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注重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教育

时间:2019-05-12 17:53: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应注重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应注重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教育》。

第一篇:应注重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教育

应注重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教育

在很多幼儿园,承担幼儿语言教育的主要是集体语言活动。幼儿园集体语言活动常采用三种形式:第一种,是集体的谈话活动。集体谈话活动一般以师生相互交流和幼儿同伴相互交流为主,一般气氛比较轻松,幼儿的语言表达机会较多。但如果幼儿对教师选择的话题缺少生活经验或者教师组织方式单一,则很容易陷入幼儿无话可谈、只能由教师唱独角戏的尴尬境地。第二种,是集体的幼儿文学作品学习。集体的语言文学作品学习仍然是教师讲得多幼儿说得少,幼儿容易感到疲劳和厌倦,因而不愿表达,而且有些幼儿没有机会表达,还有些幼儿不敢表达。第三种,是集体讲述活动。其中,排图讲述和构图讲述是两种能激发幼儿创造性想像的形式,幼儿的语言表达机会比较多,但这两种形式的讲述在幼儿园一般开展得比较少,而经常进行的看图讲述常常因其单一的形式和教师一成不变的引导让幼儿感到索然无味。

很显然,集体活动中教师给幼儿提供的语言机会是远远不能满足幼儿语言能力发展需要的,况且集体的语言活动在各个年龄班一周最多只有两次。笔者认为,幼儿语言教育应贯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应将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重点从设计形式新颖、生动活泼的集体语言活动转向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教育,研究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语言素质。

那么,教师在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教育指导中应注意些什么呢?考察现实,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强调。

一、重视与幼儿的个别交流。

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跟其他能力的发展一样,有较强的个别差异性,因此,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有着特殊的意义。教师在与幼儿的个别交流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应了解幼儿语言发展的状况和特点。

幼儿渴望教师的关注,教师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有很多与幼儿个别交流的机会。教师应经常观察幼儿,了解全班幼儿的语言发展状况,如哪些幼儿语言发展比较好,哪些幼儿语言发展一般,哪些幼儿语言发展较差,还应特别关注那些语言发展有特殊问题的幼儿。一个中班的教师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幼儿的语言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少部分幼儿没有语言交流的兴趣;部分幼儿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有个别幼儿喜欢说话,有较强的表达欲望,但是说话比较罗嗦,一句话常常重复说几遍;有些幼儿说话的句子不连贯,而有个别幼儿能说连贯的句子,但思维跳跃性比较大,常常前言不搭后语;有些幼儿在运用词汇特别是动词的时候有一些混乱;还有些幼儿普通话的某些发音有困难。我们相信,这个教师了解了孩子的这些具有个性化的语言发展后,定能在与幼儿的交流中有侧重地促进其语言的发展。

第二,教师应有技巧地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语言是在运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幼儿与教师发生语言交流时,大多是向教师报告周围的情况、自己发现的秘密或是展现自己的作品和能力,教师此时应利用自己的话语将幼儿想说的话充分挖掘出来。比如,当幼儿用积木搭好了一座房子后,他也许会跑过来欣喜地

告诉老师他搭的房子多漂亮。如果这时教师的反应仅仅是“确实很漂亮,你真是一个能干的孩子”这样一句鼓励性语言,那么幼儿得到了鼓励后,此次语言交流便告终结。但是,如果教师引导幼儿充分谈论房子的话题,如:“你觉得什么地方很美?”“你准备用它来做什么?”“你以前还搭过怎样的房子,你觉得哪个最漂亮?”这样,教师与幼儿关于房子的个别交流就展开了。对于一些不善于表达、语言发展比较滞后的幼儿,教师有技巧的引导特别重要。

第三、教师应给幼儿准确的语言示范。

幼儿语言的学习大多是通过模仿,在幼儿的语言表达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时,教师准确示范是十分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在与幼儿的个别交流中,教师应及时发现幼儿语言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语言要求,同时给幼儿良好的语言示范。

二、要给幼儿提供充足的自由交流的机会。

由于班级的人数比较多,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很难照顾到全体,而幼儿之间的自由交流则是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并且十分乐意的活动,因此,教师应尽可能给幼儿提供这样的机会。其中,活动区的活动给幼儿自由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教师还可采用多种方式创造幼儿自由交流的机会,如:鼓励两个幼儿共同阅读,鼓励几个幼儿合作完成某项工作(如用积木合作搭建房子)等;在进餐前的等待过程中,教师一般要求幼儿安静休息,而幼儿往往喜欢与同伴谈论有趣的事情,我觉得教师不应批评或阻止幼儿,应鼓励幼儿与同伴轻声交谈。

三、在日常生活中增加文学作品欣赏活动。

幼儿对听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一周仅仅一两次集体的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显然是不够的。有些内容简单、幼儿很容易理解的文学作品,完全没有必要作为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内容,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来理解和感受。我认为,像这些文学作品放在日常生活中欣赏更合适。教师应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让幼儿能欣赏到生动的文学作品,让文学作品中的美好意境和有趣的、快乐的情节和人物来打动和感染幼儿。一般来说,进餐前、进餐时、进餐后和集体活动后的休息时间都是欣赏文学作品的良好时机。在午睡前听听故事对幼儿来说也不失为一种享受,而在一个美梦醒来后能躺在床上听着好听的故事、诗歌和散文该是多么美妙的事情。给幼儿提供多听的机会其实很容易做到,可我们很多教师往往因为认识不到它的重要性而常常没有去做。

四、倾听习惯的培养应贯穿日常语言教育的始终。

倾听习惯是基本语言素质的一个重要部分,不管是在欣赏文学作品还是在与人的交流中,都需要认真倾听。而幼儿往往喜欢自己说,不听别人怎么说。当一个幼儿满怀热情给别人介绍自己奇妙的发现时,周围的伙伴吵吵闹闹,并没有谁在认真听他说什么,那么这个孩子的表达欲望可能就立刻消失了,他可能会想到是不是自己说得不好,于是他的自信心受到了打击,也许下一次他不会再主动要求在集体面前表达了。有一次,我请一个男孩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而周围的孩子还没有安静下来,这时这个男孩很生气地回到座位并大声宣布:“如果你们不安静下来,我就不给你们讲故事。”可见,孩子多么希

望有人认真倾听他说的话。教师应让幼儿的语言表达得到应有的尊重和鼓励,在语言教育中应给幼儿提出明确的倾听要求。有时,教师可有意让幼儿重复别人说过的话,以此来了解幼儿的倾听,从而强调倾听要求;有时,教师也可以让幼儿找找刚才说过的话中有哪些好听的词语,以及讨论别人说得怎么样,以此来加强幼儿的评析性倾听能力。长此以往,认真倾听会逐渐变成幼儿的一种良好的习惯。

五、利用日常的专题语言活动给幼儿创造更多的语言机会。

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还可组织常规性的专题语言活动,选择一些从幼儿的认知和生活经验出发的、能激发他们内在的表达欲望的内容,让全体幼儿参与其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如“天气预报”、“周末趣闻、“报告新发现”、“小记者采访”、“学做广告和创编广告”、“故事大王比赛”、“午餐解说员”、“长篇故事续讲”、“续编故事”等都是幼儿喜爱的专题。这些活动中,幼儿的语言交流方式往往比较随意,环境比较自由和宽松。每个专题的开展可根据实际情况,每天一次或一周2-3次,可以持续一个月,甚至一个学期。像“报告新发现”这样的专题活动可以持续很长时间,幼儿特别感兴趣,因为他们每天的生活都在变化,每天的世界对他们来说都是新鲜的,他们有很多的新发现需要与人分享。

总之,语言教育应贯穿幼儿园所有的活动中。

第二篇:在班级管理中应注重个性教育

在班级管理中应注重个性教育

1.2 冯琳 李敏

传统的中国式教育强调严管、强调纪律,把“听话”当成是好学生的重要标准。因为一向强调顺从,使学生更内向,没有创造力,就出现了所谓的“高分低能”,这样的人才已经不适应时代的潮流。今天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是创新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因此,把个性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全面的张扬,是实施素质及教育的切入点,也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理想教育。

由于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的不同,学生的素质结构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素质在每个学生身上的不同组合便形成了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所谓“优等生”和“潜能生”,其实只是在某些领域的体现,并非绝对的层次划分。同时学生的个性具有可塑性和自主性,这就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了可能。

一个班级是由个性化的学生组成的集体,良好的班机氛围与环境的形成有赖于班级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而良好共性是在个性的基础上形成的,共性一旦形成,便反作用于个性,促进学生素质的进一步优化。

作为一个班主任,就应该从人的差异性出发,强调尊重个性,因材施教,把个性教育与整体教育有机的协调起来,鼓励先进,培育特长,使学生能够各显其能,各施其财,从而使班机集体内不同类型之间及单个的学生不同发展侧面之间形成优势互补。通常情况下,我们总是一味强调班机集体的功能,在班级管理中总是注重“班级的共性”,然后才是“个性”。这种班级管理要求每个学生时时刻刻与班级保持一致,班级管理成了以统一模式为主的准军事化管理,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因此,我们应倡导个性化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个性化不是否定整体,而是“面向每个个性化的学生”,在发展每个学生个性基础上,确定一个共同努力的目标,营造有正确集体舆论、齐心协力、团结互助的氛围与环境,寻求适合学生特点的民主管理手段,营造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良好空间。这就要求在班级管理中变以班主任为主体为以学生为主体,变强制命令为民主协商,变千篇一律为百花齐放,使学生在班集体中心情舒畅、思想活跃,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在班级管理中进行个性教育要做到以下几点:

1、尊重个性,民主管理。

尊重学生个性,创造“异质”集体,在班内形成“探究、争辩、断定”的自主空间,让学生自己辨曲直,明事理。

如在要求学生遵守校纪的前提下,不再硬性制定班规,而是让学生制定自己能够遵守的“个性准则”并学会不断修正;考试后不公布分数名次,却鼓励学生在同学中找一个竞争对手,明确目标,不断进步;实行干部轮流制,推行自由竟选、全班评议的方法产生各式各样的“领头羊”,改变以往班主任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的“保姆”形象,让学生树立自主自立的精神。

2、重视能力,培育创新。

鼓励学生善于发现、善于创新,注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各展其能、各施其才,使班级成为学生发挥能力的场所,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培养特长,发展特长,不放过任何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这样,过去在“分数高下”环境中的所谓“差生”都显示出了各种能力。

3、正确疏导,提高情商。

教育既要培养情感,又要教学生自己学会调适情感。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必须疏导学生的情感,提高班级人际关系的质量,是班级成为健康和谐的良好空间。我在班级管理中确立了“微笑、鼓励、公正、民主”的班主任工作原则,多给学生微笑,多给学生鼓励,建立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的民主关系,在处理班级工作时,尽可能的倾听学生的意见,使班级管理公正公平。

“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为此,我努力形成班内互帮互促的良好环境,我们开展班内学生间“劝学共进”活动。针对某些学生的不良行为,开展了“心连心”活动,使学生间互相尊重,平等互助,从而使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培养。

总之,尊重个性、重视能力、疏导情感,时时处处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又时时处处注意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就能使班机发挥“优势互补”的整体效应。

第三篇:班主任应注重挫折教育

班主任应注重挫折教育

某天的体育课上,全班学生正在为即将到来的跳长绳比赛做着最后的准备。突然,班长的一个失误中断了练习,有些学生纷纷投去异样的眼光,有的甚至说出了一些指责性的话语。当即,向来成绩优异,各方面表现都很突出的一班之长离开了队伍,独自躲在角落里抽泣起来。看到此情此景,不禁让我感觉到小学生的德育中太需要挫折教育了。

那么,究竟什么是挫折教育,它的成因又是什么呢?

挫折教育也就是抗挫折教育,或者叫“磨难教育”,它是指家长或教师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境,教孩子或学生去对待、克服,让他们在困难的环境中有勇气敢于面对困难,有机智应付困境和有能力解决难题,从而培养出一种迎着困难上的坚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现在的孩子大多养尊处优,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无忧生活。家长要钱就给钱,要穿就买新衣,要吃就买吃,真是含在嘴里都怕化了。试想,这么好的生活条件,就是孩子想要有面对困境的机会也难啊,因为一切所谓的挫折都早已被疼爱有加的父母扼杀在最初的萌芽状态了。这便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孩子们娇惯的性情,脆弱的心理,这种直接致使孩子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都比较差的后果是与家庭教育的不当有一定的关系的。还有一些自认为懂得挫折教育的父母认为,挫折教育就是批评、罚站、不给饭吃,与孩子对着干,让孩子服输等。这样的家长中有绝大部分是认为孩子的耐挫力差是因为家庭溺爱造成的,所以只要让他们吃点苦就能解决问题。其实这种强行措施的挫折教育不仅很难生效,往往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另外,由于受到高考的影响和压力,智育成为压倒一切的教育活动,尽管目前教育界大行素质教育,但不可否定的是学生更多的时间仍被学习文化知识,完成作业习题占据着。家长们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社会也急切希望他们成为栋梁,为国争光。于是,学生在校有教师压着,在家有父母盯着,闲暇时还有亲戚朋友把他们与别人比着、评着。而这一切都必须由一双稚嫩的肩膀去承担,由一颗脆弱的心灵去负载。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挫折教育,然而对于刚跨进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小学生而言,更迫切地需要在他们人生的初学阶段加强对他们在这一方面的教育。

如何采用恰当的方法来实施挫折教育呢?首先我们必须要认清挫折教育的某些特征:引导性,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心理还不成熟,在成长过程中势必需要教育者的引导,但教育者的引导也要根据不同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有的放矢地进行;渗透性,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时时刻刻都有可能遇到困难,所以挫折教育就该通过某些形式在突发时采用特定的方法去实施才有可能出成效,此外挫折教育还应该渗透在生活、学习、交往等多个层面;长期性,挫折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存在发生的可能性,当自我实现不能满足时就会产生挫折感,由此可见,挫折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的、长期的努力才能收到实际的效果,决不能急于求成;实践性,挫折教育不应只是一门理论课程,更应该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应该让受教育者在挫折实践中体验挫折,认识挫折,承受挫折,克服挫折,从而锻炼和提高自我的受挫力。针对以上四个特点,我认为挫折教育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帮助学生形成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

态度是指一个人对某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首先表现在小学生能勇敢地面对困难。有些小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不怕困难的,但假如遇到许多困难一齐突然袭来时就有可能会退缩。(班主任

www.xiexiebang.com)此时,教师就要引导好学生,教育他们直面困难,不要害怕更不应逃避,要以积极的态度迎难而上去征服它。记得歌德也曾说过:“你若失去了财产,你只失去了一点儿;你若失去了荣誉,你就失掉了许多;你若失去了勇气,你就把一切都失掉了!”这句话无疑是让学生鼓起勇气对待挫折的有力说服词。

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还表现在小学生不怕失败所造成的挫折。有些学生在考试前给自己定下了较高的要求,结果考试成绩一旦不如意便抱头痛哭,有的甚至做出更为偏激的事情。这样的例子说明无论做何事,不能只做成功的打算,不做失败的准备,这只会削弱对失败的耐挫能力,从而在失败后变得十分脆弱和不堪一击。作为小学生,面对挫折应该成为一个强者,认识到“失败是成功之母”,学会哪里跌倒就从哪里再爬起来,在失败时仍表现得像一个胜利者,继续向前。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强化心理素质。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又能让他们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发现自己是有才华,有智慧,有能力的个体,从而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日后敢于直面和解决困难的信心。同时,教师可设置一些有一定困难和障碍的情境,也可利用班队会等适宜的场合,适当进行挫折教育。应该让学生明白:挫折是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挫折是令人不快的,但不快程度及转化情况都是由自己控制的,产生挫折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这样,学生从小便能做好接受挫折的心理准备。此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勇于战胜挫折的榜样。提供的榜样类型有:一,中外名人中战胜挫折的典型范例。例如,忍辱不屈、发愤著史的司马迁;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张海迪等。二,国内著名同龄人中的模范人物。例如自造逆境、锤炼自己的赖宁。三,学生身边的同学榜样。用学校或班级里战胜挫折的同学榜样对学生进行教育。当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会从这些闪光的形象中获取勇气和力量。第四,教师应以自己良好的耐挫心理、坚强的意志行动为学生树立榜样。例如,组织班级参加比赛成绩不理想时,应坦然面对,不要垂头丧气或怒气冲冲、迁怒于学生,给学生以不良的影响。

三、鼓励克服羞怯心理,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学生的性格一般各有不同,有的偏外向,有的偏内向,有的则是双重性格。对于一些羞怯胆小的学生教师要特别鼓励他们多交朋友,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与其他同学交流、合作的机会,让他们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有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培养他们的友谊感、安全感,继而形成稳定和谐的人际环境。

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教育本身就不专属于学校或教师,它应该依靠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来实施,那么挫折教育也不例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给孩子一些决策的机会,比如:参与家庭大小事的讨论,解决邻里之间的小纠纷等等。如果孩子在这种解疑、体验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作为父母还要不忘多加赞赏和鼓励,例如“你处理事情的办法真好,连爸爸妈妈也没想到”。这样,父母放下身份与孩子一起面对困难,放手让他们凭自己的能力去解除困扰,时间一长,难道我们还会怕造就不出一个生活的强者吗?当然,社会作为一个大群体更应当关注小学生的挫折教育,不遗余力地配合好学校及家庭,为挫折教育的展开提供优越的条件,创造更佳的机会,让全社会的人都来关心学生的挫折教育,并竭尽所能为这项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总之,挫折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程,要想实施好这一工程,就得更新教育观念,端正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精心安排和组织好各类教育活动,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的开展各种挫折教育,使我们中国的青少年儿童成长为心理素质好,能力强,健康的人。

第四篇: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注重细节

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注重细节

福建省浦城县新华小学

季和林

曾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此言中的“小节”亦是指日常生活、行为习惯中的一些小事,指一些非常细微之处,也可以称之为“细节”。对于这一说法,我不敢苟同。因为我一直坚信,能成大事者必然会注重小节。如《一夜的工作》一文中所描述的“我”在和周总理吃完那所谓的“夜宵”站起来之后,不小心把小转椅的上部分带歪了,“我”并没在意,而周总理却走过来把它扶正,然后才去睡觉。转椅虽然歪了,可以第二天来扶正,但总理却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这一细节的描写,周总理那严谨的生活作风便使人一目了然;又如《凡卡》一文的第二小节中这样描述:“在写第一个字以前,他担心地朝门口和窗户看了几眼,又斜着眼看了一下那个昏暗的神像,神像两边是两排架子,架子上摆满了楦头。他叹了一口气,跪在作台前边,把那张纸铺在作台上。”这几句话对凡卡是什么样的心情,怎样东张西望,怎么叹气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就使我们从文中活脱脱地看到了凡卡,他仿佛是一只受到惊吓的笼中之鸟,惶恐万分而又无可奈何。从而也使我们很快理解到凡卡是生活在一个受虐待而提心吊胆的环境里。

在 日常生活中注意到语言行动的细节,更能体现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在写作的过程中注意到细节,更能增强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同样的道理,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也能注意到细节,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又应该注意到哪些细节呢?

一、倾听细节 时常有老师抱怨现在的孩子“个人主义”突出,上课不肯倾听。的确,倾听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然而,课上学生不能倾听,难道都是孩子们的原因吗?透过以下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细节,让我们反躬自问,或许能够找到答案。

这是课堂上一个“指名轮读课文”的环节,学生逐个朗读。在朗读前,教师提出了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其他小朋友注意倾听。”而教师在干什么呢?他在低头翻看着他的教案。或许这只是个细节,但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无意间表现出来的行为却表明自己并没有在认真倾听。这样的细节在现在的课堂里并不少见:学生读错了,教师没有发现;学生说话出现了明显的语病也不指出;学生答不到点子上,教师就打断„„凡此种种,都表明我们没有倾听,不愿倾听。

“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又有几位老师真正理解了教育家的这一哲言?

“教师是学生鲜活的榜样,教师耐心、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能对学生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教师倾听本身就是一种教育,优秀的教师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倾听者。教师有效的倾听,能给予学生激励和帮助;教师有效的倾听,更是师生间心灵的沟通。无须过多的对学生说倾听有如何重要,你的行为就是最好的示范。

二、指导细节

在课堂教学中,指导环节缺一不可,但指导过程中有些环节虽不起眼,但却常常决定一节课的成败。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教学《夕阳真美》,指导学生分角色读课文,他自己当爷爷,有意请一名男生当“奶奶”,而请另一名女生当“小孙子”,课堂气氛十分和谐。“性别错位”寓庄于谐,避免了尴尬局面的出现。但也有一位年轻的男教师在教学白居易的《草》时,也模仿于老师,请学生把这首古诗背诵给他听。但他没有注意到于老师“性别错位”的细节,而是直接对学生说:“就当我是你爸爸吧!把这首古诗背给我听听。”结果全场哄堂大笑,场面十分尴尬。又如到别的学校借班级上课时,为了要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如果说:“我想请几位朗读能力比较差的同学也来读一读这一段,哪些是朗读能力不好的同学呢,请你读一读吧。”这样的结果要么学生大声告诉你谁是本班的“差生”,使被“检举揭发者”面红耳赤;要么就是无人响应,而且表情惶恐,人人自危,惟恐老师叫到他的名字;即使被老师叫起来也是一脸的不情愿!在这种情绪状态下的朗读,效果可想而知。假如教师能注意到这一细节,换个方式,改教师提问为班长推荐(教师可先授意),这样被推荐的同学非但不会不情愿,反而会非常高兴,非常乐意。这样,不就达到预期的效果了吗?

三、辅助细节

现在许多教师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免不了会借助音乐等媒体来营造氛围。这样的镜头是大家经常见到的或是自己没有注意到的:乐曲悠扬地回响在教室里,学生沉浸在音乐的意境中,教师认为时间到了,“咔”的一声就关闭了录音机,音乐戛然而止,学生在刚刚营造的氛围中一下子“惊醒”了!这种苦心经营的情境氛围,毁于“咔”的一声,实在可惜。假如老师注意到这一细节,那么,又该如何结束音乐呢?我认为老师不妨在音乐中引入课文内容,然后将乐曲声由大慢慢调至到小,最后缓缓关闭。这样就避免了陡然关闭音响对情境和氛围的破坏。

四、提问细节

在教学中,教师会对学生进行提问,特别是在延伸拓展阶段,这就更加要求老师注意到提问的细节。如有两位教师在教学生学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文后,就采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提问,其效果也就不同。一个老师问:“同学们,学完课文,那你们想变点什么呢?”这时教室里静悄悄的,没人回答。这时,老师为了达到这一训练点,不得不又提示:“请先说我想变点儿什么,再说去干什么。”虽然如此,但举手的人还是寥寥无几,即使有几个人回答,说的答案也雷同。而另一位老师的问法是:“在夏天里,你最喜欢哪些可爱的动物、漂亮的植物呢?”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这时老师又问:“假如老师给你们一根魔棒,你可以想变什么就变什么,那你最想变成什么?然后去干什么?”学生同样都举起了小手。

同样一个训练点,老师不同的问话,学生回答却大相径同,原因何在呢?其实很简单,当学生有欲望表达,有兴趣表达时,他们才会畅所欲言。第一个老师的提问设计,让孩子感受到的分明是生硬的规则,于是孩子对说话产生了恐惧的心理,不敢大胆表达;而第二位老师的提问设计,则从孩子的心理出发,找准了孩子的兴奋点,充分激发了他们的表达欲望,从而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表达需要。再者,又巧妙地化解了难点,将表达的要求巧妙地融进了情境之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角色,于是孩子们个个愿说、想说,从而迸发了一句句灵动而诗化的语言。这才是真正的自由表达,真正的语言训练,只有这样的表达训练才会是轻松而高效的。

细节体现本质。看上去不起眼的细节,反映的是老师对学生心理特点的深刻把握,是对学生人格发自内心的尊重,同时也反映了老师丰富的教育素养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师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一个提问,一句话,一个举动,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并且提高处理教学细节的能力,是不容忽视的。

第五篇:语文教学应注重情感教育

语 文 教 学 应 注 重 情 感 教 育

清丰县双庙乡第一初级中学 张清 1539381828

现代教育理论指出,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知识的输出输入的认识过程,而且也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从根本上说,语文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将学生由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发现美、感知美、享受美的情感丰富的过程,这就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握课文作者的情感脉搏,而且要善于拨动学生的情感琴弦,使之产生共鸣,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一、创设情景,丰富学生情感

语文教材中状物写景的文章很多,看是写景,实则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听音乐、朗诵、口头描述等方法,引导学生眼观文字、耳听音乐、心游四方,学生的心神就会进入文中,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在教都德《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向学生告别的场景时,我先出示韩麦尔先生写完“法兰西万岁”两个大字的图片,要求学生图文对照,接着在理解的基础上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描述课堂上庄严肃穆的场景,描述韩麦尔的神态、语言、动作以及他内心的痛楚和期望,描述此时小弗朗士的心情和感受。课文写的虽是他国他人他事,然而通过移情的作用,却在学生心中奏响了爱国主义的最强音。韩麦尔先生向故土、亲人告别的令人心碎的场景,发生在19世纪的法国,然而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把这种情感移到学生身上,会使学生的爱国之火烧得更旺,爱

国之情更加强烈。

二、注重诵读,陶冶学生情感

中学生诵读一些优秀诗篇,对情感的陶冶、精神的升华,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是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意识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学中,充满激情的诵读,会使学生脑海里有情有景,进入深层次的感情体验。如:余光中的《乡愁》,这是一首意象丰富,脍炙人口的现代抒情诗。诗歌用了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手法,旋律流畅而又深沉,教师对学生提出朗诵要求,学生自会在充满激情的朗诵中体验到亿万炎黄子孙所共有的那种历劫不灭的思乡之情、民族之魂。此外,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达到情感的升华。如:教读夏完淳《别云间》中“毅魂归来日,灵旗空际看”的诗句时,我就引导学生回忆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并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加深了对英雄人物誓死不屈的决心、凛然不可侵犯的气节的理解。

三、思想交流,沟通学生情感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寻找争论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式的多角度思维,让学生不断地进行质疑、辩论,使课堂处处闪烁着探究、创新的火花。如:教学《愚公移山》一课时,针对“愚公应该移山还是搬家”的问题,学生积极展开辩论。我引导他们互换角色,进行换位思考,让学生明白既要善待自我,又要欣赏他人。让学生学会沟通,学会与他人交流,即使在交流意见时失败了,也做好“胜不骄、败不馁”的心理准备。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事。

四、写作实践,培养学生情感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蕴,语言文字的训练必须与情感的体验融为一体,实现二者的和谐统一,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情感的目的。

1、在课堂教学延伸训练中培养情感。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课文所教内容,进行延伸训练。比如教材中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让学生理解内容,从而产生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有效的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让教材激情传神,让作文真情感人,让课堂教学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

2、在作文专门训练中培养情感。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写作有情感内容的题材,借此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如:当震惊全国的汶川大地震的噩耗传来时,我组织学生观看教师、武警战士等组成的救援队伍发疯似的救人的图片,然后以“天佑中国,人间有爱”为题,引领学生理解生活的真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真情。

总之,情感教育是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让语文课堂成为激荡学生情感的海洋,让学生在学习中陶冶情操、愉悦性情,让学生在优美的祖国语言中滋润性灵、体验美丽。

参考书目: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史宁中 《走进新课堂》朱慕菊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傅道春 《怎样上好一堂课》李玉平

下载应注重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应注重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注重文本语言积累

    注重文本语言积累 ——走出庖丁解牛的误区,注重文本语言的积累。 云梦县隔蒲祥山中学 余国福 内容摘要:我们农村中学在全力打造语文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有些老师一味重视训练学......

    日常生活中简单口语

    1. I see. 我明白了。 2. I quit! 我不干了! 3. Let go! 放手! 4. Me too. 我也是。 5. My god! 天哪! 6. No way! 不行! 7. Come on. 来吧(赶快) 8. Hold on. 等一等。 9. I ag......

    日常生活中常用口语

    老友记中经典高频口语 1、I won’t let her go without a fight! 我不会轻易放过她的2、It could happen to anyone./ It happens to anybody./ That happens. 谁都可能会遇......

    预防妇科疾病要注重日常生活细节!

    预防妇科疾病要注重日常生活细节!预防妇科疾病要注重日常生活细节!妇科疾病是女性健康的一大杀手,严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给女性带来种种困扰。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疾病的预防工......

    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本站推荐)

    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情感体验 国家学校:骆大章 我是一位十足的金庸迷,对于金庸大侠笔下所勾勒出的英雄豪杰,渲染的情短流长无不赞叹。刚记世便被一部《射雕英雄传》所吸引,之后......

    浅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培养

    浅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培养 浅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培养 【摘要】一方面,幼儿时期是语言表达能力的萌芽时期,在该时期,幼儿的可塑性高、好奇心强且具......

    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应注重四性

    党建工作调研文章之一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应注重四性近几年来,大安市纪委注重“四性”,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工作,使宣教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一、内容注重针对性针对目前一些党员干部......

    班主任应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论文(本站推荐)

    班主任应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文/年玉峰班主任是我国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权小却贡献多,又十分辛苦。而班主任又是学生的精神导师,班主任对学生的精神指引,不是简单地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