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德语风情有感
学习德语风情有感
外语系09 级 商英二班
学号:09111249
姓名:毛云仙
在未接触德语时,对它脑子里只有一种很模糊的概念,就是德国的纳粹党,希特勒等相关的了解,经过老师对德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名族风情、生活习俗等的 讲说才知道:德国人是一个讲究秩序的民族,他们每人都的有自己的“归属”,甚至连每一样东西也都有其“合适”的位置。外国人在德国旅游,第一个感觉就是那里的一切都是井井有条,维持秩序的标志牌和禁令牌随处可见,德国人出现在公开场合以及与人交往时,讲究举止端庄,对人敬重适度,事事循规蹈矩。
德国人的特点是勤奋、自信。他们严于律己,很讲究形式和准时,公私事宜必须事先约定时间并准时赴约。未经预先约定想与德国人会面,是办不到的事,迟约会或取消约会的话,一定要打电话通知对方。德国人工作中讲求效率,注重纪律,一丝不苟。否则,不仅失礼也被认为是对其的莫大侮辱。德国人工作中讲求效率,注重纪律,一丝不苟。
德国人的第一印象大都会给你一种很友善的感觉。的确这样,无论你有什么问题求助于同学或者刚认识的德国人甚至在街上邂逅的人,都会耐心的给你指点。德国人送礼比较实惠,送东西都有所缘由,如生日、订婚、结婚等。客人只带点小东西,像一束花、一瓶酒,或自己制作的东西。被喻为“小小礼物,滋吞友谊”的美号。不要随便送德国人很重的礼物,他对贵重礼物的第一个反应是戒心,小礼物比如一小合中国茶叶,几张剪纸等等都会很受欢迎。
德国人非常守时,约定好的时间,无特殊情况,绝不轻易变动。德国人应邀到别人家做客或者是外出拜访朋友,都会按点到达,不会让主人浪费时间干等或者不得不提前招待客人。否则的话,就是不礼貌,如有特殊原因无法准时赴约时,都会向朋友表示歉意,并请求原谅。
虽然对学习认识德语及德国的时间比较短暂,但是却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优秀的品质及为人处事的认真态度,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不断的用发现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人或事,学习做好每件事。
第二篇:异域风情有感
异域风情有感
颠簸了数十小时的车程,早已没心情去在意车窗外驶过的风景。一刹那间,一片碧海蓝天相衔接的画面映入眼帘,却毫不费力地镌刻在记忆的长廊里。仿佛瞬间被掷于这风光旖旎的椰风海景中,有些措不及手,小心翼翼地指触着这眼前的美妙。倚着车窗,若有所思,不知不觉地对这股清新雅致的海韵所孕育的无限文化风情有了无限的遐想。
车窗外的风景始终在变换着,总会有那么些低矮的平房错落在葱葱郁郁的丛林间,若隐若现。虽然它们的做工显得有些粗糙,但在随处可见的绿荫的映衬下,间或有那么些跃动的画面感,富有生气。偶村落间有那么些人在活动着,或戳麻将,或打桌球,或干农活……这一切看起来虽然有些粗野,却是很朴实、很欢快的……或许,这一切对于某些外来人来说总会有那么些不为人所理解、所谅解的言行举止。我想:这样平静、朴实、自由、满足的生活状态不就是我们所向往的么!何必过于执着于该如何优雅去表现自己呢!只要我们在有限的条件下活出自我本色来,就是最精彩的了。
在炎热酷暑中,轻轻地抿上一口清补凉,丝丝凉意便迅速涌上心头。静静地坐在街头,琢磨着来来往往喝茶的人们,总会发现许许多多耐人寻味的故事。一壶茶,品味出人生百态、世道炎凉,净心养性。海南老爸茶是极富盛名的,是地地道道的平民茶文化,是一道富于地域特色的风景线。早间、午间、晚间,那圆桌红凳满满当当地挤在绿荫丛下,纳凉、喝茶、聊家常的人随处可见。一切在浓浓的茶香的氤氲中显得如此悠然自得。我想:这就是茶禅所潜在的魅力吧!在日趋紧张的社会形势的逼迫下,快节奏的生活状态正在使社会的形态发生严重的扭曲。三亚的茶文化的神韵正是现代人所梦寐以求的境界吧!卸下一天的忙碌后,细品上一壶茶,聊聊家常……云淡风轻之感便随即而至,这是何等得怡然自得啊!
平躺在那富有热带风情的座椅上,静静地吹着海风,平心静气地领略着这大自然的美妙。是时候的话,还能够瞧见那夕阳西下的美景,一道光柔和地洒在了平静的海面上,宁静地铺向遥远的天边。沿着海滩漫步,偶见一位老汉正清心寡欲地将心底深处最为俊美的文字镌刻在那柔软的沙滩上,尽情地表达着他对书法的无限热爱之情,吸引了不少人来围观。这一切仿佛与那海景、沙滩、椰树、夕阳等是浑然天成的,不夹一丝矫揉造作之意。
一群轻盈的白鹭划过那蔚蓝的天际、葱茏的红树林,忽地掠过了那轻巧灵动的美丽之冠。美丽之冠是三亚地标性的建筑物,闪现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世姐的丽姿倩影,给南国增添了一抹妖娆的姿色,弥漫着无限的南国海域风情。
穿梭在工艺品一条街上,难免会瞧见黎锦的芳踪。你会发现它的制作是如此得精巧、花纹图案是如此严谨精美,色彩搭配是如此相得益彰,其中的人物、花草、禽兽似乎在诉说着
丰富多彩的黎族的风俗人情,寄托着各种美好的愿望和祝福,洋溢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地域风情。当然,各种具有热带海滩风情的服饰、各种造型的椰子壳以及各种海洋珍宝的雕饰品也是少不了的。
偶有那么些闲情雅致,便和几个同学花了些小钱去海棠湾某场馆小坐了一下,欣赏了场大型多媒体奇幻音乐秀《海棠秀》,可谓是炫目多彩、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让人印象深刻,仿佛将人真实地置于海棠姑娘的世界里,真切地领略到她那艰辛坎坷的爱情路,感受到黎锦文化的灿烂夺目,欣赏到富有节奏、变化万千的竹竿舞,聆听到娓娓动听或是激动澎湃的音乐,轻轻地撬动着人们心底深处的那份对爱情的渴望与憧憬。
海风徐徐,椰林婆娑,帆影点点,巨石林立,“天涯、海角”这几个字眼是如此得清晰深刻,海水轻轻地触摸着海岸线,仿佛在诉说每一份爱情故事的始末,怀揣着浓浓的浪漫情思。“天之涯,海之角“寄托着无数相隔遥远的友人、爱人、亲人彼此间的爱永相随、永不褪色的美好愿望。古时的神话、传说、书法等为三亚天涯海角游览区的几块巨石抹上了永恒的爱情誓言。“天涯情结”就此有了归宿和延续,多少佳偶和良缘在此得以成全。
徜徉于椰梦长廊中,聆听着海水的声音,敞开心怀,领略着这大自然所赋予的韵味,让人不禁想去拥抱、去亲吻这片情人般的椰风海景的地域。这片天然海域是如此富有神韵,充满奥妙,有待着我们去踏寻、去摸索、去挖掘,用心去给予它更为完美的文化诠释。
第三篇:民族文化风情
“民族风•师大情”民族风情文化周 活动目的及意义:促进民族团结,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化,展现时代风华。活动计划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民族风情文化周”启动仪式
活动时间:2013年6月5日。
活动内容:1少数民族服装秀、2少数民族舞蹈、3“民族风情文化周”启动仪式
第二部分:“文化走廊系列活动
活动时间:2013年6月6日
活动内容:(1)民族宗教、文学、风俗、工艺品、服饰、饮食、歌曲、舞蹈、历史、影视、习俗、手工艺品展示;(2)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公共区域展示;(3)少数民族食品品尝(是否实施根据外联情况决定)。
第三部分:“影映民族”系列活动
活动时间:2013年6月7日.活动内容:(1)少数民族优秀影视作品展播;(2)民族风情、文化摄影展;
第四部分:民族文艺系列活动
活动内容:少歌舞数民族文艺演出;文艺晚会暨“民族风情文化周”闭幕式。
第四篇:古代风情学
由于我生长在新疆,所以对于新疆的风俗相对了解一些。在新疆的南疆大部分的少数民族都是维吾尔族,而北疆的维吾尔族可能相对于南疆就少了许多,但北疆的民族类别却比南疆多。不过,不论是南疆的少数民族还是北疆的少数民族,他们大部分都是穆斯林,都是信仰伊斯兰教的。而我今天主要讲的是新疆的维吾尔族的丧葬习俗,我之所以细化到只讲一个民族的丧葬习俗,是因为他们虽然都是穆斯林,但由于各个民族之间所信仰的教派是有所不同的,所以丧葬风俗也是有所区别的。
对于维吾尔族来说,葬礼是一件隆重而又严肃的事。虽然已是现代社会,汉族的大多数丧葬都改成了火葬,但由于维吾尔族有自己的习俗,所以他们必须进行土葬。并且在去世的时间上,他们也是有说法的,他们认为在星期
五、肉孜节、古尔邦节去世是死者的幸福。汉族人都讲落叶归根,同样维族人也有这一说法,并且似乎更为讲究这一点。如若患者在外医治发现自己无望时,他们便回到家里,而不愿死在病房;有人突然在外地去世,家属也要千方百计把尸体运回家乡埋葬。维吾尔族实行速葬,一般情况下,遗体在家停放时间不长,早亡晚埋,晚亡午葬,若其子女在外,等一两天也可以,但最多不超过三天,以免尸体腐烂。并且按伊斯兰教法规定,去世时不允许任何物质陪葬,做到来去无牵挂。
一般在葬前,要由专门的人员为死者净身,洗净之后,用新白布将遗体缠裹起来,一般男的缠三层,女的缠五层。之后由亲友护送到清真寺,并在入葬前由阿訇念经。维吾尔人在家里去世后,对死者进行一番处理之后,才去向有关亲友报丧。对于维吾尔族人,当他们一听到某人去世的消息,只要是自己认识或熟悉的人,都要停下手中的活,双掌展开举在脸前,口呼“阿敏”,进行“都瓦”,表示对这一消息的惊愕之情以及祈祷逝者的灵魂升入天堂之意,并要在第一时间,将这一不幸的消息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给周围其他与逝者有关的人。
葬礼结束后,要在人过世的第三天、第七天、第四十天和周年举行“乃孜尔”。这是对过逝者表示缅怀和哀悼的主要活动。主要是邀请亲朋好友参加,主要的内容为大家聚在一起吃顿简单的饭菜,诸如抓饭之类,然后由阿訇念经。
第五篇:渔家风情
9.渔家风情
活动目标:
1.了解渔民特有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感受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2.探究渔家风俗人情,感受渔民在历史发展中表现出来的勤劳勇敢和智慧。3.感受世世代代渔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赖以生存的大海的敬畏。教材分析与建议:
情景导入:教材以一幅“渔民驾船出海归来,即将靠岸,鱼虾满仓,岸上有一渔村,渔家妻子携带鱼筐,满怀期盼和喜悦翘首期待”的图画和一段导语开篇。画面上附有一首福建渔歌。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导课,引发学生探究渔家风情的兴趣。看渔家生活:教材分为“风情住宅” “海边‘霓裳’”“靠海吃海”三个二级标题。以图文形式分别介绍了渔民的居住、服饰、饮食风俗三个方面有代表性的特色。教师可组织学生分组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依据教材和自己查阅的相关资料进行探究,然后交流,感受渔家生活的独特。
访渔民出海:教材从“渔家工具”“渔家号子”“渔家俗语”三个方面呈现渔民出海劳作的生活状况。可通过图片或实物的形式让学生认识一些渔具,通过“船眼”的传说和来历让学生感受到渔民生活的艰辛。通过视频欣赏和“喊一喊、唱一唱”的活动形式感受渔家号子体现出来渔民的勤劳勇敢。“渔家俗语”的搜集和交流体会渔民独特的生活习俗文化。观祭拜海神:教材呈现了“妈祖”“龙王庙”“田横岛祭海节”三种有代表性的渔民祭拜海神的形式。教师可适当补充一些图文资料,或者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感受渔民的悠久历史文化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大海的敬畏。
最后一段优美的文字结篇,既照应开头,又给学生留下继续探究渔民生活的余韵。活动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渔民的悠久历史文化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大海的敬畏。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渔民生活劳作的各种图片以及相关视频。学生准备:搜集各地渔民生活的文字资料和图片。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情境导入
1.播放音频:福建渔歌《海上归来鱼满仓》 2.谈话:同学们通过这首渔歌感受到了什么? 3.学生阅读教材的情景导入图,然后交流所观。4.师激情导语(教材中的开篇语)。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以教材提供的图、文、歌三种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看渔家生活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住在海边,你们了解渔民现在和以前的生活吗?让我们从住、穿、吃三个方面来探究吧。
2.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组学习,整理探究。
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适时出示资料图片,带领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感受各地渔民各具特色的居所、服饰和饮食风俗,以及形成的原因。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让学生分组探究,汇报交流,带领学生感受渔民独特的生活风俗习惯,体会渔民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通过小组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自主发现和积累知识的能力。】
三、访渔民出海 1.过渡:自古以来,渔民以海为生,我们先来认识一些常用的渔具吧!2.图片出示相关渔具,交流它们的用途。3.谈话:渔民把造船称为“排船”,并且在船头画上“船眼”,这是为什么呢? 4.学生阅读老渔民的话和“船眼的传说”,了解相关知识。
5.导语:渔民在劳作时,会喊一些整齐有力的号子,称为“渔家号子”。
6.视频欣赏拉网号子。
7.喊一喊,实践体会渔民与风浪抗争的精神风貌。8.交流渔家俗语的意义,并补充积累。
9.师提出问题:通过了解渔民的劳作,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教材所给资料,让学生了解渔民劳作的艰辛,多让学生交流,谈体会,从而引导他们感受渔民的勤劳勇敢。】
四、观祭拜海神
1.过渡:中国渔民的祭海活动丰富带有神奇色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播放教材中提供的三种不同祭海场景中的一种,学生观看后组织交流感受。3.学生交流自己查阅资料或经历过的其它相关渔民祭海的风俗。4.师激情总结(教材中的结课语)。
5.课堂实践作业:让学生通过写一段话,或者一首诗歌表达对渔民的所感所想。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渔民祭拜海神的场景,感受渔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大海的敬畏。课堂实践作业旨在让学生抒发自己真实的感受,对整课的内容和活动得到情感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