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突破与创新

时间:2019-05-12 17:06: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突破与创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突破与创新》。

第一篇: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突破与创新

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突破与创新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2008级在职博士研究生陆国强

2010年04月16日09:44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基本方面,也是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贯穿我国改革发展全过程的一项艰巨任务。经过30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发生深刻变化,得到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完善。

一、实践突破:初步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干部人事制度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正确领导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展开、不断深化,现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它大体经历这样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党的十二大前后,新时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拉开大幕。以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为基础,通过党的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制定我国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简称干部“四化”)的方针,建立起老干部离休退休制度,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在实现新老干部合作与交替方面迈出重要步伐。

第二阶段,党的十三大前后,重点改革当时的干部管理体制。为了适应从农村到城市的全面经济体制改革,这一阶段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展开:纵向方面,本着“管少、管好、管活”的原则,实行下管一级的干部管理体制;横向方面,以建立公务员制度为重点,探索建立科学的分类管理体制,形成各具特色的干部管理制度。

第三阶段,党的十五大前后,主要改革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制度。这一阶段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围绕十四届四中全会和十五大提出的“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简称“四句话”)的要求,创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尤其是在干部能上能下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和竞争上岗的工作逐步推开。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愈见成效。

第四阶段,党的十六大前后,以颁布《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为标志,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入到全面规划、整体推进的新阶段。十六大以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成为政治文明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这方面的建设和改革,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为目标,通过建立健全干部的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在许多方面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目前,各地各部门正在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要求,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出现了新一轮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高潮。

经过30年的改革和发展,党和国家初步形成适合中国国情、保证共产党长期执政为民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干部人事制度,从组织工作方面有力地支持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有效地促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一)干部队伍实现“四化”带动各级领导班子的结构和素质形成质的飞跃。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委认真贯彻干部“四化”方针,针对不同历史时期领导班子建设存在的问题,有步骤有重点地加以解决。改革开放初期,主要是结合机构改革,大规模地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建立和实行老干部离休退休制度。

11982-1990年,全国共提拔72万多名中青年干部担任县级以上领导职务,同时有526万多名达到年龄的老干部陆续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此后,各级党委的组织人事部门采取多方面措施,制定一系列有关培训、在实践中锻炼和选拔干部、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政策和制度。十六大以来,主要是结合各级领导班子换届,大力推进领导班子的配备改革:减少职数、优化结构、增强功能。2008年,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达到99%;省市县三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平均年龄,分别比1982年时下降6、7、9岁。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能力显着增强,并且经受住重大事件的考验。

(二)用“四句话”精神构筑新型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

根据“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的要求,按照《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的部署,各地各部门的党委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全力改革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在扩大民主方面,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成为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必经程序,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成为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重要方式,全委会票决制、任前公示制普遍推行。2003-2007年,全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1.7万人,通过竞争上岗走上领导岗位的干部22.1万人。一些地方还探索公推公选和公推直选等竞争性选拔方式。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确定“两委”考察人选,都运用民主推荐的方法。在完善考核方面,制定、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该办法正在进行部门综合考评的试点。以完善个别谈话、民主测评为基础,增加实绩分析、民意调查和综合评价,使考察方法更加科学。一些地方还建立领导干部定期考核制度、经常性考察制度和关键时刻考察制度。在推进交流方面,重点部门、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实行交流并形成制度。2003-2007年底,全国共交流机关干部173.8万人。十六大以来,各级领导干部交流力度进一步加大,市县党政一把手以及纪检机关、组织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门的主要领导干部普遍实现了异地任职。在加强监督方面,建立诫勉谈话和函询、述职述廉、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制定有关深入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意见;下发严肃查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防止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的具体措施和关于严肃换届纪律、坚决防止拉票等不正之风的“十严禁”规定。中央和各省区市设立的巡视机构发挥监督作用,专项检查《干部任用条例》的执行情况;同时,开通“12380”监督举报电话和网上举报,建立严重违规用人问题的立项督察制度,加大对用人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三)引领干部人事工作朝着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方向进行根本性建设。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重要的是把成熟的改革经验和成功的改革结果,抓紧形成制度,使我们的工作不因领导人和领导人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改革开放以来,干部人事工作的制度化建设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实际上的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向退休制、任期制和辞职制转变。上个世纪80年代,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头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为全党树立主动遵守制度、高风亮节的榜样。在十六大上,江泽民等一批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杰出贡献的中央领导人主动退出中央委员会,为推进党和国家高层领导新老交替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作出表率。现在,任职到龄退休已经成为广大老干部的自觉行动。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已经实行,落实干部能下能出的制度也有新进展。2004年以来,全国自愿辞职、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的干部共有6 876人。其中,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近300人。二是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的基本规章,主要是“一法、三条例”:《公务员法》是我国第一部带有干部人事管理总章程性质的法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章;《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是加强干部监管工作的重要法规;《干部教育培训条例(试行)》是做好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基本准则。三是集中出台一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单项法规文件。2004年,中央集中出台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5+1”法规性文件。2005年底和2006年上半年,中央又集中颁发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任职回避等法规文件,从而初步形成相互配套、有机衔接、较为完备的干部人事工作法规制度体系。

(四)干部分类管理的格局基本形成,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正在转变。

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和党管人才的原则,各级党委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进一步加强对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宏观指导,吸引、培养、选拔各类人才的工作出现新气象。过去,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长期沿用党政干部管理模式进行干部人事管理。现在,这种状况被逐步改变,干部分类管理的格局基本形成。对于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结合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初步建立领导人员分层管理体制,健全领导人员的选拔、任用、激励和监督机制;建立国有大型公司董事会,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高级经营管理者,积极探索国有企业选人用人新机制;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考核力度不断加大,考核评价机制逐步健全。对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全面推进和分行业实施相结合,分类制定科研、卫生、高校、中小学、广播电视、文化、新闻出版等部门的改革意见;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搞活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健全岗位管理制度,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推进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逐步转变为岗位管理。

二、理论创新:系统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思想

经过30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探索新实践,总结新经验,不断获得规律性认识,逐步形成适合当代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干部人事理论:

(一)确立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全局性地位。

随着拨乱反正和全党全国工作重心的转移,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局出发,多次提出要进行干部制度改革。1980年,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著名讲话,奠定我国政治体制、包括干部制度的改革基础。这篇纲领性文献、深刻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的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从而阐明制度建设的重大意义。他指出,我们要在政治上创造出比资本主义国家更高的民主、更切实的民主,造就比这些国家更多的、更优秀的人才。问题是,现行组织制度和不少干部的思想方法,不利于选拔和使用四个现代化急需的人才。而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因为首先遇到人的障碍。这些思想说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政治体制改革、政治制度建设和党的建设中可以发挥带动全局的作用。邓小平号召,要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大力培养、发现和破格使用优秀人才,实行干部队伍“四化”,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建立健全干部的选举、招考、任免、考核、弹劾、轮换等制度。从此,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迈出坚实步伐。邓小平的上述重要思想,后来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江

泽民、胡锦涛强调,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制度保证,是防止和纠正用人不正之风的治本之策。它事关党的先进性建设、事关党的执政能力的增强和执政地位的巩固,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二)确立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根本方针。

改革开放初期,针对干部队伍年龄偏大、文化偏低,不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状况,党中央重新确立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提出干部队伍要革命化、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这一根本方针,指引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坚决解放思想,克服重重障碍,打破事实上存在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推动新老干部的合作与交替;通过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切实转变组织工作、干部工作的方式方法。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具有战略意义的干部“四化”方针,不断被赋予鲜明的时代内涵。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在坚持革命化的前提下,干部队伍建设主要是推进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到了90年代初,邓小平强调,要选拔任用人民公认、坚持改革开放并有政绩的人。此后,我们党进一步提出,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特别要选拔自觉坚持科学发展、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干部。2008年初,胡锦涛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坚持德才兼备,要以德为先。这个标准,丰富和发展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充分体现新时代选用干部的特殊要求。坚持这一标准,有利于正确树立用人导向,自觉树立科学发展观和为民政绩观,创造出真正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的政绩。坚持这一标准,能够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有利于解决当前干部选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更好地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三)确立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

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党和国家的干部考察、选任工作是在封闭、神秘的状态下运行的,多由“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缺乏民主和缺少群众的参与。2001年,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的讲话中提出:要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这个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我们党的群众路线,也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亮点。第一,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在党和国家的干部工作中得到具体体现。由人民群众选择自己的公仆,参与干部的选用和监督,这是我们党的性质和我国政权的性质所决定的。第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取向,就是要不断地扩大民主。在党管干部的前提下,让人民群众充分“知情、参与、选择和监督”干部的选拔任用。第三,我们的干部工作和生活在人民群众中间。他们的优劣和功过是非,群众最了解、最清楚,因而也最有发言权。只有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落实好“四权”,干部人事工作才能真正把优秀人才选拔上来,才能有效地防止和克服“带病提拔”、“带病上岗”。党的十七大总结这些年干部人事工作的经验,进一步提出要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和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要求。这是对干部人事工作落实“四权”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强调干部的选拔任用要以人民群众满意、人民群众公认为标准,是针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来的。提高干部人事工作的民主公开程度,让选人用人在阳光下运行,可以增强干部队伍活力,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这样去做,有助于完善、创新选人用人的机制和方式。

(四)确立干部人事制度中的新型管理体制。

干部管理体制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紧密联系。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实行

高度集中的干部管理体制。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党和国家长期实行分级分部的干部管理体制,由中央和地方的各部门分别管理干部。在实际运作的过程中,这种管理体制暴露出上面管得过多过死、下面缺乏活力的弊端。党的十三大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提出合理分解“国家干部”,按照党政分开、政企分开、管人与管事既紧密结合又合理制约的原则,分类管理各类人员。这是干部管理原则的一个重大创新。根据十三大的这一精神,国家干部的分类管理工作迈出重要步伐,先后颁布《公务员暂行条例》、《法官法》和《检察官法》;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干部的管理,也开始探索不同于党政干部的管理办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才的重要性日渐突出,越来越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同时,人才和干部的分级分类管理也出现值得注意的问题,主要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科技专家不在党委组织部门的视野之中,甚至不在传统的公有制体制之内;党政干部、企业事业单位的各类人才之间,也遇到不合理的流动障碍。党的十六大确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提出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来。随后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出台的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进一步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等符合时代发展方向的先进理念。特别是“党管人才”的战略思想,延伸和拓展党管干部的原则,成为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指导原则。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就要充分发挥我们党的领导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更好地统筹人才工作,组织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人才大军。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不是要党委去包揽人才工作的一切方面。在党管人才原则和科学人才观的指引下,各级党委组织部门成立人才工作机构,制定一系列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极大地推动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和“四个尊重”方针的贯彻,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激发人才干成大事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确立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布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等构成的完整体系。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和要求。早在1980年,邓小平就指出: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及其他各方面的制度,是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加速发展现代化事业。《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相适应的干部人事制度。核心是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今年初,胡锦涛进一步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正确道路。它要求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沿着这条道路指明的根本方向继续走下去,即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和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与严格依法办事的关系。为了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人事制度,中央在不同历史时期,相继部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并且提出明确要求,就是一个目标,实现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两个机制,建立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管理监督机制;“三支队伍”一起抓,形成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分类管理、各具特色的管理制度;“四句话”要求,落实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加快改革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等制度;五条原则,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和依法办事原则。

(六)确立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性质和特征。

邓小平提出的“选贤任能也是革命”的思想,突破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创新我们党选人用人理念。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因为这一改革涉及到根本变革选人用人体制,关系到用人权力的配置、利益关系的调整。因此,较之其他方面的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显得更加深刻、更加艰巨、更加复杂。邓小平进一步强调,选贤任能的眼界和胸襟要非常宽阔。这项工作做不好,就要犯历史性的大错误。他指出,考虑人的角度要深化。这是思想上的改革和思想上的解放。对于领导干部来讲,改革干部人事制度,选贤任能,实际上是一场自我革命。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重要成果,就是因为各级党委、大批党员能够解放思想、知难而进,打破“官本位”、论资排辈等思想的束缚,既坚定不移、又积极稳妥地推进这方面的改革。

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深入发展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特别是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还面临着突出问题:一是干部工作的民主机制还不健全,以至出现拉票选举、简单的以票取人和好人主义等问题。二是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还不健全,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渠道不够畅通。三是“官本位”的意识根深蒂固,缺少有效处理干部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办法。四是选人用人的公信度需要进一步提高。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深化改革、完善改革。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C]//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 江泽民.论党的建设[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2008.

第二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

最有成效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举措

发布时间: 2011-09-06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来自中央组织部的最新统计显示,党的十七大以来,全国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方式选拔厅局级以下干部23.4万名,科学化水平显著提高。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也显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连续3年被干部群众评为最有成效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举措。

加强职位分析,合理设置资格条件

近年来,各地纷纷加强职位调研和分析,摸清职位的核心能力素质要求,明确报考人员学历、工作经历、领导能力、专业技能等资格条件,做到因岗择人、人岗相适。

浙江在去年大规模公开选拔省直单位厅处级领导干部中,明确报名人员必须具备“学过、管过、干过”的资格条件。山西在面向全国公开选拔18名副厅级领导干部中,因岗分类设置资格条件。在江苏,苏州市竞争性选拔开始试行人岗相适度评价。首先列出与职位匹配所应具备的学习经历、工作经历、领导经历等要求,然后将这些要素设置不同分值、权重进行量化计分,只有达到一定分数才有资格参与竞争,并将人选得分情况作为最后任用的重要依据。

在司局级干部竞争上岗中,民政部还探索将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环节前置,让干部群众推荐筛选参加竞争的人员。实行前置,意味着所有报名参加竞岗人员都要撰写个人总结材料,提交人事部门在部内网上公布,然后在本司局(单位)全体干部范围内进行民主测评,测评内容为“报名者参加竞岗是否合适”,认可率达50%以上的,才能进入民主推荐环节。

增强考试测评科学性针对性,让干得好的才能考得好

为了“让干得好的才能考得好”,各地锐意创新,不断增强考试测评科学性针对性,根据选拔职位“量身定制”考试测评内容,突出考试试题的实践性、开放性和灵活性,加大案例分析等主观性试题比重,采用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履历评价、驻点调研、情景模拟、“文件筐”测试等多种测评方法,着重考查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上海区域经济发展已经遇到‘两难’瓶颈,你将如何破解这一难题”;“领导干部如何面对老百姓、如何面对发展难题”。这两道题分别是去年上海公开选拔副区长职位时出现的笔试考题和面试考题。2010年,上海公开选拔358名领导干部,按市管职位、党政机关处级职位、事业单位处级职位、企业职位4大类,分别命制了47套试题。其中,27个市管干部职位实行“一职一卷”。命题人员以领导干部为主,专家学者为辅。其中,副区长职位考卷,由18个区(县)委书记、区(县)长命制。

吉林在省市县三级联动、公开选拔1262名厅处科级领导干部中,实行“三关九试”,多角度、全方位地测试和评价干部。“三关”即笔试、面试、测试,“九试”即每关分3个环节进行。

外交部副司长职位竞争上岗采用“情景模拟”方式。参加新闻司副司长岗位竞争人选扮演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现场主持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参加领事司副司长岗位竞争人选扮演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主任,现场主持由各单位参加的视频会议并协调各方立场。将生动逼真的外交工作场景以幻灯片、图像、文字、声音并现的方式“搬进”考场,让竞争者在“真枪实战”中经受考验。

把考察结果作为重要依据,彰显德和实绩导向

坚持考试和考察相结合,深入考察干部的德才素质、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认度,在实行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过程中,各地始终把考察结果作为人选任用的重要依据。

江苏在公推公选30名省管领导干部中,采取民主推荐与测评、个别谈话、民意调查、实绩分析、适岗评价等方法,设置10多道程序进行考察;对在现单位工作不满2年的29名人选,到其上一工作单位进行延伸考察。同时,江苏落实以德为先要求,还将德的评价标准具体化,分为政治态度、大局意识、思想品德、团结协作、廉洁自律等子项,进行分项测评,并按一定权重量化为百分制分值,计入人选总体评价得分。

浙江则探索运用正反双向测评方式,强化对德的考察,对人选按“德、能、勤、绩、廉”和“是否同意任职”等6项内容进行正向评价;同时针对干部政治品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列出“大局观念不强”、“群众观念淡薄”等10项内容进行反向测评。省里对反向测评反映出的问题,进行重点了解、认真核查。

在河南,郑州市在考察中突出业绩评价,对人选前3年工作业绩按照分管工作在全省全市位次、对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贡献、市分管领导和所在单位党政正职认可程度、考核等次、平时专项考察结果等,具体设置12个项目,赋予不同分值,制定打分标准,明确评价主体。业绩评价权重占到人选总成绩的60%,起到了最大加分作用。

强化组织决策择优功能,防止唯考取人

“唯考取人、唯分取人”,这是竞争性选拔需要防止和避免的倾向。各地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不动摇,选拔职位、资格条件、选拔方式、程序方法由党委(党组)集体研究确定,报名和资格审查、笔试面试和考察在党委(党组)领导下由组织部门负责实施,对人选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择优,注意把学历与能力、考试成绩与工作实绩、演讲水平与工作水平、知识要求与岗位需求结合起来,不搞“唯考取人、唯分取人”。

广东在公开遴选省政府工作部门副厅级领导干部中,设置了组织评价环节,要求人选所在单位党组成员从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工作实绩等5个方面对参选者进行评价打分,组织评价得分在综合成绩中占30%。

国土资源部对参加竞争上岗的人选,通过“两条线分析法”进行比较,一条是按照成绩高低、得票多少排序,一条是按照平时德才表现和职位匹配程度排序,综合考虑两个排序择优任用。

加强公开监督,严防用人上不正之风

让选人用人在阳光下运行,这是竞争性选拔的要义。近年来,各地注重公开选拔职位、标准条件、程序方法、选拔结果,强化纪检机关、组织部门和干部群众全过程严格监督,使选人用人不正之风无机可乘。

四川的公开选拔实行大评委制,突出过程阳光公正。每个面试评委组由7—11名考官和10—20名群众评委构成,考官实行上级下派、各地互派、本地选派,群众评委由“两代表一委员”和普通群众代表组成。四川还创新“333”临时抽签制,面试考官、群众评委分别3次抽签确定人选、分组、考室;考生现场3次抽签确定考室、职位顺序号、个人顺序号,减少面试被“操作”可能性,提高面试的公信度。

在省市县三级联动公开选拔中,云南则坚持“五公开”,即选拔职位公开、资格条件公开、报名情况公开、选拔程序公开、每个阶段结果公开,让公选工作在阳光下运行。

国家税务总局成立由纪检监察、机关党委有关人员和群众代表参加的监督小组,实行全程监督。在面试环节,总局还设立群众旁听席,允许旁听群众对面试结果提出质疑;在民主测评环节,每个考察组均安排有监督人员,计分工作必须在监督人员的监督下进行。对在竞争上岗中存有拉票行为的人员,总局给予通报批评、记录在案,并视情节轻重分别予以处理。

广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发布时间: 2011-01-19 来源: 南方日报网络版

广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在昨日(18日)召开的广州市委九届十次全会二次全体会议上,《关于加强街(镇)党委书记职级配备的实施意见(试行·讨论稿)》(下称“意见”)以及《广州市处级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实施办法(试行·讨论稿)》(下称“办法”)同时提交审议。根据两个讨论稿规定,特别优秀的街(镇)党委书记可提级,按市副局级(副处级)配备,实名管理。而没有基层工作经历或任职经历单一的市副局级后备干部、在同一职位特别是重要岗位任职时间较长的处级领导干部,将通过调任、转任或轮岗对工作岗位进行调整。

广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方旋在会上作起草说明时介绍说,街(镇)党委书记提为市副局级(副处级)的数量,由市里按5年一届实行总量控制。原则上,每1年启动一次街(镇)党委书记择优提级程序,每个区(县级市)每次1名。对人选条件从严掌握,宁缺毋滥。

意见对提级的资格条件作出了明确限定:除应具备《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条件和资格外,还应任街(镇)党委书记连续任职满5年以上(或与任街道办事处主任、镇长连续合计满8年以上),近3年所在街(镇)科学发展实绩考核排在本区(县级市)前列(位列前1/3)或近5年排名前移3位。

按照意见规定的选拔程序,街(镇)党委书记提级,首先要过“三个满意度”的评价关:区(县级市)职能部门对街(镇)工作实绩满意度考核评价、街(镇)基层干部对街(镇)党委书记履行职责满意度实绩评价、社区(村)居民对宜居环境满意度民意评价。这三方面的评价在总分值中所占比例分别为在总分值中所占比例分别为25%、25%、50%,社区(村)居民评价得分在总分值中所占权重最大。

意见提出,街(镇)党委书记提为市副局级(副处级)的,其干部管理权限在市委。提级后可继续担任现职,也可根据实际情况交流任职。区(县级市)班子有职位空缺时优先考虑为进入班子人选。

办法则对广州市处级干部交流工作的对象、方式、组织实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根据该办法,广州市没有基层工作经历或任职经历单一的市副局级后备干部一般应当交流。在同一职位特别是重要岗位任职时间较长(市直机关重要岗位的为5年,其他的为10年)的初级领导干部应当交流。另外,按照规定需要回避的应当交流。

方旋透露,市委组织部原则上每届组织两次处级领导干部集中交流,与全市干部挂职工作统一部署、统一安排。每次启动时,市委组织部坚持交流原则和各单位工作需要相结合提出具体工作方案。

第三篇:重点项目突破 带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模版)

重点项目突破 带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近日,李源潮指出,毫不动摇地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中央国家机关干部队伍。要贯彻落实好,关键要紧紧抓住重点项目突破,逐项分析研究、分解落实任务,以重点项目突破带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整体推进。

一是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可以在明确主体、规范形式和程序、合理界定责任上进行实践创新。重点要解决三个矛盾:理论提名主体和现实操作可能之间的矛盾、隐性权力显性化和显性行为隐蔽化之间的矛盾和重点规范制约一把手提名行为和保证他们充分行使权力之间的矛盾。

二是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要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总体考虑、分步实施。第一步,建立考核结果反馈制度。第二步,完善考核评价办法。第三步,完善考核评价的具体标准。

三是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把竞争性选拔干部作为改革的重点,在健全机制、提高质量上下功夫。要改进四个方面工作:一要改进考试内容,突出岗位特点,注重测试实际能力,让干得好的考得好;二要加大考察权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工作实绩,让作风实的出得来;三要完善决策机制,不简单以考试取人,防止高分低能,让能力强的选得上;四要进一步扩大比例,新提拔的委任制党政领导干部,必须有一部分通过竞争性选拔方式产生。

四是坚持和完善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制度。核心是扎实推进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促进形成重视基层的干部导向。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三个注重”:一要注重从具有基层领导工作经历的人员中选拔干部。二要注重对年轻干部的实践锻炼。对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机关年轻干部,要有计划地安排

到基层培养锻炼。三要注重增强到基层工作的吸引力。要加大向基层政策倾斜的力度,鼓励乡镇干部扎根基层干事创业。

第四篇: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

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充满活力的干部人事制度,是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治本之策。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明确要求,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深刻总结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经验特别是近年来的新经验,积极推进选人用人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大力破解选人用人难题,进一步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应紧密结合实际,着力从以下五方面进一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

一、坚持正确原则、把握正确方向

贯彻落实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必须坚持正确原则,把握正确方向。要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进一步落实干部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切实增强干部人事工作的透明度,坚持合理规范的有序竞争,把各类优秀人才配置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岗位上去,形成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优秀干部干事业的良好环境。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干部的“德”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首要依据,坚持品行为本、责任为重、务实为要、民意为上、廉洁为贵,真正把忠于党的事业、忠于人民利益,锐意进取、敢闯敢干,求真务实、埋头苦干,不事张扬、默默奉献,群众认可、清正廉洁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要坚持面向基层,任人唯贤。从党和人民事业出发,真正放眼各条战线、各个领域,放眼基层和生产一线,放眼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矛盾复杂的地方,放眼关键岗位、重要岗位、长期默默奉献的岗位,及时发现各方面优秀人才,并合理使用起来。要坚持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遵循党的事业发展的需要和干部成长规律,改进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实现干部工作理论、制度、方法和工作机制的科学化;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把民主的要求贯穿于选人用人的全过程;坚持依法、按章办事,把实践中的成功经验,以法律、法规、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内容完备、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科学管用的干部人事制度体系,真正实现靠制度选人、靠制度用人、靠制度管人。

二、进一步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形成促进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明确要求,要进一步完善和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干部以正确政绩观落实科学发展观。近年来,我省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建立了包括市县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科学考评办法、百分制量化考核办法和领导干部心理素质测评办法的干部科学考评体系,并普遍运用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中,对各级干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推动了各级干部从偏重经济建设向强化经济社会全面建设转变,从重GDP、财政收入向重环保、民生转变,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从偏重短期效应向突出长期效应转变。

我们将在此基础上,按照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的要求,努力实现“五个转变”,尽快建立“十项制度”。“五个转变”,就是要在考评内容上实现由单方面考评到全面综合考评的转变;在考评形式上实现由静态固定考评模式到动态多样考评形式的转变;在考评工作重点上由重任职前考评到任职考察与平时考核相结合转变;在考评方法上实现由封闭神秘方式向民主公开方式的转变;在考评工作环节上实现由偏重考评过程到兼顾结果运用的转变。“十项制度”,就是要抓住当前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有利时机,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着重从制度和机制层面入手,在巩固完善已有制度成果的基础上,抓紧建立干部平时考核制度、民意调查制度、民主测评制度、干部学习考核制度、谈话制度、巡视评价干部制度、领导干部重要事项报告制度、考

评结果运用制度、考评责任追究制度、干部心理素质测评制度等相关的配套制度。特别是在日常考核制度中,要把干部德的标准列为评价要点,既注重在突发事件、抗御自然灾害、个人进退留转等关键时刻的表现,又注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表现,以小节观其大德,全面了解掌握干部的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状况,为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提供依据。

三、进一步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要求,要坚持群众公认,用科学的办法选人用人。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近年来,我省积极构建竞争性选人用人机制,面向全国公开选拔了28名副厅级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并指导和推动全省各级党委积极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健全全委会票决领导干部任用制度,将全委会票决的范围扩大到省直党委、政府工作部门正职(含省级领导担任正职部门的常务副职)的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全面建立了“一报告两评议”制度,省、市、县三级在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时,都要就本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作出专题报告,并在全委会委员中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民主评议,部分市还对当年新提拔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进行民主测评。加大了对纪委、组织、公检法等重要岗位干部的交流力度,使干部队伍结构得到优化。

下一步,我们将从五个方面贯彻落实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的安排部署。一是继续推进和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选拔干部方式,突出岗位需要,注重工作能力,强化实绩导向,提高科学性。二是进一步健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制度,切实增强民意表达的科学性和真实性,把好初始提名关。既要把民主推荐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又不能把推荐票数多少作为决定任用干部的唯一标准,而是要由党委根据考察的情况、岗位的需求、班子的结构和干部的发展潜力,综合分析、集体决定。三是积极探索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信息公开制度,破除干部工作的封闭性和神秘化,把选人用人的政策和标准交给群众,把选人用人的程序和方法告诉群众,把选人用人的相关情况及时反馈给群众,不断提高选人用人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能够及时了解和有效监督。四是不断完善差额选拔干部方式,根据岗位和工作需要积极探索差额提名、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表决等方法。五是进一步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对关键部门和重要岗位满5年、其他岗位满10年的干部进行横向、纵向交流,并加大对新提拔任职的干部跨地区跨部门交流力度,促进干部合理流动,增强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四、进一步加大培养锻炼优秀年轻干部的力度,构建来自基层一线党政干部选拔培养链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指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要进一步加大培养锻炼优秀年轻干部的力度。2008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树立重视基层用人导向的要求,紧密结合山西实际,联动考虑,整体运作,一方面精心选拔优秀基层干部到各级党政机关,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了1200名乡镇公务员,公开选拔了30名优秀乡镇(街道)书记到省直机关任职,选拔了一批优秀县委书记到省直厅局领导岗位任职;另一方面,选派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培养锻炼,选派了119名年轻干部到县(市、区)挂职,选聘了1万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这一系列举措,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来自基层一线的党政人才培养选拔链,调动了各级干部的积极性。

我们将按照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的要求,紧密结合山西实际,立足于未来10年和更长时间对领导人才的战略需要,切实抓好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进一步选派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继续从省直机关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挂职和任职,从企业、乡镇选派一批干部到村任党支部书记,继续选聘1万名大学

生村干部。二是进一步选拔基层优秀干部进入各级领导机关。认真总结从县、乡两级选拔党委书记到上级机关部门任职的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有关措施和办法。继续做好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工作,当年新考录的乡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中村干部的比例不低于50%。市、县两级机关也要拿出一定比例考录基层工作人员。三是进一步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按照中央的统一要求和部署,开展后备干部推荐、考察和选拔工作,集中补充调整各级后备干部,健全完善后备干部库,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提供充足的干部储备。

五、进一步强化干部监督,加大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力度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指出,把人选准用好,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既要靠优良作风,坚持公道正派,也要靠科学机制,靠有效监督。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必须进一步强化干部监督,用严密的程序和刚性的责任保证把人选准用好,使跑官要官者没有市场,买官卖官者受到处罚。近年来,我省着眼于制度规范、群众参与、纪律约束,在强化干部监督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一是针对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干部人事工作的难点问题和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山西实际出发,抓住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关键环节,制定出台了干部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工作“四个规定”,并在此基础上配套出台了一系列相关制度和办法,使干部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二是积极探索开展了市、县党政正职群众满意度调查活动。委托山西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对市县两级党政正职的工作作风、履行职责、公众形象等三大项目15个方面的表现情况进行民意调查,为全面客观评价识别干部提供了重要参考。三是严明纪律,对各级领导干部和组织人事干部提出了一系列严格的纪律要求,并及时将这些纪律要求在新闻媒体上广为宣传,发动广大干部群众主动进行监督,发现违纪违法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处理。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突出“群众满意”这个重点,积极推进六方面工作。一是积极建立选人用人群众满意度民意调查制度,开展对市、县以及党政机关选人用人群众满意度民意调查工作,及时了解群众对选人用人的评价,切实把群众满意度测评结果作为衡量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标准、监督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手段、改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依据。二是全面实行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和党政机关党组(党委)向机关干部群众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评议的制度。三是着力加强干部初始提名环节的监督,从源头上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四是按照“正面教育为主、预防为主、事前监督为主”的方针,综合运用提醒谈话、批评教育、组织函询、诫勉谈话、领导干部报告重要事项等手段,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五是建立健全调整不胜任现职干部工作制度、立项督查制度和典型案例通报制度,特别是建立组织部门内部配合、外部协调的大监督机制,形成以组织部门为主,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干部监督工作体系。六是继续做好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选人用人行为试点工作,防止一把手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随意性

第五篇:浅谈对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认识(推荐)

浅谈对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认识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小组作业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历史进程及现状和基本经验

(1)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历史进程及现状……………………………(2)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经验……………………………………

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意义、目标和指导方针

(1)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2)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和指导方针………………………

三、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

(1)民主推荐制度……………………………………………………….(2)干部考察制度………………………………………………….........(3)讨论决定表决制度………………………………………………….(4)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制度………………………………………….(5)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制度………………………………………….(6)领导职务任期制和聘任制………………………………………….(7)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制度………………………………………….(8)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制度……………………….................................四、对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总结

(1)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2)当前干部制度改革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3)未来干部制度改革的工作思路.........................................................主要参考文献:............................................................................................................................摘要: 本文从分析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现状和经验出发,通过对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历史进程进行分阶段考察.我们发现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将其加以归类,系统化。结合改革已积累的经验和教训,针对其中大部分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及具体的措施,并且对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经验进行了总结。

关键字: 干部

人事制度

改革

经验总结

Abstract:

Through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perience of cadre personnel system reform of China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we found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innovation, and systematizing it, then combined with accumulated experience and lessons we’ve learned,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and specific measures for most of these problems, and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of cadre personnel system reform.Keywords:

cadre

personnel system

reform

experience summarize

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历史进程及现状和基本经验

(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历史进程及现状

近年来随着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中存在的不良现象愈发严重,引发了人们对干部人事改革的深思。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至今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起步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1987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展开阶段(1987年—1992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阶段(1992年—1997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创新阶段(1997年至今)。干部人事

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起步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1987年)在这个阶段,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随着各条战线的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事业的逐步推进,针对“文革”后干部人事青黄不接和素质不高的问题,在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和下放干部管理体制以及其他单项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总体上属于试验性的单项改革,缺乏整体配套和总体规划。改革属于起步阶段

主要内容:(1)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提出干部队伍“四化”方针。

(2)下放干部管理权限

(3)在单项改革方面的尝试和探索。

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展开阶段(1987年—1992年)在这个阶段,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始提上中央议事日程。改革围绕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为重点,进入到有目标有步骤地总体规划、整体推进的发展阶段。主要内容:(1)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试点。(2)单项制度的推行。

(3)企事业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4)乡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阶段(1992年—1997年)

在这一阶段,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迈出了新步伐,公务员制度的实施进人实质性阶段,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改革、国有企业领导干部改革和司法人事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干部人事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明显增强。改革进入深化阶段。主要内容:(1)基本建立了国家公务员制度。

(2)加大了党政干部选拔任用等制度的改革。

(3)国有企业领导干部改革走上新轨道。

(4)司法人事制度改革走上法制化轨道。

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创新阶段(1997年至今)在这一阶段,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创新的力度不断增加,干部制度改革的总目标更加明确,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逐步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干部人事制度正在形成。改革进入全面创新阶段。

主要内容:(1)颁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干部制度改革的总目标更加明确。

(2)颁布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 人环境基本形成。

(3)推进具体制度的完善,在干部能上能下方面有重大进展。

(4)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有新的突破 现状:成就与问题并存 成就:(1)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颁布为标志,干部人事工作制度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2)扩大民主的改革措施普遍推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化程度明显提高。(3)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力度加大,已经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的一个重要方式。

(4)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不断加强,对于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起到了积极作用。

(5)以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加快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步伐。

问题:(1)一是存在“以分取人”现象。有时考察结果发现不了影响使用的问题,使得选拔主体只能以分取人;有的选拔主体怕受质疑,往往是按照分数高低来确定人选,以信服于众。

(2)是“一把手”在用人问题上依然权力过大。虽然现在实行了常委会或全委会“票决制”,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一把手”的权力,但在实际生活中,“一把手”仍可在多个环节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现实生活中才会出现所谓“一把手独占用人权”的现象;

(3)是潜规则干扰正式制度。在文字制度下,还通行着大量的潜规则,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干部的选拔任用;

(4)是存在重选拔、重使用、轻管理的现象。对一般干部易于管理,而对最需要严格管理的担负重要职务的领导反而成为管理链条的薄弱环节(5)是“党管干部”的内涵需要有新的理解,如果认为组织推荐的干部没有选上就是“党管干部”失控,改革就无法真正向着进一步体现群众意志的方向进展

(6)是有时干部考核考查失真。对干部的考核考查是必要的,但在考核考查中,一方面在现行组织生活不健全的情况下,单位内部人对于某些领导的真实问题不敢说,惟恐会泄露出去遭到打击报复。另一方面参与考核考查的人员,与被考核考查对象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能否说真话并不是确定的。因此,有时会出现某些干部犯了错误依然得到提拔的现象;(7)是干部选拔任用本应是根据工作需要、岗位特点和干部特长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但现实中有时会出现不是依据工作需要和干部的特长进行选拔,而是“人事安排”的现象。既是“人事安排”,就往往出于某某任职时间够长了,该提拔了;某某快退了,该安排了等因素考量,至于是否胜任新的岗位,甚至是与原来工作性质截然不同的工作岗位,则处于次要的考量地位。

(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有:

(1)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正确方向;

(2)必须坚持组织路线为政治路线服务,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与政治体制改革目标相一致,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

(3)必须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努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

(4)必须遵循干部人事工作的客观规律,正确处理坚持党的领导、扩大民主和依法办事三者之间的关系,以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为目标,积极稳妥、健康有序的推进改革;(5)必须以制度建设为根本,注意制度科学性、合理性、协调性,注意改革措施的衔接配套,注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和改革措施,同时要一手抓制度创新,一手抓贯彻落实,不断提高改革的成效和水平。

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意义、目标和指导方针

(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大把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作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6项任务之一,单独列题进行阐述和部署。《决定》再次强调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并提出了许多针对性很强的要求,充分说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极端重要性。

第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迫切需要。只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才能更好地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充分调动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积极性,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提供干部保证。

第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日益迫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只有切实落实人民群众选择人民公仆的权利,不断增强干部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拓宽民主参与渠道,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

第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解决当前干部工作中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主要体现在:一是干部选拔任用的民主机制不够健全。表现在一些地方和部门选人用人权过于集中,民主程序流于形式,少数人特别是一把手说了算的现象依然存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真实性还不高,反映民主、尊重民意不够与民意失真现象同时存在。二是干部竞争择优机制不够完善。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现象仍然比较突出,优秀干部脱颖而出的渠道不够通畅;任职年龄层层递减和“一刀切”问题比较普遍,严重影响了干部队伍的生机活力。三是干部约束激励机制不够有力。干部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尤其是对一把手缺乏严格有效的监督;干部任期制在一些地方执行不够严格,领导干部调整面较大、调整过于频繁;干部激励手段单一,过于依赖职务晋升,职务与级别相结合制度不完善。四是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屡禁不止,整治吏治腐败任务艰巨。一些长期存在的不正之风如任人唯亲、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封官许愿,说情风、干扰风等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又出现了拉票贿选等新的不正之风。以上问题尽管不是干部工作的主流,但伤害了正派干部的情绪,抑制了干部队伍的活力,严重影响选人用人公信度。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吏治的风清气正,关键在改革、希望在改革、根本出路在改革。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统筹规划、分类改革,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建立健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管理监督和激励保障机制,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力争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基本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公平公正、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人事制度。

(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和指导方针

1、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

通过不断推进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到2010年,要建立起一套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相适应的干部人事制度,为建设一支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制度保证。基本目标是:

(1)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2)完善干部人事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有效调控的宏观管理体系;

(3)形成符合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不同特点的、科学的分类管理体制,建立各具特色的管理制度;

(4)健全干部人事管理法规体系,努力实现干部人事工作的依法管理,有效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5)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实现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与合理配置。

2001年至2005年“十五”期间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以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为重点,以初步建立起一套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相适应的干部人事制度为目标,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2、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方针

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服从和服务于党的基本路线。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适应,服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第一、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三个代表”和“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改革成败与得失的根本标准。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坚持和发扬我们党长期形成的干部人事工作的优良传统,勇于改革一切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制度和方式方法。坚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改革相结合,积极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各部门探索创新。

第二、必须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以素质论人才,重实绩用干部。促进年轻干部健康成长,实现领导班子成员新老交替制度化。

第三、必须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同时,适应新的情况积极改进党管干部的方法。坚持群众公认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扩大群众对干部工作的参与和监督。

第四、必须坚持依法办事的原则。通过加强立法和健全制度不断巩固改革成果,引导和推动改革逐步深入。

三、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

(一)、民主推荐制度

1、党支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必须经过民主推荐。

2、民主推荐的入党积极分子必须是已向党支部提出入党申请、经党组织较长时间培养、比较成熟的拟作入党积极分子;民主推荐的发展对象必须是经党组织培养一年以上、基本符合党员条件的入党积极分子。民主推荐中应注重突出生产一线人员和优秀青年、妇女等重点。

3、民主推荐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由党支部负责组织,一般每年年底或年初举行一次。可采用党员推荐、党小组推荐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推荐等多种形式,最后由支委会(不设支委会的党员大会)讨论决定。

4、推荐发展对象时,党支部要在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考察的基础上,组织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测评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工作作风、廉洁自律、模范作用、工作实绩等方面。参加民主测评的党员数不少于党员总数的三分之二,同时可组织部分群众代表参加测评。民主推荐票数较高和民主测评情况较好的对象方可提交支委会(不设支委会的党员大会)讨论决定。

5、推荐28周岁以下青年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或发展对象,一般应从团员中产生;确定团员为入党积极分子或发展对象,必须经团组织推荐。团组织向党组织推荐发展对象时,必须形成书面推荐材料。

6、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推优”工作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要求进行,坚持标准,确保质量。

7、经民主推荐并经党支部确定的发展对象,需报上级党委(总支)集体研究同意,方可列入发展计划进行培训发展。

(二)、干部考察制度

严格实行干部考察方案审议制度。在实施干部考察前,组织人事部门要认真研究制定干部考察工作方案,召开专题会议审议考察方案,重点研究确定具体考察的方式方法等,并对考察工作人员进行专题培训,细化考察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考察工作应注意的事项,增强考察工作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推行全程量化考察制度。明确界定日常考核、考核、任职(换届)考核的主要量化指标及其构成比例,形成层次分明、责任明确、相互印证、运行有效的干部量化考核评价机制。在综合分析民主测评、民主推荐、实绩分析和座谈考察情况的基础上,由考察组全体成员进行无记名量化打分,测算考察意见。

探索实行问卷考察制度。考察前,根据考察对象和选配职务的岗位特点,按照干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总体要求,将涉及干部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学习圈等方面的考核指标,逐项逐层分解细化,设计若干选择题和文字补充说明题,编制针对性较强的《干部考察问卷》,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考察后,对考察问卷中的选择题型部分以百分制办法进行量化。对问卷考察中的文字补充说明部分进行汇总整理,由考察工作人员视情况在个别座谈考察中进行核实,或进行专项调查,确保全面、客观、公正考察干部。

坚持推行综合考察制度。坚持实行政绩公示制度,主要反映干部本人在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服务中心工作、个人学习提高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绩,经组织审核后张榜公示,组织干部群众进行民主测评和评议,全面考察干部的工作实绩。同时,应坚持实行差额考察制度和任前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确保选拔过得硬、靠得住、有本事的干部,有效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作者系湖北省大悟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三)、讨论决定表决制度

讨论表决制度是为进一步坚持和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有效规范和监督领导班子的决策行为,提高科学决策重大问题的能力和水平的有效手段。投票表决是很有效的一种途径。投票表决流程:

一、票决事项范围

二、票决程序及要求

(一)提出预案。

(二)沟通酝酿。

(三)会议讨论。

(四)投票表决。要严格遵守“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实行集体议事,并以会议投票表决形式体现领导集体意志,不得以传阅汇签或个别征求意见等形式代替班子议事和会议表决。会议由主持人视讨论情况决定可否进入表决程序。意见比较一致时,可进行表决;对意见分歧较大或重大问题不清楚的,应当暂缓表决。对影响作出决定的问题,会后应当及时查清,避免久拖不决。表决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会议决定多个事项,应逐项表决。推荐、提名干部和决定干部任免、奖惩事项,应逐个表决。表决内容分为同意、不同意、缓议、弃权四种情况,每位参与人员投票均要填写明确意见。表决票由工作人员负责分发,由会议主持人指定的监票人监票,并现场计票。

(五)结果认定。会议主持人当场公布计票结果。投票结果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确定,分为通过、缓议、否决三种类型。表决事项的同意票超过应到会人数的半数,方可通过。对不同意票、缓议票和弃权票合计达到应到会常委或委员半数的,予以缓议或否决。对干部任免票决,所得不同意票、缓议票和弃权票合计达到应到常委或委员半数的,一年内不得再提名推荐同一领导职务。对区委委员、候补委员作出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开除学籍的处分决定,必须由全委会三分之二以上

委员同意,并经上级党的委员会批准。如对重大问题发生争论,双方人数接近,除在紧急情况下按多数意见执行外,一般作出暂缓研究决定。票决结束后,计票人、监票人、区委主要责任人三方要履行签字手续,进行存档备案。遇重大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来不及集体议事及会议表决的,书记、副书记或常委及分管领导可临时处臵,事后应及时向常委会或全委会报告。

(六)公示落实。付诸实施过程中,全委会作出的决策由常委会负责组织实施;常委会作出的决策,由常委分工负责组织落实。重大决策形成以后,要明确决策实施的责任人、责任部门、完成时限和推进落实措施。如遇不可预见的因素导致决策无法实施、需要对决策进行重大调整的,原则上按照决策程序重新进行决策。应加强对决策落实的监督检查。常委会、全委会决定的事项,由区委督查室负责督办,并定期将决策推进情况向常委会或全委会汇报。组织、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依据职责对决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提出整改建议。实行重大决策公示制度。对凡是涉及到全局性,关系至全区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票决后的一周内进行3—7天的公示。公示期内,充分听取干部群众意见,并作进一步完善;对已付诸实施的重大决策和重要建设项目,定期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进行评议,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

(四)、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制度

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制度,是指拟提拔担任地(厅)、司(局)级以下领导职务的干部人选,在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后、下发任职通知前,通过一定的方式,在一定范围和期限内进行公布,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一种干部管理制度。公示内容:一般包括公示对象的姓名、性别、政治面貌、出生年月、籍贯、学历学位、现任职务等自然情况和工作简历。

公示范围:党政领导班子及党政工作部门领导成员的选拔任用应向社会公示;内设机构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原则上在其所在单位或系统内进行公示,也可根据岗位特点在更大范围内公示;易地交流提拔任职的干部,在原工作所在地或单位公示。公示方式:需要向社会公示的,一般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发布公告;在部门、单位或系统内公示的,可采取发公示通知或召开会议公布、张榜公布等形式。公示时间:在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后、下发任职通知前进行公示,公示期一般为七至十五天。

(五)、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制度

领导干部在试用期间履行所任职务的职责,享受相应的政治和工资待遇,一般不作交流或调整。如果因生病等特殊原因在试用期离岗半年以上的,要根据离岗时间适当延长试用期。试用期满,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进行考核,重点考核其对所任职务的适应能力和履行职责的情况。经考核合格的办理正式任职手续,其试用期计入任职时间。经考核不合格的,按干部管理权限审批或备案后,免去试任职务,一般按试用前原职级安排适当工作。

如果领导干部在试用期间工作出现重大失误或犯有严重错误,不宜继续试用的,按干部管理权限审批或备案后,提前结束试用期,并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六)、领导职务任期制和聘任制

明确规定全市县级事业单位(不含依照、参加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的行政正职实行任期制、副职实行聘任制,期限一般为三年;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和聘任合同制。党内职务按《中国共产党章程》有关规定办理。同时,还规定了任职条件和资格、任聘程序和办法、职级待遇、考核与管理等事项。》,对实行聘任制、任期制的领导干部从任职期限、管理、考核、监督和调整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

明确实行聘任制、任期制的职务范围为全市事业单位的正、副职县级领导职务,其中,党内职务和群团职务实行任期制,行政等其他职务实行聘任制。实行聘任制的县级领导职务的聘期一般为三年;实行任期制的县级领导职务的任期与党章和相关章程规定的届期相同。聘期、任期期满经目标考核胜任且符合继续任职条件的,可连续任职。实行聘任制、任期制的县级领导人员,在聘、任期内按县级干部管理,享受相应的政治、生活待遇。

(七)、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制度

《干部任用条例》规定,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在党委(党组)领导下进行,由组织(人事)部门组织实施,应当经过下列程序:公布职位、报考人员的资格条件、基本程序和方法等;报名与资格审查;统一考试(竞争上岗须进行民主测评);组织考察,研究提出人选方案;党委(党组)讨论决定。把考察结果作为重要依据,彰显德和实绩导向强化组织决策择优功能,防止唯考取人

广东在公开遴选省政府工作部门副厅级领导干部中,设置了组织评价环节,要求人选所在单位党组成员从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工作实绩等5个方面对参选者进行评价打分,组织评价得分在综合成绩中占30%。

国土资源部对参加竞争上岗的人选,通过“两条线分析法”进行比较,一条是按照成绩高低、得票多少排序,一条是按照平时德才表现和职位匹配程度排序,综合考虑两个排序择优任用。加强公开监督,严防用人上不正之风

四川的公开选拔实行大评委制,突出过程阳光公正。每个面试评委组由7—11名考官和10—20名群众评委构成,考官实行上级下派、各地互派、本地选派,群众评委由“两代表一委员”和普通群众代表组成。四川还创新“333”临时抽签制,面试考官、群众评委分别3次抽签确定人选、分组、考室;考生现场3次抽签确定考室、职位顺序号、个人顺序号,减少面试被“操作”可能性,提高面试的公信度。

(八)、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制度

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干部定期考核制度。普遍实行届中和届末考核。在建立党政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党政领导干部岗位职责规范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以工作实绩为主要内容的考核指标体系。建立考核举报、考核申诉、考核结果反馈等制度。改进实绩考核方法,加大考核结果运用的力度。

研究制定防止干部考察失真失实的对策。拓宽考察渠道,广泛听取意见,不仅了解干部工作方面的情况,而且要了解干部思想、生活、社交等方面的有关情况。重视核查知情人提供的情况。对在考察中群众反映强烈、情况复杂或意见分歧较大的问题,要深入进行专项调查。根据实际情况试行考察预告制。探索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标准及其考察方法。

四、对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总结

对于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要认真贯彻中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精神,结合实际,不断加大从整体上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 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 进一步完善民主、扩大竞争、推进交流、促进能上能下、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等。

(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主要做法

一、逐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认真贯彻执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进一步完善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流程》,规范了推荐提名、组织考察、酝酿协商、讨论决定和任职等干部选拔任用各环节的工作程序,保障群众对干部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坚持执行干部差额选任、任职试用期、任前公示制等各项制度,保证了干部选任工作的质量。

二、探索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使一批优秀干部脱颖而出,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要突出了群众的参与性,邀请机关、街道、社区的干部作为群众评委,直接给面试人员进行打分,分值占总分的20 %。增强了干部任用的民主透明度,充分落实群众的“四权”。通过公选,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工作积极性,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用人导向和工作氛围。

三、完善干部绩效考评机制。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在省、市各单位都全面推行了主要责任指标考核。在绩效考核工作中,重点考察班子和干部引领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成效,从而为区委正确评价和使用干部奠定良好的基础。全面推行《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评价试行办法》,提高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评工作的科学化程度,每年对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进行绩效考评,并综合运用考评结果,对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实行奖惩制度。对在绩效考评中被评为不称职的领导干部进行专项调查和跟踪考察,必要时实行诫勉谈话。

四、优化干部教育培训机制。要紧紧围绕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扎实开展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实行课堂教学与实践培养锻炼相结合。坚持从后备干部当中择优选派部分干部到信访部门和街道挂职锻炼,使他们在实践中自身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五、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差额选任、考核情况反馈、问题甄别等制度,提高选人用人的质量,并实行试用期满主管副部长谈话制度,指出干部在试用期间的问题和不足,提出要求和希望。对所有试用期满干部进行谈话,应该会有较好的效果。

六、严格执行干部选任机制。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和《干部考察人员资格评定办法》。调整充实干部考察工作人员队伍,加强对干部考察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切实加强干部考察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干部考察工作质量,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七、认真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推荐、考察、任用等各个环节的监督,进一步明确了责任,实行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加强与纪检机关的沟通配合,明确规定“对拟提拔的干部,在提交党委(党组)讨论前,均要先听取纪检监察机关的意见”。加大对反映干部的问题的查核力度,严肃查处违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人和事。加强对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和监督。坚持和完善干部谈话和函询制度,对新提拔的干部,及时进行任职谈话,既肯定优点,又指出缺点、提出希望和要求。不断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二)、当前干部制度改革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重选拔、重使用、轻管理的现象。对选拔工作很重视,但一旦任职后,对一般干部易于管理,而对最需要严格管理、担负重要职务的领导反而成为管理链条的薄弱环节。这与担任重要职务的领导者手中权力有关,是体制性问题,也是为什么监督难以发挥更大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有时存在干部考察失真现象。对干部的考核考察是必要的,但在考核考察中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在现行组织生活不健全的情况下,单位内部人对于某些领导的真实问题不敢说,惟恐会泄露出去遭到打击报复;另一方面参与考核考察的人员,与被考核考察对象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能否说真话并不是确定的。

三、存在搭配性组建领导班子现象。一个领导班子究竟由什么人组成,是一个科学性问题,也是一个民主问题。当前有些地方为了完成规定的性别年龄比例,不得已而求次之,导致进入领导班子的人未必是最合适的人选,甚至导致班子内部不和谐。

四、干部教育很难做到终身制。对干部的培育应是终身的,但终身教育、培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特别是重要岗位上的领导,往往难以抽身参加继续教育与培训,这就需要有更灵活更适应的方式。

(三)、未来干部制度改革的工作思路

一、继续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不断扩大党员群众的参与面。拟任职岗位出现空缺,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任职岗位、资格和条件,实行定向推荐。除《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人员范围外,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吸收一定数量的基层干部群众代表参加。确定考察人选,必须经过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多数群众不拥护的不提拔任用,未经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的,组织部门不予考察。同时,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个人推荐干部责任制,做到领导干部个人向党组织推荐人选,必须负责地写出推荐材料并署名,经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后,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民主推荐。

二、以学习贯彻《公务员法》为契机,积极推进机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一是把探索竞争上岗作为机关内部改革的一个重点,将竞争上岗与推行领导职务任期制结合起来,真正实现能上能下,激发公务员队伍的活力。二是进一步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公务员培训,不断提高公务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公务员岗位轮换和挂职锻炼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公务员的能力。

三、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制度和考核方法,加大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的力度。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考核的标准、内容、方法,根据分类管理原则,研究制定适合不同类别领导干部考核指标体系,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街道、区属各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绩效考评办法,在科学考核的基础上,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

四、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加强对贯彻执行《条例》的监督检查,把《条例》的监督检查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建立并实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和用人失误追究制度。加大查处力度,对于违反《条例》规定的,严肃处理。认真执行纪委与组织部加强工作联系制度和干部职务任免征求纪检监察部门意见的制度。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才发展60年》主编:潘晨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2.《中国人才发展报告》主编:潘晨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3.《政府机构和干部制度改革问题论文选》主编:谭健

4.《干部制度改革与民主》主编:吴敏 出版社:群众出版社

5.《中国政府制度第二版》主编:李寿出 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年

6.《制度创新与国家成长》主编:林尚丽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7.《干部制度改革与民生》北京:群众出版社,1986年4月。8.张炳升:《奋进的步伐辉煌的业绩—— 改革开放30年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综述》,(光明日报)2008年12月22日。9.商晶:《锻造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改革开放30年党政领 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发展记事》,{中国人事报}2008年12月24日。10.徐颂陶、王鼎、陈二伟:《中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3O年》,新华网,2008年1月10日。11.梁妍慧:《干部人事改革3O年:选人用人不正之风为何屡禁不止》,(学习时报)2008年6月26日。

12.《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13.《(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

14、任克礼.《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党建研究,1994(12)。

15、张才君.《邓小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思想特点探析》.苏州大学学报,1994(3)。

16、张志浩.《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战略意义及面临问题》.社会科学,2001(4)。

17、王磊、韩红爱.《干部人事制度创新的战略思考》.学习论坛,2002(2)。

18、吉组研.《关于新时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新长征,1997(4)。

19、John P.B u ms.China’S Nomenklatura System.Problems in

Communism.Vo1.36(Sep tember 1987):36—5 1:Hon S Chan.Continuity and Change in Cadre personnel Manag emen in China:from the 1990 to the 1998 Nomenklatura System China Qua ~ efly,No.179,September 2004,PP.703—734.

2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26 页。

21、理查德·斯蒂尔曼.《公共行政学:概念与案例》[M].竺乾威等译.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下载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突破与创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突破与创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我国企业管理与创新

    浅析我国企业管理与创新 摘要:企业管理(Business Management)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组织、计划、指挥、监督和调节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而管理的创新则是信息时代企业发......

    突破自我实现创新(范文大全)

    突破自我实现创新 开展“十破十立”活动就是要求我们如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目前,全市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十破十立”活动。 我通过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

    嫦娥二号有六大创新与突破

    嫦娥二号有六大创新与突破 嫦娥二号本是嫦娥一号的备份星。2007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一号卫星,至2009年3月1日卫星受控撞月,圆满地完成了探月工程一期的工程目标和探测......

    区域市场管理创新与业务突破实务(大全)

    学习课程:破冰:区域市场管理创新与业务突破实务 单选题 1.超市节假日买一赠一,小店老板娘发现超市的价格比小店进货价还低,干脆去超市批量购买回来再放到自己店里卖,这就是一种:......

    社会管理创新突破

    一、充分发挥社区及社会组织的作用要把社区作为创新社会管理最基本的单元和系统,结合推进社区扁平化建设,大力推广“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的社区管理架构,健全和完善以社区党组织......

    改革发展,创新突破

    改革发展,创新突破 遂川农业经济发展成绩辉煌 遂川县农业局党委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全面贯彻......

    坚持规则or突破创新

    坚持规则or突破创新 (2014年安徽省高考作文模仿秀) 有这样一个争执:表演艺术家认为表演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改动台词;而剧作家则认为剧本体现了作者的艺术追求,随意改动,则可能违背......

    宁陵县立足四个方面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集成创新”

    宁陵县立足四个方面 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集成创新”今年以来,宁陵县在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围绕加强干部‚德‛的考察、竞争性选拔干部、拉长干部锻铸培养链、科学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