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在新形势下,培养造就高素质、高能力干部队伍已成为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教育培训是提高干部素质的有效途径。结合高州的实际,如何做好新时期干部培训工作,笔者认为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正视现状,增强做好干部培训工作的紧迫感
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肩负着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职责。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对于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保证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的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高州市正处在加快发展、深化改革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高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为高州的新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高州的经济社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同时,经济转型时期的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也面临新的挑战。在机遇、压力和挑战面前,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高州市干部队伍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还存在以下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高层次的专业人才不多;二是干部教育培训方式较单一,主要是市委党校开展的集中式培训,很少开展高校培训、自主选学、专题讲座等其他形式的教育培训;三是培训的知识面较窄,一般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性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为主,很少涉及经济社会管理、区域经济发展、应对公共危机等各方面的知识;四是党校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市委党校仅有教师17人,师资力量不足,高职称教师少,而且多年来没有对教师队伍进行能力提升的培训,加上党校教学设施和办学环境落后,这些都远远满足不了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的需要;五是对干部教育培训的经费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必须要进一步增强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做到思想上更加重视、措施上更加务实、保障上更加有力,不断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水平。
二、丰富内容,提高干部培训的针对性
培训的内容要结合高州实际,细化培训专题和课程,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进一步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要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重点的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的宗旨意识和执政为民的能力。二要加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以党史党风党纪为重点的党性教育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三要加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重点的现代产业基础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四要加强以创新社会管理为重点的促进社会和谐能力培训,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做好群众工作、抓好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五要加强以应对新闻媒体为重点的危机应对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同媒体打交道和化解危机的能力。六要加强以职业操守为重点的道德品行教育,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忠于国家、服务人民、恪尽职守、公正廉洁的能力。七要加强以依法行政为重点的法律法规教育,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
三、创新方式,增强干部培训工作的灵活性
根据广大干部特点和培训内容需要,科学选择培训方式方法,实现组织调训与干部选学、集中培训与经常性教育、实体培训与网络培训相结合,使广大干部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一是要重点抓好集中培训。充分发挥市委党校的作用,扎实推进市委党校办学体制改革,整合培训资源,提升教学质量,更好地发挥其在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利用国内知名高校、职业技术院校、科研院所等优质培训资源,有针对性地组织各镇(街道)和市直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到各大高校进行专题培训。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教授和组织优质师资团队到我市参与培训班授课,开展专题讲座等。
二是要推进干部自主选学。联合高等院校、职业技术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等,结合高州市委提出的“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建设幸福新高州”发展思路和干部队伍现状,制定各类培训专题,让干部自主选择专题参加培训,把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干部自身需求有机结合起来。
三是要利用网络资源在线学习培训。依托“广东省干部培训网络学院”、“茂名市干部在线学习大学堂”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组织广大干部进行在线学习,实现对全市干部的培训学习的全覆盖。
四是要积极开展社会考察学习。组织领导干部到企业和经济发达地区参加社会考察学习,开阔视野,学习经济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培养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在每年培训计划中,结合高州发展的需求,选派领导干部到省内外经济发
第二篇: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
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要求,为进一步推进全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不断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分层次进行教育培训
(一)树龙头,加强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要以县级工商行政管理局领导班子为重点,着力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一是加强党组中心组的学习。充分发挥市、县(区)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阵地作用,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和工商行政管理改革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联系实际,开展专题学习,提炼学习成果,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系统和部门的领导力。二是加强与市委、县委组织部、党校、行政学院联系,选派县(区)局领导班子成员参加市委、县委组织部、党校、行政学院的培训;三是举办领导干部培训班.加强领导能力和素养的培训;四是选送优秀年轻干部到先进发达地区跟班学习,下基层挂职锻炼,提高领导干部工作水平和创新能力。五是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强本领、提高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深入实际,到基层工商所(分局)进行督查、考核、调研,注意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突重点,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按照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以基层工商所(分局)为重点,努力培养复合型基层监管执法队伍。以开展业务岗位技能大练兵活动为核心,以提高基层监管执法队伍执法办案技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信息网络技能为重点,通过开展“一月一法”、“以案说法”、“案例分析”、“专题培训”、“机关与基层工商所(分局)联动办案”等活动,全面深入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和信息网络技术知识、信息化建设基本知识、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等教育培训。
(三)攻难点,加强专业执法人员队伍的教育培训。按照扩大专业型执法干部队伍规模要求,以市县(区)局为重点,着力培养门类齐全的执法骨干队伍。按照《公务员法》的要求,要把中长期培训与短期专题培训结合起来,一是按照干管权限,开展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更新知识培训和离岗培训。二是以县(区)局为主,依托市局业务科(室),有计划、有重点地按照市场准入、市场规范、行政执法等方面举办各类短期培训班,着力提高干部的业务水平和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开展“执法下基层实践”活动,提高专业执法人员执法实践活动能力。
(四)强服务,加强服务保障人才队伍的教育培训。着眼于提升全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政务和技术能力,强化电子政务、财务统计、信息技术等专门人才的培训。加强对服务保障人才队伍继续教育工作的管理和引导,每年除参加省局的专门培训外市局要认真组织好服务保障人才队伍的专门培训,保证服务保障人员继续受教育的时间。
二、完善教育培训内容
要牢固树立教育培训为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服务的思想,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培训对象的发展变化,不断更新培训内容,使教育培训贴近执法实践。要进一步强化工商行政管理法律知识和执法技能的培训,加强市场经济、金融财政、高新技术、现代管理、现代信息技术、外语等方面基本知识的普及,扩大视野和知识面,促进知识更新,提高监管层次和水平。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充实完善相应的教育培训内容。政治理论课程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理论为重点,重点讲授现阶段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党和国家当前重大方针政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外交形势等;专业能力课程以理解把握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任务为中心,把上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阶段性的重大改革精神和新出台的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领导能力课程要以提高执政能力为中心,重点讲授领导科学、战略思维、公共危机处理等为教育培训的内容。
三、创新教育培训方式
要不断积极探索适应形势发展和干部实际的教育培训模式,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核心,开展“学习型领导班子”、“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党员”、“学习型干部”和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载体活动;推广现代化培训,利用网络多媒体等开展培训,提高培训工作的实际效果。既要注重提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能力,又要注重培训新知识和提高品德修养。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按照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原则,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制定“干部教育师资培养计划”,组建干部教育培训讲师团,把基础较好,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业务骨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采取在职进修、挂职锻炼、业务交流等方式加强对教师的培养,着力培养一批
思想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教学骨干,为开展大规模培训干部提供师资保证。
五、强化考核和评估
把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绩效列入公务员考核、评先评优及职级晋升、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继续推行干部任前法律考试制,严格执行先培训后上岗和在职定期进修制度,考试不及格者、学历不达大专以上者和未经培训者,一律不提
拔使用和不安排上岗。逐步建立“干部述职时要述学、群众评议时要评学、组织考察时要考学”的绩效考评制度,把教育培训考核与干部平时考核、考核和任职考核结合起来,增强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自觉性。
第三篇:加强干部学习教育培训工作的几点思考
加强干部学习教育培训工作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我县干部学习教育培训工作在上级组织部门及县委的正确指导下,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但是,总的来看,与上级领导的要求,党员干部的愿意,现实工作的需要等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还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新形势的需要。
为了进一步落实好上级精神,把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任务落到实处,提高学习培训的实效,为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笔者认为我县干部学习教育培训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做工作。
一、加大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贯彻力度,在深学精学上做文章
继续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围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科学设置专题,精心组织学习培训。切实以科学发展观统一广大干部的思想。结合工作实际,利用中心组学习、学习日的时间有计划、分专题地组织学习;拓展层面,送教下基层。抽调师资库骨干教师进社区、入企业、下基层深入宣传,服务基层,送教上门,逐步建立干部学习教育培训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加大大规模培训干部力度,在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上下功夫
(一)巩固一个主阵地,在党校培训上保持规模。根据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分解落实好培训计划,特别是要科学合理地设计好党校主体班次。坚持以人为本,实行分层分类按需培训,推行分类办班,落实上级要求,实现由按级别设置为主向按类别设置为主转变,由一般性培训为主向专题培训为主转变,由中长期学制为主向短期学制为主转变,由办大班为主向小班、精品班为主转变,真正体现按需施教,提高学习培训的针对性。
(二)拓展一条宽通道,在培训层面上延伸链条。在干部教育培训的途径或链条上,外训应该是比较大的一节,要着力把它链接好。在这一节
上,要做好两个结合,从而把外训的链条进一步延伸,建议每年至少应组织一次外训。一是把外训与激发干部的工作学习热情结合起来。把受到县委、县政府表彰的先进个人、各单位先进工作者送到省外培训,把外训当作对干部的一种奖励,调动干部工作学习积极性。二是把外训与工作实际结合进来,有针对性地确定好外训内容(比如区域经济发展、招商引资、新农村建设、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内容),通过外训,使干部开拓视野,启迪思维,找寻外地经验与本地本单位工作实践的最佳结合点,达到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目的。
三、加大推动干部在职学习的力度,在扩大学习覆盖面上花力气 如何搞好干部的在职学习,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重要课题。要制定《全县干部在职学习的实施意见》,从学习对象、学习内容、主要措施、组织领导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管理和规范。(1)实行自学和学习日制度。每周集中半天时间学习,学习必读书目和其他相关知识。学习要有计划、有笔记、有心得体会文章;(2)实行学习报告会制度。每季度至少举办一次干部学习报告会,由党组织指定或干部个人自报学习报告题目,每次安排二名以上干部作学习报告,每个干部每年至少要作一次学习报告,以促进自我教育、自我培训、互相培训。“一把手”在组织好本单位在职自学工作的同时,要带头抓紧和搞好在职自学,并重视运用在职自学成果,结合本地、本部门工作实际为班子成员和其他干部作1—2次理论学习专题辅导。(3)做好在职自学的辅导工作。各单位组织培训班,由县委组织部从师资库中选派老师进行辅导。业务工作由各单位班子成员或科股长进行辅导。理论学习按自学进度安排,由县委党校编写《干部在职自学辅导材料》,通过适当的渠道发布,供干部自学参考。(4)严格述学、讲学、评学、考学。结合公务员考核,对领导干部的学习态度、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指导实际工作的成效,对本部门本单位干部职工的学习指导及存在不足等方面进行“述学”,并组织“评学”。在“述学”、“评学”的基础上,根据年初布置的学习内容,由主管部门实行分片集中,开闭卷结合的方式,组织在职干部理论学习的考试,综合理论考试和考核情况,分别作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评价,并将评价记入个人培训档案。
四、加大干部教育宏观管理力度,在履行职责上抓落实
发挥干教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作用。年初各单位要根据各自职能和工作需要自行拟出培训计划,报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分层分类实施;规范部门办班培训行为,集中审核县直部门办班计划,统一行文下发;进一步完善部门办班宏观管理办法,规范办班审批程序、规范办班组织行为,增加报送办班方案、培训需求搜集意见等内容;探索建立有的放矢的干部培训机制。以贯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为契机,围绕干部培训需求和干部成长规律,在健全完善干部人才教育培养工作制度体系上下功夫,探索干部教育“训”、“学”、“管”、“用”相衔接、相支撑的工作机制。
五、加大干部教育工作创新力度,在探索改革上见成效
建立和健全“三位一体”的学习管理制度。明确组织部、党校及其他培训机构、学员所在单位在学员管理方面的职责,明确管理流程和方式,明确管理内容和结果运用;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单位、学习型干部”为载体,在全县范围内认真开展“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活动,建立健全干部“述学、讲学、评学、考学”机制。
加大干部学习教育培训的改革力度,在教学方式上大力推行互动交流、课题研究、实践锻炼等模式,进一步提高讲授式教学质量,加大研究式教学力度,增加案例式教学比重,积极开展体验式、模拟式教学,充分运用远程教育网络和“网上超市”、网络在线学习等现代教学手段,创造条件增强学员与教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增强学习培训的吸引力,提高学习教育培训工作的实际效果。在学习内容安排上,做到按需施教、分层分类、讲求实效。着眼于解决现实工作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增强针对性,克服“上下一般粗”的问题。真正使干部学习教育紧紧跟上干部制度改革的步伐,紧紧跟上新形势对干部队伍的新要求,紧紧跟上县委、政府中心工作的节拍,为全县社会和经济发展优化软硬环境,夯实坚定的理论基础。
第四篇:加强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加强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 作者:钟君英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3年第06期
【摘 要】近年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改进对策主要是: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县级党校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建立健全干部学习培训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党校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建设。
【关键词】 洛南县;县级党校;干部培训;主要成效;存在问题;改进对策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在于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如何发挥好党校党员领导干部培训轮训主阵地作用,尤其是发挥好党校系统最前沿的县级党校作用,是我们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洛南县委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主要成效
中共洛南县委党校近年来紧密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采取了“菜单式”和“五个一”授课方式、流动党校送学下乡等活动,干部教育培训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机制基本建立,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县、镇、村三级干部素质大幅提升,推进了该县工业赶超、农业强优、旅游突破三大计划的顺利实施。
菜单式教学,即现设菜单,在全县范围内通过深入调研、问卷调查、征求意见、教学反馈等途径广泛收集意见和建议建立课题库。培训时,学员需要什么点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这种自由选择的菜单式专题教学,整合了培训资源,节约了成本和时间,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干部教育培训“五个一”,即分层次举办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培训班都采取“围绕一个主题重点辅导、组织一次考察活动、举行一次学习交流、举办一次才艺展示、撰写一篇学习体会或调研文章”等培训方式,邀请县委常委和有关领导同志参加培训交流,听取交流发言,传阅调研文章,不仅增强了培训效果,而且有利于面对面了解干部。
“流动党校”送学下乡是党校以镇、村基层干部实际需求为导向,采取教师送教上门、流动授课的方式加强基层干部教育一种培训形式。流动党校的开展,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不便,而且大大降低了培训成本,破解了大规模培训干部所教育资源不足和工学矛盾突出等难题。
2010年以来,洛南县委党校采取“五个一”方式培训各级、各类干部11353人(次),采取流动党校镇机关和镇属单位干部职工、村组干部、农村党员、产业合作社代表等12525人(次)。这些做法得到了省市的充分肯定。
二、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新形势的变化、新需要的增加,也暴露出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1、思想重视不到位
上级党校对县级党校不是上下级关系,基本没有业务往来,缺少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地方党委对县级党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也没有规范性意见和监督检查落实机制;党校自身对其定位不准、功能作用认识不到位,主动融入县委、政府中心工作不够。再加上县级党校条件太差,经费紧张,上级党校办班层次的下延,其它办学机构的抢办等,完成干部培训任务有一定困难。
2、干部教育培训内容的实效性和干部培养的系统性不相适应
一方面,长期以来,党校干部教育偏重于形势和政策宣讲,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教育,在保证干部“靠得住”方面成效显著,但是新的形势需要有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领导干部,面对社会环境和教学对象的深刻变化,目前的培训对干部的综合能力培养不够。另一方面,目前干部培训的课程设置还只是根据当前时政热点、工作难点等举办针对性的理论和业务培训,并没有形成针对干部个体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和终身继续教育体系。在培训内容上存在着“两多两少”的问题,即传统内容多,创新知识少,共性教育多,个性教育少。
3、教师队伍的教学科研水平与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实际不相适应
通过对以往各类培训班梳理分析显示,尽管党校专兼职教师队伍平均素质较高,但对重大理论问题和经济发展的准确把握能力不强,实际工作经验比较欠缺。在教学方式上,仍以教师讲课为主,学员听课为次,理论讲座为主,实践锻炼为次,学员参培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同时,县级党校中政史类教员多,经济类教员少的问题还比较普遍,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
4、教师能力素质和受训对象的要求不相适应
受训对象的素质越来越高,他们不仅学历层次不断提高,而且从事实际工作,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党校教师面临的压力和挑战越来越大。受训对象对教学形式和方法要求越来越高,单纯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不能再满足受训对象的需要,他们而更喜欢案例式、体验式、研讨式、论坛式教学等生动活泼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受训对象对教学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要求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希望能得到公正合理的考核,并期望考核的结果能作为选拔重用的依据之一。
5、教育培训机构的基础设施与大规模培训的客观需求不完全适应
主要是硬件设施与培训要求有一定差距。从了解的情况看各县级党校中,普遍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其校园建设均未达到相应标准。近年来,虽然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党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了对党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党校的硬件设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
善,但与干部教育培训任务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教学手段还比较单一,现代化程度还比较低,这一问题在县级党校尤为突出。比如,有的地方党校没有可供干部教育培训的阅览室,也没有宿舍、食堂和足够的体育活动场所,干部教育培训的教学基础设施配套跟不上形势发展;财政投入严重不足,拨给的资金大部分用于教职员工的人头费和日常基本的运转支出,干部教育培训经费严重不足,缺乏应有的物质保障机制,很难满足大教育大培训的需要。
三、改进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对策
要把县级党校真正建设成为面对基层的一流的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基地,就必须采取措施、顺应发展、适应需求。
1、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以学员需求为导向,以经学管用为原则,实行个性化、差别化培训,探索适应党员干部专业化、多样化、多层次学习需求的教学模式。推行“菜单式”教学,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实际需求,精选和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按工作岗位、知识结构、需求情况分别设置教学班次和课程。例如对乡镇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突出实用。为了把基层干部培养成为农村实用技术的“土专家”和实用政策法规知识的“土秀才”,做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头人,培养时突出农村实用技术、政策法规等知识,用“本土化”的语言宣讲实用技术和政策法规。在边远贫困地区更要突出家畜家禽养殖、经济林果、药材、粮油作物等种植、农村小市场发展等实用技术知识,培训的方式上,除了在党校教室集中培训外,还可以组建农村实用技术(政策法规)宣讲团,深入乡村,对基层干部进行巡回培训,扩大基层干部接受培训面,提高培训质量。根据学员的需要和本地实际情况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建立针对性、实用性、专业性强的专题课题库和案例库,组织教师编写专题课题和案例,不断充实和更新专题课题库和案例库,以便发现“精品”课题办培训班之用。培训内容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强培训内容的实效性,培训内容要从单纯讲理论向理论实际运用的转变,要着重在于指导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指导学员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员提高理论水平和处理实际工作中各种问题的能力。要根据培训对象因人施教,开展专题培训,针对专题培训特点,采取课堂授课外出观摩相结合、培训考试与畅谈体会相结合等方式,增加培训的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要加大电教化、信息化、网络化教学力度,探索多媒体教学、网上教学、远程教学等新型培训方式,提高培训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要不断加强师资库、充实案例库、完善教材库、建好现场教学基地。
2、不断提高县级党校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教师加强自学,多看书、多看新闻,多关心国家大事,多了解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与中心工作,要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和老百姓关心热点问题进行教学和科研,使教学和科研贴近现实。建立党校教师定期进修学习制度,鼓励教师深入基层调研,进一步加大教师培养的力度,不断更新知识,拓宽视野,提高教师的理论功底、政治水平、党性修养、知识储备、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为干部培训工作奠定基础,从而不断提高培训质量。更新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以学员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优势,首先要敢于教学创新,不断探索,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组织党员干部结合工作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帮组大家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建立专兼职结合制度,聘请高校专家、学者或领导干部及学员中的优秀分子担任党校兼职教师给学员上课、讲座、专题辅导。
3、建立健全干部学习培训考核激励机制
根据干部学习培训的内容、方式,确定学时学分的构成、标准和学时学分的计算办法。根据干部教育培训有关规定,建议对每名干部每年学时学分标准确定为80学时120学分,学分由必修学分和奖励学分两部分构成,必修学分占100分,奖励学分占20分。对培训干部学时学分考核每年进行一次,五年为一个周期,五年内累计学习培训不低于720学时600学分,并将学时学分考核结果记入干部个人档案,作为选拔使用、评优树模的重要依据之一。变单纯的定性考核为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变单纯的学习数量考核为学习数量与学习质量考核相结合;变单一的学习培训考核化为学习培训考核与干部选拔任用、评优树模相结合,不断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4、加强党校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大力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一方面更新落后的教学设备,增加干部教育培训必要的餐饮、住宿设施,积极改善现有的教学环境,不断适应新形势、新需求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基本需要。另一方面,坚持搞好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建好各类特色明显的域内基地,连引成效显著的域外基地,同时增强基地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真正实现课堂授理论、实践有基地,互动找差距、增强原动力,培训化成果、促进大发展。
【作者简介】
钟君英(1973-)女,陕西洛南人,历史学学士,中共洛南县委党校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历史学、政治理论.
第五篇:民族地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
民族地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
摘要:民族干部是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民族干部培养是民族地区繁荣发展的重要动力,对民族地区快速发展、和谐稳定起推动性作用。民族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保证,是组织各族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骨干,也是搞好民族关系、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资源。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群众拥护的高素质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对于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关键词:民族地区 民族干部 教育培训工作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党中央高瞻远瞩,描绘蓝图,把人才工作提高到更高的战略位置。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就是要注重对人才进行整体性开发,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上落实三个“开发”理念,形成人才培养合力效应,使之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才能确保党和国家确定的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民族干部是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民族地区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最大瓶颈。民族干部培养是民族地区繁荣发展的重要动力,对民族地区快速发展、和谐稳定起推动性作用。民族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保证,是组织各族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骨干,也是搞好民族关系、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资源。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群众拥护的高素质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对于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一、肃南县民族干部队伍构成及存在问题
肃南县辖6乡2镇、9个国有林牧场、101个农牧村和3个城镇社区,总面积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6915人,其中,少数民族2084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6.4%。全县有各类人才632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7.1%,其中,党政人才717人,占人才总数的11.3%;专业技术人才949人,占人才总数的15%;企业人才1335人,占人才总数的21%;技能人才801人,占人才总是的12.7%;农牧村实用技术人才2518人,占人才总数的39.8%。专业技术人才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58人,占人才总数的5.9%;中级职称418人,占43%;初级职称343人,占35.3%。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有344人,占总数的35.4%;大专学历462人,占47.5%;中专167人,占总数的17.6%。教育口492人,占50.6%;卫生口193人,占19.84%;农牧口137人,占总数14.1%;林业口50人,占5.1%;水利口21人,占2.16 %;计生口18人,占1.85%;文化旅游口46人,占4.73%,城建交通口16人,占1.64%。企业人才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273人,企业技术人才1062人。
干部队伍在维护民族地区稳定,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但是作为民族地区,肃南干部队伍的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1、人才总量不足,整体素质不够高。近年来,肃南县民族干部队伍每年虽有所增长,但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仍不足,仅占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3.87%,人才密度较低,有效供给不足,满足不了全县人才的需求,特别是文化旅游业、现代畜牧业、城建交通规划、矿产品加工等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全县人才中,大专以下学历占人才总数的58.4%,现有人才中拥有大专、本科学历者,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党校、电大、函授等方式获得,人才的学历层次低,整体素质不够高。
2、高层次人才缺乏,人才引进困难。肃南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总体上呈现一般性人才多,高层次人才少,传统产业人才多,高新技术专业人才少的特点。科技创新型、产业引领型人才相对缺乏,难以为快速发展的经济提供优质的智力支撑。同时,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地域环境的制约,造成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生活条件比较艰苦,难以留住和吸引人才。
3、教育基础薄弱,人才成长缺乏后劲。肃南县基础教育水平普遍偏低,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能力有限,导致人才队伍基础不够雄厚、人才开发难度大。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投入不足,难以对人才进行大规模、高质量的系统培训,且专业和课程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衔接不够紧密,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由于干部队伍知识基础较低,知识结构不平衡,人才外流严重,专业人员接受教育培训机会相对比较少。要想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就急需培训一大批优秀的各级各类干部。
二、创新思路、拓宽渠道,扩大干部教育培训规模
干部队伍教育培养模式的创新是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做到“三个注重”,即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这是针对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重灌输轻启发、重理论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等弊端提出的,是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与精髓。针对上述问题,肃南县结合民族地区实际,狠抓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要求,创新思路、拓宽渠道、扩大干部教育培训规模,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一)灵活选定培训方式,增强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提高人才能力的重要途径就要有科学的施训方法,创新搞活培训形式。积极采用科学的培训方法、先进的视听技术和多媒体培训手段,运用“参与式”、“双讲式”、“服务式”、“实践式”等多种培训方式方法,才能调动人才参训的积极性,增强培训时效性和针对性。肃南县在干部能力提升上注重创新培训方式,适时实施分类培训。根据不同层次干部的学习需求和干部成长规律,明确“学什么”的问题,合理设置班次,做到因人而异、分层施教;积极开展与县直职能部门(如农牧委、科技局、卫生局等)的联合培训、专题培训;同时以党校培训为基础,充分借用省内高校及科研单位优势,探索联合培训模式,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各方面的专家教授到党校授课,及时汲取最新理论知识和科研成果;组织安排参训人员到省内外经济发达地区开展异地教学、情境教学,拓展参训干部视野、陶冶情操、提高政治理论素质和工作业务能力,并帮助他们树立起干好民族地区工作的信心。
(二)开展流动巡回式培训,提升培训针对性
开办流动党校是加强民族地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方式。它既突出了流动党校的灵活机动特色,也解决了民族地区地域辽阔、交通不便、集中培训难、行政成本高的问题。肃南县由组织部牵头,各部门密切配合,组成了一支特殊的流动教育培训队伍,成立了草原上的流动党校,机动灵活地对牧区党员干部实施教育培训。集中对党员干部进行重大会议精神、党章、法律法规等国家政策、党的理论知识培训。同时,还采取集中教育培训与到党员牧户家里分散教育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示范讲解“舍饲养殖”、“大棚种植”等实用性科技知识和生产技能。协助基层党员干部联系扶贫、特种养殖等小型项目,增强了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培训的针对性,有效解决了基层党员干部群众集中培训难的问题。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使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工作水平和“双带”能力明显提高。
(三)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加大培训力度 人才是第一资源。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实现跨越发展,人才是关键。发挥远程教育优势,是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大量、快速、低成本培养和输送实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肃南县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辐射特色,架设空中通道“远教”覆盖式培训,解决了长期以来牧区党员干部培训手段单一,党的方针政策不能及时同步落实到基层的问题。肃南县按照市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结合实际,在全县6个乡镇、101个农牧村建立了101个卫星接收点,形成了覆盖全县的农牧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了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牧村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工作,使远教发挥方便快捷的培训职能,肃南县专门成立了远程教育协调小组,制定切合民族地区实际的远程教育中长期培训规划,开辟牧区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电视专栏,开通党建网站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专栏,构成了光盘播放、卫星接收、宽带网络相辅相成的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模式,延伸培训触角,实现了远程教学入毡房进牧户,有效地推动了牧区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开展。
(四)、多渠道开发人才资源,全面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人才的培养是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盘活现有人才的主要措施,具有明显的计划性、前瞻性、实效性。肃南县把强化教育培训作为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采取岗位培训、一推双考、竞争上岗、公推直选等方式,加强人才培养选拔,进而优化干部队伍结构。针对全县财会、文秘、民族文化等专业人才紧缺的现状,筹措资金安排专项教育经费,选派优秀年轻民族干部赴西北师大、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进行学习深造。依托县委党校、行政学院等培训阵地,每年定期组织开展大规模的人才知识更新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促进了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推动少数民族地区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根据中央人才工作《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地区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和中央、省、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立足民族地区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必须紧紧抓住中央实施中部崛起和人才强国的战略契机,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开发民族人才资源,加大民族地区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为促进民族地区全面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进步繁荣,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努力培养一支适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民族人才队伍。
(一)、结合地区实际,紧扣经济发展,制定民族干部培养计划 1.提高做好民族人才培养工作的思想认识。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各级党委政府和组织人事部门必须带头转变观念,加强对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工作的领导,切实把人才培养工作摆上各级各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培养工作新机制。2.制定适合民族地区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培养民族人才的过程中,要从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和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本地的发展需要,制订人才培养的短、中、长期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民族干部和初、中、高级人才,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使人才培养跟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
3.建立健全民族人才培养的配套政策措施。根据中央和省、市人才发展规划,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加快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步伐,在基础教育、经费保障、人才培养、干部选用等方面制定出台更为具体、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为民族人才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增强民族地区对人才的政策吸引力。
(二)、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培育质量,培养高质优秀民族人才 1.加大教育投入,大力发展民族地区教育事业。针对民族干部队伍专业结构不尽合理的现状,组织教育部门以及高校等单位,有计划地调整设置民族地区急需的专业,增设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学科,有计划的选送优秀民族干部和技能人才进行短期培训,培养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人才。同时,在增加民族地区教育投入改变硬件结构的基础上,大力提高教育“软件”的质量,留住并且吸引高素质的教育人才到民族地区执教,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加强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民族人才队伍素质。以民族领导干部、中青年干部和新进班子成员为重点,做到“重点干部重点培训、优秀干部加强培训、年轻干部经常培训、紧缺人才抓紧培训”。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及重点企业、专家产业基地等,实施“人才+项目”对接模式,培育一定数量的人才小高地。通过委托办学方式,培养民族地区急需而无法引进或关键岗位不能引进的人才。加快构筑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各类民族人才更新知识、提高能力,全面提高民族人才队伍素质。
3.抓好实践锻炼,切实增强民族人才应用能力。把握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建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鼓励、支持和吸引各类经营型、管理型、科技型人才到农村和经济建设一线创业,努力营造“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良好氛围。把民族干部特别是年轻民族干部放到艰苦环境和基层一线去锻炼,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类民族人才到艰苦恶劣环境,到矛盾复杂、困难多的地方去磨练意志,砥砺品格,增长才干,建功立业。开展民族地区之间干部交流,扩大地区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之间干部的交流力度,通过多方面、多层次交流,培养出更多的民族优秀人才。
(三)、营造良好环境,完善用人机制,稳定现有民族人才队伍 1.创新民族人才管理模式。探索“固定控制型”向“指导激励型”转变的人才管理模式,打破人才的部门、地域、所有制限制,建立开放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选拔优秀民族干部到贫困乡镇、重点改制企业挂职任职,使民族人才结构、分布同经济与产业的发展相配套。把在基层一线、在经济建设主战场实践的经历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一个重要条件,并在职称评定、政治待遇等方面实施倾斜政策。
2.营造良好工作生活环境。民族地区仅用高薪、优厚待遇留住人才是不现实的,也是难以作到的。因此,既要注重硬环境、宏观环境的改善,更要注重软环境、微观环境的优化,切实提高各类人才的政治、经济待遇,千方百计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方面下功夫,努力给各类民族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营造心情舒畅的工作氛围,减少不正常的外流,缓解民族地区人才流失严重问题。
3.建立不拘一格的用人机制,提高人才使用效应。为优秀民族人才创业提供更大的空间和多种机会,努力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的干部和人才队伍。
总之,十八大报告把人才工作摆在了一个更为重要的战略地位,“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曾说过:“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源源不断地培养和造就大批优秀人才,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就要依靠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带领群众去实践去创造。民族干部是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因此,我们深信,只要各方面相互努力,一支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将会迅速壮大起来,担负其建设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