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计算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19-05-12 17:49: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计算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计算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第一篇:幼儿计算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步步高点读机:http://

一、幼儿计算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

社会经济、科技的高度发展,对人才素质有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培养开拓性的人才,而个体的这种主动发展需从小开始;在传统幼儿教育中,幼儿却往往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在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常常缺乏环境提供的有利机会和条件,以至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我园在本学年抓住这一薄弱环节,以此内容确定了研究课题,以“计算区域中投放材料与幼儿能力发展”为课题研究重点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新“纲要”对数学教育明确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儿童获得数学知识,不是从客体本身直接获得的,而是通过摆弄她们和内在组织自己的动作得到的,是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和建构数学关系。同时新《纲要》也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位幼儿都能运用感官,多种形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我园教师为幼儿创设能产生探索行为的环境,及时提供丰富的、操作性强的、符合幼儿探索需要的材料,支持和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与材料相互作用,使幼儿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加丰富和深入。

研究目标:

1、通过计算区域活动,激发幼儿主动发现、探索、操作的兴趣及愉快的情感,综合地运用多种感官,在做做、玩玩、说说、看看中积极主动探索,求得新知,开发潜能,培养自信,锻炼意志。

2、通过开展计算区域活动,激发幼儿积极参与区域活动的兴趣,并萌发幼儿粗浅的合作意识,促进每一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促进幼儿计算能力的发展,3、提高教师的观察、评价、反思能力。

研究时间:

第一阶段(2003.5-2003.7)准备阶段,主要为理论学习,搜集有关资料,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2003.9-2004.6)研究阶段。将研究的课题方案具体细化,由实验成员组织实施,并不断修改完善研究方案,收集积累各项资料数据,进行研究分析。

第三阶段(2004.7-2004.9)结题总结阶段。总结实验工作,撰写实验报告。

二、幼儿计算区域活动的教学实践

区角活动作为一种教育探索活动形式,是我们为幼儿创设的具有教育性,兴趣性,探索性,创造性,操作性和自由的,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通过摆弄物体,自由操作,观察和实验而认识物体的特征和物体之间的关系,解释事物现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形成智慧,发展个性,社会性和自信心,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如何在计算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主动

活动,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用不同形式的操作材料表现出来,使幼儿能随机的感知数学、走进数学,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园就幼儿园计算区角中材料的投放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下面运用实际案例,谈谈我们的思考和观点:

1、活动前的精心设计

(1)教师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提供趣味性、可操作性、多功能性的材料。举例

1、小班的区域活动时间:孩子们分散地在各个活动区域操作。祺祺小朋友来到了他喜欢的“天线宝宝”旁边,他在最旁边的盒子了拿出一个圆形,看了一眼,然后迅速地投入相应圆形的“天线宝宝”的肚子里,自言自语:“圆形的,放„拉拉‟肚子里!”

举例

2、阳阳小朋友走到“钓鱼池”边,顺手拿起钓鱼竿,在“水池”里钓鱼,不一会,他说“我钓到鱼了!”他看了看鱼的号码,对旁边的涛涛说:“涛涛,我钓到了一号鱼。你钓到了几号

鱼?”涛涛回答到:“我钓了4号鱼和2号鱼,一共2条!我们比赛谁钓的多,好吗?” 材料是否有趣、可变、可操作与幼儿能否主动参与操作有很大影响,教师在活动前要精心设计,提供有趣的、能激发幼儿探索的材料,如:中班教师自制的“小蝌蚪找妈妈计算棋”把枯燥的加减计算结合在有趣的、熟悉的故事情节中,小朋友很乐意接受,而且也非常乐意尝试。大班孩子很喜欢“扑克游戏”,扑克可以按“黑桃、红心、黑梅、红方”分类,也可以按数字进行顺数排和倒数排,还可以进行加减运算。

2、活动中的有效指导

(1)教师围绕同一教育目标,根据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提供适宜的不同层次的材料 所谓层次性是根据个体差异,把应掌握的内容分解成不同层次,并配有不同层次的材料,使不同层次的幼儿能够有兴趣地进行动手操作、深入探索,有效地促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幼儿的发展存在阶段性,不同年龄的幼儿因个体差异造成在学习、动作和心理发展等发展状况有很大差别,又由于每个孩子的遗传、教育和环境的不同,孩子的需求也不同。区域活动要适合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教师必须从本班幼儿的知识基础和实际能力出发来决定活动角的教育内容,从而有效地提供材料、进行指导,下面以我园大班计算区域活动“10以内的加减”为例:

第一层次:投保龄球

玩法:用皮球滚击保龄球,记录倒下的保龄球数和未倒下的保龄球数,目的是熟练掌握10的组成。

第二层次:盖印章

玩法:根据盒子里抽出的题卡,如“2+5=”,在纸条上盖上2个和5个印章,计算出“2+5=7”,并记录下算式。

目的是练习10以内的加减

第二篇:学习性区域活动与幼儿关系

专题小结

漕溪新村幼儿园卢佳2012年1月

在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幼儿园的二期课改使教育实践发生了深刻地变化。最重要的是体现了课程实施的优质化,而这一内涵的发展过程也就是新课程园本化建设的探索和创新的过程。课程园本化实施的过程体现了全体教师对《指南》理解与“再设计”的过程,但不是简单地按照《指南》或《新教材》照本操作。通过课程的实施,使幼儿能在各方面健康愉快的成长。

课程园本化的目的是在于满足本园和幼儿发展的需要,这正需要由课程的实施与本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及幼儿发展的需求相符合,真正满足幼儿园和幼儿发展需要的过程。“二期课改”深化至今,如何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如何保证每次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使每一位儿童都能公平地分享高效、优质的优质教育,已成为了幼儿内涵发展的关键。课程方案的实施就是力求我们的幼儿园能科学有效地实施课程提供了一定的方向和线索,根据幼儿成长的规律,因园、因班、因人而导,灵活地的运用,并加以丰富和创造。

区域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幼儿园课程目标服务的。幼儿在区域中可以自主选择与操作,可以对已有的经验加以巩固和扩展。为了让幼儿能更好地巩固和深化主题内容,因此我们老师深入探索和研究,力求使区域活动和课程的主题活动真正地走向融合。

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游戏是占有特殊地位的重要活动,是幼儿园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是幼儿获得快乐的原动力。区域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幼儿园课程目标服务的。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各种能力、意志品质得到了发展,促进了幼儿个性的形成。开展游戏活动是课程实施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之一,因此区域活动的开展是充分发挥幼儿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

学习性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学习性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不同的材料蕴涵不同的教育功能,不同的材料会萌发儿童不同的活动行为和思维创造。如美工区中用各种材料做成的动物,可以放在“建筑区”的动物园中,也可以放在“益智区”的背景图中等。同时,提供的材料促进了孩子多种能力的发展,如感知操作区中的“喂小动物吃饭”,既锻炼了孩子的手部肌肉,发展了孩子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能力,又使孩子的思

维、语言等能力得到了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在投放活动材料时应充分体现因人施教,做到难易结合,单一与多功能结合,给幼儿更多的空间,让每个幼儿都能轻松、自如地使用材料,真正达到自我发展的目的。

一、创设富有情景性的活动材料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表明:生活化、真实性的主题情境性环境更适合小班幼儿。因此,我们为我班幼儿创设了生活化、角色化的情境性环境。例如:《娃娃家》的主题区域活动中,我们设置了两个“娃娃家”创设的娃娃家随主题进行不断丰富环境及活动材料。我们在娃娃家投放了和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小床、衣服、鞋子、袜子等。小班幼儿游戏时没有目的性,往往看到了玩具才想到要玩什么。也没有角色意识,只是单纯的摆弄老师提供的玩具。由于受到生活经验、认知能力和语言发展的限制,他们在游戏中,常常只是简单动作的重复。因此老师创设情境性材料,能帮助幼儿引发多种经验,有利于支持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有限,对游戏的兴趣依赖于老师创设的环境和提供的材料。让孩子通过摆弄玩具、抱抱娃娃、做做爸爸、妈妈等情景活动,在活动中,每个幼儿都玩得那么投入,合作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因此,为幼儿提供他们感兴趣的、富有情境性的操作材料,更易激发幼儿主动摆弄操作材料的意愿,使他们主动的在游戏情景中操作,在合作中学习、探索,在玩中成长。在娃娃家主题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在摆放袜子的盒上贴上相关的图形与图案,如:妈妈放袜子的地方有妈妈的头像,爸爸放袜子的地方有爸爸的图像,等等这样的标志。刚开始时,孩子们对这些图案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关注,一连几天孩子们还是没有有意识地将袜子送回相对应的橱里,只是对这些图案开始有了关注。于是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观察袜子盒上的图案,并问孩子:“妈妈袜子的的家在哪里呢?”让孩子们看看橱上的图案,经老师这么一点拨,马上就有孩子发现了其中的秘密,知道老师的用意了。于是在以后的活动中,许多孩子开始注意到将袜子送回相应的“家”。

二、创设富有多样性的活动材料

在设计材料时,创设富有多样性的活动材料的活动材料能激发小班幼儿游戏、学习的兴趣。

如在使用小勺喂豆活动中,我们投放了豆类和小塑料筐让幼儿游戏,结果我们发现孩子们游戏的兴趣并不高,即使来玩也是很无奈的样子。于是,我们重新在小塑料筐上装上小动物和娃娃的头饰,让孩子来为小动物和娃娃吃豆豆,这样一个富有情景性的活动材料,一下子吸引了很多孩子的参与。我们在设计材料时,首先考虑到结合班级正在进行的主题活动内容,然后用不同的材料形式去完成同一个学习目的,如“橘子和苹果”主题中,我们提供了给水果穿衣服(涂色、撕贴)、给水果找家(益智)、水果配对、排序(益智)、水果拼图(益智)等多种形式的材料,供幼儿选择,使他们始终对活动保持一定的兴趣。鲜艳的色彩,直观的形象,将材料推到显性地位,赋予材料生命力,让材料来深深地吸引幼儿更好地进入游戏,进行学习。我们在制作的区角玩具——“小兔吃萝卜”,结合正在开展的主题“小兔乖乖”,所提供的操作材料是幼儿们很感兴趣的小兔吃的萝卜和青菜。该操作材料要求幼儿按照说明书提示进行简单的排序。很多能力较强的孩子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操作中发现了很多的玩法,他们似乎每天都会有不同的方法产生,并且大胆的交流。

三、创设富有结果性的活动材料

3岁孩子的年龄特征告诉我们,只有那些形象鲜明、具体生动且能看到结果的活动材料才能吸引他们,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依据这一年龄特征,我们设计了“我为动物穿衣服”,把废旧纸板装饰成各种小动物,让幼儿为动物绕毛线。这一活动材料的提供很受孩子们的欢迎,他们稍作尝试就能得到结果,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又如我们还设计了“新年树”的操作材料,把一片片彩色的花瓣贴在幼儿自制的手套、鞋子上,经过幼儿自己的操作,一副副漂亮、鲜艳的手套、鞋子等贴在我们班的活动室墙面上,每当有人来到我们教室,小朋友们会争先恐后的告诉她,这是我做的。

导师团来到我园观摩区角活动,通过导师团老师对我们在区角活动中的观察与回应,我发现强调区角游戏中幼儿的主体活动表现并不是对幼儿游戏的放任,因此,并不排除游戏中教师适时适度帮助与指导幼儿获得一定的知识或技能。教师的指导目的不是为了干扰幼儿的游戏,而是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丰富自己的行为表现,更好地开展游戏。充分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通过观察,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如给幼儿提供的游戏空间是否合适,游戏行为有否发展,该丰富哪些经验,新投放的活动材料是否被使用,是如何使用的,没使用的原因是什么等等;经过观察分析决定指导的对象和方式。教师指导的语言应是

开放式的,如“你是怎样想的?”“你发现了什么?”“请用它来试试,看看会怎样?” 交流时我们多用谈话的方式,集思广义解决问题或推荐有创意的方法;还经常采用设问方式,作为活动的延伸,为下一次活动铺垫,激发幼儿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如在认识水果与干果时,幼儿边玩边感知,当他们得到一些有关果实的知识经验后,我们就让幼儿互相交流观察心得和发现,“你有什么好方法要向大家介绍?”“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么做呢?”等等,使幼儿了解别人的视角与思维方式,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然后引导幼儿归纳概括水果与干果的各自特征,这样当幼儿看到陌生的果实时,就能主动分辨出它们是水果还是干果,最后以“下次你准备观察什么”“你还想怎么玩”等设问方式激发幼儿参与下次游戏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性区角活动,使我能进一步的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具有了这些全新的理念之后,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幼儿园区角活动对孩子发展的影响。我将在以后的教育实践中,对区角活动做进一步的关注和探究,使本班的区角活动更加趋于完善,充分发挥区角活动的教育价值,全面促进幼儿的发展,使区角活动成为孩子们真正的游戏乐园。

第三篇:幼儿区域活动的创设与指导

幼儿区域活动的创设与指导

泗洪县曹庙乡中心幼儿园

陈静

摘要

区域活动是幼儿在活动区内进行的以自由游戏为特征的活动,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的主要活动,学前儿童的组织构建必须由他们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去完成。因此活动区最重要的就是创造能鼓励儿童自由选择、大胆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更好地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让他们的心灵真正得到满足。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意图和要求,教师可以通过确定的区域活动目标,制订计划创设适宜的活动条件,并在活动中影响儿童的行为,激发儿童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积极实践,操作探究,促进幼儿创造性和个性的发展。

前言

近年来,活动区域已成为我国幼儿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教师对活动区域的理解不够深入,区域环境创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如有的幼儿园设置活动区机械地照搬别人的做法,幼儿不感兴趣,活动区流于形式,有的则一味追求装饰漂亮,教育价值不强,成为摆设,有的则设置不当,相互干扰未能充分发挥各区的功能,有的随意投放区域活动材料,品种单一缺少变化等等,因此幼儿活动区域的创设,要从多种角度去思考,促进儿童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区域活动的特点

(一)儿童自选活动内容

活动区的活动多为儿童的自选活动,教师的直接干预较少。这样就为儿童提供更多的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机会,满足儿童的个别化的需要。区域活动打破了传统的集体授课形式,让儿童通过自身的操作与物质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从而获得发展。区域活动材料多样,内容丰富,它为儿童提供了自由自在的选择的余地,儿童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自己擅长的或对自己带有挑战性的项目操作。通过操作赋予每位儿童成功感。所以这种既适合儿童能力又有挑战性的区域活动深受学前儿童的喜爱。

(二)儿童的自主性活动

区域活动具有自由、自选、独立而协作的优势。以区域活动为手段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是非常恰当的。儿童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玩玩做做,生动、活泼、自主、愉快地活动,潜移默化地学习,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是由教师直接教会的,而只能通过儿童自由自主的探索学习活动,通过积极快乐的情感体验逐步培养发展起来。所以,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更多地将着眼点放在儿童的活动态度上,在儿童的活动过程中,去关注儿童的一点一滴进步。教师不直接把答案告诉儿童,而是尽量让儿童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这就使儿童在随意自在的气氛中,个性得到显现和张扬,充分调动和激发其自我潜能。

(三)小组和个体活动

区域活动儿童可以个体活动,但一个区域的环境自然构成一个小组,所以区域活动更多是小组活动,这就为儿童提供更多地自由交往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增进同伴之间的相互了解,尤其是对同伴在集体活动中所不可能表现出来的才能和优点的了解。有时小组也可通过教师与儿童共同活动来实现。

二、创设区域活动的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

活动区域的创设应遵从教育性原则,要根据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来设计区域环境。教师要以教育目标和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为依据,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合格的内容和主题,创设合适的活动区域环境。这一原则在以《纲要》规定的五大领域划分的活动区域内体现得尤为明显。

(二)整体性原则

1、整个活动室的空间布置应是一个整体

我们应考虑的是整个活动室的布局、摆设与装饰,而不仅仅是某一个区域内环境的创设。因此活动区域内的墙面设计,家具摆设,在色彩和造型上要统一、协调起来,形成整体感,充满童趣而又整洁有序。

2、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整体,活动区域的设计应涵盖幼儿发展的每一个方面。

活动区域应包含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内容,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同时各活动区域的内容应相互渗透。

(三)共同发展原则

共同发展原则要求,在活动区域的设置以及活动的开展上,应符合全体幼儿的共同发展。首先,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活动区域的设置上,应关注幼儿年龄特点,在小、中、大班的区域环境创设中要以幼儿的年龄特征为出发点,构建适合不同年龄幼儿发展的区域环境;其次,要注重个别差异。由于遗传和环境的影响,每个幼儿的情况都各不相同,我们必须承认并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在此基础上,区域活动内容及材料的呈现要体现出分层、递进、多样的特点,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都能获得自信与成功。

(四)动态性原则

区域环境设置应体现出动态性原则。动态性原则的主要内容有:首先,活动区域的种类和数量应该是动态的。教室内活动区域的创设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其种类和数量应体现出动态性。其次,材料的提供应该是动态的,幼儿是在与不断丰富的物质材料的互动中不断学习和发展的,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材料会影响幼儿的发展。

三、区域活动材料选择与投放要点

(一)材料应具有操作性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幼儿是在对材料的操作过程中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的。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材料是否具有直接操作性对幼儿能否主动参与活动有很大影响,如果教师能给幼儿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材料,会激发幼儿产生操作的愿望,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二)材料应有启发性,投放要有目标性

具有启发性的材料才能够保证教育目标的充分实现。材料的启发性是指材料内部应该有一定的结构,隐含着一些线索,这些线索对幼儿顺利地操作材料进行活动有所启示和帮助。同时,材料和材料之间也应该有一定的关联。也就是说,材料应隐含着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同时也规定了材料的操作范围和操作性质,保证了将探究活动取得的结果控制在预期范围内。

(三)投放材料应丰富多样,把握比例适度 学前儿童主要是依靠感官来认识外部世界的。不同的材料使用促使学前儿童的发展产生不同的感官认识,积累不同的经验,幼儿正是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不断发展的,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就是给幼儿创设出丰富适宜的学习情境,就能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因此每一个活动区域内都应提供丰富多样化的材料,既可以是成型的,也可以是未成型的,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既提供幼儿单独玩的游戏材料,如拼图,也提供幼儿合作玩的游戏材料,如玩水、玩沙等,满足幼儿独自探索和与人交往的不同要求。

(四)投放材料要有针对性

1、要求针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投放不同的材料。

幼儿园三个年龄班的幼儿具有不同的年龄特点,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其需求和兴趣也不断变化,相应的,每个年龄班投放的材料也应各具特点,不断调整,小班幼儿活动区材料更应充分体现出操作性这一特性,使幼儿在与材料的充分作用中获得发展。由于身心发展水平的局限,小班幼儿所投的材料应具备通过简单的直接操作就可以达到预定目标的特点。而中大班,教师可提供比较多的半成品材料,同时提高操作的复杂程度,选择一些需要反复地探究比较、操作复杂的材料。

2、要求根据同一个班级中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

幼儿之间存在着比较大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性要求我们为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以真正适合每位幼儿的发展特点和不同需要。教师应认真观察分析幼儿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水平,根据他们的个体差异,为他们设计、提供多层次不同要求的材料。由易到难,不断吸引孩子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使他们总是有新鲜感。

(五)注意材料的安全性

幼儿在操作材料、和材料互动的过程中与材料有着直接的接触,因此,安全性是教师选择材料时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保证材料的无毒、无害、无污染,清洁卫生,避免不安全因素的出现,消除安全隐患,才能保证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四、区域活动的指导

活动区虽是幼儿自由活动、自主学习的场所,但不等于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教师对活动区活动的积极关注,细心指导,才能使其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一)介绍和引导

对于刚进入活动区的幼儿来说,活动区是一个新鲜刺激,幼儿很愿意进区活动,但往往不清楚该怎么做,于是出现到处乱跑等现象,因而,教师从一开始就要向幼儿介绍各活动区的内容、材料和使用方法,帮助他们建立起活动规则,促使他们自觉遵守这些规则,从而使幼儿认识并适应活动区这种教育环境,顺利过渡到活动阶段。

(二)开放和练习

活动区应逐步开放,介绍一个区,开放一个区,以提高活动区的功效,增强有序性。即使进入了自主阶段,当在某区投放一些新材料、新工具时,也应遵照这个原则行事。开始最好以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以保证每位幼儿都能熟悉各区的内容、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每天每组只介绍一个区,循序渐进,介绍的同时,提供给幼儿练习的机会。

(三)教师的主要任务

1、教师应评估各个活动区的使用频率,了解目前的设置是否符合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并及时调整;还要评估活动材料的数量和难易程度,教师以此来考虑材料的投放或变换问题。

2、教师要观察记录幼儿的活动状况,主要包括:幼儿间的冲突与环境关系、事故与环境关系、幼儿的兴趣,看他们经常选择哪些活动区和活动材料,经常从事什么活动,活动参与情况,社会交往水平,认知发展水平,遵守规则情况。

3、教师指导的方式(1)以自身为媒介

教师可以两种身份指导幼儿游戏,即“游戏者”或“指导者”。游戏者是指教师以与幼儿同样的“游戏者”进入游戏,可采取平行式或合作式两种方法。指导者是指教师以特定的角色参与幼儿游戏,无论教师采取哪种身份,都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包括言语的方法和非言语的方法。言语方法主要有描述、询问、重述、提问等。非言语的方法主要有表情、眼神、手势、动作、身体运动等手段。(2)以材料为媒介

它指教师通过提供材料的方法来支持和帮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学习。(3)以幼儿伙伴为媒介

游戏是幼儿学习与伙伴交流、互动的很好机会,教师要充分利用伙伴互动这一因素,支持和引导幼儿学习。

结论

总之,区域活动是学前儿童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的活动。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儿童发展的需要。开展区域活动,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及发展目标有意识地引导儿童共同参与设置各种活动区。同时,教师应特别重视在各区域活动中为儿童提供具有目的性、层次性和渐进性的活动材料,充分发挥活动材料对儿童的发展作用。引导儿童与材料“对话”,让儿童与材料和同伴的“对话”中不断积累有关活动经验,从而促进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枫主编,《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与玩教具制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2】 张琳主编,《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 【3】 郑健成主编,《学前教育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9 【4】 刘电芝主编,《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第四篇:幼儿小班12月区域活动

小班12月份区域活动

时间:2016、11、28--2016、12、23

一、教师重点指导区:

活动内容:美工区:《种子造型》、《沙画》等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各种种子制作动物造型,丰富幼儿想象、创造力。

2、培养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活动准备:

收集5种豆豆、种子贴成的动物图片、牙签、硬板纸、胶水等 指导要点:

一、引入课题

1、出示几种常见的种子,(已经对种子有初步的了解)让幼儿加深印象。

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红豆、绿豆、豌豆、黄豆、蚕豆……)

师:对,我们把这些种子宝宝养在水里或者埋在泥土里,它们不仅可以发芽,长成各种各样的植物,而且我们还可以让它变魔术呢!你们想不想看一下,老师把种子宝宝变成了什么呢?

2、师出示范例。

1)师:小朋友看,老师用种子宝宝变成了什么?(青蛙、小鸡、小鸭等)

2)幼儿仔细观察每个小动物都是用哪些种子制作而成的。

二、教师示范制作步骤

1、师示范制作,要求幼儿使用牙签时注意安全。

2、师:小朋友想用种子宝宝来变什么呢?(师利用动物图片启发幼儿想象)

三、幼儿制作。

教师指导并鼓励幼儿大胆而仔细制作,引导幼儿相互讨论、交流。

四、展示作品,教师讲评。

请幼儿谈谈自己是利用哪几种种子宝宝制作而成的。

二、幼儿自选区域:

语言区:《小狗汪汪》 音乐区:《走路》 操作区:《拼动物》《尾巴配对》 数学区:《点数》 结构区:《动物园》

活动反思:

时间:2016、11、28--2016、12、2

老师在美工区里投放各种材料《种子造型》、《橡皮呢》等让幼儿选择玩,我们的孩子对这个非常感兴趣,有一部分孩子选择了这个区域,特别是男孩子。但真正了解这个区的玩法不多,每次都能听到孩子的争吵声,老师得去评理呢。要不有个别幼儿一会儿玩种子造型,一会儿玩橡皮呢,根本没专心。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两个老师的策略是下次区域材料不要放的过多,只要放一两种,其余的幼儿可以在旁边观看,鼓励观看者轮流玩,享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反思:

时间:2016、12、5--2016、12、9 这次我们两位老师放手让孩子自由创造,自己动脑,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时老师只需要轻轻一引导,孩子们就能领悟,应该给孩子们多一点的发展空间,让幼儿在区域里轻松、快乐的玩,可在遇到困难时,又容易放弃或转移活动。

活动反思:

时间:2016、12、12---2016、12、16 两位老师及时发现幼儿的困难所在,适时适当的给予支持和帮助。但有幼儿的能力存在悬殊,至于个别幼儿拼布来,受挫严重,表现:有时还发脾气、哭鼻子、耍赖不遵守规则等。策略:

1、举自己的例子給幼儿听,教育幼儿输赢乃兵家常事,有输才会认真思考,怎样才会智慧对付对手。

2、把能力相当的幼儿安排在一起。

3、鼓励幼儿回家向家长讨妙招。

活动反思:

时间:2016、12、19---2016、12、23 幼儿的规则意识有所加强,但不爱护玩具的行为在小班经常有发生,即使材料掉了珠未能及时拾起,假装没看见,收拾材料的幼儿寥寥无几,还是在老师的多次催促下才完成。策略:

1、加强爱护玩具的教育。以故事的形式鼓励幼儿争做玩具的好朋友,及时带迷路的玩具回家。提示幼儿及时将掉下来的材料拾起,并给以表扬,强化好习惯的养成。

第五篇:幼儿园里的区域活动

走进幼儿园里的区域活动

镇江市润州区朝阳楼幼儿园凌育朵

幼儿园里的区域活动是以幼儿个别活动为主的活动,活动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自主选择区域,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地学习,获得了更丰富的经验,实现了与较多的同伴交往,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了解了自己,产生了自信,促进了发展。与此同时,区域活动还增加了教师直接接触、了解孩子和同孩子交往的机会,孩子也能更多的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在这里, 无论是材料的准备,还是活动的指导,都充分体现了 “以幼儿为本”的教育思想,也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并尊重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幼儿创造性地、主动地活动。

一、区域活动里的幼儿。

(一)多样化的区域充分满足了幼儿自主选择的需要。

幼儿是一个社会人,他生来就具有人的尊严和价值;幼儿又是一个发展着的、能动的个体,有着自己的特点和需要,他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以主体的身份在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各种活动中发展自己的。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我结合主题活动与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室内、外的每个角落设置相对固定的区域和灵活多样、可变的区域。如在主题活动《我们的社区》中,开设了“开心游戏房”、“社区服务站”、“公约制作间”、“我们的新小区”等区域。幼儿通过对各个区域活动内容的了解与对比,再结合自己的兴趣、需要自主选择相应的区域进入活动:宝宝喜欢在“公约制作间”当设计师、贝贝喜欢在“社区服务站”里做医生,乐乐喜欢在“我们的新小区”里建高楼„„在游戏中,孩子们学会了与人交往,掌握了基本的生活常识,从而促进了能力的发展。

(二)多元化的材料让幼儿充分体验探究的神奇。

目前,集体教学还是许多幼儿园实施主题活动的主要教学形式之一。虽然老师们心中都懂得要根据孩子的差异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孩子的发展,但短短几十分钟课堂教学时间,教师所能满足的还是处于中间水平的大部分孩子。那么,对于能力过弱或过强的孩子又该如何满足他们的需求呢?区域活动这一自主的环境给每个孩子发展提供了机会,关键需要教师将主题目标物化成多层次的、可供幼儿自由选择的材料,同时既要考虑到“吃不了”的幼儿,还要兼顾到“吃不饱”的幼儿,让处于不同最近发展区的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点,在环境中得到满足与发展。如小班主题活动《我喜欢》,为配合这一主题教学,在美工区里设置了“我来撕一撕”,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分别设置①随意撕②撕面条③撕图形三个层次,呈逐步递进,并按难易程度分别在三个小筐内投放,同时在最简单的小筐上贴上一个★,表示这是最简单的,依次贴上两个、三个★,这样改变了材料投放的无序、杂乱现象,也使教师对哪个幼儿达到何种水平做到心中有数。

在大班主题活动《中国娃》中,我们在科探区设置了“我是科学娃——有趣的磁铁”,根据幼儿的不同探索需求,分别设置了四个层次的活动:①是将能否被磁铁吸引的物品进行分类,并进行记录;②是观察磁铁吸引物体移动的现象,并交流感受;③探索、发现用磁铁将装载在水里的回形针的方法;④探索如何利用辅助物与磁铁配合又快又好地将水中的回形针取出。由于活动满足了不同层次孩子的探索需求,让孩子们也获得了多层次的感受与体验,所以在交流发现时,每一个参与活动的孩子都能很清楚、明确的表述出来;与此同时,同伴们的经验也给那些没有参与那一层次活动的孩子们很好的借鉴。

(三)宽松的氛围让幼儿充分享受交流分享的快乐。

幼儿在各自选择的区域内进行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一定会有各自的发现,幼儿交流自己的活动过程、方式与结果,相互评价活动情况,这些来自于幼儿本体的发现和心得,放之于幼儿群体中最具引发和触类旁通。因为,孩子的心是相通的。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和心得,再谈谈“你是怎么发现的”、“你是怎么想的”,使孩子了解别人的视角,领略别人的思维方式,从中获得许多感知经验,发现许多问题,必将促进幼儿与材料的互动,从而推动探索活动的深入开展,如在“商店”的开展中,幼儿之间通过交流,为负责超市的小朋友提供了许多好的建议:①把超市的商品按吃的、用的放在一起。②超市的东西要摆整齐。③可为超市的各类物品画上标志,大家购买起来可以看得更清楚等等。通过交流,负责超市的小朋友根据大家的建议,把商品按用途归类摆放,使超市看起来井井有条,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幼儿不仅获得了许多感知经验,而且促进了幼儿自主表达、评价的能力。

二、区域活动里的老师。

大家都知道:幼儿只有在自己作主的活动圈子里,在没有来自成人压力的时候,才能真正体现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如果成人的介入和指导变成了对幼儿区域活动的控制,由成人去导演和指挥活动,那区域活动就不能称其为“区域活动”了。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应迎合幼儿的需要,指导的基本原则是尊重幼儿的活动意愿。为此,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角色和地位应该是: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者;区域活动过程的观察者、引导者;区域活动进展的支持者。

(一)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者

蒙台梭利强调指出:必须注意为幼儿期设置一个适当的世界和一个适当的环境,这是一个绝对迫切的需要。可见给幼儿创设一个适宜的环境是多么的重要。

1、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发展的心理环境,在那里,幼儿能得到自然发展,有助于幼儿创造自我和自我实现。它应该是一个有秩序的、生气勃勃的、愉快的环境,是容易为幼儿所接受的,幼儿喜爱的环境。在那里,幼儿不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教师也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幼儿和教师是一种新型的伙伴关系,一同玩耍、一同欢笑、一同学习。只有这样,幼儿才会喜欢并主动投入环境,才会无拘无束,大胆自主地开展活动。

2、创设一个新奇、动态的物质环境。因为只有新奇、生动的环境,才会使幼儿产生感的兴趣。“兴趣是个水闸,依靠它,能打开注意的水库并指引注意流下来。”幼儿几乎对任何动态的环境都感兴趣,其实他们自己正是构成动态环境的最活跃的因素。所以,教师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教育内容、季节变化不断创设新奇的环境,充分利用场地

及自然界所提供的沙、泥、石、水等动植物创设水池、沙坑、饲养角等,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尽量让幼儿有更多的选择,从而引起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独立自主去观察、操作、探索、发现,让他们动用各种感官参与其中,通过眼看、耳听、口尝、手摸,了解各种事物的特性,从而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区域活动过程的观察者、引导者

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有着最真实的自我表现。在蒙台梭利看来,教师是幼儿的观察者和引导者,应该让幼儿自己去发展。她认为:要教育幼儿就要了解幼儿„„应用我的方法,教师教得少而观察得多;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幼儿的心理活动和他们的身体发展。基于这一点,我把教师的名称改为指导员。”

而观察作为了解幼儿的主要途径之一,是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前提。教师要有强烈的观察意向和科学的观察态度,要以欣赏、忍耐、研究的态度去观察幼儿,要有一种开放性的心态,充分了解幼儿,会解读幼儿的行为,理解幼儿的行为。观察环境能否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投放的材料是否适应不同层次的幼儿,材料的数量是否充足、幼儿活动的进展如何„„从中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情感态度认知水平、个别差异等,以提供适时、适度的指导。如在区域活动中当观察到大多孩子会拚四块、六块的拚图了,且兴趣下降时,应及时投放八块、十块的拚图,使幼儿重新激起探索的兴趣;观察到某个幼儿碰到困难,活动无法进行时,教师可适当给予语言、实物的指导,引导幼儿继续活动下去。

(三)区域活动进展的支持者

1、材料的支持

陈鹤琴指出:“小孩子玩,很少空着手玩的。必须有许多玩具的东西来帮助才能玩得起来,才能满足玩的欲望„„,玩固然重要,玩具更为重要。”这说明材料与幼儿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教师必须为幼儿提供充裕的玩具和操作物,支持幼儿的活动。当原有材料不能满足当前活动需要时,可以适时增添材料;当幼儿对某些新材料感到困惑时,教师可以提示或示范材料的玩法;当原有材料的玩法在幼儿认知范围内已玩尽,教师可以提醒或展示材料的多种玩法;当幼儿缺少材料时,教师可提供替代物的选择和建议,这样可以使幼儿增加许多玩法以及玩的持久性和创造性,幼儿区域活动的意识也会大大加强。

2、鼓励

鼓励,能使幼儿感受成功,充满信心,是幼儿区域活动成功的动力。蒙台梭利曾说:“如果孩子们成长于鼓励他们自然、顺序地发展的环境中,他们会'突破性'地进入到学习,他们将变成自我激发者,自我学习者。”由于幼儿特定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缺乏正确评价自身言行的能力,他们往往是从周围人的评价中来认识自己的行为的。因而鼓励的环境对幼儿来说显得特别重要。在幼儿心目中,教师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态度、语言,会对幼儿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教师要以欣赏的态度,尽量用启发开放式的语言,提醒幼儿注意规则,学习为他人考虑,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获得新经验,从而探索发现问题。

三、集体活动里的区域活动。

作为教育机构,在幼儿园整个教育中没有教学是不可想象的。幼儿园的集体活动作为教师根据教育目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幼儿进行的学习活动,是个体化的区域活动无法替代的。集体教育活动和区域活动作为两种不同的教学形式,结合两者之长,可能是更好地进行教学改革的一条新路,它能使区域活动更具有目标性,也能使集体教育活动更符合幼儿的需要。

(一)将集体教学活动的延伸部分放入区域中

《郊游》是一首旋律优美、歌词生动的歌曲,它深受小朋友的喜爱。以往我们设计成唱歌、做过律动、舞蹈。可现在很多孩子已从录音带中听过这首歌,对歌曲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我决定把它设计成打击乐《郊游》。

小乐器是孩子们喜爱的玩具,可在短短的25分钟集体教学活动中要让所有的孩子都玩过小乐器是十分困难的,这时用集体教学和区域活动相结合的办法就很有效。我们在集体教学中组织幼儿通过反复欣赏音乐进一步熟悉旋律;让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音乐是A B A'的三段曲式;通过听听玩玩的游戏方式让幼儿探索欢快的音乐可以用什么乐器表达而优美音乐时又要用什么乐器来表达。

在区域活动的音乐区中,我按照集体教学中的乐器摆放出来。为了增加幼儿的兴趣,根据三段体的曲式分别绘制了三幅画(图义即再现歌词)

A走,走,走走走,我们小手拉小手。走,走,走走走,一同去郊游。

B白云悠悠,阳光柔柔,青山绿水,一片锦绣。

A'走,走,走走走,我们小手拉小手。走,走,走走走,一同去郊游。

用以帮助幼儿分辨不同性质的音乐,也隐性地提醒幼儿一段换一个小乐器。

在这个活动中集体教学和区域活动相结合,集体教育活动是基础,区域活动是延伸,没有集体教育活动幼儿就不能很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区域活动就会呈现“放羊式”的局面。同时在集体教育活动中进行初步的铺垫,也增加了幼儿的兴趣。如上述例子中教师在集体教学中让幼儿探索“欢快的音乐用什么乐器?”时,部分幼儿上来讨论、尝试用双响筒进行打击,别的幼儿也想尝试一下就可以放到区域活动中去。在区域中教师可以观察到个别幼儿的兴趣、可以了解到各层次幼儿的需要,以此来弥补集体教学中的不足。在活动中能力强的幼儿已不满足一段音乐用一个乐器,他们选了两个相近的乐器(如双响筒和响板)来表达欢快的音乐,并且商量怎样合作表现。于是我就及时增加了一些小乐器来满足幼儿的需要。

(二)将集体教学中的探索部分放入区域活动中

在进行打击乐《郊游》的活动时,发现它吸引的大部分是女孩子,可能是打击乐光动手不动脚的缘故,男孩子来玩的很少。于是我又设计了音乐游戏《学做解放军》。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用整体教学法引导幼儿听音乐的高低来学习解放军叔叔的踏步、侦察、射击、炮击四

个动作。传统教育中幼儿基本上处于被动、静止状态的局面,教师把内容告诉幼儿,让幼儿被动地接受。

现在的幼儿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对解放军的了解,再用以往的教学方法去灌输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遏止孩子们的想象力。所以在设计时,我决定把学习解放军的动作这一部分改成幼儿自己探索,为了能清楚地了解幼儿探索的情况,我把它放到区域活动中进行。但是事先要告诉幼儿在活动中要跟着音乐的节奏来学习解放军叔叔。为了吸引孩子,我还在音乐区中放置了几把玩具枪,果然有很多男孩子都来尝试了。

在活动中我看到孩子们不光能玩出解放军叔叔的踏步、侦察、射击、炮击四个动作,还自己探索出开坦克、飞机、扔手榴弹、游泳(潜水)等动作。同他们还自发地组织2人、3人、4人小组进行组合游戏,按他们的话讲就是:“解放军小队出发啦!

当在区域活动中收集到了那么多的素材时;当你通过活动了解到幼儿是怎样表现他们心中的想法时;当你通过观察知道你想实施的教育目标幼儿是否能接受时,那么你就可以及时调整你的教育目标,在后面的集体教育活动中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活动了。

通过集体教学和区域活动的渲染,幼儿对“解放军”这一主题很感兴趣,有的孩子愿意讨论“兵器”的内容;有的孩子喜欢了解解放军叔叔的种类;有的孩子要编排解放军叔叔出操的动作„„一个新的方案活动就产生了!

主要参考文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版《从理念到行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行动指南》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蒙台梭利教学法》南京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区域活动与主题游戏的融合》中国妇女出版社

下载幼儿计算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计算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区域活动中科学投放材料的实践研究

    《幼儿区域活动中科学投放材料的实践研究》相关文献学习材料之二 实验教师:吴爱平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实践研究 一、 课题的提出: 随着新《纲要》 的颁布, 幼儿教育的目......

    《指南》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实践与思考

    《指南》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对于幼儿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储备和身心的健康成长来说,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起到重要作用。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主......

    小班幼儿户外体育区域活动环境材料创设的实践与研究

    小班幼儿户外体育区域活动环境材料创设的实践与研究 幼儿园户外体育区域活动是一项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是在幼儿动作发展和思维活动相结合的过程中来实现其教育目标的,对幼儿......

    区域推进教师培训的实践与思考[五篇模版]

    区域推进教师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本文根据象山区教育主管部门推进教师培训的定位、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效展开分析,对区域内推进教师培训进行思考,采取“名校长工程”培训......

    幼儿语言教育的思考与实践5篇

    幼儿语言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一、儿童生活经验基础上的语言教育目标定位 我园语言教育的总目标是:“让儿童在获得生活经验的同时获得语言的感受、理解、表达、运用能力,让儿童在......

    关于小班幼儿排队问题的实践与思考

    江苏省张家港市金港中心幼儿园 施春燕 排队与幼儿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很多时候正是因为建立了良好的排队秩序,才得以使活动开展地有声有色、顺顺利利。 开学初期,小班的孩子们......

    浅谈小班幼儿语言培养的实践与思考(推荐)

    浅谈小班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无锡市芦庄实验幼儿园金秀澜【文章摘要】小班孩子年龄小,认知能力较弱,因此容易出现词语贫乏,语音不准,句子不完整的现象,于是我们利用孩子......

    创建区域活动 促进幼儿发展

    创建区域活动 促进幼儿发展 《纲要》中提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而区域活动正是游戏化的小组教学活动,区域活动是由教师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活动场地、材料、玩具和学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