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学校德育文化,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本站推荐]
构建学校德育文化 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摘要】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需要学校和老师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科学管理,规范管理,坚持德育为首的理念,积极构建师生共同成长的学校文化。本文主要阐述学校德育文化的基本内涵,学校德育文化构建的策略,以德育文化来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德育 德育文化 教学质量
教育质量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一所学校如果没有较高的教育质量,就会失去应有的声誉。反之,只有把教育质量抓上去了,才能赢得政府的支持、社会的信任和学生、家长的赞誉。在当前,随着经济快速持续发展,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求越来越强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树立全面的教育教学质量观,办出人民满意的学校已成为我们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德育为首,本文试就如何构建学校德育文化,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什么是德育文化?有人曾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德育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电梯门打开,他是谦逊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他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他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他,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这一段话可以看作是德育文化的一个形象化的说法。学校德育文化概括地说就是由全校成员共同创造、长期累积发展出来的价值信念、生活规范、做事的方法与态度,所形成的一切有形及无形的学校特质,是在德育实践中形成并得以流传的德育思想、内容和方法的总和。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必须把德育文化的构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使全体成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生活规范以及积极的处事方式和态度。
一、学校德育文化的基本内涵
学校德育文化的基本内涵主要指以下四个方面:
精神文化——指的是新的德育观念、新的德育理念,包括“以人为本的育人观、以德育人的德育观,以法治校的法制观,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等德育观念,它释放出的是精神的力量,形成的精神的氛围。
制度文化——指的是促进师生道德提升的学校教育实践活动和教育关系的规范的总和,是学校实施德育管理的杠杆,体现着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联接着学校师生共同的情感与价值认同,规范着师生的言行,能充分保障学校管理的有序高效。
行为文化——指的是师生文明素质、价值观念在学生的文明行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学校的管理行为以及人际关系、社会公关等方面的全面表现。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让校园中每个人的言行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以每个人的人格成为陶冶、塑造学生人格的榜样,这也是行为文化的基本要求。
环境文化——校园环境是无声的教育者,楼道、墙面、道路、草地、雕塑等等都是德育文化的载体。
二、构建学校德育文化,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策略措施
1、贯彻一个理念。现代学校管理的核心包括两个点:一是看在某种管理制度下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另一个是看一个人在这种管理制度下是否活得有尊严和有价值。做到这两点,需要学校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先进的办学理念是指导全体师生前进的航标。作为学校领导,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先进可行的办学理念,并让其深入民心,成为全体师生共同的愿景,促使全体师生为其共同目标而奋斗。我校近几年来稳步发展,其原因之一就是有明确的办学理念。几年来,我们在“和谐教育”的办学理念指引
下,明确提出了“严格管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向德育要质量”的德育理念。学校靠办学理念武装了全体师生的头脑,指导全体师生行为,打造了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使全校师生能够同吹一个调,同唱一支歌,使学校管理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2、坚持一个原则:构建学校德育文化要坚持以教学为主、德育为首、五育并举、互相渗透、全面发展的原则。做到以德育为先导,以班级为主阵地,完善学校德育网络,努力实现德育工作目标。
3、发挥两个作用:构建学校德育文化要发挥学校、社区的引领、组织作用和学生在开展德育日常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4、实现三个结合:一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做到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二是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三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结合,形成德育文化网络和合力,优化育人环境。
5、牢记“四个育人”:行政领导及党团工会等组织的“管理育人”;一线教师的“教书育人”;后勤部门的“服务育人”;全体师生员工从校园环境到精神风貌上的“环境育人”。
6、建立“五个平台”。
(一)队伍平台。
众人拾柴火焰高。建立一支素质过硬,凝聚力强的教师队伍是构建学校德育文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力量。
一是要注重提高校务会成员整体素质,增强校务会成员的凝聚力。校委会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力量,是校长的左臂右膀。校长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措施,都要靠这支核心力量去贯彻实施。因此校务会成员素质高与低,是否团结,是否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直接关系到校长的管理理念是否得到贯彻实施,教育教学管理是否得到加强,质量是否得到提高,学校是否可持续发展。
二是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切实提高班主任的整体素质与管理水平。强化其职能,通过互相学习,内外交流,规范制度,培训指导,使班级管理理念先进、方法科学、内容丰富、操作务实。在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指导的过程中,遵循“以专业赢得尊重,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的工作思路,努力做到系列化、层次化、校本化。我校的主要做法是:①坚持月例会制度,加强班主任工作指导。每次例会都根据当前工作任务确定一个主题,如新学期始业教育、学生仪表仪容、班会课的开展、后进生辅导谈心等;②实行“双班主任制度”。甲乙两位班主任即分工又合作。③召开学生管理工作研讨会,交流工作中好的做法和期待解决的困惑。④撰写德育案例。每学期布置班主任在假期里对自己一学期来工作进行反思总结,以案例的形式呈现出来。⑤组织老师外出学习和考察,接受较高层次的教育培训。通过相应的培训,努力做到使用一批、培养一批、提高一批。
(二)制度平台。
“没有制度就谈不上管理,没有管理就谈不上效益”。学校制度是学校在日常管理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学校师生员工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它体现着学校特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它不仅规范着人们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工作效率,还规范着人们的习惯和意志。学校制度为培育学校德育文化提供了机制保证。科学合理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长期以来我校非常重视管理制度建设,确保德育文化建设活动的有序开展。学校1999年高中部撤并后,学校的管理制度突出了一个“严”字,严肃制度,严明纪律,严格要求成了通元中学的校规。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近几年学校依据现代教育的人本管理理念,建立了师生共同参与的,以民主、情感制度为基础的人本化管理模式,即:以人为本把制度管理与情感内化相结合,坚持用制度塑造人,用机制发展人,用情感凝聚人,使师生在互动的管理环境中得到共同发展。学校坚持把班主任队伍建设和班级管理工作放到学生德育工作的首
位,完善了德育常规制度,建立了班主任工作例会制,双班主任制度、实行班主任制度、班主任月考核制度、“十项竞赛制度”、班级日、周、月工作常规检查制度、家访制度、德育导师制等一系列常规制度。如日常规有:每日值周班大扫除,每日班级十项竞赛公告;周常规有:每周工作目标公告,每周一歌,每周一次班队干部会议等。月常规有:每月“十项竞赛”优胜班级公布,每月行为规范进步班级表彰等。通过一系列激励机制,使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责任心、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提高,也使我校一批年轻教师很快成长起来。目前,学校管理网络完善,分工明确、职责分明、考核到位,已经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
(三)思想平台。
制度的制定和出台还不能形成德育文化,它需要人们去执行。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说:“中国绝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绝不缺少各类规章制度、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 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总裁马明哲先生也曾说过一句话: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执行力。再好的制度如果得不到执行,或者执行不坚决、不持久,也只能沦为摆设,必然不能产生应有的效益。只有当组织中所有的成员认同它并执行和践行制度,使之成为广大师生头脑中一种无形的行为准则,制度才彰显出它的魅力,真正发挥制度的作用。因此培养师生员工的认同感,提高师生的执行力是保障制度落实的关键。
近两年来,我们一直倡导“四种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求真文化、细节文化和开放文化,大力倡导建设学校的执行文化,“我们总是力求做到使全体工作人员(从校长到看门工人)都来实现教育思想,使全体工作人员都全神贯注这些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语),使每一位师生员工努力成为校园文化的认同者、完善者和建设者。提倡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事的工作作风,管理工作中做到“三有三必”:有布置必有检查,有检查必有反馈,有反馈必有考核。杜绝执行过程中的随意现象发生。
我校虽然新教师多,但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校本培训,为新教师搭建砥砺思想的平台,新教师对学校办学思想、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认同度很高,执行意识强,能较快地融入学校和谐的氛围中,成长很快。目前在学校德育管理上,广大教职工已充分认识到“德育为首”的重要性,如果不重视德育工作,不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不面向全体学生,就不会有良好的班风、校风和学风,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教育质量。“面向全体学生,向德育要质量”的理念已经深深根植于广大教师头脑之中。
(四)物质平台。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环境是无声的教科书,它能给人以影响、诱导和熏陶。用德育文化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就要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校园中的建筑、文化设施、教学设备、图书资料、一草一木等都应成为陶冶师生情操的有形熔炉。“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的远大目标。”(苏霍姆林斯基)使校园处处都显示出文化底蕴,洋溢着文化气息。
(五)活动平台。
一个人要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它需要长期教育、引导和训练的不断积累。学生只有在生动、具体的道德实践中,亲身体验和感悟到高尚道德情操的伟大力量,才能加深对高尚道德情操和道德观念的理解,从而提高道德自觉性,把道德认识、道德观念逐步升华为相对稳定的道德行为,实现知与行的高度统一。因此学校要为学生创设各种道德实践的活动平台。如开展校园广播之声,出黑板报办队报、设计班旗、创作班歌,远足、演讲赛等等,开展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安全教育、法纪教育等系列活动。所有这些系列化的德育文化建设活动的内容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
以我校为例,每年五月师生大合唱活动,师生人人参与,人人体验,全体师生不仅唱出
了激情,唱出了气势,唱出了正气,而且起到了震撼学生心灵、净化学生心灵、凝聚团队精神的作用,达到了预期的德育目标。晨会上,着眼于德育教育的情感性和体验性,我们1200多名学生齐唱《感恩的心》,一起整齐地做手势动作,老师、同学在歌声的熏陶下明白做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师生的情感在歌声中得到升华。
总之,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只要我们紧紧围绕德育做文章,努力构建学校德育文化,用文化的力量来打动人,用文化的力量来感染人,“向德育要质量”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第二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计划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计划范文
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双减”背景下,结合学校实际,根据各级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扎实而有效地开展工作,制定本计划。
一、切实加强课程管理
要严格按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各种课程,决不随意加课减课。杜绝教师在课程计划执行中的违规现象,学校对每天的教学活动实行全天候管理,每天从早读、晨会开始到放学,教导处进行巡视检查,如发现私自调课、不按教学常规上课、随意上自习或未按规定时间放学等现象,都作为教学事故记录在案,并作为先进参评的条件。
二、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管理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今后,学校教导处继续加强教师课堂教学管理,不打招呼推门听课,即听即评,指出不足,引导教师上好课,使“向40分钟要质量“的口号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实施“高效课堂”,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
(一)把功夫下在课前。
上一堂有质量的课不容易,经常上高质量的课就更不容易,其功夫应该下在课前。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仔细备课。坚持集体备课。备详细教案、备教学目标、备教学环节、备可能出现的教学中的意外情况、备教法和学法、备板书设计,必须严格做到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资料、检查和教学目标的六统一。(二)把力量放在课内。
每堂课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必须遵守几点原则:1.必须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2.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3.必须当堂检查、反馈和巩固。
(三)把补课放在课后。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全体学生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是不现实的,总会有一些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跟不上其他同学。决不放弃每一位学生,充分利用课后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和思想问题。(四)精选课堂教学例题,精心设计习题、作业题。
对课堂教学的例题、习题和学生作业题做到精选精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建立作业题库,注重激励,提高效率。其次,加大对后进生的转化力度,提高整体成绩。后进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后进生的转换方面采取下列措施:1.建立档案。根据后进生的特点,建立后进生的详细档案,重点找原因,制定帮扶措施。
2.抓两头促中间。在提优扶困的同时,促进中等学生的素质提高。
3.对后进生分层转化:
(1)通过建立制度,使学困生转化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2)对重点学生(自己不学、家长不管,成绩行为习惯差的学生)进行监控;
(3)加强检查,要对学困生进行严格检查考核,并及时反馈结果,提
出整改意见,督促整改;
(4)要耐心细致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让后进生树立信心。坚持日常转化。利用课余时间,与后进生进行谈话、补习,在课堂上教师对学困生要多启发诱导,多提问学困生,多检查他们的课堂作业。对他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进行鼓励,让他们找回自尊和自信,树立起奋发向上的动力;
(5)自我提升。开展“一帮一、一对一”结对子活动,先进生主动找“学困生”,对他们进行帮助,提高自己的成绩。
三、家校联动,发挥家庭协助作用
“双减”政策落地,不单单是学校的事,它需要家庭、学校共同努力,协同推进。两者之间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才会形成合力。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要求有能力的家长参与孩子的在家学习过程,耐心做孩子思想工作,提高孩子学习成绩,主动与学校联系,了解孩子在校表现。与家长共同探讨家庭教育,营造全社会关心孩子的氛围。
四、切实加强青年教师的管理
(一)学课标、背课标、落实课标。
(二)走出去请进来,就教育教学中的误区和专家、名师面对面交流。
(三)充分利用本校教师资源,上示范课、开专题讲座、尽量做到一帮一。
(四)加强青年教师“集体备课、赛课、磨课”。
(五)评课之后再上课,反复锤炼。
(六)请专家、名师就师德修养、敬业精神做专题讲座。
(七)以“沙龙”的形式谈收获、谈体会、谈困惑、谈感受,交流经验。
五、深入开展教研教改,切实为提升教学质量夯实基础
(一)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不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势必会被新的教育教学形势所淘汰。教研组组长在活动中应创设学习氛围,开展如讲座、研讨、培训、自学等形式的学习。并要求教研组全体成员勤作笔录,勤写心得,结合教研教学实际,适时运用,使所学知识和技能有效迁移。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更新观念才能使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二)公开课教学
公开课教学活动是学校教研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抓公开课教学,一是为了促使教师深入备课,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二是为了促使教师间互研互学,增强教研,教改意识;三是为了鼓励教师勇于参与教改,勤于探索、锐意进取。公开课的教学要体现层次性,教学能力强、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上示范课或研讨课,使他们在教学中真正起到示范作用。青年教师的公开课首先要保证是优质课,同时再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使他们在教学上日趋成熟。公开课教学还要与说课相结合,可采取先说课后上课的形式,用课堂教学来验证说课的理论与设想;也可采取先上课后说课的形式,通过说课找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此外,还要组织好评课活动,通过上课、说课和评课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可弘扬集体智慧,注意群策群力,促进整体协作。由教研组织者牵头,轮流主讲。主讲教师分析每一单元或一章节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罗列出主要知识点,题型,谈教法设想、学法指导等,大家围绕这些内容再展开讨论,达到共识。集体备课,一要注意点面结合,即现象和本质、特殊与普遍、整体和局部的有机结合;二要注意形式多样,结合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计算机教学理论进行尝试等;三是既要体现理论探讨又要实践操作。同时还要强调反馈评价,以使其在下一次集体备课中扬长避短。
(四)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是教研工作中的一项最实在、最深入、最系统、最能集中表现教研主体性,也是最能展现教研成果的重要目标。课题一旦确定,在实施过程中,课程管理人员一定要跟踪调研,检查落实,并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要把课题真正落实到教学工作中。要勤于总结,善于提炼,用教育科研的态度和方法对待,处理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其它活动形式
除上述四种主要形式外,还有其他:校际间帮扶交流活动;小课题研讨活动;聘请外校名师参加观摩活动;观看名师优质课录像活动;学情分析交流活动;教学质量分析活动等等。
六、鼓励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增效提质,为全面提升学生学习成绩服务
教师有针对性参与课后服务,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为学生提
供学习和发展空间,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随着课后与学生接触的增多,对学生能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有利于教师提升教学质量。
总之,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要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加强自身能力的提高。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第三篇:突出重点 狠抓落实 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突出重点 狠抓落实 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卓资二中是全县唯一一所完全初中学校,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性改善,拥有建筑面积4000多平米的教学大楼、宽敞明亮的学生宿舍楼和洁净卫生的学生食堂等基础设施;拥有先进微机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阅览室、“第二课堂”活动室等各种专用教室;数字化校园建设为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平台;学校本着“相信每一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获得成功,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的办学理念,牢固树立“身心两健 德智双馨”的育人目标,以夯实常规为基础,以强化德育为保障,以深化教改为抓手,全面提升育人水平,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长期位居全县首位,为卓资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以夯实常规为基础,全面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始终坚持把夯实教学常规视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保证,坚持做到“六个抓实”:
(一)抓实常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了常规教学管理、教学过程管理、集体备课、学风建设、学生评教和家长评教等相关制度,为学校提高教学常规管理规范化、精细化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二)抓实集体备课环节。不断改进集体备课,精心指导各学科组按照“个案——共案——个案”的思路精心备课,集中同学科教师的集体智慧,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三)抓实课堂教学评估。围绕高效课堂构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确保每堂课都能实现预设教学目标。学校建立了课堂教学评估机制,每学期对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纳入教师个人考核。
(四)抓实教学质量跟踪。建立教学质量跟踪制度,完善班级和每个学生的成绩档案,学科教师、班主任、备课组、教务处各个环节密切关注学生成绩的变化,每次考试后都要进行质量分析,跟进措施。
(五)抓实考风考纪建设。制定了一整套严格有效的操作规范,每学期检测考试均按中考标准组织实施,达到了以考风正学风、以考风促学风的可喜效果。
(六)抓实中考备考工作。严格按照“目标确定早、工作思考早、采取行动早”的总体要求,指导毕业班教师明确目标、破解难题、制定切合实际的工作措施,全力做好中考备考工作。
二、以强化德育为保障,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我校始终坚持将德育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树立“创新德育工作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快乐发展”的理念,德育工作在助推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上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一)确立三级德育目标,严把正确育人导向。学校确立了“为成功人生做准备”的指导思想,在学校德育建设方面明确提出了层级式“三园”德育目标,即“平安校园”突出安全、稳定、守纪三要素;“文明校园”突出文明、有序、乐学三要素;“文化校园”突出儒雅、和谐、快乐三要素。同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德育规律,明确了“三突出、一贯通”的德育工作推进思路,“三突出”即七年级突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八年级突出感恩励志教育、诚信理想教育;“一贯通”即在这三个教育阶段,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始终。明确的德育工作目标,使学校德育工作始终具有很强的方向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健全德育制度体系,狠抓学生养成教育。一是建立全员育人制度,从领导、教师到管理员、保安、食堂工作人员,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人人都要为育人做贡献。二是建立班级管理承包责任制,锻炼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三是建立新生和新学期入学教育制度,引导学生尽快适应环境,明确要求。四是建立“后进生”转化包抓制度,安排学校中层以上领导结对帮扶跟踪教育。五是建立“时时查、天天讲、周周评、月月比”制度,安排了“值周领导”、“值日教师”、“值周班级”和“团员监督岗”,组织了校外巡查组,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促进班风、校风、学风建设。
(三)积极创新德育载体,着力增强德育实效。一是长期坚持开展“国旗下讲话”德育活动。二是精心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引导学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养成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三是适时开展节日主题教育。结合重大节日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教育,强化学生的道德体验。四是定期开展“读、唱、颂、讲、写”素质教育活动。“读”即读百科之书;“唱” 即唱经典之曲;“诵” 即诵优秀之作;“讲” 即讲人生感悟;“写” 即记成长记录。
三、以深化教改为抓手,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学校围绕高效课堂构建,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全校营造 了“人人追求高效课堂”的良好氛围。
(一)强化校本研修,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一是不断丰富校本研修形式。如采取示范观摩、听课评课、同课异构等形式,开展课堂常规教学研修活动;采取专题讲座、案例点评、交流研讨等形式,开展专家指导研修活动;采取集体备课、以老带新、师徒结对的形式,开展同伴互助研修活动;采取联片研修等形式,开展校际合作研修活动;采取参观、考察课改先进学校等形式,开展实地考察研修活动;采取技能训练、课题探究、论文撰写、实践反思等形式,开展专业发展研修活动。二是切实选准校本研修载体,废除“无效课堂”,建立“有效课堂”,最终实现“高效课堂”。三是着力增强校本研修实效。通过搜集整理探究、开展小型课题研究等方式,紧紧围绕破解教学中的实际难题为重点实施研修,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深化教学改革,着力打造高效课堂。一是保障投入,每年把公用经费的10%用于教师培训,为推行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经费保障。二是分期培训。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计划三年中对教师进行两轮培训。三是整体推进。在采取分层实验的基础上,要求所有教师“个个参与、人人实验”,在全校营造了浓厚的课堂教学改革氛围,形成了“人人参与、整体推进”的可喜格局。四是总结反思。在学习借鉴中不断寻找对接点,努力探索适合我校实际的高效课堂模式。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组织部分班级或学生进行“互助组”模式的实验,并取得一些效果。
虽然我校在提升办学品位、强化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兄弟学校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今后,我们将继续沿着既定的办学目标,大胆开拓,勇于创新,努力使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再取新佳绩。
第四篇:构建高效课堂 提升教学质量
构建高效课堂 提升教学质量
武宣县民族中学 郭云霞
有人说:“教育是一件朴素而浪漫的事,朴素是因为它从生活中来的,它的点点滴滴都蕴含在我们生活世界的方方面面。说它浪漫是因为它充满了梦想,永无止境。”其实,教育不仅是朴素和浪漫,更是神圣的,它的神圣就在于: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
一、质量立校是学校旺盛生命力的根本
构筑强有力的教学质量保障,在课堂教学中,要着眼于不断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表达与交流;着眼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享有学习的主动权;着眼于促进课堂上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引导和鼓励学生有质量的合作,让学生在互帮互助,取长补短中成长进步;着眼于践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的策略,努力做到当讲有用之讲,及时反馈,真正实现高效学习。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把教学建立在每个学生现有的经验基础上,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树信心,激兴趣,促进学习良性循环。
质量是立校之本,发展之源。只有以值得信赖的质量求得长远发展,赢得学生,家长,社会认可,学校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构建高效课堂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法宝
1、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创新,注重实效;
坚持勤于学习,深入思考;坚持深入分析,勇于实践。遵循教育规律,循序渐进推进高效课堂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积极倡导分学科,有特点,恰当地推进“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策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教学运行与管理的协同,达到课前、课中、课后,统筹协调。首先要加强教师培训,特别是高效课堂理念培训,用高效课堂的理念在教师头脑中留下烙印,引领行动。进一步明确打造高效课堂是教师的成长之路,课堂的提质之路,学生的成功之路。要坚持以强带弱,典型引路,分层推进,鼓励实践;其次,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研究,明确扬弃,优化课堂教学。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策略,一节课一节课研究讨论,一个环节一个环节优化。坚决改变:学生在长期被动课堂学习状态下形成的不良学习习惯,学习的自主性差,被动接受的学习心态;两极分化严重,学困生扎堆,后30﹪学生学习心态不良,自信心差的状况;当堂训练不充分,教师占用时间超量,学生在课堂上没时间写作业,没时间提问,不会做题,课下抄袭作业的问题;课堂学习不能展现学生真实学习状态,被动听讲,指名回答,优生板演,掩盖着面向全体掌握的真实性;再次,在于教师素质的提升和优化,一定要走实教师研修课标,研修教材之路,夯基 1 固本,提升教师智慧地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同时加强教师对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通过交流、论坛,自悟,在追问中明晰理念,在实践中促进教师主动改变,提升思考,强化行动。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落到实处,坚持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理念,对传统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克服“满堂灌,不让练”的低效学习。做好学情分析,充分了解学生,提升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发挥教师主导,实现方法引领,注重实践,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积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思考力。深入扎实地推进研修教材活动,教研组通过开展集体备课,开展课堂会诊,同课异构,评优竞赛,提升课堂效率,从而展现更多高效、富有个性的课堂教学典型;最后,高效课堂的受益者和主体是学生,打造高效课堂,必须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叶圣陶老先生说的好,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打造高效课堂应突出抓好预习习惯,提问习惯,有质量的阅读教材的习惯,批划、记录的习惯,主动学习的习惯,善于总结的习惯。狠抓五项学习基础:一是知识基础,二是学习风气基础,三是学习心态基础,四是学习动力基础,五是学习能力基础。强化自主学习,善于反思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让学生有尊严的学习。
2、创造性把握六个构建要素打造高效课堂,丰富高效课堂内涵。
一是学-突出学生预习和课堂自学。预习要有目标要求,自学要有提示,讲方法,有明确的问题和练习设计;二是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预习中质疑,解惑,在小组合作讨论后,列出存在问题清单,教师还应该抓核心问题设疑,抛向学生引发思考,讨论,举一反三;三是议-交流共享,明辨正误。课堂学习要体现效率必须有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学生充分的参与,交流讨论,学后知惑而再议;四是导-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并不是放任学生,是在学生自学,质疑,讨论后,教师借助典型题例,有效指导,破疑,解难,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及时帮助总结规律;五是练-是学生亲历亲为,体验运用,形成学习能力。练习由浅入深,由普通题,到典型题,由单项到综合,逐步拓展,变式训练。课堂及课后练习,教师竭力面批;六是思-引导学生寻找规律,提升思考力。整体入手小结,教师总结,优化思维品质,促进语言训练,形成系统知识。
3、打造高效课堂,加强研究,务求实效,落实三个真:
一是研修教材真备课,夯基础。课前充分研究教材,选择方法,巧设问题。课前研究教材是教师上好课,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和保证。如同上路之人先要熟悉路,才能确保不走错路,减少事故,高速行驶。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员最重要的精神,是事业能力的长进,要把我们的教材教法一天长进一步。否则年年卖旧货,还有什么意味呢?”通过精心设计练习和作业,减缓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高效课堂强调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2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提高效率,减轻学生负担。教师必须充分、恰当的发挥主导作用,精心备课,设计教学环节,充分准备,优化练习设计。当堂必须有充分的学生自主练习时间。坚决防止,打造高效课堂,教师轻松了,不用设计教学,不用研究教材,放开学生自由去学,任由学生自由发挥的错误认识。高效课堂恰恰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功夫要下在课前,课中,课后。
二是高效课堂真实践,常态化。必须持之以恒地按高效课堂的要求勇于实践。坚决克服上公开课,搞教研活动时打造高效课堂,而常态课则“抱住讲,满堂灌”,到最后,芝麻西瓜都丢了,学生还给弄糊涂了,不知怎样学。要正确看待起步阶段出现问题,不破不立,先破后立。老师首先要学习,思考,实践,反思,主动改进。出现问题,不气馁,不抱怨,而是多分析,多改进,多实践,多交流。注重实效,方法、策略的灵活运用,不能拘泥于模式,循规蹈矩。年青教师更要加强学习,做高效课堂构建的排头兵,他们先前经验少,干扰少,便于接受新理念,容易上路,见效会快。教师要在继承中创新,汲取尝试教学法,目标教学法,成功教育的方法和观念,有效借鉴,优化组合,改革创新,不要格式化,模式化,在借鉴中总结规律,积累方法,形成特色。
三是对待学生真关心,促进步。要相信学生,解放老师。教师要从包办代替的辛劳中解脱。有舍有得,要忍痛割“爱”,割去爱多讲,爱多说,爱包办,好为师,不放手的“嗜好”,培养学生自觉。培养良好预习习惯要明确要求,行成规范导学方案,让学生知道预习什么,怎样预习,达到怎样目标,既要有量的安排,又要有质的提示,还要有做的要求,反复抓,经常抓,变成学生行为自觉。各学科培养学生良好读书习惯:会读书是自主学习的基本能力,文理科都要重视阅读能力培养,要教方法,讲要求,让学生会读,会抓重点,看懂书。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等待,教学是慢的艺术,学生看书,做题,思考回味,需要时间,我们给予了吗?学生是有差异的,面向全体就要等一下,拉一把。正如一位教育名家所言:“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都有属于他开放的季节,不是每一朵花都在春天里开放。”关注学生,留给学生暴露问题的空间,不要怕学生犯错,这是教师及时把握学情,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千万不要走过场,自欺欺人。不断优化考试策略,考试是真实了解学情,及时反馈信息的有效检测手段。学校要高度重视各种考试工作,形成有效的考试制度和理念支撑。不同考试,目的要明确,把考试变成每个学生的学情检查站,激发能量的加油站,调整状态的心理辅导站,激发兴趣,培养信心,奋力追赶的冲刺预警站。考试要注重基础,尤其校内每一次考试,要面向全体,把学生考高兴,考兴奋,考自信,而不是考糟,考自卑,考得不敢见人。我以为,平时训练应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综合,多练,多思,开阔视野。考试突出基础,激活方法,3 寻求质量提升的突破口,落实周清月结。做好四个延伸和拓展,由全体向后30﹪再延伸,关注弱势,跟进辅导;由练习向测试延伸;由课堂及时反馈向周清、月结测试达标延伸;由平时考试,考基础,让学生人人过关,向考试中激发学生自信,引领天天向上,激励人人进步延伸。
打造高效课堂是一条求索之路,需要脚踏实地,需要不断思考、需要不断实践,更需要我们坚持和创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提高教学质量,召唤我们携手走上高效课堂构建之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成功的那日定会收获“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喜悦。
第五篇:改进和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研修报告
重视积淀与传承 追求精致与精细 实现进步与发展
根据区教育局的安排,2013年10月14日至11月8日我和余杭实验中学许希伟校长赴广东石门中学“跟岗研修”。在石门中学领导、教师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顺利完成“跟岗研修”计划中的各项安排,完成预期的目标和任务。为期一月的“跟岗研修”活动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即“交流”“观察”“融入”“体验”“感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主动做到“听、看、学、思、研”,认真梳理提炼,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名校的办学经验中生成自己的启发和感悟。现将这一个月的收获总结汇报如下。
一、值得借鉴的做法
广东石门中学始建于1932年,坐落在珠江之滨,学校占地面积91333.3 m2,系全寄宿制公立学校,在校学生3000余人,教职工300人,其中专任教师210人。自2008年以来,该校连续六年取得傲人的高考成绩,且呈逐年上升之势,稳居广东省先进行列。石门中学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绝非偶然,这是由多种积极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如“任重道远,毋忘奋斗”的学校精神感召;“和谐”文化的深入人心;精致精细化管理;尊重科学、遵循规律抓质量;高效务实的作风等。这些在石门中学已成定势并凝炼成一种文化,有力地影响着师生的思想、行为,所以,石门中学的发展和辉煌实乃水到渠成。其主要的经验是:
1.文化建设卓有成效
显性文化。石门中学校园人文环境富有特色,校门、建筑风格、环境布置、绿化设计等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走廊文化、班级文化布置鼓舞人心,激励昂扬之气,充满人文情怀。师生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熏陶,使他们逐步养成了静心学习、潜心研究的品质,校园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隐性文化。让石中人觉得自豪的是他们隐性文化积淀深厚,其影响力深远持久。石门中学有81年的办学历史,八十一载风雨历程积淀了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历代石中人的创业精神、拼搏精神历久弥新,凝练形成了“任重道远,毋忘奋斗”的学校精神,这种精神时时刻刻浸润师生的心灵,促进教师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感召着全体学生孜孜不倦,顽强拼搏。在石门中学,要效益要质量,“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在师生中已成为主流思想。又如,石门中学的组织文化已经深入人心。学校的组织机构完善,运行有序,效率较高,教职工对学校工作机制完全适应并有了默契。2.教学管理精细精致
从石门中学2014年的高考备考计划可以看出其教学管理的“精细和精致”。学校层面。抓高三分步落实。上学期“加强常规管理,优化学习氛围;夯实基础,强化弱科,分层提高”。下学期“加强励志教育,调整应考状态;加强考研,发挥优势,全力攀高“。对高三的复习教学作全面规划,既有比较宏观的战略部署和指导,又有微观、精细的安排和落实措施,非常到位。
学生层面。学校真正落实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备考观。学生的听课、自修、作业、行规、休息、情绪、心理等方方面面都有相应的教育和管理目标和措施,所有的一切紧紧围绕决胜高考而展开。如:把学生分三类培养,分别是尖子生、临界生、瘸腿生,每类学生都有专门的辅导。实行导师制,每个学生必定有一位导师。学生作业分层,分必做题和选做题。高三每周练字900字,抓答题规范,争卷面分。
教师层面。对教师的引导和管理很到位,教师在合作研究、课堂规范、精讲精练、跟踪培养等方面人人都有明确的目标。如“培尖”“临界”“补跷”三项“工程”责任到人。作业要求练前抓选题,练中抓细节,练后抓反思。各个自修时间要求教师进课室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教师教研活动每周保证4节课时间,统一进度,统一作业。学校对教师提出的目标是,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增分,挣分点不留空白。学校对教师履行教学任务的监控措施主要是三项,一是级组的课堂巡视,二是班级日志反馈,三是每次考试质量排名,四是学生评教,学生评教对教师的触动很大,学校对每位教师的学生评教成绩进行排名,分别按任课班级、年级、学科组内三类情况排位次,将结果反馈给教师个人。
3.紧扣目标增质提效。
我们从当初对石门中学实行弹性制的惊奇回归到现在比较理性认识这种“无为而治”,其实,石门中学在教学管理上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比如他们的目标意识特别强。
与目前大多数学校一样,石门中学在高三教师会上及时提出了一些指标数。年级指标数,班级指标数,任课教师单科成绩指标数,上下尽早知晓领命。年级管理和教师的教学还有一个目标追求,那就是尖子生团队、临界生团队、瘸腿团队学生的管理,根据中考成绩从高一就开始跟踪,每次考试后重点分析,使师生在意识和行动上统一起来,最后获得好成绩有保障。在石门中学,目标意识强的另一表现是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教师紧扣课标和考纲。一般性的知识主要由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和消化,课堂上集中解决重点和难点以及考点知识。教师的课前准备及课堂的重心放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直接与高考接轨,许多课容量比较大,节奏比较快,效益比较高。高三教师对学生引导和分析的参照就是高考的要求,如上一类线各科应考多少分,一张试卷里,各大题学生应拿到多少分,教师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分数要求,使学生努力的方向很明确。
目标意识强的又一表现是导师跟踪制度。每个班级学生分6个组,分别由各任课老师带领,平时责任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动向,导师每周要谈话谈心。每次考试后,导师要帮助掉队的学生及时赶上。三年后,导师团队学生一类上线情况是学校考核导师的依据。
4.团队合作优势互补
石门中学的科组活动开展得有序有效,得益于保障有力。一是时间保证。每天都有科组开展活动,而且安排在上午的2-5节,每个学科有固定的日子,写进课表之中。二是场所保证。每学科有自己固定的活动场所,包括集中的和分组活动的。三是制度保证。石门中学的科组活动程序和要求基本统一,分别有“上研讨课、评课、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内化创新”各环节,同一备课组内容统一,进度统一,作业和训练统一。上述做法,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实现了优化教学提高效益的目的。教师们从适应到认同再到目前积极参与,已形成良好氛围并得到传承。
此外,石门中学的另一个团队合作也值得推广,那就是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科任教师团队。各班分成6个学习竞赛组,每组有一位任课教师担任导师,导师全面负责组内学生的学习、思想等,跟踪辅导至高三毕业。每次考试后,班主任及时召集导师开好分析会,共同探讨,形成合力。这项制度的优越性在于众人拾柴火焰高。
5.保证时间保证投入(学习时间、休息时间)
从学生层面分析,良好的生源是高考取胜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学生想学、会学是关键所在。但学生学习时间充足,潜心投入是取得成绩的必要保证,石门中学就做到了这点,一是为高三要排除种种干扰因素,让学生有更多时间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复习迎考中去。二是在保证学生每天有充分睡眠的前提下,争取学习时间最大化,高三作息时间从早晨6点20开始至晚上10 点40。三是利用好节假日、双休日,争取更多的学习时间。高三学生暑假8月1日就开始回校学习。四是每天中午12:40至14:15的午休及第九节课外活动确保了学生精力更充沛,学习效率更高。
从教师层面分析,石门中学虽然实行弹性制管理,但有形和无形的压力使得教师能够全身心投入于教学。教师的集体研讨时间投入,备课投入,进班个别辅导等时间投入不比我们少,这一点我们从教师的课堂实效中看得出来。
6.遵循规律张弛有度
石门中学的管理凸显以人为本的思想。选修课、社团等组织丰富多彩,规范实施,学生根据志趣,爱好自主选择,学校为学生个性特长培养或全面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这里,学生的发展意愿得到充分的尊重。每天的第九节课,整个校园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操场跑道和校道上学生们喊着响亮的口号集体跑操,球场上运动员生龙活虎,音乐社合唱团歌声嘹亮,器乐社琴声悠扬,科技小组成员凝神合作,游泳池里学生奋勇争先…….。
总览学校一周的课程设置,我们发现石门中学在紧抓教学质量的同时,注意遵循教育规律,注意尊重学生的身心、思维运动等规律。同时,学科教学与活动课程设置相得益彰,效率很高。
7.高效务实低调包容
石门中学没有文山会海,会议主题计划制度都是直奔主题。2013年学校各部门的计划都是叙事型的,列举要做什么工作,达到什么目标,采取什么措施,没有过多的修饰。每个学期全校性的大会开三至四次,几乎没有大型培训、报告类的会议,学校的会议主要是部门工作会议或者是专题性的会议。学校的行政会议就是汇报工作,布置工作,研究工作,不拖沓,不讲大道理,效率高。一些专题性的研究会议也是十分精干高效。如高三“一检”分析会,就是两个议程,一是级长分析解读成绩数据,主管校长公布目标,提出要求和采取的措施。
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们紧紧围绕质量、效益这个核心设计一系列活动。我们观察到石门中学的学生教育或课堂教学都是重心较低、环节细致、强度较大,真正落实,所以实效明显。以高三语文“一检”分析课为例。教师分析试卷并没有按部就班,逐题讲解,而是立足学生是否真正掌握这个目标。教师先布置学生根据评分参考自主纠正试卷,同时发放一张表格让学生用划“正”字的方式统计困难题,教师再对这些题点拨指导。
石门中学干部管理队伍十分精干,而且责任心和事业心很强,各分管校长既负责全校的某一方面工作,又挑起责任年级的全面工作。在日常管理中,他们各自组织了精干的专业管理队伍,身先士卒,深入到班级、寝室,有效维护秩序,促进学风蒸蒸日上,同时给教职工们树立了好的榜样,他们是学校进步发展的支柱力量。
从2008年以来,石门中学办学质量年年进步,石中人“底气”十足,满怀信心朝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学校步入了良性循环。在耀眼的光环下,石门中学仍能立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高远,每两年举办一次教学开放日活动,主动邀请兄弟学校的领导、老师前来观摩,敢于把自己的成功或不足呈现出来供交流和探讨,用海纳百川的胸怀来学习借鉴他人的成功之处,体现了石中人的“包容”和“大气”,这是他们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获得的体会和感悟
1.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凝心聚力谋发展。
和谐讲究平衡、对称、协调,是各种力量与资源的最佳搭配,是社会人际关系的最佳状态。学校是个传播知识,塑造灵魂的基地,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做好这项复杂的工作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为此学校领导与领导、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要合作,以达到一个群体的和谐。合作不力,搭配不好,就会产生摩擦,内力就会无功而耗。反之,合作达至和谐境界,一个群体能够为达到既定目标而互相配合,凝聚成众志成城的合力,那么,学校有了成就事业的重要基础了。石门中学的盘校长很看重的一点。我想教职工在安全、信任的环境中最有利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当然达到这个层次需要有一个努力的过程,我们应该朝这个方向去努力。
2.培育积聚优秀文化,发挥“正能量”的激励作用。
俗话说“教师工作是件良心活”,的确,“传道,授业,解惑”怎么样,比较适合定性分析评价,无法用定量来分析和评价。所以教师素养和投入程度怎样取决于每位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此,我们务必要为学校文化打点底色,比如注意学校精神的凝练和宣传,让师生能在这种精神的熏陶和感召下,实现认同、内化,教育走向自觉,有成就成为一种需要,培育优良的教风,忘我的敬业精神,用“正能量”来孕育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如果一所学校缺少文化,就像人缺了灵魂一样,方向就会迷失,动力就会减退。3.做实做细常规工作,平凡就能成为非凡。
我参观一些名校,也拜读了这次“跟岗研修”校长的日志,感觉到那些成功学校的许多做法似曾相识。其实,他们的有些做法在我区很多学校也在实施,但是他们能做成品牌,做成特色,做出成效,差别在于他们能从细小处入手,抓紧抓实,长期坚持,我们缺少的是“细、实、恒”,甚至学到哪,扔到哪。有些看似平常的东西,只要坚持常抓不懈,就会形成自己的特色,并取得好成绩。
4.抓住重点关注核心,精力用在刀刃上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但“牵牛要牵牛鼻子”,作为领导要善于抓住主线,这个主线就是教学质量。学习成绩是学生素养中的核心成分,质量水平是学校办学水平的核心要素。为此,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视甚至放弃质量这根生命线,而且围绕质量采取的措施必须有力有效。如石门中学抓教师教学集中在四点,一是级组的课堂巡视,二是班级日志反馈,三是每次考试质量排名,四是学生评教。抓学生培养上集中在三点,一是培尖、临界、补拐工程,二是抓晚自修个别辅导,三是导师指导下班级学习竞赛小组制。
5.尊重事实遵循规律,事半即会功倍
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理念越来越被重视,整个社会对此的呼声很高,学校教育对社会的辐射和影响很大,更应该积极思考、践行这种先进理念。那么学校教育教学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即真正落实“生本观”呢?其实质就是我们在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时做到尊重事实、遵循规律。这种尊重和遵循体具体表现为:首先我们应该清楚我们学生的基础和学力水平,应该清楚我们学生现实愿望和预期目标,应该清楚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适合我们的学生,应该清楚什么样的管理和引导办法能获得学生的认同,并能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等等。其次,认真研究出符合校情生情的针对性教育教学办法,让学生愿学、会学、学得好,在校园里能获得一点自信和成功感。
三、促进本校质量提升的措施
通过本次“跟岗研修”学习,借鉴名校的优秀做法及从中获得的启迪,今提出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改进措施,核心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要着力培育教师的敬业精神;二是要精细落实管理措施;三是建设优秀的学风。主要措施是:
1、我校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大部分教师工作才2-3年。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荣辱感还不怎么强烈,个别教师甚至存在安逸、消极、自私自利的思想。为此,当务之急要落实两手抓,一手要强有力地发挥制度的督导功能,通过制度来强化理念,规范行为,化压力为动力。另一手必须重视学校文化建设,重视学校精神的提炼,重视学校精神的传承,重视学校精神的转化,使教师们都有一种认同,质量第一不可丢,学校发展不可忘,进步光荣,落后可耻。不断积聚“正能量”,使之成为教师进步学校发展的持久力量。
2、进一步做实做细我校在行的常规管理制度。目前,我校教学常规抽查评价制度,作业预案制度,高一课堂实行导学案教学,用双向细目表规范命题等。这些制度实施后在改善教师教学行为、提高效率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实、细”上远远不够,这些制度的功效还没充分发挥。因此,下一步的重点是完善方案,强化落实,在“精细精致”上下功夫,并持久坚持,使这些制度成为提升我校教学质量的有力抓手。
3、用足用好班级日志和学生评教制度的督促和激励功能。班级日志每周由教务处整理汇总公示,对出现两次同样问题的教师及时谈话,督促整改。学生评教每学期组织三次,量化积分,根据每位教师获得的成绩排名,分别按班级任课教师团队排名,同学科组内排名,年级组内排名,对综合成绩落后的教师及时谈话,督促改进。
4、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管理,让校本教研真正成为提高质量、提升教师素养的有效途径,落实三个保证。时间保证。每科每周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日期固定,增加活动时间。内容和主题保证。严格按计划进行,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定进度和作业,作业统一且提前一周公布。程序和要求保证统一。上研讨课、评课、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内化创新,各环节必须保证完成。学校对此的管理采取过程评价和学期综合评定相结合的办法。管理者应坚定一个信念,即坚持才能出效益。我们有理由相信!教师们会在参与的过程中悄悄地发生变化,理念逐步确立起来,行为逐步得到强化,成功的体验一次次获得,认同感也就油然而生。
5、为提高课堂实效,继续实施备课情况不定期抽查评价制度,引进实施萧山五中的“分段式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师备课要求。
6、落实三项目标管理与考核。本专上线目标。从高一即建立名单和数据档案,三年跟踪管理,根据达标情况对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进行考核。导师工作目标。在各班构建6-9个互相学习又是互相竞争的学习小组,班级每位任课教师各带一组,学校考核导师的目标分别是该组学生本科、专科上线及学业水平考试达标情况。以此来促进“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形成,实现促进全体学生整体学业水平和品行提高的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用好“分段式教学”模式和导学案教学办法,引导和规范教师上课紧扣课标和考纲,切实提高课堂实效。
7、发动全体教师齐抓共管学生的课堂精神面貌和课外作业质量,以严治学,以理服人,以爱感人。帮助学生养成听课笔不离手,手脑并用,做作业独立思考,专心专注,及时完成的良好习惯。努力建设优良学风。
8、提倡并落实教师个别辅导学生的做法。文昌学生最突出的两大问题是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问题,目前解决这两个突出问题的措施只能是教师紧跟学生紧盯学生,做到“低重心,小步子,手牵手”。而目前我校教师主动个别辅导的意识和风气不盛,必须重点推动。与此同时,落实对两类学生的辅导,一类是临界生,一类是瘸腿生,以年级组为单位组建辅导小组,由任课教师合作实施日常的辅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