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著名华人亲子教育专家
幼儿教育
著名华人亲子教育专家,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复旦大学MBA。陆老师长期致力于亲子教育的实践和研究,从事亲子教育二十多年,擅长将丰富的中外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一系列实用的教育方法、技巧糅合进一个个精彩生动的案例中,娓娓道来,既具有发人深省的穿透力,又具有春风化雨般的感染力!
陆老师的亲子教育理念和方法,在中国亲子教育领域引起强烈反响,深受广大家长欢迎,拥有无数粉丝。
陆老师同时还应美国旧金山华人协会邀请,为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授课,同样受到一致赞誉!陆老师的亲子教育课程被广大家长奉为“育子宝典”、“家教圣经”。
陆老师开设的“青少年领袖训练营”、“ 快乐妈妈训练营“、女人智慧学院” 多年来已先后帮助数以万计的家庭重建快乐、和谐和幸福!陆老师同时还是中国教育电视台、央视国际《名家名师》《现代女性》《青年学苑》 《前沿讲座》《说文解字》 《职业指南》等多家电视台及栏目的首席亲子教育专家!
李老师,青少年情商启智训练第一人,多个电视栏目特邀嘉宾,青少年感恩教育专家,青年创业指导师,青少年领袖训练营主讲老师。李老师的感恩讲座让千万人受益,让他们重新思考人生,更深刻地理解生活,让他们学会了勇于面对生活的种种考验,怀抱一颗感恩之心,去努力克服困难,战胜挑战,让生命之路行进得更扎实,更稳固。
《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DVD组合装讲的是什么?
第一部分:《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总共是8张DVD光碟,每张光碟45分钟,一共近6.5小时,是惠萍金牌亲子教育课程的精华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父母应该怎样影响孩子长大?
• 12岁之前在饭桌上跟孩子谈话内容决定孩子未来!
• 洞悉孩子说“不”的背后,提高家长对孩子的觉察力!• 有哪些“词汇”永远不要在孩子面前提?
• 如何说话孩子才会听?
二、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态?
• 如何引导孩子扩大舒适圈,拥有超强交际能力,自在表现自己!• 如何提高孩子对负面事件的心理适应力?
• 如何从日常小事激发孩子的责任心、孝敬心、感恩心?
三、如何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
• 孩子做事拖拉、爱找借口、半途而废怎么办?
• 如何让孩子远离挑剔、抱怨、自私、培养孩子健康阳光心态?• 如何从日常生活小事培养孩子克服6大人格障碍?
• 21天如何培养孩子远离恶习,养成好习惯?
四、家长应该如何指导孩子学习?
• 您知道有哪五大因素在影响孩子学习成绩吗?
• 您知道您的孩子属于哪种学习类型吗?认识孩子才能教对孩子!• 如何解决孩子偏科、粗心、不爱阅读等问题,让孩子爱上学习?
五、如何营造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氛围?
• 父母必须反省十大问题!
• 孩子犯错以后,五条铁律避免您冤枉孩子!
• 女人经营家庭就是经营氛围,经营孩子每一天的状态!第二部分内容:李老师 《感恩父母和青少年情商训练》
一、感恩父母
• 感恩是人世间所有美好的原动力
• 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 以感恩的心态回报父母
二、心态决定成败
• 面对诱惑要有自制力,抵制网络、游戏诱惑• 面对困难有信心,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
• 家境富裕有志气,超越父母期望
• 家境贫寒有骨气,改变家族命运
三、高情商才有大成就
• 青少年的交友之道
• 找到好榜样,人生成功快
• 人生处处需要时间管理,正确认识“早恋”
• 做人做事有“度”,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 生活和学习上要学会借助外力
• 规划你的人生,立即行动,绝不拖延
讲座:
第二篇: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教学体会
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小学语文精品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
2011年12月24日已是深冬时节,我有幸前往省城海口参加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海南省小学语文优质课堂教学研讨会”
本次语文组研讨会是在海南经济学院礼堂举行,12月24-25日两天,共听了四场学术报告,看了四节精品课堂展示。研讨会邀请了全国特级教师支玉恒、李卫东、周益民、王崧舟。课堂互动各具特色,他们的教学风格。教学技巧、风趣的语言艺术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很荣幸参加本次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带着一种敬仰和好奇倾听了各位大师的风采,领略到语文教学的无穷魅力。下面我谈谈此次学习的两点体会。
一、知识渊博,底蕴深厚
在这别开生面的课堂中,名师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的知识渊博,文化底蕴深厚。俗话说得好:“给人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是呀,作为一位符合时代需要的老师,只有文化底蕴深厚,才能调控整个课堂策略,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生成发展。我在听李卫东名师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时,老师指导学生理解“花团锦簇”和“姹紫千红”两个词时,他指导学生通过比较、解字的方法,步步深入,展示图片理解两个词的异同。最后让学生从文章中感受到德国风景和德意志民族的美好品质。课堂上,老师教风独树一帜,语言风格自然多变。因此,我想一位文化底蕴不深厚的讲师能在课堂上应对自如,举一反三吗?我想名师之所以是名师,那是因为他们比我们多付出一份汗水。当我们酣然大睡的时候他们也许正在探求更好的教学技巧,当我们为自己取得那么一点成绩而洋洋自得的时候,他们也许已经开始了下一步的教研工作。
二、语文课堂融进现代气息
听课之前,我看了《诗与图画的婚礼》这个题目后想:有这样的课吗?诗与图画如何举行婚礼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了周益民老师的课堂。课堂上,我一次次被周老师呈现的那些诗所吸引,《树》《伞》《鱼》《消防队长梦中的金字塔》《战争交响曲》……每首诗都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收获。原来世上还有这样的诗!这些诗,以文字组合的形象给予了我们多少美妙的享受,多少深刻的思考!多么无穷的回味!这节课上,学生与我的收获可能相同。这节课上老师没有怎么引导学生去感受语言文字的内涵,而更多地从文字组合的形象上来感受图案诗在排列组合上的丰富想像与深刻内涵。这节课,周老师所交给学生的,不是如何去品味诗歌的语言文字,而是想带领学生感受这一种新的文学样式。课后,我深深反思,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要接触到文学作品之外的来自前沿的新鲜信息,还要善于学习,善于捕捉,把丰富的信息传递给孩子们,引领孩子们在生命中成长。
这次海口之行,虽然有些累,但是受益匪浅。“为师一辈子,学习一辈子,雕琢语文,也是在雕琢自己的美丽人生”,这是我这次参加“精品课堂展示研讨会”最深刻的体会。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来说,我将永怀这份热情,一路追寻语文教育的至纯至美!
第三篇:国著名教育专家走进哈尔滨
国著名教育专家走进哈尔滨
——大型魏书生教育思想报告会学习体会
作者:王凤岩文章来源:密山市实验中学更新时间:2011/12/12 16:58:05
2011年11月5日在哈尔滨军区大礼堂,著名教育专家魏书生老师为我们做了一天精彩的报告,军区报告厅座无虚席,我心里非常感激教育局领导给我们这次机会,让我有幸聆听魏书生老师的报告,魏书生老师那天朴实、幽默的话语令会场时不时的暴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听了魏书生老师的报告让我受益匪浅,有了一些认识和体会,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用民主、科学的方法来工作
这是魏书生老师搞好各项工作的两大要点。他告诉大家:一个当老师的首先要牢牢地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第二呢,老师和学生,千万要建立互助的关系,互相帮助,他带班最要紧的一种思维就是“凡是普通学生能干的事,班委不干,凡是班委能干的事,班长不干,班长能干的事,我不干。”“懒老师才能培养出勤学生”。他每天的语文课就是要让学生读起来,说起来,讲起来,动起来。听、说、读、写是语文课核心,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课堂成为学堂,教材成为学材,遇到问题,查找资料,互相商量。
是呀,做为一名老师,要常跟同学们商量着来,这样,我们跟学生之间就真正平等了,千万别把自己当成老师看待,要和同学们像朋友一样相处,孩子们才会真心喜欢你,相信你。魏书生老师和学生商量着办事的结果是效率快了,问题没了。在他的班级中,做到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干”。民主科学,持之以恒的班级管理方法使他的工作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即使他二个月在外地讲课回不来,他的班级还是跟他在一样,他的语文课也是由学生给上,没有落下,成绩还是一样高。这不正是我们每一位老师的理想境界吗?
二、松、静、匀、乐的心态
我想听了这场报告会的人都对四个字记忆犹新,那是魏书生老师的松、静、匀、乐,阐述的就是对人生的一种态度吧。人活在这世上,有很多的事情都不是我们能说了算,不是我们能掌控的,在平实的日子里总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于是乎,有许多人不断的抱怨,抱怨生活,抱怨别人,抱怨命运„„时间就在抱怨声中不断的溜走。我也曾经抱怨过,学生不好教,工资待遇低,工作压力太大„„,魏书生老师给我上了很好的一堂课,先适应环境,才能改变环境。面对我们无法改变的现状,我们唯有改变的就是自己的心态,以积极的角色面对生活。魏书生老师用了四个字来概括他的方法——松、静、匀、乐。松:身体放松;静:心灵安静;匀:呼吸匀畅;乐:情绪快乐。无论外部环境怎么样,保持自己一颗真诚的心,从每一天的细节着手,从改变自己做起,才能适应环境。从而使环境朝着如人意的方面去改变。
松、静、匀、乐不在身外在心中,守住,守住,再守住,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制动,占大便宜,得大自在。这是魏书生老师的成功经验,愿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像魏书生老师一样,“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去做平平凡凡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平常的工作,平淡的生活中,感受真快乐,体验真自在。
与魏书生老师对照,差距很大,“知不足而后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像魏书生那样“我以我心付童心”,“每天点然一盏思想的明灯”,“走进学生的心里”,与学生以心发现心,为人民教师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增光!
第四篇:全国著名小学数学教育专家
全国著名小学数学教育专家
新课标下的教学观摩指导研讨会
学习讲座
感受名师风采,领悟教育智慧
谷丽亚
2012年9月15日,我们一行四人有幸参加了在长春举行的为期两天的“全国著名小学数学教育专家新课标下的教学观摩指导研讨会教学研讨会”。在两天的时间里,我观摩了钱金铎老师、潘晓明老师、吴正宪老师、柏继明老师、张齐华老师等几位数学专家的精彩课堂,聆听了专家的讲座。一堂堂生动的示范课让我感受到了数学深邃的思想。一流名师先进超前的教学理念、幽默风趣教学语言、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以及活跃的互动情景让我真正的领路到了大家的风范。真是让人受益匪浅、受用无限、终身难忘!现对这次学习培训说说我的心得体会:
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这几为专家的课堂之所以精彩,深深吸引在场的每一个学生和老师,是因为他们的课能够放得开、收得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普遍看到的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因为教师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允许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这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钱金铎老师讲的《四边形》的那节课。上课伊始,钱老师让学生齐读课题,让后问学生看到这三个字你的头脑中有没有四边形的印象,学生回答“有”之后立刻让学生画一个四边形。之后又让学生想一想大家画的四边形会不会一模一样?孩子的回答肯定是不一样,那么就马上找一找你们的四边形又有相同的地方?孩子们马上相互观察,比较,找的四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这样孩子们通过动手实践找到四边形的特点。这样什么是四边形我想这些孩子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接下来钱老师马上课件出示教材的例题,全班的孩子根据刚才自己总结的特点开始积极地查找哪个是四边形?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积极性有了,课堂效率自然就高。这堂课教师就是一个引导着,所有的知识点都是学生自己通过实践总结。学生成了课堂的真正主人!
二、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习成为一种快乐。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几位老师的师生课前交谈,看似简单、平淡,实则利用课前短暂的两三分钟组织教学,激趣引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营造了宽松和谐、自由活跃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中,每一位专家都充分利用自己丰富的体态语言,激情的口语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学习兴趣,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吴正宪老师的课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整堂课整个学习内容吴老师都是在和学生的互动中进行的,他设计一个情境,然后让学生配合演示,让学生深陷问题之中,亲身体验,实际解决。这样孩子和老师的距离近了,心里芥蒂没了,真正的和谐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三、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让欢声笑语充满课堂。
自古数学课就被认为是枯燥的,乏味的、无趣的。二者几位专家的的却处处有欢声,时时有笑脸。相信张齐华老师那风趣幽默语言就给听课的每一位老师和学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前和学生交流时,张老师问了一下:咱班有几个学生姓张?有两个男生姓张的孩子胆怯的举起了小手。张老师马上说:“瞧!我们姓张的小伙长的多帅气!”这时一个小姑娘一听马上也举起了手。张老师立马又说:“看我们姓张的小姑娘,一看就是聪明的孩子!”几句表扬之后相信孩子紧张的心情立马消失。带着轻松的心情迎接接下来的活动,能不进入状态吗?在课堂上,张老师不仅应用自己幽默风趣的语言,还用了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那节课张老师讲的的《平均数》,他创设的情境是自己和孩子进行投篮比赛。在出示学生的投篮个数时,他就拉起了学生的小手,学习孩子们撒娇的样子,“老师,张老师,求求你了,再给我一次机会吧!”然后问学生:“你们说我给他机会吗?”学生当然是向着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给!”此时学生的眼球已经被老师牢牢地抓住,仿佛他们就是在场的几个学生,仿佛他们自己正在和老师比赛。整堂课张老师都是用这种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教学,遇到激情之处,他甚至还会骂孩子们几句:什么笨蛋了,你是坏人了!小崽子了等等!但是这些语言孩子们听了不但一点不生气,反而觉得亲切。这就是教学语言的艺术。不仅在可课堂,张老师这种幽默在他的讲座中也发挥得淋漓尽致,总觉得他是在和你聊天。虽然没有豪言壮语,但每一句话都让你感觉到他的幽默、诙谐和智慧。
四、学习数学,应用数学,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改革,十分注重情境的创设。学情境中的数学,学生活中的数学。让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柏继明老师的《手能帮我学数学》的这节课整堂课的教学设计都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真正的是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节课实际讲的是植树问题,这部分数学知识难于理解,难以记忆。但是每个学生都有一双手,这上手技能操作学具,本身还能成为一种很好的学具。所以这节课她就借助手这一极为方便的“操作学具”通过学生手、口、眼、脑等多种感官的并用,使较难的数学问题简单化。这样的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参与热情及创新热情。整堂课从植树到锯木头,再到钟打点,环环相扣,连接紧凑,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跟着老师的思路,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自己的小手解决了一个一个难题,一次一次的体验成功的喜悦。直到下课,很多孩子还在看着自己的小手兴致勃勃的谈论着。
在短短两天的时间里,我近距离的接触了名师,聆听了专家的讲座和示范课。从中领略了每个名师优秀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和精湛的教学艺术。相信他们在优秀的背后一定是付出了我们难以想象的心血。正所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为年轻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使自己的教学课堂质量有所提高。就如吴正宪老师所讲:一个好老师一定要专业的读懂教材,用心的读懂学生,智慧的读懂课堂。
第五篇:教育技术学十位国内外著名专家
1、南国农(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现任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网络学院名誉院长,国家级学术刊物《电化教育研究》杂志主编,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西北五省电教协会理事长,甘肃教育学会会长,甘肃省政协常委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原理
详细资料:
1943年毕业于前国立中山大学教育专业,1947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研究院攻读比较教育与视听教育专业,获硕士学位。1953年任教国立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系,1978年以来,致力于我国电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著作甚丰, 主编我国第一本《电化教育学》《电化教育学》和《电化教育研究》杂志,是当代知名的电化教育专家,在全国电化教育界享有崇高威望。科研方向是:电化教育理论,教育传播学和电化教育试验研究等。南先生曾于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获得甘肃省教学名师奖,2010年获“中国教育技术事业杰出贡献奖”,2010年获“情系陇原、献身教育”特别荣誉奖,2011年获得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终身成就奖等。
成就:
1978年 以来,电化教育重新起步,南先生、萧先生一起从理论和实践上竖起电化教育这面大旗,使电化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1978年,将电化教育赋予了教育的身份进入教育学。
1979年——1982年,在西北师范大学举办了电化教育研讨班,被誉为中国电化教育的“黄埔军校”。
1980年,创办《电化教育研究》杂志,该杂志成为电化教育的理论阵地。
1983年,在华南师范大学创办新中国第一个电化教育本科专业。
1984年——1990年,担任全国电化教育课程教材编审组组长,该组现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先后担任该协会的负责人有南国农、顾明远、何克抗、徐福荫。1990年以后,担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等职。
代表作品:
《电化教育基础》 《电化教育学》 《教育传播学》 《信息化教育概论》
《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史》
2、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我国一位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现为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终身教授)。长期从事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育应用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 计算机应用、中文信息处理、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信息化教育、教学系统设计。
详细资料:
1963年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无线电电子学专业研究生毕业; 1992年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1993年12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中国第一位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
1993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
1994年7月入选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第23卷; 1997年成为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 2004年聘为东北师范大学终身教授; 2006年被评为北京市高校名师; 2007年被评为全国宝钢优秀教师;
2012年12月被评为“首都教育界十大有影响人物”。成就:
自1978年以来,先后六次获国家教委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其中二等奖四次,三等奖两次,一次获北京国际发明展览金奖。
何克抗教授及其领导的团队主要在“教育信息化工程”、“中小学的教学改革试验”和“教育创新理论”等三个方面开展了研究与探索。不仅研发出一大批国内领先的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和教育软件产品,而且率先倡导并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并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方面始终引领国内的方向与潮流。在担任“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期间,负责主持制定了全国第一个教师专业能力标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与此同时,何克抗教授在长期深入进行中小学教改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探索网络时代的创新教育理论,对国内外教育名家思想、理论进行批判继承,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在创造性思维理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儿童思维发展新论、语觉论(儿童语言发展新论)、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理论等方面逐步创立了自成一家的全新教育理论。代表作品:
1.《儿童思维发展新论》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3.《教学人员教育技术教程》(初级教程)
4.《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光盘》——案例、文献资料及素材选编
5.《语觉论——儿童语言发展新论》 6.《教育技术学》 7.《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8.《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9.《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10.《创造性思维理论——DC模型的建构与论证》
11.《计算机应用基础》(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计算机课教材)12《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 13《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的建构与发展》
3、李克东(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国家级重点学科教育技术学学科带头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等师范学校计算机教育指导组副组长,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等多项学术兼职。
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科学理论、计算机辅助教育人 详细资料:
李克东,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新会人,l938 年9 月出生,1962 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学院物理系,1986 年12月任教授,1983年作为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和传播研究中心的访问学者,从事计算机辅助教育与教育传播理论研究。l988年作为德国帕德博恩大学控制论研究所高级访问科学家,从事教育控制论与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教育应用研究。国家级重点学科教育技术学学科带头人 成就:
1989 年,《 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创建我国第一电化教育专业 》项目,获第一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优秀奖、广东省一等奖。
l992 年获国务院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突出贡献专家。1993 年,《 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项目,获第二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一等奖、广东省一等奖。1994 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1996 年,《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项目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二等奖。
1997 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项目,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1997 年,《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项目,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997 年,《 教育技术专业综合技能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项目,获第三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二等奖、广东省一等奖。代表作品:
《教育传播科学研究研究方法》 《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数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 《多媒体技术教学应用》 《学习反应信息处理方法与应用》 《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技术教育应用》 《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4、桑新民(南京大学)教授、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等。2003年获首届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主要研究方向: 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学设计与教学资源开发。详细资料:
桑新民 南京大学数字化学习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育情报学博士生导师(2004年挂靠南京大学信息管理专业招收教育技术学方向博士研究生),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家顾问组成员,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近十年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基础理论和网络环境下新型教学模式研究,在教育基础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高校教学改革实践三者的内在结合上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主持的教改实验项目《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2001年获国家级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003 年获全国高校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主持的《信息时代学习理论与实践》网络课程2004年获全国高校首届国家级精品课程。2004年3月调南京大学,主持创建南京大学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与知识工程)本科专业。挂靠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情报学)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①教育信息技术理论研究 ②数字媒体与知识工程;挂靠南大高教所课程与教学专业硕士点招收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与知识工程)方向硕士研究生。
成就:
2005年,《学习科学与技术》获江苏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5年,主编的《学习科学与技术》获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2004年,全国高校首届国家级精品课程。2003年,全国高等学校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001年,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称号。2001年,国家级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1年,广东省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3年,曾宪梓高等师范院校教师三等奖; 1990年,霍英东青年教师奖(教学类);
代表作品:
《学习科学与技术》
《步入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与实践》 《教育哲学对话》 《呼唤新世纪的教育哲学》 《义务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当代教育哲学》
5、祝智庭(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导、校教育信息网络中心主任。1974年毕业于华东师大数学系,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和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院长、教育信息化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教育信息化理论与系统工程,网络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知识管理技术 详细资料:
早年学习数学,后转向计算机科学,80年代初投入教育技术领域,1996年从荷兰Twente大学获博士学位。网络教育学院院长暨教育信息化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同时被聘任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他还担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高等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暨教育信息技术学科组组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CNU联系中心副主任、首席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信息化项目专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建设项目专家、英特尔未来教育中国项目专家组组长以及四家国际学刊编委。
成就: 他在国际上首先提出网络化教学模式的文化分类框架和支持多元教育文化的通讯模型,建立了由文化因素到通讯系统构量的映射关系,为深入理解网上教育系统的信息传播机理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模型。代表作品:
《教育软件的交叉文化可以性》(英文专著,国外出版)《计算机教育应用》 《计算机辅助教学》 《多媒体CAI》
《多媒体CAI课件的设计与开发》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实用指南》(第二卷)《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
6、David H.Jonassen
详细资料:
Jonas是著名的建构主义教学设计专家,CLE(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模型的提出者,情境教学和学习理论的专家。主要从事的工作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的认知工具(Cognitive tools(Mindtools)for learning);认知任务分析(Cognitive task analysis);问题解决的学习等。
主要研究方向:
在他最近发表的文章中,提出了一种用于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 简称CLE)的最新模型,由图可见,它由六部分组成:
1.问题(包括疑问、项目、分歧等):这是整个建构主义学习环境(CLE)设计的中心,学习者的目标是要阐明和解决问题(或是回答提问、完成项目、解决分歧);
2.相关的实例(或个案):与问题相关的实例或个案(如法律、医疗、或社会调查等方面的实例或个案);
3.信息资源:与问题解决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源(包括文本、图形、声音、视频和动画等)以及通过www.xiexiebang.communicationReview)
《技术与教学的过程》
8、罗伯特·瑞泽(Robert Reiser)
详细资料:
罗伯特·瑞泽(Robert Reiser),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育技术学博士,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授,教育学院教育心理与学习系统系教学系统学专业负责人,国际知名教学设计与技术专家。曾获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杰出教学奖,2004年荣任教育学院“罗伯特·摩根讲习教授”。
1970年毕业于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皇仁学院,主修经济学,辅修中等教育学。1974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获得学校图书馆媒体文学硕士学位,1975年在该校获得教育技术博士学位,随后留校工作。从1976年开始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任教至今。
成就:
他担任了国际教学、培训与绩效标准董事会教学设计资格委员会委员等多家教育培训机构和公司的咨询顾问。曾担任教育技术领域顶级学术刊物《教育技术研究与开发》编委会成员;成立了AECT的设计和开发奖项目,并担任裁决委员会的主席25年。因其在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卓越贡献,四度获得AECT教学开发部颁发的杰出服务主席奖(1986,1992,1999,2007)。代表作品:
《选择教学媒体》
《规划有效教学》
《教学规划:教师指南》
《教学设计与技术的趋势和问题》(第一版和第二版)
9、罗伯特·加涅(Robert M.Gagnè)——心理学家、教育家、世界著名教育技术学专家
详细资料:
罗伯特·加涅(Robert M.Gagné,1916年8月21日-2002年4月28日),加涅又译作盖涅。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为科学心理学和教育的结合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是心理学、教学论、教育技术学等多个研究领域公认的大师级的人物。
成就:
加涅在教育心理学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他所关注的重点,是把学习理论研究的结果运用于教学设计。他曾当选为美国心理会教育心理学分会主席、美国教育研究会主席。曾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奖和杰出科学贡献奖。
罗伯特·加涅(R.M.Gagné)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后半生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学习理论、教学设计乃至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构建中,并成为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这两个研究领域公认的大师级人物。他为教育技术学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加涅学术生涯长达60余年,几乎与美国教育技术学发展史同步,对加涅的研究可以从一个独特的视角研究和思考美国教育技术学发展的轨迹。正是基于此,美国教育技术学界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掀起了研究加涅思想的热潮。
1987年犹他州立大学教学技术系举办了“关于教学设计的对话”的研讨会,会上加涅和另一位教育技术著名学者梅瑞尔(M.David Merrill)围绕教学设计领域的一系列重大课题,就各自提出的理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对话,1990年戴维(Twitchell, David)根据当时的录像整理成7篇文章,在美国教育技术学的权威刊物Educational Technology上连续发表。这次两位大师级人物的对话,不仅大大提高了教学设计理论研究的水平,同时也促进了美国教育技术学界对大师级人物学术思想的研究。
代表作品:
《学习的条件(The Conditions of Learning)》
《教学设计的原理(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1974,1979,1988,与人合作)
《教学的学习要素(Essentials of Learning for Instruction)》
《学习心理学》 《学习与教学论》
《教育技术学基础》
10、Rita C Richey(丽塔·里奇)
详细资料:
他1964年毕业于密西根大学获语言文学学士学位,1968年在密西根大学获得阅读心理学硕士学位,1971年从韦恩州立大学获得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其所主持的韦恩州立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始终位居全美一流。1995年至1997年期间,里奇教授任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定义与术语委员会主席,有力推动了世纪之交美国教育技术领域的界定工作。韦恩州立大学教育学员的教学技术项目协调员和教育技术学教授。
成就:
作为一名著名的教育技术与教学设计专家,里奇教授的学术兴趣主要集中在教学设计的研究与理论、设计与开发的研究方法、教育技术学专业人员的资格与能力标准等方面,近年来尤其关注教育技术领域的定义、历史与理论,在教学设计的理论建设上做出了重要贡献。(1)她与芭芭拉.西尔斯(Barbara A.Seels)1994年共同执笔撰写的《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与范畴》一书曾获得1996年AECT颁发的教育技术领域最高奖项——James W.Brown出版奖,并被翻译为多国文字出版。书中提出的AECT94定义(详细见下)对其后10余年整个教育技术领域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其获得了国际声誉,2000年获得了AECT杰出服务奖。
(2)2008年她与James D.Klein合著的《设计与开发研究:方法、策略与议题》一书再次获得James W.Brown出版奖。
代表作品:
《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概念基础》
《为成人学习者设计教学:整体培训的理论与实践》
《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与范畴》
《设计与开发研究:方法、策略与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