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和乡土建筑之辩

时间:2019-05-12 18:33: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际化和乡土建筑之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际化和乡土建筑之辩》。

第一篇:国际化和乡土建筑之辩

建筑本土化与国际化之辩

建筑本土化的含义是多方面的;首先,它意味着建筑地域性格的凸现。其次,他意味着建筑民族风格的彰显。第三,它意味着建筑文化传统的高扬。国际化意味着建筑材料的先进、建筑技术的高超、建筑设计思维的创新和建筑文化的融合。而建筑的“国际化”是具有双重性的;一方面,作为新的建筑文化之一,“国际化”直至今日在中国仍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以建筑工程师为主导,加上业主的喜好与市场追求时髦思想的配合。“国际化”曾在有限的空间(主要是大中城市)与时间范围内(15—20年)得到略具成就的实践,但未能超越 “创新文化”的层面;另外一方面,“现代型建筑”作为“国际化”建筑理论支撑的一种设计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完全局限于部分建筑师的小圈子里,其实践与理论影响短暂而相对肤浅,并且社会公众对以西方建筑技术、鼓励制度、城市生活方式为代表的外来文化由抵触、仇视、逐渐转向崇尚、羡慕有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然而近年来“国际化”使得全球多数城市建筑有一个共同现象——趋同现象;无论你在纽约或是上海,深圳或是香港,巴黎或华盛顿,东京或新加坡,都可以感受到它们根多相似的地方。虽然近年来对建筑国际化的现象大多持批评的观点,但这一现象似乎并未因此而受到遏制,相反,人们可预见建筑国际化这种趋势将会进一步发展下去。与此同时,由于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人们意识到文化全球化的现象,使几千年来创造与世界各地的灿烂多样的文化正在消解,人们失去了心理和情感上的归属和认同,这样就产生了一种地方主义的回归思潮,在建筑这个层面,这种思潮表现为建筑国际化和地方性的矛盾。就事实而言,这是一对难以调和得矛盾。我们可以预见,建筑的国际化将会在未来建筑的发展中显示其现实的一面,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建筑的地方性也将会对未来的建筑产生重要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将建筑的地方性是对建筑国际化的一种修正。建筑师要虚心向民间学习,学会充分利用建筑材质特性因素,使建筑更加紧密地植根于地域环境,形成对地域建筑文化的延续。

第二篇:海滨度假地之国际化提升

我国拥有较长的海岸线,但人均海滨度假资源稀缺,在新一轮旅游开发热潮下,如何规范化、专业化、集约化地开发,建设接轨国际水准的海滨度假地,是摆在有关地区面前极为现实而迫切的课题。

发展现状

近些年,我国海滨度假建设有了长足进步,度假旅游正在走出“看日出、洗海澡、吃海鲜”的初始阶段。在发展战略上,国家提出了海洋经济战略,审批了若干海洋经济区或示范区,在“十二五”国家旅游规划纲要中,提出加快培育海洋旅游增长带;在开发状况上,可谓争先恐后、四面开花,现已没有可大片开发的处女地,有些省市仅省级海滨度假区就达十五六个;开发档次上,有了较明显的升级,既有涵盖一省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也有滨海城市纷纷上马的邮轮港口建设,还有珠海、青岛海泉湾等大块连片的滨海度假休闲项目。

但必须冷静地看到,我国至今尚未有严格意义上与国际接轨的海滨度假目的地,包括海滨环境和生态,度假酒店和设施,海滨和海上运动项目,度假休闲文化建设,乃至沙滩、海水、海洋生物,都与国际水平差距甚大,亟须清醒认识、直面差距、急起直追,全面缩小与国际水平的距离。当前较有代表性的现象有:

——现代化城市与海滨度假地的形象差异。游客前往海滨度假首选的是环境或城市形象,如游客去泰国普吉岛、印尼巴厘岛、马尔代夫、加那利群岛度假,影响选择的首要因素是其总体形象或口碑效应,而不会是具体某个海湾和沙滩。后者的优越与否,唯有当地人知悉,回头客、常客或略知其详。故对吸引游客而言,首要因素是目的地形象。目前,我国海滨城市多已具现代化特征,高楼摩天、马路宽阔、广场宏伟,但海滨度假地应有的特色与形象却较为淡漠,建筑色彩单调、建筑形制呆板、建筑体量臃大,彩色、精巧、闲适、美观等少有展现,海之韵、海之魅、海之情鲜有彰显。一些海滨城市自我对比有了巨大改观,但难与三亚、秦皇岛、青岛、大连等国内传统度假地相媲美,更是难以与欧洲、加勒比海、东南亚沿海等知名海滨度假地相对比。目前,这一现象带有相当的普遍性,且有司空见惯、视而不见之势。

——度假产品定位与客源市场的呼应对接。缔造特色、凸显形象、错位发展,既是旅游产品开发的重要理念,也是从产品规划阶段就应坚持的原则。在开发实践中,如何处理好特色与基础的关系,关键是把握先后和主次。从国际海滨度假地的开发实践看,尽管各有特点、各领风骚,如水上运动型、海滨休闲型、会议旅游型、海洋娱乐型,但均以滨海休闲度假为基础,这一基础越厚实、越丰饶,附着其上的特色就越稳固、越凸显,至今未闻基础虚弱而

特色昭彰者。由此而论,只有以基础产品的开发为先、为重,特色项目的开发是顺势、为辅,方能达到锦上添花之功效。原因并不复杂,海滨度假休闲的主体是大众旅游者,需以大量的基础性产品满足需求;个性而特色化的需求毕竟是小众,即使部分大众旅游者涉足此类产品,需求总量也是有限或浅层次的;再者,特色产品的建设大多依托或凭借大众产品,若其不够丰富、不够突出、不够成熟,也很难开发出有竞争力的特色产品。因此,海滨度假地如要讲特色,千万不可忽略基础性产品的基础地位,否则任何特色都将建筑于沙滩或泥沼上,很难期望其稳固和持久。

——主要产品的规模开发与市场营销。我国海滨度假地的旅游休闲产品种类极富弹性,若从资源或产品普查角度看,大多都有几十种之多,甚至要什么有什么,但若从游客实际参与度来看,则寥若晨星,乏善可陈,多数游客的海滨休闲是以海浴、游泳、戏水、静坐为主,偶或极少的人坐坐快艇、沙滩摩托等,更多更新的玩法则少之又少。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当地缺少有规模的强项休闲产品,宣传推介也做得不够,加之海滨“玩”的现场氛围不足,导致了休闲新品很难上市,这类现象在我国海滨极其普遍。改变的出路在于,集中力量开发主打产品,全力做好宣传营销,包括配备适量的使用引导者、开设现场的应用辅导、纳入旅行社团队消费,确保新产品走向市场。

——度假住宿的专业与特色化。住宿是旅游活动的一大要素。在海滨度假中,住宿设施应有专业性要求,即度假酒店、海景房之类的概念,而非一般的商务酒店、会议酒店、宾馆招待所。目前我国海滨度假住宿的专业化与特色化还有极大差距,除了老资格的度假地有少量合乎要求的度假酒店外,多数住宿设施既不可爱、又不实用,更无海滨度假的氛围与韵致。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我国海滨度假长期处于“自然经济”和粗放发展造成的,再是夏季客源流量较大,全年多数时间住房又空置,缺乏提档升级的压力和动力。

——涉海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广泛利用。目前,很多海滨度假地开发较粗浅,大致以海滨浴场、港湾、海岛为主,以岸上、海面、浅海项目为多,其中,住宿设施和人造景观占了大幅比重,而需动手动身的参与性休闲项目少,有特色有文化的地域性项目少,名实相符并受市场拥戴的项目少。这样,便出现了如此现象,说种类“一样也不少”,论产品“一个也不行”,名号桂冠可能攫取了一大堆,但终究未能跨出“初级阶段”。而国际知名海滨度假地大都有丰富多彩的产品体系,包括核心产品、主要产品、系列产品、辅助产品。我国海滨城市拥有丰富的涉海资源,如海洋、海岛、海滨、海岸、滩涂、湿地、沙滩及陆地等,只要投入足量资金和专业化功夫,也完全有可能开发出休闲、度假、观光、专项等各类旅游产品。

提升策略

我国海滨度假地的提升应坚持国际化的方向。这是由海滨度假旅游源于国外,国际海滨度假建设水平明显高于中国,度假产品和度假文化也比中国发达等所决定的。在这个问题上,可大胆借鉴国际上的成功做法和宝贵经验,没有必要闭门造车和因循守旧。当前,我国海滨度假地建设的国际化提升,可重点把握下列几点:

紧跟海滨度假旅游发展形势。包括国内和国际的海滨度假发展形势。国际海滨度假已很成熟,并不断有新经验、新产品、新趋势,需要紧跟发展形势,确保不滞后、不落伍。国内海滨度假虽处于初级阶段,很多游客仍习惯于蜻蜓点水的传统方式,但也要看到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国务院[2009]41号、44号文件明确了海洋海滨旅游发展导向;国家“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落实国家海洋战略,加快培育海洋旅游增长带”,规划部署了全国八个滨海地域的旅游发展;国家批准了山东半岛、浙江等海洋经济区规划,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进入国家发展战略,全国沿海一些城市加紧建设邮轮母港或游轮码头,一批与国际接轨的大型休闲度假区投入运营。因此,我国海滨度假旅游发展形势很好,国际化发展将是可望又可及的发展目标。

大力提升海滨度假现实竞争力。为加快提升海滨度假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很多地方参加了有关名目的达标创建活动,如4A、5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最佳休闲目的地,国家级海洋保护区等,目的是以创建促开发,以名声促招商。客观地看,参与创建与全面开发是相辅相成的,但也有明显区别。创建达标多数属于基础性达标,或入门性达标,不求至好但求其有、不求其精但求其博,故即使获得了一摞各式桂冠,赢得了响彻云霄的知名度,海滨度假地的核心吸引物、产品竞争力、总体环境等,也未必会得到同步和同等的提升,这是各级决策者都应心知肚明的。因此,有必要把提升海滨度假地的硬实力放在首位,而将各类创建达标融入其中,作为一个个的阶段性目标,通过一项项的达标改善最为短腿的环节,夯实旅游公共服务和基础性产品,力避浅尝辄止、达标即可的意识,踏踏实实地多做丰富、深化、提升的工作,以逐步增强市场竞争力。

着力建设支柱性休闲度假产品。走出海滨度假初级阶段圈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投资项目的选择,而非对任何项目都一律欢迎,没有限定或不加要求。目前,海滨度假项目的泛化平淡,一定程度上是一般化的住宿设施、主题公园建设过多,无法跟上游客欣赏品位的提升,到头来让人觉得无处可玩、无处好玩。从现实看,尽管一些度假设施按照某种评价标准可得高分,但未必就能吸引大量游客,游客也很少能从中得到高端体验的享受,问题就出在这些项目仅求其有,不求其精,不求其特,数量上也达不到支柱性的丰厚程度。如海南三亚有6个潜水基地,每天接待上万人次,人均小时花费数百元;西班牙马略卡岛有300多家航海俱乐部,一年吸引参加帆船赛的选手及随员超过10万人;美国夏威夷不仅有大量的海上运动休闲项目,还有四季不断的世界级水上运动比赛。只有如此,方能形成支撑性的主打产品。

适度拓宽海滨运动项目。客源消费需求的多层次,决定了海滨度假产品应该多元化,既要满足大众化需求,也要顾及高端、专业等小众化需求,这是任何成熟目的地都应做到的。以海滨运动、海滨体育为例,可充分利用海水、沙滩、滩涂、海岛等多种资源,开发出竞技、娱乐、休闲、康体、冒险等多种类的活动。对海水,可开发潜水、冲浪、帆船、帆板、滑水、划船、游艇、摩托艇、游泳等;对沙滩或泥滩、湿地,可开发足球、排球、手球、拔河、摔跤、竞走、越野、健美、摩托;对海滨,可开发滑翔、跳伞、热气球、滑翔翼、动力伞、自行车、轮滑、高尔夫球等;对海岛,可开发垂钓、跳水、攀岩、探险等。更为重要的是应有长年不断的节会赛事支撑,带动海滨休闲运动规模化、基地化、赛事化。目前,国内一些海滨城市已做了大量探索,如海南省的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亚洲顶级赛事)、环海南岛国际大帆船赛、国际马拉松赛等;山东青岛市2008年举办了奥运会帆船比赛,海阳市承办了2012年亚洲沙滩运动会;厦门市举办了有影响的国际马拉松比赛、“横渡厦金海峡”海上游泳、海峡两岸自行车比赛、海峡两岸龙舟比赛等;浙江省举办了第一届海洋体育运动会,舟山市举办了国际海钓大赛,杭州市举办了国际钱塘江冲浪大赛,都对提升产品、改善环境、壮大影响发挥了积极作用。

下气力营造休闲度假环境。海滨度假地环境的优劣,既有自然因素的影响,如海水、阳光、沙滩、岛礁、空气,更有人为因素的影响,如建筑、设施、管理、污染等,后者在很大程度上对度假环境影响更大。有人将中外海滨环境和景观做了个对比,形容为“一个是城镇的海,一个是都市的海”。滨海城市度假环境的营造与提升,需重点做好几方面:一是优化市容市貌,包括楼房、酒店、街道、广场等在空间、色彩、式样、体量、布局等方面,都应有浓郁的滨海特色,就如同新加坡、夏威夷、巴厘岛、马尔代夫、迪拜那样。以宾馆酒店的建设为例,应不满足于海景楼房的一般要求,还应追求建筑外观和装修装饰上的特色,如地域特色、海域特色、文化特色、民俗特色等;应有一些地标性建筑,可出类拔萃、独一无二地代表所在城市,如阿联酋迪拜的阿拉伯之塔;应具有景观性,建筑要与海滨浑然天成或相映成趣,形成审美的良好体验,堪为海滨增色。二是规律性地开发建设,对于海滨、海滩、海岸、海岛的开发,应该遵循国际惯例或专业规律,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建筑、公用与私

用、道路与海滨、民宅与酒店等之间的关系,而非占先为王、任意妄为、杂乱无章。三是悉心养护海水沙滩,我国此类资源薄弱且呈日渐退化之势,与国际水平相比各地普遍存在大的差距,应按照谁开发、谁负责、谁养护、谁受益的原则,加快建立和形成良性的养护机制,以弥补我国海水沙滩资源的先天性不足。四是提升周边景区或旅游吸引物,这是满足度假游客需求的必要之举,即使纯粹的度假旅游者,也往往要顺便到周边游览、消遣、娱乐、购物,这是一般度假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周边项目和服务带给旅游者怎样的感受与体验,关乎度假休闲的整体满意度。因此,全方位地提升旅游产品,搞好接待服务各个环节,是建设海滨度假地的必需之举。

第三篇:辩论技巧之攻辩

辩论技巧之攻辩(同51同步更新)

攻辩部分(或称“盘驳辩”)通常充当辩论赛的第二个环节,这也是辩论赛现行赛制中的第一个高潮,也是对以往“背而有悖”的清一色陈词的修正。这一部分不同赛度对其要求的问题数和时间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一方提问进攻,一方只能回答不能反问。这样形成了进攻和防守态势,合理的运用进攻和防守对后面的自由辩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是会有新辩手发问,怎么才能把别人问住了,就是常说的“问死”,就连老辩手也常常想这样。当然,这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但是,这不可能在高水平的比赛中出现。问是我们修筑的进攻炮台,答是对手建构的防御体系,如果真的问死对方了,辩论赛基本上结束了。

高手都想在最关键的时候碰到一个强有力的对手,所以攻辩是最好的对抗场所。而且现在攻辩已经发展到了答中反攻,问中再反攻的层次,尽管现在仅仅是雏形,但必然是今后高水平对抗的发展方向。

攻方,具有先发制人的作用,单纯地抛问题可以了,通常经过思考的第一个问题不要是最有杀伤力的问题,因为对方保持着清醒状态,这个时候第一个问题最好结合一辩开篇陈词的理论,援引一个问题。开篇中的理论就是你攻辩最好的风向标,因为开篇中的理论,结合了理论与实践,通常是经过大家的反复斟酌的结果,里面涉及的问题同内容也是相当得适合前几个问题的。当到了第三个问题的时候,对方已经有一定的影响时,可以适时的抛出事先准备的相较有难度的问题,这个时候,对方由于先前的引导,突然转换一个问题类型,很容易思维短路,回答的时候就难免存在纰漏,这时候找到其中漏洞或者与自己事先估计的内容相仿时,进行强攻可以取得相当不错的效果。除了以上这一常规方法,还可以采取连环抛问题的方法,问题之间包含联系,这样就要求对问题的制作和理解相当深刻,将对方一步一步引进圈套,便是“引君入瓮”了。

驳方,由于是单纯的反驳,这样便有充分的时间来反驳对方的问题与内容。事先对方准备好的问题向你发起进攻,这个时候通常问题中是不存在明显的漏洞的,所以作为防守方,要做的就是阻止对方进攻,回答问题的时候结合自己一方的开篇陈词,回答完问题后适当的圆满自己观点,引用自己有利的观点或者理论,这样对方就很难找到突破口,因为对方的思考角度通过前面一个到两个问题就可以得到展示。这个时候如果遇到的是连环问题,你就要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不能因为对方的“循循善诱”而倒向对方。如果是对方的问题本身不存在相关联性,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将回答完美化。遇到相对比较困难的问题,可以打迂回战,采取规避的方式回答对方的问题,因为对方在这一过程由于单独发问,问题相当于“量身定做”,你如果采取迂回规避,这样对方要么选择放弃,提出新的问题,要么选择重新以另一种方式发问,这样第一种选择可以轻松解决,第二种选择就可以由于时间的充足,给予了思考,可以很好的得到解决。攻辩过程可以说是一对一的较量,能充分反映辩手的随机应变能力和思辩力,也可以很好的训练博弈能力,所以加强这方面能力可以在攻辩和后面的自由辩论中发挥主导作用。实战之中,问题设计是十分讲究的,也是很具个性化的。从郭于宽的含沙射影提问方式到中国政法堂而皇之的咄咄逼人,再到后来中山的逻辑游戏以及电子科大的问中带打,可以说已经将提问的诸多技巧都演化得淋漓尽致了,我们可以从中借鉴很多有用的地方。一定要记住是借鉴,不要拿来就用,对付一般人可以,但是碰到厉害的会吃亏,因为应了一句话,“捡来的歌儿唱不像”。

提炼一下,就可以发现,提问的时候往往逆向思维占了大部分比重。比如,02年国辩复赛之一,中国政法大学(反方)对阵人民大学,反三发问,“医生在为病人开刀的时候如果不是为了治愈病人这一结果的话,难道是为了体验开到过程中„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的快乐吗”,之所以逆向思维在设计问题中屡试不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便于在小节中从顺向进行理顺,加深观众和评委的印象。

第四篇:资料之精华摘录(通用航空发展之辩)

通用航空普通资料汇编定义

1.1 通用航空指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包括从事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和建筑业的作业飞行以及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海洋监测、文化体育等方面的飞行活动。

1.2 从建设过程而言,通用航空基本上涵盖了基建、航空器制造、人员培训、运营和后续的飞机维护这五大环节。意义

2.1 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是有限的,总有枯竭的一天,而空域资源可以重复使用,具有长期开发利用价值。合理开发利用可以为经济社会创造丰厚的价值;限制、闲置就会造成国家资源的巨大浪费。

2.2 世界交通历史经历了3次革命。第一次是汽车替代马车;第二次是螺旋桨飞机替代汽车;第三次是喷气式飞机替代螺旋桨飞机。空中高速路的构建则是第四次革命。美国早在1978年,就把开发低空空域资源、规划空中高速路,作为交通领域的第四次革命推行。美国于1978年对私人飞行开放了3000米以下的空域,现在,美国有20多万架私人飞机,低空飞行很忙碌。法规和管理部门

3.1 《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

3.2 国家空管委负责全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组织领导工作,各地区空管协调委负责对本地区改革工作实施统一领导。

3.3 空军代表国家承担对全空域的管辖权,空管委是低空开放的核心决策机构。行业现状低空空域管理还存在的问题:

4.1 空域划分不够合理;

4.2 管理体制不够科学;

4.3 运行机制不够顺畅;

4.4 法规制度不够健全;

4.5 手段建设不够配套;

4.6 安全责任不够明晰;

4.7 服务保障不够完善。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5.1 分类划设低空空域

5.2 加快推进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

5.3 构建低空空域法规标准体系

5.4 建立高效便捷安全的运行管理机制

5.5 加强低空空域管理配套设施建设

5.6 完善通用航空服务保障体系

5.7 建立健全飞行人员培训机制

5.8 加强低空空域飞行安全监控和管理

5.9 建立低空空域管理评估监督机制中国市场现状

6.1 飞机数量等

6.1.1 我国通用航空领域目前已形成了近100家企业、896架飞机、70个

机场和329个起降点、8000多从业人员、年作业飞行量近12万小时的规模;

6.1.2 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民航全行业共有通用航空飞机和

直升机817架,颁证通用航空机场71个,在册通用航空临时起降点329个;

6.1.3 全世界目前通用飞机总量超过34万架,而中国通用飞机目前还不

足1000架。

6.2 产业界

6.2.1市场空间巨大国内的通用航空飞行器国产化率不足40%;

6.2.27月28日上午,由中航工业南方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发起,联

合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608所)、南昌航空大学、北京航空材料院、山河科技、西北工业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19家单位共同组建的通用航空发动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在株洲正式成立。湖南省科技厅党组成员、省高新办主任黄新亮参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6.2.3株洲市获批为国家火炬计划中小航空发动机基地。

6.3 飞行人员

6.3.1 民航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民航运输飞行人员共14000多人,而

通用航空飞行员仅有3000多人,呈“倒金字塔”形,通用航空与航空运输发展明显不协调

6.3.2 国内5家民航飞行院校和部分海外培训学校每年可向国内航空公

司输送近3000名飞行学员,基本满足新增飞行员需求总量

6.3.3 从飞行学员到成熟机长,至少需要8年的飞行磨砺,付出的培养费

用高达数百万元

6.3.4 截至2009年11月底,持有中国民航局颁发的航空器驾驶员执照的人数已经突破两万,达到20535人,比2003年时翻了一番还多

6.3.5 持有波音737和空客320这两种较为常见的干线机型执照的人数

远远高于其他机型,支线飞机飞行员数量偏低

6.3.6 目前有大约880名外籍飞行员加盟国内航空公司,主要执飞国内干

线和国际航线

6.3.7 逐步扩大通用航空飞行人员的储备量,建立从大量通航飞行员中精

选运输航空飞行员的机制。不过,这一机制得以实现的前提是尽快改变国内通用航空的弱势地位

6.4 相关部门利益。

6.4.1 军方利益。此次低空开放之所以原则上通行,缘于2008年“5·12

大地震”。汶川大地震之前,军队并没有针对民用救援的一个体系,因此失去了救援良机。此外,受低空空域未放开的影响,民用直升机到位的时间也较晚。根据江苏航空产业集团2008年的一项调研报告,汶川大地震期间,全国调集直升机的到位时间基本上都超过48小时,晚的超过96小时。汶川大地震之后,在总结经验教训之时,军队强调要建立相应的救援体系,民航系统也顺势将呼吁已久的低空开放问题,一并提交给中央军委最高领导,这一问题才得以原则通过。

6.4.2 民航局。民航局在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的问题上,亦面临着矛盾心态。

一方面,民航局希望扩大自身权力;另一方面,也担心在现有体制下,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会影响民航安全。之所以如此,在于中国通用航空机场数量少,通用航空的发展会与民航争夺有限的机场和空管资源。

6.4.3 此次低空开放,是否会促进中高空空域体制改革。由于中高空空域

管理体制的限制,由流量控制导致的航班延误,已经成为民航延误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正在明显削弱民航竞争力。中美对比

7.1 在美国,通用航空的比重远大于商业航空,是整个航空业的基础。而在中国,尽管商业航空已跻身于全球第二,但中国的通用航空几乎还未起步,产业结构严重失衡。

7.2 中国通用飞机占民用飞机的比例只有13%,而美国则达到了97%;中国

通航机场占民用机场比例为46%,而美国达到了96%。

7.3 我国通用航空飞机数量仅为美国的0.4%,相关产业产值仅为美国的0.2%,我国通用航空飞机与运输航空飞机的比例仅为0.67:1,远远低于国际水平33:1。也正因为如此,国内该领域未来成长空间被认为潜力巨大。

7.4 我国目前通用航空机场只有399个(其中通用航空机场70个、临时起

降点329个),远少于美国的19000个,不能满足通用航空发展的要求。一旦空域放开,对通用航空机场的需求将持续增加。

7.5 目前,通用航空占美国GDP的1%,提供了130万个就业岗位,航空教

育非常发达。据了解,通用航空对经济的拉动比例效果大概是1:10,而汽车大概是1:4。巨大的经济效益缘于通用航空庞大的产业链,涉及飞机制造、运营、地面维护、航油、维修等中国市场前景

8.1 未来中国开放低空空域可能首先要做的就是构建低空空域管理法规标准

体系。

8.2 从全球通用航空业发展的经验看,只要满足“空域开放”和“人均GDP

跨过3000美元”任一条件,通用航空业将有较快增长。中国2008年人均GDP达3266.8美元。而随着2010年11月14日《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的发布,2010年将成为中国通用航空的“转折之年”。

8.3 预计今后10年间我国通用航空年均增长将达到15%以上

8.4 未来5-10年中国通用航空器市场总量有望达1万-2万架,而目前仅为约

1000架。

8.5 国际经验表明,通用航空产业投入产出比为1:10,就业带动比为1:12。

现在美国通用航空产业一年的产值为1500亿美元,提供了126.5万个就业岗位。而中国去年的产值不到20亿元人民币,提供就业岗位仅8000余个

8.6 长期从事通用航空战略研究、市场与经济分析的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

有限公司总裁付舒拉预测,未来十年中国通用飞机的需求总价值将达到155亿美元(约1000亿元)

8.7 目前低空开发只能用„吹皱一池春水‟来形容,远不到春风浩荡的程度。

低空空域产业的大发展,亟需后续的一系列法规政策支持。”比如,《航空法》《空域管理条例》《航空体育飞行法规》等亟待出台,分清不同的飞行器可飞行的条件,分清责任和管理权限。通用航空飞行的人员和航空器都要注册,由哪个部门给予注册和管理要有明确的规定;要对低空飞行进行强制保险,地面开汽车都有强制保险,更不要说高风险的空中飞行了,国家要用立法的形式,明晰保险公司的职责,保护第三者的利益。

8.8 “和其他不少行业相比,通用航空业的投资相对较大,产业链也比较长,所以,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强,受益的公司也比较多。

8.9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通航产业,将带来超万亿元的市场

规模,以及整个产业的“黄金十年”

8.10 中航工业集团则给出了更为大胆的预测:未来15年中国通用飞机需求

量有可能突破1.5万架,通用航空产业将成为扩大内需与就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8.11 中国民航大学校长吴桐水认为,该《意见》与真正意义上的低空开放

相去甚远,通用航空产业是否能迎来市场机遇仍然要取决于多方力量的博弈

8.12 中航工业总经理林左鸣告诉早报记者:“通航产业是整个航空工业的基

础,是一个开放的、市场化的产业,门槛相对较低,外资和民营资本完全可以介入。”

8.13 一位业内人士直言:“空域改革不等于解决了一切,包括航空法规体系、保障体系、扶持政策等,短期内难见成效。”

8.14 现时又有反对声音指,要实行低空开放,国内的空域监察与导航设备

存在不足。这就更难说得通,中国当前的国力买不起设备?何况国外的导航设备已何其先进。一个雷达的成本,就高达5000万到一亿

8.15 公开数据显示,拥有4000多架民航飞机的美国,其通用航空飞机2009

年有20多万架;而拥有1000多架民航飞机的中国,其通用航空飞机的数量仅有1000架左右。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今年5月的一项调查,中国通用航空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初期”。报告称,中国远期通用飞机保有量将上升到5万-10万架,每年潜在市场规模将超过5000架。美国是中国通用航空市场可以向往的前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市场,美国通用航空每年创造的产值超过1021亿美元,占美国GDP的比例超过1%。

8.16 尽管低空放行对通用航空发展意义重大,但业内资深人士指出,现在低空开放的细则未明,将来空军能否放权,放权多少,怎么放,如何管,问题均不明朗,解决尚需相当长时间。

8.17 一位看到指导意见的业内资深人士告诉本刊记者,目前出台的指导意

见仅是框架性方案,低空开放的程序及时间、管理部门,都没有明确规定,一切尚在探讨中。而这些问题正好决定了低空开放对通用航空业的实际影响到底有多大

8.18 不少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看过意见后总体感觉,离真正意义上的低

空开放还有一定的差距。

8.19 不解决私人飞机购买和飞行审批的问题,根本谈不上开放低空空域

第五篇: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之辩

思路:无论正方、反方,都要论述清楚“先后关系”的原因,即为什么要“一方优先、另一方稍后”。以优先环境治理的观点为例,可以从保护环境的必要性(环境问题的危害)和优先保护环境的可行性(先环境治理的意义)两方面入手,同时要兼顾反向论证,即要强调为什么不能等经济发展好了再解决环境问题。反之亦然。

先保护环境,后发展经济

经济建设重点关乎人类的发展,环境问题关乎人类的生存,生存比发展重要,先谋生再论发展。当今时代,由于人类环保意识的淡薄,我们几乎把自己推向了生存的边缘,经济发展不仅迷失了自己本真的方向,而且已经深陷环境问题的囹圄。

 环境问题导致人类生存危机

环境污染了固然可以尝试治理,生态破坏后的恢复则常常是花了买西瓜的钱去换不来芝麻,而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更是覆水难收。

可以多举例子:全球变暖导致的南北极冰川融化,酸雨降临导致的土壤腐蚀,氟利昂在臭氧层上的杰作,水体污染带来的水生植物的种类锐减,乱砍乱伐导致的植物濒危。

 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经济发展

经济学家称,环境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瓶颈”,如果不能妥善解决,我国经济将几乎陷入停滞。广大城乡劳动者因环境污染导致了健康状况的下降,进而导致了劳动生产率下降和总产值的减少的例子在我国乃至世界都比比皆是。同样的,因健康状况导致医疗费用支出增加,百姓生活负担加重,居民的消费水平就会下降,这与全球性的经济投资来刺激居民消费的做法背道而驰。更严重的是,纵观全球的环保现状,治理环境污染的成本已经远远高于经济建设的收益。简单的水桶原理告诉我们,水桶的短板决定了水桶的水量,不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是不可能获得进一步的经济发展的。

 很多环境问题难以治理,造成的损害不可逆转,先发展后治理的模式难以实现

资源耗尽不能弥补:煤、石油等化石能源。

生态破坏难以修复:物种缺失造成生态失衡,气候恶化难以捉摸。

信息系统的破坏。生物与生物之间彼此靠信息联系,才能保持其集群性和正常的繁衍。人为向环境中施放某种物质,干扰或破坏了生物间的信息联系,就有可能使生态平衡失调或遭受破坏。例如自然界中有许多雌性昆虫靠分泌释放性外激素引诱同种雄性成虫前来交尾,如果人们向大气中排放的污染物能与之发生化学反应,则性外激素就失去了引诱雄虫的生理活性,结果势必影响昆虫交尾和繁殖,最后导致种群数量下降甚至消失

大气环境正在恶化。主要表现为:气候灾害增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海平面相应升高,沿海低地受到海水淹没的威胁; 大气成分发生不利于人的变化,二氧化碳增加,缓解紫外线辐射的臭氧层浓度降低,地球两极上空臭氧层出现空洞并在加大,还有多种有害于人类的成分也在增加。

 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行为不会因为社会经济发展而得到缓解

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来自两个方面: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废物,不断排放到环境中,使环境质量恶化,产生近期或远期效应,使生态平衡失调或破坏;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利用,譬如盲目开荒、滥砍森林、草原超载等,也在不断侵害着生态环境。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会越来越巨大,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痕迹会越来越深刻,很可能产生不可预料的且难以控制的不利影响。

同时随着人口的增多,城市群落的扩展,人类对各种自然资源的消耗会有增无减。

 环境治理的能力在相当长时期内不会因为经济发展而有本质的提升

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生态危机已经迫在眉睫,不能被动等待科技进步和环境治理能力提升。

依靠资金和技术支持有可能解决某些已有的问题,但新的环境问题也会不断涌现。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继续以经济发展为优先目标,是不可能从本质上提升我们环境治理能力的。

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经济建设,环保先行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未来建设的方向,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国家主席胡锦涛也在“四个着力”中强调要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了推进这一战略,国家甚至允许一些地区经济发展为“零增长”甚至“负增长”,这充分表明了国家和领导人对环境的重视已经大过经济发展。专家指出,保护环境不会阻碍发展,我们甚至还可以发现一些经济的增长点,可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又促进环境的发展。可以说,经济建设,环保先行的理念现在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

 环境治理不但不会阻碍经济发展,反而会孕育出新的经济生命力,促进新的产业发展。环保产业就得益于人类社会和国家对节能环保与环境治理的重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 可供选用的例证:

北京的雾霾……空气污染在中国到处都能感受得到,几年前世界银行公布,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有16个在中国。以首都北京为例,为了达到2008年奥运会的要求,北京已经为减少和降低空气污染做了大量的努力。然而,从北京举办奥运成功到现在,雾霾又成为了关注热点。

据世界银行估计,每年中国有300万人会由于空气污染引发的呼吸道疾病而早逝。在中国的主要河流周围,有数以千计的村庄因水源被污染而成为癌症村、矮子村。

另外还有移民问题。分析家认为,在2000到2020年之间,中国有3000万到4000万人口会因为环境污染而被迫移民;更为重要的是,污染是中国不安定因素的一个源泉,当工厂污染或者补偿不力的时候经常会酿成冲突。

在生态系统中,盲目增加一个物种,有可能使生态平衡遭受破坏。例如美国於1929年开凿的韦兰运河,把内陆水系与海洋沟通,导致八目鳗进入内陆水系,使鳟鱼年产量由2000万㎏减至5000㎏,严重地破坏了水产资源。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减少一个物种,也有可能使生态平衡遭受破坏。中国大陆50年代曾大量捕杀过麻雀,致使一些地区虫害严重。究其原因,就是由於害虫的天敌麻雀被捕杀,害虫失去了自然抑制因素。

据1997年美国里奇国家实验室的报告,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自工业革命以来已增长了30%,甲烷增长了一倍,氮氧化物增长15%。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都是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其浓度的增加导致气温升高。大气圈中发生的这些变化,有自然本身的原因,火山喷发,森林大火都能把污染物送入大气。但是人类使用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释放出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及其他有害气体和粉尘,对大气的污染更为严重。烧煤产生的污染物最多。由此形成的毒雾和酸雨,是大气污染的突出表现。

“杀人的烟雾”于1930年首次出现在比利时,1948年至1962年,又四度笼罩伦敦,烟雾中二氧化硫和粉尘的浓度,大大超过人所能承受的程度,累计导致6000余人死亡。这种记录虽不多见,但污浊的空气,普遍充斥于许多工矿区和城市的空间中。普通雨水中本常含有微量的碳酸,受到污染的大气,增加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成分,使雨水的酸性增强,现在人们把pH值低于5.6的雨水定为酸雨。它看起来与普通雨水无异,但所含酸性物质进入陆地表面土壤和水中,依靠这些水土生存的生物,受到了不利影响,特别是对森林的破坏作用很大。

先发展经济,后环境治理

从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看,我们要彻底地解决环境问题,必须要标本兼治。要治本,必须优先发展经济,从根本上优化经济结构堵住产生环境问题的源头,要治标,同样要优先发展经济,为解决眼前的环境问题提供技术、资金等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环境保障。

 从经济发展的概念出发,强调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发展目标是涵盖了环境保护要求的,优先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是可以并行的。

经济发展是指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类,通过不断的技术经济组织和社会经济制度创新,使其总福利在经济总规模持续扩张的过程中得以不断改善。发展经济学家艾尔玛·阿德尔曼认为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社会结构性的转变和经济规模的增长,还包括经济社会质的方面的改善,如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良好,文化程度提高等。所以从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概念分析,先发展经济是可以涵盖环境保护目标的,先发展经济并不意味着要破坏环境。

必须强调,经济发展绝对不是破坏环境,那样的发展,违背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在优先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治理环境,才是当今可持续发展经济的理念。

 从价值层面分析,经济发展更有利于人类社会的长远存续(时刻注意,经济发展的大目标是涵盖了环保目标的,先经济后环保不等于不环保。)

经济发展的标志是经济总量的增长,经济结构的优化,社会正反馈的增多以及社会认知能力的提升。环境保护的目的是为了人类的和谐发展提供环境保障,而我们辩论的前提就是在肯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同等重要的前提下,在价值层面上判断哪个更有利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保护环境”的涵义有两方面:

1、把已经被破坏的修复回来;

2、保护没有被破坏的不再被破坏。环境问题的产生是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了环境问题,而发展才是人类不变的主题。环境问题限制了发展,要解决,但环境问题的解决只是阶段性的关键,而不能替代发展作为人类社会的主题。

发展经济也让我们有能力兼顾环境保护,经济的发展为环保带来足够的资金技术支持。人要吃饭,要吃饭就要发展经济;人也要环保,要吃饭与环保兼顾也只能靠发展经济。可以说,发展经济治的是环保的本。而为了环保而环保,只是原始的、不成熟的方式。

 从人类需求出发,保护环境是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的,要以保证人类的基本生存为前提,不能本末倒臵。

从人类自身的需求上看,如果人类把环境保护放在优先的地位,那为什么人类从发展到现在都要改变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求,为什么人类会破坏环境来换取人类文明的进步。当我们的环保意识从“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发展到今天的人和自然和谐共处,无不证明了环境保护要为人类自身的发展需求而服务。的确,我们已经面临了许多气候变暖、水污染等环境的问题,但关乎人类生死存亡的却

是经济发展,全世界还有十亿人正生存在贫民窟中,脱离人的需求去谈环保优先,是对人生存权的蔑视,更是对环境保护要以人为本这一根本事实的蔑视。

 对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来说,环境治理的重要性是完全不同的,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人民更渴望优先发展经济。

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人们已经享受到了较高的物质生活(经济发展成果),人口素质也普遍较高,所以能够在发展经济的时候把保护环境放在重要位臵,实行的是经济-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切记不要承认经济发达地区应该优先保护环境,富裕地区只是更有条件去兼顾环保目标,如果以损害现有生活水平为条件实现环保,富裕地区也是不会接受的。)

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人们还没有享受到较高的物质生活(经济发展成果),甚至还处于温饱未解决的贫困状态,这时候,他们的国家无法保证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去发展经济,人们也更加看重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活水平提高。

 环境问题已成事实,治理和防控是当前的关键,而环境治理和防控需要资金的大量支持和科技的全面进步,这就需要经济发展作为后盾。

 可持续发展三个基本要素:环境保护是基础,经济发展是前提,社会发展是目的。没有经济发展的前提,就没有环境保护的能力。

 发展经济既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标本兼治之策,发展经济是环境治理的出路。

从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看,我们想要彻底地解决环境问题,必须要标本兼治。要治本,必须优先发展经济,从根本上优化经济结构,堵住产生环境问题的源头;要治标,同样要优先发展经济,为解决眼前的环境问题提供技术、资金等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环境保障。所以我们说,决定人类生存与进步的经济发展,比影响生存与质量的环境保护更为重要。

下载国际化和乡土建筑之辩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际化和乡土建筑之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之现状论文[五篇材料]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银行的并购浪潮愈演愈烈。国际大银行之间不断 “强强联合”或“兼并收购”,其旨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以降低成本,实现全球拓展,不断提高国际......

    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调研报告1

    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调研报告 ——慈城调研 慈城镇位于宁波市江北区西北部,距市中心14公里,慈城史称勾、勾余、勾章,自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始至1954年,历1200多年皆为慈溪县......

    国际化幼儿园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加强促成了各国教育状况的巨大变化。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纷纷掀起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以适应全球化要求,提升本国在世界......

    国际化教育[本站推荐]

    现代教育 走向世界——给孩子一个窥探世界的窗口有一栋打瞌睡的房子,在这里所有人都在睡觉。戴着睡帽的老奶奶睡在大床上,地上是睡成一团的狗和猫,一个小男孩歪着脑袋睡在一边......

    金牌辩论教程——辩之思

    金牌辩论教程——辩之思西交宫辉第一篇辩论风云辩关系辩论场上,既有风度翩翩、文质彬彬之儒雅,又有巨刃摩天、鲸鱼碧海之气势。但在激烈的交锋之下,仔细推敲,却又有一番规律可寻......

    辩论赛心得之攻辩环节[推荐]

    攻辩环节是辩论赛的第二个环节,这一个环节是辩手双方单独交战的环节,是很精彩的,本人一直是三辩,因此攻辩环节是我最擅长的环节。攻辩分为攻与守两个环节,攻方只得发问,守方只得回......

    辩论赛心得之攻辩小结[定稿]

    攻辩小结环节,由一辩负责发言,时间较短,一般为1分30秒。攻辩小结环节是辩论赛当中最短的环节,在实际操作中,对于一场辩论胜负影响的程度也是最小的,因此,如果一方准备时间极其紧张......

    13浅论《劳动合同法》立法之辩

    摘要:《劳动合同法》的立法产生如此大的争议,除了劳动合同法本身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外,企业掌握的话语权和淡薄的社会责任感,法律受众的法律意识差别大,以及法律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