有1—2名受过一定培训的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也可以先配后训),每周定期定时对全校学生开放,积极开展面向个体学生的心理辅导(咨询)活动。
心理辅导室开展的个别心理辅导要注意制度化、科学化。辅导室要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并有相应的辅导记录和效果分析记载。
学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还可以组织教师采用心理信箱、心理日记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开展个别心理辅导。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的有关辅导工作应计入教师工作量。
第四条:学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要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在小学、初中,可称为“学生心理健康资料卡或成长档案”)。初、高中首先可从起始年级开始建立,小学可先从三、四年级开始建立,建齐全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资料档案。
心理健康档案(或资料)要按县业务部门的统一规定,确定有关内容和材料样式,做到科学、规范。
心理健康档案(或资料),是供班主任及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开展个别心理辅导时参考的资料依据,有关教师要及时做好文字记载和情况分析工作,同时严格为当事者保密。
第五条:学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要努力促进全体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中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要组织开展校本培训,帮助教师根据实际开展行动研究,做好个案分析,让全体教师都能用心育的理念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实现各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
学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每学期至少向班主任提供1—2次有关心理辅导的资料和建议,每学期组织班主任研究一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
学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每学期至少向任课教师提供1—2次课堂教学心理学的资料或建议,每学年组织一次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论文、案例)交流。
学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每学期要向学校领导提供一份在学校各项管理教育工作中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料或建议。第六条:学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要协同有关职能部门开好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每2周1节,每学期开6节,主要由专职心理辅导老师和班主任老师共同完成,各上3节。学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要对每个年级班级辅导活动的专题做出统一安排,组织班主任分工合作,交叉开课,每人主攻若干专题,形成各自的辅导优势和特色,以减轻教师备课负担,提高开课质量。
学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要督促检查班主任教师写好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教学反思或课后小记”,积累经验,提高辅导水平。
第七条:学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要利用多种渠道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包括校园广播、电视、校报、板报、宣传橱窗、国旗下讲话、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及校园文化氛围的创设等。
学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要定期组织全校教师学习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学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及学校心理辅导的有关基础理论,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提高全体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关注学生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意识。
学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要利用家长会或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广泛宣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基本方法,帮助班主任开展好亲子沟通活动。
第八条:学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要配合学校教科研部门,积极开展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组织心理辅导骨干教师申报立项课题,开展校内、校外的心理辅导学术交流,引导和推动广大教师撰写“教书育人、渗透心育”的论文、案例、教育叙事、教学反思,积极参与各级业务部门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评审或优质心理辅导课或论文评审活动。
第九条:学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要积极组织班主任和心理辅导教师参加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有关工作会议、教研活动及培训活动,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的联系,完成上级业务部门交给的有关工作。
博兴县学校心理辅导室工作职责
一、学校心理辅导室在本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领导下开展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二、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工作对象是全体正常的中小学生,工作重点是他们当中一部分需要应急性心理援助的中小学生,并带头上好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
三、学校心理辅导室为全体正常健康的中小学生提供发展性、预防性的咨询服务,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四、学校心理辅导室为在发展和成长过程中遇到困难和“发展性危机”的正常的中小学生提供心理援助和辅导,以帮助他们走出暂时的心理困境,渡过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难关”。学校心理辅导室可以协助、但不能包办或替代德育工作中的后进生教育。
五、学校心理辅导室有责任准确、科学地识别确已形成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存在“高度心理危机”的极个别的学生,并及时转介到有关专业部门寻救帮助。
六、学校心理辅导室要逐步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或心理健康资料卡,妥善保管,严格保密,在一定范围内有指导地加以使用。
七、学校心理辅导室要注意积累典型的个案资料,建立完整的辅导记录,并注意严格保密。要帮助教师根据实际开展行动研究,做好个案分析,让全体教师都能用心育的理念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实现各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
八、学校心理辅导室可建立若干个学生心理信箱,妥善挂置在既方便又较隐蔽的地方。每天开箱一次,并及时答复来函学生,以便为少数不愿意面谈的学生提供心理援助。
九、学校心理辅导室要关注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做好教师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并以适当的形式为全体教师提供咨询服务。
十、学校心理辅导室要在本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领导下,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和宣传工具向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做好心理健康的科普宣传工作。
博兴县教育局
第四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读后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读后感
白水县东风小学李静
在工作之余,我学习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心理健康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其中,我最关注的是: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学校要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
之所以关注这些,是因为在我现在所任教的班级里,我就发现,在和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我与学生之间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并没有建立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心理健康的效果,同时,在班级、团队活动中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也不多。通过学习,我进一步意识到,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自己还得加强这方面的学习,注意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密切联系,和家长密切配合,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以及指导家长用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
同时,学习这份纲要,我进一步了解到: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我觉得老师的观念需要更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只有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可能科学地、全面地、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人与人之间的正确关系,形成正确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师还要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更好的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教师能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重要作用。教师还应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只有广泛地学习有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才能使教师从各种关系和联系中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任务,认识社会和人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在教书过程中育人。
职业道德规范,在于形成良好的师德素质,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教师不仅要通过理论学习来分清是非,更重要的是要求身体力行,用这些认知指导自己的行动,培养自己的良好的品行。职业道德规范的总目标是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理想,把它作为一面旗帜,为教师如何作人,如何胜任教书育人的责任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并成为教师生活的重要精神支柱,推动和激励着教师朝着更高的道德境界奋进。
第五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解读
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出现心理失衡或偏差,将对他们产生不良的影响。当前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实践和全面加强素质教育的要求,呼唤我们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而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工作。
一个人的成功,固然要看他的智力因素如何,然而智力因素是通过“心理素质”起作用的,心理不健康,无论有多少丰富的知识,其结果必定是失败的,可想而知心理健康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在我校,老师让学生们通过书信的形式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出现的问题,另外,学校专设了心理辅导老师,学生遇到困惑、受到挫折,心情不舒畅都可以找辅导老师倾诉,寻求帮助。对于大多数学生,如何让他们了解心理健康知识,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这是一个紧要的问题。因此我校不定期有辅导老师向学生讲授心理健康知识,让更多的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并学会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方法使自己身心健康。并且,班主任老师自身也学会用心理学的原理来解决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改善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提高了管理水平,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在一个班级体里,学生众多,平日表现、学习成绩尽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区别对待,了解他们的心理尤为重要。有的学生学习差,自卑心理强平时不愿和其他同学交流、活动,教师应因势利导,通过各种途径对他们进行辅导,对全体同学进行道德教育和良好品质的培养。
另外,还有一些优秀生心理也需要调整,他们在各方面位居上游,经常沉浸在喜悦之中,一些人滋生了骄傲的心理。这种心态降低了优秀生承受心理挫折的能力,形成脆弱的心理障碍。针对学生骄傲的心理,我们的“处方”是辩证法优秀只是相对的,教育这些学生应正确看待自己,正确对待同学,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利用班会的时间,让他们择取格言,警句以自勉。还有就是要使学生克服脆弱的心理,对学生道德情操,心理品质进行综合的培养和训练。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的,系统的实践工程,意在通过多种渠道对人的心理的各个方面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积极影响,最终达到个体心理素质优化的目的,在帮助学生消除不良心理特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方面,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争取更大进步!
如何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贯彻心理健康
教育的具体原则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应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追求学生人格的整体性发展,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整体素质的目的。从社会价值取向看,它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从学生自我完善的需求看,它注重学生知、情、意行
几方面协调发展。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一个完整的活生生的人,而人的心理也是一个有机整体。所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绝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而应从个体心理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个体身心因素与外部环境的制约性、协调性等综合因素出发,全面把握和分析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来采用相应的教育与辅导对策。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富有成效,更有意义。
2、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学校的一切教育特点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设施、计划、组织活动都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需要和普遍存在的问题,以绝大多数直至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的提高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立足点和最终目标。如果只是面对个别学生,是无法实现这一目标的。即便是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由于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得不到满足,心理健康维护受到忽视,结果新的问题仍然不断出现,从而导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
3、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人是有差异的,青少年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拥有不同的社会背景、家庭环境、生活经验和价值观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要消除这些特点与差异,相反是要使学生的差异性、独特
性最合适而完美地展示出来,也可以说,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精髓所在。强调差异性,也就是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一样,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重视个别差异,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实施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以提高,最终实现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4、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而成长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自觉和主动的过程,如果学生没有主动意识和精神,处在被动的地位,教育就成为一种强制性行为,变得毫无意义。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助人与自助的活动,“助人”是手段,让学生“自助”才是目的。要达到自助的目的,只有让学生以主体的身份直接参与这一活动,此目的方可达到。另外,青少年时期是学生自我意识。独立性迅速发展的时期,心理健康教育贯彻主体性原则,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还使学生追求的需要得到满足。贯彻主体性原则,要做到:所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活动都要首先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和需要出发,以学生现实生活和存在的问题为基准,以达到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提高为目的;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自我选择和自我指导,促使学生自知、自觉、自助,不能采取强制手段,也不能替代学生解决他们自身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