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规范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范文模版]
**县2006年10月开展“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委书记用人行为”调研试点工作以来,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形成了一系列理论、制度和实践成果,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创新科学选任机制,规范一把手用人行为”被**市委组织部评为全市组织工作创新成果奖,**玉环、**百色、**平江等省内外十多个市、县来交流学习,中组部《党建研究
》、**社《高管信息》、《**通讯》、《**组工信息》等多家媒体介绍了我县的做法。通过两年多实践,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要正确处理好组织实践者与被规范监督者的关系。县委书记既是被规范监督的对象,又是调研试点工作的组织实践者。规范和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不是削弱县委书记应有的用人权,而是为了防止用人权被滥用。县委书记只有深刻理解调研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才能激发调研试点工作地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被规范监督者,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视约束为保护、视监督为帮助,把纪律要求转化为自我修养的内在要求,模范执行党的干部政策和干部选拔任用的各项规定,不因自己身份特殊而游离于监督之外,违规操作,甚至违法乱纪。作为组织实践者,县委书记必须把握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给组织部门定思路、交任务、压担子,按照“隐性权力显性化,显性权力规范化”的思路,始终把工作立足点放在规范和监督权力运行上,确保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探索和实践。
二是要正确处理好规范监督与保证权力充分行使的关系。县委在全面工作中负有“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责任,县委书记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作用,负有全面责任。用人权是县委书记权力的核心,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全力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保证书记充分行使用人权。一旦削弱了用人权,必然弱化党委的重要职能,影响书记关键作用的发挥。但由于对县委书记的用人权没有明确的规范,弹性过大,缺乏可以控制的界限和衡量的尺度,从而无法监督,权力滥用就很难避免。怎样才能既有效监督,又不束缚县委书记的手脚?**对县委书记用人权力和责任作出具体明确,进行规范,明确县委书记用人权主要有:干部调整动议权、干部提名推荐权、定向把关权、沟通协调权、主持决策权、临机处置权和实施监督权;主要责任有: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握用人标准和导向,坚持民主集中制,实施正确用人决策,遵守和维护干部选任工作纪律,加强干部选任工作监督。通过对权力和责任的明确,县委书记了解掌握什么权力能用,什么责任要担,什么风险要防,从而更好地发挥组织领导作用,更全面更科学地考察和衡量干部,有效避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三是要正确处理好制度创新与于事简便的关系。健全的干部工作制度是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用人行为的根本保证,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只有通过制度才能在实践的层面上得到落实,用刚性的制度来约束书记的行为,自觉地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按规矩办事。但如果制度过多过滥过杂,片面追求形式而长时间不研究干部、在批次与数量上限制干部,往往会错过或贻误干部最佳配置期和使用时机,难免与工作初衷相背离,直接影响到工作正常开展,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造成损失。我们立足于管用管长远,着眼于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一是动议调整干部实行“沟通报告”制度。明确了动议干部的5种情形、动议干部的基本原则、沟通报告的具体事项和操作办法,从而使“隐性权力显性化,显性权力规范化”,保证选人用人行为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二是提名推荐干部实行“两推荐一征询”制度。规定了乡科级正职和副职领导干部分类推荐提名办法,扩大提名主体范围和程序,明确无论是组织推荐、个人自荐,还是领导干部个人推荐,都必须经过民主推荐程序。三是讨论决定干部实行集体票决制度。县委常委会讨论决定干部时,严格执行票决制,县委书记与其他人投票完全等同,真正体现“多数人在多数人中选人”的原则,实现由领导选人向制度选人的转变。通过对干部选拔任用的动议、提名推荐、酝酿和讨论决定这四个最容易出问题的关键环节进行刚性的规范和监督,把县委书记的用人行为真正置于制度的刚性约束和有力监督之下,做到用人科学、规范、公开、透明。
四是要正确处理好扩大民主与加强自身建设的关系。我们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优化干部工作外部“生态”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内部制度同样重要。在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的同时,切实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提高透明度,更好地实现广大干部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保证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将推荐者行使职权情况置于监督之下,做到“权责对等”,才能有效防止拉选票、打招呼甚至不负责任、无原则地投票等现象发生,切实提高民主推荐结果的准确性和实效性。我们一方面充分发挥
班子集体的作用,综合各方面的意见,集中多数人的智慧,有效防止“一言堂”,在最大限度内的减少选任干部的失误和风险。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民主监督力度,制定出台了《**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两反馈”实施办法》在每年年底县委向全委会报告本年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县委全委会对县委年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民主评议,对县委年度新提拔的正科职领导干部进行民主测评;“两反馈”指反馈评议结果,反馈评议结果运用情况;反馈对象为上级组织部门、县委全体委员和被评议对象。
第二篇:浅议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
浅议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
“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中国共产党多年来民主集中制用人的具体体现,做为一个县的党委一把手,能否用好人起着关键作用。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的用人权,对于建设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基层领导班子,加强党对基层工作的领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现状】好范文版权
所有
新时期县委书记行使用人权出现的新特点
一是在权力分配上,由高度集权向合理分权迈进。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用人权在党委集体和基层群众中得到合理分配,群众的参与权、推荐权、选择权、监督权逐步得到落实,用人权由高度集中向扩大民主方向渐进。二是在权力运行上,由“人治”向“法治”迈进。过去“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权力运作方式得到了根本的改变,取而代之的是民主选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选人用人制度的实施,使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环境中脱颖而出。三是在权力监督上,由强调自律向自律与他律紧密结合迈进。近年来,除了通过思想教育,提高县委书记贯彻执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和“四化”方针的自觉性外,还建立了《违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的处理规定》等一系列法规,把自律作为基础,把他律作为根本,加强了对县委书记用人权的监督。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问题的根源】
当前个别县委书记行使用人权存在的不规范问题
县委书记的责任要求他必须有一定的用人权,但在用人上有哪些权力,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对权力运作也缺乏规范化的有效监督。一是监督的主客体自觉性不强。上级党组织和同级党组织监督的主动性不够,县委书记自我监督意识和接受监督意识不够强。二是监督体系的有序性不强。上级纪检机关和组织部门在对县委书记的监督上,各行其是,合力不强。三是监督活动的规范性不强。对县委书记用人权监督活动的开展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监督工作事后调查多,事前检查少,监督活动开展缺乏经常性。四是用人失误责任追究不力。没有建立系统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责任主体和责任内容不明确,什么情况下属于用人失误,发生用人失误应追究谁的责任,追究什么样的责任等等,还没有作出明确规定,直接导致用人失误无法追究责任。
【主要对策】
在把好关、选准人、用好干部上下功夫
选人、用人、管人,是县委书记的重要职责,也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县委书记首先要带头遵守纪律,公道办事,公正为人,以正服人,使常委及其他干部从自己身上见到标杆。工作中,要始终做到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
1、要科学界定县委书记的用人权。县委书记的用人权贯穿于用人的全过程,在干部培养阶段,有确定后备干部人选的权力;在干部选拔任用阶段,有提名、推荐、协商、决定等各项权力;在干部选拔任用之后的教育、管理、监督阶段,仍有对干部工作学习督促、检查、监督的责任和义务。在实际工作中,县委书记的用人权范围要界定在同级副职和下级正职的提名权两个方面。县委四套领导班子成员、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的推荐,一般由县委书记提出人选,县委常委会讨论,然后向上一级党委推荐;县直部门正职提名,由县委书记在吸收民主推荐、部门前任、部门干部及其分管领导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人选交书记办公会讨论,意见统一以后,组织考察,最后召开常委会讨论决定任命。
2、要规范县委书记的用人行为。一要在用权时间上作限制。时间一般为班子换届或缺额需要补充时,缺额补充推荐每半年一次。二要在用权规模上作限制。除班子换届之外,届中对领导班子调整,要坚持“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每次调整不应超过同级干部总数的20。三是要在用权程序上作规定。县委书记提名、推荐干部时,要深入群众中调查,根据大多数群众的意愿提出人选。好范文版权所有
3、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的用人权。一要建立民主监督机制。坚持民主推荐、民意测验、民主评议、考察预告、差额考察、任前公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成功作法,进一步深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干部工作的民主,认真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二要建立协同联动机制。纪检、组织、检察、审计等执纪执法部门,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形成监督合力,定期召开联席会,互通情况,建立信息库,把握县委书记用人权行使动态,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三要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按权责对等原则,明确县委书记在干部选拔任用各环节的责任内容。明确界定用人失误的具体表现和相应的责任追究标准及责任追究方式。
第三篇:商州区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区)委书记用人行为提高群众满意度
商州区切实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区)委书记
用人行为提高群众满意度
商州区从明确县(区)委书记在用人方面的权力和责任入手,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监督选人用人行为的意见》、《商州区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暂行办法》、《实名制推荐干部制度》、《违规用人责任追究制度》等相关配套制度, 坚持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公开职位、实名推荐、差额筛选、集体提名、考察预告、任前公示、任职承诺、述职述廉、全程纪实等,不断完善“三推两选一目标”的干部初始提名制度,严把动议、提名、酝酿、决策、监督各个环节,健全“三位一体”的干部监督阳光网络,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科学规范的操作程序和有效的监督体系。
一、完善初始提名制度,科学界定权责范围。区委切实规范干部初始提名权,严格界定权责范围。一是明确干部动议前提。严格执行干部调整动议“六动六不动”、“六请示”。“六动”:即在机构改革和变更,领导班子换届,领导职位出现空缺或领导干部到龄需要调整,领导班子存在结构不合理、不团结等问题需要调整,领导干部经考核不胜任现职需要调整,领导干部受到党政纪处分、不适宜担任现职等6种情形下,可以提出干部调整动议;“六不动”:即在机构即将变动但方案尚未出台,主要领导工作即将变动,领导干部职数没有空缺,领导班子运行状况良好,区委主要领导外出,违反规定提高干部职级待遇等6种情形下,不得提出干部动议;“六请示”:即破格提拔使用,主要领导即将变动但确因工作需要提拔调整干部,班子换届时较大规模调整干部,非换届年一次性调整干部数量超过规-1-
定人数,新提拔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家属子女,其他需要请示事项等6种情形下动议干部,须请示上级组织部门审批。二是明确干部动议程序。根据领导班子建设和工作需要,由区委组织部提出干部动议工作方案,提请书记办公会研究决定,启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三是明确干部动议的时间和数量界限。规定干部动议间隔时间一般不少于2个月,每次动议职数不超过50名,新提拔领导数量不超过30名;届中每个部门和乡镇每次动议岗位数量原则不超过部门、乡镇核定领导职数的三分之一。
二、规范初始提名方式,以事论岗选人干事。区委不断深化“三推两选一目标”的干部初始提名方式,努力提高选人用人水平。一是“三轮推荐”好中选优。首先是区委全委(扩大)会实名制差额推荐。对乡镇、办事处党政正职和区直部门主要领导职位,在符合条件的正科级干部和正科级后备干部中,由区委全委(扩大)会按1∶2的比例实名制差额推荐,确定初步提名人选;其次是领导干部个人实名制推荐。在新提拔一般领导职位人选和轮岗交流人选的提名上,由区级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分管主管领导及相关单位领导以个人名义实名制推荐初提人选,组织部结合单位后备干部培养锻炼、专业结构、任职条件等因素,提出差额人选初步意见,提交书记办公会确定提名方向;再是单位干部群众民主推荐。把单位干部群众民主推荐作为干部初始提名的必经程序,将“双推荐、双过半”作为干部选拔的“硬杠子”。二是“两轮圈选”优中选强。在自荐公推职位人选的提名中,由区委全委扩大会根据自荐人选竞职演讲结果,按1:2的比例实名制差额圈选,确定初步提名人选;对自荐公推职位、重要领导职位和新提拔一般职位人选的提名,由组织部根据全委扩大会推荐、领导干部实名制推荐和单位民主推荐结果,将初提人选提交常委扩大会实名制差额圈选,确定正式提名人选。三是“一个目标”选人干事。坚持以事论岗、人岗相宜、选人干事的原则,在自荐公推前,首先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单位目标责任考核指标来制定岗位任职目标,发布公推公告。在办理任职手续时,由区委组织部同公推干部签订任职目标承诺书。任职目标按百分制标准,逐年进行考核,90分以上为合格。对未完成第一年任职目标的公推干部,进行组织谈话,对连续两年未完成任职目标和三年任期目标考核未达标的,按照组织程序给予免职。
三、严把初始提名环节,确保干部选拔公平公正。区委在干部初始提名中坚持严把“五关”,着力提高群众满意度。一是公开职位。在每次动议干部前,通过会议、公告或新闻媒体等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布空缺职位、任职条件、报名时间、监督举报电话等内容,落实群众“四权”,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实名推荐。在领导干部个人实名制推荐干部,区委全委扩大会和区委常委扩大会差额圈选推荐干部时,均采取实名制的办法进行推荐,确保了推荐质量。三是差额筛选。在重要领导职位人选、新提拔一般领导职位人选和公推公选人选的提名中,均采取差额提名,反复筛选,好中选优。四是严格把关。明确规定新提拔干部必须从后备干部队伍中产生,不是后备干部的,坚决不予提名,在单位民主推荐中没有达到“双推荐、双过半”的坚决不予提名。五是集体提名。在干部初始提名的过程中,采取领导干部个人实名制推荐,区委全委扩大会差额推荐,单位干部职工推荐、区委常委扩大会差额圈选等方式进行集体提名,充分征求干部群众意见,广泛发扬民主,有效提高
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化程度,确保了干部选拔任用公平公正。
2009年以来,商州区采用“三推两选一目标”的方式,对40名重要领导职位人选和103名一般领导职位人选进行了初始提名。采取自荐公推方式先后选拔了区发改局长、农业局长、人社局长、住建局长、扶贫局长等7名重要职位人选,实现了选人与干事相结合,树立了干部选用的正确导向,激活了干事创业新动力。2009全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以及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群众满意度测评名列全市第2名,全省第39名。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陕西日报》头版头条、《当代陕西》、《党建论坛》等主流媒体作了报道。
第四篇:开展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收记用人行为试点工作
第43期
中共宁夏石嘴山市委组织部 2010年3月26日
大武口区“一创新、四推行”
规范区委书记用人行为
今年以来,石嘴山市在大武口区开展了“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区委书记用人行为”试点,在规范和监督“一把手”用人行为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创新。
创新干部初始提名方式。对领导职位出缺时,采取个人自荐、党组织推荐、领导署名提名推荐和群众会议投票民主推荐等方式,进行差额推荐。推荐人选经资格审查、区委主要领导沟通产生初始提名名单后,再进入考察程序,实现由少数人选人到多数人选人的转变。
推行“四差额”干部选任办法。对条件成熟的岗位,按照1:2到1:4不等的比例,实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考察对象按照推荐和考察的综合情况进行排序,由区委书记、副书记、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及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进行差额沟通,以每个职位确定2名拟任人选提交区委常委会进行差额票决,进一步扩大干部选人用人视野。
推行选拔任用干部“两次票决”制。对街道党政正职,由区委常委会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确定拟任人选或推荐人选后,提交区委全委会无记名投票表决。
推行竞争性选任干部方式。结合干部队伍现状,拿出一定比例的职位,面向全区公开选拔一批科级干部。有计划组织实施公开选调、公选挂职、竞争上岗、中小学校长及副校长公开竞聘等工作,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
推行干部选拔任用信息公开和廉政考察制度。按照“客观、公正、适时、适度”的原则,对领导班子职数、职位要求和职位空缺情况,民主推荐干部的标准和程序,民主推荐的结果进行公开。扩大干部任前公示的范围和内容,公开考察对象或拟任人选基本情况等,增强干部工作的透明度。探索实行廉政考察制度,对新拟提拔的副科级以上干部,在确定为考察对象后、决定任用前组织进行廉政情况考察,核实党风廉政情况,开展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和收入申报。
签发:余剑雄
审核:雷 东
撰稿:马 冬 报: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送:市直各部门党委(总支、支部)、党组,各企事业单位党组织 市纪委第一纪检组、部各领导 发:各县区党委组织部、部内各科室
第五篇: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的调研报告
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更多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
为圆满完成“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试点工作任务,扎实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进程,望城县迅速着手进行
前期准备工作,在广泛讨论研究的基础上,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试点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计划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县委副书记、县人大主任、县政协主席和组织部长为副组长,其他常委为成员的调研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县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组织部长为直接责任人,借鉴外省、(县)市开展调研试点工作的经验,结合望城实际,科学制定调研试点实施方案,出台具体的调研试点工作计划,提出阶段性目标,并将责任落实到人。
二是抓住关键、健全制度。以扩大干部选拔任用民主化为方向,紧紧围绕干部选拔任用的关键环节,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完善后备干部吸纳制度。出台相关措施,进一步健全完善后备干部吸纳制度,将干部选任关口前移,建立跟踪管理、动态考核的后备干部人才库,并通过健全完善领导干部任职资格认证、干部考察民主推优、干部联合署名推荐等,采取多种措施把优秀年轻的干部吸纳进入后备干部人才库,为领导干部的选任储备一批高素质人才。健全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制定干部绩效考核办法,采取定位定期考察、生活会议考察、8小时以外考察、重大事项考察、命题座谈考察、信访监督考察等措施,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组工干部联片联乡镇制度,通过组织部门经常考察和走访、谈心、调查等,客观、全面、真实地掌握干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情况,增强组织部门对干部评价和任免的“话语权”。健全完善干部选任推荐、提名制度。建立干部推荐提名责任制、干部差额推荐提名等制度,规范干部任免民主推荐和提名工作,增强推荐、提名的责任意识。健全完善干部任免决策制度。健全完善常委会电子票决制度,出台全委会电子票决乡镇和县直单位党政正职的实施意见及具体办法等。健全完善干部监督制度。健全完善干部任免公示制、试用期制、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领导干部任期制度、述职述廉制度、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领导干部谈话制度、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制度、回复函询制度等,出台科局级领导干部试用期满正式任职实施办法、干部交流实施办法等制度。健全完善干部使用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落实干部考察责任制和用人失误失察责任追究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认定及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明确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各个环节(包括推荐提名、组织考察、任用决定)的责任主体。重点就干部的推荐、提名、考察等环节健全完善相关的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后备干部及定岗推荐拟任人选的民主推荐关,明确单位主要负责人、具体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对于拟任人选的提名关,采取署名提名的办法,实行“谁提名谁负责”,落实相关责任;对于干部的考察关,明确干部考察组长为第一责任人,考察材料执笔人为具体责任人,落实相关责任。
三是规范程序、严格把关。规范动议环节。出台具体的规定,进一步增强干部任期意识,强化届期观念。对任期未满的领导干部,原则上不交流使用;在非换届或机构改革期间,只有当领导职数出现空缺、班子运行存在问题等情况时,才按照“经常考察及时微调”的机制对干部进行调整任免;在县委书记已经明确即将调动和到任后三个月内不动议调整干部。实行“三权”分离。将干部选拔任用的提名权、考察权和决策权分离,避免“领导个人说了算”和“组织部门有偏见”的不透明做法。具体把好三关:把好干部任免的提名推荐关。提交常委会票决的拟任职人选,必须首先经过广泛的民主推荐,由基层单位根据工作需要,按程序进行推荐,确定的提名候选人必须是得推荐票靠前的推荐对象,确保挑选出来的人选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县委书记和其他县级领导可以署名推荐人选。对领导干部署名推荐的人选,组织部要进行认真审核,并按规定程序进行民主推荐,得票数较高的,方可列为考察对象;得票数较低的,不列为考察对象。达不到推荐要求的人选,一年内不再次列入考察对象和提名人选;把好干部综合考察关。成立专门的干部考察领导小组,从组织、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抽调优秀干部,建立相对专业的干部考察队伍,对通过群众民主推荐或县委领导署名推荐进入考察圈的人选,不简单地“以票取人”,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全面考察,准确掌握其德、能、勤、绩、廉和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等各方面情况,努力避免考察失真失实;考察结束后,组织部门要对提名对象进行充分酝酿沟通,广泛征求执纪执法部门、分管领导、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干部群众的意见,最后由组织部部务会形成正式的拟任免方案,经书记会议同意后,连同推荐、考察情况一并呈
报常委会;把好干部任免集体决策关。规范干部任免决策程序。常委会讨论干部时,在组织部门充分介绍岗位要求和拟任人选情况的基础上,先由其他常委充分发表自己对拟任人选的意见,县委书记综合常委们的意见后再作发言,最后进行集体表决,形成干部任免决定。干部的任免决策实行电子票决。每个县委常委一人一票,以按电子表决器(无记名)的方式对任免人选逐一
作出“赞成”、“反对”或“弃权”的选择,电子表决器当场计票,当场公布结果。对乡镇和县直单位党政一把手的任免决策,计划试行全委会电子票决制,并保证所有县委委员一人一票,集体决策,扩大决策的民主程度。夯实基础工作。建全完善干部档案信息库,建立干部学习培训档案和干部实绩档案,完善干部声像资料信息;抓好抓实后备干部队伍的管理,提高后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是大胆探索、有效监督。接受上级监督。为确保用人行为的公开、公平、公正,每次讨论决定干部的常委会、全委会议,主动邀请上级组织部门领导列席,对会议准备、讨论和表决情况进行现场监督。破格提拔干部时,先将破格提拔对象的详细情况向上级组织部门报告,得到批复后才组织实施。注重群众监督。对选拔对象的提名、考察、使用等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及时公布,确保群众“知情权”,然后再提交常委会或全委会,实行电子票决通过。对新提拔使用的干部,要严格坚持任前公示和试用期制度,这样才能使优秀干部在公开透明、平等竞争的环境中脱颖而出,以减少和避免用人上的失误。强化过程监督。在干部酝酿、任免过程中,坚持及时听取人大、政府、政协的意见,坚持组织部门与执纪执法部门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主动与纪检监察、审计、信访、政法、计生等部门联系,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的监督,促进干部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望城县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