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我市烟草网络案件侦破的思考
对我市烟草网络案件侦破的思考
近年来,我市公安机关经侦部门在侦破烟草行政部门移送的涉嫌销售假冒卷烟的案件中发现,几乎每一个案件都不单纯是一起简单的销售假烟的案件,只要从中追溯根源,重点挖掘一下,每一个看似简单明了的案件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更大的一个制假、销假的网络。从我们侦破的几个网络案得到一些认识,要提高侦查假烟网络案
件水平,有以下三个方面应该引起重视,值得探讨。
一、认清销售假烟网络的特征、活动规律。要严厉打击销售假烟网络,就必须认清销售假烟网络的特征、掌握其活动规律。
1、认清销售假烟网络的特征。销售假烟网络是指以非法营利为目的,在生产、运输、仓储、分销、零售两个以上环节共同实施销售假烟违法犯罪活动,组织严密,分工明确,联系紧密,具有一定规模和网络化特征的销售假烟违法犯罪团伙。
2、要掌握销售假烟网络活动规律。
(1)生产水平:按需生产加工、按质论价。生产加工者都按经销者需要什么品种烟来进行加工,价格按不同品种甚至每个品种不同的质量来定价.
(2)订货形式:电话订货、网上订货等。
(3)送货方式:货运零担、托运站、客车夹带、邮寄、航空运输等方式。
(4)联络方式:定时、定点联络,遥控指挥,手机号码一次性使用或专门准备联系业务号码,使用假名或绰号,借用他人名义在银行开户。
(5)交货时间:一般选择在深夜或凌晨、节假日。
(6)交货地点:较多是选择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出口、城郊结合部、开发区等,便于卸货后迅速撤离。
(7)交货方式:一般都是卖方送货上门,接货方大多是以机动车快速搬运,转移迅速;有时货运站交接,由马仔或雇请人力车夫提货,货主不轻易露面,一有风吹草动就弃货而去。
(8)仓储方式:分零库存和多库存放。零库存的情况较少,较多是多库存放,大的案件一查都有六、七个窝点。
(9)货款结算方式:一种是预订卷烟后,就先预付部分货款,交货后一次性现金结(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清。另一种是通过银行或邮政储蓄的信用卡、账号(存)汇结算,大的分销商一般有不同银行的多张信用卡或账号,有的卡、号对多个下家结算货款,有的卡号只对个别下家结算货款,也有先销后结算的情况。而且经常更换信用卡账号。
(10)有的运输卷烟会使用特种车辆如邮政车等。
二、在侦查过程中需要及时做到“三流清楚”、“三度到位”。
l、“三流清楚”是指人流、物流、资金流要清楚。首先是“人流”清楚。对已查获的涉案嫌疑人,要弄清楚他是什么角色,在网络案中起什么作用。一般情况下,开始查到的都是运输或窝点等中间环节的嫌疑人,这就需要我们要善于向两头突破,一头是上家,货的源头;一头是下家,是网络。是运输的,要查清谁是上家即供货人,谁是下家接货人;是接货人的,要查清谁是货主;是货主的,要查清谁是供货人和下家;是经销商的,就要查清整个销售活动。总之,在整个销售假烟网络案中,每个人的角色是不一样的,分工也不一样,人和人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构成了销售假烟的网络。其次是“物流”要清楚。物流是指卷烟,要尽可能查清楚每批卷烟的数量、品种、价格,查清楚每笔交易的环节和时间,查清楚卷烟的流向,从供货到分销各环节要力就准确。现在假烟配送已呈现出向全国配送的特点,每车货往往送往几个省或同个省的几个地区,并且有好几个收货人,因此我们在卸货清点时,要会同烟草部门针对车上装货的特点、一些标记来清点,以便能查实其他货主和接货人等情况。第三是“资金”流清楚。资金流是指侦办涉嫌制假销假网络案的重要证据。通过调查资金运作、去向情况,一是可以查实犯罪嫌疑人相互间的支付货款的方式方法,是通过银行汇款还是直接现金交易的违法证据;二是可以更好地查清整个网络案参与人员及涉案的程度;三是时间、金额、对象准确,证据可信度高。在调查资金去向时,要及时搜查掌握嫌疑人使用各种账号,同时要关注调查对象,根据我们侦办案件的情况来看,嫌疑人往往会利用家庭成员或近亲属甚至朋友的名义到银行开户,并且一个人往往有好几个不同银行或邮政储蓄的账号供分销商汇款结算货款。
2、“三度到位”指的是长度、广度、深度要到位。长度是指网络案件中涉及的环节很多,较为理想网络案能从生产——仓储——运输——分销——零售等诸多环节中,至少查清三个以上环节。广度是指该网络案涉案人员要有一定的数量,涉案地区要有一定的广度。深度是指涉案的金额和案件的质量、社会影响等。一个案件涉案金额不大,但可能其营销网
络庞大;有的涉案金额大却没有查出网络,这仅仅又是查了一个大案而已。案件的质量还在于涉案人员的犯罪事实要清楚、证据要确凿。案件涉及管辖外地区,在深查上尽可能将比较详细的案件信息及时提供给对方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这样可以起到串并案的作用,有利于各地一起协作打击网络化制假销假网络。
三、加强公安机关内部的组织领导,及时与烟草部门做
好信息的协调沟通,双方协同经营网络化案件。公安机关在侦办假冒卷烟网络案时,领导的重视和精心组织是关键,是基础,根据案情的进展情况,适时地采取强制措施,充分地运用各种侦查手段,获取证据,掌握案情。在侦查中要及时加强与烟草部门联系、沟通、协调、配合。烟草部门积极配合也是一个案件成功侦破的重要因素。因为烟草部门在平时的缉查和查办案件中,积累了丰富的办案经验,特别是在信息量的掌握上比我们多,许多工作也可以用他们时间、力量来配合,这样能够为公安机关提供有效地一些条件和保证。所以公安机关在办理烟草部门移送的案件时,不能以案论案,仅仅将移送的案件进行侦办一下,而要从打击本地区的制假销假网络力度上,要善于寻根溯源,深挖细究,有立足于打源头、抓主犯、破网络的经营意识。善于从小案、个案当中发现线索,进行深挖、彻查,争取将小案办成大案、个案办成网络案件。
第二篇:物证与案件侦破
物证与案件侦破
内容提要:
本专题以“物证的本质特征和特点;物证与犯罪现场的关系;物证与重现犯罪”为主要内容,结合典型案例阐述了“物证与案件侦破”的关系。通过本专题的讲授,力求使刑事犯罪侦查学员了解物证在侦查破案中的重要性,提高实战中运用物证的意识。
一、物证的本质特征和特点
(一)物证的本质特征
物证是相对人证而言的一类证据。凡是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实物,均可称之为物证。从广义上讲,物证也包括书证。书证是以其内容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文书材料,文书材料是一种实物,书证当然也可以视为物证,但它和物证又有一些区别。我国法律中规定的证据种类条文,也反映了这种区别。可见,物证即不同于人证也不同于书证。
物证是以法收集的,与案件有联系的,能以其外形特征及所载字迹、符号、图像、声纹特征或物质性属性证明其与受审查的人、事、物、时、空存在联系,从而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各种物质性客体。
上述物证的概念,即点出了为物证的一般特征,也揭示了物证所具有的双联性这个最本质的特征。各种物质性客体之所以能证明案件的情况,就是因为他具有“双联性”的特征。只有当这两个方面都得到了无可争议的确定,这样“物质性客体”才可以作为定案或认定事实的依据。如果有一方面的联系没有从法律上或科学上被正确确定下来,该物质性客体就会失去作为物证的法律效力。
作为物证的物质性客体与案件中的人、事、物、时、空的联系,通常用符合法律手续的文字笔录和拍照的方法加以确定,至于受审查的人、事、物、时、空的联系,一般必须用科学鉴定的方法才能确定。当然有的物证也可以通过其他措施加以确定。
(二)物证的特点
1、物证的合法性。物证应当是以法收集的。只有以法收集才能保证来源可靠。这里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狡猾的犯罪嫌疑人可能为了栽赃陷害而伪造物证。二是确实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物证(书证亦同),可能是以非法的方法收集的。前一种情况当然不能以假当真,必须通过深入调查和利用刑事技术手段揭穿罪犯伎俩;后一种情况应当对收集物证的方法和物证的具体内容同时进行审查。如果收集来的物证经审查核实,确实能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虽然收集的方法是非法的,还是可以作为指控犯罪的依据的。但是对于严重损害犯罪嫌疑人及其他有关公民的合法权益的除外。对于非法收集证据的行为,应根据情节轻重依法处理,触犯刑律的,应当立案侦查,追究刑事责任。
2、物证的不可替代性。这个特点是有物证的双联性决定的。物证不可用任何其他同类客体替换。例如:犯罪嫌疑人作案用的鞋子丢了,绝不能用犯罪嫌疑人穿的另一双同类鞋子来替换。提交物证应当提交原物,提交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交原物的照片和模型。这并不是对物证不可替换性的否定,而是对物证这个不可替换性原则的肯定和完善。
3、物证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在现代科学技术还没有产生之前,利用物证的范围是很窄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物证的范围越来越广。从发现物证到记录物证,从提取物证到检验物证、鉴定物证都不能离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当犯罪嫌疑人利用高科技手段作案时,例如,利用计算机进行犯罪时,如果办案人员不懂得计算机技术,收集和提取电子证据,将是十分困难的。
4、物证的客观可靠性。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中的被告、原告、受害人、证人、辩护律师、甚至办案人员,都有可能出于这样或那样的个人动机而偏离实事求是的原则。物证则不然,它是客观存在的。他等待内行人去发现它、提取它,等待有专门知识的专家去检验它、鉴别
它,并且利用它来证明一定的案情。诉讼实践已经表明,唯有物证不说谎。
二、物证与犯罪现场的关系
(一)犯罪现场的分类
培养驾驭现场的能力并确定一起犯罪涉及多少现场,每一现场的性质、范围、状况,每一物证与现场的联系,对侦查破案尤为重要。目前为止还没有能满足犯罪现场全部要素的一种分类方法。对于每一案件来说,虽包括许多宏观和微观现场,但原始现场最为重要。宏观现场通常按:
1、犯罪的类型分类(如杀人、盗窃、强奸等);
2、现场的位置分类(室内与户外现场);
3、现场的性质分类(身体伤害、房屋倒塌、银行失窃等)。
微观现场是指涉及犯罪的任何个体和物件(如被害人身体、犯罪嫌疑人所用的工具等)。
(二)物证与犯罪现场的联系
大多数导致破案的线索来源于犯罪现场中的物证,物证与现场的密切联系,是由物证在犯罪调查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的。侦查破案应当先解读现场物证。物证在各类案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把犯罪过程看成是罪犯实施的一个“系统工程” 的话,其中包括:“预谋策划——踩点打探——案前准备——实施犯罪(案发现场)——逃逸躲藏”等犯罪阶段。罪犯在整个作案过程中必然存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场所和某些有关联的物证。揭露和重现犯罪就是要通过案发现场上犯罪嫌疑人遗留的物证开始入手。物证的形象痕迹特征、所载字迹、声纹和物质性属性无不隐含着犯罪过程中每个环节的信息,注重采集、分析、鉴定物证对侦查破案是十分必要的。现代侦查破案工作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广泛利用物证。
(三)物证在现场遗留的重点部位
1、现场的进出口
犯罪嫌疑人总是选择最便捷的路径出入现场,并使用惯用的手段和一定的工具翻越或破坏进出口处的障碍物,以便迅速实施犯罪。因此在现场的进出口处往往会遗留大量的物证
2、犯罪嫌疑人在现场活动的区域
犯罪现场中最有价值的是犯罪嫌疑人所侵害的客体和可能触动的部位。现场上被侵害的客体与犯罪嫌疑人有较长时间的接触,极有可能留下各种物证,是勘查的重点。
3、犯罪嫌疑人来去现场的路线和运载工具
发现寻找物证不能仅仅局限在中心现场及其附近,还应扩大到犯罪嫌疑人来去现场的路线。
4、犯罪嫌疑人藏身或隐蔽的地点
犯罪嫌疑人在作案前预谋、策划、踩点、打探的地方,以及作案中受惊或作案后被发觉,在现场附近(如仓库、天棚、柜台下、厕所等处)隐蔽躲藏时,也容易遗留有关的物证。
5、犯罪嫌疑人身上及其周围
犯罪嫌疑人在作案时,自觉或不自觉地会将现场上的物质带走。
(四)现场物证的作用
现场勘查中只有运用正确的刑事技术方法,去发现、提取、分析鉴定与犯罪行为有联系的物证。结合现场情况分析,推断案情,才能充分发挥现场物证的作用。
1、能为正确判断案件的性质,查明案件的真实情况提供依据;
2、能为摸、排、查提供范围和线索;
3、能认定犯罪嫌疑人同特定的犯罪行为之间的联系;
4、能推断犯罪嫌疑人的作案地点、作案时间、作案动机、作案工具、作案人数等情况;
5、能确定犯罪嫌疑人的生理特点、年龄、文化、职业、身份等提供依据。
6、能为证明嫌疑人是否在作案现场,核查证人关于案件证言的真伪;
7、能认定犯罪嫌疑人或物证的遗留者,从而为破案提供科学依据。
不同类型的物证在案件中所起的作用并不完全一样,即使是同一种物证,由于具体情况不同,在案件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从案件中所起的作用这个角度来看,物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证据,另一类是间接证据。凡是能直接证明谁实施了犯罪行为这个主要事实的物证,称直接物证;不能直接证明案件中主要事实,只能间接证明主要事实的物证,称间接物证。物证在大多数情况下属于间接证据。
三、物证与重现犯罪
对现场物证的充分解析,采用推理(回溯推理和正向推理)的方法可以重现犯罪过程。
(一)犯罪追踪调查
现场形态和物证通常可以用来确定“某起特定犯罪”的重要事实。如盗窃案可发现工具痕迹,打碎的玻璃,丢失的贵重物品;杀人案可发现创伤和肢解的尸体;伤害案中被害人的血迹,扯裂的衣服;强奸案中被害人身体伤痕和阴道上的精液以及施暴的物件和工具,可推测是强奸杀人罪犯留下的。
案例1 ——跨省擒魔
(二)提供作案方式
许多案件都是由其个人犯罪特征的方式构成,物证能帮助确定某种特定的作案方式,为串联、并联案件提供依据。如作案嫌疑人所留的笔迹、声音、习惯动作;入室盗窃的侵入方式、所用工具、被盗物品的种类和特征;纵火案件所用的助燃剂类型、点火方式等。
案例2——追捕末路狂徒
(三)确立嫌疑犯与被害人的关系
物证能够协助确立在暴力犯罪中特别重要的联系。如对被害人身上的嫌疑犯精液进行DNA比对鉴定;在犯罪嫌疑人衣服上检出被害人的血液、毛发、衣服纤维和化妆品等。发现嫌疑犯拥有被害人的个人物品有时也可确立相互关系。如在嫌疑人家里发现信用卡、衣物、私人用品等。
案例——烧焦的名片
(四)确定人与犯罪现场的关系
如要确定某人(嫌疑犯或证人)与犯罪现场是否有联系,可通过勘察现场和分析检验物证实现。如犯罪现场遗留指纹的同一认定;生物学证据中毛发、唾液、血液等比对鉴定;人体形态证据中脚印、耳廓纹、唇迹、字迹等特征比对检验。
案例4————女出租司机被害
(五)确定物品与犯罪的关系
在某一地点或某人身上发现的物证通常能把现场或个人与特定犯罪联系起来。如汽车肇事后逃逸的车辆,可利用残留的多层漆片缩小有关嫌疑车辆的数目和型号范围;对枪击现场弹头的检验鉴定可确定抢的种类,通过痕迹可追查枪的持有人。案例5——追踪银行卡
(六)否定和支持证人的证词
对物证的检验鉴定往往能给出结论性的证明,表明某人对所发生的事件的陈述是否可信。如案件发生后,事主谎称事实真相,物证可给出正确与否的答案。案例6————失控的情感(完美的谎言)
(七)认定嫌疑犯
诸多类型的物证可通过实验室比对和分析使之个性化。如指纹、DNA鉴定是用来认定嫌疑犯的最佳物证,结论可对该人做出明确无误的认定。案例7——隐形罪恶
(八)提供侦查方向
对物证的检验鉴定可以帮助侦查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为破案提供直接或间接的线索。如在犯罪现场发现的脚印大小,可以帮助侦查员排除或包括某一嫌疑犯;脚印的数目,可查明在现场的人数;鞋底图案,可提供今后调查的主要线索;脚印的位置,能提供有关事件顺序的信息;脚印的形态,能表现出现场的活动情况。
案例8——高压电房里的秘密 注:上述案例均为2008年以来发生的不同性质的典型案件,案件中利用了“物证”的信息作用,使犯罪的真相得以重现。
第三篇:“一号案件”侦破纪实
“一号案件”侦破纪实
高墙电网,戒备森严,荷枪实弹的哨兵,居高临下的岗楼,这里就是临汾监狱。
它是山西省关押重刑犯的监狱之一,原判死缓和无期徒刑的重刑犯占罪犯总数的80%以上。然而近几年来,却有一些正值壮年、身体健康的罪犯堂而皇之、名正言顺地走出了监狱的重重壁垒。
2004年5月,一封举报信揭开了这其中的惊人黑幕――
全国一号案件:监狱风暴骤起震荡山西
2004年5月,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全国开展的“减刑、假释、保外就医”专项检查活动中,关于山西临汾监狱干警违法办理保外就医的举报材料像雪片一样飞到了山西省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也转来了相同内容的材料。举报的内容非常明确:以临汾监狱的政委、党委书记王勇民为首的干警收受贿赂,将没有疾病的原判死缓、无期徒刑的罪犯保外就医。
举报材料中反映的情况,引起了山西省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处的高度重视,该处决定利用专项检查之机,对临汾监狱保外就医的罪犯进行全面复查,秘密收集证据,寻找案件突破口。
6月21日,由省人民检察院监所处组成的初查小组,以指导“减刑、假释、保外就医”专项检查工作的名义进驻临汾监狱,调取了该监狱2002年以来全部保外就医罪犯的档案资料进行审查。经过5天通宵达旦的紧张工作,发现了诸多疑点,初查小组当即封存了相关档案资料。
6月27日,在初查小组的严密组织和全程监控下,临汾市人 1 民检察院和临汾监狱联合对8名曾被保外就医的罪犯的疾病进行了异地复检,结果令人十分震惊:在8名罪犯中有5人不符合保外就医条件,其中两人竟然没有任何疾病――罪犯张勇,35岁,原判死缓,2003年1月以肝硬化(失代偿期)被保外一年,2003年12月以同样的疾病被续保一年,经复检仅为高血脂,无任何保外疾病;罪犯高喜生,26岁,原判死缓,2003年1月以肝肾综合症被保外一年,经复检无任何疾病。
罪犯的复检结果和侦查工作的初查结果,暴露出临汾监狱在罪犯保外就医工作中存在着大量的违法犯罪事实。7月30日,鉴于该案有犯罪事实存在,犯罪嫌疑人尚无确定的情况,经山西省人民检察院领导批准,监所检察处果断以事立案进行侦查,并从全省监所检察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了“7・30”专案组。
专案组确定了“通过审讯、外围调查,获取涉案干警犯罪证据”的侦查思路和“围绕监狱医务部门、狱政部门和分管领导三个环节尽快确定犯罪嫌疑人”的侦查方向,制定了具体的侦查计划,在对5名为罪犯违法保外就医的监狱干警、医务人员和6名与案件有关的服刑人员异地秘密关押后,侦查工作全面展开。案件首先在罪犯的亲属和服刑人员陈某、吕某身上打开了缺口,证实了他们曾向临汾监狱政委王勇民、监区医院院长申小红及其前任张伟、狱政科科长赵卫东、山西省109医院医务科主任闫宝山等人送礼行贿的事实。涉嫌徇私舞弊暂予监外执行的犯罪嫌疑人浮出了水面。
接着,通过对保外就医罪犯原始病历的司法鉴定、徇私舞弊大量书证物证的收集固定和犯罪嫌疑人的突破,王勇民、申小红、2 赵卫东、张伟、闫宝山收受贿赂后捏造事实,伪造材料,违法为张勇、高喜生等6名罪犯办理保外就医的犯罪事实大白于天下。
至此,山西省有史以来最大的一起监狱干警利用职权、收受贿赂,违法为不符合条件的罪犯办理保外就医的犯罪窝案全线告破。此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列为全国“减刑、假释、保外就医”专项检查活动中的一号案件。
当代天方夜谭:健康重刑犯制造保外就医“奇迹”
张勇,祖籍山西霍州,1993年因盗窃罪被北京市人民法院判处死缓,后改为无期徒刑。
几年的监狱生活,张勇已度日如年,一想到还要在铁窗下度过漫漫余生,他更是痛不欲生。张勇知道要走出高墙的唯一办法就是保外就医,但他当时只有20多岁,又没有任何疾病,这种想法无异于天方夜谭,但他和他的家人却决心不择一切手段创造人间“奇迹”。他们运作的第一步是在1999年通过关系把张勇从北京二监调到了临汾监狱,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办理保外就医。
调到临汾监狱后不久,张勇就求之若渴地打听别人“获保”的成功秘诀,并请手眼通天、和临汾监狱的很多领导关系非同一般的“大油”吕有来指点迷津。吕有来虽然觉得他这是异想天开,还是给他出谋划策,让他在狱政部门、监区医院和分管保外就医的副政委王勇民身上“下工夫”。
这个信息很快就传到了北京,张勇的全家立即召开了家庭会议,经过一番分析、讨论、研究后,一场精心策划、全家出动、分兵作战、各个击破“营救张勇”的闹剧就拉开了帷幕……
计划分内外两步,同时进行。张勇负责“内部”,要做的工作 3 是装病和买通狱政科科长赵卫东。外围运作的任务是疏通关系、打通关节,和张勇里应外合。见过大世面、能说会道的二姐夫杨某某和三姐张某某受命担当此任。
不久,杨某某通过他在临汾的战友和时任临汾监狱副政委的王勇民拉上了关系。2000年年初,杨某某和张某某在临汾市区的一家高档酒店宴请了王勇民全家。在推杯换盏、酒酣耳热之时,张某某小心地投石问路:小弟张勇患有重病,是否能办理保外就医?见王勇民笑而不答,杨某某不失时机地送上了5000元的“见面礼”。
此后,杨某某和张某某成了王勇民家的常客,请客吃饭、赠送礼物这些老套路在王勇民身上很见效果,杨某某随便地称王勇民为“老王”,张某某和王勇民的妻子更是“亲如姐妹”。从2000年10月到2004年1月间,杨某某先后以向王勇民的女儿考上大学表示祝贺、向王勇民在保定学习表示心意等方式,送给王勇民15000元。
为了攻下时任临汾监狱监区医院院长张伟这个山头,张某某除了请张伟夫妻吃饭外,还在2000年11月亲自背着一个消毒柜送到张伟家中,令张伟一家大为感动。临走时,张某某还把5000元放在张伟家的茶几上。
接着,张某某又大展金钱外交才能,通过闫某认识了临汾市人民医院的护士长田某,通过请客送礼,临汾医院的一些大夫也跟着她的指挥棒跳起了“华尔兹”。
而在高墙内的张勇也是积极行动,2000年6、7月间,吕有来把他作为“在北京的哥们”介绍给了狱政科科长赵卫东,张勇在 4 连声说“希望您多多关照”的时候,悄悄把一张3000元的存折塞到了赵卫东的手中。
2000年9月,张勇突然“病情严重”,住进了监区医院。在医院里他偷偷服用了其“干姐”田某(即上文提到的护士长)送来的“专用药品”,之后脸色变得蜡黄,还伴有轻微浮肿的症状。张勇的装病使得这场戏演得越来越逼真。
钱送到了,接下来就该收钱的人“替人消灾”了……
神话变成现实:监狱干警敢把重刑犯送出高墙
2000年10月,在时任分管副政委王勇民的明确授意下,张勇被张伟“特别关照”地送到临汾市人民医院进行保外就医的疾病鉴定,无奈一纸“轻度脂肪肝”的诊断结论给了这些“热心人”当头一棒。张伟向王勇民汇报后王勇民指示:过几天再去查一查。但第二次检查的结果仍不“尽如人意”。
关键时刻,张某某出面宴请张伟了,席间张伟告诉张某某:必须达到“肝硬化失代偿期”才能保外就医。
有了张伟的热心指点,张某某茅塞顿开,在她和田某的一番“运筹帷幄”下,临汾市人民医院在对张勇第三次鉴定时开出了张勇“肝硬化并腹水、胸水”的诊断意见书,这样,张勇的“病情”便在一个月内由“轻度脂肪肝”成功地“恶化”成了“肝硬化并胸水、腹水”。
此后王勇民授意张伟尽快提出张勇的保外就医申请。2000年11月20日,张伟主持召开会议通过了临汾监狱监区医院关于张勇保外就医的合议,为了弥补张勇不符合保外就医刑期条件的不足,张伟指使他人伪造了张勇病危的虚假材料,为张勇下发了“随时 5 有生命危险”的病危通知书。
2000年11月22日,王勇民主持召开了张勇保外就医合议会,会上参会人员心照不宣。在明知张勇不符合保外的条件下,由王勇民决定,通过了张勇的保外就医并呈报山西省监狱管理局。山西省监狱管理局审查后未予批准,并要求带张勇到山西省109医院进行复查鉴定。
一听说张勇的呈报被“打”了下来,而且要到109医院重新鉴定,杨某某急忙来找张伟,张伟急人之所急,立即给他的大学同学、109医院医务科主任闫宝山打电话,“我有一个朋友要到你那里鉴定,你给关照一下”。杨某某则火速赶到太原,在闫宝山的办公室里送给了闫1万元。
2001年1月3日,张勇到109医院进行疾病鉴定。在特诊科与传染科会诊后做出的病情结论不符合保外就医条件的情况下,闫宝山于2001年1月21日组织召开了张勇的疾病鉴定会,安排已经退休并且不具备鉴定资格的人员参加会议。在与会人员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下,闫宝山伪造了两名鉴定医生的签名,为张勇出具了符合保外就医疾病的诊断建议书。
2001年2月26日,王勇民指示赵卫东:张勇的保外就医不用合议了,直接上报省监狱管理局,并在张勇保外就医呈报审批表上亲笔签署了“经合议,同意保外就医一年”的意见。张伟在明知张勇的刑期条件和疾病条件均不符合保外就医条件且未经合议的情况下,签字同意了这一呈报意见。山西省监狱管理局审查后,以条件不符再次退回。
2001年11月,已升任临汾监狱政委的王勇民,在明知张勇的 6 刑期仍不符合保外就医条件的情况下,安排时任临汾监狱监区医院院长的申小红和赵卫东重新呈报张勇的保外就医。申小红即安排监区医院大夫闫某填写了张勇的保外就医审批表。赵卫东在明知张勇的刑期仍不符合保外就医条件且无新的疾病鉴定资料的情况下,提交监狱于2001年11月15日召开了张勇保外就医合议会,之后张勇的保外就医第三次被呈报到山西省监狱管理局,仍被以刑期条件不符退回。
2002年11月14日,在没有张勇任何病历资料的情况下,在政委王勇民的再次催促下,临汾监狱开会合议了张勇的保外就医。申小红在明知张勇不符合保外就医条件的情况下,在会上明确提出张勇的病情符合保外就医第五条。赵卫东在心知肚明的情况下签字同意了合议结果,使合议通过了张勇的保外就医。2002年12月25日,申小红安排闫某依据时任临汾监狱检察室主任张某拿来的未经合议的一份由临汾市人民医院于2002年12月4日出具的诊断证明书,填写了张勇的保外就医审批表,向山西省监狱管理局作了呈报。2003年1月15日张勇被批准保外就医一年。
就这样,在王勇民、申小红、赵卫东、张伟、闫宝山锲而不舍的共同努力下,历时两年时间,前后四次呈报,“随时有生命危险”的张勇终于气宇轩昂地迈出了临汾监狱的大门。
闹剧不停上演:保外就医权力成为狱警的“摇钱树”
保外就医是一种监外执行刑罚的法律制度,是对在服刑期间确有严重疾病的罪犯经批准取保在监所外医治的一种临时性措施。保外就医的适用,有非常严格的手续规定:必须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开具诊断证明,要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审批。
在临汾监狱,提请和呈报保外就医的权力被任意“出租”,成为监狱腐败的一大资源。当监狱干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的时候,他们就会耐不住清贫、守不住防线,金钱、人情就成了他们与服刑罪犯之间的润滑剂,他们“靠山吃山”,将眼睛盯住罪犯,将贪婪的手伸了出来。
于是,上到监狱政委,下到监区医院院长,在金钱和人情的驱使下,不惜违反规定、放弃原则、失职渎职,为重刑犯逃脱监管而亲自奔走呼号,他们配合之默契,手段之大胆,堪称奇迹。
“左手拇指骨折畸形愈合、功能障碍”的原判死缓的罪犯杨高峰,被夸大升级成了“左手功能基本失去”,1994年被批准保外就医一年。从1996年1月到2000年3月,在随后的五次续保中,杨高峰也是一路畅通无阻。
原判死缓的罪犯高喜生在临汾监狱是公认的腰包鼓、关系广的人物,在他的号子里,摆放着影碟机和饮水机,可谓是渴了就喝、烦了就看,好不悠哉!无任何疾病的高喜生被申小红安排患上了“肝肾综合症”,而在合议会议上赵卫东更是故意歪曲事实,将当时已满26岁的高喜生说成是少年犯,2003年1月,高喜生被批准保外一年。
2003年12月,原判无期徒刑的罪犯张鹏经109医院诊断,结论为“早期肝硬化”,在合议会上,赵卫东、申小红明知109医院的这一诊断建议书是张鹏疾病的最新诊断证明,且不符合保外就医的条件,仍故意隐瞒事实,采用2003年11月28日临汾市人民医院的诊断证明,通过了对张鹏的保外就医并呈报省监狱管理局。2004年4月,张鹏被保外就医后脱逃在外,至今未被抓获。
在临汾监狱,某些来头大的犯人私下里被称为“关系犯”,因贪污罪被判14年有期徒刑的张明德就是这样的“关系犯”。王勇民受人之托,安排申小红关照张的保外就医。2001年7月,张明德在临汾市人民医院的诊断结果是“肥厚性心肌病”,不符合保外就医的条件,但申小红安排田某在未带张明德到医院检查的情况下,找到给张看病的医生,在原来的诊断书上加上“心功能二级,老年性肺气肿”两句,并让田某在填写罪犯保外就医申请表时,捏造事实,夸大张明德的病情为“有心脏病无法活动,生活自理困难”。同年9月,张明德被批准保外就医一年。
2005年9月21日,山西省原平市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王勇民、申小红、赵卫东、张伟、闫宝山徇私舞弊暂予监外执行案、受贿案。
10月24日,原平市人民法院审理认定,该案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依法以徇私舞弊暂予监外执行罪、受贿罪分别判处王勇民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申小红有期徒刑五年,赵卫东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张伟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闫宝山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
12月30日,山西省忻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二审裁定:驳回上述判刑人员的上诉,维持原判。
不符合保外就医条件的重刑犯走出了高墙,“放虎归山”的监狱干警却住进了监狱,是阴差阳错还是命运弄人?
同样的高墙电网,却是物是人非,“狱警”和“囚犯”原来只有一步之遥!
编辑:盛汉卿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 10
第四篇:盗窃案件的侦破方法
盗 窃 案 件 的 侦 破 方 法
• 大家好
• 很高兴在这里同大家一起探讨——盗窃案件的侦破方法 • 盗窃案件是各类案件中数量最多的案件。
• 盗窃行为可能构成侵犯财产罪,也可能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或者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罪。
• 盗窃犯罪不仅使国家和人民在经济上遭受损失,而且还可能危害公共安全,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给企业的生产、工作造成影响。•
下面我们系统地探讨一下盗窃案件的侦破方法。
• 第一节
最初的侦查措施
• 案件发生后,要采取现场保护;现场勘查;现场访问这三项在去年的课程中我们已讲过,今天讲:
四、控制与发现赃物。
• 盗窃分子在盗窃财物后,有的很快将赃物出售脱手,有的则把赃物转移或藏匿起来。因此案件发生后,要及时采取措施,严密控制犯罪分子可能销赃、藏匿或转运的行业和场所。因此,侦查人员在访问事主时,要详细询问被盗物品的名称、数量、性能、用途、规格、型号、价值及其具体特征。制作被盗物品清单,侦查人员人手一份。
• 如果被盗物有存折、支票、信用卡及其他有价证劵,要及时将号码及有关事项,通知银行等相关场所。
•(案例:如玻璃纸工程指挥部85年的炉排被盗案)第二节
分析判断案情、确定侦查方向 •
一、分析判断罪犯在现场上的活动情况。• 首先要分析犯罪分子是怎样进入现场的。•
1、打开门锁,从房门进入。
2、采用撬破方法进入。如撬门撬锁、破坏门窗、挖洞、翻墙等。•
3、利用门、窗没关、没锁,乘虚而入。•
4、事先潜伏进屋,等夜深人静时出来作案。
• 为了分析这个问题,要了解钥匙的保管情况,是否丢失过,要仔细勘察门窗上是否有破坏工具的痕迹,头一天晚上门、窗插销是否插上,门锁是否有撬坏或锯断的痕迹,痕迹是否正常等。
• 其次,要分析犯罪分子在现场上是怎样活动的,先破坏哪个物体,后破坏哪个物体,用什么方法破坏的,是撬坏的,还是用钥匙开的,还是用钻钻的,用的是什么工具?是就地取的,还是事先带来的?作案后是从入口逃离现场的,还是从另外出口逃离现场。整个作案过程估计需要多少时间。• 案例:如1998年恒联玻璃纸公司2、58吨玻璃纸被盗案。
二、分析判断犯罪分子作案的目的、动机
• 盗窃案件一般都是以贪财为目的,但有的时候可能同时盗窃了各种不同性质的物品。所以,究竟犯罪分子是否以贪财为目的,需要进行仔细分析研究。例如,犯罪分子既盗窃了钱财,又偷走了手枪,其作案的目的可能以盗窃钱财为主,顺便拿走了手枪;也可能是以盗窃手枪为主,顺手拿走了钱财,究竟犯罪的目的是什么?应当结合现场的具体情况和事主提供的材料进行研究。
三、分析判断犯罪分子本人情况。
• 分析判断犯罪分子本人的情况,是确定侦查方向,开展摸底、排队的必要前提。
(一)犯罪分子的人数和他们的生理特点(性别、年龄、身高、体力等)。• 这方面的情况可以从现场的痕迹,被盗物品的数量和重量,被盗物品所处位置的高低等进行分析。•
(二)犯罪分子的职业特点
• 这方面可以从罪犯实用的工具、技能、现场遗留物,以及是否熟悉被盗物品的性能来判断。
(三)犯罪分子的个人爱好
• 这方面可以从犯罪分子选择被盗物品的种类来分析。如:盗窃烟、手提电脑等能反映罪犯的个人爱好。
(四)犯罪分子是内部人员还是外部人员
• 分析这个情况,对于确定侦查范围,特别重要,以下情况可考虑为内盗: •
1、从现场情况看,犯罪分子出入现场的路线,破坏门窗的部位都选择的比较恰当,被盗现金、物品选择的准确。
2、从作案手段看,犯罪分子作案经过周密的策划,例如:实用了事先配制的钥匙、或者是先拧松现场窗户插销的螺钉,调换了大门的挂锁等。•
3、从作案时间看,选择作案的具体时间比较合适,掌握了事主的作息规律。
4、现场上遗留只有本单位员工才有的个人用品。
5、犯罪分子作案利用了只有内部少数人员才知道的某些情况。例如:保险柜的密码、存放钥匙的地方等。
• 有以下情况的可考虑为外盗:
1、犯罪分子在现场乱翻乱撬。撬、翻了不放财物的桌子或柜子,而存放有现金或贵重物品的地方却未撬、未翻。
2、现场上遗留有非本单位员工应有的物品或从其他单位盗得物品或工具。•
3、发案前有陌生人,前来探听、查看有关情况。
4、存放现款、单据的保险柜被搬在外面砸开,单据遍地丢弃。•
5、作案手法和本地或外地未破同类案件极其相似。
• 应当注意,在研究内盗、外盗时,除了上述一般特点外,还要注意具体案件中的特殊情况和某些假象,如有的内部人员作案,可能故意伪装成外盗。有的外部人员作案,也有可能事前经过踩点,作案目标和作案时间比较准确,或者在作案后故意伪装成内盗现象。
• 此外,还应当注意这样的情况,根据现场情况分析,应是内部人员作案,但实际上内部有作案嫌疑的人,经排查却无作案时间,这就考虑是否可能内外勾结作案,或者是已离开的内部人员作案。
• 如果在分析判断案情时,根据已获得的材料,尚不能肯定是内盗还是外盗时,应作几种可能的推断,齐头并进开展工作待进一步收集材料逐渐缩小侦查范围以后,再确定重点方向。
(五)犯罪分子是本地人还是流窜犯、是偶犯还是惯犯。
• 这方面可以根据罪犯的作案手段,作案留下的痕迹以及对盗窃物种类的选择来判断。如本地人作案一般是什么值钱的拿什么,而流窜作案多盗现金,便于携带的值钱物。偶犯作案一般比较简单笨拙,而惯犯作案手段狡猾等。
第三节
摸底排队、发现犯罪嫌疑人
• 在侦查盗窃案件中,一般要根据以下条件通过摸底排队,发现犯罪嫌疑人。•
一、过去有过盗窃行为,思想品质不好,或在案发前后言行表现反常。•
二、案发时间内去向不明的。
三、了解被盗财物存放保管情况,或在案发前,曾借故到过被盗地点或探询过被盗财物有关情况的。•
四、有类似的作案工具或鞋子的
五、熟悉被盗物品性能、用途、并急需该物品的。
六、经济困难,急需用款或案发后突然富裕、大吃大喝,还债、送礼、购买高档商品等情况不正常的。•
七、有类似被盗物品的
• 对于在摸底排队中发现的嫌疑对象要逐个审查。如果嫌疑人在某些重要环节上证明确与本案无关(如犯罪时间确有去处)或者某些重要疑点确已被否定,应及时予以排除,以逐步缩小嫌疑人范围。当嫌疑重点突出集中在某个人身上时,则要集中力量,对重点嫌疑人的各项线索,全面逐项进行核实审查。
如果排队提出的嫌疑人,经审查全部被否定,则要深入分析研究,每个嫌疑人的各种可疑线索,否定得是否有根据,是否都已经查证落实,在侦查实践中,往往因为对嫌疑人审查不落实或被犯罪分子制造的假象所迷惑而轻易否定嫌疑人,从而漏掉犯罪分子。
• 任何一点不合理的因素都有可能成为破案的线索。
好了!我们用一节课的时间,探讨了盗窃案件的侦破方法。
为以后盗窃案件的侦破奠定了理论基础,大家在实践中要很好的利用,已做好此项工作。
第五篇:对我市重复信访案件的调查与思考
[提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涉法上访案件越来越多,重复信访案件也大量增加。造成这一现状,既有历史的、主观的原因,又有现实的、客观的因素。如何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公安信访工作,建立处置公安信访问题的长效机制,减少重复信访问题的发生,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谐发展,是公安机关在当前必须面对并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
重复信访是指信访当事人不服行政执法机关或司法机关作出的决定、结论或处罚,或举报违纪违法行为和犯罪嫌疑,以及为维护自身利益或权益,多次重复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党政部门和司法机关反映,要求解决相关问题的诉求行为。近年来,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利益格局调整,涉法上访案件越来越多,重复信访案件大量增加,成为社会不和谐、不协调、不稳定的一大因素。解决重复信访问题既是公安机关践行“三个代表”,落实“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
一、重复信访案件诉求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一)重复信访案件诉求的主要内容
“大接访”中,全市共接待上访群众495人次,接访案件437起,其中重复上访224起,占51.25%。
诉求的主要内容:一是对公安机关做出的决定、结论或处罚不服而申诉的24起。其中,对伤情鉴定不服的3起,死因鉴定不服的8起,事故责任认定不服的3起,对治安处罚不服的2起,对行政拘留不服的4起,其他4起。二是反映公安机关和民警问题。其中,反映公安民警循私舞弊1起,反映公安机关不作为、乱作为3起,反映民警执法粗暴4起,反映民警执法不公19起,档案、证据材料缺失导致无法结案5起。三是举报违法犯罪11起,要求破案67起,要求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0起。四是要求办理户口、证照12起。五是要求退还保证金6起,要求赔偿损失11起,要求退还扣押财物5起、要求还债2起。六是不属公安机关管辖10起。上述信访案件中有的包含了1件案件多个诉求内容。
(二)重复信访案件的特点
从XX重复信访案件看主要存在“三多”、“三难”、“一长”的特点。
“三多”:一是涉及部门多。就公安机关而言,在“大接访”中上访人员反映问题涉及部门有派出所、刑侦、户籍、交警、治安、经侦、禁毒、政工、纪检等10多个警种和部门。其中派出所104件,刑侦60件,交警16件,户政8件,治安16件,经侦15件,禁毒3件,纪检4件。不属公安机关管辖10起。二是越级上访增多。在重复访中有90人越级上访,占重复信访量的40.17%,其中去北京上访4人,到省城上访5人,到市局上访81人。三是重复访的次数多。重复访次数少的也有3-4次,多的达近百次。
“三难”:一是沟通难。信访人因重复上访次数多,上访问题多年得不到很好解决,对公安机关的信任度降低,对办案民警有怨气,很难沟通思想,公安机关提出的解决办法很难得到认同。二是办案难。特别是有些要求破案的信访问题,由于发案时间久远,有的已经失去破案时机,有的案卷几经转手材料缺失,甚至一些当事人都已经不在人世,给继续调查增加了难度。三是停访息诉难。重复信访反映问题相对集中,群众往往就同一问题反复上访,而同一问题在不同时段的政策法规又不一样。有的信访人要求过高,超越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范围,公安机关不能违法办理,因而信访要求不能得到满足,难以停访息诉。
“一长”:就是上访的持续时间长。在“大接访”中接待群众反映问题时间最长的有54年要求平反的案件;持续或断续上访时间长的达到20多年,其中上访持续时间15年以上的6起,10至15年的15起,5至10年的25起,1至2年的142起,1年以下的15起。
二、产生重复信访案件的主要原因
(一)历史原因
一是权力思想作祟。一些领导把党和人民给的“官帽”看成是至高无上的权力,以权代法,官本位的思想严重,在出台政策和处理问题时,违背群众意愿,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积淀下来许多问题。对行政、司法中出现的错误拒不纠正,成为涉法上访的后遗症。
二是惯性思维影响。一些地方的公安机关长期以来养成了以管理者自居的思维定势,在办案或治安管理中,重实体、轻程序,重打击、轻保护,重管理、轻服务。加之长期以来对群众信访问题重视不够,群众上访无路,告状无门,小事被拖大,易事被拖难,成为陈年老账。
三是信访法规立法滞后,信访无序的惯性助推。公安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特别是对偏远山区一些基层民警执法过错、执法犯法、执法不公的行为监督乏力,政法部门之间没有建立或完善信访处理互动机制,信访长效机制没有形成,对有理缠访、无理闹访、重复上访等情况无能为力。
(二)现实因素
一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的社会矛盾和不安定因素积淀下来并日渐突显,导致涉法上访问题和重复信访案件增多。近年来,党和国家实行亲民政策,畅通了信访渠道,敞开了信访大门,许多群众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和利益走上了上访告状之路。
二是群众法制意识增强与法律知识缺乏形成较大的反差。一方面,国家在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强调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法制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公民法制意识、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逐步增强;另一方面,长期以来的自我封闭,导致一些群众思想僵化、抱残守缺,不能很好地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不能依法对待自身的信访问题,导致反复信访现象的发生。
三是信访人个人素质低,导致有理缠访、无理闹访。有的信访人要求过高,超越法律法规的规定,因而导致信访问题得不到解决;有的信访人存在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的心理,多次上访,不达目的不罢休;有的信访人在长期上访中,总结和摸索了一套对付党政领导和公安机关的办法和经验,凡遇重大节日、重大活动就要上访,给党政领导和公安机关施加压力。
(三)主观原因
一是执法为民的思想还未树牢。在一些基层单位和民警中还存在伤害群众感情、漠视群众疾苦、侵犯群众权益的行为,引发了上访问题的发生。主要表现为:有的民警由于利益驱动,在办案中执法不公,以罚代法,不按规定收取取保候审保证金等;有的办案民警责任心不强,造成案卷材料和证据缺失,不作为、乱作为,或严重不负责任、工作粗枝大叶;有的办案单位互相推诿、扯皮,导致案件久拖不决等。
二是办案民警业务素质不高。主要表现为:民警执法办案水平和技能较低,导致执法过错;现场调查访问不到位、不细致、不深入,导致案件不能及时侦破,逃犯不能及时捕获;侦破疑难案件的技能缺乏,导致一些疑难案件久攻不破。
三是处理疑难信访问题的能力不强。主要表现为:一些基层单位领导和民警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低,工作不得法,缺乏耐心细致的工作热情,有关问题没有向群众解释清楚,不会也不愿做群众工作,不能及时化解矛盾,加之不能很好与其他基层组织协调,导致治安案件和其他问题的发生。
四是存在片面的稳定观和政绩观。长期以来,公安机关片面追求“严打”立竿见影的短期效应,忽视了基层基础工作,疏于防范和管理,致使公安基层基础不牢,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一些基层单位和民警,满足于一时的、表面的、片面的稳定,把公安信访工作维护稳定的职能仅仅理解为重大政治活动期间的稳定工作,忽视日常的信访工作,使问题越积越多、信访量越来越大,增加了维护稳定工作的难度。
(四)客观因素
一是执法环境的制约。由于封建残余思想和计划经济的惯性思维,一些行政和司法人员的人治观念严重,群众法制观念淡薄,缺乏遵章守法的社会氛围,执法环境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地势偏远和经济落后的古、叙山区的执法形势尤为严峻。
二是执法条件欠佳。由于历史的原因,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的法制社会,还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加之前些年,公安机关承担了大量的非警务活动,诸如催粮派款、农税提留以及在处置群众性事件中大量动用警力,引起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不满。还有一些地方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党政领导行政干预,给公安机关公正、严格执法带来严重影响,执法不公、违法办案的事情时有发生,以致影响了警民关系。
三是执法保障不到位。公安机关人、财、物保障严重不足,一方面“皇粮”不够吃“杂粮”,找钱弥补经费不足,出现以罚代法、乱收保证金等现象,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另一方面人少事多,忙于侦办大要案件,对一般案件侦破不力,有的案件久拖不破,同时对群众信访案件办理力度不够,群众不满意。同时,为了解决警力不足的问题,雇请了一些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的协警参与办案,而且还存在一人办案的现象,由于程序违法导致案件不能结案。
四是客观上存在破案难、追逃难的问题。一些案件由于时间久远,几经转手,失去了办案的条件和破案的最佳时机;改革开放以后,人、账、物的大流动,给案侦和追逃工作增加了难度;大量科技手段被用于犯罪,犯罪的智能化、现代化程度提高,反侦查伎俩增强,给侦查破案、抓捕逃犯增加了难度,而公安机关的科技手段和设备建设受制于经济而无法适应。
三、对做好公安信访工作的思考
处理公安信访问题要坚持统一领导、有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要研究在源头上减少信访问题的治本之策,努力探寻解决信访问题的长效机制。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公安信访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做好公安信访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新时期公安信访工作在整个公安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做好公安信访工作对于践行“三个代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各级公安机关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信访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公安信访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协调发展。
正确处理公安信访问题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表现。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公安信访工作,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好务,把公安信访窗口建成“民心工程”。
正确处理公安信访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是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的神圣职责。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充分认识做好公安信访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做好公安信访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把抓社会稳定工作的成效作为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重要的任期目标。要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指导公安工作,保持政策、规定和各项公安工作的连续性,提高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性,加强对公安信访问题的源头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和谐发展。
(二)高扬执法为民旗帜,规范执法行为,从源头上避免公安信访问题的发生
各级公安机关要紧紧抓住有利时机,对群众反映问题进行认真梳理、研究,从制度、体制、机制等方面深入查找公安执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操作性强的工作规范,努力从源头上解决执法不严格、不公正、不文明的问题。
一是强化宗旨意识,确立民本思想。保障人权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执法为民是公安机关执法思想的核心。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行政执法中维护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一致性,对法律负责与对党、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切实解决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根本问题。来信来访反映问题大部分是合理的,要做好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在办理信访案件中体现亲民爱民,为群众服好务,坚决纠正高高在上,有错不纠,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带着对人民群众深厚感情去执法和办理每一件信访案件,努力清还上访群众的感情账、经济账、法律账。
二是规范执法行为,加强信访问题的源头管理。在“大接访”中接待的信访问题有70%是反映执法问题,主要集中在执法不公、不作为、乱作为和作为不及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规范执法行为。要认真梳理“大接访”中暴露出的执法问题,为“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提供依据,采取有力措施解决执法问题来解决和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
三是建立执法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执法办案的过程管理。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建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的机制。在内部监督上,建立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机制;在外部监督上,建立舆论监督、群众监督、党政机关、检察、法院监督、警纪警风监督员的监督制度。通过执法监督促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四是坚持依法处理群众信访问题,确保件件经得起历史检验。处理信访问题要符合客观事实,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规定,做到适用正确、处理得当;按程序办事,做到程序完备、公正透明,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五是要改善执法环境、执法条件和执法保障,为严格、公正执法提供保障。要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党政领导不要过多干预公安机关执法办案,让公安机关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要坚持慎用警力、警械、武器和强制措施,坚决纠正公安机关执行非警务活动影响警民关系的问题,要为公安机关履行职责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和条件,并提供强有力的人财物保障。
(三)加强公安专业化建设,提高执法办案水平和能力,实现清理旧账不欠新账
一是加强专业化培训。面对日益复杂的维稳形势和刑事犯罪的智能化、职业化,根据实战要求开展岗位练兵,加强应知应会知识和业务技能训练,使广大民警人人适应岗位、人人精通本职、人人胜任职责,成为各警种岗位的“行家里手”。
二是加强法律法规知识培训。随着社会民主法制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公安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求广大公安民警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精通法律法规,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要加强法规教育和培训,提高广大公安民警的法纪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
三是加强接访能力培训。要加强《信访条例》和《公安机关信访工作规定》的学习培训,实现依法接访。坚持新提拔的中层领导干部到信访办工作两个月的制度,亲自接待上访群众,一方面亲自倾听群众呼声,接受亲民爱民教育,进一步加深与群众的感情;一方面在接待群众上访中去学习和锻炼,提高本领,学会做群众工作,不断提高接待群众上访的能力,提高处置初信初访的一次成功率,避免或减少重复上访、越级上访。
四是要强化科技意识,提高执法办案的科技含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公安机关大力营造祟尚科学,重视科技应用的氛围。提高广大民警科学认知工作对象、把握犯罪规律、科学布置工作以及运用打击手段的能力和水平,装备先进的案侦技术装备,增强科技强侦效能,及时侦破群众关心的案件,及时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
(四)正确处理集中接访与经常性接访的关系,真正实现公安信访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正规化
一是要弘扬“大接访”精神,坚持开门接访。“大接访”集中解决了一批突出的公安信访问题,为建立处置公安信访长效机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要继续坚持“一把手”亲自接待上访群众,一把手要动真情、动真格、使真劲、用真力,亲自倾听群众的诉求,亲自在接访登记表上签字,亲自组织调查,亲自研究解决信访问题,确保“人人受到局长接待,件件得到依法处理”的目标落到实处。
二是坚持对信访问题突出的地区和时期实行阶段性区域性集中整治。“大接访”是一项具有典型意义的群众工作,是执法为民的具体体现,深受群众欢迎,大量疑难案件得到了解决。要对信访问题突出的地区和时期实行阶段性区域性集中整治,坚持“言必行,行必果”,听民意、解民忧、办民事,以诚信高效的服务取信于民,确保执法公正,群众满意,在集中接访中探索建立健全处置涉法信访工作长效机制,把接待群众的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三是建立以责任制为核心的公安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实行接访工作领导责任制、警种部门责任制、办案人员责任制;建立与其他政法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建立与党政机关、社会组织、基层单位的协调机制;建立信访预警机制,通过执法检查、信访隐患排查和纪检监督、警务监察等活动,发现和掌握信访问题的信息和苗头,及时预警报警,把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建立信访倒查机制,对信访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倒查,对因执法过错、不作为、乱作为,或严重不负责任、工作粗枝大叶等问题引发信访问题就要追究部门、警种和个人的责任;建立信访考核奖惩机制,对于一个时期上访量骤增、群众信访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因查控不力引起越级上访等严重后果的单位领导要进行诫勉谈话,单位不得评先进;建立健全信访事项受理、转送、交办、督办、答复、通报等制度和“立案回复、结案回告、案后回访”制度;建立执法质量考核评估机制,坚持执法质量月月清制度,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四是要深入贯彻落实《信访条例》和《公安机关信访工作规定》。按照《条例》和《规定》精神,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应设置专门的信访机构,并从编制、人员和经费上给予保障,保证群众上访有路、告状有门。公安信访部门要正确行使《条例》、《规定》赋予的督办建议权、提请行政处分建议权和提出政策性建议权。要建立完善公安信访工作程序和处置群众信访工作规范,对有理缠访、无理闹访经教育不改的要采取措施坚决制止,对在上访中违反法规冲击党政机关、扰乱公共秩序、阻拦交通、干扰公安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要坚决予以打击,促进公安信访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和正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