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

时间:2019-05-12 19:58: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

第一篇: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精神,现就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重要意义

1.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德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法制、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学生的爱国情感,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遵纪守法意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一个通过教育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就是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学生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理解接受能力,准确规范德育目标和内容,科学设置德育课程,积极开展德育活动,努力拓展德育途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使学校德育更具科学性,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目前,大中小学德育各阶段的德育目标划分还不够准确,内容安排还不尽合理,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简单重复交叉和脱节的问题。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举措,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

2.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校德育工作规律和青少年学生成长成才规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把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基本素质教育贯穿始终,使大中小学德育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螺旋上升,不断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3.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基本原则是:(1)坚持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根本指针,始终坚持学校德育的正确方向。(2)坚持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作为根本目标,努力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3)坚持把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不断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4)坚持把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作为根本途径,不断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5)坚持把有效衔接、分层实施、循序渐进、整体推进作为根本要求,始终保持学校德育的生机与活力。(6)坚持把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相互配合作为根本举措,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合力。

二、准确规范各教育阶段德育目标和内容

4.小学教育阶段德育目标是:教育帮助小学生初步培养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初步养成孝敬父母、团结同学,讲究卫生、勤俭节约、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乐观向上的性格。

小学教育阶段德育主要内容是:开展热爱学习、立志成才教育,开展孝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教育,开展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开展热爱劳动和爱护环境教育,开展尊重国旗、国徽,热爱祖国文化的爱祖国教育,开展社会生活基本常识和安全教育。

5.中学教育阶段德育目标是:教育帮助中学生初步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学习的理想,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逐步形成公民意识、法律意识、科学意识以及诚实正直、积极进取、自立自强、坚毅勇敢等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中等职业学校还要帮助学生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和正确的职业理想。

中学教育阶段德育主要内容是: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开展法制教育和民主、科学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时事教育,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国防教育和廉洁教育,开展青春期卫生常识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社会公德和劳动技能教育。中等职业学校还要加强职业道德、劳动纪律和职业规范教育。

6.大学教育阶段德育目标是:教育引导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大学教育阶段德育主要内容是: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加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加强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加强法制和诚信教育,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加强心理健康和就业创业教育。

三、科学设置各教育阶段德育课程

7.小学开设以公民基本道德素质教育为基本内容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类课程。小学1-2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着重引领小学生健康安全、愉快积极、负责任有爱心、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小学3-6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着重讲解个人成长,讲解家庭、学校、家乡(社区)、祖国,讲解世界,引领小学生逐步认识自我、认识社会,为形成良好的品德奠定基础。

8.中学开设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为基本内容的思想品德、思想政治类课程。初中开设的思想品德课着重讲解个人成长应具备的基本要求、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引领初中学生感悟人生意义,提高道德素质,了解基本法律知识,培养健康心理品质,确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普通高中开设思想政治课,着重讲解哲学基本常识和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法律常识,引导学生运用矛盾和实践的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高中学生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道德基础。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哲学基础知识、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和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类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基本的就业创业意识,为步入职业生涯和终身发

展奠定思想道德基础。

9.大学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德育课程。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理论教育,帮助大学生全面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基本理论,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10.科学构建各级各类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合理确定课程的设置及课程标准,是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工作的重点。教育部将不断优化各级各类学校德育课程的设置,并制定德育课程标准,明确教育目标、内容及要求,使小学、中学、大学各教育阶段的德育课程形成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循环上升、有机统一的体系。

四、积极开展各教育阶段德育活动

11.小学教育阶段德育活动要体现生动性、趣味性,动手动脑,丰富情感体验的特点。积极组织开展感受家乡变化、欣赏自然风光等活动,增强小学生爱国情感。开展介绍名人名言和英雄人物事迹等活动,激励小学生树立远大人生志向。开展学习身边的榜样、遵守课堂纪律等活动,规范小学生行为习惯。通过传唱新儿歌新童谣、做游戏等文体活动,提高小学生基本素质。

12.中学教育阶段德育活动要体现知识性强、吸引力大、参与度高,开阔视野、促进思考的特点。积极组织开展感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等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中学生逐渐树立为国家、为人民、为民族奋斗的志向。开展了解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引导中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开展践行基本道德规范教育活动,帮助中学生养成遵守法律和社会生活基本规范的良好习惯。开展富有趣味、怡情益智的课外文体和科技活动,促进中学生身心发展。

13.大学教育阶段德育活动要体现政治性、思想性,与学生成才紧密联系的特点。积极组织开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开展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深入工农群众、深入社会的教育实践活动,坚定大学生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信念。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道德自律的意识和能力。开展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等活动,帮助大学生德才并进、全面发展。

五、努力拓展大中小学德育的有效途径

14.挖掘各类课程的德育资源,把德育渗透到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和其它各类专业课程,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艺术和其它各类课程都要蕴含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增强能力的过程中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5.明确全员育人的要求,把德育落实到教学、管理、服务的各个方面。各类课程教师要提高师德和业务水平,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和教育学生。学校管理和服务人员要在严格管理和优质服务中体现育人导向,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16.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在活动中增强德育效果。大中小学校都要举行隆重的开学和毕业典礼,培养学生荣誉感和责任意识。要利用重大节庆日举行升旗仪式等活动,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大力开展日常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之中。积极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努力建设一批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主网站,使校园网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新渠道,加强德育的新阵地,全面服务学生的新平台。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17.推进教育、管理、服务相结合,在关心人帮助人中教育人引导人。要依照法律和规章制度,严格校规校纪,加强和改进学校管理,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要做好服务工作,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指导学生处理好在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大学和中等职业学校要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服务。

18.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配合的德育网络,使德育工作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学校要主动和学生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加强沟通与合作,使三方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要正确引导家庭教育,通过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家访等多种形式,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择业观,掌握科学教育子女的方法。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校外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社区教育的作用,依托社会的各种活动阵地,组织开展富有吸引力的德育活动。

19.积极开展党团活动,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学生组织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少先队、共青团和党组织是学校德育工作重要的组织体系和保障,要充分发挥少先队、共青团和党组织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做好大中小学德育工作。小学阶段要重视发挥少先队的作用,加强少先队中队建设,积极开展少先队活动,团结广大小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中学阶段要对学生开展团的基本知识教育,加强团支部建设,积极发展共青团员,积极开展团组织活动。在高中阶段学生中开展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努力培养一批入党积极分子。大学阶段要高度重视加强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使其成为德育工作的坚强堡垒。要利用小学生加入少先队、中学生加入共青团和大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等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机,有针对性地开展具有深刻意义的教育活动。同时,要发挥学生会、研究生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开展生动有效的德育活动。

六、切实加强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工作的领导

20.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各级教育部门要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战略高度,切实加强对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领导。教育部成立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国大中小学德育统一规划、组织协调、宏观指导和督促检查。成立大中小学德育工作专家指

导委员会,对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工作进行咨询论证、提出建议、具体指导、培训人才。成立大中小学德育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审委员会,统筹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设计,统筹大中小学德育课程标准制定和教材编写,保证大中小学德育课程内容的衔接。各地教育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保证国家规定德育课程计划能够得到切实执行。

21.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各地教育部门要研究制定本地区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把工作要求具体化。要着力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办实事好事,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改进德育考试和评价方法,整合社会德育资源,加大投入,努力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促进学校德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把大中小学德育评估指标纳入教育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之中,并放在突出位置,通过评估促进学校德育工作。要对德育工作成绩优秀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存在的问题,要限期整改。

22.切实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要像重视和关心业务学术骨干的选拔培养那样重视德育队伍人员的选拔培养。教育部制定政策,做出规划,组织示范性培训。各地教育部门要组织实施德育人才培养工程,实现德育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学校要建立完善培养德育队伍的激励和保障机制,按照有关规定配备好德育队伍,特别是德育课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3.推动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研究。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科学性、政策性很强,有其自身规律。要组织力量深入研究,为增强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系统性、前瞻性和创造性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要培养和造就一批德育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和理论家。

各地教育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意见,认真贯彻执行。

第二篇:构建大中小学相衔接的德育体系研究

构建大中小学相衔接的德育体系的重要性及其措施

张慧雨,孙 昱

(内蒙古师范大学

法政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内 容 摘 要: 构建科学的大中小学相衔接的德育体系,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培养人,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转变教育机制、完善教育评价体系,从德育大系统的角度认识不同学段的德育工作,正确处理德育活动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思想品德发展之间的矛盾,逐步实现德育各因素的系统化等,是构建科学的大中小学相衔接的德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关 键 词: 大学;中小学;德育体系;衔接;构建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916(2009)12-0036-04------

一、大中小学相衔接的德育体系构建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德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学校德育系统分为幼儿、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子系统,而各个子系统要素之间并非是完全孤立、各自为政的,它们每个个体可以存在区别于其他个体的相对完善的组织和操作系统,但是这些要素之间却不能完全脱离开来,它们之间有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联系,如果在教育过程中忽视各个不同学段间的相互衔接问题,将影响到我国德育整体效果的发挥,影响德育根本目标的实现和教育任务的顺利完成。

基于对德育首要地位的正确认识,近几年,学校的德育工作做了很大程度的改进,各个教育单位能将德育准确定位,在德育的目标设定、内容选择和方法操作上有所创新,1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纵向看,各个学段之间存在着结合不紧密、越位、缺位现象,德育目标模糊,缺乏层次性,课程内容在很大程度上简单重复,不能突出教育的渐进性和系统性规律,严重脱离了德育对象身心发展的客观实际,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影响着大、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的正常发挥。

如何正确解决当前大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衔接不到位问题,实现学校德育的合理衔接,构建科学的大中小学相衔接的德育体系,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以 收稿日期: 2009—11—16 基金项目: 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CXJJS08041;项目主持人:张慧雨)

作者简介: 张慧雨(1976—),女,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级法政学院研究生;孙昱(1980—),男,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级法政学院研究生

课题组成员:张永强、赵谦、吴艳丽、庞瑞雨、赵艳艳、金钢,刘佳、包玉泉、郭斐、托娅、李靖、包文贤

及怎样培养人,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也是目前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和难点问题。

综观我国的德育实际,很容易发现学校教育中存在着各阶段德育衔接性不强1而人们普遍适应的现象。对这种现象的普遍适应,导致人们在进行德育改革时,2常常仅对德育体系做一些细枝末节的改革,而没有实质性的突破,结果是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进一步恶化。正视这一问题,摆正德育的位置,是当前德育工作刻不容缓的任务。

二、大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误区

(一)德育与其他几育的关系失调或游离不定

由于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重智轻德”倾向,以及“高考指挥棒”的导向作用,德育在不知不觉中被打入“冷宫”。从不同学段来看,小学阶段比较重视对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意识和行为规律的养成教育,相对来说德育还占有一定地位。中学阶段,中学生求知欲较强,自我意识发展迅速,有较为独立的思维特点,同时稳定性尚未发展完全,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对不同的意识和各种各样的思潮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对他们进行道德理论的灌输存在一定的难度。加之“校园中刮着猛烈的中考和高考风”,因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并非包括在考察范围之内,所以被相当一部分同学信奉“高考(中考)不考的东西一概与我无关”。这就在小学和中学之间就出现了德育的断层。大学阶段本来是巩固中学阶段的德育成果、强化德育理论知识的重要阶段,实际上却成了弥补中学德育缺失的替代阶段,强调的是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教育,出现了德育过程中的倒置现象,而把德育理论、德育观念的形成和巩固工作推向了“社会”这一复杂、各种良莠不齐的思想混杂的环境中,德育对象错过了道德培养的系统、有序的教育环境,必然结果是学校德育缺乏实效性。

(二)大中小学德育目标缺乏层次性,定位不清晰,各个阶段目标间衔接性不强

《小学德育大纲》规定:“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打下初步的思想品德基础。” 《中学德育大纲》规定:“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共产主义者。”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规定:“高等学校德育的任务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比较大中小学的具体德育目标,可以发现它们之间虽有逐步深化的发展趋势,但是它们始终都是围绕“五爱”、“四有新人”、遵纪守法及规范行为等这些总体目标展开的,区分层次大多体现在程度上,对阶段性目标研究不够,有时又以总体目标掩盖或替代了阶段性目标,让人产生混沌不清的感觉。

(三)大中小学德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基本雷同

如前所述,大中小学德育内容基本相同,差别仅仅体现在程度上。当然,这与德育自身的混沌性、复杂性有关。

在德育途径与方法方面,我国学校德育途径范围固定、灵活性较差。比较常用的有: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各科教学、校内外活动、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等。在这些途径中,学校比较偏重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事实上,德育工作仅局限于这一狭小的范围内,而其他的各种带有实践性质的德育途径在不知不觉中被弃于九霄云外。尤其在各个不同学段之间,这种不相称和相互脱离显得尤为突出。在各科教学中,要么根本不去挖掘其中蕴含的德育因素,要么强拉硬拽、牵强附会;在毕业的关键阶段,普遍存在着无缘无故将校内外活动、班会、团队活动更换为文化课的现象;而大学阶段更是忽视班主任工作,有时甚至会忽略不计。学校德育方法陈旧,以道德规范和道德经验的灌输为主,凭老经验办事,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缺乏对方法的研究和理论指导实践的实际操作,随意性较大,形式主义严重,缺乏德育衔接方法的实效性。

(四)德育管理自成一体,条块分割 我国中小学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及职业教育在德育方面形成了“各自为政”的局面。普通中小学德育大都是普通教育部门管理,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的德育则属于职业教育部门管理,高等学校的德育又是由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管理,而这些管理部门各成体系,它们之间几乎没有彼此制约和管理对方的权力,因此各行其是、各自依照自己的制度管理所辖的德育系统,不可避免地导致各个学段之间德育的相互脱节甚至是相互矛盾,产生德育衔接性不强这一顽症。

三、构建大中小学相衔接的德育体系的措施

“所谓学校德育的纵向衔接,就是根据社会发展和德育大纲对学校德育的总体目标,遵循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思想品德形成特点、规律,从纵向发展要求科学地规划和实施小学、中学、大学德育的具体目标、内容、途径、方法,使小学、中学、大学德育相互照应,分工明确,各有侧重,循序渐进,防止简单重复和脱节,从而实现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德育的自然和科学的过渡,更好地实现学校德育的功能和目标,全面提高学生德育素质。”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两大基本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要求认识事物的时候要从普遍联系出发,既看到事物之间的区别,又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从区别中把握联系,在联系中看到区别。运用这一原理我们看到小学、中学以及大学的德育工作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明显的层次性又有上下衔接,既是系统的发展,又有阶段性特点。所以,构建大中小学相衔接的德育体系是事物发展的普遍性规律的必然要求。构建大中小学相衔接的德育体系,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转变教育机制,完善教育评价体系 当前的学校教育中,“重智轻德”现象极为严重。在对待智与德关系的测试中,学生的智德认知与实际行动存在着明显的错位或倒置倾向,这与“高考(中考)指挥棒”的独特指向作用密不可分。虽然学校也实施素质教育,但学生对“高考(中考)不考的东西一概与我无关”这一信条的绝对信奉依然热情不减,教育改革进入一种怪圈,面临尴尬境地。所以,树立科学的教育指导思想,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机制,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已势在必行。这种形势要求我们从上到下都要树立全新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书育人理念。

构建大中小学相衔接的德育体系,必须有科学的德育观,摆正德育位置。有研究者把人(人才)分为四类:有德无才是半成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德有才是精品。也有学者提出:人才的本质特征是人民性(德)和创造性(才),二者缺一不可,而且人民性(德)在对人才的定位中占有重要

地位。

学校所要培养的正是德才兼备的人才,而且要多方面、多角度、立体地去看,因而教育评价也应该以此为根本标准,改变以往教育评价标准的一维性,用多维的角度、立体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评价人才。表现在变革传统的考试制度,实现考评的多样化,适当地巧妙地增设有关道德素养的隐性评价形式。

(二)从德育大系统的角度认识不同学段的德育工作

道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无论是各个层次的教育系统还是躬身实践的教育工作者都要变换思维的角度和方法,形成大德育观念,即德育场理论。“从一定意义上说,德育场就是一个特定的德育氛围,是以理论为先导,以‘距离’为纽带,以改善道德认知、提高德性品质为目的,能够形成相互感应而不断趋于平衡的时空联系。” 德育工作要有立体思维。不能把德育工作仅仅局限于学校的思想品德课,因为在社会生活中的任何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受教育者道德意识的因素,形成人的道德生活空间,即德育场。这些因素的作用方向一致,产生吸引德育对象向道德要求接近的力量,我们可以称之为“德育场力”。当然,“德育场力”诸因子的吸引力方向和强度不尽相同,可以大致将它们分为正吸引子、辅助吸引子和负吸引子。“德育场力”的构成因素包括:德育目标、内容、方法、教师素养、学生素质、师生关系、德育空间(以学校为依托、向家庭、社会延伸的开放系统)和德育时间等。这就要求我们整合与优化“德育场力”,采取强化正吸引子、争取辅助吸引子、孤立负吸引子的策略,做到空间上全方位、立体地开展德育工作,宏观上学校、家庭、社会在目标上统一要求,功能上协调互补,时空上衔接有序,并且建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时间上全过程德育,不光注重时间的量,更重要的是注重时间的质;显性德育方法和隐性德育方法的有机结合,“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为先导,以学科渗透和文化熏陶为两翼” ;优化德育环境,利用各种有效手段做到“无意胜有意,无声胜有声,无教胜有教”,创设有益的德育氛围。

(三)正确处理德育活动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思想品德发展之间的矛盾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明确指出:“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但由于各种发展因素的相互作用,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每个阶段都有它的独特结构,阶段可以推迟或提前,但阶段的先后次序不变。而且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是前面阶段的延伸,是在新水平上对前面阶段进行改组而形成的新系统。前面阶段的结构是后面阶段的先决条件,并为后者所取代。” 这是构建大中小学相衔接的德育体系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在具体的德育实践过程中,往往难于正确处理德育活动与德育对象身心发展、思想品德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德育衔接性不强的问题。“德育过程及德育过程之阶段衔接的环节是一个由多种矛盾构成的矛盾体系,这些矛盾相互作用,构成了德育过程运动、变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推动了德育过程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同其他事物的过程一样,德育过程也是一个由众多的矛盾构成的动态的、复杂的矛盾体系。”其中,教育者提出的德育目标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点和思想品德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对德育全过程的发展变化起支配作用,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德育衔接问题根本源于此。

德育过程基本矛盾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在不同学段要对德育对象提出不同的德育要求,即体现不同年龄阶段的德育特点。小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较差,但模仿能力突出,因此,小学阶段从思想品德意识和行为规律的养成教育入手,以树立典型为主要方

式;中学生的求知欲较强,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显著提高,辩证思维获得明显发展,自我意识发展迅速,可以向他们提出适当的道德理论要求,采取启发式方法;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空前,思维能力基本成熟,所以,强化理论知识、内化道德认知并将其外化于实际行动是大学阶段与德育对象相适应的德育目标。当然,不同学段德育对象的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发展水平并非整齐划一,这就需要体现德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的层次性和有序性,即使处于同一学段也要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德育要求,可见德育工作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它是一门高深的教育艺术。

(四)逐步实现德育各因素的系统化

学生心理发展的渐进性和不可跨越性决定了对德育活动的紧密衔接要求,因而正确处理德育活动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思想品德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构建大中小学相衔接的德育体系的根本环节。

德育是一个有机系统,防止教育内容的简单重复和教育资源浪费现象,使德育达到最优状态,是构建大中小学相衔接的德育体系的基本要求,而逐步实现德育各因素的系统化尤为重要。要确立具体明确、易于操作、利于考核的层次目标,形成由低到高、分步完成的教育目标体系;建立与教育目标体系相适应的层次清晰、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教育内容体系;突破当前德育途径、方法千篇一律的状态,赋予德育途径、方法一定的新意和创新性,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资源和条件,创造一切可能创造的方法,优化德育环境,充分体现教育活动的灵活性和趣味性,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负责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各部门要目标统一、协调一致、上下齐心、各负其责,共同实现大中小学德育的衔接。

总之,科学构建大中小学相衔接的德育体系,不同学段各有侧重,既要衔接,又不至于重复;既立足于德育对象本身的因素,又充分利用外部各方面力量,有计划、有层次、分阶段、有步骤地实施,只有这样才能显现出德育整体的实效。

参 考 文 献:

 陈强.青少年的心理年龄特征和学校德育的纵向衔接【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6(2).代玲.先成人再成才【J】.中国人才, 2004(4). 门里牟,钢布和.大中小学相衔接的德育体系构建标准及内容构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4). 莫飞平.德育场力及其整合与机制探略【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 皮亚杰.儿童心理学【J】.吴福元译.商务印书馆,1980. 王鲁宁.关于大、中、小学德育衔接问题本质及规律的哲学探讨【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7(4).

电话:***(张慧雨)

邮箱:zhanghuiyu_9@yahoo.cn 6

第三篇: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

教 育 部 文 件

教思政〔2007〕4号

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 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直属各高等学校:

为进一步贯彻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精神,落实面向全党全社会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的要求,切实履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规定的义务,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部分省市大中小学开展廉洁教育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从2007年起,在全国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为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实施,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总体要求

1.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党中央在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判断形势基础上对反腐倡廉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大中小学是培养人才、传承文明、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是面向全社会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青

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必然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站在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代代相传、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和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做好这项工作。

2.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贯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线,遵循学校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把廉洁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基本原则是:(1)坚持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2)坚持与和谐校园建设相结合。(3)坚持与师德建设相结合。(4)坚持与大中小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和认知能力相结合。做到大中小学廉洁教育区分层次、整体衔接,注重实效,防止形式主义,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4.小学阶段廉洁教育的目标和主要内容是:开展纪律教育和做人做事基本道理、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通过开展介绍名人名言和英雄人物事迹活动,安排学生学习历史上有关清正廉洁故事、老一辈革命家的高风亮节和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等活泼多样的方式,引导小学生逐步认识自我、认识社会,不断规范自身的行为习惯,为形成良好的品德奠定基础。

5.中学阶段廉洁教育的目标和主要内容是: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开展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初中阶段主要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基本的廉政法律法规,结合一些正面的典型进行讨论,理解个人成长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理解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引领学生感悟人生意义,提高道德素质。高中阶段主要引导学生学习我国廉政条规和相关法律法规基本要点,结合正反两方面的典型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树立公民道德和法律意识、诚信意识,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中等职业学校还要加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

6.大学阶段廉洁教育的目标和主要内容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和主导,加强法制和诚信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组织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引导大学生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信念,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的良好心理品质,逐步形成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

二、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7.科学把握各教育阶段开展廉洁教育的方法。要结合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认知规律,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廉洁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对小学生和初中学生,要多采用形象直观的方法和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中得到启迪,逐步形成正确的认识。对高中学生和大学生,要以理性思考和辨析为主,通过说理、讨论等形式,使他们对廉洁的认知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层面。要安排一定课时,开展廉洁专题教育,并组织开展以廉洁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内容

丰富、形式新颖和吸引力强的实践活动,给广大青少年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大力弘扬淡泊名利、廉洁奉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优秀教师典型和艰苦朴素、勤奋学习、自强不息、报效祖国的优秀学生典型,通过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师生。

8.发挥课堂教学在廉洁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把廉洁教育与学科建设、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廉洁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关系,深入挖掘并整合现有学科的廉洁教育资源。把廉洁教育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增强能力和提高认识的过程中受到廉洁教育,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9.把学生课外活动作为廉洁教育的重要载体。紧密结合一些各具特色的传统学生课外活动项目,如中小学生的团日、队日和夏令营、冬令营活动,大学生党日和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等,开展廉洁教育活动。

10.努力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廉洁教育中的整体合力。发挥学校在廉洁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切实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相互衔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配合的廉洁教育网络。

三、加强领导,努力营造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良好氛围

11.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在开展廉洁教育中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把廉洁教育贯穿师德建设的各个环节,着力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廉洁自律意识。开展表彰和树立优秀教师先进典型等宣传教育活动,弘扬正气,引导广大教师用崇高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率先垂范”的实

际行动,影响和教育学生。

12.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学校管理,营造开展廉洁教育的环境。加强学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使学校党政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廉洁自律风范,着力构建思想道德和党纪法规防线。坚持科学管理,民主管理,依法管理,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完善校内管理制度。

1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开展廉洁教育的良好氛围。要加强文化活动阵地建设,高度重视学生社区、学生公寓、网络阵地等在开展廉洁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注意挖掘校内资源,营造校园廉洁氛围,发挥身边廉洁典型的作用。要加强宣传舆论阵地建设,充分利用校园宣传橱窗、校内广播电视、黑板报、校报(刊)等载体,大力宣传廉洁教育有关知识。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建设开通廉洁教育专题网页或网站,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网上廉洁教育活动。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主题班(队)会、典型事迹报告会、学生论坛、案例辨析等主题教育,寓廉洁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

14.建立健全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当地广电部门、新闻出版部门、共青团和妇联等相关工作部门的联系与沟通,高度重视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工作。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务部门与学生工作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及其他相关工作部门各负其责、广大干部师生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15.为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提供保障。加大督查力度,促使大中小学将廉洁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强培训和指导,在教师培训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增加廉洁教育内容。建立健全工作研究

机制,帮助基层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面提高工作水平,不断推进廉洁教育深入开展。

二○○七年三月二十七日

主题词:学生

思想政治

意见

教育部办公厅

XXXX年XX月XX日印发

第四篇:2017教育部德育工作指南

信息名称: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信息索引: 360A06-05-2017-0017-1 生成日期: 2017-08-22 发文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发文字号: 教基〔2017〕8号 信息类别: 基础教育 内容概述: 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基〔2017〕8号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 工作指南》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增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效性,经研究,我部制定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该《指南》是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规范性文件,适用于所有普通中小学。各地要加强组织实施,将《指南》作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遵循,纳入校长和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并将其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德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价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

请将贯彻落实情况及时报我部。教育部

2017年8月17日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切实将党和国家关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落细落小落实,着力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大力促进德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特制定本指南。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以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为抓手,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不断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正确方向。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中小学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主导权,保证中小学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二)坚持遵循规律。符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注重学段衔接和知行统一,强化道德实践、情感培育和行为习惯养成,努力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

(三)坚持协同配合。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引导家庭、社会增强育人责任意识,提高对学生道德发展、成长成人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的育人合力。

(四)坚持常态开展。推进德育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创新途径和载体,将中小学德育工作要求贯穿融入到学校各项日常工作中,努力形成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的德育工作长效机制。

三、德育目标

(一)总体目标

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学生理解、认同和拥护国家政治制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养成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学段目标

小学低年级

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和有关祖国的知识,保护环境,爱惜资源,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形成自信向上、诚实勇敢、有责任心等良好品质。

小学中高年级

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了解家乡发展变化和国家历史常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光荣革命传统,理解日常生活的道德规范和文明礼貌,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养成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具备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形成诚实守信、友爱宽容、自尊自律、乐观向上等良好品质。

初中学段

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理解基本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树立规则意识、法治观念,培养公民意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养成热爱劳动、自主自立、意志坚强的生活态度,形成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良好品质。

高中学段

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治观念,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正确选择人生发展道路的相关知识,具备自主、自立、自强的态度和能力,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德育内容

(一)理想信念教育。开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教育,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加强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革命文化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时事政策教育,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深刻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培养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治教育、诚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引导学生牢牢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深刻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觉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传 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四)生态文明教育。加强节约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开展大气、土地、水、粮食等资源的基本国情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地理地貌,开展节粮节水节电教育活动,推动实行垃圾分类,倡导绿色消费,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自觉劳动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五)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认识自我、尊重生命、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人生规划以及适应社会生活等方面教育,引导学生增强调控心理、自主自助、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五、实施途径和要求

(一)课程育人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严格落实德育课程。按照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标准,上好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落实课时,不得减少课时或挪作它用。

要围绕课程目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挖掘课程思想内涵,充分利用时政媒体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发展学生道德认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发挥其它课程德育功能。要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课程特点,充分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将德育内容有机融入到各门课程教学中。

语文、历史、地理等课要利用课程中语言文字、传统文化、历史地理常识等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因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

数学、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要加强对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树立勇于创新、求真求实的思想品质。

音乐、体育、美术、艺术等课要加强对学生审美情趣、健康体魄、意志品质、人文素养和生活方式的培养。

外语课要加强对学生国际视野、国际理解和综合人文素养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加强对学生生活技能、劳动习惯、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用好地方和学校课程。要结合地方自然地理特点、民族特色、传统文化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历史名人等,因地制宜开发地方和学校德育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人口状况和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树立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的意识。

统筹安排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展法治教育、廉洁教育、反邪教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环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毒品预防教育、影视教育等专题教育。

(二)文化育人

要依据学校办学理念,结合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因地制宜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秩序良好、环境优美,校园文化积极向上、格调高雅,提高校园文明水平,让校园处处成为育人场所。

优化校园环境。学校校园建筑、设施、布置、景色要安全健康、温馨舒适,使校园内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

学校要有升国旗的旗台和旗杆。建好共青团、少先队活动室。积极建设校史陈列室、图书馆(室)、广播室、学校标志性景观。

学校、教室要在明显位置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教室正前上方有国旗标识。

要充分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地面等进行文化建设,可悬挂革命领袖、科学家、英雄模范等杰出人物的画像和格言,展示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或进行主题创作。

营造文化氛围。凝练学校办学理念,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形成引导全校师生共同进步的精神力量。

鼓励设计符合教育规律、体现学校特点和办学理念的校徽、校训、校规、校歌、校旗等并进行教育展示。

创建校报、校刊进行宣传教育。可设计体现学校文化特色的校服。

建设班级文化,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班名、班训、班歌、班徽、班级口号等,增强班级凝聚力。

推进书香班级、书香校园建设,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提倡小学生每天课外阅读至少半小时、中学生每天课外阅读至少1小时。

建设网络文化。积极建设校园绿色网络,开发网络德育资源,搭建校园网站、论坛、信箱、博客、微信群、QQ群等网上宣传交流平台,通过网络开展主题班(队)会、冬(夏)令营、家校互动等活动,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避免沉溺网络游戏,远离有害信息,防止网络沉迷和伤害,提升网络素养,打造清朗的校园网络文化。

(三)活动育人

要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开展节日纪念日活动。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华传统节日以及二十四节气,开展介绍节日历史渊源、精神内涵、文化习俗等校园文化活动,增强传统节日的体验感和文化感。

利用植树节、劳动节、青年节、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等重大节庆日集中开展爱党爱国、民族团结、热爱劳动、尊师重教、爱护环境等主题教育。

利用学雷锋纪念日、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重要纪念日,以及地球日、环境日、健康日、国家安全教育日、禁毒日、航天日、航海日等主题日,设计开展相关主题教育。

开展仪式教育活动。仪式教育活动要体现庄严神圣,发挥思想政治引领和道德价值引领作用,创新方式方法,与学校特色和学生个性展示相结合。

严格中小学升挂国旗制度。除寒暑假和双休日外,应当每日升挂国旗。除假期外,每周一及重大节会活动要举行升旗仪式,奏唱国歌,开展向国旗敬礼、国旗下宣誓、国旗下讲话等活动。

入团、入队要举行仪式活动。

举办入学仪式、毕业仪式、成人仪式等有特殊意义的仪式活动。

开展校园节(会)活动。举办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校园节(会)活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充实学生校园生活,磨练学生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学校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科技节、艺术节、运动会、读书会。可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生实际,自主开发校园节(会)活动,做好活动方案和应急预案。

开展团、队活动。加强学校团委对学生会组织、学生社团的指导管理。明确中学团委对初中少先队工作的领导职责,健全初中团队衔接机制。确保少先队活动时间,小学1年级至初中2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

发挥学生会作用,完善学生社团工作管理制度,建立体育、艺术、科普、环保、志愿服务等各类学生社团。学校要创造条件为学生社团提供经费、场地、活动时间等方面保障。

要结合各学科课程教学内容及办学特色,充分利用课后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 技、文娱、体育等社团活动,创新学生课后服务途径。

(四)实践育人

要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紧密结合,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每学年至少安排一周时间,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开展各类主题实践。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公共机构、企事业单位、各类校外活动场所、专题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等资源,开展不同主题的实践活动。

利用历史博物馆、文物展览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等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利用革命纪念地、烈士陵园(墓)等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利用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等开展法治教育。

利用展览馆、美术馆、音乐厅等开展文化艺术教育。

利用科技类馆室、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设施等开展科普教育。

利用军事博物馆、国防设施等开展国防教育。

利用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展览馆、污水处理企业等开展环境保护教育。

利用交通队、消防队、地震台等开展安全教育。

利用养老院、儿童福利机构、残疾人康复机构等社区机构等开展关爱老人、孤儿、残疾人教育。

利用体育科研院所、心理服务机构、儿童保健机构等开展健康教育。

加强劳动实践。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

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段都要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

教育引导学生参与洗衣服、倒垃圾、做饭、洗碗、拖地、整理房间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组织研学旅行。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促进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德育体验、实践锻炼有机融合,利用好研学实践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研学旅行活动。

要考虑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能力,安排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研学旅行。

要规范研学旅行组织管理,制定研学旅行工作规程,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和权利。

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要广泛开展与学生年龄、智力相适应的志愿服务活动。

发挥本校团组织、少先队组织的作用,抓好学生志愿服务的具体组织、实施、考核评估等工作。

做好学生志愿服务认定记录,建立学生志愿服务记录档案,加强学生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宣传。

(五)管理育人

要积极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贯穿于学校管理制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完善管理制度。制定校规校纪,健全学校管理制度,规范学校治理行为,形成全体师生广泛认同和自觉遵守的制度规范。

制定班级民主管理制度,形成学生自我教育、民主管理的班级管理模式。

制定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健全应急处置预案,建立早期预警、事中处理及事后干预等机制。

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学校周边综合治理机制,对社会上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不法行为依法 严肃惩处。

明确岗位责任。建立实现全员育人的具体制度,明确学校各个岗位教职员工的育人责任,规范教职工言行,提高全员育人的自觉性。

班主任要全面了解学生,加强班集体管理,强化集体教育,建设良好班风,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各学科教师要主动配合班主任,共同做好班级德育工作。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育、宣传师德标兵、教学骨干和优秀班主任、德育工作者等先进典型,引导教师争做“四有”好教师。

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注册、考核、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

细化学生行为规范。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鼓励结合实际制订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引导学生熟知学习生活中的基本行为规范,践行每一项要求。

关爱特殊群体。要加强对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学习困难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的教育关爱,完善学校联系关爱机制,及时关注其心理健康状况,积极开展心理辅导,提供情感关怀,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

(六)协同育人

要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引导家长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要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及时了解、沟通和反馈学生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家长了解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改进措施,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

构建社会共育机制。要主动联系本地宣传、综治、公安、司法、民政、文化、共青团、妇联、关工委、卫计委等部门、组织,注重发挥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以及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的作用,建立多方联动机制,搭建社会育人平台,实现社会资源共享共建,净化学生成长环境,助力广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六、组织实施

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中小学德育工作作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指导和管理。学校要建立党组织主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学校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切实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把握正确方向,推动解决重要问题。校长要亲自抓德育工作,规划、部署、推动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要完善党建带团建机制,加强共青团、少先队建设,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的思想性、先进性、自主性、实践性优势。

加强条件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将德育工作经费纳入经费预算,完善优化教育手段,提供德育工作必需的场所、设施,订阅必备的参考书、报刊杂志,配齐相应的教学仪器设备等。

加强队伍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重视德育队伍人员培养选拔,优化德育队伍结构,建立激励和保障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有计划地培训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德育干部、班主任、各科教师和少先队辅导员、中学团干部,组织他们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德育理论,提高德育工作专业化水平。

加强督导评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对学校督导的重要内容,建立区域、学校德育工作评价体系,适时开展专项督导评估工作。学校要认真开展学生的品德评价,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反映学生成长实际状况。

加强科学研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机构和学校要组织力量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研究,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特点和规律,创新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定期总结交流研究成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效性。

第五篇:德育工作总结(交教育部)

长沙财经学校

德育工作实施情况汇报

“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是我校始终坚持的德育工作理念, 自觉强化学校德育工作,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政策文件,不断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办学思想,加强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研究,把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中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顶岗实习等环节中,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指引航程,是我校德育工作的基本思路。我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教育部)、“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中宣部、司法部)、“全国依法治校工作示范学校”(教育部)、“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教育部等)、“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人力资源部、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是长沙市教育系统唯一连续十七年被授予“湖南省文明单位”殊荣的学校,2010年学校成功立项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单位,是湖南省职业教育的品牌学校和窗口单位。这些成绩和荣誉的取得,与学校始终坚持德育工作的首要地位,注重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良好职业道德的培养是分不开的。

一、切实贯彻《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教育部制定并颁发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大纲》规定了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和学生德育的基本要求,是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德育工作实行科学管理和督导评估的基本标准,也是社会和家庭紧密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依据,多年来,我校严格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要求,组织开展德育工作和德育活动。

1、明确德育工作目标。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按照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公民,进而成为报效祖国、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

我校德育工作的总目标是:全面贯彻《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为宗旨,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积极探索中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规律。以“生活德育”为载体,以“活动德育”为特色,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努力构建具有财经特色的德育教育新格局。着力建设一支思想品德高、业务水平硬的德育骨干队伍,落实全员育人,不断提升我校的育人水平和办学质量。

2、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内容。

德育教育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具有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自觉地遵纪守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热爱专业,勤奋学习,勇于创造,大胆实践,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长期以来,我校把德育内容融入课堂、融入学校活动、融入学生的实训和顶岗实习等育人环节中,实现对学生在校、在家、在企业的全过程德育教育。其主要内容有:(1)民族精神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培育和弘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伟大民族精神的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的教育;创新精神的教育。(2)理想信念教育: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教育;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知识教育;立足岗位、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教育。(3)道德品质、文明行为教育: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教育;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交往礼仪以及职业礼仪的教育与训练;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保护环境的教育。(4)遵纪守法教育:法律基础知识教育;职业纪律和岗位规范教育;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的教育。(5)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教育;心理咨询、辅导和援助。除以上各系列教育内容外,学校根据社会经济、政治形势发展进行形势任务和时事政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感恩教育、行为规范教育、诚信系列教育等等。

3、不断探索德育教育的方法,创新德育途径。

(1)坚持德育课教学在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地位。学校现有专职德育教师15名,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按照最新《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大纲》纲的要求,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职业生涯设计》和《心理健康》,第二学期开设《职业道德与法律》二年级第一学期开设《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二学期开设《哲学与人生》。另外一年级第一学期还开设了《现代礼仪》、二年级开设了《就业指导》等通用课程,各专业还开设了与专业相关的德育课程。上述课程均为每周2课时。教学过程中做到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充分发挥德育课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

能力形成中的重要作用。(2)德育内容渗透到其他课程教学中。文化课教学结合课程特点,充分发掘德育因素,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专业课教学结合职业特点和专业技术发展的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与创业精神教育。学校通过组织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活动,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增强职业意识,提高职业能力。(3)实训、实习与社会实践活动传导德育教育。实训、实习既是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其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职业意识、敬业精神、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感教育和促进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实习过程中,实习指导老师与实习单位共同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相关岗位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及其养成训练。(4)深入社区、融入社会,拓展德育教育的途径。学校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定期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瞻仰革命圣地和遗址,祭扫烈士墓,参观城市、农村和名胜古迹,参观现代企业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军训、公益活动、社会调查、社区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了解职业,认识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增长才干,完善自我,全面发展。(5)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现有

专职心理教师4名,兼职心理教师4名,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设立学生心理咨询室两间,开通心理咨询热线2条,校园、学生宿舍均设有心理健康信箱,为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提供咨询、辅导和援助。学校定期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及时满足学生在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需要,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平,为学生的成长进步保驾护航。(6)健全德育工作机构,首创班级辅导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德育队伍。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全员育人”的理论论证和实践推进,精心挑选班主任,首创一个班级配备一位任课老师担任辅导员的制度,大大增强了班级工作的管理力量。辅导员老师协助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参与班级的主题班会、读报课以及各类重要活动,辅导员有具体的工作职责、评价机制,辅导员制度改变了过去任课教师不够重视德育工作的现状,促进全体教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真正意义上做到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从而全面贯彻了“全员育人”的教育思想。学校推行见习班主任制度,开展“青蓝工程”,即师徒结对活动,新来的老师都要经过见习班主任时期的过渡,注重新老班主任的搭配,促进年青教师的学习和成长,这也促进了德育队伍的科学持续发展。(7)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学生会的作用。举办青年学生党校和组织党章学习小组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特别是学生积极分子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每年“七一”都有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发展

为预备党员,开展党员“一帮一”活动,帮助后进学生转化思想,追求进步。共青团、学生会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开办青年团校,组织优秀青年学习团章等知识,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建立学生校外文明监督岗、义务交通执勤岗等健康有益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锤炼意志品质。(8)校园文化建设助推德育教育。学校十分重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形成了敬业、求实、勤奋、廉洁的校园文化,开展技能比武节、体育节、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活动,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和发展。在重大节日、重大事件和开学、毕业典礼、周会等活动中,举行国旗下的讲话,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重视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校园网络等的建设,发挥了黑板报、橱窗、图书馆、陈列室及模拟职业场景等的宣传作用和校训、校歌及学校发展历史等的激励作用,引进企业文化,聘请行业劳动模范和学校优秀毕业生为辅导员。在不断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班级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开展班级文化建设。(9)开展“菁菁校园,我做主人”的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校自2010年10月,开展了“菁菁校园,我做主人”活动。这一活动立足于学生真实的生活,从他们可感可触的生活经验入手,在活动过程中认识、体验、感受、反思,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形成人人爱护校园环境,讲究文明礼仪的

良好氛围,全面提高我校德育工作水平,形成德育工作特色增强学生热爱学校的主人翁意识。通过活动,让学生能够为学校干点实事,创造一个干净、舒适、优美的学习、生活、休息的环境。(8)学校、家庭与社会,三方合力,形成德育工作立体网络。家庭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品德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学校要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举办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建立家长委员会等多种方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指导家庭教育,使家长了解并配合学校贯彻实施好本大纲,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学校规定每学期班主任对每位学生要做一次家访并如实记录家访情况;每学期全校集中召开一次家长会;家长学校每学期办一期培训班,随时专人接待家长,解答家长在子女教育方面的问题。设置了法制副校长,定期来校给学生讲课;与学校所在地的机关、部队、企业建立固定联系,支持和参与学校德育工作,形成学校与社会相互协作的社会教育网络,共同营造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教育环境。

二、近几年学校德育工作实施情况

(一)长沙市财经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中职德育大纲》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德育工作,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以下简称《大

纲》)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按照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公民,进而成为报效祖国、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

第三条 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

第四条 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公民,进而成为报效祖国、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

第五条 学校德育,要体现时代感,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应遵循以下原则:与时俱进,继承和创新的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知与行相统一的原

则;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德育目标

第六条 学校德育目标是:使学生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具有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自觉地遵纪守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热爱专业,勤奋学习,勇于创造,大胆实践,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

第七条 为了实现德育目标,学校应对在校学生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民族精神、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文明行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遵纪守法、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使德育内容整体化、系统化。

第八条 对每个学生具体的德育要求如下:

1、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尊严,立志建设祖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进步结合起来。

4、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确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提高自我就业能力,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准备。

5、树立社会主义法制意识,遵纪守法。

6、具有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

7、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三章 德育内容

第九条 民族精神教育。内容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培育和弘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伟大民族精神的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的教育;创新精神的教育。

第十条 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包括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教育;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知识教育;立足岗位、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教育。

第十一条 道德品质、文明行为教育。内容包括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教育;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交往礼仪以及职业礼仪的教育与训练;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保护环境的教育。

第十二条 遵纪守法教育。内容包括法律基础知识教育;职业纪律和岗位规范教育; 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的教育。

第十三条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教育;心理咨询、辅导和援助。

第十四条 职业指导教育。内容包括职业意识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创业教育。

第十五条 形势教育和时事正常教育。结合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变化以及国内外重大变革组织时政教育。

第四章 德育途径

第十六条 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注重文明礼仪、廉洁、诚信的教育。

第十七条 文化课教学应结合课程特点,充分发掘德育因素,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专业课教学应结合职业特点和专业技术发展的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与创业精神教育。学校应经常性地组织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活动,通过活动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增强职业意识,提高职业能力。

第十八条 实训、实习既是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其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职业意识、敬业精神、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感教育和促进职业道

德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实习过程中,教师应与实习单位共同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相关岗位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及其养成训练。

第十九条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各学校要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根据学生特点和他们在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咨询、辅导和援助,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第二十条 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肩负班级日常管理和德育工作的重要职责。班主任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和专业特点,遵循德育规律,组织建设好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培养好的班风学风;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密切联系家长,充分利用家长、用人单位、行业及社区等各种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

做好德育工作是学校全体教职工的共同责任。班级辅导员应切实配合班主任做好德育工作。

第二十一条 要通过举办学生青年党校、团校和组织党章学习小组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特别是学生积极分子学习党的基本

理论和基本知识。要发展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入党;做好党员“一帮一”活动和党员义务执勤岗工作。

共青团、学生会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共青团、学生会应根据各自任务和工作特点,积极开展适合学生特点、喜闻乐见、健康有益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学校要通过党团组织、学生会、班集体、学生社团,有组织地开展科技、文艺、体育活动。要鼓励、指导学生建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和社团,因地制宜开辟活动场所,建设活动设施,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培养健康的情趣,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审美能力,锤炼意志品质。

第二十二条 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要开展生动有效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力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特别注重“五四”、“七一”、“十一”、“元旦”等节日的庆祝活动,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上半年举办学生技能比武节,下半年举办校运会和校园文化艺术节。

第二十三条 发挥家长学校和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学校要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举办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建立家长委员会等多种方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指导家庭教育,使家长了解并配合学校贯彻实施好本大纲,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

学校与社会相互协作的社会教育网络,共同营造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教育环境。

第五章 德育评价与管理

第二十四条 学校要加强对德育课教学质量、班级德育工作、部门及教师育人质量的考核评比,把德育工作实绩作为对部门及教职工考核的重要内容。把能否胜任班主任工作作为评定职称的重要条件之一。建立学生科、任课教师和班级学生对班主任评价的三维评价体系。建立教务科、班级学生对任课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二维评价体系。

第二十五条 建立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定期培训制度。第二十六条 建立德育教育专项经费开支制度,确保班主任、辅导员、学生活动等德育工作的经费到位。

第二十七条 把德育科研纳入学校科研整体计划,成立德育科研队伍,注重学生调查,切实通过科研解决教育方面的难题。

第二十八条 学校德育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主管副校长负责实施,学校党委监督,学生科具体落实。

第六章 附则

本细则自2008年3月1日起施行。

(二)长沙市财经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德育大纲实施过程

1、德育工作制度化

我校根据学校的实际要求,广泛征求意见,修订并完善了《班主

任管理制度》、《班主任工作一日常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规程》、《文明班级评比细则》、《文明寝室评比细则》等有关德育管理制度,进一步促进了我校德育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使学校德育工作有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建立和完善了班级辅导员制度。我们要求每一位科任教师都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参与到学生的道德品行的教育中,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班级管理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每一位科任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其所在班级做出应有的贡献。学生科、教务科、保卫科、团委分工不分家,齐抓共管,形成良好的德育管理网络。

我校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同时,狠抓制度的落实与执行,做到校级干部下年级、中层干部下班级;团干部、学生会干部每天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班风、学风进行检查评比,做到每天检查公布,每周小结通报,每月汇总结账,并把考核结果纳入班级量化考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德育教育系统化

建立了 “三自三成两奠基”德育工作模式。在一年级开展“自信”与“成功”教育,二年级开展“自立”与“成人”教育,三年级开展“自强”与“成才”教育。通过三年的德育工作与专业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和创新创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企业文化为内容、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全员育人德育工作体系建设,提升了毕业生的竞争能力。学校将联合办学企业的企业文化引

入校园,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提出“德育为先,技能为本”的“双育人”理念,并借鉴新加坡经验在长沙首创“辅导员”制度,通过全体教师参与实现全员育人和全程育人,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广受好评。

开展“一帮一”活动,党员、骨干教师、行政干部与待进学生结对子,重点解决一些贫困、离异、留守家庭的问题学生。

在德育工作中,始终坚持树立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好基础的观念,树立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观念,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和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

以主题活动、社团、技能竞赛为载体,以青年志愿者服务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为基本形式的课外教育,并将职业道德融入到实习、实训、“订单”培养等校企合作的过程,使德育教育由校内延伸至校外。

重视家长学校的建设,以学校关协为依托,定期召开家长会,举行家庭教育讲座,家访制度化,形成家校齐抓共管的局面。

3、德育队伍专业化

(1)建设高素质、职业化、专家化的校内与校外辅导员相结合德育工作队伍。以德育教研组教师和班主任为主体,以校内外辅导员和德育专家为补充,形成了以215名专任教师和 26名兼任教师组成的德育教育队伍。每年选送10名德育教师外出进修和培训,每年暑假开展班主任和辅导员培训工作,每周一次学习,每期两次集中培训。

落实辅导员制度,要求辅导员全程参与班级的主题班会、读报课、各类重大活动,在加强班级管理的同时,又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水平和

全体教师的德育工作水平。

(2)重视对新教师的教育管理培训,对新进教师实行“双师制”。每学年对新进入我校的老师都要进行教育管理培训,使新教师能迅速熟悉我校的德育管理要求。实行以老带新的“双师制”制度,即新进教师配备两个师傅,一个师傅负责教学,一个师傅负责班主任培训,并且大胆启用年青教师担任班主任,对年龄在35周岁及以下的现任班主任和兼负德育岗位工作的非班主任,在外出培训、课题研究等方面提供支持,对他们明确提出“一年熟悉规范,两年独挡一面,三年有所建树”的目标。

(3)实行班主任例会制度,注重德育理论和实践研究。每周召开班主任、辅导员工作会议,每学期都根据学校实际确定一个主题开展系列研讨活动。各个年级分别推出一位有教育管理经验的老师开设特色主题班会,供教师观摩,学校还把优秀主题班会制作成电脑光盘供全校教师借阅,要求班主任增强资料积累意识,认真填写《班主任工作手册》,加强教育研究,探索新形势下行之有效的德育途径,提高德育工作成效。

(4)注重育人“软环境”建设。充分利用校园自然和人文环境开辟德育基地,每学期都开展“书香班级”、“文明寝室”评比活动,创设“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

(5)家、校、社区合作。建立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定期举办家长培训和讲座,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和德育工作。挖掘社会资源,与社区、敬老院、特殊教育中心等签定共建

协议,建立校外德育基地。

4、德育过程常规化。

(1)重视学期初管理。强化对高一新生的规范教育,使学生迅速适应校园生活。每年9月份定为“学生行为规范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月,学生科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和督促,协同年级组分年级对全校同学的穿着仪表进行逐个检查整改,利用校广播台加强宣传,弘扬正气,鞭策落后。每学年第一学期在高一新生中开展“三竞赛一仪式”活动,即行为规范知识竞赛、学生须知知识竞赛、安全知识竞赛和升旗仪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和质量意识。(2)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学校建立全员德育导师制,在“整体、合作、优化”教育理念指导下,依据“用心沟通、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情动情,修身垂范、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全校教师都担任德育导师,德育导师根据帮助对象的实际情况,制订辅导计划,开展辅导工作,并填写《德育导师工作手册》。学校根据导师的工作情况以学年为单位评选优秀班主任。学校还由学生科牵头,成立了德育培训学校,开设“行为规范”、“法制”、“心理健康和人生价值观”、“理想前途”、“学习方法”等培训课程,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3)加强正面教育,树立正面典型。学校每学年开展“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评选活动,当选学生学校授予证书,先进事迹在校宣传窗和校园网上展示。成立校礼仪队、讲解队,在同学身边树立了可亲、可敬、可信和可学的榜样,使同学能见贤思齐。

5、建立激励机制,强化量化考核。

为了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推动学生文明礼貌风气的形成和发展,学校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的激励机制:对班上的清洁卫生、寝室纪律、班级管理、班级活动等工作实行量化考核,根据量化评分的结果,每月评选一次常规管理先进班集体和卫生先进集体,每月评选文明寝室,并将这些评选与对班主任的期末考核挂钩。

(三)加强德育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

1、建立德育教师培训计划

德育教师承担学校德育课教学的重要任务,德育教师的素质关系到德育教育的成效,因此,学校特别重视对德育专业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先后制订了《长沙市财经职业中专学校德育教师培养计划》和《长沙市财经职业中专学校德育教师培养制度》以及《长沙市财经职业中专学校德育队伍建设实施办法》,通过一系列的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促进了我校德育队伍的形成,在现有德育课教师中有高级教师6名,市级骨干教师1名。

2、加大对德育骨干教师的培训力度

近年来,学校每年选送德育课教师参加各种培训,每一位德育课教师都参加了各种培训。他们有的参加了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有的参加了德育课新教学大纲学习,有的参加了新教材培训,有的参加了课堂艺术的培训,有点参加了新政策、法律的学习。通过学习培训,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开阔了视野,教学艺术和管理艺术提升了一个层次。

3、注重教育科研,硕果累累。

德育课教师在不断提升教学水平的同时,扎实开展教育科研,把自己的教学成果转化为科研成果。梅茵老师主编的《现代礼仪》由西安地图出版社出版,邓腊良老师主编的《职业生涯设计》由西安地图出版社出版,周明建老师主编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另外由周明建老师主编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助学与训练》校本教材成为湖南省会计证考试《财经法规》科目考试的专用复习资料。还有周明建、梅茵、邓腊良老师参编的《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手册》由海南出版社出版。各种获奖论文及获奖作品在此不作赘述。

三、建议

1、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德育课教师的培训力度,德育课教师亟待学习新知识、新理念,尤其是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视野要更开阔,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更强。

2、德育课教师工作量偏重,而且各地又不统一,亟待规范。

下载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部小学德育纲要(5篇可选)

    小学德育纲要 (国家教委 1993年3月26日) 小学德育即学校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标志,从属于共产主义思想......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教育建设30条意见[合集]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教育建设30条意见 发布日期:2012-05-16 来源:新闻中心 点击: 338次 为深入贯彻落实胡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

    教育部关于加强教育法制建设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加强教育法制建设的意见 (1999年12月2日教育部印发)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的十五大和宪法确立的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 方略。为在教育领域贯彻实施......

    学习《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感悟体会

    学习《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感悟体会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把劳......

    自治区德育达标体系

    导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德育评估指标体系(2013年修订),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德育示范学校评估赋分要点,A级指标(5项),A1:组织领导(100分)A2:条件保障(100分)A3:德育实施(650分)A,B......

    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五篇范例)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切实将党和国家关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落细落小落实,着力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

    1371 2020年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意见心得体会理论文章课题研究

    1371 2020年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意见心得体会理论文章课题研究努力形成劳动教育协同育人格局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住房体系完善管理意见

    住房体系完善管理意见 住房体系完善管理意见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 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我市市情的住房供应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市城镇住房保障制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