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当前中国律师事务所的社会责任)(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19:42: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简论当前中国律师事务所的社会责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简论当前中国律师事务所的社会责任)》。

第一篇:简论当前中国律师事务所的社会责任)

简论当前中国律师事务所的社会责任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作者:宋政平编辑:studa121

1论文摘要 《律师法》作为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社会组织,律师事务所应当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与作为个体的律师社会责任不同,律师事务所的社会责任应当从组织的角度出发,从执业伦理、员工关怀,行业发展,环境责任,公益服务以及公平正义等方面进行全面构建。

论文关键词 律师事务所 社会责任 律师职业伦理

社会责任通常指的是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英文简称“CSR”),目前并没有公认的定义,但一般指企业的营运方式达到或超越道德、法律及公众要求的标准,并且考虑自身在经营中对各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造成的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是基于商业运作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想法,企业除了考虑自身的财务和经营状况外,也要加入其对社会和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影响的考量。利益相关者通常指:员工、客户、供应商、社区、合作伙伴、和股东。

企业社会责任是当前企业、政府和非营利性组织热烈探讨的一个话题。企业除了获取最大经济收益外,还应当承担一些社会责任,要考虑企业的运作会影响到一些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如员工、投资者、供应商、客户、环境和社区等,许多上市公司都制定有详细的社会责任执行计划,并且每年都向公众发布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律师们也经常大声疾呼,要求企业要将道德,要承担社会责任。但我们很少反躬自省,问问律师事务所本身有没有很好地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

一、律师事务所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如果说企业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宗旨,律师事务所则少了许多商业色彩,如律师和律师事务所不能通过广告招揽客户。目前连我们平时认为“唯利是图”的企业都在注意自身的社会责任,律师事务所更是责无旁待。

(一)律师事务所社会责任是《律师法》的要求

律师事务所是律师的执业机构,而《律师法》在把律师定义为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的同时,强调了律师应当“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等社会责任性质的内容。可以说律师事务所承担社会责任也是法律的要求。律师事务所对律师执业纪律和职业道德关注较多,但从事务所管理层面的角度对员工(包括聘用律师、律师助理和行政辅助人员)的关怀,对环境的影响,对社区的贡献等关注较少,甚至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师协会要求的也较少。其实司法部已经在2006年注意到了这一个问题,其在《2006年中国律师业发展政策报告》中明确指出律师要承担社会责任。

(二)当前律师事务所社会责任缺位的情况亟待改善

当前,律师事务所在社会责任问题上的表现不容乐观。如法律援助案件处理上,一般都指派年轻律师担任代理律师,资深律师很少直接处理此类案件。有些律师为一些违法经营的企业出谋划策,有的甚至教唆企业利用法律的不完善滥用诉权谋取利益。在一些提成制的律师事务所,年轻律师得不到很好的照顾。律师事务所在执业过程中对环保也不是很注意。

由于法律服务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获得更多的业务和客户,目前律师事务所大多都采用了企业通用的营销战略。商业手段的运用使得多年来律师非营利的特色有所淡化,甚至出现小范围的唯利是图的现象。强调律师事务所的社会责任,在某种程度上将会对商业运作的负面作用进行有效的控制。

(三)两种错误思路

许多律师认为律师事务所主要工作是办案,而讲社会责任只是做表面文章。被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彼得·德鲁克早在60年前就说过“我们不能单单从利润的角度来定义或解释企业。”同理,我们不能单单从律师费的角度来定义或解释律师事务所。

也有人提出我们强调律师的社会责任,没有必要强调律师事务所的社会责任。笔者认为,律师的社会责任更多是从律师个体出发,是律师执业纪律和职业道德的延伸,而律师事务所的社会责任是从组织的角度出发,如国际上通常讲的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讲的是企业的社会责任,而不是股东、总经理的社会责任。因此律师事务所社会责任的概念能够使其与普通企业的社会责任联系起来,两者之间也容易比较,国际上广泛研究和执行的社会责任标准(GRI)对律师事务所社会责任也可起到更大的指导作用。英美大型律师事务所已经走在社会责任的前列。英国Freshfields律师事务所是第一个公布律师事务所社会责任报告的国际性律师事务所,中国国浩律师集团也于2008年公布了社会责任报告,这是中国律师业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这些社会责任报告采用的都是国际上同行的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

二、律师事务所社会责任的要点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律师事务所社会责任的内容是按照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些指标设立的,如英国富尔德律师事务所2007/ 2008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主要就四个问题进行了阐述:法律和伦理,员工和多样化,气候变化和环境,社区关系和公益法律服务。国浩律师集团的2008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涉及六个方面: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维护法律正确实施和社会公平正义,参与律师行业建设,加强内部管理确保服务质量,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以及热心公益事业。

(一)执业伦理上的社会责任

1.谨慎受理委托。律师事务所应当建立有效的利益冲突审查机制,防止出现利益冲突。律师事务所也有义务在案件受理时对委托人进行正常的核查,防止其利用律师事务所进行洗钱,对社会上有不良影响的企业的委托要谨慎,对委托人的有违社会公序良俗的委托事项应当坚决拒绝。同时,律师事务所在执业时要处理好律师事务所利益和当事人利益的平衡,不得阻止当事人寻求节约、省时方式解决纠纷。

2.正确解释法律。法律是社会道德和价值的体现,由于社会价值随着社会的变迁经常变化,对法律的解释要跟上该社会价值的变化,律师的责任不仅仅是解释法条中的汉字,而是要结合当时社会的背景、立法的意图解释法律,并帮助委托人正确地决策。正如《欧洲律师行为准则》中所述,律师的职责不仅仅以忠实地履行委托人的指示的事务为开始,也不是以此为结束,律师必须为正义服务。

(二)员工责任和多样性责任

事务所的律师和其他辅助人员是事务所最重要的资产。由于中国大多数律师事务所采用提成的分配模式,聘用律师大多要独立发展,自生自灭,律师事务所很少关注员工责任问题。管理者应当给新律师以适当的培训,并且有意识地分派一些在他们能力范围内的工作,让他们在业务上能够迅速成长起来。在工作中,应当平等对待员工,员工的招聘和晋升应根据员工的能力,而不是员工的教育背景、性别。

(三)气候变化和环境责任

许多律师认为气候变化和律师事务所的经营关系不大,该项责任似乎全在生产型企业身上。环保是每个人的责任,律师更应当为节能减排贡献自己的力量。结合律师执业,通常可以做的是:律师事务所可以工作改变工作方式,在不降低法律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会议,减少旅行,从而可以减少城市交通压力,降低能耗。提倡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提供法律服务,用电话会议代替普通会议,文件进行电子传输,尽可能少的打印纸质文件,不使用一次性纸杯,尽量乘火车而是飞机出行等等。

(四)律师业发展的责任

由于提成分配模式的影响,许多律师和律师事务所之间的关系很松散,对律师协会也是敬而远之,更谈不上对律师业整体的关心。可能对于处在职业发展初期的律师来讲,律师业发展责任这一课题似乎稍大了一点,但对于一个律师事务所而言,关注律师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义不容辞的责任。

首先,律师事务所是律师协会的团体会员,应当积极参加律师协会的各项活动,主动对律师协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其次,将在律师同行间交流事务所管理和法律服务的经验,尤其是在本事务所的优势领域,更要对同行的执业起到引领的作用。

律师事务所也应当为律师业的将来做贡献。每年律师事务所应当投入一定的资源,用以接纳实习律师和实习生。律师业需要新鲜的血液保证可持续发展,事务所要把接受实习律师和实习生从为事务所准备后备力量,提升到为律师业的将来做储备的境界。对实习律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习培训计划,使其在一年后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律师。对实习生要也要有系统的培训方案,使其能够了解律师事务所的运营情况和律师执业的情况,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其学业。

(五)积极参加公益法律服务

人人能够享有公平正义是律师应当追求的目标。在现实世界中,由于个人条件的差异,许多人,尤其是弱势群体,很难支付律师费。缺少律师的帮助将使他们在寻求公平正义的道路上充满艰辛。富尔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Konstantin Mettenheimer和Guy Morton在2008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中指出,“我们相信我们在这里不仅仅是为了谋生,也不仅仅是为了实践职业抱负,我们还应有更广的视野,要感知我们身边世界的需要,以及希望和成就的精神。”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完善了法律援助制度,律师事务所应当努力安排合适的律师并支持他们参与法律援助。

(六)提高执业效率,降低诉讼成本,注重调解,从而降低公平正义的社会成本

律师事务所应当致力于改进执业方式,快速高效地解决纠纷,从而在根本上降低委托人和对方当事人寻求社会正义的成本,也降低国家和社会行使正义的成本。律师事务所应当建立相关业务的执业流程,确保委托人、对方当事人、法院之间的沟通畅通,避免证据埋伏,提高庭审效率,降低诉讼成本,同时积极接触对方当事人或其律师,积极调解。

三、律师事务所社会责任的推进路径

我们分析了中国律师事务所的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如何去推动律师事务所去承担这些社会责任是一个艰难的课题。

(一)加强事务所主任的社会责任意识

事务所主任通常是事务所的综合素质最高的人之一,并且有着广泛社会联系,很容易形成律师事务所的社会责任意识。同时事务所主任在事务所的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将社会责任放在日常管理中考虑,必将极大地推动这一事业的发展。

(二)发动年青律师参与

虽然年青律师在律师事业上处在发展中阶段,但他们往往更能够接受新鲜的事物,对公益事业往往也会更有热情。加强在年轻律师中有关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社会责任的宣传和组织非常重要。

(三)发动律师事务所党组织的作用

按照司法部和全国律师协会的要求,有条件的律师事务所都要建立独立的党支部。党支部可以将律师事务所的社会责任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来抓,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律师的模范带头作用,从而促进律师事务所社会责任事业的发展。

(四)加强律师协会的指导

律师协会作为行业组织,在推动律师事务所社会责任事业上拥有不可推卸的义务。应当在日常的工作中有意识地进行社会责任工作对策划和部署,并设立专门的工作委员会管理律师事务所社会责任事务。

四、结语

在中国律师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一直在强调要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律师执业的专业化,团队化和规模化,但对他们更为基础的执业理念和对法律的信仰了解不深。律师事务所社会责任所包含的执业伦理、员工关怀,行业发展,环境责任,公益服务以及公平正义,正是我们中国律师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律师业的必然要求,笔者坚信律师事务所社会责任事业的开展也必将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增添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马占花.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http:///(电子版),2011,(23).[2]马占花.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5).[3]周文娟.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http:///,2012.[4]王淑华.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报刊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5]齐心.高中英语教学中说写结合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J].中小学教师培训http://.cn,2007,(11):54-55.

第二篇:简论当前社区志愿者工作

当前社区志愿者工作现状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化步伐日趋加快,社区服务也日益被人们重视。社区服务是专业社会工作的一种基本工作,它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主,通过发动和组织社区居民参与集体行动,确定社区的问题与需求,动员社区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调整或改善社会关系,减少社区冲突,培养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和能力,以提高社区的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社区进步。社区志愿服务的主体是社区志愿者,各社区志愿者组织。志愿服务组织机构由社区内自愿者服务队和各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组成。

关键词:社区志愿服务 志愿者 社区居民 社区进步 社会服务 社会稳定

所谓社区志愿者,是以社区为范围,在不以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关心报酬奉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到城镇基层社区劳动保障平台从事与就业及社会保障等相关的民生工作。

我国的社区志愿活动的发展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已经建立了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的组织,并制定了有关章程和管理办法。随着志愿服务的发展,我国志愿者组织逐渐完善了组织制度、活动章程,开始有了例会,逐步走向正规。志愿者组织机构的职责: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招募、培训、管理志愿者,确立服务项目,落实服务活动,为社会公益工作和社会保障工作等提供服务。

社区志愿者的标准

社区党员志愿者组织、妇女志愿者组织等统一纳入社区志愿者服务管理体系,接受社区志愿者组织的协调管理。建立志愿服务时间累计和绩效评价制度,统一发放《注册志愿者工作手册》,志愿服务的时间累计数和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考核、表彰志愿者的重要依据。注册志愿者每年至少要参加20小时的志愿服务。

志愿者活动的功能

志愿者活动有力增强了社区服务功能。着眼于“便民”、“利民”,各社区每年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社区、共建单位的志愿者开展便民设摊、教育培训讲座等服务活动,服务项目涉及医疗卫生、健康保健、家政服务、家电维修、美容美发、法律法规、劳动就业、权益维护、科教文化等多个领域,以其面向特殊人群和公益性的特点,成为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志愿者活动有力增强了公共管理功能。着眼于改善居住和生活环境,街道精神文明建设市民巡访队积极扮演“啄木鸟”角色,对市容卫生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为街道落实整改

措施提供第一手资料;小区日、夜防队负责巡视居民区,承担了社区稳定工作,积极维护社区治安环境;交通文明志愿者积极协助交巡警、交通协管员维持交通秩序,宣传文明出行;不少社区还组织居民成立了护绿队、护园队,积极协助街道、社区以及辖区单位参与公共管理,提高了管理水平。

志愿者活动有力增强了社会保障功能。着眼于帮助弱势群体,保障居民安居乐业,社区志愿者广泛与困难家庭、优抚对象、残障人士、孤寡老人结对帮困,积极提供物质和精神支持,有效实现了社会保障功能在社区的延伸,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志愿者工作面临的问题

尽管近几年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比较活跃,也取的了一些成绩,但大部分地方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还处于起步价段,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从目前来看,制约和影响街道社区志愿者工作规范化、长效化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社区志愿者队伍数量少,结构单一,社区志愿者中多数为退休的老年人,中青年不多,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志愿队服务的发展;而是社区志愿者队伍技能水平低,社区志愿者队伍整体技能水平不高,文化层次相对不高,服务能力还不够强;三是社区志愿服务项目领域不宽,项目单一化,政府背景的志愿团体习惯围绕“中心工作”寻求项目,制约了小型志愿团队的活力;四十志愿服务管理体制不健全,志愿队伍中,青年志愿者由团委负责,巾帼志愿者由妇联负责,社区志愿者由民政部门负责,管理状态多,管理方式混乱;五是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社区志愿者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严重。参考文献:《社区》

针对志愿服务活动面临问题的对策

面对如此多的问题,政府应该通过法律、政策等手段给与委员会财力、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用于推动志愿者的发展。尤其要注意培养民众自己的志愿者组织,帮助其与政府、市场进行沟通,进而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具体工作有:加强指导,完善机制;加强社区志愿者培训工作;深入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健全社区志愿服务的激励制度;做好受委屈志愿服务推进规划;加强和完善对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的领导。

第三篇:中国书法艺术精神简论

中国书法艺术精神简论

彭其汉

摘要:

书法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之一,积淀了国人的深层智慧,凝聚了中国文化的内在基因,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书法之滥觞,其深层次的文化性自古至今贯穿于书法教育的始末。进入20世纪,传统文化受西方外来文化的的影响,学科分类思想日益为我国教育体系所重视,在这样的教育大背景下,“书法学”体系便应运而生。然而在书法教育的过程中,西方快餐文化的充斥已使得书法的传统文化性愈来愈弱。现代科技等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诸如电脑的普及)等等导致书法蕴含的艺术精神丧失殆尽。

关键词:书法艺术

美学精神

人格精神

人文精神

绪论:

书法是以汉文字为载体的文化性艺术,它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标准都要上升到书法的艺术精神,书法艺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而形成的一门独特艺术,是民族文化、民族气质、民族精神所显现的文化现象。在书法艺术的创作表现中,体现出“写”的意与天成,书法艺术的作品不能只是汉字勾画出的线条、符号,其中应该体现出一定的美学精神,表现人的精神品质,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书法对修身养性,陶冶性情,提升境界的重要性。不能简单的把中国书法艺术看作是一门纯粹的艺术形式,更不能把他看成是纯粹的视觉艺术,计算机软件里的艺术字体更不能与书法艺术沾边,否则书法会失去它的艺术性,民族性,独特性,也会失去他的世界性。因此,发掘、保存、传承中国书法艺术精神是迫不及待的,又是任重道远的。

一、汉字的书写艺术——书法

书法指书写的法度。

1、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书法己不仅仅限于使用毛笔和书写汉字,其内涵己大大增加。如从使用工具上讲,仅笔这一项就五花八门,毛笔、硬笔、电脑仪器、喷枪烙具、雕刻刀、雕刻机、日常工具(主要是指质地比较坚硬的,能用来书写的五金、生活工具)等。颜料也不单是使用黑墨块,墨汁、粘合剂、化学剂、喷漆釉彩等五彩缤纷,无奇不有;品种之多,不胜枚举。从执笔方式上看,有的用手执笔、有的用脚执笔,就是用其他器官执笔的也不乏其人,甚至有的人写字根本就不用笔,如“指书”“挤漏书”等;从书写文种上说,并非汉字一种,有的少数民族文字也登上了书法艺坛,蒙文就是一例;

2、狭义而言,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内容。例如,执笔指实掌虚,五指齐力;运笔中锋铺毫;点画意到笔随,润峭相同;结构以字立形,相安呼应;分布错综复杂,疏密得宜,虚实相生,全章贯气;款识字古款今,字大款小,宁高勿低等。

3、书法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书法是指以文房四宝为工具抒发情感的一门艺术。工具的特殊性是书法艺术特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借助文房四宝为工具,充分体现工具的性能,是书法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文房四宝,书法艺术便无从谈起。

(2)、书法艺术以汉字为载体。汉字的特殊性是书法特殊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中国书法离不开汉字,汉字点画的形态、偏旁的搭配都是书写者较为关注的内容。与其他拼音文字不同,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形式意味很强。古人所谓“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有关汉字造字和用字的方法,它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分析极具指导意义。

(3)、书法艺术的背景是中国传统文化。书法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传统文化是书法赖以生存、发展的背景。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汉代以来的书法理论,具有自己的系统性、完整性与条理性。与其他文艺理论一样,书法理论既包括书法本身的技法理论,又包含其美学理论,而在这些理论中又无不闪耀着中国古代文人的智慧光芒。比如关于书法中如何表现“神、气、骨、肉、血”等范畴的理论,关于笔法、字法、章法等技法的理论以及创作论、品评论等等,都是有着自身的体系的。

(4)、书法艺术本体包括笔法、字法、构法、章法、墨法、笔势等内容。书法笔法是其技法的核心内容。笔法也称“用笔”,指运笔用锋的方法。字法,也称“结字”、“结构”,指字内点画的搭配、穿插、呼应、避就等等关系。章法,也称“布白”,指一幅字的整体布局,包括字间关系、行间关系的处理。墨法,是用墨之法,指墨的浓、淡、干、枯、湿的处理。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开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古往今来,均以毛笔书写汉字为主,至于其他书写形式,如硬笔、指书等,其书写规律与毛笔字相比,并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由此可知唐代书法的法度追求最高、最严谨,唐代书法成就也是书法史上最顶峰的。

二、书法艺术的美学精神

1、书法艺术的线条美

线条是书法的基础、灵魂,是书法赖以延续生命的重要媒介,也是书法家表情达意,精神、气质和学养得以流露的媒介。汉隶的出现是书法艺术中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没有一种书体的表现力能与它相抗衡。当然,更为直接的则是在于汉隶的主要贡献——解放线条,它对于我们研究线条美有决定性的影响。我们在欣赏一幅书法作品时,首先被欣赏者感觉到的也是线条,所以它也是欣赏者沟通书家的桥梁。通过线条,欣赏者可以获得精神上美的享受,心灵上的慰藉、净化和震撼。中国书法的毛笔工具为线条美的高层次塑造提供了极理想的支持。欣赏者可以把线条作为审美对象,从视觉上把握作品的深层内涵,书法家们也把线条看成其作品的一种生命象征。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碑评第十八》中,有过这样的一段论述:“书若人然,须备筋骨血肉。血浓骨老,筋藏肉莹,加之姿态奇逆,可谓美矣”。在这里,“筋”、“骨”、“血”、“肉”四者,都是针对书法线条而言。康有为认为书法线条美犹如一个人生命体的美,它体现出书法美的最高原则。在中国书法艺术领域中,书法线条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力量感

这里所谈的力量感,是书法中的一种巧力,是掌、指、腕、臂在人的意识协调和控制下且融合了书写者审美观念、书写经验的自然运动。中国书法一贯强调笔力,卫夫人的《笔阵图》有云:“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东汉蔡邕则在《九势》中指出:“下笔用力,肌肤之丽”。肌肤就是线条美的形式感觉。一般而言,下笔有力,线条就美,就有丰富的肌肤内涵。“在技巧之力中仍然有明和暗的对比关系:线条头尾顿挫转折者是谓‘明’,线条中截平稳运动的貌不惊人的力是谓‘暗’”。这段话指出了线条力度美的真正所在。富有力度的书法艺术作品之所以美,是因为它能使观赏者在这种凝固而静止的字形中领略到生命的风采、心灵的律动。如果笔力弱薄,书法美就无法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挥。

(二)立体感

对于书法这一平面的艺术形式而言,立体感是一个矛盾的说法。因为线条本身是平面化的存在,根本不可能符合三维空间的物理标准。但是一副书法作品如果缺乏立体感,线条就单薄乏味,不耐看。真正的立体感应是沉着、浑厚的并能让人感受到线条中蕴藏的丰富信息。简要地说,书法所强调的立体感是一种抽象地经过提炼的空间。在创作具体的书法作品中,又因书体不同以及书者的审美趣味各异而自具形态。强调线条要具有立体感,当然与中国人的传统精神有密切的关系。任何一种审美意识都离不开社会内容的制约,书法自也不例外。如女书家卫夫人在《笔阵图》中指出:“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乎银钩。”这段话的推理公式是:书法——用笔为先;用笔——中锋居重;线条——要有立体感才美。

从书法美的角度来看,中锋技巧是绝对的。而侧锋技巧是相对的,它无法独立运用,只能与中锋互相交替补充。而且不能处于主要地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书法讲求笔法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线条美,而线条美中最主要的一条是立体感要强,要有厚度。我们可以改造用笔的方法,但却无法跨过这个终极的书法美的目标。它决不是一个单纯的技巧问题,而实质上是一个美的问题。

(三)节奏感

我们从书法作品的节奏感里可发现一种活力,然后在活力里面体验到了生命的价值。节奏的原则就是对比的交叉。落实在书法形式上,则是空白与墨迹之比,空白大小之比,空白形状之比,墨迹点线之比,乃至墨迹粗细、干湿、方圆、转折之比。大凡构成一种对比,都含有节奏的元素。“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便是节奏之本。线条在构成过程中笔的运动特征——松紧、轻重、快慢,就是线条节奏的具体内容。种种运动的性质和种类也有不同,不管是何种性质的节奏,都是对比着而存在。毛笔书法能够表现出很多书法家的个性。每位书家生命的活力都体现了线条节奏感的审美价值。如:空间节奏、用笔起伏节奏、空白节奏、方向节奏等。

节奏的原则相对于力量感、立体感的原则而言,似乎显得较为简单。因为对力度和线条的厚度,我们都能从一个实际的起点出发,在外观形态上对此作深层次的描述。但对于节奏而言,可视的形态比比皆是,不可视的深层内容又不仅仅是书法方面的内容,还牵涉到生理、心理方面的问题。立体感、力量感与节奏感基本上囊括了线条审美意识的全部内容。不仅如此,即便是在书法的运笔技巧方面,“三感”的存在也已经包括了技巧的全部空间内容。

力量感的构成是依靠提、按、顿、挫、转、折、方、圆,强调的是一种用笔的起伏——上下运动;立体感的构成,则依靠中锋为主的用笔,而笔法则落实到线条美的具体范围,追求的不只是在平的纸面上画出线,而是要塑造出立体效果;节奏感的构成是依靠速度的控制、断续连贯、轻重徐疾,有个推移过程,因此具有时间属性。立体感与力量感,平面运动与上下运动,构成了立体的动作空间,再加上一个节奏感,又构成了时空对比,三者互相交叉,相互渗透,形成了书法技巧的最为广阔的艺术天地。

2、书法艺术的独创美

书法与国画一样,是东方独特的一种“美的艺术”。欣赏书法艺术,不仅可以启发人们的思想情操和审美趣味,而对于欣赏者本身可提高其艺术之境界。书法不可能像绘画那样具体描绘现实中多种事物。然而,它的一点一画却能构成其特殊的艺术语言与韵律。一幅好的书法作品,使人百看不厌而又有嚼榄的回味,这就是人的视觉对于这件作品所具有的形体和动态美产生的感受。

由于书法艺术于形体上分真、草、行、隶等不同书体,每种书体又有不同的风格与流派,再加上各人的性格、气质、艺术渊源和生活阅历不同,所以,其风格也就迥然各异了。从欣赏的角度上说,也无绝对一致的标准。但是,大凡称得上成功的作品,必有其吸引读者的地方,即书法的“功力”。其内涵约可包括:笔法、墨法、章法、气韵等方面。

功力并非只体现在点画之中。因为书法作品大多是积字成行、积行成章、成篇的整体。“一点成一画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既要注意笔与笔之间的相互呼应,又要把部份美与整体美配合起来。至于行书、草书、则不能单从一字去看;而是要看到这个与那个字,这一行与那一行,乃至整篇的笔力、笔势、笔意、疏密、张弛、均衡、向背配合如何。既要从有笔墨的地方看;又要从无笔墨的地方看,既要看密的地方,又要看疏的地方„„„等等。总之,一幅作品的处理,必须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密相映、大小适宜、浓淡相成、伸缩有致,以达到全章贯气的艺术效果。若在这几方面处理不当,或松弛散乱,或杂乱无章,便会使观者碍眼费神,不易终卷,这样就难欣赏了。

一般而言,楷书容易僵化、行草容易油滑;字大容易散漫、字小容易拘束。所以要求楷书既端正而又流动,行草既飞动而又沉着;大字要注意紧密,小字要注意宽绰。而且要求奇正配合,即正不呆板,奇而不野,生而不僵,熟而不疲。这虽是对书写的要求,但欣赏者也要从这些角度去审视作品的优劣。艺术不是摹仿、不是拍照、不是古人技法的翻版,不少人欣赏书法作品,往往机械地追求“碑味”、“帖味”,临摹得与前人一模一样,其实这是不值得提倡的。古人的真迹里、碑版里,有古人特定的思想感情,这一点既学不到,也借不来。技法固然重要,但也不能被“古法”所囿。欣赏时,不应该过多地挑剔他人之毛病,而应该吸收别人的长处。各人的偏爱,决不能作为艺术评价的标准,“走马看花”更是很难品味作品的内在技法。只有细心欣赏,玩味探索,循由察变,才可以看出流派,看到运笔的技法。

但是书法作品的欣赏和评价往往众说不一,如何恰如其分地介绍书法艺术欣赏是很困难的,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个人的看法不可能都一致的,也不必去强求统一的看法。至于艺术上的优劣标准,欣赏原则还是有的。

在欣赏一件作品时,往往有三种情况:一种是乍看很好,但禁不起多看细看;一种是初看平常,多看会觉得好起来;另一种是粗看好,细看亦好。这三种情况,根据欣赏标准,是很容易来解释的。第一种情况是点画、结字的基本功力还不够扎实,徒以外貌悦人,仔细接触就原形毕露了。第二种是基本功力好,点画结字也扎实,禁得起仔推细敲。至于初看平常的原因,可能是章法不讨好,太高深的艺术一时不易理解接受。第三种则是雅俗共赏的作品。总之,书法欣赏是受多方面的因素所影响,其中三昧非三言两语所能道尽的,往往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但真正的艺术作品必有它客观存在的价值,时间就是它最公正、最正确的鉴定者。虚假的必被历史所淘汰,真善美的艺术是永远富有生命力的,它必然会“如镜磨面”,越磨越亮的.中国书法之所以能成为一门历史悠久而又感动世界的艺术,在于它的构成上有许多符合道德要求的因素和原理,其形体结构就有丰富的美感和耐人寻味的情趣,可以从中发现蕴涵其中的德育因素,中国汉字平稳的态势,匀称的体形,和谐的结构,表现了搭配,疏密,穿插,开合,揖让,黑白,协调的整体思想和笔法,墨法,章法等创作的科学原理,充分体现了这一人文科学功能多样的特性。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书写,就自然产生了润物无声的效果,是这些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内容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在写字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也是中国书法的神奇所在。历史上的中国书法家其风格各不相同,由此就有不同的美感因素产生,众多的优秀名作可以使人从中感受到或苍劲,古朴,或飞动,飘扬,或庄重规整,或清秀洒脱,或粗犷豪放,或疏朗空灵,或厚实沉重等等不同的或象征或抽象的意念。所有美的因素,都通过人的视觉从心理上可使观赏者产生共鸣,艺术的感染力就是这样形成的,其美感又化作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默默地陶冶性情,锻炼意志,提升品格,启迪思维,培养情操。其实这就是书法漫长的修炼与学习过程中得到的重大的“意外收获”,书法作品的所有的美,都成了学生人格美的象征。我们欣赏颜真卿,柳公权,张旭,王羲之,王献之,邓石如,何绍基,林散之,启功等历代书法大家与作品,感受狂草的飞扬恣肆,灵动飘逸和隶书的质朴浑厚,规整稳重,波挑纵横,点画跳跃庄重劲健。欣赏王羲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这一神品于用笔上中锋与侧锋的穿插变化,将中锋与侧锋交融成一个整体,而运笔的转折,丝牵与映带,既丰富又自然,既生动又精练既漂浮又有力其字势大,小,正,侧,俯,仰,千姿百态,布白则以疏朗为主加以微妙的疏密松紧之变化,让观赏者能体验到书家潇洒俊爽,飘逸遒没的书风。

书法艺术的本身是线条艺术,在点画线条的浓淡,粗细,黑白,刚柔等变化中表现出笔法和墨法的特殊韵味。古人云:“不知笔法,安知墨法”,“字字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古代书论中“运墨而五彩具,是为得意。”以后的书法理论中又有“七墨”“六色”“五彩”之说。这一切都表明书法具有作为线条艺术同时具有独特的笔墨韵味,在书法欣赏与书法实践中品味书法艺术里黑白相随,虚实相生,浓淡相配,刚柔相济,徐迟相合,点线相依的整体的艺术之美。

3、书法艺术的情感美 书法中的情感表现主要体现在抒情性、写意性、畅神性三个方面。这三方面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对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抒情性

书法创作的主体是人,人是有情感的。人的情感总是在具体的、直观的、形象的脉络或者情景中,凭借个人对生活、对人生的体验与感受,把那些在我们心灵里不断闪现的图像以书法的形式“表达”出来,就是书法艺术的抒情性。“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蔡邕《笔论》可见古人关于情感与书法的密切联系早已有了明确的认识。我们以书圣王羲之遗留的书帖为例,不难发现情感作为书法创作的源泉是与书家主体个性紧密相连的。

情感在书法创作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但由于情感的表现比较复杂微妙,时而强,时而弱,时而明晰,时而模糊。反映在书法当中,便产生了丰富多彩的个性特征。陈绎曾《翰林要诀》云:“情: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喜即气合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浅深,变化无穷。”在情感与书法创作的问题上,古人已为我们做了深刻而精辟的总结。我们不必做情感大小、强弱所产生不同结果的评价。我们应当注意,由于创作者内心情感丰富程度不同,表达方式不同,以至于表现在书法创作中的形式又有所不同。有的人情感丰富,体验深刻一些,表现在具体的书法创作上,个性化特征就强烈一些;有的人则情感平和,体验相对较浅,反映在书法创作上,个性风格静穆、中和一些;但无论情感表现细腻或奔放,都有可能写出优秀的作品。如王羲之《兰亭序》,不激不励,志气平和;颜真卿《祭侄文稿》,纵横跌宕,气势雄奇。这些感受,正是情感在书法中的表现。

一件优秀的、独具风格的书法作品,如果不能表现创作者的情怀,是绝不能传承后世的。

二、写意性

对于书法创作,除情感宣泄外,更重要的是要有明确的主题思想,即通过艺术形象表现作品的思想内涵。这个“思想内涵”便是“意”。意,意象、意境是也。属于精神范畴。如果没有精神的书法作品,形式技法再怎么好,仍然是没有灵魂的躯壳。精神因素往往就是书家用笔对我们生活在其中的视觉生命,以墨色线条的形式,想要表达这个活生生的物象世界,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种特殊精神创造活动。我们不是常说“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吗?“宋尚意”,实际上就是抒情写意的时代,也是书法真正做为艺术的开端。

释皎然在《诗式》中说:“缘境不尽曰情。”虽然是针对诗歌而言,对书法仍然适用。这里的境触及着情思,情思,正是意的内核。它和张怀瓘“意与灵通”是息息相通的。张怀瓘在《书断序》中说:“及乎意与灵通,笔与冥运,神将化合,变出无方,虽龙伯系鳌之勇,不能量其力,雄图应箓之帝,不能抑其高,幽思入与毫间,逸气弥与宇内,鬼出神入,追虚补微,则非言象筌蹄所能存亡也。”这里,张怀瓘把孙过庭情意论又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由此可以肯定,在书法创作具体内容中,如果缺少了对生活真实情感的体验和对生命的深切感悟,其作品是空洞乏味的,也是缺少艺术感染力的。在书法创作中,不是形象寻求思想感情,而是思想感情寻求体现它的艺术形象。如怀素的草书,线条的迅疾、化直为曲、变方为圆、少顿挫多缠绵、回环往复的“任情恣性”,如同山间涓涓流淌的山泉,又像春天来回穿梭飞舞的燕子,让人产生无尽遐想,随即心中涌出美的滋味。这种感觉就是“意境”的表现。

意是寓于书法的形式当中的。故书法的意靠笔墨线条来体现。没有饱满的情感、丰富的人生经历以及深厚的学养,即使有再高超娴熟的技艺,也是无法表达胸中的那份情和意。

三、畅神性

所谓“畅神”,是指审美主体对于审美客体,在玩味的基础上,产生强烈的美感愉悦,出现与审美客体相契合的心理状态。通俗讲是审美者心神的舒畅、情致的酣畅、兴味的浓郁。古人对“神”的追求是非常强烈的。在创作之前,要保持“神终不疲”状态,否则,“凡神不安,令人不畅无兴”,必须“养神”,方可写出畅神之作。“神”者,意态、神情、精神是也。

从书法创作的角度说,“神采”是书法创作的终极目标。决定神采的获得是书者的情感。“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以思言之,岂易多得?必使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书不忘想,是谓求之不得,考之即彰。”(王僧虔《笔意赞》)当书法真正成为表现情感的形式时,那些存在于书法作品之中的点画、线条、墨色,并非是技巧的展示,而是溶解于作品之中的个人精神与丰富情感。“深识书者,惟见神采,不见字形,若精意玄鉴,则物无遗照,何有不通?”(张怀瓘《书断》)书法真是受情感的驱使、滋养,才使那些点画、线条、墨色蕴含了精神的力量,以至于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古人往往把这样的作品赞誉为书法中的“神品”或“妙品”。可见对书法中“神气”的重视程度。

书法自始至终是一种以心运手、抒情达意的最高级精神活动。它倾注了书家的全部情感,实现了精神的超越。在书法创作中,情感的体现越充分,其作品越具有感染力。一个缺少了对人生体验的真情实感的作品,一定不会有蓬勃的生命力和巨大感染力。特别是当书法成为真正的艺术时,情感是书法创作的源泉,写意是书法的精神内涵,而畅神是提高书法生命力的终极目标。无论时代如何演进,只要书法存在,情感始终会融入书法创作当中,并且发挥着它特有的潜能,时时处处表现着不仅是个人的也是整个民族的精神特征。

三、书法艺术中的人格精神

1、书法艺术的人格象征

由于书法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表现媒介的同一性(所有书法作品都是以汉字为直接的题材),因此,书法艺术难以具体的再现生活、人格和情感,而只能通过艺术象征这一表现机制对其作直观抽象性的感悟。书法艺术首先表现的是一种普遍的人格和普遍的心理情绪,如“庄重、磊落、潇洒、放诞”等等。这种普遍的象征意味不能简单的和书家的人格作机械的对应,尤其不能与史籍所载的古代书家的人格、人品简单相联,譬如一个奸任之人,其书法未必就是奸按之相,典型的例子是蔡京。当然,一个书家的人格、人品对其书法会有影响,但这种影响是通过这个书家对书法总体的审美取向显示的。

比如赵孟顺,身为宋王朝宗室,却被迫为异朝之臣子,这就使他产生了一种恋旧心理和逃避现实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他背离当时书坛的风气,以复古为其书法艺术之路;他的高贵地位、优裕的生活享受、超脱凡尘的人生观使他选择了潇洒自由的晋代书法为典范,反映了他对某种人格的追求和向往,但这却不是其实现人格的全部反映。书法艺术的人格象征意味是抽象化、类型化的,它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具有非实指性的特点。比如,文学和绘画都可以用语言或形象描绘出王羲之“坦腹东床”,表现他独具一格的潇洒散诞的人格,但书法却无法这样做,它只能用点画笔墨的趣味映照出王羲之的人格精神,成为其人格的一种抽象形式。这样,王羲之书法就超越了他实指性的人格,成为一种人格类型在书法中的典型体现。书法的人格象征意味是古代书论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古代的书法审美理论中,有两大基本体系,一是自然物象说,一是人格象征论。前者用自然美来比喻、联想书法美的意蕴,如“字势”之美;后者则以某种人格、人品作比拟来阐述书法的精神意味及艺术境界的高下。这两大体系,前者历史跨度短,主要盛行于魏晋六朝,唐代尚存余蓄,至宋代以后便越来越少见,到了清代,刘熙载提出了书既“肇于自然”,更“由人复天”的“书如其人”的理论,从而将“自然物象说”与“人格象征论”结合起来,构成了以后者为核心的完整书法美学命题。如果再来考察一下古代书论中的若干术语,就会发现相当多的词语是表述和形容人格的词汇,如“雄壮、质朴、磊落、放纵、威猛、俊逸、妍美、中和、雍容、敦实、真淳、刚直、闲雅、谨束、轻媚、骏爽、深稳、放诞、凝重、壮浪?一”如此等等。

而书法审美理论中最重要的几对范畴—形质与神采、气势与风韵、姿态与法度,亦无不与人格的象征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这种人格象征意味严格地说并不是书法的点画、结字、章法本身所具有的,而是人类基于自身特殊的精神本质赋予书法的一种观念的联想,正是这种联想使得书法的点画、结字、章法等具有了生命的活力和精神的内涵。当这种联想成为普遍的现象,成为一种有意识状态下的自觉行为时,书法就在更高一级的文化层次上成为人的生命形式的外化和象征。这样,书法艺术的内涵就不仅是技巧的展现,也不仅是自然美的抽象和升华,而且也是人的心灵的映现。惟其如此,书法才取得了真正进入艺术殿堂的资格。所以,在中国书史上,人格象征意识的产生恰恰与书法艺术的自觉现象同步。

二、书法作品中的情感与个体人格精神 在“读”一件书法作品的时候,眼里是遒劲纵逸的线条,嘴上诵念着作品的文字,内心中琢磨着作者当时的社会生活,揣测着作者的为人,试图尝试从作品中了解到作者的情感走向,这就是“读”,不是平常的看。是要透过作品,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阻隔,和书写者交流,和古人做朋友的。书法史上的三件最好的行书作品,我们来看看都是些什么内容。我们可以借助品赏著名的“天下三大行书”作品―《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体会王羲之、颜真卿和苏轼,这三位站在书法艺术绝对制高点的书家,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历史背景下,通过书法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文人情趣、艺术修养,以及他们各自的人格精神。

《古文观止》是清朝人吴楚材、吴调侯编的古文集子就收有王羲之的这篇《兰亭序》(如图1)。很多书法界的朋友没少临写这个帖子,但若细究一下文字,你会觉得,文字也堪称天下第一。据东汉赵一《非草书》中记载,世人“游手于斯,专用为务”,就是说书法成为了世人生活的一部分,以至于“钻坚仰高,忘其疲劳,夕惕不息,仄不暇食。”这四句话生动地描述了当时人们沉浸于学书中的热情。在当时,世俗学者、官宦人士中也有不少是精通佛道、崇尚隐逸的人,从王之和当时一些高僧的交往来看,至少,王羲之在精神上对佛教所提倡的清华雅淡的境界是认同的。王羲之不喜欢做官,《晋书》记载,“羲之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招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吏部尚书这样的官位实在是不算低了,而且朝廷还是频招,也就是说在留着位置等着他。这种诱惑在历朝历代,都是不能不让人动心的。可王羲之却“皆不就”,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王羲之内心世界的狂傲。世俗社会对一个人的价值衡量体系在王羲之这里坍塌了。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的三月初三,人们都要到郊外的水边踏青郊游,以消灾避祸。他们把这种活动叫做“修楔”。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约了一些文人朋友共四十一位,到兰亭溪边饮酒游戏,即兴赋诗。大家把这些诗作汇集起来,公推王羲之为诗集作一篇序文。

《兰亭序》叙写了兰亭雅集的盛况,抒发人生的种种感慨,文笔隽爽流畅,洒脱无拘。而王羲之的书作将晋人的精神风貌和气质神韵抒发得淋漓尽致。

三、现当代书法艺术中渗透的人格精神

在现当代的书法艺术中,也出现过一些将自身的人格精神反映在书法作品中的书法大家,现当代书法家中,不可不提的还有毛泽东。作为伟大领袖的形象盖过了其他的一切,或者说,他在其他方面的造诣,与他伟人形象相比,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他工诗词,精书法,均达到同时期的最高成就。他的书法成就在于狂草,来源于张旭、怀素。中年以后,形成了独到的个人风格:汪洋态肆,跌宕起伏,具有强烈的视觉美感。他的字,既充满激情,又有理性。看他的草书,视线不由自主地受到牵引,随着他草书的线条、用笔,时紧时密,时快时慢。

四、当代书法艺术应该体现出更丰富的人文精神

中国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需要多年潜心于此才能获得成就。古代书法家创作时,大多写自己的文章或诗作,创作的时候得心应手,甚至有种荣耀感。而当代人大多己经没有创作文言文或者诗作的功底,只能抄录古人的作品。因此,创作出来的书法艺术作品里,就少有更深的文化内涵,也就难以提及作品所反映出的人格精神了。

近现代的书法大师在从事创作中,受“五四”运动的影响比较重,其书法内容有着很大的改变。主要原因就在于白话文和简化汉字的大量运用,书法艺术渐渐退去了那种古色古香的文人韵味,以及儒、道、释相融合的人格精神。中国书法艺术,以幽微见证广大,以简远、纯粹展现宏深。因此,品评或者创作书法作品,其实就是体会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挖掘研究书法艺术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比起单纯的视觉审美,更值得我们关注。

结语:

文化危机可谓当今社会最大的危机之一,只有对现代性作出否定和破坏,方可唤醒麻木的现代人,艺术审美才能有精神救赎之意义。和其他艺术相比较,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书法艺术则是对抗现代性之困的最佳精神“武器”之一。这里的现代性之困是指社会自工业化以来在物质极度丰富的同时给人的精神世界带来的紧张和焦虑等。只有当人的精神回到自然宁静的状态时才能解决上述问题。庄子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中国书法艺术便是最佳的自然的审美形态之一,书法以千变万化的线条构型组字,且气蕴丰富,故在书法创作者无形中在养气练性中提升了自己的内美修能并达到宁静幽远之境。

现代文明最大的悲剧莫过于为自己所创造的的文明所困,心为形役,丧失资源,迷失方向。梁启超言:“个性的表现,各种美都可以――但是表现最亲切,最真实,莫如写字。”书法艺术就是如此神奇,人类可以在书法领域中寻求精神解脱的一剂良方。由于中国书史法是通过对点画的自由运用和对幽远之境的不断追求而形成高度自由的艺术。故而,向传统的皈依,对自我的肯定和对自由的追求成为解决现代性之困的三大途径,此三方面是相互统一又相辅相成的,也就是追寻自然的审美,呈现自我本真的创造和寻找精神的高度自由。

行文至此,意在说明书法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拯救千疮百孔的现代文明,但至少可以缓解现代文明给人们造成的精神之困,让倍感压力的现代人维系着一片自由的精神空间,也许这也正是书法艺术对现代文明的核心价值之所在。

参 考 文 献

1.刘正成,王睿.现代书家书论[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

2.王世征,云志功.中国书法理论纲要[M].北京:首都大学出版社,2008

3.徐能线条艺术东方神韵[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8(l)

4.方勇译注.《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2月.362页.5.熊秉明.《中国书法理论体系》[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3年2月.58页.6.欧阳中石.《书法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166页.

第四篇:简论当前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优势

简论当前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优势

近两年来,《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连续几年中央1号文件的颁布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农业、扶持农业政策的制定,农机化工作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充分显现,为下一步我市农机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也是我市下一步做好农机工作的优势条件。

1、《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出台为农机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确定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本制度和基本方向,明确了国家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对农业机械的科研开发推广、质量保障和社会化服务方面都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它的颁布实施必然会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机化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新农村建设,为农机化事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新的机遇。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多处提到大力发展农机化的政策意见,意见中提到“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药、节种的节约型农业,鼓励生产和使用节电、节油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研制生产和使用节油型农业机械,是我们今后面临的新课题。“要加快劳动力转移,不断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是其它不可替代的,只有农业机械才能但此重任。“继续实施保护性耕作示范工程和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试点”这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之一。还有继续增加农机购机补贴、鼓励引导和支持农村发展各种新型的社会化服务组织等等。这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都对我们农机化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为今后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3、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了“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要求,韩寓群省长在全省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也提出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这说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已列入中央、省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农业机械化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这说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农机工作,连续三年来的中央1号文件都提出了农机实行购机补贴政策,而且补贴力度逐年加大,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从地方财政中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另外,农业部组织的国家优质粮产业工程农机装备推进项目已被桓台县申报并获得审批立项,这些政策和项目的实施,将对我市的农机化发展带来新一轮的发展契机。

4、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农机化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想,淄博市也提出了建设绿色城市的目标,这与我们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是一致的。积极做好秸秆综合利用,禁止焚烧秸秆,变废为宝,不仅能让废弃的秸秆变成发展畜牧业的必需饲料和工业的重要原料,而且能解决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这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识。因此我们应抓住这一机遇,把秸秆综合利用这篇文章做好。

5、去年出色的工作为今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一年来的努力,出色的完成了年初与市委、市政府签订的工作目标,完成了省办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的好,给农民带来的实惠,真正把党的温暖送到了农民的心中,政府满意、群众满意,农机工作的地位也大为提高,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去年落实、争取了许多部、省、市级项目,例如:淄川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试验项目、桓台县的农业部优质粮产业工程农机装备推进项目、高青县的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示范项目、省财政支持的机械化节本增效技术示范推广项目、高青县的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园项目和沂源县的林果生产机械化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必将带来下一步我市农机化的大发展。

6、农机化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增产增效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农业的增产增效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极大地促进了农机化的发展。几年来,通过有效地推广先进、高效的农机具、新技术,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投入到二、三产业中去,农业增了产,农民的收入也增加了,既适应了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带动了农民购置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推动了先进、高效农业机械的推广,促进了农机化事业的快速、健康的发展。

7、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农村全面展开,将成为农机化发展的新的动力,通过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广大农村的全面展开、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将得到进一步的发挥,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将带来农机化的大发展。(作者为淄博市农机局局长)

第五篇:当前中国的社会风险外壳初探

当前中国的社会风险外壳初探

2014-09-03 09:42 来源: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作者: 钟君

伴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我国正处于“政治—身份型”向“经济—职业型”分层结构转变的阶段,社会资源重新分配,社会阶层重新洗牌,社会分配两极分化,利益格局纷繁复杂,这一阶段通常是阵痛期,也是社会矛盾激化的高风险时期。贫富差距逐步拉 大、社会阶层结构分化断裂、社会阶层间的对立冲撞、社会流动阻塞形成的社会堰塞湖、社会发展滞后的改革“内轮差”效应和公共服务的短腿等成为典型的社会风 险外壳。

社会风险,即社会整体性危机的可能性,社会风险通常由社会风险源、社会风险外壳、社会风险熵、社会风险后果四部分构成。社会风险源指社会风险的根源,社会风险往往根源于社会的内在矛盾;社会风险外壳指社会风险的表象或面具,社会风险往往是潜在的,不直接显露于社会之中,社会风险通常隐含在某些起眼或不起眼的社会问题之中。社会风险熵是指能使社会风险爆发为社会危机的可能性及其损害程度;社会风险后果是指社会风险爆发后的危险状况及其恶劣影响,通常以社会危机的形式表现出来。本文即是对当前中国社会风险外壳的尝试性研究。

一、贫富差距

贫富差距及其扩大化的总体趋势是社会风险的重要征兆。贫富差距的适度拉开对于激发社会内生活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然而,贫富差距的过度悬殊,不但不会促进经济增长,反而会阻碍经济增长,更会影响社会稳定,形成社会风险,造成社会动荡。

基尼系数是衡量贫富差距的重要指标。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居民收入差距、反映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综合性指标,0.4为“警戒线”,0.4-0.5为差距偏大,0.5以上为高度不平均,表明社会处于可能发生**的“危险”临界状态。2012年12月,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研中心发布报告称,2010年中国基尼系数为0.61,报告结论称:“当前中国的家庭收入差距巨大,世所少见。”

[1]2013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我国2003年至2012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见图1)[2]。从中可以看出,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尽管惠民生的若干强有力的措施使中国的基尼系数从2008年最高的0.491逐步地有所回落,但0.47到0.49之间的基尼系数也还是超出了基尼系数的警戒线。

财富集中程度也是衡量贫富差距的重要指标。王小鲁在2010年发布的《灰色收入与国民收入分配》研究报告则认为中国收入最高的10%家庭与收入最低的10%家庭的人均收入相差65倍。[3]招商银行与贝恩公司联合发布的《201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指出:2012年,可投资资产1千万人民币以上的中国高净值人士数量超过70万人,人均持有可投资资产约3100万人民币,共持有可投资资产约22万亿人民币。2012年中国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总体规模达到80万亿人民币。[4]根据以上数据可测算:2012年,净身价超过1千万人民币的富人只有70万人,占中国人口仅0.05%,却占有了中国财富的27.5%(22万亿/ 80万亿),简言之,0.05%的人占有了27.5%的财富。这些数据可见当前中国贫富差距的严峻程度。

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非常复杂。贫富差距的拉大与以效率优先为价值原则的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先富”战略、收入分配体制不合理、行业垄断扭曲收入分配、腐败等灰黑色收入多有联系。

二、社会断裂

贫富差距在社会阶层结构方面体现为社会断裂,亦是非常重要的社会风险外壳。30多年以来,伴随着贫富差距的拉大,社会阶层分化日益明显,并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断裂性变化,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等阶层占有了大部分经济资源、公共权力、社会威望或社会声誉等稀缺的社会资源,成为社会精英阶层。而工人,尤其是大量的国有企业职工(约3000多万)在市场化改革中下岗,或转业、或退休;农民在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浪潮中或外出务工,或失地进城就业,被甩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之外,丧失了原有的经济地位、社会保障等社会资源,又没有得到更多新的社会资源,“农民、农业劳动者阶层还是中国现在最大的弱势群体”[5]。

社会阶层结构的分化充分说明了社会阶层断裂的内在逻辑。陆学艺对社会阶层结构的分化和断裂进行了勾画,他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通过大量的社会调查将社会成员划分为十大社会阶层。他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结构已经从“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结构,转变为由国家和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科技专业人员、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业人员、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和失业半失业人员等十个阶层构成的社会阶层结构,每个阶层占的比例依次是:2.1%,1.5%,0.6%,5.1%,4.8%,4.2%,12%,22.6%,44%,3.1%。[6]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占比66.6%的工人和农民失去了原有的部分组织资源、文化资源和经济资源,被甩到了社会结构的下层,甚至是底层,与上层所拥有的各种社会资源形成鲜明反差,结构断裂的内在脉络清晰可见。与此同时,中产阶层的比重偏小,“2008年,我国的中产阶层的人数只占总就业人员的23%。离现代化国家应有的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的社会阶层结构还有很大距离”[7]。中产阶层的发育迟缓,加剧了社会阶层结构两极分化的社会风险。

当前中国社会阶层的结构性断裂“还表现在文化及社会生活的许多层面”

[8]。利益断裂是社会断裂最本质的体现,利益断裂使得“在一个断裂的社会中,社会中不同部分的要求的差异,有时会达到一种无法互相理解的程度”[9]。社会的结构性断裂的结果是社会各个阶层很难发现共同的利益基础,致使各社会阶层和群体之间很难确立社会共识,很难进行广泛社会动员,很难实施有效社会控制。不仅如此,断裂所造成的各个阶层之间的猜忌与隔阂,极大地妨碍着社会信任的确立,刺激着各种纯粹自利的短期行为。很明显,这种情形是非常不利于防范社会风险或控制风险危害。可见,社会断裂是社会风险的重要征兆。

三、社会冲撞

社会冲撞是社会阶层结构断裂的外在表现。可以说,社会阶层结构断裂内在地体现为社会阶层的利益断裂或对立,外在地则体现为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在社会行动和价值规范等文化及社会生活方面的社会冲撞。

价值冲撞或意识形态冲撞是社会冲撞的主要表现形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差别越大,社会意识的差别也就越大。随着阶层分化断裂,各个

阶层在价值观念上的分歧也势必日益严重,进而相互冲撞。精英阶层与下层民众在国企改革、医疗教育改革、房地产热以及其他一些有关改革和社会政策的看法和主张上似乎变成了稳定的反对派,在价值观念或意识形态上产生了比较激烈的冲撞,体现了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冲撞和裂痕的加深。

贫富差距和阶层断裂的两极化最直接地体现为仇官、仇富情绪,可以说仇官、仇富情绪是价值冲撞直接的表现。

群体性事件是社会冲撞的极端形式,严重的群体性事件就是社会冲突。据统计,1993年我国发生群体性事件0.87万起,1994年增加到1万多起,2005年达到8.36万起,2006年达到9万起[10]。近年来,每年因各种社会矛盾而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多达数万起甚至十余万起[11]。瓮安事件、乌坎事件、启东事件等典型的群体性事件多因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劳动争议、干群关系紧张等具体问题引发。农民工、征地拆迁户、下岗工人及其他无业人员、一线工人、个体摊贩、复转军人、“蚁族”大学生等底层和弱势阶层通过人群聚集来以“人势”对抗“钱势”和“权势”。转型时期的阶层分化和社会断裂导致了阶层内认同感增强和群体意识增长的同时也加剧了阶层间的利益冲突和价值冲突,最终诱发为群体性事件。

在社会冲撞中,中国的中间阶层扮演着“暧昧”的角色,这是因为中国的中间阶层并非西方社会中的中产阶级,没有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在社会冲撞中比较骑墙,在上层和底层的社会冲撞中,并未保持理性、客观的立场和态度,并未发挥缓冲带和减压阀的作用。

社会阶层结构的断裂和利益分化决定了社会冲撞不可避免。那么,从社会风险的视角该如何看待社会冲撞呢?学术界关于社会对立和冲突存在两种相互对立的分析思路,“冲突论”的阶级阶层分析强调各个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强调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而“功能论”的阶级阶层分析则强调社会分化现象有其合理性,强调协调各个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和社会整合。事实上,在当代社会中,阶级阶层之间的关系都有其两面性,既存在相互利益的矛盾性,也存在相互利益的可协调性。因此,借鉴这种思路,我们可以把社会冲撞分为合理冲撞和违规冲撞,如果把社会冲撞控制在合理冲撞的范围内有利于社会互动,缓解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如果任由违规冲撞蔓延泛滥,社会风险就被放大,社会就会陷入危机和动荡之中。

当前中国社会阶层之间的对立之所以没有由社会冲撞演变为社会冲突,其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权的稳定。基尼系数在扩大,但中国没有出现两极分化,即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因为高速经济增长,哪怕是最低收入人群也能改善生活,因此社会稳定能够保持。[13]“阶层之间的冲突并非注定引发重大外部性社会冲突”,“在世纪之交,阶层之间的冲突有所增加的迹象明显。贫富差距的加大不断会引发社会矛盾。但是,这些矛盾如果不与国际国内的政治动荡相交织的话,就不至于引发全局性的外在化的社会政治冲突。”[14]可见,要防止贫富差距、社会断裂和社会碰撞所隐含的社会风险演化为社会动荡或社会危机,在不可能完全消除贫富差距、社会断裂和社会碰撞的情况下,需要允许社会的合理碰撞,使社会矛盾保持在可控范围之内,而要做到这一点,保持社会政治稳定是根本之策。

四、社会堰塞湖

社会流动是社会学的重要概念。随着社会转型的不断推进,贫富分化的加剧和社会阶层断裂的形成,社会地震使得社会底层向上流动的阀门被逐渐关紧,社会流动开始出现阻滞现象,社会堰塞湖开始形成。所谓社会堰塞湖指的就是转型时期形成的阻碍社会底层向上层流动的藩篱,是社会流动出现阻滞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的加速和社会流动的阻滞之间形成鲜明的反差,这种矛盾和张力蕴涵了巨大的风险,而且会强化由其他原因产生的各种社会风险。

社会堰塞湖之所以形成,源于市场化改革中产生的贫富差距以及由此形成的马太效应。贫富差距体现为三种资本分配的不平等。一是物质资本,即货币以及其他物质财富。二是人力资本,由体现在人身上的技术水平、知识、智慧、经验构成。三是社会资本,即人际关系。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这三种资本的结合创造了财富。三种资本中的任何一种资本都是上层精英占优势,底层大众居于劣势。改革虽然以机会平等的方式为农民、工人等社会阶层提供了大量的机会,但是伴随着改革逻辑的深化演进,底层群众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方面与精英层事实上的不平等却在加剧,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精英与非精英之间的流动藩篱,即社会堰塞湖正在形成并悄然加固,社会垂直流动中向上流动的门槛日渐提升。

社会堰塞湖的存在使社会结构失衡,使当前社会各阶层之间流动渠道梗阻,形成了一个很难跨越的界限,使得先赋条件成为社会阶层划分的重要根据,而自获条件成为补充要素,影响了社会垂直流动速率的增大,固化了社会阶层的结构性断裂,各阶层逐渐“板结化”、“凝滞化”,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安全,蕴含着很大的社会风险。

五、改革“内轮差”效应

伴随着经济转型和社会转轨,改革进入深水区,改革的“内轮差”效应凸显。所谓改革的“内轮差”就是指经济改革与社会改革不同步,社会改革滞后于经济改革,社会结构调整滞后于经济结构调整,其本质就是社会堕距。

“内轮差”是指车辆转弯时内前轮转弯半径与内后轮转弯半径之差。由于“内轮差”的存在,车辆转弯时,前、后车轮的运动轨迹不重合。在行车中如果只注意前轮能够通过而忘记内轮差,就可能造成后内轮驶出路面或与其他物体碰撞的事故。对于中国这辆巨型卡车来说,在经济社会转型(“转弯”)过程中,经济改革是前轮,社会改革是后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标志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经济转型成功实现。然而在这个转型过程中,经济增长被过分强调,改革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形象地说,经济改革前轮转弯较急,转弯半径较小,社会改革这个后轮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产生改革“内轮差”。

改革“内轮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个原则在2006年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已经开始调整为兼顾效率和公平)发展导向下,过于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把应该配置到社会领域的资源和机会也配置到经济领域中。近年来,尽管中国在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已经有比较大的增长,但与当前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甚至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有比较大差距。物质产品的日益丰富与社会公共产品的短缺形成鲜明对照。第二,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并没有带来社会体制向适应市场体制的方向转变。

一是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一些已经不合乎时宜的体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根本性的改革(如户籍制度、财政体制、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二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则和要求相适应、相匹配的社会体制没有得以及时建立和完善(如收入分配调节制度等)。第三,社会公共产品的过度市场化改革延误了社会改革的时机。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本世纪初,部分政府自身公司化和市场化,教育、医疗等典型的公共产品被过度市场化,教育产业化、医疗市场化、房地产市场化等口号及其实践大行其道。很多学校、医院被一卖了之,事实证明,公共产品的这种市场化改革是不成功的,结果就是上学贵、上学难,看病贵、看病难等现象导致民意沸腾,怨声载道。政府随后又调整政策,这不但浪费了大量的经济资源和行政资源,更为重要的是耽误了社会领域的正常改革,使社会发展更加滞后于经济发展。

改革“内轮差”内在体现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社会结构的变动滞后于经济结构的变动。陆学艺认为当前的中国社会结构大约滞后经济结构15年,“当前我国的经济结构已经是工业社会中期阶段的结构,而社会结构还处在工业社会的初期阶段。存在着严重的结构差,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大的不协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存在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畸形尴尬状况,这是产生当今中国诸多经济社会矛盾和问题,而且久解不决的结构性原因。”[16]具体来说,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不匹配体现为就业结构、城市结构、社会阶层结构、人口结构、家庭结构与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的不匹配。

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社会结构滞后于经济结构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中国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的工业社会的转型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同步进行,双重转变既是转型中的活力,也使得在转变过程中经济与社会出现脱节或“内轮差”成为可能,这个过程困难重重,矛盾多发。

改革“内轮差”使贫富差距由经济领域扩展到社会领域,社会成员在经济资源方面的差距扩大为在社会资源方面的差距,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在经济改革中经济利益被剥夺之后,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跌落到社会生活领域,又因为社会保障等机制的不到位而缺少相应的社会补偿,从而加剧了社会阶层的结构性断裂,加深了社会风险的程度。当前,唯有不断改革如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就业体制、财政体制、社会保障体制等社会体制,使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则和要求相适应,并不断增加社会建设投入,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改革“内轮差”带来的负面效应,更好地防范社会风险。

民生困境和公共服务的短腿凸显改革“内轮差”效应。社会发展的滞后,主要表现为社会事业、社会制度和社会规范建设、社会治理的滞后,突出表现为公共服务的短腿,在社保就业、医疗卫生、教育、住房、公共安全等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均等化、满意度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增加公共服务产品种类和数量,提高公共服务产品的质量和效率为主要目标,加快推进住房、养老、社保、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方面的社会改革,提升改革的温度,打造温暖型改革,打造公共服务的城镇化,使社会改革与经济改革同步协调推进,对于防止改革的“内轮差”效应进一步扩大,有效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与社会风险,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西南财经大学.报告称中国家庭基尼系数达0.61,收入差距之大世所少见[N].京华时报,2012-12-10.[2] 杨文彦.国家统计局首次公布2003至2012年中国基尼系数

[EB/ol]..[3] 王小鲁.灰色收入与国民收入分配[J].比较,2010,(48).[4] 招商银行,贝思公司.201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

[EB/ol].http:///privatebank/PrivateBankInfo.aspx?guid=a21997e4-b40b-4f2a-a7cf-c6609a189e3a.[5] 陆学艺.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60年[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十大阶层分析[J].学习与实践,2002,(3).[7][16]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动中的社会建设[J].甘肃社会科学,2010,(6).[8] 郑杭生,洪大用.中国转型期的社会安全隐患与对策[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2).[9] 孙立平.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3.[10][12] 汝信,陆学艺,李培林.2010年社会蓝皮书[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11] 汝信,陆学艺,李培林.2013年社会蓝皮书[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3.[13] 崔烜.中国基尼系数突破国际警戒线[J].时代周报,2012-01-05(162).[14] 朱光磊.中国社会阶层演变的新趋势[N].北京日报,2012-04-12.[15]辛向阳.实现中国梦就要破解“中国难题”[N].中国青年

报,2013-06-24(02).

下载简论当前中国律师事务所的社会责任)(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简论当前中国律师事务所的社会责任)(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简论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简论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开发,大多数中国人对其还是感到十分陌生。所谓的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劳动......

    中国医药企业社会责任调查问卷

    问卷编号□□□□中国医药企业社会责任调查问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邵明立局长在《2008中国医药卫生行业社会责任红皮书》序言中指出:我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确立了“地方政......

    中国工业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报告(2014)

    中国工业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报告(2014)发布 《中国工业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报告(2014)》2014年7月26日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企业质量诚信和商业信用问题明显,当前要将生态文明建设......

    简论两型社会的建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文简论“两型社会”的建设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伴随而来的资源短缺和环境......

    社会责任

    1.建立有效的进出口单证复核或者纠错制度或者程序。 在申报前或者委托申报前有专门部门或者岗位人员对进出口单证涉及的价格、归类、原产地、数量、品名、规格等内容的真实......

    社会责任

    忠诚铁军精神彰显央企责任 二公司的社会责任 中央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石,二公司在铁兵精神的激励下,秉承产业报国,无私奉献的精神,在甘肃地震、东北内涝、延安暴雨等危难关......

    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 一) 名言: 1、 在人生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的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乐。——鲁迅 2、 一个人的价值应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了什么——爱因......

    社会责任

    责任意识在身边 一国家责任 关于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的讨论从中体现出国家责任意识。创建繁荣富强的国家,出国旅 游代表着一个国家。提升国家的责任意识 二社会责任 关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