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难忘2004之夏-实习在德国
你正在浏览的实习报告是难忘2004之夏-实习在德国
短短两个月的德国之行,从憧憬到置身其中,再到回顾所经历的点点滴滴,一切都是那样的鲜活,充满新奇与收获。
(一)独立生活的开始
现在回首,对异国的一切从新奇到适应真是一个有趣的过程。当飞机追赶着太阳穿过欧亚大陆,历经十小时到达法兰克福,我便置身于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了。又经过近六小时的火车,到达目的地Jena时,已是午夜。在黑暗与陌生中,见到当地爱因斯特志愿者的条幅,见到他们陌生却亲切的面孔,便顾不得一路的疲劳,整个人不禁兴奋起来。我的工作在第二天一早便开始,而与此同时,独立的生活也开始了。虽然生活因为对一切新鲜的适应变得紧张而忙碌,但正是由于这新鲜,我并不感到丝毫的倦意。时间的安排很重要,我每天去上班需要坐两趟公交车,德国的公共交通很准时,但因为城市较小,并不十分频繁,因此不久随身携带时刻表就成了习惯。而商店营业时间也与国内不尽相同,尤其是周日几乎所有商店都停止营业,提前储备所需品就很必要了。自己做饭?当然!好在半成品多在超市可以买到,倒真的可以享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乐趣了。
我和两个年纪相仿的德国人共同住在一个flat里,每人有自己的房间。平日里大家都很忙,很少有见面和交谈的时间,但在周末,我们会轮流为共用的厨房和卫生间打扫卫生。但就是这不起眼的劳动竟让我感到自己在为所住的地方尽一种对家的义务――维护它的舒适和温馨!
(二)在实验室
我在Hans-Knoll-Institute工作,这是一个独立的微生物天然产物研究所,坐落于Jena周围郁郁葱葱的山坡上。从外面看去,院子并不大,建筑也不特别起眼,但它内部的组织和管理是何等的有序和严格!由于生物实验的产品可能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整个实验室的出入都有严格的限制,需要有专门申请的门卡。而在开始工作之前,我也要认真阅读关于处理各种废物的说明,因为许多实验废物丢弃之前必须经严格灭活。实验室的一切都谨谨有条:最基本的实验用品,化学试剂,有特殊要求的试剂或生物材料,都加以分门别类,储存于不同的房间或冷库。许多大型的仪器是不同的小组共享的,这就要求大家自觉维护并相互协调。
我在分子免疫实验室工作,这是一个主要由青年科学家组成的小组。主要研究补体反应调节因子FH在人类或其它动物中的作用及机理,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其基因的不同区域功能,并结合微生物培养提取蛋白进行结构分析。对一个新的工作环境的适应需要一些时间,也得益于实验室同事的耐心和指导。然而最有趣和有挑战性的并非实验本身,而是实验背后的背景,原理,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我所在的部门,每周一下午有seminar,由其成员汇报所做的工作,并和大家一起讨论。在最后一个星期,由于supervisor放假休息,实验室里只剩下老板和我两个人,这时从实验设计,操作,分析结果,到向老板汇报,并讨论下一步实验都由我独自完成。这样的机会让我很好的体现了自己的idea及独立完成一个真正研究的能力。
对于德国人的严谨早有耳闻,但在这里才发现他们的严谨与刻板是完全不同的。在实验中,我的supervisor便常常提醒我,有时候不必“tooexact”,因为生物实验,精确性往往是不能穷尽的;但有时候,却又坚决不能“偷懒”,这样的严谨是建立在灵活掌握和运用基础上的。我的同事们都十分敬业,整个实验室在工作时间处于一种高效率的工作气氛中,没有一个人做与工作无关的事。然而,大家也有放松的时间,实验室专门配备有设备齐全的厨房,大家在这里喝咖啡和交谈。在这里任何实验用品和工作服是被禁止的,这一规定将全身心工作与真正的放松隔绝开来。
(三)体验德国
工作之余,生活更是丰富多彩。在Jena,暑期有十几个爱因斯特的实习生,加上当地的爱因斯特志愿者们,晚上大家可以到Jena大学附近的酒吧聚会,聊天,很是热闹。通过这样的交流,认识了很多的朋友,了解到不同地方的教育体制,生活习惯。当然也会品尝各种闻名于世的德国啤酒。
Jena坐落于一个山坳中,四周有青山环绕。在晴朗的周末,可以去家附近爬山。一路上,会看到很多骑自行车出游的人们,甚至还有躺在拖车里的几岁的孩子。当我沿着小石铺成的路,经过建在山坡上的一座座带着红顶的房子,看见当地的居民在院中悠闲的烧烤或是聊天,晒太阳,心情就会舒畅而宁静。而当我一个人穿过密密丛丛的树林,终于到达山顶向下俯瞰整个城市及周围的麦田时,又会有一种经历过磨炼的喜悦。
当然每个周末的出游是最令我难忘的。各地的爱因斯特会组织一些活动,比如在Chemniz的canoeing和在汉堡的“海盗周末”。这不仅是了解德国城市,人们生活和文化的好机会,也使我认识了许多在其他城市实习的国际学生,和他们聊天并一起合作完成有趣的任务。我们也会自己组织到其他城市,参观有着辉煌过去的魏玛,在安逸宁静的莱比锡漫步,体验柏林厚重的历史,感受慕尼黑的热情。
幸运的是,我刚好赶上了Jena当地一年一度的文化艺术节,叫“KultuArena”。在Jena市中心的露天剧院,每天晚上都会有来自德国或欧洲其他国家的一些乐队的演出。我参加了一个改编莫扎特音乐组合的专场演出,台下挤满的观众,很多人没有位子,一直站着,但也同样陶醉,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参加这样的现场音乐会让我感到置身其中的德国人对生活的激情。
在即将离别之际,我们举办了farewellparty,大家欢聚一堂,共享大家亲手制作的各国菜肴。
(四)一点遗憾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达。虽然流利的英语在工作,日常生活及与其它国际学生的交流中非常实用,但要真正了解一个国家,一种文化及其人们的生活,对其语言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遗憾的是,我只能进行最简单的德语问候,而在参观众多博物馆时,只能依靠简略的英语介绍;生活中,当遇见友好但不懂英语的德国朋友,不能与他们交谈时,对德语的向往便会更加强烈!我非常喜欢德语,因此尽管不能听懂当地人的谈话,我仍愿意细细听这美妙的语言,犹如欣赏经典的音乐一般。甚至,有时在梦中,耳际还绕着德语的谈话声……
短短两个月很快过去,独立生活遇到的困难及从中享受到的乐趣最令我难忘。在Jena,当地的IAESTE曾组织来自各国的交流学生举行过一个讨论会,一起交流参加这个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很显然,获得工作上的进步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它将有着共同兴趣的各国同学们聚集到一起,每个人的视角都一下子扩展到全球,而不仅仅是德国。同时,能在尚未走出校园时就有独立的工作和生活体验也无疑是难得而珍贵的社会体验。
感谢爱因斯特,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及德国DAAD为我提供这样一个学习和交流机会,也希望这样的机会能使更多同学受益。
第二篇:夏之绝句
夏之绝句
刘建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善于捕捉瞬间的感受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
2、体会作者精巧的构思,丰富的联想和新鲜优美的语言。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自我阅读,能够品味出文章的美,能够根据文章说出作者为什么酷爱炎热的夏天?感受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摘抄优美、新鲜的词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三)德育渗透点
热爱生活,走近自然,珍爱生命。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文章语言形式的美和内容所表现的自然之美,生命之美。
二、学法指导
评点式自我朗读——自我朗读、品味、评点写感悟。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对本文极具诗意的散文的语言品味。可让学生反复阅读,进行选读、品读、点读来直接亲近语言文字本身。
难点:作者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情和蕴含的理。可以通过结合文中的一些语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师生共同加以解决。
疑点:文章第18小节的末尾“而蝉声的急促,在最高涨的音符处突地戛然而止„„徒留给人一些怅惘,一些感伤”这里的感情倾向似乎不同于全文的感情基调?这个问题可以将一段文字放到全文的整体背景,尤其结合上、下段理解作者的意图。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学生自读、选读、品读语言并相互交流,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补充,师生共同研讨,加深对课文思想和情感的理解。
六、教具准备
收录机、磁带、小黑板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自我阅读、品味语言、感受语言形式的美。师生共同研讨学习,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二)整体感知
简媜的散文是诗质散文,并不以识见广博,字句老辣取胜,而以敏于感受,巧于构思,富于联想,精于练字见长。《夏之绝句》并不是想告诉我们社会百态人生万象,吸引我们的是作者那细致入微的感受,新颖而贴切的意象和机警而妩媚的文字。
(三)教学过程
1、简介作者导入课文。台湾作家简媜,以诗踏入文坛,已出版了七本散文集,每一本都有新突破。《夏之绝句》出自其第一本散文集《水问》。
2、听课文录音,积累下列词语(小黑板展示)
3、自我朗读课文,品味文章语言。
分组朗读、品味、讨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如修辞手法。比喻句的使用,生动新鲜的动词,句式的变化:长句、短句、排比句,对偶句等等集中进行讨论分析并相互交流。
4、归纳小结讨论并在摘抄本上摘抄下你最喜欢的句子,同时对摘抄的句子用一两句话作点评,写感受或收获。
5、老师设计问题,学生补充,师生共同研讨,加深对课文的深层理解。(1)文题为“夏之绝句”,文中写了哪些夏景。
(2)文中用骈俪文来写春天,用绝句来比夏天,借助想象分别表现出春天和夏天什么特点,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描绘。
(3)有人觉得蝉声聒噪乱人心,而作者却情有独钟,捕促作者的心情与感受,想一想原因。
(4)作者在第18小节所发出的“„„而后寂寂寥寥成了断简残编,徒留给人一些怅惘。一些感伤。”该作怎样理解?(5)学生补充:略 讨论明确:
(1)作者咏夏,并不泛写各色夏景,而是集中描写蝉声。先写童年捉蝉,再写晨间听蝉,午后蝉声,黄昏一面散步一面听蝉,全篇散文犹如一首绝佳的咏蝉诗章。
(2)将“春天”比作“骈俪文”,表现出春天色彩绚丽,百花吐艳,万物争春这样浓墨重彩的景象。
将“春天”比作“绝句”,既表现出夏天的诗意美,如“„„诗中自有其生命的情调,有点近乎自然诗派的朴质,又有些旷远飘逸,„„也许,是一首抒情的边塞诗”;又写出夏天独特的声音,如“夏乃声音的季节,有雨打、有雷声、蛙声、鸟鸣及蝉唱。蝉声足以代表夏,故夏天像一首绝句。绝句该吟诵,或添几个衬字歌唱一番。蝉是大自然的一队合唱团,以优美的音色,明朗的节律,吟诵着一首绝句”。
(3)作者对于蝉声以绝佳吟唱视之,全出自于都市人对于天籁自然的渴求。20世纪80年代的台湾都市人,五官俱为滚滚红尘所污染,全无一点田园风光可抚慰疲惫之心灵,身边俱是轰鸣的车声,综艺节目的敲打声,售票小姐不耐烦的声音„„嘈嘈切切错杂弹的噪声中,忽闻窗外蝉鸣,怎不令作者感到如一条清澈洁净的水流可冲流耳朵,荡涤心扉;怎么不会像磁铁吸取铁沙一般,把作者整个心思都吸引过去,又如狂浪淘沙般地攫走了作者紧张紧扯在手里的轻愁。所以作者也说:“一段蝉唱之后,自己的心灵也跟着透明澄静起来,有一种‘何处惹尘埃’的了悟。蝉亦是蝉”。
(4)夏是生命力最旺盛的季节,也是春至冬四季歌中最高亢的强音,这也许是充满着青春活力,亦秀亦健的作者与夏结缘相契的又一原因吧,在这些文字中作者表现出一种青春易逝,美景难得挽留的怅惘,这就使此篇散文超出了对景物的吟咏,心境的抒发,而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美尽管总是瞬间的、脆弱的,自然之美生命之美无不如此,但花谢花还开,月缺月又圆,因此,结尾“每年每年,蝉声依旧,依旧像一首绝句,平平仄仄平”,读至此,我们又为作者的豁达爽朗而会心一笑。(5)学生补充问题研讨(略)
(四)总结扩展 扬春抑夏似乎是诗家传统,而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偏偏推陈出新,喜赞夏天像一首绝句,终篇一想,全是出于对蝉声的喜爱,全文就是一首咏蝉的诗章,蝉声作为整体意象笼罩全文,层层递进,回旋往复,而章法井然,形象突出,在结尾又突现出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一年四季,我们往往也会对某个季节情有独钟,请选一季节谈谈自己的感受,描绘一下你心目中的——(季节)。
八、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2、摘抄优美语句。
3、课外阅读有关描写夏天的诗文,与本文进行比较,如《小院的夏天》。附:报书设计
夏 之 绝 句
简 媜
蝉声足以代表夏:童年捉蝉,晨间听蝉,午后蝉声,黄昏边散步边听蝉 夏天像一首绝句:朴质的自然诗派
抒情的边塞诗 ——蝉声,亦是生命之歌
九、教学反思:
1、教学本文时,由于预习工作做得较好,因此,一节课完成比较轻松,学生的自学质疑比较到位,对文章的整体感悟对局部的理解也比较深刻,因而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如:(1)为什么说蝉声“何尝不是生命之歌”?(2)为什么说“蝉亦是禅。”(3)“何处惹尘埃”出自何处,怎样理解?(4)文章语言优美,形式独特,但文中有不少的倒装句读起来咬口,也增加了理解的难度,我们不应该提倡,更不应一味地模仿。(5)„„
2、在“总结、扩展”时描绘心目中的某个季节的同学十分主动积极,他们都说出了自己喜欢某个季节的原因,用比较优美抒情的语言描绘了季节的特征,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3、由于许多学生没有生活的体验,对于文中一些主观色彩很浓的较晦涩的句子理解起来困难较大,特别是中下层学生,因此,教学生留心生活,认真体验,感悟生活是今后语文老师指导的重点之一。
4、在欣赏佳句妙句上,有些学生由于理解能力所限,找出的句子毫无特色可言。因此,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也是教学的重点。
沁园春·雪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学习词的相关知识,了解词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⑵ 能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注意重音及停顿。
⑶ 体会诗词语言的凝练、准确和“诗化”形象的丰富内涵。⑷ 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
⑸ 体会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感受词精练优美的语言。2、过程与方法:
⑴ 学生结合文中的注释,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内容。
⑵ 老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根据词的内容,发挥想象,以小组为单位,描绘出诗人笔下的“北国风雪图”。
⑶结合几首描绘雪景的诗词,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加深对本阕词主题的理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 学生能够感受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他作为革命领袖,挥斥方遒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⑵ 学生能够恰当、客观地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教师引导学生树立客观的功过观和正确的历史观。【教学重点】
1、学会词的朗诵方法,掌握正确的停顿,能够找出诗歌的重音。2、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理解“诗化”形象的内涵。3、领会词的意境美和音韵美。【教学难点】
1、理解“封、飘、望、舞、驰、惜”等动词和“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2、理解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评鉴,体会他豪迈的伟人情怀,并树立正确的历史人物观。【教学教具】
电脑,投影仪,录音机,自制电脑软件。【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1、投影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高亨的《水调歌头·读毛主席诗词》: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
教师略作解释,请学生发表意见(根据经验,学生会认为是吹捧之词)。2、投影著名诗人柳亚子赞毛泽东《沁园春·雪》的一段文字:
“余索润之长征诗见惠,乃得其初赴陕北看大雪沁园春词一阕,展读之余,叹为古今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况余子乎!”
教师说明:这段文字决不会是吹捧,因为他写于1945年国民党统治时期,那时吹捧毛泽东,可能有杀身之祸。
下面,我们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
二、学习朗读,整体感知
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2、齐读一遍。
3、教给学生朗读方法。学生自由朗诵。
三、精读课文,问题探究
1、播放诗歌朗诵录音,然后请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朗读全诗。2、品读前三句:
⑴ 这三句在上阕的作用是什么?
要点:总写了—个壮阔雄奇、玉砌银装的冰雪世界。⑵ 由此可见上阕的结合特点是什么? 明确:先总写,后分写。⑶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两句在情态的描写上有何不同?
明确:前者是静态描写,后者是动态描写。3、品读分写部分:
⑴ “望”所管辖的句子是哪些? 要点:由“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也就是说,诗人把自己想像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站在高山之巅,不畏严寒风雪,远眺北国大地,欣赏北国壮丽雪景。其气势何等豪迈。
⑵ 品读“长城”、“大河”几句。① “惟余莽莽”的意思是什么? 要点: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② 本词写黄河与一般表现黄河的作品在情态描写上有何不同?
要点:一般作品表现黄河的动态,如李白的《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而本词写的却是黄河的静态。③ 这样写“长城”、“大河”表现了什么?
要点:描写了一个视野广阔,寒威凛烈的冰雪世界。更显示了作者博大宽阔的胸怀,雄伟旷达的气魄。
④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要点:对偶。
⑶ 品读描写群山、高原的几句。①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要点:对偶、比喻、拟人。
② 为什么觉得群山像银蛇在舞动,高原像一只只白象在奔驰?
要点:诗人站在高山之巅极目远眺,被白雪覆盖的群山蜿蜒曲折,伸向远方,仿佛一条银蛇在舞动;一座座披着白衣的高原,仿佛一只只白象在奔驰。前者舒展柔美,后者奔腾扑丽;二者义都有奔放活泼的气势,显得神采飞扬。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就更有一种奋飞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这样浪漫的想像实际上正是以雪压冬云,天地混沌一片的景象为基础的。
⑷ “长城”、“大河”利群山、高原的描写,情态上有何不同?
要点:前者写静态,后者写动态;塑造了一个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意境。4、品读最后三句:
⑴ “须”的意思是什么? 明确:等待。
⑵ 思考:这几句写的是否眼前所见实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先让学生发挥想像去体会,回答,然后教师明确。)
明确:这儿句是从眼前所见展开的想像,是虚写,展现了一个红白交映生辉的景象,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红日映照下的北国河山比作一个红装素裹的少女一样格外艳丽动人。
四、梳理、总结
总结这首词的思路与写作手法。(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归纳。)
⑴ 修辞手法小结:
要点:比喻、拟人、对偶等,使描写更形象生动,更能加强表现效果。⑵ 表达方式和内容概括:
要点:描写与抒情相结合,描绘了北国的壮丽雪景,热情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诗人的豪迈情怀。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词。
2、带着以下问题预习下阕: ⑴ 朗读这一部分。⑵ 表达方式的特点。
⑶ 表达诗人的什么思想感情? ⑷ 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内容:背诵这首词。
二、精读课文,问题探究
1、前两句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不用“赞美”而用“折腰”? 2、“惜”的作用与上阕哪个词相近? 3、“文采”、“风骚”、“弯弓射大雕”各指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4、诗人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对“成吉思汗”的评价态度是否一样?分别体现在哪些词语上? 5、“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怎样理解?
6、这一部分在表态方式上有何特点?“俱往矣”前后有何联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要点:1、承上启下,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折腰”本来是鞠躬、倾倒的意思,这里有赞颂、赞美的意思,而它比“赞美”程度更深,感情更强烈,更能体现出无数英雄为祖国的壮丽山河而倾倒之情。2、其作用与上阕的“望”相近,都有领起下文的作用。3、“文采”、“风骚”指的是文学才华,这里指的是广义的文化,指的是文治;“弯弓射大雕”指的是武功。都用了借代的手法。
4、不同。对前两者并不是一概否定,而对后者的惋惜之情近于嘲讽。这种感情分别体现在“略”、“稍”、“只”等词上。5、“风流人物”指的是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看今朝”的“今朝”指的是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广大的人民群众。这不但是一种坚强的信心和伟大的抱负,而且是一种昂扬的斗志。抒发了自己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壮志和抱负。
6、议论与抒情相结合。既谈古,又论今,把古代与今天作比较。热情歌颂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广大的人民群众。抒发了诗人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壮志和抱负。
三、理解《沁园春·雪》的艺术特色 小组讨论:
1、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
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有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片议论,有上片之景而产生感情有祖国的壮丽山河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人物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涵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最后一句由评论落到赞扬,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2、这首词语言上有什麽特点?
这首词语言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
望、看、惜──贯穿全文;飘、舞、驰──动词生动;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方法。
四、阅读课后诗《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并比较两首词的异同点
这两首诗共同点都是写雪景,都有雄壮的气势、豪放的风格。前者是借景抒怀之作,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后者是写景叙事之作,描写行军的一个场面,表现工农红军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前者上片写景下片议论,后者上片写景,下片叙事。前者写的是北国雪景,壮阔而美好,并有诗人的想象,后者写的是南国雪景,虽有气势而难与前者相比,只是展现眼前的实景。
五、总结,练习。
第三篇:大国崛起之德国
大国崛起之德国
德国之盛世,依我看,胜在两处,一为教育的普及,二为统一的国家。
教育之重要,无需赘言,放在当今中国也可见一斑。教育的根本就是推动整个国家的科技发展。而小平同志也说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整个国家教育水平的提高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不言而喻。只有普及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方能带动作家腾飞。
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就指出了德意志的出路。他说:“这个国家必须以精神的力量来弥补躯体的损失。正是由于穷困,所以要办教育。我从未听过一个国家办教育办穷了,办亡国了。” 正是基于教育为本的思想,普鲁士普及全民教育,实行强迫性教育制度,受教育和服兵役一样被视为公民义务。颁布《学校法草案》,将这一制度以法律的形式予以保障,规定教师享有公职人员的一切权利与义务,学生免交学费。即便是在遭到法国入侵,普鲁士还在向拿破仑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时,下决心要办教育的国王拿出了最后一点家底,每年为柏林大学拨款15万塔勒。
在危难之时仍然以教育为本,不得不佩服当时普鲁士的统治者的魄力。而且更难为可得的是统治者为教育提供资金的时候,并没有限制学术的思想。
洪堡提出:国家必须对教学活动给予物质支持,但是不得干涉教育和学术活动,“为科学而生活”成为柏林大学的校风。
也正是在这样的空前自由的氛围下,在这个大学的讲台上出现了黑格尔、叔本华,出现了格林兄弟,出现了爱因斯坦、出现了费希尔、马克思、俾斯麦、费尔巴哈、海涅、拜耳、赫兹、诺伊曼等等。
教育给德国带来的利益在之后的几十年,显而易见。国前总理科尔这样说过,我们德国人对大学教授的尊重远远超过对商业巨子、银行家和内阁部长,这就是我们的希望所在。
德国与当时欧洲其他国家的很大区别在于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德意志被拿破仑征服之后,一直是处于分裂状态,又300多个小的邦国构成,彼此相互独立。非常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所以在很长时间,工业革命之后,德国与其他周边的国家差距很大。
国家的分裂对于经济腾飞是一个很大的毒瘤,资源不能及时流通,经济交流困难,各个国家进出口产生的税,以及各个国家之间的战争摩擦等等,这些都极大的阻碍着德国的发展。时势造英雄,一位伟人有可能成就一个国家的崛起,这个人在德国就是俾斯麦,被人们称为“铁血宰相”的他,利用铁血战争的思想使普鲁士迅速壮大,然后,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很快统一了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则在欧洲列强环饲的夹缝中求生存,在外交上作足准备后,最终以三场对外的战争在1871年完成了德国统一。
最终德国超过了英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短短一个世纪的时间,德国崛起。从德国的经验看,教育与国家统一都是极其重要的,这对我们中国很值得借鉴。
第四篇:科技之夏总结
2011福海县一农场“科技之夏”工作总结
“科技之夏”活动作为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的组成部分,侧重于生产季节的现场指导,是对“科技之冬”活动的延伸和补充。这几年来,我县通过“科技之夏”活动,在农牧民区广大开展了科普宣传、科技咨询服务等活动,在提高广大农牧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科技致富技能方面发挥了明显作用。今年“科技之夏”活动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上级科协部门和我县各有关单位的大力配合和支持下,紧紧围绕活动主题,积极组织广大农牧民群众,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我县本次“科技之夏”活动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力
本届“科技之夏”活动县委、政府十分重视,根据阿地党办[2009]1号文件要求,由县委常委赛克如汗任组长、政府副县长李红英、政府副县长贾尔恒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吉木乃县“科技之夏”活动领导小组,并出台了吉党办发[2009]47号文件,全面安排部署了本次“科技之夏”活动。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也成为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以确保“科技之夏”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广泛征求、注重实效
本次“科技之夏”活动本着“实际、实用、实效”、农牧民群众需要什么技术就培训什么技术的原则,按照数量服从质量的要求,培训前广泛征求农牧民群众的意见,真正做到了按需培训。今年“科技之夏”活动,我县各条战线上的科技工作者深入到农牧区一线,主要对农牧民进行科技种田、农机管理、牲畜品种改良、疫病防治等知识进行培训,宣传了《动物防疫法》、《动物防疫基本知识》、《草原法》及计划生育的相关基本知识。
三、不断创新,使 “科技之夏”活动突出重点
一是抓好对农牧民的培训。根据农牧区群众的所需所盼,突出因需施教,结合本地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富余劳动力转移等实际情况,重点抓好对农牧民的现场培训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
二是把农牧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作为“科技之夏”活动培训的重点对象,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的能力,提高农牧民学习新知识、运用新技术的能力。在继续进行种养殖等农牧民技术培训以外,加大对工矿业、经贸业、服务业等基本职业技能和法律法规、劳动安全、卫生保健等方面的培训。
三是适应服务“三农”的需要,加强农村科技工作人员的素质提高及农村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为重点。针对基层技术人员外出学习机会较少、知识急需更新和提高的现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和电教设备,抓好科技人员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并积极探索符合农村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科普教育机制,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以提高了农村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及健康成长的能力和反对愚昧迷信、革除陈规陋习、识别和抵御邪教的能力。
四是抓好农牧村党员、基层干部及农牧民脱盲致富的培训。结合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和“万民农牧民党员能力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大对农牧区党员干部的科技培训力度,加强农牧民脱盲致富水平,提高他们科技致富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科技学习、推广和应用中“领头鹰”的作用和科技致富的示范引导作用。
四、充分利用广电宣传,舆论氛围更浓
在“科技之夏”活动期间,我县广播电视台加大了宣传力度,先后在每周的节目中播出《农牧天地》、《星火科技30分》、《科普大蓬车》等科普节目。同时还对“科技之夏”活动进行了跟踪报道,使全县社会各界和广大农牧民群众广泛了解活动,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
五、“科技之夏”成效显著
此次“科技之夏”活动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按照数量服从质量的要求因地制宜的对我县广大农牧民进行了实用技术培训和科普宣传。据初步统计,此次“科技之夏”活动累计举办各类培训119期,培训农牧民7433人次,发放各类科普资料2930余份,发放科普书《农民进城就业指南》60本,播放科普录像43场次,科技人员下乡授课461人次。其中县医院结合今年“科技之夏”活动,专门组织5人为专家医疗小组,驱车270公里深入我县阿拉力夏牧场开展医疗诊治工作,为当地农牧民群众发放汉、哈宣传材料200余份,诊治各类病人190余人,药品和各项辅助检查费用下浮近80%,诊治下乡为扶贫帮困村20户居民进行了医诊、免费各项辅助检查;畜牧兽医站派2名技术人员在塞普斯开夏牧场对广大牧民进行“科技之夏”活动培训学习,此次培训参加了哈尔交乡,别斯铁热克乡,托斯特乡负责领导、村党员、兽医人员以及牧民,人数共263人次,其中党员38人,讲课内容《牲畜品种改良》、《奶牛饲养管理》以及《家畜疫病防治》等知识,对广大牧民提供了新的知识,同时发放了405份宣传材料;扶贫办从6月开始,在农民积极参与的基础上,组织各乡300余名农民,通过授课、电教等形式免费进行了多层次、多渠道的专业技术培训,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5次,受训贫困人口660余人次,有效提高了全县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及贫困人口的生产能力和文化素质;哈尔交乡累计在沙吾尔夏牧场、阿拉力夏牧场农牧区组织开展了科技培训、实用技术推广、科普宣传等多种形式的科技服务活动6次,培训牧民1001人,有草原站、计生委、兽医站、农经站、文化站、司法所、卫生院等相关站所组织授课,向农牧民重点宣传和讲解了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节约、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医疗人员在边远牧区开展送药、送医下村活动,举办畜禽基本疫病防治、农牧民生产技术、妇女相关知识及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班;县远程办专门制作了农村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汉、哈两种语言电教片135套,发放到了每农牧民党员手中。组织党员到科技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家里现场观摩,全县农牧民党员教育观摩示范基地共组织党员观摩151场次,参加观摩党员1765人次,县委、政府还组织村干部、农牧民党员到内地发达地区观摩学习,增长他们的见识,全县先后组织306名农牧民党员和村干部到内地发达省市昌吉、塔城等地观摩学习,增长见识;托普铁热克乡出12辆车,组织全乡各村支部书记、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60余人在186团和恰其海乡进行了科学种田、田间管理现场观摩会,观摩了的小麦、油葵、打瓜种植和田间管理的优良做法、恰其海的滴灌油葵、紫芸豆种植、托普乡滴灌打瓜、各灌区的油葵、小麦和打瓜;劳动部门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对各族群众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具体培训工种有商品营业员、中式烹调、农机修理、摩托修理、美容美发、汽车驾驶等,授课的师资属吉木乃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地区职业技术学校。目前,已经完成的培训有:汽车驾驶班(70人)、托斯特乡农机修理班(34人)、商品营业员班(25人)、别斯铁热克乡中式烹调班(25人),并且分别在各乡镇及社区组织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组织场次达十余次,累计培训人员达到100余人;邀请地区畜禽繁育中心和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2名技术人员改变以往集中式授课,深入到田间地头和养殖户家中,为农牧民在种、养殖中存在问题进行了详细地讲解,参加人数达到20余人,本次培训深受农牧民群众的好评。
此次 “科技之夏”活动,参与的工作人员都以极高的责任感投入到工作中去,本着对农牧民负责的态度,认真讲授每一节课,通过此次“科技之夏”活动极大的提高了各乡(镇)农牧民的科学种养植意识。进一步提高了农牧民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为农牧民增产增收奠定了基础。
第五篇:英语之夏演讲稿
Hello everyone my name is Laibin and I am from English education class 2 of 2012.It’s my honor to be here.Before my speech, I want to ask two questions.First, Are you happy? I find the smiles on your faces, so I can tell that your are happy at the moment.While in modern China many people are not very happy.Since they think that they are not successful enough.So the second question and also the topic of my speech today, What is success?
What is success? It is what everyone is longing for.Sometimes success would be rather simple.Winning a game is success;getting a high grade in the exam is success;making a new friend is success;even now I am standing here giving my speech is somehow also success.However, as a person’s whole life is concerned, success becomes very complicated.I believe success is the realization of people’s hopes and ideals.Nowadays, in the modern society there are many people who are regarded as the successful.And the most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are money, high position and high-level life.So most people believe that success and all that they do is for this purpose.But the problem is wether it is real success.We all know there are always more money, higher position and better condition in front of us.If we
keep chasing them, where is the end? What will satisfy us at last? Therefore, we can see, to get the real Success we must need something inside, which is the realization of people’ hopes and ideals.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ideas about success;cause people’s hopes and ideas vary from one another.But I am sure every success is dear to everybody, cause it is not easy to come by, cause in the process of our striving for success, we got both our body and soul tempted, meanwhile we are enlightened by the most valuable qualities of human beings: love, patient, courage and sense of responsibility.These are the best treasures.So now I am very proud that I have this opportunity to stand here speaking to all of you.It is my success, cause I raise up to challenge my hope.What is success? Everyone has his own interpretation as I do.But I am sure every success leads to an ever-brighter future.So ladies and gentlemen, believe in our hopes, believe in ourselves, we, every one of us, can make a successful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