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小学数学教学体会赵天碧
《比一比》教学体会
北票市第十小学赵天碧
《比一比》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统计与图形》的知识。其教学目的是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习近平均数的必要性;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杨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喜羊羊和灰太狼》动画片里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图片出示问题,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人数不同,所得的分数也不同,不能公平地比较,从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讨的兴趣,然后出示统计图,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思考,最后引出平均数的重要性。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基本能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会用两种方法求平均数(列式、移多补少)。他们不分优劣,重要的是学会在不同的场合会选择适当的方法。应改进的方面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不足,应多体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促进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
第二篇:数学《一共有多少天》心得体会(十小学 赵天碧)
《一共有多少天》心得体会
北票市第十小学
赵天碧
《一共有多少天》是学生在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的“7的乘法口诀”的教学。两节课都是让学生在经历编制七的乘法口诀、记口诀和用口诀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意识,以及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二小的王老师首先通过谈话导入,亲近学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然后从学生从身边的事为教学的切入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通过计算一个星期的天数,独立探索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发现规律,为编制7的乘法口诀做好铺垫。在编制7的乘法口诀时,王老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独立编制,学生几乎能顺利完成。在列式计算的过程中,7×7、7×8、7×9这3个算式的计算是学生没接触到的,在这个时候,王老师引导学生去观察以后的算式,去找到规律:这些算式从上往下看,每次增加了1个7,从下往上看,每次减少1个7。这句话就点出了这其中的一个特点,使学生更明白的乘法的意义,为编乘法口诀做了铺垫。最后在学生编完乘法口诀后,还出示了几份她们学校学生写的不规范的乘法口诀,进而规范学生的书写能力。
杨老师的这节课,首先通过加法来学习“7的乘法口诀”,让学生在已有的认知的基础上去学习“7的乘法口诀”,同时加深对乘法意义的学习。其次,学生在完成报告单的过程中,总结出“7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并且利用点子图,来加深学生的“7的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运用。
两节课都是根据乘法口诀的生成规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思考,进一步体会乘法含义。通过让学生找表中的规律、找记忆口诀的规律,让学生交流想法,从多层面上记忆、应用7的乘法口诀,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活动空间,激发了学生主体学习的热情,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提高,增强了合作学习的意识。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应用和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解决数学问题,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情感和态度,增加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三篇:十小学数学教学体会
观《鸡兔同笼问题》教学有感
北票市第十小学牛建华
提到“鸡兔同笼”问题,自己是很喜欢的,因为从上学开始一直很喜欢数学学科,所以对于一些数学当中有趣的问题一直很青睐。但是选择鸡兔同笼问题做公开课讲的还是第一次看,通过对这节课的实际教学的观看,我对本节课有了以下几点的感想:
1、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优化
鸡兔同笼问题作为六年级数学广角的内容,那它的思维含量必然很高,由于学生原有认知背景的不同,他们对解答本课时的题目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提出统一的要求,要允许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本节课,师生共同经历了六种不同的方法:列表法、假设法、列方程、画图法、抬脚法即古人的砍足法,在进行练习时,教者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接的解答,指名生汇报后,进一步问:“还可以怎样解?”促进学生去思考更多的解法,并尽可能多的让学生说出解法,最后比较哪种算法比较好。从列表的枚举法到假设的算术法,不仅从思维上层层递进,而且更好地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优化。
2、注重了数学思想、数学文化的传承
“鸡兔同笼”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教学中,都教者从该趣题引入,到解决该趣题,到感悟古人解决该类问题的方法,揭去了它令人生畏的奥数面纱,还其生动有趣的一面。通过学习,不仅
使学生感受了祖先的聪明才智,渗透一种古代数学文化,更重要的是体会了其中蕴含的丰富数学思想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如:用容易探究的小数量替代《孙子算经》原题中的大数量的“替换法”解决问题,渗透了转化的思想和方法;用“算术法”解决问题,渗透了假设的思想和方法;用“方程法”解决问题,渗透了代数的思想和方法等等。
3、形成了假设的数学思想
教学中,教者并没有平均分配学习时间和关注度,而是结合孩子们认知方式的,选取了算术解决的假设模型为本课数学思想的重点去渗透,让孩子们在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的对比中,体会数学思想。学生能够提出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那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已经达到了,因为他已经体验和形成了假设的数学思想。
4、构建了该类问题的数学模型
在学生重点掌握了两种解题思路后,教者话锋一转,告诉同学们“鸡兔同笼”问题并不单指“鸡兔同笼”,该类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遇到,如龟鹤问题、民谣中的人狗问题、租大船小船问题等。明确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体现数学的生活味和应用价值。让学生感受到“鸡兔同笼”问题的学习,贵在学习一种假设推理与代数方程的思想方法,贵在用来解决生活中类似于鸡兔同笼的变式问题。拓宽了对“鸡兔同笼”问题的认识,构建了该类问题的数学模型,形成了知识的迁移。
第四篇:十小学数学教学体会刘伟
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北票市第十小学刘伟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
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
第五篇:十小学数学教学体会 张利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北票市第十小学张利
一节有效的数学课,应该是有合理的情境,有效的活动(观察、操作、实验、书写等),平等的交流(让学生在平等中参与各种形式的交流,充分表达学习过程中的感想,让学生在交流与碰撞中生成知识、方法和智慧),还要有精当的练习(内容要精、形式要活、思维价值要高),在这些过程中学生还要有积极的参与热情和良好的情感体验。本课的教者就是寻着这样的目标努力构建和谐生态的理想课堂的。在这节课我从中学到了她是从这六个方面入手组织学生学习分数:
一、在情境中引入
情境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情感的诱因,是教学活动的平台,有利于激起兴趣,凝聚注意力,激活已有经验、形成思路策略,引发自主活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境大致有两种:第一种是现实生活情境,第二种是问题矛盾情境或知识顺应情境。课堂上老师通过调查数据和实际测量的方法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入分数。
二、在观察中感知
课堂上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在向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丰富学生的表象。平均分一个物体是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学生在观察中说出分数唤醒原有知识和经验为学生创新作准备。
三、在实践中体验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而小学生的思维是直观多于形象。采用动手操作,能帮助学生借助直观建立表象而形成概念。教师通过有效的操作活动,促进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本节课重点就是引导学生把多个物体看作单位“1”,通过平均分得出不同的分数,这是对原有分数的拓展和扩充,这时就应该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探索与创造活动,在我组织的操作活动中体现了活动、主动、开放的有机融合:分4支粉笔师生共同完成为学生自主活动提供方法和经验,后来的活动主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做,这样让学生围绕重点开展自主性学习。
四、在交流中内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工具和镜子。”新课标强调学生经历教学活动的过程,操作活动有助于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教学内容和学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课堂主要是通过沟通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语言和阅读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有序的操作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流畅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课堂上,教者非常重视学生将操作活动的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用语言来表述自己操作的结果,促进了语言与思维的融合。我们可以看出在这样探究的课堂上,学生表现出极
大的兴趣和积极性,出现了矛盾的冲突、思维的碰撞和灵感的火花,教师也获得了意外的收获。
阅读是学习的重要方式,教者还十分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自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是课堂前的也可安排在课堂教学之中,这节课教者是把它安排在学生探索活动之后,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实现与文本的对话,用经典的知识体系丰富自己在操作中的体验,深化。
五、在练习中发展
知识和技能依然是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我们要让学生通过知识技能的学习来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课堂上教者很注重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整合教材内容,优选练习题,采用不同形式练习学生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发展(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促进积极的情感)
六在游戏中延伸
常见的数学游戏往往是用于调节课堂气氛,我认为好的数学游戏还应溶知识性、思维性和创造性于趣味之中,教者设计了个游戏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引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