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国演义对律师管理的启迪的经验交流专题
文章标题:三国演义对律师管理的启迪的经验交流
我国恢复律师制度近三十年来,律师制度已经得到了基本的完善,但是,中国律师文化的形成还刚刚处于发展、研究的状况,对此,我认为,中国律师文化的研究、发展应该从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去汲取营养,但是,限于自己浅陋的学识,所以,我借这个机会跟一下时髦,“品”一下“三国”,浅说一下《三国演
义》对律师管理的启迪。
《周易.系词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者谓之智……”,意思是仁义善良的人从事物发展规律的“道”中看到“道”包含有“仁义”的内容,智慧聪明的人却从“道”中看到“道”有“智慧”的涵义,由此,人们就把对同一个事情的不同看法总结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具体到《三国演义》这壶陈年老酒上,企业策划专家成君忆先生从中看到了企业管理的“谋略”,写出了《水煮三国》,易中天教授则以学者的眼光看到了历史的精彩景观,写出了《品三国》,我作为律师看到的自然是《三国演义》与律师管理的关系。不过,因为本人见识浅薄,加之“三国学问”博大精深,所以,我只能从阅读《三国演义》中,说一点律师管理应该从三国时期的刘备、孙策、曹操招揽人才、举贤任能的做法上,学习一点策略,并灵活运用到律师事务所的律师的管理上,以达到律师事务所做大、做美、做强的发展目标。
《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故事,人人皆知,说的是刘备在关羽、张飞持异议的情况下,三次到卧龙冈拜访诸葛亮,请求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成就帝业的感人故事,反映了刘备求贤若渴的心态,其实,在《三国演义》中,反映刘备求贤若渴、见贤思齐心态的还有他一系列的事情,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刘备与赵云的相见,在《三国演义》的第七回“袁绍磐河战公孙孙坚跨江击刘表”中,提到赵云在袁绍军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刘备见到赵云后,“甚相爱敬,便有不舍之心”,以致于“与赵云分别,执手垂泪,不忍相离”,由此可见刘备的爱才之心、爱才之情,因此,赵云后来投到了刘备的麾下,成为刘备手下战功辉煌的五虎大将之一,这样,刘备厉行自己“仁义”的人才策略,终于文有文臣武有武将,最后,从一个编织草席、贩卖草鞋的小商贩成为了鼎立三国的蜀汉的皇帝。
对于有“小霸王”之称的孙策,在对人才的招揽上,则与刘备有异曲同工之妙。《三国演义》第十五回“太史慈酣斗小霸王孙伯符大战严白虎”中比较具体地“演义”了孙策的用人策略。当时,在孙策父亲孙坚原先的属下朱治、袁术的谋士吕范的策划下,孙策把传国玉玺押给了袁术,从袁术那里借了三千名士兵、五百匹马回到了江东,图谋称霸江东的事业,这个时候,在周瑜的介绍下,孙策安排人员去邀请具有“经天纬地之才”的张昭、张泓,但是,登门邀请的人员吃到了张昭、张泓的闭门羹,于是,孙策“乃亲到其家,与语大悦,力聘之”,这样,张昭、张泓经受不住孙策的盛情邀请,答应出山帮助孙策成就大事,孙策也立即任命张昭为长史兼任抚军中郎将,任命张泓担任参谋正议校尉。其实,在《三国演义》第十五回中,展示孙策爱惜人才、招揽人才的心情的,却是他招降了敌人刘繇的部将太史慈的事情。本来,在神亭岭这个地方,太史慈与孙策有过一场势均力敌、你死我活的拼杀,所以,孙策特地发动泾县战役捉拿太史慈,但是,一经擒获了太史慈,孙策便“亲自出营喝散士卒,自释其缚,将自己锦袍衣之,请入寨中,谓曰‘我知子义真丈夫也。刘繇蠢辈,不能用为大将,以致此败。’慈见策待之甚厚,遂请降”。可见,孙策招揽人才的策略不亚于刘备,而且,孙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确实爱惜人才,并知道用人所长,他临危之即,特地嘱咐其母“…父兄旧人,慎勿轻怠。…倘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这样,因为有着孙策招揽的众多人才,加上孙权的“举贤任能”,东吴后来终于成为鼎立的三国之一。
其实,在《三国演义》的“三国”中,曹操更能体现“求才若渴”、“举贤任能”的特点,也正因为这样,曹操集团中的人才最多,所以,他拥有的地盘最大,而且,他手下的人才大多是因为在其他的“军阀”手下得不到信任,甚至遭到“军阀”本人的嫉妒或者陷害,投奔到曹操手下,或者曹操因为爱才招降了敌人的“人才”。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官渡之战时,曹操对敌人方人才的信任、从善如流。当时,官渡之战在最后的胶着状态,曹操处境危险,这个时候,袁绍的谋士许攸因为涉嫌受贿,袁绍不仅拒绝接受他正确的策略,而且还对他无情打击,这样,逼得许繇走投无路,只有去投靠曹操。《三国演义》第三十回“战官渡本初败绩劫乌巢孟德烧粮”中,这样形象地描写这件事,“时操方解衣歇息,闻说许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操先拜于地。攸慌扶起曰:‘公乃汉相,吾乃布衣,何谦恭如此?’操曰:‘公乃操故人,岂敢以名爵相上下乎?’…”看,曹操已经是汉朝的丞相了,一听到许攸来投奔自己,就高兴的来不及穿鞋、赤着脚丫子就去迎接许攸,这样,许攸就是不想帮助曹操也不好意思了,最后,就是曹操采纳了许攸的策略,一把火烧了袁绍的粮草,赢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试想,如果曹操怀疑、拒绝接纳许攸的话,可能战争的结果正相反;再一个事例就是曹操对关羽的欣赏、器重。曹操想把关羽招为己用,就听从张辽的建议,准备用“厚恩”拉拢关羽,于是,用
尽各种办法,包括封官赐爵、赏赐金银玉帛、赠送美女、对他“小宴三日、大宴五日”等,最终,虽然因为关羽与刘备的“结义”,曹操招揽关羽的目的没有达到,但是,却从中看出,曹操也确实在招揽人才上不遗余力,尤其是对杰出优秀的人物。现在,曹操遗留至今的招揽人才的《求贤令》、《敕有司取士勿废偏短令》、《举贤勿拘品行令》等,在那个时代破天荒地提出“唯才是举”的口号,具有鲜明地进步意义,另外,在曹操著名的诗歌《短歌行》中,曹操用美好的诗句表达了他为统一大业延揽人才的迫切心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样,曹操使用各种手段招揽人才,因此人才济济,并因此奠定了他强大的势力,他自己也成为权倾天下的“魏王”。
众所周知,当时与刘备、孙策或者孙权、曹操一样,拥兵自重、割据一方的“军阀”,包括董卓、袁绍、袁术、陶谦、公孙瓒、刘繇,甚至吕布等,身边不是没有谋士、不是没有武将,但他们最终却不是被刘备、孙策或者孙权、曹操消灭就是被吞并,原因却不外乎他们对自己手下人才不是拒谏饰非,就是不能量才使用,甚至迫害排挤,所以,他们手下的一些人才纷纷跑到刘备、孙策或者孙权、曹操那里去了,并最终成就了刘备、孙权、曹操三方的事业,造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罗贯中也因此写成了《三国演义》,我也因此才有机会在这里与大家探讨《三国演义》对律师管理的启示。
我认为,我以上繁琐地引用刘备、孙策或者孙权、曹操运用各种方式招揽人才造就三国鼎立的宏大事业,就想说明,任何一个律师事务所要想发展壮大,在社会的法律服务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不被淘汰出局,作为律师事务所的管理人员就应该学习刘备、孙策或者孙权、曹操招揽人才、举贤任能的策略,采取各种措施,包括登门盛情邀请、用自己律师事务所的实力品牌吸引、热情接纳从其他律师事务所前来加入的律师等切实可行的手段,网络各种业务特长的律师人员,譬如,具有会计专长的、具有房地产评估专长的、具有外交专长的、具有文学专长的、具有策划专长的,等等,并量才使用,给予他们一定的责任范围,给他们提供发挥实力的舞台,这样,各种律师人才就能“八仙过海、各尽所能”,进而把律师事务所做活、做大、做强。根据我的观察,一些实力雄厚的律师事务所之所以实力雄厚、长盛不衰,就是一贯采取着网络人才、举贤任能的举措,譬如,我最崇敬的全国优秀律师、我们的律师协会会长王广仁主任所领导的众成仁和律师事务所就是按照律师人才的特点,安排并充实着国际经贸法律事务部、知识产权法律事务部、公司法律事务部、城建房地产法律事务部、金融证券法律事务部、民商法律事务部、刑事法律事务部,因为王广仁会长以及众成仁和的领导集体延揽律师、量才使用的举措,所以,使得众成仁和律师事务所取得了辉煌的业绩,成为了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而去年成立的豪才律师事务所的周长鹏主任则为了延揽律师人才,四去德州邀请一个业绩优秀的律师加盟自己的律师事务所,演绎了一个现代律师版的“三顾茅庐”的故事……
不过,因为“三国学问”博大精深,而且,我执业以来一直是个普通的专职律师,很少触及律师管理,所以,我现在所说的“浅说《三国演义》对律师管理的启迪”,仅仅是对《三国演义》的管窥蠡测而已,因此,我恳请各位领导、同行多多提出批评意见。
《三国演义对律师管理的启迪的经验交流》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三国演义对律师管理的启迪的经验交流。
第二篇:三国演义对律师管理的启迪的经验交流
文章标题:三国演义对律师管理的启迪的经验交流
我国恢复律师制度近三十年来,律师制度已经得到了基本的完善,但是,中国律师文化的形成还刚刚处于发展、研究的状况,对此,我认为,中国律师文化的研究、发展应该从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去汲取营养,但是,限于自己浅陋的学识,所以,我借这个机会跟一下时髦,“品”一下“三国”,浅说一下《三国演义》对律师管理的启迪。
《周易.系词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者谓之智……”,意思是仁义善良的人从事物发展规律的“道”中看到“道”包含有“仁义”的内容,智慧聪明的人却从“道”中看到“道”有“智慧”的涵义,由此,人们就把对同一个事情的不同看法总结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具体到《三国演义》这壶陈年老酒上,企业策划专家成君忆先生从中看到了企业管理的“谋略”,写出了《水煮三国》,易中天教授则以学者的眼光看到了历史的精彩景观,写出了《品三国》,我作为律师看到的自然是《三国演义》与律师管理的关系。不过,因为本人见识浅薄,加之“三国学问”博大精深,所以,我只能从阅读《三国演义》中,说一点律师管理应该从三国时期的刘备、孙策、曹操招揽人才、举贤任能的做法上,学习一点策略,并灵活运用到律师事务所的律师的管理上,以达到律师事务所做大、做美、做强的发展目标。
《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故事,人人皆知,说的是刘备在关羽、张飞持异议的情况下,三次到卧龙冈拜访诸葛亮,请求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成就帝业的感人故事,反映了刘备求贤若渴的心态,其实,在《三国演义》中,反映刘备求贤若渴、见贤思齐心态的还有他一系列的事情,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刘备与赵云的相见,在《三国演义》的第七回“袁绍磐河战公孙孙坚跨江击刘表”中,提到赵云在袁绍军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刘备见到赵云后,“甚相爱敬,便有不舍之心”,以致于“与赵云分别,执手垂泪,不忍相离”,由此可见刘备的爱才之心、爱才之情,因此,赵云后来投到了刘备的麾下,成为刘备手下战功辉煌的五虎大将之一,这样,刘备厉行自己“仁义”的人才策略,终于文有文臣武有武将,最后,从一个编织草席、贩卖草鞋的小商贩成为了鼎立三国的蜀汉的皇帝。
对于有“小霸王”之称的孙策,在对人才的招揽上,则与刘备有异曲同工之妙。《三国演义》第十五回“太史慈酣斗小霸王孙伯符大战严白虎”中比较具体地“演义”了孙策的用人策略。当时,在孙策父亲孙坚原先的属下朱治、袁术的谋士吕范的策划下,孙策把传国玉玺押给了袁术,从袁术那里借了三千名士兵、五百匹马回到了江东,图谋称霸江东的事业,这个时候,在周瑜的介绍下,孙策安排人员去邀请具有“经天纬地之才”的张昭、张泓,但是,登门邀请的人员吃到了张昭、张泓的闭门羹,于是,孙策“乃亲到其家,与语大悦,力聘之”,这样,张昭、张泓经受不住孙策的盛情邀请,答应出山帮助孙策成就大事,孙策也立即任命张昭为长史兼任抚军中郎将,任命张泓担任参谋正议校尉。其实,在《三国演义》第十五回中,展示孙策爱惜人才、招揽人才的心情的,却是他招降了敌人刘繇的部将太史慈的事情。本来,在神亭岭这个地方,太史慈与孙策有过一场势均力敌、你死我活的拼杀,所以,孙策特地发动泾县战役捉拿太史慈,但是,一经擒获了太史慈,孙策便“亲自出营喝散士卒,自释其缚,将自己锦袍衣之,请入寨中,谓曰‘我知子义真丈夫也。刘繇蠢辈,不能用为大将,以致此败。’慈见策待之甚厚,遂请降”。可见,孙策招揽人才的策略不亚于刘备,而且,孙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确实爱惜人才,并知道用人所长,他临危之即,特地嘱咐其母“…父兄旧人,慎勿轻怠。…倘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这样,因为有着孙策招揽的众多人才,加上孙权的“举贤任能”,东吴后来终于成为鼎立的三国之一。
其实,在《三国演义》的“三国”中,曹操更能体现“求才若渴”、“举贤任能”的特点,也正因为这样,曹操集团中的人才最多,所以,他拥有的地盘最大,而且,他手下的人才大多是因为在其他的“军阀”手下得不到信任,甚至遭到“军阀”本人的嫉妒或者陷害,投奔到曹操手下,或者曹操因为爱才招降了敌人的“人才”。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官渡之战时,曹操对敌人方人才的信任、从善如流。当时,官渡之战在最后的胶着状态,曹操处境危险,这个时候,袁绍的谋士许攸因为涉嫌受贿,袁绍不仅拒绝接受他正确的策略,而且还对他无情打击,这样,逼得许繇走投无路,只有去投靠曹操。《三国演义》第三十回“战官渡本初败绩劫乌巢孟德烧粮”中,这样形象地描写这件事,“时操方解衣歇息,闻说许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操先拜于地。攸慌扶起曰:‘公乃汉相,吾乃布衣,何谦恭如此?’操曰:‘公乃操故人,岂敢以名爵相上下乎?’…”看,曹操已经是汉朝的丞相了,一听到许攸来投奔自
己,就高兴的来不及穿鞋、赤着脚丫子就去迎接许攸,这样,许攸就是不想帮助曹操也不好意思了,最后,就是曹操采纳了许攸的策略,一把火烧了袁绍的粮草,赢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试想,如果曹操怀疑、拒绝接纳许攸的话,可能战争的结果正相反;再一个事例就是曹操对关羽的欣赏、器重。曹操想把关羽招为己用,就听从张辽的建议,准备用“厚恩”拉拢关羽,于是,用尽各种办法,包括封官赐爵、赏赐金银玉帛、赠送美女、对他“小宴三日、大宴五日”等,最终,虽然因为关羽与刘备的“结义”,曹操招揽关羽的目的没有达到,但是,却从中看出,曹操也确实在招揽人才上不遗余力,尤其是对杰出优秀的人物。现在,曹操遗留至今的招揽人才的《求贤令》、《敕有司取士勿废偏短令》、《举贤勿拘品行令》等,在那个时代破天荒地提出“唯才是举”的口号,具有鲜明地进步意义,另外,在曹操著名的诗歌《短歌行》中,曹操用美好的诗句表达了他为统一大业延揽人才的迫切心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样,曹操使用各种手段招揽人才,因此人才济济,并因此奠定了他强大的势力,他自己也成为权倾天下的“魏王”。
众所周知,当时与刘备、孙策或者孙权、曹操一样,拥兵自重、割据一方的“军阀”,包括董卓、袁绍、袁术、陶谦、公孙瓒、刘繇,甚至吕布等,身边不是没有谋士、不是没有武将,但他们最终却不是被刘备、孙策或者孙权、曹操消灭就是被吞并,原因却不外乎他们对自己手下人才不是拒谏饰非,就是不能量才使用,甚至迫害排挤,所以,他们手下的一些人才纷纷跑到刘备、孙策或者孙权、曹操那里去了,并最终成就了刘备、孙权、曹操三方的事业,造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罗贯中也因此写成了《三国演义》,我也因此才有机会在这里与大家探讨《三国演义》对律师管理的启示。
我认为,我以上繁琐地引用刘备、孙策或者孙权、曹操运用各种方式招揽人才造就三国鼎立的宏大事业,就想说明,任何一个律师事务所要想发展壮大,在社会的法律服务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不被淘汰出局,作为律师事务所的管理人员就应该学习刘备、孙策或者孙权、曹操招揽人才、举贤任能的策略,采取各种措施,包括登门盛情邀请、用自己律师事务所的实力品牌吸引、热情接纳从其他律师事务所前来加入的律师等切实可行的手段,网络各种业务特长的律师人员,譬如,具有会计专长的、具有房地产评估专长的、具有外交专长的、具有文学专长的、具有策划专长的,等等,并量才使用,给予他们一定的责任范围,给他们提供发挥实力的舞台,这样,各种律师人才就能“八仙过海、各尽所能”,进而把律师事务所做活、做大、做强。根据我的观察,一些实力雄厚的律师事务所之所以实力雄厚、长盛不衰,就是一贯采取着网络人才、举贤任能的举措,譬如,我最崇敬的全国优秀律师、我们的律师协会会长王广仁主任所领导的众成仁和律师事务所就是按照律师人才的特点,安排并充实着国际经贸法律事务部、知识产权法律事务部、公司法律事务部、城建房地产法律事务部、金融证券法律事务部、民商法律事务部、刑事法律事务部,因为王广仁会长以及众成仁和的领导集体延揽律师、量才使用的举措,所以,使得众成仁和律师事务所取得了辉煌的业绩,成为了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而去年成立的豪才律师事务所的周长鹏主任则为了延揽律师人才,四去德州邀请一个业绩优秀的律师加盟自己的律师事务所,演绎了一个现代律师版的“三顾茅庐”的故事……
不过,因为“三国学问”博大精深,而且,我执业以来一直是个普通的专职律师,很少触及律师管理,所以,我现在所说的“浅说《三国演义》对律师管理的启迪”,仅仅是对《三国演义》的管窥蠡测而已,因此,我恳请各位领导、同行多多提出批评意见。
《三国演义对律师管理的启迪的经验交流》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三国演义对律师管理的启迪的经验交流。
己,就高兴的来不及穿鞋、赤着脚丫子就去迎接许攸,这样,许攸就是不想帮助曹操也不好意思了,最后,就是曹操采纳了许攸的策略,一把火烧了袁绍的粮草,赢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试想,如果曹操怀疑、拒绝接纳许攸的话,可能战争的结果正相反;再一个事例就是曹操对关羽的欣赏、器重。曹操想把关羽招为己用,就听从张辽的建议,准备用“厚恩”拉拢关羽,于是,用尽各种办法,包括封官赐爵、赏赐金银玉帛、赠送美女、对他“小宴三日、大宴五日”等,最终,虽然因为关羽与刘备的“结义”,曹操招揽关羽的目的没有达到,但是,却从中看出,曹操也确实在招揽人才上不遗余力,尤其是对杰出优秀的人物。现在,曹操遗留至今的招揽人才的《求贤令》、《敕有司取士勿废偏短令》、《举贤勿拘品行令》等,在那个时代破天荒地提出“唯才是举”的口号,具有鲜明地进步意义,另外,在曹操著名的诗歌《短歌行》中,曹操用美好的诗句表达了他为统一大业延揽人才的迫切心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样,曹操使用各种手段招揽人才,因此人才济济,并因此奠定了他强大的势力,他自己也成为权倾天下的“魏王”。
众所周知,当时与刘备、孙策或者孙权、曹操一样,拥兵自重、割据一方的“军阀”,包括董卓、袁绍、袁术、陶谦、公孙瓒、刘繇,甚至吕布等,身边不是没有谋士、不是没有武将,但他们最终却不是被刘备、孙策或者孙权、曹操消灭就是被吞并,原因却不外乎他们对自己手下人才不是拒谏饰非,就是不能量才使用,甚至迫害排挤,所以,他们手下的一些人才纷纷跑到刘备、孙策或者孙权、曹操那里去了,并最终成就了刘备、孙权、曹操三方的事业,造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罗贯中也因此写成了《三国演义》,我也因此才有机会在这里与大家探讨《三国演义》对律师管理的启示。
我认为,我以上繁琐地引用刘备、孙策或者孙权、曹操运用各种方式招揽人才造就三国鼎立的宏大事业,就想说明,任何一个律师事务所要想发展壮大,在社会的法律服务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不被淘汰出局,作为律师事务所的管理人员就应该学习刘备、孙策或者孙权、曹操招揽人才、举贤任能的策略,采取各种措施,包括登门盛情邀请、用自己律师事务所的实力品牌吸引、热情接纳从其他律师事务所前来加入的律师等切实可行的手段,网络各种业务特长的律师人员,譬如,具有会计专长的、具有房地产评估专长的、具有外交专长的、具有文学专长的、具有策划专长的,等等,并量才使用,给予他们一定的责任范围,给他们提供发挥实力的舞台,这样,各种律师人才就能“八仙过海、各尽所能”,进而把律师事务所做活、做大、做强。根据我的观察,一些实力雄厚的律师事务所之所以实力雄厚、长盛不衰,就是一贯采取着网络人才、举贤任能的举措,譬如,我最崇敬的全国优秀律师、我们的律师协会会长王广仁主任所领导的众成仁和律师事务所就是按照律师人才的特点,安排并充实着国际经贸法律事务部、知识产权法律事务部、公司法律事务部、城建房地产法律事务部、金融证券法律事务部、民商法律事务部、刑事法律事务部,因为王广仁会长以及众成仁和的领导集体延揽律师、量才使用的举措,所以,使得众成仁和律师事务所取得了辉煌的业绩,成为了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而去年成立的豪才律师事务所的周长鹏主任则为了延揽律师人才,四去德州邀请一个业绩优秀的律师加盟自己的律师事务所,演绎了一个现代律师版的“三顾茅庐”的故事……
不过,因为“三国学问”博大精深,而且,我执业以来一直是个普通的专职律师,很少触及律师管理,所以,我现在所说的“浅说《三国演义》对律师管理的启迪”,仅仅是对《三国演义》的管窥蠡测而已,因此,我恳请各位领导、同行多多提出批评意见。
《三国演义对律师管理的启迪的经验交流》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三国演义对律师管理的启迪的经验交流。
第三篇:浅析“家”文化对加油站管理的启迪
浅析“家”文化对加油站管理的启迪
中华文明五千年源远流长,其中,“家”对中国人有着特殊的意义,是构成中国社会的基本细胞,随之而生的“家”文化更是体现着中华文明的精髓,所起的作用异常广泛深远:培养亲情、稳定社会、处理矛盾、教育后代……为中华民族的世代祥和、延绵传承做出了卓越贡献。时至今日,“家”文化所蕴含的管理哲学值得企业管理者学习探索。作为国有企业典型代表的中国石化,始终致力于营造“以人为本”为原则的企业文化体系,以所属3万多座加油站为主阵地,积极推进“家”文化建设,对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提升加油站的综合管理能力。
家之序:增强加油站的制度执行力
常言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当一个家庭没了家规,就像一个国家没了法律。我国古代的家规广泛而细致,大至报效国家、小至言行举止都有具体的规定,而且家规的执行往往深入人心,认真严格。类似于中国家庭的家规,表现为制度,体现在企业管理中,应该受到高度重视。任何组织都需要制度,制度是价值观的体现,也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制度的严谨细致和严格执行是企业有序的保障。一个有序的组织才有效率,一个有效率的组织才能发展。
中国石化油品销售企业拥有3万多座加油站、2万多个便利店、700多个营业室、500多个润滑油门店、近400多座油库,每天为客户提供2000万人次油品或非油品服务,管理基本单元点多、线长、面广,如果只是机械完成上传下达的任务指令,不去发挥自身的组织和管理职能,对企业的持续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所以,我们有必要在加油站管理中引入“家”文化中秩序管理,加油站的站长、带班长就是家庭中的“家长”,企业制定的经营管理内控制度就是家规家法,要通过增强“家长”的责任意识和管理能力,以身作责带动家庭的所有成员遵章守纪、爱岗敬业,提升对企业各项制度的理解力和执行力,实现企业经营效益提升、精细管理提质和全面发展提速的最终目标。
家之教:提升加油员的专业技术素养
在中国,“家教”受到很大的重视,关于家教的经典著作很多,其中《弟子规》、《礼记〃曲记》、《颜氏家训〃教子》等古籍中有一些内容至今仍可值得借鉴。其中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通过细微的“礼”教育,达到“其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的教育效果。家长把子女从自己的小家交给企业这个大家庭,他们不仅希望子女到企业做事、挣钱,还希望企业能继续给子女以良好的教育,使他们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企业应承担起员工教育的责任,把员工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教育栽培。
当前,企业对培训工作越来越重视,不仅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对个人的职业生涯也有深远影响。中国石化作为行业领航者,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逐年加大了对各层级人员的培训投入。其中,在加油站对加油员操作性技能的培训更是最基础、最直接和最有效的。自2006年起,中国石化油品销售企业连续七年组织举办33个专业和工种的竞赛比武和技能鉴定活动,先后有83.1万人次参加了岗位练兵,取
得职业资格人数达到15.4万人,占技能操作人员的69%,有力提升了加油站等一线员工的专业素养,直接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致力于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和良好的成才环境,为立志成才的员工提供展示聪明才智的机会和舞台,营造“人适其事,事适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用人环境,推动了每位员工都能发挥最大潜能,成为企业的栋梁之材,实现了企业与员工共同和谐发展。
家之学:传承富有石化特色的企业文化
中国浩如烟海的词汇中,有个成语叫做“家学渊源”,体现了家学的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以“家”为主体,可以说,家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很多珍贵的史实在家谱里得以记载;很多精湛的手艺靠家庭代代相传;很多思想和学问在家族的传承中发扬光大。中华的家文化特别注重积累、传承,把好的东西一代一代传下去,不断积累、不断传承,这就是为什么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能够源远流长。企业的精髓也可以像家学一样代代相传、传承发展,形成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
石油石化行业其实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有着优良的传统,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比学赶帮超”乃至现阶段的“为民服务”都是宝贵的思想财富,始终引领着中国石化的广大职工以岗为家,爱岗敬业,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加油站就是这些文化发扬和传承的具体所在,中国石化总结出的“加油八步法”、“加油二十五不准”等等管理规范,无不是石化特色文化的外在表现,有助于规范经营行为,提高业务技能。加油站应强化“管理创造效益、细节决定成败”的观念,要求每一位员工必须从细微处做起,从站容站貌、前庭、便利店、厕所、生活区等直接与顾客接触的各个环节小事入手,关注细节,细中出精,小中见大。总之,加油站就是要利用对优秀企业文化的学习和实践,实现团结人、凝聚人和塑造人,直至加油员入耳入脑入心,逐步变成自觉行为。
家之誉:维护质优量足的品牌形象
中国人非常注重家族的声誉,获得成就,做了与家与国有益的大事就是光宗耀祖,反之,做了败坏道德、大逆不道的事就是有辱家门。所以,中国人总是谆谆教导家人要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时刻想着光宗耀祖,光耀门楣,不要做出有辱家门的事来。在当今社会,企业和社会其实也有一种无言的契约,企业不仅要获取经营利润,还要符合社会期待,承担社会责任,建设自己的品牌。
多年来,中国石化凭借集团化运作、上中下游一体化的优势,在油品数质量、安全、营销、服务等方面具备较高的流程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水平,逐渐塑造起了诚信经营、规范管理的优秀品牌形象,也成为吸引和保留大量忠诚客户群体的优势所在。为继续巩固和扩大品牌优势,加油站作为中国石化最直接的对外服务窗口责无旁贷,必须继续做好抗击自然灾害和“三夏”、“三秋”及重大社会活动等特殊时期的市场保供工作,并通过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优质服务月等活动,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注重加油站、便利店、营业室、油库、润滑油门店等经营场所统一标识的管理及维护,全力打造“环境整洁、质优量足、服务规范、安全便捷”的服务窗口,逐步推出品牌油品,加强品牌营销,树立“一流品质、一流服务”的企业品牌形象。
家之暖:创建和谐美丽的心灵家园
家之所以在中国文化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关键就是家带给家庭成员的就代表着温暖,代表着幸福,代表着心灵可以随时回航的港湾。企业所谓的以人为本管理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让员工找到家的感觉,产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调动起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盈利能力的提升。一个业绩突出、繁荣兴旺的家才是员工真正盼望的家,所以只要让员工真正认同企业这个家,就必然会为家的建设贡献出自己最大的力量。
在中国石化油品销售企业,加油站员工是最大的用工群体,也是企业经营效益的直接创造着,绝大多数是市场化用工,特别需要企业利用“家”文化的形式,成就他们的自我价值实现和家园荣誉感。加油站可以通过站务公开、合理化建议等形式让员工树立“班组是我家,兴家我有责”的参与意识,推行民主管理,群策群力;通过健全员工成长通道,完善薪酬机制,激励员工成长成才,提高兴家建业的热情和本领;通过持续开展客户员工“双满意”工程,吸引更多的客户认识中石化、选择中石化,更多的员工忠于中石化,奉献中石化,内外繁荣共和谐;通过为员工庆祝生日、共度传统佳节等主题聚会,浓厚家的氛围,增强情感互动;通过建立员工爱心互助平台,提倡“有事人帮我,无事我帮人”的互助精神,增强团队意识;通过组织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陶冶情操,培养性情,引导员工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相信只要最基本的管理单元加油站真的体现出“我为人人”的家文化管理真谛,必然会收获“人人建家”的真诚回报,从而实现中国石化持续和谐高效发展。
第四篇:对三国演义有感
对三国演义有感
说实话,三国演义是一本非常好的书,有着很好的内容,读了三国以后对我的帮助很大。
其中包括了三英战吕布、火烧赤壁、官渡大战、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等……有些事让人哭笑,有些事让人大笑、有些事让人悲伤、有些事让人大骂他们……
读了《三国演义》我增长了许多智慧,也懂得了古代的一些文化,更重要的是让我知道古代人是多么的聪明,奸诈。
读了《三国演义》让我知道了许多聪明明智的事,例如诸葛亮的七擒孟获,一点小疏忽的周公瑾火烧赤壁,还有诸葛亮火烧连营,只不过司马懿命大,没烧死。
读了《三国演义》我知道了三国的武将都是义字当头。
读了《三国演义》我知道了古代有文有武的将领非常多,但是笨蛋也不少。读了《三国演义》我知道天下最后是由魏国的司马家族统一了天下,成为晋朝。
这就是我对三国演义的读后感。诸葛亮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可惜,可惜。
四年级:周玄宇
第五篇:人际关系理论对中学班级管理的启迪
人际关系理论对中学班级管理的启迪 在全世界,各种形式的教育的主要目的都是使人作为社会的人得到充分的发展,即个体社会化。班级是学生由家庭走向社会、成为社会中成员的第一步,班级管理是促使青少年社会化的一种转化过程。班级管理的根本宗旨就是调动学生参加积极健康的有益于身心的各类活动的主体性,促使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课题。
美国管理学者、行为科学创始人埃尔顿·梅奥(Elton Mayo 1880 —1949)通过霍桑实验表明影响企业生产率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待遇和工作条件,而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进而提出了人际关系理论。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并不单纯出自追求金钱的动机,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要,管理工作的重点在关心人、满足人的社会——心理需要, 管理要以人为中心;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非正式组织,其作用在于维护其成员的共同利益,应重视“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培养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管理者是人际关系的调节者,他应在职工与上级之间起桥梁、联络作用。
人际关系理论采用激励和诱导的方式来调动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借以把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提出了“以职工为中心的”、“弹性的”管理方法,出现了“参与管理”、“目标管理”等各种新的管理模式。
班级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一样都是由人组成的,班级组织中人的因素更为突出。人际关系理论对于班级管理无疑有很大的启迪。
一、班级管理要以学生为本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共同构建和谐的班级环境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互信、协作互助的合作关系,教师和学生都是班级建设和班级管理的参与者,每一位学生都是班级组织的主人翁,要树立学生对班级管理的责任意识。教师是学生与学生、班级与班级、班级与学校关系的调节者。
㈠ 关爱尊重学生。一切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要以学生为中心,以爱为起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一条通道,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发现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中的兴奋点与闪光点,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凡是正当合理的要求,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并尽力满足。只要教师真诚对待学生, 爱护、尊重、信任他们, 学生就会亲近教师, 对教师敞开心扉, 乐听教诲。反之, 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积极和学生交往或者态度冷漠,甚至随意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就会引起学生的厌恶、抵触。逆反心理一旦形成, 就成为管理与教育的一大障碍。
㈡ 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自主管理。中学生由于生理的逐渐成熟,产生了“独立感”和“成人感”,他们渴望独立自主,喜欢自我表现和发表自己的看
法。班级的一些重大决策,由师生共同商讨,充分展示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无论在生活上、学习上还是工作上,老师放开手脚,让学生独自去做,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信任、理解。班级管理的原则就是每个学生都是决策者、管理者,注重班级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和谐和情感的融合,让每个学生都有归属感,调动学生爱班的情感和培养学生管班的能力。
㈢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中学生逐渐能运用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来衡量和评判许多社会现象,他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了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学生互相配合,制定出人人都须遵守且能遵守的班级管理目标。教师以平等、公正为出发点,本着宽容、严格相结合的态度和学生一起营造一个争先创优、团结和睦的班风,帮助学生树立班级工作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让班级目标成为大家的意志和行为的准则。教师还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制定出自己的个体目标,和学生一起在班级目标和个体目标之间寻求动态的平衡。当班级目标和个体目标发生冲突时,教师决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损害他们的自尊心。
二、重视非正式群体的教育和管理
马斯洛的人生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同一个时期内,一个人可能同时存在几种需要,但总有一种需要占有优势地位,其决定着人们的行为。中学生的需要正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他们很自然的因为相同的需要而走在一起,形成班级体中的小团体或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有自己的“头领”或核心人物,有不成文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且常常是靠情感维系,成员间的制约性较强,稳定性较差,可塑性大。教师首先要承认班级里非正式群体的客观存在,然后分析其特点,掌握其规律,因势利导,用正确有效的方式,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培养他们对班级的归属感和整体感,营造班级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
㈠肯定支持积极型的非正式群体
在日常生活、学习、交往的过程中,因爱好相同,性情相投,形的小群体。他们的行为目标与班级的目标是一致的,他们中大多数还是班级活动的活跃分子,有较强的上进心和责任感,教师应支持肯定他们并保护他们的活动,这样既有利于班级的建设与管理,又有利于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促进学生健康的身心发展。
㈡ 保护引导中间型的非正式群体
有一部分学生在班级中默默无闻,他们能遵守学校、班级的规章制度,但对班级活动缺乏热情,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和充当旁观者的角色,容易被教师忽视。这类学生处于中间的游离状态,教师要主动与他们多交往,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对他们赋予更多的情感引导,帮助他们建立广泛的同学交往和情感联络,积极地融入班级建设和管理。
㈢正面教育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
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一般由一些胆大妄为的学生组成,他们常因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或是因自己的目标与班级目标相抵触,产生了对立情绪。他们的侵犯性强,破坏性大。教师对他们决不能放任自流,弃之不管。应对他们晓之以理,要动之以情,用情感去温暖他们的心灵,仔细分析其行为的利弊,消除他们心理上的障碍,让他们悦纳自己、悦纳班级其他成员。
㈣做好非正式群体“头领”的教育转化工作
非正式群体“头领”对其成员具有强大的心理统帅力,他的言行会得到其他成员的关注和响应,如果做好了他的教育转化工作,其他成员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班级管理应借鉴人际关系理论,重视人的感情、动机的作用,在管理的方法上强调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尊重学生的个性,采用激励和诱导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借以把学生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