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德国的食品质量认证体系
德国的食品质量认证体系
邢敬荣
香港国际安全食品认证中心
内容提要:简述德国食品质量认证体系由来及现今发展情况
一、德国产品质量保证与标识研究所认证体系(RAL)
德国产品质量保证与标识研究所(RAL)原名为德国产品交货标准委员会,于1925年3月23日成立,于1980年更名为德国产品质量保证与标识研究所。它是由132个注册的质量协会组成,这些协会涉及各个方面,诸如酒、渔业、饮食等,因此其标签囊括的产品也不局限于食品,还包括其他产品甚至服务。与其他认证体系不同的是,RAL不是对单个企业公司进行认证,而只是对有关质量协会进行认证,凡是达到其要求的协会,就会被收纳到RAL“质量标签”认证体系中来,而对具体的单个企业或公司的认证再由相关的协会进行。现在RAL体系中最大的一个有关食品质量认证的协会是德国农业中央营销协会(CMA),是自1972年开始被RAL授权为德国食品和农产品质量进行认证的协会,想要使用此标签的德国食品加工企业必须要向CMA申请,然后由CMA进行一系列的测试,来确定食品加工企业是否达到CMA标准,如检测通过,则可获得相应的质量认证标签。
二、质量与安全体系(QS)
欧盟的疯牛病事件和污染鸡事件发生后,德国商业公司和食品加工企业渐渐地认识到,必须将其质量保证方案建立在透明的基础之上,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证从农场到餐桌这一过程小的食品安全,防止由于相互独立的生产环节发现错误而对食品安全造成危害。对于商业公司和加工企业来说,能够时时精确地跟踪初级产品到食品的各个环节的质量状况是非常重要的。在这种情况下,质量与安全体系(QS体系)应运而生。QS体系是德国2001年10月由零售业、食品行业和农业自发成立的组织,成员有农业、饲料行业、屠宰和肉类加于、零售业等多个与食品有关的行业。它的任务就是发展一种中性的管理和制裁体系,将食品生产和销售的全部环节联成整体,目的是在德国国内推行一个综合的、基本的食品质量保证规则。德国联邦政府已经规定将QS标签作为传统食品(有别于生态食品)的认证标签。
QS体系主要包括3个监测系统:自行检查、外部机构检查、管理部门控制。首先,系统内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义务对其所处的食品链环节进行内部的质量检查;然后,由独立的机构按照由技术顾问委员会制定的且适时更新的QS准则进行检查(一般情况下,这一准则比法律规定的有关从饲养、运输到屠宰加工整个过程的条款更严格、更复杂),上述过程都由管理部门进行宏观控制。在产品链的每一阶段,化学家们都要化验分析样品。
通过QS体系,商业公司和加工企业共同努力来保证消费者拥有一个涵盖食品加工全程的质量安全体系。一旦发生违反QS质量体系规则的情况,独立的制裁委员会就会采取行动并给予制裁。目前QS质量体系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覆盖范围也逐渐扩大。
三、生态食品印章与普通食品质量印章
(1)生态食品印章 是2001年9月初,由商业及各种协会和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商定、向公众推出的专为生态农业产品所设计的新国家印章。这种印章非常清晰且易于辨认,它可让消费者很快且非常简单地将生态食品与其他食品区分开来。
根据欧盟生态食品生产的规定,获得这种印章的食品中必须至少有95%的成分是来源于生态农业,并且是按照欧盟生态农业的有关规定生产的。根据德国“生态农业协会(AGOEL)”的规定,一个企业欲加入AGOEL,将其产品作为生态产品销售,必须经过3年的完全调整时期才行。在3年的调整期内,企业主必须提供以下详细资料:产品是在哪块地上或哪个企业以何种方式进行生产的,必须将整个生产过程及生产所需的设备、原料、附加料记录在案,如购买种子、肥料、植保剂的名称、数量及来源等。由国家授权的检测中心对申请转入生态农业生产的企业进行检查,检查频率至少1年1次,此外也可不定期地进行抽查,如检查不合格,则要延长调整期。
对已获得生态食品印章的农场和食品加工企业,政府授权的检查机构也要进行定期检查,在德国目前有22个协会负责执行这个检查任务。这种检查可以提前通知,也可以不作任何通知。检查内容包括生产、加工的全部过程,甚至还有最后的包装和贴标签过程。
生态食品印章的标识实行自愿原则。欧盟生态农业生产管理制度中规定了对生态食品印章的正确使用以及相应的监督措施。2001年12月15日生效的生态食品标识法规从法律上给生态食品印章的正确使用提供了保障。为了防范错误使用生态食品印章,法规明确了相应的罚款和其他处罚规定。
在统一的生态食品印章实施以前,所有符合欧盟“生态规定”的产品,都允许标以生态标识。由于产品类型不同,故市场上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生态标识,仅德国就有100多个生态标识,2001年9月5日全德国统一的生态食品印章是一个新的开端,德国消费者保护、食品及农业部长Kuenast说,它提高了德国生态食品的信任度和透明度,它给消费者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也为经营者提供了新的机遇。
(2)普通食品质量印章 是由德国联邦政府提议,屠宰企业、肉类加工企业、农业、饲料业、商业和德国农业中央营销协会支持,为普通食品生产制定的一种质量标志印章,它是建立在“质量与安全体系(QS)”基础上的,目的是保证普通食品生产链各环节的质量安全。这种普通食品质量印章主要在肉类和肉类制品中采用,但在其他食品领域也可采用。具有这种质量印章的食品,其生产标准要高于法律规定的最低标准,并且这些标准可以根据新的要求而不断做出调整。
第二篇:德国工程教育体系及其认证制度
德国工程教育体系及其认证制度
科学时报 2007-6-5作者:赵宇新 章建石
德国高等工程教育机构大体分两种类型:工业大学和高等专科大学。另外还有一些工程系科附设在传统大学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的综合高等学校里。工业大学源于多科性技术学校,1870年多科性技术学校被提升为高等工业学校,使得德国的工程教育从此确立。它对于学生的培养注重研究,学生毕业后被授予大学文凭工程师。高等专科大学源于德国早期的机械制造学校、工业学校、工商学校等。
19世纪70年代,德国政府为解决工业界人才短缺和现有工业大学人满为患的矛盾,采取“教育向公众开放”的政策,在合并若干中等教育层次的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建立高等专科大学,并赋予其高等教育的地位。它对于学生的培养偏重实践应用,学生毕业后被授予高专文凭工程师。德国工程教育体系由此得到大规模扩展,形成了工业大学培养的偏重理论的大学文凭工程师与高等专科大学培养的偏重实践的高专文凭工程师的并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博士培养的两级工程教育的体制结构。此外,1889年德国创办了技术高中(后发展成为技术专科学校),以培养与职业直接挂钩的“生产工程师”,德国工程师教育体制分为两个分支:一个是高等学校性质的、侧重理论的高等工业学校,一个是介于中学与高等工业学校之间的偏向实践的技术高中。这实际上是在发展工程技术教育。
德国工科院校的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学习包括基础学习阶段和高级学习阶段,学习时间平均在5年以上,且各阶段无统一的教学进度,以便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基础学习阶段一般在第1~2学年,主要包括高等数学、基础科学和基础工程学科以及4个月的必修工业实践环节,阶段结束时有结业考试。高级学习阶段在第3~4学年,并可以延长,学生可以在原有的专业方向和新的自己有兴趣的专业之间进行选择。主要课程包括专业工程学科、设计高级理论学科和工业实践。
在传统的工程教育领域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习方案没有区别。大学的工学院特别是工业大学都把培养文凭工程师作为其主要任务,并注重应用性研究和技术开发能力的培养。德国工科研究生教育历来重视工程科学和工程技术教育,重视工程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工程师的“成品”。在德国的研究生教育中长期以来一直没有硕士学位,即二级的层次结构长
期存在,直至最近才有一些与国外联合培养硕士的计划,针对部分专业授予硕士学位,但总体上规模很小。博士学位的授予是大学机构的特权,其学习形式是研究课题。原则上获得大学工程师文凭才有资格获得博士学位,但是目前对于有杰出成果的高专文凭获得者也可申请博士学位。在德国大学里,一般有14%左右的大学毕业生在继续博士学位的学习。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学生
德国是一个工业发达的国家,非常重视技术、尊重技术人才。德国高等工程教育在对学生的工程训练方面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源。一方面,工科大学要求学生在入学前要有不少于12个月的在工业训练经历;另一方面,在校学习期间,有一半时间是在社会上的企业进行工业训练。德国工程教育中工业训练是直接在真实的企业中进行,具有更强实践性。
德国工程教育体系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是以培养“成品”工程师为目标。尽管德国工程教育是多渠道、多层级的,但不论哪条渠道、哪个层级的工程教育都是完整的成才教育,以培养“成品”工程师为归宿,均授“工程师”的文凭或学位。工科学生一经毕业,拿到文凭和学位,就是一名合格的工程师,有资格独立从业。德国没有由工程专业组织颁发的工程师从业许可证或执照之类的东西,工程师文凭或学位实际上就是进入工程专业的通行证,甚至是唯一的通行证。
第二是教育与训练一体化。任何一名合格的工程师必须具备学识、技能和经验。为此,工程师培养少不了大学教育与工业训练的协调与平衡。德国工程教育将这两段教育与训练有机地糅合在一起,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连续完成。例如,大学本科生须完成至少6个月的实习,分基础实习和专业实习,各为3个月。高专学生一般要在工业学习半年到1年,有些州的高专还要求学生在入学前有两年以上的工业经历。这种大学教育与工业训练一体化的安排,即以联系学校教学的方式,适时适当地安排工业训练,有效地保证了“成品”工程师培养目标的实现。
第三是理论联系实际。为使工科毕业生既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流动性和适应性,又有处理实际问题的经验,具备足够的初始专业能力,德国工程教育十分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践取向。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要求教授要具有工业经历,积极谋求与
工业企业的合作,包括研究与开发、继续教育、在工业企业度学术假期;二是把学生的工业见习作为其学业的一部分,安排工业实习学期,毕业论文要与工业实际问题相联系;三是基础内容教学要结合工程实例,专业内容教学要引入工程实际问题。从而使理论联系实际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德国工程教育的认证制度
德国最大的工程技术权威机构VDI(Association of Engineers)成立于1856年,已有150年的历史,是德国最大的工程师协会和工程技术的权威机构,也是欧洲最重要的工程与工程师组织之一,总部设在德国杜塞尔多夫。VDI汇集了众多的工程专业机构和部门,各专业分支的技术中心、知识论坛等皆汇聚于此。作为工程师的协会,目前拥有12.6万会员,其中1/4以上的会员是在校大学生和33岁以下的年轻工程师。
VDI特别强调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有牢固的技术技能基础,需要有团队工作的训练,需要有参加各种工作的真正的实际经验,还需要对经济、市场和商业问题有基本的了解。VDI不仅在德国,而且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是工程技术和工程师的代言人,与德国国内以及国外的工程师保持着密切的联络。由于VDI是非营利的公益性组织,在政治和经济上保持相对独立。
德国工科专业认证机构ASIIN(the Accreditation of Bachelor's and Master’s Study Programs in Engineering,Informatics,Natural Sciences and Mathematics,简称ASIIN)则是德国唯一对工科、信息科学与计算机科学、自然科学和数学学科本科教育项目、硕士教育项目的认证机构。ASIIN是在VDI的倡导下,由各大学、应用科学大学、权威的科技协会、专业教育和进修联合会以及重要的工商业组织共同参与建立的非营利机构。
ASIIN成立于1999年,2000年制定了认证准则和程序,并获得德国认证委员会的资格认可。2003年建立专家库,并在国际上获得华盛顿协议预备组织资格。2004年推行欧洲认证工程项目(European Accredited Engineering Project,EUR-ACE)。EUR-ACE是实现欧洲高等教育区的重要措施之一,目的是建立欧洲体系的工程教育认证。经过ASIIN认证的专业点的毕业生可以获得“欧洲工程师”的头衔。
ASIIN的会员大会由4个方面的会员组成,即大学会员组——(技术)大学协调组,应用科学大学会员组——应用科学大学协调组,工业会员组——工业联合会和工会组织的伞状组织(会员9个),协会会员组——技术与科学协会以及专业组织(会员26个)。理事会由每一个会员组提名3个代表组成,理事会下设总部。总部由总执行官1人、专业人员6人、秘书1人和实习人员2人组成。理事会另设工程与信息科学认证委员会和自然科学与数学认证委员会。两个认证委员会从专家库中聘任专家按学科分别成立14个技术委员会。两个认证委员会负责制订认证准则、程序和认证要求,提名各技术委员会成员和各审核小组成员,基于审核小组的审核报告发布认证决议。14个技术委员会分别负责拟订和改进与本学科有关的认证准则,提出审核小组成员的建议名单,审查审核小组的报告,对认证委员会提出建议。各审核小组是根据需要而建立的,每个小组4~5人,包括两类大学和工业界人士。现场访问前先听取简况介绍,然后审阅大学自评报告、访问大学(2天)、起草审核报告并与大学进行协调,将报告递交技术委员会和认证委员会。
ASIIN的认证标准主要涉及开设课程的理由、课程和内容的教学组织和要求、师资和物质保障、质量保障措施、与教学相关的合作项目等。德国各界人士对于工程教育的期望与要求以及国际工程教育的基本发展趋势是认证标准制订的基础。
ASIIN认证体系的目标:第一,是认证体系使得相关专业得以建立,有效保障已有专业的教学质量,并使相应专业在国际范围内具有可比性;第二,认证体系旨在确保专业内容的起点标准,建立各类高校毕业证书在国内以及国际上的职业对应关系;第三,认证体系旨在促进工程科学、信息科学与计算机科学、自然科学和数学学科的教育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为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作出贡献。
ASIIN的认证程序从被评专业的申请开始,经过自评、认证委员会的实地考察、作出评估结论等过程,历时大约3~4个月,ASIIN的认证保持5年的有效期。ASIIN采用同行认证的方法,认证委员会的成员包括专业协会的成员、工业协会的会员、大学的教授以及学生代表。认证过程力求严格、公正、透明和公开。在认证决议的制定上,ASIIN保证在参与决议制定的成员中综合大学、应用技术大学和工业界的代表各占1/3,以保证力量的平衡,确保各方的利益。认证的标准根据工程教育的目标主要涉及开设课程的理由、课程和内容的教学
组织和要求、师资和物质保障、质量措施、与教学相关的合作项目等等。德国各界人士对于工程教育的期望与要求以及国际工程教育的基本发展趋势是认证标准制订的基础。
ASIIN工程专业的一般认证标准由其下设的两个认证委员会之一的工程及信息学认证委员会负责制定。另外,由认证委员会授权的13个技术委员会分别制定各相关工程领域的专业标准,根据专业性质,对课程设置比例、学分等作进一步具体的规定和说明。ASIIN关于教育目标的阐述是,不仅要满足知识转移的需要,还要使学生能够获得在其所选工作中获得成功的必要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申请认证的培养计划必须通过教授学生基础理论、专业和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来达到传递方法和技能的目的;必须让学生深刻了解社会责任和伦理道德,有机会获得必要的核心资质;还必须鼓励学生获得外语资质,从而在毕业后可以在国际环境中表现活跃,具有竞争力。
德国专业认证委员会由大学成员、高专成员和工业企业界人士3个部分组成,这样,就能比较有效地把教育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组织到一起,共同讨论教育教学和学生培养问题,从而将大学和社会的联系落到实处,使教育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认证过程是依据一定的准入标准进行的。认证委员会的专家会非常具体地讨论某个专业的学科基础师资力量和实践环节。譬如,某个教育项目中基础知识的学时分配是否足够,实践学习的安排是否合理,等等。讨论意见会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并要求该教育项目在限定时间内满足委员会提出的要求,否则不予认证。这对于教育项目的质量得到基本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篇:第四章 食品质量认证认可体系和食品质量管理体系1
第四章 食品质量认证认可体系和食品质量管理体系
第一节
认证认可制度
一、认证认可概念和分类
1、认证:
由认证机构证明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及其强制性要求或者标准的合格评定活动。
认证按认证对象分类
(1)产品认证(环境标志认证)
(2)服务认证(3)管理体系认证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HACCP——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 2、质量认证 3、认可
认可指的是由认可机构对认证机构、检查机构、实验室以及从事评审、审核等认证活动人员的能力和执业资格予以承认的合格评定活动。
一般为。
认可的分类
二、认证认可制度的由来及发展
1、认证认可制度的历史、认证认可制度的发展趋势
(1)认证认可工作正向规范化方向发展(2)认证认可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作业
一、名词解释:
认证、质量认证、产品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认可
二、判断题:
1.认可机构可以是政府职能部门机构,也可以是民间机构、组织。()
2.产品认证就是由认证机构对产品质量是否符合其质量标准的评价活动。()
第二节
中国食品认证类别
一、中国的认证认可体系
1、中国的认证认可管理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认监委),负责统一管理、监督、综合协调全国认证认可工作。
2、中国认证制度的主要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1988.12.29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1993.2.2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认证认可工作的通知 国办法【2002】1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 2003.9.3 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管理办法 总局令 2004年第63号
认证及认证培训、咨询人员管理办法 总局令2004年第61号
二、中国食品认证类别
(一)产品认证
(1)QS认证 p169-180
QS(Quality Safety)认证为强制性的食品质量安全认证,只有获得认证的食品才能进入市场销售。
以“企业食品生产许可”的拼音“Qiyeshipin Shengchanxuke”的缩写”和“企业产品生产许可”的拼音“Qiyechanpin Shengchanxuke”的缩写。
中国QS认证网http://www.xiexiebang.com/ 1、绿色食品的概念
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Tip:绿色食品(Green food)
在生态环境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或在生产过程中限定使用允许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符合特定标准的产品。
绿色食品具有“安全””和“营养”的双重质量保证,“环境”与“经济”的双重效应。绿色食品的原料产地必须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各种有害物质的残留应符合有关标准,生产加工中不得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或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验符合特定产品标准。2、绿色食品标志和标准
(1)绿色食品标志
识别绿色食品应通过“四位一体”的外包装。“四位一体”是指:图形商标、文字商标(中文“绿色食品”、英文“Green Food”)、绿色食品标志许可使用编号和绿色食品防伪标同时使用在一个包装产品上。及中英文与图形组合共四种形式。
图形商标:
A级绿色食品,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生产A级绿色食品所用的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允许限时、限量、限品种使用安全性较高的化肥、农药。AA级是高级绿色食品:
AA级绿色食品(等同有机食品),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生产AA级绿色食品的原料应是利用传统农业技术的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而生产出的农产品,生产中以及之后的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生长激素等。
3、绿色食品应具备的条件
绿色食品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绿色食品必须出自优良生态环境,即产地经监测,其土壤、大气、水质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要求;
绿色食品的生产过程必须严格执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即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品(农药、肥料、兽药、饲料、食品添加剂等)符合绿色食品相关生产资料使用准则规定,生产操作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要求;
绿色食品产品必须经绿色食品定点监测机构检验,其感官、理化(重金属、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和微生物学指标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
绿色食品产品包装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要求,并按相关规定在包装上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4、绿色食品的“全程质量控制”过程
以绿色食品猪肉为例,绿色食品“全程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包括: 饲料中主要原料成分如玉米、豆粕等要达到绿色食品质量标准要求;玉米、大豆基地环境(大气、土壤和灌溉用水)要通过环境监测,并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要求;玉米、大豆种植过程中投入品(农药、肥料)的使用要严格控制,并符合绿色食品农药、肥料使用准则的要求。
对饲料添加剂进行严格控制。如禁止使用任何药物性饲料添加剂、禁止使用激素类、安眠镇静类药品。饲料添加剂使用种类和方法要符合绿色食品饲料添加剂要求。
对饲料加工应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包括原料仓储、饲料加工、成品包装及仓储、与普通饲料区别管理体系。
要求生产者供给动物充足的营养,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加强饲养管理,增强动物自身抗病力,生猪疾病以预防为主,建立严格的动物安全体系和生产记录制度。如饲养中必需使用兽药时,可以使用绿色食品允许使用的抗寄生虫药和抗菌药,但应严格遵守规定的作用与用途、使用对象、使用途径、使用剂量、疗程和注意事项。
原则上要求有专用的绿色食品生猪屠宰、分割、冷藏车间,其卫生管理要符合绿色食品动物卫生准则的有关要求:要求建立严格的检验制度(如胴体检验、寄生虫检验):屠宰厂、分割车间用水应符合绿色食品加工用水质量要求。
猪肉产品质量应通过绿色食品定点产品监测机构,符合绿色食品猪肉产品质量要求。猪肉产品包装、运输和仓储要符合绿色食品相应标准和规范要求。5、绿色食品的认证
管理机构:农业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CGFDC)认证过程:
申请:申请人向所在省绿色食品办公室(以下简称省绿办)提出认证申请;
检查:省绿办组织检查员对申请材料进行文审;省绿办委派检查员对申请认证企业进行现场检查和产品抽样;
产地环境质量检测:绿色食品定点环境监测部门对产地进行环境监测;绿色食品定点产品监测部门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
全面审查申报材料、检查员报告和环境检测评价报告: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组织专家对省绿办上报的申请认证材料进行审核;
产品质量抽检
审批:绿色食品认证评审委员会对申请认证产品进行认证评审: 颁证:中心颁发证书,并进行公告。6、绿色食品标志及管理
绿色食品标志认证一次有效许可使用期限为三年,三年期满后可申请续展,通过认证审核后方可继续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绿色食品标志的使用管理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CGFDC统一组织进行,以国家《商标法》和《合同法》为法律依据,按照《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的规定对企业进行监督管理。以年检和抽检为手段,监督检查企业执行有关技术标准和质量控制措施,查处产品质量问题,对在年检和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随时取消其标志使用权并予以公告。
截止2003底全国绿色食品企业总数为2047家,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总数为4030个。产品实物总量3260万吨。产品年销售额723亿元,出口额10.8亿美元,出口率12.4%。环境监测的农田、草场、水域面积达到7710万亩。
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绿色食品具有“安全””和“营养”的双重质量保证,“环境”与“经济”的双重效应。
绿色食品根据技术标准可分为A级和AA级。绿色食品的原料产地必须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各种有害物质的残留应符合有关标准,生产加工中不得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或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验符合特定产品标准。
复习
什么是无公害农产品? 什么是绿色食品?
D.有机食品及其认证
由国家推广的农产品质量认证,其标志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注册。有机食品的标准比绿色食品环保标准更高。1、相关概念
(1)有机农业的概念
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有机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不采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协调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关系,促进生态平衡、物种的多样性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有机食品的概念
有机食品这一词是从英文Organic Food直译过来的,其他语言中也有叫生态或生物食品等。有机食品指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标准生产加工,并且通过合法的、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2、有机食品的标志
有机食品标志采用人手和叶片为创意元素。我们可以感觉到两种景象,其一是一只手向上持着一片绿叶,寓意人类对自然和生命的渴望;其二是两只手一上一下握在一起,将绿叶拟人化为自然的手,寓意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大自然的呵护,人与自然需要和谐美好的生存关系。有机食品概念的提出正是这种理念的实际应用。人类的食物从自然中获取,人类的活动应尊重自然规律,这样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空间。、有机食品的种类:
目前经认证的有机食品主要包括一般的
有机农作物产品(例如粮食、水果、蔬菜等)、有机茶产品、有机食用菌产品、有机畜禽产品、有机水产品、有机蜂产品、采集的野生产品
用上述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产品
国内市场销售的有机食品主要是蔬菜、大米、茶叶、蜂蜜等。4、有机食品加工要求:
有机食品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生产、采集、加工、包装、贮藏、运输标准,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激素、抗生素、食品添加剂等,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及该技术的产物及其衍生物。
有机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必须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过程控制体系和追踪体系,因此一般需要有转换期;
有机食品必须通过合法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认证。
5、有机食品的认证:
管理机构:
中国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认证过程:
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 填写调查表并提供有关材料:
认证机构审查材料并派遣检查员实地审查(包括产品抽样); 检查员将实地检查报告报送颁证委员会;
颁证委员会根据综合材料进行评审,评审结果为:
a.同意颁证
b.转换期颁证或有条件颁证
c.不能颁证、有机食品标志的管理
按照国际惯例,有机食品标志认证一次有效许可期限为一年。一年期满后可申请“保持认证”,通过检查、审核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有机食品标志。7、其它
(1)有机食品的价格
根据对北京和上海有机食品市场的调查,有机食品比普通食品的价格一般高出30%—80%,有些品种,例如有机蔬菜的价格为普通蔬菜的2—3倍。
(2)经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COFCC)认证的产品:
2003年经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的企业总数达到102家,产品总数231个(含转换期)。产品实物总量13.46万吨,年销售量9.1亿元,出口额3988万美元,出口率86.4%。(3)有机农业仅是不使用化学合成物质的农业吗?
(4)有机食品是绝对无污染的食品吗?
食品是否有污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世界上不存在绝对不含任何污染物质的食品。由于有机食品的生产过程不使用化学合成物质,因此,有机食品中污染物质的含量一般要比普通食品低,但是过分强调其无污染的特性,会导致人们只重视对终端产品污染状况的分析与检测,而忽视有机食品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宗旨。(5)有机农业的产量比常规农业的产量低吗?
在许多情况下,在开始转换之初可能会出现减产,特别是原来严重依赖化肥与农药的地区。但是,在那些原来对农药、化肥使用较少的地区,有机种植就可能不会减产,相反,还可能增产。原因是:
a.通过轮作、间作和各样种植,农业生产系统的多样性得到改善;
b.通过利用作物秸秆还田(或制作堆肥以后还田),促进了农田养分循环; c.较好地利用了周围生态系统的有
机物质;
d.将养殖业和种植业结合起来,改善了养分的管理水平。
五、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特点和关系
1、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特点(1)目标定位
无公害农产品——规范农业生产,保障基本安全,满足大众消费
绿色食品——提高生产水平,满足更高需求、增强市场竞争力
有机食品——保持良好生态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2)质量水平
无公害农产品——中国普通农产品质量水平
绿色食品——达到发达国家普通食品质量水平
有机食品——达到生产国或销售国普通农产品质量水平(3)运作方式
无公害农产品:政府运作,公益性认证;认证标志、程序,产品目录等由政府统一发布;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相结合。
绿色食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质量认证与商标转让相结合。
有机食品:社会化的经营性认证行为;因地制宜、市场运作。(4)认证方法
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依据标准,强调从土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控制。检查检测并重,注重产品质量。
有机食品:实行检查员制度。国外通常只进行检查;国内一般以检查为主,检测为辅,注重生产方式。
2、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关系
(1)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都是经质量认证的安全农产品;
(2)无公害农产品是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发展的基础,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是在无公害农产品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
(3)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都注重生产过程的管理,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侧重对影响产品质量因素的控制,有机食品侧重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控制。E.IP 认证
IP认证是对企业为保持产品的特定身份(如转基因身份)而建立的保证体系,按照特定标准进行审核、发证的过程。IP(Identity Preservation)体系是为防止在食品、饲料和种子生产中潜在的转基因成份的污染,从非转基因作物种子的播种到农产品的田间管理、收获、运输、出口、加工的整个生产供应链中通过严格的控制、检测、可追踪性信息的建立等措施,确保非转基因产品“身份”的纯粹性,并提高产品价值的生产和质量保证体系。
小结
安全食品包含四个层次:常规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作业
一、填空题
1.所谓安全食品主要包
、和
。2.绿色食品根据技术等级可分为
和。
3.绿色食品的管理机构为
;有机食品的管理机构为。
二、判断题
1.绿色食品就是绿颜色的食品。()2.安全食品就是指有机食品。()
3.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标准是一样的。()4.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标志不同。()
5.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类食品像一个金字塔。()
三、选择题
由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组成的是()的标志。A.有机食品;B.无公害农产品;C.绿色食品;D.出口食品
四、简答题
1.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条件如何? 2.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含义是什么?
3.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相比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4.绿色食品对产地环境质量有什么要求? 5.生产有机食品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6.简述三种安全食品的标志及认证程序。
2、质量体系认证
(1)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
ISO族标准是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标准,其质量认证原理被世界贸易组织普遍采用接受。ISO9000系列标准是ISO所制定的关于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一系列国际标准。(2)GMP认证
英文: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的缩写,译为“良好操作(生产)(作业)规范”,是一种特别注重制造过程中产品质量与卫生安全的自主性管理制度。当前各国主要制药行业强制实行GMP认证。
(3)HACCP 认证
HACCP是英文“Hazard Analysic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即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的首字母缩写,是用于对某一特定食品生产过程进行鉴别评价和控制的一种系统方法。该方法通过预计哪些环节最可能出现问题,或一旦出了问题对人危害较大,来建立防止这些问题出现的有效措施以保证食品的安全。
三、认证的内容和程序
1、产品认证与质量体系认证
2、产品认证基本内容和方法
(1)型式检验(例行检验)
(2)质量体系检查评定
(3)监督检验
(4)监督检查
3、质量体系认证基本内容和方法
(1)提出申请
(2)体系审核
(3)审批发证
(4)监督管理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掌握食品质量认证认可的基本知识。
2.了解中国食品质量认证认可体系的现状和法规。作业 :
问答题:
1.中国认证制度的主要法规有哪些?
第四篇:体系认证
体系认证
C-GMP(中国体系)
ISO13485(欧盟体系)
QSR 820(美国体系)
CMDCAS(加拿大体系)
TGA(澳大利亚体系)
J-GMP(日本体系)
医疗器械认证服务 > 体系认证 > C-GMP(中国体系)
中国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依据标准YY/T0287,它是ISO13485等效采用的中国行业标准。对于医疗器械,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取得二、三类产品注册的必要条件。有两种方式建立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
1)通过药监局组织的体系考核;
2)通过YY/T0287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第一种方式比较适合于新创办的医疗器械企业初步创建质量管理体系;第二种方式比较适合于从一般行业的ISO9001体系扩充到医疗器械行业的YYT0287。
许多企业为提高医疗器械招标的竞争力和提升内部企业实际管理水平,还常常在通过药监局体系考核后再进行YY/T0287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相应的法规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22号《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考核办法》。以下是YY/T0287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情况介绍: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注册条件
1.申请组织应持有法人营业执照或证明其法律地位的文件。
2.已取得生产许可证或其它资质证明(国家或部门法规有要求时); 3.申请认证的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产品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注册产品标准(企业标准),产 品定型且成批生产。
4.申请组织应建立符合拟申请认证标准的管理体系、对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还应符合YY/T 0287标准的要求,生产三类医疗器械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时间不少于6个月,其它类型的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时间不少于3个月。
5.申请组织至少进行过一次全面内部审核及一次管理评审。
6.在提出认证申请前的一年内,申请组织的产品无重大顾客投诉及质量事故。
第五篇:医疗器械体系认证
医疗器械体系认证怎么办理? 常见的体系认证一般有:ISO/PAS28000:2005供应链安全管理(反恐认证)、ICTI国际玩具业协会商业行为守则、SA8000:2001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认证、QC08000危险物品进程管理系统要求、ISO/TS16949:2002汽车工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22000:2005与HACCP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13485:2003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0:2004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OHSAS18000:1999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FSC森林体系认证等等。(奥咨达医疗器械咨询)
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申请材料要求:
1、医疗器械注册申请表;
2、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资格证明;
3、产品技术报告;
4、安全风险分析报告;
5、适用的产品标准及说明;(应有检测机构签章)
6、产品性能自测报告;(只专注于医疗器械领域)
7、有承检资质的医疗器械检测机构出具的产品注册检测报告;(原件)
8、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资料;(原件,具体提交方式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12)
9、医疗器械说明书;
10、产品生产质量体系考核(认证)的有效证明文件;(原件)
11、所提交材料真实性的自我保证声明。另附:附件
1、医疗器械注册申请表、产品标准复印件、临床试验资料复印件(内容分别与资料编号1、5、8相一致);附件
2、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及包装标识备案内容表;附件
3、真实性核查文件;附件
4、授权委托书;附件
5、电子文档(包括:①注册申请表;②注册产品标准;③说明书;④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及包装标识备案内容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