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微生物在新型农业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新型农业中的作用
作者:周浩 徐超虎 花成伟
中文摘要:
论述了微生物新型农业的理论基础,营养结构原理,增加食物链原理 生态位原理和熵定律等,简述了微生物在新型农业中的广泛应用,如发展微生物饲料、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农药、微生物食品、微生物能源和微生物环保制剂等分析了微生物新型农业的发展前景。
中文关键词 微生物 新型农业 有机废弃物 利用
English abstract:
Elaborated the microorganism new agriculture rationale, the nutrition structure principle, the increase food chain principle ecology position principle and the entropy law and so on, has summarized microorganism's in new agriculture widespread application, like the development microorganism feed, the microorganism fertilizer, the microbial pesticide, microorganism food, the microorganism energy and the microorganism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eparation and so on have analyzed the microorganism new agriculture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English key word:Microorganism;new agriculture;organic waste;use
前言
农业的本质是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传统农业是利用植物、动物资源组成的“二维结构”,将传统农业调整为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资源组成的“三维结构”新型农业,是实现农业战略性调整之一。地球上三大生物资源之一的微生物资源是至今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的生物资源宝库,应用高科技生物工程技术开发微生物资源,创立微生物产业化利用的工业型农业。这类新型农业是在洁净工厂车间内进行生产,人们都穿戴白色工作服帽从事操作劳动,故有人形象地称之为“白色农业”。白色农业与以水土为主的绿色植物生产——“绿色农业和海洋的水生农业——“蓝色农业”,合称为“三色农业”。
正文
1微生物新型农业的理论基础
1.1营养结构原理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植物是生产者,它利用环境中的无机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转移储存到生态系统中,为人类和动物提供植物性食品和营养及能量;动物是消费者,以生产者的产品为最初食物来源,通过自身转化,生产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的产品如肉、蛋、奶等;微生物是分解者,以动植物残体及其他有机物为食,使构成有机成分的元素和储存的能量,通过它的分解释放到环境中,使有限的元素可持续的利用,伺时通过它的活动和繁殖将人类不能直接利用的物质转变为可利用的产品。这三大功能类群通过食物营养关系组成的食物链、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开发微生物新型农业,将微生物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被动、隐性作用主动化和显性化,提高系统的综合生产力:所以营养结构原理是微生物新型农业的理论基础。
1.2增加食物链原理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和传递,每个营养级只能利用前营养级所持有能量的10%转化其有效能量,此即所谓的“十分之一定律”。即每经过1个营养级能量减少90%,大部分能量和物质以排泄物的形式浪费掉,这是十分不经济的转化,所以每一营养级的排泄物必须经过多次循环利用。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植物产品约80%是人类不能直接利用的初级产品,大部分是第2、第3级生产者的资源,通过增加食物链能充分利用废弃物,使每个食物链环节上生产产品,提高整个系统人类可直接利用产品的产出,提高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利用效率。如利用秸秆等废料 → 生产食用菌 → 菌糠作饲料 → 喂畜 → 畜粪进入沼气池 → 沼气渣养蚯蚓 → 喂鸡 → 鸡粪养鱼 → 塘泥肥田。这个食物链循环中生物能量总利用率达9O%,氮素总利用率可达90%以上,增加食物链中间环节延长食物链的大回路反馈循环可大大提高能量转化和物质利用效率。
1.3生态位原理生态位是生物在完成其自身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的对环境综合适应特性。生态位理论在物种间的竞争和进化,群落结构和资源利用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自然界的生态位有现实生态位和潜在生态位,新型微生物农业利用这一原理可充分利用农业微生物的潜在生态位,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生物的生长环境,充分利用潜在生物资源。如应用微生物技术培养某些优势菌株等,将品质低劣且适口性差的秸秆通过微生物发酵转化为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的优质
饲料;微生物肥料的应用可改善植物营养,刺激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招气发酵就是利用沼气细菌把有机废弃物中的作为能源的碳、氢和作物营养元素的N、P、K等分离开,使其各得其所,各尽其用,提高能量和物质的利用效率。
1.4熵定律熵定律表明“一切自发过程总是沿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系统的熵总是由小变大,系统的状态永远是从高级有序趋向低级无序,最后使系统达到热力学平衡,这时熵最大,且无序低级。熵是衡量事物内部混乱程度的标志,而负熵是事物内部有秩序、有序度的表征量。为了获得秩序,建立更加有序的、更加高级的低熵态势,需要引进负熵,减少熵增。农业系统中,增加层次、调整结构、废物多次循环利用可以降熵。如以食用菌、沼气为纽带的生态模式就是很好的典范。因此微生物新型农业将最大限度地从外界引人负熵、减少熵增,保持系统有序结构,利于农业持续发展。微生物在新型农业中的应用
2.1微生物饲料微生物饲料主要有单细胞蛋白和菌体蛋白饲料、发酵糖化饲料及秸秆微生物发酵饲料等。单细胞蛋白和菌体蛋白饲料是利用微生物生长繁殖快,蛋白含量高,利用有机废物来生产蛋白饲料。由我国于1984年3月20日发现的可利用薯类薯渣等粗淀粉的混生配伍菌株生产菌体蛋白饲料,简称4320菌体蛋白饲料,我国又相继选育出在柠檬渣、甜菜渣、豆渣、酒糟和玉米渣等工业废渣上生长良好的混生配伍菌株,用来生产4320系列菌体蛋白饲料。发酵饲料是利用各种有益微生物,把秸秆类粗饲料加工成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的饲料。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也属微生物饲料类,主要有酶制剂、真菌添加剂、维生素类、抗生素类、氨基酸类、活微生物等。通过生物发酵工程制取的微生物及代谢物、转化物作伺料,正广泛应用于畜牧业生产中。
2.2微生物肥料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及代谢产物的作用,改善作物养分供应,为农作物提供营养元素、生长物质、调控生长、增强抗逆性,达到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减少化肥使用、提高土壤肥力。微生物肥料的主要种类有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解磷、解钾菌肥料、光合细菌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微生物生长调节剂、菌根制剂、抗生菌肥料及促进植物生长的根细菌类制剂。根瘤菌肥料是世界各国应用最多的微生物肥料,国内微生物肥料生产厂有一半左右生产或生产
过含根瘤菌的微生物肥料;解磷微生物可把有机磷或不溶态无机磷转化为可溶态无机磷,供植物利用;解钾硅酸盐细菌经发酵制成菌剂,在缺钾土壤上施用对各种作物表现出很好的增产效果。微生物肥料的使用可减少化肥用量、减少能源资源消耗。
2.3 微生物农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减少使用化学农药,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且早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研究开发利用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作物病虫害已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目前微生物农药主要开发有微生物杀虫剂、微生物杀菌剂、微生物除草剂及利用微生物代谢分泌的有效活性物质制成的农用抗生素杀虫、杀菌剂。微生物杀虫剂中细菌类杀虫剂以苏云金芽孢杆菌推广应用面积最大,而且杀虫效果非常理想,此外,还有真菌杀虫剂,病毒杀虫剂等。微生物杀菌剂,如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开发的增产菌系列产品;南京农业大学分离筛选的枯草芽孢杆菌不同菌株,对不同作物有不同的防病治病效果,研制开发成功菜丰灵系列产品。目前,开发应用面积较大的农用抗生素杀虫剂阿维菌素是由日本和美国共同研制开发的;抗生素杀菌剂井冈霉素是由上海农药所在江西省井冈地区发现的1株链霉菌开发成功的,它已成为我国农用抗生素产品的当家品种;农抗120是由中国农科院开发成功的抗生素杀菌剂。我国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发展无公害微生物农药和微生物肥料的重要意义,并把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和食物的安全生产作为我国21世纪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微生物农药和微生物肥料的广泛应用为农业环境保护和动植物安全生产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4微生物食物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食用菌王国”,在我国微生物食品中食用菌是分布最广泛、食用最普遍、历史最悠久的。食用菌是世界上公认的优质蛋白质资源,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含人体必需的十几种氨基酸,并含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多种抗生素等物质,被人们誉为“健康食品”,是人类的“第三类食品”。食用菌的栽培利用了农林及轻工业生产的废弃物,生产高产优质的食用菌,培养食用菌后的菌糠可作为优质饲料,其蛋白质含量及其利用率比原料中高出许多。通过食用菌栽培,实现变废为宝。我国的食用菌栽培早已遍及全国,特别是东北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和培养基资源丰富,香菇、平菇、木耳等的生产早已形成规模。
2.5微生物能源沼气是由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而产生,甲烷是沼气的主要成分,它是复杂有机物经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产生。经过微生物的发酵,将作为燃料的碳、氢和作为植物营养元素的N、P、K等分离开,使它们各得其所,各尽其用,提高了能量和物质利用效率,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有机残体及废弃物不断增加,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生产生活带来不良后果。以沼气为纽带可促进物质和能量在系统内部有多重循环利用。如我国北方开发的“四位一体”高效种养结合发展模式,即太阳能温室 → 沼气池 → 猪圈 → 厕所和南方的“猪圈 → 沼气池 → 果园”模式,可使一切有机残体和废弃物无害化和资源化,是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发展之路。
2.6微生物生态环境保护剂大规模、集约化畜牧场的出现,大量的畜禽粪、尿和污水导致环境污染,国外曾有“畜产公害”之称。目前,我国的“畜产公害”十分严重。对畜禽粪尿污染的治理方法很多,如沼气发酵,还有快速烘干等,还可利用某些微生物对废弃物的分解,将自然界的生物循环引导到更利于维护生态环境的方向。近年来各国微生物专家研制出一批用于处理畜禽粪便和治理污水的微生物生态环境保护剂,如用于养猪业的环境清洁剂——木糠床微生态菌剂,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已广泛应用。微生物新型农业的发展前景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用生物工程解决农业出路,这一科学论断,与当前国内外科技界的论点一致。本世纪生物科技革命的主战场在大农业。开展新农业科技革命,应以生物工程为中心,改革传统农业,创建新型农业。微生物新型农业的开发是生物工程技术推动农业发展的主要体现。发展微生物新型农业,由植物、动物资源为主组成的“二维结构”传统农业,调整为植物种植业、动物养殖业和微生物发酵转化业的“三维结构”的新农业,这是一个产业结构健全、资源节约型农业;此外,白色农业是节土、节水型农业,能缓解传统农业“与人争地”、“与人争水”日益尖锐的矛盾。一座占地不多,年产10万 t单细胞蛋白的微生物工厂,能相当于11.9988×10 4 hm 2 耕地生产的大豆蛋白质,或是19.998×10 6 hm 2 原饲养牛羊生产的动物蛋白质。发展白色农业,可实现“人畜分粮”的目标,能极大地缓解粮食紧缺问题,白色农业的微生物饲料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我国现有秸秆6亿多t,若其
中2亿t秸秆通过微生物发酵工程转化为饲料,则可得到800亿kg饲料粮,约为目前我国年用饲料粮的1/2,真正实现“人畜分粮”。通过引进新物种,开发挖掘潜在生态位,增加多功能循环链,提高系统综合生产力。
结论
微生物肥料、食用菌和沼气菌的引人,填补了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一些潜在生态位;微生物肥料和微生物农药的应用,可以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实现农业动植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食用菌及沼气菌的引入食物链后具有多种功能,如可实现食品、饲料、燃料和肥料的协调生产和利用,大大提高了有机废弃物的利用效率;微生物生态环保护剂可清除空气中韵有毒气体、水和土壤中的有害重金属及有害化学物质,是世界上正在发展的一项环保新产业。新型微生物农业的崛起,标志着我国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到来,它符合生态大农业的发展要求,必将使我区的农业发展走上一条高效和可持续发展之路.注:文章中的个别字符不会打,用相似的代替,望王老师谅解.
第二篇:《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简述什么是微生物。
2.举例说出常见的微生物类型。
3.描述细菌、真菌、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及生殖方式。
4.概述微生物的代谢方式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哪里有微生物的讨论,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收集、培养、观察微生物。
2.通过用显微镜观察细菌、酵母菌、霉菌,熟练显微镜的使用,及临时装片的制作技能。
3.通过对比细菌、真菌、病毒结构的区别,培养对比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我们身边哪里有微生物的讨论和分析,自觉养成良好的个人和环境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1.微生物的概念及常见类型。
2.细菌、真菌及病毒的结构特点及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
1.微生物的代谢方式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细菌、酵母菌、霉菌的观察。
教学方法
自学、小组合作、教师讲解。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学生:预习本节课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食用的蘑菇是植物吗?食物的腐败与哪种生物有关?引起流感的病原体是生物吗?
二、新课学习
(一)微生物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
在生物圈中,凡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活动:发现我们身边的微生物
大多数微生物是单细胞的,如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蓝藻、衣藻等。
少数微生物是多细胞生物,如各种霉菌和大型真菌。
还有一些微生物是无细胞结构的。
如: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等。
(二)细菌、真菌、病毒是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1、细菌
细菌的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
细菌繁殖(分裂生殖)
2、真菌
真菌形态分单细胞和多细胞两类
单细胞真菌主要为酵母和类酵母菌(如隐球菌、念珠菌)呈圆形或椭圆形。
多细胞真菌包括霉菌和蘑菇类,由菌丝构成。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目的要求:认识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
材料用具:酵母菌培养液,培养好的青霉等
方法步骤:
观察酵母菌:椭圆形、液泡
观察青霉:直立菌丝、青绿色的孢子、扫帚状孢子
讨论:酵母菌的细胞结构有什么特点?青霉孢子的颜色和着生状态有什么特点?
酵母菌
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酿酒、做面包和蒸馒头都离不开酵母菌。
霉菌也是分布很广泛的真菌。食品、皮革、布匹等保存不好都有可能生长霉菌,引起发霉。较常见的霉菌是青霉和曲霉。
青霉和曲霉
青霉和曲霉的菌体是由许多菌丝组成的。有些菌丝在营养物质的表面并向上生长,叫做直立菌丝。直立菌丝顶端生有不同颜色的孢子囊或孢子;有些菌丝蔓延到营养物质的内部,叫做营养菌丝。
蘑菇是一类个体比较大的真菌。蘑菇由菌丝构成。蘑菇的地上部分好像一把张开的伞,地上部分的菌丝形成子实体,包括菌柄和菌盖;地下部分的菌丝交错伸展在土壤中。
孢子生殖
3、病毒
病毒连细胞结构都没有,所以称为非细胞生物。它是微生物中最小的生命实体。
病毒的种类
病毒的生殖
(三)微生物在生物圈的作用
是其他生物不可替代的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多数的细菌和真菌是腐生生活,它们是生物圈中的分解者。
一些细菌、真菌和所有的病毒营寄生生活,它们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一些细菌等自养型微生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
(1).腐生生活
如有些细菌,真菌等
微生物在获取营养的过程中使得水果腐烂、饭菜变质
(2).寄生生活
如一些细菌、真菌和所有的病毒
(3).自养生活
如硫化细菌、硝化细菌、蓝藻。
大豆、花生等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根瘤菌与植物共生。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
三、结论总结
微生物的种类
1.单细胞微生物:细菌、放线菌、蓝藻等。
2.多细胞微生物:霉菌、食用菌、药用菌等。
3.无细胞结构微生物:病毒、类病毒、朊病毒等。
微生物的生活
1.代谢方式
①腐生生活——生物圈中的分解者
②寄生生活——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③自养生活——生物圈中的生产者
2.繁殖特点:速度极快
四、课堂练习
1.下列生物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A.变形虫
B.真菌
C.病毒
D.细菌和放线菌
2.下列微生物中,属于生产者的是();属于消费者的是();属于分解者的是();具有固氮作用的是().
A.寄生真菌
B.硫细菌
C.枯草杆菌
D.根瘤菌
3.酸奶是一种有益的酸性乳品,泡菜也是特色小吃,这是人们利用了()的发酵作用.
A.大肠杆菌
B.酵母菌
C.曲菌
D.乳酸菌
4.关于细菌和真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二者都是单细胞的生物
B.繁殖速度快
C.对人来说,都是有益的方面,也有有害的方面
D.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有重要作用
5.引起禽流感的病原微生物是()
A.细菌
B.真菌
C.霉菌
D.病毒
6.梅雨季节,南方衣柜里的衣物上会发霉长毛,这是()引起的.
A.细菌
B.酵母菌
C.病毒
D.霉菌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
2.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答案:
1.C
2.B
A
C
D
3.D
4.A
5.D
6.D
第三篇: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设计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设计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是微生物一章完结,系统分析了微生物在生物圈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本节一时完成。教师从日常生活入手切入微生物对生活垃圾处理上面的重要作用,结合知识链内容完成总结归纳环节,对资料分析环节,提供了更多的资料,拓展学生的思路。在实际用环节中,如有条可去观察垃圾和污水的处理过程,亦可以资料形式提供给学生,学生在此基础之上,积极思考寻找更多的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法。不仅如此,更要鼓励学生打开思维,搜集更多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实例。教材是从最常见的生态系统(落叶)中的作用引入的,然后列举实例,介绍了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的危害,接着又讲述了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实例。这样编写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概括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三大作用:A.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B.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与动植物共生
2探究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分解作用。
3探究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第三个作用:与动植物共生。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本章引言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观察,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分析、思考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培养学生辩证观点,树立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激发学生爱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激发同学创造情愫。
教学重点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腐生)
2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可引起动物和人患病。(寄生)
3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可以与动物共生。
教学难点
.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细菌和真菌可以与动物、植物共生。
教学用具
挂图或者多媒体大屏幕
教学方法
比较分析、讨论
多媒体演示法、观察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
有关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三大作用的多媒体片断或相关挂图。
2学生准备:
(1)探究实验
(2)搜集与细菌、真菌有关的信息(从日常生活中收集)。
时安排
时
教学过程
[复习问答,导入新]
教师:前一章,我们学习了细菌、真菌,那么从形态上讲,细菌和真菌的最大区别是……(学生接述:细菌没有细胞核,只有核区;而真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具有细胞完整结构)。我们学习过的细菌按形态分,可分为……(学生接述:球菌、杆菌和螺旋菌),学过的真菌有……(学生接述:酵母菌、青霉、曲霉,还有蘑菇等食用菌)很好。
细菌和真菌虽然个体小,不像动植物那样惹人注目,但它们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却是不可低估的。这节,让我们来共同关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从生活现象入手,通过做实验和资料分析,探究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三大作用]
教师:首先请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细菌和真菌吗?
学生:通过讨论,下收集资料,日常生活经验等。可能有以下几种答案。
(A)腐败的梨(或苹果)里有
(B)在妈妈实验室的显微镜下见过。
()根瘤菌里有
(D)没见过。
教师:日常生活中,我们到底和细菌、真菌接触吗?好,先请同学们观看老师准备的多媒体。注意观察里所涉及到的细菌和真菌的生活现象。
随即播放多媒体(没条的可观察书上P123的图片)
2设计实验演示
一只完好的梨,用刀子给它划一个小口。画外音:“请过几天再观察。”梨缺口处大面积腐败了(是另外的一只梨,只是前几天划的口)。画外音:“如果继续放置,它会(慢语速且极具探索性)全部腐烂。”梨由部分腐烂到全部腐烂的动态过程(速度很快)。画外音:“这便是食物的腐败现象。梨为什么会腐败呢?其实是枯草杆菌把它分解的结果。”
“有些真菌和细菌还可以营寄生生活,它们从活的动植物和人体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患病。”同时画面显示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人手癣、体癣的大特写。
画外音:“但有些细菌和真菌能与动植物共生,它们相互依赖,一旦分开,彼此不能独立生活。如地衣。”画面显示地衣特写。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回忆,刚才多媒体里有哪些细菌、真菌的生活现象?
学生:(观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后可抢答)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1)枯草杆菌可将梨分解——梨的腐败同细菌有关。
(2)真菌可使小麦得小麦叶锈病,使水稻得水稻稻瘟病,可使人生癣——细菌和真菌可使动植物和人患病。
(3)地衣是真菌和细菌与动植物共生的结果。
教师:(鼓励评价学生)看来,同学们收集信息能力很强。
请同学们观察手中腐败的梨(或苹果),将其和完好的梨相比较。联想一下,除了梨和苹果,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些什么东西会腐败变质?试举例。
学生:(先观察腐败的梨和完好的梨,加深对腐败的认识,再展开联想做答)答案可能有:变馊的饭菜、垃圾堆上发臭的老鼠、朽木……
教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都很好。食物的腐败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到,自然界里的物质循环更是循环不会停止。这其中,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充当了分解者的角色。
教师讲解
菌类使梨和苹果腐败。
2真菌和细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作为分解者,对于自然界中2等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3细菌可以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有条教师请重新展示有关细菌和真菌可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的片断。
学生:积极收集信息,联想日常生活中感性认识,甚至可以展示自己的体癣。总之,认识到,细菌和真菌中的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从活的动植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患病。
4细菌、真菌与动植物的共生现象,如地衣、根瘤菌。(教师请学生们经回忆回答)
放映有关共生的片断和图片。
教师:给予肯定,激励评价,及时鼓励,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给大多数同学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教师:其实,草食性的动物,如牛、羊、骆驼、兔子等,在其胃肠内,也存在着细菌,细菌可以帮助动物分解植物中的纤维素,而动物的胃肠也为这些细菌提供了食物和生存场所,同学们说,它们两者是什么关系?
学生:共生。(可叫中等学生回答)
堂小结
这节,我们进一步认识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作用,同学们认识到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可营腐生、营寄生及营共生生活,它们对自然界有三大作用,分别是……(学生接述),可见,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第四篇:《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18章第1节。本节内容包括3个方面:
1、微生物的种类;
2、微生物的特点;
3、微生物的生活。主要阐述微生物是生物圈中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由于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多,代谢强度高和繁殖速度极快,使其成为生物圈中的重要成分。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微生物只是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真正准确认识的学生并
不多。而本节知识涉及的都是微观生物,对于学生的掌握理解有一定 的难度。抽象的理解有困难,但是形象的理解相对则比较容易。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通过直观的图片演示,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知识的
基础上,可以纠正、加强他们的认识。对于教材中安排的探究性活动,平时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缺少足够实践,虽然有探究的
积极性,但探究的科学性把握不到位,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述什么是微生物,列举常见的类型;
(2)概述微生物的生活及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设计能力、收集材料和处理材料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活动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探究精神和重视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重点:微生物及其种类,代谢方式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繁殖特点。
教学难点
难点:探究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微生物的代谢方式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本节我采用的不是传统的灌输式,而是结合了直观教具(特别是图片),通过问题衔接知识点,由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活动结论,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学法指导
(1)
学生前预习。
(2)
堂交流:师生交流,学生学会在教师引导下归纳总结知识点。
(3)
小组合作:上之前学生按事先分组,进行探究活动
(4)
小组交流,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分析选择,培养综合能力。
()
自主学习:后学生收集相关材料,完成“假如地球上没有微生物”活动,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具准备
提前准备堂教学的细菌、真菌、病毒等的图片和资料。
时安排
一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的主导活动
学生的主体活动
新导入
展示一组常见的微生物的图片:如引起“非典”的冠状病毒的图片,不同种类细菌图片,提出问题:这种肉眼看不见的物体是什么?属于生物吗?
从而引出本章本节内容: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观察
思考
微生物及其种类和分布
提出问题:
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有哪些种类?
3.微生物的生活环境怎样?
阅读本有关部分内容,分析,归纳出三个问题的答案。
归纳:
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
根据细胞结构特点,分别介绍单细胞微生物、多细胞微生物、无细胞结构微生物。
微生物主要生活在土壤,动植物体体内或体表及一些恶劣环境,因此微生物分布极广。
倾听
理解
记忆
探究活动: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
既然微生物分布广泛,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呢?看本3页活动内容。如果制作一种培养基,为微生物生活提供必须的营养物质,微生物就会在培养基上迅速繁殖和生长,就形成了肉眼可见的微生物菌落。少量的微生物我们肉眼看不到,但大量的微生物聚集在一起,我们就可以用肉眼观察到了。
我们如何设计探究实验来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呢??请学生分组谈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探究我们身边的微生物”为主题充分讨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结果的预测。最后全班交流。
分析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并提出最合理最可行的实验方案,要求学生后按照实验设计完成整个研究活动。
倾听
思考
微生物的生活
.问题引入:微生物作为生物应该有着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如生长,繁殖等,微生物是如何生活和繁殖的?
2展示相关图片,重点介绍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及其在生物圈充当分解者的作用。对比大多数动物,简介充当消费者的微生物,特别提示病毒这类微生物,过着寄生生活,充当消费者。对比绿色植物,简介充可以自行合成有机物的微生物,在生物圈中充当生产者。最后简介根瘤菌的固氮作用。
倾听
思考
归纳:微生物的生活方式多种多样、代谢类型多
微生物的繁殖特点
引导学生阅读本6页第1自然段,由学生自行比较人和大肠杆菌的繁殖速度、肉牛和酵母菌合成蛋白质的速度。
自学阅读。
得出结论:
微生物繁殖速度
极快。
总结
微生物及其种类,代谢方式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繁殖特点。
倾听
知识迁移
夏天,鱼的内脏埋在土壤里,一段时间后内脏不见了,什么原因?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第18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第一节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什么是微生物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
二.微生物的种类
.单细胞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蓝藻
等
2.多细胞微生物:
霉菌蘑菇
等
3.无细胞结构微生物:病毒类病毒朊病毒等
三.微生物的生活
.腐生微生物:分解者、作用
2.寄生微生物:消费者
3.自养:生产者
4.固氮作用
四.微生物繁殖特点:繁殖速度极快
作业:1导学园地
2完成“假如地球上没有微生物”活动
教学反思: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并结合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体验到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乐趣。
第五篇:浅谈新型隔墙板在民用建筑中的作用
浅谈新型隔墙板在民用建筑中的作用
国家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催生了新型隔墙板的推广应用,建筑科技的进步确立了新型隔墙板在现代民用建筑中改善使用功能的主导作用。作为绿色建材的主要代表,新型隔墙板顺应了人们对住宅功能的不断增长的质量需求,体现出新型墙材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巨大潜力。
新型隔墙板对于改善民用建筑的居住条件、优化建筑功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说新型隔墙板在公共建筑中的应用主要满足了建筑节能的需要,那么其对民用建筑功能的提升则大大提高了建筑的宜居程度,满足了居民和购房者对新型墙材的期待。
在我国开展建筑节能和推广新型墙材之前,我国的民用建筑往往只着眼于居民的基本需要,只考虑建筑的一般使用功能,例如内部布局、房屋面积等,对如何通过新型墙材的应用使同样的民用建筑更具现代化、人性化的居住条件则很少顾及,这其中既有建筑成本的因素,更多的则是观念的落后和对建筑节能事业在宏观面上产生的效益缺乏认识。
如果说民用建筑现代化带来的是建筑功能的倍增、能耗的降低和居民幸福感的提升,那么新型隔墙板就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有力推手。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现代民用建筑中,墙体材料的不断革新,性能不断改进,质量继续提高已成为实现这一进程的重要内容和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