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究生课程简影像学进展
课 程 简 介
课程编码
中文名称影像学进展
学时36 理论讲授36 英文名称 指导性自学 Image medical progress4 实验见习
授课对象硕士、博士
内容简介《影像学进展》是一门新兴学科。该门课程涉及的内容均是影像医学最前沿和发展最快的部分,包括CT诊断、MRI诊断、超声诊断及介入放射学等内容。讲授和学习的重点包括心肺、脑、腹部、神经等各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及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并将这些影像检查进行比较,指出各自的价值和限度。课程要求本教材计划教学总学时为36学时,授课对象有中医、中西医结合博士、硕士、七年制和本科等各种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时要求理论联系实践,结合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模式,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并结合临床实际病例,进行启发式教学。学习该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在校学生更多的了解现代影像学知识,为医学生进入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先修课程
1.《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
2.《西医诊断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影像医学》
参考文献
《诊断学基础》,戴万亨主编,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新世纪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医学影像学》,吴恩惠主编第五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备注
第二篇:西方音乐史课程安排及影像资料
《西方音乐史》课程安排及影像资料
第一周:★授课内容:该课程的主要内容、讲课方式、考试方式等,第二周:
第三周:第四周: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的要求和对西方音乐史的知识。★欣赏乐曲:《四季》“春”(维瓦尔第)、《回声》(拉索)。★音像资料:《秋山和庆管弦乐队指南》。
★授课内容:“巴洛克音乐”,重点:
1、主要作曲家以及代表作品,3、巴赫、亨德尔的音乐艺术特点以及二者的比较。★欣赏乐曲:《水上音乐》(亨德尔)、《哈利路亚》(亨德尔)、《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巴赫)。
★音像资料:巴赫、亨德尔的生平及介绍。
★授课内容:“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重点:
1、交响乐的构成、奏鸣曲式,2、莫扎特的音乐风格、特点。
★欣赏乐曲:《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海顿)、《第四十交响曲》(莫扎特)、《安魂曲》(莫扎特)。★音像资料:《莫扎特传》。
★授课内容:“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重点:
1、莫扎特的音乐创作,2、贝多芬的音乐艺术特点与成就。★欣赏乐曲:《费加罗的婚礼》(莫扎特)、《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贝多芬)。★音像资料:《贝多芬传》 第五周:★授课内容:“浪漫主义音乐”,重点:
1、浪漫主义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的同异之处,2、浪漫主义音乐的产生背景。★欣赏乐曲:无
★音像资料:浪漫主义艺术、浪漫主义音乐资料介绍。
第六周:★授课内容:“浪漫主义音乐”,重点:
1、舒伯特的主要音乐成就,2、浪漫主义歌剧特点。
3、威尔第的歌剧创作。★欣赏乐曲:《第八交响曲》“未完成”(舒伯特)、《邀舞》(韦伯)、《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门德尔松)。
★音像资料: 舒伯特、门德尔松的介绍资料。歌剧《茶花女》。
第七周:★授课内容:“浪漫主义音乐”,重点:
1、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代表,2、小型音乐作品的产生与发展。★欣赏乐曲:肖邦、李斯特、舒曼的钢琴作品。★音像资料: 肖邦、李斯特、舒曼的介绍资料。
第八周:★授课内容:“浪漫主义音乐”,重点:
1、浪漫主义时期的管弦乐(包括交响乐)
2、柏辽兹、瓦格纳、勃拉姆斯、★欣赏乐曲:《幻想交响曲》(柏辽兹)、《尼伯龙根的指环》(瓦格纳)、《第一交响曲》、《第四交响曲》(勃拉姆斯)。★音像资料: 柏辽兹、瓦格纳、勃拉姆斯的介绍资料。
第九周:★授课内容:“浪漫主义音乐”,柴可夫基的创作特征。
★欣赏乐曲:《第六交响曲“悲怆”》、《一八一二序曲》。★音像资料:《柴可夫基传记》、《天鹅湖》、《胡桃夹子》。
第十周:★授课内容:“浪漫主义音乐——民族乐派”,重点:
1、捷克民族乐派的代表:斯美塔纳、德沃夏克,2、北欧民族乐派的代表:格里格,3、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格林卡、里姆斯基-科萨柯夫、穆索尔斯基。
★欣赏乐曲:《沃尔塔瓦河》、《自新大陆》、《培尔•金特》、《图画展览会》、《荒山之夜》。
★音像资料:斯美塔纳、德沃夏克、格里格、穆索尔斯基的介绍资料。
第十一周:★授课内容:“晚期浪漫主义音乐”,重点: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基本特征。
★欣赏乐曲:《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英雄生涯》、《芬兰颂》、《罗马松树》。★音像资料:现代音乐的介绍。
第十二周:★授课内容: “印象主义音乐”,重点:印象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代表作曲家。
★欣赏乐曲:《牧神午后》、《小巫师》。★音像资料:印象主义音乐的介绍。
第十三周:★授课内容:美国音乐的发展。
★欣赏乐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大峡谷》。★音像资料:格什文介绍资料、爵士乐。
第十四周:★授课内容:
1、现代音乐的观念与流派。
2、斯特拉文斯基、勋伯格、巴托克。
★欣赏乐曲:《春之祭》、《一个华沙幸存者》、《为弦乐器、打击乐器和钢片琴所写的音乐》。★音像资料:现代音乐资料。
第十五周:★授课内容:
1、现代音乐的种种探索。
★欣赏乐曲:《四分三十三秒》、《太平洋231》、《广岛殉难者挽歌》。
★音像资料:现代音乐资料。
影像资料:
★传记类:《莫扎特传》、《贝多芬》、《柴可夫斯基》、《托斯卡尼尼》、《卡拉扬》等。
★歌剧、音乐剧类:《费加罗的婚礼》、《茶花女》、《图兰多》、《卡门》、《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猫》、《雾都孤儿》(奥里弗)、《西区故事》等。
★芭蕾舞剧类:《吉赛尔》、《天鹅湖》、《胡桃夹子》、《春之祭》、《海盗船》等。
★音乐知识类:《秋山和庆管弦乐队指南》、《幻想曲》、《幻想曲2000》等。
第三篇:《超声诊断学》课程简介(影像)
《超声诊断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超声诊断学》
英方名称:《Ultrasonic Diagnostics》
开课单位:影像系超声诊断学教研室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 学 时:100学时,其中理论:72学时,实验:28学时
学分:5.6学分
适用专业:医学影像学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超声物理基础,颅脑、心血管系统、腹部脏器、妇产科、表浅器官的正常与异常声像图表现及介入性超声常规操作与技巧。
内容简介:本课程是研究声学、医学和电子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科学,涉及的内容
广泛,包括在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监护和普查人体疾病中的各种运用。本课程主要介绍颅脑、心血管系统、腹部脏器、妇产科、表浅器官正常声像图表现及常见病多发病的典型声像图,介入性超声的常规操作与技巧。采取理论课多媒体教学方法。实验课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设备旁亲手指导的方式进行。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教材:《超声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王正纯,2版,1999年。
参考书目:《超声医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周永昌,4版,2002年7月。主讲教师:曹永政教授冼惠珍教授杜毅力教授韦德华副教授彭格红副教授
第四篇:化学工程进展 课程论文
《化学工程进展》课程论文
摘要:化学工程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与我们每个人都联系密切,其生产的产品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本文从学术角度介绍化学工程的进展,化学工程作为一级工程学科正与相关学科结合,形成新的边缘与交叉学科,占领新的学术领城;同时还从工艺角度介绍化学工业的发展态势。化学工业正向原料多样化、产品精细化、技术高新化的方向发展。关键词:化学工程;进展;技术;化学工业;
Abstract:Chemical engineering is closely with each of us as a leading industry of national economy.Its products also have an extremely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everyday life.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progres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from an academic perspective.As the first level engineering discipline, chemical engineeringis combining with related disciplines to form a new-edge and crossing discipline and conquer new academic file, introducing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chemical industry from the process perspective at the same time.The chemical industry is towarding the diversification of raw materials, product refinement, technology high xinhua direction.Key words: chemical engineering;development;technology;chemical industry;引言:
化学工程是一种将一系列与化学专业有关的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的化学或者物理过程,包括对原有设备的改进和优化及研究新的技术的一项工程性学科。以化学为指导思想,将其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结合到一起,包括研发产品、设计实验过程、模拟系统、装备强化、操作控制、保护环境、管理生产等方面的工作。化学工程领域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石油化工化学等领域。因此化学工程既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工程,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工程,也是与高精尖端技术领域相结合的重要工程,推动了高精尖端技术的发展。目前化学工程领域的发展方向:集约化、连续化、高效化、自动化和精细化。由于化学工程和生活的联系比较紧密,范围比较广,因此,探索化学工程的进展具有深远意义,对此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掌握化学工程发展的动态,同时也有利于吸收国内外的最新科研成果,有利于改进设备和技术,提高工作效率。1.概述
1.1 “化工”的概念
“化工”是“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化学工业”的有机结合。(1)化学工程—工程一级学科,研究过程工业中反应、分离、传递、单元操作、运行优化与运行控制的共性规律。(2)化学工艺—研究无机、有机、精细、高分子、生物等化学加工的技术路线及其加工方法。
(3)化学工业—实现化学加工并获得产品的工业部门。1.2“化工”的发展对策
(1)产品对策[ 1 ]—传统产品与精细产品并举,不断开发新产品
化肥、农药、制碱等传统产品在化工中仍占重要位置。
石油产品(汽油、柴油、润滑油、沥青及橡塑原料)将进一步发展。精细化工产品(助剂、催化剂、添加剂)发展迅猛。
药物及生化产品(干扰素、酶制剂、新型药物等)得到重点发展。新材料(功能材料、结构材料、特种材料等)特别受到重视。
(2)原料对策[ 2 ]—原料的多样化,适合国情、省情原料的综合利用
石油与天然气依然受到青睐,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仍具生命力,可能还要进口原油。
煤的洁净利用技术,煤化工与一碳化工在我国尤为重要,发展方向是以煤为原料,发电、供电、供煤气与联产化工产品一体化。
天然作物的综合利用是化工原料的又一来源。
(3)技术对策—挖潜、引进、消化、创新
现有装置重在节能降耗、挖潜改造与技术革新。引进少量关键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形成中国技术。石油化工、大化肥、大氯碱装备一定要实现国产化。
(4)体制对策—集约化、大型化,资产经营是体制发展的重点
化工企业将由生产经营型向资产经营型过渡,保证国有资产增值是企业的任务。
化工企业向大型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组建大型化工集团公司,生产成为有目的性的集约化体制。
企业家是化工企业的无形资产,要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懂技术、善经营的企业家。2.化学工程的进展
2.1近代化学工程的发展趋势之一—化学工程与相关学科的交叉
(1)生物化学工程: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的结合 生物化学工程的特点[ 3 ]:操作条件温和(常温常压反应);多为分批操作;产物浓度低,反应器体积大;温度、pH、溶氧的影响大;多为非牛顿高粘物系;无菌操作。
生物化学工程的应用[ 4 ]:
生产化工原料(到2020年,预测20%化工产品将由生物技术生产)[ 5 ]; 生产单细胞蛋白(如甲醇蛋白);
生产氨基酸(22种氨基酸中,18种由生化法提取); 生产酶制剂(如碱性蛋白酶用于洗涤剂); 生产有机酸(如发酵法生产柠檬酸、乳酸); 生产生物农药(如农用抗菌素);
生产生物医药(如辅酶、激素、维生素、多糖、核酸)。
(2)材料化学工程:化学工程与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的结合
材料化学工程的核心问题:聚合反应工程、高分子传递过程、粘性物流体力学。
材料化学工程的应用[ 6 ]:
生产新品牌树脂(农用薄膜、汽车用基材、新型建材、光缆等);
生产新品牌纤维(中空纤维分离膜、海水淡化渗透蒸发膜、异形纤维丝等);生产新品牌功能材料(导电高分子、感光树脂、防伪材料等); 生产新品牌复合材料(陶瓷基高分子、长短纤维增强复合基材料)。(3)精细化学工程:化学工程与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的结合
精细化学品的特点:批量小;附加值高;质量要求高;装置柔性化;品种多;更新快;有极强的商品性[ 7 ]。
现有化工企业必须大力发展精细化学品:现有化工企业有原料、人才、公用工程的优势;精细化学品发展的重点是涂料、助剂、表面活性剂、饲料添加剂、水处理剂等;化肥厂要发展甲醇下游产品与一碳化工系列产品;石化厂要发展石油精细化工产品。
(4)微电子化学工程[ 8 ]:化学工程与物理学、微电子学的结合
微电子化工产品的重要性:95年世界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已达1万亿美元,需要电子化工原料300亿美元。
18种微电子化工用原料,举例— 基材:硅、砷化稼等半导体元件材料,聚酷线路板材; 光刻胶:光致抗蚀剂、甲基丙烯酸及其酷的聚合物; 掺杂剂:气态AsH3固体硼化物提高导电能力; 封装材料:聚硅氧烷、硅树脂等; 微电子专用清洗剂:氯甲烷、氯乙烯等。
2.2近代化学工程的发展趋势之二—化学工程与数学、物理学、基础化学的进一步结合
(1)与近代数学的结合,举例—
非线性数学在化学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最优化方法是化学工程必须掌握的数学工具; 偏微分方程理论在化学工程中受到高度重视。
(2)与近代物理的结合,举例—
X光衍射测物相与分子筛结构与物质相态; 气相色谱程序升温脱附(TPD)研究物质表面性质[ 9 ]; 气相色谱程序升温氧化(TPO)研究催化剂析炭; 红外光谱研究吸附状态与反应动态学; 电子能谱研究催化剂状态组成与失活。
(3)与物理化学的结合,举例—
热力学参数的预测;
非理想溶液与复杂反应的化学平衡; 多态反应动力学。
(4)与生物化学的结合,举例—
生物环境治理;
SOD(超氧化歧化酶)等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 10]。
2.3近代化学工程的发展趋势之三—“十项延伸”
(1)由简单物系向复杂物系发展,举例—
流体输送:多相流流体输送; 反应工程:气液固三相床反应;
系统工程:多种反应、分离装置的结合优化。
(2)由定态向非定态[ 11 ]发展,举例— 非定态SO2转化、非定态甲醇合成。
(3)由常规小分子向高分子、大分子发展,举例—
特种高分子材料的开发; 团簇化合物,如C60的崛起。
(4)由宏观向微观发展,举例—
超微粒子形态控制与包裹[ 12 ];
分子化学工程学科分支的形成,研究分子热力学、分子传递现象与分子动力学。
(5)由描述现象向阐述机理发展,举例—
反应器的多态与颗粒催化剂的多态,从现象到机理; 动力学方程的实验测定与机理探讨。
(6)由理想溶液向非理想溶液发展,举例—
由牛顿型流体到非牛顿型流体;
由常压发展到超临界反应与超临界分离。
(7)由非生命向有生命发展,举例—
生物医药工程,药物设计与疗效的关系; 基因工程、酶工程与化学工程的结合; 动植物细胞在生物反应器中的大规模培养。
(8)由探索试验向有效预测发展,举例—
催化剂设计; 药物分子设计。
(9)由简单过程向耦合过程发展,举例—
反应—精馏藕合(在MTBE、TAME[ 13 ]工艺中应用取得实效); 反应—萃取藕合(中药、香料有效成分提取和稀有贵金属提取中应用); 反应—结晶祸合(超细超纯炸药合成); 反应—膜分离藕合(甲烷一步制甲醇)。
(10)由参数的单项测量向过程的集散系统控制发展,举例—
DCS[ 14 ]分散控制系统,IDS[ 15 ]集成控制系统与网络标准化已逐步推广使用,并迅速发展。 智能控制成为新的热点,模糊控制、模式识别、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均取得突破进展。2.4近代化学工程的重要方向
(1)合成化工
极端条件下的合成(高温化学工程、高压化学工程、超临界反应合成); 温和条件下的合成(丁辛醇、甲醇、氨向较低压力与温度合成的方向发展);
新结构化合物合成(分子化学工程学发挥更大作用); 功能分子设计(选态化学、选键化学的产生); 合成路线的优化(如避开有毒、污染的零排放合成工艺)(2)超分子构筑
天然高级分子的模拟—以大环化合物起步的超分子化学已经起步;用组装、复合、掺杂、改性的方法构筑新型高分子;
生物化工中的单体设计—新型药物分子的构筑与合成路线探索; 可控合成[ 16 ]—分子识别下的定向合成,如酶控制下合成手性化合物。
(3)化学工程中的新基础研究
非定态技术(稀SO2转化);
过程模型化技术(特别是复杂系统的模型化问题);
反应一分离藕合(反应一精馏、反应一萃取、反应一结晶、反应一膜分离、三相床反应分离一体化)。(4)新材料化工
纳米材料(超细磁粉、超细碳酸钙、超细催化剂等);
医用材料(要求安全、无毒、纯度高、可加工成不同形状,物化与机械性能好,适应性强,正努力开发新型骨质材料、牙质材料、人造血管、人造心脏等);
记忆材料[ 17 ](即智能材料),分子器件(由有机高分子组成的器件); 仿生材料(如新型固定氮材料);
导电高分子(聚唾吩、聚钦普、聚乙炔等)。
(5)能源化学工程 节能—大力推广热管技术、热管换热器;大力推广热泵技术,拓宽蒸汽压缩式热泵的应用范围;推广高效导向浮阀塔盘等节能型板式塔。
煤炭加工中的化学工程问题—煤气化新工艺,国产新型煤气化炉,水煤浆气化;以煤为原料整体联合循环发电,提高煤利用率。
新能源化工—制氢与贮氢,研制贮氢合金新品种;再生能源的化工利用(再生纸,垃圾与塑料的再生);太阳能与化学能的转化与利用。(6)催化剂工程
开发方法上的发展—重视热力学研究;神经网络用于催化剂活性组分、助剂与制备方法的优选。
新型催化剂开发—分子筛催化剂、均相络合催化剂、生物催化剂、三相床催化剂、环境保护催化剂等的开发。
新型催化工艺,举例—低压液相法生产丁辛醇,可使生产能力提高70%,消耗下降;乙苯加氧新工艺制苯乙烯,选择性提高到93%,装置增容30%。(7)计算机技术在化工中的应用
共享新库—化合物库、物性数据库、数学模型库等。
辅助分子设计—计算机成为合成、设计、预测与控制不可缺少的工具。生产优化控制—仿真培训系统,DCS集散控制系统。
(8)环境化学工程
洁净合成工艺(废除光气等毒害物的生产工艺,减少或消除三废排放)。环境无害化(如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电厂烟气SO2治理,新型克劳斯尾气处理催化剂等)。
CO2利用(CO2合成有机物的探索)。
(9)深度加工技术
各企业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开发深度加工产品。3.化学工程学科未来的发展动态 3.1将化工过程与系统过程研究相结合
化学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是因为性质决定的,其非对称性和不平衡性打破了人们的惯性思维,使其控制因素增多,结构尺度变多,其中结构是对过程工程研究的中心问题,主要解决办法是简化其结构,使复杂的结构变得简单,更具有使用价值;首先研究特殊系统,然后推理出一般性的结论,进而推而广之,这些都为解决结构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解决了复杂系统不容易被分析的问题,采用整体法和还原法研究复杂的系统有利于把握系统的主要变换方向,多尺度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可以将过程问题转换成平时的时间和空间问题,对研究化学工程的复杂结构有好处[18 ]。
化学工程的这一转变趋势预示着化学正在向着应用领域进行扩张,更加注重其实用性和价值性,而非学科本身理论的研究。这就需要化学与数学、物理等相结合,甚至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进而实现化学过程的更好研究。3.2将化学工程与材料科学研究相结合
科学的进步使大量新的技术和产品能源不断涌现,并且在先进技术的引导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就为化学工程的研究提出了新的问题那就是如何为新的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并不断形成新的完整的理论,化学工程的发展就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学科研究的方法上更多的注重学科的交叉,更多的研究材料其中包括信息和化学、生物与化学、能源与化学、环境与化学相结合的工程学科,这些都为化学工程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和研究课题,为化学的发展做了良好的铺垫。3.3将化学工程与信息工程研究相结合
化学工程技术的热点是将化学工程与信息工程研究相结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各行各业,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收集大量信息,并对此进行精细的计算,随着大量的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出很多重要的规律和结论,这些规律可以用来作为提高效率和生产效益的理论依据,同时可以预见,将化学工程和材料科学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必将是化学工程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必将成为引领化学研究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房鼎业.化学工程的技术进展与化学工业的发展态势[J].化工生产与技术,2009(2):1-8.[2]戴干策.化学工程进展[M].上海:化工进展,2012.[3]潘慧.论生物化学工程技术在绿色食品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农学报,2004,21(1):60-61.[4]Ma Longlong.Process technology of bio2energy utilization and its development [J].Chemical Industry , 2007 ,25(8):9~14.(in Chinese)[5]陈惜明 ,彭宏.化学工程技术的几个热点与发展趋势[J].安徽化工,2006(1).[6] 徐南平,时钧.我国材料化学工程研究进展[J].化工学报,2003(4).[7]Li Na , Ma Xiaoqian, Zhao Zengli, et.Benefits of biomass gasification and waste incineration combined power technology on CO2reduction[J].Transactions of t he Chinese Society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ry , 2007 ,38(6):121~124.(in Chinese)
[8]韩钢,宋喆.化学工程技术中微化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2(34):326-326.[9]吴创之,马隆龙.生物质能现代化利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0]Wu Chuangzhi,YinXinli, Ma Longlong, et.Design and operation of a 5.5 MW biomass integrated gasificationcombined cycle demonstration plant [J].Energy &Fuels , 2008 ,22(6):4 259~4 264.[11]Huang Yanqin , Yin Xiuli , Wu Chuangzhi , et al.Feasibility of integrated biomass gasification and fuel cell powergenerating system in China[J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2008 ,30(5):11~14.(in Chinese)[12]宋东安,裴广庆,王风芹等.中国燃料乙醇生产用原料的多元化探索[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3):302-307.[13]马志强,谢磊,朱永跃.我国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建议[J].生产力研究,2009,14(9):106-108.[14]金涌,汪展文,王金福等.化学工程迈入21世纪[J].化工进展,2000(1).[15]叶庆国,周传光.化学工程技术的发展动向及对策[J].山东化工,2011,,31(4):80-82.[16]徐南平,时钧.我国材料化学工程研究进展[J].化工学报,2003(4).[17]梁斌,段天平,傅红梅等.化学反应工程[M].科学出版社,2003.[18]刘志平,黄世萍,汪文川.分子计算科学--化学工程新的生长点[J].化工学报,2003(4).
第五篇:研究生课程
研究生课程:考古学理论与方法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研究生基础课。旨在提高考古专业本科毕业或有一定考古学基础知识的研究生的理论素养和理论自觉,熟悉和了解考古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为课堂讨论,也结合一些课堂讲授。讨论和讲授的题目主要包括:什么是考古学、考古学的学科特点、当代考古学理论流派、中国考古学理论的过去与现在、地层学与类型学、聚落与社会、葬仪与社会等。也可以由听课者自行选定讨论题目进行讨论。课程要求每位同学要有课堂发言,事先选定论题,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准备发言稿或PPT,并提前告知发言的题目和主要参考文献,以便其他同学参考。最后将所选和讨论的论题写成论文作为作业。参考书:
1、严文明:《走向21世纪的考古学》,三秦出版社,西安,1997年。
2、科林·伦福儒、保罗·巴恩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译:《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文物出版社,北京,2004年。
3、陈淳编著:《考古学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2004年。
4、格林·丹尼尔著,黄其煦译:《考古学一百五十年》,文物出版社,北京,1987年。
5、肯·达柯著,刘文锁、卓文静译:《理论考古学》,岳麓书社,长沙,2005年。
6、布鲁斯·崔格尔著,徐坚译:《考古学思想史》,岳麓书社,长沙,2006年。
7、Bruce G.Trigger, A History of Archaeological Though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研究生课程:文物保护科学与技术
教学内容:
文物保护的基本理念;几大类文物的结构与组成、劣变原因、病害种类与分析鉴别、病害调查、病害评估;文物保护基本技术-主动性保护和被动性保护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文物保护科技研究的基本方法;文物保护目前存在的问题、研究动向。
教学目的:
本课程为学生提供文物保护的基本知识、技术,以及基本的研究方法,使学生知道如何选择保护材料和保护技术,为将来从事实际保护研究和保护处理工作打下一定基础。
理论授课与实际保护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基本保护操作动及常用仪器的使用。参考书:
李家驹主编:《陶瓷工艺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1月。
黄克忠:《岩土文物建筑的保护》,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10月。
路凤香、桑隆康:《岩石学》,地质出版社。
成俊卿:《木材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85年。
贾文忠:《古玩保养与修复》,北京出版社,2000年10月。
张承志:《文物保藏学原理》,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1月。
文物建筑保护及规划实践
先修课程:古建筑构造、中国建筑史、文物建筑参观测绘实习、建筑设计
一、基本目的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大量记录、见证了数千年历史的不可移动文物。这些历史遗产不但是需要守护的精神家园,也是当前中国社会进入可持续和谐发展阶段后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之一,关乎中华民族的复兴,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
1997年,国务院下达的《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正式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了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城乡建设规划、财政预算、体制改革和各级领导责任制(简称“五纳入”)。近年来,在总结1997年以来“五纳入”工作的基础上,国家文物局、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建设部、文化部、国家税务总局等联合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人民政府、各相关省级政府工作部门发出进一步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文物保护“五纳入”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了文物保护事业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了“要研究、探索科学的保护手段和保护方式,加强对大遗址的保护”的学科建设目标,并在文物保护的经费落实上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为文物保护事业的蓬勃发展奠定的政策和财政的基础。
在中国以科学方法保护文物建筑,始于20世纪30年代,梁思成、杨廷宝等中国近现代建筑学的先驱大多在此领域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新中国建立以来,曾经针对古建筑进行了数次广泛的普查和大量修缮工作,确定了40余万处全国各级不可移动保护单位。
但长期以来,因种种主客观原因,文物保护事业遭遇了发展的瓶颈。在学术上,与文物保护相关的学科因文、理、工的学科划分而互相隔离,造成从业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化,难以适应需要多学科交叉综合的文物保护工作的深入发展。在财力上,文物保护单位也长期面临着捉襟见肘的困境。因此,中国的文物保护事业曾长期处于缓慢有时甚至是停滞的状态。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国家确立了对文物保护事业的新认识,文物保护事业在学术建设和实践工作上都出现了蓬勃兴旺的发展态势。其中,较为突出的实例如吐鲁番地区、西夏王陵和高勾丽等大规模遗址保护规划的编制,它们昭示了“遗址保护规划”作为文物保护领域新兴的学术增长点的确立。
面对国家对文物保护事业的重视和文物保护事业勃然兴起的发展需要,1999年,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设立了“文物保护”和“文物建筑”的本科专业方向。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上世纪8,90年代,国家文物局曾委托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等建筑院校开设过数届的“古建大专班”,以培养古建筑保护修缮人才。显然,1999年国家文物局委托北京大学培养的已经不再是知识结构仅限于“建筑学”的文物建筑保护人才,而是希望培养出具有跨学科的知识背景,能适应新时期文物保护工作需要的人才。同时,人才培养的规格已经从专科提升为本科,彰显出国家对文物保护人才的更高期望和要求。
文物建筑专业方向所培养的人才,担负着日后保护修缮文物建筑和主持编制遗址保护规划的责任,是文物保护工作的总设计师,负责协调组织各有关学科,除需要较强的发现、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还需要培养其团队组织、调控和对外联系等项能力。结合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方向和学科特点,本课程的教学强调通过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具体的设计实践,使本专业的学生将其之前所学的建筑学类课程和文史、考古类课程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逐步掌握研究和实践的综合能力,以面对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需要,为中国文物保护事业贡献才智。
二、内容提要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文物建筑保护及规划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节:文物建筑保护及规划设计的历史、现状及展望
第二章:城市规划通则
第三章:文物建筑保护及规划设计依据及基本理念
第一节:文物建筑保护及规划设计所需的多学科背景介绍
第二节:文物建筑保护及规划设计的法律依据和理论原则
(结合重点相关法律和国际宪章导读)
第三节:中国文物建筑保护及规划设计中的理念之争
——“完整性”、“真实性”、“假古董”等问题的研讨(结合实例进行课堂讨论)
第四节:中国文物建筑保护现实中的问题与答案(结合有关现实情况作课堂讨论)
第四章:文物建筑保护及规划设计技术
第一节:文物建筑保护与规划设计技术实施规范
(结合重点相关法规导读)
第二节:遗址保护规划
第三节:文物建筑修缮及复原工程(结合体实例,尽可能安排参观)
第五章:文物建筑保护及规划设计实践
第一节:设计与制图基础
第二节:文献研究概述
第三节:田野调查方法与相关信息的采集分析
第四节:文物建筑修缮、复原设计实践
第五节:遗址保护规划设计实践
三、教学方式
本课程的教学方式分为授课和实践两大部分,其中,授课部分由课程主持人主讲,并邀请有关专家作专题讲座。实践部分的教学内容以锻炼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积累工作经验为主,设计实践内容尽可能争取真实题目。
四、推荐教材或参考书/参考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现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现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现行)
4、《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现行)
5、《威尼斯宪章》19646、《奈良宣言》19947、《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20048、《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现行)
11、《纪念建筑、古建筑、石窟寺等修缮工程管理办法》(现行)
12、《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0213、《考古遗产保护与管理宪章》199014、《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198715、《城市规划原理》 李德华 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16、《中国古代建筑的保护与维修 》 祁英涛文物出版社1986.917、《中国古建筑修缮技术》杜仙洲 台湾 丹青图书有限公司 198418、《古迹建筑修护学》 黎小容 台湾树德科技大学
19、《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GB50165-92
研究生课程: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研究、早期陶器研究、农业起源研究、新石器时代石器、玉器研究、聚落研究、区域考古学文化及文明起源研究等12个专题。教学安排一学期。
本课程的特色是教学内容系对学科前沿课题的探讨及最新的研究成果,采用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并辅以图片、幻灯、录相等教学手段。
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对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成果及前沿课题有较好的了解,同时在史前考古研究方法与理论水平方面也得到进一步的训练与提高,为深入进行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书:
苏秉琦主编:《中国通史》第二卷(远古时代),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张光直:《考古学专题六讲》,文物出版社,1986。
严文明:《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考古学》,三秦出版社,1997。
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当代国外考古学理论与方法》,三秦出版社,1991。
许倬云、张忠培主编:《中国考古学跨世纪反思》(上册),商务印书馆(香港),1999。及若干篇论文。
研究生课程:夏商周考古研究
课程简介:
本课重在讲授和研讨夏商周考古最前沿、最热门、最新发现等学术内容,让学生及时把握学术动态,并尽可能地参与其中。在授课过程中,同时注意分析夏商周考古学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理论与方法。因此,课程内容有相当部分因年而异,2005——2006年课程主要内容如下:
1、2004年夏商周考古重大发现述评。
2、“夏商周断代工程”述评。
3、古代文献中的夏与商。
4、夏文化研究。
5、早期商文化研究。
6、晚商文化研究。
7、西周文化研究。
每周三学时,平均讲授占三分之二,研讨占三分之一。
参考书:
邹衡:《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0年。
邹衡:《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续集),科学出版社,1998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中国考古学——夏商卷》、《中国考古学——两周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和2004年。
最新发现报告与相关论文等。
研究生课程:考古文献研读(上)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针对硕士研究生开设的研讨课。研读文献主要是中国考古学不同发展阶段上出版的史前和夏商周时期有代表性的田野考古报告。授课方式为学生在课下仔细精度报告,课堂集体讨论研究,检讨报告在田野工作方法、资料分析处理等方面的特点及问题。本课程试图达到两个教学目的:第一,使学生掌握正确分析、使用考古报告所提供考古资料的方法,为其将来的学术研究奠定技术、方法的基础。第二,通过对学术史上不同阶段发表的报告的分析,梳理中国考古学学术思想发展过程,以及与之相配合的考古学研究技术、方法的发展过程,从而通过对学术发展史的了解把握,理解认识学术发展现状和趋势,为学生将来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或研究领域做好准备。选课学生需要认真撰写提交读书报告,供课程考核。参考书:
《梁思永考古学论集》
《李济考古学论集》
《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
严文明:《仰韶文化研究》,文物出版社,1989年
伦福儒:《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04年
研究生课程: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史
课程简介:
本课程讲授的内容包括什么是玉和玉器;玉器的起源及雕琢工艺,史前时期至明清时期的玉器及玉文化等几个部分,通过实物及幻灯、录象等教学手段系统而有重点地介绍中国古代各个不同时期玉器及玉文化的特点、功用及其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阐明中国古代玉器及玉文化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以促进对中国玉器及玉文化的深入研究。
参考书:
1.赵朝洪主编:《中国古玉研究文献指南》,科学出版社,2004年。
2.尤仁德:《古代玉器通论》,紫禁城出版社,2004年。
3.杨伯达主编:《中国玉器全集》(1-6),河北美术出版社,1993年。
4.古方主编:《中国出土玉器全集》(1-15)。科学出版社,2005年。
5.相关考古报告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