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引导孩子走进经典名著有感(范文)
怎样引导孩子走进经典名著有感
六(4)班
身为一名班主任兼语文学科的老师,经常有家长向我倾诉他们的苦恼:孩子们对卡通之类的图书爱不释手,而对大人们推荐的经典名著总是望而却步,理由是“看不懂”“不喜欢”“太遥远”„„看来,提倡孩子们阅读经典名著不能仅仅于开个简单的书目,应该着重去引导孩子走进经典名著,激发他们阅读经典的热情和自信。
闲暇之余,捧起一本《怎样引导孩子走进经典名著》,细细地读着、感受着。忽然间,对家长们的苦恼有了一些心得与建议。
(一)利用日常交谈,给孩子讲述名著,增加孩子对经典名著的印象。在一次饭桌上,父亲可以给儿子讲述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带他走进《三国演义》;论及哈里.波特的魔法,父亲介绍神魔小说《西游记》中石猴出世的经过,引起儿子阅读《西游记》的兴趣„„可见,经过家长的这种潜移默化的引导,孩子没有喜欢不看经典名著的。如果家长能够适时地给孩子描绘“三借芭蕉扇”“过五关斩六将”“智取生辰纲”等妇孺皆知的故事情节以及诸如笛福离奇的历险经历等,在一定程度上跟会诱发孩子亲近名著的兴趣。
(二)根据实际情况,为孩子选择孩子适合的书籍。孩子存在个性差异。只有符合孩子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书籍,才能打开他的心灵,成为他的经典。对孩子来说,经典名著并不仅仅是《三国演义》,也不仅仅是《安徒生童话》,《爱的教育》《海底两万里》《红岩》等
都可以成为孩子的名著。家长要找准孩子的兴趣点,尽量挑选他喜欢的名著类型。此外,还要注意选择与孩子能力相适应的阅读版本,引导孩子从阅读绘画版到注音版到普及版„„循序渐进有浅入深地接触名著。有些孩子可能会争吵着要买一些对他来讲不适合的书,如《三国演义》,结果到手三分钟后,便丢弃一边。对此,不要强迫孩子看完,而是可以推荐他阅读相对简单的,如《鲁滨逊漂流记》,它或许能成功地引领孩子敲开书的大门„„
(三)与孩子一起阅读,并加以辅导讲解。“与孩子一起成长”是很多成功家长的经验之谈。为配合孩子阅读,家长可以通过网络或书籍等,尽量知晓孩子所读名著中的故事梗概或精彩章节等.每天争取一点点时间,哪怕是10分钟,与孩子一起阅读交流,这样既能指导方法,还能帮助孩子阅读理解,从而减少孩子阅读名著的心理障碍.这点在孩子最初接触名著时,显得尤为重要和有效.
此外,家长还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看名著改编的电影电视剧的形式,进行讲解,这对孩子阅读名著也有一定的知道作用.鼓励孩子经常读反复读,培养孩子随时随地翻阅书籍的意识。如果遇到一些名著确实不好读,弃之一旁也不是正确的读书方法,这时就需要静心去“啃”。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有的书要多读几遍才能读懂,而且越读越有味道,越读越有收获。
孩子是我们的希望,但是我们确是孩子们的榜样。老师是学生跨进校门后的榜样,而父母确实孩子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就开始模仿的对象。带领孩子走进经典名著的圣地,咱们首先就该先走进经典的课
堂。只有我们在前面带路,咱们的孩子才会跟着我们越走越前,直至有天走在了我们的前面。
经典阅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要我们有耐心,有些书一旦成为孩子的一部分,将是他一生用之不尽,蕴藏丰富的精神宝藏。让书成为孩子们的朋友,让他们在书料。的世界里遨游,在经典的殿堂里吸取他们成长的培养。
第二篇:德国人怎样引导孩子“向善”
德国人怎样引导孩子“向善”
爱护小动物,是许多德国幼童接受的“善良教育”的第一课。
在孩子刚刚学会走路时,不少德国家庭就特意为孩子喂养了小狗、小猫、小兔、小金鱼等小动物,并让孩子在亲自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学会体贴入微地照顾弱小的生命。幼儿园也不怕麻烦,饲养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由孩子们轮流负责喂养,还要求孩子们注意观察小动物的成长、发育和游戏过程,有条件的还须做好“饲养记录”。
孩子正式入学后,他们的日记或作文中,则会常常出现有关小动物的生动描绘,其中优秀的作文会被教师推荐为范文在壁报发表。此外,利用自己积蓄的零用钱来“领养”动物园里的动物,或捐款拯救濒临灭绝动物也是德国小学生一项常见的有意义活动。
德国的中小学校还经常开展有关“善待生命”的讨论会或作文比赛。
虐待小动物的孩子轻则须接受批评或训导,重则可能受到大人的惩罚,如果效果不明显,还可能被送去心理医生处作进一步的治疗,因为德国人认为,这是比学习成绩滑坡更为重要的“品德问题”,绝不能熟视无睹。小时候以虐待动物为乐的孩子,长大了往往更具暴力倾向。
同情、帮助弱小者也是德国人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的另一种重要内容。
在成人社会的倡导、鼓励下,孩子们帮助盲人、老人穿马路早已蔚然成风,为身有残疾的同学排忧解难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宽容待人”被德国人普遍认定为一个人“善良品质”的另一侧面。
一
一个叫雪丽的7岁小女孩,在自己的生日晚会上遭到了好友梅芙的无端的抢白大丢面子,因而试图作一次报复以泄心头之恨。但后来在母亲的提示和启发下,雪丽没有急着以牙还牙,而是通过和梅芙的谈心了解到:当时梅芙喂养的一只小兔子突然病故,心情十分沮丧,才出现“出言不逊”的举动。在经过一番“将心比心”后,雪丽原谅了梅芙,两个小伙伴之间的友谊也更为深厚了。在对孩子作“善良教育” 时,德国人也十分重视“反面教员”的作用。
对那些中小学校校园里出现的恃强欺弱的“小霸王”,校方反对态度之鲜明、打击力度之大,超过了包括美国在内的任何西方国家。
据悉,凡经过两次记过后仍不思悔改的“小霸王”,校方会果断地予以开除,接着再由“不良少年管教部门”专门给予强制性管教。一名小学校长严肃地指出:今天的“小霸王”,日后兴许就成了又一个祸国殃民的希特勒!
德国人并不赞成玩具商开发新一代的高科技“暴力玩具”,更不支持孩子(其中特别是男孩子)与玩具枪炮、玩具坦克为伴。这是因为,德国研究者已找到了越来越多证据证实:小时如经常用玩具“模拟杀人”,那么长大后很难保成为爱好和平人士,或至少难成慈善家。
第三篇:怎样引导孩子在生活中识字
怎样引导孩子在生活中识字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其实生活就是识字的背景和舞台。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那么怎样将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呢?
一、在生活中创设识字氛围,拓展识字渠道。
课堂上提高效率,指导学生扎实地识好字、写好字,并不等于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识字要经历反复识记的过程,才能牢固记忆。如果课堂上学过的字不在课外强化认识、应用,经过一段时间,容易被忘却。只有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经常同所学生字见面,这样才能使学生提高识字和正确运用字词的能力。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家,这个家里有几十名小主人,他们的名字中汉字包罗万象。在以前的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孩子到了三、四年级也不能把班级同学的名字写全。我想,这可是一年级学生课外识字的好机会。于是,我就先请班中认字相对多一点的小朋友去收发本子,对于不认识的名字,我就教他们。经过几次实际操作,他们就认识了班中大部分学生的姓名了。然后再让班中其他学生也练习收发本子,清点人数,还查查缺谁,帮助孩子尽快地熟悉全班同学的姓名。没多久,他们也认识了同学的姓名了。
另外,我们的校园里也有许多资源可以利用。教室内的班风,走廊里的名言,校园中的告示牌,橱窗里的标语等等,都是识字的素材。可以利用参观校园的机会让学生识字。学生们在这过程中既记住了生字又受到了教育。校园里的花草树木种类繁多,形状各异,那绿茵茵的草地、参天的大树、美丽的花卉,实在令人赏心悦目,而花草树木上的挂牌,绿草地上的护绿标语,都是极为宝贵的识字资源。学生们徜徉于学校的花坛边、树荫下,一边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一边认识植物名称:桂花、雪松、腊梅、冬青„„“小草睡着了,请你不要吵醒它”如诗一般的话语,既使学生识了字,又能让学生从中学到知识,陶冶情操。
还有,家庭中也可创设识字氛围。孩子的大部分时光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的环境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平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家庭环境识字。在家庭生活的环境中识字是极方便的,例如孩子喜欢看电视,对电视中常出现的字幕,家长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认识,经常问一问,考一考;对孩子喜欢的画报、卡片、图书进行有意识地认读。总之,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机教孩子识字。识字的环境好创造,关键是家长要有这样的意识。
二、在生活中自由自在地识字,拓展识字时空。“生活即教育。”生活在信息社会的小孩子,无时无处不在跟文字打交道。识字也必须和学生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利用广告牌、车站牌、商店名等识字。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事物,如:广告、车站牌、商店名,学生每天都在接触,但是常常视而不见。引导学生利用上街玩、旅游等机会问问自己的爸爸、妈妈,广告牌上写的是什么呀?那个店叫什么名字呀?不知不觉学生不但认识了很多字,包括一些不常用的字,还增强了生活的能力。教师看似无意实为有意地指引,在课堂中不经意地提及,让学生通过自我回忆与同学回忆,到主动地自我积累,最后有新的发现,在这一过程中尝到发现的喜悦,识字的快乐。学生就有兴趣去主动地关心这些天天接触到的事物,逐步养成主动去识字的习惯,扩大积累。
开展实践活动,可以把学生引向更广的生活空间。如:把学生带到学校附近的超市,在超市里,可对着食物及商标指导学生自由自在地认字,然后让他们自己相互间认读与交流,而且还启发超市里的东西为什么要这么放?使他们懂得分类知识。使学生在超市里既增加了识字量又扩大了知识面。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实践活动中识字。
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不久,我就利用午休时间,给他们听《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故事,故事把他们带入了一个美妙的童话世界,激起了他们强烈地看书愿望。班级的图书箱也成了学生识字的源泉。
总之,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儿童的已有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课堂外,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识字的有心人,见到什么字,就认什么字,并自觉和同学交流识字成果。老师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发现,使儿童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适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其实生活就是识字的背景和舞台。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那么怎样将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呢?
一、在生活中创设识字氛围,拓展识字渠道。
课堂上提高效率,指导学生扎实地识好字、写好字,并不等于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识字要经历反复识记的过程,才能牢固记忆。如果课堂上学过的字不在课外强化认识、应用,经过一段时间,容易被忘却。只有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经常同所学生字见面,这样才能使学生提高识字和正确运用字词的能力。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家,这个家里有几十名小主人,他们的名字中汉字包罗万象。在以前的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孩子到了三、四年级也不能把班级同学的名字写全。我想,这可是一年级学生课外识字的好机会。于是,我就先请班中认字相对多一点的小朋友去收发本子,对于不认识的名字,我就教他们。经过几次实际操作,他们就认识了班中大部分学生的姓名了。然后再让班中其他学生也练习收发本子,清点人数,还查查缺谁,帮助孩子尽快地熟悉全班同学的姓名。没多久,他们也认识了同学的姓名了。
另外,我们的校园里也有许多资源可以利用。教室内的班风,走廊里的名言,校园中的告示牌,橱窗里的标语等等,都是识字的素材。可以利用参观校园的机会让学生识字。学生们在这过程中既记住了生字又受到了教育。校园里的花草树木种类繁多,形状各异,那绿茵茵的草地、参天的大树、美丽的花卉,实在令人赏心悦目,而花草树木上的挂牌,绿草地上的护绿标语,都是极为宝贵的识字资源。学生们徜徉于学校的花坛边、树荫下,一边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一边认识植物名称:桂花、雪松、腊梅、冬青„„“小草睡着了,请你不要吵醒它”如诗一般的话语,既使学生识了字,又能让学生从中学到知识,陶冶情操。
还有,家庭中也可创设识字氛围。孩子的大部分时光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的环境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平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家庭环境识字。在家庭生活的环境中识字是极方便的,例如孩子喜欢看电视,对电视中常出现的字幕,家长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认识,经常问一问,考一考;对孩子喜欢的画报、卡片、图书进行有意识地认读。总之,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机教孩子识字。识字的环境好创造,关键是家长要有这样的意识。
二、在生活中自由自在地识字,拓展识字时空。“生活即教育。”生活在信息社会的小孩子,无时无处不在跟文字打交道。识字也必须和学生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利用广告牌、车站牌、商店名等识字。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事物,如:广告、车站牌、商店名,学生每天都在接触,但是常常视而不见。引导学生利用上街玩、旅游等机会问问自己的爸爸、妈妈,广告牌上写的是什么呀?那个店叫什么名字呀?不知不觉学生不但认识了很多字,包括一些不常用的字,还增强了生活的能力。教师看似无意实为有意地指引,在课堂中不经意地提及,让学生通过自我回忆与同学回忆,到主动地自我积累,最后有新的发现,在这一过程中尝到发现的喜悦,识字的快乐。学生就有兴趣去主动地关心这些天天接触到的事物,逐步养成主动去识字的习惯,扩大积累。
开展实践活动,可以把学生引向更广的生活空间。如:把学生带到学校附近的超市,在超市里,可对着食物及商标指导学生自由自在地认字,然后让他们自己相互间认读与交流,而且还启发超市里的东西为什么要这么放?使他们懂得分类知识。使学生在超市里既增加了识字量又扩大了知识面。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实践活动中识字。
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不久,我就利用午休时间,给他们听《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故事,故事把他们带入了一个美妙的童话世界,激起了他们强烈地看书愿望。班级的图书箱也成了学生识字的源泉。
总之,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儿童的已有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课堂外,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识字的有心人,见到什么字,就认什么字,并自觉和同学交流识字成果。老师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发现,使儿童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适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
1、从识记名字开始。班里有70个孩子,他们的名字各不相同,加起来也有200来字,且这些字很多是不常用的,把这些字识记了,不就是一笔丰富的识字资源吗?于是我把每个孩子的姓名打印出来,贴在他们的桌角,课间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名字,互相认字。回家后让家长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自己记忆,无形中学生就认识了很多字。同时学生在相互识记姓名中,相互当小老师,把自己的名字教给同学,也能分享成功的喜悦。在随课文学习这些字时,学生的印象会特别深刻。如“高伟程”的“高”、“李鑫广”的“广”、“李心雨”的“心”“雨”、“刘成家”的“成”、“宁继章”的“宁”等,这些字学生已经认识了,学习时他们就会说这是谁名字里的字,减少了教师教的时间,为学习其他的字提供了时间,一举两得。2.利用教材拓展课外识字。
“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是课程要关注儿童的生活世界;第二是课程要面向社会生活实践。这样,课堂学习和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一方面可以拓展课程时空,使学习不再仅仅指一堂课所学的内容,它打开了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体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因此,新教材中有很多识字内容都巧妙地把学生带到社会中去观察,去发现,去体会。
先从“语文园地”中的识字部分来说吧,它会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把学生引入到生活中去识字。例如“语文园地”中有一题是让学生认识几个招牌的,有工厂名称,医院名称等。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试着认读这些汉字,再说说自己平时有没有看到类似的招牌,从中认识了哪些字。这样,学生认识到在生活中识字的重要性后,可以交给他们一项课外作业,就是去调查了解身边的广告和招牌,从中认识一些字,并把它收集起来。然后利用课堂时间让他们去交流,并对出色完成任务的同学给予表扬和奖励。这样的任务对学生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享受。在这个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接触了一种良好的识字途径,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取得良好的效果。
3.建立识字本。
一年级的学生识字以多认少写为原则,为了统计学生的识字量,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个识字本,让家长帮忙把自己会认不会写的字写到识字本上,也便于自己复习巩固,每周统计一次,把识字量多的学生名字写到识字大王一栏里,有竞争就有收获,学生们你敢我超,一学年下来,学生最多的识字量已达2000多字,最少的也能达到1000多个字。很多家长也对这个问题很重视,经常询问老师怎样帮助孩子识字。其实、生活中识字的渠道是非常广的,看招牌、广告、宣传标语、电视、书报等,都是学生每天生活中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识字资源。开展亲子阅读也是巩固识字的最好方法。4.制作贴字本。
生活中的废旧报纸、包装袋都是很好的识字资源,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动手剪报,选出自己认识的生字剪下来,贴在本子上,不仅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和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而且扩大了识字量,大大提高了识字效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5.发掘生活中的识字资源
小学生的生活中处处是识字资源,家里的书刊、报纸,电视中的字幕,上学路上两旁的广告牌、宣传标语、食品包装上的文字说明等等,这些识字资源处处可见,只要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观察,去识记,并让家长参与到小学生的识字行列中来,时间长了,学生不仅会积累很多汉字,还会养成主动识字,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可谓一举多得。
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了识字档案袋,随时把自己的识字材料(识字本、剪贴本等)放在档案袋里,随时积累,培养了学生积累材料的习惯。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能力贵在坚持,只要老师肯下力气,就会有效果,处处留心皆学问,时时处处可识字。
1、认识校园里的标牌,增加识字量如学生入学时,笔者利用班队课,带领学生一边参观校园一边认字,引导学生认识了“遵守学校纪律,遵守交通法规”“国旗、国徽、国歌”“文明、守信、务实、创新”等标语或校训。这样,把引导学生熟悉校园环境与自主识字有机地结合成一体,浓郁的爱校情与主动识字的强烈求知欲相互渗透,学生识字的驱动力大增。
2、认识同学姓名,引发识字兴趣刚入学,先让学生自我介绍,笔者将其姓名写在黑板上,让大家认识各位同学的姓名。过后,笔者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名字制成名片,在每节课前介绍自己的名字及含义;然后又把他的名字写在一种水果图片上,贴在教室前的识字树上,方便学生随时认读。学生还通过常帮老师发作业本的过程认识同学的姓名。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认识了全班同学的名字,识字量大增。
三、设计有趣的作业,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在看电视时识字现在的少儿节目丰富多彩,是学生识字的好素材,如《猫和老鼠》《大风车》等电视节目颇受学生欢迎。教师请家长配合,在学生观看时有意引导学生注意认读字幕。这样,学生不仅从中获得大量的信息,还认识不少字,从而增加识字量。、在逛街、购物、旅游中识字引导学生利用家长带他们上街、旅游的机会自觉识字。例如在公园游玩时认识一些器械的名称;在游玩动物园时认各种动物的名称;在逛街时认商店、大厦、酒店、标牌的名字„„
3、鼓励学生多看书儿童普遍喜欢看故事书、童话书、寓言书等。根据儿童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室里设置图书角,鼓励学生多看书。这样,学生不但看的书多,而且通过看书认识了许多 字,仅书名就认识不少,如《格林童话》《西游记》《白雪公主》《三分钟睡前故事》„„
4、在动手操作中识字
(1)同学生日,动员学生互制作生日卡片,并写上祝愿的话;各种节日期间,让学生写一句祝福语。不认识的字请教家长、老师和同学,学生边问边写,易学易记。
(2)把收集到的商标、报头、刊头、包装袋等粘贴成小报、手抄报,这样一来,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上面的汉字就会记得特别牢。定期出识字专刊黑板报,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识字的乐趣。
四、利用游戏形式,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玩玩字卡,通过玩字卡认读生字,比赛谁能很好很快地耳听眼看手拿卡;邮差送信,学生扮作邮差,将生字卡片当成书信,随意发给多个学生,然后读生字,手执所读生字卡的学生必须快速将字卡贴到黑板上,大家齐读该字。
五、举行写字比赛,提高学生识字兴趣
利用一定的时间举行各种识字比赛,如按动物、蔬菜、水果、花草树木来归类识字进行比赛,看谁识字最多,借此提高学生对识字积极性。没想到学生的识字率那么高,他们的识字量简直出乎笔者的意料。这种识字形式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识字用字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勤于动脑、勇于探索的精神。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创设多种情境,开展多种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有自己独特的学习体验,从而提高识字兴趣和识字能力。
一、在生活中创设识字氛围,拓展识字渠道。
课堂上提高效率,指导学生扎实地识好字、写好字,并不等于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识字要经历反复识记的过程,才能牢固记忆。如果课堂上学过的字不在课外强化认识、应用,经过一段时间,容易被忘却。只有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经常同所学生字见面,这样才能使学生提高识字和正确运用字词的能力。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家,这个家里有几十名小主人,他们的名字中汉字包罗万象。在以前的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孩子到了三、四年级也不能把班级同学的名字写全。我想,这可是一年级学生课外识字的好机会。于是,我就先请班中认字相对多一点的小朋友去收发本子,对于不认识的名字,我就教他们。经过几次实际操作,他们就认识了班中大部分学生的姓名了。然后再让班中其他学生也练习收发本子,清点人数,还查查缺谁,帮助孩子尽快地熟悉全班同学的姓名。没多久,他们也认识了同学的姓名了。
另外,我们的校园里也有许多资源可以利用。教室内的班风,走廊里的名言,校园中的告示牌,橱窗里的标语等等,都是识字的素材。可以利用参观校园的机会让学生识字。学生们在这过程中既记住了生字又受到了教育。校园里的花草树木种类繁多,形状各异,那绿茵茵的草地、参天的大树、美丽的花卉,实在令人赏心悦目,而花草树木上的挂牌,绿草地上的护绿标语,都是极为宝贵的识字资源。学生们徜徉于学校的花坛边、树荫下,一边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一边认识植物名称:桂花、雪松、腊梅、冬青„„“小草睡着了,请你不要吵醒它”如诗一般的话语,既使学生识了字,又能让学生从中学到知识,陶冶情操。
还有,家庭中也可创设识字氛围。孩子的大部分时光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的环境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平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家庭环境识字。在家庭生活的环境中识字是极方便的,例如孩子喜欢看电视,对电视中常出现的字幕,家长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认识,经常问一问,考一考;对孩子喜欢的画报、卡片、图书进行有意识地认读。总之,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机教孩子识字。识字的环境好创造,关键是家长要有这样的意识。
二、在生活中自由自在地识字,拓展识字时空。“生活即教育。”生活在信息社会的小孩子,无时无处不在跟文字打交道。识字也必须和学生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利用广告牌、车站牌、商店名等识字。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事物,如:广告、车站牌、商店名,学生每天都在接触,但是常常视而不见。引导学生利用上街玩、旅游等机会问问自己的爸爸、妈妈,广告牌上写的是什么呀?那个店叫什么名字呀?不知不觉学生不但认识了很多字,包括一些不常用的字,还增强了生活的能力。教师看似无意实为有意地指引,在课堂中不经意地提及,让学生通过自我回忆与同学回忆,到主动地自我积累,最后有新的发现,在这一过程中尝到发现的喜悦,识字的快乐。学生就有兴趣去主动地关心这些天天接触到的事物,逐步养成主动去识字的习惯,扩大积累。
开展实践活动,可以把学生引向更广的生活空间。如:把学生带到学校附近的超市,在超市里,可对着食物及商标指导学生自由自在地认字,然后让他们自己相互间认读与交流,而且还启发超市里的东西为什么要这么放?使他们懂得分类知识。使学生在超市里既增加了识字量又扩大了知识面。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实践活动中识字。
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不久,我就利用午休时间,给他们听《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故事,故事把他们带入了一个美妙的童话世界,激起了他们强烈地看书愿望。班级的图书箱也成了学生识字的源泉。
总之,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儿童的已有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课堂外,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识字的有心人,见到什么字,就认什么字,并自觉和同学交流识字成果。老师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发现,使儿童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适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其实生活就是识字的背景和舞台。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那么怎样将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呢?
一、在生活中创设识字氛围,拓展识字渠道。
课堂上提高效率,指导学生扎实地识好字、写好字,并不等于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识字要经历反复识记的过程,才能牢固记忆。如果课堂上学过的字不在课外强化认识、应用,经过一段时间,容易被忘却。只有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经常同所学生字见面,这样才能使学生提高识字和正确运用字词的能力。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家,这个家里有几十名小主人,他们的名字中汉字包罗万象。在以前的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孩子到了三、四年级也不能把班级同学的名字写全。我想,这可是一年级学生课外识字的好机会。于是,我就先请班中认字相对多一点的小朋友去收发本子,对于不认识的名字,我就教他们。经过几次实际操作,他们就认识了班中大部分学生的姓名了。然后再让班中其他学生也练习收发本子,清点人数,还查查缺谁,帮助孩子尽快地熟悉全班同学的姓名。没多久,他们也认识了同学的姓名了。另外,我们的校园里也有许多资源可以利用。教室内的班风,走廊里的名言,校园中的告示牌,橱窗里的标语等等,都是识字的素材。可以利用参观校园的机会让学生识字。学生们在这过程中既记住了生字又受到了教育。校园里的花草树木种类繁多,形状各异,那绿茵茵的草地、参天的大树、美丽的花卉,实在令人赏心悦目,而花草树木上的挂牌,绿草地上的护绿标语,都是极为宝贵的识字资源。学生们徜徉于学校的花坛边、树荫下,一边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一边认识植物名称:桂花、雪松、腊梅、冬青„„“小草睡着了,请你不要吵醒它”如诗一般的话语,既使学生识了字,又能让学生从中学到知识,陶冶情操。
还有,家庭中也可创设识字氛围。孩子的大部分时光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的环境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平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家庭环境识字。在家庭生活的环境中识字是极方便的,例如孩子喜欢看电视,对电视中常出现的字幕,家长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认识,经常问一问,考一考;对孩子喜欢的画报、卡片、图书进行有意识地认读。总之,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机教孩子识字。识字的环境好创造,关键是家长要有这样的意识。
二、在生活中自由自在地识字,拓展识字时空。“生活即教育。”生活在信息社会的小孩子,无时无处不在跟文字打交道。识字也必须和学生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利用广告牌、车站牌、商店名等识字。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事物,如:广告、车站牌、商店名,学生每天都在接触,但是常常视而不见。引导学生利用上街玩、旅游等机会问问自己的爸爸、妈妈,广告牌上写的是什么呀?那个店叫什么名字呀?不知不觉学生不但认识了很多字,包括一些不常用的字,还增强了生活的能力。教师看似无意实为有意地指引,在课堂中不经意地提及,让学生通过自我回忆与同学回忆,到主动地自我积累,最后有新的发现,在这一过程中尝到发现的喜悦,识字的快乐。学生就有兴趣去主动地关心这些天天接触到的事物,逐步养成主动去识字的习惯,扩大积累。
开展实践活动,可以把学生引向更广的生活空间。如:把学生带到学校附近的超市,在超市里,可对着食物及商标指导学生自由自在地认字,然后让他们自己相互间认读与交流,而且还启发超市里的东西为什么要这么放?使他们懂得分类知识。使学生在超市里既增加了识字量又扩大了知识面。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实践活动中识字。
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不久,我就利用午休时间,给他们听《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故事,故事把他们带入了一个美妙的童话世界,激起了他们强烈地看书愿望。班级的图书箱也成了学生识字的源泉。
总之,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儿童的已有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课堂外,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识字的有心人,见到什么字,就认什么字,并自觉和同学交流识字成果。老师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发现,使儿童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适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
第四篇:怎样引导一年级孩子写日记
怎样引导一年级孩子写日记
关于孩子写日记方面我认为我们做家长的要引导好,主要是培养孩子对写日记的浓厚兴趣,不要要求孩子写得多好,从一句话开始就行,只要坚持下去就算成功了。让孩子多读书、多观察、多练笔,就能写出好的日记。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日记的素材
(让孩子知道日记写些什么)
1、凡是看到的、听到得、想到得、总之随心所写,记录下发生的事,自己的心思和想法等等,都可以成为日记的素材。用自己手中的笔,记下自己的学习成长经历。
比如:学会下棋,学习阅读,掉牙了,自己的理想,等等。
2、写发生在校园里的趣事,写自己做过的事情,可以记事也可以写人。
例如:老师讲课的内容,看的动画片,课间玩得游戏,做的手工,自己画的画,读书的读后感,受到的表扬或批评,遇到的困难,喜欢的老师,喜欢的同学,好人好事,自己的玩具,得到的礼物,进行的体育锻炼......3、写观察到的景物。
比如:美丽的校园,春天来了,小雨,冬天的雪,等等。
二、培养孩子对日记的兴趣(让孩子知道怎么去写,并有兴趣写下去。)
1、每天固定一个时间写日记。一旦开始,就要坚持下去。
2、先从一句话日记写起。只要句子通顺完整即可。比如: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谁?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附吾儿第一篇日记:2013年9月21日
星期六
晴
今天我做了手工,是一个动物屏风。心里很高兴!
3、给孩子准备一个方格日记本,每天一页,(不要怕浪费纸,等孩子大了可以试着扩写句子用。)让孩子有成就感。并告诉他只要把这第一本日记写完,你就“成功”了!
4、多鼓励,少批评。
孩子只要把一句话日记写完了,并且字体工整,就要及时表扬。告诉他:孩子,妈妈相信你是最棒的!看!今天的日记写得多好呀!你又进步了,继续努力吧!只要坚持下去,你会更棒!
如果孩子写得日记实在太差了,或者是敷衍了事,字体潦草,家长必须批评。但要注意批评的技巧。一方面让孩子知道自己存在的错误或不足,另一方面还不能让孩子泄气。
告诉他:你要是认认真真去写就好了。如果你在观察的细致一些,会写的更好。试着把字写得工整一点,让我看到你的进步,好吗?
5、告诉老师自己的孩子开始写日记了,以便让孩子得到老师的支持和鼓励。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帮助,所以,家长要告诉孩子: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向老师请教,老师会帮助你的。只要得到老师的鼓励,孩子的兴趣就会大增。
三、为了让孩子坚持下去,家长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不动笔墨不读书。书读多了自然就有写一写的想法。
2、学会观察生活,对于身边发生的事先让孩子说一说,说通顺了,在动笔去写。
3、当孩子说不知道该写什么时,家长先不要批评,更不要大惊小怪,要引导孩子动脑筋想一想,有什么可以写。
你可以问一问孩子:今天在学校里上了什么课?有趣吗?和同学玩了什么游戏?今天读了什么书?有何感想?等等。了解了当天发生的事情后,可以告诉孩子你今天有哪几件事可以写,让孩子自己决定写什么。
4、不要让孩子“编”日记,弄虚作假要不得。
《学会了......》或《我做了......》之类的日记,所记录的事件必需真实,不能弄虚作假。
比如:孩子明明没有给妈妈洗脚,却在日记中写了《我帮妈妈洗脚》。这种情况就是编日记,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应坚决制止。(当然想象类的日记除外)
我相信只要孩子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就会有成功的第二步。只要一句话日记写好了,再慢慢地写一段话就轻松了。
家长朋友们:请教你的孩子写日记吧!你会发现孩子们的世界真的很精彩!
第五篇:怎样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怎样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据一次权威调查表明,10-18岁孩子的家长竟有四分之三喜欢未经允许翻阅儿女的日记与信件,为防备来自父母的“袭击”,许多孩子不得不在日记里也学着写起假话来。
其实家长也有家长的难处,眼下两代人之间谈谈家常、说说心里话的机会越来越少。父母子女间交往日益减少,必然导致父母得不到孩子足够的信息。可父母的担心并不因沟通的减少而减少,特别是在孩子进入青春期或者进入毕业阶段时更是如此,父母非常想了解子女每阶段的真实想法与内心的渴望,因此当孩子神秘兮兮地写些什么,他们便满怀担心与焦虑。要知道一个没有隐私权的孩子从发展角度看是很难形成自己独立人格的,况且父母的“窥视”一旦被孩子发现,往往会产生信任危机。为此建议父母注意如下几点:
(一)经常与孩子交流思想。父母子女间加强思想上的交流不仅可以让父母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与真正动机,也可使孩子体谅父母的疾苦,逐步学会为父母分忧解难,学会承担一部分家庭责任。
(二)学会观察子女。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言为心声„„孩子的语态动作或多或少都可以反映出孩子一定的思想;同时子女的课本、作业本、听课笔记本上的涂涂划划也是他们心灵的独白,父母可以从中了解到不少信息。更重要的是父母应该有意识地观察孩子经常交往的朋友。
(三)扩大信息来源。经常到学校去走走,向班主任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怎样,与同学相处怎样,能不能接受老师的教育等等,这些信息通常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孩子的思想状况。
为了更加全面深入地纠正孩子的缺点与错误,孩子的玩伴、同学都可以是了解的对象,必要时还可和孩子朋友们的家长建立经常联系,这样就不愁不了解孩子的思想与行为了。这样可比较好地让孩子拥有他的隐私权,让他的人格更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