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学教育学章节习题答案与解析第九章

时间:2019-05-12 19:58: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中学教育学章节习题答案与解析第九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中学教育学章节习题答案与解析第九章》。

第一篇:2011年中学教育学章节习题答案与解析第九章

2011年中学教育学章节习题答案与解析:第九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备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

A.思想德育B.政治思想C.思想品德D.政治品德

2.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

A.道德意志B.道德情感C.道德认识D.道德行为

3.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这是()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B.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C.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D.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集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下列哪位教育家的成功教育经验?()

A.马卡连柯B.加里宁C.乌申斯基D.赞可夫

5.实施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B.课外校外活动C.劳动D.共青团活动

6.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

A.基础B.途径C.出发点D.重要环节

7.一个人的基本素养主要包括()

A.身体、精神B.道德、学识C.德、智、体D.知、情、意

8.将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A.认知模式B.体谅模式C.社会学习模式D.说理教育模式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榜样法是以他人的()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A.高尚思想B.模范事迹C.模范行为D.卓越成就

2.德育的途径主要有()

A.政治课教学B.班主任工作C.劳动D.共青团活动

E.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3.说服法运用时应注意的要求有()

A.明确目的性B.富有知识性、趣味性C.注意时机D.以诚待人E.调动学生主动性

4.德育过程的矛盾包括()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B.德育与智育的矛盾C.德育与教学过程的矛盾

D.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E.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

三、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

1.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是“______”地统一过程。

2.______是维护正常人际关系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重要标志。

3.社会模仿模式主要是美国______创立的,是吸取认知发展论某些观点与行为主义合理内核相结合,创立了新的认知一行为主义学说。

4.在德育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原理、原则和内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因此,德育具有______。

四、名词解释

1.德育方法

2.德育

3.德育模式

1.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2.德育的意义有哪些?

六、论述题

某初中三年级一姓把一男同学向其表达“爱慕之意”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认为,要严肃处理,“杀一儆百”,于是在班会止把这封“情书”公之于众,结果导致了该男生的休学。

请用所学的德育规律、德育原则分析该案例。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C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的一部分,是教育目标在人的思想品德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

2.【精析】B德育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3.【精析】B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这是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4.【精析】八马卡连柯认为“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

5.【精析】A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教学工作总是具有教育性。因此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

6.【精析】C德育工作要围绕德育目标来进行,因此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

7.【精析】A一个人的基本素养主要包括身体和精神。

8.【精析】B体谅模式是将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二、多项选择题

1.【精析】ACD由榜样法定义可知。

2.【精析】ABCDE学校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渠道或形式叫做德育的途径。各个选项都是德育的途径。

3.【精析】ABCD说服法重在以理服人,E是锻炼法要求。

4.【精析】ADE德育过程的矛盾是指德育过程中各要素、各部分之间和各要素、各部分内部各方丽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三、填空题

1.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

2.社会公德

3.班杜拉

4.继承性

四、名词解释

1.德育方法: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2.德育: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活动。

3.德育模式:实际上是在德育实施过程中道德与德育理论、德育内容、德育手段、德育方法、德育途径的某种组合方式。

1.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

(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2)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针对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2.(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六、论述题

(1)这一案例中的班主任违背了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2)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①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②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教育者既要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质;③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

(3)德育过程要坚持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①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含义,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②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及时检查,坚持不懈,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第二篇:2011年中学教育学章节习题答案与解析10

2011年中学教育学章节习题答案与解析:第十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

A.“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

B.“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

C.权威型的领导方式

D.民主型的领导方式

2.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

A.交往

B.学习

C.课堂

D.课外活动

3.班级文化是班级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联合生活方式,不包括()

A.班级环境布置

B.班级人际关系和班风

C.班级制度与规范

D.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亲密关系

4.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A.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

B.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C.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

D.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

5.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为核心来建立管理机制。

A.学校

B.教师

C.教育内容

D.学生

6.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属于()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7.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A.共青团组织

B.教导处

C.总务处

D.班级

8.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

A.共同的奋斗目标

B.班主任的要求

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

D.共同的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教师培养与树立良好的班风的方法有()

A.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

B.树立榜样

C.严格要求

D.反复实践

E.开展班会

2.规章制度是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的作用有()

A.规范

B.管理

C.控制

D.教育

3.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是()

A.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B.是班集体的设计者

C.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D.是班级的教育者

E.是班级制度的贯彻者

4.班级目标的设计依据()

A.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

B.学校的培养目标

C.学生的个性特征

D.班级群体的现实发展水平

E.班主任的授课领导方式

三、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

1.组织主题班会注意的问题:主题不能过杂;要有的放矢;班主任要做好“______”而不是“演员”。

2.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______以及一定的活动节律。

3.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______的教育思想。

4.根据班级教育活动的时间分布主要有______教育活动与______教育活动组成。

四、名词解释

1.班级管理

2.班级目标管理

3.班级

五、简答题

1.班级的规章制度由哪些部分组成?

2.良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教育作用?如何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

六、论述题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你认为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应当如何改进?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A由我国班级当前存在的问题可知,采用最多的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

2.【精析】A学生只有通过交往才能认识同学,发展自己的人际关系。

3.【精析】D班级文化是集体问题,教师和个别学生的亲密关系不包含在内。

4.【精析】B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5.【精析】D为了确保学生的持久发展,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

6.【精析】A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是班级的常规管理。

7.【精析】D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班分级而形成的,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

8.【精析】A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

二、多项选择题

1.【精析】ABCD良好的班风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教师应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来树立。

2.【精析】BCD学校规章制度的作用就是管理、控制和教育。

3.【精析】ABCD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扮演多种角色。从班集体的建立到管理,都起到重要作用。

4.【精析】ABD班级目标是一定时期内班级所期望达到的境界,它的设计要依据国家、学校、班级群体三方面实际水平。

三、填空题

1.导演

2.生活准则

3.平行影响

4.日常性的阶段性的四、名词解释

1.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2.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3.班级:学校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础组织,是按照一定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教育要求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

五、简答题

1.(1)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定的有关班集体与学生管理的制度;

(2)学校根据教育目标、上级有关指示制定的学校常规制度;

(3)班集体根据学校要求和班级实际情况讨论制定的班级规范。

2.(1)良好班集体的教育作用如下:

①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在良好班集体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群体意识、集体荣誉感会得到大大的发展;

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通过班级的集体活动和学生群体之间的交往,可使学生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学生交往与合作,学会对环境的适应;

③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班集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

(2)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应做到:

①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

②学习规范.树立常规,建立良好开端。

③善于发觉学生的长处,多鼓励。

④班级问题及时解决。

⑤培养集体荣誉感,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

六、论述题

(1)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有:

①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长期以来,班主任一直在从事着程式化的教育教学工作,工作是高强度的。他们最关心的是两件事:一是如何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确保班级的成绩在学校中的排名靠前或不落后。二是让学生听从老师,以维护教师的权威不受损害。老师必须实施班级控制,以确保班级的教与学不受干扰。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班级管理无形中受到分数与教师权威的双重制约。班级管理成为教师实施个人专断管理的活动过程。

②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在班级中设置班干部,旨在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与民主作风,学会自治自理。然而在当今的中小学却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班级干部相对固定,学生把班干部标志只看成是荣誉的象征,关于“班干部”的观念,“荣誉”重于“责任”;只把班干部看成是“老师的助手”,忽视干部是“群众的代表”,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特殊化、多数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缺乏自主性是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

(2)对策: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①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

传统的班级管理就是教师在班级中实施对人、事、物等因素的控制,它体现了教师对班级的预先期望及学生对教师的服从,纪律、秩序、控制、服从是传统班级管理所追求的目标。在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中,班级活动完全是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在这一实践活动中,学生既是对象,又是目的。因此,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既是班级活动的出发点,又是班级活动的最终归宿。

②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确保学生的持久发展。所以要从人主体性源泉出发去发掘学生的主体性,促进人的主动和谐的发展。

③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以训练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为主的班级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是:适当增加“小干部”岗位,适当

进行“小干部”轮换;按照民主程序选举干部;使小干部从“教师的助手”变成“学生的代表”;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当干部引向当“合格的班级小主人”;把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教育活动转变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即把班集体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

第三篇:2016滨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习题答案解析

单选题

1、所谓法治208

含义B、法治是国家法律制度的简称

2、刘易斯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式论认为 D、刘易斯将经济发展分为两个阶段

平状态

3、下列有关“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与“产品发展的生命周期”说法正确的是 C、产业的生命周期具有明显的衰

而不亡的特点

4、求真务实是

A、马克思主义

5、“权力趋向腐败

C、阿克顿

6、《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对全体党员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了

B、“四个必须”

7、掠夺性定价的特征有 C、价格一般订在低于平均利润之下

8、下列哪一项属于哈佛学派的观点

B、市场结构是基本决定因素场结构会产生不同的市场绩效。

9、阴燃是 A、固体

10、当单位或个人受到消防部门处罚而认为不应该或不恰当时()的权利。A、申请复议

11、火灾初起阶段是扑救火灾()的阶段。B、最有利

12、过失引起火灾构成犯罪情节较轻的B、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13、新形势下

D、德才兼备

14、可用来解释纳什均衡的模型是

B、囚徒困境

15、从产业发展生命周期的角度 C、成熟期的产业

16、手提式4KG A、3m 17、2015年4月()”专题教育方案》2015年在县处

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该项专题教育作出了安排。A、三严三实

18、下列哪一举措违反了法治精神()。C、通过将全部社会关系法律化

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保障

19、判断宏观经济结构均衡与否的主要观察对象是

B、产业关联

20、霍夫曼比例是指 A、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的比例

21、产业结构理论是一种 A、中观经济理论

22、以下哪一项不是日本行业管理成功的原因和经验

D、充分利用发达国家的投资资金来发展本国经济

23、着火逃生时()迅速撤离。D、有光亮的地方

24、电器设备在发生火灾时不应该用()灭火。B、水

25、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

D、家

风建设26、2013年6月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的问题A、工作不实

27、全面推进()B、依法治国

28、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定为国家宪法日。D、12月4日

29、产业组织运用的主要分析方法有

B、投入产出分析

30、下列对现代日本企业的经营方式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B、企业内部实行温情主义的家长制管理

31、假定双寡头各有固定成本24元Q1=18-3P1+P2 ,厂商二的需求曲线为Q2=18-3P2+P1 A、非串谋时P1=P2=3.6Q1=Q2=10.8

32、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根本基础是

D、提高国家的政治地位

33、雁行发展模式是日本学者

化途径的理论。D、赤松

34、由于行为人的过失引起火灾()。B、失火罪

35、总书记指出

。A、政治

36、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

的纪律。C、纪律 纪律

37、D、韦伯

38、下列粉尘中,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生石灰

39、公共场所发生火灾时

C、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

40、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

A、政治生态

41、职业是

C、社会分工

42、鼓励人们坚持和坚守法治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应是下列哪项 D、法治精神

43、产业布局条件是指

B、产业布局时的外部环境

44、最高人民法院通过与人民日报客户端的合作法()。C、创

新传播方式有助于弘扬中国法治文化

45、C、罗斯托

46、下列哪项是法治作为基础的方面()。C、普遍的守法

47、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核心是 D、资本密集型产业

48、公共性建筑和通廊式居住点建筑安全出口的数目不应少于()。B、两个

49、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是

D、产业

50、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是通过 C、产业间优势地位的变更

51、依法治国的客体及其对象是

C、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务

52、产业关联分析的基本工具是

C、投入产出表

53、发生火灾时

法迅速朝安全出口的方向逃离火

灾现场。A、湿毛巾54、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

A、中央政治局

55、坚持法治文化建设的内在动力和认识基础是认识 C、建设法治文化的目的56、A、里昂剔夫

57、对产品质量和工作环境安全的规制属于下列哪个规制

C、行业自律规制

58、C、法制

59、当遇到火灾时 C、安全出口的方向60、2015年6月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提出

铲除不良作风和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

C、法规制度

61、在产业关联分析的实际中最常用的方式是 A、价值形态的联系和联系方式

62、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B、1945年

63、凡是在特级动火区域内的动火必须办理。C、特级动火证

64、下列哪一种气体是属于易燃气体?()B、乙炔65、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

现从严治党。D、从严要求

66、“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句话出自于

B、《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67、差别化的内在来源包括 B、企业长期建立的市场形象和品牌吸引力

68、下列哪个不属于在产业和地区层面上的控制方法

D、战略联盟控制

69、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依规进行。下列哪一做法

违反了上述要求B、某市法院为平息来访被害人家属及群众情绪签订保证书承诺加重处罚被告人

70、公共娱乐场所安全出口的疏散门应

B、向外开启

71、下列()是扑救精密仪器火灾的最佳选择。A、二氧化碳灭火剂

72、下列哪项是人们守法的社会意识基础 D、法治文化

73、把产业分为主导、先导产业的关联分类法是 B、战略关联分类法

74、毛泽东同志在奋斗的作风。” B、七届二中全会

75、高楼着火时()。A、向上疏散

76、中共中央政治局2012年12月4日召开会议

C、改进工作作风、密切

联系群众

77、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方案》指出2015年4月

底开始()中开展D、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内设机构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中层以上领导人员

78、下列不属于自由主义的产业组织学派的是 A、哈佛学派

79、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 D、燃点

80、D、邓小平81、古人云

D、清正廉洁

82、“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度笼子的根本之策”。这句话出

A、《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83、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主要特征有

D、它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偏向于完全垄断

84、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是通过

C、产业间优势地位的变更

85、一个社会普遍的、大众的 C、法律信仰

86、掠夺性定价的定价方式是 A、企业将价格压低至成本以下亏损来起到驱逐竞争对手的目的87、煤炭与电力之间的产业关联方式属于

B、多向联系

88、在下列国家中哪一个是采用民间主导模式

A、美国

89、公众聚集场所对员工的消防安全培训应当至少

B、半年

90、“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B、自由主义

91、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下列选项对该方案内容理解错

误的是()。D、“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展深化分批次、分阶段、分环节地搞好

活动

92、中央八项规定要求

D、文件简报

93、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因素是

A、新产业或新产品创造

94、习近平同志指出

联系最具杀伤力。C、消极腐

95、“散”的主要表现是

B自由主义

96、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由

B、施工单位

97、“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句话出自

B、习近平

98、法治文化最坚实的部分

A、法治理论

99、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礼法”社会

D、法律相对于道德而言处于次要的地位

100、宪法对于公民个人的基本功能是

A、保障人权

101、已满

C、16

102、产业政策对以下哪一产业的效果最明显

D、汽车业

103、在公共娱乐场所

A、20米

10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有 A、垄断市场的供应量比完全竞争市场高

105、产业组织是指

A、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

106、阻拦报火警或者谎报火警的 C、警告、罚款或者十日以下拘留

107、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是

B、中国共产党

108、产业政策的手段分为直接干预

D、出口退税

109、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传教育机制。某市的下列哪一做

法没有体现这一要求B、印发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贵任表体

110、被习总书记称为共产党人精神上“钙”的是

A、理想信念

111、A、法律

112、中央八项规定要求 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

B、调查研究

113、油锅起火应该使用()的方法扑灭。B、盖锅盖

114、任何单位、C、成年公民

115、十六大后

教育活动。A、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116、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精髓是

B、公正司法

117、C、十五届六中全会

118、根据功能定位的不同

A、产业组织政策

119、平衡增长理论的代表人物不包括

D、赫希曼

120、下列不属于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三种能力指标的是

D、强制能力121、1978年12月会

第一书记。B、陈云

122、习近平同志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

D、要

求我们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

123、下列说法中

C法律的权威完全在于立法中是否体现了人民意志

124、马歇尔冲突指的是

A、规模经济与垄断的矛盾

125、法治文化中首要而基本的是

C、适应法治要求的法律制度

126、公用和城建等单位在修建道路以及停电、停水、截断通信线路时有可能影响消防队灭火救援的()事先通知当地公

安消防机构。A、必须

127、公安消防机构

B、有权

128、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

()D、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

129、在需求结构中

B、个人消费结构

130、下列说法中对SCP的认识正确的一项 C、市场绩效优劣的评价主要从产业资源配置效率、利润率水平、生产效

率等方面

131、下列关于投资需求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D、对外投资也会影响本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1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统帅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

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A、宪法133、1949年11月

11人组成的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C、朱德

134、依照规制实施的主体的不同

C、企业规制

135、SCP理论指的是 B、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

136、HHI指数的优势在于 C、HHI对规模最大的前几个企业的市场份额变化反映特别敏感

137、中国封建时期最重要的产业政策是 A、农本思想

138、单位或家庭维修中使用溶剂和油漆时除了杜绝一切火种()C、通风139、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

血肉联系。B、群众反映强烈

140、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A、火柴杆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141、泡沫灭火剂灭火的主要机理是 A、冷却、窒息

142、二氧化碳灭火剂主要靠

B、降低氧浓度

14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A、广告的目的就是广而告之

144、行政法治原则的核心内容是

A、行政合法性原则

145、消防车和消火栓的颜色是()。C、红色

146、“法律必须被信仰 C、伯尔曼

147、灭火器的压力表指针指在()位置时C、绿区

148、依法治国的目标是

主的制度化、法律化。C、宪法

和法律

149、“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

变。”此观点的提出入是()。A、邓小平

150、我国的“119”消防宣传活动日是(A、11月9日

151、检查燃气用具是否漏气时()来寻找漏气点。B、肥皂水

152、C、罗斯托

153、A、职业态度

154、法治总是以

A、法律制度

155、下列组织中属于国家行政机关的有

B、各级人民政府

156、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是 A、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

157、假设双寡头面临如下一条线性需求曲线P=30-Q Q为两厂商的总产量

项是 C、C竞争性均衡时Q1=Q2=10

158、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导

A、基础在全面

关键在严

159、科斯定理主要强调的是 A、交易成本的问题

160、产业政策一词最早由哪个国家提出

C、日本

161、行政立法行为属于

A、抽象行政行为

162、“大凡人类对于一件事是

民主革命的先驱()说过的一句话。A、孙中山

163、发生火灾时 A、不能随便开启门窗

164、法治文化的建立、形成最根本的是下列哪项的建立、形成

165、凡是在特级动火区域内的动火必须办理()。C、特级动火证

166、公平正义

167、举办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等群众性活动申报。C、公安消防机构

A、民众法治意识

B、()

168、坚定理想信念需要解决好的“总开关”不包括

D、财富观

169、东方人本主义企业理论中所提及的企业经济活动的本质特征是 B、企业解决“提供”财货或服务的过程中所伴

随的某些生产困难时必要的技术转换过程

170、十八大报告提出

B、国家层面

171、泡沫不能用于扑救()火灾。D、金属钠

172、罗斯托关于经济增长本质研究的角度是 B、从部门的变化过程来研究经济总量增长的规律

173、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专门对工业结构规律进行研究得出的霍夫曼比率是 C、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产

值/资本资料工业产值

174、一个社会能否建立起法治

追求法治的信念。D、尊崇

法治的心理

175、党性修养中的前四种修养

A、作风修养

176、任何人发现火灾()为报警提供便利得阻拦报警。A、无偿

177、据统计80%以上属于()。B、烟气窒息致死

178、在液体

B、闪燃

179、使用灭火器扑救火灾时要对准火焰()喷射。C、根部

180、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列哪一做法没有体现这一要求D、乙市人大常委会在制定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过程中发挥主导性作用公布施行。

181、关于党风与民风社风的关系

B、民风社风是关键

182、特定国家发展进步的划时代标志只能是

D、法治建设

183、产业政策评估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福利原则

B、福利经济学

184、有极为重大的作用。C、法治精

185、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较 D、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

186、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较 D、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

187、毛泽东在1941年9月10日所作()的一文中A、《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

188、下列不是行业协会的主要职能和任务的是

D、监督企业财务和经营状况

189、经济增长结构主义观点的假设前提是 A、“次优论”

190、带电的电气设备以及发电机、电动机等应使用

。C、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1211灭火器

191、东部某市是我国获得文明城市称号且犯罪率较低的城市之一

助街”

城市称号且犯罪率较低的城市之一

心的街区。关于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原则C、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道德的教化作用

192、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

定的A、法律

193、烟头中心温度可达()

易引起燃烧 C、700800℃

194、在企业、市场、政府三者关系中

业规制模式属于 A、民间主导型

195、产业政策对以下哪一产业的效果最明显

D、汽车业

196、我国目前通用的火警电话是()。B、119

197、可竞争理论的分析中心是

C 完全可竞争市场及沉没成本

198、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 A、化学反应

199、不同法的形式具有不同的效力等级。下列各项中性法规的是()。B、同级政府规章

200、全国性产业布局的总体目标是

A、实现产业的合理布局和经济资源在空间上的有效配置

201、所居住的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 D、从安全通道有秩序下楼

202、A、费歇尔

203、法律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重要的表现形态是下列哪项

D 法治文化

204、在产业关联分析的实际中最常用的方式是

A、价值形态的联系和联系方式

205、单位的消防档案()部门管理。D、办公室206、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 定。A、廉洁从政

207、坚定理想信念

B、党性教育

208、下列法的形式中范性文件是()。C法律

多选题1

41全209、下列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210、下列哪些属于建设法治文化的目的211、2000多年前(A)提出“奉法者强则国强”(D)则提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A、韩非

D、亚

里士多德

212、下面哪几个经济学家的研究领域涉及产业组织理论

213、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哪几个方面

214、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容包括

215、习总书记讲

216、灭火器维护保养正确的是

D、经常放压

217、在职业道德建设中 D、本本主义

218、国内常用的几种灭火剂有

219、中国共产党优良作风就是我们党历来坚持的220、“三严三实”的“三实”是指

D、为官要实

221、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 B、建立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法制度

提高法律素质C、建立和完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情况考核制度

全222、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各级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全223、从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来看

224、关于法治文化的形成表述正确的是()。去掉B、它在主体上是特定的各类社会成员

225、党员干部做到谋事要实

掉 D、符合人文要求

全226、报警时应注意的事项是

227、法治是

B、精神

全228、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是

229、有效竞争标准有

A、市场结构标准与市场绩效标准B、市场结构标准、市场行为标准

全230、树立和发扬“三严三实”好作风具有的重要价值意义主要体现在231、产业应该具有以下某种同类属性或特征

D、产业活动包括是经济性质的政治、社会等活动

232、从内容上看

方面协同推进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本真。去掉C、法治政党

全233、规模产业状态的竞争战略

全234、火灾过程一般可以分为

全235、职业态度包括

236、下列设施符合作为安全出口条件的有

C、安全出口朝向封闭的院子

全237、科斯把交易成本概念引入经济分析

238、下列部门法中私法的有()。A、继承法D、婚姻法

239、可用来定性反映市场绩效的指标有

D、吉尼系数

全240、下列关于法治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241、作风ACA、行为取向

C、风格特点

全242、中央八项规定要求

全243、下列关于法治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全244、公务员在执行和遵守宪法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哪几个方面

全245、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法制建设十六字方针内容为246、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

发。A、没有实质内容

B、可

发可不发

全247、当前我们党存在着“四大危险”

全248、中共中央八项规定的措施包括

全249、中央八项规定要求、研讨会及各类论

坛。

250、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指

D、理论联系实际251、2012年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

众信任和支持。A、政风 C、民

全252、让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全25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254、以下主体属于我国行政立法的主体的是

C、阳信县人民政府

255、工作作风的突出问题的表现是

C、空

256、建设法治文化的基本模式是

B、国家主导 C、民众推进

257、执政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相辅相成的关系表现在 B、国家法律是党的政策的核心内容

全258、对于公民来说

259、罗斯托在其著作中所阐述扩散效应的表现包括

260、爆炸可分为

B、化学爆炸D、物理爆炸

全261、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有

全262、产业市场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市场关系

263、实行依法治国

导下当家作主。A、制度化B、法律

264、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论 体系之中

主义文化之中。A、法律化

全265、电褥子是用电热线和普通棉纺织布做成的全266、中央八项规定要求

全267、公共娱乐场所的火灾危险性有

268、就西方国家政党对法治的领导来看之间的制衡对司法施加影响

269、法治是

D、灵魂

270、党员干部心存敬畏D、敬畏党史

全271、新兴产业的特征有

272、如果睡觉时被火灾烟气呛醒逃出门之前将着火房间的门窗关C、将毛巾淋湿后捂住口鼻

D、后向效应

C、通过政党

()。去掉

B、在273、带电火灾应选用 B、泡沫灭火器

全274、下列选项中

意识”所提出的相关要求。

275、古代大丈夫有“三不朽”

C、立名

全276、有效竞争标准三分法的作用

全277、要努力推动形成全278、公职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有

279、四次产业分类法把所有的经济活动分为

D、信息业

280、下列那些属于芝加哥学派的观点

D、技术和进入自由这两个因素决定市场结构。

281、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是

D、守规矩

全282、王岐山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

为常态。

全283、工作作风的突出问题的表现是

全284、发生电气线路火灾的主要原因有

285、列部门法中()。A、继承法D、婚姻法

286、“守纪律.讲规矩”ABCDA、忠诚

B、服从

C、纪律D、规矩 全287、电气火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全288、影响卡特尔不稳定性的因素有

289、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三个自信”是指

A、组织自信

290、法治国家以理性文化作为观念基础

B、诚信精神

291、对中国法治文化建设的进路

A、立法机关必须严格立法

全292、中共中央八项规定的措施包括,中央政治局全体同志要改进调查研究

293、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

众隔开

D、失去信用

全294、产业经济学是一门融合

295、消火栓分为

A、室内消火栓B、室外消火栓

296、中央八项规定要求

C、没有实质内容 D、可发可不发

297、习近平同志指出

韭菜一样()估计不足长远、固根

本的制度。A、顽固性

B、反复性

298、室外消火栓分为 A、地上消火栓

B、地下消火栓

全299、十八大以后

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300、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

实”的要求()上见实效。去掉C、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全301、职业纪律一般包括

全302、市场结构的基本类型有

303、市场行为主要包括

A、竞争性行为

B、协调行为304、304、江泽民同志对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

党范围内开展“三讲”教育。去掉 D、讲学习

305、职业理想的具体内容包括

D获得财富

306、“囚徒的困境”说明了

A、信息不对称

B、人性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矛盾

全307、“四风”问题主要是

308、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去掉C以权代法

全309、扑救火灾的一般原则是

310、发扬钉钉子精神

311、法治文化包括一个社会适应法治要求的D、法律体系

312、对于大力增强全民族法治意识的正确理解是

A、有利于确立党的至高无上权威

313、水的禁用范围有

314、灭火的基本方法有()。

315、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是指

B、整个市场上所有的价格是如何相互作用并最终同时达到均衡的。D、供需平

316、公职人员纪律涣散

317、历朝历代为了实现社会秩序稳定化

318、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

A、法律

D、道德

319、十八大报告指出

全320、工作作风的突出问题的表现是

321、法治所讲的法除静态的法的规则及其体系之外322、2000多年前(A)提出“奉法者强则国强”(D)则提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A、韩非 D、亚

里士多德

323、日本经济学界认为企业之所以生存的原因有

D、生产产品

324、产业政策的研究领域从横的方向看包括

D、产业政策效果分析

325、下列选项中

机制”所提出的相关要求。去掉

A、强化信访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

326、A、法治

D、德治

327、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

D、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

328、灭火器是由

329、产业结构理论的思想来源主要包括以下经济学家的学说和研究

A、配弟

D、魁奈

330、一个成熟的法治社会

A、精神D、制度

331、三严三实”的“三严”是指

D、严格要求

全332、《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持、八个反对”,包括

333、下列行为中不能被认定为挪用公款罪的是

B、陈某是某国有单位领导

尚缺5万元为由

烟售出D、国有公司业务员赵某截留单位收入3万元不入帐

占有

334、中央八项规定要求

会。A、泛泛部署工作

B、提要求

335、“新法治十六字方针”的内容是()。A、科学立法和严格执法

D、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

全336、古诺双寡头模型对每个寡头的行为及有关条件的假定为

337、衡量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状况的指标有

D、中间商剩余

338、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的假设前提是

A、均衡竞争C、资源配置最优

全339、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

340、十八大以后

D、“争先创优”

341、伯特兰德模型的假设有

C、产量竞争模型

342、在法治文化中

D、崇高的法律信仰

343、法治文化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去掉D、运用国家权力来更新法治文化

344、投资需求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D、对外投资也会影响本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全345、关于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全346、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347、灭火器的设置地点规定是D、任意摆放

全348、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过程中()。

全349、灭火器出现下列

判断题100

√350、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比完全垄断更有利于技术进步。

√351、产业经济介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

×352、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

√353、各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是消防安全工作的第一负责人。

√354、提升道德境界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

×355、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我们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56、法治文化是现代国家的必需品识,形成一种文化 的良法善治

×357、法律文化建设是法治的首要环节。

√358、法治文化是人们对于法治建设和法治相关的制度、理论、意识和观念等的总称的构成部分与重要内容

×359、按照可竞争市场理论更为有效

√360、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是指在一个单位中火灾危险性大、发生火灾后损失大、伤亡大、影响大的部位。

√361、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作业的人员和自动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

规程。

×362、走廊、楼道等公用区域可以放置、堆积其他杂物。

×363、央八项规定要求

√364、行业集中度难以反映市场份额和产品差异程度的变化情况。

×365、产业组织考察的是组织之间的关系

√366、马克思主义权力观。

√367、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368、媒体是信息的传播者

别是在新兴媒体

可小觑。

√369、法律适用是执法或者司法官员运用法律处理相关事务件的活动 √370、火灾扑灭后

责任。

×371、现代法治社会主要是靠法制变革建立起来的。

√372、垄断竞争是一种比较接近现实经济状况的市场结构

√373、弘扬法治精神必须建设法治文化问题的研判并善于从法治实践中

总结经脸设的发展。

√374、“奉法者强则国强

√375、凡是设有仓库或生产车间的建筑内

×376、受原材料供应影响较大的产业如果前向关联效应大 B×

√377、“守纪律、讲规矩”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

×378、高消耗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的需求。

√379、任何单位、个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

√380、哈佛学派区别于其他学派的两个重要特征是在分析框架中突出市场结构偏重实证研究。

×381、法治国家的一个基本的物质条件是高度发达的和完善的市场经济。

×382、守法是一个时代法治发展的重要方面

×383、党的“七大”第一次将“对党忠诚老实”作为党员的义务写入党。

×384、实行承包、租赁时位可以不履行消防安全职责。

√385、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386、产业的经济活动是某些经济活动或者部门经济活动。

√387、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388、灯具的开关、插座和照明器靠近可燃物时

√389、产品差别化是一种有效的非价格竞争手段。

√390、“ABC干粉灭火器”的意思是能灭A类、B类和C类火灾。

×391、增长极理论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弗农提出的。

×392、法治文化最深刻的社会基础是完备的法律制度。

√393、对法律产生信仰是一个法治社会的终极标志

×394、法律理论对法律制度的发展具有先导意义

√395、群众路线是最好的民主

√396、大火封门无路可逃时

√397、运用法律约束权力的目的在于使权力永远具有忠于人民的本质,始终为人民服务

√398、中央八项规定要求场、搞形式主义。

√399、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推动法学研究繁荣和发展的重要

保障。

√400、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马歇尔冲突”。

×401、斯蒂格勒认为市场是否是完全可竞争的没成本。

√402、法律制度是法治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最典型的载体。

√403、中央八项规定要求

√404、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

√405、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

√406、中央八项规定要求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

√407、法律信仰最本质.最内在的特征

√408、学校要承担起教育责任,让每个学生从小接受法治教育增强规则意识、程序意识、责任

意识和诚信意识

√409、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

410、在没有发生火灾时

411、职业道德规范是以自律为主要手段的一套准则、规范和纪律体系。

412、散的主要表现就是自由主义。

413、岗位消防安全“四知四会”中的“四会”是指

×

414、煤炭产业部门和电力产业部门是一种单向联系方式。

×

415、对发展中国家来说 √

416、建设单位应当将新建、扩建、建筑内部装修以及用途变更工程项目的消防设计图纸和资料送公安消防机构审核。

×

417、由于室外消火栓不能擅自取消

418、中央八项规定要求

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

419、中央八项规定要求

√420、报警人拨打火灾报警电话后

421、报火警时

便联系。

422、当单位的安全出口上锁、遮挡当责令有关人员当场改正并督促

落实。

423、中央八项规定要求

多解剖典型

424、中央八项规定要求的文件、简报要少发。

×

425、公共娱乐场所安全出口的疏散门应向里开启。

×

426、中央八项规定要求作.讲话单行本。

427、有法制一定要有法治

×

428、贵在保持是发扬钉钉子精神的要义。

429、总书记是在讲到作风问题时提出“三严”和“三实”的。

√430、无论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核心的是“发展”。

431、对一个现代国家的治理来说可为

432、中央八项规定要求封路、不清场闭馆。

433、价值型投入产出表是以产品的标准单位或自然单位计量的。

434、用灭火器灭火

435、火场逃生时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

436、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

×

437、党的纪律是多方面的.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

438、人类社会自发形成的只能是人治努力的产物

下的社会实践。

×

439、德治还是指一种法律价值、法律精神.原则和制度的实现而形成的一种社会

状态。

√440、灭火器材设置点附近不能堆放物品,以免影响灭火器的取用。

√441、火灾烟气因为温度较高

×442、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是单向的因果关系。

×443、法理基础是人们守法的社会意识基础。

√444、任何单位、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

√445、中国法制变革属于“外发型”法制现代化

√446、芝加哥学派研究反垄断的目的在于实现经济的公平性。

×447、立法发展的程度只能高于或等于立法者的法治文化水平。

×448、着火后应自己先扑救打“119”。

×449、执政党对法治的领导是我国特有的社会历史现象。

第四篇:教育学中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斯塔弗尔比姆

C.泰勒

D.裴斯泰洛齐

解析:最早倡导从“测验”转向“评价”的是美国的教育评价与课程理论专家泰勒。1933年,美国“进步教育协会”发起了一项著名的研究,成立了由泰勒领导的评价委员会,因历时长达八年(1934~1942),故人们称之为“八年研究”。1942年评价委员会发表“史密斯一泰勒报告”,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评价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从而奠定了现代教育评价的基础。泰勒也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因此,答案为C。

2.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

A.课程任务

B.课程制定者C.课程设置的要求

D.课程管理层次

解析:从课程任务的角度,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三种类型;从课程制定者的角度和课程管理的需要,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种类型;从课程修习的角度和课程设置的要求,可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因此,答案为C。

3.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实践反映出对()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解析:美国课程的实践活动和日本的综合活动都讲求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在这个过程中直接接触到事物或进行操作,从而获得直接感知的经验,反映了课程注重直接经验的趋势。因此,正确答案选C。

4.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解析: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是包含七艺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体系,注重分科的学习;工业革命后,按照社会的需求,开始设置以自然科学为主的分学科课程体系,注重不同内容的学习,都属于学科课程。因此,正确答案选A。排中的“心理逻辑原则”与“学科逻辑原则”。

5.布鲁纳认为,无论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解析:结构注意课程理论是由布鲁纳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布鲁纳在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认为无论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学生根据学科结构再来掌握具体的只是。因此,正确答案选D.6.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

A.泰勒

B.罗杰斯

C.布卢姆

D.布鲁纳

解析:泰勒提出的课程评价理论,被称之为泰勒理论,泰勒被誉为“课程理论之父”,他最早将课程评价理论引入到课程编制过程中,从而使教育目标精确具体、课程内容严密统一,课程编制更具有操作性。因此,正确答案选A.7.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

A.教学计划一教学大纲一教科书

B.课程总目标一领域目标一学科目标 C.课程目的一课程评价一课程实施

D.知识一经验一活动

解析: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的系统化活动。其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也是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因此,正确答案选A.8.能解决教育中无儿童,见物不见人倾向的课程观是()。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计划

C.课程是经验

D.课程是活动

解析:活动课程,认为课程是活动,它区别于以往的学科课程。将课程和活动相结合,注重直接经验的学习,改变以往教学过程教育无儿童、见物不见人的倾向。因此,正确答案选D.9.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的表现。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项目

解析:我国中小学仍然实行学科课程体系。学科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分科设置;按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和探究方法选择和安排;在教学上强调教师讲授。学科课程强调知识的逻辑结构,但是往往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脱离,易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能动作用,是一种典型的“课程即知识的表现”。因此,正确答案选A。

10.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要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儿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基础型课程

解析: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要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因此,正确答案选C。

11.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泰勒的().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教育目标分类学》

C.《教育过程》

D.《教学与一般发展》

解析: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了课程评价理论。他最早将课程评价的理论引入到课程编制过程之中,从而使教育目标精确具体、课程内容严密统一,课程编制更具有操作性。因此,正确答案选A。

12.()是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并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A.泰勒

B.桑代克

C.斯金纳

D.杜威

解析:杜威的教育理论是对传统教育理论的批判,主张用直接经验取代间接经验,活动课程来取代知识课程,以儿童中心来代替教师为中心。他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并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因此,正确答案选D。

13.课程论与心理学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

A.柏拉图

B.毕达哥拉斯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解析:课程论与心理学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他按照儿童的年龄特征划分教育阶段,并且为各个阶段设置相应的课程,此外,他还论证了灵魂的三个部分及与之对应的三种教育。因此,正确答案选D。

14.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被称为()。

A.杜威原理

B.泰勒原理

C.斯宾塞原理

D.赫尔巴特原理

解析:泰勒是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1944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他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是围绕四个基本问题讨论展开的,这四个基本问题可归纳为“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根据这四个步骤来进行课程的编制。因此,正确答案选B。

15.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

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材

D.教科书

解析:课程标准又被称为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因此,正确答案选A。

16.教科书编写遵循的原则为()。

A.科学性、操作性、基础性、适用性

B.普遍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 C.科学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

D.科学性、思想性、强制性、适用性

解析:教科书的编写应该遵循的原则主要有:科学性、思想性,内容的基础性,对学校的适用性,体现受教育者的心理顺序,兼顾学科内容和各级教材的衔接。也就是科学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因此,正确答案选C。

17.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属于()。

A.课程目标

B.课程实施

C.教学任务

D.课程评价 解析: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设计得越好,实施起来越容易,效果也就越好。因此,正确答案选B。

18.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

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解析: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成,首先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因此,正确答案选B。

19.下列不属于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A.整体性原则

B.迁移性原则

C.生理适宜原则 D.合理性原则

解析:通常情况下,课程表的安排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和生理适宜原则。因此,答案为D。

20.下列属于一级课程的是()。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基础型课程

解析: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中央级教育机关,是一级课程。因此,正确答案选A。

二、填空题

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的改革)。

2.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是(课程)。

3.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4.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分类,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5.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层次,课程类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6.基础型课程的内容是基础的,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

7.拓展课常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

8.学校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

9.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社会、知识和(儿童)。

10.建立在不同的教育哲学理论基础上的课程论及课程的历史传统叫(课程理论).11.课程目标四个方面的规定性指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12.课程目标的依据有三个方面: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13.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具备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14.教学计划的核心问题是(课程的设置).15.安排课程就要遵循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生理适宜原则).16.学生的学习特点具有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灵活性).17.学生的学习特点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基础因素)、(内部因素)、(外部因素).18.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19.美国学者斯克里文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结果”,属于课程评价的(目的游离评价)。

20.CIPP评价模式包括四个步骤(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

三、简答题

1.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答: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4)课程理论

2.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有哪些?

答:课程目标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知道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对学生的研究 对学生的研究,就是要找出教育者期望在学生身上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通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并将它与理想的常模加以比较,确认其中存在的差距;②了解学生个体的需要;③了解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差异。(2)对社会的研究

(3)对学科的研究学校课程毕竟是要传递通过其他社会经验难以获得的知识,而学科是知识的最主要的支柱。

3.简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特点。

答:课程评价在整个课程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课程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2)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4)强调参与与主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4.简述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答:泰勒是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1944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他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其中课程设计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确定教育目标(2)选择学习经验(3)组织学习经验(4)评价学习经验

5.简述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

答: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趋势(2)从“双基”到“四基”的趋势

(3)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趋势(4)课程综合化的趋势

(5)课程社会化和生活化的趋势(6)课程体系三级管理的趋势(7)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

(8)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发展的趋势

(9)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必将进一步沿着法制化的轨道健康前进

6.简述现代课程观的基本内涵。

答: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的内涵发生了重要变化,呈现出如下六种趋势:(1)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进而强调课程的会话本质(2)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3)从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4)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5)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和“空无课程”并重(6)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7.如何正确实施课程评价?

答:课程评价是指对课程设计、编制和实施所做的各种形式的评定,课程评价既包括学生学业的评价,又包括课程本身的评价。正确实施课程评价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课程评价对象应多元化

①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不仅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还必须重视对他们的情感的培育和心理发展水平(如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情况、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与进取意识)以及动作技能发展水平的评价。②教师也应该是课程评价的对象,教师通过课程影响学生,教师的言行举止等对学生也有很大的影响。

③课程目标也必须被评价,由于学生受到课程的影响以后所发生的变化,是课程目标所预料不到的,这其中既有积极的变化,也可能有消极的变化。(2)课程评价主体应多元化(3)课程评价标准应多元化 ①从学生的角度来看,②从对其他评价对象的评价来看 ③由于评价主体是来自不同阶层(4)课程评价方式方法应多元化 ①量化方法与质化方法的结合。

②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由于评价对象的多重性和发展性,评价对象总是在发生变化,因此只用终结性评价不能看出评价对象的发展变化过程。只有通过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才能使决策者随时根据评价对象的变化而做出调整,最终保证终结性评价结果的可靠性。③自评与他评的结合。在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中,利用自评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同时又能进行更全面的评价。

总之,如果在课程评价中能遵循以上几点,就不难得出客观、准确地结果。

四、论述题

1.试述决定课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基本关系)。

答:课程的进步和发展要受制于政治、经济因素、科技发展因素和自身成长发展的特殊规律,决定其发展的基本矛盾(关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从课程的功能上看,学科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传承人类文明(即间接经验),是使学生掌握、传递和发展人类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经验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二者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和价值都极为重要。因此,关注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的整合,促进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交融,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书本知识(间接经验)传授的被动局面,必然成为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极为重要的切入口。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促进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交融。

(2)知识与能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的学习目标已不再是获得知识和应考能力,而是追求综合能力的提高;学习内容不再是课程限定的范围,而要涉猎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问题和自然科技问题;学习方式已不再限于课本、课堂和学校,而要走向社会和生活;学习手段也不只是语言、图像,而是进入计算机网络时代。要确立“全体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并重,学生的眼前发展和长远发展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继承与创新并重”的课程改革思想。重视劳动课、艺术课、体育课、计算机课等非考试科目的开设,使学生发展特长。

(3)分科与综合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是学校教育中的两种基本的课程类型。综合课程是一种多学科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在课程的发展中,无论是分科课程还是综合课程,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分科课程的缺陷可以在综合课程中获得一定程度的克服,综合课程的优点正是分科课程所必须吸取的,二者是一种相互补充并非相互替代的关系,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4)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哲学思潮,对课程的发展和进步起着关键作用,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主体性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的观点;科学主义提倡的是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在长时间的发展中,科学主义在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现在人们才重新意识到人文主义的意义,希望在课程的制定和发展中,引入人文主义的因素,对课程的发展起到一种补充完善的作用,从而努力寻求两大哲学思潮的融合。(2)学科逻辑原则

①学科逻辑原则强调教育保存和传递人类文化知识的一面,认为人类总体知识的性质和结构以及各领域知识的性质与结构,即学科间逻辑和学科内逻辑是课程编排的内在法则,学校课程和教材应该全面地反映迄今为止人类的所有认识成果,反映学科知识本身内在逻辑联系。课程的设置和教材的编写力求体现科学性、突出学术性。②按学科逻辑原则编排课程的优点:当考虑到教育的文化承传功能的时候,学科逻辑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它也确实反映了科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课程编排要反映科学发展的真实面貌,这是“现代课程论的基本性格”。学科中心课程基本上就是按这一方式构建起来的。③当考虑到课程的实施对象时,就会发现按这一原则编排课程的缺陷:首先,由于这种课程恪守严格的科学性,而忽视学生的接受程度,会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造成困难。课程编排者把科学研究的逻辑和科学学习的逻辑混淆了。其次,这种课程实施时,只强调学生心理认知方面的参与,而忽视了情意方面的参与,不能完成学校教育情意方面的目标,忽视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再次,这种课程体现对科学知识尊重的同时,却忽视了对儿童认识活动主体性的尊重。

鉴于学科逻辑原则和心理逻辑原则各自的缺陷,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把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改造现代课程。

第五篇:教育学习题答案

教育学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二者都否定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2.B【解析】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3.A【解析】赫尔巴特首次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科学,并认为应该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他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4.B【解析】教育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行而不断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共始终,这体现了教育的永恒性。5.A【解析】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6.C【解析】斯巴达教育重视军事体育训练,轻视学术知识。

7.B【解析】杜威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他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从做中学”。

8.C【解析】宋代理学家朱熹对这句话的解释是:“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9.C【解析】题干体现了教学相长的教育教学思想。10.B【解析】教育的负向功能是指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题干阐述的是标准化的教学对学生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体现了教育的负向功能。11.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学生文化的定义。

12.A【解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体现了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13.B【解析】主观能动性是外部影响转化为内部发展要素的根据。

14.C【解析】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建设校园文化的重点在于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

15.A【解析】“少年得志”“大器晚成”体现了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同,是个体差异性的表现。16.B【解析】人才成长中的逆境定律充分说明了人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而是积极主动的实践过程。

17.B【解析】题干中的观点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教育决定的,是“教育万能论”的体现,属于“外铄论”的观点。

18.A【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工作要抓住发展的关键期,及时施教,一旦错过学生发展的关键期,只会“事倍功半”。

19.A【解析】个体身心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地促进个体的发展。20.A【解析】题干体现的是个人本位论者马利坦的观点。

21.D【解析】教育工作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一切教育工作都必须从教育目的出发,依据教育目的的要求来进行,所以说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22.A【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23.B【解析】作为国力竞争基础工程的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24.C【解析】“两基”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两全”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两重”指要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

25.C【解析】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即学制的出现。

26.C【解析】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27.D【解析】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和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28.D【解析】义务教育的年限有所延长,而不是缩短。

29.B【解析】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而应试教育是一种选拔性教育,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对创新能力的重视。

30.B【解析】我国普通中小学的教育属于基础教育,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教育打好基础。31.C【解析】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32.B【解析】从题干中的“模范”“榜样”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33.D【解析】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其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34.C【解析】民主型师生关系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35.D【解析】教师素养包括教师的专业、能力、道德等方面的素养,这是衡量教师能否胜任本职工作的基本条件。

36.C【解析】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的高尚道德品质的表现。

37.C【解析】实践性知识即课堂情境知识,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技巧、教育智慧和教学风格。现代教育技术属于条件性知识,即认识教育对象、开展教育活动和研究所需的教育学科知识和技能。

38.D【解析】学生不是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也不是单纯接受训练的人,他们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 39.D【解析】教师在言行举止上为学生作示范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没有体现出创造性。40.A【解析】教育活动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是师生关系。

41.A【解析】活动课程又叫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它不指定具体的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活动的选材也由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而定。其主要倡导者是杜威。42.D【解析】①②③④⑤表述的都是课标与教材的关系。43.A【解析】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了课程评价理论。这是他最早将课程评价的理论引入到课程编制过程之中,从而使教育目标精确具体、课程内容严密统一,课程编制更具有操作性。44.A【解析】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计划不是普通的教学计划,其制定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因此具有强制性。

45.A【解析】校本课程开发更重视学生的需要,尤其重视学生个体的有差异的学习需要,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开发理念。

46.A【解析】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是包含“七艺”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体系,注重分科的学习;工业革命后,按照社会的需求,开始设置以自然科学为主的分学科课程体系,注重不同内容的学习都属于学科课程。47.C【解析】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如师生关系、校园文化、学风等。

48.B【解析】题干中阐述的是“选修课程”的概念。49.B【解析】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地方课程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开发设计的课程;学校课程即“校本课程”,是由学校组织和实施的课程。

50.C【解析】布鲁纳强调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51.A【解析】题干阐述的是“课程标准”的概念。52.B【解析】校本课程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53.B【解析】学科课程标准是指导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该学科教学的直接依据。54.C【解析】教科书作为教学载体,是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

55.C【解析】课程计划体现了国家对学校教育的统一要求,是学校组织教学工作、确定工作步调的依据,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和其他活动的依据。

56.B【解析】个性化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57.A【解析】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其中开设哪些学科是课程计划的中心。

58.A【解析】目前我国中小学课程主要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部分组成。因而,课程的表现形式即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

59.B【解析】课程标准由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术语解释五部分组成,其中课程目标是其核心部分。

60.A【解析】课程计划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课程设置。

61.C【解析】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 2 边活动。因此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有效传递的信息——社会经验即是教学内容。62.A【解析】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63.A【解析】中学教学任务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生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学生所要形成和发展的智力、能力、体力;三是学生所要养成的情感、态度、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其中,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中学教学的首要任务。

64.D【解析】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也即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65.B【解析】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教师面向学生进行信息、情感交流和行为作用的主要环节。66.D【解析】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程度是衡量一节课质量好坏的主要标准。

67.C【解析】课外辅导是教师上课的必要的补充,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68.C【解析】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之一表现在认识是在教师的引导、指导、传授下进行的,因此这种认识是有领导的认识。

69.D【解析】略。

70.B【解析】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

71.D【解析】赫尔巴特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任何教学都存在教育,这体现了教学的教育性规律。72.B【解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73.B【解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用于教学活动中是指教师不能只传授知识给学生,还要发展学生学习的能力。

74.B【解析】略。75.D【解析】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不断复习、反复巩固才能达到对知识的熟练运用。

76.C【解析】拔苗助长是说把禾苗拔起一点,来帮助它成长。比喻违反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不加思考,反而把事情弄糟。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拔苗助长”的做法与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相违背。

77.C【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这句话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78.D【解析】注入式教学把学生看做容器,注重知识的灌输,这是注入式教学最本质的特征。

79.A【解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意思是不同的钥匙,开不同的锁。比喻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这句话用在教学中就是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要注重因材施教。

80.B【解析】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对所学事物的观察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直观性原则的运用就可以防止教学中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等现象的发生。

81.D【解析】班级授课制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依据定义可判断出答案选D。

82.D【解析】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它是现代学校教学应用最经常最广泛的教学方法。83.D【解析】题干所述的是复式教学的含义。

84.A【解析】略。

85.D【解析】课的类型按照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任务数可以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86.B【解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87.D【解析】外部分组是取消按年龄编班,改按学生的能力或某些测验成绩编班。88.B【解析】题干所述的是课的结构的含义。

89.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练习法的定义。

90.A【解析】题干阐述的是“欣赏教学法”的概念。

91.A【解析】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智育是教学的任务之一。92.A【解析】题干描述的是谈话法的定义。93.B【解析】古代教学一般采用个别教学。

94.B【解析】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它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95.A【解析】抛锚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情境性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

96.C【解析】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的方法符合讨论法的范畴。

97.D【解析】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课程性质和特点;学生年龄特征;教学时间、设备、条件;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98.B【解析】题干是对“教学模式”的概念的阐述。

99.A【解析】相对性评价有利于在群体内做出横向比较,故常作为选拔和甄别的依据,它有利于学生在相互比较中判断自己的位置,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学习的动机。

100.A【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最终要想认识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还必须依靠亲身的实践。体现了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

101.C【解析】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102.A【解析】榜样示范法是指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德育方法,学生具有善于模仿、崇拜英雄的特点,正好可以运用该方法。

103.D【解析】陶冶教育法是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104.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品德情感的含义。

105.A【解析】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

106..A【解析】说服教育法是通过语言说理,使学生明晓道理,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方法,它包括语言文字说服和事实说服。

107.C【解析】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道德。

108.D【解析】德育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相互统一的过程,对其进行的提高过程不一定要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培养顺序,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最后达到四个方面的和谐发展。109.C【解析】意志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它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能排除各种干扰和障碍,使人们将采取的行为顽强地坚持下去。道德意志就是意志在道德行为活动中的运用,题中该学生的道德意志需要提高。

110.A【解析】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

111.B【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也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112.B【解析】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永恒主题。

113..C【解析】实际锻炼法是指让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114.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循循善诱原则的定义,也称疏导原则。

115.C【解析】在德育的实施方法上,说服教育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的一种德育方法,但在实施说服法的同时应该结合纪律教育及其他教育形式,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116.B【解析】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根据马卡连柯的成功教育经验进行总结得来的。117.C【解析】题干是对“德育方法”的概念的阐述。118.B【解析】题干是对“榜样示范法”的概念的阐述。

119.B【解析】这是初中阶段德育目标在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要求。

120.D【解析】说服教育法是通过语言说理,使学生明晓道理,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方法,它是我国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

121.B【解析】班级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122.A【解析】由教育发展的历史可知,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最早正式使用“班级”一词。123.D【解析】班级具有促进发展的功能,能够为班级成员的发展提供机会。124.D【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操行评定”。

125.A【解析】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非直线式发展的静态过程。126.C【解析】题干是对“民主管理”的概念的阐述。127.A【解析】“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是马卡连柯提出来的。

128.B【解析】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和成员意愿的反映,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

129.C【解析】建立学生档案一般包括四个环节,即收集—整理—鉴定—保管。130.B【解析】班级管理模式中的“目标管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

131.C【解析】班集体的组织和培养是做好其他一切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班主任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在短时间内有效地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并把它作为工作的中心环节。

132.A【解析】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和评价。

133.B【解析】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134.A【解析】班级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在具有共同的目标时,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推动班集体的发展。

135.A【解析】班级目标有利于班级成员统一认识和行动,促进班集体的发展,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具有共同的班级目标。

136.A【解析】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确保学生的持久发展。

137.A【解析】班级管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其主要的功能在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以利于更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

138.A【解析】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具有共同的目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明确的共同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

139.D【解析】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是班集体。140.A【解析】交往是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班主任应悉心研究班级的人际关系,指导学生的交往活动。

141.B【解析】略。

142.B【解析】班集体处于巩固时期时,班集体的特征已经明显地展示出来了。

143.C【解析】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马卡连柯认为,教师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去影响这个学生所在的班级,然后通过这个集体去影响这个学生,这样就会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

144.A【解析】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是主题班会。

145.A【解析】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146.D【解析】组织班会时,班主任应做好“导演”工作。

147.C【解析】班主任的工作是从了解和研究学生开始的,了解和研究学生是做好其他教育工作的基础。

148.A【解析】教师在班集体的组建阶段,就应着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的建立工作,特别是当接到一个教育基础较差的班级时,首先就要做好这项工作。

149.C【解析】教授学生各科知识主要是学科教师的工作内容。150.B【解析】题干中描述的是放任型的班主任领导方式。

151.C【解析】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152.B【解析】社会公益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使他们养成爱劳动、爱劳动人民、爱护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

153.B【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大学的教学形式,既有按时传授的正课,又有正课之外的课余学习。”强调了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教育思想。

154.D【解析】由教育实践可知,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都是正规的教育活动,且方向一致,相互补充。155.A【解析】课外、校外活动的主体是学生集体和个人,活动的开展主要依靠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56.C【解析】由学校、班级组织实施的课余教育活动,称作“课外教育”,它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只有把课外教育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57.B【解析】在课外、校外教育中,教师应该处于启发指导的地位,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158.C【解析】题干体现了课外、校外教育的灵活性。

159.A【解析】技术小组活动最为重要的就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作业,小组活动的任务主要通过学生的实践作业来实现。

160.C【解析】题干描述的是个别活动的内涵。

161.C【解析】校外、课外教育活动并不是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而是要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教师的指导作用相结合。

162.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社区教育的内涵。

163.A【解析】家庭是人们生活和消费的最基本单位,承担着生养和教育子女的基本社会职能。家庭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

164.A【解析】课外教育工作与课堂教学在教育目的上是统一的,其他选项均不准确。165.C【解析】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是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

166.A【解析】学校教育的教育学生的基本途径,课外、校外教育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途径。167.A【解析】“科学思维”体现了课外、校外教育在发展学生智力方面的作用。168.A【解析】题干描述的是科技活动的内容。

169.A【解析】课外、校外教育可以照顾到学生个体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170.D【解析】行动研究法的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它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

171.A【解析】调查法是研究者采用问卷、访谈、观察、测量等方式对现状进行了解,对事实进行考察,对材料进行收集,从而探讨教育问题、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法。因此,正确答案选A。172.D【解析】好的研究课题必须有价值,有科学的现实性,有独创性,有可行性,而且明确具体。173.B【解析】“了解已有的教育理论”体现了教育理论研究成果的继承性,“预见现实的未来发展趋势和走向”则体现了教育理论研究成果的超前性。174.B【解析】题干是“个案研究法”的定义。

175.A【解析】个案研究法是当今教育研究中运用广泛的定性研究方法。176.B【解析】一切教育研究活动都是从选择课题开始的。

177.A【解析】在进行教育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不仅有责任确保研究工作符合伦理要求,还应该确保合作 6 者、研究助手、学生等对待被试的行为符合伦理要求。

二、多项选择题

1.ACE【解析】教育目的包括以下三个基本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2.ACD【解析】现代学制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双轨学制,二是单轨学制,三是分支型学制。

3.ABCDE【解析】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教育实体的形成或多或少具有以下特点:(1)教育主体确定;(2)教育的对象相对稳定;(3)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4)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5)由以上因素结合而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4.ABCE【解析】强调掌握知识的数量是应试教育的特点

5.ABCD【解析】我国的学校教育层次包括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不含学历教育。1.BCD【解析】从学生自身特点看,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2.ABCD【解析】民主型的师生关系是最理想的师生关系类型。

3.ABCDE【解析】“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论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分为“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4.ABCD【解析】教师的知识素养主要包括:政治理论知识、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5.ABD【解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自觉性(又称主动性)、独立性(也称自主性)和创造性。

三、判断题

1.【解析】《学记》是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2.【解析】夸美纽斯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3.√【解析】略。4.【解析】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5.【解析】非制度化教育指出了制度化教育的弊端,但又不是对制度化教育的全盘否定。6.√【解析】题干阐述了智育的概念。7.√【解析】略。

8.【解析】“十年”和“百年”都是表示时间长度的量词,这是一个长期性的指代。9.【解析】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10.√【解析】略。

11.【解析】处于“自我更新关注”阶段的教师,其专业发展的动力转移到了专业发展自身,而不再受外部评价或职业升迁的牵制,直接以专业发展为指向。12.√【解析】略。

13.√【解析】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

14.√【解析】题干是对“隐性课程”的概念的阐述。15.√【解析】课程资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课程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要素来源;广义的课程资源包括形成课程的直接要素来源(素材性课程资源)和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条件性课程资源)。16.【解析】“活动课程论”夸大了儿童的个人经验,忽视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影响了系统的知识学习,只能使学生学到一些零碎的知识。

17.【解析】CIPP模式是由美国教育评价家斯塔弗尔比姆倡导的评价模式。

18.√【解析】“结构课程论”以学科结构为课程中心,认为人的学习是认知结构不断改进与完善的过程,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对发展学习者的认知结构最有价值,其代表人物是该课程理论的创始人布鲁纳。19.【解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才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学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体作用。

20.【解析】教学与学生在教学之外独立进行的自学有严格的区别。后者是学生独立自主进行的学习,根本不同于教学。教学不包括这种学生自主进行的自学。

20.√【解析】设计教学法的重点是以活动课程代替学科课程,其主要缺陷是忽视系统知识,影响教学质量,而且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困难很多,难以落实。

22.√【解析】对学生的培养不仅要通过教学,而且要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等各种形式,所以教学必须与其他教育形式结合,必须与生活实践加强联系才能发挥作用。

23.【解析】相对性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24.【解析】知识与智力不是自动转化的,只有当学生在学知识过程中,进行了心智操作,才能将知识转化为智力。

25.√【解析】自学—指导式强调教师是学生自学的“指导者”“引导者”,教师一般要设计出要求明确的自学提纲,提供必要的参考书,学习辅助工具。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

26.【解析】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它可以为制订新的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27.【解析】这句话是对知识学习过程的一个评述。知识的深度加深,难度加大,而且变得比较繁杂,反映了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逐步推进,体现了教学中的循序渐进原则。28.√【解析】赞科夫提出了“教学与发展”的思想。

29.【解析】平时考查中的口头提问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检查书面作业可以在课外进行,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

30.√【解析】运用道尔顿制时,教师不再讲授,只为学生制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完成作业后,向老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道尔顿制的优点是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缺点是不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对教学设施和条件要求较高。

31..√【解析】依据指导思想不同,各种教学方法可分为注入式和启发式,这是根本对立的两种教学方法。32.【解析】讲授法可以是“注入式”的,也可以是“启发式”的。“注入式”主要指教师从主观出发,把学生看成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注知识,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3.√【解析】课外作业有很多种,如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各种口头作业和口头答案、各种书面作业和各种实践作业,题中观察、实验、测量、社会调查属于实践作业。

34.【解析】范例教学的基本程序是:范例性地阐明“个”案—范例性阐明“类”案—范例性地掌握规律原理—掌握规律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规律原理的运用训练。35.√【解析】略。36.【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37.√【解析】略。

38.【解析】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39.√【解析】略。

40.√【解析】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具有特殊的性质,它具有引导性、目标性和组织性;它是教育实践中的活动和交往;它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41.√【解析】德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贯穿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之中。社会主义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要场所,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42.√【解析】略。

43.√【解析】题干的描述是正确的。任何一个班集体的形成,都要经历一个组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实际上这也是教育培养与社会化的过程。

44.√【解析】题干体现了班级管理的功能。45.√【解析】约束、感染、同化、激励是正确的班集体舆论对班集体成员的积极作用。

46.√【解析】个别活动照顾到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有利于学生的个性的发展,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47.【解析】小组活动是学校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48.【解析】课外、校外教育的实施范围是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计划之外的。49.√【解析】家庭教育的方法是多样的,不是固定不变的。

50.【解析】题干中体现了课外、校外教育的自愿性。51.√【解析】这是教育研究应遵循的自愿原则的体现。

52.【解析】教育研究走向成熟标志的是定量研究,它常常可以消除一些无谓的争论,验证和确认定性的结论。

53.【解析】行动研究法的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54.√【解析】题干描述正确。

下载2011年中学教育学章节习题答案与解析第九章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中学教育学章节习题答案与解析第九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学1.2章习题及答案doc(范文大全)

    教育学1,2章习题及答案 教育学分章节练习题 第一章 教育概述 一、选择题 1.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A.《学记》 B.《论语》 C.《礼记》 D.《中庸》 2.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

    教育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涂尔干说:“教育史成年一代对社会生活尚未成熟的年轻一代所实施的影响。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激励与发展,......

    王道俊_教育学课后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一、选择题 1.“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 A.中国 B.埃及 C.希腊 D.罗马 2.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精选习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A.达尔文 B.布厄迪尔 C.勒图尔诺 D.孟禄 2.为了更......

    教育学章节习题7-15答案

    教育学章节习题:第七、八章教学(上与中) 一、选择题: 1.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称为( B)。A.教育 B.教学 C.教授 D.学习2.以下关于教学的正确论述应该是(D )。 A.教学就是传授知识B.......

    教育学习题

    绪 论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C )。 A.《论语》 B.《师说》 C.《学记》 D.《大教学论》 2、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 C )。 A.《教育论》......

    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古代教育的特征是( C)。A.公立教育系统的建立B......

    2011年中学教育学章节试题答案与解析 第一章

    2011年中学教育学章节试题答案与解析: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