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贫困山区检察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x县是一个地处重庆市东北边缘大巴山东段南麓的山区县,由于特殊的地理、生态环境和经济基础条件等自然和历史因素影响,自我积累能力差,财政收入匮乏,县级财政连年赤字,加之长期以来国家投入严重不足,建设资金严重缺乏,致使社会经济严重滞后,是一个典型的国家级贫困县。我院也因县财政条件的制约,办案经费不足,办公条件差,装备落后,干警待遇清贫。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如何使干警保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建设一支忠于党和人民、忠于检察事业的检察官队伍,任务十分艰巨和严峻。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思想政治工作脱离实际,纸上谈兵,空洞说教,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只会成为一句空话,劳而无功,严重影响检察事业的健康发展和检察机关的对外形象。
在xx县这样贫困落后的山区县,干部队伍建设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因此必须立足实际,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干警的思想状况,了解他们在干什么,在想什么,在忧什么,寻根溯源,以人为本,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制定措施解决问题,才能产生实效,有所作为。正确把握贫困地区干部队伍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性,无疑是搞好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和前提。结合我地实际进行分析,贫困地区检察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目前检察机关的经费依靠当地财政,贫穷落后地区的基层检察院与发达地区的检察院相比,差距十分巨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种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会越来越严重。对于贫穷落后地区检察院来说,地处偏远山区,闭塞落后,财政困难,办公、办案经费严重匮乏,靠当地财政根本不能保证检察机关的工作正常运转。极大的制约了检察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全面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不少干警看不到希望,看不到发展,感到空有报国之心,存在人身价值很难实现的消极失望的思想,二是长期以来贫困地区的检察干警职级低、工资低、福利低的“三低”问题特别突出,干警家庭住房、子女家属就业等问题得不到解决和保障,干警后顾之忧重重。因此不少干警不安于现状,难以安心工作,只要有机会就想方设法调离检察机关。致使这部分干警工作积极不高,工作主动性创新性不强。甚至有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怠工情绪。三是贫困地区下岗职工再就业极其困难,检察干警的家属子女下岗后,仅靠检察机关低下的待遇无法解决家庭基本的温饱问题,于是部分检察干警无心工作,情绪波动大,上下班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工作不服从领导的安排和调度、患得患失乱发牢骚等现象严重,存在以权谋私、以案谋私或受利益驱动办案的隐患。针对上述几个方面的特点,贫困地区检察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应加强人性化管理,以感化、引导、带动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思路,从而加强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以优良的作风建设推动队伍建设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疏导,以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人。近几年来,检察机关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各项教育整顿活动,以这些教育活动为契机对干警加强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对教育干警牢固树立正确的名利观,淡泊明志,甘于清贫,爱检敬业,恪尽职守无疑会有极大的帮助作用,但仅仅是有这些教育活动还是远远不够的,它只能在宏观上解决一些普遍性上的主要问题。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做“人”的工作,作为个体的人都具有区别于另一个的特性,是个性强烈的“我”而不是“彼”,就同一个个体言,在不同地方、不同时期,也会在思想状态上存在不同的变化。因而,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我们在积极开展各种教育活动的同时,还要辅以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个别性的思想教育工作,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性决定的,也是思想教育工作的主要方面。在进行个别性思想教育工作中,要特别避免过去思想政治工作空洞说教的弊端,建立领导走访制度,广泛开展与干警及其家属之间交心谈心工作,随时了解和研究干警的思想动态,征集干警的意见和建议,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纠正和消除干警思想上的偏差。任何一个干警在情绪上的波动以及在工作上怨尤,都是有一定的具体原因的,如果领导干部不加分析动辄打官腔说官话,不但会使问题得不到解决,甚至还会使问题得到激化,使思想政治工作陷入更大的僵局。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工作和生活的检察干警,他们所处的环境,他们自身的境遇,与发达地区的检察干警相比具有十分明显的差异,因此他们的思想情绪方面隐藏有更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要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更不会是靠一两句空洞的说教所能解决问题的。他们也是并非生活在真空中的平常人,他们也有自己的思想,他们也需要在现实中生活,在认识上出现一些偏差、在情绪上出现一些波动,甚至在思想上出现一些毛病,只要不是大的原则问题,都是人之常情,领导干部要以理解他们的心态去正确对待,学会换位思考。只有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思想政治工作,才是一种人性化的思想政治工作,才会有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不足加以改善的可能。总的来说,领导干部对待干警要以诚相待,以心换心,做干警的贴心人,在工作中是领导、是同事,在生活中是朋友,这样干警才能以真诚的态度与你交流思想。只有通过与他们的零距离对话,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才能找准他们思想问题的症结和根源,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对症下药、加以疏导,使他们心平气顺,这样他们的思想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二、关心疾苦,以体贴入微的实际行动感化人。队伍建设要取得实效,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做到“实”处。比较而言,贫困地区检察干警在家属子女就业、职级职称晋升、谋利待遇提高等方面的困难十分突出,这些与干警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和改善,会给干警的思想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产生一些消极因素。因此,在对干警的思想教育工作中,领导干部要想干警所想,急干警所急,忧干警所忧,切实解决干警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就我院实际情况而言,由于xx贫穷落后的经济状况,现有办公大楼还是1979年恢复重建时的旧房,早在1985年就被鉴定为危房但至今未能得到改造,干警职工住房人均不足十平方米,大多数干警在外租房或寄住在亲友家中,干警年收入人均不足1万元,职级待遇低下,甚至还有工龄三十多年的干警还是副科级的情况。前几年由于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干警中出现了人心涣散、思想混乱、作风懒散、工作松弛的现象。近年来我院从队伍现状出发,找准队伍在作风上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及其危害,根据轻重缓急,有针对性、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去解决每一个问题。经多方奔走呼吁,协调沟通,使干警职工住房顺利得到了解决,28户干警住进了新居,总投资近5000万元、面积4000平方米的新建办公大楼也历经重重困难进入了最后峻工阶段,部分干警的法律职称也得到了落实,同时还解决了干警上下班交通等与干警生活、工作密切相关以及干警关心关注的一些具体事情。领导对干警实际困难的关心与帮助,彻底地化解了干警们抑郁在心中的积怨,使干警的精神得到了振奋,信心增强了,工作积极性也提高了,各项业务工作也逐步走上了正轨,当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检察机关及检察队伍的满意率不断提升,检察工作得到了肯定和好评。这些,都是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实处所带来的实效。
三、树立标杆,以公正规范的言行带领人。“正人先正已”、“身教重于言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经验和方法,它说明只有坚强的领导班子才能带出过硬的检察队伍。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下和清贫的待遇面前,如何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保持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昂扬向上的工作热情,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显得尤为重要。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头等大事,以加强班子建设为龙头,严于自律,率先率范,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以过硬的作风影响人、鼓舞人、带动人,以此推动队伍建设的健康发展。就领导班子而言,一是带头抓学习,强素质。坚持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不但要学理论,还要学业务,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和自身建设,做到在政治上清醒,在业务上过硬,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班子;二是要加强团结协作。党组一班人要紧紧围绕党组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增强班子的集体领导力和干群凝聚力;三是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能者上,庸者下”的选人用人原则,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做到任人为贤,切忌任人为亲;四是实行政务公开。对政务活动实行群众路线,增强工作透明度,激励全院干警对决策执行落实的参与、监督,确保公正公平和政令的畅通;五是认真抓好单位作风建设的组织领导。一级抓一级,切实落实作风建设的责任,以党风带院风,促进良好作风的形成。就领导干部个人而言,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一是率先垂范,带头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规范工作行为,不靠职务效应畏服人,要靠人格魅力凝聚人;二是在廉洁自律上做好表率,自觉廉洁勤政,严格要求自己,不搞特殊化。凡要求干警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禁止干警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三是身先士卒,深入办案第一线组织指挥,特别是办理重大案件时检察长要亲自指挥,班子成员一齐上阵,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现场解决办案工作中的实际困难,为办案工作清障铺路,使干警得到激励和鼓舞;四是带头讲实话、听实话,坚持办实事、讲实效,做求真务实,勇于创新。
四、建章立制,以切实可行的制度约束人。在强抓思想教育、意识影响的同时,必须思想工作和制度管理双管齐下,把廉洁从检、公正执法作为检察职业纪律的核心要求,坚持从严治检方针,标本兼治,从教育、管理、监督等各个环节,对干警进行严教育、严管理、严监督,严格执行检察纪律和各项规定,切实加强纪律作风建设。用规范的制度管理人,还要加大规章制度落实情况检查监督力度,严肃查处检察人员的违法违纪案件,决不姑息迁就。只有这样,方能令行禁止,使队伍的执法思想和执法行为达到规范、合法的要求。但是,用制度管人并不是一味地要“黑着面孔”,怎样把人性化管理注入制度管理之中,可从切实可行、寓教于乐和明确奖惩三个方面来体现:一方面,任何制度如果脱离了实际,不具有可操作性,都只能成为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挂在嘴上的一纸空文,得不到落实,失去约束人的目的。制定制度的目的是要求人去遵守执行,如果失去了可操作性,也就失去了人性化。过去,本单位也制定了不少的规章制度,从政治教育、业务学习、公正执法等方面应有尽有,不可谓不全,但由于其中存在有许多假大空的东西,使不少制度流于形式,在实践中难以真正得到落实和执行。近几年,我院加强调查研究,结合实际情况,对这些制度中不切合实际的地方进行了修改完善,制定出了一套符合我院干警思想状况和客观情况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促使干警自觉遵纪守法,规范执法工作行为,干警的思想状况和工作状况得到了明显的好转。另一方面,制度的落实执行并不是只能采取机械、呆板的形式。针对我院地处贫困山区,干警的业余生活枯燥单调,因此在落实学习制度、教育培训制度等过程中,改变过去灌输式的陈式,采取演讲比赛、知识竞答、抗辩式讨论、座谈交流、技能评比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将传统教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及业务学习寓于生动活泼的各种活动中,产生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丰富了干警们的生活,使他们学有所得,而且乐于接受,积极参与,增强了凝聚力、集体感和遵守学习制度的自觉性。三是严格逗硬,奖惩分明。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是针对全体而不是针对部分或个体的,只有在奖惩方面严格逗硬,对任何人任何事一视同仁,才能保证其公正性,在实际工作中也才能够得到贯彻落实,这也是用制度管人在人性化方面的一个重要特征。我院建立了各项业务工作、各岗位目标任务、干警个人业绩、廉政等多项考评机制,在年度考评中坚持同一标准严格奖惩,对工作有突出贡献的大张其鼓地奖励,对执行制度不好的理直气壮地惩戒。通过奖勤罚懒,奖优惩劣,树立和弘扬了正气,干警的思想认识加强了,工作积责任心提高了,工作作风发生了根本性好转。
第二篇:城管队伍建设思考
加强城市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
信息作者:□ 海曙区城市管理局
随着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广大市民对城市环境的期望值越来越高,给城市管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新形势,城管部门应当如何练好“内功”,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提高管理绩效,从而提升队伍整体形象,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加强城管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加强城管队伍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城管队伍肩负着城市管理的重责,其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直接体现党和政府的执政水平,反映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只有建设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素质过硬”的城管队伍,才能为给广大市民营造整洁、舒适、优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进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2、加强城管队伍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城管部门是政府的窗口部门,其工作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只有每一位城管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我们的城管工作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信任,真正“得民心、暖民心、稳民心”,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有利的保障。
3、加强城管队伍建设是推动城管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所有的发展都要依靠于人、着眼于人。因此,必须正确认识人的因素对城管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队伍建设这一有效载体,充分调动城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一种尊重人的能力和创新的良好氛围。
二、我局城管队伍现状分析
从人员结构构成来看:我局成立于2002年,建局时间不长,属于比较年轻的政府部门,其中占一半以上人数的城管执法人员主要通过公开招考的形式录用。目前,全局共有工作人员458名,其中在编人员254名,协管员204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60%以上,35周岁以下的占60%以上,全局城管队伍具有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特点。更好地发挥队伍现有优势,进一步挖掘内在潜力,是做好新时期城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从人员编制性质来看:全局在编人员90%以上为事业编制,其中35周岁以下的人员超过半数,由于受到科级干部职数的限制,一些综合素质较强的年轻人无法得到展示才能的舞台,影响其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对此,我局正在积极向区人事局、区编制办申请增加名额,同时建议参照公务员有关管理方法在事业编制人员中设立非领导职称。进一步完善激励晋升机制,对于增强城管队伍生机活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队伍精神面貌来看:自成立以来,我局始终坚持“一手抓业务,一手抓队伍,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要求,通过文明创建、效能建设、行风建设等形式,在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和尝试,全局城管队伍总体上保持了一种蓬勃向上的良好状态。特别是去年在全局范围内开展了“争当优秀城管干部,争创一流工作业绩”主题教育,城管队伍的执法为民理念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工作作风得到了进一步转变,群众满意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但是,我们也发现个别城管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够强,业务不够精,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办事效率不够高,缺乏争先创优意识,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城管队伍整体形象。改变上述个体现象,建立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将是今后城管队伍建设的一项重点内容。
三、加强城管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全面实施素质工程,提高城管队伍整体素质
实践出真知,学习出能力。我们应当进一步重视综合素质建设,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契机,着力构建城管队伍能力“再生”机制。
首先,要树立先进的学习理念。积极倡导“终身学习”、“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等先进理念,使全体工作人员进一步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学习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同时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在全局
范围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其次,要用制度规范学习、促进学习。不断完善学习日、学习论坛、督学考评等一系列制度,将学习情况作为今后竞聘上岗的必要条件和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实现学习、考核、使用一体化。
再次,不断丰富学习内容和形式。要加强党性教育,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提高在各种考验前保持清醒头脑的能力,不断增强防腐拒变的意识。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同时有计划地开展法律、经济、管理、科技等知识更新学习,提高文化素养,不断丰富知识面。
(二)健全选人用人机制,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
中层干部队伍是一支承上启下的力量,是完成城管各项工作任务的主力军,起着不可或缺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对于提升城管队伍整体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要建立一支后备干部队伍。采取“公开选拔”与“群众推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推选一批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强的同志进入后备干部资料库。
二要加强教育培训力度。对现有中层干部开展轮训,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创新能力,改变过去以业务培训为主的做法,开展入职、专业技能、管理技能等方面培训,全面提高中层干部个人综合素质和工作技能。
三要进一步规范竞争上岗制度。继续巩固中层干部竞聘上岗、一般人员“双向”择岗活动成果。根据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公开竞争上岗实施步骤和时间安排,及时公示各个环节竞争结果。
(三)完善创新各种载体,合力推进队伍建设
1、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继续开展局机关创建文明机关、执法中队创建文明中队、对外窗口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团员创青年文明号、工作人员创文明服务标兵等系列文明创建活动。硬件上“抓投入改环境”,软件上抓思想、提素质、建制度、促规范。通过抓典型,点上总结,面上推广,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努力营造“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的良好氛围。
2、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通过座谈会、走访等方式,定期听取行风督导员的意见建议,自觉接受评议;通过“城管义工”、“帮困结对”等活动,拉近城管部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接受群众对城管队员的全方位监督,激励全体人员奋发进取,增强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
3、加强内部考核力度。局装备、着装、队容风纪、卫生秩序管理委员会,进一步完善考核标准,定期开展队容风纪、卫生秩序等方面检查,将检查结果与奖惩措施直接挂钩;运用绩效管理的理念,通过市容环境管理“优胜杯”竞赛、将工作业绩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从源头上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管理难题。
队伍建设是贯穿于城管事业始终的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完善,才能使城管队伍真正成为领导放心、群众满意的队伍。
关于城管队伍建设的思考
发布机构:zjb发布日期:2009-11-17信息来源:镇海城管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
保护视力色:
城市之为城市,必有其一定的生存规则和活动规则。城市管理是旨在维持这样一些既定的规则,并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城管工作具有执法政策性强、管理对象弱势、人员高度分散、监管难度大、权力容易失控等特点。然则,加强城管队伍建设,打造公正、文明、廉洁、高效的行政执法队伍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城管工作一些固有矛盾和缺陷逐步凸显
我市自2002年10月组建市、区两级城管行政综合执法队伍以来,在城管执法领域和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益实践和探索,较好地解决了多头执法、重复处罚、职责交叉、执法扰民的问题,执法效率和执法质量显著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明显增强。但是和国内其他城市面临的困境和问题一样,受法制、体制、机制及环境的影响,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逐步显现,困扰着执法和队伍正规化建设,主要表现为:一是审批管理与行政处罚环节脱离,出现新的职责不明;二是过去多个执法部门的矛盾,现集中在一个执法部门,但依然没能解决执法依据不统一,执法部门编制和执法人员身份不统一等老问题;三是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致执法结果不同,执法效果迥同,出现执法偏科和执法不公的现象;四是执法人员编制严重不足;五是保障机制缺失,公安保障机制尚未形成;六是执法人员培训教育和轮岗机制尚未真正建立,执法人员综合素质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城管执法的要求;七是基层执法部门领导、非领导职位数少,执法人员工作十分艰苦,待遇却相对低,严重影响执法人员的工作热情。
二、队伍建设遭遇新情况新问题
我市城管队伍自2002年10月组建以来,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城管工作开展中所遇到的一些固有矛盾或缺陷已经逐步开始影响到队伍内部建设,城管队伍思想政治工作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和新情况。主要体现为:
1.城管队员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新的变化
从年龄结构构成来看,城管队伍与相关部门的专门队伍相比还比较年轻,队员们的思想较为活跃,善恶、美丑、荣辱等标准已经发生变化,价值取向更为务实。同时,队员的主体意识日益增强,独立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做出的判断更具有个
性特征,加强队伍建设需要从队员思想特征和个性特点入手才能奏效。
2.城管队员接受信息的渠道日趋多样化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网络世界,城管队员不仅可以从传统媒体获得信息,而且还从网络中获得更多的信息,社会舆论环境通过网络不断放大,使得城管队伍不仅在日常执法中面对民众压力,日常生活以及来自网上的信息报道也对加大了队员思想压力。同时一些错误思想和不良文化乘虚而入,也对队员的思想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3.区域性差别影响队员工作积极性
我区各乡镇街道均进驻了执法中队,有力改善了我区整体城市环境。但由于各镇、街道管理区域、侧重点存在不同差异,使得日常工作任务存在一定差异,使得队员在工作上存在攀比心理,加之由于信息不畅通,使得部分队员产生误会,工作中避重就轻,出现出工不出力的现象。
4.城管队员的综合待遇较低
在城管执法过程中受到人身伤害现象依然存在,临聘人员的福利待遇以及用人机制等问题一直没真正理顺,这在不同程度上造成城管队员的思想难以稳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综上可知,城管队伍建设工作需要抓住当前队伍内部发生的种种变化,把握重点,切中实际,以科学的理论和正确的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及时把握城管队伍的思想状况,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城管队伍建设中的作用。
三、城管队伍建设的几个想法
在目前体制、外部环境方面暂时不能有大的改观的情况下,要改变城管工作的被动局面、树立城管队伍的新形象,根本出路就是加强队伍建设,其关键是要牢牢把握队伍建设的方向、牢固树立民生理念、紧紧围绕创建人民满意机关活动,加以全面推进。
(一)发挥中层干部带头作用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中层干部作为一名合格的一线指挥管理者必须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求队员不做的自已首先不做,要求队员做到的自已首先做到,起到领头羊、排头兵的作用;同时要具备激发队员工作积极性的能力,坚持以人为本,深入了解队员思想情况和工作生活情况,及时掌握每位队员的思想动态,尽心尽力帮助队员排忧解难,让队员说理有场合,倾诉有对象,渲泄有时机。并加以正确、积极的引导,积极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工作环境,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使每位队员轻装上阵,形成我带你推的强劲动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使之全身心投入到城市管理服务工作中去。
(二)队伍建设必须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城市管理工作大多涉及与市民面对面的交流,特别是在执法过程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所以城市管理工作除了需要强化硬件建设,更需要强化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重点就是增强工作人员的内外综合素质。坚持以理论学习、专题培训、岗位练兵、以会代训等不同方式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一是抓好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从城管工作需要出发,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坚持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转化为构建和谐城管、建设“人民满意机关”的能力,不断丰富做好工作的知识武装和知识储备。要努力解决工学矛盾,要善于安排时间,在有限的空闲中挤出时间学习,不断适应新时期、新环境下的城市管理的需要,着力塑造学习型队伍的新形象。
二是要加强对队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要通过教育,做到以高尚的品德影响人,以良好的美德感染人,以诚信的道德服务人,以优良的公德带动人。城管执法不能等同于公安执法的预防犯罪、制止犯罪的执法行为,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也对城管执法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城市管理执法领域出现了大量的暴力抗法事件,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加强研究、提高素质、掌握技巧也是我们必须努力的方向。
三是要树立形象意识。人民群众对城管执法人员的信任是从外表开始的。要做到“亮证在先、告知在先、教育在先”,队容风纪严谨,言谈举止大方;要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严格执法与文明执法相结合,宽严得当,刚柔相济;要推出实用、简便、可操作的执法程序和执法文书,提高执法效率;同时还要健全案件的处理、审批等制度。
四是加强团结协作,增强大局观念。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大局即全局,局部要服从整体。因为事实一再证明,不团结就必然会带来不和谐的结果。
(三)队伍建设必须以人为本、亲民执法。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文明、亲民执法。以强化亲民意识为突破点,牢固树立人性化执法的理念。“人性化执法”既不是对违章者的无原则迁就,也不是对违章者“放宽尺度”,将“人性化执法”泛滥成“人情化执法”,势必使法律法规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惩罚作用,进而影响其对违章者的威慑力。要积极探索在不影响市容秩序前提下,有效疏导便民摊点的规范措施和管理方法,既方便群众生活,又改善城市市容,形成特色鲜明、成效显著、亮点突出的好方法好模式,实现便民利民和市容秩序的双赢局面。
(四)队伍建设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机制。
要从制定制度、加强教育、监督检查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和完善教育性、引导性、预防性、监督性、惩戒性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实现他律和自律的结合,确保城管队伍建设真正取得新成效。抓好“他律”,关键是要从严治队,对那些敢于违法违纪的人必须严惩,以儆效尤。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管理人,用制度管理事。二是要建立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充分调动内部和外部监督力量,严格落实行为规范,把奖优罚劣落到实处。三是要做好典型引路,通过开展“文明中队”、“创群众满意基层站所”等创建活动,树立典型,让学先进、赶先进成为城管风尚。
总之,城管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从方法、措施、行动上深入研究和探索,不断提高思想觉悟、认识能力和工作水平,团结一致,凝聚一心,共同推动城管队伍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
第三篇: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几点思考
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几点思考
(一)多措并举,在“育”上下功夫。要建立以各单位为主、组织人事部门为辅的中层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科学制定中层干部培训教育规划,对各单位中层干部培训教育的目标任务、措施方法,纪律规定提出明确要求。各单位作为教育的责任主体,应紧密结合单位实际及工作性质,制定科长授课制、定期考试制、专题调研制等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中层干部教育培训方案,切实避免浅尝辄止、流于形式等问题。要积极创新培训方式,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一是要探索“菜单式”选学。由中层干部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需要和个人兴趣,选择不同的培训课题。组织人事部门将选题适当归类,联系上级机关、重点工程以及其他相近岗位,分批次选派优秀中层干部进行挂职锻炼,不断丰富其阅历和才干,提高教育培训工作的实践性和有用性。二是要实行“学分制”教育。把中层干部等同于领导干部或后备干部加以培训,实行“学分制”管理及考核,把中层干部参加学习、考试、调研等情况纳入中层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不断强化中层干部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三是要突出调研考核。将中层干部调研工作列入专项考核,促进中层干部主动思考,主动深入一线,深入服务单位,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新
情况新问题,从研究实践问题过程中提炼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提升工作能力素质。
(二)创新办法,在“选”上做文章。任用和提拔中层干部,作为对干部一种奖励和肯定的手段,既能在干部队伍中起激励和榜样作用,也是干部成长成熟的必然需要。要加大力度探索和创新选人用人方式,进一步完善“双向选择、竞争上岗”、“三票制”等竞争性选拔制度,为优秀、成熟的中层干部脱颖而出创造机会、搭建平台。在公开选拔过程中,要不断开拓选人视野,扩大选人范围,按照“五重五不简单”的要求,本着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注重考选和组织推荐相结合,注重民主测评和平时考察相结合,注重德才表现和群众反映相结合,注重优势特长和岗位实际相结合,坚持“干什么,考什么”的原则,科学设置考试内容,提高考察分值权重,使实干者不吃亏,使成熟者有出路。同时,要善于发掘默默奉献、踏实工作的老实人,敢于起用锐意创新、拼搏钻研的能干人,做到唯贤是举,知人善任,为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一支能力突出、德才兼备、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中层干部队伍,为党政机关储备优质的后备力量。
(三)建章立制,在“管”上谋提升。建立和完善干部管理制度,是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的治本之策。一是要建立轮岗交流制度。对于在同一岗位或同一单位任职满一定年限的中层干部,实行单位内轮岗或
跨单位交流,让他们经历更多的岗位,在不同工作环境中得到磨练,既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又较好地克服人的“岗位惰性”,促进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的良性循环,激发干部新的工作热情和潜能,使其能够在最佳使用期内发挥最大化作用,在促进干部成长进步的同时,促进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二是要建立关爱帮扶制度。对涌现出来的优秀中层干部和先进典型事迹,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切实增强中层干部荣誉感和认同感。要建立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定期与中层干部谈心交心制度,定期沟通思想,释疑解惑,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对中层干部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疑难,要积极为其排忧解难,指明努力方向。对家庭有困难的中层干部,要提供必要的帮助。三是要建立监督管理制度。中层干部都掌握一定的职权,尤其是掌管人财物和审核审批岗位的中层干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效能建设、政风评议、社会测评等方式,加强对中层干部的监督,逐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长效机制。四是要建立优胜劣汰制度。要用好、用活中层干部测评结果,创新选任办法,让那些“无德中层”、“无能中层”、“无为中层”逐步退出岗位,让更优秀、更适合的人才走上中层岗位,特别优秀的适时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促进中层干部合理流动、优胜劣汰,不断优化中层干部队伍的结构、增强中层干部队伍的生机活力。
第四篇:关于贫困山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思考
发展特色农业,是适应自给农业向市场农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党的十七再次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山区贫困县发展现代农业,必须立足自身优势,突出地区特色,以市场为导向、以群众为依靠、以规模为基础、以效益为核心发展特色产
业,走特色产业型现代农业的发展之路。
一、因地因时,突出特色,科学动态地确定和培育主导产业
特色型现代农业必须立足一个“特”字,因为特色产业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不可能也不应该有任何规定性模式。培育、发展和壮大县域特色经济,应根据自然资源、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目前,贫困山区县在抓特色产业建设时存在“跟风”效仿,盲目培植主导产业,结果一个县有七、八个主导产业,个别乡镇也有三、四个主导产业,造成特色不明显,商品优势不突出。为此,在特色产业培育中,要突出当地的特色,把握好规模、市场、效益、品牌四个标准,因时因地、实事求是地大胆扬弃,科学动态地确定和培育特色产业,避免建设上的“平面推进”。如永顺县就要充分利用“长官、王村柑橘出口基地”,“湘西州最大的猕猴桃基地县”,“全国第一个莓茶原产地保护县”的优势,加大对农产品尤其是松柏生态香米、溪洲莓茶精深加工的研发,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扶持柑橘、猕猴桃、优质米产业发展。经过筛选确定的特色产业项目,要制定好具体发展规划,出台配套的扶持政策措施,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争取更多的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二、整合资源,优化布局,不断拓展特色产业发展空间
要根据区域、特色合理准确地定位,按照特色产业优先发展的原则,整合现有资源做到“精、准、新”,集中抓好2-3个产业或产品,齐心协力地优化产业布局,努力建设具有优势的特色基地,及时认真地处理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防止低层次重复建设、无序竞争,不能处处点火,处处冒烟、做到规划一个、实施一个、完善一个、贮备一个,保证产业按照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快速发展。要搞好引进试验,通过宣传引导和政策激励,调动农民参与特色产业建设的积极性,尊重农民愿意,适度发展,不搞命令式、一刀切,更不能违背市场规律,照抄照搬别人的模式,全盘上马,一哄而起。
三、扶持企业,建好基地,不断壮大特色产业规模
要依托龙头企业,建好基地,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一是企业产品定位要“准一点”。产品要农民能生产,适宜本地条件,企业能加工,有市场,由抓生产转向抓加工、保鲜、销售,帮助企业创建品牌,引进具有领先水平的技术、设备,并从政策、信息多方面给予扶持,尽快显现“龙头”优势。二是基地建设技术含量“高一点”。现代农业是以科技进步为基础的,可以说没有农业科技的创新,就不会有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不断更新和改良品种,大力实施优质种苗工程,推广应用科技成果,推进农业标准化,像生产工业品那样按标准组织生产,向降耗增效、绿色环保发展。三是产业化模式要“新一点”。建立多种形式的农业产业组织模式,不断完善运行机制,如目前的公司带动型、中介组织带动型,都有较好的产业带动效果,应该大力扶持培育,使农村专业协会和中介流通组织参加农业产业化经营,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
四、加大投入,精心培育,不断增强特色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现代农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线长面广,需要全社会的关心与支持,切实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贫困山区县特色产业做不大,一个重要的症结在于基础薄弱,财政扶持力度不够,特色产业规模不大,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乏力。一是要加大资金和科技的投入,形成多元化的投入体系,在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加大争资立项和招商引资力度,鼓励金融机构、社会资源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投入,增强发展后劲。二是完善农业保险,防范农业风险。要加强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预警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积极发展农业保险,促使农业保险融入社会化保险机制,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探索产业发展基金的储备及应用机制,努力提高农业抵御市场、自然双重风险的能力。三是稳定和加强科技队伍建设,理顺管理体制,走农科教结合的路子。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积极推广优质高产高效技术、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农业降耗增效技术、食品安全技术和设施农业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扩大新型农民培训范围,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致富”的新型农民,切实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五、打造品牌,提升档次,着力提高特色产品市场竞争力
特色产业的竞争力要通过企业实现,而企业的竞争,最终是产品之争、质量之争和品牌之争。品牌是企业的招牌、产品的名片,是构筑特色产业的基础。就永顺县而言,一是加强推进品
牌战略的组织领导,加强宏观指导、政策扶持,努力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实施,全社会共同推进”的格局。二是引导企业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努力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打造强势产品,并加大宣传力度,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对获得国家、省、市名牌产品的龙头企业,要加大扶持力度,优先列入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计划,以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带动特色产业发展,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健全市场体系,发展物流产业。发达的物流产业和完善的市场体系,是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必须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市场服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加快培育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和农村各类流通中介组织。
关于贫困山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思考
第五篇:西部贫困山区县脱贫攻坚思考
西部贫困山区县脱贫攻坚思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西部贫困山区紫阳县来说,由于南水北调重要水涵养区域,在2200多平方公里、拥有35万人口的农业大县,一无工业经济支撑,二无农村经济产业链带动,三分耕地七分大山现状,实行了工业限制发展的情况下,要完成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是紫阳县一份高难度的答卷。但是紫阳最大优势是富硒资源,蓝天白云下的青山绿水、交通便捷优势来补短板。倾力开发富硒食品、打造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产业小镇来带动农村富硒特色小吃,以游促增、以吃拉动农产品消费,完成脱贫摘帽工作。
第一,紫阳县固有的资源优势
紫阳县位于陕西南端,汉江上游,因道教南派创始人张伯端(道号“紫阳真人”)曾在此修行悟道而得名,意为“紫气东来,阳光普照”,是全国唯一以道教名号命名的县。属国定贫困县和秦巴山区连片扶贫重点县。是全国两大高硒区之一,属南水北调重要水源涵养地,中国最清洁的河流汉江纵贯全境,出境断面水质达国家Ⅱ类标准,被誉为“硒谷之史”。南有巴山屏障,北有秦岭阻隔,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是天然休闲度假胜地,有“汉江画廊”美誉。这里川腔秦韵交乳,茶文化、道教文化、民歌文化、汉水文化融汇,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闻名的“民歌之乡”。紫阳富硒茶久负盛名,始于商周,兴于盛唐,属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被认定为国家驰名商标,素有“贡茶之乡”美誉。交通便捷,襄渝铁路、包茂高速穿境而过,已融入西安、重庆、武汉半日经济圈。
第二,坚强的组织保障、强力推动政策措施,彰显为民情怀
紫阳县把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全县当前首要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摆在统揽全局的重要位置来抓,严格督查问责,提高考核权重,实行“一票否决”,并制定出台《脱贫攻坚实施意见》,年初召开了脱贫攻坚工作动员会,成立了县指挥部、镇工作团、村工作队三级脱贫攻坚工作机构,抽调200余名干部驻村抓脱贫攻坚,干部驻村包抓、部门精准帮扶的工作机制步入常态化,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首战,坚持“县负总责、部门联动、乡镇主体、村为重点、工作到组、扶贫到户、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紧扣精准施策,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坚持因村施策,因人施策,按照对象精准、底数精细、措施精确的要求,形成到户到人的具体方案,分类落实移民搬迁、产业发展、劳务技能、教育扶贫、健康卫生、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等举措:县财政安排200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整合各类项目资金3亿元,加大脱贫攻坚投入,将所有项目、资金向脱贫攻坚集中。组织实施日常督查、季度抽查、半年巡查,对各镇和部门脱贫攻坚工作实行常态化督查;创新考核机制,提高脱贫攻坚在目标考核中的分值权重,并实行“一票否决”;对工作不力、未完成脱贫任务或弄虚作假的将予以最严格的问责。
第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县财力薄弱做大做强旅游产业链乏力。目前脱贫着力点零散,只是解决一时燃眉之急,不可持续。根据省、市下达给该县30个贫困村、1.29万贫困人口的脱贫目标任务,笔者进村入户实地了解目前精准扶贫情况,发现大多数扶贫工作队策略是发动贫困户分散粗放搞养殖,动员有条件的搬迁到村集中安置点。对购买村集中安置房的贫困户,按政策每户补助5万元,千方百计争取资金完善交通、水电、医疗、娱乐、社会保障等公共设施建设。搬得起贫困户到安置点后一时新鲜过后,粗放零散养殖基地都失去,年龄大了打工无人要,成天无所事事,每天起床要吃要喝得花钱,水电通讯养老医保缴费得花钱,日常生活所需产能自给无从谈起。搬不起的贫困户因缺钱缺劳力,养鸡养羊养猪一年一吃一喝年光族的粗放零散扶贫,当年脱贫二年返贫现象极为普遍。
二是基础设施落后,信息闭塞、无支柱产业扶贫带动,完成中央下达脱贫摘帽时限,任务非常艰巨。如紫阳县200多个行政村虽然基本通水泥路,但大多数坡徒弯急路面狭窄,货车通行困难,即使有支柱农产品,外运困难较大。加之没有规模产业链、没有储藏保鲜保质设施,无销售渠道,任何农作物种多了无销路就会烂掉,因此大多农户种植玉米、土豆、红暑等零散少的低产值、低效益的作物,就连蔬菜也很少有人种,农民自给蔬菜都要去超市购买外地菜。目前,抓农产品种植规模、抓农村产业经济链、抓农产品销售才是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
三是贫困人口素质偏低,缺乏致富领头人。目前,大多年轻人都选择外出务工,但基本上未受过职业技能培训,普遍从事苦、累、重、脏且收入低的工种。留在农村的多数都是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和小孩,劳动力少,再加上不敢干、怕失败、等人带的想法导致扶贫推进慢。
四是贫困农民主体意识薄弱,“小农”意识不同程度地存在。贫困村大多数村民对扶贫产业还持观望态度,不作为,不积极,很大一部分村民“等、靠、要”的思想普遍存在,被动等待帮扶的现象比较突出。
五是扶贫产业规模小,结构单一。现有的扶贫产业大多都是以户为单位实施,没有地方特色产业链,扶持的力度没有放在规模产业链上,没有扶贫产业结构可持续的发展思路。
第四,脱贫攻坚思路与对策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产业扶贫是贫困群众增收的基础和关键。
一是围绕青山绿水为中心、倾力打造汉江特色游,促进生态旅游和历史文化的深度融合。紫阳县要以生态资源为依托,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着力在“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新”的产业精准上下功夫。沿汉江两岸打造景点步行观光游,如选择森林茂密山峰建造休闲亭、富硒饮食农庄、茶艺民歌表演等,做大旅游产业,带动农户发展。
二是做大做强生态种植围绕旅游产业循环发展。探索绿色产业扶贫、乡村旅游扶贫等生态扶贫,政府要筹措资金捆绑使用,重点发展生态种植、生态养殖、生态旅游、特色劳务(民间艺术表演打造旅游特色)、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每个镇开发2至3处各具特色旅游观光景点,每个村5至10个农家乐,着重发挥企业、合作社、致富能人的带头示范作用,引领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全县根据各镇地域特色,统一布局,大力实施“茶园品茶观光”,如向阳镇合垭村魔芋包安置点;发展“休闲补硒农庄”,如双安镇是紫阳县富硒地带中心区域。汉王镇、洞河镇、焕古镇可全力打造“橘园下摘橘品茶棋牌娱乐休闲”金秋产业链工程。全面推行以县建公司,镇建合作社,村建基地,“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捆绑式”产业扶贫。提高贫困群众组织化程度,提升扶贫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让贫困户更多参与农业全产业链经营和服务,确保持续增值收益。
三是大力发展森林景点及生态养殖产业。海拔较高,山大人稀的乡镇要利用森林资源着力打造山寨版吃住游一体化特色景点旅游,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研发富硒牛肉、羊肉、鸡肉、猪肉干进超市进景点,努力形成“县有龙头企业、镇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产业、户‘有增收主业”的长效扶贫增收机制,使生态旅游生态养殖产业成为贫困县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如界岭镇、联合镇、东木镇木王村、燎原村等可大力发展生态养殖,生态旅游招览外地游客,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政府+金融+保险+公司+合作社+农户”六位一体的整村推进扶贫模式,让贫困户在产业链上脱贫致富。
四是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产业。互联网让“万山阻隔”变成“近在咫尺”,成为贫困县各个乡镇提高开放度、融入大市场的一次重要机遇。要让“互联网+”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因此,通过构建互联网+产业平台,让社会便捷地了解贫困山区县生态资源、特色资源、优势资源,帮助解决好当地特色农产品难卖等问题,实现产销无缝对接,有效解决贫困农户持续增收难题。
总之,对历来无工业经济支撑,家底薄弱的西部贫困山区县来说,脱贫不脱贫,关键在农民。重点要找准路子,摸清底子,要把优势资源最大化利用,凸显你无我有、你有我特的创新发展,探索出一条资源生态化、经济化的可持续发展的精准脱贫之路,要把加快脱贫与生态优势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的精准脱贫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