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帕瓦罗蒂涉税案分析(中国财税法网)
帕瓦罗蒂涉税案分析
案情介绍
近两年,国际上两件名人涉税案闹得沸沸扬扬,引人注目,一件是意大利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涉税案,另一件是德国网球明星贝克尔逃税案。两案的主角都是世界级名人,基本案情和争论焦点也很近似,但结果却大相径庭,贝克尔逃税被罚,而帕瓦罗蒂则“幸免于罪”。出现这样的结果,并不是帕瓦罗蒂有什么高招,而是意大利反避税法律存在漏洞。参与此案公诉的检察官表示,他们不会放弃再次上诉的机会。
世界三大男高音之
一、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1935年生于意大利北部的摩德纳镇,1983年宣布移居摩纳哥的蒙特卡洛。1996年以来,帕瓦罗蒂涉税麻烦不断。1996年,意大利税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1989年~1991年,帕瓦罗蒂的音乐唱片销量剧增,他本人因此获得了大笔收入,但未向税务部门缴纳分文税收。于是,帕瓦罗蒂家乡摩德纳所属的博洛尼亚大区税务部门认为,他是通过“假移民”手段逃避意大利税收,因此将这位歌唱家告上了法庭。2000年7月,帕瓦罗蒂和税务部门达成庭外协议,帕瓦罗蒂一次性向税务部门补缴税款250亿里拉(约合1250万美元)。
2000年4月,帕瓦罗蒂又被指控有骗税行为。2001年2月,帕瓦罗蒂第三次受指控。检察机关说他在1989年~1995年,未申报的应税收入在350亿~400亿里拉之间,约合1660万~1900万美元,因此又一次把帕瓦罗蒂告上法庭。
帕瓦罗蒂自己说:“我一直以为把在意大利赚的钱弄’到国外才算逃税,可我是个在国外工作的意大利公民,我把从国外挣的钱带回意大利,我怎么会和逃税扯上关系呢?这样审判我认为真是太不公平了!”帕瓦罗蒂坚称自己一直遵纪守法,从来没有逃过税。
“我是一个足迹踏遍整个世界的艺术家,所以我只向我演出所在地的政府缴税。我在意大利演出,我就向意大利交纳税款;如果我在纽约演唱,我就要向纽约交纳税款。我想这是一件很符合逻辑的事情,而且我认为很快就会有这方面的法律出台。但是在税款问题上,各家报纸实际上是在质疑我的诚实,所以就象我说过的那样,我将停止斗争并且缴清税款——虽然我认为自己是绝对正确的。那可是一大笔钱,哈!我希望你会同意我的观点。无论如何,我损失了一笔钱,但是我维护了自己的名誉,对我来说这才是最重要的。”
本案中双方争论的焦点是帕瓦罗蒂是不是意大利的税收居民,他在世界各地获得的收入要不要向意大利税务部门缴纳所得税。
在税收管辖权上,意大利是同时实行居民管辖权和地域管辖权的国家,也就是说,只要是意大利的税收居民,就要对其取得的所有收入向意政府纳税,不管这些收入来自国内还是国外。
帕瓦罗蒂认为,自己已正式移居摩纳哥的蒙特卡洛多年,并一直长年居住在那里,已不是意大利的税法居民;而且自己每年在世界各地约50个城市进行巡回演出,其收入也不是在意大利获得的,因此无需向意大利税务部门缴纳税款,对他进行起诉是没有依据的。但检察官则认为帕瓦罗蒂是假移民,真逃税。检察官指出,帕瓦罗蒂虽然在1983年宣布移居摩纳哥的蒙特卡洛,但据调查,他每年在蒙特卡洛的居住时间都未满6个月,而大部分时间仍是在意大利度过的,他仍是意大利的税法居民。
意大利税务当局在对其财产状况调查后认为,帕瓦罗蒂在摩纳哥的那座价值20万英镑的公寓占地面积不到100平方米,其面积、设施与帕瓦罗蒂的身价不符,不能算是一个永久居住的地方,而他在意大利的房产价值远远超过他在摩纳哥的这座房子,因此,意大利税务当局认定帕瓦罗蒂属于意大利居民,应就其全部所得向意大利纳税。
检察机关称,1989年~1995年间,帕瓦罗蒂的主要居住地不可能是蒙特卡洛,因为他在摩德纳拥有一幢巨大的住宅,在意大利的海滨度假胜地帕萨洛还拥有豪华别墅。而他在蒙特卡洛居住未满6个月,不能算是当地正式居民。帕瓦罗蒂本人也拿不出充分的证据证明他在此期间一直居住在“免税天堂”蒙特卡洛,所以,他仍是意大利公民,应该在意大利纳税。检察官们还表示,即使帕瓦罗蒂是住在蒙特卡洛,他在摩德纳及意大利其他城市仍有商业经营活动,应该照章纳税。据一位检察官员说,他们准备传唤25名商业演唱会的证人,其中包括欧美等国大型歌剧演唱会的后台老板出庭接受质询。
审理此案的意大利摩德纳法院法官认为,首先,按意大利法律,被检举的纳税人负有证明其是哪国居民的举证责任,而帕瓦罗蒂不能提供其每年在摩纳哥居住满6个月的充分证据,所以帕瓦罗蒂不能算蒙特卡洛居民,仍是意大利税收居民。
其次,在住所判定上,虽然帕瓦罗蒂说他的永久住所在蒙特卡洛,而且在那里有一栋价值20万英镑、占地100平方米的公寓式房屋,但他在意大利的摩德纳也有一套豪华住宅,其中包括15个公寓和1个花园,价值200万英镑,由帕瓦罗蒂和前妻共有。同时他在意大利的佩萨罗还有一间别墅,其中包括3栋小公寓,1个可以停放6辆车的车库,1个游泳池,价值120万英镑。按国际惯例,如果一个人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同时有住所,应该认为与其个人经济关系更密切的住所是永久住所。本案中,帕瓦罗蒂的主要房产在意大利,因此按住所标准,帕瓦罗蒂也应当被判定为意大利税收居民。
再次,1999年意大利通过的一项反避税法案规定,从1999年纳税年度开始,如果意大利居民移居至被认定为避税地的国家,即使其名字已从意大利市政户籍登记处删除,但仍被认定为意大利居民。而摩纳哥正在意大利政府列出的避税地名单中,因此,帕瓦罗蒂被认为意大利税收居民是确定无疑的。他应该就其在全世界范围内取得的收入向意大利税务当局缴税。
但是根据意大利现行诉讼程序,1999年出台的这项新法律没有追溯力,对发生在以前的事实没有追究的权力,而在此之前,意大利在移民方面又未作出任何限制和规定,关于反避税方面的新法律又在讨论制定当中,因此,2001年10月,摩德纳法院最终作出判定,公诉人对帕瓦罗蒂逃税的指控不能成立,这位男高音无罪。
但本案并未就此画上句号。公诉方表示,因为反避税新法律与以前的法律没有很好的配套和衔接,致使许多逃税者躲过了法律的制裁。帕瓦罗蒂被判无罪,也是侥幸过关,他仍然存在利用“假移民”手段逃税的可能。因此,公诉方将不放弃再次上诉的权利。
摩纳哥是世界著名的“避税天堂”,2000年6月被经合组织列入了避税地“黑名单”,许多国家的个人和公司,都通过各种手段,利用这一避税地逃避本国税收。而意大利是世界上逃税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许多人都通过假移民到摩纳哥而逃税。因此,分析家指出,意大利政府必须尽快完善反避税相关法律,加强对利用避税地进行逃税的人的打击力度。[1]
法理评析
(一)税收管辖权
税收管辖权是国家主权在税收领域内的体现。税收管辖权是指一国自主决定对什么人征税、征收什么税和征收多少税的权力。[2]源于国家主权的税收管辖权主要包括:(1)收入来源地管辖权,即国家有权对源于本国境内的所得征税,纳税人只就其所得负有限纳税义务。
(2)居民税收管辖权,即国家有权对本国税法规定的居民所得征税,纳税人负有无限的纳税义务。(3)公民税收管辖权,即按照自然人的国籍确定纳税人的身份。
居民税收管辖权是国际法上的属人原则在国际税收上的反映,是指不论跨国的应税所得来源于境内或者境外,只要是本国居民取得的收入,其居住的所在国就有权对其征税。这种征税权效力及于一国居民的全部财产和所得,因此,纳税人承担的是无限纳税义务。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是国际法上的属地原则在国际税收上的反映,是指不论跨国纳税人是哪个国家的居民或公民,收入来源国有权对其发生在该国境内的收益或所得征税,这种征税权的客体限于其本国境内的收益或所得,纳税人承担的是有限纳税义务。在帕瓦罗蒂涉税案中,由于意大利同时实行居民管辖权和地域管辖权,基于居民税收管辖权,只要是意大利的税收居民,就要对其取得的所有收入向意政府纳税,不管这些收入来自国内还是国外。所以意大利对帕瓦罗蒂享有税收管辖权。“我是一个足迹踏遍整个世界的艺术家,所以我只向我演出所在地的政府缴税。”在居民税收管辖权上,帕瓦罗蒂的这个理由无法成立,无论他在哪个国家演出,他都要基于他意大利居民身份就其全部所得向意大利缴税。
(二)关于居民身份的认定
帕瓦罗蒂涉税案中,居民身份的认定是一个焦点问题。在国际税法理论上,居民税收管辖权的核心问题也是居民身份的判定。实行居民税收管辖权的国家只对本国居民行使居民税收管辖权,因此判定纳税人的居民身份是该国征税的前提。自然人居民身份的判定,有以下几种标准:
一是住所标准,以自然人在征税国是否拥有住所这一法律事实来判定其是否为征税国的居民,而不问该自然人的国籍。对于何为住所,各国的规定不一。法国税法规定,凡在法国境内拥有永久性或经常性住所的个人,均为法国税法上的居民。有的国家还结合自然人的定居意愿来判定其是否为居民纳税人。荷兰就是这么规定的,自然人在荷兰有家庭、住处或有长期居住意向就为荷兰的居民纳税人。
二是居所标准,以自然人在征税国是否拥有居所这一法律事实来判定其是否为征税国的居民,居所是指自然人经常居住但又不具有永久性居住性质的场所。大多数国家采用居所与居住时间相结合的标准来判定自然人的居民身份。所谓居住时间标准以自然人在一国居住或停留的时间长短来判定其是否为该国居民,而不考虑其在国内是否…..【作者简介】
吴金根,北京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注释】
[1] 参见《中国税务报》2003年1月24日。
[2] 参见张智勇:《国际税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12页。
[3] 参见涂文勇、吴国舫《反避税立法的国际比较与借鉴》,载《税务与经济》1995年第1期。
[4] 参见万尚庆、李胜利:《论国际避税与反避税》,载《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2月第28卷第1期。
[5] 参见荣传满:《英国的反避税措施》,载《税收科技》2003年第9期。
[6] 参见初鸣:《加拿大的反避税措施》,载《税收科技》2003年第7期。
[7] 参见孙庆瑞、邱菊:《国外反避税措施的启迪》,载《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报》1994年第8期。
第二篇:商法网考案例分析
商法期末复习
1.2000年3月,甲、乙、丙开办一合伙企业,同年6月甲与丁结婚。2005年8月,双方协议离婚,约定将合伙企业中甲的财产份额全部转让给丁。下列哪些说法不正确?
A.合伙企业中甲的财产份额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B.如乙、丙同意,丁依法取得合伙人的地位 C.如乙、丙不同意丁入伙,必须购买该财产份额
D.合伙企业应清算,丁分得甲应得财产份额 正确答案:ACD
2.章一德到保险公司商谈分别为其62岁的母亲吴氏和6岁的女儿章凰侯投保意外伤害险事宜。章一德向保险公司详细询问了有关意外伤害保险的具体条件,也如实地回答了保险公司的询问。
章一德为吴氏和章凰侯投保的保险合同均约定为分期支付保费。章一德支付了首期保费后,因长期外出,第二期超过60日未支付当期保费,这有可能引起什么后果?
A.合同效力中止
B.合同终止
C.保险人有权立即解除合同
D.保险人按照约定条件减少保险金额 正确答案:AD
3.甲公司持有乙上市公司30%的股份,现欲继续收购乙公司的股份,遂发出收购要约。
甲公司持有乙上市公司30%的股份,现欲继续收购乙公司的股份,遂发出收购要约。甲公司发出的下列收购要约,哪些内容是合法的?
A.甲公司收购乙公司的股份至51%时即不再收购
B.甲公司将在45日内完成对乙公司股份的收购
C.本收购要约所公布的收购条件适用于乙公司的所有股东
D.在收购要约的有效期限内,甲公司视具体情况可以撤回收购要约 正确答案:ABC
4.在公司的破产案件中,有关当事人提出的下列主张,哪些依法应予支持?
A.甲要求收回依融资租赁合同出租给的设备
B.乙根据与的建筑合同中约定的保证条款,要求以的酒店经营收入优先清偿拖欠的工程款
C.丙根据与在破产程序开始前签订的以物偿债协议,要求取得用于抵偿欠款的一批库存产品
D.丁依合同保管着的一批货物,要求以变卖这批货物的价款优先清偿拖欠的保管费 正确答案:AD
5.A公司向凤凰有限责任公司购买水泥,价值150万元,A公司开具了一张银行承兑汇票,汇票上背书“不得背书转让”字样。凤凰有限责任公司在汇票到期日前将此汇票背书转让给B公司。由于凤凰有限责任公司与B公司是多年的商业伙伴,就接受了汇票。B公司为了偿付贷款,又将其背书转让给某服装厂。服装厂购买原材料,又将汇票背书后转让给轮胎厂。轮胎厂用汇票支付了丁的租赁费。
丁于汇票付款期届至时,去银行提示付款,银行以该汇票上有不得背书转让的记载拒绝付款。丁向B公司、凤凰有限责任公司和A公司等等追索,均遭拒绝。丁无奈之下,将轮胎厂告上法庭。当汇票上记载“不得转让”字样时
A.凤凰有限责任公司不可以将汇票转让给B公司
B.B公司可以将汇票转让给服装厂
C.服装厂可不以将汇票转让给轮胎厂
D.轮胎厂可以将汇票转让给丁 正确答案:AC
6、章一德到保险公司商谈分别为其62岁的母亲吴氏和6岁的女儿章凰侯投保意外伤害险事宜。章一德向保险公司详细询问了有关意外伤害保险的具体条件,也如实地回答了保险公司的询问。在章一德为其女儿章凰侯投的意外伤害保险中,受益人如何产生?
A.因章凰侯为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故章一德可以监护人身份指定受益人
B.章凰侯虽无民事行为能力,但因她是保险合同的被保险人,故她可以指定受益人 C.因章凰侯无民事行为能力,她可以委托章一德指定受益人
D.章一德作为投保人可以指定受益人,但必须征得被保险人章凰侯的同意 正确答案:A
7.甲煤矿拥有乙钢厂普通债权40万元,现乙钢厂被宣告破产,清算组查明甲煤矿尚欠乙钢厂20万元运费未付。清算组预计破产清偿率为50%。甲煤矿要求抵销债务。债权人会议各方为甲煤矿的债权发生争执。下列哪一观点是正确的?
A.甲煤矿可以抵销20万元债务,并于抵销后拥有10万元破产债权
B.甲煤矿可以抵销20万元债务,并于抵销后拥有20万元破产债权
C.甲煤矿必须偿还20万元债务,并拥有40万元破产债权
D.甲煤矿在抵销后无须偿还债务,也不拥有破产债权 正确答案:B、甲拾得某银行签发的金额为5000元的本票一张,并将该本票背书送给女友乙作生日礼物,乙不知本票系甲拾得,按期持票要求银行付款。假设银行知晓该本票系甲拾得并送给乙。对于乙的付款请求,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A.根据票据无因性原则,银行应当支付
B.乙无对价取得本票,银行得拒绝支付
C.虽甲取得本票不合法,但因乙不知情,银行应支付
D.甲取得本票不合法,且乙无对价取得本票,银行得拒绝支付 正确答案:D 甲、乙签订一份购销合同。甲用银行承兑汇票付款,在汇票的背书栏记载有“如果乙不按期履行交货义务,则不享有票据权利”,乙又将此汇票背书转让给丙。
下列对该票据有关问题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该票据的背书行为为附条件背书,效力待定
B.乙在未履行交货义务时,不得主张票据权利
C.无论乙是否履行交货义务,票据背书转让后,丙取得票据权利
D.背书上所附条件不产生汇票上效力,乙无论交货与否均享有票据权利 正确答案:CD
10、乙公司与丙公司交易时以汇票支付。丙公司见汇票出票人为甲公司,遂要求乙公司提供担保,乙公司请丁公司为该汇票作保证,丁公司在汇票背书栏签注“若甲公司出票真实,本公司愿意保证。”后经了解甲公司实际并不存在。丁公司对该汇票承担什么责任?
A.应承担一定赔偿责任
B.只承担一般保证责任,不承担票据保证责任
C.应当承担票据保证责任
D.不承担任何责任 正确答案:C
12、甲拾得某银行签发的金额为5000元的本票一张,并将该本票背书送给女友乙作生日礼物,乙不知本票系甲拾得,按期持票要求银行付款。假设银行知晓该本票系甲拾得并送给乙。对于乙的付款请求,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A.根据票据无因性原则,银行应当支付
B.乙无对价取得本票,银行得拒绝支付
C.虽甲取得本票不合法,但因乙不知情,银行应支付
D.甲取得本票不合法,且乙无对价取得本票,银行得拒绝支付 正确答案:D
13、甲公司章程规定:董事长未经股东会授权,不得处置公司资产,也不得以公司名义签订非经营性合同。一日,董事长任某见王某开一辆新款宝马车,遂决定以自己乘坐的公司旧奔驰车与王调换,并办理了车辆过户手续。对任某的换车行为,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A.违反公司章程处置公司资产,其行为无效
B.违反公司章程从事非经营性交易,其行为无效
C.并未违反公司章程,其行为有效 D.无论是否违反公司章程,只要王某无恶意,该行为就有效 正确答案:D
14、甲公司(中方)与某国乙公司(外方)拟在深圳共同设立一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某律师受聘为双方起草一份《合作经营合同》。该律师起草的下列哪一合同条款违反了我国法律规定?
A.任何一方未经对方同意,都不得转让合作合同的部分或全部权利、义务
B.合作企业的董事长和副董事长由中方担任,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由外方担任
C.合作企业的财务会计账簿只能设在中国境内
D.合作企业的利润先由外方收回投资本息,在合作期满时企业固定资产归中方所有 正确答案:B
15、某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决定解散该公司,其后股东会、清算组所为的下列哪一行为不违反我国法律的规定?
A.股东会选派股东甲、股东乙和股东丙组成清算组,未采纳股东丁提出吸收一名律师参加清算组的建议
B.清算组成立次日,将公司解散一事通知了全体债权人并发出公告,一周内全体债权人均申报了债权,随后清算组在报纸上又发布了一次最后公告
C.在清理公司财产过程中,清算组发现设备贬值,变现收入只能够清偿75%的债务,遂与债权人达成协议:剩余债务转由股东甲负责偿还,清算继续进行
D.在编制清算方案时,清算组经职代会同意,决定将公司所有的职工住房优惠出售给职工,并允许以部分应付购房款抵销公司所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 正确答案:A
16、某公司两年前申请发行5千万元债券,因承销人原因剩余500万元尚未发行完。该公司现将已发行债券的本息付清,且公司净资产已增加一倍,欲申请再发行5千万元债券。该公司的申请可否批准?
A.可以批准
B.若本次5千万元中包括上次余额500万元即可批准
C.不应批准
D.若该公司变更债券承销人,可以批准 正确答案:C
17、甲公司被法院宣告破产,清算组在清理该公司财产时,发现的下列哪些财产应列入该公司的破产财产?
A.该公司依合同将于三个月后获得的一笔投资收益
B.该公司提交某银行质押的一辆轿车
C.该公司对某大桥上的未来20年的收费权
D.该公司一栋在建的办公楼 正确答案:ACD
18、甲股份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拟以增发股票的方式从市场融资。公司董事会在讨论股票发行价格时出现了不同意见。下列哪些意见符合法律规定?
A.现股市行情低迷,应以低于票面金额的价格发行,便于快速募集资金
B.现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为8元,可在高于票面金额与低于8元之间定价,投资者易于接受
C.超过票面金额发行股票须经证监会批准,成本太高,应平价发行为宜
D.以高于票面金额发行股票可以增加公司的资本公积金,故应争取溢价发行 正确答案:BD
19、甲、乙、丙合伙经营一个合伙企业,取名为“三义合”。合伙协议中约定:甲乙是普通合伙人,丙是有限合伙人。乙为负责人。凡5万元以上的业务须经甲乙丙三人一致同意。
某日,甲乙外出采购,丙以合伙人之一的身份与丁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合同标的6万元。因流动资金不足,丙遂向银行贷款6万元,银行要求提供抵押,丙以该商店的店面作为抵押,但未办理登记。甲乙回来后,乙的朋友戊见建材商店的生意很红火,便向乙提出入伙的请求,甲乙丙三人认为戊的出资很可观,遂同意了戊的入伙请求,因此戊成为新的普通合伙人。
后来,由于一笔大生意的失败,导致无法履行与丁签订的买卖合同,也无力偿还银行贷款,银行欲行使抵押权,产生纠纷。此时丙也向甲乙提出退伙的请求。下列描述是正确的
A.该合伙取名为“三义合”是不合法的。
B.该合伙与银行签订的抵押合同有效。C.丙与丁签订的合同无效。
D.戊对于该合伙企业的债务不承担责任。正确答案:A
20、合伙人甲在合伙企业中有份额15万元,待分配利润3万元。现甲无力偿还其对第三人乙的负债20万元,乙要求强制执行甲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
对此,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A.乙仅可就该15万元份额请求强制执行
B.乙仅可就该3万元待分配利润请求强制执行
C.乙可以就该15万元份额和3万元待分配利润请求强制执行
D.乙可以就该15万元份额和3万元待分配利润请求强制执行,但必须扣除甲在合伙企业中应当承担的债务份额 正确答案:C
21、在公司的破产案件中,有关当事人提出的下列主张,哪些依法应予支持?
A.甲要求收回依融资租赁合同出租给的设备
B.乙根据与的建筑合同中约定的保证条款,要求以的酒店经营收入优先清偿拖欠的工程款
C.丙根据与在破产程序开始前签订的以物偿债协议,要求取得用于抵偿欠款的一批库存产品
D.丁依合同保管着的一批货物,要求以变卖这批货物的价款优先清偿拖欠的保管费 正确答案:AD
22、某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决定将甲、乙两个国有独资公司撤销,合并成立甲股份有限公司,合并后的甲股份有限公司仍使用原甲公司的字号,该合并事项已经有关部门批准现欲办理商业登记。甲股份有限公司的商业登记属于下列哪一类型的登记?
A.兼并登记
B.设立登记
C.变更登记
D.注销登记 正确答案:B
23、刘、关、张约定各出资40万元设立甲有限公司,因刘只有20万元,遂与张约定由张为其垫付出资20万元。公司设立时,张以价值40万元的房屋评估为60万元骗得验资。后债权人发现甲公司注册资本不实。甲公司欠缴的20万元出资应如何补交?
A.应由刘补交20万元,张、关承担连带责任
B.应由张补交20万元,刘、关承担连带责任
C.应由刘、张各补交10万元,关承担连带责任
D.应由刘、关各补交10万元,张承担连带责任 正确答案:A
第三篇:中国财税体制改革
中国财税体制改革(2009-10-22 02:09:26)
标签:杂谈财政就是一种以政控财以财行政的分配体系,我国这样一个财政分配体系大致的演变轨迹是在建国之前,革命根据地就有我们财政,从适应战时要求供给型的财政,在建国之后一五时期转入生产建设的财政,改革开放以后在八十年代中央书记处提出财政转型的问题,当时提到概念转为经营管理型财政,意图非常积极的,希望财政能够摆脱传统体制下简单给计划部门做出纳的角色,而正面的发挥自己的分配功能,做好统筹协调的管理。在八十年代这样具体的要求在工作里面如何处理好并没有得到比较现实的解决方案,到了九十年代提出了振兴财政,是针对着财政方面积累的大量矛盾和问题,以及财政年年赤字的困难,一直到1998年在整个财政转型的方面,树立了一个明确的目标,要建立公共财政框架,这跟市场经济新体制是相配套的财政转型基本导向和大思路。
财政在传统体制下六十年代后稳定总额分成一年一定的体制安排。改革开放以后,在推动了农村区域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和沿海特区进行政策倾斜的实验同时,自上而下的宏观层面的改革要提到就是实行分灶吃饭,当时国民经济不可能进行停车检修大爆炸式的改革办法,只能从分配角度实行分权,中央向地方放权拉开一个后续一系列改革可能去探索,通过摸着石头过河的空间,分灶吃饭在运行十几年以后,个人形式的包干制不能适应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的要求,替代的思路就是在1994年实行的财税配套改革,走上了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中国税制从改革开放之后,从改革开放前分化改革,到多层次复合税。
中央和省以下分税制有四级,不仅欠发达地区,即使发达地区也很难形成税基的制度安排相对清晰的情况。一般演变成一地一率,讨价还价,复杂易变,五花八门的分层制包干制,越到基层越倾向包干制办法处理体制问题。在1994年以后省以下分税分级不能到位的情况下,县乡两级财政困难越来越引起各方面关注,基层财政的困难是中国经济社会转轨过程中间,制度有效供给不足,在理财系统里面特定环节上集中反映。分税制是增强事权财权的呼应性,处理政府企业,中央和地方两大基本关系,但是省一下没有取得分税制的进展,造成基层任何一件事情做不到位都可能一票否决,而财权重心是上移的,中央要提高比重是有它的道理,省和市在地方地方高端也是提高手中财权,自然而然,县乡两级所掌握的财力在整个财力的份额越来越降低的,这样出现了事权和财权不相适应的困难,但是就事论事的说环节财政困难,现在看来没有出路,不可能简单的在转移支付方面增加一些力度,在管理方面提高水平,就可以使县乡财政办法解决,治标的办法前几年一直在采用,但是更重要寻求一个治本之路,研究上提出一个基本的想法就是要顺应市场经济进一步的完善,在中国把财政层级扁平化,省以下四个层级能不能通过乡财县管,和省管县的改革试验,实行扁平化与实制性分税的前景。从原来没有出路可能转为柳暗花明、豁然开朗,这样扁平化实验地方上有很多令人鼓舞的进展,比如乡财县管,这在安徽农村税费改革最早起动的省份,以后根据实际情况,在全省推行乡财县管,这实际的逻辑就不再把乡镇作为财政的实体层级建设,而把乡镇财政看成县管的下级单位。另外省管县,浙江有很多省管县的经验。我们得到的信息,比如湖北于振生同志在那有高度的改革思路,被称为湖北新政,他是在乡财县管,省管县两个层面同时推行,现在湖北除了武汉郊区和恩施自治州特殊,其他都按两个层级来搭建财政体制,探索省以下财政体制的改革。
第四篇:中国财税教育
勤奋务实高效创新和谐
中国财税教育培训中心201
1年税务干部培训合作计划书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设区市(盟、自治州、地区),各县(县市、自治县、区、旗)地税局、国税局(分局):
“中国财税教育培训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在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财科所以及中央财经大学等国家部委及多家高校的领导和专家教授共同努力和支持下创办的一家集财税干部培训、业务咨询、会议服务、商务考察等于一体的全能化培训社团组织,其下设实体“北京北方中诚技术培训中心”主要负责中心各类培训业务的具体执行工作。中心自2006年成立至今,一直致力于财政、税务等各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公务员的培训策划及承办工作。在过去几年里,由我中心发起并举办的各类公开课、内训班、研讨会等培训交流活动近八十期,培训人数达四千多人,得到了各级参训单位及合作院校的一致认可。迄今为止,中心已在全国拥有培训合作部门及会员单位一千多家。
中心经过近五年的不断探索和积累,现已具备了完善的经济学、管理学、财政及金融学、税收学、会计学、领导科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教育体系和雄厚的师资团队,可谓“中国财税再教育黄浦”。所有这一切都为我们今后的培训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和质量保障。
为了更方便各地培训班的顺利开展,2008年至今,中心已先后同全国三十多所知名高校建立培训同盟关系。从2009年起,凡面向全国财政、税务部门组织开展的各类培训活动,均由我中心同“中央财经大学”各对口院系(财政学院、税务学院、培训学院、财经研究院、会计学院等)共同负责培训活动的主办及承办。同时,由各举办所在地对口兄弟院校负责培训活动的协办或承办,从而形成了一个多元网状的培训结构体系,彻底实现了培训合作与资源共享的互信共赢局面。
在2011年里,我们本着按需施教,平等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希望能与更多财税部门建立起一个长期的互信合作关系,为我国各级财税干部队伍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培训定位
1、根据税务干部级别和层次的不同,可划分为处级干部培训,科级(股级)干部培训,县(区)分局长培训、中层领导干部培训、基层领导干部培训或者局全员培训等。
2、根据学员学习内容方向的不同,可划分为单一科室、单一选题的专题培训以及综合业
踏实做人,认真做事
勤奋务实高效创新和谐
务知识更新、综合素质提升、领导力提升、干部综合修养等培训。
3、根据讲课的方式以及规模的不同,可分为培训班、研讨会、大型论坛、实战训练等。
二、选修课程
中心自成立以来,坚持以“务实、高效、创新”的文化理念为本,根据各级各部门工作的需要和不同职位的要求,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培训,部分培训课程参见下表:
三、专家团队
我们坚持以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中央财经大学等国家部委及高校的实战专家和领导教授为专家背景资源,广揽各地优秀师资并建立专家数据库,根据授课专家所处单位、地区以及研究方向、授课特长等的不同,而对授课专家进行分组分类,主要可分为以下几大部分:
专家库一: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相关司、处领导,国家税务总局科研所、财政部财科所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
专家库二:中央财经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北京国家会计学院等北京地区的全国一流高校的学者教授。
专家库三:扬州税务学院、吉林财经大学、长沙税务干部学院、江西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全国知名财税类高校有关学者教授。
专家库四: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市委党校以及全国各省行政学院(党校)领导专家,全国各“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高校的资深学者和教授等。
专家库五:社会各界在经济学、心理学、领导力提升、团队管理等方面享誉盛名的实战专家,另聘高级拓展训练师和沙盘实战演习专家。
四、公开课程
如果贵单位参训人数低于15人,可以参加由我中心和中央财经大学等高校每月在全国各地定期举办的公开课。公开课的培训通知可随时关注中国财税教育培训中心官方网站培训动态(http:// 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业务咨询QQ:578757013
注:此培训合作计划书长期有效。
第五篇:中国律法网专家:如何学好刑法学
中国律法网专家:如何学好刑法学
如何考好刑法学,根据自考的特点,我们谈几点意见,供参加考试的学员参考。
一、考前准备
(一)认识刑法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每一学科都有自身特定的研究对象。刑法学是以刑法作为研究对象的。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因此,刑法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犯罪及刑罚。通过对犯罪和刑罚的研究,从理论上揭示犯罪的产生根源、阶级本质和变化规律,以及构成犯罪必须具备的共同要件,划清罪与非罪的界限;论证国家所采用某种刑罚方法的科学根据,阐明该种刑罚方法的具体内容和适用原则。此外,刑法学研究各种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及相应的法定刑,犯罪与非犯罪、此类罪与彼类罪、此种罪与彼种罪的界限。
(二)认真研究我国刑法
刑法学是以刑法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科。要想学好刑法学必须认真研究我国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自学考试指定的教学用书《刑法学》(待出版)的体系基本上是依照刑法典的结构建立的。刑法学的基点,就是阐述刑法的立法精神和各项规定的含义。教材中有些概念、原理、原则、刑罚种类和规范等,都是刑法条文明确规定的;有些名词、术语、原理、原则、制度等,也是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加以阐释的,因此,掌握刑法的这些规定内容,反复熟读刑法条文,就可以逐步体会、了解刑法各章节、各条款立法精神、基本内容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对刑法学就算基本掌握了。
此外,还应了解刑法总则和分则的关系。我国刑法分为总则和分则两编,总则和分则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抽象与具体的关系。刑法总则主要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一般原理、原则;刑法分则是将总则所确定的原理、原则具体化。例如,总则部分规定的犯罪概念的含义在分则各类罪和种罪的确认中均有指导意义;刑罚中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五种主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三种附加刑。在刑法分则中就通过对各种具体犯罪所规定的刑罚把它们具体化。没有刑法分则对犯罪和刑罚的具体规定,刑法总则所确定的原理、原则就无法实现。
但是,要正确运用刑法分则,又必须以刑法总则作指导。总则的规定,适用于分则规定的各种犯罪,人民法院处理各种具体犯罪案件,都不能同总则所规定的原理、原则相抵触。例如:被告人陈某,男,在差3天未满“周岁的一天夜晚,路过本村仓库时窥见值班的两名女青年已熟睡,遂起强奸女青年之念,于是拿了一根铁管由值班室窗户爬进屋内,动手解一女青年裤带时,见其翻身,便用铁管猛击二女青年头部,当场打死一人,后潜逃。实属影响极坏,民愤极大。但刑法总则第17条规定,不满14周岁的人,即使其行为严重危害社会也不负刑事责任,因而不能判处其刑罚。总则的这一规定,适用于分则规定的各种犯罪。
(三)全面、系统地学习指定教材
指定教材《刑法学》的体系,一般是以现行刑法的结构为依据建立起来的,但它并不是刑法规定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从理论高度对这些内容作科学阐述。同时,刑法的规定总是比较原则和抽象的。要学好《刑法学》必须对指定教材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从总体内容上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刑法学有它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教材的每一章都是独立的,可以单独进行讲解,但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时,尤其在分析案例时,将各有关章、节有机地加以联系、融合,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就需要全面、系统地学习,掌握指定教材全书的内容。
我们强调要全面、系统地学习掌握教材内容的同时,还要把握教材的重点部分、重点章节和重点问题。从全书来看,按其内容可分为:绪论、犯罪论、刑罚论和罪刑各论四个部分。在这四个部分中,犯罪论部分是全书的重点。刑法学的核心问题及该学科中的一切问题,都同犯罪问题有关。犯罪论包括犯罪的本质、犯罪的概念、犯罪构成、故意犯罪过程中的犯罪形态、共同犯罪、一罪与数罪等。
除了全书的重点外,每一章节又有自身的重点,构成一个不同层次的重点体系。
对不同层次的重点在学习过程中予以不同的注意力。但要防止只注意重点问题而忽略非重点问题,因为重点问题固然也应是考试重点,却不能把二者等同起来,非重点问题在试题中亦占一定比例。重点章节中有些内容属非重点,例如,犯罪论部分是全书的重点,但犯罪的本质、研究犯罪构成的意义等就属非重点。在些章节由于其内容特定不是重点,但其中一些内容在考试题中又会出现。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教材我们强调全面、系统地学习指定教材的同时学有重点,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不可偏废。
(四)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刑法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我们学习它就是为了运用它同犯罪作斗争。因此,学习刑法的过程也应是联系刑事立法和司法实际的过程。不能闭门读书,忽视联系实际,而应把理论上的学习同我国的司法实践、特别是和刑事立法和刑事审判实践结合起来。并能运用所学的刑法理论,总结司法机关同犯罪作斗争的丰富经验。同时要注意了解刑事审判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这些问题给予科学地概括和说明。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加学员的感性知识,培养和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学会分析刑事案例是重要形式之一。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如新闻媒体、(社会经纬节目)自己研读分析刑事案例,学习如何定罪判刑。
二、考试技巧
(一)刑法学的试卷结构按照《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法律专业刑法学课程统一考试命题试行大纲》(以下简称《命题大纲》)的要求,刑法学考试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案例。这种考试题型可以督促学员全面、系统地掌握教材。《命题大纲》要求:“命题的覆盖面要覆盖到本课程自学考试大纲和教材的60%以上章。”从以往多次自考情况来看,每份考卷试题一般是54道题,几乎包括了自学考试大纲和教材的全部内容,绝大多数章虽然数量不等但都出了题。
(二)答题技巧
1.各种题型的答题要求
刑法学自考试题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题。不同类型的试题,有不同的答案要求:
(1)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也是一种客观性试题,其特点与判断题相同。单项选择题有四个备选答案,但其中只有一个是可选择的、正确的。单项选择题也不是一看就能选出正确答案,而是需要考生结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或者刑法有关规定仔细分辨比较,最后优选一个正确的答案。例如,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部分规定的“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与刑法第37条规定的“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于刑事处分”,这两者的规定是属于:A、无罪规定。B、有罪规定。C、轻罪和重罪的规定。
D、无罪与有罪的规定。这四项备选答案较为相似,但如果结合刑法第13条和第37条“但书”部分仔细加以分辨便知,刑法第13条“但书”部分属于无罪规定,第37条是属于有罪规定。所以在备选答案A、B、C、D中,只有D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如果选中标号A,其选错的根本原因是对刑法第37条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理解不正确,应理解为其行为已经构成犯罪,只是由于“情节轻微”才不需要判处刑罚,可以免于刑事处分。是有罪判决,所以选择无罪标号A是错误的。
(2)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也是一种客观性试题。它同单项选择题的区别,只是备选答案中正确项的多少。多项选择题备选答案中,正确项有二至四个。多项选择题必须根据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或者刑法有关规定仔细分辨,选定二至四个正确答案。如果经过分辨还拿不准时,可以采用分析、推理、排除的方法将明显错误的备选答案排除掉,最后选定两个以上答案。例如,下列各罪中,开始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为14周岁的犯罪是:A、故意杀人罪。B、侵犯公民通信自由罪。C、强奸罪。D、抢夺罪。这四个备选答案哪几个是正确的呢?刑法规定不满“周岁的人实施危害社会行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因为不满14周岁的人还不具备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法律要求他们对自己实施的严重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上列四种犯罪虽然都是故意犯罪,但对社会危害程度不同,法律对这四种罪所规定的刑罚也不同,故意杀人罪和强奸罪,法定最高刑都是死刑,应认为属于严重刑事犯罪;侵犯公民通信自由罪法定最高刑是一年有期徒刑,非法搜查罪法定最高刑是三年有期徒刑,抢夺罪法定最高刑是无期徒刑,相对于前两种罪要轻,均不属于刑法
第17条所列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年龄段应负刑事责任的罪种。经过如此分析、推理,就可以排除B、D两个备选答案,选定A、C两个为正确答案。
(3)名词解释题。名词解释属于主观性试题的一种。它要求回答名词所含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即概念的内容与范围。名词解释只解决“是什么”的问题,不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并不要求解释后再进行分析和比较。例如,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的中止;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是犯罪的过失。如上解释已满足了名词解释的规定性,不需再对中止犯、犯罪过失的特征加以说明。名词解释有的应当以教材上的内容为准,有的应按刑法规定的内容为准。如果对教材上或者刑法规定的名词解释的内容记不清了,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概括能说明基本内容、概括出该名词最本质的特征,使人看了后能有一个准确、清晰的认识就可以了。
(4)简答题。简答题也是主观性试题的一种,它的特点是简单明确扼要,只要求答要点,不要求具体展开。但简答题应简到什么程度最为适宜,这要根据试题的要求来确定。例如:简述交通肇事罪的概念和特征。就应先回答出交通肇事罪的概念,再回答出该罪的客体、客观方面、主体、主观方面四个特征。有的人简答题回答的过于简单,因而被扣分。例如“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具有哪些基本特征?”适度的回答是,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所谓社会危害性就是犯罪行为对现今社会所具的危害性。第二,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是刑事违法的基础;刑事违法性是社会危害性在刑法上的表现。只有当行为不仅具有社会危害性,而且违反了刑法,才能被认定为犯罪。第三,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惩罚性。如果一个行为不应受刑罚处罚,就不能认为是犯罪。而有的人将g巳罪三个特征答为:①社会危害性。②违法性。③应受惩罚性。这固然是重要的,但过于简单,使人看了不明白什么是社会危害性,违反了什么法律,为什么要受惩罚,所以还应略加解释。另有的人在回答三个犯罪特征后,把它们之间的关系也答上丁,这也不必要。
(5)论述题。论述题是考查学员对本门课程掌握的深度,以及分析、判断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把与题目有关的概念,主要特征及其与有关问题的联系和区别展开进行讨论,并力求具有充分的说服力。答题步骤,可以先把概念回答出来,然后从概念演绎出所论问题的特征、联系和区别。例如,“试述教唆犯的概念、构成条件及其刑事责任原则。”这一论述题要求回答三点:一是教
唆犯的概念。二是构成教唆犯的条件。三是对教唆犯的处罚原则。
根据刑法第29条第l款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是教唆犯。教唆犯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本人并不一定亲自实行犯罪,而是故意唆使他人产生、决定犯罪的意图并进而实施犯罪。构成教唆犯的条件:在客观方面,必须具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教唆行为。教唆行为的方法多种多样,例如,授意、劝说、请求、收买、命
令、挑拨、刺激、威胁、引诱等。在主观方面,必须具有教唆的故意,即只能是故意唆使他人犯罪,如果行为人主观上不具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即使他的言行引起了他人去实行犯罪,也不能认为是教唆犯。对教唆犯的处罚原则:根据刑法第29条规定,分为三种情况:第一,被教唆他人犯有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这就是说,如果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的作用,就按照对主犯的处罚原则处罚;如果起次要的作用,则应按照从犯的处罚原则处罚。第二,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第三,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教唆犯”不是罪名,不能定教唆罪。对于教唆者,应当按照他所教唆的罪确定罪名。教唆犯也只按他所教唆的犯罪负担刑事责任。如果被教唆人实施了不是教唆犯所教唆的犯罪,或者被教唆人在实施被教唆的犯罪时,又实施了超过教唆范围的犯罪,则教唆犯对不是他所教唆的犯罪或者超过他所教唆范围的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2.考试临场的寄语
(1)审清题意是答题正确的前提。回答问题同
干其他任何事情一样,必须明确我们将要干的是什么事?为什么要干?才能把所干的事情办好。否则,或者无从下手,或者劳而无功,或者适得其反产生负效应,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审清题意就显得特别重要。那么,围绕着审清题意正确回答问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呢?
第一,要有一个镇定的应考心理素质。这对准确审题至关重要。有的学员缺乏考试的临场经验,一进考场心神不安,一发考卷心跳加快,甚至因精神过度紧张出现虚脱晕场的情况。由于不具备镇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有的骤然出现思想空白,把原来理解记忆的知识全都忘光了;有的思绪混乱无法下笔;有的张冠李戴,答非所问;有的丢三落四,残缺不全;有的洋洋一片不知所云等等。这些非正常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没有树立起自强、自信和必胜的信心,缺乏坦然镇定的心理所致。要防止不正常的心理素质出现,最好的办法是不要过虑考试成绩的好坏,消除心理压力。对考试成绩既不能抱无所谓的态度,也不能提心吊胆生怕考不好。这两种倾向都不能调动起积极思维,使精神处于最佳兴奋状态,不可能把平时实际学习的水平反映出来,更不可能达到超水严的发挥。
第二,多看几遍题目。答题要切忌一看就懂或者朦胧不清就下笔。有的学员一看题目就懂,一答就错,其原因就在于没有认真地思索题目要求的质的规定性,没有几种设想加以比较,采取优选的方法最后敲定究竟题目问什么,所涉及的范围多大?因而出现答题的盲目性,或者不沾边,或者沾点边,结果不得分或得分很低。例如,“间接故意有哪些特征?”这本来是一道简答题。有的答成间接故意的概念,有的答成刑法第15条的规定,有的答成故意的种类,有的答成同直接故意的区别。再如,名词解释题:“犯罪未遂”,试题上标的很明确。
有的人却把它答成论述题了,即把犯罪未遂的概念、特征、处罚原则,有的甚至把同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的区别都答上了。出现这种情况,有的是由于答题抓不住要点,而没有审清题意也应是重要原因之一。第三,明确观点,整理思路,分清层次。在审清题意之后,紧接就应明确题目所要求的基本观点。使人看后完整、清晰。
第四,严格把握考题要求的规范,避免心中无数、多多益善。有的学员答题不吃透考题要求回答的范围和详略程度,生怕答少了扣分,于是把本来可以用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问题,却写了很多。这就可能出现三种情况:一是答的多,但无错;二是答非所问跑了题;三是出现错误观点,反被扣分。例如,什么是抢
劫罪?准确的答案应该是抢劫罪的概念。它既不要求论述该罪的构成,也不要求划清该罪与抢夺敲诈勒索等罪的界限。如果把后边这两层意思答出来显然多余,有的可能引出麻烦,出现错误观点。
第五,用语要准确、简练、条理清楚
试卷上的答题用语不能要求与教材上完全一样,也不提倡考生逐句死记硬背教科书,但对于决定问题性质 的关键性、概念性的词语,则要求一定要清晰、准确、不能互相混淆,也不能含糊不清。例如,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要转化为抢劫罪,在客观方面必须“当场使用暴力”,有的人把“当场”二字丢掉了。这是不容许的。因为如果在盗窃、诈骗、抢夺犯罪完成以后,隔了一段时间去抓捕犯罪分子时,其行凶拒捕使用暴力就可能构成独立犯罪,同原来所犯的罪实行数罪并罚,这就不是犯罪转化问题。再如,填空题:“我国刑法中的诉时效,是指司法机关对犯罪分子——的有效期限。”正确答案应填“追究刑事责任”,而有的人填为“处理”二字。从广义上说,追究刑事责任也是一种处理,但刑法中的追诉时效,是专指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用“处理”二字就是不准确的。
第六,前呼后应。在回答内容题(尤其论述题)时,应注意提出问题,经过论证后,最后根据考题要求,将该题答案的基本观点加以概括(小结)。这样,就强化了答题的严谨性和感染力。
第七,试卷做完后尽量看一遍,以避免丢漏字句、错别字发生。重要关键的字句丢漏、错就会被扣分。例如,名词解释题:“逃离部队罪”。正确的答案应是指违反兵役法规,逃离部队,情节严重的行为。有的人答成违反法规定,将“兵役”关键的两个字丢掉了。再如,简答题:“诬告陷害罪的概念及其特征是什么?”正确的答案应是指意图使他人(包括犯人)受刑事处分,捏造犯罪事实,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作虚假告发的行为。而有入答题时却将:“捏造犯罪事实”中的“犯罪”二字丢掉了,如果不是捏造犯罪事实,而是捏造错误事实,就不能构成诬告陷害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