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猥亵强奸拐卖未成年人案件情况信访分析[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2 18:00: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我市猥亵强奸拐卖未成年人案件情况信访分析[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我市猥亵强奸拐卖未成年人案件情况信访分析[小编推荐]》。

第一篇:关于我市猥亵强奸拐卖未成年人案件情况信访分析[小编推荐]

关于去年来我市猥亵、强奸、拐卖未成年人案件情况信访分析

去年以来,我会维权部共接待各类来信来访158起,其中猥亵、强奸、拐卖未成年幼女的信访案件近二十起,与往年比较,侵犯未成人性权利犯罪案呈多发趋势,不但严重摧残了被害幼女的身心健康,而且给家庭、学校、社会均带来不稳定因素。

一、综合分析来信来访,此类案件具

有以下特点:

1、在猥亵、强奸幼女案中,被侵害幼女年龄趋向低龄化,犯罪嫌疑人年龄趋向高龄化。如茅塘水泉村发生的猥亵幼女案,案罪嫌疑从杨某已六十八岁高龄,受害幼女年仅九岁。犯罪嫌疑人中以单身农民居多,文化层次偏低,大部分只有小学以下文化。

2、犯罪嫌疑人使用手段主要有:用少量金钱、物质诱惑的;以谈恋爱、交朋友之名为饵,进行诱拐、强奸的;以暴力威协猥亵、奸淫的。

3、留守女童为被性侵犯幼女主体。

二、猥亵、强奸和拐卖未成年人案多发的原因

1、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责任,导致监护失控。由于许多家庭的父母双双外出打工或忙于生计,遂把小孩托给老人照顾或干脆把小孩一个放在家中,使得犯罪嫌疑人有了可趁之机。如三甲乡被害幼女梁某,其父母外出打工多年,案发后其父亲才回来将其接出去,梁某长时间随其祖父母生活。

2、现在的幼女发育趋早,心智与身体发育不同步,被害幼女心理较幼稚,社会经历简单,自我防范意识比较差,在遭到受骗、性侵害时又缺乏辨别和必要的反抗,容易使犯罪分子得逞。如福荣学校13岁女孩聂某,湄江镇邱某和另外两名未满14岁的女孩等,就是听信了犯罪嫌疑人以谈恋爱为名的花言巧语,被屡次拐骗、强奸的。

3、多数犯罪嫌疑人文化层次低,以务农为业,法律意识淡薄或对法律认识错误,自控能力差,易产生歹念去实施侵犯妇女儿童性权利的犯罪行为。

4、不良媒体和风气的影响。色情网站和杂志、黄色影音制品的泛滥,成为刺激犯罪分子恶念滋生的重要原因。如茅塘镇猥亵儿童案中的犯罪人杨和均,就是因为经常从地摊上买黄色录相带回家看,从而遏制不了自己罪恶的欲望实施了犯罪。

三、我会的意见和建议:

1、请求政府和政法部门高度重视,重拳出击。要把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从重从快严厉打击此类犯罪,以打击促保护,建议在适当时机各政法机关联合开展专项治理活动。特别是公安机关要加强对侵犯未成年幼女性权利犯罪的研究,提高侦查能力,加大此类案件的经营力度,不能因关键证据灭失而放纵罪犯,真正保护未成年幼女不受来自任何方面的侵犯。特别是对于类似于湄江镇邱某的案件,不能单凭办案民警录的口供而要多考虑当事人的客观因素,慎重研究,决不让犯罪份子逍遥法外。

2、开展法律知识宣传。在保护被害幼女隐私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多种媒体和形式,以案说法,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让那些法律意识淡薄的人对法律有正确的认识,认清该类行为触犯刑律的严重性,以及给被害人及其家庭带来的伤害,从而在思想根源上消除犯罪动机,消除隐患。

3、设立援助机构。为帮助妇女儿童寻求合法的手段保护自身的权益,我会可以联合政法委设立相应的援助机构,全方位地对被害人提供法律援助,进而打击犯罪。

4、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学校要以课堂为载体,加强对未成人的早期性教育,对幼女自我保护意识的经常性教育,以帮助她们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让其懂得什么样的行为是侵犯了自己的性权利,可以告诉谁,以及在受到侵害时应当如何反抗、求救和进行自救。其次,监护人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意识,要特别关注女孩子的行踪,尽量不要让其长时间离开自己的视野。特别是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其代理监护人要经常关注孩子思想情绪的变化,及时发现事故苗头,消除身边潜在的侵害因素,防患于未然,切实保护幼女的人身权利免受侵犯。

第二篇:未成年人案件分析报告(xiexiebang推荐)

歙县人民检察院2010-2012年未成年人刑事检察

工作专题调研报告

市院侦查监督处:

现将我院2010-2012年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专题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0至2012年,我院共办理审查逮捕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7件31人,占审查逮捕案件总人数的8.9%。其中盗窃6件10人,抢劫3件6人,寻衅滋事4件4人;审查起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25件43人,占移送审查起诉案件总人数的8.2%。其中盗窃9件17人,抢劫7件9人,寻衅滋事5件6人。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点

1、未成年人犯罪总体成下降趋势。首先,近几年来,我县在县委政法委统一领导下,通过团县委牵头,各成员单位齐抓共管,共同打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是我县未成年人犯罪下降的主要原因。其次,文化部门加大了对网吧的监管力度,使得未成年人因沉溺网吧而引发的抢劫、抢夺、盗窃案件大幅减少。第三,通过配备法制辅导员及在城区学校加大法制教育力度,增强了未成年人法治意识,取得了实效。随着我县“严打整治”工作的深入,城区社会治安明显好转,未成年人投帮人派、滋事生非现象大幅减少,受社会不良青年唆使而实施的暴力犯罪案件下降明显,持刀公然在街上砍人伤人销声匿迹。

2、侵财案件多发,以抢劫、盗窃居多。未成年人尚处于人生的初级阶段,身心尚未成熟,比较贪玩,特别喜欢打电子游戏、上网、赌博,在没有钱的情况下,就产生了抢劫、盗窃邪念,以致走向犯罪道路。

3、寻衅滋事多为社会不良青年唆使。由于受电视、游戏影响,崇拜暴力和“哥们”义气,形成歪曲人生观和“小帮派”,意识只要为了“哥们”,愿意两肋插刀,以身试法。

4、共同犯罪所占比例高。未成年人由于分辨是非能力不强、性格易冲动,在一些社会不良青年唆使下,为了实现私欲、逞强斗勇,往往纠集在一起,结伙作案。

5、作案偶然性强。未成年人平时喜欢三个一群、五个一帮在一起玩,由于认识能力低,是非判断能力相对缺乏,自控能力差,往往是一个人提出做某件事,大家就附合。个别也有事先预谋,但从动机产生到行为发生,时间极短。

6、从文化程度、职业、年龄结构分析,以中、小学毕业和无业者居多,16-18岁未成年人占80%以上。

三、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

1、未成年人辨别是非能力尚不成熟、法制意识淡薄。由于未成年人文化水平较低,社会阅历浅,法律意识淡薄,明辨是非能力弱,自我控制力差,容易冲动,往往因一些小事口出狂言,大打出手,导致一些伤害案件的发生。

2、家庭方面缺乏管教。部分未成年人家庭生活状况较差,孩子过早辍学,父母为了家庭生计,疲于应付,忽视了对孩子的管教,使孩子在外处于失控状态,为犯罪埋下祸根;有的虽经济条件好,但过于纵容、溺爱孩子;有的家庭父母离异,缺少家庭温暖,家长与孩子缺少必要的感情交流,对孩子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了解不多,对其不良的行为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制止措施,使他们从小养成了不肯学习、追求享受、游手好闲的恶习,以致一步步滑向罪恶的深渊。

3、学校教育存在缺陷。现行的中小学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考分和升学率是衡量学校和老师教育水平的唯一标准,学校偏重考分,注重培养少数孩子成为人才,而忽视对大多数孩子的培养,使成绩不好的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自尊心,加之社会对这些孩子持基本否定的评价,致使他们放任自己。未成年人犯罪中,相当多数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家长不疼,教师不爱,先自暴自弃,后走上犯罪道路的。

4、网吧、电子游戏厅等场所的色情、暴力内容的毒害以及报刊、影视作品的负面影响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了对网吧的治理整顿力度,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个别地方,一些人仍采取种种手段逃避打击,仍在经营着黄色网吧,给一部分不在学、未就业的闲散未成年人提供了消遣的场所。一些电子游戏内容充斥暴力,未成年人在玩乐中潜移默化地感染了争强斗狠的习性,从而诱发一些暴力犯罪。一些电视、书刊中有不少色情内容,特别是一些地方自办台、地摊书刊、录像,更是充斥着稀奇古怪的色情内容,成为性犯罪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诱因。

5、社会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对未成年人的消极影响不可低估。如一些人利用职权或金钱为子女入学、就业创造了良好机遇,而父母无权无钱的未成年人在同等条件下失去入好学校或就业的机会;一些腐败分子利用职权挥霍浪费,生活奢侈,而下岗待业人员却面临生计问题,容易使一些未成年人将自己的失落归罪于社会不公,加之缺乏正确引导和自控力不强,认为自己家庭无权无钱,只能靠抢、骗、偷,从而陷入犯罪泥潭。

四、打击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存在的问题

1、打击和预防工作力度不够,在打击方面,对未成年人保护和维权措施重视不足,落实不到位,如个别单位对未成年人具体落实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措施上,保证措施形同虚设,导致一些未成年嫌疑人没能真正受到限制,其在社会上仍以自由人身份我行我素。预防方面主要问题是有些预防措施落实不力,针对性不强,重视不够,工作机制有待创新。

2、社会对失足未成年人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岐视态度,导致帮教措施不到位,一些部门对失足未成年人就业采取了漠视和推诿的态度,将他们推向社会,因易结交不法分子再次走向犯罪。

3、相关部门清理文化市场力度不够,一些低级趣味的文化娱乐场所仍以公开或半公开形式经营,影响未成年人生活方式,严重腐蚀他们的身心。

4、社会不良风气仍然得不到有力遏制,不利于正确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5、法制宣传存在死角,须进一步加大力度。

五、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建议

1、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体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家庭、社会应站在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齐心协力,各司其责,共同做好工作。学校对学生要做到“四知”,即知存在问题,知现实表现,知社会联系,知家庭状况;家庭对孩子要有“四心”,即与孩子沟通有诚心,帮助孩子有热心,说服教育有耐心,解决问题有恒心;未成年人工作机构和其他社会相关部门要做到“四帮”,即帮学习,帮工作,帮思想,帮生活。学校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教书育人结合起来,把培训人、造就人作为办学第一要旨,倡导有序竞争,合理竞争和综合能力竞争,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仅仅把考分作为他们的人生导向。学校还应切实加强法制教育,除进行书本法律常识教育外,还应聘请专门从事刑事侦查、检察、审判工作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到学校以案释法,做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家庭应切实负起责任,家长要重视加强对孩子的教育,改进教育方法。家长和学校定期联系,互通情况,不能脱节,尽量减少失学、辍学人数,双方都应以德育为重,提高未成年人明辨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和社会公德。充分发挥街道、居民小区的条块管理,丰富充实不在学、未就业的闲散未成年人的业余生活,对未成年人犯实施“爱心扶助”工程,改善社会对未成年人犯的冷漠、歧视态度,建立完善劳务市场体系,强化实用技术培训工作,进一步扩大劳动就业面。

2、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采取有力措施,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社会尤其是学校周边环境,为未成年人提供了一个健康良好的成长环境。要强行关闭学校附近的电子游戏机房,对其他地方的游戏机房也要严格管理,应规定玩游戏的人必须亮身份证入室,对允许未成年人入室的业主要严厉惩处。加强对网吧经营的管理,凡黄色网吧尤其是向未成年人提供黄色网络服务的,予以重罚直至关闭取缔。要严厉打击非法出版物。对影视作品和有关书籍要进行年龄分级,便于家长指导未成年人观看。

3、政法机关要落实未成年人司法保障制度。要认真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工作方针,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寓教于审,感教相结合,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工作原则,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在侦查、起诉、审判、改造等各个环节落实未成年人司法保障制度,采取有别于成年人的方法,着眼于教育和挽救,以达到既治罪又救人的目的。要建立追踪回访考察制度,建立帮教体系,对判处刑罚的未成年人采取确定专人帮教、定期考察,会同工青妇等单位与所在学校或村(居)委会、家庭密切配合共同帮教,同时对轻微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做好挽救教育工作。

六、我院办理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做法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见》出台后,我院制定了《歙县院关于在审查起诉中试行刑事和解制度的办法》、《关于办理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案件执行宽严相济司法政策的规定》,主要采取下列措施:

1、成立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专门组织。在侦查监督科和公诉科分别成立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检察组,由4名具有丰富办案经验并善于做未成年人思想工作的女检察官负责办理。对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案件,在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不是主犯的情况下,一律分案办理,同时告其监护人和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诉讼进展情况。提审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时,实行亲情会见制度,通知犯罪嫌疑人的法定代理人和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帮教工作。如王国兵、李永安、程高峰、刘海涛、岳灵志、聂会开设赌场案,未成年人刘海涛是庐江人,自幼习武,在其表舅李永安的唆使下,随其一起到赌场上放高利货,充当打手。案发后,刘海涛身陷囹圄,但因青春期逆反心理作崇,态度转化效果不明显。2008年11月12日承办人通知其母亲到县看守所会见,其母辛酸的泪水、怜惜的眼神、沧桑的皱纹终于打动了刘海涛,使其彻底认罪服法,流下悔恨的泪水。

2、立足教育,切实做好未成年人犯罪捕前、诉前的讯问工作。对于涉嫌犯罪的未成年人,我院始终本着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方针,切实做好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捕前、诉前讯问工作,最大限度地挽救未成年人。在工作方法上,一是针对未成年人心理、性格特点,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引导;二是通过其父母、亲属进行规劝教育;如洪某、程某盗窃案,公诉科办案人员提审时要求犯罪嫌疑人的父母一起参与,协助作好帮教工作,同时考虑到洪某的盗窃数额属“较大”,又系偶犯并具备有效的监管条件,遂决定变更逮捕措施为取保候审,并继续跟踪帮教,从而有效地促成了程某思想的转变,减少了刑罚对未成年人适用产生的消极影响。三是请求学校领导、班主任协助进行教育;四是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举例,进行对比教育。通过形式不同的教育、引导,促使未成年人改掉主观恶性,重新做人。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过程中,坚持从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有利于今后发展成为有用之人的角度出发,既坚持严格执法,又坚持融情于法,具体做到“三个查清”:即查清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情况,查清未成年涉嫌的基本犯罪事实,查清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确保未成年人犯罪在刑事诉讼中得到依法公正处理。通过“三查清”,在教育挽救失足未成年人时避免了教育的盲目性,增加了挽救的针对性。如钱伟勇故意伤害一案,经我院审查并进行实地调查,认为犯罪嫌疑人钱伟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基本事实清楚,基本证据确凿,行为已涉嫌故意伤害罪。犯罪嫌疑人钱伟勇犯罪时年仅14周岁,又系在校生,属初犯,主观恶性不大,侦监科干警在对案件进行认真审查基础上,详细听取被害人王某及其法定代理人的意见,并深入案发地,与学校领导、学生家长、乡村有关人员座谈沟通,积极促成侵害方对被害方进行经济补偿和精神抚慰,化解矛盾,减轻本案给双方带来的不良影响。由于钱某在作案时已满14周岁,构成故意伤害罪,考虑到钱某某系在校学生,具有较好的监管条件,我院作出了不予批捕的决定。在审查起诉阶段,公诉科“未检组”根据被害人家长要求,促使犯罪嫌疑人钱伟勇兑现了剩余的赔偿款,并帮助钱伟勇联系就学问题。提起公诉后,建议法庭从轻处理。后钱伟勇被从轻判处缓刑。之后,他们又对此案进行认真跟踪,不失时机的对其进行情感、法制教育。检察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的教育,使钱某非常感动,表示一定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他的父母则由衷的说:“多亏了检察官,要不我儿子的一生都毁了,是你们救了我儿子。”

3、注重挽救,把好决定批捕起诉关。未成年人正处于身心发展、增长知识的关键时期,在限制未成年人人身自由、追究刑事责任方面更应采取慎重态度。在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审查批捕审查起诉工作中,我院没有简单地行使批捕权和公诉权,而是从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恶性、犯罪后果、社会环境、悔罪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对那些可捕可不捕、可诉可不诉的,经教育悔改的一般不捕不诉;对那些情节轻微的,则坚决不捕不诉;对不是非逮捕、起诉不可的,往往采取取保侯审、监视居住等措施,不轻易剥夺未成年的人身自由。如上丰中学鲍成阳抢劫案,鲍成阳系上丰中校学生,暑假期间到学校周边一小店行窃,被店主发现后,当即行凶,用刀将店主捅伤。案发后,考虑到鲍成阳作案手段较残忍,我院及时批准逮捕,使鲍成阳接受强制劳动改造。审查起诉阶段,经本院召集鲍成阳的父母与被害人住持和解,双方达成协议,同时经走访学校了解到鲍成阳在校表现尚好,提起公诉后,建议从轻判处缓刑。

4、明确对未成年犯罪案件适用罪轻不诉的程序:(1)听取法定代理人意见,并通过学校、家庭等有关组织和人员,了解未成年的成长过程,家庭情况、生活、学习、社会活动情况等,了解是否具备有效帮教条件;(2)进行再犯风险评估;(3)签订帮教协议,落实帮教措施;(4)在作出不起诉决定前,做好被害人的息诉工作,防止因被害人不服不起诉决定上访而造成负面影响。(5)对于拟作出相对不起诉的未成年犯罪刑事案件,在提交检察委员会讨论前,征求侦查机关、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意见。

5、开展走访考察,加强工作延伸。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两级院摒弃就案办案,一办了之的单纯业务观点,加强了挽救教育工作的延伸,及时开展走访活动。一是适时走访犯罪的未成年人的家庭,认真做好失足未成年人亲属的思想工作;二是适时走访未成年人犯所在的学校、单位,协同学校老师、单位领导,帮助未成年人犯重新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三是适时走访未成年人所在的社会群体,说明教育挽救失足未成年人是整个社会的责任,消除社会对未成年人犯存在的偏见和岐视。此外,对于狱所羁押的未成年人犯,我院监所检察部门及时建议看守所对他们实行分号关押,避免在押成年犯的不良习气对未成年人犯产生影响。同时对未成年人犯开展“三必谈”教育,即入所必谈、情绪不稳必谈、离所必谈,使他们物下思想包袱,好好改造,争取宽大处理,早日出狱,也收到了良好成效。如潘某、姚某抢劫案,承办人提审时了解到姚某是孤儿,靠自己打零工谋生,后在村民的资助下到县城学厨师,因受到社会不良青年的唆使参与抢劫。被羁押后,姚某倍感生活无望,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承办人即从姚某在看守所生活中存在缺少日常生活用品入手,给姚某买来换洗衣物,同时阐明其抢劫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从而感化了姚某,使其认罪服法,重树回归正常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6、完善帮教措施。在作出不予批捕和相对不起诉决定后,对未成年犯罪人实行跟踪帮教。一是与家长、学校、城区达城帮教共识,制定有效的帮教、回访、考评方案,建立帮教档案。二是定期进行个别谈心,鼓励犯罪人积极悔过自新,督促社区、学校、家长、老师履行好监护、帮教义务。三是不定期回访,随时掌握家长、学校监护帮教情况和未成年的生活、学习、思想情况,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四是要求未成年每季度写出思想、工作、学习情况汇报,由监护人、老师进行鉴定。五是帮教期满后进行考评,并实施二年的不定期跟踪监督,确保矫正未成年人犯罪人的不良心理,避免其再次走上犯罪道路。如我院办理的未成年人王某(职业高中在校生)盗窃一案,经过法院判决,王某被判处拘役。刑满释放后,我院将其确定为固定帮教对象,每季度对其考察一次,并长期与其所在辖区的派出所保持联系,了解其最新动态,勉励他积极改造,真诚生活。同时,该案王某的弟弟(霞坑中学学生)也参与共同作案(初二学生),盗窃价值达3万余元。案发后,其父母欲不给王某弟弟继续上学,承办人及时与学校老师、王某父母、亲戚座谈,一方面指出王某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疏漏,另一方也指出王某父母不给王某弟弟读书的行为已经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也不利于其子女的成长。在我院的关心和帮助下,王某及其弟弟的生活、学习习近平稳,其父亲也感激地对我们说:“全靠你们,这个孩子现在懂事多了”。

7、积极实践,建立青少年维权岗。根据高检院办理青少年刑事案件的规则,结合办理青少年刑事案件的具体经验,我院建立了“青少年维权岗”,并与青少年的家庭和所在基层组织建立青少年帮教组织,预防青少年犯罪。由于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出色,我院公诉科多次被授予“黄山市优秀青少年维权岗”。

8、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2010年以来,我院切实加大检察宣传力度,共在县级以上媒体开展普法宣传100余次,刊播稿件500余篇,营造了良好的法制舆论氛围。在法制教育方面,我院与歙县中小学校加强联系,积极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共上法制课30余场,受教育学生达1万余人(次),有效增强了未成年人的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为了增强预防效果,克服青少年法制教育僵化的模式,我院党组决定对现有的青少年犯罪案件进行剖析、总结,从中找出犯罪的根源及预防的方法,2010年10月我院编撰了《呵护花季、关爱未来——未成年及在校生犯罪案例透析》教材,列举了十例我县青少年犯罪案件的成因和预防措施,配发给了新安学校、长青中学、桂林中学、行知中学等学校,深受学校及学生家长好评。我院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发现有关单位、学校在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帮助等方面存在问题,及时发检察建议,提出纠正措施。如我院办理的吴琦儿盗窃案和王某盗窃案,吴琦儿犯罪成因是因上网成瘾,反映我县网吧吸纳未成年人上网问题客观存在,县文化局查处违规网吧不到位。据此,我院建议县文化局对网吧的违规经营开展治理整顿,县文化局收到检察建议后迅速开始组织检查,对违规经营网吧进行了严肃查处。王某盗窃成因是因住校期间参与赌博,欠下巨资赌资被迫走向犯罪道路,说明学校在对住校生的管理教育不到位,我院及时向该学校和县教育局发出检察建议,希望学校加强对学生的监管和法治教育。后县教育局及学校均采纳了我院的建议,作了很大的改进和加强,从而有效防止了这类案件的发生。

歙县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科

二〇一二年五月一日

第三篇:浅析拐卖妇女儿童案件的成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浅析我国拐卖儿童犯罪的犯罪现状、成因及其预防

拐卖妇女、儿童罪是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行为。自建国以来,我国对拐卖妇女儿童现象进行了几次专项打击,但拐卖儿童现象却久经打击而不绝,并呈现出以下新特点:从个人分散作案到集团化拐卖儿童;从境内作案发展到跨国作案;从单纯的拐孩子传宗接代到强迫孩子做非法盈利活动;拐卖手法也从单纯的偷发展到明抢明夺,甚至为了拐卖儿童出现杀害儿童亲人的恶性案件,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为了预防和惩罚这种犯罪,《刑法》中除了规定了拐卖妇女、儿童罪以外,还规定了收买赦拐卖的妇女,儿童罪和聚众阻碍解救收买的妇女、儿童罪等相关犯罪。但是,由于这些犯罪情况复杂以及我国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严厉的刑罚并不能铲除滋生犯罪的社会土壤,因此,拐卖犯罪不仅是法律问题,更是社会问题,不仅要从法律上预防,还应当从社会中打击,进一步遏制这一严重侵犯儿童身心健康的犯罪。

一、我国拐卖儿童犯罪的历史沿革

拐卖儿童罪的前身是1979年刑法中规定的拐卖人口罪。拐卖人口行为在旧中国曾经非常猖獗。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政府的严厉打击,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一现象基本绝迹。但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80年代初,拐卖人口犯罪数量出现前所未有的增长,并开始出现拐卖儿童犯罪。基于严重恶化的治安形势,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83年9月2日做出了《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拐卖人口犯罪被列为“严打”重点,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 1985年以后,随着“严打”活动接近尾声,人口贩卖现象又出现强劲反弹,直至1990年仍然增势不减。针对这种严峻的形势,199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严惩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的决定》,对1979年刑法中规定的拐卖人口罪做了重大修改与补充。根据司法实践中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大量发生的现状,将拐卖人口罪修订为拐卖妇女、儿童罪,并规定了更为严厉的刑罚,增加了收买被拐卖的儿童罪,由此展开了对“人贩子”的又一轮严厉打击。1997年修订刑法时,拐卖儿童罪及收买被拐卖的儿童罪被纳入刑法,基本延续了“决定”的内容。2000年3月20日,公安部、司法部等6个单位联合发出了《关于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有关问题的通知》,又开始了一场全国范围内规模空前的打拐战役。从20世纪90年代到2000年初,打拐连续进行了四次,成效显著。2000年以后的数据显示,拐卖妇女儿童案件数量直线下降,每年有2000起左右。然而,2007年至今,拐卖犯罪死灰复燃,很多地方还有愈演愈烈的态势。

二、我国拐卖儿童犯罪的现状

(一)我国拐卖儿童犯罪的状况

近年来,我国被拐卖儿童的数量逐年攀升,数目惊人,这使得拐卖儿童罪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拐卖儿童犯罪摧残人性,践踏公序良俗,严重侵犯被拐卖儿童的人身权利,致使许多家庭骨肉分离、家破人亡,并由此引发一系列 社会问题。因此,要求严惩拐卖犯罪、保障孩子安全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对于拐卖儿童犯罪,我国始终保持“严打”的高压态势。自1991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专项行动以来,我国侦破并依法处理了一大批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案件。根据有关数据,2008年,全国法院共审结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案件1353件,比2007年上升9.91% ;判决发生法律效力的犯罪分子2161人,同比增长11.05%,其中被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的1319人,同比增长10.1%,重刑率为61.04%,高出同期全部刑事案件的重刑率45.27%。2009年,全国法院共审结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案件1636件,比2008年上升20.9%;判决发生法律效力的犯罪分子2413人,同比增长11.7%,其中被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的1475人,同比增长11.83%。

(二)拐卖儿童犯罪的现实新特点

近二十年的司法实践表明,拐卖儿童的犯罪不但没有被遏制,而且近年来一些地方犯罪活动猖獗,犯罪恶性程度进一步升级,犯罪特点也悄然发生了新的变化。具体表现在:(1)犯罪团伙化趋势明显,犯罪网络错综复杂,涉及地域众多,成员构成复杂,内部分工明确,作案具有连续性、专业性特征。有些地方,拐卖儿童甚至形成了盗抢售产业链。拐卖儿童的组织成员可以达到几十人甚至上百人,以女性为主;

(2)犯罪手段由单一的诱拐向采取偷盗、绑架、麻醉、抢夺等手段转变。以出卖为目的的盗抢儿童犯罪日益突出;(3)拐卖行为往往多次转手,犯罪成员之间单线联系,致使被拐儿童下落难寻,造成解救困难;

(4)拐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案件明显增多,城乡结合部成为重灾区;

(5)拐卖、拐骗儿童,强迫从事乞讨以及卖淫、偷盗、抢夺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案件越来越多;(6)跨国、跨境拐卖儿童案件屡有发生。

三、我国拐卖儿童犯罪的犯罪成因

(一)直接原因:经济利益的驱动是卖方拐卖儿童的主要心理动力据统计,拐卖儿童犯罪已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最有利可图的犯罪之一,年利润仅次于毒品和军火贩卖业。从我国司法实践来看,贩卖儿童几乎没有什么成本,拐卖者基本上是能盗就盗,能抢就抢,能拐就拐。偷孩子的成本极低,赚的却非常多。从偷孩子到把孩子卖出去,“人贩子”的成本就是些交通和住宿费用,而利润往往在数十倍以上。花几十块钱甚至几毛钱的成本,一倒手就能赚上几万块 钱,一些不法分子正是在暴利的驱使下,才敢于铤而走险。极小的成本投入与巨大利润的反差极大地助长了行为人实施拐卖犯罪的决意。

(二)犯罪条件:买方市场的存在是拐卖儿童犯罪猖獗的重要条件从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案例来看,绝大多数拐卖儿童犯罪是基于贪财图利的动机,因此,消费市场的存在是拐卖犯罪得以实施并实现犯罪目的的重要条件。那些或偷偷摸摸或明火执仗的拐卖儿童的行为已经受到社会的唾弃并被人们所不齿,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猖獗的拐卖行为的背后,有一个十分庞大的需方市场。买卖渠道的畅通和买方群体的庞大,助长了犯罪者实施犯罪的心理,也是造成拐卖儿童犯罪活动猖獗的重要原因。

(三)观念原因:传统文化中落后的观念是购买儿童的重要因素

第一,重男轻女的观念。

我国的很多地区的妇女在生育了二胎以后,她们就会被强行做了绝育手术,而在农村都是靠养儿防老的,所以,家里没有男孩的这些家庭为了老有所依,就不惜一切代价买个男孩为自己将来养老做准备。而许多家庭尤其是农村或者居住在偏远、落后地区的家庭,认为女孩将来要出嫁,即便是 亲生女儿也将不是自己家的人。女孩在生产劳动方面处于劣势,男孩才能顶门立户,承担重体力劳动,家里没有男孩会被人瞧不起。这些家庭对于生育男孩有超乎寻常的渴望,而当愿望无法实现时,会不惜一切代价来获得男孩;

第二,传宗接代的观念。

由于我国养老保障制度规定落实不到位以及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共同影响,使拐卖儿童现象逐渐增加。在许多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没有子女,是最大的不孝,会对不起祖先。延续香火,是父辈生活的重要内容。有了孩子,家族的血脉才能延续;

第三,养儿防老的观念。

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甚健全,老百姓尤其是生活较为贫困的家庭,对于未来、对于老年充满担忧,普遍认为子女是老年生活的保障,到自己无力从事生产劳动时,子女是唯一的靠山;

第四,多孩好养的观念。有的家庭并非没有亲生骨肉,但认为抱个孩子来,两个孩子好养活。以前收买儿童多发生在贫困地区,而现在广东等一些发达地区买孩子的案件也很多。当地的习俗认为,谁家男孩越多,在当地的名望和地位也会 越高; 第五,淡薄的法制观念。

由于法制宣传不够,许多收买者不知道收买被拐卖的儿童也是犯罪,认为自己花了钱,买个孩子养算不得什么大错,从而心安理得。这种法盲意识对于拐卖儿童犯罪的恶性膨胀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犯罪诱因:看管不力是导致拐卖儿童犯罪猖獗的主要原因

在我国,流动人口聚居区内拐卖儿童现象严重已是个不争的事实。这主要缘于流动人口聚居区人员居住、管理混乱,以及流动人口儿童入托率低、看护不力,给“人贩子”提供了下手之机。流动人口聚居区多位于地价和房租便宜的城郊结合部或以“城中村”形式出现,往往并存着城乡两套管理体系,却又常常变成“行政管理真空”区域。其形成多是自发性的,缺乏政府部门预先统一的规划和组织,加上大量外来流动人口的涌入,必然带来居住、管理方面的压力。在长期缺乏相应政策的合理引导和高效管控下,聚居区普遍出现无序和失控状态。因此,流动人口聚居区极易滋生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成为治安混乱、刑事案件高发地段。显而易见,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儿童极易成为人口贩卖犯罪者选择的对象。流动儿童一般入托率较低,许多正规幼儿园不但收费高,还设置了许多门槛把流动儿童拒之门外,再加上流动人口普遍存在超生问题,许多流动人口家庭的子女很难进入当地幼儿园接受到正规、平等的学前教育,并得到集中和安全的看护。而流动人口一般自身工资较低,忙于生计,很难顾及子女的看护,几岁大的孩子经常自己在路边玩,没人管,很容易成为“人贩子”的目标。

三、我国拐卖儿童犯罪的防治对策

(一)在社会方面,加强对儿童的社会常识教育,防患于未然。

当代社会的格局已经发生相当大的变化,残酷的现实提醒父母们,年幼的孩子不能像以前那样脱离家长而自行玩耍,孩子需要必要的看护。家长们应当多对孩子进行社会常识的教育,比如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也不要接受陌生人的糖果,同时,有关政府部门也应该为贫困家庭的子女在入托方面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对拐卖儿童犯罪的防范。

(二)社会资源与政府资源结合,建立儿童失踪反应机制,治患于初始

建立儿童失踪反应机制,保证在第一时间发布儿童失踪的信息,为寻找失踪儿童投入更为巨大的警力资源和社会力量。在美国,警方接到儿童失踪报案后会立即展开紧急行动,投入大量警力,甚至动用直升飞机,紧急情况下可以启动“全 国儿童警报系统”,向市民家庭发布寻人公告,引发当地社区的关切。拐卖案件发生后的几个小时是救寻儿童的黄金时间。因此,我国应尽快建立儿童失踪快速反应机制,在案发后的第一时间动用公共资源和公共信息平台发布失踪儿童的信息、照片和犯罪嫌疑人的有关信息,这有助于公安机关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失踪儿童和提高破案率。

(三)在法律方面,完善儿童买卖犯罪过程中对买方的法律规定,铲患于源头

我国《刑法》中规定:收买被拐卖的儿童,对被买儿童没有虐待行为,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立法对于收买方的宽容曾广受诟病,很多观点更是直斥拐卖犯罪屡禁不绝就是因为放纵了收买者。《意见》充分重视了这一呼声,表明“要注重铲除‘买方市场’,从源头上遏制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对于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坚决依法追究”。《意见》列举了明知是被拐卖的儿童而收买应以收买被拐卖的儿童罪论处的几种情形。但同时,《意见》强调要根据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罪责刑相适应的刑法基本原则,对于具有从宽处罚情节的,在综合考虑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和危害程度的基础上,依法从宽,体现政策,以分化瓦解犯罪,鼓励犯罪人悔过自新。《意见》对于打击收买者的规定,大大低于人们此前要求严惩收买者的预期,不但没有改变现行刑法的规定,而且还增加了“被追诉前主动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向有关单位反映,将被收买儿童送回其家庭,或者将被收买儿童交给公安、民政、妇联等机关、组织,没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诚然,立法精神是为了分化、瓦解犯罪分子,“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有利于减 少解救被拐卖儿童的阻力。但此种规定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刑罚的严厉性和威慑作用,削弱了预防和惩治犯罪的效果,助长了拐卖人的嚣张气焰,这也正是拐卖儿童犯罪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待普法进一步深入、全社会都认识到收买儿童为法律所不容时,应当修订对于收买者的免责规定,将现行刑法规定的免责条款只作为从轻量刑的情节。

参考文献:

[1]卢妞妞.我国拐卖儿童犯罪的现状及深层原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7df6ab0100iv41.html [2]欧锦雄,李岚,刘元华等.拐卖妇女、儿童罪及相关犯罪的立法缺陷与完善.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6)

[3]我国拐卖儿童的犯罪新特点.http://wenku.baidu.com/view/7a0f2abdf121dd36a32d822b.html [4]高晓莹.拐卖儿童罪之犯罪学探析.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6)[5]刘方,李海亮.浅析我国拐卖儿童犯罪的原因及对策.青年文学家,2010(22)

第四篇:浅谈人口和计划生育信访案件分析

浅谈人口和计划生育信访案件解决难问题的成因与对策人口和计划生育信访案件的查处,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口计生工作的发展,始终被各级计生部门作为重点、难点问题来抓。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将世界的目光都集中了过来,必将对人口和计划生育信访稳定工作带来更大的压力和挑战。针对这一形势,就如何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信访稳定,笔者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一、人口和计划生育信访案件类型调查

通过调查和总结发现,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信访案件可以归纳为以下六种类型。

(一)咨询型。部分群众对政策把握不准,咨询为主,反映为辅。特别是在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独生子女奖励方面,有群众单纯认为自己只有一个孩子就该享受这些奖励政策,不断向上级部门反映奖励政策落实不到位。

(二)投诉型。这一类型,主要是针对基层计生工作人员。一是投诉个别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作风粗暴,态度蛮横。二是投拆基层特别是乡级在办理证件等方面效率低下、程序繁琐。三是投诉个别计生干部在为群众办事过程中存在要吃、要喝等违纪问题。

(三)举报型。一是举报政策外生育。这种情况,举报村干部及亲属情况较多,在村两委换届期间尤为突出,派系之间相互揭发、互相举报。如不及时查处,往往引起集体访等较大事端。二是举报个别骗取计划生育奖励问题。随着独生子女奖励、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落实力度的逐步加大,受益人群越来越多。一旦出现把关不严问题,势必引起群众举报。三是举报国家干部超生问题。特别是在提干、评优等方面,由于其工作部门、计生部门把关不严导致计划生育方面有问题的人员通过,引发内部人员上访。四是举报基层计生部门违法施政、乱收费等问题。

(四)押金型。在1990年至1995年这段时间,各地以上环押金、结扎押金等名义收取押金问题较为严重。由于人员变更频繁及群众保管押金凭据不善等原因,部分押金至今没有能够兑现。时间跨度较大,现在面临着经手人变动、资金已经使用、现任领导不愿兑现等问题,导致群众重复上访。

(五)术后型。也就是术后并发症问题,通过调查发现各县市普遍存在。这类型案件,由于界定复杂、治疗费用和今后治疗金额数额巨大等原因,成为了最难以解决的信访案件。

(六)偏执型。不排除个别群众在计生处理等方面不认可、不服从,偏激固执,无理上访,这种情况较为特殊和少见。

二、人口和计划生育信访案件成因分析

找准信访案件的成因及症结,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分析计划生育信访案件的成因,不外乎人为因素和遗留因素两种,且两种因素往往相互交织、互相影响。群众投诉、政策咨询和举报,与计生工作人员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工作方法有着直接关系,纯属人为因素造成的。手术并发症导致的信访,许多是当初能够较快解决特别是一次性解决的,却人为的采取拖的办法来解决,长期上访导致信访户在索要治疗费用的基础上加入误工费、生活费等原本不必要的开支,使其人为的成为了资金数额越来越大的遗留问题。无论是人为因素,还是历史遗留问题,分析其解决难甚至导致重复访、越级访的症结,主要是在思想认识和工作方法上有所欠缺。

(一)思想站位不高,陷入了“烦”的误区。没有真正把为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作为自己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基本职责,更谈不上如何转变计划生育形象、密切干部群众的关系。接到群众信访案件后,没有一个全局性的、正确的认识,情绪不高,心烦气燥,甚至带着批判情绪去解决问题,导致群众相应的出现对立情绪。

(二)责任意识不强,陷入了“拖”的误区。对群众来信来访报有侥幸心理,不是依法立案、积极处理,而是久拖不决,导致矛盾激化、事态恶化。

(三)换位思考不够,陷入了“压”的误区。信访群众奔走于部门之间、领导之间,有着很大的无奈和难处。但是,部分干部没有真正站在群众利益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对群众的信访行为利用行政手段进行压制,压事而不办事,使问题得不到真正解决。

(四)工作方法不对,陷入了“堵”的误区。在解决信访问题上,不是源头治理消除萌芽,而是习惯于出了问题堵漏洞,缺乏主动性和深入性,被动等访,疲于应付。

三、对策与思考

对于人口和计划生育信访工作,国家人口计生委提出建立“统一领导、依法规范、属地管理、归口办理、综合解决、民主监督、信息推动”的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围绕这一目标,各级应在完善下访服务、领导接访、领导包案、律师参与、信访听证、督查督办、扶贫帮困等工作机制上有所作为,力求实现“四个转变”。

(一)由被动接受上访转变为主动寻求下访。信访工作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解决群众信访问题的关键就是基层。针对这一问题,加强计划生育信访工作必须实现关口前移,推动其由滞后型向超前型转变。一是主动下访,掌握底数。建立下访制度,以村为单位,充分发挥村级一线人员的作用,县乡两级每月末定期下访,逐村摸清计划生育信访情况,底数清楚,有的放矢。二是广听言论,群众参与。利用人调解剖、入户调查、考核评估的机会,采取调查问卷、群众座谈等形式,了解真实情况,发现信访苗头。三是公布电话,寻求信访。利用村级计划生育政务公开栏公布举报电话,使群众能够随时举报。四是及时立案,果断查处。对于群众举报的外生,必须迅速立案,马上调查,声势做足,处理到位,切实提高初信初访办结率,把各种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萌芽状态。

(二)由盲目相信干部转变为首先相信群众。一是要摆正心态,做到不护短。尽管执法工作日趋规范,但不排除个别地方工作人员态度粗暴、作风蛮横等问题。对于这类投诉和举报,如果以怀疑甚至抵触情绪去处理,群众肯定难以接受,甚至会进一步激发不满情绪。因此,必须首先站在群众的角度去调查问题,把群众来信来访作为关系民生、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真正做到招待热心、了解情况专心、解释政策耐心、调查问题细心、处理问题公心、来访群众放心。二是要加强教育,保证队伍硬。绝不能忽视对计生干部的宗旨教育和素质教育、廉政教育、法律教育,要紧抓作风建设不放松,进一步规范计划生育行政行为。对于收费问题,属于没有向群众说清收费项目和标准的,要马上解释,确实是乱收费的,必须如数退还,向群众赔礼道歉,消除影响,严肃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对于违法施政和工作效率低的工作人员,更要处理起来不护短、不手软。

(三)由堵塞群众上访转变为疏通上访渠道。发生群众信访,可以说是工作中的正常现象。如果处理得当,反而能够促进工作,特别是在外生、外孕举报方面,对强化人口求实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因此,建立一条便捷、有序、规范的计划生育信访“绿色通道”非常必要。我市在畅通信访渠道方面坚持做好三项工

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信访网络自上而下流畅贯通。市人口计生局专门设立了信访监察科,负责信访接待、案件查处和行政执法、收费监察工作。乡级设立信访室,乡、村两级都配备了计划生育信访员,全面负责计划生育信访工作,使群众有处访。二是信访热线逐级公开全天服务。市人口计生局和14个乡镇、办事处都向社会公布了举报咨询热线,人口计生局还公布了局长热线,24小时专人值班接访,使群众方便访。三是信访结果限时公布及时反馈。对于群众的信访案件,特别是实名举报、来人、来电访等能够向信访人员反馈结果的,查实后2日内将调查结果、处理意见作出反馈,使信访通道既能自下而上反映问题,又能自上而下反馈结果,真正构成一条完整的信访通道,使群众不白访。

(四)由就信访抓信访转变为全方位抓解决。通过调查了解,当前部分地方仍然习惯于只抓局部,不能另辟途径,源头治理。笔者认为,应该在以下三方面下好功夫。一是在人口求实上下功夫。这是减少外生举报信访案件的根本途径,人口计生部门抓好求实全面掌握人口底数,对政策外生育人员做到及时立案处理,自然会有效减少信访举报问题。二是在感情沟通上下功夫。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通过节日慰问等形式与信访户特别是信访老户建立感情纽带,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使其能够主动配合工作。三是关心民生上下功夫。对于信访人员,特别是因手术并发症引起的陈年性信访案件,不要把精力都用在阻止上访、讨价还价上,要多方尝试在经济帮扶、科技帮扶、计划生育贫困家庭

救助等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照顾,引导其把注意力由上访转移到发家致富上来,使其无心上访、无时间访。

综上所述,对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来说,有信访是压力,更是一种促进求实、完善工作的动力。只要我们认真对待,对于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整体水平必然会带来出人意料的益处。

第五篇:派出所信访案件分析总结及整改措施

北关派出所ⅩⅩ年信访案件分析总结及整

改措施

纪委、督察队:

ⅩⅩ年1月至今我所共收到分局信访室转来群众信访案件 件,案件涉及种类以伤害案件为主,其中已办结 件,转至七中队 件,其余 件正在认真积极办理中。我所信访案件总数占分局总数的 %。我所信访工作形形势不容乐观,暴露出了我所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此我所领导高度重视,召开多次会议,认真组织全所民警开展自查,找出原因,吸取教训。认真分析案件情况,做好息诉罢访工作。

信访案件多发的原因:

一、所领导对信访工作要求强调的多,抓落实不够。我所在日常警务活动中因种种原因接处警量较大,仅刑事发案就占全局城区所的35.7%。在往年信访案件未达到今年这样高发的情况下,信访案件的办理和化解矛盾工作未能引起所领导的足够重视。出现信访案件只注重个案的办结,未特别针对信访案件在全所范围内进行广泛讨论。没有充分认识到信访维稳工作的重要性。

二、民警对信访工作认识不够。民警在日常工作中将接处警,治安管理,侦破案件放在首要位置,派出所的量化考核也以此为中心。对于在工作中出现的信访,民警往往不能正确认识其重要性存在排斥心理,认为自己只要回复了信访件,做到了息诉罢访即可,没有深层

次的思考信访产生的原因。由此也不会主动改变工作方式方法,不会认识到自己办案质量好坏、服务态度好坏都会成为信访案件的直接起因。

三、接处警工作存在问题较多。

纵观目前ⅩⅩ年以来我所的信访案件,以各类伤害案件为主。通过对个案的分析和整体的研究。伤害案件导致的信访绝大多数的隐患是在出警民警接处警阶段就埋下的。出警速度缓慢、出警现场处置欠妥、不注重现场走访及证据采集等种种原因导致案件办理停滞的情况时有发生,如再不注重对群众的安抚极易导致信访案件的发生。

切实落实信访工作的整改措施,力求做到“旧账清仓见底不遗留,新帐门前立清不拖欠”:

一是建立领导包案民警具体负责制。信访工作是公安执法工作的“晴雨表”,必须把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视为第一责任,“以人为本”接待好上访群众,处理好来信来访当作亲民之策,爱民之举。形成信访案件值班领导督促把关,办案民警责任具体落实的信访工作组织领导机制,从控制信访源头,清理信访积案,强化信访机制入手,每周对信访案件进行梳理,关注信访案件进度,实行所领导包办制度,切实畅通诉求渠道,及时回访案件当事人。

二是提前化解矛盾。坚持不懈地通过信访渠道,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坚定不移地把强化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当成倾听群众呼声的第一渠道,作为改进公安工作的第一平台,作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第一空间,树立起把群众来信来访化解在源头,化解在基

层,化解在初访的信访工作理念,要求社区民警每月对本辖区的不安定因素进行梳理分析,对有可能演化为信访案件或是有可能进一步恶化的事件进行提前介入,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是接处警中妥善处置。努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主动化解矛盾纠纷,认真学习分局下发的《警情处置规范》和《公安执法细则》妥善处置警情,使公安机关的亲和力、公信力不断增强,降低信访案件的发生率。同时要提高政治敏锐性,对有可能造成上访上诉的案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控制,对可能诱发群体性事件的案件及时上报值班领导。

ⅩⅩ-8-18

下载关于我市猥亵强奸拐卖未成年人案件情况信访分析[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我市猥亵强奸拐卖未成年人案件情况信访分析[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人口和计划生育信访案件分析(大全5篇)

    浅谈人口和计划生育信访案件解决难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人口和计划生育信访案件的查处,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口计生工作的发展,始终被各级计生部门作为重点、难点问题来抓。2008年......

    上半年妇女信访案件情况分析报告(精选5篇)

    上半年妇女信访案件情况分析报告**县2013年上半年妇女信访案件形势分析在上级妇联的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和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县妇联对2013年上半年的妇女信访案件进......

    关于如何减少涉诉信访案件的分析

    统计分析:关于如何减少涉诉信访案件的分析近年来,信访成为人民群众解决自已在处产处活中遇到问题的较普遍采用的方式,各种信访案件逐年上升,其涉诉信访案件占有较大比例。根......

    涉诉信访案件分析思路5篇

    从近年来各地法院面临的信访实际及党委、人大、政府等部门的关注程度来看,涉诉信访已成为法院面临的主要工作,且已处于与法院的审判、执行同等重要的地位。涉诉信访案件处理的......

    对我市重复信访案件的调查与思考5篇

    [提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涉法上访案件越来越多,重复信访案件也大量增加。造成这一现状,既有历史的、主观的原因,又有现实的、客观的因素。如何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统揽......

    ××法院对涉诉信访案件进行调查分析

    ****中院对涉诉信访案件进行调查分析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体制的不断改革完善,各类矛盾层出不穷,产生大量信访问题,其中涉及法院的涉诉信访案件也不容忽视。准......

    我市房地产领域信访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我市房地产领域信访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近年来,我市因房地产纠纷引发的信访问题较为突出,由于自身利益受到较大侵害,群众常以集体访、非正常上访形式寻求党委政府介入和解......

    对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案件分析(5篇材料)

    对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案件分析 一、2005年1月—8月期间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案件统计分析 近年来,未成年女性遭受性侵害的案件逐渐增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北京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