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道如斯——读张五常《卖桔者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道如斯——读张五常《卖桔者言》》。
大道如斯——读张五常《卖桔者言》
一头蓬乱的卷白头发,60多岁了,还张扬着一副顽童的神情,这就是张五常。
一本短论式的甚至不是纯学术的小书,但用质朴的语言讲述那平凡又深刻的真理,这就是《卖桔者言》。
初识张五常是在高三那个如火般的暑假,高考填志愿时在网上搜索经济学专业时很认真的读了一篇关于张五常的文章。于是,我记住了张五常——一个倔强而又特别的老头。
初识《卖桔者言》是在西大校园的瑟瑟秋风中。在图书馆里,每次都于它失之交臂。我在网上明明查到在架,但我就是找不到它,也许这就是缘分。“千呼万唤始出来,尤抱琵琶半遮面”,这次我终于如愿以偿的借到了它。走在路上我就迫不及待的阅读了起来。年宵夜大街上卖桔,华盛顿海边养蚝,如诗如画的“蜜蜂的神话”„„ 一个又一个既生动又活泼鲜活的生活实例让我一个石凳上坐了整整一个下午。我也就是这样如痴如狂般的一口气读完了《卖桔者言》。是他,是它,让我这个经济学的初学者对经济学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有人曾这样说过:“经济学家——仿佛是一群很伟大的人物,那些用数学模型建立的经济学理论确实令人费解,但是他们的思维却很吸引人。”是的,张五常就是个这样的经济学家。他的《卖桔者言》使经济学也可以是这样的简单、有趣,而不是复杂的数学模型。许多不喜欢经济学的人,看了此书之后,总会对经济学有不同以往的想法。张五常的思维也就是这样的吸引人。
虽然曾志远说高手都是玩纯理论的,但我还是喜欢张五常,一个喜欢做学问的人。张五常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经济学研究我喜欢问为什么?昔日如是,今天也如是;喜欢用最简单的理论,但向深处,昔日如是,今天也如是;喜欢用零散、琐碎而又过瘾的观察作理论验证,避去数字无数的沉闷不看堪的统计分析,昔日如是,今天也如是;喜欢考察真实的世界,对看不见,摸不着的事实没有兴趣,昔日如是,今天也如是。这些个人品味加起来有一个昔日意料不到的效果:写下来的东西历久不衰,不是大名鼎鼎,也没有红极一时,只是死不掉。有些受到重视,有些石沉大海,但我却没有一篇英语文章明显的受到时日的蹂躏,岂非大道哉?”大道如斯乎?的确,每个经济学家都有自己的“道”,但张五常却用最简单、平实的语言概括了他的经济学之“道”——用事实说话,真诚的实践自己的学说和信念。接下来是我对《卖桔者言》的简单概括。
第一,假设与实证。若不知道事实的真相,就很难用理论去解释事实——科斯。
在这一部分,张五常卖桔,养蚝,养鱼,做了不是一般的经济学家所该做是事情。但这些作者切身体会的真实例子却清晰的向读者说明了价格理论、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产权等这些经济学的基础概念,说明了事实经济对经济学的重要性。在第一篇“卖桔者言”中,张五常以一个年宵夜卖桔者的身份,用他那与一般人不同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他卖桔的实践,向我们解释是什么是价格分歧,价格分歧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同时卖桔的经验也使他本人加深了对讨价还价和不忠
实行为的认识。这就是一个实践自己学说的经济学家的真实实践。第二,香港之谜。作为相干的经济学家,张五常仔细研究自己生活的环境,并且认真进行了思考,于是就有了这篇“香港之谜”。首先,张五常以香港的期货市场为例向读者介绍了期货市场的特征和主要功能,更难能可贵的是张五常在这里还指出了香港期货市场的局限性——无法完全提供期货市场形成的主要条件:较低的交易费用、清楚的市价、大幅度波动的货物市价以及货物的低成本存货;其次,张五常从知识与法律的角度解释了以知识定法的困难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问题;最后,作为产权经济学方法的专家,张五常从产权和司法的方面提出了香港之谜——形式上的独裁与本质上的自由的矛盾。第三,产权与交易费用。千规律,万规律,价值规律第一条——孙冶方。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是在任何制度下都不会改变的原则。同样,经济规律在任何国家,任何制度下也是没有什么不同的。科斯曾经高度评价过张五常在产权和交易费用方面对新制度经济学所做的贡献,同时张五常先生也是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这部分,张五常同样以娴熟的经济学语言和实例,给读者解读了民主与市场、民主与交易费用,产权与民主等若干产权方面的基本问题。在“科斯定理”这篇文章里张五常更是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肯定了科斯对经济学的贡献,科斯定理对经济学的贡献——“科斯定理的最大贡献,是提醒我们在实践上分析经济制度时一定要考虑到那些可观的交易或非生产的费用。”最后,张五常给读者讲述了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个人的自私问题。在这里他引用了“国富论”对这个问题做了精辟的说明:“人以自私为除非点所能对社会的贡献,要比意图上要改善社会的人的贡献大。我们在市场上能买的所需的物品,可不是因为供应者的仁慈之心,而是因为他们为赚钱自利的缘故。”第四,知识资产。在这部分,张五常对新兴的新劳力经济学(人力资本经济学)发表了 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并对中国政府批准专利权的行为做了分析。其中,张五常详细的叙述了发明的专利权。上、中、下三篇文章,张五常给读者解释了发明专利权的功能,保障机制以及中国政府在这方面的政策和作为,并给读者六留了一个继续思考的空间。
第五,读书的方法。我听你的课与经济学无关,我要学的是你的思考的方法——张五常。
这部分主要是张五常给读者们的一些关于读书、学习和思考的方法以及其个人建议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读书要“以理解代替记忆”。
2、“兴趣是因思想的集中而燃烧起来的”,因此读书时既要注意兴趣的培养又要集中思想。
3、谁是谁非不重要,不要将自己预感抹杀了,要重视例子在思考中的作用。
4、“百思不解的问题可以暂时搁置”,转换角度可能事半功倍。
仔细的读完《卖桔者言》,我的心一直被深深的触动着。这触动不仅仅是因为他生动的实例、精彩的语言、丰富的知识,更是因为张五常的精神,一个倔强的老头认真做学问的精神。曼昆希望通过他的《经济学原理》让“少男少女喜欢上经济学”,我希望我们通过阅读《卖桔者言》不仅仅是喜欢上经济学,更希望我们能深刻理解经济学,理解经济学精神,理解做学问的精神——认真,真实,用最简单质朴的语言讲述那平凡而又深刻的真理。
大道如斯矣!
张五常《卖桔者言》读后感
卖桔者言是在书香博客的书目中看到的,看到这样的题目往往以为的是一篇叙事小说,往往不会与经济联系起来,当在网上搜了这本书的简介后,我不假思索的将书浏览阅读了一番,虽是粗略的翻看,里面的内容却深深地触动思维的迸发,开始对张五常的了解不多,只知道张是一华人经济大家,从他的着作开始慢慢了解他,了解这个不走寻常路的经济学家。
看后,我想大多数人记忆尤深的是其实证实证主义精神,什么事都是亲力亲为。再有就是书中摒弃经济学机械、枯燥的词藻,没有烦人眼睛的数据图表,经济理论原来可以和我们如此接近。但对着电脑闪烁的屏幕,虽抱着极大兴致,终究还是囫囵吞枣,只能日后借来摸的着的本子再看三遍。
当然,也正因为未能细读,加上文中内容广泛,自己不可能一一道来了。但既是读后感,那就把自己看后所感写上便是。
张在此书后部为广大学子写出了自己关于读书的方法,其中“以理解代替记忆”列于首位。也许很多人都深谙其理,但终于还是难以理论联系实际――只为考试而读书。张也许是有感于此,便运用其睿智,在书中把理论化为市井之言,读者无需强记,读时便知其言,也知其所言,读后更可化为己言。
首篇的《卖桔者言》,内容正是张的强项,人家是价格理论专家嘛!关于价格歧视,我的理解就是以不同的价钱卖给不同的买家,为什么如此,除了信息的不完全,买家的边际收益也是影响因素。买家的收益,除了富人和穷人关于金钱买来的东西的不同价值观外,还有买家的心理收益。例如同一阶层的两人在对同一商品分别砍价¥1和¥1.5,他们所得除了物质还有心理的愉悦――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买到的是比别人便宜的,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了信息的阻断,因为他们没有任何利益驱动会把自己的“低价”透露出去。谈到信息,自己的实证经历让我得到了“买家的信息更完整交易更容易达成”的论调,这在后面会谈及。
接下来的章节,张很大部分花在了关于产权这一炙手可热的话题上。养蚝、养鱼、建灯塔…无不向我们说明这样的事实:在产权明确界定,而且可以自由交换的条件下,如果产权交换的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则产权的初始分配对资源的最优配置没有影响。并且交易的各方所得皆是其最优。养蚝者得到利益,环境得到保护;三文鱼放养者同样小本得大利,消费者获得实惠价钱;私塔建造者得到回报,过路船只买来航海安全…由于非市场的原因,产权很多终于还是模糊的,香港的海滩一片狼藉,三文鱼大都回不到“娘家”,灯塔终归收于国有…
当然,张所书的时期是上个世纪的8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刚拉开了序幕,而今天,我们终于赶上了这个话题。关于国有资产产权的归属,早已吵的面红耳赤,但各为其主,分散经营,毫无“权威”说法。最无争议的应该是成本收益说,当产权界定的成本(交易费用)小于(大于)其后所得收益时,那就私有(保持)算了……
张的书所网范围太大了,真的说不了多少。发明专利篇以国内当时刚出炉的保护知识产权法律为题开论。当时中国还在准备而已,而世界范围虽已推行多时,仍有待完善。而今国内的相关法规已是与时俱进颇为得意了。张当时所说的问题,如保护对象,保护年限…都已是一目了然。我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将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作为专利保护的对象。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10年。详尽的内容在图书馆有很多参考书。
由于自身的资历尚浅,不能领略其中的真谛,待我日后慢慢研读,继续改进。
读《卖桔者言》有感
卖桔者言是张老师的大作,许多东西我看不懂,也由于时间的关系,未能细读。不过张老师治学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却是给了我很深的印象。
我看过许多版本的经济学书,大多的都一板一板的像是教科书的模式,看完了,似乎假设太多,离现实太远。唯独张先生不同,从卖橘子小事说起,平淡中孕育着深奥的经济理论。“产权”本是一个很枯燥的东西,到了张先生这里,却用最简单的语言和最平凡的故事将其阐释的如此清晰明了。而这般技术,犹如“庖丁解牛”,是最深厚功力的体现。
其实,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做实际的工作,这种用实践去“剖解”理论的做法,确实给了我很好的启发。他告诉我,所学如果不能和实际相结合,一切都等于零。我们在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时候,要更多的考虑实际情况。举例而言,我们曾一度试图推行规范化的服务标准,包括服务语言、行为、环境,做到办公室里想象自己去办业务时的情形,一切都井然有序,标准规范,认为真的是一个好的提升服务质量的药方。但到了基层,才发现,其实有很大的错误。错在哪呢?许多乡区的网点,服务对象一大半都是农民,而且是上了年纪的农民,文化程度和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都比较慢。来柜面办一笔取款的业务,签字、密码输入等等看似简单的东西操作起来也万分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首要解决的不是规范一致服务的问题,而是如何帮助客户正确办理业务的问题。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多种看上去不
太“规范”的服务方式,但它却切合实际,能解决问题。
因此,其实我们在好多时候都是将基本的方法程序搞错了。这是由于一直读书的缘故。但张先生告诉我们,如果条件可以,我们应当先实践,在行动的基础上去观察总结,得出结论,提炼理论。我们走了相反的方向,先学理论,学完了就直接指导工作,结果错误连连。不是理论的错,也不是实践的错,实在是自己方法论没有掌握好。
在“会走动的资产”一篇中写到“研究中国农业时,我很佩服中国人养鱼的智慧,水稻的田地竟然在稻收成后,加水而用以养鱼。鱼可为稻田增加肥料;鱼收获后,又再种稻„„我跟过的数十种轮植的方式中,鱼与水稻替换最富想象力。”这种从实践中获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实在是太值得我们学习了。在我的老家山西,由于天气旱涝不定,当地农民春季会主要种植两种作物,一种是小麦,一种是大豆(黄豆),小麦需要水分,要风调雨顺,才有好的收成,而大豆喜旱不喜湿,天干物燥,寸草不生,才有好的收成,二者种植比例相当,一半一半,这样,如果当年雨水充足,小麦会丰收,如果大旱,大豆会丰收,无论如何,农民都不至于颗粒无收,这是一种安全的组合,像是买了期货来对冲一样,这也是一种古老而有趣的智慧。伴随着这种智慧,我们发现,实践曾能出真知。
当然,并不是说课堂学的理论就是苍白无力的,关键是看你如何用,如何与现实情况相连接。就像明代大哲学家王守仁的“心”学,不管事物如何变,我都能用自己的所学快速的根据实际情况找到解决的办法,这才是理论的最大威力所在。
《卖桔者言》书评
看完这本书,我最深的体会就是“生活处处皆存经济学”。以前就听老师讲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以用经济学去解释看完这本书,我发现,的确,张老的例子都是生活中的现象或我们所熟知的一些人。
我一直是一个比较讨厌经济计算之类书籍的人,但自从看了《中国人的道德前景》《卖桔者言》后,我发现经济学其实没那么枯燥,并不都像《经济学原理》一样专业、深奥。
首篇的《卖桔者言》,内容正是张的强项,人家是价格理论专家嘛!关于价格歧视,我的理解就是以不同的价钱卖给不同的买家,为什么如此,除了信息的不完全,买家的边际收益也是影响因素。买家的收益,除了富人和穷人关于金钱买来的东西的不同价值观外,还有买家的心理收益。例如同一阶层的两人在对同一商品分别砍价¥1和¥1.5,他们所得除了物质还有心理的愉悦――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买到的是比别人便宜的,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了信息的阻断,因为他们没有任何利益驱动会把自己的“低价”透露出去。
接下来的章节,张老很大部分花在了关于产权这一炙手可热的话题上。养蚝、养鱼、建灯塔„无不向我们说明这样的事实:在产权明确界定,而且可以自由交换的条件下,如果产权交换的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则产权的初始分配对资源的最优配置没有影响。并且交易的各方所得皆是其最优。养蚝者得到利益,环境得到保护;三文鱼放养者同样小本得大利,消费者获得实惠价钱;私塔建造者得到回报,过路船只买来航海安全„由于非市场的原因,产权很多终于还是模糊的,香港的海滩一片狼藉,三文鱼大都回不到“娘家”,灯塔终归收于国有„这本书用通俗的语言讲授了高深的真理。张教授利用了历史上曾经发生的或现实生活中他所经历的事件,向读者一一解释了各种科学理论。他一会儿带我们去香港夜市卖桔子,实践检验真理(价格歧视理论),一会儿讲了他养鱼的经历及启发(私产保障),一会儿又细细描述了灯塔收费难这一经济学发展史上赫赫有名的例子。能对这些生动案例如此信手拈来,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恐怕是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务实的实证精神。
很佩服张老的两点:一个是为了验证价格分歧理论是否正确,教授曾两次在香港年宵市场上亲自卖桔,这种实证精神在西方倒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很多经济 1
学家,同时又是商业和理财能收,用所学的经济常识分析市场需求和动向,又可用实际经济活动来分析理论甚至得出新的学说,真正是发财研究两不误。而在历来崇尚君子动口不动手传统,教授高居象牙塔的中国,这种精神确实是难能可贵的。他树立了一种新的学者形象:真诚地实践自己的学说和信念。
第二个是从“乐观”角度分析了自私对社会的贡献。这一观点初看觉得有悖我们的传统道德观念,作者又改用了一个较学术性的字眼来代替,叫个人利益极大化。他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说爱迪生是一个很伟大但很自私的人,对工人苛刻,对认为无利可图的发明一概不理,对认为有商业价值的就大量投资。如果觉得有人可能偷用他的发明,就立刻诉之以法,有人估计,爱迪生所花的律师费超过他发明专利所得。所以作者认为人以自利为出发点所能对社会的贡献,要比意图要改善社会的贡献大。交易、社会分工其实都是人们为实现个人利益极大化而产生的。他从一个很独特的角度看问题,看得很深,也很创新。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
张老在此书后面为广大学子写出了自己关于读书的方法,其中“以理解代替记忆”列于首位。也许很多人都深谙其理,但终于还是难以理论联系实际――只为考试而读书。张也许是有感于此,便运用其睿智,在书中把理论化为市井之言,读者无需强记,读时便知其言,也知其所言,读后更可化为己言。
这确实是一本好书,从中不仅可以学到理论,也学到了看问题的方法。记得刚开始上通识阅读时,我曾问过黄老师和陈老师有关阅读经济学书籍的问题,当时老师给我提了几个经济学在生活中的例子,说让我看术后试着自己去解释、分析。我当时感觉是一头雾水,当看完了这本书以后,虽然我不能很有逻辑的去解释老师给我提的西红柿和高速公路的问题,但却已经可以理解,经济学是需要人思考问题时联系周围,不去单一的思考一点。比如建造高速公路时,我们需要考虑修建的成本,地理因素,对未来的副作用,设计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出现意外后的责任问题及补助问题等一系列涉及到经济利益的问题。
作为一个学新闻的人,我们的思维就需要拓展,从多角度来看待同一事物。就对于这本书而言,我承认它当中80%以上的观点,但也由我所反对的疑惑的地方。孔子也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所以,我习惯性的看书时带一种怀疑的态度。我觉得作者似乎对死缠和资本主义的经济评价挺高,而且他总有一种倾向,中国大陆的公有制经济体制似乎缺陷多于资本主义。他更支持资本主义,更加强调私产。当然,这点也是可以理解的,看看张教授的生平便知,他生在香港,常年居住在美国,接触最多的便是资本主义经济,因此资本主义经济对他的影响较大,使他对资本主义产生优越感,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我们给张老机会,让他在大陆研究观察我们的公有制经济,站在一个中立的立场上看,如果没有从小受资本主义的影响,那么张老还会那样褒奖资本主义吗?他难道看不到资本主义已经引发了两次经济危机吗?他是否会对我们的公有制经济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呢?难道经济学家的观点不应该更客观些公正些吗?为何不能把他自己的“事必躬亲”用到体察大陆经济制度上来呢?
《新卖桔者言》读书笔记
11统计学林英超2011407004
《新卖桔者言》作者:张五常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2-1字数:160000字页数:375页
在课余时间,我拜读了张五常教授所著的《新卖桔者言》。该书籍以通俗质朴的语言讲述了平凡而又深刻的真理,是帮助经济学学生入门的佳作。作为一名经济学院的学生,通过两年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我对文章中涉及的专业知识略知一二,并且加深了对某些知识的理解,让我受益匪浅。
在大三下学期,我们开设了《宏观经济分析与管理》这门课程。在第一节课,老师就告诉我们,经济学知识不是背来的,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运用,作为经济学人,最起码要学会用基本的经济学视角来观察世界,这就是所谓的“练为战,不为看“的道理吧。在课程的第二讲中,老师讲授了产权和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知识,让我不由自主想起了《新卖桔者言》这本书,加深了我阅读这本经典之作的渴望。
这本书集结了价格、土地、劳动合同、国际贸易等60余篇随笔,它们从观察司空见惯的现象开始、再到引入理论或假说来作详细的解释。可能因为上课老师讲授的原因,我对其中的价格分歧理论和产权理论印象最为深刻。
张五常教授作为研究价格理论的专家,秉持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态度,两次在香港的年宵市场亲自卖桔。第一次因为下雨的缘故,使得桔子十之八九都掉了下来,由于“空多桔少”,结果只能以每盆5元的价格赔本销售。第二次由于选了行人较多的好摊位,再加上周围竞争者很少,使得所有四季桔全部卖出。然而全部卖出并不代表赚钱,赚钱与否取决于平均出售价格。在年宵市场上,讨价还价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每个顾客的讯息资料不同,所以成交价格不一。随着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人们讨价还价的手法不断变化,从而使得价格不断的转变。当同样的货品,同样的成本以不同价格出售时,价格分歧就产生了。当在同时同地销售同样产品,要想产生价格分歧就必须把顾客分开,如以会员与非会员之别,或以年龄分界,又或者以不同的包装,就可将顾客自然而然的分隔开来。若每个顾客都认为自己以“特价”买到货品时,由于心理收益的作用,会让他没有意图去公布自己的买价,这种情况加重了买家信息的不完全,促使了价格分歧的产生。
从这篇随笔中我们可以明确了解到价格分歧产生的条件跟需求弹性的系数无关,而是跟顾客了解到的讯息多少有关。了解的讯息越多,砍价越多,也越明确,同时卖家的赚钱余地就越小。这种理论在现在的社会中仍有沿用。比如在玉器行业中一般都用手指比划开价,而不是直接交谈言明。从一篇文章中,我得知这种交易方式来源于一场意外的“袖笼交易”,无意中的误会却导致这种交易不断延续,有效阻隔了买家信息的来源渠道。除此之外,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制作商品时或多或少得发生些变化,如改变材质或是样式,将外观或是工艺稍复杂化,就会减少了消费者对商品的讯息了解,也就让消费者摸不着头脑,失去了强硬砍价的勇气。
张五常得新制度经济学大师科斯、阿尔奇安和德姆赛茨亲传,率先将新制度经济分析系统地运用到中国经济问题研究,对中国经济制度变革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和不可磨灭的影响。科斯曾在他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演说中多次提到张五常对新制度学的贡献,诺斯也多次提到张五常对其经济思想的影响,可想而知,张五常教授在经济论坛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和罗伯特.托马斯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中提出一个不同凡响的观点:“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西欧的发展,正是西方兴起的原因所在。”这里提到的有效的经济组织指得就是产权。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张五常教授就将产权制度分析方法应用到在台湾的土地改革上,并创立了“新租佃理论”。
在英国的“圈地运动”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在这次产权界定中,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同时将大量人口从土地上解脱出来,客观上促进了英国工业的发展,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因此,产权的有效界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搭便车”、“公地的悲剧”等的发生。
在《新卖桔者言》中,作者借用养蚝、养鱼和建灯塔等小故事,强调产权的私有化及其清晰界定,但这个清晰的界定及产权间的关系确实一个难题。比如张
五常先生在《卖桔者言》中提到的那个问题:现在这个河口的产权是我的,但附近渔民所养的鱼游到我的河口,那么鱼的所有权不是我的,则我无权捕捉这些鱼,而河口是我的,我可以规定别人不来这里捕鱼。那么这个问题如何处理呢?其实这也是产权明确之后,产权与产权之间的关系问题,而这个关系也不是很明确。其实这一问题可以由产权的分割来解决:河口主人是否有权阻止渔民到其河口来捕回自己的鱼,其实这个问题就如跑到你地里的牛群是否会因主人无权来你地里而不索回牛群呢?海滩是你的,你可以在海滩养蚝,但你无权阻止我从海滩走过,你拥有某一产权也不代表你就可以对此为所欲为,就像你拥有一根笔但并不代表你可以用它乱涂乱画。对此薛兆丰博士曾说过:“产权,就是行为的选择权,如果这项行为恰好与某物品相连,就被粗略地说成是对物品的所有权。”这种选择权其实也是产权的分割。
2006年,轰动一时的“许霆案”人们各执一词,可谓争议不断。这个事件在我看来,双方各有责任,但财产的所有权却一直没发生变化。比如一个家庭忘记锁门,而招致家中财产被盗,那这财产的所有权显而易见仍归该家庭。忘记锁门是他自己安全意识不够,他自己应承担相应责任,但不能因为这种疏忽,就失去对其财产的所有权。同理,“许霆案”中,许霆根本就无权占有并使用这些钱财,此行为应当属于盗窃行为。
但是产权的充分界定和行使以及对行为的考核,是要花费成本的,若是一味的追求产权的明确界定,可能会影响社会的发展,因此,在成本大于收益的情况下,一个社会需要通过伦理和道德的力量来克服“搭便车”问题,以使社会得到稳定。意识形态是寻求社会稳定性的灵丹妙药。这种意识形态通过提供给人们一种“世界观”而使行为决策更为经济,同时它不可避免地与人们有关世界是否公平的道德和伦理方面的评判交织在一起,一旦人们发现其经验与之不符,人们就会试图改变其意识形态。
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说过这样一句话:“最鲁莽,最不负责任的研究者,是有意或无意以事实来解释事实的那一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在本书中被充分印证。张五常教授通过很多日常生活的现象,再加以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阐释,展示了他的思想中神奇的经济世界,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经济学脱去华丽或是模糊外衣后的真正魅力。他才是最杰出的大
师,用通俗的语言给予我们最贴切和最迫切需要的知识。
他教给我们知识,教育我们要善于观察,告诉我们平日信奉的一些“真理”也会有出错的时候,因此质疑的精神是不可或缺的。正如张教授指出课本上价格分歧应该具备的条件是不对的,价格分歧跟顾客的需求弹性是无关的。
正因为张教授对质疑精神的提倡,我发现这本书中所写对社会主义的评价是稍微有些偏激的。这跟他出生香港,在美国上学的经历是分不开的。我想,如果张教授有机会在大陆生活的话,他也一定会发现社会主义并非一无是处,在许多方面也是优于资本主义的。同时资本主义也并非完美到极致,毕竟也曾多次发生金融危机,对经济产生巨大的消极作用。每个主义都有它的优势与劣势,只有取长补短,才会创造更美好的世界。
通过认真阅读这本书,我增加了学习的兴趣,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因为自此我开始深切体会到经济并不仅仅局限于一些死板硬性的定理,更重要的是从生活寻找经济问题并加以解决,有生活的地方就会有经济,只是自己的眼睛是否能够发现的问题,因此平时多多观察,多多想象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习惯和能力。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的。
读过张五常教授的《新卖桔者言》,我对经济产生了极度的兴趣。倘若能一直保持着一份积极的热情和喜爱,我相信我会在经济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当积极发现、积极思考成为人生当中自然而然的一件事时,我一定会收获更多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