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2 18:00: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一篇:浅谈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浅谈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摘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中幼儿教师对一个人的品性的形成又发挥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因而,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当前社会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呈现怎样的状况?发生这种状况的原因何在,又需要怎样解决?本文将着重分析。关键词:幼儿教师 心理健康

近年来,教师的心理健康正在受到普遍的关注和重视。据调查,肩负着基础教育之根本的幼儿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有些问题不仅损害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影响了职业的发展,而且由于幼儿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处于身心发育关键期的幼儿,所以无疑对幼儿的发展也产生着不良的影响。因此了解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引起心理问题产生的因素,积极采取措施,增进和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是出于对教师的关心和爱护,更是保证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师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程师,教师劳动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幼儿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发展。因此,研究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原因,据此采取相应的对策,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和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一、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基本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病态,个体社会生活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指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境发挥到最佳状态。心理健康是一个协调内外统一并使之适应和发展的过程。

(二)对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标准的认识

幼儿教师作为大众群体的一员,其心理健康标准与一般的心理健康标准在结构上具有一致性。当然,在考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标准时,除了要符合大众心理健康标准外,还应考虑幼儿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关于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标准,以下几个基本问题应进一步澄清。一是幼儿教师心理状况能否区分为健康与不健康两种状态。目前,多数关于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都报告了心理不健康的幼儿教师人数比例,这在一定意义上意味着幼儿教师群体按心理健康与否可以区分为两部分,即健康者和不健康者。然而,人的心理是一个结构复杂,处于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动态系统,每个人的心理都会在各个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状态水平。可能某些人在某些方面处于优势状态,而在其他方面心理健康水平较为薄弱。心理状态具有层次性和一定的维度,我们很难用健康或者不健康来说明一个人的心理状况。因此,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是一个相对概念,每个人的状况都位于从不健康到健康这个连续体的某个位置,可能距离健康状态更近一些,也可能距某中心理疾病状态更近一些。处于完全不健康的病态的人只是少数。对于幼儿教师这个群体来说,检测出心理问题的教师,只是心理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出了问题,他们在其他方面不一定不健康,所以对其不能全盘否定;同时,应该意识到没有检测出心理问题的幼儿教师也并不是完全健康的。所以,在看待幼儿教师的心理问题时,应避免把教师断然分成“健康”与“不健康”两个群体。关键是及时发现幼儿教师的心理问题,有效地对其进行疏导和调节。

二是幼儿教师所表现出的心理与行为不适应现象能否都可称之为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幼儿教师作为社会的人,在与环境互动中会表现出适应与不适应。有些不适应可能是情境性的,有些不适应可能是特制性的。例如,在绩效评估时,或是在优质课评比的一段时间内,幼儿教师会表现出焦虑,这种焦虑可能会随时间和情境变化而减弱或消失,这称之为情境性的;若焦虑不因时间和情景改变而边,则称之为特质性的。目前有关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所采用的自评量表,大多为状态量表,即要求教师根据最近一周内的个人生理和心理状

况进行自我评定。可见,量表题目反映的主要是受测者接受测验前某一段区分问题的性质是情境性的还是特质的。因此,在判断幼儿教师心理是否健康时,对哪些现象是幼儿教师暂时的心理状态、哪些现象是稳定的人格特质表现、哪些是正常问题、哪些是异常问题进行区分是必要的。对状态性的问题应及时干预,以免转化为特质性问题。对具有人格特质问题的幼儿教师应做好有效的监控,而不是简单将其归入心理异常的群体。

三是幼儿教师违反职业道德是不是心理健康的表现。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是整个社会广泛认同的也是处于教师职位的社会成员必须达到的标准,是对幼儿教师行为的规范。职业道德具有社会评价意义,是社会,尤其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教师行为的要求和规范。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是指向教师个体的适应与发展的涉及教师认知、情绪、自我等方面。例如,有研究者认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标准是对教师角色的认同:勤于幼教工作,热爱幼儿教育;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能正确地了解自我;具有教育独创性;在幼教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也有研究者认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标准是自量、自尊、自立,能够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积极认同、接纳自己的幼儿教师身份;爱教、敬业、勤奋,能较好地适应幼教工作的职业环境;热情、关心、随和,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师幼关系;积极、乐观、自制、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较好地协调与控制情绪;理智、连贯、公正、行为合理。由此可见,心理健康强调个体对环境的适应与自我调节,有水平高低之分而无“好”与“坏”、“是”与“非”之分。

当然,职业道德与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联系,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都是基于一定的心理基础而形成发展的。心理健康是形成幼儿教师良好职业道德的前提条件,而良好职业道德也是幼儿教师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

二、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及问题

幼儿园工作的复杂性、特殊性,要求教师必须全身心地付出,才能完成保教任务。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对幼儿教师的要求的提高,幼儿教师感到压力越来越大。不知从何时起,我们时常听到来自幼儿教师的抱怨声:“工作真没劲”、“这些孩子太调皮了”、“太吵了”、“家长素质太低”、“园长水平太差,无法调动我们的积极性”等等,“烦死了”“累死了”几乎成了口头语。据了解,这种现象在不同的幼儿园里,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这表明目前我国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有学者对在职幼儿教师进行心理健康评定,发现有20.8%的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欠佳,在人际交往和情绪状况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突出;虚荣心理明显;焦虑水平偏高;性格忧郁孤僻;逆反心理较强,人际交往障碍;心理压力大等等。由此可见,要完成幼儿园的保教双重任务,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提高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已势在必行。

三、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1.社会压力 当今世界经济已然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的提高,特别是我国正进行着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已逐步完善,改变了我国以往的用人方式:从过去的国家分配到现在的竞争上岗,能者优先的竞争体制,不过短短的几年时间。这种体制的快速转变,使得延续了几十年的稳定的生活方式被打破,许多人多感到难以适应,这必然会引起心理问题的产生。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在先前多为中师学历,在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愈来愈高的今天,这种学历显然不足以展现她们的本身素质,加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无数的研究表明早期教育的重要,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心情愈来愈急切,因此,幼儿家长对幼儿园的社会声誉、教学质量、教学环境等都有较高要求,相应的,对幼儿教师的文化水平、教学能力、教学方法等也有较高期望这必然会成为幼儿教师较大的心理压力。

2.幼儿园内的压力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的课程不在像先前那样只是照顾孩子日常起居生活的保姆了,而是要设身处地的为幼儿着想,使幼儿的身心有最大限度的发展空

间。课程目标的日渐整合、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幼儿园中也需要进行优化组合,教师如不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则会很容易被幼儿园淘汰掉;另外,幼儿园经常设立各种奖项,进行各种评优选模的活动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使得教师在提高自身的同时,也感受着不同程度的压力。

3.来自幼儿的压力 现在幼儿园里的孩子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受到的关爱较多,所提的要求家长多会尽力满足;在现代社会,社区中人际的交往较少,幼儿缺少与同龄小伙伴交往的机会,因此很容易养成幼儿任性、爱发脾气、自私等不良性格特点。幼儿园从某种角度上讲,是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素质,发展社会交往能力的最佳场所,这一重要的任务也就自然而然的由幼儿教师担负着。幼儿教师在园中要积极引导幼儿参加集体活动,注意培养幼儿的良好心理素质;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又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教师在顾及幼儿心理发展的同时,还要注意自身的心理发展水平。然而,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幼儿教师大多都是中师毕业的,年龄普遍偏低,自己的心理尚在成熟完善阶段,在出现突发状况时,往往容易措手不及,这会给她们的心理上造成较重的心理负担。

4.幼教改革中的现实压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在当今幼教界掀起了教育改革的滚滚浪潮,《纲要》对幼儿教师角色作了新的界定,同时提出了新的期望与挑战。教师已从单一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课程的共同开发者,教师必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角色承担能力,需要相应的专业素养,必须成为学习者、研究者。无论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考虑,还是为了符合国家对教师的要求,幼儿教师必须为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参加各种业务学习、展开各种课题研究,为自己的学历提升,参加计算机、英语、普通话等培训,“学无止境”对幼儿教师来讲,恐怕体会尤为深刻。从具有中专学历的幼师生向大专、本科学历迈进,这其中所付出的精力,只有幼儿教师自己才能体会到。更有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教材五花八门、课程摇摆不定等问题,使得幼儿教师无所适丛,处于迷茫状态。而“班级人数太多”、“活动场地太小”、“设备材料不足”、“新旧观念制约”等状况,还有面临的职评问题、考评问题以及来自自身的情感问题、家庭问题、子女问题等等,凡此种种,幼儿教师身上的压力远远超出其他职业者的压力。

(二)来自个人方面的因素:

1.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 青年幼儿教师由于踏上工作岗位不久,往往对自己的岗位、对儿童、对家长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期望很高,然而一旦遇到工作分配不如意,或者与家长摩擦、教师摩擦等就会感到灰心、失意,出现心理问题;而中年幼儿教师面对日渐增长的年龄,感叹:舞姿不再婀娜,嗓音不再甜美,装扮的小兔不再可爱,孩子们对自己的喜欢程度也不如以前,由此产生悲哀感;骨干教师们,面对年轻教师的脱颖而出,为了维护自己曾得到的荣誉而背上了不必要的思想包袱,成为心理压力。而传统的教师角色,造就了教师职业的崇高,吐丝的春蚕,燃烧的蜡烛、多少都意味着牺牲,颇带悲壮色彩。

2.工作上不断磨难的困扰 幼儿教师其职业的特殊在于所面对的是3—6岁的幼儿,由于孩子年龄小,有加之独生子女倍受父母关注、疼爱,面对班级中30多名幼儿,以及身后的家长,幼儿教师往往感到一种重要的社会责任赋予双肩,很多幼儿教师把幼儿能不能得到发展的责任归咎于自己,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而有些幼儿园为了满足家长的需要,开设各类兴趣班,周六班、加时班,使教师们始终处于疲惫的状态。有些幼儿园,尝试开展“小班化教育”研究,但又考虑到教育的成本,由一位教师承担20—25名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的保教工作,教师从早到晚象抹了油的转盘,始终处于连轴状态,日复一日这些教师身心疲惫,且对工作产生厌倦感。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对幼教事业极不重视,运用承包、拍卖等方式把幼儿园推向市场,使幼儿教师感到工作不稳定,且生活得不到保障。一些园长们,不仅要为园保教质量的提升而烦恼,更要为幼儿园的生存问题、资金问题而苦恼。

3.不良人际关系的刺激 幼儿教师往往都是女性,她们有着共同的弱点:情绪容易波动,从众心理较强;注意领导和同伴对自己的评价,会为一点小事唠叨不休等,这些弱点集中于一个群体中,就会造成教师之间较难相处,而“你上我下”、“择优上岗”、“优胜劣汰”的竞争,使教师之间的关系复杂得多。同时之间关系变化的这种负面效应,无疑是形成教师心理压力的又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4.自信度 部分教师对自我情感、意志和能力难以把握,低估自身价值,丧失自信心,缺乏参与竞争的意识,事事以失败者的心理去接受市场的冲击。在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下,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就会有不思进取、消极怠工等被动的表现。上进心。部分教师不安心教育,教育意识淡薄,再加上不准确的社会横向攀比,个别人对幼儿教师职业存有的偏见,使得整日“孺子可悲”、“夫子可怜”,自我心理与师生感情、敬业精神远远脱钩,出现教育上的“烧不熟心理”。

5.抱负水平常言道“期望越高,失望越大”,部分教师在生活中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社会能力和社会角色,事事好高骛远,该属于自己的或不该属于自己的,能达到的或不能达到的一律兼收,以致碰得头破血流。

6.耐挫折能力.社会上每个人都可能随时受到挫折,但并非人人都会产生挫折感,这是由于每个人对挫折的容忍力不同的缘故,容忍力的大小受生理、思想境界、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说来,身体强壮的人,思想境界高的人,经历坎坷、阅历丰富的人,更能容忍挫折。同样的情境,有的人可能认为是严重的挫折,而有的人则可能认为是无所谓的事情,这是由于价值观不同的缘故。而幼儿教师的主要挫折,来自于教学工作的不顺利,不同人对教育事业的态度和热情不同,基本知识技能和能力不同使之感受也不同,这是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的。

7.心理素质 个体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持健康的心理的一个基本前提,在心理素质中,人格威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人格威信的大小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心理健康的水平。感情是制约教师威信高低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师和幼儿之间有良好的情感交流,建立了良好的感情联系,彼此就能产生亲切感、认同感、相互间的吸引力就比较大,幼儿就会把教师当成自己的父母一样。实践证明,良好的感情关系有利于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而人格威信较低的幼儿教师,幼儿不愿亲近,其他同事也不接纳,更得不到幼儿家长的认同,以至于使教师本人因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无法维持师生间的情感联系,最终可能导致心理障碍。

三、增进与维护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无论是幼儿教师本人,还是幼儿园管理者,都应该充分了解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有效地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

四、如何维护幼儿教师心理健康

我们仅从社会、幼儿园以及教师本人三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社会要将“尊师重教”的意识落到实处。在宏观的社会体制层面上对幼儿教师的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政府部门要把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作为一件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大事来抓,幼教师资培训机构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而且国家要制定相应的法令,以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尤其要将“尊师重教”的意识落到实处,保证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包括工资待遇、住房福利、在职进修、休假晋升等,使千千万万的幼儿教师能解除后顾之忧,安心幼教事业,而且不断取得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机会,为培养人格健全发展的祖国接班人做出毕生贡献。

其次,幼儿园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环境。建设民主、平等、尊重的幼儿园精神环境,形成活泼、团结、向上的温暖大集体,是幼儿园领导首先要做的工作。幼儿园要注重集体荣誉感,突出向心力,增强凝聚力,树立协调一致的良好园风、班风、教风和学风等,使幼儿教师在一个健康积极的心理环境中工作。同时,幼儿园还应依照实际为每一名教师制定明确具体的奋斗目标,使之与园工作目标相一致,并与具体工作相联系,既有利于充分发挥潜力,满足

其成就需要,又有利于克服教师因能力与目标落差较大而造成的心理冲突,最终使园领导对教师的期望转化为鼓励教师积极工作的动力。作为园领导还应正确对待教师的心理挫折,帮助分析原因,消除障碍,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制定和实施教师心理辅导计划。如建立教师心理档案,开展系列心理辅导讲座,定期开设心理咨询等。还要尽量创造条件为教师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以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也可在园内实行科学、民主管理,妥善解决教师间的矛盾冲突。尽量多组织集体活动,在活动中让教师互相交流,互相沟通,缓解人际关系的紧张状况。

最后,幼儿教师本人也要积极主动地维护心理健康,应懂得自我心理保健。具体说来,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一个正确、理性的认识,并能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并做出良好的反应。正确、客观的对待自己,没有明显的自卑感。针对自身的不足,要不断的充电,随时把握新的信息,提高自己的素质。培养自己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对待挫折和困难,要充满信心和希望,始终保持愉快的影响而美好的心境。

2.有良好的情绪体验,善于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工作中注意克服情绪化和行为上的偏激,不将不好的情绪带入教学活动中,影响幼儿;注意满足身心需要,减轻内在的压力;对待事情要放宽心胸,不为小事斤斤计较,对别人取得的成绩要认同,并虚心向强者学习;适当的进行宣泄,不要过分压抑心中的情感,可以经常和家人、朋友外出娱乐等。

3.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维护与增进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幼儿教师除了要和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外,还要与同事、家长建立融洽的关系,维持和谐的社交活动,这样,不仅能使幼儿教师更好的开展工作,也有利于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4.在工作过程中,要克服疲惫心理,保持自身的工作状态始终处于一个积极的状态。不随意放弃工作目标,善于分析情况,克制自身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出现的消极情绪。可以努力的形成自己的职业特长,在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优势,这样容易使自己拥有一种成就感、优越感;精通工作的各个环节,对工作有轻松感、胜任感;把工作当成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来做,使工作充满乐趣。

参考文献:

邓明.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J〕.山东教育,2008(3)

王景芝,赵铭锡.中小学教师及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3)

李少梅.幼儿教师性别特质与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4(1)

余欣欣,李萍.广西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第11卷第2期

邱莲.广东地区幼儿教师16种个性因素调查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第11卷第1期

梁慧娟,冯晓霞.北京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及成因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4(5)〔7〕

第二篇:浅析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解读

浅析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内容摘要】

目前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状况,不仅存在于某个幼儿园,而已演变为一种社会现象。这种状况不仅影响到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更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效果。因此,幼儿教师必须不断提高心理素质,保持健康心理,才能适应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关键词】

幼儿教育

幼儿教师

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慢慢被重视起来了,尤其是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因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对幼儿教育产生消极影响,影响幼儿园教学质量。无论是幼儿教师本人,还是幼儿园管理者,都应该充分了解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有效地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

一、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一)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关系不良

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3至6岁的幼儿,此时幼儿年龄较小,对五彩缤纷的世界有很强的好奇心,但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经常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也较差,有的幼儿明明知道自己这样做是错误的,但是经不住诱惑,出现了“明知故犯”、“屡教不改”的情况。教师面对这种情况,如果不能接纳和鼓励,认为这样的孩子“不听话”、“难管教”,而感到生气并采取压制的方法。这时,教师的身心必然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中,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必然比较紧张。

(二)幼儿教师的角色冲突

幼儿教师的工作不仅是个体力活还是脑力活。“为人师表”是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基本要求。教师在社会公众的眼中,应该是体面、有教养并且具有一定威望的人,家长期望教师为他们的子女树立好的榜样。因此,面对学生,教师需要以榜样的姿态,以标准化、规范化的形象出现,时刻做到自自控,有时甚至需要强制自己控制正常的需要和行为。可是,教师不是神,他们实际上都是普通的社会人,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和各种需要。他们必须根据不同的场合,不断地在模范公民与普通人之间进行角色转换,迫使自己严格自律,不能随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往往使得教师的精神处于一定的紧张状态中,造成心理负荷过大。

(三)幼儿教师劳动的重复性与创新性之间的冲突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不断地重复同样的劳动时,往往会产生厌倦情绪。幼儿教师的工作具有常规性、重复性的特点,日积月累地跟幼儿打交道,幼儿教师难免会产生单调、烦闷的情绪体验。同时,教学活动又要求不断创新,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教育能力、教育方法、人格特点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幼儿教师如何针对个别、特殊的教育对象,以及复杂多变的教育情境,合理地选择合适的内容,并能充分地利用各种条件,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进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完全取决于每一个教师的创造性水平。因此,幼儿教师经常会遭遇教学上的“高原期”现象,难以突破教学教研中的“瓶颈”,一些责任心较强的教师甚至会产生苦闷、烦躁的情绪。

(四)幼儿教师的职业成就与劳动付出的不同步、不均衡 事实表明,人们对所做的工作越有价值感,就越会引起兴趣;反之,则会产生厌烦、自尊贬损等情绪。幼教改革对幼儿教师的冲击,使不少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太累,每天的工作时间远远超过了8小时,有些人甚至达到了12小时;教师在实施教育活动时,心理压力很大,生怕自己的疏忽而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一些无可挽回的结局;幼儿教师虽没有升学的压力,但“以不变应万变”的工作质量的压力,往往使得幼儿教师“疲于奔命”。而幼儿的成长和幼儿的教育又并非一日之功,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劳动付出不能立竿见影,难以体验自我价值,使其心理承受能力受到损害,对其心理带来的消极影响也显现无疑。

(五)社会及人际关系压力

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幼儿园的各种开放、考评、验收、创建,以及各个部门的检查,等经常使教师处于紧张状态,目前不少幼儿园进行的改制使得很多教师不适应,时常忧心忡忡。而且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幼儿教师的学历、知识结构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幼儿教师往往缺乏进修和继续教育的机会,缺少提高素质和能力的途径,得不到行之有效的操作性指导和训练,这导致幼儿教师无所适从,从而产生很大的压力。不同年龄组、教龄组的教师有不同的压力,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压力,不同职称的教师有不同的压力,不同年龄班的教师有不同的压力,获奖级别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压力。这些压力就会造成教师间竞争激烈化,人际关系复杂化,如果这些压力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幼儿教师就会面临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二、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表现

(一)职业倦怠

今年的《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也指出,幼儿教师的情感倦怠表现得最为严重。从外部原因看来,幼师年纪基本在30岁以下,这个群体抗压和社会成熟程度都偏低。而与教学对象无法进行成年人之间的平等交流,再加之“女儿国”似的单一同事关系,这些人际刺激的单一都可能激化负面情绪。另外,有些幼儿教师不安心工作,教育意识淡薄,再加上盲目的横向攀比,产生“孺子可悲”、“夫子可怜”心理,对工作缺乏激情,工作方式单调呆板,职业成就感逐步弱化。再加上教育内部的“大锅饭”制度依然存在,“能者多劳而不多得,庸者少劳或不劳而均得”,这个滋生惰性的温床使教育失去内部活力,影响教师的进取精神。时间一长,形成教师的职业的倦怠。

(二)对教育改革不适应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幼儿教师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幼儿课程内容日益丰富、复杂,幼儿教育课程现代化已经成为发展趋势。课程目标的不断改进以及教育方法的灵活多样,使幼儿教师感到原有知识水平已经不能完全胜任教学工作。这就给部分幼儿教师带来心理压力,如果不能更新知识,充实与提高自己,就无法胜任教学岗位。这使幼儿教师产生不适应感。

三、教师如何维护和保持自身心理健康

(一)认识反省自己的情绪,及时清除情绪垃圾

当自己不快乐或情绪认知出问题时,要善于认清情绪发生的原因是生理方面的不舒服,还是人际关系不好,或是工作生活压力大等等。当意识到这一切快乐与不快乐的原因时,应立即反省情绪反应源于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我们要多想事情好的一方面,避免对他人的渴求和批判,否则造成双方伤害,接纳挫折学习让步,承认有好些事自己也会无能为力,不再积压痛苦的情绪。

(二)要改变命运先改变习惯,改变习惯从今天开始

由情绪容易激动、紧张,改变为冷静下来,放松自己;由逞强好胜,好高骛远,改变为平淡踏实,愿居人下

; 由做事拖沓,改变为提前完成,拖沓是成功快乐的大敌;由多愁善感改变为“看得开,放得下”“看开”不是“看破”,而是看出人生的意义,尤其是看到人生的正面价值;由自大自满改变为活到老学到老,“满招损谦受益”不要做井底之蛙。像孩子一样永远做一个有求知欲而没有学问的人。“故步自封”的结果是“江朗才尽”,让自己永远拥有开放的心态,与时俱进“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永葆弹性,不固执不自满,这样就能永远活出真正的自己,让自己越变越好。

(三)学会抚平创伤重建自我与人生信念

生命的终极意义在于完成生命不断安排给每个人的使命。人生在世,什么灾难、不幸和痛苦都可能遇上,关键是面对最坏的情况时,首先是冷静地接受它其次积极主动地改善它,使不幸和灾难造成的伤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受创伤者本人不要充当“伪装的坚强者”,而要真实的面对它,化解它,对自己感受到的恐惧、不安等负面情绪,尽量倾诉出来。因为交谈之后我们变得完全熟悉那些所畏惧的事,而觉得好像克服了它。

(四)注重人际互动,妥当处理人际关系,给自身的心理健康创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

人世间的真假、善恶、美丑,并没有定论。任何人多看其真善美的一面,不渲染人间的假、恶、丑,那随时随地心中就会充满幸福。做一个诚实守信、童叟无欺的人,做一个自我肯定,不卑不亢,自知又自信的人,做一个既不忽视外在美又很看重内在美,明白外表并不等于魅力的人,做一个待人接物间接婉转、善解人意、言词恳切、宽厚待人的人。

四、做一个心理健康的快乐教师

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能体现你对孩子关注与否,都是孩子快乐的源泉。做一名心理健康的老师首先应该是快乐的,要热爱自己的职业,不要对工作环境有太多的抱怨,微薄的薪水、家长的不理解、孩子的调皮等等,不要将这些抱怨带进教室。要时刻注意保持融洽的同事关系,教师的工作是具有一定群体性的,要善于合作,生活中要享受教书以外的快乐。我们的职业虽然是教师,但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教书,而是将生活中的快乐用恰当的方式转达给孩子,让孩子来分享你的快乐。

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群体,才会有心理健康的孩子。为了我们神圣的教育事业,为了我们自身和家人的幸福,让我们努力做一名快乐而心理健康的教师。让全社会为拥有这样的教师群体而由衷地感到骄傲、自豪和安慰。

参考文献

1、周策,吴玲,程双远.《论教师的心理应激及其应对》 [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

2、郑康生.《论教师的应激心理与自我调适》[J].教育与职业,2006,(8)

3、黄芳,袁爱玲.《培养人格健全的儿童需要心理健康的幼儿教师》[J].教育导刊,2006,(12)

4、卢长娥.《我国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研究述评》[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4,16(3)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第三篇:幼儿教师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心得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心得 时间:2012/8/29

地址:大宁影剧院

主持人:郝东

对方的感觉-----决定着别人的感觉。

决定别人的感觉,就要读出别人的感觉。

作为一名教育者,领导的期望,社会、家长的期待,孩子发展的需求,更加上自身知识和能力的匮乏,这些都感觉身心都是飘乎乎的。为此,我十分困惑和迷茫。很庆幸参加了这次心理健康专题培训,通过听取专家的讲座,使我了解了教师心理健康的观念和基本知识。这次培训让我受益最深的就是如何应对教师的心理问题:

1、保持心理健康。

(1)教师要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所在,正视自己的喜怒哀乐,既不妄自菲薄,也不自我膨胀,不过分苛求外部环境,以避免因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落差而造成的心理冲突。

(2)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教师在工作中难免会与领导、同事及学生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它会使教师受到打击而自怨自艾、退

缩、逃避等。这时要用言语反复提醒自己,进行自我暗示,促进自己乐观向上,善待生活,充满激情。

(3)及时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遇到烦恼,不要闷在心里,可找几个知心朋友谈谈心、调节心理平衡。

2.提高综合素质。

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促进自己可持续发展,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保持乐观的心态和幽默的情绪

(1)教师自身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教师的乐观精神主要包括宽容精神、赏识意识和有激情地生活。

(2)教师要有广泛的兴趣,健康幽默的情绪,平静愉快的心境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教师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积极乐观、热爱生活、勤奋工作的风貌,都会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与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培养。同时也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懂得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非常必要。

感谢这次培训,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重拾信心。让我知道教育者的条件,心理活动——本质就是一种感觉。

2012/8/30

陈婷

第四篇:幼儿教师心理问题

一、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1、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关系不良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在教师所有的人际关系中,师生关系是最主要的、也最核心的,它直接影响着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也影响着教师于同事之间的关系。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3至6岁的幼儿,此时幼儿年龄较小,对五彩缤纷的世界有很强的好奇心,但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经常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也较差,有的幼儿明明知道自己这样做是错误的,但是经不住诱惑,出现了“明知故犯”、“屡教不改”的情况。教师面对这种情况,如果不能接纳和鼓励,认为这样的孩子“不听话”、“难管教”,而感到生气并采取压制的方法。这时,教师的身心必然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中,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必然比较紧张。

2、幼儿教师的角色冲突

“为人师表”是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基本要求。教师在社会公众的眼中,应该是体面、有教养并且具有一定威望的人,家长期望教师为他们的子女树立好的榜样。因此,面对学生,教师需要以榜样的姿态,以标准化、规范化的形象出现,时刻做到自自控,有时甚至需要强制自己控制正常的需要和行为。可是,教师不是神,他们实际上都是普通的社会人,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和各种需要。他们必须根据不同的场合,不断地在模范公民与普通人之间进行角色转换,迫使自己严格自律,不能随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往往使得教师的精神处于一定的紧张状态中,造成心理负荷过大。

3.幼儿教师劳动的重复性与创新性之间的冲突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不断地重复同样的劳动时,往往会产生厌倦情绪。幼儿教师的工作具有常规性、重复性的特点,日积月累地跟幼儿打交道,幼儿教师难免会产生单调、烦闷的情绪体验。同时,教学活动又要求不断创新,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教育能力、教育方法、人格特点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幼儿教师如何针对个别、特殊的教育对象,以及复杂多变的教育情境,合理地选择合适的内容,并能充分地利用各种条件,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进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完全取决于每一个教师的创造性水平。因此,幼儿教师经常会遭遇教学上的“高原期”现象,难以突破教学教研中的“瓶颈”,一些责任心较强的教师甚至会产生苦闷、烦躁的情绪。

4、幼儿教师的职业成就与劳动付出的不同步、不均衡

事实表明,人们对所做的工作越有价值感,就越会引起兴趣;反之,则会产生厌烦、自尊贬损等情绪。幼教改革对幼儿教师的冲击,使不少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太累,每天的工作时间远远超过了8小时,有些人甚至达到了12小时;教师在实施教育活动时,心理压力很大,生怕自己的疏忽而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一些无可挽回的结局;幼儿教师虽没有升学的压力,但“以不变应万变”的工作质量的压力,往往使得幼儿教师“疲于奔命”。而幼儿的成长和幼儿的教育又并非一日之功,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劳动付出不能立竿见影,难以体验自我价值,使其心理承受能力受到损害,对其心理带来的消极影响也显现无疑。

5、社会及人际关系压力 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幼儿园的各种开放、考评、验收、创建,以及各个部门的检查,等经常使教师处于紧张状态,目前不少幼儿园进行的改制使得很多教师不适应,时常忧心忡忡。而且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幼儿教师的学历、知识结构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幼儿教师往往缺乏进修和继续教育的机会,缺少提高素质和能力的途径,得不到行之有效的操作性指导和训练,这导致幼儿教师无所适从,从而产生很大的压力。不同年龄组、教龄组的教师有不同的压力,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压力,不同职称的教师有不同的压力,不同年龄班的教师有不同的压力,获奖级别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压力。这些压力就会造成教师间竞争激烈化,人际关系复杂化,如果这些压力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幼儿教师就会面临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二、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1、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之一:职业倦怠

有些幼儿教师不安心工作,教育意识淡薄,再加上盲目的横向攀比,产生“孺子可悲”、“夫子可怜”心理,对工作缺乏激情,工作方式单调呆板,职业成就感逐步弱化。再加上教育内部的“大锅饭”制度依然存在,“能者多劳而不多得,庸者少劳或不劳而均得”,这个滋生惰性的温床使教育失去内部活力,影响教师的进取精神。时间一长,形成教师的职业的倦怠。

2、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之二:人际关系敏感,自控力较差

具体表现为:或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沉溺于倾诉自己的不满,或没有耐心听取他人劝告和建议,或拒绝从另一角度看问题,或表现出攻击行为(经常发脾气,体罚幼儿等)。

3、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之三:对教育改革不适应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幼儿教师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幼儿课程内容日益丰富、复杂,幼儿教育课程现代化已经成为发展趋势。课程目标的不断改进以及教育方法的灵活多样,使幼儿教师感到原有知识水平已经不能完全胜任教学工作。这就给部分幼儿教师带来心理压力,如果不能更新知识,充实与提高自己,就无法胜任教学岗位。这使幼儿教师产生不适应感。

三、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1、要在宏观的社会体制层面上,对幼儿教师的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1)政府部门要把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作为一件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大事来抓,大力宣传幼儿教师工作的价值和复杂性,以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尤其要将“尊师重教”的意识落到实处,保障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使全社会各行各业和每个学生的家庭都能与幼儿园一起承担教育的责任。

(2)幼师学校要慎重选择学生。新生入学前,除了进行学习成绩考核及技能技巧、专业思想的面试外,还应创设各种情境,测试其心理健康状况,使幼儿教师培训机构有较高的起点。

(3)幼教行政管理部门应经常举办讲座、咨询活动,不断提高幼儿教师基本素质,及时解答幼儿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帮助教师排忧解难。

2、幼儿园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创设有利于保持心理健康的氛围

幼儿园要为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尽可能多地为教师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建设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氛围。

(1)正确认识和对待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保护意识。幼儿园领导要正确认识、高度重视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把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提到工作日程上来。幼教工作协调安排,加强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辅导工作。请专家来园举办讲座等,采取有效措施达到好的效果。

(2)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是教师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源泉和动力。帮助、引导幼儿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确定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就显得十分重要。

(3)满足教师合理需要,尽可能地为教师提供外出业务进修的机会,让他们了解更多的信息,掌握更多的教学技巧和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应当创造条件使每个教师有获得工作上成功的可能。此外,幼儿园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关心教师的生活。

3、幼儿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积极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保持健康心理的基本前提是个体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些教师心理素质较差,幼儿不愿亲近,其他同事也不予接纳,以至于使教师本人因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无法维持师生间的情感联系,影响教学质量。教师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有:一是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二是加强心理自我保健;三是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维护与增进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四是善于调整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五是培养健康广泛的兴趣;六是了解自己,肯定自己,尊重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

结束语

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会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必须引起全社会足够的重视。为了使幼儿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使中国的学前教育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我们必须重视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这不仅要依靠教师本身,还需要整个社会重视对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的维护。

参考文献

1、周策,吴玲,程双远.论教师的心理应激及其应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

2、郭爱鸽.教师的应激与控制策略[J].教育探索,2005,(8)

3、王玲凤.湖州市幼儿教师的应激和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5,(11)

4、郑康生.论教师的应激心理与自我调适[J].教育与职业,2006,(8)

5、黄芳,袁爱玲.培养人格健全的儿童需要心理健康的幼儿教师[J].教育导刊,2006,(12)

6、卢长娥.我国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研究述评[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4,16(3)

7、杨宏飞,杨依兰.幼儿教师SCL290测试结果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9(4)

8、余欣欣,李萍.广西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健康心理杂志,2003,11(2)

第五篇:怎样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

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幼儿心理发展。幼儿教师是幼儿模仿的榜样,要保证幼儿心理健康发展,首先应关注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本文介绍了调查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并提供了针对不同问题的应对策略。

《怎样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这门课程中,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中的三点给我的印象很深,挺符合我们大多数幼儿教师的需要,其中包括

(一)在宏观的社会体制层面上,对幼儿教师的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二)幼儿园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创设有利于保持心理健康的氛围

(三)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自我调节的能力,尤其是第三点“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自我调节的能力”给我很大的启发。

一、充分了解自己。

心理健康应主要靠自己来维护,只有自己才能最好的帮助自己,一切外部的帮助只能是起到“助人自助”的作用,都只能通过个人的吸收,内化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二、学会调节自身的情绪。

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适当的宣泄,那么容易造成身心的紧张状态。这种紧张持续时间过长或者强度过高,还可能造成身心疾病,所以幼儿教师也应该选择合适的时候,合理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的宣泄可以从“身”、“心”两个方面着手。“心”方面如适当的环境下放声大哭或者大笑,对亲近和信任的朋友或亲戚倾诉衷肠,写写说说或者发发微博。“身”方面如剧烈的体力劳动,纵情高歌,逛逛街,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等等,还可以出门旅游,从大自然中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

三、保持健康的体魄。身体健康能促进心理健康,因此,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生理疾病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好方法。不过,教师在体育锻炼时应该注意量的问题,不要适得其反,因疲劳而影响了正产的工作和学习。

四、多与人沟通,多与人交往。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教师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乐于合群,善于交往可以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教师是生活在各种社会关系网络中的社会成员,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教师的角色是多变的,需要不断转换,对此,教师要增强角色的适应能力和角色转换能力,要善于调节心理状态,使自己与社会融为一体。

总之,教师职业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职业,教师应从自身健康的心理去影响幼儿,帮助和引导幼儿,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幼儿心理发展。幼儿教师是幼儿模仿的榜样,要保证幼儿心理健康发展,首先应关注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本文介绍了调查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并提供了针对不同问题的应对策略

下载浅谈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优秀范文5篇)

    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外在原因 安吉县实验幼儿园杨向红 我是一名长期实践在一线的幼儿教师,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腾飞,竞争的日益激烈,我深深地感觉到:幼儿教师在工作......

    维护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若干思考

    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教育过程诸问题中的核心。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第一阶段,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水平,无疑深刻地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及行为模式。同时,要......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研究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报告陇南电大08秋教育管理本科屈东平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教育过程诸问题中的核心。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第一阶段,幼儿教师的......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促进(5篇)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促进 一、目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一)几个调查结果: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1、社会:社会稳定、人类文化的传承 2、家庭:家庭稳定、......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要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在于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个独立的组成部分。所以在人的综合素质中,心理素质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心......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范文合集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早恋 早恋是指未成年男女过早建立恋爱关系的行为。年龄在18岁以下的青少年和中学生谈恋爱,属于早恋行为,是不提倡的。 青少年早恋行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doc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学习类问题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

    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浅析

    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浅析 [摘 要] 公务员作为政府管理社会事物的中坚力量,其心理健康水平与政府行政效能关 系密切,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 视。本文对公务员心理健康方面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