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市重复信访案件的调查与思考5篇

时间:2019-05-12 14:43: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我市重复信访案件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我市重复信访案件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对我市重复信访案件的调查与思考

[提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涉法上访案件越来越多,重复信访案件也大量增加。造成这一现状,既有历史的、主观的原因,又有现实的、客观的因素。如何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公安信访工作,建立处置公安信访问题的长效机制,减少重复信访问题的发生,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谐发展,是公安机关在当前必须面对并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

重复信访是指信访当事人不服行政执法机关或司法机关作出的决定、结论或处罚,或举报违纪违法行为和犯罪嫌疑,以及为维护自身利益或权益,多次重复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党政部门和司法机关反映,要求解决相关问题的诉求行为。近年来,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利益格局调整,涉法上访案件越来越多,重复信访案件大量增加,成为社会不和谐、不协调、不稳定的一大因素。解决重复信访问题既是公安机关践行“三个代表”,落实“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

一、重复信访案件诉求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一)重复信访案件诉求的主要内容

“大接访”中,全市共接待上访群众495人次,接访案件437起,其中重复上访224起,占51.25%。

诉求的主要内容:一是对公安机关做出的决定、结论或处罚不服而申诉的24起。其中,对伤情鉴定不服的3起,死因鉴定不服的8起,事故责任认定不服的3起,对治安处罚不服的2起,对行政拘留不服的4起,其他4起。二是反映公安机关和民警问题。其中,反映公安民警循私舞弊1起,反映公安机关不作为、乱作为3起,反映民警执法粗暴4起,反映民警执法不公19起,档案、证据材料缺失导致无法结案5起。三是举报违法犯罪11起,要求破案67起,要求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0起。四是要求办理户口、证照12起。五是要求退还保证金6起,要求赔偿损失11起,要求退还扣押财物5起、要求还债2起。六是不属公安机关管辖10起。上述信访案件中有的包含了1件案件多个诉求内容。

(二)重复信访案件的特点

从XX重复信访案件看主要存在“三多”、“三难”、“一长”的特点。

“三多”:一是涉及部门多。就公安机关而言,在“大接访”中上访人员反映问题涉及部门有派出所、刑侦、户籍、交警、治安、经侦、禁毒、政工、纪检等10多个警种和部门。其中派出所104件,刑侦60件,交警16件,户政8件,治安16件,经侦15件,禁毒3件,纪检4件。不属公安机关管辖10起。二是越级上访增多。在重复访中有90人越级上访,占重复信访量的40.17%,其中去北京上访4人,到省城上访5人,到市局上访81人。三是重复访的次数多。重复访次数少的也有3-4次,多的达近百次。

“三难”:一是沟通难。信访人因重复上访次数多,上访问题多年得不到很好解决,对公安机关的信任度降低,对办案民警有怨气,很难沟通思想,公安机关提出的解决办法很难得到认同。二是办案难。特别是有些要求破案的信访问题,由于发案时间久远,有的已经失去破案时机,有的案卷几经转手材料缺失,甚至一些当事人都已经不在人世,给继续调查增加了难度。三是停访息诉难。重复信访反映问题相对集中,群众往往就同一问题反复上访,而同一问题在不同时段的政策法规又不一样。有的信访人要求过高,超越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范围,公安机关不能违法办理,因而信访要求不能得到满足,难以停访息诉。

“一长”:就是上访的持续时间长。在“大接访”中接待群众反映问题时间最长的有54年要求平反的案件;持续或断续上访时间长的达到20多年,其中上访持续时间15年以上的6起,10至15年的15起,5至10年的25起,1至2年的142起,1年以下的15起。

二、产生重复信访案件的主要原因

(一)历史原因

一是权力思想作祟。一些领导把党和人民给的“官帽”看成是至高无上的权力,以权代法,官本位的思想严重,在出台政策和处理问题时,违背群众意愿,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积淀下来许多问题。对行政、司法中出现的错误拒不纠正,成为涉法上访的后遗症。

二是惯性思维影响。一些地方的公安机关长期以来养成了以管理者自居的思维定势,在办案或治安管理中,重实体、轻程序,重打击、轻保护,重管理、轻服务。加之长期以来对群众信访问题重视不够,群众上访无路,告状无门,小事被拖大,易事被拖难,成为陈年老账。

三是信访法规立法滞后,信访无序的惯性助推。公安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特别是对偏远山区一些基层民警执法过错、执法犯法、执法不公的行为监督乏力,政法部门之间没有建立或完善信访处理互动机制,信访长效机制没有形成,对有理缠访、无理闹访、重复上访等情况无能为力。

(二)现实因素

一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的社会矛盾和不安定因素积淀下来并日渐突显,导致涉法上访问题和重复信访案件增多。近年来,党和国家实行亲民政策,畅通了信访渠道,敞开了信访大门,许多群众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和利益走上了上访告状之路。

二是群众法制意识增强与法律知识缺乏形成较大的反差。一方面,国家在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强调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法制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公民法制意识、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逐步增强;另一方面,长期以来的自我封闭,导致一些群众思想僵化、抱残守缺,不能很好地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不能依法对待自身的信访问题,导致反复信访现象的发生。

三是信访人个人素质低,导致有理缠访、无理闹访。有的信访人要求过高,超越法律法规的规定,因而导致信访问题得不到解决;有的信访人存在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的心理,多次上访,不达目的不罢休;有的信访人在长期上访中,总结和摸索了一套对付党政领导和公安机关的办法和经验,凡遇重大节日、重大活动就要上访,给党政领导和公安机关施加压力。

(三)主观原因

一是执法为民的思想还未树牢。在一些基层单位和民警中还存在伤害群众感情、漠视群众疾苦、侵犯群众权益的行为,引发了上访问题的发生。主要表现为:有的民警由于利益驱动,在办案中执法不公,以罚代法,不按规定收取取保候审保证金等;有的办案民警责任心不强,造成案卷材料和证据缺失,不作为、乱作为,或严重不负责任、工作粗枝大叶;有的办案单位互相推诿、扯皮,导致案件久拖不决等。

二是办案民警业务素质不高。主要表现为:民警执法办案水平和技能较低,导致执法过错;现场调查访问不到位、不细致、不深入,导致案件不能及时侦破,逃犯不能及时捕获;侦破疑难案件的技能缺乏,导致一些疑难案件久攻不破。

三是处理疑难信访问题的能力不强。主要表现为:一些基层单位领导和民警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低,工作不得法,缺乏耐心细致的工作热情,有关问题没有向群众解释清楚,不会也不愿做群众工作,不能及时化解矛盾,加之不能很好与其他基层组织协调,导致治安案件和其他问题的发生。

四是存在片面的稳定观和政绩观。长期以来,公安机关片面追求“严打”立竿见影的短期效应,忽视了基层基础工作,疏于防范和管理,致使公安基层基础不牢,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一些基层单位和民警,满足于一时的、表面的、片面的稳定,把公安信访工作维护稳定的职能仅仅理解为重大政治活动期间的稳定工作,忽视日常的信访工作,使问题越积越多、信访量越来越大,增加了维护稳定工作的难度。

(四)客观因素

一是执法环境的制约。由于封建残余思想和计划经济的惯性思维,一些行政和司法人员的人治观念严重,群众法制观念淡薄,缺乏遵章守法的社会氛围,执法环境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地势偏远和经济落后的古、叙山区的执法形势尤为严峻。

二是执法条件欠佳。由于历史的原因,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的法制社会,还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加之前些年,公安机关承担了大量的非警务活动,诸如催粮派款、农税提留以及在处置群众性事件中大量动用警力,引起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不满。还有一些地方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党政领导行政干预,给公安机关公正、严格执法带来严重影响,执法不公、违法办案的事情时有发生,以致影响了警民关系。

三是执法保障不到位。公安机关人、财、物保障严重不足,一方面“皇粮”不够吃“杂粮”,找钱弥补经费不足,出现以罚代法、乱收保证金等现象,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另一方面人少事多,忙于侦办大要案件,对一般案件侦破不力,有的案件久拖不破,同时对群众信访案件办理力度不够,群众不满意。同时,为了解决警力不足的问题,雇请了一些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的协警参与办案,而且还存在一人办案的现象,由于程序违法导致案件不能结案。

四是客观上存在破案难、追逃难的问题。一些案件由于时间久远,几经转手,失去了办案的条件和破案的最佳时机;改革开放以后,人、账、物的大流动,给案侦和追逃工作增加了难度;大量科技手段被用于犯罪,犯罪的智能化、现代化程度提高,反侦查伎俩增强,给侦查破案、抓捕逃犯增加了难度,而公安机关的科技手段和设备建设受制于经济而无法适应。

三、对做好公安信访工作的思考

处理公安信访问题要坚持统一领导、有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要研究在源头上减少信访问题的治本之策,努力探寻解决信访问题的长效机制。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公安信访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做好公安信访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新时期公安信访工作在整个公安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做好公安信访工作对于践行“三个代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各级公安机关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信访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公安信访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协调发展。

正确处理公安信访问题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表现。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公安信访工作,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好务,把公安信访窗口建成“民心工程”。

正确处理公安信访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是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的神圣职责。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充分认识做好公安信访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做好公安信访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把抓社会稳定工作的成效作为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重要的任期目标。要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指导公安工作,保持政策、规定和各项公安工作的连续性,提高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性,加强对公安信访问题的源头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和谐发展。

(二)高扬执法为民旗帜,规范执法行为,从源头上避免公安信访问题的发生

各级公安机关要紧紧抓住有利时机,对群众反映问题进行认真梳理、研究,从制度、体制、机制等方面深入查找公安执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操作性强的工作规范,努力从源头上解决执法不严格、不公正、不文明的问题。

一是强化宗旨意识,确立民本思想。保障人权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执法为民是公安机关执法思想的核心。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行政执法中维护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一致性,对法律负责与对党、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切实解决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根本问题。来信来访反映问题大部分是合理的,要做好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在办理信访案件中体现亲民爱民,为群众服好务,坚决纠正高高在上,有错不纠,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带着对人民群众深厚感情去执法和办理每一件信访案件,努力清还上访群众的感情账、经济账、法律账。

二是规范执法行为,加强信访问题的源头管理。在“大接访”中接待的信访问题有70%是反映执法问题,主要集中在执法不公、不作为、乱作为和作为不及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规范执法行为。要认真梳理“大接访”中暴露出的执法问题,为“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提供依据,采取有力措施解决执法问题来解决和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

三是建立执法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执法办案的过程管理。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建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的机制。在内部监督上,建立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机制;在外部监督上,建立舆论监督、群众监督、党政机关、检察、法院监督、警纪警风监督员的监督制度。通过执法监督促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四是坚持依法处理群众信访问题,确保件件经得起历史检验。处理信访问题要符合客观事实,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规定,做到适用正确、处理得当;按程序办事,做到程序完备、公正透明,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五是要改善执法环境、执法条件和执法保障,为严格、公正执法提供保障。要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党政领导不要过多干预公安机关执法办案,让公安机关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要坚持慎用警力、警械、武器和强制措施,坚决纠正公安机关执行非警务活动影响警民关系的问题,要为公安机关履行职责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和条件,并提供强有力的人财物保障。

(三)加强公安专业化建设,提高执法办案水平和能力,实现清理旧账不欠新账

一是加强专业化培训。面对日益复杂的维稳形势和刑事犯罪的智能化、职业化,根据实战要求开展岗位练兵,加强应知应会知识和业务技能训练,使广大民警人人适应岗位、人人精通本职、人人胜任职责,成为各警种岗位的“行家里手”。

二是加强法律法规知识培训。随着社会民主法制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公安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求广大公安民警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精通法律法规,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要加强法规教育和培训,提高广大公安民警的法纪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

三是加强接访能力培训。要加强《信访条例》和《公安机关信访工作规定》的学习培训,实现依法接访。坚持新提拔的中层领导干部到信访办工作两个月的制度,亲自接待上访群众,一方面亲自倾听群众呼声,接受亲民爱民教育,进一步加深与群众的感情;一方面在接待群众上访中去学习和锻炼,提高本领,学会做群众工作,不断提高接待群众上访的能力,提高处置初信初访的一次成功率,避免或减少重复上访、越级上访。

四是要强化科技意识,提高执法办案的科技含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公安机关大力营造祟尚科学,重视科技应用的氛围。提高广大民警科学认知工作对象、把握犯罪规律、科学布置工作以及运用打击手段的能力和水平,装备先进的案侦技术装备,增强科技强侦效能,及时侦破群众关心的案件,及时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

(四)正确处理集中接访与经常性接访的关系,真正实现公安信访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正规化

一是要弘扬“大接访”精神,坚持开门接访。“大接访”集中解决了一批突出的公安信访问题,为建立处置公安信访长效机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要继续坚持“一把手”亲自接待上访群众,一把手要动真情、动真格、使真劲、用真力,亲自倾听群众的诉求,亲自在接访登记表上签字,亲自组织调查,亲自研究解决信访问题,确保“人人受到局长接待,件件得到依法处理”的目标落到实处。

二是坚持对信访问题突出的地区和时期实行阶段性区域性集中整治。“大接访”是一项具有典型意义的群众工作,是执法为民的具体体现,深受群众欢迎,大量疑难案件得到了解决。要对信访问题突出的地区和时期实行阶段性区域性集中整治,坚持“言必行,行必果”,听民意、解民忧、办民事,以诚信高效的服务取信于民,确保执法公正,群众满意,在集中接访中探索建立健全处置涉法信访工作长效机制,把接待群众的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三是建立以责任制为核心的公安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实行接访工作领导责任制、警种部门责任制、办案人员责任制;建立与其他政法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建立与党政机关、社会组织、基层单位的协调机制;建立信访预警机制,通过执法检查、信访隐患排查和纪检监督、警务监察等活动,发现和掌握信访问题的信息和苗头,及时预警报警,把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建立信访倒查机制,对信访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倒查,对因执法过错、不作为、乱作为,或严重不负责任、工作粗枝大叶等问题引发信访问题就要追究部门、警种和个人的责任;建立信访考核奖惩机制,对于一个时期上访量骤增、群众信访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因查控不力引起越级上访等严重后果的单位领导要进行诫勉谈话,单位不得评先进;建立健全信访事项受理、转送、交办、督办、答复、通报等制度和“立案回复、结案回告、案后回访”制度;建立执法质量考核评估机制,坚持执法质量月月清制度,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四是要深入贯彻落实《信访条例》和《公安机关信访工作规定》。按照《条例》和《规定》精神,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应设置专门的信访机构,并从编制、人员和经费上给予保障,保证群众上访有路、告状有门。公安信访部门要正确行使《条例》、《规定》赋予的督办建议权、提请行政处分建议权和提出政策性建议权。要建立完善公安信访工作程序和处置群众信访工作规范,对有理缠访、无理闹访经教育不改的要采取措施坚决制止,对在上访中违反法规冲击党政机关、扰乱公共秩序、阻拦交通、干扰公安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要坚决予以打击,促进公安信访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和正规化。

第二篇:对国有企业重复信访举报现象的几点思考

摘 要:重复信访举报问题是国有企业信访举报工作中的“老大难”问题,不仅耗费工作精力大,也成为影响企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从重复信访产生的原因入手,提出了有效化解重信重访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信访;重复举报

中图分类号: d63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9-94-2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和员工权利意识的增强,涉及反映基层单位党员干部违纪问题的信访举报日益增多,其中的重复访、越级访也占据了一定数量。以某国有企业为例,从近三年的信访举报数据来看,一方面公司整体举报数量有增加的趋势,另一方面信访举报的焦点集中体现在重复信和重复访上面。重复信和重复访所反映的往往是矛盾比较尖锐、发生时间久远、涉及人数多、调查处理难的“老大难”问题。这类信访举报问题不仅耗费工作精力大,也成为影响企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重复信访产生的原因

从某国有企业近三年的重复信访举报情况来看,造成重复访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首次处理不到位。主要是个别企业基层纪检监察部门履行监督责任不到位,没有认真进行信访初核。有的怕职工群众反映的问题影响企业形象,往往采取 “捂盖子”或者“冷处理”;有的对职工群众反映的问题“避重就轻”,处理不到位,该进行党政纪处分的使用组织处理,一概批评教育了事,导致举报人对处理结果不满意,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二是协调沟通不及时。有的重信、重访问题已经过多次核实,在没有新的证据和线索前提下可以了结,但是就是因为与实名举报人的沟通反馈工作、息诉罢访的善后工作没有做好,导致举报人长期缠访;有的问题涉及跨部门或者上级单位协调,但因部门之间或者上下级之间沟通不够,没有形成共同解决问题的合力,致使举报的问题得不到妥善处理。三是督促措施不给力。对转交基层纪检监察部门办理的信访件,只能依靠发函督促、会议推进等督促方式,缺少有效的监督手段;基层纪委对上级交办的信访案件,因为人员、经费紧张等情况,存在敷衍了事走过场情绪。

另外,有的信访举报人属于偏执型,对已审查处理完毕或不属于纪检监察管辖范围的问题依然纠缠不休,不听解释和劝告;有的信访举报人属于情绪过激型,为了达到一些个人利益述求,采取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动辄进京等方式进行;有的信访举报人存在“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的不正确认识等,这些都是该国有企业近几年重复信和重复访当事人的典型特质。

为扭转处理重复信和重复访的被动局面,进一步规范企业信访举报工作,维护检举、控告人的合法权益,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纪检监察机关良好形象,该企业纪委从信访督办抓落实、当面沟通化矛盾两方面入手,建立重复件查办工作机制,核心是“强调首办、层层联动,力求实效”,以此达到一般问题在县级分公司层面化解,重大问题在市级分公司层面化解,突出问题在省公司层面化解的工作目标。

坚持用心用情,有效化解重信重访问题

纪检监察部门落实“首接首办责任制”的核心就是要加强责任心,对于负责首接首办的同志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使控告、举报、申诉都能得到及时妥善解决,即从源头上减少重复信访,减少信访人越级上访、重复申诉等现象的发生。这也要求包括信访举报具体分管领导在内的所有相关人员必须重视初信初访,尽可能地将问题解决在工作一线,解决在首次受理和接待当中。

同时,在夯实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办信责任的基础上,实现层层联动。省市公司纪委加强工作协调和联系沟通,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对受理的较为复杂的信访案件,如果不能妥善处理的,应及时与上级纪委沟通,以便合力妥善处置。上一级纪委也要加大对基层纪检监察机关交办信访举报件的督办力度,全程动态跟踪处理结果,及时提出指导建议。建立基层单位信访问题查报结果的联合审查把关机制;对事实清楚,但办案程序不合法或处理不恰当、处理结果落实不到位的,责成下级纪委限期纠正;对事实不清的,上一级可直接调查或责令下级纪委限期补查。

在信访举报接待中,很多重复信和重复访的当事人对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性质、管辖范围等并不完全清楚,只是带着一丝希望来寻求解决自己的问题。因此,在具体接待处理中,应注意工作方式和方法,区别对待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接待方法。如对待重复信访举报当中涉及个人诉求,在答复其诉求转送去向的同时,帮忙联系经办部门。对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信访举报人,采取上门答复等方式。另外还要通过大力宣传,让干部员工知晓什么问题应该向纪检监察部门反映,什么问题应该向相关职能部门反映,力求取得减少重复信访的实效。

抓住关键环节,确保信访案件办理质量

3.1 转变作风,及时回应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勇于接受群众监督,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毛泽东曾指出:“要真正把问题敞开,让群众讲话,哪怕是骂自己的话,也要让人家讲。”由于种种原因,纪检监察部门受理的信访处理的结果可能与信访举报人所期望的结果存在不一致的地方,这就要求信访接待人员致力做好情绪疏导和沟通解释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就要按照“两清原则”,即问题查清、事实澄清,依纪依规严肃调查处理到位,并第一时间回复信访人。处理过程要坚持做到公开、公正、文明,特别是对重复举报和上访信访举报人,更应该给予尊重和关心,依法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避免和防止其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尤其在与信访举报人面对面工作时,避免使用容易让信访人产生误解的言行,防止产生过激行为发生。如在处理李某重复反映原县公司经理唐某有关问题时,该省公司纪委发现早在2012年就将有关问题线索转交下属某市公司纪委核实,该市公司纪委书记和纪委有关工作人员找信访举报人进行了调查,认为举报人没有具体证据,反映问题不属实,但和举报人进行沟通不够,没有进一步了解举报人的诉求,导致举报人不服,继续向国资委、省纪委进行举报。该省公司纪委通过扎实的外围调查,进一步了解到李某与唐某之前关系还不错,但因为个人纠纷发生严重肢体冲突。在与举报人面对面进行沟通时,李某公开表示咽不下这口气,扬言要对唐某举报到底。在核实李某反映的问题都系道听途说没有实际证据的前提下,通过市公司找双方的朋友进行调解。最终,李某接受了唐某的赔礼道歉,“赢回了面子”,即对处理结果表示满意。3.2 抓住“三点”,化解矛盾

企业纪委在对重复件进行审查时,要认真细致地检查和寻找原来初步核实工作的遗漏点,重信重访当事人提出过分诉求的偏执点和对处理结果、复查结论的疑问点,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的处理问题。如某市公司原职工王某因为不服开除的处分决定,不断写信向国资委、上级纪委实名举报该公司原经理何某有贪腐行为、运输车队司机偷油等问题。在收到上级部门转来的交办件后,对比前几年相同举报问题的调查情况,发现遗漏点是调查人员始终没有与举报人进行当面沟通、疑问点是王某认为原经理何某有贪腐行为一直没有得到处理、偏执点是举报人觉得自己不断反映问题都没有回音,“憋了一肚子气”。该企业纪委组成调查组再次前往调查,并与分公司纪委书记共同拜访了王某,一方面向其了解是否有新的证据和线索,一方面把原来该市检察院的调查结果和省公司对何某的免职处分文件向其进行说明,整个拜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3 用事实说话,以证据服人

实践中重信重访的当事人很多是听到的传言,看到的一些现象,存在一定的主观设想和立场,面对这样的情况,企业纪委需要依靠严肃负责的态度,用书面资料说话、靠证据服人,该澄清的一定要澄清、该维持的一定要维持。如某市分公司员工曾某实名举报,反映某市公司领导在90年代加油站收购时从中谋取私利,另外在资产转让中收取开发商干股等。省公司纪委受理举报以后,全面清查该公司会议记录、加油站转让合同、询问知情人,认定该市公司领导没有分管加油站收购,也没有在合同上签字,该部分反映内容不实,但在资产转让中有违反廉洁自律的行为,收缴了该部分的违纪所得。曾某在调查组取证的领导分工文件、加油站转让合同面前,口服心服,停止上访。

挺纪在前,形成规范信访秩序

企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通过走用心用情的群众路线,进一步增强企业纪委处理重信重访的责任感,使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到处理好重信重访问题是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性。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进一步做好信访举报重复件处理的落实工作,坚持挺纪在前,关口前移,力求早抓早防、规范办理,有效把好信访举报第一道关口,形成处理重信重访问题的长效机制。

第三篇:关于对我市三大主导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今年以来,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喜人,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为巩固和发展这种来之不易的好形势,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紧紧围绕省委孟书记提出的用2—3年时间使我市的高效经济作物产值占种植业产值的比重达到65%,养殖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达到65%。围绕突出三大主导产业,尽早谋划明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市委办公室、市委农工部、市农业局、市林业局等成立联合调研组,分赴乐平、浮梁、昌江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活动,听取了县(市、区)主要领导的情况介绍,实地考察了乐平蔬菜集团公司、镇桥镇、洪岩乡,昌江的吕蒙乡,浮梁的茶叶集团总公司和经公桥镇,亲身感受了我市浮梁茶叶、乐平蔬菜、昌江养殖三大主导产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龙头带动作用,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我市三大主导产业有喜有忧,现将调查的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状况和成效

1、浮梁茶叶

作为传统产业,浮梁茶叶有着资源、文化、规模等优势,历来都受政府的关注,茶叶作为浮梁县的特色农业,是农业增收的支柱产业。尤其是近年来,浮梁县名优茶发展迅猛,广大茶农的收入得到较大增长,山区茶农茶叶已成为他们的主收入。但既有优势,也有不足。

茶园管理两极分化,稳产高效。浮梁县近年的茶叶总量在4万担左右。一方面高山茶园注重发展高品位的有机、AA级名优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低山连片,便于机械作业的茶园,已有十几家农场主、茶叶大户经营的近万亩茶园,注重投入,管理水平较高,但仅占浮梁县茶园面积总量的八分之一。

茶叶经营诸侯纷争,茶农增收。浮梁县品牌由原来的三五个发展到今天的十几个,但绝大部分规模较小,品种单一。由多个个体经营商贩将茶叶通过不同渠道分销到北京、上海、南昌、常熟等地,同时也引来了外地的经营大户直接来浮梁县收购名优茶,促进浮梁县在瑶里、西湖自发形成了茶叶交易市场,促进了茶农增收。

茶叶品种花色增加,多类发展。浮梁在发展高山名优茶的同时,依然保持传统的工夫红茶这一特色。通过招商引资,引进6套珠茶生产线,在低山联片的茶园采用机剪、机制,加工普通绿茶,丰富浮梁县的茶类,形成多种茶协同发展的格局。

茶叶趋向无公害化,唱响绿色。浮梁县着力打造发展无公害茶生产规模,目前全县3万亩无公害茶基地的空气、水、土、产品已通过江西省农科院的抽检,已有近万亩茶园有机茶、AA级绿色食品基地认证,为今后茶叶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乐平蔬菜

乐平蔬菜种植历史悠久,撤县设市以来,由于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蔬菜产业取得长足发展。去年,全市蔬菜面积达25万亩,其中无公害蔬菜面积4万亩,全年总产量达58万吨,总产值4.89亿元。拥有全省县级最大的专业批发市场和设施最好的蔬菜科研基地,全市现有汇德、祥辉、彩云等多类蔬菜加工企业近20家,年加工能力达8000吨鲜菜,全市蔬菜外销量占总量的80%,但外销蔬菜又有90%只销往周边市县。暂时处于领先位置,因此不论是实力还是名气,乐平市都已基本奠定“江南菜乡”的地位。

3、昌江养殖

2003年该区养殖业产值近65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的56.5,比2000年上升了近20个百分点,农民人均收入增加值20来自养殖业。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我市虽然已形成了浮梁茶叶、乐平蔬菜、昌江养殖三大主导产业的格局,但产业化水平依旧较低,还没能够突破阻碍产业化发展的瓶颈,离现代农业、效益农业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存在如下问题和困难:

1、农户经营的专业化程度低,造成农产品的地区性趋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虽然全市出现了不少的专业户、专业村和专业乡,但由于专业化经营投资风险大,加上农业自身的脆弱性,当前绝大多数地区并没有从根本上打破传统体制下的那种小而全的经营模式,农户经营呈多样化和兼业化趋势。农户作为一个生产与消费合一的经济和社会单位,兼有生产者如现代企业和纯粹消费者如城市家庭的双重特征,这就决定了多数农户的生产经营目标是,一方面其产品要满足自己家庭消费需要,另一方面又通过剩余产品的销售,获取尽可能多的货币收入。特别是在当前农村市场体系发育滞缓的情况下,农户在生产经营决策时无法准确地把握市场情况,只能靠自己的经验判断,进行小而全的生产,所以很难形成具有地区特色的生产经营格局,造成农产品的地区性雷同。有很多农户仅仅是种几分田、放几只鸡、养几头猪,只能保温饱,还谈不上搞产业化。

2、农户经营手段粗放,造成农产品质量低劣。我市农户生产规模普遍较小,经营效益相对偏低,因此,多数农户缺少利用农业先进技术的内在动力。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他们往往以劳动力的投入来替代资金、技术的投入,凭经验,靠传统技术,进行粗放型经营,使得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低,最终导致农产品质量低劣,品种单一,精品、名品不多,优质品种严重短缺。浮梁有些茶农虽然能采摘到一流品质的茶叶,但因为制茶技术落后,只能做出中档茶叶,降低了资源利用率和收益。从大处看,因为茶叶生产和加工仍然是以手工为主,成本太高,产量太低,难以占领市场,降低了茶农生产积极性,产生了掠夺性经营现象。

3、龙头企业没有真正发挥其有效作用。龙头企业建设水平低,带动能力不强;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关系还没有理顺;龙头企业建设缺乏规划,产业和产品结构雷同,尚未真正发挥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主导作用。

4、三大主导产业的规模总量仍然偏小,产业化层次低,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不高,农产品无公害化率不高,商品化率仍然偏低。因为产品没有统一规格,所以只能在小范围内流通,无法在国内大市场流通。农产品加工仍然是薄弱环节,产品附加值低。统一、健全的专业大市场数量不多。完成第一个“65”的目标问题不大,但离第二个“65”的目标差距还很大。

三、对策和建议

要加快我市农业结构调整,以粮食生产为主线,推进三大主导产业,就必须扎扎实实地把其构成要素配齐、配强。

1、加快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尤其是销售龙头企业。龙头企业经营水平的高低,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业绩好坏的关键。因此,当前要着力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实力、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能及时根据市场状况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生产,带领广大农民共同致富的专业市场龙头企业。鼓励并支持工、农和企、企联合,发展龙头企业集团,实行跨行为、跨地区、跨所有制经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集团的规模效应和带动示范作用。利用多种经济成分发展龙头企业,允许并坚持龙头企业的多样性。要提高准确把握市场的能力。企业必须对某些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国内外市场状况有相当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包括了解主要竞争对手的情况及影响供求和价格变化的各种因素,能够及时收集并向农民传导市场信息,引导农民避免生产的盲目性。要提高给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的能力。龙头企业要在优良品种的供应、饲料、防疫、收购、加工、储运等方面对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2、建立科学合理的联结方式和利益分配机制。科学合理的联结方式和利益分配机制是龙头企业与农民之间的纽带,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稳定发展的基础。实践证明,根据环境条件、产业性质、龙头企业及农户的特点进行深入设计,建立科学合理的联结方式和利益分配机制,已成为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由初创阶段向积极发展阶段转变,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要提倡和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建立风险基金、实行保护价格收购、按农户出信、售产品数量返还部分利润等方式,与农民建立稳定合理的利益分配关系。积极探索农民用土地使用权、产品、技术、资金要素入股,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逐步与龙头企业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要用政策引导龙头企业和农业对联结方式和利益分配方式的选择,明确双方的权益和责任,规范双方的经营行为,从而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利益分配机制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形成法律文书,以保护利益主体的正当权益。

3、改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外在环境。(1)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进行结构调整,必须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只有建立起严格的、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才能真正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也才能促进农产品质量的提高。政府部门必须建立权威性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价格、生产、库存以及气候等方面的信息,提供中长期的市场预测分析,帮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和经营。(2)积极发展中介服务组织,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鼓励广大农民积极发展各类型的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自我服务能力。同时,要切实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将原有的县乡两级的经济职能部门转变为以引导和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中介组织,为农民提供诸如种子、化肥、农用机械等生产资料,提供抗旱、浇地、防治病虫害、收割、运输等服务,有效地提高农民经营的能力和水平。(3)加强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要在财政、信贷、税收三方面,切实体现对农业产业化的优惠和支持政策。特别是要严格执行《农业法》的有关规定,确保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切实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及农业科技的研发、推广和应用,为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与农业结构调整创设良好的外在环境

4、调整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大量剩余劳动力困守在农村,这是进

入新世纪相当一个时期内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基本矛盾,从改革实践看,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加快二、三产业发展,对吸纳剩余劳动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应把它作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个重要战略,也是农村产业结构、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首先,在种植业内部要实现由对土地依赖度高的产品向对劳动力需求量大的产品的转变,在农业中大力发展对土地依赖度较弱的畜牧业和渔业,在农作物中大力发展劳动力相对集约的蔬菜、水果等园艺产品,在对外贸易总量增长和结构优化中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其次,从结构调整的角度看,主要是推动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向农业的服务业和非农产业分流,扩大农民就业增收的空间:(1)在农业内部挖掘就业潜力。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越来越表现在产前、产后环节使用的劳动力上。我市农业产前、产后环节目前吸纳的劳动力还很少,大部分产中环节的劳动力势必向产前、产后环节转移。鉴于此,应建立以农民为主体的政府、集团、农民及其合作组织相结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这既可以有力地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又可以为农民提供大量就业机会。(2)扩展农业外就业增收空间。主要是积极发展非农产业,加快小城镇建设,以及劳务输出等。目前已有相当数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流向大中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就业,为流入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劳动力的这种流动是符合经济规律的,今后还会保持这种趋势,但空间会越来越小。大规模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还是要靠发展乡镇企业,加强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龙头的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小城镇建设。要充分发挥农产品生产基地距离市场近、联系紧密的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储藏、保鲜、运输业。加强布局规划,把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独具优势和特色的产业体系,提高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彻底改变传统的城乡隔离政策和城市倾斜政策,建立城乡统一开放的大市场,通过土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流动。

第四篇:关于对我市三大主导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对我市三大主导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今年以来,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喜人,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为巩固和发展这种来之不易的好形势,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紧紧围绕省委孟书记提出的用2—3年时间使我市的高效经济作物产值占种植业产值的比重达到65%,养殖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达到65%。围绕突出三大主导产业,尽早谋划明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市委办公室、市委农工部、市农业局、市林业局等成立联合调研组,分赴乐平、浮梁、昌江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活动,听取了县(市、区)主要领导的情况介绍,实地考察了乐平蔬菜集团公司、镇桥镇、洪岩乡,昌江的吕蒙乡,浮梁的茶叶集团总公司和经公桥镇,亲身感受了我市浮梁茶叶、乐平蔬菜、昌江养殖三大主导产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龙头带动作用,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我市三大主导产业有喜有忧,现将调查的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状况和成效

1、浮梁茶叶

作为传统产业,浮梁茶叶有着资源、文化、规模等优势,历来都受政府的关注,茶叶作为浮梁县的特色农业,是农业增收的支柱产业。尤其是近年来,浮梁县名优茶发展迅猛,广大茶农的收入得到较大增长,山区茶农茶叶已成为他们的主收入。但既有优势,也有不足。

茶园管理两极分化,稳产高效。浮梁县近年的茶叶总量在4万担左右。一方面高山茶园注重发展高品位的有机、AA级名优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低山连片,便于机械作业的茶园,已有十几家农场主、茶叶大户经营的近万亩茶园,注重投入,管理水平较高,但仅占浮梁县茶园面积总量的八分之一。

茶叶经营诸侯纷争,茶农增收。浮梁县品牌由原来的三五个发展到今天的十几个,但绝大部分规模较小,品种单一。由多个个体经营商贩将茶叶通过不同渠道分销到北京、上海、南昌、常熟等地,同时也引来了外地的经营大户直接来浮梁县收购名优茶,促进浮梁县在瑶里、西湖自发形成了茶叶交易市场,促进了茶农增收。

茶叶品种花色增加,多类发展。浮梁在发展高山名优茶的同时,依然保持传统的工夫红茶这一特色。通过招商引资,引进6套珠茶生产线,在低山联片的茶园采用机剪、机制,加工普通绿茶,丰富浮梁县的茶类,形成多种茶协同发展的格局。

茶叶趋向无公害化,唱响绿色。浮梁县着力打造发展无公害茶生产规模,目前全县3万亩无公害茶基地的空气、水、土、产品已通过江西省农科院的抽检,已有近万亩茶园有机茶、AA级绿色食品基地认证,为今后茶叶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乐平蔬菜

乐平蔬菜种植历史悠久,撤县设市以来,由于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蔬菜产业取得长足发展。去年,全市蔬菜面积达25万亩,其中无公害蔬菜面积4万亩,全年总产量达58万吨,总产值4.89亿元。拥有全省县级最大的专业批发市场和设施最好的蔬菜科研基地,全市现有汇德、祥辉、彩云等多类蔬菜加工企业近20家,年加工能力达8000吨鲜菜,全市蔬菜外销量占总量的80%,但外销蔬菜又有90%只销往周边市县。暂时处于领先位置,因此不论是实力还是名气,乐平市都已基本奠定“江南菜乡”的地位。

3、昌江养殖

2003年该区养殖业产值近65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的56.5%,比2000年上升了近20个百分点,农民人均收入增加值20%来自养殖业。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我市虽然已形成了浮梁茶叶、乐平蔬菜、昌江养殖三大主导产业的格局,但产业化水平依旧较低,还没能够突破阻碍产业化发展的瓶颈,离现代农业、效益农业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存在如下问题和困难:

1、农户经营的专业化程度低,造成农产品的地区性趋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虽然全市出现了不少的专业户、专业村和专业乡,但由于专业化经营投资风险大,加上农业自身的脆弱性,当前绝大多数地区并没有从根本上打破传统体制下的那种小而全的经营模式,农户经营呈多样化和兼业化趋势。农户作为一个生产与消费合一的经济和社会单位,兼有生产者如现代企业和纯粹消费者如城市家庭的双重特征,这就决定了多数农户的生产经营目标是,一方面其产品要满足自己家庭消费需要,另一方面又通过剩余产品的销售,获取尽可能多的货币收入。特别是在当前农村市场体系发育滞缓的情况下,农户在生产经营决策时无法准确地把握市场情况,只能靠自己的经验判断,进行小而全的生产,所以很难形成具有地区特色的生产经营格局,造成农产品的地区性雷同。有很多农户仅仅是种几分田、放几只鸡、养几头猪,只能保温饱,还谈不上搞产业化。

2、农户经营手段粗放,造成农产品质量低劣。我市农户生产规模普遍较小,经营效益相对偏低,因此,多数农户缺少利用农业先进技术的内在动力。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他们往往以劳动力的投入来替代资金、技术的投入,凭经验,靠传统技术,进行粗放型经营,使得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低,最终导致农产品质量低劣,品种单一,精品、名品不多,优质品种严重短缺。浮梁有些茶农虽然能采摘到一流品质的茶叶,但因为制茶技术落后,只能做出中档茶叶,降低了资源利用率和收益。从大处看,因为茶叶生产和加工仍然是以手工为主,成本太高,产量太低,难以占领市场,降低了茶农生产积极性,产生了掠夺性经营现象。

3、龙头企业没有真正发

及储藏、保鲜、运输业。加强布局规划,把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独具优势和特色的产业体系,提高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彻底改变传统的城乡隔离政策和城市倾斜政策,建立城乡统一开放的大市场,通过土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流动。

第五篇:对我市生猪生产的调查与思考

对我市生猪生产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生产,提出了加快产业化畜牧业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并把发展生猪产业确定为全市畜牧业发展的第一产业。在这种发展思路的引领下,目前我市生猪产业得到了较大发展。2007年,全市生猪存栏98万头,出栏生猪134万头,全市生猪产值137683万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45%、占农业总产值的11%,猪肉产量占总肉类产量的66.8%。由此可见,生猪生产在我市产业化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准确把握畜牧业生产态势,研究分析当前生猪产业情况,更好地指导生猪产业的发展,我们深入生猪养殖专业大户、养殖户、饲料加工企业、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场)及有关部门进行了调研。

一、生猪生产情况

(一)养殖及生产现状。当前,我市从事生猪养殖的群体有三种:一是规模养殖户(场),其特点是以养殖良种猪为主,规模一般在年出栏、存栏100头以上,由于投资大,规模大,市场风险对其冲击最大;二是生猪养殖专业大户,其特点是以养殖良种猪为主,规模一般在年出栏、存栏10头至100头之间,价格涨跌对其影响较大;三是农户家庭分散养殖,其特点是家庭养殖以土杂猪为主,一般一家出栏、存栏10头以内,受市场的冲击相对较小。目前,全市现有729个养猪场。重点扶持了一批原种猪500头以上的原种猪厂,二元母猪300头以上的扩繁场和年出栏商品猪200头以上的育肥场。

(二)加工销售现状。我市现有生猪屠宰加工企业(点)42家,其中市区10家、县区8家、乡镇屠宰场24家。截止上半年,全市已加工生猪887139头,同比增长39.4%,销售猪肉66317吨,同比增长36.9%,猪肉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省市,销往外地从2006年的6500吨增加到2007年的6800吨,增长了4.6%。

(三)饲料、兽药生产现状。我市暂无兽药生产厂家,兽药经销场所分布广泛,经销的建曲、止泻散、胃肠活、二妙丸、三苏片等品种,基本上满足了我市生猪养殖户对兽药的需求。现有各类饲料加工厂70余家,年生产能力达80余万吨。生猪饲料品种主要有母猪料、大猪料、乳猪料、配合料、育肥料、浓缩料等品种,产品主要销往本市及周边各县(市),为生猪生产养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市场价格现状。全市猪肉价格自2006年由18元/公斤(均价,下同)持续上涨后,一直高位运行到2008年4月份,最高单价达24元/公斤,后经过多次涨跌反复,至2008年7月才基本稳定在22元/公斤左右,预计今后一段时期全市猪肉价格将继续保持目前水平。

(五)养殖保险现状。全市生猪养殖保险工作按照“政府主导,公司经营,农民自愿,政策支持,以险养险”的原则,保费来源本着“政府补贴一点,业主(农民)缴纳一点,保险公司在费率上优惠一点”的办法推行实施。今年中国财险保险公司试点开展生猪养殖保险,现已为260户规模养殖户6万余头商品猪及母猪进行了投保,保险金额6039万元,已决案件1055件,已决赔款132万元。

二、生猪生产取得的成效

目前,全市推行了以养殖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以利益为纽带的多方共赢机制和集金融支持、良种推广、政策保障、技术服务、风险防范为一体的生猪养殖产业化系统工程,极大地推动了我市生猪养殖业的发展。社会各界对大力发展生猪生产形成了共识。

(一)发展思路清晰,工作措施得力。

年初,在市委十一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把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和畜牧项目建设列为全市“十项重点工程”。按照“规模饲养带普养,大户带小户,公司加农户”的总体发展思路,我市加大了对生猪生产、屠宰、肉制品深加工企业和种猪生产企业的引进,产业化畜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江苏雨润集团、山东金锣集团、四川四海集团等一些实力较强的全国知名畜产品加工企业相继落户我市。同时,我市加快了种猪生产基地建设,加大了对养殖龙头企业的招商,相继有森宇种猪场、星河种猪场、万达种猪场、金诚种猪场等一批万头生猪生产企业建成投产。这些龙头加工企业群体和种猪场的落户极大地推动了我市产业化畜牧业发展的进程。

(二)生猪防疫及品种改良工作登上新台阶。为抓好生猪防疫各项工作的落实,全市先后召开了畜牧业生产推进会议、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会议和饲料及动物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组建和完善了有关畜牧兽医人员、驻村干部、村社干部参加的监控队伍,做到了人员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同时加大了排查力度,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禽,确保了防疫工作的落实;在品种改良,着力推广长白、大约克夏、杜洛克三元杂交猪为主导品种,生猪优良品种率已达90%,三元杂交商品猪已达70%以上,生猪质量得到极大提高,逐步实现了“稳定数量、提高质量、扩大加工、增加效益”的生猪发展目标。

(三)深入开展科技进场入户工程。我市已经连续二年在全市开展畜牧科技推广年活动,制定了畜牧科技推广活动方案,全市通过办班培训、讲座、技术人员包场、包户等形式,普及推广现代化、标准化畜禽生产管理技术,畜禽标准化养殖先进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和应用。去冬今春举办各类养殖技术培训班170余期,培训人员近2万多人次;开

展科技下乡、科技大集、科技进乡入户等活动10多次,无偿赠送各种科技资料1.5万余册。省畜牧局、省奶业协会在我市分别举办生猪、奶牛养殖技术培训班3期,邀请加拿大种猪协会会长王爱德先生、华东农学院养猪专家开展养猪科技专题讲座等,参加培训人员达1000余人。生猪的人工鲜精配种先进技术已在全市全面推广,全市已建立了15处生猪人工授精站,还有8处正在筹建之中。

(四)科技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发展加快。今年进一步加大规模养殖大场、大户、小区的发展,重点扶持发展了一批原种猪500头以上的原种猪场、二元母猪300头以上的扩繁场和年出栏商品猪200头以上的育肥场,以这些规模养殖场、户、小区为基点,全面普及畜禽标准化养殖技术。此外,我市还重点抓了20个生猪标准化养殖场为典型,下发了《畜禽养殖场(小区)养殖档案》,并按照有关技术标准要求,对每个养殖小区(场)派驻了监管兽医,强化了技术指导和监管措施。全市已发展养猪小区149个,养猪大场(户)637个,专业户10435个。饲养量超万头的种猪、商品猪场达10个,种猪场47个。现有种猪场47个,其中省级重点种猪场5个,原种猪场3个,全市原种猪达8000多头,二元母猪达到18万头。

(五)大力培育具有一定实力的产业化龙头企业。近几年,市委市政府狠抓投资环境建设,相继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培育生猪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税收、用地、信贷、项目支持等方面给予扶持,围绕提升畜牧产业化发展水平,集中精力把畜产品加工企业群和养殖龙头企业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围绕项目建设抓服务、抓协调,全力组织推进,抽调精干力量为项目建设服务,为项目建设排忧解难。佳木斯市北方金锣公司于2000年9月建成投产,设计年屠宰加工生猪100万头。森宇牧业于2004年招商落户我市,经过几年的发展企业种猪存栏已达2200头,每年可以向市场提供优秀种猪1.2万头,商品猪2万多头。2005年该企业与加拿大合作投资2500万元合资建设的中加森宇伯乐种猪育种中心于2007年10月12日正式投产,成功引进加系原种猪628头,与加拿大同步育种,现已成为我省原种猪最多规模最大的种猪生产企业。据6月末统计已产仔3800头,预计8月份开始将投放市场销售。雨润集团签约在我市桦川县建设一个万头种猪场和二个5万头生猪生产基地。目前,雨润集团200万头生殖屠宰加工项目进展顺利,预计今年11月份可建成投产。在全力抓好雨润集团200万头生猪屠宰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南京雨润集团已经确定在桦川县投资建设2个生猪饲养量为5万头的大规模标准化生猪养殖场和1个万头的种猪场。前期手续基本完成,计划万头种猪场今年建成投产。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养猪行业逐渐形成了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即种猪—商品猪—屠宰—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

(六)金融部门全力支持生猪产业的发展。佳木斯农村信用联社严格把握贷款投向和投量,遵循区别对待、优化结构的信贷政策,坚持以广大农户为基础,以养猪专业户为重心,以生猪养殖基地为支柱,以生猪加工屠宰龙头企业为载体的信贷支持原则,既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又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大力推广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支持生猪养殖。对资金需求相对更大一些的生猪养殖专业大户,信用社根据其具体情况,将授信额度扩大到20万元,以满足其扩大生产规模的资金需求。2007年佳木斯信用联社信用社发放授信贷款1650万元,所有授信贷款无一形成不良或欠息的情况。

三、生猪生产存在的问题

我市生猪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仍存在着大量的不尽人意的地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养殖规模较小,自身发展缓慢。多年来,我市养猪业规模小,多为农户零星分散饲养,饲养量占全市90%,加大了进入市场的交易成本,同时农户市场信息闭塞,在交易中处于被动地位,市场对生产、销售的导向作用弱,养猪业靠自身滚动发展非常缓慢,特别是在目前养猪效益较高的情况下想要继续扩大经营规模。存在着资金短缺的问题,一方面,一些农户有发展畜牧业的强烈愿望,但投入大,农户没有资本金积累。另一方面,金融部门认为投资畜牧业风险大,有惧贷心理,加之贷款额度小且手续烦琐,未建立长期有效的信贷机制,很多具有一定规模和丰富经验的场户及加工企业融资困难,无力扩大再生产。畜牧产业项目少,资金整体投入不足。

(二)养猪风险大,盈亏难以把握。市场风险、疾病风险是养猪的两大风险,也是导致生猪饲养量增长趋缓的主要原因。生猪生产受市场和疫情的双重影响,养猪户普遍认为市场行情很难把握,生猪疾病难以控制,因而不愿意养猪,由此导致恶性循环,使养猪户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无自主发展的能力,部分农民害怕养猪,纷纷向更有稳定收入来源的行业转行。

(三)生猪养殖成本增大,养殖产业化程度低。饲料原料价格在年初以来不仅没有下滑,相反总体呈逐步上升态势。玉米价格涨至0.73元/斤,增长21.7%;小麦麸涨至0.88元/斤,增长17.3%,浓缩饲料涨至2.9元/斤,增长26.1%。粮食价格的持续上涨,引起生猪饲料价格不断走高,从而使养猪成本也相应提高。目前以规模养殖户饲养一头育肥猪为例,每出栏一头100公斤重商品猪需要成本1200-1300元(不含基础设施投入)分别是:仔猪成本500-550元,饲料成本600-700元,兽药成本20—30元,水电费等其他成本15元,散养户的成本更高,如果市场行情不好,还可能导致亏损。养猪尤其是散养户投入产出率一般不高,收益不太稳定。当前多数养殖户仍采用传统的饲养方式,生猪养殖业仍是以农村散养为主,规模化养殖比重很低,没有形成完善的科学饲养管理体系,饲养、管理、防疫、治疗水平低,疫病时有发生,标准化生产技术不能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应用,从而难以适应市场要求。

(四)生猪产业各环节利益分配不均。生猪生产、收购、屠宰加工、猪肉销售这四个环节本应该有机联系,实际上这四个环节的利益分配却不均衡,以一头200斤重的生猪为例,养殖户经过四个月的养殖,每头可赚100-300元,肉类加工大户从农户手中收购,按7元/斤计算,收购价为1400元。屠商购买的猪宰杀后,出肉率一般达70%,即出肉140斤,除去工商税费、屠宰费、检疫费及运输费,可赚20-50余元。生猪销售方面,销售业户以18-19/公斤购进,经分割后销售每头可赚30-50元。屠宰、销售可根据市场行情及时调整收购、销售价格,生猪产业的风险过度集中在养殖环节,形成了“养猪半年,不如屠夫半天”的说法,大多数人有了养猪还不如卖猪划算的想法。

四、生猪生产健康稳定发展的对策建议

我们认为畜牧产业前连种植业、后连加工业和商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是承农启工活商的中轴产业。在我市大农业内部,畜牧业是增速最快、发展潜力最大、自然条件最优越、后发优势最强、覆盖面最广的产业。可见佳木斯要在农业上有更大的突破发展,应率先发展生猪产业不可忽视,做大做强猪经济,用猪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拉动和改变农村经济结构,早日把佳木斯建成全省生猪生产大市,应作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加强政策导向作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生猪产业在我市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把发展生猪养殖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帮助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主管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利用当前生猪产品价格处于上升期的时机,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认真落实生猪生产的各项扶持政策。

一是做好生猪补贴工作。如做好能繁母猪补贴政策的落实,今年,我国已将能繁母猪补贴由去年的每头50元增加到今年的每头100元,做好能繁母猪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工作就显的有为重要,及时将相关补贴如实兑现到农户手中,在保护生猪养殖户利益的同时,充分调动了养殖户的积极性。

二是做好生猪保险工作。推进能繁母猪保险制度的深入,广泛动员和组织养猪场(户)参加防范疫病等风险的保险,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养猪业户保险意识,帮助他们及时了解潜在风险,通过保险将风险降到最低程度,要让养猪业户人人都能认识到保险的作用和实惠。彻底解除大规模养猪场(户)的后顾之忧

三是做好生猪贷款工作。加大信贷投入,全力满足全市生猪生产贷款需求。银行要通过积极主动的调查研究,掌握辖区生猪存栏量、需求量,以及生猪生产产业链条中各个环节的信贷需求和信贷投放情况,确定银行的支持规模和资金投放额度,有针对性地支持生猪生产;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生猪养殖信贷服务手段,为对象户制定切实可行的服务方案。并实行贷款优先、服务优质、利率优惠等信贷优惠政策。加快落实信贷支持及财政贴息政策,加大生猪产业链各环节信贷资金投放力度,解决养猪“贷款难”问题。另外,对于大规模养殖场政策要对其相对倾斜,帮助他们解决具体困难,如建猪舍的用地问题、扩大规模的贷款问题,与市内外、省内外的食品加工企业建立市场购销合作关系,消除市场风险等问题,形成有循环经济特征的发展模式。而对于养殖小区、养猪合作社和养猪大户则应到其象规模养殖场发展,加大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推进力度,确保生猪产品稳定供应。同时,对小规模散养户要加强引导,千方百计提高其标准化饲养水平。

2、培育龙头企业,扶持规模发展。

各部门应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提高服务质量,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使企业全身心投入发展。推进生猪产业化进程,加强龙头企业的牵引能力,促进生猪养殖业的规模发展,增强抵御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一是重点培育生猪加工龙头企业,在基地建设、原料供给、市场服务、资金扶持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方面提供支持,引导现有龙头企业引进技术和设备,发展生猪产品精深加工,延长生猪产业链,完善与现代养猪业相适应的“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三级配套的良种猪繁育体系,形成强有力的产业链。

二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科学引导生猪养殖,形成统一规划及行业自律,理性投入生产,防止生猪生产大起大落,切实保护猪农和生猪养殖企业的利益。帮助企业加强管理,抓好资金、生产、营销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检查、收费项目。

三是牵线搭桥引进技术,引进项目,鼓励屠宰企业改进设备技术,扩大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养殖模式才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四是建立以农民互助为主的组织保障机制,鼓励建设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加快由过去农户散养为主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养殖模式的转变进度,不断推广标准化养猪技术,提高生猪标准化饲养水平,促进生猪生产水平、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五是设立政府专项补助资金,对生猪养殖业户给予相关的经济补助和政策支持,建立对养殖户的补贴机制。当市场价格波动过大,农民养猪亏本的情况出现时,应出台相应政策给予养殖专业大户适当的补贴,避免出现生猪断档的现象,同时政府可采取减免生猪加工、销售税、费负担等措施,以减缓猪肉及副食品价格上涨的压力。确保生猪市场价格的稳定。

3、加强疫病防控,确保产品质量。

一是强化技术服务,提高科技含量。加强防疫部门队伍建设,提高动物防疫队伍的综合素质,同时建立新型良种繁育体系和疫病防治检测新机制,认真做好现场技术指导,举办养殖技术辅导班,不断推广养殖业新知识、新技术和生猪疫病防控新规范。通过每年对村干部和养殖户进行实用养殖技术培训,做好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基本达到村组有技术人员。

二是同时加强兽药饲料市场监管力度,不断提高对兽药饲料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与检测水平。

三是加大必要的设备投入,不断健全完善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饲养和环境的管理,严格检疫和消毒以及疫苗管理、饲料管理、兽药管理和政策法规应用,加强对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禁止病死猪交易,确保生猪产品质量安全。

4、完善市场信息机制,构筑生猪“产供销”新秩序。

一是商务、物价、农业、工商、畜牧等部门要加强对猪肉等副食品的生产、需求和价格的监测,通过对生猪产、供、销信息的采集、整理和科学分析,总体上掌握本地区大致所需猪肉销量情况,及早做出市场预警预报。运用电台、电视、报刊等形式,定期发布生猪市场信息,引导养殖户和关联企业正确认识市场规律。

二是要加强与行业协会的沟通和联系,以倡议、提醒、告诫等方式,正确引导相关组织与经营者遵守法律法规,加强价格自律,规范价格行为。

三是建设销售绿色通道,加强市场监管。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交易行为,完善生猪专业市场,打击压级压价坑害农户的行为,切实降低农户的市场交易成本。

四是积极开辟销售渠道,提高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巩固扩大现有的生猪加工企业,使当地生猪就地加工销售;与生猪收购单位、生猪屠宰场挂钩,让生猪及时得到销售;建立产、供、销利益联结机制,处理好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可采取订单收购、优质优价等方式,鼓励屠宰销售或深加工企业直接与养殖大户签订收购合同,实行保护价收购,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

只有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引导生猪市场合理有序竟争,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市生猪标准化饲养水平,健全生猪发展长效机制,也才能进一步发挥我市生猪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下载对我市重复信访案件的调查与思考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我市重复信访案件的调查与思考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我市小微型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我市小微型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李日光 荣海燕文章来源: 郴州统计信息网更新时间:2012-4-18在全市“转变作风走基层、倾听民声解难题”活动中,市统计局对全市204户......

    对我市农民工医疗保险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一、目前农民工的医保状况一是农民工参保意识不强。由于农民工特点是流动性强,打工的地点不固定,加之他们当中的多数人比较年轻,而且身体健壮,因此,他们往往只顾眼前,不看长远。二......

    对我市烟草网络案件侦破的思考

    对我市烟草网络案件侦破的思考近年来,我市公安机关经侦部门在侦破烟草行政部门移送的涉嫌销售假冒卷烟的案件中发现,几乎每一个案件都不单纯是一起简单的销售假烟的案件,只要从......

    对我市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思考

    对我市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思考 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群众充分发扬民主、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渠道,是有效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社......

    关于我市科技成果转化的调查与思考

    优化环境 健全机制 促进科技对我市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关于我市科技成果转化的调查与思考 农工党永州市委 (2011年11月) 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

    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查与思考

    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查与思考 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查与思考 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查与思考 市有未成年人56万,占全市总人口的23%。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

    关于我市妇女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我市妇女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崔玲玲在全市上下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根据安排,我深入县(市、区),进村入企,走访女企业家、妇女干部、各民主党派妇女代表、巾帼创......

    关于发展我市慈善事业的调查与思考

    发展我市慈善事业的调查与思考慈善事业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崇高事业。它在保障人权、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