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德育工作实效性.doc[五篇]

时间:2019-05-12 19:58: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新时期德育工作实效性.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新时期德育工作实效性.doc》。

第一篇:浅谈新时期德育工作实效性.doc

目录

一、摘要………………………………………………………

2二、关键词……………………………………………………

2三、正文………………………………………………………

21、德育实效性问题的分析……………………………

22、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基本方法与对策…

4四、参考文献…………………………………………………6

浅谈新时期德育工作实效性

摘要: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它就是通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使德育内容内化成青少年的自觉行动,达到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任务。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学校德育与社会影响的反差、与家庭影响的反差、与教育主体的自我实践的反差等三个方面对德育实效性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剖析。并从加强法制、规范成人行为;明确目标,改革德育内容;不断改革,探索德育规律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基本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德育德育工作实效性德育规律隐性德育课程

德育工作,简单地说,就是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它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德育教育的内涵很广泛,包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法制、纪律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德育就是要通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使德育内容内化成青少年的的自觉行动,达到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任务。在社会巨大变革的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常常遇到德育现状与客观环境的变化不相适应的矛盾。这种矛盾往往使现实中的德育教育工作达不到人们和社会对青少年的期望。面对德育工作中的问题,我想就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谈谈自己一点粗浅的认识。

1、德育实效性问题的分析

1﹒1学校德育与社会影响的反差

一方面是学校德育工作水平和德育内容、方法不适应德育对象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表现在学校德育的感召力不如社会不良因素对学生的渗透力,学校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作用不如社会侵蚀影响。出现了“5+2=0”效应(学生每周在校五天所受教育,被二天放假受影响抵消)。有统计表明:中小学认为对其思想品德影响最大的依次是:电视电影(26﹒6%)课外书(23﹒8%)教师教导(22﹒4%)课本(18﹒5%)呈现出校内不如校外,课内不如课外的态势。

我们村一位在新渡中心学校就读的学生李辉,成绩较好。他后来逢年过节和一些回乡探亲的小老板们一起打牌玩乐。李辉见他们个个是目不识丁,但每年在外当小包头都能挣个十来万元钱,心中羡慕不已,逐渐形成读书无用的思想,成绩骤然下降。经父母和老师的多次劝说,他仍然坚持不读书以后照样可以挣钱照样活得潇洒的观点,最终放弃学业。我们学校像这样的学生这样的想法的又何止他一人。

另一方面是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同国内外文化交流不断发展,一时不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中落后腐朽的东西也乘机而入,如尔虞我诈、弄虚作假作风等污染了我们的社会风气,影响了青少年一代。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全民”经商热的出现,客观滋长了以权谋私、钱权交易、投机取巧、唯利是图、偷税漏税、走后门等不正之风。这

种社会的腐败现象,以它无孔不入的渗透性和贯穿力影响了校园里的童心。因此,有些学生在思想上产生了困惑,以迷惘的眼光注视着社会和人生,这也是学校德育难以取得实效的一个重要原因。

1﹒2学校德育与家庭影响的反差

众所周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目前我们的家教大致有这样两种倾向:一种是分数型。不少家长受传统的人才观“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认为读书就是为升学、做官,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于是只注重分数,重智轻德,为了提高孩子的文化成绩,有的教孩子认字,让孩子背课文,给孩子讲解练习题,帮孩子写作文,有的请家庭教师,或送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辅导班,有的孩子买课外辅导书,参考资料,竞赛题,不管质量如何,不知孩子是否看得过来,更不管价钱多昂贵,一律都买,就连价格昂贵的钢琴、学习机教也源源不断地送到学生手中。而对孩子的思想品德、人生价值、社会责任等则问之过少。有的甚至不闻不问。另一种是溺爱型,随着独生子女比例的增加,一个家庭中往往是二个或四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养成了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似乎自己是天然的被侍候者。我们曾听到过这样一件事。问一个孩子你知道你妈妈最爱吃什么吗?孩子回答:“最爱吃鱼头一—因为每次她都不吃鱼肉,而是吃鱼头。”每个成人都体会得到其中苦涩的味道。我们学校有个学生叫叶伟,今年小学五年级,是个独生子。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把他捧在手里疼。从小养成了说一不二的坏习惯,不管吃什么总要他先尝尝,吃腻了再留给家里人,看见什么好玩的东西必须在规定的时间满足他,久而久之就成家中的“小皇帝”。有一天,奶奶七十大寿,客人未就座,他一见满桌子好菜,于是先迫不及待地用手抓吃起来,奶奶生气了说了一声:“孩子,像什么话?等会儿我拿碗盛给你!”话音未落,“啪”的一声,一桌子菜被孙子打翻在地。奶奶看着满地的酒菜,伤心地说:“孩子啊,奶奶爱了你十几年了,难道你爱我一天不行吗?”震惊中外的报道《夏令营中的较量》是对我国当前家庭教育的一个最好的透视。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使其一方面冲动、任性、缺乏自制力,一方面只要求别人爱自己,而想不到也不会爱别人,结果如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升中学》一文中说的一样,“薄情就会产生冷漠,冷漠会产生自私自利,而自私自利则是残酷无情之源”。面对这样教育对象,学校教师感到德育的实效性难以体现,教育宗旨难以实现。

1﹒3学校德育与教育主体的自我实践的反差

有人对四所中学的三千名学生和二十名政治教师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作为德育工作主阵地的中学思想政治课的现状令人担忧。不愿学的有2701人,占90%;为了应付会考和升学考试的有2911人,占97%。为了接受教育和增长知识的有89人,占3%。认为思想政治课最不重要的有2608人,占87%,认为思想政治课为一般科目的有392人,占13%。没有一个人认为思想政治课最重要,在被调查的教师中,大多数对自己的工作环境不满意。热爱政教专业的有6人,占30%,14人懊悔当初选择了政教专业,占70%。上述调查材料虽然受“为应考而教”、“不考就不学”的应试教育影响,但不难看出我们学校德育工作面对变

化的时代和发展的社会,仍然相对滞后,存在着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的问题和矛盾。

第一是德育目标的设立,突出表现为“两多两少”,空洞的大道理多、具体实用、操作性强学生易于内化的少,陈旧呆板的多,既根据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又切合中小学生实际和身心特点的少。在要求成人化、理想化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能熟练地背诵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有关条文,但很少人真正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能流畅地列举经济发展中宏观调控的有关内容,却很少有人对现实的经济生活有切身体验,有的不仅明显滞后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甚至与时代和社会发展相矛盾。

第二是德育内容的配置,突出表现为八个字“配置失调,编排颠倒”。从现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来看,内容配置偏向于思想政治教育。初中阶段60%左右内容属于思想政治教育,优良道德传统教育和法制教育各占17%左右,心理素质教育仅占6%左右。而高中绝大多数内容属政治教育,其他内容占的比重极小,存在着严重忽视道德品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的问题,在内容的编排上,也有很大的缺陷。如:初一年级思想政治课大纲所规定教学内容序列是:(1)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2)热爱社会主义祖国;(3)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4)发扬集体主义精神;(5)公民要自觉遵守纪律;(6)热爱劳动艰苦奋斗;(7)热爱科学勤奋学习;(8)尊重他人尊敬师长。这样编排已显然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我们讲爱国主义教育时,总是不顾学生年龄特点,大、中、小学“一刀切”,试想一个连祖国也不懂的小朋友,怎样叫他去爱国,一个连自己父母也不爱的学生,怎么谈得上爱国。

第三是德育的方式方法,突出表现为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德育必须育德、育心、育人,就应该注重用生动形象、学生喜闻乐观的教育方式,追求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教育艺术。我们现在仍然习惯用运动式、形式化、封闭的方式来进行德育。如三月份的学雷锋做好事活动,清明节的大规模扫墓传统教育,红五月的革命歌曲大合唱大赛,刷标语做报告,开主题班会,诸如此类循环往复,阵势大收效小,我们的德育工作者没有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本规律,以及富有成效的教育方法。例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许多国家把中小学德育重心放在价值观的教育上(实际上是帮助学生建立起评价事物和自我行为对错、好坏、合理与不合理的整套标准体系)。而我们却忽视了培养学生认识、分析评价社会及自我的能力,仍然侧重于具体结论的灌输上。这实质上一个重里还是重表,重本还是重末的区别。上述种种矛盾和反差表明小学生德育必须适应社会的探索相应对策,通过改革,使德育工作走出困境,对于这一点,各地德育理论研究者和学校德育工作者作了不少努力,就德育的性质、学校的课程设置及德育基地建设等,提出了很好的改革意见。

2、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基本方法与对策

2﹒1加强法制,规范成人行为

前面已经提到现代社会环境对青少年学生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青少年学生作为德育的主要对象,但我们不能不正视在众多的成年人中,尤其是代表国家行使职权的各级公务员身上所存在的行贿受贿、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腐败堕落等消极违法现象,还有全民经商热中的假冒伪劣,偷税漏税等严重违法行为,可以说是多不胜数。而我们的小公民们生活在这个环境里,试想一下如果不严惩这些违法事件,要谈德育的实效是不可思议的,因此加强法制,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是德育工作取得实效的首要途径。

其次,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建立在社会已经形成了比较合理、成熟和稳妥社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出现了的许多矛盾和问题,不能不说与整个社会思想道德规范建设还不完善有关。例如,有一位加拿大籍华人回家探亲,返期未到,却乘飞机先回加拿大去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政府交税,尽了纳税人应尽的义务。而我们不管集体个体,千方百计的是想逃税,相比之下,可见一斑。看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迅速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相适应的、合理的、稳定的思想道德规范,也是德育教育获得良好发展的前提和依据。

2.2明确目标,改革德育内容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片面地理解毛泽东的“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这一指导思想,导致出现了根据政府、党派甚至个人的政治需要而不断改变学校德育内容的现象。这样做,不利于青少年基本的稳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教会学生做人,做一个好学生、好公民、是中小学德育的首要任务,也是主要目标。只有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让学生具有社会公德和传统美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真正体现德育的育人功能。

今天的中小学生正处在社会变革的伟大历史时期,是跨世纪的一代新人,学校德育内容的确定,必须以此为立足点。如果仍然以“思想教育”、“政治教育”为主旨,就背离了社会和时代的要求,也不符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学校德育内容的确定应充分体现它的基本性和稳定性,如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人类共有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应该侧重行为习惯,道德规范,心理品质等方面的基本素质教育。德育应注重融理论阐述与实务操作为一体,要突出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特色。在德育探索中,对爱国主义教育、精神文明教育、养成教育、审美教育、师德教育、市场经济下的道德教育、德育方法等德育工作的重点、难点、热点进行深刻有益的探索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和思路。只有这样才能找回这门课程所失落的价值,重新确立其应有的地位。

2﹒3不断改革,探索德育规律

德育过程的复杂性是人所共知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比许多自然科学更为复杂的一门科学。不认真探索把握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客观规律,仅仅凭着热情和经验是无法取得德育的大面积的成功的。因为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既与其自身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有关,又与周围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有关。这里包含着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相关科学的客观规律,违背这些规律,德育必然会走向岐途。正出于这种考虑,各国都十分重视对德育的科学研究。例如,前苏联的和谐教育模式,英国的体谅模式,美国的价值澄清模式、价值分析模式、社会行为和交往模式等。这些道德教育模式的确立,大多是建立在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扎实的理论研究之上,并以丰富的调查和持久的系列实验的“爱的系列”教育模式等,这些都是德育科学化研究的一个良好开端,能使学校和德育处于科学指导的状态中。

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也要积极探索,大胆实验,改进德育的内容方式和方法,认真研究和改革德育考试考核方法,建立起适应新时期德育要求的,能促使德育为育人服务的考试制度。实践的探索和理论的探讨实际上已经描绘或显示了跨世纪中国学校德育的走向,已进入21世纪的中国学校德育至少将解决以下五个问题:

(一)德育工作者素质的提高

方向明确,机制具备,成败的关键就在于实施者了。现代德育已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要求德育工作者必须拥有广博专深的知识储备;同时,作为德育工作者必须具有健康的人格,其本身就应是本教科书,要具有人格的感召力,成为学生信服的楷模;此外,德育工作者还必须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强化德育的系统性

各年龄阶段学生的德育要在进一步明确层次性和针对性的前提下,强化系统性。德育的过程有其自身的规律,为此,应把小学、中学、大学德育作为一个大系统来安排,要避免重复和各种资源的浪费。

(三)总结经验,使其更具操作性、更趋规范化

上文中所举的实践探索的事例仅是国内大量试验的一部分,其他部分还有待于发掘和总结。不过要避免推广

一、两种模式的做法,而要根据地区、民族的差异,选择可操作而有实效的模式,这将是未来学校现代德育工作面临的又一个实际而又迫切的问题。

(四)讲究方法,追求实效

将德育融合在各种教学科目中,其发挥的作用决不亚于直接实施的科目;而在各种教学中,加强认知结构和认知原则的解析和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态度和价值观,也是实现德育目标的有效途径。

(五)超前思考,创设中国特色的“隐性德育课程”

一些国家的学校,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学校内外有助于德育的各种活动,并通过校内外各种有形无形的文化环境、氛围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从而“润物细无声”,收到了显性课程无法达到的效果。由于条件限制,这类课程在国内尚未成气候,然而根据现有条件,摸索创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隐性德育课程”的工作应尽早进行。

参考文献

1、郭毅主编《班级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13-1242、张向葵主编《教育心理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78-295

第二篇: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重在实效性(推荐)

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重在实效性

一、弘扬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旋律,突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作为教师,重要的是引导青少年树立自己的“中国梦”,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始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我们坚持做到突出“一个主题”,开展好“十种活动”。

“一个主题”――中国梦教育梦:在校园的布局中有意识随处突出爱国主义主题,校园建筑中有“知恩亭”“德馨亭”“万里长城浮雕”“汉白玉方形旗台”“伟人雕像”“校园爱国书简”“唐风宋韵诗词路”“诗书小品”等,处处营造和谐、积极、健康、向上的德育氛围,时时构建文明、洁净优美的校园文化氛围。

“十种活动”:讲一个感恩的故事,说一个感恩的理由,看一部感恩的电影,唱一首感恩的歌曲,诵一首感恩的诗文,荐一篇感恩的美文,献一句感恩的话语,写一篇感恩的文章,做一件感恩的事情,寄一份感恩的书信。通过多方面、多渠道、多方位的活动,使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理想信念、情感、认知有一个较大的提升。

二、实现课内课外的联动,突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要突出课堂德育工作主渠道的地位,一要尽快纠正部分教师只教书不育人,只抓学生的成绩,不管学生的思想,甚至认为教好学生成绩是自己的事,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那是校长、政教主任、班主任的事的错误认识;二要实现课内课外的联动,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文、理、活动类的多个学科,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作为学科教学中的应有之义。三要将德育工作贯穿于各个活动之中。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在国旗下对学生进行演讲教育;“清明节扫墓”,在烈士墓前进行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教育;“感恩报告会”,对学生进行感恩、知恩、报恩的教育;观看大型体育比赛赛事,金牌举起,国旗升起,国歌响起时,对学生进行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教育以及为国争光的教育。通过各项活动,使他们懂得做一个好公民应尽的责任和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拓宽德育工作的内容和形式,突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1.开展德育骨干培训,注重德育工作交流。我们坚持政教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例会制度,进行德育工作布置反馈,开展德育理论学习、研讨,在交流互动中提高他们的德育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政教处经常发布德育工作通讯,通报学校德育工作活动情况,及时表扬德育工作中的好人好事,评选优秀德育论文,提高德育队伍的工作水平。

2.完善班主任的量化考核和年级组长德育工作评比制度。我们修定了《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细则》,在中小学实行德育评比,星级班级、文明班级、诚信班级,德育处进行评估验收,从而调动各班级创先争优的积极性。加强对班主任德育工作过程的考核,促进班级德育工作的改进。

3.做好传帮带工作,加强对新班主任的培养。平时注重和加强对新班主任的培养和指导,指导年轻班主任逐步熟悉班级德育工作,并且要求新班主任在具体的德育工作中,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做法,使新班主任尽快适应学校班级的德育工作。

4.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撰写。学校每期要求全体教师写一篇德育工作经验交流的心得论文。学校组织进行报告交流,评选优秀的德育论文,年终编入学校论文集,进行表彰奖励,并且作为年终考评的加分内容,以此调动教师德育工作的积极性。

总之,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充满波折的工程,我们一定要遵循德育工作的规律,必须持之以恒,树立百折不挠的信心和勇气,长期抓,抓长期;及时抓,抓及时。将德育教育引领到家庭、社会,构筑学校、家庭社会德育教育的防护墙,有序衔接中小学教育,走出教育小循环,进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的大循环。形成全社会都参与抓的合力,才能真正使学校德育工作走上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

第三篇: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方案

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时代背景。

(一)课题研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早在党的十五大我党就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治国方略,九届人大在修改《宪法》时,将这一治国方略写进了新的《宪法》,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框架已基本形成,我国的法制建设因此而再上新台阶。然而,相对而言,我国的道德建设则比较软弱,例如近年来社会上震动全国的大案要案时有发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徇私枉法等腐败现象的产生不是因为不懂法,而是丧失道德。针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思考到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经验教训,先后四次讲到“以德治国”,由此推动形成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全党全社会共同做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关注青少年的德育问题成为社会的共识和以德治国的重要内容。

以德治国方略在教育领域的贯彻实施,对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来说,就是要“以德治教”;对于各级各类学校来说,就是要“以德治校”;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就是要“以德育人”。总的来说,就是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这是贯彻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内在要求,学校德育工作也由此而赋予了历史的使命。

当前,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社会环境的日趋复杂、信息渠道的日益丰富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德育工作内涵的不断延伸,德育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等)和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青少年思想行为问题的多样化、特殊化、严重化等趋向),我们中小学的德育工作还很不适应,其表现为德育管理的相对落后,如形式上的枯燥单调、方法措施上的简单滞后、质量效果上的差强人意,学校德育工作深化改革势在必行。

(二)课题研究是对我校既有德育工作的反思与创新发展。

近年来,我校的办学质量蒸蒸日上,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创造历史新高,不可否认我校的德育工作在其中所起到的不可磨灭的保障和推动作用。当然,像我们这种类型的学校在德育工作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内外两方面多重因素的冲击与困扰,我校的德育工作还面临着重重困难,德育的实效性亟待提高。

1、我校德育工作自身所存在的问题。

包括:统筹安排不到位。其主要原因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缺乏前瞻性、通盘考虑不

足。其导致学校德育职能不清、方向不明,各自为阵,效率不高;计划落实相脱节。其主要原因是学校德育信息流通不畅,德育监管力度不够,德育各级工作者对困难的遇见性也不足,导致学校德育工作出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被动局面;对外交流成效低。其主要原因是学校德育管理者在重视程度与技术手段方面的欠缺,其导致学校外部环境优化与德育合力形成不足,影响了德育实效的提高。

2、外部环境给学校德育工作所带来的压力。

包括:社会不良媒体信息的猛烈冲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的步伐不可阻挡,网络技术在全社会的推广不可避免地使充满好奇心、但又不能完全明辨是非、自我控制的青少年拥有了轻易获得各种信息(包括不良信息)的手段,面对这样的诱惑,我们只能正确引导,不可能也不应该杜绝;各种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娱乐场所充满诱惑。功利主义是商品化社会的必然产物,我们的学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面对这样的诱惑,还是需要我们的德育工作者去苦口婆心、循循善诱;家教误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学校规模的扩大必然导致学校成员家庭的多样化和复杂化,暴力倾向、溺爱、单亲、无人管教等等问题家庭所带来的问题加剧了学校德育的难度。我们不可能等到环境变好了在开展工作,只能通过我们的工作去改变环境,家教学校的培训工作必须有实质性的突破。

我校新时期德育工作就是要正视问题和困难,加以分析和解决,团结一致、提高认识、真抓实干,提高德育实效,为我校适应新年课程改革,实施优质教学战略,大幅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扫清障碍、奠定环境基础、给予坚强保障。

二、课题研究的思路。

(一)对德育概念的重新认识。

任何概念都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德育是指道德教育。学校德育作为一门综合实践性学科,其概念的是广义的,它要求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主体在实践活动中的互动,把一定社会的政治准则、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法纪规范和心理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内在素质,现代德育的内容应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五个要素,而它的实施则表现为学校德育管理,包括目标、决策、计划、组织、制度、指导、控制等元素或活动。

(二)对德育目标的重新定位。

德育工作改革关键在于改进德育管理,其前提是管理者德育思想观念的更新,其中德育目标的科学定位至关重要,它必须切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实际特点,在这方面,我国新的德育总体目标已给予了准确地阐述,即“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文明礼貌、人际和谐的人;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人;不怕挫折、心理健康的人;辩证唯物、进取创新的人;热爱祖国、政治合格的人。”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教学工作都应遵循这个根本的宗旨。

(三)对德育实效性的重新思考。

德育的实效性,就是指德育工作要见到实际效果,也就是说要按照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通过扎实有效的德育工作,促进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的全面提高。思考、探究德育的实效性问题,要把握好三个关系。一是长期效应与近期效应的关系,也就是说既要当前效应,更要长远效应,即几十年后乃至终身的效果,既要“形于外”,更要“成于心”。二是学校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之关系,既要充分认识社会环境影响的作用,更要充分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能动作用,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社会环境,自觉适应社会环境,立志改造环境。三是德育总目标与分层次要求的关系,做到在总目标把握方向,分层次落实,逐步提高,达到二者的辩证统一。要注意避免两种错误倾向,一是把德育的实效性理解为只看眼前效果,只求“立竿见影”,不管以后如何,这是德育工作上的短期行为,是一种片面的观点。另一种是把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德育常规管理看作是“实”,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虚”,从而忽视、削弱和淡化思想政治教育,这种观点是十分有害和非常危险的。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我校此项德育科研课题的研究范围涵盖学校德育的方方面面,在“坚持常规管理”和“探索以美育德特色突破”齐头并进的基础上,力求从整体上推进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进程,主要包括以下诸多方面的研究:

1、构建德育实效性的目标与评价体系。

2、影响学校德育实效性各因素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3、学校德育组织管理与队伍培训的研究。

4、德育创新方法系列的实践研究,包括:德育专题教育系列、学科渗透系列和特色活动教育系列的开发。

5、学校、家庭、社会大环境德育有效实施的研究。

6、德育典型案例的收集、分析、研究与推广。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这需要加强研究人员的培训与指导,注重研究过程中的反馈与调控。同时,采取调查法、问卷法、模拟测试法、文献研究法等,对研究内容作好过程资料积累,作好效果分析。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与进程。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时间为2011年3月——7月,主要任务为:对我校德育工作现状的反思、课题领导组的分工组成、课题方案的修订、开题的筹备与实施、课题研究督导制度的构建、子课题建档、学生现有思想道德水平的调查、德育队伍开展课题研究的培训等。

第二阶段为实施阶段,时间为2011年9月——2011年12月,召开开题大会;全面探索适应学生发展特点、符合教规律、有实效、有推广价值的德育创新思路与方法,研究过程遵循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的原则。

第三阶段为总结阶段,时间为2012年3月——2012年7月,对调查研究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估、对研究过程效果进行总结,撰写结题报告、汇编成果论文、召开结题大会。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形成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同类型学校特点的德育新思路、新方法。

2、培养出一批德育骨干队伍。

3、形成较为完善的德育实效性目标管理与评价体系。

4、课题结题报告与子课题科研成果论文、德育工作案例集汇编。

5、构建较为完善的学校、社会、家庭德育网络。

6、开发出学校德育校本课程。

7、探索出结合新教材的学科教学德育渗透模式。

七、课题研究成员。

1、组长:单满文,学校德育校长;

2、领导组成员:学校团委、学生会负责人、级组长、部分骨干班主任。

3、课题研究成员:全体班主任及各学科教师。

大新寨中学

2011.3

第四篇: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处天外遥望地球很小,居体内细察心域极宽。这是魏书生老师两句精彩的哲理诗句。一个学生就是个世界,学生的心灵世界是极广阔的天地,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在广阔的心灵世界耕耘,其责任是重大的,其劳动是神圣的!更重要的是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在沟通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过程中起着“桥梁纽带”作用;是学校向学生开展各项工作尤其是实施德育工作的执行者,也是监督者;在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形成中起着“航标导向”作用。是否拥有一支素质过硬的班主任队伍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声誉和未来的发展。因此,我校始终把培养一支有经验、有责任心、有信心、有创意的班主任队伍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长抓不懈。

以校本教研促班主任成长,引领班主任提升素质和能力。

以校本教研促班主任成长,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是我校德育工作的特色之一。多年来我校始终把德育队伍建设作为德育工作重点。得益于这一研究,我校的一些年长的班主任,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提高,一些年轻的新班主任在工作中逐步步入正轨,走向成熟,为我校的常规管理和各项活动的开展取得良好成绩奠定了基础。归纳我校校本教研的做法,为“学习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大方面。

(一)充分发挥班主任个人的研究主体作用,养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促班主任的成长。面对当今的信息时代,知识不断更新拓展,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只有不断学习提高,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为了使班主任养成学习的习惯,我们采取了如下做法:首先,校领导带头学习,每次班子例会,都要学习一篇经典文章,每位领导人手一本自学笔记,学校提出了创建学习化集体的办学目标。其次,将教师学习做为行政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规定学习内容,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培训教师,支持教师参加本科自考学习和本科函授。再次,建立教师业务学习自学笔记制度,规定每月记载字数、记载内容、每月进行检查,期末记入考评。第四、制定论文奖励制度。第五、为教师订阅报刊杂志,为老师学习提供材料。实践反思促班主任成长,这是我们在开展德育校本教研活动过程中经过不断尝试、探索、反思而总结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为帮助班主任形成反思过程,学校规定班主任每学期参加一次班主任工作论坛和经验交流,总结一份经验论文。针对相关问题定期召开班主任座谈,改变以往班主任会由领导一言堂的做法,让班主任成为中心发言人,应该说教师动笔写用口说的过程无不是他反思的过程。例如:以前的班会评比活动总结会总是领导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上学期的总结会上我们要求每一位班主任都要发言,内容要求讲班会设计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成功之处有哪些?不足之处有哪些?如何改进?必须形成书面材料,会后交德育处存档,老师们的发言常出乎我们意料,不仅准备充分,而且对自己所设计的班会评价相当准确,剖析深刻,改进意见也谈得很客观,并具有可操作性,让我们感到这样做是对的。

总之,我们在创设一切条件,利用一切机会,创造一切有利环境,帮助班主任养成反思的习惯。

(二)发挥班主任集体的作用,发挥同伴互助作用,进行业务切磋,协调合作,互相学习,共享经验。

首先,我们进行了班主任工作整体化操作模式的研究。任何研究都始于“问题”,当教师意识到自己的工作中出现了某种“问题”,并想方设法在“行动”中解决“问题”,且不断回头“反思”解决问题的效果时,教师踏上了一条由问题—设计—行为—反思—铺设的校本教研的旅程。首先,我们对全体班主任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设计了如下题目:依据您的经验班主任在期初、期中、期末分别要做哪些工作?班主任一天应该做的最常规工作有哪些?班主任的常规工作有哪些?问卷上来之后发现,老班主任的问卷答得非常好,下笔如有神,而年轻的班主任写得很少。于是我们依据班主任工作职责,班主任工作条例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老班主任的经验和查找一些资料,制定并出台了《义县二中班主任行为规范》、《期初班主任应做工作》、《期末班主任应做工作》、《班主任一日常规工作》、《班主任五抓、六及时、八到位》,使我校的班主任工作进一步走上更加规范化的轨道。加快了年轻班主任的成长步伐。我们的班主任于去年分年级研究如何担当初一班主任、初二班主任、初三班主任,研究已经开始半年,本学期的期末出结果。

其次,每学期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研讨会。请有经验的班主任介绍工作方法,现场解答年轻的班主任提出的问题;定期上班主任工作研讨课。再次,建立班主任助理制,加快班主任后备队伍建设。要求任班主任3年内的在岗年轻班主任自选班主任师傅,学期结束由年级组进行考核。今后30岁以下年轻教师要上班主任岗位必须考核合格后才有可能上岗。

(三)专业引领。

在教研过程中,我们很幸远地得到了来自县局基础教育股和进修学校的各位专家的悉心指导和正确引领,使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我们曾经请市委党校的蔡教授、市关工委姜主任、县进修学校的陈校长、张铁丽主任和张宏伟主任等多次到我校讲学,指导工作,深受老师们的欢迎。使老师们收益非浅。为了使专业指导更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我们在班主任中又做了一次“关于你在工作中遇到的最突出问题是什么”问题调查。总结问卷,班主任在工作中遇到的最突出的问题有:中学生厌学问题、早恋问题、交友问题、辍学问题、迷恋上网的问题、与父母的代沟问题、特殊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差生转化难问题、师生关系问题和中学生心理问题等十大问题。学校决定每位班主任自选一题,制定研究方案,收集相关资料,请专业人士作前瞻性的理论指导,请市有经验班主任做具体的工作指导。争取在短期内总结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经验。

上述所有这些做法使班主任将常规工作、专题问题的研究和培训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为班主任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专业会谈和专题研究提供了有利的空间和氛围。使班主任教研成为一种融学习、工作和教研为一体的学校性活动和教师行为。帮助班主任逐步树立自我反思意识、教育科研意识、终身学习意识、积极参与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等五种意识。

在教研中我们坚持了针对性、主体性、差异性、合作性和反馈性等五项原则。采用了行为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和交流法、大练基本功活动及加强“八个一”的管理等六种方法。回首我们走过的校本教研之路,实事求是的说,我们只不过在起步阶段做了点滴工作,我们深知离新课改要求的校本教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但春天已经向我们走来,只要我们辛勤耕耘,我相信丰硕的秋天不会遥远,我们会乐此不疲。

二、加强班主任的领导与管理,规范班主任工作行为,打造一支善于管理,乐于奉献的班主任队伍。

首先,在学期初的班主任确定上,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择优选聘班主任。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各项工作安排先给班主任让路,真正把那些有热情,善于管理的骨干教师选聘上来。

1、确定选聘条件,首先由学校确定选聘条件。(1)要有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班主任必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德,愿意从事班主任工作,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2)要有自身形象的感召力。有威仪的教师,学生会心悦诚服的接受他的教育和劝导,具有很高威仪的班主任,本身有无形的教育力量。(3)要擅长管理。班主任要把管理理论和方法熟练运用于班级管理中的能力,善于联系学生,组织学生,(4)要有健康体魄。

2、选聘前的工作,营造一种积极的舆论氛围。

(1)制定有关的政策向班主任倾斜,尽可能提高班主任地位。做到:评优向班主任倾斜,树先向班主任倾斜,考核向班主任倾斜,待遇向班主任倾斜。

(2)严格把好选聘关。

3、选聘方法:

自己申请与学校需要相结合。实行双选,优化组合。注意考虑年龄特点,新老的层次,能力强弱的分布等。

其次,明确班主工作的重大意义和职责。要求班主任要结合当前学生特点和形势,科学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性格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努力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具体要求如下:

(一)团结任课教师形成教师集体,共同分析,研究学生的思想生活状况,齐心协力共同关心学生健康成长。

(二)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要求及本班学生的发展状况,建立班级工作目标,制定班级工作计划,组织各种教育活动。

(三)加强对班主任工作到岗到位的检查,学校所组织的各类活动,班主任都必须到并做好组织准备工作。

(四)向班主任提出1234567要求:

1、“一则”就是一条教育原则——“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是人性,对孩子深沉的爱,兼有父母亲呢的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的要求相结合。”

2、“二感”就是责任感和使命感,即“对自己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对二中教育前景的使命感。

3、“三言”就是把三句话作为工作的座右铭。

(1)“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

(2)“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

(3)“教师最大的乐趣是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4、“四通”就是在四个方面上有所通晓。一是通晓班主任工作;二是通晓学科教学工作;三是通晓相关的学科知识;四是通晓教育理论。

5、“五心”:对学生要有爱心;对自己要有信心;对教育工作要做到专心;对遇到的困难要有恒心;对周围的人要虚心。

6、“六法”:班主任工作中的六种教育方法。一是优良环境的感召效应法;二是虚功实做的导行效应法;三是三位一体的互促效应法;四是捕捉兴奋点的磁性效应法;五是抓住教育时机的功倍效应法;六是自我教育的内趋效应法。

7、及时掌握学生了解学生最新思想动态;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分析和研究问题学生深厚层次原因,尽时解决和处理问题,及时总结和反思工作,及时汇报重大问题,及时与科主任教师沟通。

三、建立班主任评价与奖惩机制,科学评价班主任工作。

在我校始终倡导“一名教师不一定能成为一名好班主任,但是,一名好班主任首先是一名好教师。学校在评优、树先、考核、晋级、提干等工作中按班主任工作年限给予加分。以此鼓励更多的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学校制定了“班主任考核细则”。从德、勤、能、绩四大方面考核。德,考核班主任职来道德,看班主任能否按照学校制定的《班主任行为规范》去做。本项主要由学生来评议、家长评议、教师评议的部分组成。勤,主要看班主任的出勤情况,到班情况和家访次数与效果等。能,主要看班主任能否确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核心观念,能否以积极的情绪开放的心态,欣赏的眼光去引导每一位学生,本项主要看班级实际管理效果和学生的反馈。绩,主要从学生的学习和学生德育两个方面对班主任进行考核,如:学习成绩、劳动纪律、卫生、好人好事、竞赛等共十类。对班主任任考核结果,学校高度重视。通过考核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评选出优秀班主任,县、市三好班等,树立了宁宝文、田哲等班主任典型,每学期评出市三好班一个,县三好班一个。学校实行“班主任考核末位淘汰制”,根据考核结果,末位的班主任,将被中止班主任工作。

学校对班主任的考核,是对认真工作的班主任成绩的充分肯定,有利地调动了班主任工作积极性。

多年来,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特别是实施素质教育方针的指导下,我校加大力气开拓班主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不断创新,许多班主任由原来的警察型逐步向专家型过渡,一支年富力强,深受学生喜爱的班主任队伍正走向成熟。我们甚至我们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一点工作,与兄弟学校相比在许多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但各级领导合同人却给了我们这样的支持与鼓舞,不胜感激,我们会用更为出色的工作来回报大家。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新形势的发展变化,社会大环境对学生影响越为越大,学校德育应进一步研讨新的思路,我们要加大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力度,增创实效,开创学校德育工作德育局面。

第五篇:浅谈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探索

浅析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阿瓦提县第五中学 王新龙

自参加工作以来,本人在农村中学从事教育工作近20余年,主要负责学校的德育和学校的教学工作,与学生交往比较密切,在工作、生活过程中我经常看到一些学生缺乏一些社会公德的基本底线,不讲文明,没有礼貌,个人自我约束力较低的现象屡见不鲜。加之社会上的一些消极的因素、各种不利媒体的冲击也冲淡了学生的理想信念,重利轻义,待人冷漠,缺乏真情和爱心,对集体的事漠不关心,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缺乏社会责任感等等。面对这种种问题,无一不令人忧虑。作为学校管理者的期望与现实产生较大偏差,说明我们目前的德育工作确实存在着低效的现状。

为探究当前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规律,作为学校管理者要把德育理念、德育活动和德育科研相结合起来,才能有效的搞清楚当下中小学德育工作新的特点、形式、方法、手段等。现把本人的几点思考汇总如下,与广大教育工作者分享。

一、德育工作实效低、边缘化的原因

1、认识上的误区是导致德育工作实效低的重要原因。往往人们一谈到学校教育就狭义的认为只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的教育,很多时候忽视了教育中最关键,最重要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即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的教育。加之在现有的多渠道获取大量信息和教育制度下,家长的期盼、教师的考试成绩的过度追求往往忽视了学校德育的核心地位。

2、学校办学位置的偏僻性使得学校德育工作边缘化。我们常说课堂教学是德育工作渗透的主渠道,事实上作为教师往往并没有有效承担起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责任,而是重视传授知识,忽视德育功能。加之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外来人员的复杂性,德育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特点。

3、学校德育内容缺乏针对性。现行的学校德育教育中学生总处于被动地位,学什么,怎样学,甚至为什么学都由老师决定,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加之初中学生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比较差,基本上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这里又涉及到教师的重要性了。

4、德育工作时常忽略了学生的行为训练。一说德育工作就是政教处、团委、班主任的事情,而事实上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应该是学生的德育工作的实践者。因而在具体操作中我们经常把越来越多的德育工作放在课堂,特别是思想品德课堂上。这样的灌输道德准则多,细、实忽略了学生的行为训练,照本宣科、乏味、不能让大多数学生接受。因而学生的实践活动很多时候得不到体现。

5、评价体系的偏差也是制约德育工作发展的一重大因素。在升学考试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学校在衡量教学质量及教师工作时总是以学生分数的高低作为重要依据,此时,德育工作似乎永远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德育的考核也成为了一项棘手的山芋。学生也不能在德育活动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也不能从活动中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

二、加强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实践探索

1、学校加强德育工作就是要看到德育工作实际效果,就是要通过有效的德育工作,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特别是在行为上的全面提高。在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过程中,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不能把德育工作看成是一气呵成的而应有长远的目光去看待,不能急功近利,追求“立竿见影”。二是既要抓好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和督查、德育常规管理,又要抓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价机制。三是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体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教师是德育过程实施的主体,即要抓好老师的主体性,又要把握好学生的主动性。

2、德育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整合教育,我们不能一味的把学生造就成听话的“奴隶”。内塑品质,外塑行为,是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实际中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阶段确立主题,以班或年级开展德育活动,比如我校确立:初一养成习惯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初二进行行为教育+独立意识教育,初三开展思想教育+价值观教育。所有活动围绕这个主题,深入开展,就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要重疏轻堵。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我认为:学校德育不能只重管,不重育,只重堵,不重疏,必须以思想疏导为主,配以针对性的德育活动即行为教育以提高学生整体德育素质。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结合学生年龄特征,我认为:经常开展“国旗下的讲话,先进事迹报告,演讲比赛、座谈会、主题班会课按劳取酬等一系列活动,勤开展、勤总结,通过行为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开展德育工作。只有通过丰富多彩活动才能培养发展学生真正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形成和发展他们的团结协作及集体思想,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

4、加强身边榜样示范作用。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载体,在教学中,我经常把我校身边的人和事结合起来,利用身边的事物更能有效的让学生“服”,我们每期都在全校开展“优秀学生,团员、三好学生”等评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训练德育行为,锻炼德育意志。进而找出这些同学的发光点,让同学们在自己周围学榜样,找不足。做到从知开始,到行结束。通过榜样示范极大地影响学生。

总之,当前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思路,笔者认为就是把德育理念、德育活动和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起来,只要我们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坚持下去,做到循序渐进、一步一个台阶就一定会把学校的德育工作提上一个新高度。

新疆阿瓦提县第五中学推荐论文

浅析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阿瓦提县第五中学

王新龙

下载浅谈新时期德育工作实效性.doc[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新时期德育工作实效性.doc[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实效性

    浅谈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实效性 河北省丰宁县胡麻营明德小学:戚士珍 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中华人民共和国......

    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内容提要:指出目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高耗低效。分析其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重点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谈了自己的观点和工作中的具体操作:一、......

    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公主岭市朝鲜族学校高志刚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长期以来,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以及方式方法的不当,学校的德育工作往往停留在做表面文......

    加强学校德育研究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加强学校德育研究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大埔县洲瑞镇中心小学 房顺康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重要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

    强化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强化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正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开展,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作为职业学校又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真正做到全面、协调、可......

    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德育

    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而育人的首要工作是德育。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个人的思想品质是靠长期的培养而形成的,这就要求每一位德育工......

    新时期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

    新时期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 洪江市职业中专易晓春 班级是学校的主阵地,班主任是实施德育工作的直接负责人。那么,班主任采用什么策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根据几年的班主任工作......

    如何提高中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5篇

    如何提高中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德育处于学校教育的首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在素质教育中,德育是灵魂;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德育起着动力、导向和保证作用。然而,在我们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