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德育文化建设活动的思考与实践
2009年6月12日省委办公室、省政府办公室转发省教育厅、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监察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这个《意见》对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作了科学精辟的阐述。指明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素质教育的本质;同时也进一步指出: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问渠那
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个《意见》,给新时期教育工作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源头活水”,也对学校班主任的德育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新的方向。
我们班主任要自觉地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抓住教育改革来的契机,切实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将思想观念的更新,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行为的先际,并以战略的眼光重新审视德育文化建设在整个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充分认识到德育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德育文化建设活动中,更应该把德育活动作为一项首要的工作来抓,将其视为塑造学生心灵的崇高事业,让德育的真善美注入到学生的心印之中去,并影响学生的终生发展。在此,从德育文化建设工作中的三种境界,来谈谈德育文化建设活动的思考与实践。
一、求美:开创德育特色。
德育特色是学校德育工作个性化的外在体现,是遵循德育规律与提高德育实效两者的完美结合。开创德育工作的特色,要求德育工作者在具备高度使命感与责任感的同时,善于从德育实践中揭示出德育的本质规律,并运用于学校的实际。
“把审美教育原则和方法渗透到德育活动中去,会更有效地调动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审美教育不仅使受教育者个体感性社会化、理性化,而且使受教育者获得知识,锻炼意志。审美教育既可以启真,又可以储善。”(《审美教育》)
在班集体德育教育活动中,我们有意识地引入审美教育。我们在班集体建设中注重现代礼仪教育与实践。声声“你好”、“再见”、“你先请”……这种令人愉快的优雅的招呼形式,表现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真诚、友好、热情、谦虚等文明品质,也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上审美需求的一种表现。我们还充分发挥并利用学校的艺术教育资源,开展艺术活动。如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内容有:校园十佳歌手比赛,朗诵表演课本剧比赛及书法、画画、摄影、工艺制作、班报等展览,还有重大节日的校园文艺汇演、各种类型的体育锻炼及竞赛活动等等。这样的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参与面广,既丰富了课余生活,更重要的是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养成了高雅志趣。学生们在美感中融于集体,在愉悦中参悟道理,受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在他们主动参与、与人交往、亲自动手的过程中,提高了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审美与人生》中写道:“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是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于陶养”,这里所说的“陶养”,或许就是受教育者的至高至美的境界。学生通过接受教育,陶养了自我情绪,健全了自我的人格,懂得了辨别真假、善恶,并具备了评判美与丑的能力。这就为他们在今后的到的行为中,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创造了条件。
二、崇善:提高德育实效。
教育新政下的素质教育是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体美艺术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等方面。德育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发挥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加强和改进德育文化建设中的德育工作,加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我们必须把握德育规律的同时,善于运用规律,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将德育的内容内化为学生的素质,真正体现德育崇“善”的价值取向。
首先,要确立实践的观念。它是德育首要的基本观点。通过实践活动,才能真正完善德育的过程,也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真正落实“知、情、行、意”的德育目标。德育的重要环节是增加学生在实践中的道德体验,我们在班级德育活动中开展了如扶危救困,资助特困生的爱心奉献活动;由学校组织的向汶川灾区“献爱心”募捐活动;由团支部、学生会组织的“资助特困学生一元捐”活动;组织学生到公路两旁捡垃圾,来响应市政府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活动;组织学生走访敬老院,为老人送温暖活动。在传统节日来临之际,班主任和班干部带领学生代表走访班级个别特困生,进行家访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亲身感悟到人道主义的精神力量,感悟到彼此关爱是每一个人的内在需要的深刻哲理,也是崇善的具体表现,这些活动会深深影响学生的一生,在他人生观、世界观中,确立了善的做人行为准则。对青少年危害”案例等。生动的图片本文来源:文秘11
4http://www.xiexiebang.com、直观的影视,进一步让学生懂得了青少年的责任,增强了他们的是非判断能力,影响了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们经常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参加社区的宣传教育、服务活动,通过这些多样的活动,使学生们获得了课本、课堂及学校以外的各种体验,学生们开拓了视眼,明辨了善恶,他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三、唯真:探寻德育规律。
事物的规律性决定以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及其所依懒的客观条件。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德育的内涵作一完整的阐述: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主体在实践活动中的互动,把一定的政治准则、思想观点、道德规范和心里要求,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制素质和心里素质的教育。探寻德育的规律,也就是要从德育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管理、评价等方面,找到他们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德育内容是为实现德育目标而确定和安排的特定的教育内容。德育内容的性质和决定于德育的目标。德育内容的针对性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和现实社会的迫切要求出发。它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思想品德发展水平。因此,我们在构建德育文化建设活动内容体系时,注意了以下几点:(1)德育文化建设内容,循序潜进。以常规管理为例,这是班集体活动的“基础工程”。为此,我校印发了《中学生一日常规》,确立了观念常规、学习常规、行为常规“三大常规体系”。我们的口号是常规养成,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通过“学习-养成-再学习-纠正-巩固”,这样的渐进过程,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养成良好的习惯,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特别是初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刚进入初中,很多行为习惯一开始都不能很好地适应初中生活,那么加强了初一良好养成习惯的培养,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德育规范,形成系列。德育内容是一个集合概念,它是养成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心理辅导教育等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互为条件、互相制约构成的统一体,我们在这方面的做法有以下几点:(1)始终将爱国主义作为德育工作的核心,高扬主旋“九.一八”、“五.四”、“六.一”、“国庆”、“一二.九”等重要节日或纪念日举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认真组织全体学生“看好片”、“唱好歌”、“读好书”活动;结合重大事件题材,开展主题教育。(2)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如班会、节假日、纪念日、晨会、国旗下讲话;可利用的地点与条件:如橱窗、黑板报、警示牌、过道墙壁、班级日志等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逐渐形成德育文化建设系统工程。
3、德育文化建设途径是对学生实施德育影响的渠道,是实现德育目标,落实德育内容的组织形式。“全程育人”在发展课堂教学主渠道育人功能的同时,提出了“全员育人”、“全面育人”的主张,即不但要教书育人,还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充分发挥团支部、学生会、班委会等组织在育人中的作用;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开通家长咨询热线、建立家长委员会多种方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指导家庭教育,充分发挥家庭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品德形成、个性发展的作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如聘请我们当地派出所所长为我校法制副校长,到学校来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授课教育;请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老同志到学校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学校寒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加社会实践等。德育途径的拓展,丰富了德育的内容,它们有主有辅,协调配合,形成了德育的合力。实践证明,在德育文化建设活动中做到对德育目标的确定,德育内容的规划,德育活动的实施,一定会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毕业后的学生及家长说:三年来,我们的孩子在校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做人—做真人。
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校校风校貌、学生的养成习惯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学校也被上级部门评为德育特色学校。求美、崇善、唯真是我们作为德育教育工作者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条捷径。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第二篇:少先队活动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少先队活动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通州区玉桥小学
张健
【摘要】少先队文化是由少先队性质所决定的一种教育文化,少先队文化包含少先队组织教育文化、少先队组织建设文化、少先队活动文化、少先队礼仪文化、少先队的辅导文化和少先队的理论文化。少先队离不开活动,活动是少先队教育的基本手段和方法。辅导员老师可以从加强主题教育文化、节日活动文化、社区活动文化几方面来开展少先队活动文化的建设,更好地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服务。
关键词 :少先队活动文化建设
少先队文化是为少年儿童创建的文化,是少先队员在队的生活中感受一切美好事物或生活而愉悦的情感体验历程。构建少先队文化是新时期和现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育和引导广大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那么,什么是少先队文化?少先队文化是由党的先进文化引领的,由少先队员和少先队辅导员为主体创造的,由队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一种教育文化,是少年儿童组织教育文化。少先队文化是在80多年中国儿童运动历史过程中积淀和发展起来的儿童组织教育文化。它具有鲜明的教育性、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和社会性。
少先队活动是少先队教育的灵魂,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规律及其健康成长的需要方面也是不容忽视的。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是少先队文化突出的表现形式,在多样性、丰富性、传统性的少先队活动的基础上,如何使少先队活动文化更好地服务于少先队自身的建设和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践、探索和思考。
一、加强主题教育文化的建设,激发队员的爱国情感,树立远大理想。
以校园为少先队活动的主阵地,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文化活动,引导少先队员树立远大理想,养成高尚的道德行为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丰富少先队活动文化的内涵。如保护母亲河活动、“爱心传递你我”捐赠互助活动、“我们的祖国礼赞”等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通过读书、演讲、知识竞赛、表演比赛等多种形式,增强少年儿童爱党、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再如,每年九月份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主题教育,学校少先大队可开展以“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活动。(1)学唱爱国主义歌曲。把伟大的民族精神同少年儿童的学习、生活、成长紧密联系起来,激发队员内心的感觉——“中国了不起”的爱国之情。《国歌》、《红旗飘飘》、《闪闪的红星》等新老歌曲会给队员一种爱国的士气。
(2)学习中国的骄傲人物。在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刻含义的领悟下,结合“爱科学月”的活动,向“了不起的中国人”——袁隆平、王选,航天飞人杨利伟等人物学习,培养队员学科学、爱科学的思想,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和“中国,了不起”的爱国热情。(3)动手实践比赛。让队员理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的真正含义,激发队员的创新欲望,指导队员学习和掌握创新的方法,争当“了不起的中国人”。以这三个系列活动,激发队员的爱国情感,民族之情,使活动的教育目的落到实处。
思考: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永久不变的主题,也是少先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育人最基本的根本所在。只有先爱国才能爱家、爱校、爱他人,要把这种识大局的理念影响到每一个队员心中,不是一件易事,需要辅导员老师们不断的去探索和实践。用少先队的活动文化去体现,能够更为贴切、到位。
二、加强节日活动文化建设,丰富生活,感悟生活,洗涤心灵。
节日是队员们最向往的快乐时刻,目前,国内外的各个重大节日屈指算来有188个之多,其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因此,在少先队中开展“节日文化”活动就有了相当的“市场”。当然,我们不能将所有节日都用来开展活动,以最具人气和队员喜闻乐见的节日活动为主,以激发队员的兴趣,增长见识,丰富其精神世界,营造出一种积极、健康、有益的文化氛围,是少先队组织“节日”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
1、以深受学生喜爱的“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等为核心,开展多姿多彩的学生活动。“艺术节”中可以开展歌唱比赛(团体或个人)、书法比赛、绘画比赛、摄影比赛、篆刻比赛以及队员的其它艺术作品展示等活动等;“体育节”中可以组织趣味游戏活动、小型运动会、棋类比赛、球类比赛等活动;“读书节”中可以组织队员读名著、开展讲故事比赛、学写读书笔记等;“科技节”可以组织小发明展示、科技知识手抄报展评、科技创新点子征集、自然知识竞赛等等„„
当然,在开展这些活动时也要考虑到以下三方面:(1)这些活动的选择与设立要充分考虑学校和队员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传统与实际工作,做到因人而异、因地制宜。(2)这些活动的组织开展要紧跟时代步伐,使之始终充满新颖性和时代感。我们不能把那些陈旧的东西翻来复去的重复多次,应从长远的角度出发,用更新的观念和理念来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的发展少先队活动文化建设。(3)要把这些深受队员喜爱的活动作为相对稳定的学校传统活动来开展,增强少先队工作的计划性与系统性,避免活动开展中的随意性或虎头蛇尾等现象的出现。
2、结合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活动,营造各具特色的节日文化。
现在每个月都有许多的节日、纪念日,有些是国际性的,有些是我国的传统佳节、重大事件纪念。对于这些许多队员们知之甚少,有些甚至从未涉及过,而这些节日、纪念日中所蕴藏的丰富的教育资源却是开展少先队活动的极好内容。如香港回归纪念日、抗战胜利纪念
日、世界环境日、五•••
一、七•
一、八•
一、中秋节、重阳节、母亲节、春节等等。学校少先大队可以通过国旗下讲话给队员一些信息和思想的启迪,也可以有意识的让他们去体验一下,如母亲节送妈妈一份礼物;春节有礼貌的给长辈拜年;重阳节为老人送去祝福;环境日义务清扫垃圾等等,让队员们通过自己的实践由心而发“节日到了,我该这样做”,从中体会和感受节日文化所体现出来的教育魅力,回归传统与现代节日相互融合的人文性,促进队员身心的健康成长。
思考:“节日文化”是少先队活动文化中重要部分,它以其丰富的内涵将道德、情感、各类知识渗透于节日活动的各个方面,沁入队员的心灵之中,因此,它所带给队员的教育作用是无法比拟的,队员会从中感受到心灵世界的清澈,有一种回归传统,感受现代的人文思想情感的迸发。
三、开展社区活动文化的建设,为队员创设实践和体验的舞台。
社区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开展社区活动是补充学校少先队活动的一个有效载体,是少先队活动文化的重要体现。在社区中可以建立少先队活动阵地,这样有利于将学校教育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有利于校内少先队工作通过社区少先队的活动形式和教育内容以及阵地的利用得以向社会延伸和拓展,同时还有利于少先队组织的优良作风传播到社会并服务于社会,最终形成学校和社区少先队工作全面活跃。事实证明,社区少先队应是学校少先队工作的今后的一种心趋势,因此,更应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在社区中开展少先队活动,能有效地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进行各方面素质的培养。
1.树立队员的“小主人”意识,通过服务性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做到敬老爱老、热爱劳动、热爱家庭;也可以开展讨论:我们少先队员在社区可以做些什么?从而引导他们开展社区公益活动——组成服务小队、护绿小队、爱心小队等“假日小队”,开展清洁社区主要街道、打扫楼道卫生、植树绿化,以及为孤寡老人、病残人士送温暖活动,培养少年儿童从小学会关怀他人、爱护他人。通过这些社区服务活动,教育队员把这些小事当作一种责任来对待,让少先队员成为社区文明建设的一道风景线。对于社区来说,这支力量是强大的;对于学校来说,这是教育的成功和教育目的的显现。
2.树立集体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集体的教育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社区也应为队员创造一个集体,让他们置身于这个集体中巩固、深化和发展在学校表现出的各种良好品质。这个集体以居住地近为原则,不分年级自愿组合,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可以是“读书活动”——依托社区的活动场地,开设“阅读室”,在少先队员中组织“多读书,读好书”活动;可以是“宣传活动”——利用社区宣传栏、信箱,通过板报等,向社区宣传现代文明意识,共创安全文明小区,共建和谐社区,倡导社区文明新风;可以是“体育活动”,——利用社区的健身场所,可以组织跳绳比赛、游艺活动等,提高队员的身体素质,组织家庭体育比赛,让家长参与其中,倡导全民健身运动。当然,这些活动要充分与社区的相关单位协调好之后才能正常开展。
3.挖掘社区内的各种教育手段,形成教育合力。要充分运用社区的各种资源对少先队员进行教育,要注重挖掘社区的各种力量,不失时机地为队员创设受教育的机会。队员们在以“小主人”的身份广泛开展活动的同时,可以请社区的领导来学校为队员们做“少先队员应如何为社区做贡献”的专题报告,引导队员把单纯的玩向更高层面延伸,进一步加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体验出自己在社区中的所作所为是一种主人翁责任意识的表现。还可以充分调动队员的家庭关系网,可以聘请那些学问深、阅历广、有一技之长且愿意为队员服务的有识之士,作为临时辅导员,队员们从他们身上可以学到许多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和本领。
以上这一切,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显示了社区教育的特殊功能,既丰富了队员的校外生活,又能使他们在活动中受教育、增长才智、体验欢乐。因此,在社区构建少先队的活动文化教育阵地,将由过去的少先队组织“唱独角戏”转变为全社会“跳集体舞”的局面,更加丰富少先队的活动文化建设,从而形成全社会来关心、爱护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思考:社区少先队活动的开展会使队员的课余生活更为丰富,为他们提供更多锻炼才能的舞台,好处有三:(1)有利于他们特长的培养与水平的提高。同时队员的课余生活有了寄托,这样可以约束队员的行为,会在校园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风气,形成人人有事做、人人都快乐的健康、和谐的氛围。(2)使辅导员老师们因为社区活动的丰富多彩而更集中精力去设想或规划下一阶段的工作发展思路,设计高质量的队活动。(3)能充分调动社区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策划、组织、协调方面的潜能,更体现“人人都是少先队工作者”,要做“少年儿童的良师益友”的教育理念,使少先队活动文化建设更加羽翼丰满,有更广大的活动和发展空间。
少先队活动文化建设是多方面的,是多元素的一项工程。在内容上它需要不断的补充和更新观念,体现时代性;在形式上它需要不断的改进,体现创新的特点。如何做的更好将是我们更进一步值得研究、探索和思考的问题。特别是在社区活动文化建设上应有更为广泛的研究内容和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为了孩子们的全面发展》第二辑,北京市少工委主编,2006年第1版。
2.与时俱进的《中国少先队章程》(之二),《辅导员》杂志2007年第10期。
3.《寻求学校德育新定位》 王殿卿黄秀清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
第三篇: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占建斌
班级文化是指围绕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价值取向、行为习惯、制度体系、班级风气等的集合体。班级文化是开发学生潜能的软环境,班级的文化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感受和参与程度,影响到学生社会化和个性发展水平,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成果和质量。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是优化班集体的有效途径,也是进而优化学校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班主任无疑是师生关系中的主导,因此,班主任的教育理念、思想方法、表率作用对班级文化建设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在班级集体中,我们把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为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从而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使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评价规范化、具体化和制度化。班级制度文化的本质内涵是“实施、监督和制衡”,是要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治精神,养成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在班级管理中,知人善任,激发每个同学的学习和工作热情,组织团结、积极、奋发向上的班干部队伍,增强班级凝聚力。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首先选择了班级管理这个角度,让学生由过去的管理的对象变成管理的主动参与者,在这种角色变换中加强自我控制与自我监督。通过各种角色设置,使每个学生在集体中都有一定的职务,都有自己满意的角色,这样一来,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主要是指班级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道德标准、行为方式等等。我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特别注重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归属感、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如何做人,以及培养学生的积极创新的精神。
(一)培养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心理学家指出:青少年有很强归属心理,倾向于寻找能确定自我价值的组织,如果他们不被班级接纳或认可,年轻的冲动的情欲就会使并不坚强的理智土崩瓦解。个体的成长在满足最基础的是生理和安全的需要之后,更深层次就是一种归属与爱的需要。只有使学生对班级有归属感,才能使班级在个体的力量之上向前发展,要产生这种归属感,又必须使学生对这个班级有种认同感:他能否接受这个班,取决于他在这个班级中能否按他的理想发展,能否满足他在生理和心理发展
过程中的必要的人际关系,是否受到必要的尊重,是否被别人认可等属性。一个班级众多的学生,家庭情况复杂,心理状况也很复杂。如果许多学习上不是出类拔萃的学生能在他所擅长的领域向班上同学展示他的另一面,实际上也有助于班级同学对他的一种重新的全面认识,培养对班级的亲近感和一种家的归属。
(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仅仅让学生对班级有一种溶合的感情归属,只能使班级很团结。要使班级向
前进一步发展就应该让学生肩负起作为集体一员的责任意识。班主任作为一个管理者,只是在班级生活中起一个平衡与决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适应青少年心理的发育过程和渴求成熟的愿望,培养一种自立精神,使他们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管理班级全方位事务。同时,学生以班级为家,就可以向学生提出一种责任感,要求他们承担一定的义务。在实践中,经过一段时间的互相认识和磨合以后,开始由全体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符合班级实际的班规。因为现行的许多规章制度尽管很全面,但是比较抽象,因此很容易流于形式。这种实践性强的班规有针对性,而且给学生灌输一种主体意识,从人格与道德的角度要求学生言出必行。主体意识实际上是责任意识的一种雏形。珍视和逐渐培养他们这种责任意识对于他今后对事业、对工作、甚至对民族、对国家的责任意识都是一脉相承的。
(三)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集体是教育的工具”。班级的向心力的形成就是一股强大的无形力量,会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和制约作用。
首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班级凝聚力形成的主要形式。通过组织开展各式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活动,参与竞争,提高学生思想修养,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参与,促进学生之间彼此尊重理解和相互协作,增进彼此友谊,进而升华为集体感情。譬如在校体艺周中,我要求学生本着锻炼、超越自我的精神,充分挖掘班级每一成员的潜力,调动全班的积极因素,提出尽力取得好成绩,无论胜者还是败者归来都有热烈的掌声。在各类活动中我都要求大家尽自己所能,提出目标,不断超越提高自我,同时为班级争取荣誉,这些活动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为形成班级凝聚力搭建了桥梁,又使须生心情愉悦,对班级产生了自豪感、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三、培养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教育归根到底是塑造具有健全人格和心理的人。中学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时
期,很多观念逐步成型。所以这个时期的心理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全心理,塑造学生完整的人格。作为一名学生,能够在班级里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追求的统一,说明他的自我意识能够令他实现自我价值。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能够在班级生活中实现自我意识的价值所在,拥有健全人格,我们的素质教育
才能称之为成功。
(一)、开展诚信教育
真诚、接受、理解是建设班级文化的条件和保证。真诚,是人格特征的核心
部分。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教师应始终把“真诚”、“信任”放在第一位。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舆论风气、价值取向、审美观
念等精神风貌的反映,是班级诚信文化建设的核心。我们在班内十分注意培养诚实守信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首先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讲诚信,知道哪些现象是诚信的表现,哪些是不诚信的;让学生明白丢失诚信的危害性;让学生明白确立诚信的途径有哪些。其次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人人做“诚信”的监督员。第三要求指出身边的“不诚信”现象,如虚、假、谎、骗等不良行为,对其进行分析,认清其危害性,引以为戒。
(二)、学会感恩
感恩是一种文明,感恩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感恩应是社会上每个人
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生命将得到滋润。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
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社会也将会更加和谐。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真爱自己;就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
(三)、坚持不懈地倡导积极、进取精神。
由于学生成长环境、人生经历、思想、心智存在差异,不同层次的分化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有的是终生都不能更改的,但是,和谐的、人性化的班集体就应该让不同层次学生都有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追求,但必须是积极的、向上的。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应树立适合自己的目标。一个人缺少进取心将会碌碌无为,一个班级如果不能对自己的纪律,班风,学习等方面提出高标准和严要求,是不会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这种群体精神是由个体对同一目标的认可凝结而成。班级文化并不是与班级的成立同时产生,班级文化的最终形成,是班级成员能够在某一价值取向获得一致的表现。马卡连柯“前景教育”思想认为,要激励一个集体,首先必须形成大家共同拥有的希望和追求,正是这种追求和希望,能团结大家、激励大家、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当这种局面形成时,这个团体就有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毅力。
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创新型人才呢,班级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首先重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注重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首先,教师要体会学生生活的最大丰富性和主动性,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有意识地在班级管理中引进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学生的竞争活力。另外,重视每位学生的进步,善于发现学生的长项,抓住每一个教育良机,适时表扬、鼓励,体贴后进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自强心,使学生感受到平等、民主的气氛。
在长时期的校园生活中,班级的面貌是这个班级内部文化底蕴的一种外在体现。利用班级文化具有潜移默化性,自我教育性等特点,采取渗透的形式,把教育思想贯穿于整个文化环境中,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一定能促进班级整体优化。
第四篇:班组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班组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班组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是企业活力的源泉,是完成企业生产经营各项任务的执行团队。班组文化是班组成员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加强班组文化建设,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团队凝聚力,增强员工责任感、使命感和归属感,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 用。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公司生产经营为中心,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根本,以推进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为主线,通过一系列班组文化建设活动,夯实企业管理基础,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关注员工成长和发展,营造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的文化气氛,把班组建设成为爱岗位、讲责任、懂经营、会管理、优服务的先进团队,成为推进改革、严格 管理、加快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一、开展班组文化建设是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也是深化和践行公司文化理念的载体和平台。要通过班组文化建设进一步丰富和创新公司文化理念,使之在新的历 史条件下有新的提升和发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固本强基”原则。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铸魂育人思想,通过班组文化建设坚定员工信心,统一员工思想,提高岗位技能,激发班组活力,筑牢管理基础,实现文化管理与班组管理的统一。以建设“学习型班组”为载体,班组员工要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定期组织员工学文化、学技术,开展读书活动,交流工 作经验和读书体会,提高员工技能和文化素质,促进员工成长进步。
三、坚持“贴近实际,务求实效”原则。要贴近员工、贴近班组、贴近供暖工作实际,围绕班组中心工作和薄弱环节,找准班组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建立与班组相适应的文化 建设模式,用工作成效检验文化建设成果。践行公司“严格管理精细化,规范管理科学化,创新管理全员化”管理理念,向员工灌输“严、细、实、新”的管理要求,养成严格要求、细心操作、求真务实、锐意创新的工作作风,提升班组的管理水平。
四、坚持“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原则。要做好试点工作,注意发现和选树班组文化建设先进典型,总结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并上升为理性认识,典型示范,以点带面,为在公司全面开展班组文化建设打下基础。建设环境整洁、秩序优良、形象良好的班组环境。生产环境要设施设备整洁,料具摆放定位,安全提示醒目;工作环境要无杂物,无障碍,无隐患,无污染;生活环境要窗明几净,清洁干净,卫生优良;个人要仪表端庄,衣着整齐,穿戴合体,树立良好的形象。
第五篇:班组文化建设实践与思考
班组文化建设实践与思考
关键字: 企业文化 实践 基层
文化牵引靠高层,文化推进在中层,文化落地于基层。国内外著名企业的成功经验证明,优秀高效的班组是企业成功的基石。只有班组的潜能被激活,才能更好地释放整个企业的创造张力,实现基业长青。普智经盛管理咨询公司多年来在为众多企事业单位如广东移动、广东电信、广州国税、安踏、王老吉、杭州机场、日本技研新阳等提供企业文化咨询服务过程中,积攒了丰富的班组文化建设实施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什么是班组文化
班组,是为了共同完成某项工作任务,而由一定数量的人员在有统一指挥、明确分工和密切配合的基础上所组成的一个工作集体。班组文化就是以班组为主体,在统一的企业文化理念指导下形成的基层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在基层落地的具体体现。
优秀的班组文化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化到员工,管理到班组”,加强班组文化建设,可以提高基层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增强内部凝聚力。加强班组文化建设,就如“把党支部建在连队上”,可以统一员工思想认识,缓解基层员工的压力,塑造充满活力的企业氛围,提高工作效率。
二、班组文化建设的主要形式
班组文化建设切忌“为文化而文化”,不能让文化建设成为日常管理的负担,而要让班组文化建设与班组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有机融合,成为优化班组管理的有效途径,让管理在文化中升华,让文化在管理中落地。
班组文化内容主要包括班组宗旨、理念、制度、行为、氛围、激励等。其中,“班组宗旨”是班组文化建设的起点,也是班组存在的目的所在,基于宗旨的不同,可以划分不同类型的班组,如生产效率改进型、产品质量改进型、服务水平提升型等:“班组理念”是企业文化在班组层面的体现,起到统一班组成员思想的作用;有效的“制度”安排则是提高班组工作效率和降低管理成本的内在要求;行为是班组价值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窗口和体现:“班组氛围”是班组成员全天候浸润于其中的,是班组成员对班组的直观感知:“班组激励”是为班组工作提供、激发动力的源泉,也是班组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的体现。
围绕班组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活动,班组文化建设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1、班组集体活动
班组要定期组织集体活动,如开展一些运动项目比赛、户外拓展活动、烧烤、郊游、聚餐、辩论赛等活动。
2、班组文化墙
班组文化墙是展示班组的宣言、标语、口号、定期活动通知、活动成果展示等情况等,并将先进事迹和案例显性化在文化墙上。根据班组文化建设的情况,定期更新班组文化墙的内容。
3、班组文化博客
文化博客是班组文化建设的阵地,各班组博客必须上传全组成员的集体照、个人照,并附个人简介,博客定期更新一次;班组成员每月需在博客发表博文。
4、班组文化故事集
组员围绕企业核心理念,写下发生身边的有关企业文化的故事,把工作生活中有关企业文化的点滴写成故事案例,交给每组班组长。企业文化负责部门将收集到各个班组的故事案例进行整理、挑选、整合成册,一年出版一册《班组文化故事集》。
5、活动积分激励计划
个性化的积分服务能挖掘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员工参与班组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员工积分可兑换礼品:学习发展类(经典培训、精品讲座、外出交流等)休闲活动类(演唱会门票、电影票、假期等);消费类(优惠券、实物等);等等。
班组文化建设除了上述形式以外,还有班组图腾、班组口号、明星班组长评比、班组文化漫画集、班组论坛等系形式,在班组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形式。
三、班组文化建设基本流程
班组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一般而言,在班组文化建设的一个周期包括组织计划、集中建设、监督检查、总结提升等四个环节,即PDCA的闭环管理模式。
1、组织计划:成立班组文化建设组织,明确职责分工;制定班组文化建设规划和方案;召开班组文化建设启动大会,开展班组文化建设培训,宣贯班组文化建设的目的、意义,使广大员工了解班组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方法和流程。
2、集中建设:各班组在公司的指导下,具体开展班组文化建设。各班组根据公司的文化理念,结合班组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合本班组的形式,进行班组文化建设。
3、监督检查:对各班组文化建设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导纠正。
4、总计提升:对班组文化建设进行评比,推广先进;对班组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
改进建议,促进改善。
四、班组文化建设案例分享
案例一:生产制造行业班组文化建设——日本技研新阳TCC班组建设
日本技研新阳是日本爱电集团在华设立的电子加工工厂,自1994年至今短短10多年的时间,新阳从当初的300多人迅速发展到今天人员规模超过一万多人,年收入达五六十亿,各种类型班组100多个。从2007年起,普智经盛作为技研新阳的企业文化咨询合作伙伴,与技研新阳一道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班组文化建设。
技研新阳班组文化建设创造性地将班组建设与QCC品质圈结合起来,提出TCC班组文化圈建设。TCC即文化圈,全称班组文化活动小组(Teams culture circle),主要以班组成员自动组成,活动开展方式类似QCC,区别在于活动主题基本固定,主要解决如何通过日常工作来促进文化落地的问题。TCC建设具有新阳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TCC目标:全员参与、自主管理
2.TCC管理内涵:
依靠职工的活力:人的智慧是无穷的,决定班组业绩关键是下属/员工
开发职工的潜能:最大限度去挖掘职工的才智和能力
尊重职工的人格:关爱的具体体现
塑造职工的素质:一带
一、OJT、各种培训班
凝聚职工的合力:塑造良好的团队氛围
3.TCC的管理精髓:
点燃员工的激情:想办法让所有成员说真话、做实事、追求真理„„
实现职工的价值:尊重每一个人、适合的人做合适的岗位、帮助成员实现自身价值、感恩惜福„„
共创和谐与共赢:团队氛围的营建(各级管理干部的自律、带头作用„„
4.TCC活动流程:遵循PDCA,以激情打造为主,最终实现全员参与,自主管理,新阳文化全面落地。
P阶段:讨论班组现状(团队氛围、效率、品质、改善等状况)。提供不同的渠道给员工说话的机会并及时回复明示,并通过各级管理者进行相应的指引,将班组的现状与班组建
设结合起来。
D阶段:根据改善重点制定行动措施及活动计划。通过不同的方式,将改善、激情逐步融入到活动。如:开展技能竞赛,激发员工工作激情,培养高技能员工;建立学习型组织,实现员工自主管理。
C阶段:不断检查、改善。结合自身不足,多到他部门观摩、交流、学习,共同成长、进步及时将活动开展中的困惑反馈至企业文化办公室,多借部/课长等智慧及力量支援对成员中消极、不投入等人员进行单独沟通交流
A阶段:总结。总结本届TCC活动成果:重点体现品质、效率、合理化效益、激情等方面成果活动中的不足真实、有据可查横向展开计划及措施。
技研新阳的班组文化建设重点点燃了班组的工作热情,打造了高绩效的班组,促进了“激情工作、快乐生活”的文化理念在基层的落地。
案例二:移动通信行业班组文化建设——龙岩移动“红土先锋”班组文化建设
2008年,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建设,切实夯实基础管理,实现公司跨越式发展,贯彻市委开展争当“红土先锋”主题实践活动的精神,普智经盛咨询公司协助龙岩移动在全公司深入开展“红土先锋”班组创建活动。
龙岩移动的班组文化建设以“红土先锋”为主题,以创建学习型、效率型、和谐型、服务型和创新型“五型”为基本内容,旨在于弘扬“红土精神”,体现时代要求,主动融入大局,引导基层班组和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龙岩移动系统地进行了班组文化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一,把“红土先锋”班组创建活动纳入公司经营管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之中,认真研究制定创建活动的工作目标、实施方案、主要措施和考核激励机制,有重点、分步骤推进创建“红土先锋”班组活动。
第二,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督促检查,有效推进“红土先锋”班组创建活动。公司各部门、各县公司要在公司创建“红土先锋”班组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分工负责,形成推进创建“红土先锋”班组的强大合力。
第三,各单位将班组长队伍建设作为创建“红土先锋”班组的关键环节来抓,切实发挥班组长的核心作用。
五、固本强基,敦行致远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企业最小的行政单元,班组的激情决定了企业的激情。企业要创造壮丽的图景,依靠的就是千千万万个基本单元。只有每一个单元都与整体充分协调,单元之间紧密配合,才能形成了一个具有很高统一性、很强执行力的大班组;只有全力夯实基础
管理,激发基层团队活力,在实际工作中脚踏实地、稳扎稳打,才能赢得自身的成长,并促进企业的基业长青。
中人网-管理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