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生命科学和未来10年之后的研究热点

时间:2019-05-12 17:01: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前生命科学和未来10年之后的研究热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前生命科学和未来10年之后的研究热点》。

第一篇:当前生命科学和未来10年之后的研究热点

当前生命科学和未来10年之后的研究热点

摘要: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用于有效地控制生命活动,能动地改造生物界,造福人类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当今在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基础自然科学。生命科学是系统地阐述与生命特性有关的重大课题的科学。支配着无生命世界的物理和化学定律同样也适用于生命世界,无须赋于生活物质一种神秘的活力。对于生命科学的深入了解,无疑也能促进物理、化学等人类其它知识领域的发展。正文:生物信息学作为当今生命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平台技术,其两大主要任务,即发现致病基因、阐明生命发育进化规律和对海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已经逐渐逼近生命科学研究的纵深,并开始有所收获,正在成为后基因组时代生命前沿科学研究中解析海量数据的最佳工具。

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组学研究也是当代生命科学的前沿热点。随着被誉为解读人类生命“天书”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功实施,人类已初步掌握了自身的遗传信息。为了真正破译、读懂这部“天书”,各国科学家随即将生命科学的战略重点转到以阐明人类基因组整体功能为目标的功能基因组学上。蛋白质作为生命活动的“执行者”,自然成为新的研究焦点。以研究一种细胞、组织或完整生物体所拥有的全套蛋白质为特征的蛋白质组学自然就成为功能基因组学中的“中流砥柱”,构成了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战略制高点。

功能基因组: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已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在这个时代,生命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功能基因组学,包括结构基因组研究和蛋白质组研究等。尽管现在已有多个物种的基因组被测序,但在这些基因组中通常有一半以上基因的功能是未知的。目前功能基因组中所采用的策略,如基因芯片、基因表达序列分析(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 SAGE)等,都是从细胞中mRNA的角度来考虑的,其前提是细胞中mRNA的水平反映了蛋白质表达的水平。但事实并不完全如此,从DNA mRNA 蛋白质,存在三个层次的调控,即转录水平调控(Transcriptional control),翻译水平调控(Translational control),翻译后水平调控(Post-translational control)。从mRNA角度考虑,实际上仅包括了转录水平调控,并不能全面代表蛋白质表达水平。实验也证明,组织中mRNA丰度与蛋白质丰度的相关性并不好,尤其对于低丰度蛋白质来说,相关性更差。更重要的是,蛋白质复杂的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或迁移、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等则几乎无法从mRNA水平来判断。毋庸

置疑,蛋白质是生理功能的执行者,是生命现象的直接体现者,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将直接阐明生命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的变化机制。蛋白质本身的存在形式和活动规律,如翻译后修饰、蛋白质间相互作用以及蛋白质构象等问题,仍依赖于直接对蛋白质的研究来解决。虽然蛋白质的可变性和多样性等特殊性质导致了蛋白质研究技术远远比核酸技术要复杂和困难得多,但正是这些特性参与和影响着整个生命过程。

干细胞:干细胞研究更是当代生命科学的前沿热点。干细胞(Stem Cells)是一类未分化的细胞或原始细胞,是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干细胞可以分化成机体内的多功能细胞,形成任何类型的组织和器官,以实现机体内部建构和自我康复能力,由于干细胞具有特定的分化潜能,表现其全能性、多能性和专能性,近几年来世界各国科学家对干细胞的临床应用研究已取得很大的进展。干细胞是目前细胞工程研究最活跃的领域,随着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进一步深化,这项技术将会在相当大程度上引发医学领域的重大变革,它已成为 21世纪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热点。造血干细胞是最早发现,研究最多和最先用干治疗疾病的成体干细胞,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干细胞只属干造血系统,随着干细胞的不断深入研究,近年来,几乎在所有组织中都发现了干细胞,干细胞生物学和干细胞生物工程已成为继人类基因组大规模测序之后最具活力,最有影响和最有应用前景的生命学科。在我国,党和政府也十分重视并大力支持有关研究院所与学校积极开展这项研究工作和成立专门研究干细胞基地,已在北京、上海、天津分别成立干细胞研究中心。近年来北京大学、协和医科大学、上海二医大和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单位在造血干细胞研究和成体干细胞建库等方面已有相当的基础,并积累了大量经验,相信我国的科学家在不久的将来,在干细胞生物工程研究上必将取得辉煌成就。另外,在全球的干细胞生物工程研究中,由干胚胎干细胞来源干人类胚胎,必然会遇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制约与争论,因此,有些国家对于是否支持干细胞的研究,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然而随着干细胞生物工程研究的不段深入与发展,相信这些问题都会得到的妥善解决。

细胞凋亡:近年来,有关细胞凋亡的研究飞速发展,并有所突破。对caspases 系列的研究将更深入,caspases 上游基因和下游的作用底物及各种协作因子将一一被阐明。促caspases因子和拮抗因子将制成药品推向市场,由于对有关疾病产生细胞凋亡机制的深入了解,并找出其特异性,可应用于疾病的防治,成为治疗学新领域。因此,细胞凋亡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将有广阔的天地。

miRNA:miRNA在细胞分化,生物发育及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

挥巨大作用,越来越多的引起研究人员的关注。随着对于miRNA作用机理的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以及利用最新的例如miRNA芯片等高通量的技术手段对于miRNA和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将会使人们对于高等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网络理解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这也将使miRNA可能成为疾病诊断的新的生物学标记,还可能使得这一分子成为药靶,或是模拟这一分子进行新药研发,这将可能会给人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手段。

基因芯片:基因芯片技术是伴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而发展起来的生命科学领域里的前沿生物技术。它最显著的特点是高通量、高集成、微型化、平行化、多样化和自动化。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基因芯片技术也在不断完善、成熟,并广泛运用于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生物能源: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世纪,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经济发展的趋势所在.面对化石能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污染,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曙光.生物能源作为可再生,污染极小的能源,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必将为21世纪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注入强大的推动力.展望:生命科学研究不但依赖物理、化学知识,也依靠后者提供的仪器,如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蛋白质电泳仪、超速离心机、X-射线仪、核磁共振分光计、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等等,举不胜举。生命科学学家也是由各个学科汇聚而来。学科间的交叉渗透造成了许多前景无限的生长点与新兴学科。美国《科学》杂志评出了 2010 年十大科学突破,其中生命科学就占了八项,这足以说明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速度。

第二篇:当前农村信访热点难点问题研究

当前农村信访热点难点问题研究

XX县是一个以传统农业为重的县域,90%的人口为农民,尽管近年来,随着党中央一系列惠农惠民政策的实施,国家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农民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然而城乡收入差距的加大、社会管理滞后等客观原因,及部分农民“有事就上访”的主观思想,农村信访群众仍然活跃,农村信访问题仍然较多。为妥善解决农村信访问题,在认真分析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的基础上,我县就此专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讨论。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五年来农村信访总体情况

农村信访工作面临着“四大挑战”:一是随着群众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表达合理诉求的范围更广、领域更宽,信访工作量越来越大,信访稳定任务相当繁重。二是各类经济纠纷和社会矛盾相互交织、错综复杂,解决起来难度明显增加。从群众反映的问题看,涉及多方利益的跨领域、跨部门的问题明显增多,如涉法涉诉、土地纠纷类案件,占到信访总量的40%,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社会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三是引发群体性矛盾的不安定因素仍然存在。当前我们正处在经济社会的转型期,利益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在这种情况下,做决策、办事情稍有不慎,都有可能引发群体反应;加上各类历史性遗留问题,部分特殊利益群体极容易形成集体上访、越级上访。四是部分党员干部宗旨观念淡薄,群众观念不强,对群众的合理诉求漠不关心、充耳不闻,推诿扯皮,久拖不决。

据统计,2007年以来,XX县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4028件10507人,其中受理农村信访2722件7880人,约占信访总量的67.6%、信访人数的75%。从信访构成来看,农村信访问题34.2%为来信,65.8%为来访;30.3%为个人信件,5.9%为联名信,55.6%为个人访,10.2%为集体访;初信初访占81.6%,重信重访占18.4%。从信访人群来看,农村信访群众多为男性,年龄层次多为22岁-65岁之间;政治面貌多为群众,党员约占信访人数的5%。从变化态势上看,农村信访量始终处于高位运行状态,信访人数逐年攀升:2007-2011年,农村群众分别来信来访481件1208人、498件1459人、520件1586人、559件1617人、664件1810人。

***2001000农村信访件数(件)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

2000******4002000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农村信访人数(人)

二、农村信访主要内容

农村信访问题主要集中于村务财务公开、基层选举、土地承包、土地征用、干部作风、宅基批划及纠纷、涉法涉诉、优抚救济和其他等九个方面。

30.0%25.0%20.0%15.0%10.0%5.0%0.0%比例村务财务公开基层选举土地承包土地征用干部作风宅基问题涉法涉诉优抚救济其他

一是村务财务公开问题,约占农村信访总量的28.6%。主要表现在,群众反映要求村两委公开村庄工作明细、村干部工作目标公开、重大决策公开、“三资”(即集体资金、集体资产、集体资源)收支管理情况、财务收支情况、农民负担情况、计划生育管理情况、优抚和救灾救济款物发放情况、使用土地和宅基地审批情况、集体土地、集体经济项目承包和经营情况、电费水费收缴使用情况等。

二是基层选举问题,约占农村信访总量的20%。此类信访问题广泛存在于全县各个乡镇、绝大多数行政村,多反映村干部换届选举中程序不合法、违规操作,贿选、“买票”,不讲民主等问题,采取写信与人访相结合的方式。写信反映问题时交织反映基层干部工作作风及经济问题、来访时三五成群或动辄几十人,有信访时段集中、信量大、联名信多、易发生集体访和重信重访大的特点。

三是土地承包问题,约占农村信访总量的16.2%。主要反映承包地、机动地、人口地调整,及集体土地(包括林地、滩地等)发包问题,此类问题处理不彻底极易形成信访积案。具体有:(1)土地调整纠纷。如我县詹店镇某村村民何某自1997年起就多次反映1989年其家的13.5亩承包地被村委调整给李某,后自己开垦的31亩滩地被该村第六村民小组占用,其多次向村委、乡政府反映,该13.5亩承包地和31亩滩地至今未归还等问题,由于该信访事项年代久远,相关村民的土地承包证、土地使用证等证书遗失,时任村委干部死亡等问题,事实无法判定,县、乡调解意见得不到涉事村民同意,致使信访人久访不息,造成信访积案。(2)出嫁女儿户籍未迁出而承包地被收回。农村中大多存在着出嫁女儿不分地的“村规民约”,如我县乔庙乡某村女村民千某2003年出嫁到龙源镇某某村,其户籍未迁出,但某村以其已出嫁为由将其承包地收回并调整给本村新增人口,而某某村以其户籍未迁入为由拒不为其分配土地。(3)个人承包地土地使用权被侵占。如我县大封镇某村村民杨某因地边问题与村民赵某发生口角、打架,后赵某趁村民小组调整土地之机将地边挪移40公分,占用杨某0.2亩土地,经过多次调解,赵某仅同意归还0.1亩土地,致使杨某多次信访。(4)集体土地被村委私自外包等问题。如我县北郭乡某村村民近百人来县反映该村村委在未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未张榜公告的情况下,擅自将该村50余亩滩地发包给大封镇某村村民苗某,且该村村委与苗某签订了期限为20年的土地承包合同,引发村民不满继而上访。

四是土地征用问题,约占农村信访总量的11.8%。包括重点项目占地征地及企业占地等问题,具体有征地程序不合法(相关审批手续缺失、未开展风险评估、被占地村民未多数同意等)、占地赔偿标准低、赔偿未足额兑现等情况,此问题主要存在于项目及企业所在地。如我县一大型造纸厂占用某村70亩耕地建厂,由于占地赔偿与城区附近相比标准较低,被占地村民不同意,于是频频到有关部门反映情况。

五是干部作风问题,约占农村信访总量的8.8%。当前,有相当一部分农村信访案件是因为基层干部决策不民主、处事不公、暗箱操作、作风粗暴引发的。

六是宅基问题,约占农村信访总量的6.9%。主要表现在宅基权模糊,建房纠纷,以及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宅基地暂停审批等情况。如我县新农村试点龙源镇某村自2010年暂停申请宅基地,该村杨某三个儿子相继成家,因没有宅基地,四户住在一个小院内,家庭琐事引发矛盾口角,一家人苦不堪言。

七是涉法涉诉问题,约占农村信访总量的3.9%。如我县三阳乡彭某儿子因打架伤人被控故意伤人成立,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入狱,其认为法院判决不公,上诉至市中院,中院维持原判,彭某频频上访反映法院工作人员受贿等问题。

八是优抚救济问题,约占农村信访总量的2.8%。当前农村存在一部分无儿扶养的老弱孤残、年老多病的退伍军人和军烈遗属及家庭特别困难的妇女儿童,他们大多无劳动能力、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或生活来源不稳定,只好到信访部门求助。

九是其他问题,如医患纠纷、交通意外死亡、伤害赔偿等问题,约占农村信访总量的1%。

三、农村信访主要特征

综观当前农村信访,主要呈现出“五多”特征:

一是集体信访多。2007年至2011年,23.4%的信访量为联名信和集体访,且呈逐年上升趋势。2007-2011年,农村联名信分别发生21件、33件、49件、52件、63件,农村集体访分别发生32起456人、35起492人、40起671人、53起898人、84起1054人。发生集体访的多为涉土纠纷或干部选举问题。

二是重复信访多。农村信访群众大多文化程度不高,来信来访时情绪激动,要求诉求立即查清、落实,时限要求紧,而信访案件办理有一定的程序,其不耐等待,一再致信或上访催促案件尽快查处,造成重复信访。

三是越级信访多。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农村信访群众大多认为“官官必相护”,对基层政权组织;二是农村信访群众对基层干部依法办事、廉洁高效的工作作风和工作能力不够信任;三是长期以来存在着“唯上、唯大”观念,40%来县信访会发生越级访,致信上级人大、政协、信访部门及党委、政府机关或人访。

四是择机信访多,多为涉土、干部作风等问题。信访群众往往在元旦、春节、国庆、党的全会、省市“党代会”等重要敏感时期,到首都、省会或国家重要机关信访,错误地认为这样可以引起上级有关机关和部门的高度重视,借此对基层党委、政府施加压力,促使问题尽快解决,或个人利益诉求得到满足。

五是无序上访多。发生无序上访的多为意外事故死亡、涉及群体利益的土地纠纷等问题。近年来,农村上访者的过激行为时有发生,轻则吵闹、哭诉、静坐,重则扯横幅、围堵机关大门、拦截主要领导等等,且情绪异常激动,拒不接受有关部门的劝阻和调解,提出过高要求。五年来,共发生到天安门上访10余起,省委、省政府上访近20起,围堵市政大厦事件20余起,围堵县委、县政府大门近30起,造成我县信访工作十分被动。

四、产生农村信访的主要原因

农村信访问题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归根结底是民生问题,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社会管理不健全,人民素质与当前社会发展不协调都可能引发信访问题。

(一)管理机制存在漏洞 一是职能管理不到位。

1、部分职能部门履行职能不到位。如农村宅基地确权不明,规划不合理等问题严重。(1)历史遗留下的土地权属纠纷,情况复杂、涉及面广,处理起来难度较大;(2)乡(镇)、村及有关部门在安排宅基地、审批建房时把关不严,没有深入农村察看,对实际情况不了解,只是按程序批办手续,影响了相邻关系,引发矛盾;(3)部分村规划不明确,宅基地权属、面积模糊不清,村民之间有争议;(4)部分农户未经批准就擅自在自留地或抢占他人宅基地建房,造成违法占地,由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只有查处权而没有强制执行权,申请法院执程序繁琐且具体执行起来也很困难,致使宅基纠纷得不到有效遏制;(5)对村民反映的问题调处不力或不及时,致使问题久拖不决。

2、信访工作导向不够鲜明。部分乡镇和单位对稳定工作不重视,单方面注重经济发展,没有真正将工作精力放在化解矛盾、维护群众利益上,没有处理好发展与人本之间的关系。发生信访问题时,消极处理,存在拦访、截访,拿钱销访的情况,增大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隔阂。

二是干部管理不健全。

一方面是乡(镇)党委、政府的原因:有时纵容维护村干部,处理一些问题时,偏听偏信村干部的意见,不愿到群众中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的意愿,不能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处理问题,甚至怕得罪村干部,以后的工作不好开展,以致在一些问题上无原则地迁就,不到万不得已不处理,对村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过于宽松。

另一方面是村干部的原因。(1)少数村干部的思想素质不高,办事不公道,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自己谋私利的工具。如在农户申请建房时卡、要,从中谋利,在土地承包、处理村民宅基纠纷时,不公正、不公平,为政不廉、办事不公。(2)村干部工作作风简单粗暴,民主意识不强。一些村干部在工作中,不讲究工作方式方法,不善于做群众思想工作,对有抵触情绪的群众,往往采取压制的办法,个别村干部家长制作风严重,个人说了算,留下隐患,激化了干群矛盾。(3)村级财务管理混乱、不规范,不公开或虽公开但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监督,特别是征地补偿方面,群众对收支产生怀疑和猜测心理,导致干群之间互不信任、产生隔阂。

(二)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主要是农村民主法治监督管理不到位。随着法制的健全,村民民主法治意识的不断增强,农村依法自治的要求也越来越明显,但在实际中离法治的民主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当前农村的信访问题与缺乏基层民主法治管理有很大关系,如村务问题,虽然明确规定要实行村务公开,但公开内容过于简单,时间不定期,甚至不公开。一些重要决策往往不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民主议事制度形同虚设,这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村民的利益。民主法治监督管理不到位与村民逐步增强的民主法治意识产生矛盾,也是造成许多信访问题的原因之一。

比如农村土地承包缺乏必要监督。(1)村干部不履行民主议事程序擅自对外发包土地,一次性收取多年承包费,透明度低,损害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利益;(2)合同履行过程中常常因村委会负责人更换,新班子对老班子订立的合同不满意,否认原合同的法律效力,私自变更合同条款或对标的物重新发包;(3)承包合同不规范,条款不完善,给村民、村干部和承包者留下了矛盾隐患;(4)村干部和部分基层工作人员对“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土地政策认识不到位,擅自违法调整农户承包地。

(三)社会保障制度滞后

一是医疗救助体系不完善。一方面,农村医疗资源少,医疗水平较低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农民有病没人医、医了治不好,造成农民对乡村医疗不满,且极易发生医患纠纷。另一方面,农民收入水平普遍有限,在一些大病重病面前,部分农民无钱医治、无力医治,而国家相应的医疗救助规定的条件,农民不知情或不符合相关规定,从而得不到救助,有病无所治、无从治,造成农民只能借由信访渠道寻求政府救助,而这仅仅是经济上的救济,难以根治。

二是贫困救济及优抚救济范围较小。当前农村存在一部分生活水平低下、老无所依的人群及鳏寡孤独,基层党委、政府及村委经济能力有限,从经济上给予帮助和救济时间长远则力不从心,而国家对此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没有更深入地进行帮助,造成农民只能借由信访渠道寻求政府救助,而这仅仅是经济上的救济,难以根治。

(四)人民素质有待提高

一是部分群众考虑问题不够客观,往往以个人、小团体或宗族的利益出发,一旦达不到自己的愿望,就产生不满。同时,明辨是非的能力差,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二是部分群众在自古有事就上告上访的“传统”意识下,法制意识淡薄,遇有不公正的事或个人权益受到损害的情况,首先不是立即向有关部门报案检举、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仲裁或拿起法律武器,而是涌入信访部门。

三是部分群众群众关心集体的意识不够强,对村干部的一些错误做法不愿、不敢指出,缺乏同不良现象作斗争的习惯和勇气,助长了一些素质差的村干部的违法乱纪。

五、预防和化解农村信访问题的建议

要想预防和化解农村信访问题,就要正确处理谋求发展与承受能力的关系、经济与民生的关系,主要在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下工夫,让发展成果惠及全民,共创和谐社会。

(一)源头防范,提前预防,减少矛盾

一要深入推行政务公开。把“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作为维护农村稳定的治本之策,严格落实村务财务公开制度,规范各项决策程序,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村不安定因素。抓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贯彻实施,推行行政权力阳光运行,由结果公开向过程公开转变,从源头上杜绝腐败现象,增强政府公信力和号召

2***819-

第三篇:当前社会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

当前社会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

杨建华 姜方炳 尹鸽 发布时间: 2009-02-22 08:00 光明日报

当前,社会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领域:社会结构变迁与社会分层研究、社会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和谐社会研究、社会组织与社会政策研究、社会建设与社会质量研究。

社会变迁与社会分层研究

社会变迁与社会结构研究历来是社会学的重要研究主题之一。在中国,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现代化快速发展,社会结构急剧变化,新的社会利益关系格局也逐步形成。社会变迁及社会结构和利益的分化会不会导致社会不同群体的对立和冲突,日益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从总体上说,近年来学界关于社会变迁和社会结构分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社会变迁与现代化研究

一般社会学的理论从古典学者那里开始,一直研究有限的几个基本问题:社会秩序是如何维持的?内部的和外部的变迁是如何实现的?社会成员如何为其生存和人类再生产获取资源?社会变迁理论就试图研究并确定社会的内部与外部变迁,社会变迁的实体、动力、规律、单元、层面,社会变迁的初始动因、基本前提、一般形式、实际过程、具体途径等。社会变迁理论还试图研究、确定社会变迁的维度,如速度、深度、方向和可控制性,以及能够改变原有制度的外部和内部的变革力量,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关联。近几年,学界对这一问题关注较多的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国家和区域发展、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增长收益的分享、全球化与文化的多样性等。一些中青年学者还从新的视角来研究社会变迁与现代化,如从社会分化与整合的角度、非常规行动视域、社会化小生产理论框架建构等研究分析了社会变迁及中国现代化问题。

2、中国社会结构转型与社会分层的特有机制

对这一论题的探讨,相关研究在理论取向和解释逻辑上呈现出基于不同学术范式背景的差异。学者李强引入国家政策变量分析它对分层机制的作用,认为影响社会分层的具体机制有三个层次,依次是“基调理论”、“大的政策原则”、落实具体的政策。李路路认为中国的市场化转型导致社会阶层结构的变革,由“决定性”转向“交易性”。孙立平认为当前中国社会各阶层尤其社会上层与下层之间出现了结构性“断裂”,同时,他还认为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形成成为社会变迁或社会转型过程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他学者则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流动的规模、速度和流动机制等方面,认为当代中国社会的结构转型和阶层分化机制并非如此简单。

3、社会中间阶层的崛起、特征与社会功能

社会阶层结构的中间部分即中间阶层是学者们广泛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关于中间阶层的社会学研究几乎都是围绕中间阶层的理论界定、中国社会中间阶层的存在与发展及其构成特征等问题展开的。学者李培林、张翼以收入、职业和教育作为三个基本维度,对中国当前发展阶段的中产阶级规模以及中等收入者的规模进行了测算,并比较了“客观中产”和“认同中产”在社会态度一致性上的差异。但这个所谓中产阶级,学界目前认为并不是一个具有统一的社会态度和行为取向的“阶级”。一些学者认为分层研究在对当前中国的现实进行解释时有其优势,也有其不足。例如,学者冯仕政就从阶级分析和分层研究两种范式的内在逻辑出发,结合改革以来中国社会形势的变迁,回答了为什么要重返阶级分析的问题。

社会学理论和研究方法

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是社会学学科发展的基础。中国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建构,目前还处于翻译引进与研究并重阶段。近几年来,中国社会学界在费孝通先生倡导的“文化

自觉”思想的引导下,有关建构本土社会学的理论自觉愈益明显。因此,在全球化的时代坐标里如何挖掘、总结“中国经验”,推进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创新、发展,成为当前社会学研究涉及的重要论题。

1、社会学理论上“中国经验”的挖掘与总结

在学界,“中国经验”最初只是一些文化学者作为一个基本概念提出来的。真正把“中国经验”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并上升到理论高度则是社会学者致力于社会学本土化的结果。李培林教授先后发表的《东方现代化与中国经验》、《现代性与中国经验》等多篇重要论文,对这个概念的理论特性做了明确界定,对其历史内涵也做了系统阐释,并且通过分析中国经验与东亚现代化和全球化之间的关系,探究了中国经验的特殊性与世界现代化规律的普遍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其他社会学学者也从不同角度、特定领域出发,注重挖掘现代化理论的中国知识元素。

2、社会学本土化研究的倡导

本土性是学术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学术科学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一场世界性的运动。所谓本土性的价值取向,其实质就是要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社会现实和社会问题,通过这种研究,能科学地描述和解释中国的社会现实,解决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社会问题,预测中国社会发展的前景,并能检验、修改、补充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丰富国际社会学的知识体系。中国社会学者大都坚持认为,从西方导入的社会学要在中国生根、发展,必须要将中国社会文化特征和民族性容纳到社会学里,必须创立与中国国情和社会文化相吻合的社会学,必须以服务于中国社会及中国社会大众为根本目的。这种价值取向保证了从西方导入的社会学在服务于社会需要中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它通过对社会现实迫切问题的思考或解决,结合到中国的社会实践中,并围绕中国现代化的实际进程和实际需要而向前推进。

3、社会学研究方法上的反思与推进

社会学在中国属于舶来品,基于历史和现实的因素,现阶段中国社会学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主要还是通过译介的方式从西方引入,在具体研究过程中往往落入西方理论的窠臼,比附现象较为普遍。但综观近几年发表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学方法论研究的前沿已经推进到社会学研究中的主客体关系问题、“社会事实”的认知问题、在认识论层面如何正确把握社会学研究实质的问题,以及方法论立场反思等领域。这种推进实际上是通过对目前社会学研究普遍采用的一些方法论和具体方法的反思来实现的。归纳起来,在社会学研究方法的问题上存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目前中国社会学经验研究普遍采用的问卷调查方法的方法论基础是实证主义,这实际上是对自然科学及其研究范式的仿效,忽略了社会过程与自然过程之间的本质差异,因此具有局限性。我们在具体开展这种研究的过程中,确实不能把社会现象研究化约为自然现象研究。第二,深度访谈也是近年来中国社会学界越来越多地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本质上是一种在收集研究资料的同时展开对访谈对象的言语及其在访谈语境中有意无意地表露的行为的真实意义进行理解的过程。为此,研究者需要暂时搁置自己的知识与立场,通过交谈进入被访者的日常生活;同时还要随时保持反思性的观察力,以便能够发现并追问与被访谈者相关的问题与事件的真相。第三,我们的社会学研究往往是用西方的理论尺度裁剪中国的具体经验事实,这容易使研究陷入情景误置的陷阱,跳出陷阱的途径之一是寻找适合探索转型逻辑的社会学理论和方法。

和谐社会研究

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命题,我国社会学界对和谐社会研究便给予了极大关注,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进行了认真探讨,形成了不少有价值的学术观点。社会学者陈光金、吴忠民、周全德等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认为当前中国社会学围绕着和谐社会的界定、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问题及和谐社会研究的生长点等论题,展开了广泛研究。

1、对和谐社会内涵及特征的理论界定

学者们认为,社会学界主要是从其内涵和特征两种角度对和谐社会进行理论界定。在内涵界定方面,如今社会学界已达成共识,即社会和谐包括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和谐、人自身关系的和谐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而其中人自身关系的和谐是其他两种关系和谐的基础。在特征方面,学者们有物质与精神协调发展、社会结构合理、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公正有序、社会事业发达、社会保障完善、生活方式文明化、各阶层人民有共同理想和信念等多种提法。从精神实质上看,所有这些提法与中央提出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建设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相吻合的。

2、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从必要性来说,学者们认为,我国社会达到初步小康水平后已进入一个矛盾凸显的高风险期,如何防止拉美陷阱及杜绝苏东危机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题中应有之义。从可能性而论,陆学艺强调的“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社会结构已得到国内学者的普遍认同,政府与公共社会的沟通与协调逐步加强,民主、富强、公正、和谐、自由等价值理念已逐步被融入社会决策主流,和谐社会将逐步从一个理论上的蓝图演变为生活中的现实。

3、影响社会和谐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方略

社会学界普遍认为,社会结构的不合理与社会关系的不和谐、社会制度改革与社会政策创新的滞后、社会失范和社会价值迷失这三者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主要问题。对此,李强、陆学艺、周晓虹等学者主张以构造合理社会结构、调整国家与社会关系、创新社会体制和社会政策作为手段,去化解和消除那些不利于建设和谐社会的负面因素。具体地讲,就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调节好收入分配、建构公共服务型政府、提升弱势群体融入社会的能力和机会,等等。

4、和谐社会研究的生长点

学者们认为,由于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战略任务和一个历史过程,所以可以肯定,和谐社会研究将会在较长的时间里成为一门“显学”。就目前来看,和谐社会研究的重要生长点包括这样一些方面:社会整合机制研究,社会公正研究,社会管理研究,社会阶层研究,社会流动研究,劳资关系研究,利益协调机制研究,社会组织研究,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社会政策研究,民意表达机制研究,社会基本价值观研究,等等。

社会组织与社会政策研究

1、社会组织研究

社会组织是相对于国家政权组织与市场经济组织而言的,是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利益表达的组织化形式,也是现代公民社会发育成长的重要依托;对其进行恰当的社会定位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国诞生了各类非营利组织,社会组织理论和实务研究异常活跃。相关学者除了继续探讨社会组织的性质、作用等问题之外,还针对各类社会组织的定位和功能展开具体研究。学界普遍认为,社会组织的发展及其社会服务职能的发挥,是对国家社会管理的参与,起着在国家与公民之间传承社会政策、反映公民意见和需要的传导机制作用,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农村各种专业协会,一直是社会组织研究的重要对象。

2、社会政策研究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政策的概念和应用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我国,经过多年的探索,社会政策“摆脱了被动应付矛盾和问题的阶段,步入了在矛盾凸显的发展阶段而能引致和谐的佳境”,创造了在矛盾凸显中引致和谐的中国特色的社会政策。目前中国的社会政策研究包括应用社会政策研究与社会政策理论研究两大领域。

应用社会政策研究是中国社会政策研究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应用社会政策研究关注面更为开阔,分析视角也渐趋多维化。传统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向着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发展、教育、医疗、住房等多领域拓展;政策过程、公共财政、公共服务、公共管理与经济发展等都成为社会政策分析的重要视角。另外,就业、教育、卫生、住房等社会事业的改革目标和方向也是近两年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其中,核心问题是这些领域是否应当市场化,应当如何理解近年来这些领域出现的种种弊端。目前学界还未形成相对一致的观点,但总体说来,中国社会事业改革的总体方向应当是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确保社会公平与分配正义。

社会政策理论研究聚焦于社会政策范式与社会政策性质解释两个方面。关于社会政策的范式,资产建设成为主要的思考方向。关于这一点学界总体说来有两种观点:一是应将社会政策看成一种社会投资行为,注重人力资本投资是发展型社会政策的理论精髓;二是中国需要借鉴国际上资产建设型社会政策理论,以公共援助促进人们尤其是农民及其组织和社区形成并扩大其资产。关于社会政策性质的理论阐释,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取向:或者从文化和阶层视角进行社会性探讨,或者从构建和谐社会出发进行功能性研究,等等。这些探讨丰富和拓宽了社会政策的理论思考和理论研究的方向。

社会建设与社会质量研究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了社会建设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要求,并把一系列关于社会建设的概念第一次写入中央文件,把社会建设作为“四位一体”的其中“一位”,这对中国的社会学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鼓舞。目前学界对社会建设的探讨主要集中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1、社会建设的理论思想

学界在对社会建设的内涵与内容、原则与目的探讨上,普遍认为社会建设是从社会所处的现实发展阶段出发,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在社会领域从事的各项建设。其主体由政府、社会组织(包括非政府组织)及公民构成,其原则是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其目标是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其内容包含了社会结构的调整与建构、社会流动机制建设、社会组织建设、社会阶层利益关系协调机制建设、社会事业建设、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社区建设、社会安全体制建设与社会管理体制建设等9个方面。

2、社会建设的实践进程

社会建设实践包括多个方面,其中,近年来中国社会尤其是农村社会的发展获得了难得的机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和中央政府先后实施的一系列支农惠农举措不仅对农村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也引起了中国社会学界的广泛关注。社会学界对与新时期农村建设密切相关的领域如农村土地制度、社会保障、社会资本、文化传统、乡村治理、村民自治及城乡关系等问题展开了广泛研究。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三大关系上,即城乡关系、国家与农村社会的关系以及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社会质量虽然与社会政策、社会建设的研究紧密相关,甚至只是社会政策、社会建设研究的一个方面,但是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日益成为一个重要而又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社会学界关于社会质量的研究,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有学者有所涉足。但是,从研究成果和学界的关注度来说,2004年以前有关社会质量的研究一直处于一种低迷状态,有所涉及的也大都是经济学界的学者。但是,从2004年开始,社会质量研究越来越受到社会学者的关注,特别是2008年发生的三鹿奶粉等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社会质量的研究更是引人注目。

(作者单位: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第四篇:生命科学进展研究心得

生命科学研究进展报告会心得

通过对生命科学进展这门学科几天的学习,我对新世纪的生命科学的发展和研究动态有了大致的了解。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用于有效地控制生命活动,能动地改造生物界,造福人类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当今在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基础自然科学。

生命科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最简单的生命(病毒)到最复杂的生物(如人类)在内的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生命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它们各自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为什么要学习生命科学:是自然科学发展的需要,是生命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提高科学素养和弘扬科学精神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几天的学习,我对最基本的生命现象和有关生命科学的基础定律等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在这过程中,我感叹神奇的大自然造就了多姿多彩的生命形态,生命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种令人叹服的复杂的功能器官和组织,各种各样的生物体之间在长期演化中形成的各种生物链和依存、竞争关系,我们的地球因为这些生命的存在而独一无二。在本次听课的过程中,我对水稻的生长过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对水稻在生长过程中易患疾病的种类、现象及原因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随着现代生物学研究水平的不断深入,不仅仅需要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技术,也需要其他学科领域知识的交叉渗透,以解决越来越多样化的问题。现在生物学的研究逐渐深入,遇到的问题也更加复杂化,单靠本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方式去研究,将会逐渐暴露出极大的弊病,限制生物科学的发展。只有加强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大力发展生物交叉学科,才能推动生物科学走向另一个发展的飞跃。比如,化学与生物学科的相互促进可谓来源渊远,自实验生物学阶段开始,化学都在生物学研究的发展里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一直以来,生物科学的发展都是随着化学的发展不断取得进展的。进入分子生物学阶段后,化学与生物学的相互渗透将会进一步发展 和多样化,化学将在指导生命现象,蛋白质谱系和基因组的研究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任何一门学科都不应当是孤立地研究,而是应该与其他任何相关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只有做到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合作与共同促进,才能达到这一目的。生物交叉科学,在未来将对生物科学,以至于人类的发展,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我们加深理解生物科学研究在国民经济、人类生存环境、资源合理利用和开发中的低位和作用,加强我们对生物科学前瞻性的认识。我们比较全面和深入地了解了生物科学最新的研究进展,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开放了我们视野,拓宽知识,明确职责,积极主动投身生物科学研究行列。

第五篇:当前社会热点分析

当前社会热点分析 姓名:孟春潮

学号: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以汽车市场为例20106580

当前汽车市场热点调查分析

【摘要】2010年产销目标肯定要突破1700万辆,大局已定,从各方面的情况看,2010年的产销高峰有可能在2011年难以延续,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也是极其复杂的。因为今年后两个月尽管可能形成新的汽车销售高峰,但复杂的影响因素也将难以预料。如:政策因素、环境因素、宏观经济因素、市场因素、能源因素、交通因素等,因此很难对2011年汽车销售市场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和预测。在此,提供一些调查结果以供判断参考。

【关键词】 产销量市场因素产销平衡

【正文】

经过去年的产量洗礼,首先关注的就应该是2011年的全国汽车产销目标了。到目前为止,公开表态2011年全国汽车产销目标预测的只有新华社一家,他对2011年全国汽车产销目标初步预测为1970万辆,可能达到2000万的目标,也许还有几个月的时间,有待研究。目前国内汽车行业和专业市场预测机构及有关专家未见明确表态。据说汽车制造商2011年产销量目标累计超过200万辆。综合目前汽车市场影响因素,及即将出现的各种影响因素,有人表明观点2011年在1700万辆的基础上略有增长,很有可能仅达到维持1700万辆的目标,在1700万辆的目标的基础上明年继续增长。

对于市场因素的分析:据预测2010年、2015年、2020年、2030年中国汽车销量分别为1700万辆、3100万辆、4000万辆、7500万辆„ „参照日本汽车保有量和销售量的增长速度,对比中国2009和2010年超过45%的销量,中国汽车销量到2020年甚至有可能达到5100万辆的峰值,汽车保有量达到3.7亿辆。

公安部交管局前不久发布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99亿辆,其中汽车8500多万辆。而清华大学最近也搞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汽车保有量的极限是

1.5亿辆,达到此极限后,车市就会进入一个平稳发展的阶段。关于政策影响因素分析

可以肯定的说中国的汽车销售消费市场,基本上一个政策性的市场,即政策的鼓励和支持决定了汽车市场的兴衰。2009年-2010年汽车销售市场发展最快的两年,完全可以证明这一点。从目前大趋势看,国内汽车相关政策尤其是促进汽车销售的政策,很有可能在2011年作出重大调整,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减少,调控性的政策增多。

(一)、由于近两年汽车销售高速发展,各大城市普遍感觉到交通拥堵,交通压力十分巨大,已经形成社会化的问题。很可能因此在一些大城市形成强大的限制汽车购买的政策环境。

(二)、舆论认为汽车销售增长过快,与政策的鼓励有直接关系,因此政策舆论出现了调控的现象,如:限行限量问题。过去是一些研究部门或学院派人士,谈论限行限量问题,现在发展为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高层人士,在公开场合呼吁限行限量问题。

(三)、一些权威部门和专业部门呼吁,现行的汽车消费鼓励政策应该终止或收回,汽车市场不再需要刺激性政策了。如:呼吁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应率先终止。

(四)、此次车船税审议征求意见方案明确表明了政府加税进行调控的意图。尽管车船税的力度不够大,但其增税幅度由0.5倍-9倍之大是少见的。也表明了政府的调控力度,类似的税费政策今后还将会出现。对汽车消费市场的影响也是较大的。

(五)、车企年产各类车型油耗加权平均值不得超过限值标准

随着节能减排任务加大,乘用车也将执行更严厉的油耗限值标准。昨日,媒体获悉,《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第三阶段标准)将于12月出台,2011年将正式实施,通过渐进目标令油耗限值比第二阶段下降20%。由于以车企实际年

产销量的平均油耗为衡量标准,各大车企纷纷加速研发低油耗车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透露,与前两个阶段的标准不同,第三阶段标准不再以单一车型为限值对象,而将单一车企业旗下所有车型纳入考核范围,即车企年产各类车型的油耗加权平均值不得超过限值标准。

(六)、关于节能减排问题

目前国内外,关于节能减排问题舆论十分强大,也是限制汽车过度生产和销售的关键。国内各级政府关于节能减排的压力十分巨大,目前有些地方多年未见的拉闸限电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媒体报道分析主要是地方政府节能减排的巨大压力。由于此问题涉及到全民,敏感性极强,不可形成风气和常态,但汽车限量限行由于只涉及到有车族,影响面要相对小得多,因此,有可能形成各地方政府以此为借口,对汽车购买和使用进行宏观调控。

(七)、目前国内正在实施的促进汽车消费的有关政策,年底即将到期,是终止,是继续,还是做新的调整,目前政府部门并未明确表态,一旦明示可定会对汽车销售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和作用。其中调控性的政策很有可能多于刺激性的政策。

汽车市场判断分析

1、今后两个月汽车销售会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其中经济型汽车会逐渐加快增长,主要由于节能补贴政策的全面贯彻实施,和车船税上调影响。

2、鉴于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2010年产销目标的压力,不排除降价竞争的重演,目前经销商并未借鉴金九车市涨价的教训,正在策划新一轮的涨价尝试。

3、2010年底,将进入国内特有的汽车市场政策敏感期,因此年底前将会出现一次新的购车高峰。同时也会形成2011年一季度汽车销售市场的提前释放。

4、对2011年汽车市场的产销目标和市场预测判断,将进入紧张时期,从目前情况看对2011年汽车市场的预测判断非常困难。尤其是年底前购车高峰,汽车销售消费大大提前释放,进一步增加了2011年一季度京城车市的销售难度。

5、关于汽车产能过剩的舆论,关于加快汽车行业兼并重组的舆论,关于大城市限行限量缓解交通拥挤的舆论将会强化,不排除京城出台相关规定,并影响汽车市场。同时对2011年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强烈关注。

6、鉴于目前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的趋势,国内关于成品油调整上涨已经成为现实,舆论高峰已经过去,并未形成对汽车销售的影响。其他事态远远超过了油价上涨的影响。

7、缓解交通拥堵征收城市交通拥堵费,增加用车成本,限购第二辆车等舆论包括进一步限行的措施,很有可能成为现实,同时专家呼吁公务员带头坐公交。专家建议尽快“限速”汽车产业,存多方面隐忧。未来汽车还是奢侈品等等,各种舆论在年底前都会形成新的社会热点。

总之,2010年汽车销售市场大局已定,2011年京城及全国汽车产销预测也正在进行之中,但其难度和复杂程度是难以预料的。

下载当前生命科学和未来10年之后的研究热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前生命科学和未来10年之后的研究热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前学生关注的热点

    1、 当前学生关注的热点? (1)国内外大事: 中美关系。美国是当今公认的世界第一,不管是政治、经济还是其他很多方面都是当仁不让的,它的一个微小动作都会引起“蝴蝶效应”,所以关注......

    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及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教案

    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及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说出生命科学研究方法的三大类型; 2.能够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能力目标 1.形成科学探究的一......

    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研究

    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研究 【内容提要】反腐败问题,历来是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也是与执政党生死攸关的重要问题。2008年中共中央在印发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

    当前德育队伍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分析对策

    当前德育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方案当前,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中小学学生在德育教育方面存在众多热点难点问题,为破解这些问题学校认为,充分发挥小学班主任队伍在未成......

    2012中国旅游电子商务模式与当前热点

    2012中国旅游电子商务模式与当前热点 前日在网上看到中国旅游研究院评出的中国旅游集团20强,携程网高居榜眼;成立于2005年的去哪儿网也已经超过民营老牌劲旅上海春秋排在第十......

    当前农村的热点难点问题

    一、当前农村的热点难点问题 21世纪,我国面临诸多挑战,农村问题是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农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 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改革开放以来,......

    当前四风问题研究[大全]

    关于“四风”问题的对策和途径研究 麦麦提江·吉力力 阿依努尔·阿不都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各地各大专院校以开展党的“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为契机,从小事抓起,在机关,重点围......

    关于当前文化市场监督管理的研究

    关于当前文化市场监督管理的研究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落后的文化市场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为满足群众对精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