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婚嫁彩礼的变化看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时间:2019-05-12 19:24: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婚嫁彩礼的变化看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婚嫁彩礼的变化看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一篇:从婚嫁彩礼的变化看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从婚嫁彩礼的变化看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作者:路宪增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儿子。有条件目睹了五十年来农村婚嫁彩礼的变迁史,同时也使我感受到农民生活由贫到富的极大变化。

追寻最初的记忆,应是1957年我二叔的婚事,我奶奶通过媒婆送给我后来的婶婶两套衣料、两条毛巾、两块香皂,外加20块钱。美丽的婶婶很快就成了我二叔的新娘。我哥比俺大10岁,他是1968年结婚的。记得清清楚楚,父母送给我嫂子的彩礼是:衣料四套,被料两床,140块钱,据说我父母因经济拮据本打算只送100元的,但他们未来的亲家提出:“你家不是一个儿子,现在少了,将来俺闺女要吃亏的。”最后,父母只能按当时的通常礼数送去。

我大姐小哥四岁,记得那是1972年的二月二,大姐未来的婆家委托媒人——我父亲的姨兄弟——我的大伯送来了订婚彩礼:衣料六套,被料四床及其他杂件,还必须提及的是,我家从未见过的那样厚厚的一打子大团结。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时农村青年时尚的追求——四大件,即:蹬蹬(自行车)、转转(缝纫机)、听听(收音机)、看看(手表)。这1000快钱,就是让大姐买这些东西的。大姐是俺村最靓丽、最能干、最贤淑文静、心灵手巧的美女,收到如此彩礼,在当时是颇受同伴羡慕的。

二姐小大姐3岁,结婚又和大姐是同一年,彩礼也基本类似。俺比二姐小几岁呢?聪明的读者,您应该是知道的。我是1980年中秋节结的婚,我的妻子和我是同村、同街、同一个生产队的,我的岳父和我父亲是从小的至交,因此我给的彩礼就与众不同了。我问妻子需要什么,她说什么也不需要,最后买了一台21英寸的彩电就算婚事告捷。

其实我还有个三妹,在我们兄妹中排行最小,比俺小五岁,她是1985年结的婚,也已经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实惠,结婚时全新的婚房,全新的家具,全新的被褥、衣料,彩电、冰箱、洗衣机一应俱全了。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到了2008年,我的儿子也要结婚了,送的什么彩礼呢?我历来是一个万事图省心的人,给我儿子终身相伴的、负责我和妻子幸福半生的儿媳10万块钱了事,婚事是普普通通的,有一般时髦的全新,有较为阔绰的席面,也有讲究的排场。更不能不提的是,富足的亲家竟然陪送女儿一辆心喜牌小轿车。真是喜出望外,其实结婚买车的新人,在我们三里五庄已是屡见不鲜了。

四十余年农民新婚彩礼的添加史,就是农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史。某些人说的“十年浩劫”把国民经济搞到崩溃边缘的高论,本人据实是不敢苟同的。要说文革期间没有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得更快一点,那倒是实事求是的。

第二篇: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

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

张明沛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推进农业现代化作出新部署

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证。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在充分肯定农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对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等问题进行科学分析,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对“十二五”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重大部署,明确总体要求、方向任务和具体举措,这对“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

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新部署,要抓住三个要点:其一,深刻认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其二,紧紧把握科学发展的主题,致力于解决“三农”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科学发展;其三,牢牢抓住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大力推进农业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通过努力,最终达到“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的战略目标。

把握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的基本要求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是首要任务。中国是人口大国,又是农业大国、粮食消费大国。全会根据我国国情,提出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加大种粮投入,严格保护耕地、大建标准农田等有力措施,全面推进粮食生产。必须把粮食生产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中之重,坚定不移抓好抓实,绝不能出问题。要通过采取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等措施,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加强农村基础建设是前提条件。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特别要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水、电、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扶贫等农村社会化服务建设。这是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的基础与前提。农业要发展、要上水平,农民生活水平要有新提高,基础建设要先行,社会服务要跟上。如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抓不好,没有形成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多方增加农民收入是重大目标。十七届五中全会继续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大目标提出,要求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多方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收入和工资性非农收入。从现实看,我国农村人口多,农业发展步伐不快,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都比较低。让农民富裕起来,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一定要解决好的重大问题。

完善农村体制机制是内在动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完善体制机制是动力。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序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促进土地增值收益和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稳妥推进征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健全农业保险制度,推进集体林权和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等。这一系列农村综合改革措施,将为“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提高我区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必须抓好的四个重点

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及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三次全会的部署要求,“十二五”我区现代农业将以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中心,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重点,以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为动力,着力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着力推进良种良法产业化,着力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切实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力争“十二五”时期我区达到西部地区人均生产总值水平,实现农村小康目标。为此,应从以下四个方面重点突破。

一是稳粮为先,千方百计确保粮食安全。坚持重农抓粮不松劲,始终把粮食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抓,严格保护耕地,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和基本口粮田建设,千方百计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认真贯彻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种粮补贴,深入推进“千万亩超级稻示范推广行动计划”,大力发展超级稻、再生稻以及玉米、马铃薯、甘薯和豆类等粮食作物。

二是发挥特色,做优做强优势产业。做强现有优势产业,发展新兴优势产业,培育潜在优势产业,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构建广西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实施推进产业化“339工程”,集中力量打造蔗糖等3个千亿元产业,粮食、蔬菜、水果3个五百亿元产业,培育桑蚕、中药材、非粮生物质能源等9个百亿元产业。坚持以产业化经营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十百千万”行动计划,突出发展加工型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三是科教兴农,提升农业发展科技水平。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进步,总结经验,创新思维,加大抗灾避灾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力度。积极引进各类农作物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抓好各种先进实用农业技术的应用推广,依靠科技创新促进钱粮双增。把培养高素质农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首要任务,大力开展“千万农民大培训”等,重点培养一批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和高素质新型农民。

四是强化基础,提升农业综合生产力。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特别是加快推进桂中治旱等农业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加强农业物质装备建设,着力提高农业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水平;加强基层农技推广网络、农资配送网络、农产品流通网络、农业自然灾害监测网络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努力提升农业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村金融改革、农事村办等改革服务工作,不断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作者系自治区农业厅厅长)

第三篇:从身边变化看改革开放

从身边变化看改革开放

1966年,正当国民经济的调整基本完成,国家开始执行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一场长达十年、给党和人民造成严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在长时间的社会**中,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经济管理体制更加僵化。文革过后,中国经济已经处于崩溃边缘,国家财政赤字严重,人民依然贫苦,技术比较落后。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1978年12月中国开始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从改革开放到今天,已经近35年了,中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上就有很大体现。

因当时物资缺乏,用票来控制购买,因此买衣服还要要布票,清一色的绿、蓝、灰,军装、中山装、喇叭裤,如今中国也有了自己的国际品牌,人们会更加注重着装,追求时尚,关注潮流,在衣着上体现自己的个性。

从前买食物要粮票,白面馒头在当时都是好东西,北京方便面只能在过年过节吃,更不要说大鱼大肉了,如今人们连大鱼大肉都觉得不新奇了,开始变着各种花样吃,青蛙肉,蛇皮,蚕蛹,海豚肉,竟然还有人喝婴儿汤,当然享受新奇事物的同时也要付出代价,人们吃果子狸,结果引发了非典。西餐也在中国越来越盛行,有的人喜欢西餐厅优雅安静的环境,不像中餐馆那么嘈杂,然而有的人喜欢中餐馆的热闹欢乐的氛围,不像西餐厅那么拘谨。人们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来挑选用餐环境,饮食也更加多元化,可以品尝到世界各地的美食。

房价在当下也是一个热门话题,中国的房价是世界上最高的,如今的房价比起从前不知道要翻多少番,当然人民的住宿水平也提高了,从前住平房且十分拥挤,家里有好多口人,睡在一张大床上,现在楼房越盖越高,越来越多的高层出现,人民住宿水平也不断提高。

交通也越来越发达,从前公交车非常少,很多人都坐不起,人们都骑“二八大杠”,现在人们从海陆空都可以到达他们想去的任何地方,私家车也越来越多,反倒是开始提倡环保,鼓励人们骑自行车,限制汽车数量了。

当然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改变不仅仅停留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上,我国的国家形象也因此在国际上迅速提升。

2008年我国举行了世界瞩目的奥运会,演员们在奥运会开幕式上为我们展示了中国的文明历程,外国媒体纷纷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给予非常积极的评价,称这是艺术之美的杰作,中华文化的缩影。回想男子自选手枪冠军许海峰在1984年为中国拿到第一枚金牌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如今中国在奥运会上名列前茅,夺金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已经不是一件稀奇的事,在2008年的奥运会上,中国获得45金,15银,21铜,中国已经摆脱了“东亚病夫”的称呼,迈向了体育强国。当然体现出中国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的不仅仅是奥运会,还包括中国人在NBA打球,在英甲踢球,F1跑道修道中国等等。

在航天事业上中国如今也名列前茅,从毛主席提出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并由钱学森先生,邓稼先先生等人研制起,到今天中国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和嫦娥二号探月卫星的成功发射,中国航天事业的飞跃使世界都为之震惊。

国家形象在电影上也有体现,从最早的皮影戏到黑白电影,再到如今中国电影在世界上也渐渐被关注,中国电影人为此付出了许多心血,外国人不再认为中国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她们在电影中看到了中国的变化,看到了中国的生气勃勃。中国演员也越来越多的进军国际,在戛纳等国际电影节上走红地毯,在好莱坞电影上也能够露露面,他们代表的是中国的形象

随着中国国际形象的提升,随着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从从前被领国强占岛屿的忍气吞声,到如今对钓鱼岛的据理力争,习近平主席提出“三个牢记”第二条是“要牢记,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必须按照打仗的标准搞建设抓准备,确保我军始终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中国在和平的前提下,强硬表态,绝不做让步。

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中国打开了认识世界,接受世界,最终改变世界的大门,让中国也成为带动世界发展的一部分,中国改革开放为我们带来的远远不止这么多,它更是让世界开眼看中国的窗口,因为改革开放,世界看到了中国在短时间内发生的巨大改变,世界开始重新认识中国。

第四篇:从方言词语看永济地区的婚嫁习俗

从方言词语看永济地区的婚嫁习俗

郭佳明

陕西科技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151班

摘要

民俗与方言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方言是一种特殊的民俗现象,同时也是民俗的载体,与民俗文化相交相融,密不可分。本文依据田野调查的第一手资料,通过永济地区的方言词语,具体研究本地区的独特的婚嫁习俗以及这些习俗所反映的独特的地域文化。

Abstra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lk-custom and dialect is quite close, because dialect is not only a kind of special phenomenon of folklore but also the carrier of folk-custom.They are inseparable.According to the first-hand information investigated by TianYe and the analysis on dialect words of YongJi, this paper had a specific research on the particular marriage customs

第五篇:从家乡变化看改革开放

从家乡变化看改革开放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八日至二十二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是建国以来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上的拨乱反正。这次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从这次全会揭开序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正式开辟。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光辉标志,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终于从严重的历史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开始了改革开放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新长征,党的工作重点步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轨道。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波澜壮阔,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硕果磊磊。改革开放使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我是改革开放初进入乡镇工作的,经历了农村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参加了农村改革开放工作,目睹了农村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谈点改革开放农村发展变化的感受。

家庭承包经营,农民获得土地经营自主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的春风首先在农村吹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成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落实为基础,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充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成为我国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家庭承包经营是我国农民的一个伟大创举。农村家庭承包经营,改变了人民公社是生产经营方式和计划经济模式,初步构筑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家庭承包经营是在坚持土地等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前提下,把土地使用权承包给农户,确立了家庭承包经营的主体地位,赋予了农民充分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带来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农村总体进入了由温饱向小康迈进的阶段。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近三十年取得的巨大成就证明,家庭承包经营是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方式。一九九八年党中央又决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再延长三十年不变,进一步稳定了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

农村改革开放,农民思想观念大转变。农村改革开放,不但促进了农村的发展变化,更主要是彻底改变了农民的思想观念。农民已经不是只会捏泥巴的“农二哥”了,农民在改革发展的洪流中学会了经商办企业,许多农民成了企业家大老板。农民自己改变了自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知道走出去务工做生意赚钱,相当部分农民由此成为“城里人”。农民已不墨守成规,守着“一亩二分田”过日子,农民利用土地流转实行规模化发展农业经济,也是土地流转的运作,让很多农民离乡不弃土,放手务工经商。农民不再愚昧无知,懂得了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在农业生产上,大力推广和运用新科技、新品种。在劳务上,积极主动参加实用技能培训,争当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培养下一代上更加重视教育和投入。农民也不再是不懂生活的“乡下人”,农民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讲究。农民思想观念的大转变,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社会风气的大好转。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更加与和谐社会构建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农村改革开放,促进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农村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农村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农村电网的普及和与城市同网同价的改革,不仅解决了农村用电问题,更重要的是降低了农村用电价格,提高了用电质量。改革开放前,农村交通闭塞,出行都是步行,货物流通靠肩挑。改革开放以来,不但修通了到乡到村到社道路,而且道路逐步硬化,开通了乡内公交车,农村交通条件有了较好的改善。通讯网络全面覆盖,农村通讯问题得到解决。水利设施更加完备,农业生产性用水有了保障。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面实施,教育条件得到改善,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农村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看病问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让农民在医疗上有了较好保障。

农村改革开放,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改革开放前,农村长期实行三级所有(公社、大队、生产队)为基础的体制,农业生产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连种粮食的农民都吃不饱肚子。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不但解决了人生存最基本的温饱需要,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从吃得饱到吃讲营养,从住的能挡风到住将宽敞,从穿的能遮体到穿讲漂亮,从愁办不起喜事到办事讲排场,这几句简单的话语反映出了农民生活的改善和提高。

农村改革开放,减掉了农民负担。农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除了种田要加纳农业税外,还要缴村提留、乡统筹款(简称为双提留款),农村所有社会公益事业和农业基础建设、村组干部误工、军属五保优待等费用,都是由农民承担,农民的负担确实太重。农民负担过重问题,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党委、政府关注的重大问题,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纪律来减轻农民负担。国务院《农民负担管理条例》的实施、制止农村“三乱”、规范农村行政事业性收费、农村与城市用点同网同价、农村中小学实行“两免一补”等都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具体政策措施,有效地遏制了农民负担增加和反弹。党中央、国务院为了彻底解决农民负担问题,让农民休养生息,在二00二年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农民按人头负担的“双提款”,只按耕种的田交纳农业税。农村税费改革,是土地承包经营后的又一次重大的历史性改革,它为全面取消农民负担迈出了关键的一年。二00五年全面取消对农民征收农业税政策,结束了中国农民种粮食交皇粮国税的历史。在减去了农民一切负担后,党中央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实行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村低保、新农合等惠农政策深得人心。

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发展变化巨大,农民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党中央非常重视农村的发展,把“三农”工作列入各级党政重中之重工作,进一步制定了农村发展和惠民政策。统筹城乡发展,城市支援农村,工业反辅农业,农民权益保护,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和谐社会构建,新农村建设,这些政策的实施必将使农村更好更快地发展,农民的收入将会增多,生活水平更加提高。

下载从婚嫁彩礼的变化看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婚嫁彩礼的变化看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家乡变化看改革开放40周年

    从家乡变化看改革开放40周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共产党用改革开放的伟大宣示把中国带入一个崭新的时代。40年后的今天,XX县大地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近1......

    从悄然变化看公司成长(精选)

    从悄然变化看公司成长 年初以来,公司立足于企业文化教育,抓培训、练内功,固根强本,使管理团队和职工队伍素质不断提升,公司的各项工作和员工的精神面貌都悄然地发生着变化。员工......

    从村级升级晋档看兴平农民增收渠道的变化

    从村级升级晋档看兴平农民增收渠道的变化 2012-4-5 8:46:00 陕西统计局 为了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从2009年至2012年全省开展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

    从孙子兵法看如何提高领导者素质

    从孙子兵法看如何提高领导者素质 孙子兵法中说要预测一场战争的结果必须考虑五事,七计。这所说的五事便是“道,天,地,将,法。”其中的道是就是人心向背,理应在首位,而紧随其后的天,......

    从减轻农民负担看农民权益保障

    从减轻农民负担看农民权益保障 从减轻农民负担看农民权益保障2007-02-06 12:27:13减轻农民负担问题,表面是一个经济问题,实质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更是依法治国中的一个突出问......

    从滇缅公路到朝鲜战争看中美关系变化

    从滇缅公路到朝鲜战争看中美关系变化及展望 摘 要:本文从诞生于中国抗日战争烽火中的国际通道——滇缅公路时期的中美关系谈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朝鲜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从家乡的变化看改革开放40年

    从家乡的变化看改革开放40年 燥热的夏夜,独自在街头漫步。一辆辆的小汽车、摩托车从身旁缓缓驶过,不远处的霓虹不断的变化闪烁着,点缀着夜幕下的城市,轻柔的音乐从灯火通明的商......

    最新精品作文:从家乡变化看祖国_900字作文

    从家乡变化看祖国_900字 常听爷爷讲,改革开放以前,村庄的交通非常闭塞,泥泞的小道上最高级的交通工具就是——板车,不过不载人,它是我们这的“致富快车”。人们主要是步行,如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