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县城规划区内农民建房难问题的研讨
农民建房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也事关农村的和谐稳定,近年来,反映农民住房困难、建房难的问题日渐强烈,因农民建房难问题而引发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加快解决好农民建房难问题,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关注“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之一。作为我县来讲,农民建房难的问题更突出地反映在县城规划区范围内。由于近年来,随
着我县“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县城发展迅速,规划区内农村由于地理环境等优势,经济发展相对快速,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较快,要求改建、新建房屋的愿望更显得强烈。而县城规划区内农民由于受规划、土地指标等严格控制,农民建房相对来说也更难。因此,如何探索建立县城规划区内农民建房的有效机制,切实破解农民建房难题,既使县城规划区内农民“居者有其屋”,又使农民建房能和谐融入城市建设管理当中,必须摆上当前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一、解决县城规划区内农民建房难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推进“平安云和”创建工作的需要
解决县城规划区内农民建房难问题有利于消释农民多年积淀在心里的重负,腾出更多精力与时间放开手脚寻求致富门路。如不及时解决农民住房困难问题,就等于是在抑制他们的诉求和愿望,使政府背负“叶公好龙”的负面印象。事实上农民住房难的负效应也正释放出来:一是群体上访的增多;二是给正常的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弱势群体生活保障等工作带来困难;三是滋生和蔓延未批擅自占地建房现象;四是恶化干群关系,影响政府权威和形象。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目前,云和县城规划区内农民住房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由于人口众多、规划滞后、土地资源紧缺等原因,规划区内农民住房难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部分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十分困难,有的甚至一家三代人同住在一间简陋的平房里,良好的人居环境对农民住房困难户来说还是一种奢望。因此,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解决好农民建房难题。
(三)建设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需要
解决农民住房困难问题既是强化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实现科学行政、依法行政、民主行政的基本要求,也是完成国民收入再分配任务、实现市民福利最大化、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体现,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吃穿住行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住房问题又与安居乐业高度关联,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利益,政府部门责无旁贷。
(四)顺应人民群众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
农民住房条件的改善,本身就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标志,是实现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和整体升位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积极改善农民住房条件,激发农民主体活力,满足农村消费需求,改变农民生存方式,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是顺应农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也为城乡联动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二、县城规划区内农民建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通过各种切实有效措施的施行,云和县城规划区内农民的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由于各种原因,规划区内还存有为数不少的住房困难户。2006年,规划区内农民总户数为8455户(总人口28389人),人均住房占地25㎡下的困难户有859户,占农户总数的10.15%。其中,因城市、土地、水利、交通规划控制及缺少耕地指标等政府原因造成的住房困难户有593户,占总农户数的7.1%,大量的住房困难户上访和人大议案、政协提案的增加均与此有关。归纳农户住房困难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各种规划相互之间衔接问题给农民建房造成障碍。近年来,“规划是龙头”的思想在我县已基本形成共识。因此,各部门都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建设、国土、水利、交通及工业园区建设等各类规划也随之完成编制。然而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水利利用总体规划等规划之间又因为编制部门不同和编制时间有前有后而存在着很多相互不协调的地方。比如某一地块,城市总体规划规划为建设用地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规划为基本农田用地,交通部门又规划为交通用地,造成该地块农民即使有建房的资金和土地也建不了房屋。此外,一些规划的制定,也导致某些地块、村庄的农民不能拆建、新建房屋,因为他们所在位置已经被规划为其他用途。
二是“集体土地所有制”的间接私有使部分农民建房用地难以调整。不少农民存在着“谁耕种、谁所有”的观念,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观念淡薄,使用权与所有权的概念和界限模糊。根据规定,只有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的建设留用地或待置换用地才能用于农民的建房。据调查,我县规划区内目前提出建房申请并符合申请条件而无法审批建房的大多都是因建房用地无法落实造成的。不同一村(组)村民之间的建房地基难以调整,就连同组村民,乃至亲兄弟之间都难以调整。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土地承包时,由于绝大部分村缺乏规划实施的前瞻性,都已将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和村镇建设规划的土地发包给农户耕种,给农民建房用地的调整带来难度。按照《土地承包法》的规定,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草地、林地的承包期则更长,并且在承包期内发包方一般不得收回和调整承包地。这种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私有化,使农村建房用地难以调整。
三是农民建房审批程序繁琐,时间长,手续多。县城规划区内农民要想申请建房,按目前的程序
有如下环节:首先要经过国土部门确定年度土地建设指标;其次国土部门在镇人民政府、所在村的村两委配合下,通过调查研究确定使用指标的建房户;然后国土部门对建房户建房地块进行公示;第四步由建设部门组织工作人员现场勘察,确定该地块是否符合规划要求,若符合规划要求,则进行公示;这些程序顺利完成后,还要由建设部门提供“一书两证”,国土部门提供土地手续,建筑设计部门提供符合要求的建筑设计图纸,测绘放样部门按规划要求定线放样后,农民才能新建房屋。如此繁琐的程序下来,少则几个月,多则近一年的时间,再加上有些村里、乡(镇)政府及审批部门对建房审批主观随意性大,宽严无度,想批就批,不批就压,造成多数村民对建房审批产生不满。由于条件严,程序繁,时间长,审批难,“托关系,走后门”现象屡见不鲜,违章建房也时有发生。
四是农民因自身经济等因素导致无能力建房。农民的经济收入近年来虽大幅提高,但是,由于大多农民收入来源单一,家里人口众多,甚至还存在老弱病残者,收入只能用来维持日常开支,根本没有能力去考虑建房。另外如巧云等村的不少农民因早年承包地已被悉数征用,而无地建房。现在就算想买地建房,也因高额费用变得不可能。
五是建房指标落实不到位。2006年,我县通过建房用地指标下达到乡镇、村的方式,想解决部分无房户和缺房户的的建房问题。但部分村两委在分配农民建房指标中存在明显政策偏差的问题,不执行“首先确保无房户、优先安排缺房户”的原则,部分有房村民“托关系,走后门”,千方百计得到建房指标,使得真正无房户、缺房户的住房问题不能及时得以解决,甚至少数村采取全体村民抽签的方式来分配农民建房指标,这样,势必扭曲了政府的保障性政策,造成有房户和无房户之间的利益矛盾,增添了不和谐因素。
三、解决县城规划区内农民建房难问题的对策措施
县城规划区内农民住房困难问题已成为我县上下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之一。通过何种政策理念及行政手段来解决农民的住房问题,这是问题的关键。
(一)切实做好规划区内规划的修编工作
正确处理规划与民生的关系。在制订各项建设规划时,对因规划控制而引发的民生问题,要同步考虑,提前落实配套措施,不能为规划而规划。制订规划要走专家路线,要尊重民意,使各项规划反映和体现大多数人的意愿。要努力提高规划的透明度,规划编制的全过程以及规划编制完成后,要公之于众,使人民群众对规划范围、规划内容、开发时序都能及早了解,心中有数。规划制订后,要抓紧组织实施,决不可以长期控而不用,控而不批。从我县的情况看,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不衔接是导致规划区内农民建房难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下一步建设规划部门和国土部门要以县域总体规划编制为契机,加快规划的修编工作,努力实现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村庄建设规划之间的无缝对接。
(二)科学地制定和完善农民建房政策
《云和县农村村民建房审批管理试行办法》虽已经在2006年出台,但该政策还存在许多不完善和不妥之处,要进行修改完善。比如按人口数确定用地指标的标准、房屋的面积及户型要求等。而且《云和县农村村民建房审批管理试行办法》只是一个纲领性的条例,具体如何操作,还需要制定相关措施来配套执行。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措施要兼顾整体利益、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要体现其科学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要深入实际,不搞一刀切,特别是涉及建房规划选址、土地流转调剂、用地指标落实等具体问题,更应充分体现政策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三)加强土地用地指标的管理和使用
要把极其珍贵的土地用地指标落实到真正需要房屋的困难农民手中。出台严厉措施,制止目前存在极个别的土地用地指标被当成商品,在农民之间交易买卖的恶劣现象。要改变土地表面是集体所有,实为“个人私有”的现状,让村两委真正有权力去让土地在不同队(组)农民之间流转起来。下一步,要探索集中地块,统一规划,逐步实施新型农民建房模式。即由村两委牵头,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配合支持,通过置换、调剂等手段调整出一块土地,统一用于农民的建房需要,以后,该村需要建房的农民,依次安排到该地块,不允许农民之间进行不合法也极不合理的土地私下“买卖”。
(四)加大农村经济特困户的住房救助力度
对农村中的经济特困户,要研究制定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实行县、镇、村三级联动,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建立“住房帮困基金”。对于特困户自筹资金新建或改建住房的,应免收相关费用,并鼓励有条件的镇、村组织,在经济上给予必要的补助。对无力建房的“双困”户,可以镇、村为单位,建造一批“廉租房”,供暂时救急过渡;也可对村内有些农户新建住房后闲置的空旧房屋,通过折价收购调剂,安置一批无力建房的无房户、危房户,待有条件时再来重新安排。
(五)探索建立农民建房的专门服务机构
针对农民建房审批程序繁琐,时间长手续多的问题,有关部门要积极探索建立机制灵活,管理严格,程序简化,服务效率高的专门机构来负责。农民建房审批从该专门机构开始也从该专门机构结束,该专门机构还应该规定办理每个步骤的时间、定期公开办理情况等,真正做到使服务者与被服务者都有章可循、有事能行、有行必果,真正让农民建房问题在只要具备相应条件的情况下,就能及时办理审批手续,顺利建房。
(六)严厉查处违法违章建筑
一是深入农村广泛宣传有关政策。大力开展《土地管理法》、《规划法》、《房屋建设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强农民法制观念,预防制止违章建房现象。二要严格执法,坚决制止违法违章建房行为。建设和国土部门要对全县范围内的违章建房情况进行一次清理排查,对梳理出的违章建房,集中力量,组织调查处理,重点查处非法占地、未批先用,批少用多等违法违规行为。三要加强临时建筑的审批管理工作。必须确定是用于农业生产等目的才给予审批,而且批后还要做好监督。对于乱掘山体增加建房面积,获准审批后不按照规划要求建设房屋等行为也同样要加强监督管理,该处罚的就应该处罚该拆除的就必须无条件拆除。只有违章建筑不再滋生,农民的合法利益才能得到保障,建房审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城市的市容市貌才得以改善。
第二篇:规划区内乡村居民点建房规章制度
规划区内乡村居民点建房规章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规定所称规划区是指我市办事处、港办事处和湖办事处所辖社区居委会(村委会)以及从市中心城区北至中伙铺镇街道。
统一规划建房的安置点。乡村居民点是指在规划区内的农民实行集中安置。第二条规划区内的农民新建、扩建、改建自用住房。
第三条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规划区内乡村居民点建房的规划审批及规划实施管理工作。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规划区内设置三个规划管理派出机构。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规划区内乡村居民点建房的用地审批及监督管理工作。各乡镇、办事处国土资源所负责规划区内农民建房用地日常管理工作。第四条严禁城镇居民和非本村农民在规划区乡村居民点内购地建房;严禁农民将自住建房基地非法用于与他人联营入股、合作开发房地产;严禁乡村村民非法出租、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严禁为城镇居民和非本村农民非法购地建造的住房发放规划许可证、土地使用证和房屋产权证。第二章乡村居民点管理要求
第五条规划区内乡村居民点的选址应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由各乡镇、办事处组织编制所辖区域内经选定的乡村居民点修建性详细规划,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作为乡村居民点建设的规划依据。
第六条对已经明确需要拆迁腾村归并的村庄和零星分布的农民住房。该村庄内只拆不建。农民现有住房如经危房鉴定部门鉴定确实存在安全隐患的应优先安排在乡村居民点内建房。
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对依托原村庄进行建设或依据规划可以保留现状的乡村居民点。结合居民点周边环境及村民意愿,划定居民点用地红线控制范围,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建设方案,经审批后方可实施。
必须在该居民点现场进行公布。乡村居民点的规划一经批准。
第七条各社区居委会(村委会)辖区内符合建房条件的农民建房所需宅基地。第八条规划区内的农民在乡村居民点内按规定程序建设自用住房。
使用未利用土地的面积每户不得超过200平方米。农民建房使用农用地的面积每户不得超过140平方米。第三章申请条件和申报程序 第九条申请条件
(一)农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规定的乡村居民点内可以申请新建、改建、扩建住房: 1无房户;
2因子女已达到婚龄。确需分户建房的 3因自然灾害需要搬迁或重建的
4因城市规划需要拆迁或原有宅基地被依法征用的 5经房屋安全鉴定机构鉴定。原有住房确认属于危房的 6原居住村庄自有住房拆除重新建设的 7市政府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本规定所称农民是指居住在规划区内的乡村村民。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户籍所在地一直在本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内的农民;
2原户籍所在地不在本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经批准迁入到本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实际居住时间满5年的乡村村民。
凡将原有住房出卖、出租、改变使用性质或赠与他人的不得在乡村居民点内申请建房。第十条农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住房。第十一条审批程序
(一)符合条件的农民建房应向所在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申请。审查意见和上报名单必须张榜公示。公示期间为七天,公示期满无异议的经乡镇、办事处审核后,方可向市城乡规划、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相关建房手续。
(二)农民建房申请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时。
(三)农民建房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
第十二条农民在规划区内建房。经市城乡规划、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乡镇、办事处共同实地验线后,方可开工建设。
第十三条农民自房屋开工建设至竣工验收过程中。并自觉接受市城乡规划、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市城乡规划、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及各乡镇、办事处所辖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工作人员在农民建房申请的审查、审核行政许可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纪检监察部门依法依纪从严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农民未经批准或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
第十六条农民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或者与他人联营入股、合作开发房地产的有土地违法所得的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没收土地违法所得。可以并处土地违法所得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罚款;无土地违法所得的按每平方米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十七条农民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罚款。
第十八条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的决定后。
第三篇:蚺城街道开展农民建房
蚺城街道开展农民建房“一户一宅”住房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情况汇报
5月16日,县农民建房“一户一宅”清理整治工作会议召开以后,蚺城街道高度重视,针对当前调查摸底阶段中出现的有关问题,采取了开展业务培训、调整工作方式、加强工作调度等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工作的顺利开展,截至日前,蚺城街道已完成18个村小组、1368户的调查摸底工作,约占任务总量的81%。
一、以会代训,加强业务指导。17日,蚺城街道召开“一户一宅”清理整治工作专题会议,办事处主任、分管领导、各村挂点领导,各村支书、主任,街道下派干部和村委会工作人员一并参加了会议,学习传达了上级的会议精神,以解答疑惑的方式对调查摸底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的业务指导,极大提高了与会工作人员对“一户一宅”清理整治工作的专业水平,有效提高了下一阶段工作的效率和政策规范性。
二、调整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不能等靠要,要有积极主动性,要有灵活性,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具体的策略。针对村民白天要外出务工,无人在家,登记工作无法进行的情况,各工作组主动调整工作方式,放弃晚上休息时间,采用白天拍照,晚上入户调查资料的形式开展工作;针对许多房屋找不到户主的现象,各工作组采取迂回策略,利用找亲朋侧面了解资料、上有关部门调查资料等形式开展工作,从而掌握了相关户主的信息,有效推进调查摸底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工作调度,形成工作合力。每周一上午,蚺城街道都会召开工作组调度会。会上,各工作组汇报上一周工作情况,通报工作进展,交流工作经验,分析工作难题,查找工作不足,寻找工作对策,在相互比较中激励工作热情,在共同研讨中提升工作水平,在相互协作中加强整合,从而有效形成工作合力。
下一步,蚺城街道将以县委县政府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导,做好剩余的摸底清查工作,加大土地巡查力度和对违规建房的打击力度,积极配合县土管部门开展土地清理整治工作,进一步巩固土地清理工作成果,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蚺城街道的土地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第四篇:农民建房问题
农民建房问题
农民在合法审批土地上建房,除了占用耕地建房要交纳耕地占用税外是不用交税的;
另外税务缴税都有正式机打发票,没有发票的纳税人有权拒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次修正)
第六十二条 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
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第五篇:解决农民建房难调研报告(精选)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建房造宅是农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结婚成家、添丁加口、分家立业、改善居住环境、房屋年久失修等因素,农民都需要建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富裕起来的农民为了改善居住条件,盖房造屋的要求十分强烈。但同时农民建房问题受诸多原因的影响,农民建房难问题已成为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成为近年来引发群
众上访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就此问题组织开展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综合如下,并对破解农民建房难问题作初步探索。
一、我区农村建房的基本情况
我区共有275个行政村,建设规划审批按街道划分分别由**市建设规划局和**建设规划分局管理,其中海门街道、白云街道、葭沚街道、洪家街道所属的村和三甲、下陈街道的一部分村的规划由市建设规划局管理(此范围内又分别由市规划办、市局规划处和开发区规划办管理),三甲街道、下陈街道、章安街道、前所街道、大陈镇和**农场的166个村的规划由**建设规划分局管理。而土地管理又按区域分别由**国土资源分局和开发区国土资源分局管理。由于建设规划、土地管理权限的不同,所处区域重点工程安排、工业区块开发程度的差异,我区农村群众建房的形式也各不相同,主要类型有:按村镇规划要求,农民自己组织实施建房及基础设施配套的;有重点工程指挥部(管委会)统一拆迁并负责基础设施配套,农民自己建房的;有按“立改套”要求,指挥部(管委会)统一收回宅基地建设套房安置的。
过去,农村住房建设缺乏规划引导,农村住房布局零乱,一些村虽然编制了规划,但因规划的档次较低,缺乏长远的眼光,到现在已经显得落后,而且公共配套设施不全,环境质量较差,大多数农民群众注重室内美化,忽视室外环境,“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的现象比较普遍,既影响了农村的形象,也阻碍了农民自身生活质量的提高。近年来,政府十分重视解决农民住房问题,并通过实施“百十工程”、城乡环卫一体化工程、城乡交通一体化工程等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让广大农民群众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推进,我区除大陈镇和椒北地区外,大多数村已处于城市建成区范围或城市规划区范围,农村群众的住房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城市建成区范围的村民因城市基础设施工程或其他重点工程的征用土地,农民住宅拆迁,集中建设起与城市基本接轨的村民居住点,基础设施、卫生条件等已纳入城市管理范围。但同时,城市框架的拉开,使洪家、三甲、下陈、农场等农村大量土地被征用,农民群众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渐改变,农居点又面临重新选址重建。加上因规划控制或不断调整,全区还有许多行政村的农民群众的建房要求多年未能得到满足,据了解,全区各街道均存在该建未建现象(其中白云街道只剩一个村未建),部分村多年未审批农民建房,时间长的达10年以上,矛盾仍然突出。
二、我区农村建房难的主要问题
1.“两规”错位、规划调整对农民建房的影响。**撤地建市,**成为**市主城区,城市总体规划重新编制,而后又进行修编,编制及修编规划花费时间长,在此期间,因规划不明确,村民居住点规划较长时间难以明确,即使有些明确后又因规划调整而不断重新选址或调整,村民建房大多停止了审批,规划问题在较长时期内困扰并影响了农民建房。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最近一、二年加大规划编制的力度,大多数村的村镇规划已经编制,据了解,全区275个村,已有230个村已经编制完成,占84%;还有12个村正在编制之中。但是已编制的村镇规划,不少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相衔接,“两规”错位造成村居点仍难以落实。还有一些则是城市规划虽已确定,但一时难以实施,或者规划又进行新的调整的,致使村居点规划也无法编制或编制后无法落实,如海门街道东方红村原规划用地已调整为港埠规划用地,而其他地方的土地在规划中均为工业用地,新址一直难以确定;下陈街道草坦洪村全村基本划入工业园区红线内,村居点无处可选,而此园区目前尚难以实施,村民建房也受影响;洪家街道港头徐村已经收取村民的建房配套费等相关费用,正拟上报审批时,遇到路泽太公路规划对村居点的影响,需要调整村庄规划,而重新选址的村居点目前还是农保地,虽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已调整,但省政府尚未批准,因而无法落实,村民意见极大。
2.土地指标的制约。国家采取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每年安排的指标十分有限,**行政区域不大,但作为**主城区,重点工程项目多,加上**经济开发区和**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建设用地的需求很大,自然造成指标与需求之间的矛盾,用地指标十分紧张。如今年上级下达的用地指标只有600亩,其中312亩用于工业用地,剩下不到300亩要解决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及农民建房等其他建设所需指标,无疑是杯水车薪,难以满足。在此同时,原先安排的一些指标,由于村里调整土地或规划变化等种种
原因,尚未及时落实,为数不少的指标被积压,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据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数据反映,2004年至2007年2月,共审批供地1271亩土地,安排建设了6792间新房,但还有2200亩左右的土地已农转用,都因各种原因未供出,指标大量被积压。
3.农村建房费用过高问题。区政府针对农民建房的困难采取措施进行补贴,如抓紧测绘
地形图,减轻村镇规划编制时的村集体负担;对编制村镇规划实行补贴,在原每村补贴2万元的基础上,对大村再酌情补贴。农民建房审批中,城建部门已尽可能实行减免,如免费提供通用标准图集,取消测绘大队收取的放样定位费用等,得到农民群众好评。但由于国家严格控制使用土地,所有的计划指标都控制在省里,大多用于重点工程建设,农民建房靠周转指标来解决,也实际上只能使用折抵指标。而我区指标紧缺,使用折抵指标需要从外地区购入,随着外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购买指标越来越困难,且费用越来越高,从开始时的每亩2万元涨到了4.2万元。虽然国家对农民建房的收取费用有明确的规定,区政府为了减轻农民负担,也已每亩补贴了1.2万元,且要求街道再进行补贴,但由于各街道财政状况并不宽松,大多数街道处于赤字状况,也不可能按规定要求进行补贴,因此实际上农民承受负担较重。从2007年开始国家还要收取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每亩3.2万元,负担将越来越重。
4.农村自身存在的制约因素。(1)有些村长期以来土地按自然村管理,土地二轮承包时村里没有留足机动田,自然村村界难打破,出现“队队硬”,村居点的选址无法落实;(2)有些村班子干部之间有矛盾,对建房所需的调地工作开展不力;(3)新班子换届后,对村庄建设规划不满意而要求调整;(4)一些重点工程建设涉及的村,部分村民借土地征用之机,对村居点安置或拆迁政策提出过高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不给征地,村民安置问题也搁置起来。
5.农村违章建房现象严重。据本次调研初步了解,全区有180多个村不同程度存在违章搭建现象,最严重的一个村有近5万平方米的违章建筑。分析出现违章的原因,主要有:(1)由于建房审批难,有些村长期未予审批,不少农民未经任何审批手续,擅自建房,虽经土地、城建等相关执法部门阻止,甚至拆除部分正在建设的违章建筑,但效果不大,经常有农民借节假日机关工作人员休假之机,突击建房,而一些住房问题已经解决,不符合审批条件的村民,也仿效此例,违法建房;(2)受台风影响后政府为了解决受灾户住房困难,临时采取优惠措施,而有些不符合条件的也乘机违章建房;(3)我区外来务工人员相当多,需要大量的出租房解决住宿问题,村民受经济利益驱动,擅自在门前屋后的空地上违章搭建或房屋加层,用于出租;(4)由于我区地处**市主城区,近年来在**区域内的重点工程项目相当多,而各工程指挥部为了加快政策处理进度,减少村民阻力,对一些违章建筑也都采取不同程度的补偿,且补偿标准越来越高,违章建筑又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置,致使许多村民大肆违章搭建,借机牟利,违章现象愈演愈烈;(5)街道没有执法权,对非法用地和违章建筑都不能及时有效地予以制止。
三、解决农民建房难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1.思想高度重视,优先解决农民建房困难。安居才能乐业,解决农民建房难问题,事关农村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建设和谐**的基本要求,因此,一定要真正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确立以人为本思想,实实在在地优先予以解决,在用地指标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农民建房,在重点工程与村居点规划发生矛盾时,也应优先考虑村民利益,尽可能调整重点工程用地规划,而不要轻易改变村居点规划,绝不能因工程规划难确定而无期限地拖延农民建房。特别是规划落实且与土地利用规划没有矛盾,村里也已调整出土地的要尽快帮助解决指标困难,启动村居点建设。同时,要加大宣传涉及农民建房的相关政策文件的力度,让农民群众熟知国家的政策导向、自己的权益和自己应履行的申请手续程序。
2.加强思想工作,正确加以引导。在城市化过程中,特别是在农民向市民转变的特定背景下,建房和居住方式不单纯是一个提供房源、解决群众居住的政策性、技术性问题,它更多地是一个如何积极引导农民加速向市民转变的方向性问题,对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住宅要求和居住方式,必须加以正确的引导,并做好详尽的规划,既要保护农民的基本利益和合理要求,又要充分考虑城市发展和建设的大局;要根据当前农村的实际,结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要求,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加强对广大农民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民主法制意识等内容的宣传教育,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结合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卫生村建设,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整体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消除农村存在的陈规陋习,弘扬社会主义的新风尚,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协调“两规”关系,提高审批效能。规划是建设的依据,是农民建房的前提,要继续把村民点建设规划作为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任务,抓紧完成尚未编制或已编制规划但需要调整修编的任务,为农民建房提供政策与技术支持,规划编制与修编中要充分尊重和体现广大村民的意见,并经过村民代表会议充分讨论后确定,确保规划的严肃性,避免村官换届,规划换位现象的出现。在村镇规划编制中要充分考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尽可能使两者之间相互吻合,确实存在差异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时予以调整,在土地修编规划尚未获得省政府批准前,对急需解决的村应考虑进行适当局部调整。要从提高办事效率和便民利民办事出发,整合和完善规划、国土部门各自执行的审批程序,缩短农民申请建房的审批时间,只要符合建房条件的,要在规定的时间要求内,提高审批效率,尽量缩短审批时间,以最快的速度,为农民办理相关审批手续。要将道路、水利、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项目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项目统一规划、布局和实施,为农民群众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保障农民群众安居乐业。
4.严格依法行政,规范和保护农民建房。区政府应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加快解决农民建房问题的有关政策,规范和保护农民建房。要加强对农村住房建设的执法管理,对违章建房,要逐一排队摸底,分清类别,分类处理,坚决制止违章抢建现象。要加强旧村改造力度,在政策上给予扶持,特别是在资金投入和土地指标的使用上给予倾斜。同时通过拆迁旧房,复垦宅基地,盘活土地存量,以节约土地资源。要加强农村建筑市场管理,高度重视农民住房的安全质量,强化农村建筑市场的准入、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建立健全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在工程立项、设计、施工、验收等各阶段,逐步按照城乡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加强管理,引导规范农民建设和谐宜居家园,促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和谐**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