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下语文第四单元成语归纳
七下语文第四单元成语归纳1【蛰伏不动】: 蛰伏”原意是动物冬眠一动也不动。在这里引申为,一动也不动地潜伏着。有强烈的呼之欲出的意思。2【连蹦带跳】:精力充沛的充满活力的样子 3【仪表堂堂】:仪表:人的外表;风度;堂堂:仪容庄严大方的样子。形容人的容貌端正。风度威严。
4【视而不见】: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没看见。
5【无动于衷】:衷:内心。丝毫没有触动内心。形容对应该动心的事情毫无感触;漠然置之。
6【一唱一和】:和:应和;附和。跟着别人唱和;比喻双方互相配合;彼此呼应。
7【一模一样】:一个模样。指样子完全相同。一模(mú)一样。8【近在咫尺】:咫: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寸;合现在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咫尺:很近的距离。指近在眼前;很近。
9【默不作声】:一句话也不说。
10【大喊大叫】:大声叫嚷,形容大肆宣传,大造舆论。
11【贪得无厌】: 贪:求多;得:获取;厌:满足。追求财物没有满足的时候。
12【憨态可掬】:形容天真而显傻气。可掬:可以用手捧取。形容天真而显单纯,毫无心机的样子充溢在外,很招人喜爱。多形容动物或人形态天真可爱、单纯的样子。
13【悠然自得】: 悠然:安闲舒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而舒适。形容态度悠闲;心情舒适。
14【漫不经心】:随便;不受约束;经心:在意;留心。说话办事不用心考虑;随随便便;不在乎。
15【崇山峻岭】: 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陡险的山岭。也作“高山峻岭”.16【悬崖绝壁】:形容山势险峻。
17【高耸入云】:耸:直立,高起。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峻挺拔。
18【连绵不绝】:连续而不中断。
19【烟波浩渺】;烟波:水波渺茫;看远处有如烟雾笼罩;浩渺:广阔无边。水波渺茫;一望无边。形容水域宽广。也作“烟波浩淼”。
20【将错就错】: 将:依顺;顺从;就:迁就。既然错了;索性就顺着错误做下去。
21【乐不可支】:形容快乐到了极点。支,支持。
第二篇:七下语文作业本第四单元单元复习答案
一、根据课文填出下面句子的上下句。(每句1分,共20分)1.举酒属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赋》苏轼)
2.余音袅袅,不绝如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赋》苏轼)3.,信可乐也。(《兰亭集序》王羲之),;(《兰亭集序》王羲之)4.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5.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______,______。(《游褒禅山记》王安石)6.然力足以至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游褒禅山记》王安石)7.______,______。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离骚》屈原)8.______,______。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氓》)
9.______,______。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孔雀东南飞》)10.______,______。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短歌行》曹操)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蓊蓊郁郁(wěng)瞠目结舌(táng)绕树三匝(zhā)桂棹(zhào)B.商榷què 优劣(liè)敛裾(jū)否泰(pǐ tài)如天地 C.猗郁(yī)落蕊(lěi)匪我愆(qiān)期 肄(yì)业 D.犹可说(tuō)也 氛(fēn)围 肋(lèi)骨 瞥(piě)见 1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斑驳 没精打采 A.义愤填赝 缭铐 签署 蕈菌 B.气概 袅娜
C.岐视 怯懦 惦记 淅沥 D.心急如梵 枷锁 候车室 放肆 1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苟余情其信芳 自可断来信 B.谢家来贵门 多谢后世人 C.留待作遗施 采之欲遗谁 D.适得府君书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扣舷而歌之 顺流而东也
B.步余马于兰皋兮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修禊事也 褒之庐冢也 1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芳菲菲其弥章 B.箱帘六七十 C.匪来贸丝 D.屈心而抑志兮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B.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C.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D.可以无悔矣
17.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只从一个方向考虑问题:路子越走越窄。换个角度想一想,或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B.“我们会善待这些藏品,”博物馆馆长说,“请大家全力以赴,做长久的打算。”
C.“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问题在于,有了“过”,是任其自由发展,还是从“过”中吸取教训,变“过”为前进的动力。
D.今天,无偿献血成为杭城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武林门献血点,3名三、四十岁的公安干警分别献出200毫升鲜血。
18.下列选项中,关于《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刘备在荆州受到刘表款待,获许屯兵新野。刘表的后妻蔡夫人始终对刘备心存疑虑,时时劝刘表要防备刘备。
B.在单福辅佐下,刘备连连得胜。曹操得知单福就是隐姓埋名的徐庶。不禁长叹:“贤士都归了刘备。刘备眼看羽翼渐丰,该怎么办呢?”
C曹操攻打樊城。刘备弃樊城往襄阳撤退,百姓随其同行。众人劝刘备弃民先行,刘备不忍舍弃百姓独行,因此行动迟缓。
D.张飞横矛立马长坂坡,发出三声巨雷般的断喝,竟然将曹操的大将夏侯惇吓得肝胆碎裂,坠马而死,一时乱了曹军阵脚。
19.下列选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邀请外国俱乐部队来访的始作俑者,该公司担心客队不能尽遣主力上阵。B.五月天演唱会一票难求,真是炙手可热,体现了五月天受年轻人欢迎的程度。C.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美丽极了。
D.当年的第一台计算机轰动了世界,而现在即使是上市没有多久的产品也很快成为明日黄花。20.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朱自清写《荷塘月色》时,正值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B楚辞,原指楚地歌辞,经屈原再创造,成为一种风格独特的新诗体。它的篇幅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多用语气词“兮”字。
C马丁••••路德 •金,牧师,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35岁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63年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发表《我有一个梦想》。
D中国上古时代,姓和氏是不分的。进入阶级社会,姓氏一分为二,贵族男子称氏,妇人称姓。称氏是为了区别贵贱,称姓是为了区别婚姻。
三、文学名著简答题(10分)
21.请从下面两题简答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字数在100左右。(1)简述刘皇叔跃马过檀溪的故事。(2)简述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
B卷(100分)
四、现代文阅读(15分)天目山 ①去天目山,是心里积存已久的一个念想,不是为观光,是为了那些大树。几十年里,只要说到树,天目山就从父亲的眼神里巍然升起,他一遍遍说,假如你没去过天目山,根本不明白什么叫树。其实不全是为了树,我知道,是为了一个人。几十年来,若是提起他的名字,母亲的眼神就会倏然暗淡下去,她的双眼仿佛是海潮淹没的沙滩。她喃喃说,我要和你一起去。
②去天目山,于是变成一种夙愿和仪式,无论是为了树,还是为了人。
③只是,我没有想到,登天目山那一日,会遇上那样一场弥天大雾。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呼啸而过,远山近树忽而不见了。山中古老的禅源寺,隐匿在苍白的雾气里。下车寻路,林间的青石板小径如雨泼过似的,湿漉漉地腻滑,只几步便消失在浓烟样的水雾中。④母亲默默地走在前面。白色的纱幕被她的脚步豁开一个缺口,影子穿过去,纱帘瞬间又闭合了。山路通往林深处,在那深不可测的绿巷中,我隐约看见了一排排树,昂然立于路旁。它们竟是那样的高大,浓密的云雾遮去了树梢,树尖伸到望不见尽头的天上去了;最令人惊叹的是树干之直,刀削般笔挺,像一根根气度轩昂的罗马石柱,支撑着绿屋的穹顶。褐色的树皮一片片如鳄鱼的鳞甲,已被千年的风霜锤磨成坚韧的岩石。⑤他究竟倒在哪一棵树下了呢? 鲜血从他年轻的胸膛里流淌下来的时候,他或许就靠在了那棵大树的树干上。他依托了大树,所以牺牲的那一刻仍像树一样站立。龙爪般的树根至今还留着他的血迹,只是被蒙蒙的雾气暂时稀释了。⑥那个无风无雨的春日,那些被父亲无数次赞颂和崇仰的天目山大树,就这样从漫山飘忽的浓雾中,和那个叫萧洪明的故人一起,若隐若现地走来。我看不清他的面孔,只听见他脚上沉重的铁链,一声声从森林尽头传来。我不知道他在匆匆离去前,是否还有心情观赏这些天目山的稀世大树。57年前的树叶早已零落成泥,但我清晰地看见他灼热的目光仍在枝条上缠绕。⑦半个世纪过去了,如今我所见的,是被他熟读过的那些树。陡峭的石阶两旁,柳杉武士样雄伟,顺坡排列,阵势逼人。再抬眼,金钱松破雾而出,穿云摩天,傲气十足。若不是弥天大雾遮挡了视线,就可望见悬崖峭壁的林莽中那几百棵千年银杏。等到秋天,山谷里定是黄叶灿烂,一片金光四射。⑧几十里山路,不是在走,是在仰望,瞻仰那些永远的树。当那一排枪声在冰冷的山谷里响起来的时候,惟有这些树,是沉默的目击者。后来那些离乱梦魇的岁月,仍是这些树,在荒野莽丛中陪伴他。他年轻的生命终止在27岁那个年纪,大树却已千年。⑨母亲依然走在前面。从上山那一刻起,她的双目就被山峦雾气染得湿润。树林深处鸟鸣啁啾,声声如歌,让人想起遥远的青春季节:一群女生欢笑着从禅源寺的临时课堂上跑出来,手拉手围着寺前的老银杏树,雄壮的抗日军歌惊飞了树上的小鸟……待她几年后重回天目山,却是被押解着,一步步踩着前头他沉稳的脚印。直到今日,她一抬眼仍能看见他坦然的目光,如阳光下流淌的山涧小溪,从石缝里透出乌亮的光泽。⑩母亲站住了,站在一棵柳杉树下。树身奇粗,三人合抱仅围大半圈,瘢痕累累,深藏的皱褶中写满沧桑。枝条上没有一片绿叶,惟有躯干依然屹立,像一尊古老的石像。在我的惊叹中,母亲说,这就是真正的大树王,现在它死了。五十多年前,我曾见过它活着的样子,树冠就像一把巨大的伞,整个开山老殿都被它遮住了。一阵山风袭来,雾气旋转着,雪花般从它粗糙的枯枝中穿过。刹那间,油绿的树叶似一树繁花,缀满了它坚韧的枝干,青枝摇曳,生机盎然,满山坡都是杉叶林涛的哗响。大树王在我的想象中复活,抑或说它从未死去。⑾雾越发浓了,洇湿了母亲的头发。父亲说,他们已是第三次到天目山了,但没有人知道那个57年前被枪杀的革命者,究竟葬在哪里。我说,你找不到他,因为他已经变成了一棵树。⑿世事变迁,惟有天目山的树,是永远的。为着他们那一代人的理想,半个世纪之后我们依旧对他们深怀敬意。然而,在缥缈的雾中我们似乎模糊了他们理想的内容。山民说,天目山东西两峰之巅,各有一池,池水清冽,冬夏不涸,颇似双目仰望苍穹,故得名“天目山”。我想象那清澈的池水,像是他在诘问苍穹。⒀山林寂静,水气迷茫。雾中影影绰绰的大树 无言,没有回声。
。(2分)22.第①段中画线句运用比喻的表达效果是 23.第②段这句话的含义是
。(3分)
24.对文中写“树”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描写雾气越来越浓厚,烘托了天目山大树悠久的历史沧桑感。B.第④⑦段写树形神兼备,赋予了树轩昂、雄健、不屈的气质。C.描写“大树王”死而复生的情景,突出了它顽强的生命活力。D.浓墨描写大树,层层铺叙,为篇末揭示赞美先烈的主旨服务。E.本文以登山行踪为顺序,始终贯穿对大树的描述,脉络清晰。F.天目山的树在父母眼里是一种植物,在作者眼里是人的象征。
。(5分)25.第⑿段中写天目山得名的原因,其意图是
五、文言文阅读(8分)①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②庄王以为币轻,更小以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①不定。”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后五日,朝,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臣请遂令复如故。”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③楚民俗好庳②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③。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④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注】①次行:秩序。②庳:低、矮。③捆:门槛。
26.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8分)(1)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4分)(2)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4分)
六、文化经典阅读(7分)
27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4.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①之间违仁,造次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选自《论语•里仁》)
【注】①终食:吃顿饭的工夫。②造次:紧迫,仓促,急迫。(1)下列各项中,对《论语》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论语》这一章中,论述了孔子追求仁德的自我修养及其重要性,说明仁是取舍一切的标准,是人须臾不可离的道德。
B.一个有仁德修养的人,对贫贱也是不喜欢的,可是要用正当的方法致富,取得功名与地位,慢慢摆脱贫贱,而不能走歪门邪道。
C.仁是人的主宰,是人们的主导思想,离开了仁,即使其他方面有成就,也达不到仁的最高境界。
D.人们必须正确把握仁,以仁作为操守。吃饭的时候要遵循仁的准则,时间紧迫的时候,也不能失去仁而颓废、沮丧。
(2)孔子是怎样认识富贵与仁德的关系的?(4分)
七、作文(70分)
28.请以“勇者无畏”或者“畏者方能大勇”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清晰,论证方法得当,字数800以上。
参考答案
一、(20分)
1.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4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5.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6.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7.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8.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9.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10.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二、11B(A 瞠chēng 匝zā
C 蕊ruǐ D 瞥piē)
12B(A义愤填膺 镣铐 C歧视 D心急如焚)
13.C(A.的确,媒人;B.辞别,告诉;C.赠送;D.刚才,享有。)
14.C(A.连词,表修饰;B.介词,在;C.表修饰,表并列;D.句尾语气词。)15.D(A.“章”通“彰”;B.“帘”通“奁”;C.“匪”通“非”)
16.D(A.古:一直到,今:另提一事;B.古:交错相通,今:运输邮电事业总称;C.古:十分之一,今:数字十一;D.不后悔。)
17.B(A不能有两个冒号,路子越走越窄后的句号不对。C“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问号有误,D三四之间的顿号有误)
18.D(是夏侯杰,不是夏侯惇)
19.D(A始作俑者是贬义词 B炙手可热只能用于形容权势 C风姿绰约形容女子风韵姿态柔美动人)20D(中国上古时代,姓和氏是有分别的。姓的偏旁是“女”,反映母系氏族社会的特点。通过姓来区分不同的部族)
三、21.刘表夫人蔡氏听到刘备反对刘表立幼子为继承人,遂与其弟蔡瑁密谋,以刘表名义在襄阳设宴欲害刘备(1分)。宴上,荆州幕宾伊籍将蔡氏阴谋密报刘备,并引其从西门逃脱(1分)。蔡瑁闻讯,追至檀溪,刘备纵马下溪,马前蹄忽陷(1分)。刘备大呼“的卢,的卢,今日妨吾”,马遂纵身而起,跃过檀溪(1分)。刘备脱险(1分)。由于徐庶的推荐,求贤若渴的刘备便带关羽、张飞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1分)。第一次,小僮说诸葛亮外出(1分)。第二次,刘备他们冒雪来访,只见到诸葛亮的弟弟。刘备留信表敬慕之情(1分)。第三次,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拱手立于阶下一直等到诸葛亮睡醒(1分)。诸葛亮为刘备的诚心所感动,终于答应出山(1分)。
四、22.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眼眶里饱含着泪水,表达了母亲的悲伤之情。
细解:先明确喻体——“海潮淹没的沙滩”——泪水多,再结合前面“母亲的眼神就会倏然暗淡下去”及后文对故事原委的叙述,可知,流泪表达的是极度的悲痛之情。比喻的效果是:形象。23.去天目山,不仅是为了看树,更是为了缅怀先烈,这是积久的愿望和庄重的活动。
细解:这个句子倒装,调整过来是:无论是为了树,还是为了人,去天目山,(于是)变成一种夙愿和仪式。“夙愿”,意为一向怀着的愿望,久已有的愿望;“仪式”,指典礼的秩序形式。从第一段来看,作者虽然说“无论是为了树,还是为了人”,但实际上不仅为了树,更是为了人。这个人是革命先烈,牺牲于此,因某种原因,作者及其家人一直没有去探望、缅怀,所以,成为夙愿,而“去天目山”的行为便也具有了某种“仪式感”。
解答文学作品词句的含义,不仅需要把握该词句概括的生活内容,更重要的是要从中剖析出作者的情感倾向。24.B E
细解:A项错在对雾的作用的分析上,这里的雾应属于“历史迷雾”的象征,即遮蔽了英烈形象的时间等历史因素,肯定不是要表现“大树悠久的历史沧桑感”,大树在文中被突出的形象是伟岸、坚毅等英雄形象。C项错在对描写“大树王”死而复生情景作用的分析,此处应为一种崇高精神的复活。D项错在对篇末揭示的主旨的分析,篇末应是对当今“模糊”英烈的理想的忧思。F项错在“天目山的树在父母眼里是一种植物”,在父母的眼中,这些大树也是一种象征。
25.天目山有东西两池,像双目仰望(诘问)苍穹(2分),在作者看来是表达对遗忘先烈、淡忘历史的现象的责问与担忧,以及对理想、信念的坚守(3分)。
细解:这道题目触及到本文的主旨。虽然看起来是考查几个句子的作用,但是这几个句子位于句末,意义非常。作者表面在谈论“天目山得名的原因”,实际的用途却是由情及理,将全文的思考引向深入:将烈士为理想而牺牲这一事件放到57年后现实背景下思考,反思当下,并表明自己的态度。现实是“我们似乎模糊了他们理想的内容”,这让烈士“诘问”,实际上是自己对这种“模糊”(遗忘先烈、淡忘历史)的责问与担忧。作者这种深刻的反思,又体现出对理想、信仰的坚守。散文特别是抒情散文的阅读,标题非常重要。无论是地名、人名还是物名,在作者的笔下常常成为寄托深远的艺术形象(文学形象),我们在阅读时要予以特别关注,按照作者行文的脉络和情感的线索,把握其外在特征和所承载的丰富情感与深刻思考,把它作为读懂文本的一把钥匙。我们教材中此类文本也很多,如《故都的秋》、《荷塘月色》等。考查的就是对文本的整体理解。26(1)虞丘相向楚庄王推荐孙叔敖来代替自己。(4分,进、以、“于楚庄王”倒装各1分。语言通顺1分)
(2)楚庄王同意了他的请求,过了半年,百姓全部自己增高了他们的车子。(4分,之1分,居1分,高1分,语言通顺1分)
27(1)D(“吃饭的时候要遵循仁的准则,时间紧迫的时候,也不能失去仁而颓废、沮丧”错。孔子是说,君子在事业上取得成功,泰然处之;在失意时,也不颓丧、怨叹。顺利时要依靠仁而成功,失意时要依靠仁而安定,而不为环境所左右。)
(2)富贵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这样才符合仁德;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参考译文
孙叔敖,是楚国的处士。相国虞丘向楚庄王推荐他来取代自己的职位。孙叔敖做了三个月的楚相,教化引导百姓,上下祥和,民俗美善,政令宽松,令行禁止,官吏中没有奸邪之人,盗贼不起。秋冬季节他劝说百姓进山采矿,春夏兴修水利,大家都得到了好处,百姓都为这样的生活感到快乐。
楚庄王认为钱币太轻,就把小钱改成大钱,百姓使用不方便,都不做生意了。管理集市的官员对孙叔敖说:“集市混乱,百姓不知道到哪里安身,社会秩序无法安定。”孙叔敖问:“这样的情况有多少时间了?”管理集市的官员回答:“有三个月的时间了。”孙叔敖说:“停止使用大钱,我下令从今天开始恢复使用小钱。”五天后,到了上朝的日子,孙叔敖上奏庄王:“以前以为小钱太轻,换成了大钱。如今管理集市的官员来说„集市混乱,百姓不知道到哪里安身,社会秩序无法安定。‟我请求下令恢复使用小钱。”庄王答应了,下令三天,集市恢复得像原来一样繁荣了。
楚国百姓习惯喜欢矮小的车子,楚王认为矮小的车子不便于马拉,想下令让百姓把车改造成高大的。孙叔敖说:“政令下达多次,百姓无所适从,不宜强制下令改车。大王如果一定要百姓把车改造成高大的,我请求大王下令把街巷两头的门限加高。乘车的都是有身份的人,有身份的人不肯频繁上下车。”楚王同意了,过了半年,百姓都自愿地把车改造成高大的了。
这种做法就是不用教育的手段而百姓却能顺从君王的心意改变自己的行为,其他国家,不论远近,看在眼里,都跟着效仿这种做法。所以,孙叔敖三次为相,但不为之欣喜,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才干并且欣赏自己的才干;三次被罢免相国,也不后悔自己的行为,因为他知道那不是自己的过错。
第三篇:七下第四单元备课教案
松鼠
教学目标:
1、领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掌握根据事物特点组织材料的方法。
3、采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
教学重点、难点
1、先总说后分说的逻辑顺序
2、准确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征。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有没有见过松鼠?想不想了解它 的故事?那就让我们随同法国的博物馆布丰去看看松鼠吧。(出示松鼠的有关彩图)
二、出示本课教学目标(略)
三、学生集体朗读课文,随文指点生字读音。
四、理清作者思路
1、先总说松鼠的特征——具体说明松鼠的主要特征——补充说明有关松鼠的一些知识。
2、划分课文段落层次,明确本文采用的主要说明顺序,结合完成课皇思考和练习一,1、3题。
五、分析课文内容
1、分析第一部分,(1)从中找出说明松鼠主要特征的词语,即“漂亮”、“驯良”、“乖巧”随文解释这三个词的含义,(2)结合读中提示,这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这一题,明确观察顺序由外到内,为什么采用这种顺序,与下文2—5小节内容排列的联系。
2、分析第二部分第一层,即第2自然段。
(1)松鼠外形的漂亮体现在哪些方面?
(2)哪些词能说明其漂亮?
(3)这段文字除运用说明发外,还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4)归纳总结,初步指明用拟人手法进行说明可使读者对松鼠漂亮的外形留 下深刻印象。
(5)齐声朗读这一自然段。
快速阅读了3—5节,结合思考练习五,围绕松鼠的“吃”、“住”“行”分组展开了小型讨论,可根据课文中内容加以合理想象,设制一定的情节,以小故事的形式向同学们讲述。
目的:
1、通过讨论了解松鼠内在习性的“驯良”和动作的“乖巧”
2、精彩的故事片断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更熟悉,进一步体会生动说明 的妙处。
3、训练了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明确课文中材料安排与我们的讨论的不同之处,从而掌握根据事物特征组织材料的方法。
5、第三部分,补充说明的作用。
六、总结课文,再次明确目标。
七、课后作业:
1、学习完《松鼠》这篇课文,我们再来看一篇介绍松鼠的文字,想一想两篇有什么区别,你更喜欢那一篇,为什么?
【松鼠】又称灰鼠、普通松鼠。哺乳纲,啮齿目,松鼠科。体中型,长20-30厘米,尾20多厘米,尾毛蓬松。体毛多灰色,有的赤褐,腹面灰白色,冬季耳尖生出毛簇,耳壳灰黑色。前后肢均发达,前肢4指,后肢5趾,指(趾)端钩爪锋利,便于攀登。行动敏捷,善于在树枝间穿行、跳跃,嗜食松子、胡桃等果实,有时也食昆虫和鸟卵,冬季有贮集食物的习性,为森林害兽。可用树叶等筑巢,有时也用鸦、鹊废巢安身。每年产仔1~4窝,每窝5~10仔。尾毛可做笔,毛皮可制衣。我国东北分布最多,西北等地也有出产。仿写训练
2、“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一首儿歌,小白兔也是同学们非常喜爱和了解的一种小动物。请同学们仿照《松鼠》一文的写法,采用生动说明的手法,抓住白兔的特征,写一篇关于“小白兔”的说明文。
八、布置家庭作业
松树金龟子
教学目标:
1、了解金龟子,激发学生热爱、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
2、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感悟在说明中兼用文艺的笔调,揣摩语言的准确和形象。
3、学习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金龟子,激发学生热爱、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
2、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细致的描写。教学方法:感悟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演示多媒体。)
1、让学生说一说他所见到的图像中的金龟子的形象,进而导入新课。
2.作者介绍。
(1)让学生进行介绍。
(2)明确:
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作家。达尔文赞扬他是“难以效法的观察家”,他以毕生精力写出的《昆虫世界》十卷本被认为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本文选自《昆虫世界》。
二、自主学习
本文科学地介绍了松树金龟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婚恋、发音、死亡和繁衍等方面的情况,渗透着作者对昆虫的人文关怀。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
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同桌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了解金龟子的外貌、生活习性、婚恋、发音、死亡与繁衍。
4.法布尔对金龟子有哪些主要发现?他为什么会有这些发现?你有什么感受? 5.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介绍动物抓住了特征,说明准确,描写生动形象。请你找出几处你欣赏的语句,并加以体会。
6.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三、反馈交流
1.给加点字注音。
触角
上颚
殷勤
炫耀
魅力
献媚
鞘翅
咫尺
螽斯
无动于衷
要求:让一名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其他同学进行纠正。
2.法布尔对金龟子有哪些主要发现?(了解金龟子的外貌、生活习性、婚恋、发音、死亡与繁衍。)
明确:第(l一3)段,外貌特征。
第4段,介绍金龟子的生活习性。
第5—7段,介绍金龟子的婚恋生活。
第8一18段,介绍金龟子的唱歌、发音原理、唱歌的原因。
第19、20段,介绍金龟子的死亡与繁衍。)
要求:熟悉课文内容,初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他为什么会有这些发现?对你有什么启发? 明确:他之所以有这些发现,是他走出实验室的结果,是他走进田野,深入昆虫的生活。进行长期仔细地观察、并认真思考的结果。文中“我抓住机会跟踪她们,观察他们”“要想观察清楚他们”等语句,文中还写到“用食指浸按在玻璃板上来回摩擦发声的方法研究金龟子发音原理”等,这些都是佐证。
启发:多观察,多思考。4.法布尔以毕生精力写出的〈〈昆虫世界〉〉被誉为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而本文正是选自〈〈昆虫世界〉〉,你能否结合课文内容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例:①松树金龟子长得仪表堂堂,它身披黑色或者棕色外套,外套闪着金属的光泽,上面还点缀着一些白色斑点,显得既朴素又高雅。
②它是暑天暮色的点缀,是夏至那天镶在天幕上的漂亮外套。
③很显然,它们是在向美人大献殷勤,每天都进行到深夜。第二天早上,雄虫和雌虫通常停在低矮的树枝上,成双成对,一动不动,对周围的事和物视而不见。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介绍动物的特征,说明准确,描写生动形象。
本文用词的准确与生动与作者细致入微地观察是分不开的,难怪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称赞法布尔是“难以效法的观察家”,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学生交流)
四、重点研讨课文第8一13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
①选文第8自然段中作者提出了什么猜想?作者对这个猜想没有作出结论,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态度?
②作者是如何探索松树金龟子的发声原理的?
③“在通常的情况下,双双快乐地生活在松树枝头,它们是有可能一唱一和、夫妻对唱的”一句中,“有可能”三个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明确:(①作者猜想松树金龟子是有可能夫妻对唱的。没有作出结论是因为“无法作证”,这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先找到它的发声部位,然后仔细观察,找不到特殊的发声器官,这样就断定是腹部最后一节跟鞘翅的后翼摩擦而发声。
③不能。“有可能”表明这只是一种推测,而非肯定。)
五、写作: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比较喜欢的或者常见的一种小动物,(也可以是一种植物),用一、二百字生动准确地写出它讨人喜欢的体态或动作。(提示:描写动物,除了应该捕捉其形态特征和动作特征之外,还可以描写动物的静态和动态所反映出的生活习性,以及对动物生活环境的描写。)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作品,进行比较,作出点评,并将评价内容及修改意见逐一附在文后。
六、课外研究:假如现在你是技术员,一果园中出现大量金龟子,正严重危害果树,根据你收集的资料,制定防治措施以及实施细节。
国宝——大熊猫
教学目的:
1、学习大熊猫的有关知识;
2、认识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并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其成为国宝的原因;
2、形象生动的说明;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熊猫的图片
(二)预习课文
1、收集有关大熊猫的资料。
2、查阅工具书,能够顺畅地熟读课文。
3、熟读课文,学生自己概括大熊猫的外形、分布、生活环境、习性、繁殖、现状等知识。
4、画出有代表性的能表现大熊猫特点的句子。
5、编写课文结构提纲,理清思路,了解大意。
第三部分(第17、18段),介绍大熊猫生活历史古老的特征,说明它是“活化石”。
(三)课文说明顺序
从全文看,文章紧紧围绕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这个中心来进行说明;在结构上按由果到因的逻辑歹顷序来安排组织材料。文章开始先从我国特有、国际公认、古籍记载三个方面概括说明大熊猫的珍贵,暗扣说明中心,然后依次从“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活化石”三方面说明它珍贵的原因,篇末直接点明说明中心。从第二部分和文章的第三部分看,文章在介绍大熊猫作为一般动物的概念,介绍了大熊猫生活习惯和繁殖情况之后,又特别介绍了大熊猫有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殊的价值是为一般到特殊的介绍方法。就文章的第三部分看,在介绍大熊猫的生存环境、食性特点、活动范围和繁殖困难等外部条件和内部因素后,指出它有濒临灭绝的危险,必须加以保护,这又是由因到果。
(四)阅读提示,小组讨论:
1、本文1-7段主要是说明大熊猫的什么特点?
2、哪些段落介绍了野生大熊猫的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
3、大熊猫具有怎样的珍贵科学价值?
4、读完此文,你认为大熊猫能否成功繁衍生存下去?从文中看有哪些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
(五)感悟课文,理解吸收。
1、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说说为什么喜欢
2、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对课文做补充,比一比:哪一组又多又详细。
3、查找我国13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联系课文,用简要的文字说说建立保护区的意义。
根据资料,仿照生物书体系,编写一篇生物课文:介绍大熊猫的知识。
写倡议书:主题:保护野生动物。题目、内容、形式自定。
课后语文实践活动:
1、参观动物园的大熊猫,或观看专题片《国宝——大熊猫》,结合课文上学到的知识,在小组里向同学说一说自己心目中的大熊猫。
2、办一期手抄报,画一些图片,介绍有关大熊猫的知识。
3、把大熊猫当作你的朋友,给他写一封信,表达你对他的问候和关心。
开展宣传活动,号召社会一起关注关心大熊猫。
黔之驴
教学目的
1、懂得无所畏惧、敢于而且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貌似强大的东西的深刻道理。
2、翻译文言文;学习本文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理解本文的内容和寓意。
3、积累一些文言词汇,掌握“庞然大物”“黔驴技穷”等成语。教学重点:积累一些文言词汇,掌握“庞然大物”“黔驴技穷”等成语。教学难点:学习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理解故事的深刻寓意。
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讨论来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大家一定会经常遇到一些成语,成语中有不少来源于我国古代寓言故事,“黔驴技穷”就是其中一例,它来源于我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短篇寓言《黔之驴》。而要正确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我们就必须先来一起接触这篇寓言。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所谓“寓”就是寄托的意思。通过故事借此喻彼,借小喻大,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所以,我们阅读本文时,要看它讲的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并理解这个故事含有什么深刻的道理。
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773一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予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的革新派被贬官永州、柳州。在十几年的贬逐生活中,他有机会深入了解人民的疾苦,也游览了一些山水名胜,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文。这阶段虽在政治上失意,但文学上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范读课文
听课文朗读录音后正音。要求:听准字音;基本了解故事大意。
给加点字注音,然后齐读三遍。
黔 好事者 窥 骇 遁 噬 狎 不胜 跳踉
三、串译全文
师生共同解答疑难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求:能结合课文注释翻译全文;合上书本后能准确、生动地讲述故事。)
1.请学生翻译课文。补充课文注释。
“船载以人”:“以”,连词,相当于“而”。“庞然大物也”:判断句,“也”,表判断语气。“他日”:有一天。“甚恐”:“甚”,很。
“益司其声”:“益”:更加。“终不敢搏”:“终”:始终。
“稍近”:渐渐靠近。“以为”:① 把(它)当作,“以为神。”
②认为。“以为且噬己也。”“因”:①因而,“虎因喜。”
②于是。“因跳踉大阚。” “之”:①的,结构助词。“黔之驴。”
②它,代词,代驴。“放之山下。”“ 虎见之。”“ 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
“然”:“„„的样子”,形容词词尾。“庞然大物也。”“憖憖然。”
2.提醒学生注意两个句子的翻译。
①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这里是“用船”的意思。名词充当状语。现代汉语中除时间名词外,名词一般不能充当状语。)
②驴不胜怒,蹄之。(“蹄”,踢,用脚踢。这里作动词用。)
四、问题研讨
学生朗读基本成诵后,重点讨论下边问题。
方法:先独立思考,再互相讨论。教师可巡回指导。理解每个问题,均应结合课文相关语句。
1.课文写虎从“畏驴”到“食驴”的过程可分为几个层次? 各层次中表现虎的心理的词语分别有哪些? 它们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虎开始为什么害怕驴?虎后来又为什么吃掉驴?
——文中写虎从“畏驴”到“食驴”的过程可分为六个层次,即
(1)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2)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
(3)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4)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5)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6)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第一层,写虎被驴这个“庞然大物”所吓住,“以为神”三个字,把老虎的敬畏心理写活了。下面极形象地用“蔽”、“窥”、“稍”等词,勾画出老虎既好奇、急于想摸底,又害怕的神态。
第二层,写虎渐渐出来靠近驴,“憖憖然”写出虎小心谨慎的样子,希望能摸清驴的底细而又小心谨慎的心理。
第三层,写虎被驴的叫声吓了一大跳,远远地逃走,以为将要来咬自己了。驴子不仅外形大,而是嗓门大,怪不得虎害怕。但驴的叫只是它的本能,并没有对虎构成威胁,所以虎来来回回又观察它,感到它似乎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第四层,写虎日久天长,更加熟悉了驴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驴子,在它周围走动,心有余悸,始终不敢向驴进攻。
第五层,写虎又渐渐靠近驴子,又进一步戏弄它,碰闯、依靠、冲撞、冒犯它,来激怒驴子,看看驴还有什么本领。果然,驴禁不住发起怒来,使出了自己的绝招“蹄之”。经过多日的调查研究,虎终于摸清了驴的虚实,自然非常高兴。
第六层,写虎吃掉了驴,取得了胜利。这一层写得痛快淋漓,老虎威风大震,“跳踉大阚”,从动作、声音两个方面写出它一往直前的气势,终于把庞然大物的驴吃掉。
——各层次中表现虎的心理的语句分别是“以为神”、“觉无异能者”、“莫
相知”、“终不敢搏”、“以为且噬己也”、“技止此耳”等。初见驴时,虎“蔽”“窥”,勾画出虎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的心情;“驴一鸣,虎大骇,远遁”,“骇”“遁”,进一步刻画了虎的恐惧心理;接下来“稍出近之”、“往来视之”、“近出前后”直至“荡倚冲冒”而激怒驴,写虎再三试探,处处可见虎的生性大胆和工于心计;最后的“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等语句,句式短促,节奏鲜明,写出虎干脆利落、志得意满的情态。
这些语句生动逼真地描绘了虎对驴的认识的全过程,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且使其波澜起伏,引人人胜。
——虎见到驴形体大,是个“庞然大物”,把它当作神奇的东西,所以非常害怕驴;又因为虎通过多次观察,知道驴的本领只不过“鸣”和“蹄”,“技止此耳!”没有什么别的能耐,才吃掉它。
2.黔驴之技有哪些? 驴的如此本领可用一个什么成语表示?
——黔驴之技不过一“鸣”一“蹄”,这两个词生动传神地写出驴在“庞然”的形体掩盖下的平庸技能;驴的这种本领可用成语“黔驴技穷”(或“黔驴之技”)来表示。
3.“庞然大物”“黔驴技穷”“黔驴之技”均可比喻本领不过如此,被人看穿,多用于贬义,讽刺人的技能低劣,遭遇无法解决的窘境等等。请同学们试用这几个成语造句——
例①:帝国主义看起来是庞然大物,实际上外强中干,没有什么可怕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不就证明了这一点吗?
例②:囚犯想了个越狱的办法,但黔驴之技,怎能逃得出保卫人员的眼睛!
例③:小明夸下海口,说他会修理电视,等到他家的电视真的坏了,他却黔驴技穷,束手无策了。
4.怎样概括驴、虎两个寓言形象的特点? ——黔驴:庞然大物,善于怪叫,蹄踢,装腔作势,借以骇人,虚有其表、实际无能。老虎:在没有弄清对方底细之前,存有恐惧心理;它反应迅速,行动灵活,谨慎小心,善于观察,反复试探,在摸清驴子的底细以后,大胆果断地攻击对方要害,立即致敌于死命,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形象。
5.故事的寓意在哪里? ——本文寓意深刻,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现实性。本文意在讽刺那些无能而又肆意逞志的人,联系作者的政治遭遇,又可知本文所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又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但我们也可以不从驴被虎吃掉的角度,而从虎吃掉驴这一相反的角度,来理解本文寓意: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四、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寓言。我们既可以从驴被虎吃掉的角度理解本文的寓意,又可以从虎吃掉驴这一相反的角度来理解文章的寓意。显然,作者的写作目的,在于通过一头驴子被一只老虎吃掉的故事,讽刺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告诉人们一个深
刻的道理:貌似强大的东西,不足畏惧,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本文写得真切生动,作者善于通过对虎一系列动作、心理的细节描写把虎从“畏驴”到“食驴”的过程写得十分逼真,层次十分清楚,尤其是抓住了驴的形体“庞大”和动物本能“鸣”、“啼”来写,对驴着墨不多,却形象传神。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选出跟“驴不胜怒”的“胜”同义的一项(D)。
A.不可胜数 B.百战百胜 C.引人入胜 D.不胜其烦
3.解释下列成语并造句:
①庞然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黔驴技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黔之驴》选自,作者,字,代文学家。黔,地名,包括现、等省的部分地区。
5.古代散文,简称古文,是和 相对的文体。唐朝、等人提倡古文运动,后经、等人继续努力,古文终于战胜了骈文,在文学史上形成了以 ________为代表的唐 宋八大家。
6.语段阅读。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憖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①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蔽林间窥之 远遁
以为且噬己也 驴不胜怒
②翻译下列句子。
蔽林间窥之。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③根据这个故事写出两个成语(意义相近亦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这个寓言故事比喻。
6.就本文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黔之驴
柳宗元
驴: “鸣”“啼”“技止此耳”(庞然大物)
虎:恐→疑→探→喜→计→吃(机智勇敢).
第四篇:七下语文第三单元归纳[模版]
第三单元归纳
一、字词:
邓稼jià先宰zǎi割可歌可泣鲜xiǎn为人知元勋xūn署shǔ名癌ái症鞠jū躬gōng尽瘁cuì,死而后已奠diàn基开拓tuî家喻yù户晓截然不同拔尖锋芒毕露妇孺rú皆知惹rě人注目聘pìn请知人之明谣言马革裹尸铤tǐng而走险筹chïu划层出不穷撑chēng巍wēi峨ã燕yān然勒lâ功殷yān红诞dàn生真挚zhì彷páng徨huáng弥mí漫锲qiâ而不舍炯jiǒng炯目光目不窥kuī园兀wù兀穷年沥lì尽心血疏shū懒无暇xiá及此漂piǎo白漂piào亮漂piāo浮小楷kǎi群蚁排衙yá卓zhuï越校jiào正赫hâ然潜qián心贯注心会神凝迥jiǒng然不同一反既jì往信函hán警报迭diã起凶多吉少慷kāng慨kǎi淋lín漓lí气冲斗dǒu牛澎pãng湃pài高标门槛kǎn佣yîng人杂乱无章凌乱不堪清晰xī白皙xī重荷hâ含蓄xù蓬勃深邃suì下巴颏kē踌chïu躇chú头颅巴望磐pán石密不透风不见天日比拟nǐ喧嚣xiāo引申一拍即合不约而同魅mâi力钦qīn佩琐suǒ事寻欢作乐滑稽jī轮廓kuî捋lǚ胡须眯mī缝脚踝kuái荒谬miù忘乎所以义愤填膺yīng和蔼ǎi可亲迸bâng发爱卿qīng聊liáo天涉shâ猎开卷有益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二、解释:
可歌可泣:可:值得。泣:哭泣。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鲜为人知:鲜xiǎn:少。
家喻户晓: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明白,户户知道。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完全不同。锋芒毕露:毕:完全。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
妇孺皆知:孺:小孩。皆:都。妇女和小孩都知道。表示某事物广泛为人所知晓。知人之明:能看出人的品行才能的眼力。
马革裹尸: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铤而走险:铤:急走的样子;走险:奔赴险处。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
层出不穷:层:重复;穷:尽。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燕然勒功: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功,刻石记功。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比喻功劳大。锲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镂刻不停,比喻坚持到底,不放弃。炯炯目光:炯炯:明亮的样子。两眼明亮有神 目不窥园:窥:看。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兀兀穷年:一年到头劳苦。兀兀:劳苦的样子;穷:尽,一年到头。沥尽心血:沥:滴。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
无暇及此:没有空闲顾及这个。暇:空闲。及:顾及。
群蚁排衙:整齐地排列。衙:衙门。
潜心贯注:潜心:用心专而深。潜:通“全”,整个。贯注:(精力)集中。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心会神凝:“心”和“神”在这里都作“精神”讲;“会”和“凝”都有“聚集”的意思。指精神高度集中,用心专而深。
迥然不同:迥:差得远。形容相差得远,很明显不一样。一反既往一:完全;既往:从前。完全与从前相反。警报迭起:警示的信号反复响起。迭:屡次。凶多吉少:凶:不幸的事;吉:吉利的事。
慷慨淋漓:慷慨,充满正气,情绪激昂;淋漓,畅快。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话十分畅快。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气:气势;牛、斗:星名,泛指整个天空。
杂乱无章:章:条理。杂乱:多而乱。乱七八糟,没有条理。凌乱不堪:形容没有秩序、十分不整齐的样子。寻欢作乐:寻求欢快,设法取乐。形容追求享乐
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周围一切。义愤填膺:膺:胸。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
开卷有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收获。吴下阿蒙: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指勤勤恳恳,竭尽全力(劳苦),到死为止。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一个人。密不透风:形容包围紧密或防卫严密,连风也透不进去。不见天日:比喻社会黑暗,见不到一点光明。一拍即合:一打拍子就合上乐曲的节奏。
不约而同: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奠基(建立)开拓(开辟)巍峨(巍峨:高大壮观,雄伟矗立的样子)殷红(红..中带黑)彷徨(比喻走来走去犹豫不决)卓越(超出一般)校正(校对改正)赫然(醒目的样子)澎湃(心情激动的样子)高标(比喻超群出众)重荷(用来形容有过于沉重的负担)含蓄(包含)蓬勃(茂盛)深邃(深)踌躇(犹豫不决)巴望(渴望)魅力(吸引人的力量)涉猎(粗略地阅读)荒谬(荒唐,错误)元勋(第一;功劳)拔尖(出众;超出一般)
三、主题:
1.《邓稼先》:本文回顾了邓稼先的光辉一生,赞扬了邓稼先的对民族对国家的巨大贡献,高度评价了邓的高尚人品和爱国主义精神。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本文记叙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做事迹,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赞扬了他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的献身精神。3.《音乐巨人贝多芬》:写客人采访贝多芬的经过,表现贝多芬独立、孤独而又渴望别人理解,坚强而又脆弱,严肃而又善良,热爱自由,热爱自然,热爱音乐的性格品质。
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本文叙述了星期天福楼拜与三位作家会面的情形,表现了四位作家不同的性格特点。
5、《孙权劝说》:写孙权劝吕蒙学习、吕蒙学业大进的故事,告诉人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四、人物形象概括:
1.邓稼先:真诚坦白,谦虚质朴,公正无私,甘当重任,身先士卒,不畏牺牲,热爱祖国,衷于党。
2.闻一多:既是治学严谨、勤奋刻苦的学者,又是敢说敢做、言行一致、身先士卒、英勇无畏的革命家。
3.贝多芬:是一个孤独而又渴望别人理解,坚强而又脆弱,严肃而又善良,热爱自由,热爱自然,热爱音乐,孤傲不群的音乐家。
4.福楼拜:热情奔放,容易激动,和蔼可亲,博学睿智,思想深刻。
5.屠格涅夫:怀有狂热的理想,醉心文学事业,博学多识,精通德语,偏好文学史研究,不太在意日常琐事。
6.都德:生性活跃,健谈,善于观察社会,厌恶腐朽的生活方式。7.左拉:温和,寡言,坚毅,聪慧。8.孙权:善于劝说,关心下属,勤奋好学。9.吕蒙:知错就改,勤奋苦学,幽默风趣。10.鲁肃:学识渊博,敬重人才。
五、写作方法借鉴:
1.《邓稼先》:对比,引用,分六部分、列小标题从不同角度介绍人物。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并列式结构。3.《音乐巨人贝多芬》:正侧面结合。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舞台剧的结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要集中 5.《孙权劝学》:正侧面结合。
六、语文活动:
1、《成长的烦恼》流程:
(1)心情驿站:说一说自己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烦恼。
(2)云开见日:议一议解决烦恼的妙招。
(3)真情碰撞:问一问父母或老师有什么烦恼,有没有解决。
2、中学生烦恼的类型:
一、有关学业方面的烦恼。
二、有关与家长相处方面的烦恼。
三、有关与同学交往的烦恼。
四、有关自身形象。
3、解决烦恼的态度:
一、有正确的人生目的;二.学会换位思考;三.不自私,向别人学习快乐四.利用运动或娱乐释放压力。
4、用上精辟而充满哲理的语言来形容自己对烦恼的认识和感悟!(1)、烦恼是天空里的云朵,时不时就要遮住明丽的阳光,让我们不得不生活在它的阴影里;烦恼是游丝缕缕,剪不断,理还乱,没来由,别是一番苦味在心头。(2)、烦恼像一块前进路上的大石头,我们必须搬开它才能前进。
(3)、烦恼是鞋子中的一颗沙粒,它虽很小,却是我们前行中的一大障碍。
5、《黄河,母亲河》流程:(1)观看黄河图片(2)了解黄河知识(3)欣赏黄河文化(4)拯救黄河危机。
6、欣赏黄河文化:(1)讲黄河传说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用的治水方法是什么?(疏导)(2)说黄河俗语:跳进黄河洗不清、不到黄河心不死(3)谈黄河成语:河清海晏(yàn):黄河的水清了,大海也平静了。用来形容天下太平。也说成海晏河清。泾渭分明: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望洋兴叹:比喻因为自己力量太小而感到无可奈何。中流砥(dĭ)柱:砥柱山其实是一巨石,位于黄河三门峡段的急流中,是一个石岛,人称'砥柱石',或'中流砥柱'。这一成语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就像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一样。
(4)赏黄河诗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李白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词》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登鹳雀楼》王之涣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王维
7、面对黄河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请你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呼吁保护我们的母亲河。要求简明、有创意.(1)保护母亲河,爱护大自然!
(2)黄河清,天下平。
(3)爱护黄河,就是爱护自己的母亲!
(4)长江黄河两大江,犹如人类父母亲。
(5)不到长城非好汉,不护黄河非传人!
(6)九曲黄河一份情,两岸绿林四季清。
(7)保护水资源,珍惜生命,不要让水生物哭泣。
8、《我也追星》流程:
一、认明星。
二、说追星:请问你最崇拜的人物是谁呢?你为什么崇拜他(她)?
三、议追星:我们该不该成为追星族的一员?我们应该追什么样的“星”,应该怎么追?
(☆赞成追星:如果崇拜一个明星,就会以他(她)为榜样去激励自己,自然地去学习敬业爱业的精神、刻苦奋斗的品质。从这方面来看,追星是有利的。
☆不赞成追星: 盲目崇拜、狂热追求、刻意模仿明星,如穿着打扮、言行举止。消耗宝贵的学习时间,浪费大量的金钱,影响正常的生活,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从这方面看,追星是有弊的。)
七、课文语句理解与欣赏:
1.《邓稼先》开头为什么不直接介绍邓稼先,而介绍中国百年历史? 答:突出邓稼先对祖国、对民族的巨大贡献。2.为什么写奥本海默?
答:(1)与邓稼先作对比,(2)突出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毫无私心、从不骄人的高尚品质,(3)揭示其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
3.如何理解“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答:(1)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讲求真诚质朴、公正无私、谦虚奉献的精神,共产党员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而邓稼先正是具有这些品质的中国人,(3)所以说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4.为什么写“一时热泪满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 答:(1)这里采用动作描写,(2)表现作者“极大的感情震荡”(3)从侧面表现邓稼先的贡献之大,精神之可贵。
5.“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作者究竟为什么流泪?
答:为祖国独立研制成功原子弹而自豪,也为邓稼先做出了巨大贡献而骄傲。6.为什么引用《吊古战场文》?
答:(1)突出邓稼先工作环境的恶劣(2)从而赞扬邓稼先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3)也给本文渲染一种悲壮的气氛,(4)赞扬以邓稼先为代表的科学工作者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
7. “我不能走”作为小标题好在哪里?
答:(1)高度赞扬了邓稼先甘当重任、身先士卒、认真负责、不畏牺牲的精神品质。(2)引用邓稼先的原话,更具说服力。8.为什么引用五四时期的《中国男儿》歌?
答:(1)在作者看来,邓稼先与五四时期的革命英烈一样,都是民族英雄,都是舍身报国的奇丈夫(2)这句话高度赞扬了邓稼先以振兴民族为己任、献身祖国的爱国豪情。
9.“永恒的骄傲”这部分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答:(1)高度评价邓稼先的人品和贡献(2)表达对朋友的深切缅怀之情。10.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答:这句话高度赞扬邓稼先热爱祖国、奉献事业、无怨无悔的人生追求。11.如何理解“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答:(1)邓稼先选择的道理,是报效祖国、奉献国防事业的道路,(2)这句话高度赞扬邓稼先对祖国的赤胆忠心,对事业的执着追求。
12.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答:(1)这里采用对偶的修辞,(2)赞扬闻一多先生钻研学术的浓厚兴趣和执著精神。
13.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答:(1)这里采用比喻 修辞,(2)把中华民族比作病人,把闻一多先生从事学术研究比作给病人开药方,(3)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希望通过研究学术来寻找振兴民族的崇高目的。14.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答:(1)这里采用比喻的修辞,把我们的民族比喻成一个病人,(2)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15.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答:(1)它”指深夜灯火。“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2)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以为然,反而感到怡然自适,并且成绩斐然,(3)可见闻一多对学术研究的热爱。
16.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答:(1)这里采用动作描写和外貌描写的方法(2)高度赞扬闻一多先生身先士卒、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
17.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答:(1)这句话是对闻一多先生人格的高度概括(2)“口的巨人”,是称赞闻一多先生为争取民主自由大声呐喊的勇敢行为(3)“行的高标”是称赞闻一多先生走在革命队伍前面,随时准备为民主献身、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18.这一天他身上的衣服是淡蓝色的,胸前的纽扣是黄色的,里面一件纯白的背心,所有这些看上去都已经显得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上衣的背后似乎还拖着什么东西,据女佣解释,那拖在衣服后面的是一副助听器,可是早已失效。答:(1)这里通过外貌描写(2)表现贝多芬不修边幅、不重仪表、生活窘迫、内心愁苦的精神状态。
19.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颏,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
答:(1)这里通过外貌描写(2)表现贝多芬不重仪表,内心愁苦,但坚韧无比的特点。
20.贝多芬说:“谁?那是谁?” 他又粗着嗓子喊道:“你们说的声音大些,我是个聋子。”
答:(1)这里采用语言描写的方法(2)表现贝多芬的孤傲不群的个性和耳聋带来的痛苦与不便。
21.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他说,虽然严肃,但脸上浮现出善良的微笑.答:(1)这是一个比喻。(2)贝多芬的意思是说,一般人都认为他很可怕,很难接近,而“客人”竟然来拜访他,女佣也未经他的允许就让客人进门,他对他们的做法感到吃惊。(2)这句话显示了贝多芬的幽默,也间接地表现了他渴望被人了解的心情。
22.客人在纸上写道:“我们要知道您的生平,把您的消息带给万千大众,使他们了解您真实的好灵魂。” 看了这几句话,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答:(1)这里采用神态描写(2)表现贝多芬渴望被人理解的心情。
23.贝多芬神往地说:“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答:(1)这句话表现贝多芬与人难以沟通的苦闷。(2)也表现贝多芬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内心的纯净、安宁。
24.他接着说:“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答:(1)这里采用比喻的修辞,贝多芬把耳聋的自己比作是“倒落了的火山”,把他的创作激情比作“熔岩”。(2)他的意思是说,正当他创作欲望旺盛之时,遭到耳聋的打击,但是他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拼命”、“巴望”着创作。(3)这句话表现贝多芬与不幸命运作斗争的决心。25.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答:(1)“永恒”指的是音乐(2)这句话表现贝多芬对音乐的热爱。
26.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答:(1)这里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把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生命与奋斗历程比作一条大河。(2)这句话的意思是,《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本书是以贝多芬为原型加工创作出来的,要想对贝多芬进一步了解,就请看《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本书。
27.贝多芬对客人大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答:(1)一个乡村乐队固然能够根据音符演奏出贝多芬的音乐,但他们不能理解音乐中所包含的感情(3)这句话,表现贝多芬渴望别人理解自己的内心、理解自己的音乐的心理。
28.这时只见福楼拜做着大幅度的动作(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的衣裤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答:(1)这里采用动作描写和比喻、夸张的修辞,(2)形象地写出了福楼拜的动作幅度之大(3)表现福楼拜热情奔放的性格特点。
29.于是,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块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
答:(1)这里采用比喻的修辞,把深刻的思想比作炫目的火花(2)形象生动地表现福楼拜博学睿智,思想深刻的特点。
八、文言文:
孙权劝学
初,权谓(对…说)吕蒙曰:“卿(你)今当涂(当权)掌(掌管)事,不可不学!”蒙辞(推脱)以(拿)军中多务(事务)。权曰:“孤(我)岂(难道、哪里)欲(想要)卿治(研究)经(儒家经典)为(成为)博士(学官)邪(yé同“耶”,呢,吗)?但(只是)当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历史)耳(罢了)。卿言多务,孰(谁)若(比得上)孤?孤常读书,自以为(认为)大有所益(好处)。”蒙乃(于是)始就(从事)学。及(等到…时候)鲁肃过(到)寻阳,与(跟,同)蒙论(谈论)议(商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才能和谋略),非复(再)吴下阿蒙!”蒙曰:“士(读书人)别三日,即(就)更(重新)刮目(擦擦眼睛)相(他)待(对待),大兄(兄长)何(怎么,为什么)见(看清)事之(不译)晚(迟)乎(呢)!”肃遂(于是)(suì)拜(拜见)蒙母,结友而(就)别。
1、本文讲个什么故事?
答:孙权劝学的故事(包括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论学)
2、孙权是如何劝说吕蒙学习的? 答:(1)先指出读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理服人.(2)再以自己为例,现身说法,以情感人。
3、为何写鲁肃论学、拜母、结友?
答:从侧面表现吕蒙才略大进,孙权劝学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4、从本文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答:(1)无论何人、何时、何地、何种条件,都应该读书。(2)开卷有益,读书使人明智。(3)劝说别人,要讲求方法,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5、四个感叹号有何作用?(1)不可不学!(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答:感叹号,起到抒发强烈感情的作用。(1)句,用了双重否定句式和感叹句式,劝说吕蒙务必学习,语气坚定,符合君王的身份,表现孙权对读书的重视。(2)句,是反问句,且用了感叹号,语气强烈,表现孙权对吕蒙不肯读书的不满。(3)句,用感叹号,表现了鲁肃的惊讶和赞叹,从侧面表现吕蒙学业大进。(4)句,是吕蒙的俏皮话,表现了吕蒙在被赞赏后的得意之情,也显得幽默风趣。
第五篇:七下第四单元字词复习
七下第四单元字词复习姓名学号
一、给下列加点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家juàn()qiâ意()fú水()chēn 视()妥tiē()rǒng杂()jiá 然而止()kàng奋()参差不齐()叱咤风云()闭塞.....
().
剔透()瀑布()矗立()蓦然()烧灼()惮()......
棹()1chánchán()粲然()晦暗()颦蹙()浑身解数......
()撺掇()归省(.)行辈()大彻大悟()羁绊()渺........远()水门汀()口头chán()朱砂()xuàn丽()yì立...
()
zhîu雨()yǒngyuâ()jiū()葛磅()礴()
zào热()tián静()惊hïng()chú凤()静mù()zhě裙
()曳屋()中间()少顷()犬吠()尽态极yán()...........
yì语()tïng()仁撇()
二、填空
1、《社戏》的作者是------------,原名-------------,-------------人。他是我国伟大的-------------、-------------、-------------。课文选自----------------,在初中我们学过的----------、---------------课文,分别选自-----------、-------------。代表作有中篇小说-----------------,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2、《竹影》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家、------------家--------------写的一篇叙事散文。他原名-------------,---------------人。著有作品-----------------、-----------------------等。
3、《观舞记》作者是---------------,她原名---------------,是我国著名的--------------家、-------------家。上学期我们还学过她的---------------课文,选自----------------。她的作品有--------------、------------------、------------------等。
4、《口技》选自--------代--------编选的-----------小说-------------。本文的作者是---------代--------------。
5、戏曲的角色分为--------------------四大行当。京剧四大名旦分别是-。京剧被称为--------------------,昆剧被称为------------------------------。
6、《安塞腰鼓》的作者是-----------,本文选自-----------------,它曾获得首届----------------奖。
7、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百千儿哭,-------------------。中间-----------------------,-----------------,呼呼风声,---------------------------;又夹百千求救声,-------------------,抢夺声,-------------------。凡所应有,-------------------------。
8、当是时,--------------,-----------------,-----------------,---------------,----------------------,一时齐发,------------------。----------------无不--------------,----------------,----------------,---------------,以为妙绝。微闻有------------------,-----------------,妇梦中---------------------。
9、-----------------------,竹中--------------------。---------------------,云从--------------------------。
10、----------------------,-----------------江水流。-------------------------,思君不见-------------------。
七下第五单元字词复习姓名学号
一、给下列加点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羸弱()阴霾()怏怏不乐()毋宁()吞噬()........
无垠()...
砭骨()diān()狂梦mâi()xiāo()蚀告qìng.
()步lǚ()zīzī不倦()养精xù锐()吞噬()凛冽...()姗姗来迟()小心翼翼()拽()忧心忡忡().......
长啸()píbâi()不堪鲁 mǎng())语无lún次().....回眸(.....迥然不同()出类拔cuì()硌()真dì()yúnyún众生().
lǚjiàn()cuīwēi()阴mái()坚持不xiâ()风餐露sù()迫不jí待()毛骨悚然()夜不成mián ....
()沮丧()â运()zhì息()mí补 .
()qiâ而不舍()借dài()海市shân()楼jiànshù()
三、填空
1、《伟大的悲剧》的选自-------------------,课文的作者是--------(国)的---------。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和---------创作方面。
2、《登上地球之巅》选自--------------------,课文的作者是--------------,中国著
名的------------------。
3、《在沙漠中心》选自--------------,作者是-----------国-----------,他在----------------
执行一次任务时失踪。其作品多-------------生活,代表作有
-。
4、《真正的英雄》是---------总统为悼念1986年1月28日“------------”号航
天飞机爆炸中遇难的宇航员而作的-------------(体裁)。
5、《夸父逐日》出自----------------,此文是一个-------------故事。《共工怒触不
周山》选自----------,6、---------------------,各领风骚数百年。-----------------------,散入春风满
洛城。
---------------------,双袖龙钟泪不干。有约不来过夜半,-------------------------。-----------------------,上有黄鹂深树名。
---------------------,青草池塘处处蛙。
7、《夸父逐日》中最能体现夸父具有一种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的句子是-----------------,----------------------。
8、--------------,入日:-------,-----------,饮于河渭;河渭不足,-------------。未至,---------------。
9、一儿曰:“------------------,及------------------,此不为------------?” 一儿曰:“------------------------,及其------------------,此不为-------?”
10、《论诗》中反映了作者诗歌创作贵在创新的主张的诗句是------------------------,---------------------------。
11、《滁州西涧》中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情怀的句子是-------------------------,-。
12、—————是————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是——————和——————。它讲述的是————(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七下第六单元字词复习姓名学号
一、给下列加点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阔绰(.)污sâ()甜nì()sǒngyǒng()..
zǔ()骂
chàng然()fúrïng()quán()伏 惩戒()进.
退wãi()
苍qiïng()肌jiàn()逞能()huǎng hū.
()xián熟()戛洛()lián刀().
山涧()xuàn目()bánlán()悲怆()pán..
石()对峙()眼花liáo乱()叽叽喳喳()()..
铰()栅()栏呵斥()不ji()咆哮()....
()沟hâ()趾爪()()抽chù()苍苍m..
ǎngmǎng()和()着热血颤动()胸脯()..
妒jì()略胜一筹()()缀行()相得...
益彰()qiú()劲()束缚()鞍...
辔()()妍丽()...chuāngyí()观瞻..
项鬣()狩猎()湛蓝()kuīsì ...
()面面相qù()bìyìn()piāohàn()
xùn 良()枉然()犷()野畸形()...
â()骨
二、填空
1、《猫》的作者是----------,---------人,当代------。著有小说------------、---------------。
2、《斑羚飞渡》的作者是--------------,原名--------------,他祖籍是----------------。
3、《马》的作者是----------国的--------------家、作家------------,他用40年时间写成巨著--------------。
4、“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此句是对--------------(作者)的----------------(作品)的深刻而简练的概括。
5、《华南虎》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创作的具有浓厚----------------色彩的一首诗。
6、请写出《论诗》中表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人才辈出”传诵千古的名句是-------------------,---------------------------。诗中道出诗歌创作应求新求变,每个时都有属于自己的诗人的是———————,----------------------------。
7、《约客》中运用对句描写乡村夜景,富有时令与地方特色的句子是--------------------,----------------------------。诗中含而不露的表现诗人寂寞心情的句子是------------------,----------------------。
8、《逢入京使》中最能表现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的诗句是---------------,-----------------。
9、《江南逢李龟年》中字里行间藏着无限感慨的诗句是--------------------,-------------------。诗中极言过去之兴盛的诗句是----------------------,-------------------------。
10、《狼》选自-----代的----------家----------写的-----------------。他的字是------,别号是------------。
11、--------------------,弹---------------------。-------------------,明月来-------------------。
12、-----------------------,----------入春风-----------------。此夜------------------,--------------------。
13、--------------------,--------------龙钟-------------------。--------------------,------------传语------------------。
14、有一部伟大的小说,它曾影响了中国几代人,它告诉我们“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部小说是---------------------------。
15、被鲁迅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的著作是由--------------写的--------------(作品)。
16、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告诉人们克服艰难困苦再回首往事,就会觉得一切都是美好的,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诗句是-----------,------------;------------,----------------------。
17、写出含“马”、“鸟”“虎”“狼”的诗句各两句(上下一联为一句)和成语各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