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农业产业化建设现状与对策
农业产业化建设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现代农业要求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几年来,我市的农业产业化建设紧紧围绕优势特色产业,立足本市特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我市农业产业化建设现状
我市农业产业化建设主要抓了烟叶、茶叶、魔芋、草本药材和畜牧业,种植规模55万亩,养殖规模140万头,收入11.29亿元,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的60%。具体说,我市农业产业化建设取得了如下成就:
1、产业建设基地已形成规模。
烟叶、茶叶、药材、魔芋等都有10万亩以上规模,都有相应的专业乡、专业村、专业组。都有万亩以上的乡,象芭蕉的茶叶已突破6万亩,是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的典范。
2、农民参与产业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
农业产业化必须靠农民积极参与,我市的产业化发展是政府决策,行政部门执行,一级向一级下达任务来实现的。近年来,由于各产业效益显现,农民自觉参与产业化建设的积极性增强,如芭蕉农民自发购茶苗建茶园,沙地、太阳的农民自己串换魔芋种等。农业产业化建设已从行政命令型向农民自由参与型转变。
3、农产品的加工、销售难的问题基本解决。
农产品加工、销售难是困扰农业产业化建设的瓶颈,我市通过培植龙头企业、招商引资,使产业化建设的产业链得到延长,产、加、销一体化正在形成和完善。近年来,虽然各产业规模和产量大幅增长,但不存在卖难现象。
4、已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
恩施因硒使农产品独具特色,是魔芋“全国综合实力第一市”;无性系良种茶园“全省第一市”,同时也是“烟草王国”。板桥党参、九洲牧业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由此可见,恩施市各产业化的品牌已有一定知名度。
5、农民参与产业化建设得到实惠。
我市农民无论是种烟、种茶、种魔芋、种药材,还是喂猪养羊,都从中得到实惠。根据调查,种一亩无性系良种茶,年收入4000元是有保障的,纯收入每亩2165元,魔芋每亩纯收入1870元,而种粮食只有170元左右,产业化建设成为农民增收的渠道,农民通过产业化建设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二、存在的问题
1、产业化建设推进难度大。具体表现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耕地承包经营30年不变与产业化建设要求规模化经营形成矛盾。由于土地经营权被农民无偿占有,而占有者因外出打工无法与产业化建设相适应,致使产业化经营受阻,形成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
2、投资融资难。
农业产业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就目前情况看,任何一个项目都难以争取大量的资金来满足项目建设需要。每一个项目都要上千万资金,但项目资金争取难。魔芋去年有20万元,今年可能就没有了,想真正启动大项目,利用上级大的投入是相当难的。省优势农产品板块建设项目争取了一年多,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消息。本地的金融部门应是农业产业化建设的重要投资渠道,但因为各自的经营理念限制,商业银行只收不贷,农行本应支持产业化建设,每年发文安排扶贫贷款,但恩施市机构都拆了,农业产业化的企业大多在农村,农行根本不受理,农业产业化建设无法获得商业银行信贷。财政投入是本级投入的重点,但恩施属老少边穷地区,本级财政难以为继,但市财政每年安排支农专款400万元,已不错了。
农业产业化建设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现代农业要求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几年来,我市的农业产业化建设紧紧围绕优势特色产业,立足本市特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
产业化建设取得成效的地方,农民收入增加,对外交往加强,相关企业都会在区域内落户,农民也大量建房。但基础设施无法满足需要,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等不匹配,大车进不去,用水不达标,供电紧张,通讯信号差。建议在农业产业化建设取得成效的地方,统一规划新村建设。让四处建房的农户集中建房,不仅节约土地,节约资金,医疗、卫生、教育等资源配置也可尽量合理。由此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二篇:金华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其对策
金华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其对策
吴芳云梅淑芳
[摘要]在分析金华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势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今后农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化的六条措施:优化农业结构与空间布局;培育龙头企业;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引进资金;大力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加强城镇建设等。
关键词:产业结构产业化农业龙头企业金华市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码:A
The current character and developingcounter-measures on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 Jinhua city
Wu FangyunMei Shufang
(Depart of Agri-Res and Regi(Jinhua College of Profession
Planning of Jinhua City)and Technology)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main questions on it’s development in Jinhua city, six detail measure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are discussed of Optimiz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frame and distributions, encourag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leading industries, establish the socialized rural service system, adding fund, widen the applic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struct the small towns in rural area ect.Key words industrialization construction;industrialization;agricultural leading industries;Jinhua city
入为目的,以农产品产加销为纽带,企业、农户结成利益共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建立起新的农产品生产体系[1]。它解决了单家独户无法解决的技术、规模经营、市场等一系列问题,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程度,同时降低了农业生产的市场风险。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使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从单纯的生产领域扩展到农副产品的加工及其流通领域。因此,农业生产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依据区域内的农业资源优势,优化配置各种生产要素,形成生产专业化、管理企业化、服务社会化的农、工、贸一体化经营格局,以期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生产经营形式的突破,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分析金华市农业产业结构及主导产业、规模经营和专业化生产、农业产业化模式及其限制性因素,进而提出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策,对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提高全市农业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及其特征
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01-10-29
吴芳云金华市农业区划办公室农业经济师,321000 金化市梅淑芳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讲师,321007 金华市
2农业产业化进展情况
2.1 主要成就
2.1.1 农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与优化,农业主导产业已基本确立。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农业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不断地得到调整与优化,粮食这一大宗农产品种植面积大幅减少,经济作物及林、牧、渔多种经营得到极大发展。全市粮经产值比从1995年的56.28:43.72,下降到2000年的39.92:60.08,农林牧渔产值比重也由1995年的70.02:5.50:17.76:6.72,调整为2000年的62.67:6.63:20.26:10.44。且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得到了优化,优质农产品比重不断增加。全市现已形成粮食、蔬菜、瘦肉型猪、特色水果、奶牛乳品、茶叶、花卉苗木、中药材、食用菌、淡水产品等主导产业。
2.1.2 培植了一批龙头企业,建立了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专业批发市场。
目前全市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1家,2000年产值16.49亿元,带动农户10.78万户,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如90年代以后,佳乐、李子园、丁丁等一批乳制品龙头企业的崛起,带动了金东和婺城两区的奶牛饲养业的迅速发展,现奶牛饲养量已达2.5万头。
在农产品生产基地方面,全市年出栏生猪1万头以上的养猪场45个,已建立起柑桔生产基地23.1万亩,蚕桑基地10.35万亩,茶叶生产基地24.9万亩。与此同时,一些新兴的农产品基地正在崛起,“多村一品”、“几乡镇一品”的区域生产格局已初步形成。婺城区有机米、金东区苗木盆景、武义有机茶等基地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现全市有各类集市278个,其中综合类市场126个,专业市场152个,市级以上市场类农业龙头企业5家,2000年交易额36.28亿元,带动农户11.63万户。义乌农贸城2000年农产品成交量达37万吨,成交额达11.5亿元,并建立了18个优质农产品基地,吸引20多个省市设立农产品窗口。2.1.3农村服务体系日益健全。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产品购销户等农业专业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在农业生产专业化、基地化的发展过程中,同类产品生产者在自愿的基础上,形成了带有生产协作和服务性的群众组织,即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也称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2]。如金东区赤松乡的佛手专业协会,吸收佛手种植户入会,开展行业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销售。专业
合作社、专业协会把过去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格局转变为有市场优势的产业化经营联合体,促进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2.1.4形成了多种产业化组织模式。
由于各地的资源条件、生产技术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各异,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其组织模式呈现多样性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1)“公司+农户”模式,如永康市生态养殖场在鹅肥肝生产项目中,把种鹅、苗鹅扩散到农户饲养,与农户签订饲养合同,企业(公司)在产前即与农户签订生产协议,实行保护价收购,把企业和农民的利益联在一起,缔结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联合体。(2)“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如义乌市道人峰茶业有限公司在建立1500亩茶叶生产基地的基础上,与周边乡镇的茶农签订合作开发有机茶协议,形成有机茶生产联合体,公司向茶农提供有机茶生产的技术方案,茶农认真按有机茶的各项技术和规范管理茶园和制作茶叶,然后公司按质论价收购,取得了较好效果。(3)“公司+合作社或专业协会+农户”模式,如金华市果蔬批发市场与塔石乡农民建立蔬果专业协会不仅带动了当地蔬果生产,也为批发市场建立了不断供应农产品的基地。这种形式一方面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另一方面加强了行业管理,促进了生产经营的发展。(4)“合作社或专业协会+农户”模式,东阳市果树专业技术协会(主要为果树专业大户、销售户)积极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实行标准化生产,现有会员400余人共栽种各种水果总面积达2万余亩,2000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促进了果业产业化发展。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农业内部结构尚不合理,区域间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严重。
养殖业比重偏小,与农业现代化要求很不相称,也不利于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一些地方不顾本地优势资源和发展水平,存在盲目发展主导产业的问题。
2.2.2龙头企业实力不强,深加工能力弱,经营一体化程度低。
大多数龙头企业、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规模较小,设备简陋,缺乏强有力的带动产业发展的能力。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的纽带关系多是松散式、半紧密型的。从2001年新增2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情况看,仅6家以书面合同或协议与农户联结,影响产业化经营组织的稳定与发展。2.2.3农产品科技含量仍然较低。
“名优、特、新、稀”产品少,缺乏开拓、占领市场能力强的名牌产品和拳头产品。2.2.4市场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产销脱节现象依然存在。
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民参与市场的意识在逐步增强,但由于处在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阶段,具有较大的盲目性;二是农民获取市场信息的途径偏少,对市场信号反应不灵敏。
3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对策与措施
3.1 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优化农业结构与空间布局。
要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推动大规模农产品基地建设,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促进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今后在河谷平原区重点发展粮油、瘦肉型猪、水果、蚕桑、蔬菜等产业;丘陵盆地区主要以葡萄、草莓、杨梅、黄花梨等特种水果,佛手、茶花、桂花等花卉苗木,畜禽、渔业等特种养殖为支柱产业重点扶持;中低山区发展以畜牧、食用菌、高山蔬菜、竹林药茶为重点主导产业,并有计划地退耕还林;城市郊区应大力发展乳、肉、蛋、禽、蔬菜以及花卉盆景等适合城市居民消费的城郊型农业产业化项目,以充分发挥各地优势,也避免了产业结构趋同,从而有效地促进农业产业化的良性发展。
3.2 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深加工能力。
首先,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其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协调、服务等功能,制定符合市情的科学合理的农业产业化政策,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要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对实行农业产业化的农户和工商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如减免税收,在建设用地、配套设施、信贷等方面给予倾斜等,同时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抓好市场建设和信
[3]
息传输硬件服务工程。其次要以市场为导向,培植具有地域优势和特色的主导产业,重点培植和发展龙头骨干企业。要实现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农户、企业、购销队伍、市场之间在完善利益机制的基础上,可以采取专业协会、合作制、股份制的形式与农民结成紧密型、半紧密型的利益共同体。第三要围绕龙头企业、支柱产业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4],实行专业化生产和规模经营,通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生产能力,保证对龙头企业的原料供应,提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3.3 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要鼓励发展专业协会、农村专业合作社,加强农民服务中心建设。要加大对支柱产业的科技服务,加快农业适用科技推广应用,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管理,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健全农业和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网络,以利于生产、加工、销售的正常运转。
3.4 扩大开放,引进资金。
积极引进外资、技术和市场,发展外向型农业。当前招商引资产业选择重点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包括改造中低产田,开垦宜农荒地,兴修水利设施),水果生产、淡水养殖和新畜禽的开发与农产品市场建设等项目。
3.5 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
加快良种化步伐,实施“种子工程”,完善优良品种的繁育、引进、加工、销售、推广体系。加强对农村“能人”和专业人才的选拔和培养,通过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和农民企业家队伍。3.6 发展城镇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加强农村城镇建设,鼓励和引导小城镇依据自然资源、区位优势和经济条件走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培养具有区域优势、资源条件好、人口规模大的小城镇,重点发展农村中心城镇。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发展要求,改革户籍制度,促进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通过多元化投资体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小城镇的经济和社会功能。
参考文献袁克忠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探讨 农业现代化研究,1998(1)56-58 2 闵学冲发展专业合作社振兴农村合作经济 1999(4):15于文博我国典型农业地域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经济地理,2001(1):107艾云航沿海地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对策措施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1(2):53
第三篇:遂宁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
遂宁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
杨茂君
农业产业化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近年来,遂宁市坚持以实施现代农业“五大攻坚行动”、“民生工程”为抓手,以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为保障,以实施农产品“十百千”营销战略为突破,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政策扶持、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农民参与的思路,狠抓农业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促进了全市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发展成效
特色优势产业初具规模。近年来,遂宁市按照调优结构、调高效益的原则,紧跟市场扩大高效作物种植面积,现已形成优质水果、精品蔬菜、优质棉花、中药材、蚕桑、茶叶、九叶青花椒等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深入实施现代农业“五大攻坚行动”,全市种植特色水果70万亩、无公害蔬菜70万亩、优质棉花17万亩、中药材10万亩、优质蚕桑10万亩、油料75万亩、马铃薯12万亩、茶叶2万亩。船山区、射洪县被列入全省特色效益农业支持重点县,蓬溪县、大英县被命名为四川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蓬溪食用菌基地被认定为全省首批出口农产品基地。区域性、规模化的农业产业化生产格局已初步形成。
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依托农业产业化基地和养殖产业,全市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总数达到2313个,比2008年增加417个,增长22%。销售上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11家,比2008年增加3家。全市65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1亿元、增长12.6%,出口创汇4420万美元、增长24.6%,人均助农增收786元、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4.8%。农业龙头企业的不断发展,带动了全市特色农业产业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农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村经济人队伍不断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发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947个,其中工商登记注册309个,涉及粮食、中药材、茶叶、蔬菜、水产、林业、食用菌、水果、棉花、花椒、畜禽等10多个类别,已成为遂宁市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搞活农产品流通、引导带动农民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共带动农户36.5万户,实现销售收入19.6亿元,入社社员收入高于其他农户的20%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还在较大程度上助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产业基地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采取“土地流转合作社”、“土地寄种”、“委托流转”等土地流转经营新模式,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新路子,全市开发建设了水果、茶叶、蔬菜、食用菌、花卉、中药材、九叶青花椒、花生等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种植基地158万亩。加快引进培育农业生产规模业主,大力实施“万亩千亿示范工程”,推动了产业基地规模发展。目前,全市已引进农业生产规模业主100余家,建成“船山区唐桂柑桔万亩示范区”、“安居区三家片蔬菜万亩示范区”等10个现代农业“万亩千亿”示范区并通过省农业厅验收。农业产业结构正朝着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标准化生产和品牌打造初见成效。全市巳发布农业区域地方标准43个,制定农作物生产技术规程20余个,全面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工作,率先建成“四川省农产品产地无公害市”。全市已有无公害农产品132个、基地面积228.7万亩,绿色食品33个、基地面积59万亩,有机农产品7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总量居全省前列。全市品牌打造初见成效,现有农产品中有国家驰名商标5个,省著名商标25个,知名商标112个。安居区获“中国沙田柚之乡”、蓬溪县获“中国优质桃之乡”称号。
农产品营销取得重大突破。全市农业部门深度介入农产品营销工作,大力实施农产品市场营销“十百千”工程,突出抓好会展经济,建立网络销售平台,努力拓展农产品销售领域。在全国253个大中城市和150余家超市设立了遂宁农产品专销柜(点),有5家企业的农产品进入机场销售,有3个农产品成专供。2011年全市有60余家企业、120余个产品参加省外农产品展示展销,销售总额达14亿余元。已有6家企业的20余个产品销往国外40余个国家和地区。
二、工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把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与实施现代农业“五大攻坚行动”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分解了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1+2”特色农业综合开发园区建设、特色产业乡镇建设、十大现代农业产业化项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任务。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意见》等文件,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任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完善了季度督查与年终考核表彰相结合的激励奖惩机制,充分调动了各级各部门的参与积极性。由市政协牵头成立了现代农业“五大攻坚行动”考核组,每季度深入区县督查进度情况,积极帮助区县解决实际问题、反映实际情况,有效促进了工作进程。各区县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落实了专项工作经费和专人,有力促进了工作开展。
(二)加强部门配合。实施现代农业“五大攻坚行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市政府建立完善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部门信息通报制度等相关制度,实行重点项目联系领导、联系部门、联系人、联系科技人员的“四联”制度。积极深入区县和联系点调研,针对存在的问题开展现场办公等多种方式解决。
(三)坚持规划先行。遂宁市把科学规划作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坚持发展产业规划先行。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和“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着力从规划依据、规划保障、规划指导等方面下功夫,在邀请中国农科院、四川省农科院等全国知名专家参与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遂宁市优势柑桔产业发展规划》《遂宁市中药材基地建设规划》《遂宁市蔬菜基地建设规划》等八大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为现代农业产业项目的快速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加大财政投入。近年来,全市加大了对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投入,将国家、省安排的项目进行整合,统一打捆,集中安排用于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市政府每年从市财政拿出200万元用于连片规模基地的奖励扶持,重点支持柑桔产业基地建设、技术培训、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苗木繁育补助、贮藏加工、市场开发和产业化经营。各区县财政直接用于柑桔产业发展和基地建设资金达2000多万元。对在规划区内,经过土地流转新建集中连片、标准化种植柑桔的业主给予一定土地租金补贴、苗木补贴、前期管护补贴。
(五)创新经营机制。一是不断创新土地经营机制。积极探索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鼓励工商企业和城镇居民到农村租赁土地进行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特色产业,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产业基地集聚,截止目前,全市已建立土地流转合作社341个,流转土地70万亩。二是积极探索社会、个人、政府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财政资金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带动效应。2010年全市完成各类农业投资50亿元,比上年增长40%以上。新签约500万元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化项目101个,开工101个,初具规模69个。三是积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和帮助经营主体通过采取合同契约、订单收购、股份合作等方式,实行“公司+专合组织十基地+农户”、“六方合作+保险”、“六统一分”和“寄种”、“寄养”等联合发展模式,与基地、专合组织和农户建立了稳定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了企业与基地、农户有效衔接。
(六)依靠科技进步。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推广上重点推广了地膜覆盖栽培、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标准化、规范化种植,把新品种、新技术组装配套建立示范基地。推广了抗虫杂交棉高产栽培及棉田综合利用技术;推广了大蚕省力化养蚕新技术、纸板方格簇新技术,提高了蚕茧单产和质量;在特色水果产业发展中,做到了“五统一”,即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规划、统一供苗、统一打窝定植,统一组织专业栽植队伍,全市大力推广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船山、安居、大英、蓬溪地膜覆盖栽培面积达90%以上,大力推广了柑橘容器苗定植技术,推动全市特色水果产业发展。
三、主要问题 总体看,遂宁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正朝着良性轨道快速发展,但由于受地域、自然条件的影响,农业产业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龙头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全市65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中,国家级龙头企业占3家,省级龙头企业14家,总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年销售额在亿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不多,整体带动能力还不强,企业融资难,发展潜力还有待挖掘。
(二)特色产业规模不大,支撑作用不明显。遂宁市五大特色产业虽然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是存在连片基地少、品种多而杂、布局分散不合理等多种问题,特别是一些产业存在内部竞争,未形成对外的统一合力,严重影响特色产业发展。同时,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农产品加工营销网络,尤其是龙头企业的带动,产业的支撑作用还不明显。
(三)基础建设相对滞后,保障机制还不完善。一是全市水利建设相对滞后,大、中、小型水利建设的蓄水面积不够,土渠、烂渠较多,渠道水利设施利用率较低,水利灌溉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二是农村公路建设相对滞后。全市农村公路建设还存在断头路较多等多种问题。三是农产品市场销售网络建设滞后,市场信息不对称,不能满足农产品营销的需要,农产品买难卖难时有发生。四是财政投入不足,金融、保险、担保等机构在发展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还未形成合力,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在发挥市场主体中的作用还未充分显现。
(四)知名品牌开发不够,产品市场知名度低。全市农作物产品,整体上品质不优,特色不鲜明,数量不大,形成的知名品牌较少,全市参与现代农业开发建设的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20余家,多数龙头企业实力弱,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带动能力不强,档次不高,品牌不响,市场知名度低,制约了全市特色农业产业上档升级和综合效益的提高。
(五)专合组织运行不规范,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多不能规范运行并发挥作用。据调查,全市947家农民专合组织中,章程制度健全,运行规范的仅占到30%左右,绝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处于低水平运行。究其原因,主要是合作组织在组织管理、市场营销、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明显不够,农民、专合组织、龙头企业之间利益联结关系不完善,导致了合作组织的管理不规范、作用发挥不够,合作组织在农户当中缺乏公信力,在推动企业和农户之间建立合作方面影响乏力,只能在推广良种、新技术方面发挥有限的作用。
四、对策建议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招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遂宁,是促进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要给予引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除享受工业招商优惠政策外,在土地、税收、用电、用水和奖励政策上给予更为优惠的待遇;龙头企业对上争取项目要在政策上给予倾斜,优先立项,优先上报。
(二)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实施“三个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设施农业建设、核心示范园区建设工程)和“三个推进”(标准化生产和质量监管、技术集成与应用、农产品品牌打造),加快推进“八大”特色高效农业大基地建设、“1+2”特色农业综合开发园区建设、特色产业乡镇建设、十大现代农业产业化项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大力培育特色优势农产品,提高市场占有份额。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注重农产品的商标注册与保护,创建一批有遂宁特色的优势农产品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在坚持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大力培育有竞争优势和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的同时。重点培育与农民形成紧密利益关系的农产品供销型、市场流通型、技术服务型、中介组织型的龙头企业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应紧紧围绕遂宁特色优势大产业发展,特别是向深加工方向发展,把资源开发延伸到产品研发和市场开发中去,从生产领域扩展到流通、服务领域,发展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延伸产业链条,使企业与农民之间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四)加强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强优质农产品储运、加工、分级、分类、包装及信息服务等市场配套设施的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功能,大力培育农村经营大户和专业协会、批发代理商等中介组织,发展农民自己的营销组织,全面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发挥他们在开拓市场中的积极作用。同时要加大对农业信息投入,搞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网络,健全市级农业信息中心,建立健全县、乡镇农经综合信息服务网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农民根据市场进行生产。
(五)加大科技推广投入。各级应加大对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投入,在安排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工代赈项目、退耕还林项目,土地综合开发项目时,优先安排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建立优质农产品基地,把项目资金集中起来,统筹安排,打捆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政府要加大对基地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上级财政每年应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特色农产品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品种改良。各级农业部门要突出抓好重点产业和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加强对特色农作物的技术指导,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鼓励科技人员,开展技术承包,建立新品种试验和高产示范点片,起好示范带动作用。
(六)规范专合组织发展。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扶持和指导力度,帮助建立规范的运作程序和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运行效率,实现把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农户和市场连接起来,确保农业产业按照产、供、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遂宁市农业局 杨茂君)
第四篇:我县农业产业化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考
我县农业产业化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考
县农业产业化现状、问题及对策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好范文从隆化县的县情和实践看,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增收是核心,培育和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是关键。近年来,随着县委、县政
府抓农业产业化力度的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一、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2000年,我县依据县情,确定了养牛、玉米制种、水稻和两杏一果四大农业产业。通过几年的发展,全县农业形成了以养牛、制种、水稻和两杏一果四大主导产业为支撑的龙型经济格局。2004年,四大农业产业产值达到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0。龙头企业三北种业、隆泉米业、红源果业和格林公司先后被命名为省级和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翔宇皮革、泽人乳业、六合制药、绿宝公司、绿洲草业等龙头企业的发展,为全县农业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004年,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20,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7个。养牛产业迅速发展。多年来始终坚持“举全县之力发展养牛产业”的发展战略,在全县12个重本文来源于好范文点乡镇规划建立12个养牛生产基地,6个标准化奶牛小区,10个肉牛生产小区,5个标准化、规范化养牛示范村。先后投入养牛资金共2亿多元,形成基础母牛、育肥牛、奶牛同步发展、总量不断扩张的养牛产业发展格局。到2004年6月底,全县牛饲养量达到26.7万头,存栏22.09万头,万头牛乡镇达到6个,千头牛村达到58个。龙头企业翔宇皮革、泽人乳业、绿洲草业发展不断壮大,隆化种畜繁育基地、凤林肉牛繁育厂、张三营养牛示范小区等新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制种产业稳步增强。龙头企业三北种业占中国百强种业第12位,该公司有5个分销公司遍及25个省、市500多个市、县的6000多个营销网点,年种子经销量达3000多万公斤,销售收入16000万元。户单2000、三北
六、秦龙九等一批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新品种,被农业部列为全国重点推广的16大玉米新品种。水稻产业稳定发展。隆化现有水稻种植面积23万亩,其中:优质水稻面积15万亩。龙头企业隆泉米业以生产生态大米、免淘大米、精制大米和生态杂粮为主打产品,其中,隆泉牌生态米被评为河北省名牌产品,中国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隆泉牌无公害大米被国家列为首批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承德隆泉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成为河北省首家、承德市独家无公害产品生产企业。两杏一果产业日益壮大。隆化两杏一果面积已达76万亩,其中山杏、大扁66万亩,山楂7.6万亩。果品年产量1万吨。龙头企业红源果业、绿宝公司、六合制药加大技改投入力度,研制开发了一系列新产品,新品种,在京津市场占有较大份额。蔬菜产业发展迅猛。以格林公司、大通蔬菜公司为龙头的蔬菜产业成为隆化凸现活力的新兴产业,全县现有无公害蔬菜10万亩。格林公司研制开发了以食用菌系列、薯类系列和山野菜系列三大类为主的130多个品种,产品内销京津等15个省市,外销日本、东南亚等8个国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龙型经济组织规模较小,实力弱,缺乏较强的带动能力和辐射作用。(2)龙型经济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3)科技含量低,农副产品在市场竞争力不强,市场占有份额小。(4)经营机制不健全。市场、企业、基地、农户间缺乏有机联系。(5)有形市场建设滞后,中介服务组织功能不健全。(6)投入不足,龙头企业外向度低。(7)农业科技人员匮乏。
三、下步工作重点
紧紧围绕“四个一批”的目标,引龙头扩大产业规模,增强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四个一批”即壮大隆泉米业、三北种业、红源果业、格林公司等一批省级和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提高翔宇皮革、泽人乳业、六合制药、绿宝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发展隆化种畜繁育基地、凤林肉牛繁育厂、张三营养牛示范小区等一批新兴企业;谋划牛肉深加工、沙棘深加工、羊肉深加工、蔬菜深加工等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农业产业化项目。通过“四个一批”建设,全面实施农业产业振兴县域经济计划,逐步增强农业产业的发展后劲。形成以重点乡镇为依托,以隆泉米业、三北种业、红源果业、格林公司、六合制药、绿宝公司、泽人乳业、翔宇皮革和绿洲草业等企业为龙头,辐射全县乡镇村和农户的农业产业发展经济圈,打造农业产业发展平台,形成农业产业发展网络。一是全力推进养牛产业。以张三营和郭家屯大牲畜市场、翔宇皮革、泽人乳业和绿洲草业为龙头,加大引资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发展壮大现有市场和企业规模。延长养牛产业链条,进而带动12个养牛基地乡镇的养牛业发展。以四个特色园区,即肉牛标准化生产园区、标准化奶牛生产园区、牧草种子园区、西杂母牛驯
化挤奶园区建设为依托,全面推动全县养牛产业发展。争取再上一个牛肉深加工企业。新建中关、韩麻营、步古沟三个大牲畜批发市场。二是稳步提高种子产业。以隆化三北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进一步完善“公司 农户”龙型经济发展模式,以普通玉米杂交种为主,大力开发特用玉米、高油玉米等特种玉米种子,提高龙头企业的综合实力,提高参加国内国际竞争能力,增强企业带动功能。充分发挥自然优势,以发展巩固县内基地为主,积极开拓跨省区外繁基地。三是做大做强水稻产业。以隆泉米业为龙头,不断延长公司加基地连农户的产业链条,通过技改扩能逐步实现无公害产品向生态产品、有机产品方向发展,扩张产业规模。加快隆泉米业小杂粮等技改扩能项目的实施步伐。四是全面提升“两杏一果”产业:以红源果业、绿宝公司为龙头,集中引进名、优、特、新果树品种,扩大农业园区和基地建设规模,开发系列山楂等果品和绿色饮品,逐步形成“龙头 基地 市场”的区域化、一体化经营的产业格局。同时,加快沙棘基地建设步伐,再上一个沙棘深加工企业。五是继续推进蔬菜产业。以格林公司和大通蔬菜公司为龙头,利用丰富的山野菜资源、食用菌栽培和无公害蔬菜基地等优势,以科技为主线,实现企业低成本扩张开展深加工和精加工,打响“格林”等知名品牌,扩大基地规模,形成完整的城乡产业链条,使之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亮点。
四、保障措施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业龙型经济是一项社会工程,既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又需要有良好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因此,在政府宏观指导的基础上,必须在政策优惠和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力度,多措并举,切实保障规划目标的实现。
1、夯实农业基础,改善生产条件。一是强化基础。以“水”为核心,继续抓好打井配套、修渠修坝等水利工程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每年新增和改善水浇地1万亩,打井配套100眼,确保基地首先实现水利化、灌溉化。二是抓好生态项目建设。以植树种草为重点,抓好防沙治沙、一退双还、京津风沙源治理、首都周围绿化等项目及其它争取的林业生态项目的规划实施,同时,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快“四荒”拍卖与开发进程,充分发挥每个项目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加快养牛、山楂、蔬菜、山杏和杏扁、食用菌、沙棘等基地建设步伐,拓宽农民增加收入的来源和渠道。
2、重视科技投入,增加科技含量。一是加快引进创新。大力引进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和设备,强化科学管理,尽快培育一批不同规模、不同档次、各具特色的设施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带动农业向科技型、效益型发展。以此推动全县农业结构调整的优化升级。二是优惠政策驱动。县委、县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到农村开展季节性、中长期技术承包,创办科技示范基地和农业试验基地,租赁和领办农业科技企业,促进技术推广和生产经营的有机结合。三是抓好名牌培育创新。规范主导产业进行标准化生产,面向市场,开发绿色食品,增加农产品科技含量。建立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做好农产品的注册、展销和申报评优工作。
3、完善投入机制,提高两个效益。一是健全多元投入机制。按照“渠道不乱、资金不散、集中使用”的原则,对农业开发资金、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农业基本建设资金要打捆使用,向农业龙型经济和四大主导产业倾斜。抓住中国加入WTO和北京申奥成功机遇,依托我县优势,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对外招商活动,积极引进外埠资金。同时,要立足我县财政困难实际,按照“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集中社会闲散资金,投入农业龙型经济建设。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二是搞活投入回报机制。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性资金,对国家投入到种植业、养殖业的资金坚持定期偿还,滚动使用,坚决杜绝国家投入无回报现象发生。在培育主导产业中,既要坚持农业增效、又要注重民增收,切实增加主导产业对财政的贡献率,使农业龙型经济真正成为富县富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4、稳定政策,深化改革。要在稳定党的各项农村政策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龙型经济建设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广大农民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组织化程度。突出抓好三方面改革:一是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在强化所有权、稳定承包权的前提下,本着农民自愿的原则,放活土地使用权,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以反租倒包等形式,带动土地连片开发,推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和高效化经营。二是认真抓好人事制度改革。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县、乡党政机关干部和科技人员到农村一线创业。三是深化农村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对现有的农村水利设施,通过拍卖、租赁、承包等方式加强管理,使之发挥其特有的保驾功能。
5、市场带动,以销促产。各级政府要按发展农业龙型经济的需求,研究预测市场,开拓发展市场,引导农民闯市场。一是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新建和完善农产品专业市场,加强对批发市场的规范和改造,开辟“绿色通道”,确保农产品顺畅出售;二是积极发展各类农产品流通组织。建立专业运输公司、经纪公司等,特别要加快经纪人队伍建设。积极培育涉及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由工商局牵头,5年内培养万人经纪人队伍。离退休干部、乡村干部、下岗职工、农民都可以成为培养对象,充分发挥他们在开拓市场,推销农副产品中的骨干作用;三是发展“订单”农业。组织大批人员抓合同、抓订单,实行以销定产,以销促产;四是拓宽销售渠道。以京、津市场为主攻方向,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实现隆化农产品销售覆盖京津,遍及全国,走向世界的发展目标。
第五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现状、难点与对策讲解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现状、难点与对策
一、连云港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现状
连云港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龙头企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在支持农业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至 2008年底,全 市共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85家, 其中省级以上 20家(含国家级 2家、市级 65家。2008年, 85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 82.35亿元, 同比增 长 16.1%;实现利税 5.89亿元, 同比增长 15.1%;出口创汇 2.4亿美元, 同比增 长 21.7%, 其中农产品出口创汇 1.73亿美元, 同比增长 27.3%。特别是在国际金 融危机蔓延、市场需求疲软的背景下, 广大龙头企业能够采取积极措施, 降本增 效, 扩大国内市场份额, 带动农户积极应对危机, 较好发挥了“三农”发展中的 “龙头”作用。
1.持续培育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近年来, 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直面日 趋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 坚持多元投入, 不断增量扩能, 促进了规模的扩大 和产品的升级。2008年, 全市 85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获得金融机构贷款支持 8.85亿元,占全市农业贷款的 13.11%;吸引工商资本、外资和民间资本投入 1.15亿 元,同比增长 26%。85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中有 73家新开工或续建项目,占比 达 85.9%;新上项目投资额 4.1亿元, 同比增长 16.81%, 项目涉及无公害蔬菜和 甘薯标准化示范基地、肉鸭加工、紫菜加工、海参养殖及加工、海产品深加工、蔬菜深加工、纺织品生产线技改、稻草中密度纤维板、农业生态旅游等诸多方面。其中包括国家级龙头企业江苏榆城集团有限公司投资 0.21亿元,新上工厂化海 水鱼类养殖生态营养调控与水环境控制技术、雌性对虾三倍体对虾及河蟹种苗繁 育技术研究、半滑舌鳎工厂化养殖产业化开发项目, 省级龙头企业江苏福润肉类 加工有限公司投资 1.2亿元的年出栏曾祖代种猪 1000头项目和连云港市欣森木
业有限公司投资 0.38亿元的稻草中密度纤维板项目。这些项目大多是在同行业 中居于领先位置,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新的增长点。
2.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市场化组织程度。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立足“面向 市场、围绕龙头、依托项目”的思路,突出优质安全生产基地建设。2008年全 市 85家
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拥有基地种养面积 124.3万亩,同比增加 33.2万亩, 增长 36.44%;畜禽养殖量 969.7万只(万头/万羽 ,同比增加 238.2万只(万头 /万羽 , 增长 32.56%;水产养殖基地 36.2万亩, 同比增加 8.1万亩, 增长 28.83%。其中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面积达到 76.2万亩,同比增加 6.3万亩,增 长 9%。省级龙头企业连云港市东海果汁有限公司多年来坚持优质高效生产基地 建设, 2008年又落实万亩出口基地,其中草莓基地 3000亩、甘薯基地 4000亩、其他基地 3000亩;省级龙头企业连云港杭连食品有限公司与南京农业大学联手, 组培优质甘薯基地 4万亩。通过大力开展基地建设, “龙头企业 +基地 +农户”的 产业化生产模式得到较好运用,农业生产的市场化组织程度大大提高。
3.带动了农民就业和收入增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依托生产基地建设, 不 断拓展产品市场, 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 使龙头带基地的辐射 范围越来越大。2008年 85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共带动农户 92万户,同比增加 15万户, 增长 19.48%;基地农户从龙头企业获得收入 17.9亿元, 同比增加 2.21亿元,增长 14.1%;基地用农工 3.62万个,同比增加 0.64万个,增长 21.48%;支付农民工资 2.35亿元,同比增加 0.29亿元,增长 14.08%;市级以上返利企 业 28家,全年返利额达 0.68亿元,同比增长 47.8%。省级龙头企业连云港富裕 食品有限公司 2008年带动农户 1.6万户,还把本村 500多女工安排就业,月收 入达 1000元;省级龙头企业德兴海洋食品有限公司 2008年支付农工工资 580万元, 人均年收入达 2.16亿元, 还带动周边 1000余户海洋捕捞户, 以较高价格
收购其捕捞的小杂鱼、小泥鳅、小黄花鱼等。省级龙头连云港振兴集团在岗埠农 场、云台农场、赣榆等地相继建立基地,新增养鱼池、郁金香、百合、草莓及鲜 切花回购合同, 为其提供种苗、种球和免费培训等, 公司收回花卉产品, 解决销 售难题。灌云县 4家省级龙头企业积极实施结对帮扶, 季节使用农民工 2290人, 支付工资 1420万元,人均支付 6000元,增加了农民收入。
4.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拓展和应对能力。各龙头企业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 济形势, 狠抓内外两个市场, 提高了自身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实力。振兴集团在 国际市场开拓中, 主动提高市场定位, 获得国家出口种苗企业备案资格, 成为连 云港首
家具有出口资格的花卉企业。榆城集团以集团为依托对合并后的六个自然 村的生产规模小, 科技含量低的育苗企业实行购买兼并和资产重组, 低成本扩张, 形成村企合一, 不断扩大规模强化龙头带动功能, 把榆城集团做大做强, 打响“榆 城”品牌, 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在质量可靠的情况下统一使用“榆城”商标。使 “榆城”牌水产苗种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由 13%猛增到 35%。面对突如其来的国 际金融危机, 多数龙头企业能够及时调整产品结构, 降本增效, 度过难关。富裕 食品经过多次调研和努力, 于 2008年 8月份与上海光明集团达成产品包销协议, 开发了“渔夫牌”海洋即食系列产品,目前日均加工量达 2吨,月产值达 600余万元,产品全部由上海光明集团在国内 4个大区近20个省、市包销。该企业 自 2008年 9月份开始生产以来,产品供不应求。日前又与江苏省进出口集团公 司达成了注资协议,企业目前正加紧培训员工,待注资到位和员工培训完毕后, 每日的加工量将达到 5吨以上。该企业过去的产品 90%为外销,如今内销的比例 达到 90%,及时开发内销产品,使企业迅速摆脱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大海藻和 天天海藻两家市级龙头企业也及时将市场转向国内, 内销比例目前也达到了 85%左右。德兴海洋食品面对危机, 以产品优良的品质和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优势, 不
但保住了原有客户, 还拓展了部分海外客户, 迅速走出了危机阴影, 不但没有限 产、减员,还设立了多个加工点,新增员工和农村经纪人 500余人。
5.推进了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全市龙头企业立足农村、面向农业、服 务农民, 以结对帮扶为抓手, 积极融入新农村建设。德兴海洋食品与柘汪镇、厉 庄镇两个村结成帮扶共同体,加强农产品流通,免费培训农副产品交易经纪人。榆城集团以所在的宋口村为新农村建设投资主体, 以榆城集团为平台, 做大做强 优势特色水产品冷藏→加工→销售的链式开发体系,带动本地 3000农户从事相 关产业, 人均增收 600元。文峰木业积极吸纳共建村剩余劳动力, 并对共建村道 路进行硬化,改善了村容村貌。
二、连云港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龙头企业实力和带动能力有待加强。连云港市农业龙头企业虽然在带动农 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较大作用, 但与国际农业产业化发达国家及新农村 建设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美国食品产业体系的产值构成中, 农业生产占 25%,加工占 33%,而农产品营销所占比例则达到 42%,也就是说,深加工、精加 工以及市场营销所占产值比重远远要超过农业生产本身。从连云港市的实际情况 看, 85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中,大多数都是从事农产品加工企业,其中从事初 加工的较多, 而深加工、精加工企业较少, 农业产业链条较短, 农产品附加值不 高。而且从农业龙头企业实力来看, 85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资信等级为 AAA 级的 28家,占 32.94%;AA 级的 36家,占比 42.35%;A 级的 8家,占比 9.41%;还有 13家没有取得资信等级,占比 15.3%。从销售收入看, 85家农业龙头企业 1亿元以上的 24家, 占比 28.24%。从带动农户户数看, 带动农户 5000户以上的 33家,占比 38.82%;带动农户 1万户以上的仅 26家,占比仅 30.59%。
2.龙头企业科技创新水平有待提高。科技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农 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更好发挥龙头作用, 必须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国际上一般认 为,企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为 2%,企业方可维持生存;而占 到 5%的企业才具有市场竞争力,所以发达国家的企业一般维持 4%。6%的研发投 入水平。而 2008年, 连云港市 85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研发费用为 8693.52万元,与销售收入的比例仅为 1.06%。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科技研发费用为 3689万元,与销售收入的比例为 1.04%。甚至还有 3家省级龙头企业和 10家市 级龙头企业 2008年就没有安排科技研发资金。一些龙头企业由于科技研发跟不 上, 缺少精深加工的技术和设备, 只能维持在低层次的农产品初加工层面上, 加 工层次低下, 加工增值链条较短, 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不高, 很难取得较好的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全球性经济金融危机袭来时, 有的企业由于缺乏核心竞 争力而出现订单下降甚至没有订单, 产品大量积压, 生产线被迫停运现象, 有的 企业甚至面临倒闭的窘境。
3.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联结程度有待增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联结农户小生产 与大市场的桥梁和纽带, 而龙头企业要切实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 就必须加强 与农户的利益联结。而实际中, 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往往因文化素质、农 产
品质量及市场等原因, 经常性地出现有意无意的违约或毁约现象。从连云港市 85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与农户联结情况看,与农户有合同制关系的 53家,占比 62.35%;有合作制关系的 28家, 占比 32.94%;有股份制关系的 7家, 占比 8.24%;实施返利的 19家,占比 22.35%;实行其他形式联结的 13家,占比 15.29%。在 占绝对比例的合同制形式下, 龙头企业承诺市场价格高于约定价格时, 企业以市 场价收购;当市场价格低于约定价格时, 龙头企业以约定的保护价收购。但实际 上, 由于大多数企业无法监控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 加上一些农户不具备必要的
信用和法律知识,企业和农户之间只是一种松散半松散的衔接,一些农户私下出 售农产品而不执行合同的现象屡有发生.4.龙头企业融资渠道有待拓宽.由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绝大多数都属于中 小企业, 除了一般中小企业所固有的风险外, 还因农业生产的弱质性和高风险性, 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比一般中小企业承担着更大的市场风险.同时,由于农业 龙头企业面对的交易对象主要是信用和法律知识相对薄弱的农户, 使龙头企业经 常面临着经营的不确定性.因此,金融机构在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信贷营 销方面显得异常谨慎,致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整个农业生产一样,融资渠道 比一般中小企业还要狭窄得多.从连云港市农业贷款的实际情况看,2003~2008 年,全市农业贷款余额虽然从 31.46 亿元增至 67.49 亿元,但 2008 年农业贷款 占比却降至 13.8%,2004—2007 年则分别为 16.4%,17.1%和 15.2%,而 2008 年 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余额 8.85 亿元,占全市农业贷款的 13.11%,全市 人民币各项贷款总额的 1.8%.从为农业生产提供贷款支持的金融机构来看,主 要集中在农村信用合作机构(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商业银行,2003—2008 年,全 市农村信用合作机构发放农业贷款占全市农业贷款比例从 85.8%上升至 98%,而 农业银行则从 2003 年的 14.1%降至 2008 年的 0.2%,另外建设银行,交通银行, 江苏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有少量农业贷款,其中 2008 年交通银行,江苏银行和 邮政储蓄银行农业贷款余额分别为 0.5 亿元,0.49 亿元和 0.24 亿元,占比分别 为 0.7%,0.7%和 0.4%.从整个融资渠道来看,2008 年 85 家龙头企业 10 亿元融资中,除银行贷款 8.85 亿元外,其他渠道包括民间资本 0.77 亿元,工商资本 0.1 亿元和利用外资 0.28 亿元,分别占比仅为 7.7%,1%和 2.8%,银行贷款占比则为 88.5%,仍为龙 头企业融资主渠道.5.政府对龙头企业发展调控体系有待改善.在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推进 过程中,政府部门无疑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和调控作用.具体说来,政府部门不 能采取“揠苗助长”式的越位行为,行政命令式的错位行为,以及忽视服务的缺 位行为,而主要是提供财政资金引导,信息平台服务以及法律手段支持等.而实 际上,地方政府部门往往习惯于搞运动式的宣传发动,其出发点本身无可厚非, 但往往会因违背市场规律而适得其反.如在此次国际性的经济金融危机背景下, 某县政府推动的 3 万亩黑莓生产,由于其推动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产量过大,达 4 万余吨,加上本地没有黑莓深加工企业,虽然龙头企业以保护价 0.8 元/斤收 购(价格最高时达 5 元/斤,终因消化容量有限,只能收购 1 万吨产品,剩余大 量黑莓只有以 0.2 元/斤兜售,大大伤害了农民的利益,砍伐黑莓树的现象比比 皆是.截止 2009 年 3 月末,全县黑莓种植面积仅有过去的四分之一.而在财政 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方面,近年来基层政府部门出于对所有支农资 金“盘子”进行平衡等考虑, 对上级财政下达的支农资金进行“一揽子”考虑安 排, 致使广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获得的财政资金安排比前几年呈逐年下滑势 头.至于在为龙头企业和农户提供市场信息咨询,法律援助,质量监测检验体系 等方面,地方政府也存在一定的“缺位”现象.三,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龙头企业要做大做强,切实壮大自身实力和龙头带动能力.一是要牢固树 立市场意识.龙头企业在深入加强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了解市场需求,适时推出 适销对路的产品,抓好标准化生产,最大限度开发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项目, 生产绿色产品,超市便捷产品和餐桌产品,向市场要效益,同时从农产品收购, 储存,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努力提高产品品质.二是要牢固树立效
率意识.龙头企业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形 式,提高企业农产品采购和产品营销效率.三是要牢固树立效益意识.龙头企业 要切实加强财务管理,努力提高自身信誉度,力争取得更高层次的资信等级,赢 得农户,合作企业,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信任和合作,同时通过 加强内部控制,开源节流,向管理要效益,不断壮大龙头企业自身实力和龙头带 动能力.2.强力推进科技创新,打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农业产业化龙 头企业要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的至关重要性,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 及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的合作,实现农科教,产学研有机结合,并逐步实现科研成 果向现实生产能力的转化,不断开发出领先市
场的新产品,强力提高龙头企业市 场开拓能力.有条件的龙头企业要建立自己的研究开发机构, 组建科技开发团队, 加大研发资金投入, 逐步发展成为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能力的现代农业产 业化龙头领军企业,形成自身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另外,龙头企业还要充分发挥 龙头优势,加快新技术推广步伐,围绕企业主导产品,广泛采用先进技术,通过 多种形式,将新技术送到基地农户手中,同时加强对农户的技术指导和标准化生 产培训,与农户共享科技创新成果.3.因地制宜完善利益分配,增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联结程度.一 是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政策引导”的原则,巩固和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 经营,用政策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利益的选择,既保障农民与龙头企业合 作的适当利益,又要兼顾市场化条件下龙头企业的利益目标,使企业与农户的联 结机制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二是政府部门要因地制宜引导农民专业合 作社和专业协会建设,宣传和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农民 合作组织十农户”,“超市+基地+中介组织+农户”等多种合作方式.通过龙头
中介建设,拉长农业产业化产业链,更好解决小生产和大市场的衔接问题,最大 限度降低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市场交易成本.三是龙头企业要深入千家万户了解农 户与龙头企业合作联结意愿,因时,因地制宜地选择企业与农户的联结方式,增 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联结程度.四是龙头企业要不断完善合同收购, 最低保护价,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联结形式,与农户在利益和产权等方面 结成更加严密的利益共同体.五是采取政府牵头,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和农户协 商自愿按一定比例出资设立“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基金”, 为农业产业化生产经 营提供风险补偿和风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