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丰南区环保局2011年度环境突发事件
丰南区环保局2011年度环境突发事件
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
区安监局:
2011年以来,我局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应对管理工作,着力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和制度建设,全面提高环境安全生产与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并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轨道。根据《唐山市丰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11年度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的通知》(丰政办函〔2012〕3号)要求,现就我局2011年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概况
我局在2010年度开展的重点行业环境风险及化学品检查工作中,纳入检查的企业辖区内为23家,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8家,石油加工炼焦业5家。
(二)企业环境风险单元情况
1、石油、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5家企业,有4家企业编制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有环境风险单元的企业共计3家,风险单元数量为6个,对应的风险防范措施有:围堰、专用排水管/沟、做地方防渗、气/液体泄漏侦测、报警系统、事故应急池等。
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8家企业,有15家编制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有环境风险单元的企业共计8家,风险单元数量为11个,对应的风险防范措施有:围堰、专用
排水沟/管、做地方防渗、气/液体泄漏侦测、报警系统、事故应急池、清净下水排放切换阀门、清净下水排放缓冲池等。
二、应对工作评估
(一)组织领导
局领导高度重视环境安全及环境突发事件发生,制定了《丰
南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丰南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成立了防范和处置环境突发性事件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科、室、站、队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综合组、事故处理组、宣传法规组及应急监察分队等。局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确定了具体工作人员。多次在局务会议、职工大会上安排部署,加强对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监测、调查工作以及向上级部门汇报突发事件的发生、处置预防工作。
(二)预案管理和演练
我局制定了《唐山市丰南区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预案》,增强对环境突发事件的敏锐性和责任感,对处置污染事故保持高度警惕性,建立健全环境污染事故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健全应急机构,完善应急制度,明确各方职责,加强培训和预案演练,确保一旦发生事故,能够做到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建立了较完整的应急工作机制,有严格的值班制度和通畅的通讯网络。我局通过对化学品企业检查,督促企业完善应预案和应急物资的储备管理和应急演
练,要求各重点企业不仅能配备充足的应急物资,并有专人负责管理,并按要求开展相关的应急演练工作
(三)环境监察队伍和应急响应建设
为适应新形式下的环境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同时为了提高环境执法能力建设、加强环境行政执法、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提高环境突发事故应对能力,从人员、通信网络、交通、监察取证设备等方面进行充实。2011年我局监察人员发共计30人,备有环境监察车5辆,并安装GPRS车辆定位,在局监控中心平台上可以显示各个执法车辆的位置,有现场应急任务时,可就近调度。通信网络管理设备电脑2台、取证设备照相机、便捷式酸度计、噪声监测计、采样袋、瓶等器材装备,确保应对工作正常开展。
(四)以防范为首抓开展应对工作
我局通过对辖区内的钢铁、焦化、化工、重金属、电镀等企业、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污染源的环境安全隐患进行排查,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行,对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的企业逐一提出整改要求,督促其马上整改。对有重大安全隐患的6家电镀企业,已责令其关停;我局严格控制在环境敏感地区建设重污染项目,从源头防范、杜绝突发事件发生。严厉打击危害饮用水源安全的环境违法行为,通过开展联合执法,已关闭9家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排污口,确保全区群众饮用水安全,防止环境突发事件的发生。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应急预案尚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局应急预案体系已确立,但内容还需进一步补充、细化,可操作性、实用性、针对性还不够强;二是应急管理体系不够健全。有关企业单位应急管理机构工作机制尚不健全,应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三是应急队伍建设需大力加强。应急抢险救援人员的应急能力、技术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四、工作建议
(一)切实加强应急预案建设。对应省、市级各类应急预案,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及时补充修订相关预案,进一步完善预案内容。
(二)抓好应急管理队伍建设。增加应急队伍人员,搞好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应急人员的应急能力。
(三)建立应急管理协调机制。发挥应急办事机构职能作用,加强与有关单位的协调联系,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环保部门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二○一二年一月十六日
第二篇:环保局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情况汇报
郴州市生态环境局汝城分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和应急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为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及时、准确、有效预防及处置突发环境事故,近年来,在市局的指导下,我局严格按照国家环保部的统一布署和总体要求,认真做好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和应急管理工作,现将工作的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完善环境应急管理基础工作
为了建立健全汝城分局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提高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根据我县环境应急实际情况,我局于2019年11月修订了《汝城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在完善各项预案的基础上,我局积极加强风险源环境应急管理和企业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督促企业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建立环境应急预案,2019年至今,共有62家企业完成了应急预案的备案和修订工作,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网络。
二、妥善处置环境信访和突发性环境事件
随着人民日益提高的环境意识和环境要求,对我局环境管理和环境应急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加强对公众诉求环境信息的主动收集,畅通收集渠道,我局成立了信访综合值班室,安排专人,负责统一受理、交办、督办、跟踪反馈信访投诉,明确了工作职责,形成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的工作格局。认真办理环境信访件。严格执行“投诉就是命令、污染就是险情”原则,及时反应,耐心沟通,不辞辛劳地加强夜间突击检查。近年来,我局共受理回复环境污染投诉案件300余件,全部回复,满意率99%。每月对环境污染投诉情况进行小结,每季度进行分析总结,并报相关领导。
三、开展环境应急演练和应急培训
为确保能够迅速、高效、有序的应对各类环境污染突发事件,锻炼环境应急队伍,近年来,我局每年都制定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工作方案,2020年6月16日,我局组织汝城县茶山脚钨矿开展了一次应急演练。2021年10月8日,我局组织湖南邑金投资有限公司开展了尾矿输送管道爆管造成尾矿外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通过此次应急演练,磨合了部门间的协作配合,锻炼了环境应急、监察、监测应急队伍,提高了我县环境应急水平。通过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这样的实战模拟训练,我县环境应急人员进一步熟悉了应急工作流程,各部门进一步掌握了各自在应急工作中的职责,也及时完善了应急预案中的不足之处,为应对环境突发事件提供了宝贵经验。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继续提高应急队伍整体素质。一是实行绩效考核制。确定目标任务,对环境应急管理等相关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并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年终评先评优、奖惩、岗位及职务异动挂钩,充分调动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二是注重业务培训和廉政教育。采取鼓励个人自学、安排集中学习、组织考察学习、请专家讲座等形式,加强环境应急业务知识与法律法规学习,确保应急队伍始终保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提高环境应急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
2、不断加强环境应急综合实力的建设。一是加强应急工作管理。继续做好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协调、调度等工作;二是加大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工作力度,完成辖区内涉重金属企业、涉危险废物、涉危险化学品等重点环境风险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备案及修订工作;三是加大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监管力度。对辖区内涉源单位进行现场检查,确保辖区内核与辐射安全;四是进一步完善投诉处理机制。加强群众环境污染投诉的受理和管理,及时上报受理情况及督促处置,防止和减少超时,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篇:环保局环境信访工作汇报
ⅩⅩ环境信访工作汇报
ⅩⅩ区环保局
ⅩⅩ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市环保局的领导下,全局人员认真处理辖区信访案件,顺利完成了全年的信访工作任务。全年共受理信访案件666件,自办658件,转出区外办理8件。666件信访中,废水39件,约占5.9%;废气204件,约占30.6%;噪声389件,约占58.4%;固废3件,约占0.5%;建设项目13件,约占1.9%;其它18件,约占2.7%。
ⅩⅩ区作为扬州的主城区,人口和产业(特别是三产产业)密度大,环境容量小,居民对环境质量要求高,因而各类环境矛盾也相对突出。长期以来,我局领导班子十分重视环境信访工作,制定了环境信访工作目标管理细则,保证了信访工作依法、及时、有序开展。在全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区信访量从04年的500多件,逐渐下降到08年的400多件。
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省、市工商局接连出台新政,放宽市场准入、控制前置许可。随着工商新政的出台和执行,基层环保工作出现了“两少一多”的局面——项目审批受理数少了,排污收费少了,信访量却多了。项目审批甚至可以说是大幅度下滑(我区2009年项目审批1000多件,到ⅩⅩ 1
年只有500件),而信访量却大幅度增加,我区的信访量从2007年的465件又上升到了ⅩⅩ年的666件。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难题,面对人手越来越少、上级要求越来越高的现状,我们更是绷紧了妥善处理信访投诉这根弦,全力以赴,力争把矛盾和难题解决在基层。
一、强化领导,以健全制度作前提保障
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我局领导班子加强了对信访工作的领导,执行“局长负责,分管局长督办,监察大队承办,各科室协同配合”的运行机制,加大了局领导带案下访的密度和频次。对于国家、省、市等上级部门批转来的信访件,局领导亲自办理。一把手主动办理疑难信访,多次到现场了解情况,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为群众解忧,为上级解难,使很多疑难信访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理。班子各成员都按照分工认真处理群众的来信来访。
与此同时,我局还将制度建设作为做好信访工作的前提和保障。随着信访工作越来越成为各级政府建立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市环保局的指导下,我局始终把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作为做好信访工作的首要前提,并在工作实践中认真执行。如每季度都对信访工作进行专门小结,并形成书面材料报局长室;每月的中层以上干部工作例会上,都专门安排时间讨论疑难信访,集思广益研究解决办法;建立了每周二局长信访接待日制度,由局办公室负责在网上和单位信息
墙上公布值班局长名单,为群众投诉提供方便;随着信访量的增加,建立起了一把手局长每月带案下访、分管局长每周带案下访制度,周三和周五则是分管局长相对固定的带案下访日。遇到重大信访一把手局长随时带案下访;建立首问负责制,每天有专人负责网上接访,无论哪个渠道的投诉,都要求及时受理,及时办结,及时答复,及时反馈。通过制度建设,使我局的信访工作运转及时顺畅。
二、强化力度,以内外联动促工作成效
过去,我局的信访从接访登记到办结上报全部由监察大队一个科室处理,但面对错综复杂、面广量大的信访投诉,仅靠大队的力量往往顾此失彼、力不从心。从ⅩⅩ年开始,参照上级部门和兄弟单位的做法,局长室对信访处理进行及时调整,由监察大队单一负责调整为办公室牵头、监察大队主办、相关科室协办的方式。具体分工为:办公室牵头并负责12369网上接访和汇报,负责收集资料与年终归档;监察大队负责信访的首先接受、登记、立案、现场调查、分类处理,凡牵涉到污控、开发等其他科室的,由大队向分管局长汇报,由分管局长将初步调查结果和处理建议以书面形式向一把手汇报,再按照一把手的批示转入相关科室处理,最后再由监察大队负责书面答复并形成季度小结和总结等。这样,监察、办公室、污控、管理等局内部科室分工合作,逐步形成了各负其责的良好内部工作机制。
除了强化内部协调,我们还注意取得条块部门的支持。比如,遇到无法把握的问题,我们及时向上级业务部门汇报,接受他们的业务指导;针对无证无照等较为复杂的信访,我们以函告形式主动联系工商、公安、城管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以解决一些棘手问题;针对一些公开信访和群访投诉,我们利用社区、村组和物业的力量,采用三方或多方会议的形式,让投诉人、经营者、执法者、社区或物管面对面沟通与协调,让投诉人倾诉承受的损害,让经营者了解群众的诉求,也给经营者向群众解释已经做了哪些改进,还将投入多少进行哪些治理的机会,执法者也可借此机会更广泛地宣传环保法律法规,社区和物管则帮助双方求同存异,各方共同协商更好的解决办法,达到相互理解、和谐共处的目的。通过内外联动,解决了不少难点热点问题。
三、强化素质,以关心呵护促能力建设
凡事都靠人这个决定因素来解决,要想在人手少、工作压力大、时间紧的情况下,保证每一件信访案件在处理过程中不出问题,不仅需要我们基层干部有较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作风和端正的工作态度,如何才能让基层干部自觉自愿地提高能力和作风,以应对工作的需要,最关键的一点就是领导对冲在第一线处理环境信访的人员,要在工作时信任他们、在委屈时理解他们、在疲倦时呵护他们、在困难时支持他们,使他们能够心情愉快地投入工作,自觉自愿地增强做好信访工作的责任感,在工作中不断地提高业务水平和独立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也正是因为他们不辞辛苦的努力,才使得我区信访工作做得比较扎实,没有发生因环境污染投诉未得到及时有效处理而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和群访事件,没有给政府和上级部门增加负担,也为维护我区的社会稳定与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问题与建议
回顾ⅩⅩ年信访工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认识到存在着问题和困扰:
一是基层环保部门缺少必要的监测手段,使得一些信访无法得到高效处理。
二是工商新政出台后,大部分新建项目取消了环保前置,除了引起环境投诉量大幅增加外,还使得一些虽有工商执照照但不符合环保审批的项目引起的扰民投诉,处理起来非常被动和困难。
三是基层环保执法部门人手少,工作量大,经常处于超负荷状态,且上级监察机构改革和重新细化配置后,基层环保部门没有对应改革,更是常常处于穷于应付的局面,长此以往,不利于稳定基层环境执法队伍。
建议:
1、针对工商局取消环保前置的问题,我局领导已与ⅩⅩ工商分局领导沟通协商,他们的答复是最好请市环保局与市
工商局对接研究,接下来才好执行,所以,能否请市局领导帮助协调此事;
2、加强基层环保执法队伍建设,在人力物力上给予关心支持;
3、加强基层执法人员的培训,使他们取得上岗证,在噪声投诉这些简单的监测工作上能够及时监测及时处理并得到市站认可,这样也可以缓解市环境监测站的工作压力。
第四篇:环保局优化发展环境
源汇区环保局优化发展环境
源汇区环保局以“转变作风、提升效能”为主题,树立服务中心、服务基层、服务发展的工作理念,千方百计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最大程度地为全全区各类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和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良环境。
源汇区环保局强化服务先行的理念,把服务企业、方便群众作为工作的重点,让企业和群众能走得进、说得到、行得通、办得了。源汇区环保局深化政务公开,强化首问负责、一次告知、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制度。畅通监督渠道,24小时畅通12369环保热线电话,对来信、来访、网上投诉,做到有诉必接,有接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复,切实维护好群众利益。
源汇区环保局高度重视廉洁勤政建设,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实施、同考核,使干部职工严格遵守环保部门“六项禁令”和环境监察人员“六不准”,对“吃、拿、卡、要”等违法违纪行为,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对工作方法简单、态度生硬、蛮干硬上、粗暴执法等问题,一经落实,调离岗位。本着公开公正、过罚相当、教罚结合的原则,对行政处罚项目、适用情况、处罚标准进行分解、细化、量化,制定了各项制度。从根本上克服和避免了执法行为的随意性和处罚畸轻畸重的现象,从源头上防止了滥执法和乱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为。
环境保护从农村做起
为做好2011年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源汇区环护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农村生态文明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主题,以深化“以奖促治”政策为主线,以开展农村生态建设示范,推进农村污染减排、实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加强规划指导,夯实工作基础,着力解决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和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有效遏制城市和工业污染向农村地区转移,努力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源汇区环保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努力做好2011年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把农村环境保护摆上环境保护的重要位置;二是认真谋划当地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三是切实抓好“以奖促治”政策实施、农村污染减排、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土壤环境保护以及加大执法力度保障农村地区的环境安全等重点工作。
加强重金属污染监测行动在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有关部门《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实施好国务院批复的,《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源汇区环保局就加强重金属污染环境监测工作,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进一步提高对重金属监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二)重金属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
(三)强化企业的自测行为;
(四)加强对企业的监督性监测工作;
(五)做好重金属监测信息发布和报告工作;
(六)抓好重金属监测能力建设。
环保局“五廉”活动防微杜渐
今年以来,源汇区环保局以扎实的措施,生动的形式,坚持廉政建设与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廉政建设与机关纪律作风建设紧密结合,廉政建设与效能建设紧密结合,在全体干部职工中积极开展“五廉”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思廉。局主要领导每月一次给全体党员干部上廉政党课,每季度组织干部职工观看一次警示教育录像片,以案说纪,以案说法,增强党员干部的法纪意识,要求党员干部自觉做到“五个管住”:管住自己脑,不该想的不想;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拿;管住自己的脚,不该去的地方不去;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饭不吃;管住自己的心,做人绝不能“贪心”。做到“脑”清、“心”正、“嘴”严、“手”紧、“脚”稳。
二是读廉。每周一次的机关学习,鼓励党员干部多学习多读书,组织学习党纪国法,学习领会中央领导人和省、市等上级主管部门领导有关反腐倡廉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权力观教育。
三是倡廉。积极营造廉政文化氛围,广泛开展征集廉政警句、短语、诗词等活动,形成“人人倡廉、处处讲廉”的良好环境,使廉政文化潜移默化地渗透每个干部职工的思想之中。同时结合纪律作风整顿月活动,认真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并根据查摆出来的问题,撰写了整改报告,明确了整改时限和目标。
四是讲廉。定期对规划监察,环境保护等敏感岗位的人员、各部门负责人进行廉政谈话,从群众最关注、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抓起,从源头上发现并消除廉政风险点,切实做到党风廉政建设预防针常打、警示钟常敲。
五是践廉。要求党员干部在思廉、读廉、倡廉、讲廉中不断践廉,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源汇区环保局六大举措努力确保减排工作落到实处
为完成2011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源汇区环保局六措并举努力确保减排工作落到实处。
一、摸清底数,明确目标。扎实做好污普更新工作,通过调查、审查、核算、录入,以及多次会审修改,污普工作顺利按时完成。
二、理清思路,制定计划。针对目前减排工作指标增加、基数调整,核算不明的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和综合考虑,明确了2011年全区减排工作思路,制定了减排计划。
三、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将减排工作任务列入2011年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目标责任,分解落实到全区各街道及相关部门,确保全区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污水集中处理水平明显提升。
四、狠抓项目,有序推进。对年初确定存在问题的项目逐个下达整改通知书,对减排企业加强现场检查、技术指导并督促工程进度,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减排台帐。
五、严格准入,控制增量。加强环境准入管理,坚持“先评价、后建设”原则,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项目坚决予以否决。
六、编制台帐,及时通报。定期编制减排工作台帐,报送主要领导和各减排单位,及时通报减排进度和存在问题,督促企业做好减排工作,完成全年减排目标任务。
落实“五项制度”,着力规范危废企业环境管理
今年以来,源汇区环保局对全区危险废物重点产生单位全面开展规范化整治,加大执法力度,规范贮存场所,强化整改措施,努力落实“五项制度”,有效规范了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的环境管理工作,提升了危废企业的环境安全水平。一是落实危废管理计划制度。明确产生所有危险废物的企业要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制定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管理制度。二是落实危废管理台账制度。指导企业做好危废台账填写、报送和汇总保存工作。三是落实危废贮存管理制度。重点落实危险废物贮存场所危废警示标识,地面硬化处理,采取防渗防雨措施,设置导水渠,废物分类收集,容器外表面设置相应标签以及贮存过程中的污染防治措施,杜绝二次污染。四是落实危废转移审批管理制度。推行危废转移计划审批、转移联单备案制度,督促企业按规范转移处置危废。五是落实危废企业应急预案制度。重点落实企业危险废物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企业整体应急体系方案,确保各个环节有序应对。
第五篇: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总则
1.1 编制目的建立健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机制,提高企业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突法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及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预案。
1.3 事故分级按照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级。
1.4 适用范围
l.5 工作原则
企业在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及其响应程序时,应本着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方针,贯彻如下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加强对环境事故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故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响应。接受政府环保部门的指导,使企业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成为区域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针对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危害范围和社会影响相适应。(3)坚持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做好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应急系统做到常备不懈,可为本企业和其它企业及社会提供服务,在应急时快速有效。组织指挥与职责建立健全企业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各应急组织机构职责。(组织机构图)预防和预警
3.1 环境污染事故源
3.1.1企业基本信息自然概况;地理位置;气象及水文资料;周围居民点、敏感点信息;
3.1.2环境污染事故源厂区平面布置;工艺流程及排污管线(要求标明产污环节、排污口位置);产品在从原料→产品存储的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潜在环境污染事故源基本情况,包括事故源的名称、数量、位置,可能发生事故的时空特点。
3.2 预防工作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贮存、运输、销毁废弃化学品、放射源等事故源进行调查,掌握本企业潜在事故源环境优先污染物的产生、种类及分布情况。针对污染物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应急措施。建立优先污染物的快速监测方法,购置优先污染物的快速监测设备,建立优先污染物的处置技术。
3.3 预警及措施
按照突发事故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预警进行分级。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
收集到的有关信息证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按照相关应急预案执行。
进入预警状态后,应当采取的措施:
(1)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2)发布预警公告。
(3)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4)指令各环境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应急状态,企业环境监测部门立即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5)针对突发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6)调集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应急响应
4.1 应急响应程序 4.2 信息报送与处理
4.2.1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报告时限和程序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以及负有监管责任的部门发现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后,应立即在1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一级相关专业主管部门报告,并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紧急情况下,可以越级上报。
4.2.2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报告方式与内容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初报从发现事件后立即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事件处理完毕后立即上报。
初报可用电话直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事故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人员受害情况、事件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等初步情况。
续报可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处理结果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
4.3 指挥和协调
4.3.1 指挥和协调机制
根据需要,企业成立环境应急指挥部,负责指导、协调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对工作。
环境应急指挥部根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情况通知有关部门及其应急机构、救援队伍和事故所在地人民政府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各应急机构接到事故信息通报后,应立即派出有关人员和队伍赶赴事发现场,在现场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下,按照各自的预案和处置规程,相互协同,密切配合,共同实施环境应急和紧急处置行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成立前,各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必须在当地政府和事发单位的协调指挥下坚决、迅速地实施先期处置,果断控制或切断污染源,全力控制事件态势,严防二次污染和次生、衍生事件发生。
应急状态时,专家组组织有关专家迅速对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应急处置方案和建议,供指挥部领导决策参考。根据事件进展情况和形势动态,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危害范围、发展趋势作出科学预测,为环境应急领导机构的决策和指挥提供科学依据;参与污染程度、危害范围、事件等级的判定,对污染区域的隔离与解禁、人员撤离与返回等重大防护措施的决策提供技术依据;指导各应急分队进行应急处理与处置;指导环境应急工作的评价,进行事件的中长期环境影响评估。发生环境事故的有关部门要及时、主动向环境应急指挥部提供应急救援有关的基础资料
4.3.2 指挥协调主要内容
环境应急指挥部指挥协调的主要内容包括:
(1)提出现场应急行动原则要求;
(2)派出有关专家和人员参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应急指挥工作;
(3)协调各级、各专业应急力量实施应急支援行动;
(4)协调受威胁的周边地区危险源的监控工作;
(5)协调建立现场警戒区和交通管制区域,确定重点防护区域;(6)根据现场监测结果,确定被转移、疏散群众返回时间;
(7)及时向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应急行动的进展情况。
4.4 应急监测企业环境监测部门第一时间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进行环境应急监测,掌握第一手监测资料,并配合地方环境监测机构进行应急监测工作。
根据监测结果,综合分析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污染变化趋势,并通过专家咨询和讨论的方式,预测并报告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展情况和污染物的变化情况,作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决策的依据。
4.5 信息发布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要及时发布准确、权威的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4.6 安全防护
4.6.1 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现场处置人员应根据环境事故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人员出入事发现场程序。
4.6.2 受灾群众的安全防护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群众的安全防护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根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性质、特点,告知群众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
(2)根据事发时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确定群众疏散的方式,指定有关部门组织群众安全疏散撤离;
(3)在事发地安全边界以外,设立紧急避难场所。
4.7 应急终止
4.7.1 应急终止的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2)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4)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5)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4.7.2 应急终止的程序
(1)现场救援指挥部确认终止时机,或事件责任单位提出,经现场救援指挥部批准;
(2)现场救援指挥部向所属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3)应急状态终止后,应根据有关指示和实际情况,继续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
4.7.3 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⑴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结束后,应组织相关部门认真总结、分析、吸取事故教训,及时进行整改; ⑵ 组织各专业组对应急计划和实施程序的有效性、应急装备的可行性、应急人员的素质和反应速度等作出评价,并提出对应急预案的修改意见。
⑶ 参加应急行动的部门负责组织、指导环境应急队伍维护、保养应急仪器设备,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