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农村中学德育管理有效性的思考
加强农村中学德育管理有效性的思考
论文摘要:
当前农村中学德育管理工作是农村中学教育的薄弱环节,直接影响到了农村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农村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所以必须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学德育管理工作。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学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必须做到加强领导,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明确责任,调动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更新观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加强联系,积极拓宽农村中学德育途径。
论文关键词:农村中学 德育管理有效性思考
正文: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内容,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学校教育能否培养出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对德育的管理。当前农村中学德育工作是农村中学教育的薄弱环节,直接影响到了农村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农村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所以必须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学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一、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学校领导不重视,机构不健全
首先,部分校长没有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其次,学校德育管理体制不健全,各项德育计划难以得到落实。农村中学都设有主抓德育的副校长,政教主任,下面是各班的班主任,学校的主要德育管理系统就是德育副校长——政教主任——班主任这样单一的管理
1模式,一般的任课教师虽然名义上有德育的责任,但实际上任课教师的任务就是上好自己的课就行了,班级德育活动、学生思想教育活动主要靠班主任一个人来完成。学校虽然设有学生会、团委等,但是这些组织往往是有名无实,很少组织活动。学校虽然都有年度德育工作计划,但都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
(2)德育责任模糊,德育工作者积极性不高
倡导落实全员育人、大德育观的背景下,教师的德育观念日益淡化。相当一部分教师工作中只管教学,不管教育,课堂上没有体现德育渗透,对待问题学生不敢管不愿管、放任纵容、很少主动配合管理班级、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能推则推。
(3)德育观念陈旧,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不高
面对教育形势的变化,农村中学的部分教师的德育观念陈旧、素质不高,影响了德育的实效。一些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仍然习惯以权威家长式的态度对待学生,采用强令式、指令式的教育方式,借奖惩权威,专制压服学生,强迫学生接受和服从既定的道德规则,不太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情感需要,忽视对学生人格特点和个性发展的尊重,不善于化解师生间的矛盾,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不利于德育的实施。还有不少教师缺乏终身学习观念和自我提升意识,不能主动把握社会道德动态和道德信息,不注重自身道德知识的更新和充实,不注重德育方式方法的改进提高,不注重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特点研究,德育能力落后,德育技巧缺乏,不能满足学生道德成长的新要求。
(4)教育网络脱节。
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结合不到位,表现在学校方面,学校的教育活动仅仅局限在校园范围内,与社会、家庭联系较少,不能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德育力量缺乏沟通联系和组织协调配合,教育要求不一致,甚至互相矛盾冲突,形成教育上的分力与反作用,最终导致学校德育的低效与失败。
二、增强农村中学德育管理有效性的思考
(1)加强领导,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网络
加强中学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时效性,组建一支负责任、能力强、办法多的德育工作队伍至关重要、理所当然,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负责机构是党、团组织和政教部门,主要负责人是班主任。因此农村中学要建立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网络,在组建德育网络的同时,务必使各科室要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并制订相应的考核要求和奖惩条例,形成较为完备和规范的德育管理制度。要强化制度导向,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使德育成为教育中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的形式,提高中学德育的实效。
(2)明确责任,调动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发挥德育组织作用必须明确学校各位教师的德育工作职责,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德育工作落实。在农村中学,班主任教师和科任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力量。所以明确班主任教师和科任教师的责任,调动其积极性对于学校德育工作就有重要意义。
第一,要调动班主任教师加强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因为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学校要翩定班主任工作职责、考核细则,明确班主任的责任,增强班主任的责任感。同时学校要建立激励机制,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首先,对班主任实行目标考核激励机制,提高班主任待遇。其次,让班主任参与班级学校管理,提高班主任的地位。
第二,要调动各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学科教师是不容忽视的德育工作者,学校提出要在学科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渗透德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主旋律,各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同本学科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就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给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各学科德育都要以以知识为载体,实现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效果。学校要制定科任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以及配合班主任抓好班级工作的具体要求。
(3)更新观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更新观念重点体现在一个重视、两个克服上,即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克服形式主义倾向;更新人才观念,克服用一个模子培养人才的倾向。必须树立为受教育者今后的终生学习打好基础的观念,树立为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观念。德育工作者的着眼点,应放在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身上,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实现人格个性的社会化。为此,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着眼点的现代德育观。
观念的更新,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要做好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必须提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素质。学校重视对教师的培训,通过教育理论学习,举办专题讲座,加强德育科研等形式,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德育工作者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传播者和建设者,要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因为,教师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好坏是学校精神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树立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4)加强联系,积极拓宽农村中学德育途径
在当代农村社会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德育具有综合整体的特点,因此,家庭德育、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要形成合力,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不是互相割裂。在三者之闭,学校因为具有大批精通教育规律的专职人员而居于特殊重要的地位,不但要搞好学校德育,还要积极指导家庭德育,影响社会德育,从而使三者形成一条连续的“德育之链”。
第二篇:浅析农村中学德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摘要:当前农村中学德育管理工作是农村中学教育的薄弱环节,直接影响到了农村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农村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所以必须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学德育管理工作。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学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必须做到加强领导,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明确责任,调动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更新观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加强联系,积极拓宽农村中学德育途径。
关键词:农村中学 德育管理 问题 思考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内容,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学校教育能否培养出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对德育的管理。当前农村中学德育工作是农村中学教育的薄弱环节,直接影响到了农村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农村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所以必须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学学校德育管理工作。
1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1学校领导不重视,机构不健全
首先,部分校长没有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所谓的“校长只操两份心,检测成绩和资金。其次学校德育管理体制不健全,各项德育计划难以得到落实。农村中学都设有主抓德育的副校长,政教主任,下面是各班的班主任,学校的主要德育管理系统就是德育副校长——政教主任——班主任这样单一的管理模式,一般的任课教师虽然名义上有德育的责任,但实际上任课教师的任务就是上好自己的课就行了,班级德育活动、学生思想教育活动主要靠班主任一个人来完成。学校虽然设有学生会、团委等,但是这些组织往往是有名无实,很少组织活动。学校虽然都有德育工作计划,但都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这些计划主要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
1.2德育责任模糊,德育工作者积极性不高
倡导落实全员育人、大德育观的背景下,教师的德育观念日益淡化。相当一部分教师不愿意担任班主任,害怕承担学生问题带来的责任,工作中只管教学,不管教育,课堂上没有体现德育渗透,对待问题学生不敢管不愿管、放任纵容、很少主动配合管理班级、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能推则推。
另一方面,班主任负担过重,压力过大,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受到严重挫折。教师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不和谐的现象,教师往往各自为战,相互之间的沟通和联系较少,对学生的德育工作缺乏
统一的协调和配合。在应试教育和重压之下,个别老师也出现了一些相互拆台的现象,给学生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
1.3德育观念陈旧,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不高
面对教育形势的变化,农村中学的部分教师的德育观念陈旧、素质不高,影响了德育的实效。一些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仍然习惯以权威家长式的态度对待学生,采用强令式、指令式的教育方式,借奖惩权威,专制压服学生,强迫学生接受和服从既定的道德规则,不太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情感需要,忽视对学生人格特点和个性发展的尊重,不善于化解师生间的矛盾,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不利于德育的实施。还有不少教师缺乏终身学习观念和自我提升意识,不能主动把握社会道德动态和道德信息,不注重自身道德知识的更新和充实,不注重德育方式方法的改进提高,不注重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特点研究,德育能力落后,德育技巧缺乏,不能满足学生道德成长的新要求。
1.4教育网络脱节。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结合不到位
表现表现在学校方面,学校的教育活动仅仅局限在校园范围内,与社会、家庭联系较少,不能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由于目前学校德育工作多为“封闭式”,学校的“小课堂同社会的“大课堂”未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德育力量缺乏沟通联系和组织协调配合,教育要求不一致,甚至互相矛盾冲突,形成教育上的分力与反作用,最终导致学校德育的低效与失败。
2对农村中学学校德育管理问题的思考
2.1加强领导。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网络
加强学校中学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时效性,组建一支负责任、能力强、办法多的德育工作队伍至关重要。理所当然,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负责机构是党、团组织和政教部门,主要负责人是班主任。因此农村中学要建立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网络,形成(1)在党支部、校长室领导下,由学校中层行政以及班主任为骨干,教职工全员参与的学校德育工作网络。(2)在团委、学生会、少先队等部门组织下,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工作网络。(3)由班主任全面协调、具体操作,任课教师参与的班级工作网络。在组建德育网络的同时,务必使各科室要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并制订相应的考核要求和奖惩条例,形成较为完备和规范的德育管理制度。校长要做好德育工作的检查和督促,及时提出改进建议;组织教师认真总结德育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以中学督导评估细则中的德育内容为依据,对相关德育工作者进行考核和奖惩。要强化制度导向,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使德育成为教育中最
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的形式,提高中学德育的实效。
2.2明确责任,调动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发挥德育组织作用必须明确学校各位教师的德育工作职责,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德育工作落实。在农村中学,班主任教师和科任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力量。所以明确班主任教师和科任教师的责任,调动其积极性对于学校德育工作就有重要意义。第一要调动班主任教师加强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因为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学校要翩定班主任工作职责、考核细剐,明确班主任的责任,增强班主任的责任感。
同时学校要同建立激励机制,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首先,对班主任实行目标考核激励机制,提高班主任待遇。学校要建立合理公平的班主任目标考核机制,在班主任完成目标的情况下,提高班主任的津贴待遇。班主任津贴不仅是班主任的工作劳动所得,也是对班主任工作的肯定和鼓励,可以更好的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让班主任参与班级学校管理,提高班主任的地位。班主任在班级教学管理上要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在学校管理工作中也要有自己的发言权。班主任只有参与管理工作,才容易产生认同心理,增强自己的主人翁地位,从而才能强化动机,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第二要调动各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使道德目的在一切教学中——不论是什么问题的教学普遍存在并居于主导地位。
如果不达到这一点,一切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形成性格这句人们做熟悉的话就会成为伪善的托辞。学科教师是不容忽视的德育工作者,学校提出要在学科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渗透德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主旋律,各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同本学科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就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给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各学科德育都要以以知识为载体,实现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效果。学校要制定科任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以及配合班主任抓好班级工作的具体要求,并对他们的工作在评选优秀教师工作中有所体现,同时也把他们此项工作的好坏纳入每期末的工作质量评价中。
2.3更新观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未来社会的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我们认为应更新教育观念。更新观念重点体现在一个重视、两个克服上,即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克服形式主义倾向;更新人才观念,克服用一个模子培养人才的倾向。必须树立为受教育者今后的终生学习打好基础的观念,树立为受教
育者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观念。同时还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确立人在经济社会生产中的主体地位,要求给人的个性和人格以充分的尊重,使人的个性和创造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德育工作者的着眼点,应放在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身上,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实现人格个性的社会化。为此,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着眼点的现代德育观。
观念的更新,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要做好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必须提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素质。学校重视对教师的培训,通过教育理论学习,举办专题讲座,加强德育科研等形式,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德育工作者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传播者和建设者,要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因为,教师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好坏是学校精神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树立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德育科研是德育工作改革和发展的标志,是德育工作科学化的保证,也是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我们要针对新形势下农村青少年成长的特点,进一步加强以下六个方面的教育和研究,即:爱国主义教育、良好行为习惯教育、艰苦奋斗教育、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国防教育。学校要鼓励教师进行德育研究,对德育研究作出成绩的要给予鼓励和表彰,以此调动广大教师进行德育研究的积极性。
2.4加强联系,积极拓宽农村中学德育途径
“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社会是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大课堂”,在当代农村社会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德育具有综合整体的特点,因此,家庭德育、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要形成合力,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不是互相割裂。在三者之闭,学校因为具有大批精通教育规律的专职人员而居于特殊重要的地位,不但要搞好学校德育,还要积极指导家庭德育,影响社会德育,从而使三者形成一条连续的“德育之链”。
第一、学校与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做好“家校共育”。“家校共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过程,家访、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应该成为共育的主要形式。学校要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举办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建立家长委员会等多种方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指导家庭教育,使家长了解并配合学校贯彻实施好大纲,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
第二、学校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社会德育是学校德育的延续和补充,没有社会参与的学校德育是不完善的德育。社会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但有许多仍是潜在的,需要学校加以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社会中积极因素的影响,保证德育目标的实现。首先,引导学生自觉接受社会上各种积极信息的影响,积极主动地读好书、看好电影、听先进人物报告,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其次,有计划地聘请各行各业热心于教育事业的模范人物为校外德育辅导员,并定期邀请他们到学校傲先进事迹的报告;再次,充分利用革命烈士纪念碑、博物馆、敬老院、少年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德育基地,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第三篇:关于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的思考
关于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的思考
摘要:德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德育管理是依据党和国家有关要求,根据学
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思想品质形式的规律,进行组织、协调、实施和评价的过程。本文
针对农村小学实际,通过德育计划的制定;德育主题选择;德育活动形式和方法;德育评价
等方面来阐述德育管理的有效。
关键词:德育 管理 思考
德育工作从整体上来说是一个长远的工作目标,若要取得预想的成绩,达到预期制定的目标,必须有一个完整的德育治理计划。肓目的实施并不能保证长久的工作活力,这就要
有计划,有目标,有秩序的完善德育工作的发展,工作进度事半功倍,收到实效。所以实践
中首先要明确德育工作的目标要求、内容、办法、措施、步骤等要点。计划的拟订要体现长
期性和阶段性。长计划就是总体设想;短安排就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具体安排,如以德育
内容为例,小学1-6年级德育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社主义教
育、时事政策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自我教育,自强自立教育,心理健
康教育等,这就可以根据内容并且结合学校当地的文化特点做出总计划,这就是长计划。每学期为了把这些内容落到实处,要开展哪些活动?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运用什么方法,步骤
怎样安排,用文字逐一具体化,这就是短安排。制订德育目标,也要有长目标和短目标,短
目标为长目标服务。
德育内容很丰富,可开展的活动也很多,但爱国主义教育是主旋律,它应贯穿德育工
作全过程,要用爱国主义这根主线,把多姿多彩的内容和富有教育意义、富有情趣的活动串
起来,实践中可以充分发挥少先队职能。江泽民说:“爱国主义是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
祖国深厚情感的高尚精神。”在平时工作中,应将这种精神渗透到少年一代的血脉里,并落
实到行动中去,且世代传下去。在具体实施中,可采取下列形式:一是参观活动。现代学生的爱国意识淡薄,对自己国家的历史不了解,学校要为学生建立德育基地,组织学生参观烈
士陵园、名胜古迹,让学生明白祖国的发展史,特别注意近代史,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意
识和民族自尊意识。二是观看影视活动。中国有许多优秀的爱国历史影视片,片中无不生动
形象的显示出中华民族光辉的历史,爱国将士的精神影响到观看的学生,使学生感知祖国的伟大。热爱中华民族英雄人物和爱国志士,更加明白今天的生活和学习机会条件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并更加刻苦为祖国的明天努力学习,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三是开展读书、绘画、书法、歌咏、知识竞赛等教育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祖国的文学艺术,陶冶学生情操,增强爱国主义的吸引力,启迪他们发愤学习,开拓进取,以树立伟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
还可以建立校外辅导员联系制度,帮助学生今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奠定基础。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创造是2l世纪教育的主要内容。21世纪是高科技飞
速发展的时代,信息高度密集的时代,要使学生明白:踏入社会,如没有高深知识,没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很难在未来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与很强的动手能力相结合,这是新时代的人格要求,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全力促成这特征形成;第一,要从学生的思索、言行、学习、身体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出发;第二,要有学生感兴趣的崭新时代的信息,包括现代科技信息、经济信息、教育信息、管理信息以及新的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来充实学生的头脑。这既有利于培养动手能力,又有利于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还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可组织学生看科幻片、新闻片、参加科技知识讲座会、形势与任务指导会、演讲会、故事会、读书会,组织参观、游览、调查等,这些活动都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新一代儿童的身上,时代色彩很浓,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同时由于他们当中大多数人身上还存在严重的弱点,如心理承受能力差,遇事感情脆弱,经不起失败和挫折,吃苦耐劳性差,集体观点淡薄等。因此,要教育好他们,必须注意教育方法,坚持正确引导,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的方法。表扬应经常化,对每一位学生的每一微小的进步都要肯定,批评尽量少,在一定条件下。还可撒一些美丽的谎言,如一位学生语文成绩本来到数第一,可在一次测验后,语文教师却说:“你好像还不知道,其实你有很强的语文天斌。”之后教师对他无微不致的关怀,到期未时,成绩跃至全班第一,后来考上了大学,就读中文系。这一事例说明老师的微笑,让一个人拾起了丢失的自信。只要实事求是,公平处理。用心说服,注意批评万万不可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更不能侮辱人格,这样可使学生邪气下降,正气上升,同学之间团结得更紧,班风自然会良好形成。新时代的德育,既要面对现实,又要面向未来,不仅要着眼于提高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要着眼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要有一定的德育机制作保证,学校应加强德育工作管理,设置领导机构,注入一定资金,建立德育检查表彰制度,不仅要制度化,要透明、适度。表彰奖励不仅要制度化,还要分层分级化(即校级、班级、级段);表彰要到位,要像表彰智育素质优异的学生那样有声势,有分量。
新世纪的教育工作更要求全面的素质教育,只有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敢于创新,才能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不被落下,并保持发展,才能推进学校德育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因此,我们德育管理工作中做到方向正,目标明,方法新,措施多,持之以恒的开展,学校德育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第四篇:关于中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思考
关于中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思考
德育是学校的灵魂,它决定了学校教育的性质、方向和发展的高度。“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百年教育,德育为根。而目前学校德育工作面临许多困境和瓶颈,搞好学校德育工作,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在学校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高尚风格,形成青少年求知学习成长修身养德的好风气。结合我校实际,下面就德育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从学校方面来说
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只有做好德育工作,一个学校才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责任心与能力,才是一个合格的学校。因此,学校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思想,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主要工作有:
(一)建设和谐环境,以环境育人
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环境之优劣起着重要的作用。人是不可能脱离社会大环境而独立生存的。创设校园文化环境,浓厚德育氛围。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孟母择邻而居。古语又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无不说明环境育人的重要作用。例如我校校园环境非常良好。红砖壁瓦、绿草茵茵、杨柳依依,芳香的泥土上布满层层朦胧的绿气。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高尚品德和文明习惯的养成,基于这一认识,学校德育管理坚持抓好校园文化活动,如教室内高悬的国旗,端正张贴的名人画像,不只在于装点美观,而在于“无声胜有声”的思想渗透。《守则》、《规范》不只在于威慑约束,在于自觉遵守,使其成为激励学生获取成功的人生舞台。又如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与晨会、团队活动、主题班会、校园广播、校园板报、校园永久性标语、墙上文化、走廊文化、成荫的绿化、修剪整齐的花草、洁净的卫生等,无不给人以美的感受,德的熏陶。
(二)制定学校德育工作制度
例如我校认真实施《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等政策法规,在学生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德育基地、歌曲、影视、宣传栏等对学生进行教育。严格执行每周一升国旗制度。
贯彻落实《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建立健全德育工作制度,定期开展评比文明科室、文明班级活动。形成了良好的校风。
(三)建立完备的德育评价机制,做到“有奖有罚”,激励与约束并举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德育评价机制,注重对德育实效的评估。主要有:对德育课教学质量、班级德育工作、部门工作及教师育人质量的考核评比,把德育工作实绩作为对部门及教职工考核的重要内容,把它与绩效工资、与教师的晋升、评优结合起来,对班级创建及教师创建活动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要适时地予以表彰。对工作欠缺者,要进行适当惩罚,以形成约束力,敦促德育工作的落实,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具体做法:
1.选拔好班主任,这是学校做好德育工作极其重要的一环。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舵手,是学生成才的导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要把在学生中较有威严、有很强的教育威望和榜样作用的教师推到班主任岗位上来。同时要针对班主任工作的特点,进行专门的培训,建立班主任工作人才档案,做好班主任储备工作。
2.加强师德建设。不可否认,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下,贫富悬殊,行业差距过大,一些教师“安贫乐教”的思想受到很大影响。而教育又是要求教师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影响、感染学生的,如果教师的师德出现问题,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我们要把强化德育的全员意识,强化教师的示范作用作为工作重点常抓不懈,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身作则、模范言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注意身教、无私奉献、廉洁从
教、积极向上,才能为人师表。经过不懈的努力,教师们在言行举止,待人接物方面日渐规范,成熟。温文尔雅的举止,得体大方的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学生们的语言不再粗俗,废物不再乱扔,穿着不再随意,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中就产生了教育的效应。
二、从老师方面来说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因此,教师要有高尚的情感,对学生要有博大的无私,深沉久远的爱,教师要有良好的形象,规范的行为,才能对学生起到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觉得,特别是在现在的社会大染缸里,我们老师必须努力提升职业理想。具体做法:
(一)要通过读书,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提高综合能力 思想家黄宗羲曾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人文素养不仅会决定你的教学水平高低,还会渗透到你的人格与个性中,影响你的教育世界观与教育方式,甚至造就你一系列的教育习惯。读书,关键是要有悟性,读书要有自己的参与,要有自己的创建,要有自己的发现,要有自己的判断,要有自己的批判。要把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能力,成为你工作中的生产力。否则就成了书籍的仓库,把脑袋变成了装书的袋子。教师只有坚持不懈地增长自己的才学,不断探索教育技巧的奥秘,才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依赖感,才能赢得学生的敬佩,从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力量去鞭策和激励学生。
(二)爱生如子,爱中有严
“爱是教育的润滑剂“,爱是沟通教师与学生情感的纽带。对不同的学生也应该用不同的爱。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有一位教育家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青少年学生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会使学生自觉地尊重教师的劳动,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老师合作,向老师袒露自己的思想。对学生有爱,并不等于一味的迁就和放纵他们。所以这个“爱”必须和“严”相结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接受理解你的爱。
(三)当好“心理医生”,因人施教,重视心理健康
由于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脆弱,导致了各种心理障碍的存在:表现在学习上的紧张、焦虑乃至恐惧;表现在人际关系上的怀疑、孤僻、嫉妒;表现在社会关系上的自卑、失落、冷漠乃至失去生活乐趣,学习、生活等遇到挫折时,就心灰意冷,苦闷不安甚至消极态度等等。这就要求教师以赞美代替批评,引导学生走出心灵的误区。例如我校开展一些有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活动,“学雷锋、献爱心”服务活动,勤工俭学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竞争意识,培养开拓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使他们在集体交往中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心境,促进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人其实不是输在起跑线上,而是输在终点线上。走得远的大家都是有大道德的。
(四)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班内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记得我刚接一个新班的时候,班里学生的”傲“气很重,都看重”大事",不注重自己身边发生的小事,不屑于做小事.如:放学后窗户没关就走了,大白天六个管灯全开着却不以为然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我组
织开展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班会,会上对小事该不该管进行了辩论,还列举同学身边发生的小事造成的危害,最后得出结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实践证明:有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就会无形的支配集体成员的行为和集体生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五)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增强育人效应。“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课---是点燃求知欲望和道德信念火把的第一颗火星”。鉴于此,就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具体做法是:立足教材,找准切入点,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中,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例如讲《黄河颂》这一课时,可以展示一些黄河的图片,诗中雄奇的想像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激发起学生的内心感情,调动学生产生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机之中的悲壮情怀,产生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三、从家长方面来说
发挥家庭教育功能,形成教育合力。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们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环境和家长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们身心的健康发展。“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好管了。”诸多的原因造成了家长与孩子的交流不畅,致使孩子不愿意与家长交流思想,拒绝与家长谈心。加强家校联系,注重社会德育氛围的培养。例如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信,家校互联网互动平台(校讯通),学校开放日活动等形式,融洽家校关系,帮助家长提高德育能力。
又如利用家长学校,对存在不同问题的孩子归类后集中组织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讲座。让家长与学生共同走上讲台,交流家庭教育问题的得与失。同时,以学年为单位,开展学习型,民主型好家庭评选活动,有家,校,生三方共同制定评选标准。并把此作为评选市县级三好学生的标准之一,从而极大的促进了家长参与孩子教育的积极性。同时我们利用家长会对家长提出:尽最大可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清洁的学习场所,每天抽出一点时间陪孩子聊聊天,让孩子们觉得父母在关注我,没有忽视我的存在。每周陪孩子散散心,放松心情,强化沟通。每月送孩子一本好书,让孩子懂得,学习是他们现阶段的第一要务。渐渐的,关心孩子学习的多了,不闻不问的少了。家教中讲究方式方法的多了,动不动就横加指责的少了。讲究民主,崇尚学习的家长多了,耍大家长作风的少了。同时对一些素质较差的学生家长通过其子女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带动家长观念的转变,从而形成良好的家教。
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德育一定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遵循教育规律,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贯彻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全过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我们应锐意进取,努力探索,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道德品质,要认真研究和探索德育教育工作的新思想、新方法、新途径,使德育教育常教常新,不断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和要求,实现德育的终极目的。
第五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关于当前农村中学德育的一点思考
关于当前农村中学德育的一点思考
中学生是我们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精神面貌如何,将会影响到整个中华民族的道德素质。但是我们现在常见到这样的情景:有的学生为了拿自己的自行车,即使碰倒一大片,竟然也心安理得,扬长而去;有的学生与教师相遇,却昂首而过,旁若无人;有的学生不分场合乱扔杂物,随地吐痰;同学间有矛盾,到校外找人报复,打群架斗殴„„一个连基本做人规范,连最起码的社会公德和法纪都不懂的人,何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究其原因:现在学生中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在家庭中往往处于“中心”地位,造成他们遇事只求自己合适,很少考虑他人和集体。他们缺乏责任感,不能很好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而助人为乐、孝敬长辈、热爱集体却正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因此,学生现状也需要我们强化做人教育。
作为启蒙教育的《三字经》中这样叙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就说明人类通过学习才能“知义”——即对封建人格的教育,而“近朱赤,近墨黑”中的“赤”和“墨”则是封建社会传统的人格标准的两个极端象征。以后的《训蒙文》更为弟子们明确制定了一整套人格标准,它听倡导的“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时”,“勿富,勿骄贫”,“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至今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一、言传身教,加强学生的自我约束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工作的全部就是为人师表。”1995年7月28日的《中国青年报》上的一篇题目为《一个母亲的抗争》中有这样一段话:“一个孩子,从小崇拜爸爸妈妈。一上学就开始崇拜老师,不再崇拜家长。原因一个是老师知识多了,更重要的是,孩子从人格上不再崇拜父母,因为父母说话总不算数,或者家长自己说的,却经常做不到。”这一段话说得是比较中肯的。在工作中我总是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平时我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那么我本人在工作中首先就早来晚走,经常深入班级。有的学生自习时坐不住凳子,我就在这个时间到教室里备课,这样做既保持了自习纪律,又为那些坐不住凳子的学生作了“示范”。应该说,老师的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从老师的身上,学生们会无形中感到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他们会自觉地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地约束好自己、管理好自己。
二、树立理想,培养学生的刻苦学习精神。
帮助学生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且引导他们为自己的理想去奋斗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对“理想”这个诱人的字眼儿,谈起来容易,让学生们实现起来就困难了。
用心
爱心
专心 1
对于每位年龄在十六七岁的中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容易波动,情绪不够稳定,遇到困难犹豫徘徊,这些虽然属于正常现象,但却很容易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那么老师就要经常给他们讲述学习的目的,激发他们拼搏进取,让他们清楚刻苦学习是实现理想的重要途径。因此,我经常利用小班会时间或者课余时间给学生们介绍学习方法,与他们共同探讨如何面对人生,面对现实;给他们讲南朝孙康映雪苦读的故事,讲宋朝陈正之勤能补拙的故事,讲顾炎武勤勉好学、终志不懈的故事,等等,使学生始终牢记理想,自强不息。
三、立足点滴,勤抓学生的养成教育。
初中这个年龄段,正是学生行为习惯、道德情操、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抓住这一良机,进行文明行为的训练与养成,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重点抓了两项:一是狠抓训练。每年重点在七年级开展行为习惯的训练,由老师或学生做行为方式示范;组织示范性的或模仿性的道德实践。让学生在形象直观的教育中,领悟和掌握正确的行为方式,并通过反复训练准确而熟练地去执行行为规范。二是加强程序管理,按时间先后依次安排计划、实施、检查、总结这四个管理程序。坚持善始善终,一环扣一环,并在倚理过程中不断出新点子,想新办法,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接受的状态。
四、关注个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过去的学校教育,只教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但没有教学生认识自己及自己同周围人们的关系。对于如何成功地进行人际交往,如何处理同异性的关系,如何应付生活中的挫折,如何调整情绪状态,如何革除自身不良的性格习惯等问题,均不过问,使其成为教育目标不能涵盖的空白地带。从内容上看,这些亦应纳入“学会做人”的教育研究中来。心理素质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础,人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心理素质基础之上的,如果忽视了心理素质教育,道德教育也会落空。
(-)学校聘请心理医生:①举办心理素质教育讲座,系统介绍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②根据学生实际问题设计教案,利用主题讨论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③建立心理咨询室。
(二)家校联手,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作为家长,应主动配合学校和老师,一起作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学校也要密切联系家长,采取一些得力措施,帮助家长搞好家庭教育,如成立家委会,开展家庭教育互助组活动,请家长对家教中出现的问题共同交流,组织研讨科学教子方法,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请有经验的老师或有关专家进行家庭心理教育指导,系统地传授家教知识;班主任或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家长与老师之间也可互访,便于全方位了解学生;班主任是学生心理健康
用心
爱心
专心
教育的生力军和主要阵地,应充分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协调好家长、学校、老师、学生几方面力量的关系;分类指导,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效性。
五、立足实际,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发挥内在的精神力量克服自己的缺点。”当道德教育与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处于同一轨道,道德教育才易于被学生接受。中学生在自我感悟的自觉行为中,通过亲身体验感悟出做人的道理,迸发出对真、善、美的追求,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这就要求教师在对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中做到:第一,努力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对中学生的真情实感的表露要给予尊重,避免使用刺激性、挖苦、旁敲侧击等不良语言、或以冷漠的态度伤害学生的感情;第二,要高度信任中学生,教师要注意角色的转换,淡化说教者和评判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大胆表白自己的看法和体验,让其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感受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第三,要适度宽容中学生。要让中学生摆脱压力和束缚,不必担心主动学生会招致批评或嘲笑,也不必担心失败带来的压力,让他们担当追求道德真理的“发现者”、“探求者”、“胜利者”,像赞科夫主张的那样,让中学生在课堂上过一种“积极的沸腾的精神生活”,让他们主动参与到道德教育的活动中。
六、拓宽途径,经常性地开展教育。
对中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坚持经常并通过多途径开展教育。主要途径是政冶课教学、班会、团队会和各科教学活动,学校的其它方方面面工作及各种活动也都要渗透人生观教育,学校还要发挥老师的楷模影响作用。在进行教育过程中,要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各科教学要结合教材内容,针对学生实际,坚持以传授知识为载体,有机地渗透人生观教育,切防生拉硬套。
学校还要充分发挥主题班会、团会的作用。针对学生实际,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专门研讨人生观问题的主题班团会。有目的地解决学生中存在的模糊认识和不正确的看法。比如,组织学生开展《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我们当代的中学生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观》、《革命烈士人生观与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专题研讨。
总之,学校只有切切实实地加强对中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才能更好地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跨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用人才。
参考资料:
http://tieba.baidu.com/f?kz=53748820
http://wenku.baidu.com/view/8f5109748e9951e79b892721.html
用心
爱心
专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2ab27b01007zzb.html
用心
爱心
专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