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厅调研法律服务工作发言材料

时间:2019-05-12 19:41: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省厅调研法律服务工作发言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省厅调研法律服务工作发言材料》。

第一篇:省厅调研法律服务工作发言材料

立足发展实际发挥本质优势

积极做好新时期条件下法律服务工作

省厅调研法律服务工作发言材料

文山市司法局局长李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文山市司法局全体干部职工对各位领导亲临我局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一直以来给予司法行政工作关心和支持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近年来全市法律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在座各位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文山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全市总面积2977.19平方公里。2010年末,市区面积22.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23.1万人,占总人口的50.8%,城镇化率50.49%。全市共有律师事务所2个,有法律服务所3个,执业律师38人,法律服务工作者28人,占全市总人口的万分之二。

二、法律服务开展两项重点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以党建带队伍,促发展。近年来,我局始终以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为目标,从提高法律服务队伍综合素质入手,着重抓好法律服务质量和效率,取得了明显成效。2009年,杨柏王律师事务所被省委、州委和市委确定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单位。期间,我局进一步加强了律师事务所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的指导和监督,引导广大律师队伍牢固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为民意识和效率意识,1

提高了律师队伍在促进公平正义、服务发展民生中的重要作用。认真组织律师队伍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先后28次组织律师队伍深入实践联系点同广大群众开展交心谈心活动,投资3.6万元为实践联系点村寨修缮进村道路、组建法制文艺队、购买党员活动器材,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和群众的一致好评。2010年,杨柏王律师事务所党支部再次被市委定为全市创先争优活动示范点。我局紧紧把握创先争优活动要求和精神实质,切实加强了律师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律师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建设,继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完善规范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代理案件过程中的监督机制,建立完善当事人投诉及限时办结回复制度,提高广大律师承办案件的责任心和案件代理质量。通过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试点工作效应,提高了我市律师行业在广大群众中的知名度,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2009年以来,我市律师事务所共代理案件480件,其中民事369件,刑事79件,通过结案回访调查,群众满意率在95.1%以上,为平安和谐文山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发挥专业作用,为法制政府建设提供多渠道、全方位的法律服务。律师依法开展涉法信访群体案件法律服务工作,是法律规定也是职责义务。我局始终将“讲政治、顾大局、服务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作为指导律师开展辩护代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督促其严格依法办事,依法履行工作职责,自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解决关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等问题出谋划策。目前,全市律师共担任州、县(市)、乡镇政府法律顾问4个,行政事业单位法律顾问

28个。在组织律师做好依法参政、为政府提供合理化法律建议和参与涉法信访案件的同时,重点组织律师做好影响社会稳定和对相关部门有强烈不满人群的法律疏导和稳定工作。以不回避、不激化矛盾、不推御责任的工作态度,采取多渠道、全方位开展依法说服引导、座谈解释、提出法律建议等方式方法,缓解冲突,化解矛盾,努力将涉法信访人员控制在一定范围,上报情况控制在最短时限,为党委政府研究处理问题争取时间,配合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将涉法信访案件处理在萌芽状态,尽可能减少社会影响。三年来,我局共组织律师参与政府接待涉法信访人数达465人次,配合党委政府接待、解答涉法信访群体事件16次,近800人次,参与社会调研7次,撰写《关于加强城区疾病预防和控制》、《加强文山城区社会治理》等5个政协提案,得到了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全市政治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推进服务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建设,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彰显职能,为企事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在经济发展领域,我局始终坚持以“优质服务、主动服务、靠前服务、及时服务”为指导法律服务行业为企业服务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企业法律顾问在企业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全市法律服务行业共为全州39家企事业单位担任法律顾问。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我局在适时组织法律顾问对企业员工开展法律知识培训的同时,重点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的法律知识学习培训,坚持每年对顾问企业单位进行1-2次的法律知识培训和组织开展不少于2次的企业座谈会。组织律师进一步加强了对文本合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制定的指导和完善。及时为企业排除外部干扰、传达外部信息和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近三年来,我市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共为企事业单位办理各类案件70余件,挽回经济损失达6000于余万元;为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制定合同文本、发展规划、文明公约、安全管理制度等400余份;开展法律知识讲座75场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18000余份,受教育人数达44000余人。

(四)真情回报社会,做弱势群体的贴心人。我市按照“城乡联动,帮扶结对”的要求,在法律服务行业明确以“了解基本情况、座谈建设思路、引进扶贫项目、落实扶贫措施、筹划建设发展”为主线的扶贫工作的思路,积极组织开展“手牵手受托、心连心服务”挂钩帮扶活动,3年来共组织参加社会公益活动120次共366人次,投入扶贫资金累计7万余元,为扶贫点修进村道路和入户路计6.5㎞、帮助建盖村委会和村民小组办公场所及农民科技活动室500㎡,并为挂钩村配备了科技室、法制教室、老年活动室和村办公室桌椅共64套,向灾区捐款11570元,帮助贫困学生9人次、帮扶资金达10万余元,义务献血3500毫升。同时,为解决弱势群体在处理交通事故、赡养问题和未成年人案件等法律问题上的难题,在乡镇、妇联、残联和交警等部门成立法律服务站,指定律师值班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3年来共接受交通事故等法律咨询达1000余人,办理各种法律援助案件62件,为贫困人员及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达400余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几年来我市法律服务工作在参与涉法信访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难题和困境。一是信访人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特定性和多样性,有时还存在着意见不统一的现象,对于此类问题律师工作开展较为

被动;二是律师在参与信访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得到充分肯定和发挥;三是律师行业在 “桥头堡”建设中还存在有主动性不够、认识不到位的现象;四是律师在参与涉法信访活动中自身安全无法得到充分的保障;五是基层法律服务素质有待提高;六是我局公证处被州局收编,我市已没有开展公证业务,对我市政府部门、企业和人民群众在经济建设和生活中的公证需求带来一定影响。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局将认真贯彻实施桥头堡战略目标,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站在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和桥头堡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广大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和优势,积极推进社会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制度创新,为实施桥头堡战略目标提供良好法治环境、优质法律服务和有力的法律保障。加强律师工作与各级党委政府的协调、沟通,建立规范性的定期法律咨询、讲解、走访和座谈制度平台。探索建立有效的律师参与涉法信访、企业改革、企业融资引资活动中的律师安全保障机制。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第二篇:省厅调研的发言材料

在财政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研讨会上的发 言

各位领导:

根据安排,现就我县有关财税体制、农林水、国有农场、国有农垦企业改革等方面的情况作个汇报。

一、基本情况

余江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隶属鹰潭市,总面积936平方公里。全县下辖11个乡镇,10个农垦场,135个村委会,总人口36万。我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国家瘦肉型生猪出口基地,江南最大的花生市场和中国葛之乡。目前已初步形成生猪、花生、葛以及苗木花卉等优势农业产业群。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创新发展思路,强化发展举措,全力壮大工业经济,全面培植工业财源。目前全县已形成了以金属加工及回收、雕刻、眼镜、微型元件、轻工、医药化工及节能产业为主体的六大工业产业体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县财政收入连创新高。2000年全县财政收入5863万元,2005年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个亿;2007年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个亿;2008年财政收入完成2.86亿元,增幅列全省第2位,实现了两年翻番目标;2009年财政收入完成5.06亿元,增幅列全省第一;2010年财政收入预算6.1亿元,奋斗目标9.8亿元,1-9月份完成4.73亿元,同比增长106%。

1/7

二、财税体制改革

国务院已于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我县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38个县区(市)之一,将切实按照国务院要求,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衷心拥护,以促进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途径,促进我县经济以好又快发展。现就财税体制方面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延长再生资源增值税优惠政策期限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是我县的传统产业,尤其是我县潢溪镇素有“破烂之乡”之称。2008年以前的再生资源免税政策以及2008-2009年的再生资源增值税退税政策,对促进我县循环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多年发展,我县已成为全省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的重点聚集区之一。

2009年我县财政收入完成5.06亿元,其中回收企业税收贡献达2.3亿元,比重为46%。2010年1-9月我县财政收入完成4.73亿元,其中回收企业税收贡献达1.9亿元,比重为40%。可以说,我县回收企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县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作出了积极贡献。

按财政部文件,先征后退政策只规划到2010年。如果取消再生资源增值税政策,对我县以及全市的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将主

2/7 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也同时将影响整个回收行业的发展。因此建议国家2011年后继续延长执行再生资源增值税优惠政策。

(二)省财政应统筹安排污水处理费用

2010年污水处理厂出让后,其运营支出(约为2元/T)资金主要来源于居民与企业按自来水用量收取的污水处理费(0.8元/T),不足部分由当地财政兜底安排。由于水费提价幅度较大,全县用水量量降低,收取的污水治理费远不能保障污水处厂运行支出。

今年运行半年来,除收取的排污费外,县财政已补贴近100万元,预计全年财政将新增近200万元的污水处理费支出。同时省2009起还直扣我县财政污水处理厂借款近利息200万元。我县是财政困难县,以上资金压力较大。因此建议,省财政应统筹解决污水处理费用支出,减轻地方财政压力。

(三)加大 “一大四小”工程的补助力度

我县是“一大四小”工作的先进县,2009年和2010年,我县在这方面支出达920多万元,2011-2019年支付土地租金每年需要180多元。

为调动好环境保护工作好的县市的工作积极性,建议上级财政应建立责、权、利对等的生态补偿机制,对生态保护好的地方,对牺牲发展保护环境的地方,给予相应的扶持奖励。

三、水管体制改革

2007年底我县全面完成水管体制改革工作任务,通过改革,确实提高了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使水管

3/7 单位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极大地促进了我县水利事业的发展。经过两年多的运行,体制改革后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一)水管单位与水利建设单位没有很好协调,水管单位没能参与当地水利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验收,近几年新建成中小型水利设施并没有及时移交给水管单位进行运行维护,出现“重建轻管”,“建管脱节”等现象。水管单位与日渐兴起的农民用水协会管理工作不能很好的衔接,甚至出现矛盾,影响到水管单位的职能发挥。

(二)大多水管单位负债沉重,经济基础薄弱,无力兑现人员分流改制所需经费,安置分流人员和落实社保政策难度大,很难做到“管养分离”。

(三)受地方财力制约,我县两个水管单位社保问题无力解决,只得由政府担保、水管单位与社保局签定协议,采取退一补一的方法交社保费。

(四)国家取消农业税后,水费收取难度更大,水利工程设施的运行维护经费得不到保证,没有上级专项资金支持,不少水利工程因不能正常养护而加速老化。

(五)水管单位人才流失,因单位不景气,而国家逐年加大水利建设力度,让很多水管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到水利建设企业“打工”,使水管单位越来越缺乏水利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

因此,我们建议:

4/7

(一)要求上级财政加大资金支持,确保分流人员的安置工作落到实处,使水管体制改革彻底。上级给予政策支持,下发水管单位管理制度,在单位内部实行岗位竞争制,按岗定酬,避免人员反弹。

(二)对农民的水费实行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或增加一项“农田用水补贴”直接补助水管单位。

(三)建立农业水利工程维护基金,核定各地水利工程日常维护经费,在水库除险加固建设的同时预留日常维护资金,以确保各项水利工程建得好,管得好,效益高。

(四)加强水管单位水利专业技术和水利管理培训,逐步提高水管单位职工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水用水队伍。

四、国有农场税费改革

2007年实行的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工负担、减轻农场的负担,税改政策基本得到落实,实现了“三个确保”,即确保将农工较重的负担减下来,确保农工负担减轻后不反弹,确保国有农场经营有序、生产发展、社会稳定,这一政策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农垦职工的关心、爱护和对农垦工作的重视、支持,是加快农垦事业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管理岗位人员太多。我县农场全部始建于50年代,历经50多年。由于政策和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管理人员众多。如刘家站垦殖场,总人口只有1.26万元人,但管理人员455人,5/7 机构臃肿,缺乏经济基础,人员分流和精减机构工作难以开展,农场机构改革困难重重。

(二)历史债务过重。农场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在当时,为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随着社会的发展,农场作用逐步减弱,经济发展滞后,同时农场还肩负着社会稳定和企业办社会等职能。由于农场无经济来源,只有靠借贷和财政补助维持运转。截止2009年底,我县国有农场债务共计8074万元,其中总场3563万元,分场4511万元。这些债务有国有农场改革时没有化解,农场的袍袱很重,影响到改革成效。

(三)农场企业难以运转。我县的9个农场规模小,底子薄,资源优势不明显,农场场办企业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场办企业经营不善,纷纷倒闭,工人下岗失业。这部份非农职工即无经济来源,又无田可种,生活极其困难。

(四)社会保障财力不足。我县农垦企业在2003年,实行农垦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了农垦企业职工养老问题。但农场负担的单位缴费却无财力保障。现已拖欠单位缴费参保资金2000多万元。

因此建议:一是加大国有农场改革转移支付力度,妥善化解农场债务;二是尽快开展国有农场养老保险工作,将目前实行的国有农、林、水企事业单位困难职工生活补助政策过渡到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三是“两田制”改革的实施应因地制宜,不能搞千篇一律,我县农场人多地少,不宜实行“两田制”。

6/7

五、国有企业改制

按照中央和省政府的要求,我县今年将对4家企业进行改制,分别为刘家站垦殖场、青年垦殖场、塘潮源营林林场和林业公司。目前已进入到改制方案的初稿定稿阶段,资产摸底已结束,“一补二险”测算和人员身份认证也已完成,现正在抓紧进行资产处置变现和争取中央、省里的资金工作。

根据社保、医保等部门的计算,“一补二险”资金为5.5亿元,但四户企业可处置变现资产很少,尤其是塘潮源营林林场能变现的资产几乎为零,所以总体缺口很大,特别是刘家站垦殖场。本县财力十分有限,建议中央、省政府给予扶助,否则不可能完成对刘家站垦殖场的改制任务,刘家站垦殖场的资金缺口约4亿元。

以上汇报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7/7

第三篇:关于法律服务工作的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拓展和规范我市法律服务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促进法律服务业的健康发展,更好地为“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新**”的发展主题和打造“跨越发展的展示区、统筹发展的先行区、和谐发展的示范区”的奋斗目标提供法律服务,20xx年12月中旬,我与市法律援助中心及公证处工作人员对我市法律服务业进行了专题调研。我们先后听取了邵伯镇、真武镇司法所、江淮盛律师事务所关于法律服务业的情况介绍,实地考察了部分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及市法律援助中心,并同法律工作者、社区干部、挂钩企业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座谈分析。现将本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我市法律服务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市法律服务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从拓展着眼,从规范入手,我市的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等法律服务业和法律援助事业蓬勃发展,较好地发挥了其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等方面的职能作用,促进了政府依法行政、企业依法经营、公民依法维权,在保障司法公证、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我市现有律师事务所5家,执业律师38名;公证处1家,执业公证员5名;基层法律服务所26家,法律服务工作者92名;法律援助中心1家,法律援助律师(工作者)和志愿者207名;司法鉴定机构1家,司法鉴定人4名。

1、律师成为法律服务主角。全市律师积极围绕经济工作“中心”,主动介入招商引资、沿江开发、园区建设、拆迁整治、重大工程项目等领域,已成为法律服务业的主体力量。20xx年我市律师共担任法律顾问281家,办理各类诉讼及代理893件,避免经济损失1.6亿元,实现业务创收551万元。律师参政、议政的能力不断提高。目前,全市有1名律师担任扬州市人大代表,2名律师担任**市政协委员,6名律师担任市政府法律顾问。

2、公证法律服务成绩显著。20xx年办证9587件,比20xx年增长14%,其中涉外和涉港、澳、台公证3187件;公证业务收入达350余万元,比20xx年增长18.9%。20xx年获得“江苏省文明公证处”称号,20xx年荣获扬州市公证工作第一名。

3、基层法律服务作用独特。基层法律服务主要业务市场是面向农村。20xx年全市基层法律服务所共担任法律顾问834家,其中担任镇政府、事业单位、村居委会321家,开展各类业务1804件,避免经济损失4234.2万元,实现业务创收198.4万元。

4、法律援助事业迅猛发展。20xx年我市率先在扬州建立起法律援助市-镇-村三级工作网络,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法律援助体系。20xx年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326件,比20xx年增长41.7%,340名受援对象满意率100%。20xx年1月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法律援助规范与质量检查活动先进机构,今年6月又被评为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

5、司法鉴定逐步走向规范。20xx年元月我市在市人医成立司法鉴定所,进一步规范我市法医临床类司法鉴定服务行为,初步建立统一的司法鉴定管理体制。自成立以来完成法医临床鉴定近300件。

二、我市法律服务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充分肯定我市法律服务业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法律服务业在发展进程中暴露出的以下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法律服务组织机构规模偏小。主要表现为:从人数上看,每家律师事务所平均不到10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人;每家基层法律服务所不到4人,都属于小型所。从执业律师占总人口的比例来看,我市为万分之零点三六,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万分之壹点零八。我市法律服务组织机构规模偏小,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市的法律服务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上,与我市经济水平不相适应。

2、法律服务专业化程度较低。以律师为例,我市执业律师文化程度在大学本科以下的6人,占律师执业总数的15.38%,其中还有高中学历1人,且非法律专业3人。从律师业务来看,律师们还普遍缺乏专业化发展意识和提高专业化水平的措施。不少律师出于“生存”需要,无论是刑事案件,还是民事或其他类型的案件,几乎是有什么接什么,接什么做什么,把自己塑造成“万金油”律师。从总体上看,我市法律服务队伍素质不够高,不仅表现为学历偏低,而且知识结构单一,专业化程度低,外语能力不强,尤其是涉外涉新人才不足。

3、法律服务服务渠道窄。目前我市法律服务机构有12家集中在城区,占到35%以上,其他22家法律服务机构(全是法律服务所)分布在12个乡镇。法律服务所因改制被推向市场,竞争加剧,不少法律服务人员流失,现有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比改制前减少35%以上,平均每镇服务人数不到6人。法律服务机构和人员布局不合理,服务渠道窄,基层法律服务力量薄弱,不能满足城乡居民法律服务需求。

第四篇:关于法律服务工作的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拓展和规范我市法律服务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促进法律服务业的健康发展,更好地为“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新**”的发展主题和打造“跨越发展的展示区、统筹发展的先行区、和谐发展的示范区”的奋斗目标提供法律服务,2008年12月中旬,我与市法律援助中心及公证处工作人员对我市法律服务业进行了专题调研。我们先后听取了邵伯镇、真

武镇司法所、江淮盛律师事务所关于法律服务业的情况介绍,实地考察了部分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及市法律援助中心,并同法律工作者、社区干部、挂钩企业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座谈分析。现将本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我市法律服务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市法律服务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从拓展着眼,从规范入手,我市的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等法律服务业和法律援助事业蓬勃发展,较好地发挥了其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等方面的职能作用,促进了政府依法行政、企业依法经营、公民依法维权,在保障司法公证、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我市现有律师事务所5家,执业律师38名;公证处1家,执业公证员5名;基层法律服务所26家,法律服务工作者92名;法律援助中心1家,法律援助律师(工作者)和志愿者207名;司法鉴定机构1家,司法鉴定人4名。

1、律师成为法律服务主角。全市律师积极围绕经济工作“中心”,主动介入招商引资、沿江开发、园区建设、拆迁整治、重大工程项目等领域,已成为法律服务业的主体力量。2008年我市律师共担任法律顾问281家,办理各类诉讼及代理893件,避免经济损失1.6亿元,实现业务创收551万元。律师参政、议政的能力不断提高。目前,全市有1名律师担任扬州市人大代表,2名律师担任**市政协委员,6名律师担任市政府法律顾问。

2、公证法律服务成绩显著。2008年办证9587件,比2007年增长14%,其中涉外和涉港、澳、台公证3187件;公证业务收入达350余万元,比2006年增长18.9%。2006年获得“江苏省文明公证处”称号,2007年荣获扬州市公证工作第一名。

3、基层法律服务作用独特。基层法律服务主要业务市场是面向农村。2008年全市基层法律服务所共担任法律顾问834家,其中担任镇政府、事业单位、村居委会321家,开展各类业务1804件,避免经济损失4234.2万元,实现业务创收198.4万元。

4、法律援助事业迅猛发展。2006年我市率先在扬州建立起法律援助市-镇-村三级工作网络,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法律援助体系。2008年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326件,比2007年增长41.7%,340名受援对象满意率100%。2007年1月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法律援助规范与质量检查活动先进机构,今年6月又被评为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

5、司法鉴定逐步走向规范。2007年元月我市在市人医成立司法鉴定所,进一步规范我市法医临床类司法鉴定服务行为,初步建立统一的司法鉴定管理体制。自成立以来完成法医临床鉴定近300件。

二、我市法律服务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充分肯定我市法律服务业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法律服务业在发展进程中暴露出的以下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法律服务组织机构规模偏小。主要表现为:从人数上看,每家律师事务所平均不到10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人;每家基层法律服务所不到4人,都属于小型所。从执业律师占总人口的比例来看,我市为万分之零点三六,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万分之壹点零八。我市法律服务组织机构规模偏小,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市的法律服务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上,与我市经济水平不相适应。

2、法律服务专业化程度较低。以律师为例,我市执业律师文化程度在大学本科以下的6人,占律师执业总数的15.38%,其中还有高中学历1人,且非法律专业3人。从律师业务来看,律师们还普遍缺乏专业化发展意识和提高专业化水平的措施。不少律师出于“生存”需要,无论是刑事案件,还是民事或其他类型的案件,几乎是有什么接什么,接什么做什么,把自己塑造成“万金油”律师。从总体上看,我市法律服务队伍素质不够高,不仅表现为学历偏低,而且知识结构单一,专业化程度低,外语能力不强,尤其是涉外涉新人才不足。

3、法律服务服务渠道窄。目前我市法律服务机构有12家集中在城区,占到35%以上,其他22家法律服务机构(全是法律服务所)分布在12个乡镇。法律服务所因改制被推向市场,竞争加剧,不少法律服务人员流失,现有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比改制前减少35%以上,平均每镇服务人数不到6人。法律服务机构和人员布局不合理,服务渠道窄,基层法律服务力量薄弱,不能满足城乡居民法律服务需求。

4、法律服务管理手段

弱。按照现行法律法规,我市作为县级市,其法律服务管理权限仅限于对法律服务人员批评教育、调查上报,对法律服务机构和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没有行政处罚权,只能管事,难以管人,管理手段软弱。

三、对我市法律服务工作的几点建议

我市法律服务工作要创新发展,提高水平,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逐步构建统筹规划、政策扶持、秩

序规范、管理科学的法律服务体系,适应建设“ 法治**、和谐**”的奋斗目标,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法治意识和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

1、统筹规划,优先发展。一是提高认识。大力发展法律服务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法律保障,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市委、市政府及发改委、商贸局等相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法律服务业的重要意义。二是科学规划。发改委、商贸局等相关部门应以前瞻、发展的眼光和科学、务实的态度,将法律服务业纳入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司法行政部门应结合法律服务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高质量、高起点编制好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司法鉴定等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任务和措施。三是优先发展。市委、市政府要及时听取有关法律服务工作的汇报,研究解决法律服务业在改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把法律服务业放在优先发展、重点发展的位置上。

2、政策扶持,优化环境。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市政府应树立“政府购买服务”的新理念,加大对法律服务业的财政投入,设立扶持法律服务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建立完善经费保障制度。二是实行税收优惠。我市法律服务业的营业税、综合基金、个人所得税税率在11%左右,税务部门应适当降低税费比例,制定和完善法律服务业税费政策。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市人事部门应积极落实“人才强市”政策,采取灵活措施,加快引进法律服务业高层次人才,加强对中青年法律服务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改善法律服务队伍人员结构,提高**法律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四是解决“三难”问题。公、检、法等部门应进一步改善律师执业环境,切实解决律师执业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会见难、阅卷难和调查取证难,保护律师在执业活动中的合法权益,确保公民获得高质量的法律服务。

3、拓展市场,优质服务。一是积极推介法律服务。发改委、经发局要积极推介法律服务介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走进我市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创造“法企合作”平台,推动法律服务工作向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市场经济的各个环节拓展。二是着力推进政府顾问工作。政府部门应进一步拓展法律顾问的配备,提高政府行政行为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并积极开展公职律师试点工作。三是深入推进法律服务人员参与信访接待。司法行政部门应探索组织引导法律服务人员介入信访、有效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新途径,协助政府运用法律手段化解信访和涉法涉诉等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四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法律服务机构应努力扩大法律服务的覆盖面,把法律服务延伸到农村,在全市实现“一村一顾问”,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为农村招商引资、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法律服务,努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4、规范管理,优胜劣汰。一是行政管理。司法行政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法律服务机构的资质管理,严格审批、设立、年检程序,严把法律服务机构进口关;严格法律服务机构合伙人审批制度,规范合伙人的进出行为,发挥好导向、准入、协调和监督作用。二是市场管理。行业协会应进一步加强法律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严格执业纪律,推行法律服务执业公示制度,加快建立法律服务信用体系,完善法律服务机构和人员的诚信档案,顺应市场规律,淘汰“作坊式”的法律服务机构。三是自律管理。法律服务机构应树立自觉管理、自主管理、规范管理的意识,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质量内控,规范业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逐步规范其自律性管理。

第五篇:省厅工作要点

2011年全省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要点

2011年全省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政法工作会议、全国司法厅(局)长会议和全省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以开展基层司法行政机关“深化三项重点工作实战大练兵”活动为抓手,进一步提升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整体水平,提高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效能,提升基层司法行政队伍整体素质,为实现我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和迎接建党90周年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为抓手,切实履行维护稳定责任

1.扎实开展 “深化三项重点工作实战大练兵”活动。在全省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组织开展以“深化三项重点工作,服务安徽加速崛起”为主题的“深化三项重点工作实战大练兵”活动。围绕深化社会矛盾化解,扎实开展“四千四万”(千员万人大培训、千乡万村大排查、千人万件抓化解、千所万会争表率)专项行动;围绕深化社会管理创新,切实加强社区服刑人员教育矫正和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围绕深化公正廉洁执法,以开展全员执法轮训和业务培训为抓手,全面提高基层司法行政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以推进司法所建设为载体,进一步夯实基层工作平台

2.巩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成果。按照司法所建设第二个五年周期规划要求,以全面提升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水平为主线,在全省组织开展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回头看”活动,对照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五化”标准进行全面补缺补差,巩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成果,保持司法所建设的良好态势。按照司法部统一部署,积极开展“部级规范化司法所”创建活动。

3.加强示范司法所动态管理。根据《省级示范司法所动态管理办法》规定,组织开展第一批省级示范所考评复核和第二批省级示范所检查工作。指导各地继续深化市级、县级示范司法所创建活动,进一步发挥示范司法所的示范带头作用。

4.开展创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示范县(市、区)活动。在全省组织开展争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示范县(市、区)活动,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司法所建设整体水平,着力解决司法所建设发展不平衡问题。

5.加强基层司法行政队伍建设。继续加强司法所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推进司法行政专项编制人员和专职副科级所长的配备工作。分期举办司法所长和县级司法局基层业务科室负责人执法轮训班,大力开展基层司法行政队伍教育培训 2 工作,基本完成全省司法所长和县级司法局基层业务科室负责人轮训任务。

三、以学习宣传贯彻人民调解法为契机,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创新发展

6.大力开展人民调解法学习宣传活动。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发动各级人民调解工作指导管理人员、人民调解组织、人民调解员学习《人民调解法》,切实提升其业务素质和能力。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人民调解工作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宣传新时期我省人民调解工作和基层涌现出来的人民调解工作先进典型,为人民调解工作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7.着力夯实人民调解工作基础。按照《人民调解法》要求,完善人民调解网络,进一步巩固村(居)、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开展“标准化调委会”创建活动。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对现有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查摸底、健全网络、充实人员、巩固提高。积极吸纳社会热心人士积极参与人民调解工作,不断优化调解队伍结构。完善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强化人民调解工作保障,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及会议要求,落实人民调解工作三项经费。按照司法部统一部署,扎实开展“争当人民调解能手”活动。8.进一步拓展人民调解工作领域。大力推进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积极在医疗纠纷、交通事故、劳动争议等特定行业和领域建立人民调解组织。加强重点区域和毗邻接边地区联防联调组织建设,着力化解特定行业和领域的各种矛盾纠纷。结合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实际,积极建立、充实“调解专家库”。

四、以提高教育矫正质量为核心,切实加强社区矫正工作

9.加强社区服刑人员教育矫正工作。采取多种措施和方法,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通过组织公益劳动、进监所接受教育等多种形式,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增强服刑意识。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正,促使其顺利回归和融入社会。探索建立社区矫正评估体系,增强教育矫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0.加强社区服刑人员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督查指导力度,切实抓好社区矫正衔接、管理、请销假、考核、奖惩、解除矫正等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加大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控力度,充分体现刑罚执行工作的严肃性。探索建立监狱劳教民警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机制,选派民警指导、参与社区矫正工作,不断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水平。

11.加强社区服刑人员帮困扶助工作。积极协调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将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社区服刑人员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为符合条件的农村籍社区服刑人员落实责任田。整合社会资源和力量,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提高就业谋生能力,帮助其解决基本生活保障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12.加强社区矫正机制建设。进一步建立完善社区矫正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按照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我省适用非监禁刑调查评估实施办法。针对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和研究,提出指导意见。

五、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文件精神为主线,不断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

13.加强服刑在教人员技能教育、文化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根据服刑在教人员教育矫治劳动改造岗位和刑释解教后回归社会就业需要,全面开展服刑在教人员职业技能教育,制定技能培训计划,落实培训项目、师资、教材,将技能培训经费列入教育改造矫治经费范围。开展技能鉴定,不断提高参训人员技能证书获得率。加强服刑在教人员扫盲、自考等文化教育工作,提高他们文化科学知识水平。加强心理咨询师队伍建设,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危机干预和危顽人员教育改造攻坚转化。全面开展教育改造效果和重新违法犯罪可能性综合评估工作,确定重点对象和一 般对象,为安置帮教工作奠定基础。

14.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出监所衔接。强化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做好服刑在教人员基本信息、教育改造表现信息、刑释解教信息、综合评估信息录入工作,认真开展服刑在教人员基本信息核查反馈,完善监所与安置帮教机构之间信息沟通机制。启用中央安帮办新修订的安置帮教统计报表(网络版),做好服刑在教人员核实情况、教育改造表现情况、刑释解教后安置帮教情况等信息录入统计上报工作。深入落实双向联系、回归社会就业储蓄金制度,建立监所与司法所和家庭、单位、村居的衔接机制,加强人员有效衔接,确保重点对象不脱管漏管。加强法律文书衔接,确保档随人走,做到底数清楚。

15.加强职业培训基地和过渡性安置基地建设。加强培训基地和安置基地认定工作,将符合条件的社会职业培训机构和热心安置帮教工作的社会企业认定为安置帮教对象的职业培训基地和过渡性安置基地,积极开展技能培训,落实国家和省税费减免、培训补贴政策。按照中办发〔2010〕5号、皖办发〔2010〕22号文件要求,试点建立集食宿、教育、培训、救助为一体的过渡性安置基地,安置“三无”等重点帮教对象。

16.加强就业帮扶与管理服务。认真贯彻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 税〔2010〕84号)精神,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将刑释解教人员纳入困难人员群体进行失业登记,落实减免税政策和金融服务政策,促进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开展送岗进监所和刑释解教人员就业招聘推介活动,培育帮扶创业典型,开展就业服务活动,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落实刑释解教人员低保、救济、医疗和养老保险政策,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与问题,保障基本生活。加强刑释解教人员排查、帮教、服务与管理,预防重新违法犯罪。

六、以规范有序为目标,推动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健康发展

17.加强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指导管理。加大对基层法律服务执业行为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严处违法违纪行为。加强调研,适时出台指导性意见,指导基层法律服务所与司法所实现财务分开和人员逐步分离。结合年检注册工作,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集中进行培训。结合司法所长和县级基层业务科室负责人执法轮训工作,举办法律服务所主任培训班。

18.拓展基层法律服务领域。推进基层法律服务向社区、乡村延伸,找准结合点、切入点和着力点,积极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管理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19.加强基层法律服务诚信体系建设。加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诚信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长效管理 机制。加强先进典型宣传,突出宣传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服务和谐社会等方面的事迹,树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良好社会形象,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0.修订基层法律服务收费项目和标准。结合农村法律服务市场实际,积极与物价部门协调,修订《安徽省基层法律服务收费项目和标准》,进一步规范基层法律服务收费行为,促进基层法律服务健康发展。

七、以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为牵引,努力提升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整体效能

21.大力推进基层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以开展“深化三项重点工作实战大练兵”活动为契机,大力推进司法所综合管理系统和县级司法行政业务平台应用工作。建立和完善系统应用考核机制,采取定期考核、行政推动和督促检查等手段和形式,努力实现全员、全案、全流程应用。在全省组织评选一批“信息化应用能手”。建立健全系统应用规范,加强对系统应用的业务指导,并在应用中对系统进行完善优化。

22.提高信息化与基层业务工作的融合度。加快基础数据录入工作,保证数据录入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加强动态信息采集工作,确保信息数据的及时性和鲜活性。通过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基层法律服务、监所协同、情报信息等模块的应用,规范业务工作流程,更好地发挥信息化在推进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发展中的牵引和支撑作用。

八、做好基层司法行政其他工作,推动基层工作全面向前发展

23.进一步加强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设,切实为困难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进一步加强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围绕社会转型期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有关法律的宣传普及工作。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下载省厅调研法律服务工作发言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省厅调研法律服务工作发言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省厅调研督查袁州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汇报

    关于省厅调研督查袁州区地质灾害防治 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省厅《关于省厅领导到联系点调研督查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局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地质灾害防治工......

    永靖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情况汇报(省厅调研)

    永靖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情况汇报永靖县人民政府(2011年7月13日)尊敬的妥厅长,各位领导:今天,省农牧厅妥厅长一行前来我县视察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这是对我们工作的关心支持和有......

    法律服务工作综述

    三县四区148法律服务工作综述9月25日,全市148法律服务工作会议在市局三楼会议室召开。会上,各县(区)局148指挥中心负责人对本148指挥中心的基本情况、2008年以来工作开展情况及......

    省厅财政审计和审计整改调研汇报

    省厅审计整改及财政审计情况调研汇报 尊敬的*厅长,各位领导: 热烈欢迎省厅领导到我局调研指导工作。现在,按照调研通知要求,我把审计整改、财政审计、绩效审计及审计“十二五”......

    纪检监察调研工作发言

    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推动党风廉政调研工作上层次上水平**县纪委监察局去年以来,**县纪委监察局紧紧围绕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县委、县政府的决策,全方位加强调查研究,通过加强......

    (共)社区法律服务调研报告

    社区法律服务调研报告加强社区建设,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维......

    省厅职称工作征求意见提纲2014

    尊敬的各位老师: 为了进一步深化职称改革,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工作,现将职称工作征求意见提纲发给你们,请提出宝贵意见。有关意见可以在座谈会上交流,也可在会后发给我......

    省厅法制宣传个人工作小结

    省厅法制宣传个人工作小结本人自2011年10月加入省厅法制宣传处以来,坚持在工作中抓好理论和业务学习,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在厅领导和处领导的带领下,在本职岗位上尽职尽责,主要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