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概论论述题准备

时间:2019-05-12 17:53: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前教育概论论述题准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前教育概论论述题准备》。

第一篇:学前教育概论论述题准备

学前教育概论考前突击

一、简述陈鹤琴的“课程理论”

(一)学前儿童是在周围的环境中学习的,应该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组织课程 在与人的相互交往中,儿童学习与人交往的经验和知识,并实现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因此,在为学前儿童设计的课程中,社会环境的学习成为必不可少部分。

(二)课程结构以“五指活动”为基本成分

陈鹤琴认为,五指活动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健康2.社会3.科学4.艺术5.语文。学前教育课程的全部内容都包括在这五指活动之中。但是这五个方面有主次之分。陈鹤琴认为,儿童健康是幼稚园课程第一重要的。为了培养儿童健壮的身体,幼稚园应十分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此外,幼稚园应特别注重音乐,因为音乐可以陶冶儿童的性情。

(四)课程实施应采用“整个教学法”、游戏式和小团体式的方式

儿童在游戏中、活动中学习,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采用游戏化方式组织课程,有利于学前儿童健康发展。由于学前儿童个体的差异性,每个儿童都是相对独立的,应采用小团体式教学,使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都获得长进。

(五)学前教育课程编制的十大原则和三种具体编制法

1.课程的民族性2.课程的科学性3.课程的大众性4.课程的儿童性5.课程的连续发展性6.课程的现实性7.课程的适合性8.课程的教育性9.课程的陶冶性10.课程的言语性 根据以上十大原则,陈鹤琴修订了原定的教育单元,加入了五爱教育内容,形成了九项内容构成的课程结构。

三个具体的课程编制方法:圆周法、直进法和混合法。

二、简述陶行知是如何解放儿童创造力的1.解放小孩的头脑

反对学生封闭式的、注入式的,甚至压制、对抗的教育方法。主张儿童用自己的头脑去探索、思考,得到自己的认识。

2.解放小孩子的双手

教育不是读死书,而是培养学生生活实践和创造的能力。一味读死书,动手操作与生活的自理能力的不足是当代大多数青少年的通病,创造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3.解放小孩子的嘴

应当使孩子得到言论的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

4.解放小孩子的空间

要让儿童有机会接触大社会的士,农,工,商,三教九流,只有解放儿童的空间,才能得到丰富的资料,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

5.解放儿童的时间

学生把绝大多数时间都花费在考试上,牺牲了我们在许多科学领域的知识创新力。因此,有必要把学生从费时低效的应付考试中解放出来。

三、幼儿教师应该具备哪七种专业能力

1.环境的创设与利用2.一日生活的组织保教3.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4.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5.激励与评价6.沟通与合作7.反思与发展

四、贯彻与落实《指南》的要点

1.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

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

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

和强化训练。

2.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要注重学习与发展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从

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而不要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3.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既要准确把握幼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又要充分尊重幼

儿发展连续性进程上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

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4.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

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

五、《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是如何规定对教育评价的重点的(一)教育计划和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否建立在了解本班幼儿现状的基础上。

(二)教育的内容、方式、策略、环境条件是否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育过程是否能为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并符合其发展需要。

(四)教育内容、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

展,都有成功感。

(五)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利于幼儿主动、有效地学习。

六、教师应如何组织幼儿的一日生活

(一)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

儿的合理需要,照顾到个体差异。

(二)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要能保证幼儿的积极参与,避免

时间的隐性浪费。

(三)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

(四)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

理。

七、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是什么

(一)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二)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

源的作用。

(三)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

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四)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

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幼儿园同时应为社区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务。

八、教师如何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一)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二)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三)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四)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五)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潜能和不同发展障碍,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第二篇:学前教育概论

学前教育概论

1、广义的幼儿教育:包括专门机构的幼儿教育、社会幼儿教育、家庭幼儿教育; 狭义的幼儿教育:包括专门机构的幼儿教育。

◆2、1816年,欧文在苏格兰组建的“性格形成新学园”中的“幼儿学校”是世界上第一所幼儿社会教育机构,也是第一所为工人阶级子女创办的幼儿教育机构。

◆3、1837年,德国的福禄贝尔创办的幼儿园(原名为幼儿学校,1840年改名为幼儿园),是世界上第一所名为“幼儿园”的社会教育机构。他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承认游戏的教育价值,并将游戏列入课程之中的教育家。认为游戏对儿童的发展价值有三:第一,可以发展儿童的动作和与人活做得精神;第二,儿童在游戏中自由自在,获得愉悦体验,以提高教育效果;第三,儿童在游戏中遵循游戏规则,可以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感。◆4、1903年,在湖北武昌创立的湖北省立幼稚园——湖北武昌蒙养院,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幼儿教育机构。

5、幼儿园的教育任务:为幼儿和幼儿家长服务的双重任务。

6、卢梭代表作《爱弥儿》,要求顺应儿童的天性。

7、蒙台梭利提出的观点:有吸引力的心灵和心理胚胎期,代表《童年的秘密》。◆

8、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将0——15的儿童心理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至2岁)、前运算阶段(2至7岁)、具体运算阶段(7至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至15岁)。

9、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10、适宜发展性教育简称为“DAP”,包括两层含义:

一、教育要与儿童的年龄特征相适宜;

二、教育要与每个儿童的个人特点相适宜。◆

11、瑞吉欧的《儿童的一百种语言》。◆

12、经济基础是幼儿教育的首要物质基础。◆13、1989年,《儿童权利公约》的制定,标志着消极制度型儿童福利制度向积极制度型儿童福利制度的转变。

14、国家的制度对幼儿教育的影响:(1)国家制度决定幼儿教育的领导权;(2国家制度决定受教育者的权利;;(3)国家制度决定幼儿教育的性质;

15、妇女解放与幼儿教育的关系:妇女解放促进幼儿教育发展,而幼儿教育的发展又有利于妇女解放。妇女解放与幼儿教育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16、幼儿教育的社会效益:(1)、使幼儿教育使儿童在以后的学习中表现更优秀;(2)、使孩子的母亲和其他家人也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学业与职业发展前景;(3)、使国家可以得到更多、更好的劳动力资源,得到更多的税收、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建立更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17、幼儿以游戏和生活为主要活动。

18、制约幼儿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因素:体貌、身体的内部构造、神经类型环境:物质环境是幼儿生存的物质基础幼儿教育:包括托幼环境和专门开展的教育活动

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幼儿对外界的信息具有主动反映的能力;幼儿心理活动能力的增强使幼儿对外界环境的反应能力的到提高;幼儿也会对外界做出一些创造性的反应。

19、三种价值本位的儿童观:国家本位儿童观、家族本位儿童观、个人本位儿童观 ◆20、1989年联合国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是国际社会第一部富有法律效力的儿童权利的法律文书。(四大权力: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

21、现代幼儿教师的角色:幼儿教师是教育者、幼儿教师是幼儿游戏的伙伴、幼儿教师是幼儿的第二任母亲、幼儿教师是幼儿的知心朋友、幼儿教师是研究者和理论的建构者 ◆

22、幼儿教师的职业品质:思想品德素质: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热爱幼儿、尊重集体和团结家长;基本文化素质:广播的文化基础知识、扎实的幼儿教育理论基础;教育技能素质:观察与评估的能力、组织能力、创设与利用环境的能力、与幼儿交往的能力、开展家长工作与社区工作的能力、自我发展的能力;个性心理素质、身体素质

23、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过程:幼儿教师助手、协助幼儿教师、幼儿教师、幼儿教育专家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1、学历进修、专业培训、参加讲座

2、反思(微格教育)

3、研究(行动研究)

4、不断学习

24、区分教育目标、教育目的、教育任务的概念教育目的: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教育目标:(1)、培养受教育者的总目标,亦称“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具体培养要求。教育任务: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应完成的工作和应担负的责任。

25、幼儿保教目标的“准备性”:

1、为入小学做准备;

2、为人的一生做准备;

3、无需准备,听其自然

26、今后5年,全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总目标: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55%;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80%;大中城市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全面提高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能力。

27、托儿所的保教目标:1981年,国家卫生部妇幼所颁发的《三岁前小儿教养大纲(草案)》提出幼儿所的保教目标为:“培养小儿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发展,为造就体魄健壮、智力发达、品德良好的社会主义新一代打下基础。”

28、幼儿园的保教目标:1981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中提出,幼儿园的保教目标:“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活泼的成长,为入小学打好基础,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础。”为顺应时代的要求,国家教改委于1996年6月1日公布实施新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该《规程》规定,幼儿园的保教目标是:

1、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2、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3、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4、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29、幼儿保教内容的概念:幼儿保教目标内容是指托幼机构所进行的保育和教育活动的总和,也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

◆30、我国幼儿保教内容(五大领域)的目标:

一、健康领域的目标: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二、语言领域的目标:

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情;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三、社会领域的目标:

1、能主动的参加活动,有自信心;

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5、爱父母长辈、爱老师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四、科学领域的目标:

1、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运用适当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五、艺术领域的目标是: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31、幼儿活动是指幼儿的“三浴”即空气浴、阳光浴和水浴锻炼与体育锻炼。

32、幼儿教育过程与幼儿教育途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幼儿教育途径是幼儿教师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所经由的渠道的总称。一般包括上课、游戏、劳动、体育活动和户外活动等。而幼儿过程是在幼儿教育目标的指导下,幼儿教育内容与幼儿教育途径、方法有机结合的纵向流程,是幼儿教育目标转化为幼儿的身心素质的过程为。幼儿教育过程,既包括各种教育因素组合或参与的顺序,又包括教育活动进行的顺序或程序。

33、幼儿园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流程:

1、准备阶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钻研教材、教具、了解学生)。

2、进行阶段:展开活动,活动调整。

3、总结阶段:活动中调整、活动优缺点。

4、活动延伸

34、怎样的教学活动才是好的教学活动?

1、教学目标明确;

2、教学方法得当;

3、表达清晰;

4、内容正确;

5、课堂气氛热烈 ;

6、组织严密

35、幼儿教育过程中的师幼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1、教师是教学的主人,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发挥着领导、组织、教育、养护等作用。幼儿教师闻道在先,肩负着教养幼儿的任务与职责。

2、幼儿是学习的主人,而幼儿在教育过程中处于受教地位,是是学习的主体,幼儿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发挥状况。直接影响幼儿教育的质量。幼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主动积极性的发挥,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

3、幼儿教师是主导作用的充分的发挥,是幼儿主动性积极形成的前提条件;反过来,幼儿主动积极性是幼儿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是衡量幼儿教师主导作用的一个标尺,也是幼儿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

36、、师幼互动的策略:

1、善用强化—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给予的启示

2、正确对待幼儿的经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给予的启示

3、“完整人”教育和“有意义学习”—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给予的启示

37、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

1、保教结合的原则(也称保教合一或保教并重,指对幼儿保育和教育要给予同等的重视,并使两者相互配合;)

2、活活动中主动学习的原则

3、环境育人的原则

4、整体综合教育的原则

5、引导发展的原则

6、全面和谐教育的原则

幼儿一日生活常规:指幼儿在一日生活的各环节和活动中所遵循的行为规范。整体综合教育的原则

幼儿园的一日保育工作:包括晨检和晨间接待、晨间活动、作业教学活动、区域游戏活动、点心和午餐、午睡、离园、转换环节等八个环节。

午睡的目的是让幼儿得到充分休息,调节体力,为下午活动做准备。重点是让孩子尽快安静入睡。

幼儿活动学习存在的局限性:其一,不适合进行大面积教学和系统的理性知识教育;其二,对环境和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其三,不够经济。

38、社会生产力与育儿教育之间的关系?

1、生产力的发展是幼儿社会教育产生的根本原因

2、生产力的发展影响幼儿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3、社会生产力影响幼儿教育的目标和具体内容

4、社会生产力影响幼儿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方法

39、托幼机构的家长工作的意义:

1、有利于充分发挥幼儿教育的主导作用

2、有利于充分发挥幼儿家庭教育的优势

3、有利于实现家庭教育与幼儿教育的同步化

◆40、托幼机构家长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幼儿教育的主导作用和家庭教育的优势,并使两者相互配合,从而有力地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41、托幼机构家长工作的内容:

一、干预和支持家庭教育

1、增强家长的教育意识

2、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3、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4、指导家长运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二、引导幼儿家长参与托幼机构的教育

1、引导幼儿家长理解并支持托幼机构的保教工作

2、让幼儿家长参与教育决策

3、鼓励幼儿家长自愿服务

4、让幼儿家长监督和评估托幼机构的包教工作

42、托幼机构家长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经常性原则

二、全面性原则

三、差异性原则

四、预见性原则

五、互尊互利的原则

43、托幼机构家长工作的基本方法:

一、以幼儿园为核心的家园合作方法

1、入园和离园时的交谈

2、家访、电话联系和使用家园练习薄

3、宣传栏和家长专栏

4、教育活动开放日

5、家长会

6、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讲座

7、家长来园施教和服务

8、家长参与管理

二、以家庭为核心的家园合作方法:

1、家长协会或沙龙;

2、幼儿教师指导下的家庭教育活动

第三篇:学前教育概论

学前教育概论

一、学前教育概论的研究对象:0——6岁儿童的教育

二、学前教育的组织形式:一种是家庭教育,二是社会组织关系

三、幼儿园的性质:幼儿园是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专门机构,是对3岁以上学龄前儿童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四、幼儿园教育的任务和地位:任务之一:实施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园实施体、智德美诸多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双重任务”保育、教育,方面家长

五、幼儿教育理论的萌芽阶段(17世纪初期——19世纪中期)

1、夸美纽斯——代表作《大教学论》,只要观点:“母育学校”,每个家庭都是一所母育学校,孩子的母亲最主要的是教师,代表作《世界图解》:第一次以家庭为背景,较系统地探讨了幼儿教育的规律,为世界幼儿教育理论的形成奠定基础。

2、英国的洛克,代表作《教育漫画》,主要观点:“白板说”,人心中没有天赋的观念,人生来就是一块白板,理性和知识都从经验中来。

3、英国的欧文,代表作《新社会观》、《心道德世界书》、《人类思想和实践中的革命》,主要观点:认为人的性格主要受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而一般贫民没有条件和能力教育孩子,因此,应把这些贫民的子女送到协作社或新村接受公共教育。

(1816年在苏格兰组建的“性格形成新学园”是世界上第一所为劳动人民子女创办的幼儿教育机构)

六、幼儿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阶段

1、德国的福禄贝尔,代表作《人的教育》、《母亲与儿歌》„„主要观点,婴儿期的教育应以养护为主,发展其动作和感受。他建立了以活动和游戏为主要内容的一整套完整的课程,教育方法有三种,即让儿童在自由、自在的活动中发展;在游戏中发展;充分利用恩物,在操作恩物中发展,他是第一个承认游戏的教育价值,对幼儿教育理论基础、内容、原则、方法、玩具、游戏等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因此,被誉为“近代幼儿社会公共教育理论的奠基人”

(1837年在德国的勃兰根堡创立的“幼儿学校”{1840年改名为“幼儿园”}是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命名的幼儿教育机构。

第四篇:法学概论论述题

 试述法律的特征

答:法律的阶级性和社会统一性是法律最本质的属性和最重要的特征,但它并不是法律全部和唯一的属性和特征

(1)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一种行为规范。行为规范所调整的亦即法律所调整的是人们的行为。

(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是法律规范成立的两种不同方式,也是法律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主要特征之一。(3)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4)法律是规定权利义务的规范。(5)法律是对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论述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1)道德与法律都是由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都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都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在国家社会生活中,法律与占统治地位的道德起着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作用。

(2)法律与道德毕竟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1.存在的时间不同。法律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而道德则与人类社会共始终。2.调整的范围不同。法律调整的只限必须以国家强制力予以保护的那部分社会关系,而且通常只起到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而道德调整的范围比法律广泛的多。3.实施所凭借的力量不同。法律的实施凭借的是国家强制力;而道德的实现则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人们内心信念的力量。4.表现形式不同。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而道德一般没有固定形式。5.体系不同。法律体系只有一个,即是一元的;而道德体系则是多元的。 论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关系的主体

(1)法律关系的主体(亦称权利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即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2)作为法律关系的主体,要具备权利能力。权利能力是指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

(3)法律关系的主体要以自己的行为参加到某一具体法律关系中去,还必须具备行为能力。所谓行为能力,是指以自己的行为行使权力和承担义务,从而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资格。

(4)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关系主体大体上有:1.公民;2.作为整体的国家;3.各种国家机关、企业单位以及其他各种社会组织;4.一些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试述法律产生的一般规律(1)法律和国家同时产生。

(2)由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3)不断的从个别调整上升到一般调整。

(4)从权利、义务的合一到权利、义务的严格区分。

(5)从法律与宗教、道德的浑然一体到法律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

总之,法律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文化的进展,逐步从粗陋、蛮荒、落后状态,趋向文明化。

 论述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辩证关系(1)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础。因为: 【1】社会主义法治是随社会主义民主而产生的。

【2】社会主义法制的性质和内容由社会主义民主的性质和内容决定的。【3】社会主义法制的健全和发展取决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建设和发展。(2)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确认和保障。因为:

【1】社会主义法制把人民通过斗争而争取到的民主地位固定下来并予以确认。【2】社会主义法制通过本身的指导作用,向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指明,怎样做是符合民主要求的,怎样做是违反民主要求,从而保证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正确实现。

【3】社会主义法制通过惩罚各种违法和犯罪行为,维护人民的民主权利,维护民主制度。

 论述正确掌握各种规范性文件相互关系的原则(1)上位法的效力高于下位法。(2)同位法中特别少的效力优于一般法。(3)同没法中新法优于旧法。不溯及既往。

(4)民族自治条例、单行条例以及经济特区根据授权制定的变通规定,优先适用。(5)法律冲突的解决;

【1】新的一般法与旧的特别法的冲突:如属于法律之间的事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如属于其他的同一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之间的事项,原则上由制定的机关裁决。

【2】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的法律冲突,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如果国务院认为应适用地方性法规时,国务院可以裁决;如果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时,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3】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的法律冲突,由国务院裁决。【4】授权立法与法律之间的冲突,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 论述依法治国的必要性

(1)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2)它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3)依法治国是对新中国历史经验进行深刻总结的结果,是立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长期需要,是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现实需要。

(4)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制定法律;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论述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社会主义性质

(1)公民权利的广泛性。广泛性有两层含义:一是公民享有权利的范围是广泛的,包括人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以及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等。二是权利主体的广泛性,既包括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全体人民,还包括极少数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2)公民权利的真实性。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是有物质保证和法律保障的,因而是真实的。

(3)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其一,表现为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主体是统一的,即任何公民在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法律规定权利的同时,都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其二表现为权利和义务的相辅相成的关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保证了公民权利的实现,激发了公民忠实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同时,公民只有认真履行义务,才能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从而为实现公民权利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4)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表现为公民在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方面,不因名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 论述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人民之间大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3)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宪法规定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5)依法纳税。

(6)宪法还规定,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论述我国刑法对人的效力

(1)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一律适用我国刑法。

(2)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以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我国刑法,但是按照刑法规定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3)我国的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我国领域以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均应适用我国刑法。

(4)外国人在我国领域以外对我国国家或我国公民犯罪,如果所犯之罪按照我国刑法规定其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而且按照犯罪的法律也应受处罚的,可以适用我国刑法。

(5)对于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我国在所承担的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我国刑法。 论述不能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行为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1)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2)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3)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4)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行政行为。

除以上各项外根据《刑诉解释》的规定,下列行为也不属于行政诉讼法的受案范围:(1)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2)调解行为以及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3)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4)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4)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

 论述我国选举制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性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选举权的普遍性。我国选举法规定,除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门外,凡年满十八岁的我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项规定表明了我国享有选举权的人的广泛性。

(2)选举权的平等性。我国选举法规定,每一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票权。这表明我国已实现了一人一票的平等原则。

(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根据选举法的规定,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其他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采用间接选举的方式产生。(4)无记名投票。保证了选举的公正性。

(5)代表向选民或原选举单位负责并受其监督。选举法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向选民或原选举单位负责并受其监督,选民或原选举单位有权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

(6)从物质上和法律上保障选民的选举权利。 论述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  论述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之间的关系

 论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保障宪法实施中的作用(1)在保障宪法实施中,关键的因素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负有遵守宪法和保证宪法实施的直接责任。

(2)保障宪法实施,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一切党组织和党员的活动都不能同国家宪法和法律相抵触,这是宪法得以实施的最根本保证。

(3)党还要领导全国人民认真学习宪法,通过广泛、深入的法制宣传教育,使宪法家喻户晓,成为全体人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4)体现了全体人民意志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的新宪法,又由全体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努力来保证其实施,就一定能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伟大的作用

 论述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作用

(1)对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和适用的作用。制定任何一项法律,都要依靠法律意识的指导,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产物。同时,由于法律的规定具有概括性的特点,执法人员在适用法律时,就需要运用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正确地理解和适用法律,做到公开、公正、廉洁和效能。特别是在立法还不完备的情况下,法律意识对于司法人员正确处理案件就更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对社会主义法律遵守的作用。社会主义法律之所以能为广大人民群众自觉遵守,是与他们的法律意识密切联系着的。一个公民如果不知法,不懂法,法律意识淡薄,就不可能指望他会很好地遵守社会主义法律。

(3)对清除旧法律意识的作用。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本质决定了它毖然要积极地引导全社会去同轻视法律、以言代法、以权抗法、有法不依等剥削阶级法律意识作斗争,清除旧法律意识的影响,以巩固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统治地位

 论述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法律适用原则

(1)这项原则要求每一个公民都必须遵守法律,享受法律规定的权利和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外和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无论是谁,只要违反了法律,都要平等地受到追究。这就是说,凡属我国公民,无论其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有何差别,无论其家庭出身、本人成分、社会地位和政治历史有何不同,执法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2)公民在法律适用上一律平等的原则,同社会主义法律的阶级性是完全一致的,因为,社会主义法律作为打击敌人、保护人民和保障国家经济建设的工具,其本身就具有十分鲜明的阶级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只要能够不偏不倚地对每个公民平等地适用法 律,就是坚持了社会主义法律的阶级性。与此相反,倘若借口坚持法律的阶级性,对于同一性质的案件,因人而异地适用法律,势必破坏法律的统一标准,还会给特权思想和各种枉法行为甚至给一小撮敌对分子的破坏捣乱大开方便之门

 论述政权组织与国家性质的关系

(1)政权组织形式与国家性质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二者的关系是内容(国家性质)与形式(政权组织形式)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

(2)有什么性质的国家,就必然有与之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否则,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就无法行使其国家权力,实现阶级统治。但政权组织形式对于国家本质的反映并不非消极的,形式不当或不完备,就不能正确地表现国家的阶级本质,就会影响统治阶级实现其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任务。所以,任何阶级在取得政权后,为了实现自己的统治,都要采取与其政权的本质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并不断加以完善。

(3)国家的阶级本质决定政权的组织形式。但阶级本质相同的国家其政权组织形式也有可能不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政权组织形式除取决于国家的阶级本质外,还受该国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革命特点、经济发展水平、民族传统、历史条件和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4)然而,不管政权组织形式怎样,都必须与其所表现的国家本质相适应,即必须有利于该国统治阶级行使国家权力。归根到底,政权组织形式仍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试述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

(1)遵循宪法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其他一切立法的最终法律根据(2)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的原则。法制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民主集中制和法律权威的体现,是法治的前提条件和保证。

(3)保障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的原则。这项基本原则的精神在于如何在立法过程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4)科学和合理地规范社会关系的原则。(5)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立法的原则。

(6)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原则除上述立法法直接规定的立法的基本原则外,还可以总结和推导出以下几项派生的原则: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法律的稳定性、连续性和适时的立改废相结合的原则;现实性和纲领性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篇:毛概论论述题

一、构建和谐社会的举措有哪些?你作为一名大学生如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答案要点: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基本要求是: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第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第二,优化教育结构;

第三,推进教育改革创新;

第四,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第一,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

第二,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第三,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

第四,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第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二,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第三,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第一,完善基本养老制度。

第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第三,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四,发展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

第五,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

第六,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搞好基金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加强基金监管,杜绝非法侵占、挪用,确保社保基金安全。

第七,把解决住房问题放在重要位置。

(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第一,要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

第二,要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为突破口,深化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卫生投入体制、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

第三,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用药。

第四,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降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第一,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第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第三,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

第四,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

第五,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大学生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略)

二、2010年中国GDP总量成为世界“老二”。随着中国的崛起与综合国力的增强,对于中国的外交政策,现在出现了两种倾向:国内有人认为中国外交软弱,而外界不少人却常指责中国外交变得更加强硬。

请问:你如何看待中国的外交,是软弱,还是强硬,抑或是其它?

答案要点:

1、中国外交并不软弱

第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第二,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首位。中国每一届政府,在制定其外交政策的时候,总会给予一系列新的观点或新的补充,但是有一个总原则始终没有改变过,就是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首位(举例说明)。

2、中国外交也不是强硬

第一,中国没有对别的国家推行霸权主义,相反,我们的外交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第二,我们走的是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的崛起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中国现不称霸,将来即使强大了也永远不会称霸。

第三、我们在处理国家国之间关系的时候,是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的。

第四,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是要一心一意谋发展。我们千万不能因为外界一件事、一句话就按捺不住,乱了方寸,那样做可能正是敌人所希望看到的。

3、中国的外交不是软弱也不是强硬,而是占“理”

这个“理”就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以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已任。凡是涉及到国家主权和安全问题的时候,我们寸土不让,这不是强硬,而是在讲道理。

三、一方面,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少,人均收入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另一方面,中国却出现了“未富先奢”现象,据报道中国已跨进奢侈品消费第二大国,仅次于日本。对此,你怎么看?

答案要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介绍

2、对“未富先奢”这一现象的看法(由这一现象想到的)

3、当代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年均增长9%左右,2005年我国GDP达到18.23万亿元,人均GDP突破万元。

但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收入分配的差距却不断扩大。世界各国往往把基尼系数作为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指标之一。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基尼系数低于0.3属于分配比较均等,0.3—0.4属于分配比较合理,0.4—0.5表明收入差距过大,超过0.5则意味着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

据《学习时报》340期刊登由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执笔的一项课题研究成果指出,目前中国收入分配相当不均,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的基尼系数为0.46,更为严重的是起点不公平。

材料2:

从1980年到2003年,东部地区在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由50%增加到59%。人均GDP,西部与东部由1:1.92扩大到1:2.59,中部与东部由1:1.53扩大到1:2.03,区域差别还在拉大。

城乡差别拉大不仅仅体现在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持续拉大,还突出表现为城乡二元结构矛盾越发明显。贫富差距拉开的直接的结果:

一是社会贫困问题出现。城镇中有1200万人处于相对贫困中,人均年收入1059元。月收入比全国平均收入水平低54.7%。2004年,按人均纯收入低于668元标准,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2610万。

按人均纯收入669—924元标准,年末农村低收入人口为4977万人。一是社会公平问题凸现。在多数人收入水平都有较大提高的同时,反映贫富差距的指标上升很快,分配不公现象出现。群众对劳动致富正当经营造成的收入差距,有一定承受力,但对分配不公造成的差距,对违法、贪污、犯罪致富现象,对不正当收入,不合理的贫富差距,心理不平衡,十分不满,反响强烈。

中央党校调查组对学员问卷调查显示:在学员心目中,2004年最为严重的三个问题依次是“收入差距”(43.9%),“社会治安”(24.3%),“腐败”(8.4%);对2005年的改革,72.9%的学员关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摘自《学习时报》第298期

请回答:

(1)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当前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2)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答案要点】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多数人收入水平有较大提高的同时,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群体之间贫富差距在扩大,分配不公现象严重,社会十分关注公平问题。

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有很强的针对性,又有前瞻性。具体说来,主要是因为:第一,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目标的重要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第二,从国际和国内看,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选择。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客观分析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要切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抓紧抓好。

(2)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从五个方面着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即: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材料1: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为了保

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材料2:

1999年1月22日,中共中央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十三条规定:“宪法第五条增加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材料3:

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提高执法水平,确保法律的严格实施。维护法制的统一和尊严,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的保护主义。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尤其要增强公职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党员和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成为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模范。(摘自党的十六大报告)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说明党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上取得了什么样的突破?

(2)比较材料3和材料1、2,说明我们党在依法治国方面的进步。

(3)结合三个材料,说明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1)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一方面继承了毛泽东高度重视民主的思想,肯定了民主同社会主义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另一方面,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又发展了毛泽东关于民主的思想,提出了把民主同法制结合起来的观点。这是我们党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问题认识上的一大突破。只有使社会主义民主形成、上升为法律,并使这种法律和制度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性,社会主义民主才能获得切实保障。

(2)与以前相比,我们依法治国的目标更加明确,依法治国的措施更具体和具有可行性,并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具体要求。提出了要依法行政,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党员和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更要遵守法律,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证;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维护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六、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

答案要点:

1.相关的理论阐述。

(1)核心价值体系

核心价值体系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所必然形成的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它是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鲜明地回答了我们党用什么样的精神旗帜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开拓前进、中华民族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问题。

(3)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

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4)意义

有利于精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是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迫切要求;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

2.联系中国社会及其自己的实际进一步进行阐述。(略)

七、案例分析题:《回望毛泽东》(共20分)

毛泽东逝世己32年了,但是伟人的身影始终矗立在人们视野的地平线上。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没有任何人像毛泽东那样深刻、广泛、长远地影响和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并给整个世界强烈的震撼。他是20世纪中国的旗帜、象征和灵魂,他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奋斗了一生,多次使中国革命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不了解毛泽东就不了解20世纪的中国。

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在于,他集中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奋斗经验和智慧,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中国气魄和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但在粉碎“四人帮”之后,有人否定毛泽东,否定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在拨乱反正中批判了“左”右两种错误倾向,正确的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回答外国记者时明确指出,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要永远保留下去,这是我们国家的象征,要把毛主席作为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不能丢。我们绝不会像赫鲁晓夫对待斯大林那样对待毛主席。毛泽东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往事已矣,巨人长眠。土地革命的星星之火,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解放战争的千里决战,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头的探索,已经成为渐行渐远的历史,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发端于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以及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毛泽东超越了时代,他的丰功伟绩将永远彪炳史册。

(摘自魏晓文、杨慧民:《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案例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第6—12页)

案例讨论:

(1)“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要永远保留下去”,这句话有何深刻含义?

(2)为什么说毛泽东是伟人?(材料中有相关论述,可用横线标出)

(3)评析毛泽东的历史功过。

答案要点:

邓小平曾经坚定地说:“我们要对毛主席的一生的功过作客观的评价。我们将肯定毛主席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我们要实事求是地讲毛主席后期的错误。我们要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毛主席一生中正确的部分。毛泽东思想不仅过去引导我们取得革命的胜利,现在和将来还应该是中国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世世代代坚持下去。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全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

献。

下载学前教育概论论述题准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前教育概论论述题准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管理概论论述题

    企业管理概论论述题(有答案)论述题1、试述现代工业企业的主要特征?2、试论企业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因及现实意义?3、试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4、......

    毛泽东思想概论论述题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毛泽东思想是在同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 毛泽东思想是在同错误思潮的斗争3、怎科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蜘......

    中国文化概论 论述题

    一、 儒学是怎样崛起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如何 1 社会大变革,为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提供了历史舞台。由于战争不断,在战争中衰败的诸侯大......

    福州大学社会学概论论述题

    角色失调的几种情况及其处理方式 1、 角色冲突:没什么固定的和统一的措施,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 角色不清:只有经过长期互动,当社会为它作了明确的规范之后, 才可以消除这种......

    畜牧学概论简答论述题

    一、简答题1、猪肉的品质评定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2、简要回答牛奶污染的途径及预防措施? 3、如何防止鸡的啄癖? 4、养鸡生产中,自别雌雄的原理是什么?举一例加以说明。 5、简答妊......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大全论述题

    1.运用有关辨析下列具体的事物是文化现象还是文化事象 2.试论述对待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正确态度。 3.为什么说两汉儒学独尊的重要结果是士大夫阶层的养成 4.为什么说魏晋......

    学前教育政策法规概论(本站推荐)

    学前教育政策法规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C2.B3.C4.B5.A6.C7.B8.A9.D10.A 11.A12.A13.B 14.A15.B16.D 17.C 18.A19.B 20.A 二、多项选择题 21.ABD22.BD23.ABCDE24.ABCE25.BDE......

    学前教育概论试题

    一:现代幼儿教师的脚色有哪些? 答:一、幼儿教师是教育者,如1、幼儿教师是物质环境的提供者和组织者 2、教师是幼儿细心的观察者和记录者等等,二、幼儿教师是幼儿游戏伙伴,三、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