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X县广播电视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XXX县广播电视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队伍管理和人才建设在新的经济社会形势下作用凸显,已越来越成为发展的关键环节。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5月全国人才会议上强调:“全党全国要统一思想,真抓实干,全面落实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各项战略任务,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人才保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广播电视行业面临着良好的机遇与严峻的挑战,对广电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基层广电队伍建设益显突出和紧迫。
一、广播电视队伍的基本状况
(一)队伍的人员情况。XXX县广播电视局属局(广播电视局)、台(XXX县广播电视台)、网(XXX县有线电视网络传输中心)三合一体制。目前共有干部职工57人,其中行政编制6人,财政负担事业编制人员22人,自收自支事业编制15个,临时聘用人员14人。按专业结构划分,有新闻宣传人员27人、占47.4 %,管理人员9人、占15.8%,工程技术人员 5人、占8.8%;按职称划分,中级职称8人、占14 %,初级职称12人、占21.1 ]%,没有职称23人、占40.1%;按文化程度划分,有大学本科及大专以上46人、占80.7 %,中专或高中11人、占19.3%。
(二)人员经费情况。
1、人员的工资、福利(含社保、医保、住房公积金及事业编制及聘用人员的绩效奖等)。按身份不同,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70%的工资由县财政拨付,其余30%由网络收入支付;自收自支、聘用人员工资全部由网络收入自行支付。
2、经费的来源。主要来源(1)有线电视收视费(占93%),(2)广告收入(占7 %)。
(三)队伍管理的模式。一是上级指导和当地领导结合模式。地区广电局对我县局负责业务和事业的指导,县局、台在县委、政府领导下开展工作;二是人事管理模式。县委组织部对局科级以上干部进行管理,县局对局、台、网的干部进行管理;三是局台网合一的工作模式。
二、广播电视队伍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XXX县广播电视队伍从总体来看,在理想、信念、敬业精神、职业道德等素质方面还是比较好的,近年来,在新闻宣传、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广播电视行业经营管理等领域都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特别是近几年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广播电视新增业务领域及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展开舆论宣传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但在体制、人才、管理上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体制与机制问题。现有的《广播电视管理条例》没有明确广播电视的双重属性,只强调了它的政治属性,没有提及它特有的经济属性,所以造成广电系统目前有不像企业、不像事业、不像行政单位的“三不像”现象。广电系统的人有公务员身份的,有事业的,有聘用的,一个办公室里坐着的有同样工龄同样工种却拿不同工资的同事,也就是所谓财政拨付与自收自支的经费模式。广播电视是现代高科技、高装备、高投入的传播媒体,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来支撑,而目前我县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和运营仅靠广播电视部门自身的积累来维持,其发展、装备、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发展相当困难,只能说是勉强解决吃饭问题。再加体制制约了机制,如人事管理的二级模式,制约了用人单位的自主权和人才的自主流动及有效交流;广电单位“三不像”的现状,制约了经费的合理使用,限制了事业的发展,财政除了拨付给部分人员工资外,其他经费一律自筹;公司事业化的经营模式又大大降低了企业本身的竞争力,使得广电网络事业的发展与同属信息产业的其他几家国有企业相比相形见绌,也给国家即将实施的三网融合战略带来了广电短腿的问题。机制的约束限制了广电系统的作
为空间,也必然的影响了广电队伍的建设。
(二)人才与流动问题。长期政事不分,事企不分的广电模式,形成了没用的去不了,有用的进不来,好用的难留住的广电队伍现象。数据显示,我县广电系统的工程技术、新闻及管理人员相对较少,初级职称以上的人员更是只占人员总数的21%,其他的人员均属无对口专业,无技术职称,无学历文凭的三无人员。一些工程技术人员只具备简单的“爬杆架线、维护整网”的简单性操作,面对当前广电地面卫星站、调频广播电台、高山无线电视覆盖、光纤联网、有线网络传输以及数字电视的平移转换等工作,深感力不从心,要优质完成各项技术性工作推动事业发展实属勉为其难;广播电视采、编、播工作靠个别“台柱子”苦苦支撑,抱残守缺、闭门造车、疲于应付的现象比较普遍;即使引进一些高新技术人才,因身份的限制和待遇的低下也难以安心工作;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铁饭碗意识影响深远,干部职工普遍缺少开拓、竞争的意识和压力。现有财政体制及单位性质的现状,还影响和制约了人才的流动;公务员身份的优秀人才因广电部门的参公性和事业性,不愿进入到广电部门任职;聘用身份的员工没有办法成为事业身份,事业身份的员工到不了行政或参公单位。体制的约束严重束缚了人的外在流动和内在冲动。
(三)管理与效率问题。
一是目标管理难以发挥作用。僵化的人员身份划分,使得广电人上到局长下到职工都仿佛自己的现状就是目标,身份决定了出路。要有持久的工作激情和热情关键在于个人的职业操守,通过目标管理促进工作的手段很难收到实质效果。
二是激励竞争的机制难以形成。在编人员的财政工资国库拨付制,使得广电部门的管理层面对职工中存在的平、庸、懒现象,很难有好的办法进行根治;又加聘用人员的待遇普遍低于在编人员,这种同工不同酬甚至多工反少酬的现象极大的破坏了良好的竞争环境,员工的积极性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影响了工作的效益和产业的发展。相反,我局对新闻宣传方面采取了定量考核,对超出任务量的记者予以奖励,每年奖金金额保持在10万元左右,每名记者在正常领取财政或聘用工资之外,每月按工作量均能领到约1000元左右的奖金。在这种激励机制之下,我县新闻宣传工作历年来均在全地区领先于其他各县市。三是广电行业经济实力有限,难以启动经济刺激的管理辅助手段。广电部门的经济包袱沉重,局台网合一,大量的自收自支人员开支基本上是通过网络的收入来平衡运转,以网养台成为必然。再加事业发展和设施维护的投入费用,广电经济看似庞大实则为勉强运转的吃饭经济,要想用物质手段来达到激励员工的管理目标,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
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功效受到了来自市场经济条件下新思潮的冲击。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和政府长期用来激励干部职工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管理手段,多年来广电系统的干部职工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下争上游,讲奉献,打下了广电事业的良好基础。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互联网时代复杂而多样的人生观、世界观,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难以取得过去的辉煌效果,员工管理除了要坚持不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外,还需要有更多的方式进行辅助和支撑。广电系统的队伍管理方法除了进行思想教育、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以及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等传统方式外,很难有更好的手段来加以应用。面对广电系统复杂的人事群体,难以收到显著的管理功效。
三、加强广播电视队伍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一)要坚持不懈的进行思想政治及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及职业道德建设,树立广电系统干部职工科学发展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爱岗敬业精神是新时期广电队伍建设的动力点。
一是要不断提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执行力和自觉性。党的基本路线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广播电视部门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不仅要有科学发展的执行力,还要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
自己的重要责任,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体现党和政府的声音;
二是要不断强化世界观的改造。广电系统的干部职工是新闻人是文化人,接触的新鲜事物多而杂。面对当前多元的时代思潮,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引导他们积极改造世界观,不断增强队伍拒腐防变的能力;
三是要不断提升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要切实转变职业道德教育的传统说教模式,充分运用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范例、心理分析、人格需求等新先手法进行职业道德辅导,真正实现队伍员工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目标。
(二)要积极稳妥的推进广电体制改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广播电视业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经营业态,培养大型文化骨干企业,构建安全快捷、覆盖广泛的广播电视传输网络,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和信息需求,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广电系统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部署要求,也是新时期广电队伍建设中如何优化队伍、盘活人才的瓶颈点。
1、要进一步完善人事制度改革。要改变陈旧的人员使用机制,切实取消公务员、事业、自收自支等性质单位的不同身份人员在提拔、晋升、岗位交流上的身份限制,为广电系统的干部职工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要进一步优化广电部门的管理运行,推动实行局、台、网运行分离。
3、要切实加快局、台的行政职能转变。要按科学发展的要求,改事业管理局为行政局;探讨实行电视台事业性质企业化管理,落实台长的行政与人事管理负责制,建立新型用人机制,做到优秀的人员进的来,庸懒的人员出的去,确保党和政府的“喉舌”能够安全、清脆、响亮。
4、要建立新的网络运行体制,做大广电文化产业。一是要改变当前广电有线网络分散经营和不适应“三网融合”的状况,积极响应加入自治区广电网络集团公司,实现全区广电网络“一区一网”、“全程全网”、“互联互通”的公司化经营新体制、新机制;二是要推进广电网络数字化、信息化,实现由小网到大网,由模拟到数字、由单向到双向、由标清到高清、由看电视到用电视转变的目标;三是要努力丰富广电网络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拉动广播电视内容产业和相关行业的发展,形成新兴的广播电视产业,为广播电视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提供施展才干的广阔天地,也为XXX县的经济文化发展及社会信息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要进一步加大业务知识及技能的学习培训力度。步入现代高科技时代的广电部门,其业务知识及技能的更新升级发展很快,对广电员工不断的进行知识技能的学习培训是新时期广电队伍建设的补给点。
一要切实转变思想,确立人才是信息时代事业发展动力源的观念。广电领导班子都要从战略角度来思谋人才问题,要真正做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真正肯下大力培养和造就人才,吸引和留住人才。
二要切实加强人才的培养规划,做到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牢牢抓住人才培养、吸收、使用三个环节,把人才培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要进一步加强岗位培训,通过抓业务培训、组织外出学习培训、开展技术比武、鼓励专业技术人员自费参加在职进修培训,有选择地对现有专业技术人才进行二次开发,积极引导干部职工参加各类优秀作品评选等方式,有效提高管理、新闻、工程技术从业人员队伍素质。
(四)要狠抓制度的废改立工作。切实建立和完善一套奖勤罚懒、优胜劣汰、人才涌现的工作制度,逐步形成广电系统充满科学发展与竞争激励的工作环境是新时期广电队伍建设的促进点。
一是要切实废除和改变那些看去样样具备,实则空洞无力的各种规章制度。要以高度的责任
感和使命感来认真谋划,敢于废改,能够废改,认真组织制定在现阶段条件下能切实发挥激励和竞争功效的工作制度。
二是要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要切实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用人竞争机制,把公开选拔、民主推荐、竞争上岗、任期考察等一系列制度建立并配套完善起来,增加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合理性、全面性,努力创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要努力形成一套生机勃勃的工作激励机制,要尽快推行企事业人员的绩效工资制度,努力通过经济杆杠达到激励目标;要继续推行和完善聘用制度,改革单位内部收入分配制度,分配方案的设计要着眼于有效保证任务目标的实现和有利于吸呐人才和激励人才;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治庸、治懒制度,努力消除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消极局面。
三是要建立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与评价制度,切实做到每项制度落实到位,监督到位,制度执行的功效评价到位。
第二篇:企业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会计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产业结构平稳转型、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2010年颁布的《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中已明确提出了会计人才发展的政策方针、发展目标,随着经济不断深入、竞争日益加剧,重视和加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的任务迫在眉睫。
一、企业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通过各方的不懈努力,我国会计人才体系建设在许多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但具体落实到各个企业,还存在着如会计人员结构失衡、制度不完善、专业单
一、道德观念淡薄、综合性人才稀少等或多或少的问题。[1]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制约了企业的长远持续发展。
(一)会计人员配备不足,结构比例失衡制约发展
现阶段,会计人员在比例、学历及职称方面的结构还亟待均衡化。很多单位虽然产业庞大业务繁多,但会计人员却只有廖廖数人,所占比例微乎其微,与其规模极度不匹配,很难满足企业日常经营的需要。人员文化层次程度参差不齐,无职业资格证上岗的情况屡见不鲜,拥有职称的人数更是少之又少,会计队伍整体现状不容乐观,远远跟不上企业发展的步伐。
主要原因在于管理层对财务工作的性质认识不清,自我意识太强;不考虑企业经营状况,单纯追求节约开支,致使会计人员配备不足。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性不够重视,用人唯亲,致使会计人员上岗门槛降低,高学历高技能的人才空缺。继而造成一人身兼数职、分工不明确、工作量超负荷、岗位无法胜任、专业素养低下等不良后果。
(二)法制观念缺失,道德观念淡薄,职业操守有待提高
会计部门每天都与金钱打交道,一些会计人员在工作中,难以抵挡利益的诱惑,为了一己私利,利用职务之便监守自盗、弄虚作假。还有些企业领导为了政绩或考核指标,强令会计人员更改数据伪造信息,人为地制造会计舞弊案件,会计人员对此不能坚持正确的立场,盲目听从或屈服其压力。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领导层不够自律,面对利益时缺乏自我约束力,对员工没有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会计人员法制观念缺失、道德意识淡薄、职业判断标准模糊,缺乏足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能清楚认识到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就容易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损害到企业和国家的利益。
(三)管理层干涉过多,企业制度陈旧无章可循
无论何种工作,都需要依托相应的法规、制度支撑。宏观方面,我国有《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指导会计工作;行业微观环境方面,需制定详细的企业内部工作制度,不管在格式、内容还是使用范围上,都要能够适用现阶段的业务,能够满足与各部门生产应用的衔接,为具体工作提供细节性的参照执行标准。
但是很多时候,因为管理层对会计工作不够重视,人为干扰太多,总是习惯采取一言堂、领导说了算的老派做法,导致法规、制度形同虚设。对于已制定的条例准则,也常常是多年不变,陈旧滞后,根本无法满足内外部环境变化的需要,致使会计人员在工作中无章可循,业务很难合法化规范化,给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发展从源头上造成了阻碍。
(四)后续教育跟不上,专业技能浅窄单一
会计工作在不同阶段,工作内容都有相应的变化,范围也会不断的延伸。但企业往往忽视后续教育,会计人员除了参加必须的会计继续教育考试,没有任何的业务培训机会。高层认为不必要,员工也会产生安于现状的懈怠思想,工作敷衍完事就行,不主动去提高知识,钻研业务。
会计人员长时间负责单一业务,业务水平就会老化,容易造成技能的局限性;没有机会接受新生事物,知识贫乏停滞不前,工作容易出现失误,会计人才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准都将受到影响。一旦发生轮岗或企业体制改革的情况,会计人员就需要很长的过渡时间,很难在短期内胜任新岗位、应对新变革;也很难在企业的关键时刻发挥其中流砥柱的作用。
二、加强企业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对策
(一)优化人员结构,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一是严格上岗制度,优化人员配备。企业应根据经营规模、经济实况配备充足的会计人员,持执业资格证上岗,明确职责分工,在注重能力的同时注重学历和品德。领导层要亲自过问财政事务,在重大问题上给予指导把关;在日常工作中给予会计部门相对的独立性和一定的自主权,既不放任自流也不过分握权,保证会计工作在企业宏观管理下健康有效进行。
二是注重会计人员的人文素质及职业道德教育。企业要经常组织政治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研修职业道德规范,通过对品德、纪律、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增强爱岗敬业、廉洁自律的工作意识,提升道德品质和思想境界。面对诱惑,能够坚持践行会计价值理念,秉持高度责任感,做到依法办事客观公正。
三是建立评价体系和奖惩激励机制。企业可以从基本职能、业务知识、创新能力、品行等方面设定考评内容,每月以打分的形式对会计人员进行考核。对于达到标准、考取职称、有建功立业表现的会计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反之予以批评教育或惩罚。以此调动整体会计人员的工作热情,激励整个会计队伍创新的积极性。奖惩结合很重要,只奖不惩或只惩不奖,都会适得其反,易使会计人员产生固步自封或者自暴自弃的情绪。
(二)改善执业环境,不断修订完善各项制度
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国家政策、社会信息或者企业管理等诸因素的变化,现行制度往往会与其产生冲突。企业不能一味的因循守旧,主管部门应当组织专业的财务人员,定期分析当前所处的经济环境,总结制度不再适用的真正原因,及时梳理各类陈旧的条例,根据现状重新制定或者补充修正。
企业只有根据未来的发展战略目标,结合实际工作需求,借鉴同业经验,在不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的各种内部会计制度、规章条例,将工作标准划分的更加精细、严谨,才能使会计人员正确行使工作权力,保证日常会计工作有序进行,为规范本企业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良性的执业环境和进步空间。
(三)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实现财务信息化
会计人员要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具备敏锐的经济洞察力,才能及时掌握信息动态、有效的结合应用企业信息化和财务信息化。对内应实现各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共享;实现财务数据和技术生产共享;对外实现与税务、银行的共享;实现与客户及供应商之间的共享。真正达到互相之间的信息连接,形成一体化。[2]改善企业发展滞后、改革迟钝的问题。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一是定期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新内容,弥补业务缺陷;选择实用性强的课题,带领大家共同研究,同事之间互相交流,集思广义。多借鉴优秀行业在财务管理、资金运用等方面的成熟做法,增强理论水平,拓宽业务思路。
二是对于国家新颁布的财经政策法规、企业修订的规章制度,有针对性的举办讲座培训,深入领会切实贯彻,真正做到依法循章,不钻漏洞。
三是研发使用新的财务软件系统时,统一组织学习。不能只挑选部分人参加,人为的拉大差距,要为全体会计人员扩充知识面提供条件。加强学术讨论,观摩案例分析,提高整体会计人才队伍的实务操作能力。
(四)着眼未来发展,培养多元化的管理会计人才
随着经济深入发展,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已不仅局限于做帐,更多的是注重对数据的分析和运用。管理型会计正是着重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能够在组织制定和执行战略规划时发挥综合作用。[3]
目前我国企业中的会计人员几乎都是核算型会计,在税收、预算、决策及内控方面缺少多元化知识能力,企业应通过多种途径引进或培养管理型会计人才,为壮大会计人才队伍补充新鲜血液。一是与高校签订委托培养协议,定向培养,毕业后到企业服务。这种方式能够保证对方在校期间就能系统的接受相关知识教育,针对性较强。二是对在岗的会计人员,提供统一学习实践机会。通过考核,从中选拔出接受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人员,进一步组织专业进修,从基础工作、税收筹划、分析决策、预算管理及沟通协调等方面进行综合培训,培养合格的管理型会计人员。■
Accounting tal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talent team, in promoting the smooth transform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maintaining market economic order,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of the country and so on,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2010 issued by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 long-term talent development planning(2010-2020)“has clearly put forward the accounting personnel development policies, development goals, 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economic, competition aggravates day by day, attach importance to and strengthen accounting talent team construction task is imminent.A, enterprise accounting personnel team construction problems In recent years, through the unremitting efforts of all parties, China's accounting personnel system in many areas have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But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of the various enterprises, but also the existence of such as accounting personnel structure imbalance, the system is not perfect, professional single, moral concepts, such as the lack of comprehensive personnel, such as more or less.[1] the existence of these phenomena, seriously restricted the long-ter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a)lack of accounting personnel, structural imbalance of the propor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aints At the present stage, the structure of accounting personnel in the proportion,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title is still need to be balanced.Many units, although a large number of industry business, but only a few accounting personnel Liao Liao, the proportion of small, very difficult to match the size,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it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daily business.Personnel and cultural level is uneven, no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is not uncommon, with the number of titles is less and less, accounting team overall situation is not optimistic, is far behind the pace of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The main reason is that the management of the nature of the financial work is not clear, self-awareness is too strong, do not consider the situation of the enterprise, the pursuit of savings, resulting in inadequate accounting personnel.To the accounting personnel's professional is not paid attention to, with the person only close, causes the accounting personnel to guard the threshold to reduce, highly educated highly skilled personnel vacancy.Then a man wears several hats, unclear division of labor, work overload, post can not be competent, low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adverse consequences.(two)lack of legal concept, lack of moral values, professional ethics to be improved Accounting department on a daily basis are and money dealing, some accounting personnel at work, it is difficult to resist the interests of the temptation, for their own gain using duty embezzlement and fraud.Also some business leaders to performance or assessment indicators, forcing accounting personnel changes to data falsification of information, human cases of accounting fraud, accounting personnel this can not adhere to the correct position, blindly follow or succumb to the pressure.Investigate its reason, mainly due to the leadership is not enough self-discipline, lack of self binding in the face of interests, the staff did not play a good role model.Lack of legal concept of accounting personnel, lack of moral consciousness, professional judgment standard, lack of sufficient cause and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can not clearly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and particularity of the accounting work.Once that happens, it is easy to make bad things, damage to the interests of companies and countries.(three)the management interference is too much, the enterprise system is old and no chapter to follow No matter what kind of work, all need to rely on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system support.The macroscopic aspect.In our country, the accounting law and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business enterprises" to guide the work of the accounting;microscopic environment, need to develop detailed internal working system, no matter in content and format, or the use of scope, applicable at this stage of the business, can satisfy with the production department application interface, provide details of refer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andards for the specific.But a lot of the time, because the management of accounting work enough attention, too much artificial interference, always used to take one-man, leadership of old-fashioned, lead to the regulations,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the useless.The established rules, and is often the same for many years, old lag, simply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the changes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resulting in accounting personnel in the work unsystematic business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legal standardization of to accounting talents team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from the source caused obstacles.(four)follow-up education can not keep up, professional skills shallow narrow single Accounting work in different stages, the contents of the work have a corresponding change, the scope will continue to extend.But enterprises tend to ignore the follow-up education, accounting personnel in addition to participate in the necessary accounting continuing education examination, there is no business training opportunities.Executives believe not necessary, employees will have the status quo of laches idea, perfunctory finished work, does not take the initiative to improve knowledge, studying business.Accounting personnel for a long time in a single business, business level will be aging, easy to cause the limitations of skills;no chance to accept new things, poor knowledge of stagnant, work prone to mistakes, overall level professional accounting personnel will be affected.Once the rotation or the reform of enterprise system, accounting personnel requires a long transition time, very difficult in the short term qualified for new jobs, to deal with the new change;also difficult at a key moment in the enterprise play the mainstay role.Two,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accounting personnel in the enterprise a few countermeasures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personnel,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of accounting personnel First, strict appointment system, optimize staffing.Enterprise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scale of operations, the economic situation is equipped with adequate accounting personnel, holding a certified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a clear division of responsibilities, in the ability to pay attention.
第三篇:中国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
中国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从十一届三种全会以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就像所有国家一样,我国的高速发展也伴随着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共同制约着发展。
一、人口问题
中国人口问题,首先是人口数量太大,庞大的基数导致了人口增长过快。其次,中国人口问题的主要方面,已经从人口数量问题转变为人口质量问题。
网络上有评论说,中国面临十大人口问题:
1、中国陷入“超低生育率”陷阱;
2、“空巢”现象冲击传统家庭模式;
3、中国社会老化的包袱越来越沉重;
4、中国很多地方进入严重少子化时代;
5、“男女比例失调”埋下隐患;
6、人口素质和劳动生产率亟待提高;
7、流动人口面临市民待遇和人口融合问题;
8、“户籍捆绑福利”导致社会不公;
9、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受歧视;
10、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和社保体系滞后。
很明显,这些现存人口问题将极大地影响我国发展,许多专家学者也提出了专项的解决办法。主要包括:
1、调整计生政策;
2、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等养老方式;
3、通过改善民生、提高分配率的方法提升人民的生育意愿和养育能力;
4、在城市中实施一元化人口管理;
5、加强流动人口管理;
6、禁止性别歧视,在性别上构建利益导向等等。
也有学者提出系统的解决办法,要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至少要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观念要突破,改变人口问题只是数量问题的固有思维,树立人口均衡发展的理念。二是法律法规要有突破,以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为取向,适时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三是人口管理行政体制要突破,创新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制度框架,形成目标统一、导向一致、信息共享的人口调控体系。四是工作切入点要突破,以家庭发展为着力点,在提高家庭发展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解决人口问题。五是实现人口均衡发展的路径要有突破,要鼓励各地探索实现人口均衡发展的不同模式。
二、环境问题
与所有的工业化国家一样,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与工业化相伴而生的。50年代后,环境污染问题初现端倪,但这时候污染范围局限于城市地区。到了80年代,我国的环境污染呈加剧之势,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环境污染向农村急剧蔓延。时至如今,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一样,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难题。
中国环境面临十大问题,包括大气污染问题、水环境污染问题、垃圾处理问题、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水土流失问题、旱灾和水灾问题、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WTO与环境问题、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林业局原局长、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贾治邦在2013年3月7日曾表示,将抓好四方面工作来解决关于水、雾霾、土壤等环境污染问题:第一、要抓好工业战线上的直接减排;第二、要抓好生态建设的间接减排;第三、完善制度,健全法规;第四、要通过宣传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在环境保护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例如美国联邦政府主要通过执行环境法规,制定国家层次的宏观战略,支持研究与开发活动,为工业界提供财政支持,为企业提供培训和信息服务等来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瑞典环保产业政策包括:完善法律和政策、多渠道支持环保研究、政府部门采购和投资、积极参与环保领域的国际竞争。而日本在环境教
育和公众参与方面做的十分出色。日本基本上已经形成了针对中长期目标的专业和非专业性正规教育,针对政府官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的专门教育,以及针对一般市民的社会性教育等环境教育体系,与此相应的是公众参与也呈现出多样化和深化的特点,大致表现为预案参与、过程参与、末端参与和行为参与。
有学者总结了各国环保产业政策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环境意识的提高是环保产业发展的基础动力。
二、环境法规是环保产业发展的强制动力。
三、政府的方针政策是环保产业发展的引力与支撑力。
四、政府应加大环保技术投入,推动环保产业技术创新。
五、开辟多元化社会融资渠道,促使环保产业发展。
三、腐败问题
从中国的历史看,腐败不是近代所特有的现象,考察中国的历史,任何一个朝代的开始,吏治都是比较清明的,但到了中后期,腐败之风变席卷朝庭。从建国到现在,腐败没有遏制,反而加剧,腐败已经成了当前中国最大的危险。
当前中国出现了个体腐败和群体腐败并存的现象,群体腐败呈上升的趋势;腐败犯罪更具隐蔽性和欺骗性,同时,一些领域的腐败行为公开化和制度化;腐败同时向高层发展和向社会蔓延;涉及层面不断扩大;腐败的社会认同度提高;腐败文化开始形成。
其主要原因有:体制转型期出现的体制缝隙和漏洞使贪污腐败者有机可乘;对腐败的惩罚力度不够;部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削弱。腐败损害了经济发展,危害着社会秩序,影响了政治稳定。应当从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加强对腐败的惩治力度等方面进行控制和治理。
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党严肃查处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严重违纪问题的坚强决心和鲜明态度,向全党全社会表明,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收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我们也看到微博等现代媒体在社会生活中起到的巨大作用,腐败问题需要政府和群众合力解决。
四、文化问题
中国的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和现代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哲学文化呈现百家争鸣之势,自从孔丘创立儒学以来,中国文化开始定位,后经董仲舒整理改制,儒学兼容诸学,开始独家显荣。魏晋时期佛教逐渐产生巨大影响,这是第一次外来文化的冲击。16世纪中期的明朝,耶稣会成立,带来了迥异的西方文化,西方的自然科学和新的伦理纲常对宋明理学以有力的挑战。第三大冲击是伴随着异族侵略和民族压迫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是第四次文化冲击。第五次文化冲击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为标志。
如今,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面临新的挑战:
一、思想观念备受冲击;
二、文化认同产生困境;
三、传统文化后继乏人。应对措施:
一、突出民族特色,强化核心地位;
二、吸收外来文化,做到兼容并蓄;
三、积极创新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四、进行传统教育,提高传统素质;
五、输出传统文化,共建和谐世界。
虽然我国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但应该看到各国在发展过程中都有各自的困境,我们不应丧失信心,而要发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精神,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紧紧团结在一起,为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第四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相关问题的探讨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相关问题的探讨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09-02-17 14:15:00 ]作者:李文君 樊洁编辑:studa071
4[摘 要] 中共中央要提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本文就社会工作者的内涵以及与社会工作者相关的概念进行探讨,分析了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 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
Abstract: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CP proposed constructing great social worker troop.This article discusses social worker’s connotation and concepts, analyzes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China’s social worker troop’s construction, and proposes solutions to social worker troop’s construction.Key words: social work;social worker;social work troops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这表明了中央对社会工作人才的高度重视,也表明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对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是中央对党管人才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本文就社会工作者的内涵、与社会工作者相关的概念进行探讨,以便澄清有关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认知误区;分析了在建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设的路径。
一、社会工作者的内涵
(一)社会工作者的含义
社会工作者的内涵是什么呢?这是作为社会工作研究人员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美国社会工作协会对其作了这样的界定:“社会工作者是毕业于社会工作学院,运用他们的知识和技巧为案主(一般包括个人、家庭、团体、社区、组织和社会)提供社会服务人员。社会工作者帮助人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获得所需求的资源,促进个体与人们及其环境的互动,促使组织负起对人们的责任,影响社会政策。”[1]
《人事部、民政部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中指出:“本规定适用于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卫生服务、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美国的定义指出了社会工作者必须接受专业的社会工作学校教育,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巧,同时是从事社会工作职业的人员;我国人事部、民政部则指出了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范围和服务性质。
(二)与社会工作者相关概念的讨论
为了更好地理解社会工作者的内涵,需要区分以下概念:
1.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
志愿者在我国简称“义工”,指的是那些自愿提供各种资源进行社会公益事业,但是不求社会回报的人。只要是对他人能够提供帮助,能够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的事务,志愿者都可以提供,所以说,志愿者的服务范围非常广泛。
志愿者与社会工作者的区别在于,只要是具有社会公益心的人都可以做志愿者,但是社会工作者并不是人人都可以从事。而且社会工作者对专业的要求比较高,并且必须受到职业伦理的约束。
2.社会工作者与非专业社会工作者
这里的社会工作者是指专业的社会工作者,而非专业社会工作者指的是在我国从事民政系统工作的人员,以及在共青团和各种社会团体工作的人员。我们知道,由于我国“大政府、小社会”的体制因素,致使我国大量的应该由社会组织完成的事务全部由政府包揽,这样导致我国社会组织的不发达,社会工作者的活动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但是,社会工作者与非专业的社会工作者相同之处在于工作的助人性质和服务对象是相同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工作的方法。社会工作者运用个案、小组和社区工作的专业方法为案主服务,而非专业社会工作者主要利用社会行政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没有受过专业的社会工作系统训练。
3.社会工作者与心理咨询师、思想政治工作者
很多人很难区分这三者的区别。它们的相同之处在于关注对象的心理反应和思想变化,注重情绪疏导和思想意识的教育。社会工作者与心理咨询师的区别在于社会工作更加注重工作员秉持的价值理念、而且挖掘社会资源,把案主视为“人在情境中”,心理咨询只限于心理咨询室的交谈和只重视心理反应。
社会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同之处在于社会工作是助人、服务的理念,与案主是平等的关系,而思想政治工作是教育和改造的理念,是高于对方的。
二、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将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内容,这给社会工作事业吹来一股强劲的东风。社会工作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同仁们无不欢欣鼓舞,都说“社会工作的春天到来了”。可在欢欣鼓舞之余,反思现状,确实有许多问题需要注意。
(一)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向荣先生指出,社会工作教育与实践严重脱节。他举了社会工作实务这门课说明了这种情况:“在目前我国内地的大学教育中,学生学习的课本内容,几乎都是将港台、英美的模式照搬过来。实际上,究竟如何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如何对应我国内地当前实际的社会问题的需求,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所以,当从事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政府部门要社会工作学界拿出行之有效的方案时,我们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至少对于从事近10年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的笔者来说,颇有这样的危机感。”[2]
他认为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高校所运行的考核评定制度对行为社会科学的制约和从事实际工作的部门缺乏对理论知识的重视。现行高校以教师的教学与研究论文为考核标准,并且以文章数量为基本考核指标,这无疑对社会工作这样的行为社会科学来说是一种制
约;他指出,在实际工作部门,知识与理论表面上是备受尊重的。但在实际合作中,研究工作往往被边缘化。参与开展实践性探索工作,是需要实际工作部门与科研教育人员密切合作的。
(二)专业化与职业化发展程度低
虽然经过了20余年的发展,但是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化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成熟的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体系。民政部人事教育司科技处的一位研究人员指出:社会工作是一种既有一定普遍性、共同性,又有较强的特殊性、本土性的实践活动。现代西方社会工作知识理论非常丰富,但这些知识理论只概括了西方国家社会工作的经验,并没有反映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中国实际。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社会工作知识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到目前为止,还主要是学习、消化西方社会工作知识理论,而对不适合我国实际的专业价值、知识和技巧缺乏深入分析,对我国长期存在的半行政、半专业社会工作经验和技巧没有认真进行总结,使之理论化、系统化。同时,社会工作教育师资队伍总体水平不高,人才培养层次较低、教学规范化程度不高也影响了专业理论的形成。
职业化程度低主要是指虽然在2006年7月20日,人事部、民政部联合发布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从适用范围、职业性质、职业水平级别、考试组织实施等方面,对我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考务工作作了规定。但是,在我国,到目前还没有广泛开发社会工作岗位,没有制定出社会工作的从业标准和职业规范,与律师、会计师等相比,其专业化水平不高,职业威望也很低,导致社会工作专业对学生吸引力不强。一些院校虽然设置了社会工作专业,而毕业的学生因为没有对口的就业岗位,导致社会工作专业实际培养目标的模糊性。大量实际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也得不到正式的职业门类的承认。社会工作职业定位和岗位问题不解决,将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最大瓶颈。
(三)需求大、素质低与体制性障碍的矛盾[3]
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在全国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民政工作从大的方面来说都属于社会工作的范畴。就以民政系统为例,李立国副部长指出:“截止2005年底,民政系统实际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大约有45.3万。而目前,我国有城市低保对象2 200多万,农村绝对贫困和低收入人口6 500多万,残疾人口8 200多万,重点优抚对象460多万,孤儿57.3万,还有老年人口1.43亿,常年受灾人口1个多亿。仅就工作量而言,平均1个工作人员要为1 000名重点民政对象提供服务,这与社会工作比较成熟的国家和地区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4]
李立国副部长还指出:“目前,尽管民政系统培养或引进了部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但现有从业人员总体上学历、水平较低,而且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工作手段和方法比较落后,难以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系统化服务,缺乏行业自律和评估,无法有效应对和解决新的、复杂的社会问题。”[4]
虽然社会对社会工作者的需求量很大,但是现有的体制使得社会工作者很难获得职业认同。近几年,我国社会工作高等教育规模迅速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行政、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各类社会组织不够发达、各级财政投入不足等,使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遇到很大困难,大多数毕业生改从他业,一些进入社区或福利机构工作的毕业生,也因待遇偏低、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而不能安心工作。因此,不仅要改进教育培养方式,还要深化各方面体制的改革,制定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才能为社会工作人才提供更加宽广的就业渠道和施展才能的空间,才能顺利推进全社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5]。
三、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加强实践与研究的良性互动
向荣先生认为应该不论是在学术界还是社会工作实践中,组建一支合作伙伴队伍,为社会工作提供一个较好的研究平台。通过实践的过程,特别是从各个部门中发掘一些有信心、敢于创新的实际工作人员与从事研究教学的学者组成一个长期的合作队伍,针对某项问题和工作进行研究。这样,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工作理论体系才有望形成。
(二)加紧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
以人事部、民政部联合发布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为契机,广泛开展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是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根据人事部发布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及其《实施办法》的有关要求,尽快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区建设、残障康复、家庭生活服务等领域的事业单位中进行社会工作岗位开发与设置调研,深入研究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社会福利机构等各类民政服务事业单位以及社区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标准、等级设定要求、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6]。
(三)加强社会工作人才教育
社会工作人才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指今后人才的培养;二是指对现有人才的继续教育。对职业社会工作者的培养,全国人大代表赵效定建议国家在培养职业社会工作者时,借鉴免费培养师范生的做法,以鼓励和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投身职业社会工作[7]。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社科院院长宋林飞教授指出,政府在积极转变职能的同时,要着力发展社工教育,通过优化教材、选派优秀教师,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门人才[8]。
对现有从事社会工作性质的在职人员,建议加强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大力提高现有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素质高、专业理论功底好、实践操作能力强的社会工作师资队伍和从职人员[9]。
[参考文献]
[1] 傅忠道,杨坚康.社会工作者现状、建设及提升[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4:1.[2] 熊跃根.探寻美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路径[N].中国社会报,2007-03-12(8).[3] 刘华丽.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涵义与要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7-48.[4] 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在全国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DB/OL].http:///sw/fugle_show7.asp.[5] 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在全国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DB/OL].http:///sw/fugle_show7.asp.[6] 未来,我们将更真切地感受到社工[N].中国社会报,2007-03-12(1).[7] 陈蒲芳.试论社会工作者的素质教育与对策建议[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2.[8] 像培养“师范生”一样免费培养职业社工[N].中国社会报,2007-03-12(1).[9] 向 荣.社会更需要行动者[DB/OL].http:///sw/fugle_show7.asp
第五篇:中国食品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管 制 经 济 学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及解决办法
姓 名 胡 克 学 号 120107100112 学 院 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 班 级 12经济(1)教 师 朱晓燕
2014年12月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及解决办法
摘要:近些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中国的食品安全“四面楚歌”,各种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由此可以看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已迫在眉睫。
关键字:食品安全;管制;法律制度;消费者
一、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food safety)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根据倍诺食品安全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也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所以食品安全很重要。
二、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食品安全问题的存在不止于当今,其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不管是食品开发商利欲熏心,各部门责任边界暧昧不清,还是法律惩罚力度欠缺,质监松懈等问题,都是引发食品问题的表面因素,更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现有食品安全监管的领导体系制度上。以下从多个角度对食品安全问题产生原因做具体分析。
(一)法律体制的羸弱
1.法律体系不健全 由于我国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不完善,作为保障我国食品安全核心的《食品卫生法》,并无法对整个链条的每一环节进行严格而有力地监管,致使许多执法空隙和安全隐患的存在。
首先,现有的一些食品其安全的标准水平规定偏低。许多指标不仅没有达到国际标准,甚至远远低于国际指标,而更多重要的标准至今还尚未制定出来,形成食品安全隐患的巨大漏洞,这都为那些不法厂商、企业提供了可乘之机,违法生产超低标准、不合标准的食品的行为愈演愈烈。
其次,对违法者处罚相对过轻。根据我国现有《食品卫生法》的相关规定,食品安全违法者均做罚款处理,违法企业也仅是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没收违法所得”,或者处以额度不高的罚款,只有“情节严重”才会被“吊销卫生许可证”。但相对于某些暴利型产品,罚款显得微不足道,处罚行为显得杯水车薪,违法者不怕被罚,食品安全问题只增不减。
2.执法部门的失责
执法部门的不作为。执法部门针对食品违法者的执法行为不到位,不能尽其所责是执法部门最大的不作为。在食品法已经存在缺陷的条件下,执法人员不能严禁恪守法律条款对食品违法问题做严厉的打击,甚至为避免麻烦和安全对违禁食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对于消费者的投诉,更是存在处理速度慢,推诿扯皮等突出现象,严重损害到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生产环节问题
1.食品生产集中化程度低
食品生产集中化程度低,就造成了标准的难以实施,产品质量的信息难以汇总。不利于企业增强良性竞争意识,提高食品质量。而作为食品来源的农鱼牧业,其质量状况受到农药、环境、污染等多方面的影响。无法从食品源头进行监控,必然导致食品不符合安全卫生要求。
2.生产利益驱使
生产者缺乏社会责任感。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均追求利润最大化,质检过严必然提高成本,使利润缩减。相对而言大企业控制较严,但是三鹿“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让我们看到了大企业的严格质量控制形同虚设。更有利益的驱使下的食品生产者,置消费者生命安全与不顾,生产违法违规的食品以牟取暴利。
(三)管理缺陷
中国的食品监管一直采取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方法,整个体制错综复杂,各部门要么职责分工不清,分段执法、各依一法,重复执法,要么无人监管、相互推诿。这就给某些食品行业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提供了违法渠道。而有些政府为了经济指标的提升,放松对监管部门的监管,从而导致质管部门和监管部门没有把握好质量关。
(四)消费者的盲动
消费者缺乏食品安全意识,也是食物安全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多数消费者由于低收入,消费能力不足的基础上缺乏相应的常识,往往忽略食品的质量问题。更有消费者抱着侥幸心理购买无质量保障食品,认为这种食品使用并无大碍。在消费者这种心理的支持下,无疑为问题食品的销售打开了门路。其次,消费者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对食品安全引发的消费者权益损害,消费者却面临着索赔困境。原因在于①食品质量责任不易认定;②消费生产信息不对称,费者举证存在困难③食品安全鉴定费用高,消费者自认倒霉心态严重。这些都是造成权益受损后索赔难的重要原因。
三、食品安全管制
(一)政府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加强对食品质量的安全监管
加强对食品的准入市场管制,提高食品的准入市场门槛,严防“三无”食品流入市场;有效规范食品生产者的生产、经营行为,坚决取缔无证生产、无证加工食品的行为;整合食品安全监督、检测资源,更新检测装备,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监测,对食品从生产、加工、管理、贮运、包装到销售的全过程都要进行严格的监控;全面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劣食品和不合格食品的违法犯罪活动;规范食品采购渠道,从源头上控制不安全、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集成食品安全管理主体,变多头管理为责任主体明确的单一垂直管理体系。加强源头控制,治理环境污染,推广可持续农业技术,减少农牧业中化学制药的使用,保障消费者获得安全的食物供应。
(二)完善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首先,应当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系统。对此,我国可以借鉴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进一步细化和规范食品安全生产领域内的法律制度,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食品安全方面的具体标准。同时,要提高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使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接轨。其次,要加强法律法规对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惩罚力度。通过借鉴国外的巨额赔偿制度,对生产和销售质量不合格、不安全食品的厂商处以高额罚款,情节严重的还应当加重追究其刑事责任,以达到足以震慑其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作用。
(三)向广大消费者宣传、普及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
促使消费者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提高辨别问题食品的能力,自觉抵制“问题食品”,把食用不合格食品杜绝于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之外。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工具,定期组织健康饮食宣传活动,有计划地报道食品安全知识,并且要及时曝光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一些不法厂商及其商品,披露最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以保障消费者的消费知情权。
(四)新闻媒体要严守职业道德,避免跟风乱报道
强化企业责任。作为一个食品企业,生产安全的食品,不仅是它长期生存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也是其应该具备的社会责任和基本道德。因此,必须严格按照食品标准生产和加工食品。要建立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全程质量监控,不能仅仅把重点关注在最终产品的监测上,而是要对原辅材料的供应、食品加工、流通等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析、控制,建立质量信息的可追溯机制。完善食品安全快速反应机制,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处理,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要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实现规模种植或规模养殖,控制原料质量。
四、总结
接连不断的食品安全问题,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带来了损害,引发了消费者对不良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谴责,对政府监管部门的不满,使食品安全的问题成了社会舆论的焦点。分析问题产生的本质原因并就根本入手研究解决办法是食品安全问题解决的最佳,也是唯一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华新闻网.关注中国食品安全问题 [EB/OL].http://news.china.com/focus /shipinanquan/.
[2]百度百科.食品安全 [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xYj0DYKyB allYyf7UuqxpMAUDkqk7X9sC0IMt0rvoS_LIoL3C7oJuTC2VYqYR81SslGwWpiPPTTHOLhr8w0Ydy9OUjmn2eF1v6RQWhMpUKW .
[3]周凯 .“问题馒头”拷问超市食品安全监管【J】.中国青年报,2011. [4]中国政策论坛.六部委直面食品安全问题 呼吁做食品要有良心【M】.学术期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