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设计行业如何长期发展

时间:2019-05-12 18:38: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建筑设计行业如何长期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建筑设计行业如何长期发展》。

第一篇:浅谈建筑设计行业如何长期发展

行业发展时局与可持续发展思考

建筑设计行业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整合现有资源,以新的观念、新的形象、新的方法、新的角度做好工程设计工作,努力寻求和探索建筑设计业的科学发展之路。1)大型建筑设计企业要做强做大大型建筑设计企业要同时关注技术市场、工程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在做强做优设计主业的同时,不能只依靠单一建筑设计“技术”优势,而是要依靠延伸产业链条、提供建筑工程全过程管理服务的综合优势能力,才能适应竞争需要。必须强化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的能力,通过产业链上下延伸,有效带动策划、规划、咨询和工程承包等相关业务发展,并真正发挥带动作用;通过不断提高价值链,促进服务产品不断走向高附加值。与此同时,要利用资本运作提升设计企业研发中心技术水平和优势,促使企业承揽更多大型建设项目和扩大工程的总承包项目。将资本和技术有机结合,用资金保证建筑实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保证产业化投入规模,解决企业的发展瓶颈,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2)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要做精做专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要在提升设计技术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水平上实现突破,可以向专业设计所或专业设计公司转化,从事某一专业或某种专门技术设计(如节能设计、医疗设计、住宅设计和钢结构设计等),提高专业化程度,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和专业优势。也可以和施工企业重组联合,或进入企业集团,发挥各自优势,增强自身抗风险能力。另外,小型建筑设计企业要服务于广大村镇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3)实现股权多元化的探索目前,建筑设计行业早期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的单位,股权模式在由全员持股转向要素持股,混合型所有制也成为了一种新的探索与选择。企业是否上市、股权是否多元、员工是否持股等,是在企业未来发展的探索中需要思考的内容。总之,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融投资体制改革深化及科学发展观理念逐步深入,我国建筑设计行业正面临深层次转型,业内企业面临持续变革。建筑设计行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行业发展的全局,尊重客观规律,以科学的态度看待行业发展,以科学的思想指导行业发展,以科学的精神谋划行业发展,以科学的方法促进行业发展。建筑设计行业要树立先进的咨询设计理念,坚持科学客观公正的行业标准和执业道德,为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发挥重要作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行业与企业改革发展,为“推动国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二篇: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研究报告(上)(2008-2009)

2008-2009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发展基本概况

中国建筑设计行业伴随着新中国成立60周年,走过了其建立、探索、发展和繁荣的光辉历程,为共和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为中国的城市化建设及民生工程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行业之一,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中国建筑设计行业2008-2009发展历程,将更显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的重要。

一、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环境简要分析

由美国房地产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也影响到了中国经济发展,2008-2009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环境也发生很多变化,概况如下:

(一)经济投资环境分析

1.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在连续几年高速增长基础上,2008年出现明显下滑,2008年经济增长速度由2007年的13%,下降为9%,但在世界经济中仍处于高速发展地位。

2.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7071亿元,增速由2007年的12.87%下降为7.1%。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3万亿,比2007年增长25.5%,国家投资4万亿投资拉动经济效果明显。

4.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0580亿,比上年增加20.9%。其中商品住宅22081亿元,增长22.6%,办公楼投资1112亿元,增长7.4%,商业用房投资3200亿元,增长14.9%。

5.国家做出投资4万亿拉动经济计划,其基本投向为廉租住房、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约4000亿元;农村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约3700亿元;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约15000亿元;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约1500亿元;节能减排和生态工程,约2100亿元;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约3700亿元;灾后恢复重建,约10000亿元。

6.区域投资增速发生变化,其中东部地区投资87412亿元,增长20.9%,中部地区投资45384亿元,增长32.6%,西部地区投资35839亿元,增长26.9%。中部、西部投资增速高于东部。

7.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进入中期阶段,2008年城市化率达到45.1%,新一轮城市规划与建设速度加快。

(二)国家政策环境分析

1.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由“双防”(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转向“一保一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及“一防一保”(防止经济过快下滑,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成为工作重点。

2.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及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拉动经济,出台4万亿投资计划;实施减税减负,调整收入格局,推进社会事业,保障民生工程,加大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工作。

3.扩大内需,促增长、保就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四川灾区灾后重建恢复建设,加大保障性住宅建设,全方位促进经济发展。

4.市场经济环境不断好转,反垄断、反不公平竞争、开展打击各种违法行为,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5.企业改制工作进一步规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优先选择,企业发展环境更趋良好。

(三)行业环境分析

1.国家出台《关于推进大型工程监理单位创建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表明国家更加重视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要引导企业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工程项目管理服务企业,对建筑设计行业从事工程项目管理有积极指导意义。

2.《建筑工程方案设计招投标管理办法》于2008年5月1日实施,对规范建筑工程方案招投标,强化建筑设计知识保护,推动建筑设计创作,有积极意义。

3.《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条例》于2008年9月1日开始实施,对规范对外承包工程,促进对外承包工程健康发展,提高对外承包工程质量,培育国际竞争力有引导作用。

4.《关于加强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工作若干意见》的出台,是一部从资质管理、勘察报价、过程监管三个主要方面,规范勘察质量的法规。

5.《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和《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的出台,意在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努力创造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发展基本统计数据

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8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统计资料汇编》,2008建筑设计企业基本统计数据如下:

(一)企业注册登记情况

2008年全国共有建筑设计企业4898家,占全国勘察设计行业企业总数14667家的33.39%,比2007年增加128家,增幅为2.61%,其中国有企业1786家、集体企业170家、股份合作企业158家、联营企业6家、有限责任公司1941家、股份有限公司410家、私营企业365家、港澳台企业24家、外资企业21家、其它企业17家。

全国共有建筑设计事务所159家,结构设计事务所44家,机电设计事务所27家,建筑装饰设计1743家,环境工程设计451家,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461家,消防设施工程设计230家,建筑幕墙工程设计230家,轻型钢结构设计148家,风景园林设计113家,照明工程设计6家。

(二)企业资质情况

2008年建筑设计企业中,甲级资质企业为1240家。占25.32%;乙级企业为1686家,占34.42%;丙级企业为1838家,占37.53%;其他为133家,占2.7%。与2007年相比,甲级企业增加102家,乙级企业增加27家,丙级企业减少4家。

(三)企业人员情况

2008年建筑设计企业期末从业人员合计为26.59万人,为同期全国勘察设计行业从业人员124.91万人的21.29%,比2007年从业人员增加1.7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为22.89万人,高级职称人员为5.96万人,中级职称人员为9.87万人,初级职称人员为6.35万人。期末注册执业人员合计54667人,其中一级注册建筑师11532人,二级注册建筑师12404人,注册工程师19620人,注册规划师1736人,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1675人,注册监理工程师2092人,注册造价工程师1485人,注册建造师1723人。

(四)企业业务完成情况

2008年建筑设计企业完成工程勘察合同额总计20.98亿元;完成工程设计合同额总计400.55亿元,其中专项设计合同额14.20亿元;完成工程技术服务合同额20.80亿元,其中工程咨询9.93亿元,工程监理3.56亿元,项目工程管理2.59亿元,工程咨询造价0.58亿元;完成工程承包合同额164.82亿元,其中岩土工程治理3.78亿元,工程承包148亿元,专项承包13.03亿元;完成境外工程合同额14.63亿元,其中工程勘察设计3.59亿元。

(五)企业财务状况

2008年建筑设计企业完成营业收入合计676.77亿元,其中工程勘察收入22.18亿元,工程设计收入360.12亿元,工程技术服务收入13.43亿元;工程承包收入172.04亿元,其他收入99.22亿元,境外收入9.78亿元;营业成本562.24亿元;人均营业收入25.45万元(按完成营业收入676.77亿元,期末从业人员26.59万人计算数据);营业税金及附加为29.19亿元;利润总额-39.55亿元(另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纯建筑设计企业利润率约为7-8%);净利润5632万元;资产合计668.13亿元;负债合计331.80亿元;所有者权益总计229.71亿元。

(六)企业科技活动情况

2008年建筑设计企业科技活动费用总额为79914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18%;科技成果转让收入总额11636万元;企业累计拥有专利674项;累计拥有专有技术445项;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2225项,其中国家级241项。参加编制国家、行业地方技术标准674项(284册),其中国家级241项(95册)。2008-2009中国建筑

设计行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发展迅速,不论是队伍数量,经营规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都有较快发展,完成了大量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建筑设计任务,创作出了一定数量与品牌的优秀作品,为我国工业与民用建设发展,为城乡面貌和居住条件的改善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环境发生逆转,中国经济形势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建筑设计企业也身陷其中。但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中国建筑设计企业的积极应对,中国建筑行业总体发展平稳。综合各方面因素,总结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现状与特点如下:

一、行业改革发展现状与特点

近年来,建筑设计行业体制改革发展不断深化,企业主要经营模式、产权结构和所有制形式继续向多元化发展,初步形成了产权结构多样化的建筑设计行业企业,队伍结构更趋市场化,很多建筑设计企业紧密围绕专业化、社会化和公司治理法制化的总体方向,全面贯彻改企建制、政企分开、调整结构、扶优扶强、做精做细的基本思路,开始通过改制实现自身组织、体制突破、创新企业发展模式。除个别国有建筑设计院仍为事业单位编制外,大部分建筑设计院已完成企业化转轨和产权制度改革,还有很多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总体上具有以下特点:

1.近年来,建筑设计单位改企建制成绩显著,大部分建筑设计院完成改企,并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截止2008年底纯国有建筑设计企业数量为1786家,仅占总数的36.46%,而其他性质公司数量比例为63.54%。

2.建筑设计企业改制发展不十分平衡,还有少部分地区部分建筑设计院,还没有完成改企。有的虽已改企,但尚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个别建筑设计院仍在沿用传统事业单位模式,发展受到制约与影响。

3.部分已经改制的建筑设计企业,正在探索进行二次改制。由于一次改制中缺乏经验,在诸如股权设置、公司章程、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完善地方,通过几年运行后,正在探索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通过二次改制加以完善调整。

4.建筑设计企业优化整合不断加强,企业实力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一些新改制的企业,凭借全新的理念及灵活的激励方式,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企业经营模式及品牌建设得到提升,企业规模效益得到跳跃式发展。

5.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建筑设计企业开始关注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开始选择决定明天生存的空间与后天的地位,企业发展战略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

6.大型建筑设计院改制进展缓慢,管理层及骨干员工持股受到限制,企业改制进一步规范。

二、行业业务发展现状及特点

2008年,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建筑设计企业业务完成情况依然良好,仍保持平稳增长(见下图表1)。

其中境外工程及工程承包完成合同额增长最快,高达253.38%与122.7%,表明建筑设计行业业务范围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业务拓展效果明显,其特点:

1.从事建筑设计业务的企业类型呈多元化构成,既有国有独资建筑设计企业,如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现代设计集团、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属下各设计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又有民营设计企业,如天华、三益中国等民营公司;既有境外设计企业,又有各类专业设计事务所和工作室。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最大的200家国际建筑设计公司中,目前已有约70%在我国设立分枝机构或有业务活动。境外设计机构进入中国,一方面提升了本土设计水平,另一方面与境内设计机构在高端市场的争夺也日见激烈,从国家大剧院开始,在国内高端市场的前期方案竞标中,有很大部分被境外设计机构收入囊中。如上海中心(高度632米)的设计者是美国GENSLER建筑设计所;东方艺术中心的设计者是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等等。有统计资料显示,外国建筑师从上海大型项目设计中拿走的方案设计费,要占全部设计费的近1/3。表明我国一流设计机构的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建筑设计企业专业化进程逐渐加快,特色经营各有千秋。即俗话讲,存在即为合理,每个建筑设计企业只要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拥有自己的目标客户群,即有自己的市场地位。分析有以下类型:

(1)正在向工程公司转型的设计院

建设部2004年发布的《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大力发展工程咨询等现代中介服务机构。加快培育项目管理、招标代理、工程造价咨询、工程保险评估机构等工程咨询服务机构,积极与国际接轨。

工程咨询业2009-2015年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工程咨询业是为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与实施全过程提供咨询服务,服务范围包括规划咨询、可行性研究、评估咨询、工程勘察设计、招标代理、工程监理和设备监理。到2015年底前,全行业营业收入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将不低于6%。

长期以来,我国工程设计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其业务范围基本上是定位在工程设计上。尽管改革开放以后提出了工程咨询的概念,但工程咨询只是作为工程设计业务的延伸和补充,突出的依然是工程设计,没有把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作为一个整体对象来研究。

目前,国内的普通现状是业主自己总承包,然后进行设计分包,施工分包,招投标,采购分包等等。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业主不是很专业,技术能力也不够,难以很好地完成协调管理工作。

2004年7月25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有一条[原文]: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加快推行“代建制”。[解读]:所谓“代建制”,即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建设实施,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竣工验收后移交给使用单位。“代建制”,突破了政府工程旧有方式,投资行为受到了规范。这将有效地提高项目质量,预防部分政府投资项目中的腐败行为。

“代建制”的推出,大大加强了工程咨询这一领域的市场需求,设计院拥有人力资源和技术力量,是开展这一领域业务的最佳人选。一些有眼光的设计企业在这一方面已加快了发展脚步。上海现代设计集团早在2005年就提出了“全过程”和“全国化”两大基本发展战略,所谓“全过程”就是指从前期咨询、建筑设计、项目管理和到提供固定资产投资全过程咨询服务。2008年现代设计集团工程咨询、项目总承包的营业收入已占总收入的约25%,2009年增长的势头仍然很强烈;中建国际(CCDI)2007年提出把业务定义为“提供工程设计综合解决方案”,并进一步分为四个业务版块,即城市发展咨询(Consultancy),民用建筑设计(Design),项目管理(Management)和工程(Engineering),是以建筑设计核心业务为基础,向设计顾问服务全面扩展方向发展。华汇工程设计集团,其业务分为设计咨询、投资、工程承包施工三大板块,形成了从项目可研——勘察设计——工程施工——竣工验收的工程建设全过程服务链。

调查中也发现,很多企业工程咨询业务发展迅速,营业收入的平均增长率达30%,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工程咨询和项目管理业务收入达53799万,年增长率为110%;上海现代设计集团咨询和项目管理业务收入达18553万,年增长率为25%。

(2)以公建市场为主的设计院

大型公建市场通常被认为是高端市场,尤其是一些地标性的公共建筑,可以给设计单位带来较高的收益与声誉。该类项目由于技术难度大,进入门槛高,一些民营的小院很难有机会进入这一市场,历来被国营大院和境外知名设计公司所占领,有相当部分设计院把大型公建作为自己的主攻业务领域,如广州市设计院公建设计收入是住宅设计收入的5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2008年公建收入占全年总收入的60%。

近年来一些优秀的民营设计企业也在大型公建市场获取了一定份额,如中建国际获得了2008奥运会水立方的设计机会。调查显示,公建类设计营业收入达50%以上的几乎均是一些知名的大院:如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所属东北、西北、西南院、中南建筑设计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现代设计集团等等。

在公建设计领域,国内一些优秀建筑设计院已经认识到产品创新、特色经营对于企业长期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它们通过成立面向特定产品方向的工作室、事业部来进行孵化和具体经营公建建筑设计,吸引、留住领军人物来进行产品创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如华南理工在教育建筑市场、中元国际在医疗设施建筑市场、中建国际在体育建筑市场均占据了不小份额,创作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作品。

(3)以住宅设计为主的设计院

我国建筑设计市场正处于成长阶段,其特征是以满足广大居民的居住消费需求为主,因此,住宅设计是建筑设计市场的主力产品,也是大多数建筑设计院业务构成的主要来源。尤其是不少民营设计企业,住宅市场是他们的业务重点,得益与近年来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迅猛发展,这些企业得到了很大的市场空间。据统计,70%的民营公司以住宅项目为主,住宅收入占营业额的60%以上。

相对与地标性公共建筑而言,住宅市场属于低端市场,但在传统的住宅设计市场里,通过精耕细作也可以进行产品创新,形成企业自身的特色。例如在环保节能建筑方面,峰尚国际公寓项目在保障建筑功能的前提下,从设计、建设各环节,利用新型建材和设计理念降低能耗,在行业内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在住宅产品上,作为房地产商的万科同各家设计院展开合作,针对不同类型客户进行细分,形成面向青年伴侣、小太阳、中青年、中老年等各类家庭的产品类型,为实现住宅产品的产业化创新在努力。

(4)以施工图设计为主的技术劳务型设计院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的不断成熟、市场分工的细化,一些以施工图设计为主的技术劳务型设计院也应运而生。尤其是在一些三线城市,发达地区设计院对当地市场的争夺,使当地一些设计院成为施工图设计配合单位。在发达地区同样如此,有些设计院专为境外设计公司做施工图配合。

(5)与境外设计公司的合作

境外设计机构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就占据着一定量的中国建筑设计的高端市场,在建筑数量和投资都非常密集的上海和北京市场上,我们可以看到的超高层建筑绝大多数出自海外建筑师之手,很多国内设计单位选择与境外设计机构合作,一方面可以借机进入高端市场,另一方面也在锻炼队伍,获取工程设计经验。

例如,“水立方”设计为中建国际(深圳)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澳大利亚PTW建筑师事务所和ARUP澳大利亚有限公司联合设计。中建国际以此为契机成立体育建筑事业部,之后在这一细分市场上做得风生水起。上海现代集团与SOM事务所合作设计的金茂大厦,同济设计院与美国Gensler公司合作设计的上海中心大厦。调查中发现有超过六成的国内设计单位有与境外设计单位合作的经验。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元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和建研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四家民用建筑设计大院,95年以来与这些院合作过的国外及港、澳、台设计机构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58家设计所、82个项目,而这些项目基本上是大型公共建筑、大型或高档公寓住宅建筑。

3.跨区域业务发展已成常态

作为开放最早的设计行业,地方保护的淡化使得今天国内建筑设计院的跨区域竞争已经司空见惯,为了贴近客户快速响应,很多建筑设计院已开始区域扩张。在BCI Asia评选的2006中国设计总造价最大的十个建筑设计公司中,除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还主要立足于本省以外,其他大型建筑设计院已经纷纷北上南下建立了若干分院或办事处。

变化的另一表现是国际化的局面已经初步形成,在境外设计机构不断冲击国内市场的同时,国内一些有实力的设计单位也开始走出国门,到国际市场上去搏击。

(1)本地市场与外地市场业务收入的比重

到外地设立分院已成了一些大中型设计院的普遍情况,在我们调查的设计单位中,有80%都在外地设立了分院或办事处,外地业务占总收入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外地产值占总产值的70%,除台湾、香港和西藏外在全国各省都有业务;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华艺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外地产值都占到总产值的70%,长期以来立足本地市场的上海现代设计集团2008年外地收入也占到总收入的40%以上。

根据发达国家的行业发展历程来看,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市场的一体化趋势还将进一步扩大和延伸,企业承担跨地域项目,今后将成为一种常态。

(2)拓展境外设计市场的尝试

调查中也发现约有25%的设计院有来自境外市场的收入,其中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上海现代设计集团境外市场设计收入已达到或接近1亿元人民币。

我国设计院拓展境外设计市场通常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通过商务部援建工程,如同济设计院中标援非盟会议中心,武汉市建筑设计院中标赤道几内亚外交部办公楼等都是商务部的援建项目,二是作为总承包公司的设计分包,如上海建工总承包的加纳共和国塔马利塞康迪体育场、特里尼达和多巴哥总理府均由同济设计院作为设计分包来参与项目。

4.影响建筑设计企业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增加

(1)行政层面对业务发展的制约

A、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模式。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一直充当“全能”的角色,承担了全部的经济职能,在转向市场经济以后,政府的经济职能并没有完全取消,还带有大量的行政色彩,还存在政企不分现象。政府在制定法律、法规时仍会向部分相关企业倾斜,由此带来行业龚断和不公平竞争。由于存在利益关系,政府在执行市场监管时难以做到绝对公开和公平,影响其执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B、企业资质与个人执业资格双重准入资格管理。目前,我国建筑设计领域,实行的是企业资质和个人执业资格并行的双轨制管理模式。设计单位的企业资质只是能力的认可,并不是水平的认可。资质等级的分类并不平等,一个在低资质单位的一级注册建筑师,就不能设计高资质级别的建筑项目,这就是不平等。今后应该逐步完善以个人执业资格为主的市场准入制度及相关配套制度,逐步替代以企业资质为主的建筑市场准入制度。C、固定资产投资产业链的人为切割。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过程的每一阶段都有由不同的部门进行审批。比如在上海,项目立项属于发改委审批;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方案设计由规划局审查;初步设计由市建设交通委审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由规划局审批;施工图审查和施工许可证由建交委审批。这些审批程序继续按旧体制的管理理念把工程建设全过程分割成几块,形成部门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多家发证等问题,既增加了企业负担,又限制了企业向相关行业的延伸,人为肢解了勘察设计咨询行业和工程建设全过程,制约了行业健康发展。D、现行法律法规的制约。行业法律法规的发展速度滞后于行业发展的速度,尤其是行业技术发展远远超前于行业规范的发展,造成有些项目无法可依或者有些规范已远远不符合目前情况。E、行业协会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的制约。行业协会依旧扮演着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主管部门助手的角色,没有真正成为本行业企业的代表;而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行政管理渐从行业微观管理领域的淡出,行业市场管理出现缺位,给企业发展带来困惑。

(2)行业市场层面对业务发展的制约

A、行业诚信体系不健全。招投标暗箱操作,建设单位拖欠勘察设计单位工程款,阴阳合同,行政执法中表率作用欠缺,出卖资质与挂靠成为普遍现象。这其中既有企业诚信的问题,也有行业管理滞后的原因,如资质双轨制,资质严重肢解等。B、过度的价格竞争和不公平竞争。一是业主盲目缩短设计周期、任意压低设计费现象十分普遍,严重影响设计质量,造成工程质量隐患和许多资源浪费。二是一些设计单位为取得设计项目常常不择手段,采取不正当方式竞争,恶性压价、不当公关。三是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现象依然存在。C、海外设计公司获得超国民待遇。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一些业主在国际设计招标中对境内外设计单位不能一视同仁,给境外企业超国民待遇。尤其是政府项目,没有很好利用WTO条款来保护本土企业利益。

(3)企业内部管理对业务发展的制约

A、没有明确的企业愿景。所谓企业愿景,简单地说,就是一种描述组织目的使命和未来理想状态的浓缩的“企业蓝图”。她为企业战略确定某些重要开端和主要方向,集中企业决策中某些关键的意图和思路,从而可以引导企业战略沿着一条正确的“路线”不断前进。国内很多设计单位事实上没有非常清晰的企业愿景,或者说企业愿景普遍比较短视,这会使企业战略的制定迷失正确的方向。反观很多国际上的大公司均有明确的企业愿景,均有企业社会责任的表述,这对员工的激励和企业的发展都非常重要。例如柯达公司的愿景:只要是图片都是我们的业务;索尼公司的愿景(使命):为包括我们的股东、顾客、员工,乃至商业伙伴在内的所有人提供创造和实现他们美好梦想的机会Dream In Sony;通用电器使命:以科技及创新改善生活品质等等。B、偏重产值目标。表现为重经营、轻质量、不重视人才培养和研发、对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等人文关怀缺失。C、人才结构跟不上企业发展需求。很多设计院存在高端人才兼做技术劳务工作,高端人才创造力不足,工程管理及风险管理人才紧缺等现象。在人才引进方面,求职的设计师很多,但真正有创造力的顶尖人才非常缺少。更缺少具有国际化背景的复合型人才。D、管理层不稳定、不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国有企业的管理层通常是上级主管部门任命的,很多时候是3-4年一届,以致于管理者只关注任期内的业绩,有时甚至为了短期利益而牺牲企业的长期利益,不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E、企业分配方式的制约。目前很多企业采取的分配方式仍是产值奖的分配方式,按产值提成多劳多得,而对设计质量、服务水平和能力、施工配合等约束较弱,造成的后果是员工重设计的数量而轻设计质量,对服务和施工配合采取敷衍和应付的态度,对企业发展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5.建筑设计业务占比仍为首位,为64.42%。境外工程业务与工程承包业务呈快速增长势头,同比增长253.38%与122.7%;表明建筑设计企业顺应市场和社会发展需求,调整业务结构、拓展业务规模的意识增强。

6.建筑设计行业利润额出现下滑,利润总额为-39.55亿元,同比减少167.5%。虽然在调研中纯建筑设计企业反映,利润率约为7-8%,但总体上还是降低。金融危机对建筑设计行业的影响得以具体体现。

三、行业海外业务发展现状及特点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也是中国建筑事业蓬勃发展的三十年,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取得了长足进步,迅速缩小了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国内建筑工程设计市场的对外开放,使中外双方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强,中国建筑设计企业对国际通行设计模式、标准、规范有了了解,为中国建筑设计企业走出国门,拓展海外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

1.中国建筑设计企业进入海外工程设计市场的主要途径(1)中国政府的援外项目。(2)中国的驻外机构、公司在海外办公等使用所需建筑工程项目。(3)国内公司在海外投资工程项目,中国勘察设计企业承担设计及项目管理工作。(4)国外勘察设计企业在海外方案中标后,与国内设计咨询企业合作设计。(5)中国勘察设计企业直接参加海外项目设计投标。(6)中国勘察设计企业独立承担海外项目总承包。(7)国际机构在第三世界的援建项目。

我们建筑设计企业承接海外工程设计,主要依托政府援外、大公司承接海外工程的建筑设计分包,更多扮演的是配角,处于从属的地位。如果我们的建筑设计企业安于现状,这种现象得不到改观,不进行改革和开拓,海外建筑设计市场的大门也许就不会轻易向我们建筑设计企业打开。

2.中国建筑设计企业进入海外工程设计主要地区(1)东南亚地区(2)中东地区(3)非洲地区(4)南美地区(5)东欧地区

在北美、西欧地区也开展一些项目,但数量较少并有其特殊性。

2008年中国建筑设计企业海外市场开拓。增速加大,完成境外工程总承包合同额为14.63亿元,比2007年增加253.38%。

从我国建筑设计企业承担建筑工程项目的地区来分析,在现代建筑的发源地---欧美地区承接的项目很少,通过市场竞争获得的建筑工程项目就更少。除欧美建筑工程市场原因外,主要也反映出我们建筑设计行业的整体创新能力以及建筑工程建造技术与欧美发达地区存在差距。着眼未来发展,我国建筑设计企业应该卧薪尝胆,努力提高建筑设计水平,使我国不但是一个建筑劳务的输出大国,也成为输出先进建筑工程设计技术的强国。

3.中国建筑设计企业进入海外工程设计市场的现状

中国建筑设计企业进入海外工程市场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其特点:

(1)由劳务型输出向技术型输出的转变;(2)由劳务型、技术型向技术装备型的转变;(3)由技术劳务型向工程总承包型的转变;(4)由小规模向大规模走出去的态势。

海外工程绝大部分采取的是工程总承包方式,除少数对建筑外形要求较高的地标式建筑采取国际建筑方案征集外,将设计部分单独作为一项内容进行招投标的情况较少。国内传统建筑设计企业直接参与海外建筑方案投标而获得项目的机会也较少,国外勘察设计企业获得项目的主要途径也是依靠自身良好信誉。

设计企业最大的优势是设计咨询能力,设计是工程项目中最具技术价值的一项工作,对工程造价和质量等都起到决定作用,是工程建设的灵魂。

在国际市场上,从设计阶段开始的工程总承包比较普遍,并已成为惯例。中国设计企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借鉴国外公司经验,开展工程总承包实践,并取得一定成绩,在思想认识、项目管理和知识体系、企业组织形式、工程承包市场等多个层面开始了与国际接轨的实践。

4.国内设计企业开拓海外市场面临的问题

国内设计企业开展海外工程设计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中东、非洲、南美洲及东欧地区,虽然在欧美发达地区也承担一些工程项目,但是项目的数量少,并且有一些特殊性。我们国内设计企业开拓海外市场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没有形成成熟的市场途径。加之发达地区已经经过了建筑工程快速成长期,建筑工程市场进入了成熟期,市场相对稳定;不发达地区建筑刚性需求小,因此海外建筑工程市场竞争激烈,进入市场的难度大。客观上国内设计企业目前的技术水平,与传统发达地区建筑设计企业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单纯依靠企业的技术力量去开拓海外市场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国内的设计企业真正走向海外市场,除了我们国内企业自身努力外,更需要我们的政府、行业协会适时的引导、协调与组织。使我们的政府、协会、企业、中介机构等各方形成协作平台,各自发挥自己的特色,形成合力,加大企业“走出去”的力度。

国外设计企业获得项目的主要途径也是依靠自身信誉。而这种良好的信誉不是靠一朝一夕或一两个项目能够建立的,它需要长期的设计经历与技术服务,才能够与业主建立良好相互信任关系。国内设计在海外建筑设计领域开拓市场还处在起步阶段,我们的海外开拓能力还较弱,我们必须正视现实,承认差距,培养品牌意识,建立信誉观念,利用各种机会,努力去承接海外建筑工程设计项目,必须花力气做好这些项目,通过量的积累,使国内建筑设计行业在海外建筑设计市场达到质的飞跃。在非洲等欠发达地区,由于当地发展相对落后,我们的设计还具有优势,输出的“中国标准”也可得到认可,市场空间还是有的。

由于市场、技术、企业模式的差异,我们建筑设计企业开展海外设计,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所遇到难题为:(1)采用境外建筑工程设计的标准和规范,不用中国规范。(2)设计组织和周期不同。(3)设计图纸深度不同。建筑设计深化设计与优化设计与目前不同。(4)现在国有大型设计院海外市场触角不够发达,多数情况是作为分包角色承接海外设计工程。(5)建筑创作水平较改革开放初期有了长足进步,但与欧美发达国家高水平的建筑师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真正走向世界拓展海外市场承接高端工程,我们企业还需苦练内功、提高建筑创作水平。

(6)进军海外市场的另一“瓶颈”是具有国际化背景的设计人才、商务人才、外语人才、工程管理人才及风险管理人才的缺乏。

四、行业咨询业务发展现状及特点

1.建筑企业开展工程咨询的市场需求分析。

在目前情况下,我国的工程咨询需求总量相对于建筑业发达国家而言是比较小的。我国的建筑企业主要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工程设计为主,较少从事工程咨询业务,主要由工程咨询单位来做,虽然这些年我国建筑咨询行业处于一种稳步提高的态势,但整个行业的产业增加值仍然偏低。有以下特点:(1)建筑工程咨询行业是朝阳产业,但我国起步较晚,尚处于发展初期,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较低,对品质的追求意识正在萌发,投资者、使用者以及整个社会对建筑设计咨询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2)我国工程咨询的收费比较低,且系统完整的收费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基本上是无章可循,执行起来困难。(3)目前我国大型开发商都有自己的研发机构,承担本公司开发项目的前期策划咨询研究。由于是开发公司的附属研究机构,在进行建筑项目的咨询服务时,有一定的局限性。侧重点更多的是考虑公司的短期经济利益,在涉及可持续发展、环境和谐,使用功能、建筑节能、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大部分建设单位缺少相应的机构对本单位即将建设的项目进行有效的策划,业主对建筑工程项目要求逐步提高,该部分的需求也是日益强烈,国内建筑设计企业开展该部分业务由于考虑效益、保证“主业”等诸多原因,人力、技术投入都不够,没有形成规模市场。国外工程咨询公司的独立性,是确保其公正执业的条件。国外工程咨询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工程咨询公司既不隶属于政府也不依附于其他经济实体,不与承包商、制造商有利益关系,而以独立性、公正性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因此有很高的地位和信誉。(4)与我国工程咨询行业的历史因素有关,我国的工程咨询企业基本上都由国家计委智囊机构转轨改制而来,有的甚至尚未与政府部门脱钩,造成市场的开放度不够,不利于市场健康发展。

2.我国咨询企业现状分析

我国的投资咨询机构大体上由以下几类组成:

(1)国家部委直属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勘察设计研究单位,通过延伸业务转型而来;(2)依省市厅局直属的勘察设计研究单位,通过转型而来;(3)应经济改革开放形势需要,依托国家综合计划部门或金融机构而成立的综合性投资咨询单位;(4)依省市综合计划部门或金融机构而成立的综合性投资咨询单位;(5)社会其它部门,以合作、合资、集体等形式组建的咨询单位。

从以上我国投资咨询机构现状来分析,目前国家骨干大型建筑设计企业不在此列,而这些企业代表了我国建筑设计的最高水平,他们较少参与国内建筑工程的咨询业务,将直接影响我国建筑咨询业的水平。

目前,我国建筑设计企业开展设计咨询业务情况:咨询业务收入约占企业收入的1.98%。整个行业的从业人员还不到整个建筑业从业人员的1%.这个低比例的供给很明显不能满足整个建筑业未来工程咨询服务的需求。工程咨询服务市场在不久的未来将有很大一块市场空白,而外国的工程咨询单位将会是这个市场的争夺者。

外国的工程咨询单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进入我国,特别是一些靠国际金融机构或外国政府贷款资助的建设项目,工程咨询服务基本上由国外的咨询公司主导。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大规模引进和利用外资,外国工程咨询公司占据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加大。

3.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咨询业务需求分析

国家政府主管部门从国民经济宏观发展方面对咨询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要求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宽,服务的内容越来越多,建筑设计企业咨询服务需求空间将会越来越大。企业咨询业务发展潜力巨大。

1994年起,在国家计委颁发的第2、3号令及中国工程咨询协会的协秘字〔1994〕020号文件中把工程咨询的服务范围具体划分为8项:(1)宏观经济专题和发展规划咨询;(2)项目建议书编制;(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4)评估咨询;(5)工程勘察设计;(6)招标、采购咨询;(7)工程监理;(8)工程投产后咨询服务。

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1999〕101号文件中提出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尽快形成为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全过程提供技术性、管理性服务的咨询设计服务体系”,要“积极开展可行性研究、规划选址、招标代理、造价咨询、施工监理、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等业务”。

在国外,工程咨询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已有近百年历史。工程咨询业属于知识密集型的智力服务行业。由于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工程咨询业无论在数量和规模上都有了新的飞跃,而且逐步走向国际化。工程咨询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为业主提供以下服务:(1)工程项目投资前期阶段的咨询。包括投资机会研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或评估等;(2)工程建设项目准备阶段的咨询。包括工程勘察、工程设计、造价咨询、招标投标评标咨询等;(3)建设项目实施阶段的咨询。包括设备材料采购咨询、合同管理咨询、施工监理咨询等;(4)工程项目生产准备阶段的咨询。包括生产准备咨询、人员培训咨询、竣工验收咨询等;(5)生产阶段的咨询。包括后评价等。

国外的工程咨询单位一般都承担上述各类业务,并用“工程咨询公司”命名。也有根据咨询服务范围和特点的不同,称为“设计公司”、“设计事务所”、“项目管理公司”等,依业务范围的宽或专,在业务模式上呈多样化趋势。

从以上比较,我国在工程咨询的概念、范围和管理上与国际上存在较大的差距。

尽管我国国内工程咨询服务市场现实的需求还比较小,但潜在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这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A、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建筑设计咨询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未来市场潜力巨大;B、另一个方面我国开展咨询业务的范围还很窄。建筑设计企业主要从事建筑工程设计,咨询主要是编制可研,以及本企业承担工程设计项目很少的一部分前期策划、以及后续的项目管理、造价咨询、工程监理。咨询服务,在企业技术服务工作中面窄、量少,从国内大型建筑设计企业近几年公布收入情况来看,我国建筑设计企业工程咨询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例很小,仅为1.98%,所占份额虽不大,但其上升空间是非常大的;C、加入WTO以后,随着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增长,外资项目的大量引进,国家及社会对工程咨询业认识的提高,都将增加工程咨询市场的需求;D、按照国家经贸委2002年发布的 《工商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咨询机构资质管理办法(试行)》中对咨询的业务范围的规定看,其中有关工程的部分,应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E、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建筑业取得了突飞猛进发展,建筑工程行业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在逐步缩小,在建设速度、建设规模上居于世界领先,随着国家对工程建设认识日趋理性,更加重视建筑的品质,社会在呼唤精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建筑设计企业提出项目的全过程服务,我们企业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工程设计内,应该向项目的两头服务延伸,而这种延伸,蕴藏巨大建筑工程咨询服务商机。

4.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咨询业务拓展分析

我国建筑设计企业进行咨询业务的开拓同其他行业企业开拓业务考虑问题的方式是类似的,应该从内因、外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内因——就是目前企业能力能否胜任业务的开拓;外因——业务拓展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方向。

(1)内因——企业所具有的能力和行政许可

建筑设计企业随着我国近几十年改革开放,而得到飞速发展,企业数量和从业人数较过去有了很大增长,企业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以下的分析也主要是针对大、中型实力较强建筑设计企业,他们能够在咨询业务上有所作为。在开拓咨询业务时具有以下优势:A、没有技术上的缺陷和人才上的不足。建筑设计企业开展工程咨询的能力是先天形成的,不存在技术上的缺陷和人才上的不足。也就是说,即使工程咨询有进入上的技术壁垒,对建筑设计企业来说也是不存在的。

B、没有资金上的壁垒。在建筑设计企业内开展工程咨询业务,一般并不需要任何新的有形资源的投入。这与建筑设计企业没有多少流动资金和融资能力薄弱的缺陷不存在冲突。

C、我国建筑设计企业开展工程咨询没有制度上的障碍。把建筑企业传统业务与工程咨询进行结合,并不存在制度上的障碍,也没有政策和法律法规在此方面具体的限制规定。

目前已经有许多大院,设置了数量不等的咨询、勘察、承包、监理、造价、项目管理等多种经营二级机构。开展了一定数量的国内外咨询业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些经验对我们整个行业咨询业务的发展都极其宝贵。

(2)外因——业务拓展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方向

A、不断拓宽服务领域。长期以来,开展工程咨询服务的项目很少,主要集中在国家计委审批的项目,同时,我国开展工程咨询服务的公司业务领域也非常狭窄。随着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工程咨询的业务范围必须拓宽。

B、在服务好国家发改委新建项目的同时,还要服务好技改项目、科技项目及财政投资项目。

C、要转变工程咨询的服务观念,将服务政府为主向服务市场为主转变。工程咨询服务要多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投资决策提供依据,扩大工程服务覆盖面。

D、积极服务于政府投资的社会公益性项目。公益性项目建设是政府投资、造福于民的事业。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政府投资将主要用于公益事业,这一块市场前景将十分广阔。

E、发挥自身本地化的优势,服务好境外投资的项目,利用好我们的技术优势努力开拓境外工程市场。

F、不断拓展服务深度,向全过程服务延伸。目前工程咨询主要为建设项目提供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或评估服务,服务范围过窄,今后建筑设计企业可凭借在工程咨询方面的智力优势,延伸工程咨询的业务链,实施从项目规划和策划、项目建议、项目融资、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审查工程、造价咨询、招投标代理服务、项目管理、工程监理、项目后期评估等全过程服务。

G、建筑设计企业在开展工程咨询业务以后,应该继续跟进,争取获得其后的总承包业务,追求项目全过程服务,和单个项目利润最大化。

5.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咨询业务开拓面临的问题

(1)国内有关咨询服务的体制不够健全和完善

我国正处在体制转轨时期,市场规则还不完善,法制观念相对淡薄。总的来说,我国工程勘察设计咨询行业的(管理法规和技术法规)法制建设滞后,尚形不成完善的法规体系,咨询业内名词术语混乱;咨询服务的程序、阶段、内容、深度不统一;专业标准间不够衔接;执法监督力度不够;多头管理亟待改善。

与建筑设计市场相比较,建筑设计行业咨询市场显得还不成熟,还没有形成承担项目咨询服务的信息渠道,咨询招投标制度也不够完善,公平与透明,缺乏有效监管。没有起到鼓励先进,选取高水平企业承担业务的目的,从而阻碍行业的发展。(2)建筑咨询收费体系尚未建全,且收费标准不尽合理

我国的建设项目咨询收费标准是1999年国家计划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印发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计价格【1999】1283号)该收费标准一直沿用至今。收费标准主要有五大部分,即编制项目建议书、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项目建议书、评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工程咨询人员工日费用标准。该标准的出台对当时建设工程前期咨询工作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随时间推移,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问题:

A、在收费标准执行中,没有设立下浮限制。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咨询公司良莠不齐,一些公司为了承揽项目,不惜采取低价策略,使市场出现恶性低价竞争局面,有些项目签订咨询合同的价格只有1263号文标准的20%或更低。高价不一定高质,低价肯定低质。任凭此种现象的蔓延,必然会阻碍行业的良性发展,挫伤企业的积极性。B、随着现代建筑技术及建筑水平的发展,建筑工程较以前有了巨大变化,建筑更加复杂,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263号文所列的服务项目,已经无法涵盖现在建筑工程咨询服务向工程设计两头延伸的内容,例如项目的前期策划,商业咨询,工艺咨询以及项目工程建设期间的项目管理等都不在1263号文所列的服务范围之中,使国内建筑设计企业在承接建筑工程咨询项目的过程中往往无法向业主提供国家的收费依据,使这些企业在合同谈判中处于不利境地,有时为了承接项目只好牺牲企业的利益。

(3)国内建筑设计企业在开展咨询业务时缺乏核心竞争力

在国外建筑工程咨询业是一个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技术服务业,建筑水平越高的地区和国家这种特点就更加明显。建筑设计咨询企业发展的根本是人和人所掌握的技术,国内的大多数民用建筑设计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一般将主要的人力资源和精力投入到企业当前的主业——建筑工程设计之中,而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更多的是“通用”技术,一个被同行都容易掌握的技术,是无法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建筑咨询恰恰需要的是企业在某一个领域的特长,你必须在某一个领域有你独到的技术和专长,尽可能地最大限度的满足业主项目建设的技术需求,才能够服务好项目,服务好社会。

(4)国内建筑设计企业在咨询业务中缺乏与国际先进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我们必须承认在现代建筑技术上我们与西方先进国家的差距,我国建筑设计水平在近十几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迅速缩小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除了我们政府及行业协会做了大量有效的管理引导工作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建筑设计企业开展广泛的中外合作设计以及中外技术交流,在与国外高水平建筑师的合作中,我们确实学到了国外建筑师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想,提高了我们自己建筑师的水平。建筑咨询业还处在起步阶段,我们应该借鉴建筑设计经验,通过与国外先进建筑咨询企业的合作交流,尽快提高我国建筑咨询企业和建筑咨询工程师的技术水平。

6.对策建议(1)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应协调制定切实可行的建筑咨询招投标管理办法,使该部分工作纳入政府监管范围,使建筑咨询市场有序和良性发展。(2)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应协调制定新的建筑咨询收费标准,并关注两个方面。

A、在确定收费标准后,应明确规定收费标准的上下浮动比例,建议上下浮动比例不得超过标准的20%。B、为适应建筑咨询业的发展,对服务的范围应做调整,增加建筑工程设计向两头延伸的技术咨询服务内容,例如项目策划、工艺咨询、项目管理„„等,并制定相应工作内容标准。

五、行业工程项目管理及总承包业务发展现状及特点

借鉴专业设计院开展工程项目管理及工程总承包经验,为了更好地拓展建筑设计企业业务、扩大规模、提高核心竞争力、建筑设计企业也在逐步开展工程项目管理及工程总承包业务,但由于建筑设计行业自身特点,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特别是由于建筑设计企业缺乏专有核心技术、加上市场与业主的认可度有限,建筑设计企业开展工程项目管理及工程总承包业务还在探索阶段,其业务比例也较低,其中工程项目管理约占0.4%,但工程总承包比例有较大提高,已达26.51%,表明建筑设计企业开展工程承包业务有突破性进展,其特点:

1.能够开展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总承包的建筑设计企业还是少数,只有具有一定规模与实力的企业才有能力开展这项业务,绝大多数建筑设计企业没有涉足这一领域。调研中,仅有少数大院开展这一业务,而中小设计院几乎没有涉足这一业务。

2.建筑设计企业开展工程项目管理及工程总承包业务,无论从组织结构、资源配备、人力资源、专有技术及管理能力等方面,均处在初始阶段,需要经历与经验的不断积累,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3.目前还缺少完整配套的建筑设计企业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及工程总承包的法律法规与标准,以建筑设计企业为龙头的工程项目与工程承包业务开展还很不规范。

4.建筑设计企业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及工程总承包业务的取费标准较低,经济效益不很乐观。

5.建筑设计企业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及工程总承包业务潜在风险较大,还不具备较强的融投资能力,与国际惯例差距较大,如何防范、规避项目风险,也是建筑设计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6.全社会对开展以建筑设计企业为龙头的工程项管理及工程总承包业务还有一个认识过程,部门利益,投资利益也是影响这一业务开展的阻力之一。

六、行业多元化发展现状及特点

早在九十年代,建筑设计企业就开展过多元化业务,而且种类繁多,既有成功的范例,但更多的是失败的教训,究其根源,是对企业自身优势分析不透,没有把握建筑设计企业特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设计企业要开展多元化业务,必须以建筑设计业务相关业务为基础,如开展前期策划、设计咨询服务、建筑造价咨询、建筑装饰业务、建筑监理、建筑景观园林业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总承包业务、房地产业务等。其中尤以全过程的工程咨询与工程项目管理及工程总承包为重点。除此之外,还应包括国家宏观政策导向内的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新农村建设等潜在市场领域业务。

从调研中了解到建筑设计企业开展多元化有以下特点:

1.地区发展不平衡

统计显示,在全国各大地区,目前本行业在开展多元化业务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仅以2008年为例,非传统设计业务营业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比例:华北地区是44.42%;西南地区是25.8%;华东地区是20%左右;而西北、东北、中南两地区仅有个别企业从事传统建筑设计以外的业务,并且总量甚微。

在多元化业务发展上存在的地区不平衡现象,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地区的市场发展和业主群体的成熟程度,由此也就形成了在各地市场上业务需求的不同。

2.企业发展不平衡

从统计情况来看,目前在业务的多元化发展方面,各企业间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2008年的统计数字显示,部分企业的非传统设计业务,已经达到了企业总营业收入的60%以上,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如:中元国际工程公司的非传统业务营业收入达5.4亿多,占其当年营收总值的63% ;重庆市建筑设计院达1.84亿多,占其当年营业收入总值的61%。也有部分企业多元化业务正在逐步成为企业新的发展增长点。如甘肃省院2008年非传统业务的营收占比达30%;上海现代设计集团2008年达到近20%。但在回收的“调研问卷”中绝大多数企业(约占统计数75%的中、小建筑设计院),仍然坚守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业务领域,并没有开展诸如全过程咨询、项目管理、工程总承包等延伸业务。

以上情况说明,开展多元化业务,尤其是拓展一体化的服务产品,需要有资源的集聚、能力的培育以及市场的需求等各方面的条件,为此从统计情况来看,开展多元化业务比较好的企业,一般都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并且近年来在内部资源集聚、能力培育等方面投入了较大的精力和资源。

3.一体化业务增长迅速

从统计数字来看,近两年本行业在多元化发展方面,其中一体化业务的发展独领风骚--各地这方面的业务增长迅速。从回收的“调研问卷”统计,不少会员单位2008年与2007相比较,在诸如工程咨询、项目管理以及工程总承包等方面的业务发展,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中元国际工程公司为110.71%;甘肃省院为76.35%;江西省院为666%(该院原来这项业务的计数较小);上海现代设计集团为43.2%;重庆市院为50.1%;山东省院为49%;烟台市院为20%;等等。也有个别企业这方面的业务出现了下降,如:中南设计院下降了38.94%;中建西南院下降了42.6%,但据悉2009年部分会员单位预计在一体化服务业务上会取得历史性的突破,比如中建西南院已承接了约3亿元的工程总承包业务;又如天津市院在手的一体化服务业务有2亿元之多。

由于一体化服务通常单项产值较高,因此一旦在这方面取得突破就可能形成企业新兴发展极,使企业发展迅速跨上新台阶。另外从统计情况看,一体化服务的需求潜力,随着行业市场的不断成熟正在各地迅速蔓延,并逐步凸现出来。

4.多元化业务总量还是偏少,没有形成业务主体

经济效益也相对偏低,加上资源管理方面还不十分成熟,未来发展有待深入研究。

七、行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及特点

科技创新力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列为国家战略,并提出要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建筑设计企业是以人才为中心,以技术服务为支撑的科技型企业,自主创新历来都是发展的灵魂。

1.科技创新意义重大

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快慢,首先决定于政策的保障程度及这个国家精神风貌对群体创新意识的影响。2003年建设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印发《工程勘察设计咨询业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导则》的通知中明确表示工程勘察、设计、咨询是富有创造性的智力劳动;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护与管理勘察设计咨询企业的知识产权,鼓励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丰富与发展原创性智力成果,增加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并提高其质量,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尊重并合法利用他人的知识产权。

另外,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表示,要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环境,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新的保障。

加快科技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来源于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在国内、国外的市场竞争中,也同样印证了“发展是硬道理”这个颠簸不破的真理,这说明无论是一个行业或者是一个企业,不进步、不发展就会在市场规则的制定中被边缘化,被剥夺发言权。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已经见证了无数行业、无数企业的浮浮沉沉、起起落落,这就警示我们: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时刻关注环境的变化,并未雨绸缪,做好各方面的应变准备。

2.我国建筑设计企业科技创新现状

(1)科技创新意识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无论是国营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设计单位的管理层对企业的科技创新都比较重视。企业普遍认识到,要争取可持续发展,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企业有信心在将来继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也相信科技创新能够给企业带来收入。

尤其是原来储备了我国勘察设计行业主要科技进步力量的国有大院,几十年的技术沉淀使他们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科技创新体系,积累了一大批科技创新人才,承担了诸多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工程项目的设计,并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

上海现代设计集团从科技创新、原创设计、知识产权保护、内部激励、评优机制等方面,建立起了集团的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创新体系的五级组织机构:技术委员会、科技大会、技术发展部(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技术中心、各分子公司技术部门。集团每年的科研投入3000万。自主研发了大跨度结构设计、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软土地基基础设计、既有建筑改造加固和保护设计等技术,同时,集团成立了信息中心,全面部署涵盖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的电子商务管理平台,并凭借远程视频系统、电子邮件系统及斥巨资更新的局域网络,使集团的设计师率先享用起“万兆主干线,千兆到桌面”的网速,能随心运用各类CAD设计软件,并和分布在全国的20多个分支机构实现联网,确保所有设计文件有统一的规范标准、质量和绘图方式,便于统一管理。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设有3个经国家科技部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经国家建设部批准设立的行业研究中心和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个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设立的国家重点科研基地,完成1000余项科研项目研究和规范的编制工作,获科研奖300多项。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科研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7项,获部科技进步奖68项,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133项。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一直将自主创新摆在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承担了很多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工程项目的设计,结合实际工程项目进行技术创新工作,提升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如同济大学教学科研综合楼结构整体力学行为及抗震性能综合研究、钢结构抗火设计与火灾安全、上海世博园区消防及紧急疏散系统导则,2010世博会主题馆大跨度空间杂交张拉钢结构屋盖的分析设计技术与施工过程模拟研究,等等,此外主编参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培养了科技人才,提高企业技术能力。

(2)科研投入水平

建筑设计企业科研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普遍不是很高,调查中大部分企业无法回答确切的投入比例,也没有明确的预算,比较多的是按科研项目来申请和投入科研经费。各个院的差距比较大,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以占营业收入10.71%的科研投入成为科研投入水平最高的建筑设计企业,其他如山西省院、河北保定市院、中南院、华艺设计顾问有限公司等企业的科研投入也在2%-5%之间,属于科研投入力度比较大的企业。

(3)科技创新类型

建筑设计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建筑原创与工程技术科技创新两个方面。建筑原创是指建筑设计方案创作方面的求新,工程技术科技创新是指与建设项目相关的工程技术的创新。建筑设计企业科技创新的动力和结果大都直接与所承担的设计项目有关,多是结合生产而进行的。

建筑原创:建筑原创是指建筑设计方案的自主创作,建筑原创应着重其建筑设计的开创性的一面,着眼于用开创性的观念探索一条基于我国国情和文化底蕴之上的建筑设计之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的建筑原创,绝不是盲目地跟风创作,更不是满足于原汁原味地体现某风格流派,而是在建筑设计中开创出新的理念和手法,其反映在建筑造型和空间处理上应具有独特性、或功能模式上的新拓展,或建筑技术、材料使用上的合理并不拘一格。

工程技术创新:建筑工程是多门学科技术集成的系统工程,近年来,随着新的设计理念、创新的建筑形式、结构体系、新材料等的层出不穷,给建筑设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成为了企业技术进步的引擎。结合工程项目进行的技术创新是企业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式,如超限结构体系(超高层、大跨度结构)、建筑节能技术、绿色建筑、建筑防火、建筑材料等等。

(4)专有技术和专利

很多专业设计院如化工院、冶金院、电力院拥有专利技术,总体来说,拥有专利技术的民用建筑设计院比较少,但调查中也发现有一些建筑设计企业拥有自己的专利,如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拥有各类专利技术9项。相对工业类专业院来讲,建筑设计企业对自己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还较薄弱。

(5)科研成果的生产力转化

企业只有将获得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企业科技创新才能持续,也只有能够转化为生产力的科研成果才是符合市场发展的要求才能持续,是有生命力的科研成果。有部分企业在取得专利技术、专有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了专业工程技术,开拓了新的服务领域,如航空港口物流工程、医疗建筑工程、超高层房屋建筑、节能检测技术,也有企业针对未来的市场需要、提前投入人力物力进行科研开发,如建筑环境技术、地下空间利用等等,以取得未来竞争的主动权。

3.存在的问题

(1)缺乏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企业环境

国家已经提出来必须坚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这是大环境的要求,然而,对于大多数设计企业而言,基于种种的原因,科技创新并没有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开展,他们还是满足于有任务就接,低水平重复劳动的状态,企业内部的主要精力与资源配置都是向生产承担部门倾斜,企业追求的是完成更多的生产任务,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科技创新被看成是成本而没有获得应有的支持。

在这种关注眼前利益的环境下,企业内部的分配制度也是唯产值导向,很多高端人才的收入甚至不如一般的绘图人员,出现了“脑体倒挂”的现象,严重打击了高端人才的积极性。这种过分短视和功利的环境实际上是不利于创新的,因为很多时候科技创新并不是一有投入就立刻产生回报,创造一种宽松的创新环境是必要的。

(2)科技创新的生产力转化程度较低

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导致科技创新的生产力转化程度较低,首先是市场的问题,花费了人力财力开发,却不去推广,导致创新的效果不明显,这也是一些企业不愿意在技术创新上投入经费的原因之一;其次是经济的因素,多数企业认为技术创新成本过高,研究出来不一定能得到回报,这是阻碍技术创新的主要经济因素。

(3)创新人才短缺

市场竞争说到底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人员的素质是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要促进我国设计企业的科技创新,需要有创新型的人才。

随着加入“WTO”以及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国有设计单位面临着非常严重的人才流失的问题。这种人才流失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区域性的人才流失,也就是受区域经济和政策的影响,骨干专业技术人员(也是科技创新的主要人员)流失到沿海大城市;二是大量的科技创新人才流到私企和外企;三是技术人才流到房地产等投资性企业。

(4)科研投入严重不足

对技术创新的概念和内涵认识不够;适于技术创新的风险资本还不够多,用于创新上的资本微乎其微;勘察设计行业技术创新缺乏必要的社会合作;同行业间在低水平上过多竞争,重复建设,降低了技术创新实力;国家对建筑设计行业的投资力度还不够大。

4.对策

(1)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的组织机构

科技创新的组织机构的建立是提升企业科研创新能力的基本保障。完善组织构架,理顺科研创新体系。明确科研管理各相关单位、部门的定位、职责和相互间关系,建立科研工作实施细则、科研创新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使科研管理的体制、机制有利于调动科研创新的积极性,形成促进科技进步的动力。

(2)加大科研投入力度 鼓励自主创新

有投入才会有产出,《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基本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国家创新体系,形成合理的科学技术发展布局,力争在若干重点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和跨越发展,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达到2%,使我国成为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科技大国,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奠定基础。

科技创新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但是一些基础性的科技创新研究,不能在短期出效益,然而从长期来看,却有着巨大的市场价值。因此,在科研投入上不能犯短视的毛病。

建筑设计产品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而这一部分的投资也是我国投资的重点领域之一。因此,建筑设计的科技创新意义重大。从考虑工程全寿命使用周期内的可靠与安全,投资效益、资源节约、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生产条件出发,目前,科研创新的热点新技术领域有:绿色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建筑节能、历史建筑保护、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复杂结构体系等等。

(3)促进科研成果的生产力转化

由于缺少科研成果转化的机制和服务部门,企业的科研成果往往被束之高阁,不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这一方面束缚了企业科研创新的积极性,一方面又使很多企业重复进行类似的科研攻关,从全行业的角度来看,是对人力和财力的极大浪费,同时也阻碍了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高层次的技术管理活动,目前,建筑设计行业内还没有找到和形成有效的转化途径,成果多、转化少,且转化后很难取得重大经济效益。

建议行业管理部门制定鼓励科技转化的政策和办法,积极培育和引进第三方机构来担负科技成果生产力转化工作。

(4)加强科技创新用人机制改革

建筑设计企业必须加强用人机制改革,只有建立一个好的体制、一个灵活的机制,重视企业的科技创新战略,加强现有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才能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才能把人才留住。

科技创新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科技创新的经济效益无法在短期显示。因此,对科技创新人员的分配机制就不能沿用传统的按经济效益的方式,而应该采用特别的分配方式。

建立建筑设计企业的科技创新人才机制,其核心是要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设计人员的科技创新,其中,薪酬体系是建立激励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技术人才的培养。通过技术培训,使企业的技术队伍不断更新知识、更新技术、更新观念,才能走在新技术革命的前列。

企业想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重视培训。建筑设计企业要在科技创新上有所作为,就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作用,科学合理地配置和使用人才,最大限度地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重点做好技术岗位、技术骨干和拔尖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关键岗位、核心技术人员的交接班。尤其是对历史悠久的大院而言,做好交接班的工作尤为重要,要尽量给年轻的技术人员创造条件,多一些鼓励和指导,多一些锻炼的机会和实践经验,使他们尽快挑起大梁,早日完成交接班的任务,形成一支技术拔尖、管理有力的年轻有朝气的骨干队伍。

(5)建立科技创新奖励制度

科技创新奖励制度是人才奖励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把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实行重奖作为一项重要政策来实施,这有利于形成有利创新的环境,起到鼓励创新精神的作用。

完善企业绩效考核体系,加强对科研工作考核力度,把科技进步情况列入到经营者业绩考核和公司的评比中去,合理设定考核指标和权重,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这些举措,加强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以结果为导向,强调管理效能,注重责任到位,强化监督、反馈,提高了执行力。

(6)建立科技创新的企业文化

创新企业文化,就是建设良好的科研环境,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激励和培育创新思维、造就创新人才、做出创新成果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它是顺利推进知识创新工程,全面提高企业整体创新能力的有效保证。创新企业文化带来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企业文化具有柔性管理、人性管理等特点,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优秀的企业善于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现代管理之中,以此作为企业不竭的发展动力。以人为本要求在企业内部要千方百计地实现和满足员工的自尊和自我表现,关怀员工的高品味需求,将企业建设成为员工的精神家园。在此基础上,企业构筑人才高地,形成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的人才群体。

第二,通过创新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优化组织架构和管理手段,充分挖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和员工的忠诚度。创新企业文化可以有效实现员工的自我激励。

第三,良好的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的品牌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信誉,提升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文化是凝聚在产品及其品牌上的企业精华,又渗透到企业运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理念、意志、行为规范和群体风格之中。

建筑设计的科技创新是一项团队性工作,需要多学科跨专业的设计人员之间的密切配合。因此,团队建设是勘察设计企业提升凝聚力、提升人力资本、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创新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1 2008年建筑设计行业业务完成情况表

第三篇:建筑设计行业社会调研报告

2017上半年建筑设计行业市场行情社会调查 姓名:梁可,专业:设计学(建筑艺术设计),导师:吴爱民

建筑设计行业是建筑工程项目中重要的环节之一。然而,由于设计阶段投资占整个项目投资的比重较小,再加上建筑业的黄金时代以经过去,最近几年市场行情已经大不如前。作为一名建筑设计专业研究生,我深入上海设计单位一线,亲身体会,并和各个设计院所单位的同行联系得到第一手的数据。现阶段建筑设计单位主要存在一下几个问题。

一、设计费用回款慢

设计费用本就比较低,再加上现在住宅项目通常采用总承包管理模式,合同周期长,由于设计单位地位较低,一些正常合理的设计费用节点通常都满足不了。以某上海知名民营设计公司(员工人数30)为例,2016年设计合同总额约2500万人民币,实收不足500万,除去人员工资,以及公司差旅等费用,只能说勉强维持。更有甚者,一年到头设计费用回款不足总合同额的1/10。小型民企的生存空间十分狭窄。

二、加班强度大

2017年,房企拿地热度不减,设计行业也是欣欣向荣。赶进度,追产值,拼服务,造成加班成为家常便饭。短短几个月上海已经发生了多起年轻设计师加班死亡事件,建筑设计行业从以前的火热到现在的逐渐精细化。催生了一大批从业人员转行或者回到二线城市继续从事本行业。根据业内知名公众号“80建筑”报道,学校教育严重脱轨瞬息万变的建筑市场,五年的通才教育,大师教育,换来的是毕业之后面对各类具体设计的束手无策。高投入低产出的设计模式,导致几乎所有人都想转行,但是却很少有转行成功的。设计院里不乏30多岁就半头白发的主创,40多岁也需要在设计院日夜加班看图的总工。

三、转型时期的阵痛

2016年从普通学校到老八校,从本科到研究生,建筑系的就业率陡然下降。很多学校甚至跌到50%以下,国外留学归来的光环也逐渐暗淡,有时反而不受欢迎。从设计院到开发商,更愿意从务实的角度选择合适的人才,相比一些华而不实的学历,更多的实习工作经验,更低的薪水要求,承受更强的加班能力,成为企业考量的重点。而相比有工作经验的设计师来说,应届生往往没有优势。可以说,建筑设计行业供给侧改革已经刻不容缓。中国房地产粗放式发展,形成了大型房地产公司大规模开发的模式。动则几十万住宅开发的发展模式减少了设计需求,大型房企模式化、标准化设计也在降低设计难度。应该看到,尽管中国房地产保持了一定的增长,设计需求却在减少。

而如今的建筑设计行业生产能力已经达到饱和状态。往往一个项目多家公司参与投标,为了提高竞争优势,不得不将设计费一降再降。尽管设计公司依然满负荷加班运营,营收却不断下降,为了保持利润,控制成本,建筑设计师收入跌入社会较低水平。激烈的竞争导致行业规则受到破坏,为了拿到项目,提供免费的前期设计,提供更多的设计方案成为常态。有观点认为这是建筑设计行业向服务业的转型,然而这样的服务却往往收获到的是甲方拖欠设计费的尴尬与无奈。

中国到底需要多少建筑设计企业,需要多少建筑设计师,可能难以给出统一的答案。但目前来看,这个数字已经超越了需求。如今每年依然有近万的建筑学毕业生踏入社会,如果不加以疏导控制,将来的就业问题将更加严峻。企业可以通过降薪裁员全身而退,而受伤的是那些寒窗苦读的学子。

15年是建筑设计行业的一个重要拐点,房地产热骤然降温,而作为下游产业的设计行业一时哀鸿遍野,“降薪、裁员”比比皆是,而接下来的16年,上游房地产开发商加速集中,设计院又开始忙碌了起来,但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大多数设计公司不敢轻易扩太大,担心后续市场持续性。两年的低潮,造成了现在建筑师青黄不接,不少建筑设计公司出现了“用工难”现象。“用工难”只是假象,实质仍是建筑设计作为夕阳产业的颓势渐显。若是真爱,想要继续扛起设计大旗,建筑师有必要研究下以下三点:

1、绿色建筑;

2、BIM设计施工一体化;

3、强化建筑师个人特点。

四、当下设计单位的发展方向

当前国内建设市场发展放缓,建筑设计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的外部条件和国内设计企业日趋成熟的内部条件的共同激发下,通过上市、并购等金融方式,谋求强强联手、资源快速集聚,从而实现企业集合级速度发展的模式受到广泛关注。资本运作可以带来快速规模膨胀和组织复杂化,但对企业管理提出严峻要求,如何保证并购企业管理的有序、活力保持和效率提升成为经营者必须面对问题,需要对传统设计企业管理模式进行创新。

首先,是打造门户式开放平台。就西方市场发展经验来看,成熟发育的建筑设计行业是一个金字塔型的生态体系,位于顶端的艺术家工作室以个性化的创意见长,引领整个设计行业的设计风格;而金字塔中、下部则由商业性设计事务所、规模化设计企业组成,其负责向社会提供更为功能化、高性能的城市背景建筑,以技术见长,可以满足绝大多数大众需求。整个生态体系自上而下,满足不同社会需求,达成良好平衡。此外,还存在不少专业事务所,可以在某个技术专项上具有优势。其二,服务思维创新:客户端方案。设计企业应当由直面市场转向直面客户。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技术条件使直面客户成为可能。传统设计行业的产品成果形式包括设计图纸、设计说明等资料,在互联网经济时代,设计行业应当积极由B2B向B2C转变,由设计服务提供者转变为资源整合者,直接面对最终使用者。现代设计企业将服务触角延展至使用者是一场管理思维的变革,其将重塑行业格局,强化设计企业龙头地位,从根本上改变项目最终建成效果受制于施工企业水准的行业软肋,实现建筑物全生命周期受控,从而提升整个行业的社会影响力和贡献度。

最后建筑设计企业的营销要突破专业壁垒,更多进入公众视野,在上级市场逐渐成为买方市场后,注重营销的引导性,不断通过产品价值提升和建筑美学灌输来确立自身品牌形象。建筑物具有产品和艺术品的双重特性,需要建筑设计企业在美学、价值观和技术层面多维营销,不断培养使用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和理解度,提升品牌美誉度,在更广层面上推动建筑设计行业发展。

(本文资料来自自己的亲身体会,及公众号“80建筑”,另有《建筑设计企业转型突围》一文)

第四篇:建筑设计行业的管理经济学分析

建筑设计行业的管理经济学分析

2013级MBA1班 何能 学号 P201305130

摘要:简述建筑设计行业的现状,通过管理经济学的供求理论,需求弹性理论,竞争市场的管理决策理论等角度对该行业的现状作出分析并提供符合经济学理论的管理建议。

关键词:管理经济学,建筑设计,行业分析。

建筑设计行业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家建设的迅猛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30年来该行业的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数量呈爆炸式增长,企业性质也从单一的国有企业发展为全民所有制,股份制、有限公司和私人设计公司多种形式。从业人员普遍收入较高,但工作压力大,加班成为普遍现象,市场竞争激烈,设计收费不高,同质化竞争较多,有特色的设计公司不多。海外设计公司在设计方案阶段占有一定高端市场,部分开发商为了最求品牌效应,愿意出高价请海外设计公司做方案设计,但到了施工图设计阶段,一般参与方均为国内甚至是本地设计公司,因为本地公司对国内规范及当地的习惯做法和要求更为熟悉,所做的设计更能通过当地职能部门及审图公司的审查。一些设计公司以业界知名建筑师挂帅,针对其特长承接一些特殊项目,也能占据一部分对品质要求较高的客户市场。下面从管理经济学的角度,试着对该行业进行分析:

一、建筑设计行业的供给与需求

人才供给方面,按照管理经济学供给法则,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随着政府对建筑设计市场的开放,该行业相对较高的收入和利润率导致各类私人设计事务所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起来,但高端人才市场仍呈现供给量不足的状态,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设备工程师的数量仍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导致市场大量高价挂证现象,使每年的注册师报考呈现热火朝天的景象。每年的高校毕业生数量也不能满足这一市场的需求,各设计公司纷纷以高出社会平均收入许多的报酬吸引相关专业毕业生前来工作,使建筑相关专业近年来成为热门专业,这些现象均与管理经济学供给法则相吻合。

项目需求方面,政府近期出台了限制政策,规定5年内不得新建任何政府出资的楼堂馆所项目,使市场总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在设计公司数量不

变的情况下,住宅类项目竞争必然加剧,设计费相应降低。当2008年汶川地震后,灾区建设百废待兴,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导致供需平衡点向右上方移动,设计行业的业务量和设计费均出现了上升趋势。其规律完全符合管理经济学的原理。市场的均衡总是随着供给与需求的变化而动态调整。

二、建筑设计行业的需求弹性问题

先谈需求价格弹性,建筑设计行业,特别是住宅建筑设计是一个充分竞争行业,由于产品差异化不严重,质量高低和服务水准只是客户挑选设计公司的一个方面,而设计费的高低往往对客户来说是高度敏感的,是一个项目归属的决定性因素,一些项目因为价格的微弱变化可能导致最终签约的成功与失败,可以说设计行业的需求价格弹性较高,一些设计公司为了承接设计任务,采用压低设计周期,并用最低价参与竞争的策略,伤害了整个设计行业的效益,损人又不利己,导致设计市场普遍处于薄利状态,而设计人员因此在项目中疲于奔命。市场竞争的结果,只有那些能够提供优质的设计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公司,提供满足客户近乎苛刻需求的高效高质量的差异化产品,才能在这一市场中保有合理利润率,从而得以长期生存下去,并发展壮大。再说需求交叉弹性问题,在建筑设计行业中,设计项目数量的多少与房地产市场价格的高低呈正相关,房价上升,设计任务增加,反之,房价下降,设计任务将减少,由此通过对房地产近期走势的分析,可以预判设计业务量,对设计公司内部人力资源的配备起到预先指导作用。

三、设计公司的管理决策

建筑设计行业,特别是住宅建筑设计行业,有以下一些特点:1.设计产品差异化体现在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上面,但因各设计公司均重视此项管理,差异化在逐渐缩小。2.市场进入门槛低,无市场壁垒,大量私人设计事务所有生存空间。3.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设计公司往往对设计产品的定价屈从于客户要求,被动接受远低于国家定额标准规定的市场价格,即设计收费标准以买方市场定价。

4.建设项目信息大多数处于公开状态,对设计公司来说,掌握市场信息渠道多,竞争相对处于公平状态。基于以上4点可以判断,住宅建筑设计行业处于完全竞争市场,具备其所有特点。根据管理经济学原理,在设计公司作出生产决策时,运用产品价格等于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P=MR=MC的原理可确定设计收费标准。边际成本MC即为机会成本,可理解为设计师在单位设计周期内可能完成的平均产值,也可理解为设计师放弃某项设计所付出的机会成本。由此,可计算出设计收费的合理值,若P

四、设计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按照管理经济学理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速度、一贯性、敏锐性、灵活性,创造性。对设计公司来说,这一理论得到充分的印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一个成功的设计公司,必须把服务客户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尽一切努力帮助客户实现项目开发各时间节点要求,以高效的服务为客户提供值得信赖的设计产品,为客户开展下一阶段工作提供有力支撑,这是体现在速度方面;一贯性方面体现在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必须深入公司每一级员工心中,而不是停留在几个领导的口头描述上面,这样客户与设计师对接时才能充分感受到设计公司的服务水平和理念;敏锐性则体现在对市场瞬息万变的信息作出反馈的速度,设计行业是一个高度依赖市场环境的行业,不能顺应市场的变化,敏锐作出业务调整,将面临淘汰,对客户的需求也应有敏锐的反应,精准地抓住客户的主要诉求,对此作出及时的反应,以提供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是每个设计师的责任,比如当市场对错层式住宅热衷时,及时开发类似产品,而一旦市场发生变化,改为大平层住宅好卖时,又要及时转向,对以往设计作出调整;灵活性体现在设计市场营销方面,在不了解客户真实需求的情况下,永远不要先和客户谈设计费,保持一定的弹性对最终达成设计合同是必要的;最后是创造性,对设计行业来说,技术的创新能力往往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掌握了先进的设计工具和专业技术的公司,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可以游刃有余地面对越来越高效率高要求的市场。以上诸项在实际运用中,是以乘法原理而不是加法原理起作用,在企业内部培养核心竞争力应该从培养优良的企业文化入手,使正能量深入每一位设计师内心,其合力必将给企业带来无法替代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赢得市场和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管理经济学》干春晖著 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 出版时间2002年6月1日

第五篇:建筑设计行业战略合作协议书2012

战略合作协议书

甲方:

乙方:

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共同促进发展的原则,就*****事宜,经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的权利义务1、2、甲方牵头完成搭建平台的基础工作,规章制度的制定。甲方帮助乙方争取配套服务等支持,协助解决乙方在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3、甲方支持乙方与可以展开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与合作。

二、乙方权利义务

1、乙方有权在国家法律法规及其它管理制度的构架下,参与事务、享有表决权和监督权。

2、乙方有义务执行双方所达成的决议,遵守章程:维护彼此的合法权益。

3、乙方应充分利用双方所搭建的平台,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合作。

三、其它

1、甲、乙双方中任何一方欲变更、解除本协议,必须采取书面形式,口头无效:解除协议需提前一个月向对方提出;

2、甲、乙双方中任何一方未履行本协议条款,导致协议不能履行,不能完全履行,对方有权变更,解除协议,违约方要承担违约的责任。

3、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应本着互惠互利、友好协商的原则另行约定,并以备忘录或附件的形式体现:本协议的备忘录或者附件与本协议拥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4、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5、本协议自双方代表人 签字认可之时起生效。

下载浅谈建筑设计行业如何长期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建筑设计行业如何长期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筑设计行业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共5篇)

    www.xiexiebang.com 建筑设计行业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近年,随着国内建筑设计企业高速发展,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企业文化建设,文化管理模式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但......

    产能过剩是水泥行业长期问题

    产能过剩是水泥行业长期问题 第一个生产矿渣水泥生产过程,然后磨成粉或变成了水泥,所以磨站不是有效的水泥生产。 2008年前立窑水泥熟料生产线(背后)5亿吨的产能,多年来积累......

    牛奶行业发展

    牛奶行业发展 从产业看,全世界年人均消费牛奶约为100公斤,我国仅为10公斤。在我国,牛奶制品有着无比广阔的市场空间,乳业被公认为朝阳产业,乳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高产奶牛。目前我......

    锻压行业发展情况

    模具市场十大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市场对中高档 模具 的需求量很大,但要求国产模具必须在质量、交货期等方面满足用户的需求。另外,随着近年来工业发达国家的人工费用增加,其模具生......

    行业发展报告

    玉树县个体私营行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概况 玉树县位于省境南部、州境东部,东与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毗邻。县政府驻结古镇。玉树藏族自治州政府驻地。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均海拔44......

    快餐行业发展

    一、快餐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消费需求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在“吃”的方面,要求越来越高,希望常吃常新,吃出品位,吃出文化,吃出健康。为了适应这一变......

    铸石行业发展

    金王 铸石行业发展报告 1. 铸石行业发展概述 1.1 发展现状、性能及应用特点 1.1.1 行业规模 铸石是一种经加工而成的硅酸盐结晶材料,采用天然岩石(玄武岩﹑辉绿岩等基性岩以及页......

    橡胶制品行业发展情况[精选]

    扬州市华东橡胶有限公司 橡胶制品行业发展情况 橡胶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它不仅为人们提供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日用、医用等轻工橡胶产品,而且向采掘、交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