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对**初中德育现状的调查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自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人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农村初中规模的也扩大了,农村初中德育教育工作能否做好适应时代的要求,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注。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主流是好的,他们接受事物快,思维敏捷,、参与意识较以往强,有崇高的理想。但是现实中学校德育工作也存在许多新问题与新困难,比如表现出学生中违规违纪现象的增多,缺乏理想信念,待人接物不讲礼貌等问题;因高中普及率的提高,农村初中骨干教师的大量流失,从而造成农村初中德育教师队伍的弱化。而家庭教育的偏差,以及社会负面效应的影响,因而农村初中德育教育现状的实效性不能令人满意,正是基于这种思考,提出了本课题的调查。
二、调查对象、方法。
调查对象为**镇二中初中一年级至三年级学生。调查内容初一以待人接物,孝敬长辈,优良习惯方面为重点,初二以遵纪守法,诚实文明,追求上进等方面为重点,初三以正直勤奋,理想信念,立志爱国等方面为重点。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从结果看德育教育现状,分析应采用的对策。
三、结果与分析
本次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每个年级各80名学生,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其结果见表一。
表一:学生德育表现状况调查结果
年 级项 目
初一待人接物
53良好习惯 5
1孝敬长辈 6
2初二诚实文明 70
遵规守纪 59
追求上进 52
初三正直勤奋 83
理想信念 75
立志爱国 90
从表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初中学生的德育状况其主流是好的,能做到立志爱国,尊敬长辈,遵纪守法,有理想、讲文明,守信用,但也有不少学生缺乏积极向上,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是引起我们高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为学校如何针对新时期、新情况、新特点,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德育教育方法,提高学校德育教育质量提供了新的课题。其
(1)、从上表可以看出,初一学生对学校各类规范和要要求意识最强,但随着年级的上升,则越来越淡漠,这基本符合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初一学生大多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学生的道德规范主要以自律为主。且表现出一定的排斥性。(2)、随着年级的上升初二年级学生对学校开展的各类活动热情很高,他们逐渐习惯了初中阶段的学习,且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并希望表现自我。(3)、初
一、初二和初三学生中他们渴望快速快速得到广泛的知识,并对各学科都有较高的热情。这正反映现阶段中学生的特点。
四、问题与思考
1、德育工作主要是灌输教育为主,但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一旦离开学生的参与,也就成了一味的灌输,不能达到我们教育的目的。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德育离不开灌输,但灌输一旦离开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就只能算是一味地灌输,就难以实现我们的德育目标。我们的德育往往是重课堂教学,教师是演讲者,学生是听众。在这种教育方式下,使其很多学生在教师面前是“很听话”,而回到家里却成了“听他话”。在现代社会中,道德现象呈现开放性、民主性和多样性特征,这种离开学生主动参与的德育灌输必将陷入困境:1,被动接受教育,教师告诉学生多少,学生接受多少,一旦离开老师,学生就丧失自律能力,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2,离开教师等于离开了监督力,缺乏自制力;3,学生在情感上对德育内容缺乏共鸣,老师讲老师
我做我的,以至就出现了我们常说的“左耳进右耳出”、“今天说了明天又忘记”的现象。
2、与时俱进,改变观念,更新内容。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基础上,树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德育观念,少形式主义,增强德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确定德育的内容和整体规划。要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科学地规划初中阶段各年级的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要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型的学生,有区别地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使学校德育工作做到目的性强。学校德育工作还要注重创新,在德育整体教育上有所突破。在教育思想上体现求真务实,做做一个诚实的人;在教育要求上既有科学性,又有可操作性;在教育内容上从小到大,由此及彼,相互渗透;在教育方式上抓住主渠道,凸现主环节。才能使学生学做一个有健康的体魄、有健康的心理、有规范的行为、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普通学生;学做一个爱自己、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的有爱心之人;学做一个明是非、知廉耻、重操守、守信义、讲气节、有骨气的人;学做一个有自我教育的能力,有管理集体的经验,有建设家乡的宏愿,有创新精神的新时期主人,从而真正做到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初中德育工作既有落脚点又有新起点。
3、少实践,重说教。提高学生的道德能力,培养学生判别是非还得靠实践,要立足于社会,没有社会实践,德育工作是没有生命力的。同时我们工作中也不能将德育实践简单化,把它定位在看展览,听报告是不够的。德育实践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自己通过一定的途径去感悟,以达到一定的德育目的。而当今的学校德育最缺乏的就是这一点,只是告诉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让说教代替德育实践或把德育实践当作成说教,不重视或者可以说根本就没有教会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想象,这样的学生如何经得起社会不良习俗的冲击。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德育质量离不开一支思想业务素质好,事业心责任心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德育工作者队伍。在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者要以身作则,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我国经济和社会中出现的一些新现象、新情况。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参与者,要求班主任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班主任要重视班级舆论的作用,班级舆论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通过舆论,可以对一些不符合规范的不良行为有所监督,更重要的是让舆论起到指导和鼓励作用。学校要把班主任是否尊重、信任、爱护学生作为衡量班主任工作是否称职的标准,并指导他们正确地动用鼓励、表扬、奖励机制,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面对新时期、新形势,农村初中德育必须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和正确认识社会。因此,必须抓好德育基地的建设,努力为学生创造开展活动的广阔天地,让学生在环境刺激和激发中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通过主体的主动参与,使德育目标得到内化,从而使他们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经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5、加强教育行业管理,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初中阶段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为他们树立科学人生观、世界观和形成正确的政治态度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学校和老师就应该加强管理,用校规校纪及其他规范要求来约束学生,并利用学校或班级发生过的典型事例,通过主题班会和各类教育机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和道德判断,使学生在道德建设上真正形成自律。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逐步形成一个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机制。具体地说,首先要抓好三个方面:一要优化学校主环境,二要改善家庭小环境,三要净化社会大环境。其次是构建德育工作网络,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立体德育工作网络,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教育职能的作用。这是提高初中德育质量,促进德育工作由单一化向社会化转变的根本途径。因此,我认为各级政府部门要把学生德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进行德育研究,加强德育检查指导。同时,应由学校牵头成立社区德育教育组织,吸收社会各界组织、社会各界人士、学校负责人和家长代表参加,定期分析研究学生思想状况和德育工作对策,加强配合,协同作战。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及时地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掌握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德育工作才能做到目的性强,针对性强。
第二篇:初中德育调查与现状分析
关于对**初中德育现状的调查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自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人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农村初中规模的也扩大了,农村初中德育教育工作能否做好适应时代的要求,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注。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主流是好的,他们接受事物快,思维敏捷,、参与意识较以往强,有崇高的理想。但是现实中学校德育工作也存在许多新问题与新困难,比如表现出学生中违规违纪现象的增多,缺乏理想信念,待人接物不讲礼貌等问题;因高中普及率的提高,农村初中骨干教师的大量流失,从而造成农村初中德育教师队伍的弱化。而家庭教育的偏差,以及社会负面效应的影响,因而农村初中德育教育现状的实效性不能令人满意,正是基于这种思考,提出了本课题的调查。
二、调查对象、方法。
调查对象为**镇二中初中一年级至三年级学生。调查内容初一以待人接物,孝敬长辈,优良习惯方面为重点,初二以遵纪守法,诚实文明,追求上进等方面为重点,初三以正直勤奋,理想信念,立志爱国等方面为重点。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从结果看德育教育现状,分析应采用的对策。三、结果与分析
本次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每个年级各80名学生,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其结果见表一。表一:学生德育表现状况调查结果年级项目初一待人接物良好习惯孝敬长辈535162初二诚实文明遵规守纪追求上进705952初三正直勤奋理想信念立志爱国837590从表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初中学生的德育状况其主流是好的,能做到立志爱国,尊敬长辈,遵纪守法,有理想、讲文明,守信用,但也有不少学生缺乏积极向上,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是引起我们高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为学校如何针对新时期、新情况、新特点,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德育教育方法,提高学校德育教育质量提供了新的课题。其(1)、从上表可以看出,初一学生对学校各类规范和要要求意识最强,但随着年级的上升,则越来越淡漠,这基本符合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初一学生大多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学生的道德规范主要以自律为主。且表现出一定的排斥性。(2)、随着年级的上升初二年级学生对学校开展的各类活动热情很高,他们逐渐习惯了初中阶段的学习,且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并希望表现自我。(3)、初一、初二和初三学生中他们渴望快速快速得到广泛的知识,并对各学科都有较高的热情。这正反映现阶段中学生的特点。
四、问题与思考
1、德育工作主要是灌输教育为主,但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一旦离开学生的参与,也就成了一味的灌输,不能达到我们教育的目的。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德育离不开灌输,但灌输一旦离开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就只能算是一味地灌输,就难以实现我们的德育目标。我们的德育往往是重课堂教学,教师是演讲者,学生是听众。在这种教育方式下,使其很多学生在教师面前是“很听话”,而回到家里却成了“听他话”。在现代社会中,道德现象呈现开放性、民主性和多样性特征,这种离开学生主动参与的德育灌输必将陷入困境:1,被动接受教育,教师告诉学生多少,学生接受多少,一旦离开老师,学生就丧失自律能力,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2,离开教师等于离开了监督力,缺乏自制力;3,学生在情感上对德育内容缺乏共鸣,老师讲老师
我做我的,以至就出现了我们常说的“左耳进右耳出”、“今天说了明天又忘记”的现象。2、与时俱进,改变观念,更新内容。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基础上,树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德育观念,少形式主义,增强德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确定德育的内容和整体规划。要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科学地规划初中阶段各年级的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要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型的学生,有区别地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使学校德育工作做到目的性强。学校德育工作还要注重创新,在德育整体教育上有所突破。在教育思想上体现求真务实,做做一个诚实的人;在教育要求上既有科学性,又有可操作性;在教育内容上从小到大,由此及彼,相互渗透;在教育方式上抓住主渠道,凸现主环节。才能使学生学做一个有健康的体魄、有健康的心理、有规范的行为、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普通学生;学做一个爱自己、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的有爱心之人;学做一个明是非、知廉耻、重操守、守信义、讲气节、有骨气的人;学做一个有自我教育的能力,有管理集体的经验,有建设家乡的宏愿,有创新精神的新时期主人,从而真正做到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初中德育工作既有落脚点又有新起点。
3、少实践,重说教。提
高学生的道德能力,培养学生判别是非还得靠实践,要立足于社会,没有社会实践,德育工作是没有生命力的。同时我们工作中也不能将德育实践简单化,把它定位在看展览,听报告是不够的。德育实践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自己通过一定的途径去感悟,以达到一定的德育目的。而当今的学校德育最缺乏的就是这一点,只是告诉学生该做什么,不
该做什么,让说教代替德育实践或把德育实践当作成说教,不重视或者可以说根本就没有教会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想象,这样的学生如何经得起社会不良习俗的冲击。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德育质量离不开一支思想业务素质好,事业心责任心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德育工作者队伍。在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者要以身作则,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我国经济和社会中出现的一些新现象、新情况。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参与者,要求班主任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班主任要重视班级舆论的作用,班级舆论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通过舆论,可以对一些不符合规范的不良行为有所监督,更重要的是让舆论起到指导和鼓励作用。学校要把班主任是否尊重、信任、爱护学生作为衡量班主任工作是否称职的标准,并指导他们正确地动用鼓励、表扬、奖励机制,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面对新时期、新形势,农村初中德育必须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和正确认识社会。因此,必须抓好德育基地的建设,努力为学生创造开展活动的广阔天地,让学生在环境刺激和激发中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通过主体的主动参与,使德育目标得到内化,从而使他们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经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5、加强教育行业管理,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初中阶段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为他们树立科学人生观、世界观和形成正确的政治态度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学校和老师就应该加强管理,用校规校纪及其他规范要求来约束学生,并利用学校或班级发生过的典型事例,通过主题班会和各类教育机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和道德判断,使学生在道德建设上真正形成自律。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逐步形成一个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机制。具体地说,首先要抓好三个方面:一要优化学校主环境,二要改善家庭小环境,三要净化社会大环境。其次是构建德育工作网络,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立体德育工作网络,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教育职能的作用。这是提高初中德育质量,促进德育工作由单一化向社会化转变的根本途径。因此,我认为各级政府部门要把学生德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进行德育研究,加强德育检查指导。同时,应由学校牵头成立社区德育教育组织,吸收社会各界组织、社会各界人士、学校负责人和家长代表参加,定期分析研究学生思想状况和德育工作对策,加强配合,协同作战。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及时地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掌握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德育工作才能做到目的性强,针对性强。
第三篇:农村初中德育现状与对策的调查
农村初中德育现状与对策的调查(2007-11-23 14:06:35)
转载
标签:分类: 教研论文
教育杂谈
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发表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改革开放条件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新经验,把德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农村初中的德育教育能否取得预期实效,越来越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注。本文通过调查分析,从三个方面阐述现阶段农村初中德育教育的现状、经验、途径、措施:
一、我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和特点。
二、我校思想道德教育存在问题和对策思考。
三、改进思想道德教育的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农村初中德育现状对策措施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党和国家后继有人的重要举措,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坚持执政为民本质要求、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针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发表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认真贯彻落实《若干意见》对于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接班人,确保几代人为之奋斗伟大事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确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因此,就我校中学生养成教育情况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一点点粗浅的想法,仅供参考。
一、我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和特点
1、端正教育思想
思想道德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根据个体道德的生长规律,通过对受教育者的道德行为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地反复训练,使之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从而将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体的道德心理结构,凝聚为道德品质的培养方法。为此我们在全校开展了确立正确办学指导思想的讨论,使全体教师明确思想道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进一步具体化,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能靠空洞的说教,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的主渠道,还要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培养,遵纪守法,爱老师,爱同学,爱父母,进而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的品质。
2、提高教师素质
学校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实施养成教育的基础工程,学校从加强师德、师能、师表建设入手,开展了“有一颗事业心、讲一口普通话、写一手好文章、练一手好书法、装一肚好学问、学一套好教法”活动,既工作中不仅要研究学生,还要做学生的表率。
3、在德育的常规管理中,深化德育创新。
写评语,这是班主任教育常规的重要环节。但“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品德评语,读来乏味,少有激情。学校要求班主任从“尊重、理解、激励、发展”的要求出发,倡导教师书写体现个性化、时代化的学生评语。在书写评语的过程中,倡导二个“务必”:务必在学生自我总结的基础上撰写有针对性的评语;务必用赏识的眼光观察学生,写出真实性的评语;抓住三个“环节”:抓班主任的学习提高,丰富班主任的教育内涵;抓评语草稿领导查阅制,关注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抓家长的信息反馈,改进学校的教育工作;努力做到“四忌”:一忌评语公式化;二忌评语脸谱化;三忌评语公文化;四忌语言贫乏化;“四宜”:宜用第二人称;宜有针对性;宜语言多样化;宜发挥集体教育的力量。从赏识学生、尊重学生的前提出发,让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挺直腰杆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骄傲。
3、抓好养成教育
抓养成教育从“制度约束,行为养成,品质内化”三个步骤做起。学校提出“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指导思想,遵循“知——情——意——行”这一道德形成规律,突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学校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解为《教室一日行为规范》,对学生上课、自习、考试、开会、用餐、休息等方面的日常行为进行具体规定,一项项练习,并记入《学生操行档案》。学校非常注重营造浓郁的育人氛围和环境,让每个地方、每个角落都成为育人的课堂,将学生外在的行为内化为优良的品质,养成教育真正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二、我校思想道德教育存在问题和对策思考
值得思考的是,几十年来,国家从来都是把德育放在中小学工作首位,并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其投入声势在全世界都不逊色。然而,效果之差同样是惊人的。诚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2001年1月17日通知,即《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所说:“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和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中小学德育工作还很不适应。”。德育工作不适应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方法与手段滞后,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从科学的视角审视,由于脱离实际,由于追求“高、大、全”,许多德育工作不但未培养起下一代的良好道德,反而制造了太多太多的麻烦,并为今天的改革开放制造了重重障碍。譬如,在明礼诚信方面、在遵守公共规则方面等等,中学生的形象已经在社会上出现了危机。家访时,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老师到家时,学生对老师爱理不理,对家长满嘴怨气,没一点礼貌,这都是:
1、由于受西方腐朽文化的侵蚀,暴力电视剧的影响,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无人照料及单亲家庭子女的增多,对中学生的成长产生了不良影响,再加上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某些薄弱原因,使一部分青少年胸无大志、不思进取、缺乏理想信念、害怕艰苦、贪图享受、不劳不学、游手好闲,经常深入不健康的网吧,甚至目无法纪,导致违法犯罪。
2、学校在教育上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致使个别教师对学生缺少关爱,在教育上重教轻导、重训轻管的现象依然存在。
3、由于部分家庭出现重养轻教、重男轻女、重优轻劣的思想致使部分家庭出现子女教育环境差,单亲子女无人管教的现象,严重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4、不良文化场所依然个别存在,不良文化场所是滋生未成年人犯罪的“温床”网吧等不良文化场所充斥着色情、赌博、暴力、愚昧迷信等不良文化,特别是网吧经营者在利益驱使下,仍存在非法收留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问题。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三、改进思想道德教育的措施及建议
第一,从基本道德素质抓起。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倡导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20字“基本道德规范”,是对全体公民的基本要求,当然也是未成年人的基本道德行为规范。教育部近日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也是未成年人中的最大群体———中小学生最起码、最基础的规范。未成年人道德素质养成自然要从这些最基本的道德素质要求的培养抓起,我们要使他们人人皆知、人人践行,将这些规范作为自己生活的基本准则。
第二、健全学校教育机制,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青少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有组织有计划开展创建文明学校、创建平安学校、绿色学校和素质教育合格学校活动,促进学校作风、学风、校风建设。一是巩固提高教育的两基成果。依法动员适龄青少年入学,依法控制学生的辍学率,让每个学生有书读,读得好,不把“问题生”推向社会。大量的犯罪资料和事实表明,未成年人不在学校学习,就可能在社会学坏。因此,须加大力度,控制学生辍学。
二是加强和促进德育工作,广泛深入和开展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五爱基本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结合法定节日,红军长征、辛亥革命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九·一八南京大屠杀等国耻纪念日,以及未成年人入学、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有特殊意
义的重要日子,积极开展德育实践教育活动。学校在每年的“公民道德宣传日”组织好面向未成年人的宣传教育活动。
三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养成教育的培养必须从学校的老师自身做起。教师要以自身的人格力量来影响学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应该成为教育的座右铭。学校全体职工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未成年人发展。完善学校班主任制度,重视班主任工作,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当班主任。班主任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力量,必须加强各学校的班主任建设。
四是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各校中学要加强团组织建设,把中学共青团工作纳入学校素质教育的总体布局,推荐优秀青年教师做团的工作。把少先队工作纳入教育发展规划,把对少先队工作的指导、检查、考核纳入教育行政部门评估范畴。充分利用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教育未成年人,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
五是加快校园文化建设。让校训、德育内容上墙,做到墙上有字、广播有声、教育有形,丰富校园内的设施建设,做到环境育人。
六是建立“家长学校”,实现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纲络,充分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3、加强完善发展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目前家庭教育出现重智轻德、重物质轻精神的教育方式,必须尽快改变,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使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上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要特别高度重视流动人口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要切实解决好这部分人的入学问题,保证其受教育权。父母不可能也不必成为教育家或心理学家,甚至不必成为教师或教师的助教,但是,父母必须承担起最基本
第四篇: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襄阳汽车职院
王
军
摘 要:德育课程教学是中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国家高度重视中职德育教育,强调把德育工作放在中职教育的首位。但在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中也存在着学校重视不够、教学方式单
一、教学实效性较差等现实问题。中职学校应高度重视德育教育和教学,建立和健全德育教育教学督导机制;德育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扩大德育教育的主体,建立全面合理的德育考核评价体系和机制,提高学校德育教育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中职 德育课教学 现状 调查
中等职业教育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性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过程中,中职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目前急需的合格技术工人的重任。一名合格的技术工人,不仅要有较好的技术能力和文化基础,更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2008〕中强调中职教育应“坚持育人为本,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中职德育教育是涉及到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体现着中职教育的方向性,带有强烈的国家意志,中职德育教育的效果如何,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素质。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大纲》强调,中职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公民,进而成为报效祖国、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
德育课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大纲》指出,德育课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
为了能够更加准确的了解我市中职德育教育、教学的现状,搞好“中职公共基础课教学评价研究”《德育》子课题的研究,调查并反思德育教育中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根据襄阳市《中职公共基础课教学评价研究》课题组的统一安排,《德育》子课题组于2011年9月就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程教学、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
此次调查内容主要为了解我市中职学校对德育课的重视程度、德育课程开设基本情况、德育课教学现状;学生对德育课程的理解、接受、学习情况;德育课对学生的作用、影响情况;德育课的教学评价现状等几个方面,力争掌握我市中职德育课程教学的基本状况,为课题研究和教学改革提供真实的依据和参考。调查选取我市的襄阳护士学校、襄城职高、保康职教中心、南漳职教中心、老河口职教中心、谷城职教中心及襄阳汽车职院等7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进行。调查以问卷的方式,分别对教师和学生,采用我们自编的《中职学校德育教育教学现状调查问卷》进行。学生卷分为两部分,计27题,第一部分为学生对德育课课程的了解和认识调查,第二部分为学生对德育课教学的认识和参与情况调查,主要对中职二年级学生开展调查; 教师卷共17题。本次调查共发出教师问卷115份,收回71份,有效问卷71份,回收率和有效率为62%;发出学生问卷495份,收回426份、回收率86%,有效问卷419份、有效率85%。
一、调查结果:德育教学现状审视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总结分析,我市中职德育课程教学教育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德育教育和德育课程开设情况上
通过对对各校教师问卷总结发现,超过95%的中职学校基本能按照要求开设德育必修课程;在选修课程方面,有25%的学校开设有心理健康教育、19%的学校开有时事政策教育、13%的学校开设有预防艾滋病教育、8%的学校开设有毒品预防教育、9%的学校开设有环境教育、6%的学校开设有廉洁教育、20.0%的学校开设有安全教育;76%的学校德育课程周课时达到2节,甚至有14%的学校周课时超过2节,也有近10%的学校周课时不足2节;有31.6%的受调查教师认为本校德育课外活动很丰富,认为一般的有42%,认为比较贫乏的25%,表示不清楚的占1.4%。
2、大多数学生对德育课有积极的认识和较高的兴趣
据调查,中职学生对德育课程的认识和看法是比较积极的。有80%的受调查学生认为中职学校开设德育课很有必要,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和指导作用,仅有7%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有57.8%的学生认为学习德育课懂了许多道理,对自己的日常行为有很大影响,仅有8.0%的受调查学生表示德育课程对自己根本没影响;有57.5%的受调查学生表示比较喜欢德育课,但也有32%的学生表示对德育课没多大的兴趣。
3、在对德育课教学的认识、参与和反馈上
大多数学生反映德育课教学方式单一,有57%的学生反映上德育课教师主要采用单纯的课堂理论讲解,只有28%学生反映教师采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有35%的学生反映上德育课时枯燥无味、老师讲条条,有24%的学生认为德育课内容离实际太远,同学们们不愿听,有41%的学生反映德育课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师生互动较多;有39%的学生希望老师在教学中联系学生即将从事的职业进行教学讲授;有53%的学生希望老师能带领进行社会调查和职业调查;有43%的表示欢迎学校和老师请用人单位谈谈他们对从业者的要求和希望;有41%的学生欢迎学校请毕业生回校来给大家聊聊自己的经历和感触;有31%的受访学生希望在课堂上老师能给学生讨论、思考、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有40%的学生希望老师在讲课能结合身边的实际案例,带领学生一起思考,有24%的学生表示欢迎老师在课堂上组织主题辩论、模拟仿真、角色扮演等活动。
4、对德育课评价与考核方法上
在对德育的考核上,有29%的反映老师是根据学生在德育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并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有27%的反映老师是根据学生完成德育课布置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并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有18%的反映开卷理论考试与日常行为考察相结合;有16%的反映闭卷理论考试与日常行为考察相结合;认为没考核过的达10%。
有24%的学生希望德育课采取开卷考试和平常成绩及日常行为考察相结合的方法,有17%的学生认为应采取闭卷考试和平常成绩及日常行为考察相结合的方法,有14%的学生认为应采取开卷考试和平常成绩相结合的方法,认为应采取闭卷考试和平常成绩相结合的方法达13%,认为应单纯采取开卷考试的达19%,赞同单纯采取闭卷考试的仅为14%。
二、反映出的问题分析
调查显示,各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育教学总体情况较好,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学校重视不够,德育课程开设不足
根据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职成[2008]6号】要求,中职德育必修课程应按4个学期开设,每周2课时:第一学期:《职业生涯规划》,第二学期:《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三学期:《经济政治与社会》;第四学期:《哲学与人生》;德育选修课程的教学时间,一般不少于64学时,选修课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外,还应根据国家形势发展进行时事政策教育,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学生社会实践、专业学习、顶岗实习进行预防艾滋病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环境教育、廉洁教育、安全教育等。
但调查显示,部分学校的德育课程教学计划开设明显不足。根据教师调查反馈,有21%反映所在学校德育课只开了一个学期,38%反映只开设二个学期,7%反映开设了三个学期,只有不到30%反映开设了四个学期;同时对老师的调查显示,只有74%的老师反映所在学校所有教学班级均开设有德育课。在对学生的调查中(调查对象为二年级学生),有46%的学生反映所在学校德育课只开了一个学期,有28%的学生反映所在学校德育课只开了二个学期,只有26%的学生反映所在学校德育课开了三个学期;有超过56%的学生反映德育课有被其他课或活动挤占或被调停,其中有16%表示是经常性挤占或被调停;有超过32%的学生反映德育课每学期不能按教学计划完成。
2、德育课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效果较差
德育课程理论性较强,教与学均有一定难度。从调查数据的具体分析来看,有57%的学生反映老师采用单纯的课堂理论教学方式,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只有28%,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有35%的学生表示因为老师讲条条,德育课枯燥无味;有24%的学生认为德育课内容离实际太远,不愿听;有23%的教师明确表示本校的德育交流研讨活动没有形成制度化、经常化,有14%的教师表示不清楚本校的德育交流研讨活动;有56%的学生反映上德育课时从没有其他老师来旁听。
4、学生德育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有待进一步优化
中职德育课程的考核评价不同于其他基础课或专业课,不能单纯通过试卷考试定成绩。《大纲》明确要求“要坚决克服以考卷定成绩,导致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倾向”,考核评价的方式必须多样化。调查显示,甚至有10%的学生表示德育课从没考核过,有超过60%的学生希望德育课程考核评价的方式能进一步优化。
4、德育课教学效果有限,中职学生德育素质不容乐观
对教师的调查显示,大多数教师认为当前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水平较低,社会公德意识较差,缺乏理想,学生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出口成脏现象普遍,早恋问题严重,易沾染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厌学,无追求;学生有网瘾、抽烟、早恋、厌学、上课睡觉、骂人、打架等不良现象以及逆反心理;学生缺少责任感和感恩之心,缺乏艰苦奋斗、勤劳检朴的品质;法律意识淡薄,缺乏班集体荣誉感,学目标不明确等等。
三、对策与建议
通过以上的分析总结,各中职学校虽然对德育教育比较重视,但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现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今后的德育教育教学中必须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德育教学的水平和实效,从而提高中职学生的总体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
1、中职学校要高度重视德育教育和教学,建立和健全德育教育教学督导机制
目前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是重视专业课,忽视基础课;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轻视德育教育。在当前的招生和办学环境中,各中等职业学校为了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而追求学生的就业影响,尤其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提高,把专业课的教学作为评价学校教育工作和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学校把专业技能培养摆在了首位,把育人问题摆在了次要位置,使基础课包括德育课让位于专业课;二是学校德育机构不完善,制度不健全。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效教育工作,难于在短期内看到效果。目前各中职学校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把教育教学的重心偏向专业课程,而在德育教育教学方面从人员、设施、经费等投入均明显不足,大多学校在德育制度建设方面缺乏整体规划,思路不清,制度不完善,缺乏有力的督导体制和科学的评价机制;三是多数德育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进步较慢,教学观念陈旧、方式单一,严重地制约了德育教育教学的效果。
对此,中职学校应高度重视德育教育和教学,建立和健全德育教育教学督导机制。提高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加大对德育教学的投入,严格按教育部要求开足德育课程;建立了科学的同行听课机制,以利于同行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反馈和整改机制;加强对德育工作者和德育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德育教育的能力和德育课的教学水平,提升德育教育教学的效果。
2、德育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采用更适合学生的方法进行教学 当前,德育课教学普遍存在课堂教学难,教育实效不显著等现象。其中有学生的因素。当前中职生源质量整体偏低,综合素质不高,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差,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差,并且学习态度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动机缺失;中职生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受外界诱惑,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养成不良习惯。由于缺乏理想追求,缺乏自制力,自信心不强,心理素质较差,中职生几乎是同龄人中的“弱势群体”,普遍具有失败心理,对未来感到迷惘,常引发自卑、孤独甚至自闭等心理,由此产生对社会、学校、老师、家长的抵触情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容易达到教学目的。
同时,也有教师的原因。传统的德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圣经”,单纯采用课堂灌输的方法,教学方法和方式单一。学生参与少,师生互动不够,老师很少给学生以充分讨论、思考、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昏昏欲睡,因此觉得德育课枯燥无味。
在这种情况下,德育教师必须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改变上课老师自己“唱独角戏”情况,改变单纯理论灌输的授课方式,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同时,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由单纯的“听课”到积极参与学习。
“一堂好课应该是师生心灵与心灵的碰撞,眼神与眼神的交织,语言与语言的互动,思维与思维的交流,快乐与快乐的共享,知识与知识的互导。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对象,探索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如“参与型”、“讨论型”、“体验型”、“社会实践型”、“咨询型”等。从传授灌输向对话引导转变;从理论讲授转向活动拓展转变;从理论知识观点转向案例分享与交流转变;从只重视学习结果向学习过程转变;从只重视知识积累向生命成长转变;从只重视评价学生向师生互评转变;从只重视德育本位向职业渗透转变。”(阮先会)
3、建立全面合理的德育考核评价体系和机制
《大纲》指出:学生学习评价应遵循知识、能力和觉悟相统一,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则。评价的范围应包括对有关知识的了解、理解程度,对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以及在学习中形成的品格和态度。
评价的主体应多样化,应把学生自我考核、学生互评、教师考核和社会评价邮件结合起来。在考核的内容上应充分涵盖认知评价、情感态度观念方面的评价、行为表现评价。应把德育课课堂教学与学校的日常学生管理和学生的平常行为准则引导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对德育的知(道德认识)、情(道德情感)、意(道德意志)、信(道德信念)和行(道德行为)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的综合考核评价,引导学生从德育理论认识向行为实践发展,实现由他律变为自律,从而推动学生的德育水平发展与综合素质提高。
“让每位学生都有参与教学活动与评价自己的机会,在实践中掌握技能,学会观察、学会交流,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德育课教学更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让每位学生都成人、都成才!”(阮先会)
4、扩大德育教育的主体,提高学校德育教育教学的效果
德育课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但不是唯一的平台。扩大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主体,由传统模式下的德育工作只是学工处、班主任和德育课教师的事,到所有任课教师、学生、学校的其他员工全体参与、相互监督,体现了德育工作的整体参与性和教育过程的长期性。既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合力,同时也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把德育教育涵盖到对学生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和各个环节上,将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学习成绩、日常行为习惯、心理素质健康等都作为德育成绩的一部分,同时也体现了德育在教育中的首要位置。使德育课程教学的理论知识真正成为学生实践的指导方针和行为准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自觉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杨化.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J].重庆社会工作职业学院学报,2006.2
2、李祖松:中职生“选择—发展”德育评价模式的实践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7.3
3、阮先会: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评价,2011.8
4、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04.5
5、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职成[2008]6号
第五篇:对农村初中学生作文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对农村初中学生作文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目的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尺度。作文教学得不到发展和提高,素质教育就会显得泛白无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就是一句空话。为摸索出一条作文教学改革的路子,为大面积提高农村学生的写作水平,我对本校部分学生的作文现状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我选取了本校九年级2个班的50名学生和八年级1个班的30名学生以及七年级的4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采取了问卷与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共发了120份问卷,并随意走访了30名学生。
三、调查结果
1、阅读量少。
对作文而言,阅读是“源”,作文是“流”。阅读不但使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而且大量的阅读积累还会在内容、构思、语言方面,对写作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根据对本校学生的调查得知:①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不足,阅读数量有限(多数学生的父母在外打工,留守的孩子们靠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或其他亲人照看。这些留守儿童,一来那些代理家长不懂得该给他们买什么样的课外书,二来有的还根本不给买,即使买了也没有时间看)。②多数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数量很少,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学生没有读完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更不必说看外国名著了。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竟然根本没有读过“一本”名著。“源”的问题没有解决,哪来的“流”呢?1 石山脚乡中学黄孝香
2、不善观察。
初中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大多好动、贪玩,常处在一种漫不经心的状态中,对事物的观察和对信息的捕捉能力较弱,即使观察也不能做到“五官”开放,有的甚至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而他们在写作中也就不能绘形绘声、绘色绘味地反映出事物的具体形象和本质特征。
3、忽视情感。
古人说:“言为心声。”“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情感是唤起学生写作欲望的重要因素。
但是长期以来,教师只重视讲审题选材,布局谋篇,开头结尾,详写略写,过渡与照应等,却忽视了情感因素的培养,使作文的教学活动成为缺少情感的文字游戏了。使学生只记着是否“开门见山,是否“首尾照应”,是否“多用成语”,而根本没有意识到作文不但要靠准确地表达,更要靠真挚的情感去体现。
4、兴趣不浓。
学生对写作抱“一怕二厌三应付”的态度。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许多老师,从未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上花过功夫,同时还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写日记、周记的兴趣,没有练笔本。
初中生对外界充满了新奇好感,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他们对大自然、社会等充满了兴趣,但我们的老师却把学生淹没在无体止的题海大战中。背诗词、诵名篇,品字画是与学生无缘的,学生又怎能萌发出写作兴趣呢?
四、方法及对策
1、增加阅读量。
广泛阅读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前提条件。要写出好文章,就必须多读书。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鲁迅先生也提倡多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
来,倘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我们强调既要多读,又要选择地读,更要读进去,理解所读文章的结构技艺,语言特点,作文定会写得深刻些,变化会多一些。
2、写观察日记。
学生生活在农村,很多同学都喜欢养花种树或养一些小动物,语文教师可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写一些观察日记,把他们养花种树,和小动物交往中的点点滴滴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下来。这样,一篇篇富有生活气息、富有童趣的日记便跃然纸上,也为写作积累了素材。
3、抒情要真挚。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著”。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动真情。“没有情感这种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但要真能“打动人心”并非易事。矫揉造作之情令人反感,乔装粉饰之情使人厌恶,无病呻吟之情让人恶心,惟有真情实感才能起到“或叫人开怀大笑,或令人掩卷沉思,或使人泪流满面,或让人撕肝裂肺”的艺术效果。反之,没有真情实感,作文也就失去了灵性。
4、激发写作兴趣。
“作文作文,作得头疼,搜肠刮肚,仍难成文。”这表现出许多农村学生的共同心理——害怕作文。学生害怕作文的原因除了学生本身的知识、能力等因素外,更主要的是教师的素质和教学因素。在写作指导中,教师的指导模式不要古板,要灵活多样,使之有利于学生活泼好动的个性心理发展,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另外,批改和讲评学生的文章,多鼓励,少批评,哪怕就一个精当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一个小小的进步,都应及时地给予鼓励,在文后给予中肯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