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改革的一些尝试(周义斌)已校
大胆改革勇于探索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些尝试
光山第二高级中学周义斌
“545”三维课堂教学改革,内容丰富,理念超前,是一部宏篇巨著,完全领悟其中的精神和要旨,达到灵活运用并且出现丰硕成果还有许多时日。自从学校提出“545”教学改革和学习新课程标准以来,我一直不断地思考、摸索、尝试、改进课堂教学模式,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膨胀学生的思考力、创造力、想象力、理解力和动手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减少学生的课外负担”为主要目的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多批次摸索和尝试。
我的主要尝试如下:
一、学生预习方面
1、新授课。根据本节课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的能力目标,把目标具体化,设计成几个具体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学生在5-10分钟内,通过读书、查阅资料思考并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通过巡视,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对重点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来回答,通过讨论突破本节知识能力目标上的难点。
如在学习交流抽样这个概念时,让学生讨论如下问题:在分段时 N如果不是整数的情况你有哪些办法解决?这样做满足“每个个体n
有同样的机会”这个要求吗?在第1段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第一个个体的编号,在后面各段中确定剩余个体的编号是“按照一定的
1规则”进行的,你能说出一些不同的“规则”吗?这样的“规则”符合“每个个体有同样的机会”这个总体要求吗?
又如在学习直线与圆锥曲线求弦长这个知识时,我设计的问题是:你有哪些方法求弦长?这些方法中哪一种方法可以简化计算?并设计一个求弦长的问题让几个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求解,从中体会“设而不求”这种方法的优越性。
2、复习课。复习课的目的,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知识体系。通常是分章节、分模块进行。为了达到形成知识网络的目的,在学生预习之初,根据复习目标,设计3-5个综合性问题,使复习目标具体化,学生通过预习、讨论,教师把预习的结果以框图、表格的形式直观化。
如在复习课数列这一章时,我设计了下面几个问题:①与数列有关的概念有哪些?②如何证明一个数列是等比(或差)数列?③求一个数列的前n项和的方法有哪些?④Sn与an之间有什么联系?⑤如何从函数的角度认识数列?通过学生预习、讨论整理成如下框图:
s1(n1)ansnsn1(n)
2anf(n)AnB,sng(n)AnBn3、评讲课。评讲课是根据学生在作业、测试中出现的人数较多、频率较高的重点题目,进行集中评讲,分析错误,拓展知识应用、归纳方法规律、规范解题、避免误区。为指导学习预习,首先要对作业、测试中的出错情况进行统计,包括人数、典型错误及代表人员、错误形成的原因。根据统计设计预习问题,板书评讲重点题目和预习问题,学生通过预习,自我纠正或合作纠正。
如利用错位求和的方法求数列的前n项是错误率最多的一类问题。在评讲这类题时,让学生预习问题:①什么特征数列用错位相减法求和?②有用错位相减法求和时具体操作是什么?③采用什么样的书写方式可以减少避免出错?④有什么注意事项?
又如在用“点差法”解决弦中点题目时,学生往往会出现对而不全的问题。在评讲题时我设计的预习问题是:①求解的过程中有限制直线与曲线相交的知识出现吗?②如何补充限制条件才能使直线一定与曲线相交?③在书写顺序上有要求吗?④怎样做到既合理又简化计算?
二、当堂训练方面。训练是学生由知识到能力的形成过程,对数学科来说是学生掌握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重要环节。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占据很大的比重,我经常尝试的做法是:
1、新授课。让学生板书、讲解教材的例题、练习、习题或补充题,学生改正、补充,10-15分钟。
2、复习课。补充5-10道题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题目,学生回答或演板,重难点问题学生改正、讨论补充,15-25分钟。
3、评讲课。对重点题目学生板演讲解,讲不透、讲不清、讲不全的地方学生讨论补充。有简化计算、技巧性较强的步骤,留有充足时间学生交流、归纳、拓展,找出方法规律,20-30分钟。讨论清楚明白之后,教师及时补充2-3个有针对性的练习加以巩固,学生当堂练习,通过口答或板演检验掌握效果。
三、教师点拨方面。对学生在预习、训练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或抽象问题、零散知识、易漏易错问题教师要适时点拨、归纳,也就是要及时讲解。
1、新授课。点拨的重点主要放在新知识上,如本节课的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与例题的结合点上,即弄清是怎样运用本节课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的解决实际问题的。
2、复习课。点拨的重点是知识网络的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对代表性的练习题,学生做错了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不能就题讲题,应该引导学生整体看,综合思考,寻找规律,帮助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预防犯错。
3、评讲课。点拨的重点在知识的理解,思想方法的综合运用,计算的科学设计上,更正一题,学会一类。适当拓展、变形,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精神,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改后的几点效果
1、打破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学生有一套独立完整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学生不害怕数学。
2、学生的动手能力大大加强,能够自己研读教材,动手做练习、习题,自我纠正作业、测试中出现的错误,对于老师没有讲到的问题自觉动手学习、尝试、研究。
3、学生计算能力比我想象中的要好。课堂训练中了很多次很繁、很难的计算问题,学生经过短时间(2-3分钟)的思考后能当堂解决,测试题中多次出了繁难计算,原想学生做不出来,结果仍有不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出来了。
4、敢于把大片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都有成就感,当堂基本能解决问题,课余时间不用复习,有更多的时间来研究问题,来加深,来拓宽,可以培养优势学科。
5、学生在课堂上能紧张地学习,课堂时间能被补充利用,课堂效率明显提高,为大容量、大纵深的课堂提供了可能。
五、几点不足及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
1、有些知识点、教学目标在问题的设计上不成熟、不合理,针对性不强。
2、有些地方的点拨,语言罗嗦,时间仓促,点拨不到位。
3、易错易混点强调不够,学生易忘记。如高二上期期末考试中出现的求轨迹方程时变量的范围限制问题,很多学生因忘记思考而导致失分。
4、过分的强调自学,严谨性的要求和训练有所放松,尖子生的细节有待加强。
5、如何引导学生紧张有效地教学,如何引导学生科学有效地解决自学后存在的问题,目前还有很多的想法需要去实践、去探索。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以上是我在“545”教学改革中进行的一些尝试,仅仅是在教改中迈出的一小步,有很多做法还很不成熟,甚至还很幼稚。热切地期盼得到你们的指导、帮助和鼓励,让我有勇气、有信心继续投身到“545”教学改革的大潮中,为我校的教学改革给力、使劲,在这里先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
第二篇:物理教学改革的尝试
改革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尝试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如何进行改革?笔者根据现代教育理论,结合中学物理教学实行进行了一些尝试,制定了整体改革方案,这个方案的指导思想是: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强调实验教学的整体功能,突出构成整体的各个要素的相互作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为了搞好整体改革,笔者首先从观念上进行更新,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建构了思考问题要有整体观念,从整体出发又以整体力归宿的思维方式。其次,摒弃了传统的质量观,以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的,代替过去只强调智育发展,围绕“两考”(高考、中考)转的质量观。在改革试验中,我们始终以全体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把整个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共同合作共同探索的过程。整个教学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自觉动手、动脑。在整体改革试验中,我们坚持教学的科学性原则,根据系统论原理——整体大于各部分的总和,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实验教学的完整性规律,把组成整体结构的各个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在总体上通盘考虑。这样,注意各要素的功能,而且更注意各部分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结构的新功能。
我们还把课内和课外融为一体,把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统筹安排,把小制做、小发明、实验竞赛、专题讲座适时调整。在实验内容上把科学知识、生活知识全面考虑、互相渗透,把获取知识、科学观察、独立操作、培养实验技能、发挥聪明才智安排于合理的结构中,充分发挥了各部分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整体功能。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总结了比较优化的物理实验教学框架,下面就是这个框架的要点。
一、进行多项实验活动,建立立体交叉体系
如前所述,物理实验教学总的效果并不等于各个要素效果的机械总和。物理实验教学的各个要素分为由课内到课外,由演示实验到学生自制教具和学具等六 个方面。在实验中,我们把这六个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课堂教学、学生实验、教具学具的制做、小发明和小创造、实验竞赛、专题讲座六个要素组成的实验教学系统的总功能不是各个部门各自直接地、单独地体现出来的。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特殊联系间接地、综合地表现出来。例如,在《浮力》这一章的实验教学中,我们首先让学生自制学具——一个茶水杯,几块形状不相同的木块,一块铁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演示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并根据教学进度,不断提出问题,如,形状不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相同吗?铁皮放在水里,它一定会沉入水底吗?同一物体分别放在水里、煤油里,它露在液面上的体积相同吗?等等。课堂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利用自制的学具在课外活动分小组进行实验,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兴趣很高,增添了学生积极进行实验的信心。在学完了这一章以后,教师还进一步提出,浮力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有哪些?一公斤的水能浮起二公斤的物体吗?装在船里石头,卸一部分在水池子里,水面会上升吗?等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或自己动手回答问题。这样,通过课内、课外,演示实验和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有机联系,学生既学到了物理知识,又会运用于生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利用物理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效果只有通过整体结构这个实验教学体系才能取得。单靠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在有限的时间内是难以达到的。因此,每个学期,根据教材进度制定教改方案,确定总体目标,建立配套的组织和确定专人负责。使各个部分为达到这个目的要求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发挥整体结构的优势。
二、抓好课堂内的实验教学,寓实验课改革于趣味之中
实验教学能否达到最优目的,系统各部分能否协调运转,关键的问题是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引起学生较大的兴趣。如果学生对实验感到乏味,那是难以达到目的的。兴趣的培养必须是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综合进行。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我们把中学物理的42个学生实验,700多个演示实验,逐一研究,在揭示物理规律的原则下,每一个实验都做一些趣味性改进。如在演示水的不善于传热的实验时,把事先准备好的小鱼放到试管底部,然后在试管上部加热使水沸腾时,鱼却在管底没有什么异样。学生感到十分惊奇。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增添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演示实验时,我们吸收少数学生参加演示实验,为做学生实验时培养了一批骨干。这样在演示实验时,同学们观察十分认真,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以学生实验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风
通过演示实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跃跃欲试,但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只能吸收少数参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学生实验就非常重视了。我们除了让学生做完课本上的学生实验外,还通过制做教具、学具,把许多演示实验也改成学生实验,给学生提供了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如演示浮力的大小,电流强度跟电压的关系等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除了要求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做好实验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这是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认真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正确理解原理,明确实验目的,认真设计步骤,详细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特别是一些实验出现了误差后,要求学生认真讨论,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使学生逐步形成了一 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学风。
四、把课外活动纳入实验教学的范围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为了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做物理实验的兴趣,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实验技能后,应按统一计划,组织好课外活动,配合课堂实验教学,具体措施,一是根据教材实验特点和青少年的心理要求,精心设计课外活动的内容。做到既注意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又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保证两课的内在联系。二是抓好落实,一 学期的实验内容要事先确定,建立活动小组,安排好辅导老师,以保证课外活动经常化、制度化。
例如:在学习液压机前,借来油压千斤顶,利用课外活动操作给学生看并让学生自己操作,在学了光学后,指导学生自制望远镜、潜望镜等等。这样把课内和课外内容衔接好,课内课外就能相互补充。
此外,利用课外活动这块阵地,我们还举行了许多别开生面的专题讲座、专题答辩会、科技信息讲座、小制作、小发明等,对促进实验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五、举办综合性实验竞赛,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和群众性融为一体
为了巩固实验教学的质量,使课外活动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每学期定时举办两次规模较大的实验竞赛活动。如:每学年秋季,当初三学生学完了电学知识后,举行一次“自制直流电路接线板”的竞赛活动,要求在规
定的时间内,同时用串、并混联方法把三个灯泡接亮,?方法是以班编队,每队若干人。举行物理实验60m接力赛。分别接力领取试题,画电路图,安装,读数,优胜者给予奖励。在这一 活动中,初三学生人人动手就地取材,自己设计安装,自己测试评价,当电路接通,小灯泡以各种明暗程度发光时学生们都欢呼雀跃。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学好电学知识的信心,又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的思想和设计能力。特别是有自卑心理的差生,当发现自己能够设计比较合理的电路图,迅速安装电路时,一种我不比别人差,我能学好物理的自信心油然而生。除了在初三年级举行外,还在二年级和高中一年级进行“小制作”,“小发明”竞赛活动,五分钟的实验操作竞赛活动,一分钟实验题竞赛活动。
六、引导学生日制学具、教具,参加“小发明、小制做”活动,培养创造型人才
引导学生进行发明创造,参加自制学具、教具的活动,一方面可以巩固课内实验所学的知识和初步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大胆设想认真设计,精心操作,这是传统的教学过程无法达到的。每学年开始,在各个教学班成立自学小组,进行超前预习,引导他们自做学具、教具,鼓励他们创新。在这一活动中,应始终坚持真(原理科学)、新(设计新颖,采用新技术)、美(设计简单合理,主次分明),在整个活动中自然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并由一批骨干队伍带动,发展到全班学生纷纷动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理论水平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几年来师生共同研制成功学具、?教具500多件,价值1800多元,如帕斯卡定律演示仪、磁偏角演示仪、电流方向演示仪等30多件具有创新和实用价值的仪器分别获盛市二三 等奖,?还有100多件获市科教委的发明创造奖。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特别是当学生用自制的学具演示物理规律时,态度十分认真,对仪器特别爱护这很自然地使学生进入了“科学家的角色”,同时,一反往常,过去那些实验纪律换散,操作马虎,敷衍了事,随意乱放仪器和损坏仪器的现象大大地减少了。
我们所进行的中学物理实验整体改革试验是在三个中学进行的。经过四年两个轮回的实验,这三个中学的物理成绩明显优于其它学校,除了考试的平均成绩比其他学校要高出十多分外,在实验技能、实验方法等方面部有明显的提高。在1989年、1990年的全国物理竞赛中有2人获全国三等奖,4人次获省二等奖。在参加应用物理竞赛中,有12人获奖。
第三篇: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些尝试
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些尝试
多年来,我一直从事中学数学课教学,面对新时期的教育,特别是近几年我国教育通过改革,与世界教育逐步接轨后,我感到压力特大。针对原来的教学模式必须来个大转变,甚至脱胎换骨。按照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近几年我对教学改革作了一点尝试,效果很好。特别近几年又接受了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更加强了我对教学改革的决心。面对专家的教育理论我精心研究,细致推敲,努力让这些教育精髓融于我的教学中,并适应学生的实际。下面是我的具体做法:
一、加强数学语言的教学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语言,在知识的传授上,我始终以数学语言为主线。它包括数学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几何语言等,对某些文字语言难以理解的概念,我就用几何图形、实物给以讲解,等学生理解后,再进行模式化,再用符号语言加以表示。对一些数学专用名词采取多种方式耐心给学生解释。对于刚学代数的初一同学来说理解符号语言是一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我是这样做的:(1)先从学生最熟悉的公式开始,让他们进行文字与符号的交替叙述。(2)再找一些用文字叙述的规律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3)在进行应用题的解答时多采取几何图形进行分析,然后根据题意用数学符号表示出题意,也可以有意识的搞一些专题练习,让学生达到熟练的程度。
二、在知识的应用上力求方法正确,运用灵活。
对于在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关键在于运用。方法的运用讲究正确与灵活。我在数学课中对知识的传授一致贯彻讨论、辨析、取证、定位的思想。每逢一个新知识,先让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联系归纳知识进行评析,找证据,初步在头脑中对这一新知识有所理解有所悟,然后师生共同辨析,找证据,最后把新知识的位臵给以确定。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这一新知识产生的前因后果。对新知识前因的探究过程,实质上也是一个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无形之中就进行了方法教学。如公式的确立,运用不完全归纳法利用特例进行探索、猜想、归纳和定位确立共式的模型。学习代数式的计算联系数的计算来进行知识的迁移。但要指出其区别之处。至于在运用时,所谓灵活,就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一个问题,不同的问题,也可以从同一个角度去辨析,从中并联系实际生活去学数学。如在解决开放型题目的时候可按下列策略进行,(1)剖析实例,发现结论。对于结论探求判断的问题,可以根据普遍性寓于特殊性的原理,从具体的实例入手进行思考,进而敲开一般性结论的大门。(2)寻找反例,否定结论。对于结论未定的问题,若寻找不到支持某结论成立的实例,可从反面思考,寻找或构思出否定结论的实例。(3)合理推力,想象结论。在已有知识,经验与同类问题的基础上,对问题结论的可能性形态或结果进行合理的猜想,也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条重要思维策略。(4)辩证思维,发展结论。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平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防止越俎代疱。(2)引导学生思维辩证,增强思维的批判性。(3)提倡别出心裁,鼓励思维的独特性。(4)鼓励探索研究,发展思维的创造性。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通过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加以适当应用。在讲正负数时联系生活中的盈亏问题、温度的升降问题等体现数学的实际生活性。在讲黄金分割点时,联系人体,因为在人体上,有好多个黄金分割点,人体才成为一个美的“雕塑”。这就是生活中的数学。
三、教法的尝试
1,试题教法 只要多练,不断进行正误对照,还要学生说每一步的运算依据。此法实施过程分为“课前预习、板演练习、指导自学、学生评改、教师讲评”五个环节。“板演练习”应抽有代表性的学生上台板演。针对板演暴露出的问题,使学生从反面吸取教训,加深对概念、法则的理解和应用,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开路排难,为精讲提供可能。2,概念教法 在概念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感到抽象,难以理解,或理解不透,抓不住关键、重点。正因为如此,在上课前,把主要新课内容简要说给学生,指出重难点,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本和相关知识点的内容,所以宜采取“讲解阅读议论练习”教法。学生对新旧知识的比较、联想,可以将这些知识点有机的结合起来,成为自己的知识。课上组织前后四位同学把读书产生的问题都提出来,四人一起议论,用书本知识加以回答。对于解答不了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一起探讨,求得彻底解决。最后再小结、巩固练习。
3,公理、定理教法 以归纳发现式教法为主。此种教法,关键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认知材料,启发他们发现新知的机会。步骤为(1)复习提问;(2)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而创设启发的情景;
4,应用题教学 以“读议究讲练”为主。因为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不明显,故重在分析、理解题意,然后以列表、画示意图为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要让学生先阅读再议论,然后和老师一道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明确已知和未知,进而掌握列方程的方法、步骤。
5,习题、复习课 以层次结构教法为主,将全班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即A、B、C三类,此教法分单式层次结构教学形式和复试层次结构教学形式。单式层次教学形式是:A、B、C三组学生接受同样的信息,但在教学时把B、C组学生看作信息反馈的窗口,尤其对C组学生做到“四优先”,既优先提问,优先板演,优先辅导,优先评改,并在知识难点、疑难处利用启发评价、自读课本动手操作、议论矫正、尝试练习之机,有意识的对B、C组学生进行具体的教学帮助。复试层次结构教学形式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一时空内,根据需要,利用某一教学层次对A、B、C组学生输入相异的教学活动形式,从而使C组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基本水平,B组达到一般水平,A组略高于目标水平。即对B组安排强化性练习,A组安排高层次练习。
四、重塑教材观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根本,是老师教学的依据,只有把教材及教法研究好,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我对教材的看法是:尤如作文一样,这是一个纲要,丰富多彩的内容,还需要当老师的去描绘。我的做法是:一不把知识点进行孤立;二不把教材结构看得一成不变;三不把教材看成一些数学知识的堆砌;四不把教材看成是束缚学生与老师的绳索。面对这些我做过大胆的尝试。在讲一个知识点时,我向前找它的出处,向后找它的延伸,有时为了把一个新知识讲深.讲透,使学生意识到这一知识的重要性。我会把这一知识上朔到几百年.几千年的时代,会渗透到高中.大学高科技领域。会把教材的结构打乱。当然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能力,教学生学数学,关键是教会学生学会一种数学思想,并用这种数学的思想去伴随自己一生的生活和工作。至于第四“不”我是这样想和做的,在敢于挑战自我的同时,要敢于挑战教材,在师生之间要重新塑造出新的教材观。
自搞 “新基础教育”实验以来,我变传统的知识传授方法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变学生的被动为师生的互动,以启发代替灌输,以诱导代强制。总之,在教学中要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点燃“创造性的发挥”的生命是目的,开启“学生个体差异”的灵思金锁是基础,激活“主动积极活动”的心灵泉水是关键,沟通“信息交流、反馈”的思维渠道是手段。
第四篇:德育论文 周斌
步步为营
青龙乡初级中学
周斌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为了一切学生。”所以,我们的教育应是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我们的班级管理也应是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管理。俗话说,“人与人不同,花有几样红。”学生千差万别,各有各的特点。有的听话懂事,有的调皮捣蛋;有的活泼大方,有的拘谨胆小;有的乐于助人,有的斤斤计较„„在这一方面,他可能很一般甚至很差;在那一方面,他可能就是佼佼者。如果我们仅以一样的标准去要求他们,以一样的教育手段去教育他们,以一样的尺度去衡量他们,那只是极少数的学生才能得到教师的认可,只有少数学生才能在班级这片“星空”里闪烁光芒;而其他的学生犹如被云层遮住的星星,发不出光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而肯定教育正是自我教育的前奏,一个从未得到过肯定的学生,很难给自己定位,很难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心态。一个经常得到肯定的学生,心里总会充满自信,从主观上就能利用自己的优势去转化自己的劣势,从而让教师的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说,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得到肯定的过程。“没有一无是处的学生。”“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个好学生。”只要我们给学生创造发光的条件,他就一定能发出光来。
关键词:班级管理 责任星 艺术星 运动星 文明星
“每个人内心最深的渴望就是被了解与欣赏。”我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以日常活动为依托,凸显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得到师生的“欣赏”,树立自信心,从而形成了积极上进的心态,逐步达到了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现将我的做法简述于下:
一、巧设“官”位,让“责任星”发光
所谓“巧设‘官’位”,一是广设班干部职位,二是有针对性地设班干部职位。一般班级只有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劳动委员、文娱委员、体育委员、清洁委员,顶多再多几位小组长。一些做事认真负责,但有很多缺点的学生根本没得到“重用”。魏书生说过,班级管理要“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于是,我留心观察,针对学生特点设置了灯长、班产保管员、清洁监督员、红领巾监督员、晨读指导员、纪律监督岗等职位,以我提名然后民主推荐的方式选出肯为集体做事,责任感强的学生分别担任这些职务。当选的那一刻,那充满自豪的神情使我看到了学生对上进的渴求。同时,我学习有些班主任的做法,让学生轮流坐一坐其中的一些“官”位,让学生体验到自身价值,学会为集体服务。昔日好动总爱下位的王X,自从当上清洁监督员后,上课也可以坐得端端正正了;内向、沉默寡言的李X,自从当上灯长得到多次表扬后,也常和同学们说说笑笑了„„
二、布置班容,让“艺术星”发光。
一我校每学期都会进行班容评比,我抓住这个契机,让我班的绘画能手和书写能手们大展才华,我只作适当指导。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能力,又让这些学生在班上崭露头角,得到了师生肯定。为让更多的学生展现自我,我规定每月更换一次教室的板报。先由学生自由组合组成小组,将设计意图报告班委,由班委安排各小组轮流办报。一年下来,几乎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征战校运会,让“运动星“发光。
一些平时调皮捣蛋,活泼好动的学生因为不守纪律,学习不认真经常会被老师批评,所以把自己置于班上后进生的位置上,学习积极性低。但他们在运动方面往往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在学校每学期举行的运动会上,我总喜欢让这些学生去参加自己的优势项目。在得到一次又一次的掌声后,他们往往会变得充满激情,乐于上进,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四、文明卫生大检查,让“文明星”发光。
我班的学生唐X和谭X,胆小得回答问题都打哆嗦,无论在学习方面还是在运动、绘画写字方面都没有突出的表现,对自己一直没有信心。我通过观察发现,他们讲文明、有礼貌、爱卫生。于是,我每周组织全面检查一次学生的文明卫生习惯,并以加星的方式记录下来。这样一来,这两位同学不仅每周都能受到表扬,而且成了班上讲文明卫生的领军人物,他们的自信心自然大增,在各方面都有很大进步。
五、家校交流,让“勤劳星”发光。
“劳动是一切美德的源泉。”勤劳是每个人生存必备的品质之一。为让 “勤劳之光”普照全班,每学年初,我总会开展挖掘“勤劳星”的活动,在表扬栏里张贴上“爱劳动”加“星”统计表,将学生在家在校劳动表现每周统计一次,以加星的形式公示出来。每半学期进行一次全班评比,大力表扬勤劳的孩子,以他们的光芒去照亮别人。为增加学生参与劳动的机会,在校,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主题班队会的形式,多次安排学生清理校园排水沟,为花园除草,捡校园果皮纸屑;在家,我让家长安排学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为得到更多的星,学生们劳动争先恐后,以勤劳为荣。勤劳之星在班上熠熠生辉。
六、评学习,评作业,让“学习星”发光。
注重帮以上“星星”推开乌云的同时,千万别忘了学习认真、勤于动脑、成绩优秀的“学习星”们。他们虽然在各学科课堂上会得到很多肯定,但一定不能没有班主任老师的赞赏。每月的作业展评和小老师评选活动就是班主任点亮“学习星”的好时机。
如果有的“星星”还是不能亮起来,那么就请你继续为他设计活动吧!拨开云层,他一定会发光!只有每颗星星都发光了,我们的班集体才会前途一片光明。参考文献:
[1] 丁钢 教育与日常实践[J],《教育研究》(北京),2004 年第2期
[2] 田静 曹芳 与项目一同成长:一位村中心完小校长的个案 [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 [3] 肖正德 山村小学青年教师需要的叙事研究[D], 浙江师范大学 2003 [4]韦桂美,教育叙事研究:教育科研回归生活的方式[J],《教书育人》2004.10
第五篇:眼科见习教学改革的尝试
眼科见习教学改革的尝试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眼科教研室
何为民 邓应平陈晓明 张军军
眼科学是高等医学院校为医学生开设的一门临床必修课,它与内、外、妇、儿等大科相比,课时少、内容多。眼科学是研究眼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以及预防、诊断和治疗的课程。它专业性强,临床操作技巧细腻,学习掌握相对困难。临床见习是眼科学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阶段,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下一步的临床实习。近年来,华西临床医学院眼科教研室对见习带教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特别是本学期开始华西临床医学院实行专职教师制度,由一名高级职称的老师负责和安排全部见习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现总结如下:
1.我院眼科见习安排
眼科学大课为16学时,见习8学时。见习与理论课的讲授交叉进行,即三、四个大班集体上大课之后,学生分班或分组见习,讲习比为2:1。地点在眼科病房。每次见习课由一名副教授负责,多名住院医生协助完成,做到每10名学生有一名见习指导老师。这些安排有别于其他院校[1],我院眼科门诊量很大,空间有限,大量学生进入门诊见习不现实。我们把学生接触大量病人、观看治疗操作的机会留在2周的毕业实习中。
2.目前见习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1)近年高校招生规模扩大,而教学场地相对较小,教学时间短。(2)教学经费匮乏使得教学设施相对不足。眼科病人的检查需通过裂隙灯和检眼镜等专科的设备,设备投入较大,现有的用于教学的设备严重不足,学生在短时间内实际操作少,不可能熟练掌握。(3)病人的维权意识增强,对医学生的不信任甚至抵触,使学生接触病人的机会减少。这些矛盾和问题均制约了眼科见习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3.眼科见习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3.1指导思想
在学生见习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重视素质教育,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眼科学教学之中。
3.2 教学方法
3.2.1影象资料的使用
眼的解剖生理一章是眼科学学习的基础和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眼科很多疾病的治疗主要通过手术,而大量学生到手术室观摩手术已不可能。为此,我们准备了眼的解剖生理和常见手术的电视录象片。通过观摩录象,将精细的结构宏观化、静态的过程动态化、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整体的功能局部化。结合眼球模型和颅骨标本的使用,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一目了然,印象深刻,教学效果显著改善。
3.2.2 教师示范,学生相互检查,增加实际操作的机会
眼科疾病与其他全身疾病有很多共性,但专科性很强。在见习课时,我们先通过多媒体幻灯片介绍视力、眼睑、结膜的检查方法,裂隙灯和检眼镜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再分小组由老师先示范,学生再相互检查。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对这些眼科常用的检查方法有所了解,为今后的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2.3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通过学生的提问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实施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提出问题应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应具有以下特点:①普遍性:必须是眼科临床常见病的症状、体征,这些问题有利于学生掌握眼科基础知识。例如:急性视力下降应考虑哪些疾病?红眼有哪些原因?②实用性:能够指导临床实践,对学生毕业实习,以至将来参加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性。例如: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输甘露醇应注意哪些问题?视神经乳头水肿见于哪些情况?③综合性:既包括眼科临床知识,又纵向联系医学基础知识,还横向联系其他临床学科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建立疾病治疗的整体观,把相关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临床思维能力。例如:临床有哪些科室常常请眼科会诊?眼科手术前为什么要特别询问患者的糖尿病史?有哪些病人可能首诊于眼科而诊断为其他科的疾病?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穿插于整个见习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每次见习结束前的总结阶段。在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适时引导,展开讨论,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传递的信息量和讲课的效率自然会大大提高。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
3.2.4临床病例讨论
医学生对临床课的学习兴趣较大,但是单调的理论讲解会令人听之乏味。临床病例讨论是医疗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将临床病例融入见习教学中,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眼科常见急症,临床上一些缺乏眼科知识、经验不足的内科医生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误诊为胃肠道疾病而使用阿托品,不仅延误治疗,而且加重病情,甚至导致患者失明。临床还有大量的糖尿病患者没有“三多一少”的临床表现,常常因眼睛失明而首诊于眼科。给学生展示这些临床的实际病例,强调眼病与全身其它系统疾病的密切联系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性,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学习眼科学的必要性。同时,在讨论过程中可教会学生分析病情,归纳病例特点,总结诊断依据,辨析鉴别诊断,制定诊疗计划等。
4.教学效果
通过对2006年春季医学院五、七年制220名学生利用上述方法进行见习教学改革,并利用问卷调查进行评估,总体见习教学效果用优、良、中、差表示。结果显示优占65%,良占30%,中占5%,说明改进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学生最不满意之处是未能见到足够的病人和病种,这正是眼科见习教学改革的客观因素。
在学生扩召、交费上学和病人维权意识增强的新的教学形势下,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要求,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培养合格的医生是教学医院的一大课题。在眼科见习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有限课时内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轻松的课堂气氛;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他们进行临床思维,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为下一步临床实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小勇,谭小玲,刘翔等.眼科见习的教学体会.医学教育研究.2001,14(1):15-16