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城镇广场设计探析
小城镇广场设计探析 摘要:广场是城市的客厅,是城市公众 社会 活动的中心,是城市聚散活动的产物。本文以高桥休闲广场为例,阐述了高桥休闲广场设计构思,并对广场的设计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休闲广场; 设计手法; 以人为本
Abstract:Square is the urban living room and the c
of urban social public activities.It's a product of urban meet activity.This article take the GaoQiao square as example , expounding the design method of it and discussing its design and construction.Key words:lying fallow square; design technique; humanity
1概况
高桥休闲广场位于上海市高桥镇和龙路、大同路路口,南临高桥港,是高桥港轴线景观的一个重要节点,成为该地区标志性景观。
广场设计强调南北轴线,轴线北端为半地下室舞台,南端为大同路,并延伸到高桥港,与高桥港景观区连为一体,使高桥港沿河景观整体的空间构架更为完整。(如图1)
广场周围的建筑形式 影响 着广场的风格面貌。广场的北立面为欧式风格,其雄伟挺拔的欧式古典造型建筑成为本地区的地标性景观。广场东、南面为城市干道,空间开阔。广场设计既要以建筑语言建立对话关系,又要与空间环境相互融合,真正发挥广场对美化城市景观,改善城市面貌的作用。(如图2)
2总体设计
高桥休闲广场在保证整体环境秩序的前提下,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营造人性的尺度,通过分层控制整体秩序和空间尺度。第一层次重点推敲南北轴线与广场各节点的空间尺度;第二层次通过柱廊、草坪、旱喷的布置,使广场兼顾大型活动和日常使用不同尺度的要求。第三层次主要结合台阶、灯具等的布置进行详细的深度设计,以保证亲切宜人的尺度充分体现了对人性的关怀。3具体设计
3.1竖向设计
高桥休闲广场的中心舞台高出场地1.8m(如图3),随着广场规模的扩大和空间的提升,使高桥休闲广场与高桥港沿河景观区的视觉联系成为必然,下沉的半地下室舞台,缓坡草坪,抬升的标高和多样的景观,把广场的南北轴线与高桥港景观区连为一体。
3.2铺装及小品设计
高桥休闲广场铺装及小品设计,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营造人性的尺度,使其使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广场设计了足够的铺装硬地供人活动,同时也应保证一定比例的绿化用地,为人们遮挡夏天烈日,丰富景观层次和色彩。广场中设计有坐凳、公厕、电话亭等服务设施,和小品、喷泉、花池等景观设施,排列有序的花坛、灯柱、花架、廊柱,使广场充满了文化内涵和 艺术 感染力。只有做到设计新颖、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功能齐全,才能充分满足广大市民大到高雅艺术欣赏、小到健身娱乐休闲的不同需要。
3.3绿化设计
广场绿化设计以整体优先,结合广场的功能安排,设计多样的绿色空间。在广场西南以 自然 形态为主,大面积草坪以规则几何形态为主,草坪上用瓜子黄杨,龙柏球等低矮灌木造型,做成绿色地毯,图案取材于欧式几何样式,从高处俯视格外醒目,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图4)。
3.4灯光夜景设计
高桥休闲广场非常注重灯光夜景效果。台阶式瀑布用灯光照射,流光溢彩;模纹花坛草坪,用管状灯勾勒形状,凹凸的立体“地毯”在夜间变成了金色的线描图案;柱廊上装有地角灯,每棵大树都装上泛光灯,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广场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千姿百态,璀璨耀人的风韵。各式泛光灯、射灯、地灯勾划出广场的夜景,整个高桥休闲广场就像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与周围的欧式建筑交相映衬,尽显都市的豪华景象。
4艺术手法的选用
4.1多样统一
高桥休闲广场虽然有舞台,旱喷,柱廊,瀑布等不同标高、不同功能的景观设施和小品,却在形式和布局上是统一的。在植物的选材上都以香樟为基调辅以模纹花带,设计语言统一使用欧式园林风格为主基调,做到多样化的统一。
4.2对称与平衡
高桥休闲广场对称布局的特点相当明显,轴线东西两侧几乎对称,虽然广场没有一条线性的轴线,但整个广场通过对称平衡来突出轴线的形式,中央的旱喷与两侧数个模纹花坛之间形成平衡,平衡中充满了韵律。
4.3韵律与节奏
在高桥休闲广场设计中,交替出现的模纹花带,花坛,灯柱,花架,柱廊体现着一种组合 规律,两侧长廊的处理,打破一条直线、一个高度的呆板,每隔几米形成柱廊与花架交替重复组合,错落有致,在整体布局上运用不同大小面积的绿地花坛,排列组合,形成强烈的韵律和节奏感,给人以深刻印象。如图(5)。
4.4俯视平面效果的塑造
处于高楼林立的城市广场,其俯视平面效果十分重要。高桥休闲广场的设计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笔墨,通过草坪,花坛,道路的组织,通过植物材料的种植搭配、造型以及灯光勾勒,形成了生动而富有艺术感的广场俯视效果。
5设计感悟
作为一个城市广场,形式上可以有多种选择,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改造城市环境(包括城市空间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塑造城市的形象、满足人们多层次的活动需求是必然的也是永恒的。
第二篇:初探小城镇街道空间设计
初探小城镇街道空间设计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进入城市化加速时期,小城镇建设面临空前的发展机遇,其街道建设是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方面。当今“宽街高楼”使许多小城镇“千镇一面”,失去了地域性和场所性。重视小城镇传统街道空间的塑造,可以增加人情味,加强居民的集体记忆,找到认同点,以缓解当前小城镇日益严重的“特色”危机。
关键词: 小城镇;城镇规划;空间设计
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现代城市规划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回顾中国建立半个世纪以来,城市规划事业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道路,但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城市发展迅速,城市规划作用受到了空前的重视。随着城市的社会结构和空间结构日趋复杂,与此同时,我国的小城镇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几千年文化传统、汪洋大海似的小农经济和农业社会结构提出了小城镇建设迫切而艰巨的任务:城市在扩大,小城镇在增长,城乡结合部即将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传统概念中的城镇街区,正面临现代城市结构性变迁的挑战。在新的历史时期,小城镇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发展小城镇,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借鉴国外城市化发展趋势做出的战略选择。古代村镇建设模式
1国内外小城镇发展概况
我国古代大中城市通常用城廓来保护,与古代村镇建设模式有较大的区别,而小城镇是由当地居民自主建设的,其城镇空间结构随着地域特征或地形变化而变化,空间结构更加灵活多变,富有地方特色。服务于小城镇的街道和公共建筑是小城镇的灵魂,且大多数是以商业活动和宗教活动为主要内容。大多数传统的小城镇都是一定地域的经济、文化中心。茶楼、酒肆、商铺云集,还有商业街、寺庙、祠堂成为人们主要的公共活动场所。
而对西方来说,从古希腊到古罗马、再到后来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西方城镇建设从很早开始就强调居民交往的重要性。西方人很注重城镇公共空间建设,把城镇的公共集会场所看作是城镇的“客厅”。不论城镇规模有多小,它往往有一个集会交往中心,旁边矗立一座统领全城的重要公建,这几乎成了西方城镇建设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已深深地扎根于西方社会,构成人们的思维定势,对后来西方国家城镇建设思路有极其深远的影响。相比而言,中国古代城镇的公共空间更加强调线性,以街道为主体,注重小空间的营造,而广场这种类型的公共空间就不如西方古代城镇发达。
2我国小城镇街道现状
目前我国小城镇建设中存在“宽街高楼”的做法,在原有城镇周边,新的街道四处蔓延,沿街是毫无特色的新建筑。老街要么衰落下来成为破败的一角,要么被急功近利的改建一新。许多小城镇中还充斥着“欧式”建筑一条街,虽然满足了一部分猎奇的心理需求,但这种街道风格割裂了与地域的文化联系,对小城镇整体形象的构建危害极大。当然也有不少小城镇(特别是在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重视整体空间形象,注重街道等公共空间的处理,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空间。
3小城镇中传统街道的特征及场所性
3.1街巷高宽比
芦原义信在研究街道空间时认为,街道宽度(D)与两侧建筑物高度(H)的比例D/H,以及街道侧面每幢建筑的平均面宽(W)与街道宽度(D)的比例W/D对人的心理及城市景观都有重要意义。
当D/H=1时,一般可以看清实体的细部,人有一种内聚、安全又不至于压抑的感觉;D/H=2时,可以看清实体的整体;仍能产生一种内聚、向心的空间,而不至于产生排斥、离散的感觉;D/H=3时,可以看清实体的整体和背景,开始产生排斥,空间离散的感觉;如果D/H的比例再继续增大,空旷、迷失或荒漠的感觉就相应增加,从而失去空间围合的封闭感,无法形成良好的景观气氛。现代城市道路就存在这种情况。
当W/D≤1时,建筑物使街道能保持整体节奏感,使街道显得有生气。
D/H和W/D的种种变化,可以形成不同的街道气氛,让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觉。例如,芦原义信认为当D/H~<1时,如果W/D≈0.6,街道就可产生亚洲商业街独特的热烈气氛;而W/D≈1时,则可产生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街道的亲切气氛。
传统街道一般比较窄,且建筑不高,D/H一般都在1:1左右,不超过2,较适合于人的尺度;W/D一般都小于1,赶集的时候会觉得热烈非凡。虽然传统城镇的街道有较强的闭合性,但不是封闭、冷淡的外推实墙面,而是包容性很强的、具有吸引力的檐廊空间,因而显得格外亲切且平易近人。
3.2街道的连续性
街道连续性从以下两个方面表现出来:一是连续的立面及街道空间,二是人群活动的连续性。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写道:“(街道连续性)其特征可能是林荫道成排的树木,人行道特殊的色彩或纹理,也可能是沿街建筑立面统一的古典式样:这种规律还可能有一定的节奏性,比如不断出现的开敞空间,历史建筑或街角的杂货店。”传统街道沿街建筑单体依次排开,类型较单一,使街道沿街立面连续性加强,这比起现代城市风格各异的建筑形式更体现连续性。而传统城镇中的人群活动更增加了街道的连续性。《清明上河图》中反映东京城街道的这种特色,图中画出的店面达60多家,有敞蓬营业的,有临街设摊的,有沿街叫卖的,也有豪华阔气的店肆。商店及摊贩所经营的买卖也繁杂不一,还有担货郎,沿街布列,使人目不暇接。这一情形表明街道的商业活动仿佛是市民天然活动的一部分,沿街兴店,沿街叫卖被视为日常生活的内容。人的行为活动增加了街道的连续性,赋予街道空间不一样的场所性。
3.3街道空间的凹凸间隔
传统街道空间是线形空间,在线形空间上有着错落有致的凹凸间隔,让人感到曲折多变的意味。这些变化是由于地形条件或人力所为,从而打破长向线性空间的单调乏味。凹凸空间也即“阴角”和“阳角”,是指其内侧凹进的空间和外侧凸出的空间。在传统街道空间中,凹凸空间一般尺度不会过大,往往是通过单个建筑的进退关系获得,不会造成空间节奏的中断。在传统城镇中,一般是由于街道上房屋使用性质(如寺庙、祠堂、会馆)或房屋主人的显赫程度,人为或不经意地形成这种凹凸空间间隔。传统街道空间中,路面一般较窄,人们的视线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建筑的细部变化。这些街道两侧建筑的凹进与凸出与建筑的细部一起使空间充满了生活的情境:不像现代城市的大街道尺度巨大且无变化,不能使人们产生在街道中行进的愉悦。历史性街道的凹凸间隔,使街道本身变得生动,增添了趣味。传统街道空间的特征除了以上几点共有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地域特征。当地气候、环境、材料以及经济水平都可以影响街道空间形态及建筑形式。地域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有很密切的关系,如江南的水巷,营造了“南寻贾客舟中市”的繁华井市。因此在塑造小
城镇街道空间时,应有其鲜明的城镇形象,发挥其与自然山水浑然一体的环境优势,创造有特色的小城镇街道空间。结束语
城镇规划的发展经历了从现代到后现代的转变。从以前的传统性设计转变为科学性的设计,更注重延续和保留原历史的风貌,使小城镇的规划更有地域特色和城市气息。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必将能建立一条具有中国小城镇特色的规划设计道路。参考文献:石忆邵.国内外村镇体系研究述要.国际城市规划2007(22)2 王宝刚.国外小城镇建设经验探讨.规划师,2003(11)[美]莱斯特·r·布朗,《b模式2.0:拯救地球 延续文明》,林自新、暴永宁等译,东方出版社2005年5月第2版,第12页。
4朱启臻,叶齐茂:《小城镇建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8.5 李文学.建设和谐的新农村[J].农村合作通讯,2006(11).
第三篇:广场设计说明书
安阳市人民广场设计说明
一、基本概况:
该地块位于安阳市规划的新城市中心,北邻规划行政中心大楼,南至城市主干道,东面紧邻城市次干道与新建住宅区相隔,西面紧靠城市主干道,与规划的商业广场相望,南边为城市规划展览、艺术中心等大型公共建筑。规划用地呈矩形,东西长约320米,南北长约178米,总用地面积为56960平方米。广场将与北面的行政中心和南边的展览艺术中心共同形成一条变化丰富的城市景观中轴线。
二、设计依据:
广场设计要求,具体如下:
1.该广场建成后将成为新城区一个集市政集会、文化观演、休闲游憩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及标志性的城市中心广场。
2.要求广场设计功能布局合理,满足集会、观演、市民休闲等多重功能,注重空间的围合感、归属感;环境优美宜人,景观丰富;人文气息浓厚,能够充分展现城市的历史文脉、地域特征和人文精神。
3.充分考虑广场与周边环境的结合,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塑造鲜明的城市空间形象。4.注重交通流线设计,考虑广场出入口位置的选择,注意广场内外交通的衔接,静态交通、人行与车行路线的规划;无障碍残疾人坡道的设计。5.考虑景观节点、景观轴线的设计与城市形象的关系。
6.注重广场竖向设计,丰富空间层次,景观元素的综合应用。
三、设计主导思想:
1.充分发挥绿地效益,满足不同要求创造一个幽雅的环境,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现代的生态环保型的设计思想。
2.植物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要以常绿树种作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进行搭配。尽量避免裸露地面,广泛进行垂直绿化以及各种灌木和草本类花卉加以点缀,使广场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
3.广场之中道路力求通顺、流畅、方便、实用。并适当安置园林小品,小品设计力求在造型、颜色、做法上有新意。使之与建筑相适应。周围的绿地不仅可以对小品起到延伸和衬托,又独立成景,使全区的绿地形成以集中广场为中心的绿地体系。
四、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创造舒适宜人的可人环境,体现人为生态。
“人”是文化休闲广场的使用者。因此首先考虑使用者的的要求、做好总体布局,提高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功能要求。
2.“以绿为主”,最大限度提高绿视率,体现自然生态。设计中主要以植物造景为主,绿地中配置高大乔木,茂密的灌木,营造出令人心旷神怡的环境。
3.“因地制宜”是植物造景的根本。
在文化休闲广场的景观设计中,“因地制宜”应是“适地适树”、“适景适树”最重要的立地条件。选择适生树种和本地特色树种,要做到宜花则花,宜草则草,充分反映出地方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最经济、最节约,也能使植物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篇:小城镇
怀远县村镇建设与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怀远县建设局
一、村镇建设与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小城镇大战略”的重大决策,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加快建设,使我县小城镇建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一九九九年我县常坟、包集、被列入安徽省195个中心镇之列,二零零四年建设部会同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科技部联合确定了常坟镇为国家重点中心镇,2009年马城镇被确定为省扩权强镇。
1、基本情况
怀远县地处淮北平原南端,面积2396平方公里,辖10镇、9乡、。人口132万,全县集镇建成区面积20.77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18.64万人。9个农村建制镇建成区面积16.74平方公里,人口13.97万人。常坟镇镇域面积135平方公里,人口9.8万人其中建成区面积2.63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2.9人;鲍集镇镇域面积184.6平方公里人口8.3万人,其中建成区面积2.16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2.12万人;马城镇镇域面积157.84平方公里,其中7.68万人,其中镇建成区面积2.17平方公里,人口1.55万人;龙亢镇镇域面积142.41平方公里,人口6.99万人,其中建成区面积1.84平方公里,人口1.20万人。近几年,怀远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着眼将来,转换工作思路,以县城为龙头,以重点镇为突破口,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重点突出、全面 1 牵动”的方针,抓好小城镇建设,走出一条切合怀远实际,具有平原特色的小城镇建设之路,成效显著。
2、科学规划,提高小城镇发展水平
近年来,我们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的小城镇建设。2004年及2006年,我县委托蚌埠市规划设计院对全县18个乡镇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并经县政府批准实施。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力度逐步加大,马城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编制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常坟、鲍集、龙亢、马城四个镇重点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正在准备之中。设计人员根据各中心镇的区位特点、交通条件、经济状况、社会发展以及建设规模等要素,进行了科学论证和预测,对镇区的整体功能、道路、给排水、通讯、供电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分级规划。整个规划体现了“3个突出和3个注重”:既突出了地方特色,又注重城镇特点;既突出整体功能,布局合理,又注重了功能分区与基础设施配套;既突出了居民生活质量,又注重了服务设施和镇区自然生活环境。初步显现了中心镇规划发展体系框架。规划实施中,坚持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按照“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审批一支笔”的原则对建设项目的类别、功能、规模严格把关,区别对待。做到扶持重点,抑制一般,强化管理,节约用地,使小城镇规划、建设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3、突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按照“加强基础、扩大框架、完善设施、提升功能”的总体思路,通过多层次、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加大投入。近年来四个重点小城镇新建和拓宽改造道路达18条。如包集镇镇区道路总面积已达1.5万平方米,道路铺装率 达93%,给排水管道达5公里;常坟镇2004年以来新建道路6条,投入200多万元对镇内的昌盛街、中斜街进行了绿化、亮化、美化,铺设了彩砖人行道10000多平方米,新架设街道路灯400多盏。全县各乡镇除投入基础设施外,对社会公益服务设施建设也十分重视,部分乡镇建设了文化中心、体育中心、有线电视网、休闲娱乐中心、科技服务中心等一系列社会服务设施。随着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加强,小城镇的居住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使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向城镇转移。
4、加强市场建设,推动小城镇快速发展
我县小城镇建设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走“以农兴镇、以商兴镇、以工兴镇”的道路,逐步形成小城镇发展的经济支撑体系。
近年来,我县充分利用地方特色和当地特产,在市场建设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如:常坟镇除大米市场外,还建立了手扶拖拉机交易、林木交易、小商品交易等多个集贸市场,年交易额近2亿多元;鲍集镇利用科技一条街建设花生市场;马城、龙亢两镇多渠道筹资,招商引资,进行联合开发,不仅大大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一产向二、三产业转移的步伐,同时为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推动经济发展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基本实现了办一个市场,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兴一座城镇。
二、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1、小城镇建设缺乏强有力的经济支撑。
工业化所带来的经济发展是城镇形成和发展根本动力,工业化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农民生产力,产生大量剩余劳动力,为城镇的发展提供极大的“推力”,而且会在城镇创造更多的就业机 会,吸引农民进城,为城镇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引力”。目前我县小城镇发展与发达地方相比还十分落后,其原因实际上就是经济发展的落后,也就是乡镇企业、个私经济以及农村工业发展的落后,其表现为:一是改革开放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但由于城乡壁垒的存在,形成“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农村工业化模式,使工业化在促进城镇发展方向的“吸力”不能充分发挥。二是产业层次低,技术含量少,产品质量次,规模小,综合成本高,管理方式落后,布局分散,产业雷同,因此,无法带动和促进小城镇的快速发展。
2、小城镇规划滞后,建设特色不突出。
镇区详细规划。按照《城乡规划法》要求:“在城市、建制镇规划区内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在土地使用权出让前,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规划条件,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在进行土地拍卖前。所有建制镇规划区都必须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而目前我县建制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小城镇建设应该有其先明的特色,必须和城镇的环境、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现在常常出现城镇建设是一片小广场,一处小市场,一个小水厂,几条水泥路。建筑方面也缺乏特色,道路两旁是城墙般的整齐楼房,楼房底下清一色的铝合金卷闸门,墙面是单一的面砖,无法体现传统文化、地方特色。
3、小城镇规划建设缺乏连续性。
一任领导一个做法,一任领导一套规划,使城镇建设的政策措施和规划本身的延续性和连续性无法予以保证,其后果必然造 成建设资金的浪费。只讲形象工程,不讲实际效益,对小城镇建设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
4、小城镇建设缺乏管理机构和人员。
近年来,我县建设部门全力以赴,为小城镇建设的规划、设计、质检等做了大量工作。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乡镇从事城镇规划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制约了城镇规划建设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另外,由于目前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人员属于自收自支事业编制,工资得不到保障,影响了这部分人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了小城镇管理工作无法进行。
5、经济基础薄弱。
我县建制镇中大都缺乏产业支撑,没有培育发展小城镇的经济基础。作为农业大县,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不多,能够形成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消化的基地更少。加上受农村与城镇土地价差大、搬迁成本高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等因素的影响,乡镇企业很难向镇区集中,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和聚集效应。
6、基础设施匮乏。
基础设施的匮乏主要是因为投入建设资金的匮乏。据专家分析,新增一个城镇人口大约需要5万元的城镇投资,其中基础设施投入占到35%左右。据此推算,近几年我县千方百计筹措城建资金,尽管小城镇基础设施投入连年快速增长,但实际4个重点镇投入每年也不过在200万元左右,投入与需求相差甚远。
四、小城镇建设发展思路
根据我县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我们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规划为龙头,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城镇居民生活质量为目的,坚持小城镇建设、乡镇企 业和农业产业化三个战略一起抓,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努力把重点镇建成在农村改革与发展中走在前列,能辐射带动一定区域经济发展的规模适中、交通方便、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各具特色的小城镇。
1、各级领导干部应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在小城镇建设中的职责和具体分工。搞小城镇建设,建制镇人民政府是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者和组织者,这一主体资格的认证必须明确,在具体工作中,建制镇政府应成立领导机构,明确分工任务、目标。
2、广开渠道,多方筹资,形成多元化的小城镇建设投融资机制。将小城镇出让、出租土地权所获得的收入,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3、高起点、高规格、高水平编制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建设规划。一是小城镇建设规划编制必须具有超前性。我们应本着“小城镇大战略”要求,立足当前,放眼长远,要有50年不落后的超前思想。二是规划必须具有科学性,符合现代化、社会化、城市化的发展方向。在规划中,要准确把握县情和镇情,界定好各个小城镇的发展性质,规模和方向,做到大城镇精品化,小城镇特色化,村庄传统化。坚持“布局合理、设施配套、交通便利、管理科学、环境优美”的总体标准和“规划到位、分期建设、量力而行、加快发展”的要求,从实际出发,进行重点规划。四是规划必须具有权威性。规划经人大通过,县政府批准后,要保持其权威性、稳定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和违犯。坚决克服城镇修修补补,城镇建设拆了建,建了又拆的短期和盲目行为,避免城镇建设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损失和浪费。五要在小城镇建设的管理方式上创新机制,大胆突破,完善小城镇建设的优惠配套政策。建设小城 镇、乡镇党委、政府应把村镇建设放在日常工作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周密安排,狠抓落实。
三、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有关建议
(一)健全管理机构,落实管理人员。没有一套健全的机构和一支稳定的队伍,再好的政策和规划均落为空谈。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要求,一是要健全行政管理机构。把村镇规划管理人员正常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二是要设立规划监管机构。县政府成立县级城乡规划督查机构,由退休和在岗的相关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对小城镇规划执行情况进行督查。
(二)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发挥统筹作用。《城乡规划法》要求城乡发展必须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为此乡镇政府应将规划编制计划纳入目标任务考核。小城镇镇区要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指导小城镇镇各项开发建设。
(三)严格按规划实施,提升村镇建设品位。县政府要结合地方实际,出台用以指导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或指导性文件,加强规划对村镇建设的引导。如规定乡镇镇区范围内要停止办理零星用地、零星建设审批,严禁骑路建设,推行组团式块状发展,引导居民逐步向居住小区集中。鼓励在镇区建设多层单元式住宅,提高土地利用率。对集镇、村庄建设用地要进行充分整合利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征地、统一拆迁、合理布局、综合开发、分步实施、配套建设的集中统一建设方式。鼓励乡镇之间的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财力的浪费。
(四)出台小城镇规划建设相关政策和经费扶持措施。一是允许重点镇收取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费,中心镇按20元/平方米收取,其他建制镇按15元/平方米标准收取,全额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另外从村镇收取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原则上全部返还用于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中心镇全额返还;在村镇进行房地产综合开发的企业缴纳的营业税50% 返还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中心镇按70%返还;房地产开发税后利润全额用于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二是要给予乡镇一定的用地指标,保障村镇规划的顺利实施。三是继续实施重镇带动战略,优先扶持中心镇发展。县级政府应专门出台鼓励中心镇发展的优惠政策和奖惩措施。四是县财政每年投入一定资金用于试点镇、村地形图测绘、规划设计、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以奖代补,以及乡镇规划管理技术人员的工资补助。五是要充分发挥信贷、房地产、民间资本投入对小城镇的带动作用。六是鼓励城市(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周边农村延伸,如公路、供水、公交等等。
(五)突出重点,重奖推动,示范引导。对集镇建立重点乡镇,有重点乡镇拟报建设项目和建设内容,县政府先期拨付一定启动资金,各乡镇根据建设计划实施建设,县建设部门定期组织项目建设技术指导,县政府年终进行目标考核,达标乡镇实施重奖,考核实施末位淘汰制。通过重奖以期达到中心乡镇示范效果。对村庄建设,也可采取类似的方法,但重点要突出沿国、省道沿线和重要河道流域沿线、重要交通干线沿线以及风景区内的村庄建设管理和综合整治力度,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在全县建成一批布点科学、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试点镇、村。
(六)加大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一是建立全方位村镇建设人才培训机制,培训对象包括对县、乡镇、村各级村镇建设管理人员全面培训,培训内容涵盖:以《城乡规划法》为核心的基本法,以《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为代表的配套法规、规章,以及城市规划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等整个城市规划法规体系。通过有计划分步骤开展各级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知识培训,增强各级管理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提高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为我县的城乡规划建设培养优质的技术力量和人才。二是县建设部门加强对村镇建设的技术指导,出台加强村镇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出版《农民住宅建设图集》和相关技术导则等。
(七)深入推进文明乡镇创建活动,提高村镇管理水平。重点是建立两支队伍(环卫、城管),突出抓好村镇环境卫生和交通、经营秩序管理。
二00八年四月
第五篇:小城镇
小城镇
小城镇在我国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通用名词, 但我国对小城镇概念的运用很不规范, 因而 在我国对小城镇概念的覆盖范围,无论是理论工作者,还是实际工作者,往往存在着许多不 同的看法.目录[隐藏] 小城镇介绍 1 1 1 1 1 1 1 吉林省吉林市舒兰市小城镇概况 地理位置 自然状况 经济发展 历史渊源 特色矿产 旅游资源
[编辑本段 小城镇介绍 编辑本段]小城镇介绍 编辑本段
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细鳞河川
(1)小城镇=小城市①+建制镇②+集镇③.显然,这一小城镇概念分属城与乡 两个范畴,从发展的观点看,集镇只宜称为“未建制镇”.和建制镇.(2)小城镇=小城市
+建制镇.这一小城镇概念指城镇范畴中规模较小,人口少于20万的小城市(县级市)(3)小城镇=建制镇.这一小城镇概念属于城镇范畴,是建制镇(包(4)小城镇=建制镇+集镇.这一小城镇概 括县城镇)在城镇体系中的同义词.
念属城与乡两个范畴,包括小于城市,从属于县的县城镇,县城以外的建制镇和尚未
设镇建制但相对发达的农村集镇.两种.
小城镇,顾名思义即为较小的城镇.它介于
城乡之间,地位特殊.归纳起来,不同的学科对小城镇概念的理解可以有狭义和广义
四合村农民与洋媳妇
我国狭义上的小城镇是指除设市以外的建制镇, 包括县城.这一概念, 较符合 《中 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法定含义.建制镇是农村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 和生活服务的中心.1984年国务院转批的民政部《关于调整建制镇标准的报告》中关 于设镇的规定调整如下:(1)凡县级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均应设置镇的建制.(2)总人 口在2万以下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超过20%的,可以建镇;总人口在2万以上 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占全乡人口10%以上的亦可建镇.(3)少数民族地区,人 口稀少的边远地区,山区和小型工矿区,小港口,风景旅游,边境口岸等地,非农业 人口虽不足20%,如确有必要,也可设置镇的建制.
朝鲜族服饰
我国广义上的小城镇,除了狭义概念中所指的县城和建制镇外,还包括了集镇的 概念.这一观点强调了小城镇发展的动态性和乡村性,是我国目前小城镇研究领域更 为普遍的观点.根据1993年发布的《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对集镇提出的明 确界定:集镇是指乡,民族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经县级人民政府确认由集市发展而成 的作为农村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非建制镇.因而集镇是农村中工农 结合,城乡结合,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社会和生产活动中心,是今后我国农村城市 化的重点.
[编辑本段 吉林省吉林市舒兰市小城镇 编辑本段]吉林省吉林市舒兰市小城镇 编辑本段
概况
小城镇面积473.88平方
千米.人口2083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285人.镇政府驻 小城社区.辖1个社区,10个村,60个自然屯:小城社区,小城村,马路村,东光村,
保合村,四合村,季长村,长发村,孟屯村,下营村,庆岭村.
硅 石
因驻地小城街得名.清光绪元年(1875年)建屯.此处原是一片大树林子,仅有 几户人家居住.1912年-1931年为舒兰县三区小城子保;日本侵占时期为小城子村;1945年解放后为小城子
地理位置
位于吉林舒兰市东南部.属半山区地带,东经126〃56′至127〃18′,北纬44〃05′至 44〃21′之间,东西长28公里,南北宽27公里,面积47.46平方公里.距离市中心30公 里,东与新安乡毗邻,北与舒郊,开原两乡搭界,西与二道乡接壤,南与上营及蛟河 市的天北乡相处.东西部为半山区,南北是细鳞河川,拉宾线铁路和榆江线省道公路 南北穿越本镇境内.
自然状况
舒兰市小城镇地处舒兰市东南部,位于吉林省舒兰市境内,是舒兰下辖的10个城 镇之一.属半山区地带,位于东经126〃56′至127〃18′,北纬44〃05′至44〃21′之间,东 西长28公里,南北宽27公里,
建勋科学养猪
面积47.46平方公里.距离市中心30公里,东与新安乡毗邻,北与舒郊,开原两乡搭 界,西与二道乡接壤,南与上营及蛟河市的天北乡相处.东西部为半山区,南北是细 鳞河川,拉宾线铁路和榆江线省道公路南北穿越本镇境内.全镇幅圆面积为475平方 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000公顷,其中水田3000公顷,旱田5000公顷.下辖10个村.128社,分布在61个自然屯和一个集镇,其中一个朝族村.全镇共有6953户,22056 口人,其中农业19469口人,非农人口2587口人.全镇气候温暖,全年最高气温为摄 氏31度,最低气温为摄氏零下27-35度,有效积温2600度上下,年平均气温为37度,
最冷是1月份,最热是7月份,无霜期为120-140天,年平均降水量为684.20mML,雨 量多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2.1%,年平均日照为2473.5小时,年日照率 为56%.
经济发展
小城镇努力把粮食生产做优.组织农民积极发展绿稻, 提高水稻的附加值, 从1999 年的500公顷发展到2003年的1900公顷,每斤可多卖3--5分钱.此外种植优质大豆订 单1200公顷,同时还积极发展苏子,白瓜籽,月苋草等小杂粮,所有这些种植业农民 一年人均增收200—500元.
小城镇养牛基地
努力把产业化经营做活.结合山区发展牧业的优势,积极发展养殖业.目前已形成一 批养殖大户和基地村,20头以上养鹿大户5户,最多的达300多头,养牛基地村2个, 50头以上大户33户,全镇养牛2万头;养鹅基地村6个,100只以上的50多户,全镇养 鹅10000多只;养峰大户20户,最多的达80箱;养蛙72户,封沟85条,年放养蛙1亿 多只;食用菌基地村2个,全镇种植150万袋.这些养殖产业使农民人均收入增加200 元.努力把劳务经济作大作强.抽调专人组
组织好劳务输出,并在春种,夏锄, 秋收等环节,帮助外出人员家庭解决技术,生产,生活的困难,解除外出人员后顾之 忧,据不完全统计,全镇从事劳务的农民已达4000人,其中到韩国,俄罗斯经商打工 的有2000多人,仅四合村在俄罗斯经商的就有1000多人,劳务输出收入总额达1200 多万元,全镇人均增收800元以上.
历史渊源
小城镇历史 悠久小 城又称小城子迄 今已有 八百年的历史了 ,早在 公元十二世纪 初, 这里就是女真族完颜希尹家族聚集的所在地.守颜希尹是女真族杰出的历史人物.那时,散居在小城子附近能有一百多户女真居民.公元一一四0年,完颜希尹蒙冤受 诛,昭雪后,埋葬在现今小城镇东北方向十余里的地方.一一八三年左右,希尹嫡孙 完颜守道为其祖父在墓前刻立神道碑,后建碑亭.墓前设有石供桌,墓道两旁还设有 石人,石羊,石虎.墓地四周建有高三尺许,围长三里的土墙,酷似一完整的小城.人们便俗称此地为“小城子”,继而便传扬开来.,有着优厚的旅游资源,国家级重点 文物保护区完彦希尹墓地,新石器时期王磨坊遗址,还有青铜器时期遗址等七处.主 要文物如:深股瓷碗,瓷瓶等,为我镇开发旅游业打下良好基础小城历经沧桑,早已
变为废墟,但是完颜希尹家族墓地尚存,现为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今日称 为小城的是在旧城的附近,现在是人烟稠密,农商兴旺,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小城了.
小城镇有色金属矿藏
特色矿产
金属是具有光泽,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与机械性能,并具有正的温度电阻系 数的物质.金属,是个大家庭,现在世界上有86种金属.通常人们把金属分成两大类, 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除了铁,锰,铬以外,其他的金属,都算是有色金属.小城 镇的有色金属矿开采储量大,而且品位比较高,极具开采价值.2006年,吉林省地质 调查二所对舒兰市开原镇, 小城镇的有色金属储量进行勘探, 取得了第一手资料.2008 年初,吉林省地质调查二所与延边天池工贸有限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联合对舒兰市 的有色金属进行勘探开采以及深加工.2008年4月9日,总投资13亿元的舒兰市小城 镇有色金属矿产勘探开采及深加工项目正式签约,舒兰市矿产资源开发走上了精深加 工之路.为了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舒兰市成立了项目工作组,由一名副市级领导专门 负责此项工作,为项目建设提供全程服务,力促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早日竣工投产.该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从2008年4月10日开始,将对小城镇季长村的有色金属 储量进行勘探详查,2008年12月完成储量评审,开发利用方案制订等前期准备工作.二, 三期工程分别在2009年, 2010年竣工.该工程竣工后将实现年处理矿石350万吨, 年产精加工金属近5000吨.
旅游资
源
小城镇历史悠久,有着优厚的旅游资源,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区完彦希尹墓地, 新石器时期王磨坊遗址 ,还有青铜器时期遗址等七处.主要文物如:深股瓷碗,瓷 瓶等,为小城镇开发旅游业打下良好基础.完颜希尹古墓座落在林深叶茂,风光秀 丽的舒兰小城镇东村.距榆江公路2公里,距镇政府2.5公里,距舒兰市32公里,是国 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区面积2200公顷.古墓分布五个区和完颜希尹宅第区.
完颜希尹家族墓地研究资料
完颜希尹是中国历史上金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女真文字的创造者,他曾任 金国的左丞相,官居一品,女真朝的经略使,都统元帅,左右监军,最后官至尚书, 左丞相兼侍中.由于金兀术串通皇后斐满氏承进馋言,希尹于金天眷三年被金熙宗所 杀,之后被平反昭雪.完颜希尹家族墓地不但埋葬完颜希尹的一家,而且还埋葬着其 父完颜欢都,其弟完颜谋演,其孙完颜守道等一大批金代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完颜 希尹家族几代人为大金国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完颜希尹家族墓地是目前中 国寥寥可数的金代重要遗存之一.它对于研究金国的历史和女真文字都具十分重要的 历史价值.完颜希尹古墓共分五个墓区,总面积为136.360平方米.墓地坐北朝 南,后依山岭,面朝沟川.整个墓地是用花岗岩条石筑砌而成,做工精细,工程宏大.后任当朝左丞相完颜希尹嫡孙完颜守道为其祖父在墓地刻立:“大金故左丞相金源郡 宪王贞完颜公神道碑”.五个墓群中的部分古墓被日本侵占东北时期所盗.加之 完颜希 由于“文革”的严重破坏, 墓地已面目全非, 现存大部分文物珍藏在吉林省历史博物馆.墓区的石人,石羊,石虎,石碑等现已复制一新,供游人拜祭和参观.尹家族墓不仅是一处风光秀丽的旅游景区, 更是研究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址.目前, 国家文物局已经立项,并批准进行规划和开发建设.舒兰市文化局和小城镇政府已设 专人看护墓区,并在通往墓区铺上水泥路面,为全面开发做好准备.早日将闻名中外 的完颜希尹古墓开辟成一处著名的旅游景观已经为时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