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组工干部识人察人能力之我见

时间:2019-05-12 17:09: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提高组工干部识人察人能力之我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提高组工干部识人察人能力之我见》。

第一篇:提高组工干部识人察人能力之我见

识人察人是组织部门最重要的职责,也是组工干部最关键的,不仅关系到干部的成长,而且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兴旺发达。那么组工干部如何增强识人察人的能力呢?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提高权威性,在加强自身修养上下功夫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识得千里马,首先自己要成为伯乐。三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刘勋也曾说过,一流之人,能识一流之善;二流之人,能识二流之美。这段话也道出了识人察人者素质的重要性。组工干部要识“一流之才”,自己就要成为“一流之人”。首先,要从人才强国的高度充分认识识人察人的重要性。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是加快发展的时代,是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在纷繁复杂的竞争中,科技的竞争最为激烈,而科技的竞争最终体现在人才的竞争。目前,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在实施人才国际化战略,美国提出了通过网罗全球人才造就强国的人才战略;日本从2000年6月起,在全球实行240万科技人才开发综合推进计划;我国也正在抓紧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组工干部肩负着培育人才、发现人才、启用人才的重要使命,在人才强国战略中处于核心地位,要把发现人才、启用人才作为自己的本职,殚精竭虑而在所不惜。二是要从政治理论的高度加强自我锻炼。作为组工干部,政治上要过得硬,思想上要永葆先进性,行动上要做到与时俱进。所谓“良禽择木而栖”,就是要求组工干部以过硬的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作风和形象铸造洼地效应,吸引人才,凝聚人才。因此,组工干部不仅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掌握新形势下党的组织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而且要认真学习并努力掌握经济、法律、科技、历史、文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不断拓宽识人察人的知识视野。三是要把认识论贯穿于识人察人的全过程。所谓“画虎画毛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从识人察人的角度来理解,就是说要全面、客观、公正地认识一个人、了解一个人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此,组工干部要练就识人察人的硬本领,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贯穿于识人察人的全过程,认真学习实践论,集中精力主攻人才学,注重研究各类人才成长的规律,从干部的本质特点中预测干部的发展潜力,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中,由表及里、由肤浅到深刻、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用实践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相对的观点来识别人、考察人,不要因为一时一事而对一个人轻易下结论,更不能“一棍子”打死,努力使自己成为识人察人的行家里手。

二、提高科学性,在完善考核体系上下功夫

严格执行《干部作用条例》规定的程序,既是保证执行条例不走样的关键,也是构建科学的干部选任机制的关键。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干部选拔要坚持走制度创新的路子,用科学的选人用人制度来保障把人选准用准。”组工干部要提高识人察人的科学性,应以《干部条例》为准绳,不断完善干部考核体系。一是要科学量化考核标准。建立和完善干部考核体系,是识人察人的基础。组工干部要科学制定岗位分类、干部分类的职责规范,力求对干部的任期目标、年度目标和主要职责进行细化、量化和具体化,分门别类地制定相应的考察办法,尽量增强考核指标的可比性,尽量减少在考察过程中人为和主观因素的影响。要从干部德、能、勤、绩、廉、学等各个方面的得分情况较好地反映出干部的政治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二是要实行考察预告制。一般在实施考察的一周前,向被考察单位或考察对象所在党组织发出预告通知,并在一定范围内传达,预告考察对象、方式、内容、范围和考察组成员的姓名、职务、办公地点、联系电话、时间以及考察纪律、群众反映问题的方式和途径等,增加干部考察的透明度。三是要实行任前公示制。将拟提拔或平级重用干部的基本情况、拟任职务等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向社会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对干部的任用,必须在群众反映的有关情况得到调查核实后才能讨论决定。四是要正确评价干部政绩。一要正确处理现实成果与客观条件、主观努力的关系。客观条件优越的,要在原有基础上有发展;客观条件较差的,要有在原有基础上所做的。二要正确处理显绩与潜绩的关系。看显绩,关键看是否是短期行为;看潜绩,关键要看为发展打下了什么基础。三要正确处理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关系。看是否是坚持了“两手抓,两手硬”,做到了和谐发展。四要正确处理个人作用与集体作用的关系。既不能把集体成果归于个人,也不能埋没和否定个人的作用与贡献。

三、提高准确性,在丰富考察手段上下功夫

一是要坚持届中考察与经常性考察相结合。组工干部识人察人,不仅要观其表,而且要察其里,既知面,又知心,熟知干部是用好、用活干部的前提。组工干部即要掌握干部的外在表现,又要掌握干部的内心世界,才能做到心中有数,知人善任。但是,认识干部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材须待七年期”,要改变以

往不换届不考察、不提拔不考察、不调整不考察的思维定势和方法,要跳出为考察而考察的圈子。要将考察日常化,坚持把长期“跟踪考察”和经常性考察结合起来,随时了解领导班子运转状况和领导干部个人的动态变化,通过大量信息的积累,更加准确地了解班子、认识干部,避免“一次考察定终身”造成的失误。要善于在关键时刻、重大问题、艰苦环境和实际中考察识别干部,要善于从一些日常的、看来好像是偶然的、似乎是不经意的场合和情意中发现和识别干部,并对其结果交叉印证,从而得出较为全面、客观、真实的结论。二是坚持干部意见与群众“公论”相结合。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要牢固树立选任干部走群众路线的观点,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当成选人用人的根本依据。干部有没有政绩,该不该提拔使用,不仅要听单位干部的意见,更要注重群众“公论”。当然,我们既要重视大多数人的“公论”,又不忽视少数人的“异议”。因为,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有时“公论”虽是实情,而有时“异议”便是真情。组工干部要走群众路线,善于依靠群众辩别真伪,不为假象所迷惑,以免用人失察,选人失误。三是坚持单方面考察与全方位了解相结合。要真正了解一个干部,不仅要了解他的圈,还要了解他的生活圈、社交圈。不仅要了解他八小时内的表现,而且还要了解他八小时外的行为。考察干部,要改变过去测评时简单地在评价栏内填“好”与“不好”的做法,要向群众发放评议表,对干部的情况进行文字评议。要加大隐性考察的力度。除了民主测评、个别谈话外,要定期与执纪、执法、审计、信访等部门联系,了解干部的思想作风、任期审计、经济行为等情况。另外,为进一步扩大干部考察的点和面,加强对干部全面情况的了解,还可聘请一些政治性强、公道正派、敢于坚持原则、责任心强的老同志、现职干部、职工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界人士担任考察干部的督察员或信息员,从他们那里了解一些组工干部不曾掌握的情况,进而达到知情识人的目的。

四、提高公正性,在坚持公道正派上下功夫

邓小平同志讲:“管干部的干部,要很公道、很正派、不信邪、不怕得罪人”。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是公道正派对组工干部最本质的要求。组工干部在选用干部时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和任人唯贤的原则,凭实绩用干部,努力打造各类人才公平竞争的平台,形成一种海纳百川、广纳群贤的识人用人机制。对在选拔干部中违反党的原则和纪律的现象,要一身正气,敢于抵制,对个别干部跑官要官的歪风,要敢于批评,坚决制止。要坚持做到不埋没一个人才,也不混进一个庸才,真正做到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一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精髓,也是我党一贯坚持的优良作风。组工干部在识人察人过程中,也应该始终做到尊重实事,不凭个人好恶选人用人,不凭亲疏定远近,不凭关系谈任免。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掌握干部的实情,对于干部群众反映的问题,要认真调查,仔细分析,不凭主观臆断,不凭经验定性。在撰写考察材料时,要体现干部个人的特点,问题不隐瞒,成绩不夸大,在向组织推荐时,要充分考虑干部与职位的适合程度,不搞“拉郎配”。二是要做到谨慎用权。组织部门作为干部的“娘家”,肩负着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重任。把握得好,会让优秀人才向组织部门聚集,把握不好就会让个别干部有机可乘。因此,组工干部要正确对待自己手中的权力,不仅要把选好用好干部当作是自己的一项主要,而且要当作是自己的一种人生追求,做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金钱、美色所惑,甘守清贫,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那股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三是要做到群众满意。组工干部是否坚持公道正派,评价的依据是自己所做的能否让社会大多数成员满意,尤其是所推荐的干部能否胜任他所负责的。俗话说,百姓心中有杆称。老百姓与干部直接接触最多,感受最深。组工干部识人察人是否客观、公正、公平,群众最有发言权。因此,组织部门的必须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经得起人民的检验,特别是通过识人察人、选拔任用的干部,必须是“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必须是老百姓的贴心人。组工干部只有个人的公道正派才有组织的公道正派,只有人人都做到公道正派,才能正确地识人,准确地选人,合理地用人。

第二篇:提高组工干部识人察人能力之我见

识人察人是组织部门最重要的职责,也是组工干部最关键的工作,不仅关系到干部的成长,而且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兴旺发达。那么组工干部如何增强识人察人的能力呢?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提高权威性,在加强自身修养上下功夫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识得千里马,首先自己要成为伯乐。三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刘勋也曾说过,一流之人,能识一流之善;二流之人,能识二流之美。这段话也道出了识人察人者素质的重要性。组工干部要识“一流之才”,自己就要成为“一流之人”。首先,要从人才强国的高度充分认识识人察人的重要性。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是加快发展的时代,是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在纷繁复杂的竞争中,科技的竞争最为激烈,而科技的竞争最终体现在人才的竞争。目前,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在实施人才国际化战略,美国提出了通过网罗全球人才造就强国的人才战略;日本从2000年6月起,在全球实行240万科技人才开发综合推进计划;我国也正在抓紧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组工干部肩负着培育人才、发现人才、启用人才的重要使命,在人才强国战略中处于核心地位,要把发现人才、启用人才作为自己的本职工作,殚精竭虑而在所不惜。二是要从政治理论的高度加强自我锻炼。作为组工干部,政治上要过得硬,思想上要永葆先进性,行动上要做到与时俱进。所谓“良禽择木而栖”,就是要求组工干部以过硬的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作风和形象铸造洼地效应,吸引人才,凝聚人才。因此,组工干部不仅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掌握新形势下党的组织工作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而且要认真学习并努力掌握经济、法律、科技、历史、文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不断拓宽识人察人的知识视野。三是要把认识论贯穿于识人察人的全过程。所谓“画虎画毛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从识人察人的角度来理解,就是说要全面、客观、公正地认识一个人、了解一个人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此,组工干部要练就识人察人的硬本领,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贯穿于识人察人的全过程,认真学习实践论,集中精力主攻人才学,注重研究各类人才成长的规律,从干部的本质特点中预测干部的发展潜力,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中,由表及里、由肤浅到深刻、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用实践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相对的观点来识别人、考察人,不要因为一时一事而对一个人轻易下结论,更不能“一棍子”打死,努力使自己成为识人察人的行家里手。

二、提高科学性,在完善考核体系上下功夫

严格执行《干部作用条例》规定的程序,既是保证执行条例不走样的关键,也是构建科学的干部选任机制的关键。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干部选拔工作要坚持走制度创新的路子,用科学的选人用人制度来保障把人选准用准。”组工干部要提高识人察人的科学性,应以《干部条例》为准绳,不断完善干部考核体系。一是要科学量化考核标准。建立和完善干部考核体系,是识人察人的基础。组工干部要科学制定岗位分类、干部分类的职责规范,力求对干部的任期目标、目标和主要工作职责进行细化、量化和具体化,分门别类地制定相应的考察办法,尽量增强考核指标的可比性,尽量减少在考察过程中人为和主观因素的影响。要从干部德、能、勤、绩、廉、学等各个方面的得分情况较好地反映出干部的政治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二是要实行考察预告制。一般在实施考察工作的一周前,向被考察单位或考察对象所在党组织发出预告通知,并在一定范围内传达,预告考察对象、方式、内容、范围和考察组成员的姓名、职务、办公地点、联系电话、工作时间以及考察纪律、群众反映问题的方式和途径等,增加干部考察的透明度。三是要实行任前公示制。将拟提拔或平级重用干部的基本情况、拟任职务等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向社会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对干部的任用,必须在群众反映的有关情况得到调查核实后才能讨论决定。四是要正确评价干部政绩。一要正确处理现实成果与客观条件、主观努力的关系。客观条件优越的,要在原有基础上有发展;客观条件较差的,要有在原有基础上所做的工作。二要正确处理显绩与潜绩的关系。看显绩,关键看是否是短期行为;看潜绩,关键要看为发展打下了什么基础。三要正确处理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关系。看是否是坚持了“两手抓,两手硬”,做到了和谐发展。四要正确处理个人作用与集体作用的关系。既不能把集体成果归于个人,也不能埋没和否定个人的作用与贡献。

三、提高准确性,在丰富考察手段上下功夫

一是要坚持届中考察与经常性考察相结合。组工干部识人察人,不仅要观其表,而且要察其里,既知面,又知心,熟知干部是用好、用活干部的前提。组工干部即要掌握干部的外在表现,又要掌握干部的内心世界,才能做到心中有数,知人善任。但是,认识干部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材须待七年期”,要改变以

第三篇:提高组工干部识人察人能力之我见

识人察人是组织部门最重要的职责,也是组工干部最关键的工作,不仅关系到干部的成长,而且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兴旺发达。那么组工干部如何增强识人察人的能力呢?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提高权威性,在加强自身修养上下功夫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识得千里马,首先自己要成为伯乐。三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刘勋也曾

说过,一流之人,能识一流之善;二流之人,能识二流之美。这段话也道出了识人察人者素质的重要性。组工干部要识“一流之才”,自己就要成为“一流之人”。首先,要从人才强国的高度充分认识识人察人的重要性。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是加快发展的时代,是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在纷繁复杂的竞争中,科技的竞争最为激烈,而科技的竞争最终体现在人才的竞争。目前,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在实施人才国际化战略,美国提出了通过网罗全球人才造就强国的人才战略;日本从2000年6月起,在全球实行240万科技人才开发综合推进计划;我国也正在抓紧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组工干部肩负着培育人才、发现人才、启用人才的重要使命,在人才强国战略中处于核心地位,要把发现人才、启用人才作为自己的本职工作,殚精竭虑而在所不惜。二是要从政治理论的高度加强自我锻炼。作为组工干部,政治上要过得硬,思想上要永葆先进性,行动上要做到与时俱进。所谓“良禽择木而栖”,就是要求组工干部以过硬的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作风和形象铸造洼地效应,吸引人才,凝聚人才。因此,组工干部不仅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掌握新形势下党的组织工作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而且要认真学习并努力掌握经济、法律、科技、历史、文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不断拓宽识人察人的知识视野。三是要把认识论贯穿于识人察人的全过程。所谓“画虎画毛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从识人察人的角度来理解,就是说要全面、客观、公正地认识一个人、了解一个人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此,组工干部要练就识人察人的硬本领,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贯穿于识人察人的全过程,认真学习实践论,集中精力主攻人才学,注重研究各类人才成长的规律,从干部的本质特点中预测干部的发展潜力,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中,由表及里、由肤浅到深刻、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用实践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相对的观点来识别人、考察人,不要因为一时一事而对一个人轻易下结论,更不能“一棍子”打死,努力使自己成为识人察人的行家里手。

二、提高科学性,在完善考核体系上下功夫

严格执行《干部作用条例》规定的程序,既是保证执行条例不走样的关键,也是构建科学的干部选任机制的关键。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干部选拔工作要坚持走制度创新的路子,用科学的选人用人制度来保障把人选准用准。”组工干部要提高识人察人的科学性,应以《干部条例》为准绳,不断完善干部考核体系。一是要科学量化考核标准。建立和完善干部考核体系,是识人察人的基础。组工干部要科学制定岗位分类、干部分类的职责规范,力求对干部的任期目标、目标和主要工作职责进行细化、量化和具体化,分门别类地制定相应的考察办法,尽量增强考核指标的可比性,尽量减少在考察过程中人为和主观因素的影响。要从干部德、能、勤、绩、廉、学等各个方面的得分情况较好地反映出干部的政治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二是要实行考察预告制。一般在实施考察工作的一周前,向被考察单位或考察对象所在党组织发出预告通知,并在一定范围内传达,预告考察对象、方式、内容、范围和考察组成员的姓名、职务、办公地点、联系电话、工作时间以及考察纪律、群众反映问题的方式和途径等,增加干部考察的透明度。三是要实行任前公示制。将拟提拔或平级重用干部的基本情况、拟任职务等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向社会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对干部的任用,必须在群众反映的有关情况得到调查核实后才能讨论决定。四是要正确评价干部政绩。一要正确处理现实成果与客观条件、主观努力的关系。客观条件优越的,要在原有基础上有发展;客观条件较差的,要有在原有基础上所做的工作。二要正确处理显绩与潜绩的关系。看显绩,关键看是否是短期行为;看潜绩,关键要看为发展打下了什么基础。三要正确处理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关系。看是否是坚持了“两手抓,两手硬”,做到了和谐发展。四要正确处理个人作用与集体作用的关系。既不能把集体成果归于个人,也不能埋没和否定个人的作用与贡献。

三、提高准确性,在丰富考察手段上下功夫

一是要坚持届中考察与经常性考察相结合。组工干部识人察人,不仅要观其表,而且要察其里,既知面,又知心,熟知干部是用好、用活干部的前提。组工干部即要掌握干部的外在表现,又要掌握干部的内心世界,才能做到心中有数,知人善任。但是,认识干部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材须待七年期”,要改变以往

不换届不考察、不提拔不考察、不调整不考察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方法,要跳出为考察而考察的圈子。要将考察工作日常化,坚持把长期“跟踪考察”和经常性考察结合起来,随时了解领导班子运转状况和领导干部个人的动态变化,通过大量信息的积累,更加准确地了解班子、认识干部,避免“一次考察定终身”造成的失误。要善于在关键时刻、重大问题、艰苦环境和工作实际

中考察识别干部,要善于从一些日常的、看来好像是偶然的、似乎是不经意的场合和情意中发现和识别干部,并对其结果交叉印证,从而得出较为全面、客观、真实的结论。二是坚持干部意见与群众“公论”相结合。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要牢固树立选任干部走群众路线的观点,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当成选人用人的根本依据。干部有没有政绩,该不该提拔使用,不仅要听单位干部的意见,更要注重群众“公论”。当然,我们既要重视大多数人的“公论”,又不忽视少数人的“异议”。因为,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有时“公论”虽是实情,而有时“异议”便是真情。组工干部要走群众路线,善于依靠群众辩别真伪,不为假象所迷惑,以免用人失察,选人失误。三是坚持单方面考察与全方位了解相结合。要真正了解一个干部,不仅要了解他的工作圈,还要了解他的生活圈、社交圈。不仅要了解他八小时内的表现,而且还要了解他八小时外的行为。考察干部,要改变过去测评时简单地在评价栏内填“好”与“不好”的做法,要向群众发放评议表,对干部的情况进行文字评议。要加大隐性考察的力度。除了民主测评、个别谈话外,要定期与执纪、执法、审计、信访等部门联系,了解干部的思想作风、任期审计、经济行为等情况。另外,为进一步扩大干部考察的点和面,加强对干部全面情况的了解,还可聘请一些政治性强、公道正派、敢于坚持原则、责任心强的老同志、现职干部、职工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界人士担任考察干部的督察员或信息员,从他们那里了解一些组工干部不曾掌握的情况,进而达到知情识人的目的。

四、提高公正性,在坚持公道正派上下功夫

邓小平同志讲:“管干部的干部,要很公道、很正派、不信邪、不怕得罪人”。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是公道正派对组工干部最本质的要求。组工干部在选用干部时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和任人唯贤的原则,凭实绩用干部,努力打造各类人才公平竞争的平台,形成一种海纳百川、广纳群贤的识人用人机制。对在选拔干部中违反党的原则和纪律的现象,要一身正气,敢于抵制,对个别干部跑官要官的歪风,要敢于批评,坚决制止。要坚持做到不埋没一个人才,也不混进一个庸才,真正做到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一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精髓,也是我党一贯坚持的优良作风。组工干部在识人察人过程中,也应该始终做到尊重实事,不凭个人好恶选人用人,不凭亲疏定远近,不凭关系谈任免。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掌握干部的实情,对于干部群众反映的问题,要认真调查,仔细分析,不凭主观臆断,不凭经验定性。在撰写考察材料时,要体现干部个人的特点,问题不隐瞒,成绩不夸大,在向组织推荐时,要充分考虑干部与职位的适合程度,不搞“拉郎配”。二是要做到谨慎用权。组织部门作为干部的“娘家”,肩负着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重任。把握得好,会让优秀人才向组织部门聚集,把握不好就会让个别干部有机可乘。因此,组工干部要正确对待自己手中的权力,不仅要把选好用好干部当作是自己的一项主要工作,而且要当作是自己的一种人生追求,做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金钱、美色所惑,甘守清贫,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那股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三是要做到群众满意。组工干部是否坚持公道正派,评价的依据是自己所做的工作能否让社会大多数成员满意,尤其是所推荐的干部能否胜任他所负责的工作。俗话说,百姓心中有杆称。老百姓与干部直接接触最多,感受最深。组工干部识人察人是否客观、公正、公平,群众最有发言权。因此,组织部门的工作必须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经得起人民的检验,特别是通过识人察人、选拔任用的干部,必须是“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必须是老百姓的贴心人。组工干部只有个人的公道正派才有组织的公道正派,只有人人都做到公道正派,才能正确地识人,准确地选人,合理地用人。

第四篇:识人用人之我见

识人是基础 善任是关键 制度是保障

——浅谈选人用人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的重要工作部门,肩负着选人用人的重要职责。进一步提高知人善任能力,建立健全选任制度,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选人用人,识人是基础,善任是关键,制度是保证。

一、识人是基础

得人之道,贵在识人。只有识人,才能量才使用,做到知人善任。

人不易知,知人不易。战国时期的庄子曾说过:“凡人心险于山川,难有于知天”,意谓要了解一个人比知天还难。“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可以因气候的变化和早晚的不同加以识别。而人的能力、品行、外貌、性格等千差万别,千人千面,识别起来,相当困难。依照“冰山理论”,外界意识到的层面只是这个冰山的尖角,其实人的心理行为中绝大部分是冰山下面巨大的三角形底部,那是看不见的,但正是这看不见的部分决定着人的一切行为。识人难,往往导致识人不准,用人不当,历史上不乏其例。

(纸上谈兵: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赵王不听劝告,执意让他接替 1 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马谡失街亭:三国时诸葛亮首次北伐,派马谡驻守街亭,并嘱托其当道扎寨以拒魏军。结果马谡不遵诸葛亮嘱托,不听王平劝阻,乃上山扎寨,随导致蜀军惨败,诸葛亮退守汉中,第一次北伐失败。)

识人,需讲究策略。古人早就总结出了很多识人方法,如战国时李悝的“识人五法”,三国时诸葛亮的“观人七经”,刘邵《人物志》中的“九征”、“五常”学说,吕不韦提出的“八观六验”和“六戚四隐”,曾国藩《冰鉴》中关于识人的著述等等,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战国时期的李悝提出了“识人五法”:一是居视其所亲。看一个人平常都与谁在一起:如与贤人亲,则可重用,若与小人为伍,就要当心;二是富视其所与。看一个人如何支配自己的财富:如只满足自己的私欲,贪图享乐,则不能重用,如接济穷人,或培植有为之士,则可重用;三是达视其所举。一个人处于显赫之时,就要看他如何选拔部属:若任人为贤,则是良士真人,反之,则不可重用;四是窘其所不为。当一个人处于困境时,就要看其操守如何;若不做苟且之事,不出卖良心,则可重用,反之,则不可用;五是贫视其所不取。人在贫困潦倒之际也不取不义之财,则可重用,反之,不可重用。

三国时的诸葛亮将知人之道概括为“七观”:一是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目的在于通过其对是非的判断来了解其志向; 二是穷之以辞辩观其变。目的在于通过一连串的追问来了解他的应变能力;三是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通过征求其谋略意见来了解其知识水平;四是告之以难而观其勇。通过从事复杂困难的工作情况来了解其胆识;五是醉之以酒而观其性。通过其酒醉后的表现来观察了解他的本性;六是临之以利而观其廉。给其以得到财物的机会来观察是否廉洁;七是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嘱咐其办事来证明他是否守信用。)

新形势下,组工干部如何做好识人工作,将干部考实考准,我认为,一方面要掌握科学合理的识人方法,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识人能力和素质。

方法方面:

一要用群众观点来识人。俗话说,“百姓心中有杆秤”。老百姓与干部直接接触最多,感受最深。一个干部能力怎样、表现如何、是否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要准确识人,就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到群众中去,广泛接触群众,征求群众意见,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所盼。

二要用全面眼光来识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识人如看山,站的位置不同,看的角度不同,结论也不同。要准确地对一个人做出判断,就应纵横比较,远近观察,学会换 3 位思考、全方位看人识人,避免盲人摸象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 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子羽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想要事奉孔子。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地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错了。)

三要用发展观点来识人。“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识人有个时间过程,绝非一朝一夕之事,绝不能因一时一事表现好,就认为是一贯表现好;绝不能因为现实表现好,就断定今后表现好,绝不能因一项工作好,就认为所有工作都好。只有用发展的眼光,通过纵向比较,才能真正了解其优缺点,透析其人品之优劣、才能之高低,认识才会完整。

(白居易的《放言》 :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才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先说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少子,有圣德,辅其兄武王伐商,定了周家八百年天下。武王病,周公为册文告天,愿以身代,藏其册于金匮,无人知之。以后武王崩,太子成王年幼,周公抱成王于膝,以朝诸侯。有庶兄管叔、蔡叔将谋不轨,心忌周公,反布散流言,说周公欺侮幼主,不久篡位,成王疑之。周公辞了相位,避居东国,心怀恐惧。一日,天降大风疾雷,击开金匮,成王见了册文,方知周公之忠,迎归相位,诛了管叔、蔡叔,周室危而复安。假如管叔、蔡叔流言方起,说周公有反叛之心,周公一病而亡,金匮之文未开,成王之疑未释,谁人与他分辨?后世却不把好人当做恶人?

再说王莽。王莽字巨君,乃西汉平帝之舅,为人奸诈。自恃椒房宠势,相国威权,阴有篡汉之意。恐人心不服,乃折节谦恭,尊礼贤士,假行公道,虚张功业,天下郡县称莽功德者,共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莽知人心归己,乃鸩平帝,迁太后,自立为君,改国号曰新,一十八年。直至南阳刘文叔起兵复汉,被诛。假如王莽早死了十八年,却不是完名全节一个贤宰相,垂之史册?不把恶人当做好人么?所以古人说:日久见人心。又道:盖棺论始定。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可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

四要在关键时刻来识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越是关键时刻,越能彰显人之品质和才能。有的人平时工作能力表现突出,处理事务井井有条,有板有眼,但是在关键时刻,遇到突发性事件或棘手的问题时,却束手无策,一筹莫展。有的人平时似乎能力平平,很不“耀眼”,但在关键时刻,却表现出超凡的驾驶局势的能力。要坚持关键时刻看表现,与平时表现相印证。

五要用辩证方法来识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每样事物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优点与缺点往往相生相伴,优点的另一面常常折射着缺点,缺点的另一面一般也体现着优点。要将二者结合起来,既要看到优点,也要看到缺点,坚决防止一好百好,一丑百丑。要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辩证地分析,从而得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生活中,得与失、美丽与缺陷往往并存。有个渔夫出海捕鱼,从海里捞到一颗大珍珠,这颗珍珠晶莹圆润,美丽无比,价值连城,渔夫爱不释手。美中不足的是,珍珠上有一个小小的黑点。渔夫想,要是能把珍珠上的小黑点去掉,珍珠将变成无价之宝。可是剥掉一层,黑点仍在;渔夫不断剥下去,等到黑点没有了,珍珠也被削剔地荡然无存了。在对人或其他事物的态度和方式上,常常有人犯了像渔夫一样的错误。)

能力素质方面:

三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刘劭也曾说过,“一流之人,能识一流之善;二流之人,能识二流之美”。这段话也道出了识人察人者素 6 质的重要性。组工干部要识“一流之才”,自己就要成为“一流之人”。

一要善于见微知著。要有见微知著的预见力,“细微之处有乾坤”。要善于观察,从貌似平常的细节中发现人的特质。要学会由小见大,从细小的事情里,透视人才的重要特征与个性。

(曾国藩缓行三千步,自细微处识人。晚清名臣曾国藩颇有用人之明,曾提拔了左宗棠、李鸿章等名臣。某次,李鸿章带了三个人请曾国藩任命差遣。当时曾国藩刚吃饱饭正在散步。他有饭后缓行三千步的习惯,所以那三人就在一旁恭候。散步之后,李鸿章请他接见那三人,曾国藩却说:“不必了。”李鸿章很惊讶。曾国藩说道:“在散步时,那三个人我都看过了,第一个低头不敢仰视,是一个忠厚的人,可以给他保守的工作;第二个喜欢作假,在人面前很恭敬,等我一转身,便左顾右盼,将来必定阳奉阴违,不能任用;第三个人双目注视,始终挺立不动,他的功名,将不在你我之下,可委以重任。”后来三人的发展,果然不出曾氏所料,而第三人就是开发台湾有功的刘铭传。缓行三千步,不过一小时的光景。就这一小时的光景,决定了三个人的命运。有人也许要说,这曾国藩,也太绝对了吧。其实,一个人的品性,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他细微的形态动作中看出来的。曾国藩的高明就在于,他在缓步的过程中不动声色地仔细观察了三个人。这是一场未曾事先通知的考试。因此,三个人的表现也都发乎本性。

刘铭传(1836-1896)淮军将领,洋务派骨干,台湾第一任巡 抚,不但打退了法国舰队的进犯,而且练洋操,议铁路、建台省,为台湾的现代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二要善于由表及里。要有由表及里的洞察力,既要看其表,更要通过纷繁复杂的表象察本质、识潜力,做到不被表象所迷惑,不以貌取人,不凭印象选人,要象九方皋相马一样,“重其精而略其粗,得其神而忘其形”,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使劣材、庸才、假才原形毕露,让好才、真才、良才脱颖而出。

(秦穆公问伯乐,有可以接替他相马的接班人吗?伯乐就推荐了九方皋。秦穆公命九方皋寻找千里马。三个月后,九方皋说找到了。秦穆公问是什么样的,九方皋说是黄色的母马。秦穆公亲自看时,却是一匹黑色的公马。秦穆公很生气的召见伯乐说,你推荐的人连雌雄颜色都不分,怎么会相马呢?伯乐叹曰,九方皋所看见的是内在的素质,发现它的精髓而忽略其他方面,注意它的内在而忽略它的外表。像九方皋这样的相马方法,是比千里马还要珍贵的。马到,果然是千里马。——《列子》)

三要善于去伪存真。要有去伪存真的辨别力,能够正确辨别君与小人、作事与作秀,区分显绩与隐绩、真实政绩与虚假政绩,防止被表面文章、“短期行为”、“政绩工程”所蒙蔽,要用客观、发展、系统、准确的眼光去伪存真,辨别良莠,识得“庐山真面目”。

四要善于以学增识。要准确识人,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修养、理论涵养和过硬的业务能力,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终身追求,通过学习是提高综合素质。要精通干部选拔任用的原则、条件、程序等各个环节的操作办法和要求。同时,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广猎经济、法律、管理、文学艺术、计算机等各门学科知识,做到博览群“行”,了解各个岗位,各个行业的条条框框,真正做精通业务的“行家”,和眼界思路开阔的“杂家”。

二、善任是关键

“善用人者能成事,能成事者善用人”。汉高祖刘邦登上皇位后,在述其战胜项羽的经验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扶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这是知人善任的典型事例。如果刘邦把张良、萧何、韩信的三者位子调换过来使用,会怎样呢?其结果不言而喻。

知人要善任,标准很重要。古代最理想的用人标准为“德才兼备”。“任官惟贤才,左右惟其人”,主张任用有德有才的人为官来管理国家。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真正“德才兼备”的贤人凤毛麟角,古人往往退而求其次做到“不求备于一人”,这就存在两种用人思路:“重德轻才”和“唯才是举”。一般而言,在稳定的治世,统治者选材标准更倾向于“德”,选拔贤德的人才为百姓树立榜样,有利于移风易俗和社会稳定。乱世则更需要才华横溢,勇于开拓的创新型人才,这种实用型人才更符合当时统治者的“争霸”需求,故“乱世多出英雄”。和谐社会,更需重德。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就是要以德为前提、以德为先决,同样能力强的干部,谁在德方面表现更加突出,就提拔重用谁;对于在德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干部,本事再大也不能提拔重用。这是我们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政策的丰富发展,是新时期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深刻理解和全面贯彻这一重要标准,对于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明确了用人标准,做到知人善任,需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要坚持辩证对待德才。“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德是才的统帅,决定着才作用的方向;才是德的支撑,影响着德作用的范围。与才相比,德始终是第一位的。德与才又是辩证统一的,强调以德为先,决不能忽视才,有德无才,政治上可以信赖,但难以托付重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来把握、来贯彻,既把好政治关、又把好才能关,真正把那些品德好、同时又有真才实学、能力突出的干部选拔上来。

二要坚持用人用其所长。“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再平庸的人也有其长处。破除“任人唯全”的思想束缚,对一个干部,要看大功而不计小过,重大节而不求完美,讲发展而不拘一格。什么“长”该用,什么“短”该补,要看得清清楚楚。只要其本质好、素质硬、潜力大,尽管有不足,但只要瑕不掩玉,就可大 胆用其所长,不要因为过于强调短处,而不敢大胆使用。要在发挥长处的过程中补其短处。

(《资治通鉴〃唐纪》记载: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诘之。对曰:“非臣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太宗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三要坚持用人用当其时。“用人之道,当在其壮年心力精强时用之”。人才不可能长时间地保持在一个才华洋溢、光芒四射的高水平,人才是有“黄金期”的。坚持事业取人,提高用人效益,必须把握好人才的黄金期,在人才精力最旺盛、创造力最强、干事业劲头最足的时候,不失时机地使用起来,使人才发挥出最大的潜质,激发出最大的热情,创造出最大的业绩。

四要坚持用人用好其位。“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不同的工作岗位,对人才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人,对岗位也有不同的适应性。要根据不同人才的能力素质,安排与之相适的岗位,量才用人,做到人岗相宜,人尽其才。

(《西邻五子》的故事:老大是个憨子,虽忠厚老实,但不善言表;老二是个游子,虽能说会道,但不喜农事;老三是个瞎子,虽聪明伶俐,但双目失明;老四是个驼子,虽手脚麻利,但罗锅驼背;老五是个跛子,虽办事精细,但跛足难行。常人看来这么一个家庭是无可救药,贫寒至极,然而由于因材施用,老大(憨子)种田,老二(游子)经商,老三(瞎子)算命,老四(驼子)纺纱,老五(跛子)搓麻,带来了家庭的兴旺和富有。)

五要注重团队整体效应。李瑞环曾形象地说过,“领导班子的配备要讲究结构合理。一个班子就像混凝土结构,有钢筋、水泥、沙子、骨料。光是钢筋就没法受压,没有钢筋,混凝土一拉就裂了,所以要讲合理地配比。一个好的班子必须是你擅长这方面,他精通那方面,各具长短,组合在一起就成了面面都行的好班子”。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单个讲,都是人才,加在一起却不强,满盘象棋都是车,见面就“兑”没法走。使用人才,不仅要重视个体的素质,还要高度重视群体结构的合理化,使群体中的个体相互弥补,相得益彰,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三、制度是保障

知人要善任,制度需给力。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今年2月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联席会议上说:“民主不能倒退,选人用人要靠制度,不能光靠伯乐,还是要重民主制度机制”。用制度选拔干部,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关键。

鉴古可知今。古代用人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珍重和借鉴。春秋以前,官吏主要通过“世卿世禄”制度产生。战国时,“世卿世禄”制逐渐废除,官吏的选举发生了根本变化。秦在统一之前,“仕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敌而已”,而胜敌是其主要途径。秦统一后的官吏,也就多出于军功。到了汉代,朝廷为了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统治的需要,在秦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了一整套选举统治人才的选官制度。这套制度包括察举、皇帝征召、公府与州郡辟除等多种方式。魏 晋时期实行了“九品中正制”,在朝官中推选有声望的人担任州、郡的中正官,负责察访本地士人、按照其才德望评定九个等级,向吏部举荐。隋朝时开始实行科举制,用公开考试的方法来甄别人才高下,从而量才录用,这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上重大改革,为以后历代所沿用。这些选官用人制度对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表现出各种弊端。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科举制度,采取公开考试的方式来选拔人才,改变了自秦汉以来以荐举为主的官吏选拔制度,是历史的一大进步。科举制度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沿用,但到了明清时期,专重“四书”“五经”,以八股文取士,禁锢了士人的思想,极大地束缚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推陈以出新。新时期以来,我党不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用人制度上取得了明显进展。2002年7月颁布实施的《干部任用条例》,明确了新时期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选拔任用条件,通过规范民主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任职,依法推荐、提名和民主协商,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交流、回避、免职、辞职、降职,纪律和监督等一系列环节,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作出了全方位的实体性和程序性规定。是我们党关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章,也是从源头上治理用上不正之风的有力武器。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深入,中央又相继出台了国家《公务员法》、“5+1”“3+2”和干部监督四项制度等配套文件,进一步健全完善了选任制度,科学完备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新体系已形成,竞争性选人用人机制作用日益突出,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明显实效。

我们坚信,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选人用人制度一定会越来越规范,越来越完善,选人用人工作一定会越来越科学,越来越公正,各项社会事业一定会越来越兴旺,越来越发达。

第五篇:组工干部要提高五种能力

组工干部要提高五种能力

组工干部能力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党的建设主力军的组工干部,必须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和能力建设,服务好第一要务。

突出政策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调查研究能力。组织工作政策性强,要求组工干部必须成为行家里手,熟练掌握、准确解答和严格执行党的组织工作政策。要树立“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理念,坚持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领导和同事学、向群众学,不断拓宽学习领域,改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技能。要树立理论联系实际作风,深入调查研究,在调查中发现问题,在研究中解决问题,不断推进工作创新。

突出公道正派建设,努力提高知人善任能力。组工干部必须强化公道正派意识,筑牢反腐倡廉、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通过开展警示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先进典型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持群众公认原则,全面了解干部、公正评价干部、准确推荐干部、合理使用干部,不为关系所俘、亲朋所扰、私情所困,自觉抵制和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突出资源优化整合,努力提高统筹协调能力。组织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整合各种有效资源,上下结合,联动推进。要努力提高统筹协调的能力和水平,主动研究经济社会发生的新变化对党的组织设置、功能定位、管理运行提出的新要求,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掌握沟通艺术,运用宏观指导、综合协调、示范引导、提供服务等方法,实现最高工作效率,寻求最佳工作效果。

突出服务质量水平,努力提高规范行政能力。组工干部必须时刻关注国内外大事,了解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分析大局工作需求,围绕党委中心任务谋划工作。要落实岗位职责,优化工作流程,减少工作环节,提高工作效能,严格执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理制、开门办公制和责任追究制等,用热心、恒心、耐心、细心为党员、干部、人才服好务。

突出组工文化建设,努力提高开拓创新能力。组织部门要着力营造有利于组工干部个人发展、同事之间协作进取、部门内部民主和谐的人文环境,树立“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的人本管理思想,以学习培育人、以活动引导人、以机制激励人、以环境陶冶人、以感情凝聚人,切实把先进文化要素转化为组工干部的内在特质与追求目标,推进组织工作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下载提高组工干部识人察人能力之我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提高组工干部识人察人能力之我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组工干部如何提高选贤任能的能力

    树立公道正派的形象,不仅要有良好意愿、勇气和决心,更要有过硬的本领。作为组工干部,形象好不好、水平高不高、有没有过硬的本领,其选贤任能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检验标准。一、坚......

    组工干部如何提高选贤任能的能力

    树立公道正派的形象,不仅要有良好意愿、勇气和决心,更要有过硬的本领。作为组工干部,形象好不好、水平高不高、有没有过硬的本领,其选贤任能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检验标准。一、坚......

    在创新中提高识人用人能力

    文章标题:在创新中提高识人用人能力在创新中提高识人用人能力“治国之道,务在举贤;为政之道,首在择人,更在以制举人。”如何从制度上保证优秀人才进入各级行政机关,并为他们营造公......

    提高干部办事能力之我见(本站推荐)

    提高干部办事能力之我见 (临夏市南龙镇单子庄小学 张峰) 一、提高基层干部的办事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提高办事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现在处在21世纪。21世纪是电子......

    组工干部要善于提高学习能力

    组工干部要善于提高学习能力“吾生有涯,而知亦无涯”。世界在发展变化,我们的认识永无止境。提高学习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迫切要求,也是组工干部的重要职责。勤学习。勤学习是......

    人社部门组工干部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人社部门组工干部个人对照检查材料按照机关党总支的要求,结合本次专题组织生活会主题和我个人工作实际情况,现在作如下对照检查。一、存在的突出问题(一)在党的政治建设方面1.政......

    “组工干部讲党性”之我见

    ‚组工干部讲党性‛之我见马涧镇组织委员章建峰3月初收看了中组部以‚一迎双争‛为主题,深化‚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视频会议,会上,李源潮同志向组织部门提出‚组织部......

    加强组工干部自身建设之我见

    加强组工干部自身建设锤炼服务品质市科技局加强组工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是实现组织工作创新和发展的基础。落实好这一要求,广大组工干部必须加强三种修养、牢固树立三种意识、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