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改革开放实践报告

时间:2019-05-12 19:42: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徐州改革开放实践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徐州改革开放实践报告》。

第一篇:徐州改革开放实践报告

徐州市位于江苏省西北部,是苏北最大城市和由苏、鲁、豫、皖四省部分地区组成的淮海经济区的中心。翻开徐州的历史,总是那么慷慨激昂、气势磅礴,说起来荡气回肠。据不完全统计,4000多年间,发生在徐州的有文字记载的大小战事共1000多次,其中有重大影响的达200多次。改革开放前,徐州农业欠收、工业萧条、民不聊生。解放时,市区除面粉业、碾米业和汽车修理业的较大业户外,大部分停工。就是这样一个原本已几乎丧失生机的城市,经过改革开放政策的洗涤后,在城市发展和经济增长上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同时国家还在政策和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徐州在这些方面进行了改革,第一农村改革步步深入,逐步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跨越。改革开放后,徐州用10年时间基本摆脱传统农业状态。整个80年代,围绕完善联产承包、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入手,大力探索立体生产、一村一品、集约经营的实现形式,使大农业初步走上了基地化生产、专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轨道。真正实现产业化发展,始于90年代前期。各地围绕培育优势主导产业,扩大基地规模,发展龙头企业,推进科技兴农,努力形成生产、加工、流通、服务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公司加农户、市场加基地等新的产业形态层出不穷,农业综合效益大幅提升,产业化水平逐步走到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国家级和省级现场会相继在徐州召开。进入新世纪,徐州便进入了现代农业发展新阶段。各地充分发挥温光资源优势,按照错位发展、彰显特色的要求,加快发

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节水型、节地型规模高效农业产业化,建成优质粮棉、干鲜果品、经济林材、特色蔬菜等十大农产品生产基地,目前高效农业面积已占耕地面积的40%以上。培育了100家市级以上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银杏、大蒜、板材等十多个大宗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量居全国第一。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到1896个,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业综合效益和综合竞争力在黄淮海平原乃至全国居于领先地位。

第二深化城市改革,增强企业活力,打造工业强市。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成果的扩大,城市各项改革逐步展开。90年代初,全力推行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徐州因“破三铁”而闻名全国。近年来,徐州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更大的力度和举措,着力在国有企业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三个层面上进一步打好改革攻坚战。对于市属国有企业改革,由市财政筹集资金支付改革成本,着力推进“一引进、三到位”,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做到产权置换到位、职工身份置换到位、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到位。最初选择55家企业作为国家及省级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改制后的企业积极开展资本运营,目前已有徐工、维维两家企业股票上市,为企业发展壮大募集了大量资金。到2007年底,市属国有企业362家已有346家完成改制,改制面达到95.6%。对于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认真实施“脱钩、分类、放权、提高”措施,着力推进职能转换到位、资源整合到位、转企建制到位、职工身份置换到位、分配制度改革到位。2003年,新一届市委提出

了“依托资源起步、甩开资源发展”的战略方针,走好工业发展三步曲,加速煤炭资源向电力资源转化,抢抓一批重大原材料工业项目,通过延伸加工形成新的链条和企业群体。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集中力量发展高技术、高效益、低污染、低消耗的“两高两低”产业,启动实施新一轮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计划,以沿东陇海线产业带为龙头,抓调整促集聚,抓投入上项目,抓创新增实力,推动了全市工业经济迅猛发展,结构不断优化,实力不断增强。徐州工程机械连续10多年居全国工程机械龙头地位,2007年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总投资70亿元的光伏产业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形成年产1500吨多晶硅生产能力,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快速推进,徐州产业层次不断提升。

第三扩大开放,努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徐州克服种种困难,确立了“外向带动”发展的思路,决定自费开放、自力发展、三外并进、走向世界,抓外资带外贸促外经,推进全市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利用外资从无到有,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对外贸易从小到大,成为扩大市场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外经合作由弱渐强,成为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支撑力;开发区从起步到壮大,成为经济增长发展重要的增长点,全市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同时区域合作、借桥发展,努力实现全方位开放。抢抓新亚欧大桥开通机遇,召开新亚欧大陆桥国际研讨会,开展深层次合作。抢抓省委、省政府加快徐连经济带建设和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机遇,加快推进徐连一体化。抢抓江苏建设三大都市圈

和四个特大城市机遇,举办徐州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和旅游一体化论坛,加快推进徐州都市圈经济一体化进程。抢抓京沪高速铁路和徐兰客运专线开工建设机遇,以交通一体化为切入点,积极促进圈内城市的文化交流、资源共享、产业互动等全方位合作,不断扩大徐州城市群和都市圈在全国区域发展中的影响,更好地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呼应环渤海,为徐州未来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舞台。

第四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走出了一条布局集中、城镇集聚、用地集约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拉开特大城市发展框架。按照“一城、双核、五组团、生态型”城市发展取向,不断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统筹建设老城区、新城区、徐州经济开发区、贾汪区、铜山新区五大组团。在老城区认真实施空间梳理规划,加快“退二进三”步伐,基本完成城区工业企业搬迁改造任务;在新城区,基本完成50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投资100亿元,基本建成14平方公里的起步区。注重加强功能建设,形成立足市域服务周边的基础设施体系。1996年,建成一等站徐州新客站;1997年,观音机场建成通航。进入新世纪,围绕“水、电、路、住宅、旅游”等方面,相继建成了地面水厂、城市煤气、安居工程等一批重点工程和配套项目。通过大力实施“三场一路”、“三路一河”、“两山一湖”、“两环一区”工程,徐州更趋美化、亮化,更加生态宜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推进四城同创,集中力量创建省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市,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果。加快构建徐州城镇体系,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以徐州市区为中心,规划建设新沂、邳州、丰县、沛县和睢宁五个中小城市和10个重点中心镇,促进徐州城市群崛起。坚持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努力走出一条政府引导、农民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家介入,合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2007年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1500万元,150个示范村70%以上达到市级示范村标准,基本完成464个“三类村”建设规划,1000个村庄平面布局规划全面启动。在农村推行完善村干部“勤廉双述”制度,进一步增强了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徐州走过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积累探索了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宝贵经验,呈现出协调推进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光辉前景。

第二篇:徐州佳园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实践报告

徐州佳园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实践报告 系别:机电工程系班级:10级自动化(2)姓名:孙永超学号:20100710227指导老师:实践单位:徐州佳园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实践时间:2011年7月10日至8月8日共30天期待已久的大一暑假终于如期而至,但我并没有像许多同学一样先去各地游山玩水,取而代之的是抓紧时间联系暑假实践单位,因为我们是在7月8号才放假,非常不利于找工作,有好多公司在6月底就结束了招聘活动。不过,非常幸运的是,在家人的帮助下,终于在最短的时间内在家乡附近找到了这家徐州佳园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看到公司标志建筑上的标语“科技与环保理念的结合——佳园让建筑理想更进一步,为当代造一座绿屋,为后代留一片净土”,我就知道我来对地方了。大家都知道,“科技与环保”绝对是当今社会一个不变的主题,所以我们每个大学生也都肩负着这样一个重大的责任,切实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科技创新与环境保护”上来。故而实践也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实践可以让我们提前认识到大学学习以及专业的重要性,也可以深刻体会到生存的艰辛和处世的技巧等等。

来到公司的第一天,我并没有立即被安排工作,而是被要求了解和熟悉公司。通过企业简介,我了解到此公司主要生产和销售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以及蒸压粉煤灰砖。这些材料被称为新型墙体材料。此公司在技术上引进国内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计算机自动控制主要生产环节,这些技术和我现在的自动化专业紧密相连,对我以后的在校学习有很大的指导性作用,让我感受到了所学专业在实际生产中的不可或缺的应用。接着,我来到了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线车间,顿时被眼前的场景震惊了,我从没见过这么大规模的生产车间,里面的工人都在汗流浃背的忙着自己手上的工作。我找到了车间主任,想深入了解此产品,他告诉我,砂加气混凝土是一种具有多孔结构的轻质混凝土,它以石英砂,白灰,水泥为主要材料,铝粉为

发起剂,外加适量化学外加剂及工业废料,以高压饱和蒸汽养护,从而获得一种轻质多功能新型建材,别誉为“21世纪的新型节能建材”,建筑上的“羽绒服”,是国家建设部命令推广的新型墙体环保材料。车间里还有配料组,自动浇注模,全自动电脑配方,高温蒸压,产品编组,自动切割,成品打包等自动化生产线,真是把我们的自动化运用的淋漓尽致呀。再接着,又观看了发电车间,分析室,配电室,磅房室,供应料,机修室,锅炉房以及配料室,最终选择了在生产线里和工人一起干活,不过,我原本室希望在全自动电脑配方室工作的,可是操作按钮太多而且复杂,而我那可怜巴巴的专业知识根本无法胜任此工作,此时,我才体会到在校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性,立志回校后好好钻研专业知识,不再像大一那样荒废时间。不过还好,师傅让我在休息时间可以去请教他。

第二天一大早六点就开始工作了,我没有迟到,很快就等到师傅来了,师傅告诉我,生产加气混凝土砌块需要经过制浆,调料,灌注,行车,切割,进釜等几个步骤,我可以在制浆,调料和进釜里干活,但是调料是操控好多按钮,需要培训一段时间。我准备在这三项中每项做十天,在制浆中,我由于手生,不能干一些主要的质量性的活,只能拿着铁锹跟在师傅旁边做一些简单的不含技术的活,但是就这样的活,刚开始我都干不好,才一天,手掌就摩出好几个水泡,师傅说我的手太嫩了,以前肯定没干过什么粗活,确实是这样的,在家里娇生惯养的,真正干活就献丑了,加上这里又脏又热,这才体会到父母的“血汗钱”这三个字的真正含义。所以我们平时不能只在口头上或日记里诉说父母的辛苦,一定要亲身去体验生活,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才行。

十天后,转入了调料操作工作,在制浆的空余时间我已经把调料的操控学的差不多了,以后几天师傅可以轻松一点了,因为来了我这个小帮手,虽说不怎么厉害,但当个左膀右臂还是可以的。调料不是体力活,而是脑力活,需要高度集中的精神,不能按错一个按钮,一旦生产出了差错,后果是很严重的,不是一句两句认错的话就能解决的。所以我都是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显示屏上的“铝粉罐,计量罐,粉料称,浇注计时,温度等等”的提示,以及操作盘上的“搅拌指示按钮,前进后退指示按钮,浇注开停指示按钮,气锤指示按钮,摆渡只是按钮等等”的开闭。看着一点一点做好的调料,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啦……

最后十天,我来到了进釜车间,进釜可以说是生产的最后一道程序了,在进釜前,我主要负责在产品上盖章和补填修复破损的产品,以保证在进釜前产品的高质量性,这不但是对自己公司信誉的维护,也是对购买者的负责。在这项实践中,我和大叔大妈们相处的很融洽,不但在工作中配合得很好,而且在休息之余经常有说有笑的…… 短短的30天实践就这样不知不觉的过去了,时间虽短,但让我学到和感悟到了很多东西,这些宝贵的东西是在校园里所接触不到的。比如,在制浆实践中,我用每天满身的汗水体会到一个农民,一个工人为了挣钱养家糊口所付出的艰辛,但他们毫无怨言,只要能看到自己的孩子在饭桌上吃到美味,在商场买到心爱的衣服时脸上洋溢的笑容,哪怕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在调料的实践中,我感受到自动化在现实生产中的不可或缺性,以及对专业深度掌握的重要性,我们在学校感受不到就业的紧张,没有一点危机感,但是当我们真正走进公司,真正走进车间操作时,我们才会发现,我们在大学所学的都是很简单很基础的知识,要想真正上机操作还要更加深入的学习,所以在暑期出去实习和实践是很重要的,虽然不能接触到核心技术,但是最起码从思想上能改变我们对学习对生活的态度,从而变得倍加努力和勤奋。在进釜的实践中,我学会了如何与工人,与不同年龄段的人相处,也更加深入了社会生活,了解了他们的家长里短和喜怒哀乐。我们在学校享受生活惯了,不愿去干那种又苦又累的活,总觉得那是受罪。殊不知,那些在底层工作的工人在工作之余也是有说有笑的,他们并没有把那样的生活看成是受罪,每天都过得美滋滋的。其实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只要是为了生活

为了生存而做的工作,都是伟大的,都是值得我们尊重的。虽然我们大学生过着很舒适的生活,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这样的生活是靠我们自己得来的吗?不还是有父母在后面一直支持着么。如果我们抛开父母,现在就开始自己养活自己的话,我想,我们的处境还不一定有那些工人的好呢。所以,在我们独立生活之前,我们是没有资格去笑话去评论那些工人和那些工作的。新东方总裁俞敏洪说过,如果一个男人到了22岁还靠父母养活的话,那就是卑鄙。看到没有,他用的词是卑鄙!只要我们还是一个有良知的人,就一定会感到羞耻。

总之,这次暑期的实践真的是让我改变了许多,不仅在为人处事上,也在思想上。在以后的日子里,不能糊里糊涂的活下去,要跳出童话般的生活,要着眼于未来,要对家人负责,更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第三篇: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实践调研报告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民族复兴............................1 绪论................................................................2

一、当年的历史现状,决定了改革开放是多么的关键。...................2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证明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2(1)建立了全面物质生产体系.....................................2(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3(3)经济飞速增长.................................................3(4)政治制度逐步完善.............................................3(5)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4

三、30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摸索,让我们形成了以科学的方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4

四、改革开放极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并鼓舞我国人民坚定不移地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4 结语:..............................................................4

伟大的复兴之路——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 赵京辉

摘要: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这也成为中国历史的标志点。回顾这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使社会主义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感召力,他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改变了国家的命运,也改变了党的命运,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民族复兴

绪论

36年前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会议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一条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从此在全国人民脚下坚定不移地延伸。在今天,我们回转头看这30多年的历史,禁不住庆幸并慨叹:改革开放是决定我国命运的多么关键而英明的抉择!是中华民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走向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一、当年的历史现状,决定了改革开放是多么的关键。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各行各业百废待兴之时,却遭受了“十年浩劫”的洗礼。十年“文化大革命”,国家在左的政治路线指引下,国民经济损失总计约达5000亿元。人民普遍生活贫苦。在1978年底,我国大约九亿人口,全世界约有7亿贫困人口,而我国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人口竟有2.5亿之多。在粉碎了“四人帮”之后中国再一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在这样一个岔路口,许多人在彷徨在犹豫。不知道中国该走怎样一条道路。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了,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证明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自改革开放以来,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为之震惊。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基本达到小康、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不断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成效显著,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等等。(1)建立了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

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两岸问题的良性发展,无跟我们的国际地位紧密关联。我们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逐渐被得到尊重跟重视。特别是这次金融危机后,很多国家更是期望我们能做出更多的贡献。(3)经济飞速增长 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国民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社会经济总量增加,经济总量大幅度提高。1978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645.2亿元,到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以达到56.9万亿元。农业生产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逐步向农业现代化发展。1949年的粮食产量仅为11318万吨,人均只有209公斤。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深入发展,党和政府“支持惠农”政策的制定和逐步完善,使我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到200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2850万吨,是1949年的4.7倍。工业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新中国成立之初,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非常低。石油产量从1949年12万吨到2008年1.9亿吨;钢产量从1949年15.8万吨到2008年粗钢50091.5万吨、钢材58488.1万吨,标志着我国工业生产水平迅猛提高。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额数大幅增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出口总额一直在增长,到目前,我国已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尤其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贸易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在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质量和效益也明显提升。改革开放以来,世界贸易环境整体良好,为我国贸易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4)政治制度逐步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民主政治制度基本建立并日臻完善。逐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改革和完善选举制度,切实发挥人民代表的作用,加强人大工作制定建设,改善国家权利机关运作机制;不断加强人大立法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5)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只有16.5万,占当时中国人口总量的0.0171%。到2008年,仅全日制大学在校生超过2000万人。

三、30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摸索,让我们形成了以科学的方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0年来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谋求发展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每前进一步都是靠改革开放取得的,改革开放每前进一步,都是靠解放思想推动的。理论指导实践。改革开放30年除了赋予我们伟大的成就,不断解放思想,开拓思路,以科学的态度来发展社会主义理论并以此来指导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工作方法,也是改革开放30年教会我们的伟大财富。

四,改革开放极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并鼓舞我国人民坚定不移地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改革开放究其对我国的意义,最根本的就是该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伟大实践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和文明进步,用事实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用邓小平同志的话讲,即为“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道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完全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要求,也适应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形成,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改革开放为世界人民的大发展提供的生动的案例,并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结语: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一系列的历史成就。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工作经验的总结中对这些成就做了贴切的高度概括,那就是三个“大台阶”。

第一,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了一个大台阶。

第二,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了一个大台阶。第三,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了一个大台阶。

综上所述,我们完全有理由用世界上最华美的词汇来赞美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为关键也是最为正确的选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之路必由之路!尽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一方面,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经济社会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期;另一方面,一系列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出来,经济社会发展又处于矛盾的凸显期。如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传统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诸多社会矛盾、社会难点和社会问题凸显,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可这一切并不影响我们对改革开放的赞美。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

第四篇: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徐州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徐州的变化

2009级经贸7班

孔繁博

到现在为止,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家乡父辈人的讲述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发展对上一代和我们这一代人的巨大改观,从各个方面都是如此。据说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我国从一穷二白贫困线上走来,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虽然与解放前相比,生活状况的确有了很大改善,但当时生活水平还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要。普遍物资匮乏,什么东西都供不应求,“千种商品千种票”。什么东西都要凭票供应,离开了票无法生活。那时人们只能节衣缩食,一切只能将就将就,谈不上满足二字,生活窘境,几乎大家都如此。

而在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同时国家还在政策和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由于处在这样一个极具发展前景的大环境中,再加上政府的大力倡导,很快国内的经济就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市场经济有了很好的发展,国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以我的家乡江苏徐州为例,改革开放后,家乡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徐州市位于江苏省西北部,是苏北最大城市和由苏、鲁、豫、皖四省部分地区组成的淮海经济区的中心。翻开徐州的历史,总是那么慷慨激昂、气势磅礴,说起来荡气回肠。据不完全统计,4000多年间,发生在徐州的有文字记载的大小战事共1000多次,其中有重大影响的达200多次。改革开放前,徐州农业欠收、工业萧条、民不聊生。解放时,市区除面粉业、碾米业和汽车修理业的较大业户外,大部分停工。就是这样一个原本已几乎丧失生机的城市,经过改革开放政策的洗涤后,在城市发展和经济增长上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徐州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徐州市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已有的工业基础,恢复、改造、新建了一批骨干企业,大力发展动力工业和原材料工业;发展了能源、原材料、机械工业和一批轻纺工业。特别是改革开放翻开了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徐州人民在经济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国家统计局最新资料显示,徐州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中名列第46位,入围“中国经济活力城市”20强,被提名为“公众最向往的城市”。徐州市经济建设开始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在生活方面,据我爸爸说,四十多年前,他和爷爷奶奶住在用稻草搭成的房子,用土泥砌成的平房下。一台小小黑白电视机已是奢侈品,但如今彩电以不足为奇,通过屏幕人们大开眼界,旧日里岗了,人们热火朝天的盖起了平房、现焦房、以致楼房、家用电器琳琅满目,人们纷纷住进了温暖舒适的家。而如今人们冬天里边穿的是保暖内衣、羊毛衫,外面穿着羽绒服,暖和极了,大人孩子人人如此。对于老年人,国家还给予了养老保险,以确保他们能够安享晚年,这也充分体现了党以民为本的方针!

在医疗保障方面,国家给老人特别照顾,凡是门诊住院看病,病人只负担少量的支出,大头还是国家给予支付,而且近几年来,国家又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给老百姓办起了医疗保险,只需交纳一点费用,即可享受国家的高额补贴,而且看病住院70%、80%都是由国家支付,完完全全是为了我们老百姓着想。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的教育面貌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是教育观念的改变。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把师生们从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解脱了出来,教师再也不要为升学率、各科分数而去绞尽脑汁地出难题、找偏题,去日益继夜地“看守”学生了。而学生呢,也无需整天溺在题海中而“痛不欲生”了。尤其是近几年来,由于九年义务制教育政策的彻底落实、国家在基础教育方面的重点投入,家乡昔日那设施简陋,千疮百孔的破烂校舍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幢幢窗明几净、宽敞舒适的新教学楼拔地而起,电脑室,实验室、电教室........再也不是用来应付上级检查的空壳了。徐州的中小学教育系统基本完备,大中专学校有很多,包括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师范大学等全国著名学府。拥有普通高校9所,军事高校2所,普通高校在校生8.9万人;各类科学研究机构31所,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7.76万名,尤其是中国矿大作为部 属院校,并拥有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

交通物流方面,徐州市有很多的大型批发市场,小商品批发市场,蔬菜批发市场,医药物流中心,机械物流中心等等全国闻名的大市场。总上所述,徐州的贫富差距还是很大,还有很多家庭买不起房子,只能基本保持温饱。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市民的人均居住面积和生活水平,教育水平等等都有很大的发展。目前,徐州的居住环境为中等,饮食交通成本很低,旅游资源发达,购物环境中等,可以买到从低档到高奢侈品的东西。徐州虽然还有很多不好的,黑暗的东西存在,但是还是有很多不错的存在。看问题不能只看一点,要看总体。毕竟每个城市都有好与不好的问题存在。徐州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城市,城市一年一个变化,随着徐州新城区的建设,徐州也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过去五年,“十一五”我们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2011,“十二五”扬帆起航。我们期待在“十一五”的伟大成果的基础上,在“十二五”期间徐州能够抢抓机遇,率先发展;优化结构,协调发展;普惠民生,和谐发展;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两型引领,绿色发展;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明天会更好,徐州人民的生活会越来越富足!

第五篇:改革开放的实践品格

努力使思想宣传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思想宣传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思想宣传范文】一

当代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是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40年的高歌猛进,40年的风雨兼程,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深刻影响了世界,并在这一过程中铸就出了改革开放最鲜明的实践品格。这一实践品格既是改革开放一路走来的宝贵成功经验,也是改革开放一路走好的重要战略遵循。

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物质生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人类社会不断向前的发展进步,其根本动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资本主义制度已经从根本上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然要走向社会主义制度,以从根本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正是对这一历史逻辑的科学遵循与自觉实践。当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可能一劳永逸,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需要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当代中国是通过改革开放来完成这一历史任务的。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当年很明确地提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继续调整、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一些体制机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类体制和相应运行机制,这就是改革开放,这也是历史前进的逻辑。

回眸40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围绕着解放与发展生产力开始、推进和深化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历史性决策,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党的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同样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党的十六大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同时,把新的社会阶层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十七大要求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并确立为改革开放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这方向、立场、原则归根到底都是要落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上。改革开放要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但是没有社会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就不可能创造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物质基础,也不可能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改革开放就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但是没有社会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不能创造出超过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文明成果与精神文明成果,就不可能真正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

坚定敞开胸襟拥抱世界: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进入现代社会,要想走向文明进步,一定要突破彼此隔绝的民族地域界限,通过国际市场的普遍交往把生产和消费连成一体,这是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

中国对外开放是以建立经济特区开始的。先是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紧接着进一步开放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后又设立了海南岛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开放政策从沿海逐渐走向内地,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各种各样的保税区、高新技术开发区面向外商外企外资。在产业发展方面,从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开始,逐步发展到内地的“三来一补”,是中国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特色。

经过40年的发展,中国已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40年来,按照可比价格计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9.5%,2017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64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1978年的1.8%提高到15%左右。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为世界市场提供了大量物美价廉的商品,满足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需要;中国不断扩大进口,并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地位。根据2017年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中国2016年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达到1961.5亿美元,蝉联全球第二大投资国地位,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规模的比重超过10%。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作出重大贡献,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实事求是地讲,中国社会在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中是承受巨大压力、付出巨大代价的。总书记指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呛过水,遇到过漩涡,遇到过风浪。”但是,作为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清醒地认识到,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力量只有在世界历史的意义上才可能真正存在,更加美好的人类社会发展状态也只有在世界历史的意义上才可能真正实现。“如果永远不敢到大海中去经风雨、见世面,总有一天会在大海中溺水而亡。”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历史前行中的一个客观趋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反全球化,甚至准备筑墙把自己封闭起来的时候,中国扛起了捍卫、推动、改善经济全球化的大旗。

当今世界,和平合作的潮流滚滚向前,开放融通的潮流滚滚向前,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世界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中国的改革开放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已经开始从“赶上时代”走向“引领时代”。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总书记明确宣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是中国对世界的庄重承诺,也是中国面对时代潮流的高度自觉。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永远奋斗的担当中奋斗

中国改革开放用数十年走过西方社会数百年的历程,社会革命改天换地,发展奇迹一枝独秀,治理绩效风景独好,已经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但我们距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仍然任重道远。如何在历史的新起点上再出发?总书记给中国也给世界做出了明确的回答,这就是“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我们要“将改革进行到底”。

改革开放是一项宏大的事业,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无论是“中国奇迹”,还是“中国之治”,没有坚定的改革开放,这一切都是难以想象的。但是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国的改革开放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我们要把已经做好的事情继续做下去并且做得更好,把已经提出来但还没有做起来或做得不太好的事情真正做起来并且做好。

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改革开放又是一场创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须以创新的精神走出一条新路。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不断提升,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更是要求改革不断推出“中国创造”、“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治理”、“中国贡献”,等等。中国的改革开放事实上已经不再仅仅是改变中国影响世界,在很多方面、很大程度上开始“塑造世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宽广的世界眼光、强烈的全球意识,把中国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放在一起谋划,在担负起优化改善全球治理责任的同时实现对国家的更好治理。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抱负,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担当。

【思想宣传范文】二

总书记指出:“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得出正确结论。”总书记提出的这“三个思考”方法,是对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方法论的新认识,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强大武器。

“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新运用

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总书记提出的“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的方法,将现实与历史联系起来,把历史看作是现实的历史,现实看作历史的现实;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坚持理论是对实践的总结,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将国内国际联系起来,把国内国际看成一盘棋,既看到我国发展对世界的需求,也看到国际社会对我国发展的新期待以及我国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马克思强调:“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党的十九大后,总书记再次强调:“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一场社会革命要取得最终胜利,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是密切联系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总结自己的路,目的在于通过不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过程,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提供行动指南。比较别人的发展道路,目的在于从其得失成败的经验教训中得到启示,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实现伟大梦想的磅礴力量。

“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共性与个性分析方法的新体现

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分析复杂事物结构和追寻事物特殊性的科学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具有社会主义的共性;又紧密结合我国发展实际和时代特征,具有鲜明的个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有社会主义发展的共性特征,也有不发达阶段向发达阶段过渡的个性特点。总书记提出要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问题,就是要求全党上下始终牢牢把握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更加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时代特点,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原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当代中国实际的有机结合,深刻把握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大势和阶段性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精神的时代反映。

“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方法的新成果

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认识方法。“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是一种全局性、战略性、宏观性、长远性的思维方法。所谓大局,就是事物各部分之间有机联系的最主要表现,体现了事物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总书记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指出:“在中国当领导人,必须在把情况搞清楚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形象地说,就是要十个指头弹钢琴。”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学会运用辩证法,善于‘弹钢琴’,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等等。这些重要论述,立足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着眼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深刻回答了怎么认识和处理大与小的关系问题以及怎样统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方法的新运用,为处理各种矛盾交织的繁重事务、统揽国内外发展的复杂局势提供了方法指南。

恩格斯指出:“如果不把唯物主义方法当作研究历史的指南,而把它当作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剪裁各种历史事实,那它就会转变为自己的对立物。”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是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坐标中去把握外部世界和人的全部活动的。历史证明,中国革命的胜利也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胜利。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进一步证明了这“三个思考”方法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党和国家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总书记提出的这“三个思考”方法,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发展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既是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遵循,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法宝。

【思想宣传范文】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的基础上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004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党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旗帜,继往开来,不忘初心,开拓创新,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与实践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进入新时代。

深刻把握总书记有关人权工作的重要论述

总书记充分重视人权工作,许多重要讲话中都涉及到人权工作。特别是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通篇贯穿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体现了人权工作鲜明的人民性导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涉及人权工作的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这是当代高举马克思主义人权旗帜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和人民作出的庄严宣誓和郑重承诺。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立场。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指出,要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这充分体现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要义。与西方的所谓的“宪政民主”、多党竞争相比,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权思想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和优越性,更符合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的鲜明特征。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在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等一系列涉及民生人权的战略举措。这表明,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任务,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民群众自身奋斗的目标。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论述,体现了中华文明历来强调的天人合一、尊重自然的理念。我们党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明确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这是生存权、发展权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学说中的完美体现。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党的十九大报告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中国共产党向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和时代召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人权主体上强调人类整体,在人权内容上强调共同安全与共同发展,在人权本质上强调共同利益与共同价值,在人权实现上强调共同义务与共建共赢,这必将增进国际人权领域的对话交流与合作,促进人权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有机结合,为全球人权治理改革与创新提供了中国方案,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并被写进了联合国的相关决议,对全球人权治理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人权工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我们党对人权工作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对我们推进新时代人权事业的发展,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权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是加强政治建设,积极应对人权领域面临的风险挑战。当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壮大,冷战结束后两种意识形态的较量,正在发生着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深刻变化。但在国际政治生态环境方面,“西强我弱”的国际格局总体没有改变。境内外敌对势力千方百计进行渗透、破坏、遏制、颠覆,企图在我国策动颜色革命。我们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特别是涉藏、涉疆、人权等问题,是敌对势力对我分化、攻击的重点与焦点。境内外敌对势力遥相呼应、内外勾连,利用宗教搞思想渗透,打着“维护人权”、“司法公正”、“民主自由”的旗号与我争夺舆论阵地和民心。这些错综复杂的情况,对我们新时代人权工作提出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挑战。为此,我们必须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牢牢把握政治方向,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事业的坚定维护者、忠诚实践者。

二是以负责任大国的姿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2017年6月22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35届会议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中国提出的“发展对享有所有人权的贡献”决议,首次将“发展促进人权”理念引入国际人权体系。决议明确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愿望,发展对享有所有人权具有重大贡献。呼吁各国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在人民中寻找发展动力,依靠人民推动发展,使发展造福人民。我们要积极推动实施这一中国方案,增强中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议程设置权和制度性权力。当前,贫困、战乱、冲突、地区动荡等因素是国际社会人权保障领域比较突出的问题,这不仅给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带来不稳定因素,而且已经严重危及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我们要在努力发展国内人权保障事业的同时,及时关注并积极帮助解决发展中国家的人权问题。同时,对国际上借人权问题干涉他国内政的行为,坚决予以抵制。

三是加强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人权对话交流。在人权保护领域,广大发展中国家历来声音较弱,是西方国家人权外交主要抹黑攻击的对象。我们必须共同面对来自西方国家人权外交的压力与挑战,否则,我们在集体人权方面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当年是非洲兄弟不惧西方压力,强力支持我们进入联合国。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与广大发展中国家携起手来,加强合作与对话,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用同一个声音说话,在国际舞台上更好地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权益,特别是生存权与发展权。

四是积极主动与西方发达国家在人权领域加强合作对话。由于意识形态、历史文化和国情的差异,各国在人权问题上存在着种种分歧甚至激烈的斗争。为此,我们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权立场观点,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开展人权舆论斗争,坚决维护我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的主权、人权及尊严;另一方面,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依托,顺应国际人权事业发展形势,开展富有成效的人权对话与合作,进一步增进了解,减少分歧,扩大共识,力争取得更多具有建设性的新成果。

【思想宣传范文】四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向共进,是一个休戚与共、有机统一的历史进程,筑就了当代中国发展的不凡历程与辉煌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习近平同志就改革开放的历史地位、方向目标、特点规律、重要任务、方式方法和组织领导等提出一系列富有时代特点和创新价值的思想观点,谱写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进入新时代,我们应以更高站位和追求审视改革开放,以更强定力和自信把握改革开放,以更宽视野和思路推进改革开放,以改革开放的新创造新突破汇聚起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新动力新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和发展,改革开放也不可能取得重大成就并不断向纵深推进。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向共进,是一个休戚与共、有机统一的历史进程。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产生,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方位,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新的伟大社会革命的推进同新的伟大道路的开辟相互贯通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快速发展,不仅给中国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和尊严;改革开放打破了束缚人们的体制桎梏,促使亿万人民从沉闷僵化中觉醒,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创造能力;改革开放促进思想理论创新,推动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创新,使我们党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40年改革开放,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

改革开放伊始,我们党就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新的重大命题,并反复强调作为一场新的革命,改革开放是为了兴利除弊,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决不是也不允许否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提出,使改革开放有了明确方向。回溯40年改革开放历史进程可以看到,党在新时期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探索都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下展开的,整个改革开放的战略部署和重大举措也都是围绕这个主题逐步深化的。从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到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到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再到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从部分地区和领域对外开放到全面对外开放,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回答时代之问、实践之问、人民之问中开启了新的历史进程和历史跨越,走上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道路。

一部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一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改革开放史。新的伟大社会革命的推进同新的伟大道路的开辟相互贯通,成为当代中国发展的基本逻辑和鲜明特征之一,筑就了当代中国发展的不凡历程和非凡成就。

确立全面深化改革新布局和全面开放新格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开创性事业,也是一篇不断续写的大文章。改革开放就是这一开创性事业的强大引擎,也是谱写这篇大文章的如椽巨笔。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生命力,就在于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统筹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两个伟大革命”,以巨大政治勇气和高超政治智慧推动改革开放。召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进而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强化党对改革开放工作的统一领导和顶层设计;着力攻坚克难,加大改革力度广度,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显著提升了社会发展活力和创造力,谱写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其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就是全面深化改革新布局和全面开放新格局的确立,就是一系列啃硬骨头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的实施。

更为重要的是,在带领人民进行新的伟大斗争的实践中,习近平同志提出一系列富有时代特点和创新价值的关于改革开放的思想观点。比如,阐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阐明我们的方向就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改弦易张;阐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阐明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同时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深化各个领域的改革;阐明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等等。这些新的思想观点涵盖改革开放的历史地位、方向目标、特点规律、重要任务、方式方法和组织领导等多个方面,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深度调整,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更为我们立足新时代、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指引和行动纲领。

以改革开放新创造新突破汇聚发展进步新动力新优势

社会主义要发展,必须不断进行改革,而这种改革又要同整个社会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要求相适应。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深入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目标任务和战略部署,深入把握改革开放的方位、方向和方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切实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哪里、改革开放就推进到哪里,以改革开放的新创造新突破汇聚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新动力新优势。

以更高站位和追求审视改革开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如果说40年前的改革开放是形势所迫,是不得已而为之,不改革开放就有被时代抛弃的危险;那么,今天的改革开放更多体现的是一种自信、自觉和自强的使命追求。因此,对于新时代的改革开放,要同中国的命运、科学社会主义的命运、马克思主义的命运联系起来去考量,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联系起来去谋划。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入领会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意义,以更高目标追求审视和对待改革开放,使改革开放在历史逻辑、时代潮流中继续深化,更好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势。

以更强定力和自信把握改革开放。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鲜明方向和坚强定力。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但也应清醒看到,这个历史机遇期又同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转型、利益关系的深度调整相交织,同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叠加,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更为突出。特别是世界上有些国家不愿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壮大,对中国进行政治误导、战略遏制、全面施压的力度不断升级。在这样复杂背景下推进改革开放,必须保持足够的清醒,坚定“四个自信”,保持政治定力,坚持以我为主,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把握改革方向、改革举措的主导权,防止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

以更宽视野和思路推进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更宽领域、更高水平推进,同改革开放向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展开相互契合、相得益彰。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更加定型,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的效能。对此,习近平同志指出:“这项工程极为宏大,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深化改革开放,就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更加注重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把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同其他各领域的改革更好结合起来,把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更好结合起来,把深化改革同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把扩大实践成果和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形成长治久安的制度优势结合起来,用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思想宣传范文】五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上关心关注中国的人士不禁要问:这些巨大的成就和变化究竟是怎样取得的?只要回顾一下40年来走过的历程,就不难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过去40年,靠党的坚强领导,中国大踏步走在时代前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为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骄傲自豪、信心百倍。在新时代把改革开放这场伟大革命继续推向前进,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一、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回顾改革开放40年,我们党靠什么把全国人民凝聚在一起,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共同奋斗?就是靠科学的指导思想,靠党的思想领导。4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这些重大理论成果,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根本性问题,贯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主题,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导下进行的伟大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制定出一系列大政方针,指引改革开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把握时代脉搏,着眼发展大局,制定出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指明了改革开放的方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党深化对基本国情的认识,作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大判断,制定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遵循。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我们党不断明确改革的目标方向。党的十四大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并且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提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使我们党对新的历史方位的把握更加准确,深化改革的目标方向更加明确。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们党制定了分“三步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制定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的战略,并且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实践充分证明,正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才形成了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保证了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要把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一刻也离不开党的政治领导。

三、我们党坚持从新的历史条件出发,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推动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辉煌成就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针对实践的需要和出现的矛盾,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作出具有重大影响的决策部署,推动改革开放不断取得丰硕成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从农村改革起步,逐步拓展到企业改革、市场改革、教育改革、科技体制改革等各个领域,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各方面重大决策和部署,坚决破除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健全与新的时代条件相适应的制度体制,有力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通过设立经济特区、扩大沿海港口城市对外开放等方式,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助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活力。决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之后,陆续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多个领域改革方案,推出1500多项改革举措,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改革难题。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我们党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实施“七大战略”、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在扩大“引进来”的同时,加大“走出去”的力度,对外投资持续增长,“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亚投行的设立,APEC、G20、中非合作论坛等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的召开都表明,中国在世界经贸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者。实践充分证明,我们党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开辟了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突破了改革开放中的重重难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展现出勃勃生机。只有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改革开放才能不断取得辉煌成就。

四、我们党以一往无前的勇气和高超的智慧,带领全国人民战胜各种风险挑战,推动改革开放的航船破浪前行

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从来都是在风浪中前进的。改革开放40年来,曾出现了许许多多来自国际国内的风险挑战,我们党牢牢站稳人民立场,坚决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处变不惊,果断应对,成功化解了危机,战胜了挑战。1989年,我们党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平息了**,维护了大局稳定。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我们党顶住了压力和冲击,牢牢站稳脚跟,粉碎了西方敌对势力让苏东剧变的“多米诺骨牌”传导到中国的企图。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党沉着应对,采取多方面有效举措,克服了负面冲击,稳定了国内市场,保持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在1998年特大洪水、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大地震、2008年南方罕见雨雪冰冻灾害等严重自然灾害的考验面前,我们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发扬无所畏惧、一往无前的精神,把千难万险踩在脚下,把灾害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实践充分证明,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只要有了党的坚强领导,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能够克难制胜、化险为夷,任何激流险滩都阻挡不了改革开放的航船破浪前行。我们党始终是全国人民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顶梁柱、主心骨、掌舵人。

五、我们党以宽广的胸怀和崇高的精神境界,用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造福人民,赢得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坚持党的领导,最终目的是要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党领导的改革开放的目标取向。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倾听群众呼声,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确保改革开放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出台每一项政策、作出每一项决策,都要充分考虑能不能为人民群众带来实惠、会不会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制定计划规划,都要把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推进每一项工作,都要让人民群众更满意、更欢迎。经过40年的努力奋斗,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就业、教育、住房、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实实在在的全面提升。实践证明,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改革开放事业才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才能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

六、我们党以伟大的自我革命精神,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打铁必须自身硬。我们党要发挥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领导好改革开放,就必须把自身建设好。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着眼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大力加强党的建设,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纪律上、制度上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着力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下大气力解决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党的各方面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显著提高。党的各级组织特别是党的基层组织,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在推动发展、促进改革、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充分证明,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密不可分,必须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着眼点,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下载徐州改革开放实践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徐州改革开放实践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徐州广告市场调研报告

    徐州广告市场调研报告作者院系中国矿业大学专业 年级 学号指导教师成绩徐州广告市场调研报告 广告的表现形式日渐多元化,其中根据传播媒介分类有印刷类广告,电子类广告,实体广......

    改革开放调研报告(范文模版)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的变化调研报告 自从建国以来,没有什么能像改革开放那样如此彻底地改变着中国。如果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意味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那么改革开放则真正表......

    改革开放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调研报告自从建国以来,没有什么能像改革开放那样如此彻底地改变着中国。如果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意味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那么改革开放则真正表明中国人民沿着社会主......

    改革开放调研报告

    《关于“百姓眼中的改革开放”的调查报告》《关于“百姓眼中的改革开放”的调查报告》 前言: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整,改革开放对我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广东省改革开放实践的报告[大全5篇]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 广东省改革开放实践的调查报告 ——以“深圳奇迹”为例 前言: 十年文革,使全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遭到空前的打击与破坏,国家运转处于瘫痪状态......

    徐州青岛啤酒厂实习报告

    青岛啤酒厂徐州分公司 实习报告 实习单位一:青岛啤酒厂徐州分公司郑州太古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是由著名的美国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香港太古集团、郑州食品总厂、北京中......

    徐州泉山区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做大做强文化品牌促进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徐州泉山区文化产业调研报告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

    德惠市居民改革开放以来家庭收入变化的实践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内实践 题目:德惠市居民改革开放以来家庭收入变化的实践报告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班级:110501 小组组员:王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