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力构建现代化农业强乡
全力构建现代化农业强乡
辛安镇乡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超常的举措,建设现代化农业强乡,使全乡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近日,记者就该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及重点项目建设,培育乡域经济发展情况,采访了辛安镇乡党委书记王学锋。
王学锋说:虽说我乡承担着“一线三区”经济发展格局中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设的重任,但我们丝毫没有忽视农业的发展,俗说: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村稳定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做好“三农”工作的必然要求。基于这种认识,我乡为适应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新要求,在发展乡域经济建设中,选准占全乡种植业总产值50%以上的圆葱和食用菌产业,规模发展,上档升级,使其带动一方的致富产业。目前,全乡初步形成了前白落堡为主的圆葱种植基地和东杜堡为主的食用菌栽培基地,圆葱产量达公斤,产值达元,食用菌产量达公斤,产值达元。加强万亩“吨粮田”建设,举全乡之力推进辛安镇、西南庄、西杜堡、前白落堡等6个村的粮食高产示范方建设。
我乡还坚持把新民居建设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带动“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多措并举,强化实施,因势利导,主推西南庄新民居模式,以奶牛养殖为依托,实施“改建结合”新民居模式,该项目投资万元,包括建设5层单元楼,居民改造100余户。前白落堡村建设层栋单元楼,辛安镇村建设层栋单元楼,年底工程将竣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第二篇:全力打造现代化高科技产业新城
3月22日,无锡光电新材料科技园与重庆协信集团举行合作签约仪式,全市首家以光电新材料为主导的产业园区正式“起航”,北塘区“产业造城计划”正式拉开帷幕。省委常委、副省长、市委书记黄莉新,副市长曹佳中出席签约仪式。
前身为金山北私营工业园的无锡光电新材料科技园,去年以来已累计引进光电新材料项目20多个,初步形成光电新材料产业链,集聚了元亮、蓝星、鑫通等一批光电新材料规模企业,步入了传统工业园区的转型升级之路。这次与重庆协信集团牵手后,将借助全国一线地产集团的力量,投资200余亿元,打造一个以光电新材料产业为特色,集生产、研发、商业、住宅于一体的产业新城。
签约仪式上,黄莉新指出,北塘区与重庆协信集团的合作共建,将为我市园区开发建设理念、思路和方式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也将对全市传统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产生重要影响。黄莉新要求合作双方围绕“一年打基础、两年出形象、三年成名园”的建设目标,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以光电产业为生命线,以龙头企业为主力军,加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适应一流科技园区建设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将光电新材料产业打造成具有较强辐射力、支撑力、带动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北塘区要力争三年再造一个金山北,将园区建设成为无锡光电新材料能源示范区,全力打造现代化高科技产业新城,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开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局面作出重大贡献。
第三篇:搞好结合构建体系全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
搞好结合 构建体系
全力推进辽源农业标准化工作
王 伟 洪 侠
辽源市农业标准化工作遵循“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带动、农民实施”的方针,紧紧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坚持以“绿色、安全、健康”为方向,以标准化体系建设为载体,走出一条“强基地、建园区、壮龙头、打品牌、保安全”的路子,取得了显著工作成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
辽源市农业标准化工作,重点推进了“六个建设”:
1、推进标准化与集约化结合,加强示范园区建设。辽源市在加强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促进了农业生产要素的集中,提高了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带动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 的形成。目前,全市省级各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21个(国家级4个、省级17个)。其中:粮食7个、蔬菜5个、畜牧5个、果品2个、特产2个、农机化1个。在我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中,我们坚持六个突出:一是突出区域布局。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覆盖全市两县两区,有较强的区域代表性。二是突出技术标准。目前,我们共修订农业生产技术标准28项。其中:种植业12项、养殖业7项、特产业3项、加工业6项。有的没有现成标准,我们就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新制定了生产技术标准,如“渭津无公害酸桨生产技术规程”。三是突出特色产业。标准化示范园区都突出了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了规模效应。如凌云大棚韭菜,已发展成万亩规模,堪称“东北韭菜第一乡”。四是突出主体作用。在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中,我们主推三种模式,形成园区建设主体。一是龙头企业带动型,即“龙头企业+经济合作组织+标准+农户”(东丰药业梅花鹿产业为代表);二是科研机构带动型,即“科研基地+标准+农户”(市农科院育种园区为代表);三是经济合作组织带动型,即“协会+标准+农户”(凌云韭菜协会为代表)。五是突出行为规范。我们对这些标准化示范园区定期进行技术指导和检查,规范生产行为。六是突出科技培训。标准化示范园区成为了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标准的培训基地。市农科院育种园区,每年都有上千农民在科研基地接受培训,已成为倍受农民欢迎的“田间学校”。
2、推进标准化与产业化结
合,加强龙头企业建设。紧紧围绕粮食、畜牧、加工、园艺、绿色食品五个主导产业,推进标准化,加强龙头企业建设,着力打造标准化龙头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形成“产业链和标准链”两链并进的局面。目前,全市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7家,比2004年增63家。国家级重点农业产业化企业2家,省级22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43家。“龙山区粮牧综合加工产业集中区”、“东丰县粮牧药综合加工产业集中区”被列为全省农业产业化20个集中区之中。2007年,金翼集团、东丰药业、迪康药业被列入全省30个重点企业之中。在评定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时,我们坚持把标准化作为重要的优选条件,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重视标准化工作,坚持按标生产,努力成为标准化龙头企业。德春米业集团2004年被认定为标准化龙头企业,起到了示范作用。
3、推进标准化与优质化结合,加强产品品牌建设。坚持以打好“绿色牌”、“标准牌”、“安全牌”为载体,全力实施标准化产品品牌战略。市政府专门下发了文件,制定了鼓励政策。农业部门依据生产技术标准,从选种、施肥、田间管理等源头加强标准化生产管理,从而使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开发认证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总量达到120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89个、绿色食品23个、有机食品8个。截止2007年,全市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已达5967.75公项,占全市总面积的42%。东丰县、西安区完成了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创建。共创名牌农产品105个,其
中“中国名牌”1个、“中国名牌农产品”3个、“吉林省名牌农产品”30个。从目前看,我市已认定的名牌农产品的企业都有各自的生产技术标准,严格按标生产,形成了完整的质量安全体系,各企业的名牌效应十分明显,产品稳定,销售渠道得到扩展,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德春米业集团的“御泉牌”大米去年成为了“中国名牌”产品。德春米业集团不仅成为全省米业加工企业的领头羊,其“御泉牌”大米畅销全国主要省市,实现了优质、优价。
4、推进标准化与市场化结合,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推进标准化工作。一是建设诚信、高效、安全的农贸市场。辽源市仙城物流园区占地18万平方米,是我市唯一的蔬菜水果批发市场。年交易额在53 亿元以上,辐射东北及南方20余个县市。2006年在全国城市农贸市场水果市场排序20强,蔬菜市场50强。几年来,这个市场坚持标准化经营,特别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上,加大投入,加强监管,确保安全。2007年在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中,全国百家市场抽检合格率达100%,取得第一名。东丰县那丹伯黄牛交易市场是全国最大的非牧区的黄牛交易市场,年交易量达10万头,同全国4个省、49个县市的客商建立了业务往来。以上这两个市场均被定为国家定点批发市场,正向标准化市场迈进。二是积极探索农资连锁经营。针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农资市场,为确保农资的质量安全,保证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害,使用放心农资。我们从实施农业生产技术标准的源头把住关口,积极探索农资连
锁经营。目前,我市农资经营单位共573家。其中经营种子123家、经营化肥和农药农资450家。每年销售种子达900万斤、化肥 11万吨、农药1900吨。主要是以吉东种业为龙头的“种子经营连锁经营网”;以东丰、东辽两个复合肥厂为龙头的“肥料连锁经营网络”。这两个连锁经营网络均以乡镇农业站为依托,坚持“统一生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标识、统一规范服务”,对广大农户进行经营。几年的实践证明,这种农资连锁经营模式,产生的社会效果好,很受农民的信任和欢迎。一是在农资市场中发挥了主渠道作用,使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得到控制;二是边销售边向农民普及生产技术知识,实现了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的有效对接;三是产品质量有保证,售后服务及时跟进,有较高的信誉度。
5、推进标准化与科技化结合,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农业标准化需要推广和实施,才能变成现实的效益和成果。所以,我们把建立标准化推广体系作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一是加强宣传普及。我们利用报纸、电台、电视、网络,采取开辟专栏、发表电视讲话、制作电视专片题等形式,大力宣传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4年来,仅在《辽源日报》发表相关文章达上千篇。我们还印发了《绿色无公害手册》、《重点农业技术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等6万余册。二是加强技术信息服务。我们组织人员每年都参加国家和省里的农业标准化等相关培训班,提高工作水平,增强技术服务能力。各级农业技术部门每年都确定农业标准化重点技术推广项目,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
入企业、农村进行推广实施。2008年,我们又确定了14项重点标准化技术推广项目,并印发了《2008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教材》。
6、推进标准化与法制化结合,加强监管机制建设。一是强化产地环境质量监管。对已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进行抽样检测。根据农业部《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开展了农产品产地环境评价和生产区域划分工作。二是强化标准实施监管。对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要求按标准化从事生产经营。在3户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开展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试点工作。三是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大对农药批发商和另售商的监管。加强对农药和肥料的监管。四是强化认证基地监管。经常性对我市“三品”有效认证的企业进行专项检查,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五是强化农产品市场监管。首先,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全市经当地编委批准成立的市、县级农产品质检机构3个,人员编制13名。乡级质检站挂靠乡镇农业站,初步形成了市、县、乡、基地、批发市场(企)五级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其次,组织专项检查。并会同质监局、食品安全监管中心等12个部门,每年都在全市开展了“两节”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行动,对全市重点市场进行专项执法检查。第三,加强例行监测。2005年以来,共对蔬菜进行20次监测。对蔬菜生产基地、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家蔬菜进行了蔬菜农药残留监测,农残超标率逐年下降。2007年,在全省百家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抽查中和在全国9个城市秋菜农药残留例行监测中,我
市蔬菜合格率均达100%,综合排名均为第一位。
对今后工作提出的建议
1、从认识层面上加深。农业标准化工作已被国家日益高度重视,特别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颁布以后,农业标准化工作得到了强力推进。但是,从地方和基层看对此项工作的认识程度还不够高,工作措施还不到位,行动还不够自觉。因此,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单位必须在认识上进一步深化。一是进一步明确作用。必须认识到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对于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产业化、发展优质农产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国内和内际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重要作用。二是进一步明确定位。农业标准化工作是一项包含农业技术标准体系、农业管理标准体系、工作标准体系等系统工程。作为农业部门在这项工作中处于重要位置。作为地方农业部门,在农业标准制(修)定上,重点是修定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在标准实施上,重点抓好农业技术标准体系方面的工作。三是进一步明确主体。要在各级政府部门强力组织下,建立以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带动,广大农民参与为主体的农业标准化推广队伍。四是进一步明确任务。作为地方政府和农业部门以推行农业标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实施、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标准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相应的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队伍体系为主要任务。五是进一步明确责任。作为农业部门在推进农业标准化中,要承担三
个责任:第一,法律责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是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法律依据。各级农业部门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执法主体,被赋予法律责任;第二,政策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搞好农业标准化的政策要求;第三,工作责任。按照分工,履行所担负的工作职责。
2、从管理层面上加力。要加大农业管理标准体系建设的推进力度。建设标准化生产经营单位,主要是标准化基地、标准化园区、标准化龙头企业,夯实这些农业标准化的载体和基础。
3、从工作层面上加重。各级农业部门承担农业标准化的繁重而又紧迫的任务,急需加强工作标准体系建设。一是建立明确的目标和责任标准体系。二是建立一支过得硬的标准化队伍。特别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队伍建设。这方面人才欠缺,具有十分紧迫性。
4、从推广层面上加大。抓好技术推广是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关键。一是在全社会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二是结合本地实际,围绕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优势,大力推广标准化技术。
5、从领导层面上加强。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加强: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体系。全国有“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各级政府应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也应该从国家到地方成立相应的、统一的组织机构。从而建立统一协调机制,协调有关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二是加强政策保障机制建设。要制定促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优惠政策,形成长效的激励机制,如省政府实行为每个申报成为“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奖励50万元的
鼓励政策,效果就很好。标准化园区、标准化基地、标准化企业、“三品”认证等方面也应该实行类似的政策。要加大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投入,形成财政保证机制。特别是在硬件建设上,主要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装备方面作为地方十分欠缺。目前,省农委正在实施“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项目”是件大好事。接下来,该体系建成后,日常运行费用也是一个不小的支出,应将其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要对影响农业标准化的关键性工作,加大政府的推动力。比如,推行农业标准化与农户土地分散经营的矛盾十分突出,影响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所以,应加大土地流转工作的推动力度。
(作者单位:吉林省辽源市绿色食品办公室 辽源 136200 0437—3522012)
第四篇: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
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具体措施有如下几点:
一、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首先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基地和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在机构设置、人员聘任和投资建设等方面实行新的运行机制;鼓励企业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国家在财税、金融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扶持;改善农业技术创新的投资环境,发展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加强农业高技术研究,继续实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尽快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其次把农业科研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提高农业科技在国家科技投入中的比重;继续安排农业技成果转化资金和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引进资金。第三要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积极探索对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服务实行分类管理的办法,完善农技推广的社会化服务机制。第四要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扩大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专项补贴规模;鼓励各类农科教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作业水平。
二、在农村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促进入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鼓励商贸企业、邮政系统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通过新建、兼并、联合、加盟等方式,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改善农村市场环境。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加快农业标准化工作,健全检验检测体系,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广泛开展联合、合作经营,加快现代经营网络建设,为农产品流通和农民生产生活资料供应提供服务。2006年要完善全国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网络,实现省际互通。
三、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考试,大收集整理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种粮收益,不断提高生产能力,适度利用国际市场,积极保持供求平衡。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快建设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粮食产业
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不断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和生产效益。坚持和完善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持合理的粮价水平,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调控,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四、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扩大园艺、畜牧、水产等优势农产品出口,加强农产品对外贸易磋商,提高我国农业应对国际贸易争端的能力。要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各级财政要增加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并可通过龙头企业资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立法进程,加大扶持力度,建立有利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信贷、财税和登记等制度。
五、加快发展循环农业。要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重点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制定相应的财税鼓励政策,组织实施生物质工程,推广秸秆气化、固化成型、发电、养畜等技术,开发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基材料,培育生物质产业。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的节约型农业,鼓励生产和使用节电、节油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努力提高农业投入品的利用效率。加大力度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第五篇:浅析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
浅析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
摘要:目前,我国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变革的转型时期,积极进行现代化农业建设,并已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由于我国的现代化农业建设起步晚,所以还与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农业存在很大差距。本文从现代化农业建设的基本概念入手,探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促进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市场化机械化信息化
一、现代化农业建设概述
1.现代化农业建设概述
现代化农业是指用现代工业力量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的,生产效率达到现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现代化农业建设是指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用现代新型农民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此外,建设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着眼于促进农民增收,大力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
2.现代化农业建设的七大基本特征
一是生产过程机械化。主要通过运用先进设备代替人力的手工劳动,在各环节大面积采用机械化作业,从而降低劳动者的体力强度,提高劳动 1
效率。
二是生产技术科学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先进科技不断注入农业的过程,不断完善农业的基础科研、应用科研及推广体系,不断提高科技对增产贡献率的过程。
三是增长方式集约化。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方向转化,意味着农业增长方式要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在投入边际效益递减,外延扩大生产余地变小的情况下,把增产的基点转到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档次、提高综合效益、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四是经营循环市场化。现代农业的显著标志之一是市场成为农业经济运行的载体。在资源的配置上,行政手段退出与市场功能发挥,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之一。在生产的目的上,产品自给自足的消亡与纯粹用于商品交换的转换,是现代农业的另一个基本特征。“发挥”和“转换”的量变过程,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趋近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品的商品率如果达不到较高程度,农业现代化就“化”不起来。
五是生产组织社会化。农业生产与流通活动的各部门、各环节要与社会相关部门、市场主体有机联系起来,在形成农业专业化和规模化经营的同时,又促进农业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应用,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六是生产绩效高优化。我们所要的农业现代化,是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化。生产绩效如何,就成为检验现代化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可一票否决。
二、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我国经济
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的统分结合经营体制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取向不相适应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并日益突出出来,因此也促使我国农业进行改革。如建立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创新农业招商引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建设高效生态农业。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主体,也是现代化农业建设中的一个关键因素。而现阶段我国农民整体素质低,农业投入的不足,基础设施薄弱;市场化水平低,使农业现代化建设推进乏力;农业科技推广缓慢,虽然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已意识到农业推广的重要性,加大了对其投入的力度,但这种形势依然严峻;农业机械化程度仍然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农业信息化建设滞后,不能很好的服务于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发展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三、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的对策
1.选聘大学生村官
选聘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具有农业专业背景的毕业生到农村任职,为现代化农业建设注入新鲜血液。大学生有较好的文化理论基础、活跃的思维、容易接受新事物,特别是农业院校的毕业生大部分具有农学专业背景,他们投入到广大农村中,结合实际,充分发挥自己所学知识,带领农民掌握新技术、调整经营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有利于发挥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立体作用。
2.完善农业金融服务体系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血液。因此,政府应加大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对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力度。
3.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基础设施是我国顺利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必要条件。我国应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紧紧抓住机遇期,大力推经农业现代化建设,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投入机制;坚持城乡统筹的原则,转变财政支农观念;按照加大农业投入的要求,多渠道筹集支农资金以提高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水平。
4.提升农业市场化水平
市场化经营不但决定了农业的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水平,影响到能否有效应用先进科学技术,而且直接关系到农业的生存,还关系到农民收入的提高。因此应大力推进农业市场化进程,加快建立农业保护体系,加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扶持和保护力度,加大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建设。使我国农业真正走上市场化规模化生产道路,是农业实现产业化经营。
5.加强农业科技推广
在农业科技推广方面,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关键是解决人、钱、事和责、权、利结合的问题,要建立健全县、乡、镇三级服务网络,加强现代化信息技术装备,强化推广机制创新;坚持以科学技术带动农业发展;加快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大力推进科教兴农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
6.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为继续提高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我国应该改变农机装备结构,实现转型升级;完善农机购置补贴;加强对资源、能源、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法制建设,发挥农机管理部门的监管职能作用;加强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保障;大力推进农机化技术创新,促进农机装备优化升级和先进技术的应用普及。
7.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推进农业信息化,必须把农业信息当做一项产业来发展。众所周知,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发展最迅速、科技含量最高、利润率最高的产业之
一。发达国家50%以上产值来源于信息业,信息产业在农业上应用,一方面可以使农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农业信息本身也可以被当做产业来发展。
8.发展低碳农业
“在今年两会热点的民意调查中,‘低碳经济’这个词今年首次进入人们视野”。很显然,低碳经济是今后中国经济的必然选择。在此背景下,农业的发展必须要走低碳之路。其关键在于提高农业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并降低农业发展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维持生物圈的碳平衡,其根本目标是促进实现碳中性,即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与通过人为措施吸收的二氧化碳实现动态平衡。
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之一,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我国农业不仅要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还要满足工业原料不断加大的需求。因此,必须改造农业,走现代化农业之
路,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生产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工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使我国农业现代化达到更高水平,从而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