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品收购站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调查报告(合集5篇)

时间:2019-05-12 18:21: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废品收购站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废品收购站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调查报告》。

第一篇:废品收购站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调查报告

废品收购站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调查报告

导言

在低碳环保提上议事日程的今天,学校、家庭、企业越来越关注废旧物品的回收,旨在调查得出废品收购站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根据调查结果,试探索出更加合理的分布状况及运作流程,提高人们的低碳环保意识。

调查方法:

以地大为中心,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骑车走访学校、社区周边的废品收购站,做好记录,整理材料,分析问题,试给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在掌握一定资料的情况下,走访洪山区工商所,进行沟通交流,采纳他们的一些指导建议,完善此次调查。

在对武汉市洪山区26家废品收购站的走访与调查中发现,回收站的分布具有以下四个主要特征。

一、密集性。距华中科技大学一里左右、关山大道右边的一竹林熊小区,居民较多,又比邻学校,废品收购站甚是密集,在不足三百米之内,有七家,在其他地方此种密集情况也很突出。

二、微型性。在所走访的几十家废品收购站,都是家庭夫妻两人经营,规模稍微大些的最多雇佣一个人,即使所占空间位置较大,但规模确实很小,辐射面仅在所在的社区。

三、隐蔽性。在所调查的废品收购战中,都没有正式的门面,都是以在社区或是村子里的住户为营业点,广告牌基本都是在木板或是铁皮上写着“废品回收”四个字。不过,根据其门口堆放的东西,也很容易辨别。

四、破落性。几乎所有的废品站所在的地方都是经济商业不繁荣的地方,即使是社区,也是在很低端的社区,比较贫穷些的社区村子。

在分析得出以上特征之后,进一步探究影响废品收购站分布特征的原因,得出以下成果。

密集型特称出现的原因可能有跟风形式,看邻居或不远的地方有人收购废品,自己也想尝试以下;还有就是小区较为密集,每家的空间较小,其居家住宅限制使得规模做不大,容纳不了周边的供应废品的群体,只能以多家来解决此种问题;微型性特征主要是由于都是以家庭经营,利用自己住宅,受空间所限。即使扩大规模,专门买地办一家大型的收购站,可是由于服务的对象分散,即使价格较高,顾客也不会走很远的路来处理自己的废品。因为,此种收购站服务的对象就是临近的居民,每人的日常家居废品不会很多,只能靠人多量大来积累,所以这是众多小型废品收购站存在的重要原因。隐蔽性与破落性原因同样如此,都是隐藏在幽深的、较老的巷道,住宅里面,原因是商业繁华些的地方租金太高,而且服务的群体也不是很多。且废品收购站周围的环境很不好,比如,不可能在肯德基店旁边有一家废品收购站。只有较为破落些的小区村子,环境要求不是那么讲究的地方,才能允许废品收购站点的存在。其供应废旧物品的群体特点,也决定了破落性。其中访谈中最经典的一句话是“没钱的人才来卖废品”,是的,这类群体大多是较为弱势的,如落后些社区的居民、清洁员、大学生、农民工等。

与洪山区工商所工作人员的交流中,谈论了废品收购站对社区环境卫生的影响问题,他们也有一定的方式来解决处理,比如,限制他们什么类废品怎么放置以及及时处理的问题。还和他们谈到街道上流动收购废品的问题,当然这属于城管的职责了。前文提到,废品收购站在一般街道上是没有分布的,但像一些商铺超市什么的,日常也会有很多的废品需要处理的,而他们又不愿自己拿到废品收购站点,所以流动废品收购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但这无疑妨碍了一定的城市管理秩序,且由于此种流动回收的数量也较多,甚至出现了因为争夺“废品”而发生

口角的争执。针对此种问题,工商所的工作人员如此说道,希望能有一些较大的,如回收公司能够采取电话预定或网上预定的方式,定点定时地上门回收,解决此种问题。当然此种方法也有弊端,真要实施的时候,还需仔细论证。

在对废品收购站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原因有所了解了之后,我们团队又追根溯源,到了废旧塑料瓶加工厂走访了一下。因为塑料瓶是每家废品收购站很重要的一种收购品,占了很大的分量。众多分散的废品收购站,当他们的废旧塑料瓶积累到几百公斤(大约几万个)的时候,就送到加工厂处理掉。加工厂处理成为pet颗粒,再制造成其他的工业产品。其实,众多分散的废品收购站很有存在的必要性,他们尽管之间没有联系,可他们共同将废旧的塑料瓶回收利用。这样挺有效的,如果是一家大的回收公司想做到这些,其困难也是难以想象的。所以,自然形成的这种废品收购站分布不能说是很科学很合理,但它很有存在的必要性,是正当的市场竞争下生存的。所以预期设想推出新的更加科学合理的布局,在现实条件下很难实施。因为,首先从经济角度讲,收入很大大于投入,因为布置如此多的回收站点,需花费很多资金。如果,不设置回收站点,采取专用车辆回收方式,目前还不成熟。因为人们还没有这种回收的意识,任重而道远。小结:

为期五天的调查活动圆满完成,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对武汉市洪山区几十个废品收购站走访中得到了废品收购站的分布特征——密集性、微型性、隐蔽性、破落性以及分析造成如此分布的原因。还在工商局人员的建议下,增加了访谈问题,改善了访谈形式,证实了有些居民还是很希望可以定时或按需上门回收废旧物品的。

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交流方式方法有待改进,语言用词有待调整,遇到不配合的人员如何对待等等。总的来说,此次活动还是经历了很多,了解了很多,思考很多,收获了很多。

第二篇:水磨沟区废品收购站管理办法

水磨沟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办法

(草稿)

为进一步加强水磨沟区再生资源行业的长效管理,解决再生资源行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塑造我区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城市形象,根据《乌鲁木齐市环境卫生督促检查工作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构建水磨沟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立健全废旧物品回收行业长效管理机制,有效解决废旧物品回收污染环境、惊扰市民、影响治安等突出问题,为我区创建宜居城区、旅游强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二、组织领导

因相关职能单位职能变化和人员变动,对区政府2008年确定的水磨沟区规范废再生资源行业管理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进行调整,成员如下:

组 长:苏晓春 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成 员:李玉文 区建设局书记

王 剑 区经济和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

张 青 区公安分局局长

李秀江 区工商分局局长

高建疆 区规划分局局长

唐茂祥 区行政执法局局长

李会议 区环境保护局局长

解 斌 新民路街道办事处主任

任晓江 南湖南路街道办事处主任 邵 梅 南湖北路街道办事处主任

郭 晨 水磨沟街道办事处主任

高红妮 六道湾街道办事处主任

胡达拜尔 苇湖梁街道办事处主任

李福明 八道湾街道办事处主任 王新军 七道湾街道办事处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经发委,负责组织开展创建水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工作。

三、管理模式

以水区经发委为行业主管,以街道、社区为日常监管,以乌鲁木齐再生资源行业协会为依托,以社区再生资源从业者为点,以社区回收亭为线,以再生资源分拣中心为面,构建我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一)水区经发委作为行业主管,以构建我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为蓝图,及时掌握再生资源行业相关政策、法规及行业动态,制定符合我区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的规划,引导我区再生资源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街道、社区作为日常监管单位,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合理规划辖区内社区回收亭布局,对群众举报的非法站点及时查处,对不符合要求的站点坚决取缔。严格按照“日收日清”的工作原则规范社区回收亭日常经营活动,对不遵守的经营户责令其停业整顿。

充分发挥乌鲁木齐再生资源行业协会行业管理的优势。鼓励、扶持再生资源行业专业公司建设社区回收亭、再生资源分拣中心。

(二)社区回收亭的设立:按照“便民利民”的原 则,城区每1000—1500户、乡镇每1500—2000户居民设立一个回收亭(以居委会辖区或大型小区建一个为宜)。社区回收亭的选址由社区结合以上原则,根据辖区实际情况,对现有符合要求的予以保留,对新建的要充分利用空地进行选址,由市商务局按规划要求,协调规划、城建等部门办理规划、用地、建设等手续,由乌鲁木齐再生资源行业协会负责社区回收亭投资建设。社区回收亭建筑面积25—80平米,外观要与社区环境相一致,建筑式样统一设计,建筑结构美观实用。(1)“日收日清”是社区回收亭必须严格执行的工作原则,是区别于传统废品回收站的标志,也是有效避免废品长期堆放对社区环境二次污染的唯一途径。(2)“六统一”(管理、培训、标识、着装、衡器、车辆)是社区回收亭的工作标准。社区回收亭建成后,由乌鲁木齐再生资源行业协会监督、协助办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备案证等真正做到合法经营、依法纳税;由乌鲁木齐再生资源行业协会组织专人对社区回收亭从业人员进行岗前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培训,组织从业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安全常识、消防知识。通过培训逐步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由乌鲁木齐再生资源行业协会设计制作回收亭标识、从业人员服装,做到美观、大方、易识别。通过新形象、新风貌逐步消除再生资源从业人员的负面影响。由乌鲁木齐再生资源行业协会统一采购标准衡器、封闭式车辆。配置衡器可以杜绝缺斤短两、欺诈顾客等现象发生。配置封闭式车辆,可以杜绝运输途中造成二次污染。

(三)分拣中心的设立:按照远离主城区、远离生活区的原则,全区设立1座。分拣中心选址工作由八道湾街道办事处提出意见上报区政府,分拣中心按照政府用地、企业建设的原则实施。分拣中心是社区回收亭、社会各方面收集的各类废旧物资的集散地,是对各类废旧物资归类、分拣、加工、短期储存的场所。分拣中心建设应符合城市规划,符合环保、市容、消防标准,经营面积3万平米以上。分拣中心区域划分为分拣区、加工区、储存区。每个区域根据具体物资分别建设若干大型封闭式厂房。分拣中心的设立有助于提高再生资源附加值,是连接社区回收亭的纽带,是“日收日清”工作原则落到实处的保障,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协会的基础工作,可以对水区范围内的再生资源行业从业人员造册登记,建立档案,及时记录、公布再生资源行业从业人员违规违法行为。对再生资源行业从业者进行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培训,邀请公安、消防、环保、市政市容等部门人员开展相关知识讲座,逐步提高再生资源行业从业者整体素质,更好地服务居民、服务社区。

通过对社区回收亭、分拣中心的规范运作,可以彻底改变缺斤短两、欺诈居民、扰民惊民、无证经营、偷逃税费等现象。通过社区回收亭、分拣中心的投入使用,可以给社区提供就业岗位,解决辖区内困难人员就业问题。

四、职责分工

水磨沟区创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工作按照行业和 属地纵横交织管理原则,进行分工:

(一)区经发委按照行业管理原则,根据各街道办事处提出的方案,合理规划辖区内社区回收亭布局,对街道办事处提出的预审意见进行初审,并上报上级商务部门审核。负责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重点、难点地区进行专项清理整顿和联合执法检查。

(二)各街道办事处负责建立废品回收站点清理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对辖区内的废品回收站进行自查,对不符合要求的站点及时清理,并根据辖区情况对新申报社区回收亭提出预审意见。八道湾街道办事处在完成以上工作的前提下,对再生资源分拣中心筹建工作遇到的实际困难予以支持。

(三)社区回收亭所在社区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社区回收亭进行日常管理及清理整治工作,包括辖区内站点摸底和掌握动态经营情况。

(四)其他职能部门分工:区工商分局查处无照或超范围从事废品收购的行为;区公安分局查处收购禁止收购金属物品、偷盗、销赃等违法行为;区行政综合执法局查处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擅自搭建的废品收购站,查处不符合城市容貌标准,环境卫生标准的废品收购站;区建设局、环保局依法对影响市容市貌、污染环境的废品收购站和废品临时堆放点进行治理。

五、工作要求

(一)各社区对辖区内的社区回收亭进行台帐式登记,安排社区巡逻队及时掌握辖区内的动态情况,及时向街道办事处上报辖区内社区回收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

(二)各街道办事处每月25日前将辖区内社区回收亭摸底和自查情况上报区经发委。

(三)区经发委每季度最后一个月末将情况汇总、分析后上报区政府。

(四)各职能部门在专项清理整顿和联合执法检查时,应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由乌鲁木齐再生资源行业协会工作人员巡查,并及时汇报,各职能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确保配合到位。

以上办法如无不妥,恳请政府批准后,发文实施。

水区经发委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

第三篇:陕西居民消费影响因素调查报告

陕西居民消费影响因素调查报告

2014年11月26日 来源:陕西省统计局

三大因素遏制陕西居民消费意愿

-----陕西居民消费影响因素调查报告

近几年来,中央及地方一直致力于推进扩大和升级消费,促进经济转型,这是新形势下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坚强保障。10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部署推进消费扩大和升级,促进经济提质增效。会议提出一是要增加收入,让群众“能”消费;二要健全社保体系,让群众“敢”消费;三要改善消费环境,让群众“愿”消费。这三点要求将是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制定多措并举政策的关键。为真实反映陕西消费市场情况,了解影响当前全省居民消费意愿的因素,为省委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省局开展了陕西城乡居民消费问卷调查。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由省局统一组织,省局各社会经济调查队负责实施调查。各调查队调查样本数为50个,其中,城镇和乡村分别调查25个样本,城镇可选取2-3个街道调查,乡村选取2-3个乡镇调查。调查样本县(市、区)分布为关中6个、陕北2个、陕南3个,分别是户县、耀州区、陇县、临渭区、华阴市、蒲城县、宝塔区、略阳县、西乡县、绥德县、洛南县。此次调查样本的选取多为中小县区,经济发达程度中等,较为真实的反映了陕西占比较大的中小城镇及乡村的消费水平。问卷调查共发放了551份,全部收回并均为有效问卷。

(一)调查对象的结构分布

通过对551名调查对象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呈现以下特点:

从调查对象性别来看,男性居民略多于女性居民,其中男性292人,占53%,女性259人,占47%;

从调查对象年龄看,中青年居多,其中30岁(不含30岁)以下的占14%,30岁至40岁(不含40岁)之间的占20.1%,40岁至50岁(不含50岁)之间的占31.8%,50岁至60岁(不含60岁)之间的占26.5%,60岁以上的占7.6%。

从调查对象职业看,从事农业生产的占比最大,受访的551人中,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占12.5%,企业人员占15.4%,务农人员占34.1%,个体人员占12.5%,务工人员占18%,退休人员占6.5%,待业人员1.0%。

从调查对象收入来源看,多一半居民为工资性收入,其中选择工资性收入的受访者占53.7%,选择种(养殖)植收入的受访者占27.2%,选择其他的受访者26.3%。

(二)调查结果的城乡差异

1.收入水平反映出乡村居民明显低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调查显示,城镇受访者月收入1000元以下占5.8%,1000-3000元之间占45.3%,3000元及以上占48.9%;乡村受访者月收入1000元以下占41.5%,1000-3000元之间占44.7%,3000元及以上占13.8%。

2.乡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相比收入升少降多。在增收调查中,城镇受访者收入比上年减少占16.7%,比上年增加占22.8%,与上年基本持平占60.5%;乡村受访者收入比上年减少占38.9%,比上年增加占24.7%,与上年基本持平占36.4%。

3.城乡居民一致认为物价水平比较高。对物价的感受方面,58.3%的城镇受访者认为物价水平较高,12.3%认为物价水平很高,29.3%认为物价水平一般;55.3%的乡村受访者认为物价水平较高,14.9%选择物价水平很高,29.8%认为物价水平一般。

4.网购率明显较低。从城镇受访者看,68.1%没有网购或者偶尔网购,27.2%经常网购,4.7%主要在网上购物;从乡村受访者看,92.7%没有网购或者偶尔网购,6.2%经常网购,1.1%主要在网上购物。城镇受访者网购明显多于乡村。综合起来,80.4%的受访者没有网购或者偶尔网购。本次调查对象多是县区级城镇及乡村,从另一个侧面可以看出,对于新兴的商业网购业态,陕西的县乡级网购率明显较低。

5.中央八项规定对调查对象外出就餐带来影响。从城镇受访者看,37.0%外出就餐次数减少,6.9%外出就餐次数增加,56.1%外出就餐次数没变化;从乡村受访者看,28.4%外出就餐次数减少,10.2%外出就餐次数增加,61.4%外出就餐次数没变化。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三分之一的受访者减少外出就餐,对城镇和乡村受访者的影响区别不大。

6.乡村受访者日常购物方便度低于城镇。对生活用品购买便利程度调查显示,城镇受访者89.1%认为方便,2.2%认为不方便,9.1%认为一般;从乡村受访者看,65.5%认为方便,12.7%认为不方便,21.5%认为一般,乡村受访者感到购物不方便度高于城镇。

7、商业网络的触角还需延伸。调查显示,对家具和家电等耐用消费品的消费,74.8%的受访者选择在县城购物,20.3%的受访者选择在地级市购物,只有1.1%的受访者选择省会城市购物,另有1.6%的受访者选择乡镇购物。由此可见,随着“家电下乡”、“建材下乡”等消费政策的实施,家具及家电的销售网络在小城镇及乡村正在逐步建立,给城乡居民购物带来了便利,对居民的消费意愿影响减少。同时,调查还表明,有83.3%乡村居民选择在县城购买家具及家电等耐用消费品,乡镇的商业网点还相对较少,发展明显不足,亟需加快对乡镇商业网络的建设。

二、影响当前全省居民消费意愿的三大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价格、收入、商品质量成为影响城乡居民消费的三大因素,55.7%受访者选择收入因素,76.2%受访者选择价格因素,59.2%受访者选择商品质量因素,只有8.5%受访者选择购物环境因素,另有3.8%受访者选择其他因素(主要是注重品牌、根据需要消费)。

影响受访者消费的主要因素情况

(一)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根据调查结果,月收入1000元以下占22.5%,1000-3000元之间占45.4%,3000元及以上占31.4%,收入总体较低。受访的551人中,收入比上年减少占27.8%,比上年增加占23.8%,与上年基本持平占48.5%。在受访者中55.8%选择收入是影响自己消费的主要因素。在高物价的情况下,而收入总体水平不高,收入增长缓慢甚至下降,造成居民的购买力受到限制且难以提高。

调查对象月平均收入占比情况

(二)物价水平成为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调查结果显示,56.8%的受访者认为物价水平较高,13.6%的受访者选择物价水平很高,29.6%的受访者认为物价水平一般,说明三分之二的受访者对物价水平的感受都是较高。同时,受访者中76.2%的人选择价格是影响自己消费的主要因素。

物价水平选择情况

(三)质量因素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调查结果显示,59.2%的受访者选择商品质量是影响自己消费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毒奶粉”、“地沟油”等假冒伪劣商品事件时有发生,消费环境、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消费者因为担心买到不合格的产品,而减少了正常的消费,极大的影响了消费者对商品质量的信心,影响了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对策建议

(一)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强大众消费能力。要解决“能消费”的问题,关键在于提高居民收入。那么首先需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从整体面上促进增收。其次要促进中低收入阶层人员收入,包括促进农民增收,使得中低收入阶层人员收入增长水平至少和经济发展水平同步,随后快于经济增长。高收入阶层的基本消费已经饱和,增加的收入更多会用来投资。中低收入阶层人员收入增长以后,更多地会将收入用于消费。因此,要高度重视中低收入阶层人员的收入增长,这样才能有效的提振消费。

(二)进一步加强社会化保障体系建设。要解决“敢消费”的问题,关键在于解决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如果收入增加了,但是人们还不愿意进行消费,都用来储蓄或者投资,那么提振消费的目标依然无从实现。其中敢不敢消费就涉及到社会保障,很多人为什么不敢消费,是因为有后顾之忧,看病怕医保不够、养老怕养老金太低、房价太高还要通过储蓄足够的钱来购买,所以只有社会保障体系从各个方面得到完善,覆盖面更广、更宽,才能让人们“敢”消费。

(三)科学建设、严格管理各类消费市场。要解决“愿消费”的问题,除了提高收入,消除后顾之忧外,还要解决产品、服务、环境的质量。很多人往往消费之后,买不到好产品,得不到好服务,受到诚信方面的影响,消费体验差,就会不愿意再去消费。要改善消费环境,让大家吃的放心,用的放心,消费倾向才会提升。

(四)加强商业网点建设,线上线下齐头发展。一方面,提档升级现有商品市场体系,加快乡镇商业网点建设,延伸乡村消费;另一方面,推进乡镇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乡镇网络使用费用。同时,拓展快递业乡镇业务,解决快递最后1公里问题,最终形成城市乡村、线上线下齐头发展,方便全省百姓消费,繁荣陕西消费市场。

第四篇:大学生出游影响因素调查报告

大学生出游影响因素调查报告

一、绪言

随着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消费变得越来越热,外出旅游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旅游群体当中,大学生是整个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而又独立的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有相对宽松的时间,具有更多的冒险精神和追梦遐想,这些促成了大学生旅游热。

因此,大学生作为一支旅游生力军的地位确实不容忽视。当今全国高校数量已达2000多所,在校生人数超过2000万人,可见中国的大学生旅游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同时,国内的旅业竞争非常激烈,影响大学生选择出游的因素又多种多样。有鉴于此,对当今大学生出游影响因素的调查就显得很有必要。

通过沈阳农业大学在校生的调查,得出了一些数据和建议,谨供参考。本次调查采取抽样调查方式,得出一系列结论,并在以下篇幅中展开论述。

由于经验不足、调查时间仓促、理论运用不够成熟等因素可能造成调查分析不够精确,与预期结果尚有偏差,为此,我们对读者表示诚挚的歉意,并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再接再厉。

二、大学生旅游的意愿

从大学生闲暇时间分配情况来看,选择外出旅游的占到了23%,较以往几年的数据有了明显的提高,大学生出游意愿逐渐增强,旅游也与逛街休闲、网上冲浪共同构成了大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出游时间和出游范围

出游时间方面,通过对所得数据的分析整理,大约27%的大学生选择在节假日出游,47%的选择在寒暑假出游;14%的选择在周末出游。同时我们对出游时间和出游范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出游时间对出游范围的影响,并绘制出如上图表。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闲暇时间的长短决定了出游的范围:寒暑假的时间非常充足,因此选择在寒暑假出游的大学生比重最大,他们一般会选择省内省外等远距离旅游,尤其是省内其他城市旅游;周末时间比较仓促,外出旅游的较少,但反常的是,在周末旅游的学生省内其他城市旅游的同学相对较多,可以从侧面说明本市的旅游资源比较缺乏,吸引力不足;节假日时间相对比较充足,选择出游的比重处于寒暑假和周末之间。

四、旅游目的和旅游目的地的选择

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我们对旅游目的进行调查时围绕教育、观光、休闲度假、文化和体育五个方面展开,同时将旅游目的和目的地的选择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得出如下图表:

旅游目的对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影响

教育

观光

休闲度假

文化

体育

总计

风景名胜

1.27%

15.48%

18.27%

5.33%

1.02%

41.37%

文物古迹

0.51%

9.90%

10.15%

4.31%

0.76%

25.63%

郊区乡村

0.25%

5.33%

6.09%

3.05%

0.00%

14.72%

体育娱乐

0.25%

6.85%

7.36%

2.79%

1.02%

18.27%

总计

2.28%

37.56%

41.88%

15.48%

2.79%

100.00%

依据图表,我们先来进行单因素分析:大学生的出游目的主要有观光(37.56%)和休闲度假(41.88%)两种,其他比重较小;对于目的地的选择又以风景名胜区(41.37%)为首选,文物古迹(25.63%)次之。

从两个因素综合来看,以休闲度假为目的到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比重最大,达到了18.27%;到风景名胜区进行观光的比例占15.48%,位居第二;到文物古迹所在地进行观光和休闲度假的比例均在10%左右,到体育娱乐区休闲度假(7.36%)的比以其他目的到体育娱乐区的比重大,其他所占比重较小。

五、旅游信息获取途径

通过对旅游信息了解途径的调查分析,绘制图表如下:

如图所示,目前大学生获取旅游信息的传统方式依旧占主要地位,通过同学熟人介绍(37%)和广告宣传(21%)了解旅游信息的占到了总体的58%;另外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通过网络途径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可取,调查得知有23%的大学生获取旅游信息的途径是通过网络,说明网络对大学生出游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相比之下,只有14%的大学生则通过咨询旅行社了解旅游信息,由此可以看出,旅行社对大学生的旅游宣传力度还尚待提高。

六、年级和专业对大学生出游的影响

在调查中还发现,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出游兴趣和次数存在差异,对大

二、大三和研究生这三个年级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不同年级出游兴趣及次数统计

大二

大三

研究生

出游兴趣

27.91%

20.42%

28.89%

人均出游次数

2.52.78

2.25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大二和硕士生的旅游兴趣相对较高,而大二和大三学生的人均出游次数较高。究其原因,大二是大学中比较稳定的一年,没有过多学业或就业方面的压力,使他们有精力和时间外出旅游;大三由于考虑就业或考研的问题,致使他们对旅游兴趣降低,但专业实习、外出实践等因素使他们出游次数又位于三个年级之首;研究生时间紧迫、学习任务繁重课业压力大等原因使他们外出旅游的愿望强烈,但同时又是这些原因限制了他们的出游次数。

不同专业出游兴趣及次数统计

农科类

工科类

管理类

出游兴趣

22.35%

21.57%

25.53%

人均出游次数

2.76

2.9

42.38

从上表可以看出,各专业类型的出游兴趣程度相近,但工科类和农科类的学生人均出游次数相对较高。推其原因,工科类的学生学习任务相对较轻,有着充分的精力和时间外出旅游;农科类的学生由于教学实习等目的外出旅游较多;而管理类的学生学习任务较重,外出旅游相对较少。

七、大学生旅游的方式和性别对其的影响

在调查中,大学生对出游方式的选择为:与同学结伴而游的占36%,而选择家庭出游的比例达到了28%,独自一人出游占23%,随团出游比例最小,只有13%。

我们再来看一看不同性别对旅游方式选择的影响,如下图:

不难看出,在个人游和家庭游的选择上,男生女生没有太大差别;而在结伴旅游和随团旅游方面,由于性格差异、经济状况、刺激程度、安全保护等因素影响,男女生对出游方式的选择产生较大分歧。在随团旅游方式的选择中,女生选择的倾向性更大,而男生在结伴旅游方式选择中占更大的比例。

八、大学生对旅游目的地的交通便利的满意程度

通过对问卷的整理分析,我们得出以下表格:

大学生对外出旅游交通便利程度的评价

非常便利

比较便利

一般

比较困难

非常困难

频数

247

权重

54321加权平均数:3.4

我们采用李克特计量法对评价选项进行加权,权重如表中所示,然后求其加权平均数为3.4,落在(2.5,3.5)区间内,属于一般,可见,外出旅游的交通便利情况大家还是可以接受的,对外出旅游没什么多大的影响,但其交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以方便大学生旅游。

注:本报告中涉及到的满意程度等抽象的评价,我们均采用李克特计量法,对其加权平均,进而根据平均数落在的区间来判断整体评价。其具体区间为(0.5,1.5)非常困难,(1.5,2.5)比较困难,(2.5,3.5)一般,(3.5,4.5)比较便利,(4.5,5.5)非常便利。边界数据归上不归下。

九、大学生对旅游区服务质量和规范程度的评价

通过对问卷的统计整理,我们能来看一看大学生对旅游区服务质量和规范程度的评价情况:

大学生对旅游区服务质量和规范程度的评价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一般

比较困难

非常困难

频数

310

权重

543

21加权平均数:3.52

我们运用李克特计量法,对其加权平均,得到平均数为3.52,落在(3.5,4.5)区间内,属于比较满意,说明整体上旅游区的服务质量和规范程度还是比较好的,对大学生的外出旅游有着促进作用。

十、大学生旅游的消费状况

关于每年旅游可支出消费,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我们得出如下数据:

100元以下的占4%,101元—200元的占 11%,201元—300元的占26%,300元以上的占59%。

针对大学生对旅游费用的感受程度进行调查分析,得出下表:

大学生对旅游费用感受程度

非常昂贵

比较昂贵

一般

比较合算

非常合算

频数

0

权重

45加权平均数:2.65

(注:有效问卷为95份)

根据李克特计量法对各个感受程度赋予相应权重,进行加权平均得出平均数为2.65,落到区间(2.5,3.5)之间,可以认为大学生对旅游费用的感觉为一般,由此说明旅游费用对大学生来说是可以接受的。接下来,我们看看大学生每年可允许的旅游支出和旅游费用感受之间的相互关系:

消费者可允许旅游支出和对旅游费用感知程度对出游次数的影响

100元以下

101—200元

201—300元

300元以上

合计

非常昂贵

0

0

0

0

0

比较昂贵

315

137

一般

0

113

比较合算

0

411

非常合算

0

0

0

0

0

合计

132

238

(注:有效问卷为95份,图中数据为出游次数)

从图表中可以明显看出:在旅游花费感觉相同时大学生的可支配资金越多,出游次数越多,可支配资金对外出旅游起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反常的是,旅游消费的感受对大学生的外出旅游次数几乎没有影响,甚至负相关。可见,大学生的旅游消费意识明显增强,在其他因素相比之下,大学生不会过多考虑旅游花费感受这一因素。

十一、大学生出游主要影响因素总结

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外出旅游受可支配资金、安全、闲暇时间、伴侣、旅游动机、交通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得出下表:

从图表中可以明显看出可支配资金(28.52%)和闲暇时间(24.71%)两种因素在大学生外出旅游中起着主要的作用,安全(12.17%)、伴侣(12.93%)和交通便利(12.93%)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十二、大学生旅游的意愿及限制因素总结

从问卷调查中主观题的填写反馈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同学表示时间和金钱是两大限制因素。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我们有可自由支配的资金利用时,闲暇时间的有无成为影响大学生出游的最大限制因素。现将反馈情况总结如下:

1、有些同学表示闲暇时间较少,即使有也一般选择休息放松。

旅游旺季时,道路交通及旅游景区过于拥挤、可能造成诸多不便,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旅游质量,无法通过外出旅游得到应有的休闲放松。而当时间、金钱、伴侣、交通、食宿等各种条件均适宜时,几乎所有人都会选择外出旅游。

2、旅游淡旺季的选择存在矛盾

部分同学认为旅游淡季时,花费虽然相对少一些,但得不到充分的旅游体验;旅游旺季时,花费却处于较高价位,而且旅游目的地游客过多、交通也很拥挤。

3、出游方式的选择存在矛盾

一些同学表示不喜欢跟团出游的方式,因为随团旅游受到很多限制,如在某些景点的参观时间有规定,游玩往往不能尽兴等;另外随团游客素质良莠不齐;而自主制定旅游线路在预定酒店、参观游览时价格又相对较高,既不方便操作又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4、出游中的不确定因素问题

不少同学表示,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和信息,很多时候易被广告宣传误导,外出旅游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他们在旅游过程中还遇到过很多不规范的操作和服务。另外,在旅游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得不到有效的保护。

5、关于旅游意愿

很多同学都对外出旅游持积极态度,认为在时间、金钱等条件均合适的情况下,多去外面看一看会有很多的收获:感受不同的景色风光和风俗文化、亲近自然。

不少同学表示希望去江南小镇、丽江这样清静而又美丽的地区旅游放松;也有部分同学希望到一些大城市或国外等浪漫之地观光游玩。而且,有同学表示希望相关旅游生产者适时开展必要的优惠活动。

十三、建议与结论

如何才能抓住大学生旅游市场?

1、设计针对大学生的旅游产品

对于学生市场而言,设计恰当的产品是非常重要的。比如针对学生经济状况,酒店最好是以青年旅馆为代表的廉价旅馆;机票是冷僻时间段;目的地的选择不要考虑常规的旅游线路;增加班级、支部或社团为单位的团购产品等。

2、推出大学校园营销活动

旅游网站应该走近校园,聚焦学生的课余生活,形成精确传播、深度传播,完成自身的营销推广,例如高校旅游线路设计大赛、大学生最喜欢的十大景区评选、校园旅游大使选秀、高校足球嘉年华等活动,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进一步提高旅游目的地的服务质量

要在可进入性、规范服务质量和规范程度等方面进一步提高,在大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还可以结合专为大学生提供的旅游产品的设计,进行有效的旅游市场营销。

十四、附表

本组成员分工明细表

第五篇:留守儿童的人格特征及影响因素

社会心理科学 第23卷 总第97-98期2008年第3-4期总第299页

留守儿童的人格特征及影响因素

丁 玲 韦 炜

摘 要: 留守儿童由于其特殊的处境引起了许多的关注。这种特殊的处境对儿童的生理、心理、行为等各个方面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那么分析这种特殊的处境存在哪些因素影响着儿童的人格发展,以及这种影响如何发挥作用,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发展来说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留守儿童 人格特征 影响因素 1.引言

留守儿童是在新时代中国出现的一个新名词。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或者是出国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由于诸如无法解决孩子的上学问题,经济负担不起等各种原因,他们的孩子都被留在家乡由他人(包括祖辈、亲戚、老师等)代养。这些孩子被称为留守儿童。普遍认为父母双方或父母一方出外务工而被留在家乡的儿童称为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很多方面会受到影响,因此留守儿童成为人们关注的又一个弱势群体。近年来,人们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主要放在学习、行为、心理等各个方面。

众所周知,完整的家庭结构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儿童的人格发展和社会化过程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对于留守儿童这样一类特殊的群体,他们缺乏的正是父母在身边的亲自教育。因而留守儿童的人格发展引起了众多的关注。王东宇[1]采用陈仲庚修订的少年版艾森克人格问卷对 206 名小学“留守孩”进行个性特征研究后发现,同同龄儿童常模相比,“留守孩”较为内向,情绪较不稳定。田小兵[2]在对 677 名农村 6 ̄l4 岁留守儿童采用 《儿童 l4 种人格因素问卷中国修订本》 进行测查,并将结果与父母在家的同村儿童比较后发现,父母外出打工的儿童表现出容易激动、焦虑、神经过敏性高同时伴随内向的性格特征。林宏[3]在福建省的大型调查表明,有 55.5% 的留守孩表现为任性、冷漠、内向、孤独。[4范方、桑标,亲子教育缺失与“留守儿童 ”人格、学绩及行为问题,心理科学,2005,28(4).]等人概括了留守儿童的性格特征: 一是乐群性低,比较冷谈、孤独; 二是情绪不稳定,易心烦易乱,自控能力不强; 三是自卑拘谨,冷漠寡言; 四是比较圆滑世故,少年老成; 五是抑郁压抑,忧虑不安; 六是冲动任性,自制力差; 七是紧张焦虑,心神不定。众多实证研究都表明,留守儿童相对于非留守儿童存在着更多人格方面的问题,那么留守状态到底如何影响留守儿童人格的发展呢? 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留守儿童的人格呢? 这些正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下面将对留守儿童的人格特征,影响留守儿童人格发展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留守儿童的人格发展等问题作一个简单的分析。

2. 影响留守儿童人格发展的因素

2.1 留守儿童的代养人类型及其教养方式对留守儿童人格的影响

按照李庆丰(2002)[6]的观点,留守儿童的代养人可以分为三种:(1)隔代监护,是指由留守儿童的祖辈(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来监护。调查表明,大部分的留守儿童都是这种监护方式。眉山市妇联、市妇儿工委(2005)对 3118 名双亲外出留守学生的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中,被托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祖辈照顾的,占全体留守儿童的 81%。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代养的留守儿童普遍具有任性冲动、自制力差、自我中心、不尊重他人等人格特征。祖辈相对来说,年龄已经比较大,体力精力都已渐渐衰退,且家事繁多再加上若是多个孩子寄养,根本没法全身心的投入照顾正值青春年少的儿童。因而,对这些孩子往往采取宽容放任的态度。大多数祖辈文化水平低,只懂得溺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一味的没有选择的满足,只满足孩子物质的温饱,而完全忽略孩子的精神需求,使这些儿童普遍具有任性、放纵的特点。王东宇[5]对福建省福清市 6 所中学的留守儿童的研究发现,采用民主教养方式的留守孩心理健康状况最好,溺爱的其次,放任、专制的最差。溺爱的更容易使留守孩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而儿童的智力发展,好奇心及其知识水平远远超过了他们的祖辈,导致长辈在他们心目中没有威信,使他们不听长辈的话,从而养成了他们自我中心,不尊重他人的习惯。

(2)上代监护,就是由留守儿童父母的同辈人(亲戚朋友)监护,更多的是由亲戚(如姑姨叔舅等)代为抚养。亲戚朋友大多有自己的孩子在抚养过程中难免偏心,就算亲戚朋友对留守儿童不偏心,也基本是只一味的满足物质需求,生怕孩子的父母怪罪,而不顾孩子的精神需要。另外,代养人自己也正值青壮年时期,自身事务繁多,负担重不能够也不可能花过多的时间在关注留守儿童上,这样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有强烈的被忽视感,从而造成孩子抑郁压抑,忧虑不安,自卑拘谨,冷漠寡言,敏感过激,甚至对父母产生怨恨的心理。(3)自我监护型,这种情况是在没有祖辈和 亲戚朋友可以代养孩子的情况下,而孩子达到可 以照顾自己的年龄(大部分到初中阶段左右),父母不得已采取的方式。虽然孩子自己可以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但缺乏父母双亲的爱,缺乏父母的正确引导。而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正是其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是非判断能力,自律性都还未成熟,自我管理能力差,他们的社会化都需要成人的正确引导才能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因而自我监护的留守儿童,往往难以抵御社会的各种诱惑而形成各种不良嗜好,如沉迷网络,抽烟,早恋等。而父母由于对这类留守儿童的愧疚,往往对他们的要求无条件满足,给他们大量的钱,供其自由支配。这就更增加了儿童形成不良习惯的几率,使他们往往铺张浪费,不懂得节约,自律性差,为所欲为。

2.2 亲子分离时间以及亲子沟通频率和效果对留守儿童人格的影响

周福林、段成荣[7]曾经总结了留守儿童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 父母外出流动多长时间的孩子可以被视为留守儿童,是 1 年以上,还是半年以上,或者 3 个月以上,或者其他时间长度标准?通过文献综述发现对于这个问题至今还未得到一致的答案。大部分研究没有明确的讨论这个问题,说明他们都忽略了这个问题对留守儿童发展的重要性。良好的亲子沟通与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尤其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密切相关,而不良的亲子沟通与青少年不良的社会适应甚至是严重的问题行为密切相关。不少研究表明亲子沟通与青少年的行为问题、人格发展、情绪问题存在着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亲子沟通良好的儿童比亲子沟通不好的儿童出现这些问题的概率更小[8]。

人们之所以把留守儿童视为弱势群体,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父母或者父母的一方不在身边,无法给予这些儿童父母应该给予的关爱,缺乏必要的亲子沟通。那么这种缺失,必然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由于经济以及工作等原因,很多父母无法经常回家看望孩子,甚至很少打电话回家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各方面的情况。研究发现,与父母分离时间越长的儿童心理问题越为突出。与父母的长时间分离,儿童缺乏必要的爱和支持、信任感和安全感,久而久之,容易形成敏感、偏激、孤独的性格特征,特别容易出现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在无法回家看望孩子的情况下,大多数父母是以打电话的方式来了解孩子的情况,与孩子进行沟通。这种沟通对孩子来说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这是他们与父母交流的唯一渠道和途径。沟通的频率和效果对亲子关系和儿童的心理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父母经常主动的打电话回家,能够适度的缓解留守儿童独自在家的孤独感,使儿童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关心。沟通效果可以包括父母是否对孩子谈论的内容感兴趣,是否能够理解孩子,是否能够更多关心孩子的精神需要而不仅是物质需要,是否能够满足儿童情感交流的需要,这些方面都对孩子的心理状况有影响。如果沟通频率太低,沟通效果不好,对于尚缺乏是非判断力的儿童,容易形成不正确的归因,如父母不关心自己,不爱自己,长此以往,儿童容易自暴自弃,形成极端的性格如暴躁偏激或极度自卑。相反,如果沟通频率高,沟通效果好,可以一定程度弥补父母不在身边造成的不良影响,让儿童在情感上获得满足,减少儿童出现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的概率,也有助于儿童的人格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2.3 父母教育观念对留守儿童人格的影响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和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无论是言谈举止还是行为习惯,儿童都会从父母那里获得学习的榜样。父母自身的素质和观念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儿童,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儿童的发展。对于留守儿童来说,虽然他们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教育他们,但是父母对他们的影响仍然非常大。父母对留守儿童只关心物质需求是否满足,不注重满足精神需求; 父母一味的以物质供给弥补对孩子的亏欠,无条件接受孩子的物质要求;父母在孩子面前不断的谈论如何赚钱、金钱的重要性,而忽视对孩子学习、做人方面的教育;父母自身变得势利,因赚钱而忽略孩子等等都会给留守儿童不良的学习榜样。有的父母甚至不再以勤劳诚实来教育孩子,而亲自教育孩子要适应社会世俗;不再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而要求孩子学会圆滑处事; 不再教育孩子礼遇谦让,而教育孩子要争名夺利,不甘落后。这些都会使留守儿童变得惟利是图,自私自利,以为金钱万能,读书无用,导致他们不爱学习甚至过早的放弃学业,过早的接触社会,从而丧失了青少年该有的纯真和基本的道德意识,导致了人生观和价值观扭曲。

反之,如果留守儿童的父母能够利用自己在城市或国外学习到的新的多元化的观念教育孩子,积极的引导孩子,那么对于留守儿童的发展有利而无弊。相对于留守儿童的所在地(大多数留守 儿童在农村)来说,他们父母所到的地方,无论经济还是文化一定更加发达和先进。那么,如果父母能够积极吸取先进的教育观念、先进的文化知识来教育孩子,甚至父母把在城市的见闻告诉孩子,或者有机会让孩子到自己工作的地方参观,带领孩子到城市增长见识,都能够给孩子形成积极上进的正强化,引导孩子设立奋斗目标,鼓励

孩子通过自身的努力(如学习),走出农村、走出贫困,走向先进的城市。这有助于儿童形成正确的归因,养成积极上进、努力学习的良好习惯,使儿童能够对自己负责、有自己的目2.4 学校教育对留守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

正是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留守儿童可能出现各种问题,那么学校和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然而在很多老师的眼里,留守儿童大多是问题学生。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不仅没有给予特别的关注,进行特别的教育,反而对他们有偏见,没法做到公平对待,把他们当作“心头刺”,甚至对他们采取放任不管的策略。留守儿童在家里得不到父母的情感支持,在学校又得不到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友谊,以致他们厌学、逃学,更有甚者,流入社会成为街头小混混,危害社会。这样的孩子从小缺乏安全感和依赖感,没有体会到他人对自己的爱,道德情感缺失,只知道接受不知道付出,缺乏社会责任感,容易产生极端的思想,对社会充满怨恨,是犯罪高发的人群之一。

倘若学校和老师能够对留守儿童与其他学生一视同仁,不歧视不偏见,老师能够给予特别的关注,对留守儿童多加关心和照顾,并且鼓励其他学生热心帮助留守儿童,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不仅能够帮助解决留守儿童独自生活的困难,使他们能够专心学习,还能够让留守儿童体会到老师同学的温暖与爱心,弥补感情缺失,获得必要的社会支持,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3. 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几点建议

针对上面提到的几个问题,从家长到代养人,再到学校和教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3.1 慎选代养人,为留守儿童提供关键的“保护性因素”

根据心理弹性理论,若把留守儿童所处的环境(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亲情的缺失)看作是一种逆境,那么要让留守儿童的心理功能不受损伤,能够完好发展,必须为留守儿童提供关键的“保护性因素”。在心理弹性理论中,“保护性因素”就是能减轻不利处境对儿童消极影响的因素,包括个体内部和外部环境两方面。这里主要讨论外部环境因素对儿童的保护性。对于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来说,其家庭结构不完整,能够给他们直接提供支持的就是他们的代养人。因此,留守儿童的父母必须认真选择留守儿童的代养人,最好能够选择具有一定文化素质,能够担负起教育儿童的责任的人来托付孩子。在留守儿童所处的环境中,至少有一个成人能够很好的了解和理解孩子并能够很好的照料他[9]。有条件的话,尽量避免隔代抚养,已有研究证明隔代抚养对儿童的发展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代养人应能够真正关心留守儿童,把留守儿童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养育,而不是为应付留守儿童的父母,抱着只要孩子不生病不出事就无愧于心的心态; 仅仅只关心孩子的温饱问题,而对孩子的其他方面毫不过问,这些都是阻碍孩子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3.2 加强亲子沟通,引导留守儿童形成正确的认知和归因

为弥补不在身边所不能给予孩子的必要的关爱和支持,父母因尽量多回家看望孩子,无法回家看望孩子的情况应该尽量多打电话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关心孩子的需求(物质和精神必须同步)。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应理解孩子,谈论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多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努力提高亲子沟通的效果,满足孩子情感交流的需要。并且父母应该端正自己的教育观念,利用自己接触和学习到的先进知识和教育观念来教育孩子,引导孩子对所处的困境形成正确的认知和归因,从积极乐观的角度来看待压力和挫折,帮助孩子往积极上进的方向发展。

3.3 消除偏见歧视,给留守儿童特别的关心和爱护

对于留守儿童,学校和老师首先要消除偏见和歧视,做到对留守儿童和其他孩子一视同仁,并且对于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能够以充分的爱心和耐心来特别关心和爱护他们。对留守儿童,老师要多留一个心眼随时关心他们的状况,尤其是心理变化,争取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避免他们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同时,老师还可以鼓励其他同学来帮助留守儿童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如帮助留守儿童干家务,给成绩落后的留守儿童补习功课等,这样既能够拉近留守儿童与同学的距离,避免孤独感和被遗弃感,让留守儿童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的温暖,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又能够使留守儿童有更多的时间,更加专心的投入到学习中,从而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业成绩,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建立自信心。

总之,对于留守儿童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都应当给予特别的关注,应该想尽办法消除留守儿童的困境,帮助和引导他们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东宇,小学“留守孩”个性特征及教育对策初探,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第5期:354—355. [2]田小兵、杨正伟,四川农村外出打工者子女的个性心理特征,中国学校卫生,2003年第5期. [3]林宏,福建省“留守孩”教育现状的调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 3 期: 132- 135.

[4]范方、桑标,亲子教育缺失与“留守儿童 ”人格、学绩及行为问题,心理科学,2005,28(4). [5]王东宇、王丽芬,影响中学留守孩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研究,心理科学,2005,28(2):477-479. [6]李庆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子女”发展的影响.上海教育科研,2002(9):25-29. [7]周福林、段成荣,留守儿童研究综述,人口学刊,2006 年第 3 期:60- 65. [8]张峰,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南师范大学,2004.

[9]屈卫国,心理弹性理论及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学前教育研究,2007 年第 5期:32- 34.

下载废品收购站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调查报告(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废品收购站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调查报告(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菏泽市农业机械适用性影响因素调查报告

    菏泽市农业机械适用性影响因素调查报告 按照省农机试验鉴定站统一安排部署,菏泽市牡丹区、成武、鄄城、东明四县区承担了农业机械适用性影响因素研究项目的调查工作。在近40......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的调查报告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的调查报告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及造成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从生物遗传因素的作用到个体自我心理冲突、不良人格特征,早期教育与家庭环境问......

    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因素调查报告

    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调查报告一. 问题的提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个健康的身体是我们幸福与快乐的前提,是我们享受人生精彩 和灿烂的开始,更是我们作为学生学习文化知识与开阔......

    关于大学生学习影响因素的调查报告范文合集

    统计学原理作业 ——关于大学生学习影响因素的调查报告姓名:李金穗 学号:201005110235 班级:2010级人力资源(2)班大学生学习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我们是社会管......

    教师自我报告疾病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精选5篇)

    教师自我报告疾病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教师自我报告疾病分布特点及疾病影响因素。方法 对年龄在20~60岁之间的689名教师和289名非教师进行了横断面调查研究。结果 教师职......

    植物分布调查报告(精选合集)

    杨梅渡公园树木分布的调查报告 一、 调查目的 通过了解实际场地树木的配置,然后再联系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把园林树木配置的知识得以应用并进一层次的学习。 二、 调查地点 杨梅......

    影响小学生英语学习因素的调查报告

    影响小学生英语学习因素的调查报告 学院:临沂大学外国语学院 班级:2010级英语师范一班 作者:徐宁 (一)摘要:小学生作为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学习群体,了解影响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因......

    关于影响消费者购买汽车的因素调查报告

    关于影响消费者购买汽车的因素调查报告 在当今社会中,随着科技的进步,道路交通系统渐渐完善,汽车的出现极大地扩大了人们的生活半径,也改变了社会的产业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