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领域引进外资的若干意见

时间:2019-05-12 19:07: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文化领域引进外资的若干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文化领域引进外资的若干意见》。

第一篇:关于文化领域引进外资的若干意见

关于文化领域引进外资的若干意见

文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署、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关于文化领域引进外资的若干意见

(文办发(2005)1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广电局(厅)、新闻出版局、发展改革委、商务主管部门:

经国务院同意,现将文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联合制定的《关于文化领域引进外资的若干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文化部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

二○○五年七月六日

关于文化领域引进外资的若干意见

为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进步规范文化领域引进外资工作,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促进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第一条 允许外商以独资或合资、合作的方式设立包装装潢印刷、书报刊分销、可录类光盘生产、艺术品经营等企业。在中方控股51%以上或中方占有主导地位的条件下,允许外商以合资、合作的方式设立出版物印刷和只读类光盘复制等企业。在不损害我国审查音像制品内容的权利的情况下,允许外商以合作且中方占有主导地位的方式设立除电影之外的音像制品分销企业。

第二条 在中方控股51%以上或中方占有主导地位的条件下,允许外商以合资、合作的方式设立和经营演出场所、电影院、演出经纪机构、电影技术等企业,参与国有书报刊音像制品发行企业股份制改造。

第三条 允许香港和澳门的服务提供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独资经营的演出场所,设立演艺经纪公司分支机构,设立合资、合作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设立由内地控股的互联网文化经营机构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设立不超过70%股权的音像制品分销合资企业和不超过70%权益的音像制品分销合作企业,以独资形式新建、改建电影院,在内地试点设立发行国产影片的独资公司。

第四条 禁止外商投资设立和经营新闻机构、广播电台(站)、电视台(站)、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及播放公司、电影制作公司、互联网文化经营机构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港澳除外)、文艺表演团体、电影进口和发行及录像放映公司。禁止外商投资从事书报刊的出版、总发行和进口业务,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制作、总发行和进口业务,以及利用信息网络开展视听节目服务、新闻网站和互联网出版等业务。外商不得通过出版物分销、印刷、广告、文化设施改造等经营活动,变相进入频道、频率、版面、编辑和出版等宣传业务领域。

第五条 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行政部门负责把好行业准入关,对申请设立外商独资和合资、合作企业依法进行前置性审批,规范外资的使用范围和股权比例。前置性审批后,根据外商投资有关规定所确定的权限和程序,报相关部门审批。

第六条 申请设立外商独资和合资、合作企业,投资方须具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资金、专业人员和经营场所,连续三年内没有违法违规和其他不良记录。行政审批的实施机关要根据法定条件和程序,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认真审查。要注重选择实力雄厚、管理规范、技术先进、对我友好的境外文化企业进行合资、合作,确保引进外资的资质可靠。

第七条 音像制品分销、文艺演出场所、演出经纪机构、书报刊分销、可录类光盘生产、只读类光盘复制等引进外资,以及互联网文化经营机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引进港澳地区资本,经省级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前置性审批后,按照外商投资的有关规定,报相关部门审批。

第八条 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审批。外商投资电影院,征得省级电影行政部门同意后,按照外商投资的有关规定,报相关部门审批,并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文化部备案。

第九条 出版物印刷和包装装潢印刷引进外资,经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前置性审批后,按照外商投资的有关规定,报相关部门审批或备案。

第十条 按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做好引进外资工作。各地各部门不得擅自扩大引进外资范围,不得越权制定地区性、行业性开放政策和审批项目。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重要新闻媒体的广告、发行、印刷等企业以及发行、电影集团公司引进外资,要报国务院有关行政部门批准,并征得中宣部同意。未经批准,擅自突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和有关规定引进外资,要及时纠正,严肃查处。

第十一条 建立健全市场退出机制,从严发放许可证,认真执行年度审核制度。对违规的外商投资企业,视不同情况,依法实行警告、罚款、吊销许可证等行政处罚。对吊销许可证的外商投资企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责令其办理注销登记或变更登记。

第十二条 各级文化、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加强引进外资的宏观调控和日常监管,认真落实引进外资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克服薄弱环节,改进监管方式,完善后续监管。大力推进综合执法,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

第十三条 文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根据本意见,制定和完善本部门具体实施办法。

发布部门:商务部/文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含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发布日期:2005年07月06日 实施日期:2005年07月06日(中央法规)

第二篇:5部委制定《关于文化领域引进外资的若干意见》

5部委制定《关于文化领域引进外资的若干意见》

新华网北京8月4日电

文化部等5部委为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进一步规范文化领域引进外资的工作,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促进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联合制定了《关于文化领域引进外资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提出了明确的“允许”和“禁止” 事项。

《意见》允许外商以独资或合资、合作的方式设立包装装潢印刷、书报刊分销、可录类光盘生产、艺术品经营等企业。在中方控股51%以上或中方占有主导地位的条件下,允许外商以合资、合作的方式设立出版物印刷和只读类光盘复制等企业。在不损害我国审查音像制品内容的权利的情况下,允许外商以合作且中方占有主导地位的方式设立除电影之外的音像制品分销企业。在中方控股51%以上或中方占有主导地位的条件下,《意见》允许外商以合资、合作的方式设立和经营演出场所、电影院、演出经纪机构、电影技术等企业,参与国有书报刊音像制品发行企业股份制改造。

《意见》禁止外商投资设立和经营新闻机构、广播电台(站)、电视台(站)、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及播放公司、电影制作公司、互联网文化经营机构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港澳除外)、文艺表演团体、电影进口和发行及录像放映公司。禁止外商投资从事书报刊的出版、总发行和进口业务,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制作、总发行和进口业务,以及 1

利用信息网络开展视听节目服务、新闻网站和互联网出版等业务。外商不得通过出版物分销、印刷、广告、文化设施改造等经营活动,变相进入频道、频率、版面、编辑和出版等宣传业务领域。

《意见》还对引进外资的审批、投资方的资质提出明确要求,并强调要按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做好引进外资工作;要建立健全市场退出机制,从严发放许可证,认真执行审核制度;各级文化、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大力推进综合执法,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

由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联合制定的这个《意见》,经国务院同意,已印发各地相关部门开始执行。(完)

第三篇:发展中国家如何引进外资

发展中国家如何引进外资

发展中国家是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的力量,整个世界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发展中国家的参与,离不开发展中国家的繁荣与发展。然而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经济发展的难题,外资已经成为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但是外资是一把“双刃剑”,它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既有重大的积极作用,也有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一方面,发展中国家通过引进外资来加速其资本形成的规模和速度,弥补国内资本短缺,并通过优化其结构来促进其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发展、增加就业、推动产品技术进步。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在引进和利用外资方面存在不少问题:1.有些发展中国家对外资的优惠待遇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的运行机制,使国内企业处于极为被动的局面。外资企业依靠其本身强大的财力,并借助这些特殊优惠政策,在发展中国家迅速发展壮大,形成不公平的市场竞争条件,占有了市场,加剧国内市场竞争;大举收购内资企业,挖走国内技术骨干,使国内企业极为被动,甚至破产, 造成行业垄断,危及产业安全。2.利用外资闲置了内资,从当前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储蓄和外汇储备来分析,均没有大量利用外资的必要。

3.只注重引资量,忽略了引资质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这种非理性的引资心态,在当前合理利用外资中起着强烈的误导作用。4.引进外资技术含量低,消化不足,重复引进现象严重。当代经济竞争,已从资本实力转向技术实力,技术进步和创新是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但一些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技术档次低。同时,往往只注重技术引进,不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创新。因此更好地引进外资对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跨国公司和国际金融体系两方面论述发展中国家如何引进外资。

㈠跨国公司是以一国或几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其他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和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获取高额利润为目的的大企业,跨国公司已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载体,对外直接投资是跨国公司最重要的经济活动形式。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跨国公司以更快速度和更多元化的形式涌入发展中国家。当今,在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展中国家通过跨国公司的外国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已经大于贸易的增长速度,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活动的核心作用进一步得到加强。

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㈠要素转移效应⑴资本。一方面,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可以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为东道国提供资金,有助于填补东道国的储蓄和外汇之间的缺口。但另一方面,跨国公司的实际资本流入很少,他们的资金大多数来自于利润的在投入和当地的储蓄,这就有可能造成更大的资金缺口,使当地企业面临更严重的资金短缺。⑵技术。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技术进步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东道国利用引进的技术进行生产,可以缩短技术差距,增强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但并不是所以跨国公司的技术转让都对东道国有利,这还取决于技术定价及相关的销售条件、技术的适用性和产品的适用性⑶管理。跨国公司会带去东道国所缺少的高级管理人员和管理技能,有助于东道国的经济发展,但这有可能挤垮当地的生产者,从而产生消极影响。㈡国际收支效应。跨国公司在国外建立子公司,使东道国外汇收入增加,它有助于弥补东道国的外汇缺口,但随后东道国要给投资国支付红利、利息、特许费以及行政管理费等,有可能面临更多的外汇支出。㈢就业效应。一方面,跨国公司的投资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发展中国

家东道国工资的提高和工作条件的改善,另一方面,如果跨国公司是资本密集型和劳动节约型有可能带来相反的效果,造成更多的失业。㈣主权效应。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可能会促进东道国经济的发展,但由于跨国公司财力雄厚,在很多方面操纵东道国经济,也会对东道国的经济主权造成一定的丧失㈤稳定效应。跨国公司的稳定经营是东道国经济保持稳定的一个因素,但跨国公司分公司的倒闭和资金的转移会对东道国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依据上述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应注意: 1.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培育本国所有权优势产业和跨国公司。发展中国家必须把技术进步的主要立足点由一段时期以来依赖国外技术逐步转移到开放型自主创新上来。在引进外资充分吸收跨国公司技术外溢和扩散效应的同时,应努力培育本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强本国企业开拓国外市场的竞争力,将自主创新与引进先进技术、吸收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相结合。2.实行同等国民待遇,调整涉外税收优惠政策。发展中国家在制定激励性的政策,吸引跨国公司投资的同时应注意调整涉外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要加强对各地区涉外税收优惠政策的管理与协调,避免以提供过度优惠条件、损害国家利益的做法来吸引外资。要加强对外资企业的税收征管,尤其要采取有效措施,尽量避免或减少跨国公司通过转移价格造成的税源流失。3.提高本国引资质量和利用外资水平,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基本经济制度。在引资政策方面,既不能盲目认为外资越多越好,也不能拒绝外资的大量流入,克服片面追求引资数量的错误倾向,合理调控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切实提高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和水平。在对外商直接投资统计指标和评价体系上,要重视考核外资的技术含量、就业贡献、资源消耗、环境

保护等质量指标。

㈡国际金融体系是指国际间的货币、货币资本的流动与交换关系的总称。它包括国际间的黄金买卖、货币兑换、短期货币资本的借贷、长期货币资本的流动、各种国际间的资金结算、各种国际间的证券交易以及国际保险等,其中国际货币制度和国际金融组织是其两大支柱。而各国对世界市场,特别是国际金融的依存度不断加大。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资本输出和生产的日益国际化,国家或地区的金融活动摆脱本国或本地区政府的金融管制,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发展和扩张机会。金融国际化是指金融机构或金融资本跃出国界的现象。20世纪80年代,一些发展中国家纷纷改革金融体制以吸纳国际资本。

在金融国际化形势下,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首先应制定总体战略规划,增强各国参与区域金融合作的组织性和协调性,在推进区域金融合作的过程中,应加强组织和协调,是个方面有效、有序地运转;其次,加强中央银行间的合作;第三,积极推动汇率政策协调。

第四篇: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

文化部: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 建立多元化融资体系

文化部7月9日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意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资文化产业发展,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意见称,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发展。民间资本投资符合国家重点扶持方向的文化行业门类和领域,可通过项目补助、贷款贴息、保费补贴、绩效奖励等方式给予资金扶持。意见指出,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以投资、控股、参股、并购、重组、项目合作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鼓励艺术名家和其他演职人员以个人持股的方式参与转制院团的股份制改造。

民间资本参与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可享受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和国家扶持文化企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

意见指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演艺、娱乐、动漫、游戏、文化旅游、艺术品、工艺美术、文化会展、创意设计、网络文化、数字文化服务等行业和领域。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实施,鼓励民营文化企业跨区域、跨行业兼并重组。

鼓励和支持民营文化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支持民营文化企业通过信贷、信托、基金、债券等金融工具融资,支持民营文化企业通过并购重组、上市等方式融资。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的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各类投资基金进入文化产业领域。

此外,文化部还鼓励民间资本通过招投标等方式,参与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公共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公益性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重大文化惠民工程、重大公益性文化活动和其他公共文化服务。

意见强调,对民营文化企业在立项审批、投资核准、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评比表彰、申请专项资金、享受税收优惠、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方面,要与国有文化企业一视同仁,不得对民营文化企业设置任何附加条件、标准和程序。意见指出,逐项落实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各项政策措施,针对不同领域,研究制定具体扶持办法,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完善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政策保障机制,切实保护民间资本的合法权益。

不断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加强“文化产业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等投资信息平台建设,及时发布国家政策、发展规划、准入标准、行业动态、项目招标、产品和服务采购等信息。充分发挥驻外使领馆文化处(组)、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等的作用,协助民营文化企业了解和分析海外文化市场动态,拓展海外营销网络和渠道。

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积极组织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健康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客观、公正评价民间资本在促进文化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营造有利于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舆论氛围。支持民营文化企业、民办机构及民间文化团体人才队伍建设,在评定职称、参与培训、申报项目、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国有文化单位同等对待,带动民间文化人才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创意文化产业园:小微企业在这里筑梦成长

创意文化产业园这座民营产业园的开创者是张学智。张学智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主攻油画创作。大学毕业后,张学智下海做起了房地产生意。经商10年,张学智仍然难舍自己的艺术情结。他觉得甘肃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但文化产业发展还滞后于其他省份,于是他萌生了在兰州建立创意文化产业园区的念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甘肃省本地艺术家以及有艺术追求的年轻人提供一个自由发展平台。

2009年7月18日,占地40余亩的旧厂房在一番精心的打理后焕然一新,一个充满活力的园区展现在人们面前。张学智告诉记者,如果按照经营房地产生意的模式,在这块地上盖商品房出售能赚不少钱,可是他不愿意这样做。对工业厂房进行翻修改造后,张学智借鉴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文化产业园区的成功运营发展模式,开始招商引资。

张学智说,最初,他和自己的创业团队并不清楚创意文化产业园应该建成什么样子,只是根据脑海中一个模糊的概念摸着石头过河。“一个抽象的符号变为一个实打实的产业园区,我们在一天天学习中总结经验、分析市场,就像看着孩子慢慢长大一样。”张学智回忆园区初创时说道。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挂牌以来,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招商。时至今日,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发展已进入第五个年头,基础设施改造和园区招商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园区步入了发展快车道。

据了解,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有着严格的准入制度,只有真正有实力、有想法的文化创意人才以及成长性好的文化企业才有机会入驻产业园。有的印刷企业希望入驻园区,被张学智婉拒。一些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同样被拒之门外,张学智认为,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过程中,维护健康的环境和良好的创业氛围至关重要。

2012年,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企业产值超过3亿元,汇聚各类小微企业70余家,还有30余家企业准备入驻,园区已成为兰州文化产业发展的亮点。此外,园区还经常承办各种类型的文化活动,在实现创收的同时大大丰富了园区文化工作者的精神文化生活。如今,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成了创意文化人才交流、大学生和归国留学生创业就业、文化体制改革中转型发展企业的重要聚集地。2010年,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被授予“甘肃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2010年兰州经济推动力十大企业”称号。同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就包括支持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发展的内容,大大增强了园区进一步发展的信心。

由于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地处交通不算便利的地区,园区租金方面又没有享受太多优惠,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对园区内小微企业的扶持工作,一直由张学智来抓,他说自己在经营园区的同时,也当着“天使投资人”,对在文化创意方面有想法、执行力强的团队给予

一些补助和帮助。张学智希望自己能在有志于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年轻人和政府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为进驻园区的创业者提供更宽松优惠的环境和条件。

第五篇:引进外资外文翻译资料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

2013届本科毕业生论文(设计)

英文文献及翻译

Foreign capital inflows and welfare in an economy with

imperfect competition

学生姓名:王艳杰

所在院系:经济系

所学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导师姓名:侯黎杰

完成时间: 2013年4月15日

Foreign capital inflows and welfare in an economy with imperfect competitionAbstract: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esource allocational and welfare effects ofexogenous inflows of foreign capital in a general-equilibrium model witholig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unemployment.Although the welfare impact for theshort run is ambiguous and dependent upon the strength of excess profits and scale economies relative to unemployment in manufacturing, in the long run additional inflows of foreign capital always improve national welfare with capital mobility.Hence, attracting foreign capital remains a sound policy for economies characterized by imperfect competition, scale economies,and regional unemployment.Keywords:Internationalcapitalmobility;Imperfectcompetition;Welfare

1.Introduction

The welfare effects of exogenous inflows of foreign capital in the presence of trade restrictions have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Brecher and Diaz Alejandro(1977)show that when imports are subject to tariffs, an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capital inflows accentuates the tariff distortion and hence reduces national welfare if the import-competing sector is relatively capital-intensive.In contrast, Dei(1985)shows that when imports are restricted by quotas,foreign capital inflows in the presence of foreign-owned capital always improve welfare by depressing the rental and solowering the payments to existing foreign-owned capital.Recently, Neary(1981), using a common framework for both tariffs and quotas, obtains more general resultsof foreign capital inflows;the welfare effect of such inflows depends crucially on whether foreign-owned capital exists initially in the home country.In addition, Khan(1982)and Grinols(1991)have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foreign capital inflows for a generalized Harris-Todaro economy under tariff protection.Khan finds that the result by Brecher and Diaz Alejandro is still valid even in the presence of unemployment, whereas Grinols argues that increased foreign capital need not be detrimental to welfare if the opportunity costs of labor are sufficiently low.Noteworthy is that the models used by these authors are all based upon the premise of perfect competition along with constant returns-to-scale technology.Although perfect competition serves as a useful assumption in crystallizing theoretical insights, it nevertheless fails to depict many of the real-world phenomena.The real-world economy is characterized, to a large extent, by imperfect competition and economies of scale.The policy implications of imperfect competition and economies

of scale have been examined in the recent literature(see, for example, Brander and Spencer(1985)), mostly dealing with developedeconomies.Krueger(1984)in her survey points out that though market imperfections exist indeveloped nations, the imperfections are far more serious and pervasive in developingcountries.Rodrik(1981), in an illuminating paper, reports that most developing nations have very high four-firm concentration ratios.He finds that a developing economy is typically characterized by(1)restricted entry in manufacturing partlybecause of the absence of serious antitrust policies;(2)high protection of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by quotas rather than tariffs;and(3)imperfect home capital markets and, thus, sluggish movements of capital among sectors.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paper is to develop a model to incorporate these key features of imperfect competition characterizing a developing economy.In addition to the above-mentioned features as noted by Rodrik, we also introduce in our framework sector-specific unemployment frequently observed in a developing nation.The model will then be utilized to examine the welfare implications of foreign capital inflows.It will be shown that foreign capital inflows in the presence of a given quota may be detrimental to welfare in the short run in which capital is sector-specific;the inflows, however, are in the long run necessarily welfare improving with inter sectoral capital mobility.Since perfect competition is a limiting case of imperfect competition modeled in this paper, Dei’s result regarding welfare-improving foreign capital can be viewed as a special case of the present analysis.We construct a general-equilibrium model to capture the key salient features of imperfect competition for developing economies in Section 2.The resource-alloc-ational effects of foreign capital inflows in the presence of quantitative restrictions are examined in Section 3.The welfare impact of foreign capital inflows is discussed in Section 4.Section5 presents concluding remarks.2.Concluding remarks

This paper has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inflows of foreign capital on home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welfare in a general-equilibrium framework.The home country is characterized by oligopolistic competition, scale economies, and regional unemployment.Although the welfare effect of foreign capital for the short run is somewhat indeterminate and is dependent on the magnitude of the effects of excess profits and scale economies(relative to the unemploymenteffect in manufacturing),the inflows of foreign capital always improve welfare for such economies in the long run with capital mobility.Our results, which stand in sharp contrast to those derived in the presence of tariffs(Beecher and Dial Alejandro, 1977), lend support to the finding of Dei(1985).Dei’s key result is generalized to economies with imperfect competition in the short run and imperfect competition, along with regional unemployment, in the long run.The use of quasi linear preferences in this paper serves to focus on the price effect by suppressing the income effects on the demand for goods.It may be noted thatwhen the income effects are presented in the model via more general preferences, the demand for goods would be further raised in the case of inter sectoral mobility of capital.Hence, foreign capital inflows would be more welfare-improving in the long run.Bakra, R.N.and N.Naevi, 1987, Urban unemployment and the gains from trade,Economic 54, 381-3Y6.Bela di, H., 1988, Variable returns to scale, urban unemployment and welfare,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 55, 412-423.Brander, J.A.and B.J.Spencer, 1985, Export subsidies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share rivalr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8, X3-100.Beecher, R.A.And C.F.Dial Alejandro 1977,Tariffs,foreign capital and immiserizing growth, Journal

译文:

外国资本流入和福利经济的不完全竞争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寡头竞争和失业的一般均衡模型下,资源配置和外国资本流入的福利效益。虽然福利影响短期内是不确定的,而且它依赖于超额利润的强度并取决于制造业中失业人数的规模经济,从长远来看,额外的资本流入总是能提高国民福利与资本流动。因此,吸引外资对于具有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和区域失业特点的经济忍让是一个良好的政策。

关键词: 国际资本流动; 不完全竞争;福利

1、引言

在贸易限制领域,外国资本流入的福利效应已经被广泛研究。布雷赫尔和迪亚兹﹒亚历杭德罗(1977)表明,当进口受制于关税,外国资本流的引进加剧了关税失真,因此若果进口竞争部门是相对的资本密集型企业就会降低减少国家福利。相反,DEI(1985)表明,当进口受配额限制,外商独资领域的外国资本流入总是能通过压低租金来改善福利,因此也降低了给现有的外商独资资本的支付。最近,通过使用一个关税和配额的共同框架,尼尔瑞(1981)获得了更多外国资本的流入的一般结论;流入资本的这种福利效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商独资资本最初在本国的福利效应。此外,柯汗(1982)和格里诺尔斯(1991)探讨了外国资本流入对一个广义的在关税保护下的哈里斯——托达罗经济的影响。柯汗发现布雷赫尔和迪亚兹﹒亚历杭德罗的结果即使在失业存在的情况下仍然是有效的,而格里诺尔斯认为,增加外国资本必须不损害福利,如果劳动力的机会成本足够低。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作者所使用的模型都是基于完全竞争与规模报酬不变的前提。尽管完全竞争是具体的理论见解中的一个有用假设,但它无法描绘现实世界中的许多现象。真实经济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对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政策含义已经出现在最近的文献研究(见,例如,Brander和Spencer(1985)),主要是用来处理发达经济体。

克鲁格(1984)在她的调查种指出,尽管在发达国家存在市场缺陷,但这种缺陷在发展中国家更为严重和普遍。洛迪克(1981),在一篇启蒙论文中,报告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有很高的四企业集中率。他认为,发展型经济体的典型特征是(1)限制制造业企业的进入部分原因是由于严重的反垄断政策的缺失;(2)通过配额而不是关税来加强制造业的保护;(3)不完善的国内资本市场,因此,部门间的资本流动缓慢。

本文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模型,把这些表征发展型经济的不完全竞争特点融合在一起。除了上述洛迪克提出的特点,我们也将在我们的框架中介绍在发展中国

家观察到的特定行业的经常性失业。该模型然后会被用来研究外国资本流入的福利效益。它将表明,从短期来看,在一个给定配额的情况下特定行业的资本流入可能有损于福利;但是从长远来看,资本流入必然改善部门之间的资本流动。由于完全竞争是是本文中的不完全竞争的一种极限情况,DEI的关于改善福利的外资的研究结果可以被看做是目前分析情况下的一个特殊案例。在第二部分我们构建了一个一般均衡模型来捕获发展型经济体关于不完全竞争的显著特征。第三节讨论了在数量限制情况下外国资本流入的资源配置效益。外国资本的流入对福利的影响在4节讨论。第五节提出结论性意见。

2、结束语

本文在一般均衡框架考察外国资本流入对国内资源的分配和福利的影响。本国的特点是寡头竞争,规模经济,以及地区性失业。虽然从短期来看外国资本流入的福利效益是不确定的,依赖于超额利润的影响和规模经济的效益(相对于制造业中的失业效应),从长期来看,外国资本流入总是能改善这种经济体资本流动的福利。

我们的研究结果,和那些起源于关税存在的观点形成鲜明对比(布雷赫尔和迪亚兹Alejandro,1977),支持DEE的发现(1985)。DEI的关键结果短期内伴随着不完全竞争的广义经济,长期来看伴随着区域失业。

在本文中,准线性偏好的使用致力于通过抑制商品需求的收入效应而获得的价格效益。可以指出的是,当收入效益在模型中被通过更一般的喜好而展现出来,在跨部门资本流动情况下,商品需求将被更进一步的提高。因此,外国资本流入将更多的从长远来改善福利。

参考文献

[1]巴特拉,注册护士和N.纳克维,1999,城市失业和贸易,经济54的收益,381-3y6。

[2]Beladi,H.,1988,规模报酬可变,城市失业和福利,南方经济杂志55,412-423。

[3]布兰德,J.A.,B.J.斯宾塞,2003,出口补贴和国际市场份额的竞争,国际经济学杂志18,x3-100。

[4]布雷彻,迪亚兹Alejandro 1977,关税,外国资本和贫困化增长,杂志

下载关于文化领域引进外资的若干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文化领域引进外资的若干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引进外资的几点规律5篇范文

    引进外资的几点规律 时间:2009-08-24 13:18来源:未知 作者:王明赛 引进外资的几点规律 关键字:经济学在职研究生,在职研究生 、外资固然重要,本国的民族资本尤其重要。 东......

    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李?,女,自2007年做信息工作以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的信息宣传工作。 一、学习时事政策、加强政治素质 由于忙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

    关于中国引进外资利弊问题的探讨

    关于外资的探讨 反对引进外资 观点——中国不缺资金,吸引外来投资有害国家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提倡引进外资,如今也不例外,问题是中国缺资金吗?别忘了中国还有2万亿外......

    关于引进外资工作的对策思考

    有效利用外资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途径。切实做好引进外资工作,对于壮大产业支撑、推动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

    关于引进外资工作的对策思考

    有效利用外资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途径。切实做好引进外资工作,对于壮大产业支撑、推动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

    关于引进外资工作的对策思考

    有效利用外资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途径。切实做好引进外资工作,对于壮大产业支撑、推动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

    关于引进外资工作的对策思考

    关于引进外资工作的对策思考 有效利用外资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途径。切实做好引进外资工作,对于壮大产业支撑、推动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推进城乡一体......

    中国与印度引进外资比较分析

    中国与印度引进外资比较分析 之文献综述 摘要:中国和印度不仅在地理位置上相邻,在基本国情上也极为相似。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与印度的经济也在快速发展,成为最具吸引外资魅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