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广告语中看中考语文的题型创新
从广告标语看中考语文的题型创新
——中考广告标语题解例谈
潜江市苏港中学 饶邦明
广告标语题从生活走进中考已成为一种导向,一种趋势,它能引导考生走近生活,注意观察生活,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情和运用,注意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开发学生创造性潜能,促进学生持续性发展。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广告标语题型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情境设计广告标语;改写广告标语;欣赏评析广告标语;辨析广告标语的优劣;为公益广告拟写广告词等思维,表达,创造能力。鼓励学生在创意上做到新颖独特,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在思维的基础上,运用语言的魅力,选择巧妙的角度,充分 调动比喻,拟人,对偶,引用,设问等修辞手法,使广告标语设计得更“亮丽”,更贴切生动,形象而又有个性。鉴于此,我们在广告标语复习指导中,根据近年来全国广告标语考查的典型题例,总结归纳出了如下几种题型及应考指导,供学生备考之用。
一、情境设计型
这类题特点表现为:出题者给出一段生活情境,提出具体要求,让考生根据情境提示拟写一则广告标语。这类题要求考生设计广告新颖独特,内容贴切生活实际,答案是开放的。例如:在‚保护野生动物‛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不少同学发现,我们地区捕食青蛙的现象较为严重,请以‚保护青蛙‛为内容,拟一条广告词(构思新颖,语言生动,20字以内)。这类题型提出了情境,并结合“环保”这个热点问题,与生活密切相关,要求设计的广告标语语言贴切生动,富有个性。这种题既考查了学生在情境中扣住广告意境的能力,又考查了学生广开思路的能力,发挥自己的语言特长的能力。〔参考答案:示例①爱护青蛙,维护生态;②捕食青蛙就是吞噬我们的未来;③想‚听取蛙声一片‛吗?就请保护青蛙吧!〕 根据情境设计型的特点,我们为考生复习提供和设计了如下题型:
1、为了严防禽流感传入,我市在交通要道口检查站设定了公益广告标语牌,请你给检查站拟一则公益广告。要求内容是让乘客自觉接受检查,语言要简明得体。(参考答案:①请你和我们一起拒绝禽流感;②麻烦你一人,健康千万家)
2、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你希望学校或班级开展什么课外活动?请写出活动的名称,并给这项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活动名称:。宣传标语:。(参考答案:活动名称:辩论赛。宣传标语:引经据典长见识,唇枪舌剑练口才)
3、‚十一五计划‛制定以来的第一个春天来临,一股社会实践活动的热潮在我市中小学涌动。同学们在活动中开阔了眼界,增强了能力,学会了学习。请用一句话拟一条标语,为中小学生参与这一活动加油鼓劲。
(参考答案:亲近自然,体验社会,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这些题例均属于开放性题,答案不要求唯一,只受题目要求的限制。一般要求设计的广
告标语要符合情境,突出形象和特色,具有鲜明性,精练性,宣传性,在语言上有创意等特
点。
二、意境赏评型
这类题型就是根据出题者所给的广告标语的意境进行赏析,评点,指出其构思优劣,好
差,使学生从中感悟到广告标语的语言的优美含蓄,真实可信,巧妙奇特,风趣幽默,能引
起无穷的回味。
例如:联想公司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联想电脑‛,为了塑造美好的企业形象,打出了
一则广告:‚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么样?‛请认真品味这则广告,回答下列问题。
A、广告中‚联想‛一词,有哪两方面的含义?
答:(1)(2)
B、请你谈谈这则广告妙在哪里?
答:
回答这种类型的题目,要求考生具有对词语含义进行揣摩、想像的能力,特别是对词语的本义和引申意义作出准确的理解与把握。至于该词语的妙处,主要是从修辞方面来进行考
虑了。
(参考答案:A①指作为电脑的‚联想‛(品牌)和联想集团。②指人类的思维活动;
B处:该广告一语双关,它既指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联想,也暗指大家的生活里不能没有‚联
想集团‛的 产品,并以设问的方式引起读者的注意。)
根据意境来赏评广告这一题型特点,我们在备考中还设计了如下题目,让学生在赏析评
点中来欣赏感司广告标语的妙处。
1、美国著名的广告大师邦柏,为爱维士出租车公司撰写了一则广告:‚我们屈居第二,自当全力以赴。‚广告一出,营业额猛增‛。请评点这则广告的妙用。
(参考答案:这是一则明贬实褒的广告,引人注意,人们认为 ‚甘愿第二‛说明质量
可靠又有信誉,而且能不断进取,必然具有生机。)
2、下面是美国关于眼镜的一则广告,你喜欢这一广告吗?为什么?
眼睛是灵魂的窗户,为了保护你的灵魂,请给窗户安上玻璃吧!
(参考答案:喜欢。该广告没有直接说出广告的商品,但已用比喻的手法间接地告诉了消费
者,显示了对人们切身利益的关心,因而使消费者乐于接受这样的诱导)
3、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看下边的广告词有没有毛病?请作简要分析。
①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②艾琳洗面奶特别适合任何皮肤。
(参考答案: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看,这两则广告主要是语句意义不连贯、前后矛盾。①句先
是肯定说‚不收礼‛,而后说‚收礼‛的性质矛盾;②句‚特别‛和‚任何‛适用对象在范
围上矛盾。‚特别‛适用于特定对象,而‚任何‛则适用于泛指。)
这三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及欣赏表述能力,解决这类题,首先要判断广告标语的好坏、优劣或有无毛病,然后从词句的语句、语义、效果等方面来理解揣摩。
三、语言修改型
这类题型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把语句表达得通顺,语言表达得得体,使广告标语得以发挥其最佳效应。
例如:某餐馆的广告词:‚好吃,你告诉大家;不好吃,你告诉我们。‛这两句看似挺自信,但仔细想想,这样说显得该餐馆对自己的饭菜质量没有十分把握。如果稍作改动,改为:。那就显得该餐馆对自己的饭菜质量自信多了。
这类题型就是考查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及语言整合能力的。实际上这则广告语表达得谦和,颇有人缘。但这样说的确对自己的饭菜质量没有十分把握。如将广告稍作改动:好吃,您告诉我们;不好吃,您告诉大家。改动后的广告词颇有技巧,两句话将两种情况进行对比,突出了顾客至上的理念。解答“修改型题目”,一要紧扣题目要求,二要在原意或者句子上“稍作改动”,切忌大砍大削或另起炉灶。
根据这类题型特点,进行备考复习,能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能力、表述能力,使学生不断提高语言表达技巧。如:
1、法国某印刷公司的广告是:‚,承印一切‛,这则广告自信明确,‚承印一切‛指业务范围之广,如果补齐前面分句,会使广告语言更明朗、业务范围更明了,你能补出来吗?(参考答案:除了钞票,承印一切。)
2、改正下列广告词中的错别字,(在错别字下面划线,在括号内改正)
①蚊香广告:‚默默无蚊‛()
②热水器广告:‚随心所浴‛()
③止咳药广告:‚咳不容缓‛()
3、选出下列标语在特定语言场合使用不得体的一句()
A美国某公路拐弯处立着一块标语牌:如果你的车子想洗澡,就照直开吧!
B某中学校门处立了一块告示牌:‚同学进出学校请佩戴校徽。‛
C某市街道上墙上有条标语:‚治理脏、乱、差,整治我市环境。‛
D某体育馆内挂了一幅标语:‚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答案:C)
四、修辞品味型。
这类题型是指在广告标语中巧用多种修辞手法,来烘托广告主题,强化广告效果,使要表达的内容生动形象,使广告产生强烈的冲击力。广告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双关、对比、对偶、比喻、拟人、仿词、回环、反语等。备考中设计这类题型,一是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广告标语中的修辞效应,二是让考生具有驾驭的运用修辞的能力。
例如:某一化妆品广告为‚趁早下‘斑’,请勿‘痘’留‛。指出该广告运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这则广告利用谐音偷换概念。可谓创意新奇,精伦绝妙。(答案:双关,作用:利用词的多义条件赋予词句几层不同意思,达到了一石双鸟的效果。)
下面这些优秀广告,都是经过修辞润饰过的优秀广告,让人一见倾心,一听倾耳,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学生欣赏、品味,定会受益匪浅。
1、‚金猴皮鞋,令足下生辉‛。运用双关,一是指脚下,二是指对对方的尊称。
2、‚女人是天鹅,有变化才有高贵‛(化妆品广告)。‚女人是天鹅‛运用比喻,‚天鹅‛‚高贵‛更突出化妆品的品牌档次。这个比喻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天鹅化妆品的美容奇效。
3、‚金城摩托,骑乐无穷‛(摩托车广告)。运用仿词 ‚骑乐无穷‛仿‚其乐无穷‛。‚其乐无穷‛指其中蕴含着无限乐趣,换一‚骑‛字,就委婉含蓄地说明了摩托车的质量,骑上它会给你带来无限的乐趣。
4、有则宣传臭豆腐的广告是‚臭名远扬,香飘万里‛,这则广告运用夸张,给贬义词赋予新意,准确而风趣地说出了臭豆腐的特点和特征。
品味广告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能让考生在广告学习中学会锤炼语言,运用修辞来丰富语言,烘托广告主题,领会广告标语的内涵,增强表达效果。
广告世界乐趣无穷,众多的广告标语设计精巧,搭配和谐,蕴含着丰富的语文知识,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在复习备考中教师应指导考生针对不同类型的广告题型,看清要求,仔细品味广告的语言内涵,探究生活中的语文,语文中的生活,加强语文学科与实际生活的整合,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探究性。让学生从广告中学习语文知识,又将语文知识灵活运用到广告中去,使广告标语题型的考查在中考中更具有生命力。
第二篇:中考语文对联题型归纳及模拟训练
中考语文对联题型归纳及模拟训练
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字样式,其种类繁多,用途广泛,可简单划分为春联、楹联、堂联、寿联、婚联、挽联、题赠联、自勉联、名胜古迹联等。随着“新课 标”理念和“大语文”观念的不断深人,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我国这一传统的语 言艺术对青少年思维训练、品德教育、审美陶冶的影响。近两年来,对联题在 中考语文试卷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 高,内容涉及到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等,考查形式也 是多姿多彩。下面我们就其题型归类、解题策略和训练示例作些简析。
[题型归类]
中考语文对联题形式多样,有选 择题、连线题、默写题等客观试题,也有填空题、赏析题、删改题等开放性试 题,下面我们仅就命题角度做简单的 归类与例析。
1、与名胜文化结缘
例1(2004年南京)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古都南京,历史名城。南朝旧事、明代遗韵、民国风雨,都在这座古城留 下了深深的印痕,浸染出浓浓的意韵。玄武湖舒展,鸡鸣寺空灵,秦淮河的桨 声灯影,夫子庙的热闹繁华,无不让人 流连忘返。不少地名还可组成比较工 整又非常有趣的对子。例如:
石头城 对 燕子叽 朝天宫 对 阅江楼 凤凰台 对 麒麟门 请从“无想寺”、“状元楼”、“白马湖”三个地名中,选出最恰当的分刖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乌龙潭 对 ________ 莫愁湖 对________ 总统府 对__________ 简析:例l比较简单,只要注意词性相同结构一致的特征即可。答案依次是:白马湖、无想寺、状元楼。
2.与插图画面搭配
例2(2004年宁德)观察课本插图(见人教版第六册彩页插图)《古隆中》,根据提示写出你所读到(或想到)的信息。
图中有副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上联讲的是——的故事,下联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情。
简析;例2只要抓住上联的“三顾”和下联的“两朝”,“老臣”即可.答案是“三顾茅庐”和“诸葛亮辅佐刘氏父子两代”。
3.与道德情操挂钩
例3(2004年邵阳)对联寻亲。下 面本是四副完整的对联,但是失散了,请你用线段把它们联接起来,使之重 新变得完整。
A两袖清风存正气. a琴棋书画自陶情
B,竹菊梅兰可养性 b.莫愁两鬓霜雪寒
c且喜满园桃李艳 c雪压难摧涧底松
D风吹不动天边月 d.一间陋室遗书香
简析:例4只要抓住对联的特征 左右比较即可,答案是:A--d,B--a,C——b,D—c。
4.与课内知识联系
例4(2004年海淀)范仲淹在《岳 阳楼记》中写这三段文字是为了借题 发挥引出议论,阐明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 中以“乐”字贯穿全篇,抒写情怀。请将 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要求补写后的句子能分别体现这两篇文章的中 心。(每句填7个字)(1)范仲淹 ______________。(2)欧阳修 _______________。
例5(2004年吉林)柳宗元借小石 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后的苦闷抑郁之 情。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小石潭凄寒幽静,下句:
简析:这类题要充分调动课内相关知识的积累,注意结合对联的常识,对照题目仔细琢磨。例4答案示例:①为天下先忧后乐。②与吏民同醉同乐。例5可摘引原文,可自行创作。示例:琅琊山蔚然深秀;岳阳楼壮美雄奇; 桃花源和平宁静。
5.与课外阅读结合
例6(2004年厦门)结合《祈求》—文的语境,按要求填空。运用对偶知识,在横线上填写体现雄鹰特点的词语,使上下句形成一副对联。
古朴长城踞群山,_____雄鹰_____。
例7(2004年陕西)结合《漫话对联》所学知识,对文中画线的一副对联进行赏析。
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析:这种题目要在认真阅读短文的基础之上加深理解,把握文章的内涵,然后联系相关语段分析解答。例6的答案是:凶猛、高傲,敏锐、矫健„„;击长空、冲碧霄、飞(展、翔)蓝天„„。例7赏析的角度报多,如内容、形式和语言等。此题只要紧扣对联知识,选择一点赏析即可。具体答案略。
解题策略小结
对联是由对称的上下两联组成的对偶语句,上下联之间在内容上必须相互关联,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一般是互补关系、对立关系和承接关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上下联的字数必 须相等,相应位置上的词要词性相同,节奏也应相合。上下联相对应的字还 要求平仄相偕,富于音乐美。符合以上 特点的对联叫“严对”,而在结构、词性 或平仄等方面不够严格的叫“宽对”。(中考一般只作“宽对”的要求。)训练示例
1.(2003年福州)名胜古迹对联往 往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根据 下列对联内容,联系所学的古诗文,在 括号内写出相应的名胜古迹。
(1)黄鹤偶乘沧海月 白云常带楚江秋()(2)我其仙乎吞云梦者八九 登斯楼也览气象兮万千()(3)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
一览众山小人奚足算哉()2.(2004年太原)对偶体现了语言的对称美。请你使用对偶的方法,补全《西游记》第七回的回目。
第七回目:___________,五行山下定 心猿。
3.(2004年益阳)下面的对联各是 哪部章回小说的目录?请在括号里写出这部小说的名称。
(1)吴学究双掌连环计,宋公明三 打祝家庄。()(2)孙行者人闹黑风山,观世音收 伏熊罴怪。()4.(2001年厦门)下面给出上联,请结合文章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忆往昔刘备三顾草庐传佳话 下联:-----5.(2004年大连)将下列对联补充 完整。
上联:郭沫若向往光明勾画天上街市
下联:陶渊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04年黄冈)由“四面湖山收 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这副对联,你一定能联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 两句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04年烟台)品读对联,联系选文(无题)回答问题,凌云劲竹真君子 空谷幽兰绝美人
(1)选文中有两个词语恰到好处的表现了上联对竹子的赞美,这两个词语是_____、_______。
(2)下联赞美了兰花怎样的品格?下列词语中有一个最能代表兰花品格,这个词语是 _________。(A、纯朴坚 韧 D、桀骜不群 C、高雅绝俗D、默 默无闻)(3)在古今中外的名人中,哪些人具有对联中的竹子或兰花的品格?请各举一例,写出姓名、事例或他本人的名言诗句(选文中出现的例子除外)。具有竹子品格的:_______________ 具有兰花品格的:___________________ 8.《醉翁亭记》语言形式优美,尤其是对偶句充分体现了汉语言的美 感。请以“欧阳修与自姓同乐”为上联,联系《岳阳楼汜》一文,拟一个下联。
上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有人曾见过一副美国作家斯诺与剧作家姚克合写的悼念鲁迅的挽 联。但由于其记忆模糊,上联有两个字 缺漏,请根据下联补全上联内容。上联: 译著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___ 下联: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10.根据课文内容,将对偶句补充 完整。
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_______欧阳修 _________。
11.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1)上联:忆往昔沧桑岁月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2)上联:品千古美文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12.对对联。
(1)上联:__________。
下联:花静鸟谈天。
(2)上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诸葛亮凭借才智,辅佐刘备争得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建立了盖世功 业。相传他曾推演兵法,聚石布成八阵 图。下面一副对联是札甫对他的评价,请你补充完整。
上联:功盖三分国 下联:名成___________。
14.林则徐赴广州查禁鸦片后被任命为两广总督,他在总督府写了一 副对联以自勉,表现自己光明磊落的 胸怀与刚正不阿、无私无畏的品格,请 你补出上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 联: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15.杭州西湖边上岳墓前有秦桧 等四人的铸铁跪像,人们借此来贬恶扬善。当年秦桧等人谋害岳飞,为后人唾骂理所当然,但用来塑像的白铁则是无辜的。请你据此完成下面的对联。
上联:青山有幸埋忠骨;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徐特立先生曾经赠给青年人一副对联,请你补充完整。上联:有关家国书常读 下联:——————
17.楚汉战争时期,由于萧何的推荐,韩信被拜为大将,也由于萧何的计谋,韩信又惨遭杀害。韩信少时,穷得常常挨饿,漂母怜而饭之才得以生存,而最后又死于吕后之手。请你用—副对联来概括韩信的一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对联创作。
(1)上联是:海安花鼓誉满神州
从下列提示中选出一个对象对出下联:品王佳酿、海林内衣、中洋河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教师节某学生献给辛 勤的园丁的一副对联,请你拟写下联。
上联:无声润物三春雨 下联:
答案
1.①黄鹤楼
②岳阳楼 ③泰山 2.八卦炉中逃大圣
3.①《水浒传》②《西游记》 4.看今朝陈毅四上茅山谱新章
5.示例:寄托理想描绘世外桃园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1)挺拔刚正 宁折不弯(2)C(3)答案举例:(竹子)苏武 北海牧羊,宁死不降;鲁迅横眉冷对千夫 指。(兰花)陶渊明 隐居田园,不媚世俗;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8.宽对即可,例如:“范仲淹以天下为忧”或“范仲淹先天下而忧”等。
9.呐喊 10,醉翁亭里(中)与民同乐
11.(1)看今朝锦绣江(河)山(2)论天下大事、尝百年佳酿、赏人间 奇景等。
12.(1)水清鱼读月(2)家事国 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13.八阵图 1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15.白铁无辜铸佞臣 16.无益身心事莫为
17.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19.(1)示例:品王佳酿,驰名中外
海林内衣,情暖人间 中洋河豚.香飘 四海
(2)有志育才一代功
第三篇:从故事中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
故
事 中 看 中 西 文 化 差 异
一、课 程 目的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思考方式。【能力目标】: 1.通过故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习本课程,了解中西文化之间的一些差距,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
用英文的思考方式去学习英语。
3.通过场景表演,培养学生大胆运用英语,大胆表达自我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科学饮食。
二、课前准备
多媒体幻灯片
三、方式方法
1.通过英语课讲小故事,提出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求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兴趣和动机,为突破难点提供良好的诱因。
2.教师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用丰富色彩的文字和图案,有趣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全力注意,并通过提问和他们自己表演来强化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
3.要求学生上台表演,使学生能达到教材提出的新要求,四、课程内容
(一)从
故
事 中 看 中 西 文 化 差 异
1、饮食
故事一:望文生意
洋人:“你们中国人的确是一个勤奋的民族。” 中国人:“怎见得?”
洋人:“每当我早晨经过街道,常常可以看到路旁的招牌写着„早点‟两 个大字,提醒过路上班的人,不要迟到。”
故事二:
一美国人几年前随一个香港旅游团去泰国旅游。香港游客大把将钱花在了买燕窝上。这令美国人很不解:为什么中国人对鸟的口水这么感兴趣。
故事三:吃水饺
在纽约的一家中国餐馆,一位外国朋友吃水饺用的方式是“中餐西吃”,按西餐的习惯,先喝汤;他把那一大碗青菜豆腐蛋花汤先喝完,然后开始操起他的刀叉;先用刀将每一只饺子切开,使肉馅和饺子皮分开,然后吃一口饺子皮,再吃一口馅……慢慢咀嚼、品尝,吃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向我(中国人)投来微微的一笑。我见状,走近问:“好吃吗?”他用生硬的中国话答:“如果再能配上一点果子酱和奶油,那会更加OK。”
故事四:外国人看麻球
有个好吃的洋人,从中国带了几个麻球回国去,逢人便说:“你们看中国的麻球,真稀奇!没有洞,豆沙是怎么放进去的?再说,你们看,这芝麻,一颗颗地贴,需要多少时间啊!”
其实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
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这种价值理念的差别形成了中餐的以食表意、以物传情的特点;西餐的注重实用与营养性的基本特征。
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俗是以植物性食料(热食、熟食)为主,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西方人的饮食习俗是以动物性食料为主食,辅食是生菜(如:蔬菜、水果等)。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惯是“聚食制”;而西方是“分餐制”。中国人吃饭用筷子;西方人用刀叉。
中国人眼里的山珍海味(delicacy of the Chinese cuisine),包括燕窝(bird„s nest),鱼翅(shark‟s fin),鲍鱼(abalone),熊掌(bear„s palm)等等。其实大部分中国人也并不清楚为什么这些都是好东西,或是它们的营养成分到底在哪里。对它们的追捧恐怕也只停留在老祖宗传下的观念。而外国人觉的这些是奇奇怪怪的食物
动物的内脏 鸡心,鸡肺,猪肠,猪肚,好像没有什么动物的内脏是我们中国人不吃的。咱们中国人自己在一起吃得香,而老外就是觉得动物的内脏很恶心,只能丢弃,不能用来作东西吃。而事实上动物的内脏除了增加你体内的胆固醇含量,没有其它什么营养价值。中国人喜欢用”吃哪儿补哪儿”来为吃动物内脏辩护
众多特色中国食品中,令老外最不能接受的还是桌子上摆着的这哪里是在享用美食,这分明是让他们彻底忏悔他们对动物所施的虐刑。所以,请老外吃饭,别点那些能让他们联想到动物生前形态的菜,那只能让他们胃口全无。还有,别让他们看到小虾米。那无数的小眼睛在他们看来太恐怖了。
2、夸赞:
故事五:处处都漂亮
一次外国友人参加一对年轻华侨的婚礼时,很有礼貌地赞美新娘very beautiful,一旁的新郎非常高兴代新娘说了声:“哪里!哪里!”不料到,外国人摸摸脑袋,用生硬的中国话回应说:“头发、眉毛、眼睛、耳朵、鼻子、嘴都漂亮!”结果引起全场哄堂大笑。
第六幕:
一位学校领导向教师们介绍新来的美国老师 Ladies and gentlemen, I„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to you a very pretty girl, Miss Brown.She is a very good teacher from the USA.对这番话,美国女教师却一脸难堪的样子。
★为什么同样是赞美,却有两种完全相反的反应呢?
文化差异:
中国人介绍来宾,喜欢用客套,褒扬的话语言辞。但美国人认为,初次结识,相互介绍,不必评头论足。凡是主观性的评论,尽管是美言,也会给人唐突、强加的感觉。对以上那番话,美国女教师感到难堪的是pretty和good两个词。在那种场合,介绍应该突出被介绍人的身份、学历、职务等,而不应该是外貌和抽象的评论。相比之下,如果把pretty和good改成实际教育背景和经历,这样的介绍句比较客观,令人容易接受。
比较下面改变措辞的介绍:
Ladies and gentlemen, I‘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to you a new teacher from the USA., Miss Ann Brown.She is a doctor of American Literature with experience of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特别忠告:介绍客人要介绍客观事实,不要主观评论。要注重身份,不要着眼外貌。
而在婚礼上,如果有人赞美新娘漂亮,中国的新人虽然非常高兴,但嘴上却会很谦逊的说“你过奖了”,“哪里,哪里”等。而西方人却会很高兴大方的接受赞美,并道谢“Thank you!”西方人就是不了解这 “哪里!哪里!”是自谦,才只好说处处都漂亮。
3、关心
一位美国同事感冒了,中国同事表示关心
Chinese: You look pale.What's the matter? American: I'm feeling sick.A cold, maybe.Chinese: Go and see the doctor.Drink more water.Did you take any pills? Chinese medicine works wonderful.Would you like to try? Put on more clothes.Have a good rest.American: You are not my mother, are you?
文化差异:
美国人比较看中个人的独立性。受人照顾往往被视为弱者。给对方出主意或提建议时,不能使对方认为自己小看他的能力。美国人对上面第一句话的反应通常是“Take care of yourself.I hope you‘ll be better soon.”不必教人怎么做。中国人则以出主意提建议表示关心,而且以兄弟姐妹或父母亲人的口吻,或以过来人的口气,这对美国人行不通。
特别忠告:对病人表示关心,不必尽提建议。
如:1)I'm sorry to hear that you've got a bad cold.2)I hope you'll be all right very soon.3)Take extra care of yourself.4、邀请:
一位美国教师在中国任教,中国同事总是对她说:“有空来坐坐”。可是,半年过去了,美国同事从来没有上过门。中国同事又对她说:“我真的欢迎你来家里坐坐。如果没空的话,随时打电话来聊聊也行。”一年下来,美国同事既没有来电话,也没有来访。奇怪的事,这位美国人常为没人邀请她而苦恼。
文化差异:
中国亲朋好友合同事之间的串门很随便,邀请别人来访无需喂对方确定时间,自己去探访别人无需郑重其事征得同意。美国人则没有串门的习惯。一年内遇到大节日,亲朋好友才到家里聚一聚。平时如果有事上门,实现要有时间确切的预约。没有得到对方的应允,随时随地随便上门时不礼貌的行为。因此,美国同事对“有空来坐坐”这句话只当作虚礼客套,不当作正式邀请。无事打电话闲聊也是美国人视为打乱别人私人时间和活动安排的毛燥行为。若想邀请美国人上门,应当诚意的与对方商定一个互相都方便的时间。
5、笑一笑: 中国太奇妙了
有位美国朋友访问了中国后,对翻译说:“你们的中国太奇妙了,尤其是文字方面。譬如:‘中国队大胜美国队’,是说中国队胜了;而‘中国队大败美国队’,又是说中国队胜了。总之,胜利永远属于你们。”
文化差异:中文中动词的使动,主动,被动用法都不明显,都得在特定的 语境中才好理解。而英语就有明显的不同,主要靠助动词be,do来体现
厕所文化:
一个外宾想上厕所,便对翻译说:“I wonder if I can go somewhere?”(我可以方便一下吗?)而翻译却把somewhere误解为“某处”,因而回答道“Yes, you can go anywhere in China.”(行,中国你哪儿都可以去。)外宾不禁愕然。
文化差异:
中国上厕所有很多说法:方便,洗手,出恭。在英美国家:
1.Public lavatory意为“公厕”,在公共场所,厕所门上都标有Gent’s(男厕),或Ladies’(女厕),有时也标有Men’s, Men’s room, Gentleman’s, Women’s Women’s room.如:Where is the Gent’s?(厕所在哪儿?)If you would like a wash, the Gentleman’s is just over there.(如果要上厕所,男厕就在那边。)2.toilet是最常用的一个词。可指“公厕”,也可指“私厕”。例如:I wonder where the toilet is.(我想知道厕所在哪儿。)3.lavatory是个客气的词,但不如toilet常用 4.bathroom是书面语。5.loo是一个口语词,在英国用得很普通,主要指私人住宅中的厕所。如:Excuse me, would you like to tell me where the loo is?(请问,厕所在哪儿?)6.powder room是美语,女士常用。如:I would like to powder my nose.就表现了美国人的幽默。
7.wash room, washing room, westroom常用于美国英语。
8.W.C.是water closet的缩写,常用于英国英语,表示“有抽水没有设备的厕所”,有时也可用手势表示,即拇指和食指圈成圆,其他三指向上,模仿成英文W和C的形态。
9.John是俚语。如:Last night I went to visit John twice.(昨晚我去了趟厕所。)10.go and see one’s aunt是俚语,常用于英国英语,表示“上厕所”“去大便”。
(二)、请同学用英语来情景表演:
1、两个新同学初次见面打招呼,互相介绍
2、你介绍你的新朋友给你的老朋友认识。
第四篇:从功利主义中看基督教传播
从功利主义中看基督教传播
一、基督教与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有广义、狭义的分界。广义上的功利主义强调的是功利价值、以功利为衡量事物价值尺度的价值观。而狭义上的功利主义是指以边沁的功利主义学说“功利主义认为人应该做出能‘达到最大善’的行为,所谓最大善的计算则必须依靠此行为所涉及的每个个体之苦乐感觉的总和,其中每个个体都被视为具相同份量,且快乐与痛苦是能够换算的,痛苦仅是‘负的快乐’。”[1]
那功利主义究竟和基督教有什么关系呢?基督教强调的是心灵自身的净化,也就是通过人与神的接触、忏悔来寻求心灵的慰藉与快乐,如果按照边沁的理解功利主义内涵“幸福最大化”,在追求幸福这一点上与宗教理念是不谋而合的,也就是说这样的慰藉与快乐也可以算是功利主义的一部分,那更不用说那些因为畏惧末日审判或是犯罪过后期望得到宽恕的人,这样的相信更是功利主义的部分。而且在《圣经·约伯记》中也体现出神早已预示到这一切,耶和华在天上临朝,上帝的众子侍立在旁,撒旦也在其中。耶和华提及他的忠仆约伯,说道“地上再没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①。撒旦却就约伯的忠诚向上帝挑战,指控约伯只为了物质利益才事奉上帝。上帝若容许他把约伯所拥有的一切都夺去,约伯必定会舍弃忠诚。撒旦就是因为看穿了多数信徒对于物质的追求,从功利的角度出发,向上帝提出了质疑。虽然最后约伯依然对上帝保持了忠诚,但是凡是出现在《圣经》中的必有其道理,而撒旦所说的有其存在的价值,也充分体现出了其实在基督教信徒中,依然有着大量的因为追求功利而信奉神的人,约伯的忠诚就是为了警示不诚心信奉的世人。“神迹”或“特殊的感应”对民众皈依基督教信仰具有催化作用。[3]它只能影响人们去开始相信基督教,但这种相信很快就会因为困难而动摇。例如《圣经》的《出埃及记》中提到摩西带领以色列人民走出埃及,以色列人在开始是真心的信奉上帝还是因为畏惧上帝所降下的神迹才跟随摩西?他们当初就是希望跟随摩西出埃及后能得到更好的生活,但却一一违背上帝戒律,而当遇到生存问题时就第一时间质疑耶和华,这不是典型功利主义的特征吗?
所以,只有那些得到神的感召,通过灵与上帝沟通的人才是真正的信奉上帝的人,而那些出于任何目的,不管心灵上的慰藉或者是物质上的追求,去信奉上帝的行为,都是与基督背道而驰,但当今社会却拥有大量的这类人,而又正是因为存在这样一批人,在宗教的传播上就应该采用与以往不同的方式。
二、基督教传播中的功利主义
如果说功利主义直接体现在基督教文化中,这确实很难找到任何的论据支撑,但是却不能排除基督教在传播手段中没有碰触到功利主义的范畴,或有目的性地针对特定人群的需求来传教。从民众最初接触基督教信仰的动机与途径来看,大多数人是在生活或生命处于危机或困境之下开始接触基督教信仰的,可以说,基督教信仰最初是作为“逃遁的武器”为信仰者所选择和使用。[4]例如,许多留学生到了海外,总会有牧师主动上门关照,给予心理辅导,邀请其参与教会活动,甚至提供食物,住宿等帮助,让留学生们开始接触基督教,从而传播 ①《圣经》中约伯记:1:8 教义,让留学生们开始信教。西方很多传教士在传教的时候就利用了留学生的特点——内心的寂寞空虚,留学生需要内心慰藉,传教者就利用这些“内心慰藉”去达到传教的目的,去完成自己心中所谓的“使命感”,获取内心的满足与受人尊重的快乐。双方都带着目的地去完成各自心中的需求,从而基督教也在不知不觉中通过了功利主义完成了传播。
在基督传播的过程中,功利主义是最须要避免的,也是最难以避免的,因为大多数人选择继续笃信基督的动力,要么就是与神的真实交流(绝大多数人并不是如此),要么就是带有目的性的功利,或许是心灵的慰藉,也或许是物质的追求,但不管怎么样,没有这份功利的动力,就没有持之以恒的坚持。所以利用功利主义可以算是最简单而又最便捷的手段,让人去开始接触基督教,相信基督教。
不过,当今基督教传播方式的扭曲与当今社会的转型有很大的关系,不能单单责怪传教方的功利。随着经济科技等各方面的发展,社会节奏逐渐加快,人们压力越来越大,单纯的传教已经不能让烦躁的都市人静下心来去领会基督教的教义,而功利主义正正贴合了如今都市人只求结果的心理,对基督教的皈依,心灵压力的倾吐,正正成为基督教得以传播的方式。压力或危机事件的触发是现阶段民众接受基督教信仰的内在动力。[5]如果不是通过功利主义合理利用,包括基督教在内的所有宗教在当今社会都将难以生存,而基督教传教者也仅仅是利用了“功利主义”去让人接触了解基督教,而后续的信与不信则依然由当事人决定。所以,对功利主义心理的良好把握,着实有利于基督教的广泛传播。
三、基督教功利主义在中国
钱穆的《现代中国学术论衡》说道:"中国自身文化传统之大体系中无宗教。"中国古往今来作为一个大国,从来就没有宗教之说,有的都是一些大英雄主义与儒家经典著作。直到国难当前,物资缺乏的年代,人们失去了方向,这时人们需要的是一个可以让他们百求百应的神,带有强烈功利性,每个人都从自身需求出发,这也是当时中国人的特点,也是他们的需要。基督教的传入,人们逐渐转而信教,希望通过央求外地的神从而得到生命的救赎,而维持他们信仰的就是神祗的灵验程度。那怎么样才能让当时的中国人笃信基督教?针对中国人这样的特点,当时的传教士对中国人功利主义心理进行了利用,从而让基督教得以在中国迅速地传播。
方德望(Etienne Faber)神父在陕西传教时,曾通过施洒圣水的方式来驱赶蝗虫。此后因民众没有追随其教义而引发蝗虫复出。当他第二次发挥圣水的神效来彻底驱走蝗虫后,村民们折服于圣水的灵验,纷纷要求受洗,并主动在村庄里建立教堂。[6]
又如,龙华民(Nicolas Longobardi)神父在韶州传教时,曾送一幅圣母像给一个难产的孕妇,并叫她“每天念七遍我们的父和福哉玛利亚,礼敬圣母的其次节日”。孩子顺利出生后,孕妇一家认为“无疑是得到圣母的特别帮助的”。在圣母像带来的不可置疑的灵验的吸引下,全家人皈信了天主教。[7]
这些例子都很好地印证了在当时的中国,如果基督教不通过解决人们内心的诉求,它根本就无法在中国传播,只有通过解决人们诉求的目的,才能让基督教在中国有点点立足之地,尽管这样的传教方式与教义不符,但功利主义在基督教的中国传播上确实提供了强大的推力。
功利心态提供普通民众进入基督教的门槛,对于宗教皈依来说,门槛是最重要的,如果无法吸引民众走进基督教,自然也就不可能有后续的皈依。而一旦民众走进了基督教,就有可能在后续的礼拜、诵经、唱诗等宗教活动中,不断加深对基督教的理解,并有望成为一名真正的基督徒。[8]所以对于不同的地方国家,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特点,基督教要生存,就要改变,在传播方式上应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改变,功利主义式传教也并非一无是处。
四、功利主义可以成为基督教最初传教的手段,但不能成为其的持续的方式
尽管基督教功利主义的利用,在世界上,在中国内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但笔者认为,功利主义仅仅能作为让人初步接触基督教的途径,并不可以以功利主义性质去维持信众与基督教的关系。
功利主义的良性利用,可以成为基督教传教的重要手段,但如果被恶性利用,后果将会不堪设想。例如在14-16世纪的欧洲教会发行的赎罪券,信徒以为教会掌握“功德库”,储存基督无限的恩功,和殉道圣徒的多馀有限善功,可以拨给信徒,以抵减他们犯罪应得的刑罚。当时教会就是利用信徒“原罪”的思想,恶性利用功利主义,在信徒对基督教皈依后依然利用功利主义的思想去欺骗信徒,让信徒自以为获得了救赎而从中获利,导致当时民不聊生,引发后来的宗教改革。
而在《福音时报》曾经提到:“基督教本是最不功利的,传福音却可能把功利传进去。善行是基督徒本该去行的,行善者却可能带着功利主义之心。”[9]例如现在出现这样一些现象,基督教徒在做善事、公益活动的时候,借机传教,借做善事,宣扬神的伟大与无私。他们就是利用了贫穷人民的心理,在最须要帮助的时候得到帮助,通过不断的馈赠与补贴,维持信众对基督教的信仰。在慈善本来是基督教践行圣经爱人如己的教训,是一种本能和责任,如果为了让别人信教而行善,那么就失去了行善的实质意义。“爱不是为了吸引别人来归向主,而是我们如果爱了,别人就会被吸引来归向主。”[10]神爱世人理应面向普罗大众,而不仅仅是那些有意向信教的人。
所以,笔者认为功利主义思想只能成为基督教最初传教的手段,当民众对基督教有了初步认识后,绝不能再以功利思想驱使信徒,否则结果只会与最初设想越走越远。要想维持信徒与上帝,信徒与基督教之间的关系,就应该通过一系列教会的活动去感召信徒,让信徒与上帝真正建立起雅达的关系,绝不能通过功利主义思想来维持这段关系而不断满足信众的要求,这与圣经的根本思想完全不符。而通过功利主义来维持的关系是经不起风雨的审问,经不起时间的推敲,一旦与诉求稍有不符,这段关系也将随之破裂。
总而言之,在当代日星月异的社会中,功利思想已经占据了大多数人的心灵,在基督教的传播中良性地利用功利主义确实能达到让基督教发展的作用,去功利化,保持基督教的神圣性的观点在这样一个多样的社会逐渐难以立足,但这种功利主义的利用仅仅能保持在信徒刚接触基督教的阶段,绝对不能持久,当信徒全心全意服侍主的时候,就应该摒弃一切功利。
参考文献:
[1] 杰里米·边沁.《道德和立法原理导论》 [M].(1789)[3] 梁丽萍.《社会转型与宗教皈依:以基督教徒为对象的考察》 [J].世界宗教研究,2006(2).[4] 同[3] [5] 梁丽萍.《社会转型与宗教皈依:以基督教徒为对象的考察》 [J].世界宗教研究,2006(2).[6] 谢和耐.《中国和基督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p138-139 [7] 利玛窦,金尼阁.利玛窦中国札记[M].北京: 中华书局,1983 : p 445 [8] 范正义.《试论教徒的功利心态在基督教对华传播中的作用》 [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7 [9] 于欣伟.《牧师探讨慈善与宣教:教会也当慎防陷入功利主义》 [N].福音时报,2012/05/29 [10] 同[9]
第五篇:从联系中看MOOC
从联系中看MOOC、微课和微课程
2010年8月,比尔·盖茨在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论坛(Techonomy Conference)上预言:“未来五年,网络将成为最好的学校”。不到三年,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微课、微课程接踵而来。源于斯坦福的Udacity、Coursera,以及麻省和哈佛联手创办的edX——领军全球的MOOC三大主流机构携越来越多的加盟大学进入网络课程。比尔•盖茨的预言提前成为现实。
MOOC与微课、微课程是相互联系的,云计算为它们提供了大行其道的可能性,翻转课堂则为它们创立了现实的网络课程范本。MOOC就是在可汗学院翻转课堂成功实验的基础上获得灵感,又如海啸与风暴般席卷世界,放大可汗学院翻转课堂效应。
中国和世界也是相互联系的。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中国名校开始走向MOOC。上海市成立了“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平台”,30所高校的学生可以在平台上选课,7门课程实现校际学分互认。中小学在高校引领下,很快从翻转课堂中汲取营养,在MOOC风暴的激情催动下进军微课与微课程,义无反顾地加入以翻转课堂、MOOC和微课程为前奏的大数据变革教育的行列中。
微课、微课程在字面上仅一字之差,但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与联系。微课是微型课的代名词,来源于现实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师授课的浓缩、搬迁与改版,本质上属于教师为中心模式。从教育技术视域考察,微课属于新一代教学课件范畴。微课程则是微型课程的代名词。其灵感来源于可汗学院的翻转课堂实验,是将原有课程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分解成为一系列具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与反思等在内的微型课程体系。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老师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第4期《微课的含义与发展》一文中指出:“‘微视频’(指微课——笔者注)需要与学习单、学生的学习活动流程等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微课程’;如果离开了学生的学习活动,仅仅是录制的一段教师上课讲授活动的内容,实质是一段视频记录的课堂教学实录,可以作为一段学习材料,没有形成‘微课程’的系统”。如果从广义教育资源角度理解,微课程则是课程改革与信息化进程中的学习资源创新,是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整合为一体的新型资源。广西师范大学郑小军老师把它归纳为“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
比较微课与微课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两者之间的区别:微课是教师授课的电子浓缩版或曰课件的改良版,与十多年课件教学的结局那样并不撼动传统教学方式与人力资源培养模式。微课程则体现课程改革要求,并且支持正在酝酿中的第三代课程改革。从学习模式上来看,微课程更接近于MOOC。MOOC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有参与,有反馈,有作业,有讨论和评价,有考试与证书。选修MOOC可以取得学分,可以充实生活与职业生涯,“教育成为了人们基本的权利”(Coursera创始人达芙妮•科勒语)。微课程是与教学方式融为一体的,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与未来的高等教育可能接轨得更加无缝一些。
但是,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微课程中的资源与微课的呈现方式有着天然的联系。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微课需要跳出技术与浓缩课的藩篱,走向微课程,在课程视野观照下,思考“微视频”的功能定位,使之与教学方式融为一体,为民族复兴与国家发展培养创新人才。
知识经济时代,新词汇层出不穷,时髦语言越来越多。我省在进行微课比赛,论坛里又出现微课程。这两者是相同,还是有差别?我不大明白。
按一般理解,“课”与课程的含义不同。“课”一般是指课堂教学,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以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视频或音频。系列微课是指一系列讲解具有连贯性知识点的微课。在教育教学中,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微课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这种解释还是把微课还是“课堂教学”,只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课程“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教学计划,藉以向学生传授社会认为重要的学识及传统的价值观。课程不限于课堂内,亦可以包含课堂以外的非规范学习。广义地讲,课程是学习者从无知通过学习而得知的过程。学习课程的可能是有意安排或者偶然发生的,也可能是美好的或是痛苦的。” “课程”一词在中国始见于唐宋期间。但当时的课程与我们今天所用之意相去甚远。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含义是很清楚的,即指功课及其进程。但这里的“课程”仅仅指学习内容的安排次序和规定,没有涉及教学方面的要求,因此称为“学程”更为准确。到了近代,由于班级授课制的施行,赫尔巴特学派“五段教学法”的引入,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程序及设计,于是课程的含义从“学程”变成了“教程”。解放以后,由于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到80年代中期以前,“课程”一词很少出现。(摘自360度百科)
照这样来看。微课程不同于微课。微课好理解,微课程的界定就不是那么容易了。那么两者的差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